第一篇:2012高考语文阅读秘诀
2012年高考作文主题阅读式作文指导
2012-03-17 09:35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点击: 183 主题说明 :快乐
快乐是一种哲学。李渔说:“乐不在外,而在心。心以为乐,则是境皆乐;心以为苦,则无境不苦。”快乐与不快乐的感觉并不单纯是外在的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一个达观的人,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他都能保持快乐的心境。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只有快乐能化解痛苦。只有在经历过痛苦之后所获得的快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痛并快乐着吧。
德国哲学家康德也曾说过“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是的,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要不要快乐由你自己决定:快乐的多少来自于满足自己内心需求、愿望的多少,快乐的大小来自于内心需求强度的大小,快乐的长短来自于正面焦点关注享受快乐过程的时间长短,快乐的深浅来自于事情在你内心地位的深浅„„
每个人都有烦恼,但并非人人都不快乐。普普通通、家境贫寒的平凡人不一定不快乐。地位显赫、身家丰厚的成功人士也不见得终日笑口常开。懂得快乐、善于快乐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一种气魄。【名家选文】
快 乐 梁实秋
天下最快乐的事大概莫过于做皇帝。“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至不济可以生杀予夺,为所欲为。至于后宫粉黛三千,御膳八珍罗列,更是不在话下。
在穷措大眼里,九五之尊,乐不可支。但是试问古今中外的皇帝于地下,问他们一生中是否全是快乐,答案恐怕相当复杂。西班牙国王拉曼三世(AbderRahmanⅢ,960)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于胜利与和平之中统治全国约五十年,为臣民所爱戴,为敌人所畏慎,为盟友所尊敬。财富与荣誉,权力与享受,呼之即来,人世间的福祉,从不缺乏。在这情形之中,我曾勤加计算,我一生中纯粹的真正幸福日子,总共仅有十四天。”
御宇五十年,仅得十四天真正幸福日子。我相信他的话。宸谟睿略,日理万机,很可能不如闲云野鹤之怡然自得。于此我又想起从一本英语教科书上读到的一篇寓言。题目是《一个快乐人的衬衫》。某国王,端居大内,抑郁寡欢,虽极耳目声色之娱,而王终不乐。左右纷纷献计,有一位大臣言道:如果在国内找到一位快乐的人,把他的衬衫脱下来,给国王穿上,国王就会快乐。王韪其言,于是使者四处寻找快乐的人。访遍了朝廷显要,朱门豪家,人人都有心事,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都不快乐。最后找到一位农夫,他耕罢在树下乘凉,裸着上身,大汗淋漓。使者问他:“你快乐么?”农夫说:“我自食其力,无忧无虑!快乐极了!”使者大喜,便索取他的衬衣。农夫说:“哎呀!我没有衬衣。”这位农夫颇似我们禅门之“一丝不挂”。
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说“心本无生因境有”。总之,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吃饭睡觉,稀松平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道理。大珠《顿悟入道要门论》:“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饿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律师杜口。”可是修行到心无挂碍,却不是容易事。我认识一位唯心论的学者,平素昌言意志自由,忽然被人绑架,系于暗室十有余日,备受凌辱,释出后他对我说:“意志自由固然不诬,但是如今我才知道身体自由更为重要。”常听人说烦恼即菩提,我们凡人遇到烦恼只是深感烦恼,不见菩提。
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叔本华的哲学是:苦痛乃积极的实在的东西,幸福快乐乃消极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谓。没有苦痛便是幸福。再进一步看,没有苦痛在先,便没有幸福在后。梁任公先生曾说:“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看着一件工作的完成。”在工作过程之中,有苦恼也有快乐,等到大功告成,那一份“如愿以偿”的快乐便是至高无上的幸福了。
有时候,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有其丑恶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就是在路上,在商店里,在机关里,偶尔遇到一张笑容可掬的脸,能不令人快乐半天?有一回我住进医院里,僵卧了十几天,病愈出院,刚迈出大门,陡见日丽中天,阳光普照,照得我睁不开眼,又见市廛熙攘,光怪陆离,我不由得从心里欢叫起来:“好一个艳丽盛装的世界!”
“幸遇三杯酒美,况逢一朵花新?”我们应该快乐。
(选自《梁实秋散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学生例文】
寻找艳阳天 李英南
“你真该去见见雪儿”,每每看见我面无表情地发呆时,志宣总会说,“你不知道她有多乐观,多阳光,如果有一天你能像她那样快乐,我也就放心了。”
不管怎么说,我得承认我有与生俱来的孤僻。我会无缘无故地烦心。我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我会躲在一个小小的黑影中很久,不逃也不前进。我很消极,这是事实;我的世界里没有阳光,这是事实;而这些事实的规模在爸爸妈妈有了各自的新家庭后无疑更大了。
于是我决定去看看雪儿,我并不是害怕孤独,我也自信我的世界里可以没有朋友——除了志宣,我只是想看一看这个让志宣三番五次提起的女孩。“雪儿已经在轮椅上过了十一年。”路上,志宣告诉我说。“是吗?”我平淡地说,开始想象雪儿的样子。“并且,雪儿看不见东西。”“嗯?”我开始感到了雪儿的不幸,“真的?”“嗯,雪儿曾经是个漂亮的女孩,十一年前的一场意外让她失去了双腿,并且双目失明。”
我终于感觉到了志宣平淡的话语的重量,短短几句话,那是一个女孩的一生。
雪儿真的很漂亮。这是我见到她的第一感觉。虽然她坐在轮椅上,虽然她的眼睛已没有了正常的光泽,但她平静而又温暖的笑容着实让我感到了被暖流包围的快感。“其实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雪儿的声音柔柔的,“孤儿院的阿姨和朋友都对我很好呢!”“孤儿院?”我莫名其妙。“是呀,志宣没告诉你吗?我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听阿姨说我是个弃婴,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爸爸妈妈。”雪儿仍然笑着。
我惊诧于她的微笑。“你不觉得命运对你太不公平了吗?”我忍不住问道。“没有呀。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很幸福。我虽然没有爸爸妈妈,可还有别的好多好多人关心我啊。而且我觉得最幸运的是,十一年前的那次车祸竟然没有把我带走,这不是最让人快乐的吗?”
我沉默了,我想着雪儿的双腿、双眼和刚才的话。“瞧我,只顾说自己,其实你才幸福呢。”她又说,“你可以走路,可以看见东西,可以见到爸爸妈妈,嗯,你还有志宣在身边。”“不,”我低声道,“我的爸爸妈妈不在一起了,他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那你岂不是有两个爸爸,两个妈妈了?比我想象的还要幸福呢。”
我惊诧于她说的话,我看见志宣正看着我笑。回去的路上,志宣一句话也不说,我在静静地思考着。“我们下周再来看雪儿好不好?我喜欢跟她聊天。”我对志宣说,无意间就笑了起来。
志宣静静地看着我,说:“知不知道,你笑起来很美。”“阳光才美呢!”我挣脱他,大叫着从路旁的树阴冲进了阳光里。
站在阳光中,我忽然发现,原来生命里的那所谓的阴影是那么微小。走出去,才发现,前面正是艳阳天。
(山东郓城一中)
【简评】境由心生,不幸的女孩雪儿身上集中了太多的苦难:失明,在轮椅上度过了十一年,弃婴,不知道父母是谁,一直生长在孤儿院。然而她觉得自己是快乐的,因为有很多人在关心着她,因为她还活在这个世界上。相比之下,“我”孤僻消极,一次次跌进深渊,在一个个阴影中不能自拔。在志宣的帮助下,尤其是在雪儿快乐情绪的感染下,“我”怎能不走出阴霾,重新找回失去的快乐呢?本文情节一波三折,流畅的语言与小女孩明朗的心态相映生辉,让读者在阅读中体悟到快乐的力量。
第二篇:学语文秘诀
学生一直讲学好语文很难,也经常有人问我学好语文的方法。每每这时,我都惜字如金、羞于回答。逼得急了,我就说,两个字:习惯。大家都说,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过程,因此学习习惯的养成显得格外重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人终生受益。
学生都说语文难学,老师也讲语文难教。学好语文真的那么难吗?表面看好像也是,中、高考时数、理、化包括外语都有人拿满分,语文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得满分的。但是,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语文的及格率却是各门学科中最高的,作文满分卷也越来越多。看来,语文学习并不难,学好教好语文也并不是不可能。依我看,语文学习,关键在于转变观念,老师不是去教导而是去感染学生,学生不是去学习而是去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关键在于养成习惯,要把语文当成日常生活的必需,把学好语文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我个人的经验,学好语文要养成积累、阅读、摘抄和练笔四个方面的习惯。当然,还有朗读、背诵、演讲等等。
先来讲讲积累的习惯。一说到积累呢,不少同学都想到死记硬背,其实这既对也不对。语文积累首先是字词和语言的积累,要认识足够的字词,要把每一课学到的生字生词都记住,要把前人创造的语言尽可能多地积累。字都不认识,怎么谈学好语文?我们不是仓颉,可以自己去造字,也不是鲁迅,造个词人家也认同。好在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语言博大精深,足够让我们活到老学到老了。我的成功做法是:字词句,每天记。我比较笨,每天坚持记一个,同学们脑袋灵活,一天记两个三个甚至五个都是没有问题的。每天不多,但一年坚持下来,数目就可观了,五年,十年呢?记得我读书时,老师就在黑板一角搞了个“一日一成语、一周一诗歌”,等我教书时,我就让学生“一日一词、一句、一成语、一仿写,一诗”每周我会检查一次。嘿,你还别说,这一学期下来,学生的积累本写得满满的,我也从中记住了不少成语和名言名句,收益不小。当然,还有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之类的积累,这个听起来感觉有点玄乎,先不讲了。
接着谈谈阅读的习惯。不管你问谁,都会告诉你语文要多阅读,古今中外的大师们都是如此,像毛泽东,在床上摆上大半床的书,睡不着时,随手拿来就读,既打发时间又能催眠。又像卢梭,他读书时每每“陷入狂热状态”,几乎是“贪婪地阅读”“沉醉在书籍里”,最终从一个学徒成为一代社会学家、文学家。阅读是不能带有功利性的,不能为考试去阅读,应该为求知而阅读,为陶冶情操而阅读,为丰富思想而阅读。阅读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需要,如果把阅读当作一种负担,那是不可能有什么效果的。学生时代由于课程压力大,毕竟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一律要求读多少长篇小说不大可能,可是像《读者》《儿童文学》之类的杂志是完全可以的。我读书那会,不像现在满街都是读物,图书馆也离着家很远,要读书,就必须去借。去亲戚朋友家借,去老学究那儿借,去问同学借。亲戚朋友还好办,一般都乐意借给我;老学究就麻烦了,“惟书与老婆不可借”,那就得拿出一点技巧、费上一番功夫了;至于问同学借书,说是借,其实多半要靠会来事得来,要得到书,得抢着去帮他扫地擦黑板,代写作业练习册,把书的主人服侍高兴了,书才能到手。可以说,我这样的阅读纯粹是出于兴趣,也成了习惯,所以也最有效果。作为学生,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有自己喜欢的书读,都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容易心浮气躁,兴趣自然会转移到热爱学习上来。(当然,本人不赞成多看漫画书)。再来说说摘抄的习惯。我的“摘抄生涯”是从中学开始的,不过最初也是三分钟热情,摘抄了几天就懒了下来,此后就只是零零散散地摘抄过一些。后来,书看得越来越多,每每看到好的文字,总要激动一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美妙的文字!可是,激动归激动,激动过后就忘了行动。但毕竟还没有练成“过目不忘”的绝技,等到某一天想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才“惨然若失”。这样的经历多了,也就学乖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看到好文字时,就会自觉地摘抄下来,日后稍加工一下,就能变成自己文章里的好文字了。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几年下来,竟然也有了厚厚的几
大本。
最后聊聊练笔的习惯。练笔最好的办法就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在没有什么写的,就记上“今天没什么可写”。关键在于坚持,在于养成这么一个习惯。从日记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就是好样的。等日记写得多了,尝试文学创作也并非不可能。当以上几个方面都成了习惯,语文就会学好了。一旦养成这些好习惯,不仅语文成绩肯定会上去,你的思想会更深邃,感情会更成熟,视野会更开阔,气质会更高雅,思维会更缜密,心胸会更宽阔,也会更有智慧。学好语文不仅是考试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与其说如何学好语文是靠方法,不如说是靠习惯。
学好语文的习惯,只能在“时习之”中形成,是“养成”的,不是“说教”出来的。在大量的实践中尝到了甜头,有了甜头便会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便会自觉去做。开始的时候,可以是强制,强制多了也能成为习惯。如此下去,一天不学习,便会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说真的,我们这些理科学生面对数理化的题海,确实有太多的习题需要认真推理,细致演算。到了高三,面对铺天盖地的试卷,更是穷于招架。高中三年,真正能给语文的时间少之又少。可语文偏偏像个“无底洞”,要学好它就得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怎么办呢?
起初,我也有些不知所措,可后来有件小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是班长,常在黑板上写通知。写这东西,我是“脚踩西瓜皮”,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只要同学们看得懂就行。有一次,教我们语文的郭庭平老师在讲完正课后,突然笑吟吟地指着我写的通知说,这通知有些语病,并让我当着大家的面修改。我左看右瞧,愣是瞧不出什么毛病来,在众目睽睽之下一阵阵地发窘。后来经过老师的点拨,我终于把这个通知修改后了。郭老师对我们说:“于留心处皆语文。希望大家平时多用心,不要把语文封在课堂上,锁在课本里。”
这个小插曲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过去我总以为只有教科书上的文章、训练册上的习题才算“语文”;只有安排一大段时间,正儿八经地进行学习,才算“学语文”。现在我懂了,语文是无处不在的,不管是读书、说话、写通知,都离不开语文。既然语文处处都在,那么我们就应该随时把“处处”都变成学语文的课堂。
从此,早晨起床,我利用洗脸刷牙的时间听一段新闻,从中学习生动、精炼、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在教室里,我常有意提出问题和同学展开辩论,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口才——显然,这都是在学语文。饭桌上,我经常眉飞色舞地向爸妈绘声绘色地讲述学校里的趣闻,这还是学习语文啊!数理化做累了,或看一篇精短的美文,或吟一首优美的古诗,或背一段隽永的名言警句,或哼一首歌词清新的流行歌曲,这不也是学习语文吗?只要留心,时时处处都可以学语文,而且可以学得很轻松,很有趣,很开心。只要平时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语文的机会,积腋成裘,潜移默化,自会长进,又何必跟数理化争什么“时间”呢?老实说,我能学好语文,除了上课注意听讲、积极思考,课后按老师的要求做适量的训练题外,秘诀就在于平时留心语文。
平时留心学语文,不但可以跟课内学习到的知识对接,而且可以补充课堂语文的不足。比如古诗鉴赏,光靠听老师讲是远不够的。为了提高鉴赏能力,我常常在睡前读一首诗,先体会那或雄浑或幽雅的意韵,再看有关的赏析文字,并跟自己的理解作对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欣赏诗词的“语感”。今年高考又出现古诗赏析题,我就凭着平时锻炼出来的那种感觉,很轻松地解了题。再比如作文,今年高考作文是有关记忆的想象作文,这在课内从不曾涉及过,我的作文构思就得益于课外读过的卫斯理科幻小说。
【推荐老师寄语】
陈希同学是福建连江一中99届高中毕业生,现已被清华大学录取,高考成绩878分。高中三年,各次大考的总成绩均稳居年级前列,会考成绩九科全优。她担任春榕文学社社长,工作和写作从来都很勤快,在高考前夕我特意为她编了《陈希作文选》。她学语文有一大特
色,即善于抓住课外边角时间,在数理化的夹缝中愉快地学,不断提高语文素质。现特推荐她的这篇短文,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启迪。
背诵———学好语文的秘诀
2007年4月10日 【关闭】
背诵,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好文章背诵多了,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不知不觉,会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背诵是一种储存,有了丰富的储存,才有可能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再创造。这里就想介绍几种背诵的好方法,希望能给有心的父母一点启发,让孩子的头脑做做有氧运动。
◆理解背诵法:背诵法有活法与死法之别,鹦鹉能言的背法无知无用。理解是背诵的基础,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学习材料有了一定的理解,背诵才会朗朗上口。
◆求同存异法: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
◆熟读成诵法: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背诵是有声训练,经常读,读多了,读熟了,就有了语感,就会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熟读成诵,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己有。
◆默写背诵法:采取默写手段,边背诵边把重点的句子默写下来,印象深刻一举两得。“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和符号,经常默写可帮助我们促进右脑的开发。
◆“卡壳”追忆法:背诵过程中,如果出现“卡壳”,应该进行追忆。追忆是有意和间接再现的形式,它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多方面寻找线索,进行积极灵活的思维。因此,不能一“卡壳”,就立即停止背诵。
◆浮现形象法。适用于背诵情景交融,文字画面强的文章与诗词。运用此法,还可在纸上随意涂鸦,让画助背。此法是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寓教于乐,让孩子们轻轻松松学背诵。
◆纸条背诵法:将难背诵的词句写成小纸条,或随处贴着或随身装着,习惯性的看两眼背两句,日积月累一定会使你的语文积淀越来越厚重。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三篇:语文学习秘诀
语文学习秘诀
孙立权
五“多”——多读、多背、多写、多悟、多行
一、多读。
杜甫早就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初中三年,不读几百万字的书是不行的。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里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是读多少的问题,那么读什么书?
一是:应该读有定评的大家的作品。因为读一本这样的书就终生受用。读一本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比读100本现在流行的写少男少女情感的书还要强。二是:不要只读零金碎玉似的散篇,应该多读整本的书。现在,许多老师、同学都认识到多读的重要,都在多读,但读的往往是零散的名家名篇,而不是长篇名著或大师专集。如果有计划地每学期读一本长篇名著,这样三年就是六本名著。要知道,有的人一生也没读过六本名著啊。读完一本名著,就是走完一种人生,你从中得到的人生的阅历、情感的熏陶、审美的愉悦、道德的感化、写作的方法都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从某种意义上看,课下多读这些被家长、老师看作“闲书”的书,甚至比课上学语文还重要。许许多多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表达过类似的看法:语文不是在课上学得的,而是在课下习得的。我现在正在搞一个“读整本的书”实验。这个实验班我将从初一教到高三,五年制,中间不参加中考。每个学期、每个假期我都规定了学生要读的名著。一共28种,见下表。
一年级
上学期 曲波《林海雪原》;
寒假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下学期 老舍《四世同堂》;暑假 [英]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
二年级
上学期 [美]海明威《老人与海》、阿城《棋王》;
寒假 海岩《便衣警察》、[美]杰克·伦敦《旷野的呼唤》 ;
下学期 施耐庵《水浒传》;
暑假 [法]罗曼·罗兰《名人传》、刘义庆《世说新语》
三年级
上学期 《三国演义》 ;
寒假 [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
下学期 孔子《论语》、[英]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暑假 《老子》、曹禺《雷雨》;
四年级
上学期 鲁迅《呐喊》、[苏]拉甫列涅夫《第四十一个》;
寒假 路遥《平凡的世界》 ;
下学期 曹雪芹《红楼梦》 ;
暑假 [法]雨果《悲惨世界》;
五年级
上学期 [法]巴尔扎克《高老头》、[奥]卡夫卡《变形记》 ;
寒假 [俄]托尔斯泰《复活》 ;
下学期 [法]莫里哀《伪君子》、[古希腊]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暑假 [俄]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三十年以后,这个班的学生都是四十多岁,正是人生和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如果问他们,当年在师大附中读书,收获了什么?大概他们都不会忘记,孙老师领着他们读了28本名著,给了他们终生受用的财富。
以上谈了读什么的问题,下面谈谈怎么读。
我曾经用两年时间搞了一个实验:批注式阅读。要求学生读书时边读边圈点批注,边把自己的思考、感受写在旁边。阅读是纯粹自由的精神活动,它不是体操里的“规定动作”,而相当于“自选动作”。阅读别人的作品要和阅读自己的生命相结合,要从别人的作品中读出自己来。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旅游和探险活动。批注式阅读就是把这种旅游和探险的收获记录下来。
现在的课堂上,许多老师是怎样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由作家与作品到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事无巨细,不厌其烦。这种做法,只能使学生越学越笨,老师越教越傻。批注式阅读就是要改变这种恶劣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把批注式阅读作为我的备课方式。我不写传统意义上的教案,而是把读课文时的理解、感悟以及借鉴其它参考资料研读时的收获批注在课文的书眉页侧,以备上课时使用。
我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圈点批注。怎样批注?我先示范,把我对一篇课文的批注印发给学生。上课时的主要方式就是我和学生交流批注成果。一堂课上,我常被学生精彩的批注所吸引,学生也常为我充满哲理的批注所折服。讲范仲淹词《渔家傲》“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时,有同学加了
一句批注:“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有异曲同工之妙。”话音刚落,教室里想起热烈的掌声。讲贾平凹《丑石》,讲到丑石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时,我宣读我的批注:“不要怕孤独,孤独能造就伟大。”好长时间,学生脸上洋溢着深思的表情,默默回味着。
批注式阅读除了给文章加旁批以外,还包括写读书笔记。我常常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写读书笔记,这种读书笔记可以长篇大论,也可以三言五语。写读书笔记,一方面使学生体验和思考别人已经体验过的经验和思考过的观念,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即通过写笔记来探索和表达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感受与认识。这样看来,写读书笔记对阅读教学来说是多么重要。另外,我们都认为应该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而写读书笔记、批注式阅读,实际就是阅读与写作的最佳结合方式,实有一箭双雕之效。批注式阅读、写读书笔记,都要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读名著时要圈点批注,读完名著要写一个有一定长度的读书笔记,然后再开一个读书报告会,师生交流读书心得。读书报告会每学期举行一次或两次。
阅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它和我们的生命相始终。不管你愿意读,还是不愿意读,你都得读。而且我认为读在写之上。普通人一生读的时间比写的时间要用去的多得多。而且读是吸收的过程,贮存的过程,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而写是表达的过程,展示自我的过程。所以,多读是非常重要的。
二、多背。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十五岁之前的记忆力最好。初中三年要多背名篇。背什么?中华古诗文。中国人几千年的审美、智慧、情感主要凝聚在中华古诗文中,当然要多背。多背多得,少背少得,不背不得。
我搞过一个实验:两年背诵古诗词300篇。我用半年时间从几万首古诗词中选出300首,每天晨读时领着学生读背。现在这300篇已经整理成书——《中学生古典诗词300篇》。现在我越来越认识到,读背古诗词的过程,既是积累典型语言材料的过程,更是在心田上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的过程。我个人认为,语文教育的本质是立人,所谓读书为明理,作文即做人。语文教育的终极使命是培养能读会写、知书识理、有君子之风的中华少年。而中华古诗词负载着伟大的人文精神,对塑造青年学子的心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蔡元培说:教育不为过去,不为现在,而为将来。我想,现在来谈“两年背诵古典诗词300篇”这项实验的意义尚为时过早,几十年后,参加实验的学生将对这项实验做出权威评价。
三、多写。
一是写字,二是写文章。
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它的书写成为中国特有的艺术——书法。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也愿意写一手漂亮的字。在今天这个读图时代、网络时代、敲
击键盘的时代,写好汉字又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传承民族文化,“为去圣继绝学”。我的学生每周一、三各写一页钢笔小楷,每周二、四、六各写一页毛笔大楷。我给学生选了人手一本的字帖,认真临写。
再谈写作。写作的窍门在哪里?一是多读。鲁迅说,文章怎么写,我不知道,但一切有定评的大作家的作品就说明着怎么写。鲁迅都不知道文章怎么写,小小的语文老师能知道吗?但鲁迅告诉我们,读大家的作品就能懂得怎样写,也就是说,多读才会写。宋代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的句子极有名,想必他熟谙五代冯延巳词“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名句肯定是受了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影响而写成。
二是多写。巴金说,只有写,才会写。美国作家海明威说,当写得越多的时候,才越懂得怎样写。这些精通写作的大师们说的话,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除了每学期必须完成的几次大作文外,应该养成写文学练笔的习惯。它是我们生活见闻史和心灵成长史的记录,有心灵史的价值,务必引起大家的重视。我要求学生人手一本文学练笔本,每周不少于两篇,并且自己设计封面、制作目录,完成一本后要由家长、老师或自己写一篇序,永久收藏。我相信,五年后,每个学生都有一厚摞自己的作品,我也相信,有的同学的作品将结集出版。
四、多悟。
语文学习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启迪灵性,而灵性的启迪重在一个“悟”字。用自己敏感而细腻的心灵在读书中悟,在生活中悟。比如读书时,应该边读边思考。读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思考一下中国人对情的认识。友情是这样不受时空阻隔,爱情呢,“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同样不受时空阻隔,友情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仇情呢,“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你看,中国人的情是持久绵长的,不受时空阻隔的,这是我中华民族有丰富心灵世界的表现。对生活中的现象也要抱有一颗敏感的善于思考的心。比如看到遍地的娱乐场所,这是不是表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是充实的?回答是否定的。娱乐场所多,恰恰表明现代人的空虚寂寞。所以才到娱乐场所去寻求刺激,或去逃避现实。经常地在读书中悟,在生活中悟,日积月累,你就会聪明起来。
五、多行。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谓行者,实践也。只有多参与生活,创造生活,才有丰富的阅历。行是阅读和写作的源泉。现代中学生整天被关在家庭与学校,生活比较的枯燥。这就要求学校、老师、家长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行”的机会。有了行,才有真正的语文素质教育。
附注:小说按字数分类:
小小说:两千字以下短篇小说:几千至两万字左右中篇小说:两万以上至十几万左右
长篇小说:十几万至几百万字
第四篇:高考语文话题作文出彩的10个秘诀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高考语文话题作文出彩的10个秘诀
借助课文立意。如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和“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可以借助苏轼的《石钟山记》“余常疑之”、“余尤疑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想到坚持调查验证以取舍别人的意见;可以借助林觉民的“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借助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借助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想到不能光活自己,还要乐于为别人而生为人类而死。
又如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和“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借助富兰克林在《美腿与丑腿》中所阐述的两种人生态度,想到用阳光心态对待生活。还如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其哲理苏轼在《赤壁赋》中早已阐述过。他认为,江水“逝者如斯”,月亮“盈虚者如彼”,似乎瞬时都在变化,而实际上“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从时间的久远来看并没有发生变化。借此,同样可以产生很多的联想,难审的题也就不难了。诸如此类的课文还有《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五人墓碑记》,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霍金的《宇宙的未来》、鲁迅的文章和古人的诗词等。只要考生学会灵活借助,都可以启发为话题作文立意。
化大为小,小中见大。既然鲁迅先生可以从战乱迫使人们以低价兑换银票的小事而引出对几千年历史的思考,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话题所蕴涵的哲理用我们所熟知的生活小事揭示出来?例如,从自己挨打看到父亲这个称呼的份量;从一个人在物质条件丰裕时始终穿布底鞋,窥探出他心里装着百姓的思想境界等。变换视角构思。如话题《人与自然》,一般考生会写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以由苏轼等文人借自然荡涤自己的胸襟,想到回归自然、淡泊名利。湖南考题中的话题作文以《家庭教育》为题,惯常思路是劝告家长给孩子“民主”、“平等”、“自由”,开笼放雀。有个17岁的女考生却把自己设计成一个10年后的母亲,用写信的方式告诉未来的宝宝,自己准备怎样当家长。视角一经变换,让人眼睛一亮。
辩证判断分析。话题作文包含的内容很宽,我们主张选其一面,一针见血,主旨突出。但我们所作的判断、分析又必须全面、严密、准确。尤其是关系型的话题,绝不能绝对地肯定一面而否定另一面,分析要合乎生活逻辑,要辩证思维。例如对“退一步想”、“习惯”、“忙”这样的话题,不能简单地肯定或简单的否定,而要结合具体环境、条件或具体对象合理分析。
灵活化用材料。考生积累的写作材料总是有限的,但是有限的材料如果能灵活转化也能写出新意。如话题《心灵的选择》,有人就写《谏屈原书》,借屈原洁身自好、坚持理想正题反写,讥讽当今一些为满足私欲而出卖灵魂、丢弃人格、践踏原则的人。在写《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时,有考生化用《愚公移山》的故事,用对话的形式将愚公一心为人与智叟一心为己对比。曹操兵败赤壁,落荒华容道,还立马横刀,哈哈大笑。小说本是讽刺他的。但是有学生在写《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个话题时,却用此例来说明人应开朗乐观。他分析道:“曹操比孙权刘备强,强就强在这一笑上,他把战争看成了一种艺术,即使落败,他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仍为对手艺术中的不完美处感到遗憾,为自己的发现而自豪,而快乐。”应当说他的这种分析化用就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选用新鲜材料。尤其是选用最新的名人材料会产生强烈的新鲜感。如2004年大年三十晚,温家宝总理不在北京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却赴山西煤矿与工人一起吃年饭,和矿难家属的眼泪流在一起。这个材料如果用在“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的话题作文中,一定会增色不少。
让文题吸引人。拟一个含有悬念或诗意的文题,文章就等于写好了一半。拟悬念题即是文题中包含问题,如叙写史蒂芬·霍金,题为“人生的斗士”,为什么是“斗士”?这就有悬念;“福由心生”,为什么“心”可以生“福”?题含诗意,常用修辞手法拟题。如“两扇天窗”喻人才显露的机会,如“明月、黄花”是用诗中意象借代诗人苏轼、李清照,写人物评论;还可以化用诗句或词语拟题。如写坦然、乐观面对挫折,保持平和心态,就化用“警钟长鸣”为“佛钟长鸣”等。
用细节震撼人心。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或特定心态,最好用描写把细节放大、定格使之震撼人心,这一点我们在小说名篇中屡见不鲜。
用句式造语势。文中整句连用或适当使用反问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如有个学生写“托起心中的太阳”,论述改变心态的重要性,他用一组排比句加强语势:“荒芜的田园是多么凄凉,而陶渊明却有„悠然见南山‟的情调意趣;被贬后的生活是多么辛酸,而李白却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博大胸襟;沙场的战争多么残酷,而辛弃疾却有„醉里挑灯看剑‟的杀敌决心;狱中的磨难是多么痛苦,文天祥却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热忱。”
真情倾诉自我。文章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才能打动人,说服人。如果没有构思成形,却仓促动笔,生拉硬扯,作文绝不会“出彩”。现在离高考只有约3周的时间,考生备考话题作文要做好这样几件事:一是重温一下各种常见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除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外,还应了解新闻、演说词、广播稿、书信、诗歌、说明书、内容提要等常见文体的特点,建立例文模型;二是从近期报刊上选读20篇左右的时文,关注社会热点,用以积累写作材料,积累人生观、世界观、幸福观、苦乐观和认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运用来分析问题;三是自拟一些话题,编写作提纲,以提高自己的速构能力;四是收集20则当代名人,尤其是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的典型生活事例,找到使用这些材料的不同角度,以便从容应考。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第五篇:高考论据材料处理秘诀(一)
高考论据材料处理秘诀
(一)如何开启思路,搜寻和积累论据材料?
(一)注意建立个性化的资料库。
要想在写作或作文考试时候能够文思泉涌,就要注重平日的积累,只有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使自己下笔如有神。
适当地背诵现成论据资料,特别是新鲜的资料,可以有利于开启思路,但是单纯的记忆背诵,不如每日花些许时间,将一两则课内外文字资料解读一番,并做几十字的笔记,不但能增强有意记忆的效果,而且更能够提高阅读、写作和语言运用等各方面的能力。
1.按一定顺序梳理并编排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关事例、故事、寓言、背诵的名言警句、诗词赋以及文史知识,编排成语故事,英语、政治、历史、生物、地理课本上所见到的事例。
各科课本内的故事较为熟悉,如果课后将其梳理一遍会加深印象,即使在考试时的紧张匆忙时刻,也容易搜寻和使用。而且在课外从多方面联想,发掘材料的意义,就会发现别人从没有发现的道理,这种老题新作,就是创新。
【编排方法建议】
⑴概括一句话事例或故事。
每个事例按照“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情、结果怎样”的内容,用一句话概述事例或成语故事,并且说明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论证什么道理。
如果一个事例可以多用,可以在事例后面注明可以论证的几个论点。如果可能,建议从不同角度概述事例来论证几个论点。每个论点用一个单句或一个复句概括事例来论证。
当然,这只是一种知识梳理的方法,用一句话提要,目的在于便于记忆和节省时间。在写作实际应用时,你可以根据需要,还原材料;或者用几句话把问题说清。
这种做法不但可以加深你对所学事例的印象,而且可以提高审题立意能力,这也是语言运用的缩句训练,一举多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
《触龙说赵太后》
Ⅰ、无私才能无畏
——为了救国,触龙冒死进谏太后送子当人质。(单句)
Ⅱ、父母爱子则为之作长远打算
——触龙劝谏太后,为让长安君今后能够立足于国而送他当人质解救国难。(长单句,双宾句)——触龙要求送子参加皇宫卫队,让他为国建功立业。(承接复句)
Ⅲ、一片苦心,诚则生巧,巧言来自真心。
——触龙句句闲语闲情,步步委婉讽喻,危词警动,说服太后送子为人质。(承接复句)Ⅳ、忠言未必逆耳——触龙话保健,论爱子,情理结合,说动太后为国送子当人质。(承接复句)Ⅴ、说好话才能办成事
——触龙夸太后为燕后“计深远”,剖析诸侯为子孙“计短”的教训,言之有理有据有情,打动太后送子当人质,为国立功。(承接复句)
——触龙以爱子为话题,沟通情感,说动太后送子当人质为国立功。(承接复句)⑵抄写语文课文有关目录,并注明课文可以作为哪些论点的论据材料。
这种方法较为简易容易记忆。
【例】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以小见大。
(以闺房琐事论邦国大计。《古文观止》的编者赞叹:“千古臣谄君弊,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②寓教于乐。
(谈笑风生,于闺房私语趣事中引出严肃的谏题。)
③学会说话艺术,办好事情。
(从自身取譬,巧妙说理。)
以上加下划线的部分即论点提要。整理时可以只整理论点。但如果有好材料或想法可以用括弧加补充说明。
⑶把课文中的文史知识(主要是诗人生平事例)与有关诗文结合编写论据素材。
【例】
杜甫忧国忧民,自家屋漏,疾病缠身,却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广寒士,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心声。
陆游心系国土,僵卧孤村,尚思戍守轮台;行将作古,仍望收复九州。(改写诗句)
这种训练,可以与文史知识记忆和古诗文背诵一起进行,使各种训练相辅相成,提高学习效果。⑷把常见的名言警句和富有哲理意义的诗句一起编排。
【例】
认识事物
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还可以改写诗句:莫为浮云遮望眼,只缘明灯照心房。)⑦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编排顺序和制作素材库的方法
Ⅰ、可以以故事的主题或故事题材为分类标准,按主题或题材的第一字的字母顺序编排事例。Ⅱ、因为一个故事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因此语文课内材料可以按语文书的册数及其课文目录编排。
Ⅲ、用文摘卡片分类制作材料,把卡片放进专门的抽屉或纸盒,并在每一类前用分类卡分割。Ⅳ、用活页制作材料,在活页本前两页制作目录以便查寻。
Ⅴ、对于所学文史知识(文学家人物或事件)按时间顺序编排。
2.设置书报剪贴和读书笔记本。
书报剪贴本可以按内容题材编排。在剪贴书报之后,在书报文章下面概述内容、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训练。
【训练示例】
压缩下面一段来自网站的资料,并且从中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自信的价值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把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与了他,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总统后,又一学员登上了如此高的门槛。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年,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学会有一个传统,就是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要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克林顿当政期间,学会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内裤推销给现任总统,8年期间,有无数个学员为此绞尽脑汁,可是,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鉴于前8年的失败与教训,许多学员知难而退,个别学员甚至认为,这道必要实习题会和克林顿当政期间一样毫无结果,因为现在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少,再说即使缺少,也用不着他们亲自购买,再退一步说,即使他们亲自购买,也不一定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
然而,乔治·赫波特却做到了,并且没有花多少功夫。一位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洲有一农场,里面长着许多树,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农场面长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经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虽然从您现在的体质看,这种斧头显得太轻,因此你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这样一把斧头,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假若您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他给我汇来了15美元。
乔治·赫波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就因为学会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不因有人说某一个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乔治·赫波特的故事在世界各大网站公布之后,一些读者纷纷搜索布鲁金斯学会,他们发现在该学会的网页上贴着这么一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答:
【解题分析】
原材料是一则消息报道,因此它在导语部分已经概述事情主要内容。即介绍了人物、事件和结果。但是这则消息的起因很重要,它是材料的主题所在,因此概括时不能遗漏。
【答案示例】
Ⅰ.压缩文段: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为此布鲁金斯学会把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与了他,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总统后,又一学员登上了如此高不可攀的领奖台。
这项金靴子奖已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就因为学会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不因有人说某一个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Ⅱ.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
信心常常使人得以征服他相信可以征服的困难。
分论点:
① 有信心的人往往可以变渺小成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② 缺乏信心往往并非因为出现了困难,而出现困难常常却是因为缺乏信心。
这种积累论据资料的练习涵盖了审题、立意、编写论据和语言运用的训练。
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和考试的文段,也可以按照压缩文段和编写论点的方法积累起来编写论据资料集子。
3.报刊、杂志、电视和电脑网络的新闻时事、电视各种栏目中所播的事例。儿时所听的故事记录和读后笔记本。
做法与上面一样,可以简单记录后压缩文段,而后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收入汇编本。
4.作文命题的提示语、文言阅读段、现代文阅读段、课外阅读材料摘录、概述本和读书笔记本。
5.仿句、扩句、缩句和变换句式练习。
将所做过的仿句、扩句、缩句和变换句式练习汇成一本,作为道理论据或者事实论据收集。
6.浏览名言警句格言词典和论据大全,摘录部分写成阅读笔记收存。
将名句作为中心论点,自己仿写两句作为分论点。或者选择部分论据大全的材料,缩写、变换角度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收集成册。
这样经过消化后的书本材料,会记得更牢固,便于提取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