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小说阅读常考试题型及解法方
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解法方法
一、主要形象特征
考点:人物性格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形象的作用。
例题1: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2012小说《邮差先生》)答案:第一处,善解人意,替人着想,热心体贴;第二处,善于自责,心地善良,乐观开朗。例题2: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6 分)(2014《安娜之死》)
【答案】尽管期待渥伦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绝望;看信后对两个人情感的彻底绝望;由此推广到对生存背景(人生、世界、命运等)的绝望。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人物心理变化的体悟。其实,也是考查考生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梳理得仔细认真,此题就不难作答:第一段,明显看出她已经绝望;等来了渥的来信,但信上的内容很让她绝望;于是她向月台走去(卧轨自杀),显然是对生活彻底绝望。这么答来,即可获得满分了。
例题3: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2016年《会明)答:第一处,向别人吹嘘过去的荣耀,满足虚荣心,体现内心的空虚;第二处,从喂鸡的成就中获得满足,体现内心的充盈。
解析:第一处画线句子前后的几个词句需要关注,如“很风光地说”“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得意”“听的人自然是摇头,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着烟管一面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会明的炫耀、虚荣和内心的空虚。第二处画线句子主要是对鸡的赞美,但主要还是体现会明对现在生活的满足和内心的充盈。
例题4: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6分)(2017年《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答题方法】
①联系相关内容,②联系表现手法,③画线句子含义,④运用关键词句。人物形象的作用:①对刻画人物的作用,②对揭示主题的作用。
例题2:孟弗之与蒋姓学生、萧子慰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景两个方面加以分析。(6分)(2011年《这是你的战争!》)(注意变化)
(1)学生形象:同事高材生,四年级的蒋姓学生处心积虑逃避责任,灵魂丑恶;三年级的澹台玮依然要求入伍,人格高尚。
(2)对话情景:前者先平和交流而后尖锐冲突,一波三折,富于戏剧性。后者对话含蓄内敛,互通衷曲,蕴含诗意。
三、次要形象及作用 例题1: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2011年《这是你的战争!》)答:孟弗之先生将叠得方整的手帕递给志愿应征的大学生擦脸上的雪水,而后又将成为湿布的手帕顶在头上,这些细节都表明孟先生对应征学生的欣赏、爱护、支持、赞扬,并且由衷地高兴。例题2: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 分)(2014《安娜之死》)
【答案】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的感受。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的心理状态。
【解析】解答此题得审好题:“特点”是“描写的特点”,而不是“周围人的特点”;“作用”既可理解为描写的作用,也可是周围人的作用。
例题3: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分)(2017年《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答题方法】
①联系相关内容,②联系表现手法,③运用关键词句概括。
【答题方法】①表现手法及解说,②次要形象特点,③对主要形象的作用,④对主旨的作用。
四、表现手法及作用 例题1: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 这样写有什么意义?(4 分)(2014《安娜之死》)【答案】内心活动:恐惧、迷惑、悔恨。意义:表现了安娜之死的偶然性,增强了悲剧意味。【解析】认真捕捉安娜的心理描写句,可以体会出她的内心活动的:“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觉得无力挣扎。”
四、情节特点及作用
情节结构特点:紧张、舒缓、跌宕起伏等。
例题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4分)(2013年《“这是你的战争!”》)
(1)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
例题2: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2016年《会明)答:这个细节贯穿全篇,前后呼应,体现小说的整体性;会明对插军旗由渴望到不抱希望,形成一种反差的艺术效果。
解析:“插军旗”这个细节属于情节的一部分,所以本题实际上问的是情节的作用。因此可以从特定情节在文本中的作用谈起。情节上,“插军旗”这个细节贯穿文章始终,题干也说到“多处”,这就暗示了“插军旗”贯穿全篇,前后呼应,体现了小说的整体性;另外,从艺术效果上看,突出了会明前后的心理变化,进而形成对比,形成反差。
方法技巧 分析情节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从情节在小说结构上的作用考虑(情节在小说中的位置不同,其在结构方面的作用也不同)(1)文章开头部分情节的作用常常是开门见山,点明题目;统领全文,交代写作原因;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感情基调等。(2)文章中间部分情节的作用常常是照应或承接前文,引出下文的情节,承上启下等。
(3)文章结尾部分情节的作用常常是照应标题、开头,强化、深化思想情感;卒章显志,揭示文章主旨;总结全文。
2.从情节与形象塑造的关系考虑
看情节是否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人物的感情或心理,刻画了更加鲜明的人物性格,或塑造了某种人物形象。
3.从情节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考虑
看情节对表现主人公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否起到强化作用。4.从情节与主题思想的关系考虑
看情节是否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
例题3: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2012小说《邮差先生》)
标准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答题方法】
①推动情节发展(情节),②丰富(突出)人物性格(人物),③突出(表现)文章主题(主题)。
五、环境描写及作用
例2: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2011年《这是你的战争!》)答:“雪”:一是自然界的雪,二是象征着笼罩着的越来越近的外敌入侵的战火,三是象征应征入伍作翻译的消息,四是象征师生之间的亲疏关系。“雪”与“腊梅林”:象征青年们志愿献身保卫祖国的纯洁无瑕、迎难而上的爱国情。“雪”由大到停到消融的变化过程,喻示人物关系的和缓,更喻示着救国有望的情结。例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2012小说《邮差先生》)答案:寂静、祥和、安宁、舒缓、讲原则。
【答题方法】
①环境特点,②对环境作用(提供背景、渲染了气氛、突出基调)及对社会环境的作用,③对情节发展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④突出人物性格(人物),揭示小说的主题。
六、信息筛选题
例1: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分)(2016年《会明)答: 战争让他重温三十三连的荣耀,体现他作为一名士兵的价值;战事如拖到六月,死伤士兵的腐烂会让他不忍直视;打了,无论胜败,对他而言都是一种解决。
解析:本题问的是第④段中提到的会明逢人就问何时开火的问题,所以答案很明显应该在第④段和第④段之前寻找。前四段中的重点句子分别是:“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为他一人而有了”“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碎处就发了臭……为了那太难看、与鼻子太不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所以,只要对其分别概括即可。
七、探究题
例题1: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 分)(2014《安娜之死》)【答案】“蜡烛”的比喻,写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趋模糊、直到消失的过程。这句话表现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画龙点睛,暗含着作者的喟叹同情。
【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情节来回答。此时的安娜已被火车碾过,是渐渐死亡的过程,亦是作者对她一生的作比。亦是处在文尾。
【评价】此句不管如何地看,总觉得是作者对安娜一生的总结:“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安娜经历了苦难、悲哀,看到了社会的虚伪、罪恶。“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她看得更透彻了、更清楚了。“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她被轧死了。似乎不带有安娜的心理活动。
例题2: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2016年《会明)答: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明对此感到欣慰;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会明感到思想提升的快乐;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在文中找到“微笑的意义”出现的位置,并根据其所在段落的前后文内容进行分析。根据第⑦段中的“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可知会明从中体会到了幸福。“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说明战争没有爆发,这也是令会明欣慰的事情。第⑥段中的“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战主义’了”说明了他的倾向发生了转变,思想得到了提升。另外还要考虑这个微笑对主题的揭示作用。
例题3: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2017年《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答题方法】①切割法,②修辞手法本义,③对象法,④分段法,⑤运用关键词句。
第二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教案
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教案)
河南洛阳新安一高 曾发国
新安县2010年高中教学竞赛中荣获语文学科贰等奖
一、小说阅读高考主要考查点: 1.故事情节的把握 2.人物形象的揣摩 3.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作品主题的挖掘 5.精妙技巧的捕捉
二、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故事情节
1、常考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解题思路:我们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还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3、答题套路:
„„人在„„时间,做„„事情。
4、示例:2010年广东高考卷《面包》第16题、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答案:妻子(人)在夜里(时间)发现丈夫偷拿面包,丈夫撒谎掩饰,妻子替丈夫圆谎,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事件)。
(二)人物形象
1、常考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某人物形象。(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3、答题套路: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这可以从小说„„地方看出,作为„„的一个人,他怎么样,从而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4、示例: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保护人》11(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玛兰是一个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性的人物形象,这可以从小说“玛兰帮助别人主要是炫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同学荣升后成了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当桑蒂尔神父的真面目被揭露出来,自己也被扯进去,被珀蒂帕责备时,于是把责任全推到神父身上,把自己扮成一个受害者等地方看出。
(三)环境描写
1、常考题型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2、解题思路:可以从此环境描写对小说内容及结构上的作用着手。附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4)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5)奠定情感基调;
(6)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3、答题套路: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故事发生在„„时候,渲染„„气氛;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4、示例:2010年辽宁高考卷《洗澡》11(3)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答案: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在夏季的时侯,突出季节特征,渲染了天气炎热的气氛,烘托了小伙子想洗澡的心理,推动了“他”对小伙子谈起洗澡时多虑、敏感的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作品主题的挖掘
1、常考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解题思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以及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3、答题套路:小说通过„„塑造了„„形象,表达了(或揭示了)„„。
4、示例:2010年广东高考卷《面包》
18、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答案:小说通过丈夫夜里偷吃面包后撒谎,妻子发现替丈夫圆谎,晚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的故事,揭示了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宽容、尊重,并无私奉献,才能渡过困境。
(五)精妙技巧的捕捉
1、常考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2、解题思路:解答这类题目,平时要注意掌握小说的各种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等及其特点;而在语言方面,也要善于概括其特 2 点: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等。附开头段的作用:
(1)开篇点题,渲染气氛。(2)埋下伏笔。
(3)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4)总领下文,引出下文。
结尾段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题意,深化主题、升华感情、呼应开头、启发读者思考等作用。
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
3、答题套路:手法+结合原文分析怎样运用手法+手法的作用效果。
4、示例:2010年山东高考卷《骆驼祥子》
19、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答案:语言质朴、形象(手法),例如:“土混混”“耍滑头”“松一步儿”“紧一把儿”“迷迷糊糊”等(具体到文本),运用口语方言使文章京味十足,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
三、习题训练
迎宾竹 齐运喜
郑副市长喜欢舞文弄墨,尤爱画竹,工作之余总爱操起画笔涂涂抹抹地忙乎一阵。
这天,郑副市长正在家中画台上创作“百竹图”,红尘宾馆的马经理光临了。他似乎特别喜欢“百竹图”。眯着眼睛点着头,绕着画台转来转去,不时用手指指点点评论着。
竹子翠绿欲滴,生机盎然,做临风起舞状,挺拔多姿,似有清代郑板桥之竹韵。图上题有8字:高风亮节,虚心向上。字体龙飞凤舞,潇洒遒劲。
马经理不是门外汉,他的评论和夸赞都很中肯,还指出了不足之处,郑副市长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不知马经理是不是有备而来,他欣赏过这幅画后,当即表示花两万元买回去,放大后镶嵌在总台大厅里。
郑副市长一怔,心想:前天我在红尘宾馆,看见总台大厅里挂着一幅迎宾松,马经理为何还要再花钱买?
未等发问,马经理就向郑副市长作解释:那幅迎宾松档次太低,有伤大雅,昨天他下令撤了。改革年代要有创新意识,许多宾馆落俗挂这个,他们则挂幅迎宾竹,新颖雅致,别具一格。
郑副市长放下画笔,洗净手,来到客厅。马经理随后跟到客厅,说是这幅画要定了,嫌价格低可再加钱。郑副市长笑笑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的画不值那么多,只收2000元,我多一文也不要。业余创作嘛,又不专职搞这个。你先回去,我正儿八经画一幅迎宾竹,晚几天给你们送去。”
马经理走后,妻子淑芬买菜回来。郑副市长乐呵呵地迎上去,叫淑芬给他炒几道好菜。淑芬见他一脸喜气,问:“有客人用饭?”
郑副市长笑道:“客人走了,就咱俩,小饮几杯酒,庆贺第一次获得润笔费。” 淑芬先是一怔,问明事情经过后,微笑道:“老郑,的确该给你炒几道好菜,你的墨宝的确够水平。不瞒你说,前不久省里举办书画赛,聘请十几位专家学者任评委,我从你的作品中挑了最好的一幅竹图,化名给他们寄去。昨天,我打电话询问,评委们用无计名投票的方式对150幅参赛作品打分排名次,结果你的那幅……”
淑芬稍一停顿,郑副市长便接过话茬儿:“不是自吹自擂,我的作品肯定名列前茅,至少也在前三名。我是专门研究画竹的,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淑芬长叹一口气,脸上露出淡淡的苦笑:“评委们给每幅作品逐一打分,结果你的作品排名109位,108将里没有你。”
“这不可能!怎么会这样?”郑副市长一脸惊疑再三摇头。
淑芬语音不高,却声声入耳:“实话告诉你,前不久,我特意拿你的一幅墨宝到书画市场去试价,有给5元的,有给10元的,最高的一个给20元,这才是真实的价格真实的你!你以为2000元出售是物有所值,是你应得的报酬?其实你出售的不是才华和艺术,而是官衔和权利!”
郑副市长脸色通红,默默地坐在沙发上,点燃一支烟,一口连着一口地抽起来。淑芬瞥了他一眼,转身到厨房炒菜去了。不一会儿,淑芬炒了几道菜,又取出一瓶酒,放到餐桌上,招呼郑副市长用餐。
郑副市长慢腾腾地来到餐桌前坐下,发现几道菜都是他最爱吃的,不禁叹息一句:“唉,可惜无喜可贺!”
淑芬朝他点头一笑:“人如其竹,高风亮节,闻过则改,还有比这更值得庆贺的喜事吗?来,我陪你喝几杯。饭后你趁酒兴再去画竹,陶冶性情自娱吧。”
郑副市长点点头,眉毛往上扬了几下,说:“我想通了,还是你做的菜最干净,吃得心安理得,不生病。”
第二天,郑副市长给马经理挂了个电话,谢绝了他买画的要求。从对方说话的语气上听出,马经理显然很吃惊。
几天后,淑芬告诉老郑:“我打探过了,红尘宾馆撤下的那幅迎宾松,是赵副市长画的,上个月赵副市长已退居二线。”老郑听后,自然几多感慨。
半年后,郑副市长在家中无意间翻到一个获奖证书,打开一看,他的“百竹图”在省里举办书画赛中获得二等奖呢。
(选自《百花园》)
1.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4分)
4(1)最后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一事,暗示郑副市长的竹画确有水平,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使情节波澜再起,给人留下无穷韵味。
(2)原来以前市长妻子说的一切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让人不能不为副市长妻子的贤慧聪颖而折服,这又使副市长妻子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鲜明。(每点2分,大意相近即可
2.请概括郑副市长这一形象的至少两方面特点。(4分)
2.(1)郑副市长是一个清廉,洁身自好的形象,这可以从马经理要出两万买画时,他说人贵有自知自明,这只是业余创作看出。(2)郑副市长是一个勇于接受批评,闻过即改的形象,这可以从妻子淑芬“买菜回来”做丈夫的思想工作,最后郑副市长婉拒马经理看出。(3)郑副市长是一个对手法隐蔽而多样的拍马、行贿等不良不法行为警惕性不高的形象,这可以从面对马经理的拍马、以高价买画行贿的手法不能感觉到看出。(4)郑副市长是一个擅长丹青,尤善画竹的形象,这可以从他业余爱画竹,且画似有清代郑板桥之竹韵看出。(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3.这篇小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
示例:小说通过郑副市长画竹,马经理想以高价买画行贿,妻子做起思想工作后,婉拒马经理买画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好妻子)的支持和帮助的形象。揭示了领导者要洁身自好,廉洁奉公,更要警惕手法隐蔽而多样的拍马、行贿等不良不法行为,同时要勇于接受批评,闻过即改,领导者的亲属,也要对领导的工作支持和帮助,更要勇于监督,对其错误要敢于批评等
四、回头总结一下。
第三篇:小说题型归类强化训练试题
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
类型二:分析人物形象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07湖北省)
日月行色
杨闻宇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
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
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
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11浙江,20分)
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
意想不到的妙用呢!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高&考%资(源#网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CC,共需300CC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血交流,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有删改)【注】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1.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类型四:分析小说题目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1山东)。
审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无定一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们年轻那时候,媳妇们都得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还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找给我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 “审丑”原则的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都刊出了这个“审丑”
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轻捷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唉,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的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叩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我哪儿来的爷爷?他老脸不要,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个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过了,成菜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再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搞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19.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4分)
20.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4分)
21.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22.“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类型五:探究评价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08江苏省)。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12.小说
类型六:分析情节、赏析语言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1安徽卷)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级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去看个究竟。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余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真有钱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仅吃了一惊。开门一看,之间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青岛屋里,“我这一辈子都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那女人疑惑地瞧他一眼:“是谁的?” “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室走了出来。“彼贝!”他大喊了一声。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 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蒙铁尔!”妻子埋怨了。
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卖给谁。”
②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到在地,嚎啕大哭。
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他差不多大小的鸟笼,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
“巴尔塔萨,” 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 “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你留着吧。” 巴尔塔萨说。“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 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 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
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
“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 “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
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大伙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
(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分)
1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5分)
1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7分)
(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1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类型七:表现手法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2010年江苏卷))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手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抖地长出去。语文新高考博客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
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而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
第四篇:高考小说题型归类 (2000字)
一、要点概括题
概括题解题基本要求
★认真审读题干,确定有效答题区域,在答题区域内梳理层次,采用摘要法、归纳法,摘取关键词语或语句做答。
★依据原文找依据,找答案。
★答题时注意根据要求分点答题,结合分值判断答题的要点数目,一般而言,3分的题目答三个要点,4分的题目答两个要点或四个小点,6分的题目一般答三个要点。
★找准陈述的对象,一般用主谓句的形式陈述,注意保持陈述角度及结构形式的一致。★概括力求简练、全面、准确,但也不能把简答题答成填空题。
1、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情节概括主要有以下形式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思路】
对这种题型,我们要牢记三点:
一、对事件的概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做何事”不能省),万不可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
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三、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病人》: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
2、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如:xx是一个??的人。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概括人物性格特征,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和典型性。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历年考题
1、(2004春招北京、安徽)20.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思想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6分)
2、(2004辽宁)19.回答下列问题。(6分)
(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2分)
(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4分)
3、(2007宁夏、海南)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4、(2007湖北)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4分)
5、(2008浙江)18.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词)(2分)
6、(2008广东)17.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7、(2008江苏)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8、(2008宁夏、海南)1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9、《遗璞》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10、《孕妇和牛》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形象,或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 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例题:xxx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列举要点:xxx具有以下性格特点:(1)(2)(3)
1、分析文中xxx(如鲍勃)的形象。
主人公是一个(描述性语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的(标签式核心名词)的形象。答案示例:鲍勃是一个重视友情、信守诺言,心直口快、乐观开朗但又顽劣不改、怙恶不悛的逃犯形象。
2、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
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
3、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欣赏小说必须理解、分析它的主题,并能归纳小说的主题。
(1)、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时代特征从而达到来把握不说的主题。(《药》)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把握小说的主题。(《项链》)
(3).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4).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
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依据文本),不能随意拔高或作主观臆断。基本格式:小说通过??塑造了??形象,表达了(揭示了)??
小说主题的理解是小说阅读的重点也是难点,往往结合人物、情节、环境来命题(见
作用分析题),探究题也常出现小说主题思想的探究(见探究题)。
二、作用分析题
1、情节的作用(含情节的安排)
小说,必须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一方面,人物性格决定着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情节又是人物性格向前发展的依据。小说中,人物性格及情感的变化往往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同时,故事情节的延伸,又往往从各个侧面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就是小说的材料,材料作用题总的解题思路有三个方面:
●内容方面、结构方面、给读者的感受方面(现代文阅读相同)
小说情节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分析:
①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②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③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④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遗璞》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遣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人物形象的作用
小说主要通过塑造人物想象来反映社会,表达情感,表明观点。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时,总的思路是从形象与主题的关系来考虑,指出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传达的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也就是“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小说阅读命题常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题型: 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见要点概括题)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④探究人物形象的意义和审美价值(多以探究题形式设问)。
3、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的来说主要从它与刻画人物、情节展开、表现主题的关系上考虑。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的一般作用
①、渲染气氛
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奠定情感基调
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如《药》中老栓买药(人血馒头)途中夜色的描写
②、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如《荷花淀》中月夜荷花淀优美景色的描写
③、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
④、暗示社会环境
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
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如《祝福》中鲁镇祝福景象的描写
⑤、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如《药》中关于瑜儿坟地“乌鸦”和“花环”的描写。
答题格式: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景物描写的作用往往不是单一的。
《病人》在第(1)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社会环境 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环境决定、强化人物性格。
社会环境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宁夏卷》第12题: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为: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景物描写:景物往往构成环境或背景,所以写景的基本作用就是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而景物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景衬人,它又可细分为两类
(1)正衬:即以景物之优美衬托人物心灵之美好,或以景物之凄凉衬托人物命运之悲惨。
(2)反衬:即用景物之美好或气氛之欢快来反衬人物悲惨的命运或人物凄凉的境遇。2006年安徽卷第17题考了景物描写的作用和好处。
例如:2008年海南宁夏卷第12题
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6分)
【1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2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4、小说标题的作用
题目也即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往往好的标题能透射出文章的内容概要,能使人从这“眼睛”中窥探到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一定要认真仔细的看标题。把对标题的解读作为阅读的切入点,从标题入手探讨标题的作用,通过标题来把握文章内容,为我们准确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小说阅读与其他文体的阅读一样,涉及标题的问题时常出现,应与以关注。
●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由标题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作用:
①.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我的叔叔于勒》。
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范进中举》、《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③.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如《项链》、《药》等。
④.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画龙点睛,如《变色龙》、《红楼梦》、《子夜》、《红与黑》
等。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故乡》《边城》等。
从给读者的感受(效果)来看,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如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萨特的《肮脏的手》《死无葬身之地》??
引用一个或一些对立或类似的事物、对象
①.起对比或衬托作用,突出主要对象的特点。
②.可以起到丰富文章内容,避免平铺直叙的作用
③.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例如: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
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答: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雁阵》“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5、表现手法的作用
广义表现手法也称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小说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包括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和描写)、修辞手法和狭义的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欲抑先扬、先抑后扬),此外还包括情节安排的技法(悬念、伏笔、线索等)。
答题格式:手法+结合原文分析怎样运用手法+手法的作用效果
(1)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见手法的作用。
(2)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生命,也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要求。小说艺术的真实,首先地、也直接地来自于细节的真实,也就是说小说的细节的描写,更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没有细节,便没有情节的生动性、形象的明显性、主题的深刻性,细节描写是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典型的、生动的细节,人物才能刻画得栩栩如生,才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所以分析细节作用时注意细节从人物、情节、主题的关系上考虑。
细节描写包括动作、语言、心理、外貌、景物等方面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一般作用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如《荷花淀》中正在编席的水生嫂听到水生第一个报名参军的消息,给苇眉子扎破手指,然后把手指放在嘴里“吮“的动作细节充分体现了水生嫂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④、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如鲁迅《**》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就渲染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⑤、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如鲁迅《药》中描写丁字街头破匾上的“古口亭口”四个字,其实是影射秋瑾就义地点——“古轩亭口”,暗示小说中的夏瑜是影射了秋瑾的。《遗璞》小说两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
《想 像》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3)、插叙、倒叙的作用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的类型大致有以下两种:一是把结局提前,如《祝福》;二是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
●倒叙的作用:
内容上,可以使内容集中,突出中心主题;或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结构上,使叙述有波澜,使文章的结构曲折多变,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效果上,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在电影创作中,也经常用这种方法。从故事发展的结果开始叙述,然后再开始回述以往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影片《辛特勒名单》、《廊桥遗梦》、《泰坦尼克号》等都用了这种方法。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插叙的作用
内容上,插叙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衬托和补充作用,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使文章的中心意思更加明确。
结构上,更紧凑。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也能使行文有张有弛,起伏有致,避免了平铺直叙。
(4)、线索的作用
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它体现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 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文章条理
清楚,层次分明
(5)、悬念的作用
(6)、语言的含义、作用分析
语言含义及作用分析实际是品味语言特色,主要包括重要词语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小说重要词语、句子包括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含义隽永丰富的词语句子等
●分析语言作用是从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上考虑
如: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语言风格
语体 ① 口语与书面语
② 语言风格(分析时需加入语言风格本身)
庄重严肃:用郑重的语言表达思想、态度
幽默诙谐:语言风趣,具有讽刺(揭露了?)、启人思考的效果 优美华丽:词语形象生动、绚丽多彩
质朴:不刻意雕琢,多用白描手法,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
简洁:简明扼要,语言精练
繁复:从不同角度突出人或物的特点
含蓄:不直接表达感情,而是借助意象,形象鲜明
辛辣犀利:深刻地揭露了??
豪爽直白:气魄大、无拘束,不加掩饰地表达了??
平和清新:用清丽的语言娓娓道来,给人亲切感
三、探究题
1、审明探究任务,把准探究的指向。探究题题干表述有区别,注意审清题干,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
“说说你的理解”;请结合“??”进行探究。等等。
2、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题目要求,能够提出有探究意味的观点。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一般采用 “述 ”和“评”相结合的形式。
4、贴近文本,尊重文本
强调个性阅读,并不是能够脱离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应该是紧扣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阐明自己的见解,这样同样是个性阅读。任何个性阅读都不能够脱离文本,观点来自文本,论据同样不能离开文本。
《遗璞 》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遣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孕妇和牛》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小小说解题的语言模式
一、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07海南调研题《界河》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广东卷模拟一(贾平凹)〈羊事〉。《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
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死,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死的悲剧性结局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再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如《柳毅传》。
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如果去掉结尾有什么作用?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如:
书法家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笔,歪着头问。“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吧。”“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人群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到:“请再写几个。”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
分析:“书法家”在省略号中结束全篇,但是可以看出这位书法家并非真正的书法家,讽刺了当今官场的一些丑陋现象。它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二、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如《睡美人》。小说一开头就说女a角失踪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女a角为什么突然失踪呢?从而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②引出下文的情节。因为女a角的突然失踪,才有下文女b角的上台演出。
③突出人物形象。女a角故意失踪,是为了让贤,从而表现了女a角善于发现人才、想方设法使用人才的美好心灵。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小说通过女a角故意失踪的故事,告诉人们要了解、重用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
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三、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
①铺垫。如《温酒斩华雄》(《三国演义》),在关公未斩华雄前,作者写了华雄勇猛凶狠,他挫败孙坚,砍杀祖茂等人,这样写实际上是为关公的出现作了铺垫。
②衬托。如《睡美人》,作者写导演担心女b角演砸的后果,反衬了女a角丰富的舞台经验,精湛的表演艺术;写女b角与男a角的搭档天衣无缝,(正面)衬托了女a角的识人之准,让贤之正确。
③细节描写。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他”倒下的细节描写,突出了作者对“他”的惋惜,刻画他善良、纯真人性,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再如《温酒斩华雄》(《三国演义》第五回)中“温酒”(其酒尚温)的细节描写,让人领略到关羽武艺之高超,获胜之快速,从而表现了关羽的神勇
④对比。如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父亲对儿子肖像画的至爱,与拍卖会上众人对肖像画的冷淡形成对比,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⑤象征。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鸟儿在自由地飞翔”,象征了“他”喜欢自由、追求自由的性格。
⑥渲染气氛。如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作者写拍卖会上“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是为了渲染气氛,反衬父爱无价。
⑦制造悬念。如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作者写拍卖会上“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是为了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⑧照应。如《睡美人》,结尾写她在观众席上微笑鼓掌,照应了开头写女a角突然失踪,突出了女a角的美好心灵。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四、小说的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第一句话写天气突然放晴,气候转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洗澡作铺垫。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写天空中的鸟自由地飞翔,烘托了主人公热爱、追求自由的情感。
③衬托主题。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自然环境描写突显出大自然的美丽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可恶。
④渲染气氛。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恐怖的环境,渲染了夏瑜就义前的悲凉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如《药》写士兵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人物用的是洋钱等,反映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再如《孔乙己》中写长衫帮、短衣帮的喝酒方式,揭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为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
又如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作者写拍卖会上“死一般的沉寂”“发安静”“附和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的场面(社会环境)的作用是:①渲染气氛,揭示了竞拍者对肖像画的态度,反衬了父爱无价的主题;②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五、小说的情节(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如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父亲以子为傲-----父亲听到儿子死讯----父亲决定拍卖儿子的肖像画-----没人愿买------可得到全部珍品。这样安排,既有戏剧性,又体现父亲对儿子的至爱。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如《睡美人》,开头说女a角失踪,制造悬念,结尾写她在观众席上鼓掌,揭穿谜底,使事故情节完整,又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主题。又如《雪夜》开头结尾都写雪花飘舞,渲染凄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命运。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如《书法家》。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3、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睡美人》中的“导演”、《故乡》中的“我”等。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前面写天气放晴、春光明媚,体现了他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关注和向往。随着情节的发展,他发现了敌人,便“飞速向岸边游回,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瞄准”,表现了他十分机警,反应快捷的性格;但情节发展到最后,他却被对方打死,这是因为“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从而写出了他心地善良,向往和平,有人性的品格。
(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
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如《睡美人》: 女a角失踪后,导演在没有办法之余,只好让女b角上台演出,令导演惊讶的是, 女b角与男a角的搭档天衣无缝。通过这些情节的描写,提出了如何去发现人才、评价人才、使用人才的社会问题。
(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
六、小说的人物形象
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写天空中的鸟自由地飞翔,刻画了主人公热爱、追求自由的情感。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前面写天气放晴、春光明媚,体现了他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关注和向往。随着情节的发展,他发现了敌人,便“飞速向岸边游回,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瞄准”,表现了他十分机警,反应快捷的性格;但情节发展到最后,他却被对方打死,这是因为“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从而写出了他心地善良,向往和平,有人性的品格。
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①抓肖像;②抓语言;③抓动作(所做的事);④抓神情;⑤抓心理;⑥抓人物之间的关系。
4、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睡美人》:女主人公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有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演技,能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通人物过形象的塑造,告诉人们要去发现、使用生活中的睡美人。
(答题思路: 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5、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①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如:
《睡美人》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女主人公的高尚品质。如第5、6自然段,描写了女b角雍容的舞步、潇洒的舞姿,以及与男a角的搭档天衣无缝,(正面)衬托了女主人公善于发现人才,敢于使用人才的美好心灵。(以人衬人)
《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美好、纯洁的心灵。(以景衬人)《父爱无价》作者写拍卖会上“死一般的沉寂”“越发安静”“附和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的场面(社会环境),反衬了父亲对儿子的至爱。(以场面衬人)
七、场面描写(人物活动的舞台)
作用:暗示主题/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如《父爱无价》:
通过写拍卖会上“死一般的沉寂”“越发安静”“附和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的场面,①渲染了气氛,揭示了竞拍者对肖像画的态度,反衬了父爱无价的主题;②制造了悬念,推动了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八、小说的语言(有表现力、感染力)
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九、小说的主题(写作目的)
1、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2、归纳主题的方法
①抓人物形象;②抓情节发展; ③抓写作背景。如:
《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第五篇:解三角形专项题型及高考题
题型1: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两种途径:(1)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通过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A+B+C=π这个结论.
例1.在中,a,b,c 分别表示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如果(a2b2)sin(AB)(a2b2)sin(AB),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2.在△ABC中,已知atanBbtanA,试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
【同类型强化】1.在ABC中,若acosAbcosB,试判断ABC的形状
2BC【同类型强化】2.(2010上海文数)若ABC的三个内角满足sinA:sinB:sinC5:11:13,则A
()
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一定是直角三角形.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同类型强化】3.△ABC中,2sinAcosB=sinC,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
(A)等腰△(B)等腰或者直角△(C)等腰直角△(D)直角△
题型2:利用正余弦定理求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一般由三个条件确定,比如已知三边a,b,c,或两边a,b及夹角C,可以将a,b,c或a,b,C作为解三角形的基本要素,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等利用解方程组等手段进行求解,必要时可考虑作辅助线,将所给条件置于同一三角形中.
例3.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满足
(1)
求△ABC的面积;(2)若c=1,求a的值.
例4.(2010·辽宁营口检测)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满足
3sin A-cos A=0,cos B=,b=23.5(1)求sin C的值;(2)求△ABC的面积.
例5.(2009·安徽)在△ABC中,sin(C-A)=1,sin B=(1)求sin A的值;(2)设AC=
【同类型强化】1.在△ABC中,已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边c
tanAtanBtanA
tanB3△
ABC
1.3ABC的面积.
7,且
2,求ab的值.
【同类型强化】2.在锐角三角形中,边a、b是方
程x220的两根,角A、B满足2sin
AB,求角C的度数,边c的长度及△ABC的面积. 0
【同类型强化】3.(2009湖北卷文)(本小题满分12分)在锐角△ABC中,a、b、c分别为角A、B、C所对的边,且3a2csinA(Ⅰ)确定角C的大小(Ⅱ)若c=,且△ABC的面积为+b的值。
【同类型强化】4.(2009浙江理)(本题满分14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3
3,求a
且满足cos值.
A,ABAC3.(I)求ABC的面积;(II)若bc6,求a的
2【同类型强化】5.(2009北京理)(本小题共13分)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B
,cosA,b(Ⅰ)求sinC的值;(Ⅱ)求ABC的面积.题型3:与三角函数结合的综合问题
三角函数作为联系代数与几何问题的纽带和桥梁,往往出现在综合题中——解三角形就是这样一种常见而又典型的问题,在三角形的三角变换中,正、余弦定理是解题的基础. 例6.△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tan C=
sin(B-A)=cos C.(1)求A,C;(2)若S△ABC=3+,求a,c.【同类型强化】(2009·山东卷)已知函数f(x)=2sin xcos2+cos xsin -sin x(0<<π)在x=π处
取最小值.(1)求的值;(2)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已知a=1,b=,f(A)=
C.3题型4:实际问题
例7.(2009·福建厦门调研)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离A3-1)n mile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75°的方向,距离A 2n mile的C处的缉私船奉命以103n mile/h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n mile/h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 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
例8.要测量河对岸两地A、B之间的距离,在岸边选取相距1003 米的C、D两地,并测得∠ADC=30°∠ADB=45°、∠ACB=75°、∠BCD=45°,A、B、C、D四点在同一平面上,求A、B两地的距离。
【同类型强化】2.某海轮以30海里∕时的速度航行,在A点测得海平面上油井P在南偏东60,向北航行40分钟后到达B点,测得油井P在南偏东30,海轮改为东偏北60在航行80分钟到达C点,求P、C间的距离。
解三角形【2011高考题再现】
cosA-2cosC2c-a
=
cosBb. 1.(山东理17)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C
1(I)求sinA的值;II)若cosB=4,b=2,ABC的面积S。
2.(江苏15)在△ABC中,角A、B、C所对应的边为a,b,c
sin(A
(1)若
6)2cosA,cosA,b3c求A的值;(2)若,求sinC的值.1a1.b2.cosC.3.设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
(Ⅰ)求ABC的周长(Ⅱ)求
4.(湖南理17)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满足csinA=acosC.
cosAC的值
(Ⅰ)求角C的大小;
(B+4)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角A、B的大小。
5.(全国大纲理17)△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己知A-C=90°,求C.
6.(陕西理18)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
7.(浙江理18)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
sinAsinCpsinBpR,且
15acb2p,b
14.4(Ⅰ)当时,求a,c的值;(Ⅱ)若角B为锐角,求p的取值范围;
(ab)c24,且C=60°,则ab1.(重庆理6)若△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a、b、c满足
42的值为A.3B.8C. 1D.3
2.(四川理6)在ABC中.sinAsinBsinCsinBsinC.则A的取值范围是
A.(0,6]
D.[ 3,)
B.[ 6,)C.(0,3]
3.(全国新课标理16)ABC中,B60,AC,则AB+2BC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4.(福建理14)如图,△ABC中,AB=AC=2,BC=D 在BC边上,∠ADC=45°,则AD的长度等于______。
5.(北京理9)在ABC中。若b=5,B
4,tanA=2,则sinA=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