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创为律师事务所总结房屋拆迁法律时效
北京创为律师事务所总结房屋拆迁法律时效,错过一天后悔一辈子!
拆迁维权时机也就是法律上讲的时效问题,因为维权是根据法律和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的,因此必须要遵守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限。所以,对于房屋拆迁和房屋征收、土地征收等维权案件,第一步就是要把握好办案时机。那么对于被拆迁人来说什么时期才是最好时机呢?北京创为律师事务所就给大家说一些比较典型的征地拆迁法律时效。【拆迁法律时效】
意见征集——我们有发言权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条:房屋征收部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报市、县级人民政府。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得少于30日。【拆迁法律时效】
信息公开——法律维权基础
府信息公开是在拆迁征收中为被拆迁人、被征收人维护合法权益,争取合理补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掌握情报的基础。没有情报,这场维权之战不可能取胜,掌握了情报,才可以制定取胜负的战略。北京创为律师事务所悄悄告诉大家,政府信息公开恰恰是获取情报的途径,也就是胜利的前提。【拆迁法律时效】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四条: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拆迁法律时效】
复议诉讼——强制违法拆迁
在创为律师办理案件过程中,有很多朋友会咨询问到自己维权是否还“来得及”?
没错!来得及,很关键!复议和诉讼都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下面就跟着北京创为律师事务所一起来看一看: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决定》第十四条:被征收人对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拆迁法律时效】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拆迁法律时效】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拆迁法律时效】
北京创为律师事务所提醒您:因涉及房屋拆迁、土地征收的法律关系很复杂,最好是寻求熟知征收法律的律师进行咨询,在搞清征地的内幕和补偿的依据、标准、程序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维权,如果一旦发现有侵权行为也能及时启动维权程序,掌握主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既要紧抓机遇,也不可因征收方有过错而“狮子大张口”,漫天要价,以免错失良机,使得维权陷入僵局,不利于案件的解决。
第二篇:北京创为律师事务所经典案例分析
房屋拆迁“防盗记”
——北京创为律所带您抵制诱骗
房屋拆迁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是拆迁单位与被拆迁人一次商洽、一回融合、一场战争,因为不同的需求与限制,为了争取最大化的自我权益,双方各自为营,而房屋拆迁律师则成为了双方执拗的链接,平息硝烟,还社会一份公正。
创为律师事务所作为房屋拆迁争议问题的终结者,秉持着创世济民,为仁为义,律政先锋,师出有道的理念精神为许多有需求的被拆迁人救助了梦想家园。这里给大家讲述一个创为律师团队曾经遇到过的一个具有普适性的案例,希望可以为更多的人筑御攻防:
王先生,家住江西永丰县,近几年一直在外地工作,兢兢业业。2013年9月份,王先生的家里打电话说他们居住的老房子要面临拆迁,因为家庭条件较为贫苦,这所即将要面临拆迁的房屋承载着其一家老小5口人的生活起居,但是其家里人对围绕拆迁产生的一系列法律关系、合同文本等一窍不通,更不知道拆迁补偿到底合不合理,所以手足无措的家人盼着王先生赶紧回家处理此事。事态紧急王先生无奈辞掉了工作往家里赶。刚到家第二天,拆迁办拆就主动带着拆迁补偿协议找到王先生家商议赔偿的问题,拆迁协议条理不明,按户口补偿条款的不平等协议将王先生剔除在补偿范围之外。拆迁办的人言词分明地对王先生说:“这次拆迁是依照户口补偿的,补偿方式就是以房换房,每人30平米,没结婚的不给补偿,你们家不算你4口人也就是120平米。”王先生听到没有自己的补偿后心急如焚,辩解道:“这样肯定不成,我的户口在这,这是我的家,都养了我三十年了,怎么可能不算补偿?”后拆迁办故作为难的同意添加王先生的补偿面积,也就是给了150平米,但是作为交换条件要马上签字,并承诺先签协议的选安置房的时候可以优先选择一个好的位置,等过了时间不签字,后悔都来不及。在拆迁办工作人员的人“热情”劝导和特殊“恩惠”的诱导下,王先生即可签订了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事后王先生怎么想都不对,突然发觉这个补偿协议似乎是一个设防的“陷阱”,就房子而言原来的面积就有200多平米更何况还有一个10多平米的小院子,这些都没有补偿不说,折换下来的房子还没有原先大,突然就意识到了事情并不像拆迁办工作人员所说自己家占了多大便宜,而像是一个组织完善的,分工明确的“骗局”,于是便不同意搬迁,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钉子户”,特立独行,王先生一家成为了村里的反拆迁的“反面典型”,不断有社会上的闲杂人等到王先生家中骚扰,还挑衅称欲对房子进行强拆,王先生及其家人每天担惊受怕,王先生的母亲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时常会出现精神分裂现象,生活收到了很大的影响,对于这些“强盗行为”无计可施,后来经朋友提醒想到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捍卫自己的权利。
王先生为了改变一家人水深火热的生活,每天早出晚归,到街头巷尾到处打听拆迁专业律师团队,从具有“经验”的朋友处得知,北京创为拆迁律师团队专门从事拆迁维权案件,并且已经为很多人都要回了合理的补偿,成功帮助当事人的维护了自己的权利。于是王先生找到了创为拆迁律师团队,与创为律师事务所主任面见沟通,希望可以为家人拉起一道拆迁“防火墙”。
北京创为律师事务所接受了王先生的委托之后,当即拉开了维权之争的序幕:
维权路迢迢,创为亮金牌:创为律师事务所委派负责拆迁的金牌律师团队针对该案件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对于案件的特殊性和当事人的真实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后,创为律师事务所派出了律师代表韩跃松律师和杨猛律师去当地进行前期调查了解。经过律师的几经周转,从当事人的口中得知,该房屋的产权并非仅仅属于王先生一人,而是属于王先生、王先生母亲以及王先生哥哥三人共同所有,而王先生的母亲与哥哥也并没有对其作出任何授权。所以,针对王先生所签署协议具有争议,属于无权代理,对于这份拆迁协议,韩律师和杨律师首先向拆迁单位寄出了律师函,希望通过沟通协商的方式与拆迁单位达成统一,适时的提出协商来缓和拆迁补偿矛盾,协商是速度最快、效率最高、最节约社会资源的方式,也是为王先生据理力争的主要环节。与此同时,两位律师为了防止一些社会不安因素再次伤害王先生及其家人,向该县公安局提交了人身和财产保护申请。在等待拆迁单位回复的同时,韩律师与杨律师对本案一些政府批文申请了公开,也相应的查阅了此次拆迁相关的信息材料,决定从程序合法和实体公正两个方面综合着手进军,从而摄取更多有效性信息,为后续的谈判增加筹码。
拆迁单位也在收到律师函后提出了协商解决,经过两位律师与拆迁单位多次交涉以后,提出了重新制定协商拆迁的补偿事宜合议,两位律师乘胜追击,综合考虑了王先生及其家人的提出的100万元补偿要求,与拆迁单位达成了新的补偿协议,经过协商,决定补偿金额为300万元,安置房屋面积为150平米。在原有的请求上又多挽回的200万元使王先生一家始料未及。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创为律师团队为王先生带来的是生活的一份感动和希望的光芒。
拆迁谨慎行,创为警醒点 :本案中王先生在拆迁单位的诱导下,签订了不公平补偿协议,但王先生及时的认清了协议的问题,知道自己深陷“骗局”。在强拆实施之前及时的找到了创为律师团队,此案件拆迁律师如果是发生在强拆之后介入的,那么就不会这么容易破解“迷局”,即使最终会拿到合理的拆迁补偿,但也会大费周章。
北京创为律师事务所L
第三篇:北京房屋拆迁简介
北京房屋拆迁简介
北京房屋拆迁领域法律的沿革。律师代理拆迁官司,要熟悉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拆迁法律制度,而这些法律制度与中国的房地产法律密切相关。这些法律法规由散乱的各个部门颁布制定,历史上有前国家房产管理局,前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央人民委员会等这些机构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可谓纷繁复杂。
1955年前,中国主要有三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个人土地所有权,除这三种外还有其他土地所有权制,这四种土地制度,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同。国家土地所有权,适用无偿拆迁;对集体土地上的房屋,适用适当补偿;对个人土地所有权的房屋,依照“分得开,住得下”的原则补偿。
1955年至1960年间,农村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
1966年,城市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另外还通过经租产,对私有出租房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改造对象是,1955年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本家作为共产党的统战对象,允许保留的相应房产,以及小资本家的房产,采用定租定期方式,最后彻底成为国家所有。
1966年至1978年间,没有私有房屋这种说法。属于国家财产,涉及拆迁的,依照“分得开、住得下”的原则,适当补偿。也只涉及国有房屋在城市上的拆迁和国家占用。1958年国务院审查通过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从1958年一直执行到1987年,其中1982年曾修订。房屋拆迁的案件一般都是积年的老案子,要把相应的法律法规弄清楚,一定要自己搞清楚,适用什么法律。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9年,邓小平在相关谈话中提出,知青回城后,全国城市范围内发生住宅紧张问题,开始落实私房政策。1978年至1979年间,大量危房需要改造,这些都是涉及到住宅房屋的问题,这期间就出现了私有房屋的问题,拆除了怎么办?第一是补钱,第二是到1979年后,给予公房安置。落实私房过程中的,公房的拆迁补偿款能否落实?签了公房的,个人所有的财产能不能作为遗产?这个阶段落实私房政策过程中,到现在还没有落实的,有海外的人员的,国民党人士的,目前还在的房屋要不要发还,拆了的怎么办?这些是统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法律问题,落实私房政策问题至今没有解决,仍有大量争议和矛盾在。1979年之后,为了解决北京大量的回城知青的安置,各部门竭尽全力,解决住房问题。如:以租代征;知青点,支援建设基地,在这些基地上大量的建房,这些区域的房子,按合法建筑还是按非法建筑处理?第二类是,私搭乱建,这些房子在拆迁过程中执行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助费有关规定。第三类,有批准文件的建筑,但是至今未建,或者建了没有按照规划要求建的,拆的时候怎么办?第四类,其他各种各样的疑难案件。1979年这个阶段就存在产权鉴定的问题,产权争议多。
1978年至1991年间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征地拆迁成为第一难。为统一相关法律法规,1991年,国务院颁布《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并于1991年6月1日开始执行。拆迁补偿实行产权调换、作价补偿,或者产权调换和作价补偿相结合的形式。产权调换的面积按照所拆房屋的建筑面积计算。作价补偿的金额按照所拆房屋建筑面积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结算。以产权调换形式偿还的非住宅房屋,偿还建筑面积与原建筑面积相等的部分,按照重置价格结算结构差价;偿还建筑面积超过原建筑面积的部分,按照商品房价格结算;偿还建筑面积不足原建筑面积的部分,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结算。
1991至1995年间,拆迁争议较少,大家的情况基本一致。这一时期,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物价飞涨。1995年,该条例执行不下去,因大量的城市私有房屋的房主从乡村回到城里,无住房。1995年,拆迁过程中,北京市大约2/3的房主不搬家。西城区人民法院1995年审理了北京市第一例拆迁行政案件。在这一阶段,被拆迁的房主,提出了两个利益
诉求,第一提出要产权调换,不想原租赁关系继续保持,法院判决应当执行产权调换,如果不执行产权调换对被拆迁的房主很不公平。第一例拆迁行政案件,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行政庭,发回重审,改变了原来的判决。因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23、24条明确规定拆除出租住宅房屋,应当实行产权调换,原租赁关系继续保持,因拆迁而引起变动原租赁合同条款的,应当作相应修改。
1996年开始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西城区这些拆迁户,接近800多户17000多人,就这个问题上诉中国人大常委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6年开始修订的时候,1997、1998连续两年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这是第一部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法律,该法律最终于1999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个法律第58条,第63条都规定了一个原则因城市旧区改建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应当对土地使用权人给予适当补偿。这个法律实施前有一个法律是199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这个法律只解决了出让土地的问题,出让过的土地应政府提前征收,给予原土地使用权人。这两部法律通过之后拆迁就拆不动了,为什么拆不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写的很清楚因旧城改建收回原土地使用权人的土地,要给予适当补偿。你给我的土地补偿在哪里?1998年12月1日为了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实施北京市人民政府率先修订了1991年6月1日实施的《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细则,这些细则废止执行,改成《北京市城市拆迁管理办法》1998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整整提前了一个月,这个办法规定的就很简单了,拆你的房子按市场价格补偿使用权人和所有权人,怎么分呢?如果这个房屋属于出租住宅房屋或出租房屋这个房子按照土地使用权区位补偿价+房屋补偿价也就是使用权补偿,还有一个区位补偿价+房屋补偿价就是所有权补偿价,所有权人把这两笔钱中的一笔分给你所有权人,把这两笔中的一笔分给使用权人,全面实行货币补偿,货币补偿为主实物补偿为辅。你要产权调换也可以,不要也可以把钱给你,你自己买房。这个办法实施到了2001年1月1日也实施不下去了,房主也醒过来了,你一批补偿分成两份,本来全都归我的怎么给他了呢?那不行?拆迁可以你让他走,把钱全给我才行,一个房子两份补偿,很可怕政府也拆不下去了,2000年7月份开始各地政府推动中央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1年7月1日朱镕基代表国务院公布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修订,自200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到现在拆迁条例再没有变过,这个条例规定了两个补偿标准
1、拆迁只对所有权人。
2、如果有常租人的情况下,一律实行产权调换,原产权关系继续保持。这个条例第一次提出按照市场评估价格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这个市场评估价执行的是五花八门。2001年公布这个条例后,第一个实施拆迁的是东直门交通枢纽,只用了18天,解决了93%的搬迁户,是按照市场评估价格,北京市房管局在2001年12月1日颁布《北京市房屋拆迁评估评估规则(暂行条例)》,现在还在执行。
2001年至现在,第一值得关注的是2007年10月1日实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权法第41条,42条,第107,108条,规定无论拆迁还是征收,应对物权人和所有权人都要进行补偿。自1986年6月1日全国人大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87条,土地使用权财产权1987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我们在土地管理上实施了两个物权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1990年5月18号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土地使用权明确按照所有权和用益物权给予一定合理的补偿。在物权法实施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把原第6条以后顺延了,增加了一个第六条把物权法41条全部移入这里。2004年,建设部公布了《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这两部法律影响深远,至今影响着拆迁,法律行为。
第二方面,律师代理拆迁案件的怎么处理?
拆迁案件的类型,主要有3种,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刑事案件。
第一类拆迁刑事案件。最多的是故意毁坏公司财务,非法拆迁等,这些案件立案难,破案难,还有就是追究刑事责任难,是追究个人还是单位的刑事责任?但是故意损害公私财物是个人犯罪,、每个拆迁点儿里都有这种情况,拆迁问题是社会矛盾的焦点问题。违法拆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寥寥无几,接这类案件要谨慎。拆迁案件,没有简单的事情让你来办。
第二类拆迁行政案件。被拆迁人如果想拿到满意的补偿,最好提起拆迁行政诉讼,拆迁案件中的的违法行为,从行政许可开始可能就有问题。《行政许可法》36条规定,要求有征求相关利益人的意见,听证了没有?律师对行政法要相当熟悉,这些东西要研究透彻。我们国家的拆迁处理都是以行政许可为基础,一项一项的控告政府,起到隔山打牛的效果,从立项许可开始,告发改委,规划局,土地局,房管局,建委,告完了,一拖3年,把钱补了就达到效果了,拆迁案件最好不要代理集体的案件,代理一两个就行。尽量代理个案,不要代理集体案件,集体案件失败的不少,行政案件,行政许可案件操作起来,行政许可法36条,47条就够了。律师要找到点,用足这点就可以了。拆迁案件中的行政案件属于被告举证。
第四篇:法律法规,时间 法律时效总结
1、劳动者在试用期内 提前三日 同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收到仲裁之日起5日内 受理,受理后5日内送达仲裁申请书副本至被申请人。
3、证据保全:不得迟了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
4、法院的审判程序:人民法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5、安全生产许可证在变更后10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
6、劳动仲裁中的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1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7、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8、质量保证金的返还:发包人在接到承包人返还保证金申请后,应在14日内进行核实,无异议应在核实后14日内返还承包人。
9、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0、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
11、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12、当事人不服当地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13、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的异议:15日内审查,裁定撤销或者改正,或驳回,对裁定不服的,可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
14、案外人提出异议:15日内审查,裁定中止执行或驳回,对裁定不服的,依审判监督程序办理。
15、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的时间也是30日内。
16、行政复议申请时效:当事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天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17、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
18、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效力待定: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1个月内给予追认。
19、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及纳税款的,经批准可以延期及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20、一审简易程序: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
21、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后,据已作出判决、才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以及发现审判人员在审判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应当在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有违规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
22、在诉讼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23、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时期的,保证时期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24、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为约定保证时期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25、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6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26、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
27、短期诉讼时效期间1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为神明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害的)
28、就海上货物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
29、普通诉讼时期为2年 30、
第五篇:“税收相关法律时效期限”总结
税收相关法律时效期限总结之—7日
1、行政许可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在举行听证7日前公告或通知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有关听证时间、地点等。
2、行政处罚
(1)行政机关依据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交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送交当事人。当事人不在现场的,行政机关应在7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2)行政机关应相关当事人的申请在作出举行听证的决定后,应当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其他相关事项通知当事人。
(3)当事人要求听证符合条件的,税务机关应当在收到当事人听证要求后15日内举行听证,并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税务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主持人的姓名及有关事项。
3、行政复议
(1)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对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对该规定有权处理的,应当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7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60日内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2)接受属特别管辖的行政复议案件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对不属于自己受理范围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在收到该复议申请之日起7日内转送有关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
(3)对符合受理条件的,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7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
4、行政诉讼
(1)人民法院在接到原告的起诉状后,应当组成合议庭对原告的起诉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在7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裁定。原告对不予受理的裁定不服的,可在接到裁定书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上一级人民法院的裁定为终局裁定。7日内不能决定是否受理的,应当先予受理;受理后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裁定驳回起诉。上述规定的期限,从受诉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之日起计算;因起诉状内容欠缺而责令原告补正的,从人民法院收到补正材料之日起计算。
(2)受诉人民法院自收到起诉状之日起7日内既不立案,又不作裁定的,起诉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或起诉。
5、破产
债务人对申请有异议的,即认为自己尚不具备破产原因或者对于提出破产申请的债权人的债权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人民法院的通知之日起7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
6、民事诉讼
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上诉。
7、刑事诉讼
(1)人民检察院应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7日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对直接受理的,应在10日内作出是否逮捕的决定,特殊情况可延长1日至4日。
(2)控告人对公安机关的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7日内向原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
税收相关法律时效期限总结之—5日
1、行政许可
(1)受理许可申请的期限分两种:一是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二是申请材料数量、种类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制作《告知补正材料通知书》,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告知的,自重新收到之时为受理;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2)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听证的期限是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日内。
(3)行政机关实施检验、检测、检疫,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日内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检验、检测、检疫。
2、行政复议
(1)受理以复议机关对申请的审查为前提,审查的范围包括复议申请材料是否齐全、表述是否清楚。如果不齐全或不清楚,可以在5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限期补正。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放弃复议申请。
(2)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3)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工作日,不含节假日)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3、行政诉讼
(1)向当事人发送起诉状副本和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和应诉通知书发送被告,通知被告应诉并提供答辩状。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但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被告提交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2)当事人直接向二审法院提出上诉的,二审法院应当在5日内将上诉状发交原审人民法院。原审法院收到上诉状后,应当在5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
4、公司
(1)申请文件、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当场告知时,应当将申请文件、材料退回申请人;属于5日内告知的,应当收取申请文件、材料并出具收到申请文件、材料的凭据,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文件、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2)公司登记机关对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申请的,应当自收到申请文件、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3)股东大会召开前20日内或者公司决定分配股利的基准日前5日内,不得进行前款规定的股东名册的变更登记。但是,法律对上市公司股东名册变更登记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5、破产
(1)人民法院收到破产申请后,经审查,认为符合规定决定受理破产申请的,应当作出裁定,并自裁定作出之日起5日内送达申请人。债权人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受理破产申请的裁定自作出之日起5日内及时送达债务人,以保证债务人能够及时准备相关材料,积极应诉。
(2)人民法院裁定不受理破产申请的,应当自裁定作出之日起5日内送达申请人并说明理
由。
6、刑事诉讼
(1)通知被告人、辩护人于开庭5日前提供出庭作证的身份、住址、通讯处明确的证人、鉴定人名单及不出庭作证的证人、鉴定人名单和拟当庭宣读、出示的证据复印件、照片。
(2)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的5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收到请求后5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3)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5日,从接到裁定书的第二天算起。
税收相关法律时效期限总结之—10日
1、行政许可
(1)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送达许可证件。
2、行政复议
(1)同时收到行政复议申请的,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机关在10日内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在10日内指定受理机关。
(2)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3、行政诉讼
(1)如果当事人认为受诉人民法院无管辖权,应当在接到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之日起10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管辖权异议。
(2)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举证期限,是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被告在此期限内不提供或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将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法院可以进行判决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或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根据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当事由,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供证据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书面申请。人民法院准许延期提供的,被告应当在正当事由消除后10日内提供证据。逾期提供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
(3)由于法定事由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这种延长应是顺延,而不是重新计算。
(4)原告对不予受理的裁定不服的,可在接到裁定书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上一级人民法院的裁定为终局裁定。
(5)对方当事人收到上诉状副本后,应当在10日内提交答辩状。
(6)级人民法院决定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应当作出裁定。裁定应当写明中止原判决的执行;情况紧急的,可以将中止执行的裁定口头通知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或者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但应当在口头通知后10日内发出裁定书。
4、合伙企业
清算人应自被确定之日起10日内将合伙企业解散事项通知债权人,并于6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5、公司
(1)合并各方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2)公司应当自作出分立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3)公司应当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4)公司清算时,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将公司解散清算事宜书面通知全体已知债权人,并于60日内根据公司规模和营业地域范围在全国或者公司注册登记地省级有影响的报纸上进行公告。
(5)公司解散,依法应当清算的,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将清算组成员、清算组负责人名单向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6)公司登记机关作出准予公司名称预先核准决定的,应当出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作出准予公司设立登记决定的,应当出具《准予设立登记通知书》,告知申请人自决定之日起10日内,领取营业执照;作出准予公司变更登记决定的,应当出具《准予变更登记通知书》,告知申请人自决定之日起10日内,换发营业执照;作出准予公司注销登记决定的,应当出具《准予注销登记通知书》,收缴营业执照。
(7)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10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
(8)董事会每至少召开两次会议,每次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10日前通知全体董事和监事。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三分之一以上董事或者监事会,可以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董事长应当自接到提议后10日内,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董事会召开临时会议,可以另定召集董事会的通知方式和通知时限。
(9)公司依照规定收购本公司股份后,属于减少公司注册资本的,应当自收购之日起10日内注销。
6、破产
(1)申请人对不予受理破产申请的裁定、驳回申请的裁定不服的,可以上诉,上诉期限为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
(2)管理人应当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10日内,持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的裁定,向破产人的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3)各表决组均通过重整计划草案时,重整计划即为通过。自重整计划通过之日起10日内,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批准重整计划的申请。
7、民事诉讼
(1)经过审查以后,人民法院对于管辖权异议应当作出裁定,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在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执行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8、刑事诉讼
(1)对直接受理的,应在10日内作出是否逮捕的决定,特殊情况可延长1日至4日。
(2)控告人对公安机关的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7日内向原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原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10日内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对人民检察院不立案的决定不服时,可以在收到不立案通知书后10日内申请复议,对不立案的复议,由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办理,并在收到复议申请的30日以内作出复议决定。
(3)人民法院对公诉案件决定开庭审判后,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最迟在开庭10日以前送达被告人。
(4)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10日,从接到判决书的第二天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