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的交友之道
毛泽东待人接物很有人情味,并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做事以事论,私交以私交论,做事论理、论法,私交论情。”老人家一席话,反映出他在做人与处世中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至诚、至信、至义。交友至诚至诚相交,倾之肺腑,这是毛泽东私交的出发点。在交友过程中,毛泽东从不以领袖自居,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与人平等相处。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例,这个1936年就冲破重重阻力,冒着生命危险,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在与毛泽东初识后,便对毛泽东广博的知识、睿智的头脑、简朴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憋了一肚子的好奇要问,于是分组列出了一大串问题请毛泽东回答,但很快又为自己“爱追根究底又感到很不好意思”。毛泽东好像看透了他的心思,爽快地说:“如果我索性撇开你的问题,而是把我的生平的梗概告诉你,你看怎么样?”斯诺求之不得,于是,他们一谈就是十几个晚上。正因为毛泽东的坦诚相交,才使斯诺对毛泽东和中国革命有了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才有了轰动世界的真实报道《红星照耀中国》(又译作《西行漫记》),扩大了中国革命在全世界的影响。处友至信处友交友,以信为本,这是毛泽东私交的支撑点。在交友的过程中,毛泽东特别重信义讲信用,不失信于友。他说:“力不可用于私人之交谊,用于私人之交谊则绝对无效。”毛泽东对书法颇有研究,尤其爱看书法书。有一次,听说老朋友黄炎培那里有一本王羲之的真迹,便借来研读,说好期限一个月。大约是真迹太珍贵,黄炎培很不放心,借出一个星期便频频打电话询问值班室:主席看完没有?什么时候还?如此几次下来,毛泽东有些生气了,将手中的烟嘴往桌上一摔:“怎么也学会逼债了?不是讲好一个月吗?我给他数着呢!”毛泽东喝了一口茶:“到一个月不还,我失信。不到一个月催讨,他们失信。谁失信都不好。”可是,后来黄炎培憋不住又来电话,电话一直打到毛泽东那里,先谈一些别的事,末了还是问那真迹。毛泽东问:“任之先生,一个月的气你也沉不住吗?”为此,毛泽东笑黄炎培“不够朋友够英雄”。一个月的期限到了,毛泽东将王羲之的真迹用木板小心翼翼地夹好,交待卫士零点前必须送到。卫士尹荆山说:“黄老那边已经说过,主席只要还在看,尽管多看几天没关系。”毛泽东摆摆手:“送去吧,讲好一个月就是一个月,朋友交往要重信义。”待友至义重情重义,有恩必报,这是毛泽东私交的又一大难能可贵的特点。在交友的过程中,毛泽东十分讲义气,并不因时间、地点、身份、环境的变化而冲淡友情。朋友有了困难,总要尽力给予帮助。以章士钊为例。毛泽东与之交往可以追溯到20年代乃至更早。当年,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的毛泽东就曾受到章的帮助。特别是1920年春,毛泽东为筹集建党经费及送部分同志赴法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额较大的费用,便到上海向章士钊求救。章士钊一口答应,随即向工商界名流募集了二万银元全数交给毛泽东,确实帮了大忙。毛泽东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于是,从1963年开始,每年旧历正月初二,毛泽东便派一位秘书送上两千元钱到章士钊家里,一直送到1972年满二万元。1973年,毛泽东说,这个钱不能停,还要还“利息”呢。于是又派秘书送去两千元,直至章老谢世。毛泽东不仅从经济上报答章士钊,更从精神上给予宽慰,学术上与之交流,书信往来不断。章士钊开始写传世之作《柳文指要》,就受到毛泽东的支持,为此书二人多次切磋,毛泽东不仅读稿,还逐字逐句研究,提出看法和修改意见。有趣的是,毛泽东最初在收到章士钊的书稿后给章老送去桃子、李子各5斤,并附言:“古人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今奉上桃、李各5斤,哂纳为盼。”来源:学生大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教案
教学目的 1 疏通课文,积累有关的文言文基础知识(练习二)
2准确理解课文涉及的交友之道,评析其中“恭”“敬”“兄弟”等概念(练习一)
继续训练文言文断句和翻译的能力(练习三 练习四)
第一课时
内容课堂预习,尝试完成练习二练习三,收集学生预习中的质疑点。
步骤
一 导入,由口头作文引入到“友情”的话题上来
二 学生疏通课文,教师巡视,逐段展示原文与译文
三完成练习二,先让学生在课本上翻译习题中的例句,然后重点提示,并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二 文言文基础知识 翻译下列各句,然后判断其句式
① 焉知来者不如今也?
翻译:怎么知道后来的人不如现在的人呢?(疑问)
②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翻译: 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判断句)
③ 异乎吾所闻。
翻译:和我听说的不一样。(倒装句)
④ 人皆有兄弟,我独忘
翻译:人家都有兄弟,只要我没有。(省略句)
⑤ 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
翻译:办丧事不能不努力,不被酒所困扰。(被动)辨别下列各句中虚词的用法
(1)者
仁者,其言也讱。
翻译:仁义的人,他说话很谨慎。
能使枉者直。
翻译:能够使邪恶的人变得正直。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
翻译:那求名声的,表面追求仁义行为上却总违背。
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是富贵而喜好礼仪的人。
士卒亡者过半矣。
翻译:逃跑的士卒超过了一半。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翻译:君子所重视的道义有三个方面
(2)则
君子不重,则不威。
翻译:君子如果不庄重严肃,那么就不能树立威信
子行三军,则谁与?
翻译: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和谁在一起共事呢。
然则师愈与?
翻译:既然这样,那么谁能与子张比呢?
今则无。
翻译:现在却没有了。
德则不兢,寻盟何为?
翻译:仁德如果不能坚持到底,那么结盟又有什么用呢?
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翻译:如果没有固定不变的产业,就没有固定不变的心。
四,在作业本上完成练习三,学生快速(4分钟)完成后,教师提示并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三 把《颜渊 五》 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五公布学生质疑的点,表扬提出问题的同学,并把这些质疑点让学生课后思考
课后归纳整理学生质疑点如下: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一句分号前后两个分句是什么关系?(刘宝生)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中“亡”字应该怎样读?(葛璎萍)
我交友都讲究不要歧视,为什么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林惠花)3 按照课本解释三种“损友”就是“逢迎谄媚、阿谀奉承、花言巧语”似乎三者没有区别,为什么要分别用“便辟”“善柔”“便佞”来称之呢?(谢敏敏等)
“乐节礼乐”译成“以有节制的礼乐为快乐”或“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那句更准?(江滢)
子夏与子张两人是什么关系?(黄裕鑫等)
第二课时(2007年3月20日 星期二)
内容 理解课文涉及的交友之道,评析其中“恭”“敬”“兄弟”等概念(练习一)
步骤
一 导入由口头作文引入到“交友”的话题,然后再由此说的“交流”,鼓励大胆质疑
展示上节课学生的质疑点
二 围绕着上节学生的质疑,逐点讨论,并适当延伸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一句分号前后两个分句是什么关系?(刘宝生)
(明确:按照我的理解,此句中第一逗号应该点在“君子”之后,那么分号前后的关系就是递进关系。前一个说一般的行为举止,后一分句说特殊的行为;整个句子可以理解为“君子行为如果不庄重办事不严肃认真,那么不但不能树立威信,而且学习的知识也不能巩固”。不过按照并列关系也可以,只是觉得前后两个分句连接就似乎不那么自然。)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中“亡”字应该怎样读?(葛璎萍)
(明确:这个字应该读“wú”通“无”。对于文言文中字音,我以为只有那些有区别意义的才有记住的必要。比如“乐节礼乐”,前一个“乐”是快乐的“乐”lè,后一个是音乐的“乐”yuè,读音应该区别开来;而像在“知者乐山,仁者乐水”中的“乐”有人说古音要读“yáo”,而意思不变,这就没有必要去记了,即便确实是有这样的古音,也不该我们一般人去记。)我交友都讲究不要歧视,为什么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林惠花)
(明确:孔子在这里说的“不如己者”是从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方面去考量的,而不是人的身份财富。)
延伸追问: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交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明确:就是他反复强调的“仁义道德”,而不是富贵,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文化素质精神境界。)按照课本解释三种“损友”就是“逢迎谄媚、阿谀奉承、花言巧语”似乎三者没有区别,为什么要分别用“便辟”“善柔”“便佞”来称之呢?(谢敏敏等)
(明确:这些翻译确实不够明确,没有注意与上文对应,还有“辟”“便”等关键字没有正面解释。事实这三种损友是有区别的,“便辟”是与益友中的“直”对应的,直,就是正直的人,那么这个“便辟”就是引诱自己走邪路的人,“便”在此读pián,取“安逸”之义,辟,通“僻”,不正之义,连起来理解就是“用好处引诱自己走不正之道”;“善柔”与益友中的“谅”对应,谅,就是诚实的人,或者说就是那种实话实说的人,而“善柔”就是口蜜腹剑的人;“便佞”与益友中的“多闻”对应,多闻是指知识渊博的人,“便佞”就是口惠而实不至的人,这里的“便”也读pián,与“佞”都是指能说会道,可是这种人只会耍嘴皮子,不能干实事,甚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延伸追问:孔子交友的三条标准是什么?
(明确:三条标准是,为人是否正直;进言是否诚实,办事是否扎实;或者表述为是否正直,诚实与否,有无真才实学。)
5“乐节礼乐”译成“以有节制的礼乐为快乐”或“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那句更准?(江滢)
(明确:像课本上那样,译成“以有节制的礼乐为快乐”更好,因为第一这更符合孔子“中庸”的思想,他说 “过犹不及”,当“有节制”才对;第二,从句子结构上看这样和上下句式更接近。)子夏与子张两人是什么关系?(黄裕鑫等)
(明确:他们是同学关系。)
延伸追问:他们两个交友的原则有什么不同,又与他们的老师孔子的有何异同?
(明确:子夏的交友原则在此文中表达是不明确的,他说的“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是典型的空话,什么是“可”什么是“不可”谁弄得明白,不过从交友考察对象上,他与孔子一样,都是看重对方的,而子张却把要求自己作为重点,认为自己道德修养境界才是交友的最高原则,这在内容上又与孔子相同,都把仁义道德作为原则,不同的是孔子有个“如己”的条件,而子张却没有,在这点上,他似乎比老师还更宽容,境界更高。)
三,结合练习一,归结课文内容,讨论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一 学习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的交友之道有道理吗?请说说他给你的启发。
答:孔子的交友有原则和标准,一个基本原则就算要有道德修养(仁义),三个标准:是否正直,坦诚与否,有无知识。如果把这些标准原则抽象出来,自然是有道理。我们交友要以精神满足为基本原则,不应该以物质功利为目的,还有要诚恳,做诤友。值得指出的是,友情固然是一种精神,我们以友情为重,但是这种精神的呈现还必须有表现的物质形式做载体,既不能一这个载体的物质价值来衡量情谊的轻重,有不能“虚无主义”地以为,反正我心里有对方就行,吝啬得连句问候语都没有。“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根据这个句子辨析“恭”与“敬”的异同,并说说怎样理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答:“恭敬”都是恭谨有礼、不怠慢,彬彬有礼。不同在于“恭”侧重内心,多指做事严肃认真,“敬”侧重外在表现,多指与人交往的谦恭态度。“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是子夏劝慰司马牛的话,按照原文本义来理解,就是子夏希望司马牛别为失去兄弟难过,认为只要自己注意个人的道德修养,就能结识到许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可是这句后来被广泛地引用,更多地表达着中国人的一种交友的理想,也演绎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不少桃园结义的故事。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们这种宗法式社会因为缺乏结合力,只能靠血缘维系人的关系,可是在现实社会里,弑君杀兄每每成了争权夺利的基本形式,所以,这样故事恰恰是生活在稀缺兄弟之情的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我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思考,一方面,我们传统社会不屑“利益”,还企图克制人的利己性,从来也没有思考过怎样划定各自的利益边界;另一方面,我们又高唱着“仁义”道德之歌,企图用这样“德”来治理社会,却不注重法律制度的建设,因此,许多“伪君子”应运而生社会诚信大量流失,让人生活在“孤独”中,不敢“与陌生人说话”,使人们交往的成本成倍加大,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今天当我们理直气壮追求个人幸福的时候,更应该对这种文化遗产进行清理,批判地吸收。
第三篇:孔子交友之道读后感
读《孔子的交友之道》有感
《新杏坛》栏目中的《孔子九讲》通过讲述孔子的一生让学习者了解孔子的为官之道、为师之道、孝亲之道、交友之道、修养之道以及贫富观,从中汲取宝贵的智慧。我学习的第一讲是《孔子的交友之道》,听过傅佩荣先生的讲解,对孔子的交友之道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如果一个人没有朋友将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无论酒肉朋友还是生死之交,都为我们的生活和人生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知是缘分使然也是道义的必然,孔子认为交友有两个原则,第一个是道义,第二个是礼仪。道义也可以理解为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看一个人怎么样有时候可以通过他所结识的的朋友的品味来判断,因为志趣不相似的人根本不能经常来往更何况成为朋友。有了相同的“臭味”,如果有意要成为朋友,那在我们今后的交往中就要以诚相待,对朋友不应表里不一,对朋友的付出要心存感激,不应认为这是他该做的。当朋友遇到困难时,要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朋友,患难之时才见真情,《论语·乡党》中讲“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病”,对于孔子来说能够找到和自己目标相近或相似的人相处,会感到充实,充满无尽的能量,因此孔子对于朋友雪中送炭。
我也有很多朋友,有的友谊已经有十年之久,回想这些年来我们有欢笑有悲伤,有过矛盾也有过误解,这些现在看来都成为我们永恒的回忆,没有矛盾和误解我们就不能更深入的了解对方。我的朋友对我是非常好的,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能够遇上这些真诚相待于我的朋友。记忆深刻的其中一件事情是我手术的时候,当时在济南做手术,家里没有去人陪我,我当时感到有些无助,之前也没有告诉其他人,正在筹划如何一个人度过手术期时,我的大学朋友资源留下来照顾我,他们每天轮流来看我,晚上总会留下一个人陪床,这让我感到意外的同时,暖暖的情意在我心头,至今想起来还是很感动。
孔子讲友直,友谅,友多闻是为益者三友,我们在寻找这样的益友的同时也要检讨自己是不是这样的益友,努力成为别人的益友我们将得到我们期望的益友。好朋友不是纵容你,你做了错事他是肯为你指正的老师,而不是为你遮遮掩掩或者幸灾乐祸的。益友也是守信用,能够体谅人的,朋友之间的信用尤为重要,如果一个人连朋友都能欺骗这样的人可以视为叛徒,是不可交的。管鲍之交的故事让多少人羡慕管仲能结识鲍叔牙这样的益友,再细想之,管仲了解鲍叔牙又如何不如鲍叔牙了解管仲,朋友是平等的也是相互的,如果你不甚至一个人的品性又如何能成为他的朋友,人总是喜欢和了解自己的人走在一起,这是心灵的沟通,不能用语言来解释的。
益者三乐,和这样的朋友在一起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快乐,更有精神上的充实和愉悦,正如古人说的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纵使他的财富、学历、社会地位不如你,他也会有让你折服的人生感言,这样的朋友会让你的人生活的更潇洒,更能洞悉世间的人情世事。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通过一个益友你可以结识更多的对你有帮助的益友,如此一来你也成为有水平的益友。《论语·颜渊》中子夏对司马牛说的话很有哲理同时也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只要我们对人秉持敬和恭,从奴隶行善,守规范开始,即可交四海之友。
儒家的思想是重视人的,儒家的观点是通过调节人与人之间的良性关系以此达到社会的良性发展。不管缘深缘浅,每个人从真诚出发,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和肯定,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朋友更会有人生的成功!
第四篇:小学作文: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
我无意中听到我们班两个同学的对话:
“你为什么不去主动交一些朋友呢?”
“不用啊,我只要成绩好就会有其他人主动来和我交朋友了。”记得小时候妈妈说,交朋友要交成绩好的小朋友,不要个那些邋里邋遢的小孩子弄在一起;上初中了,老师说,只有成绩好才有很多朋友,那些是差生那有什么朋友;我翻开书,书上却说小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不论他出生如何、成绩如何,只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交朋友只能交成绩好的么?我疑惑了,成绩好只能代表他作为学生这一方面很出色,但在其他呢?人品?道德观念?动手能力?生活能力?……你能确保么?况且你交一个成绩好的朋友你就能被他所带动,学习上就有进步了么?
高科技犯罪你不陌生吧。2004年4月初,卢伟麟的智诺公司与另一家公司合作开发“我爱电影网”网站。凭借熟练的网络技术,卢伟麟及其技术人员突破重重“禁区”,下载了50多部“重磅”色情淫秽电影,上传到“我爱电影网”供人浏览。2005年2月,广州市中级法院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一审判处卢伟麟有期徒刑18个月。卢伟麟的大学同学评价说,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当时他是班上“最耀眼的一个”。然而,成也技术,败也技术。一度为自己的“技高一筹”沾沾自喜的“IT明星”,就这样成为技术的俘虏,放纵自己的行为突破了法律的底线,最终只能锒铛入狱。你说他的技术够不够高,利不厉害?但是,道德观念呢?一个道德观念有问题的人你能不怀疑他的人品么?你这样的人还要和他交友么?
1988年7月3日,北大计算机系一年级学生彭某从五楼阳台跳下来。彭某是一个相当聪明的青年,他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就是这样一个高智商的“优异”学生,却是生活上的低能儿。他的父母为了腾出时间让他读书成才,从不让她做饭洗衣、刷碗甚至铺床叠被,以致十七八岁连做饭、刷碗的基本程序都不懂。1987年他以全县第一全省第三的成绩迈入北大校门,却因不会买饭洗衣等不得不停学,第二年接到北大寄来的复学通知书后,尤因惧怕父母后无法独立生活而渐生厌世情绪,最终选择了跳楼自杀。成绩好,一丁点自理能力都没有,最终自杀的人,你会愿意和他交朋友么?
生活中只要细细发现,你会看见那些曾因为成绩一般而被忽略的小伙伴们,他们身上一直保持着许多优点,散发着光芒。在走廊上,一个纸团能让他们特地跑过去捡起,扔进纸篓;同学有困难了,他们会热心帮助;要为班级服务了,他们会踊跃参加……再瞧瞧老师眼里的差等生,他们也并非一无是处。天下有360行,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早应该被淘汰了,带着赞美的眼光去了解他们,你会发现他们另一出色的一面。我们有进取心,他们也是一样,谁想老挂红灯?也许他们现在落后于你,但只要我们舍弃那些父母挂在嘴边的什么只能跟成绩好的伙伴做朋友的“道理”,做到和书中说的一样,拉他们一把,给他们加把劲他们就能比你跟出色的!
在我认为,交友,不在于他的成绩如何,也不在于他已经获得的种种荣誉,只要有一颗上进的心,每一个同学都值得深交。因为成绩
只代表过去,它可以靠现在的努力获得,而一颗进取的积极向上的心是什么也换不来的。
第五篇: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
班级: 姓名: 学号: 班级:工设 091 姓名:王飞 学号:2009316111
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别人的关心,我们需要别人的帮 助,我们需要被理解,我们需要来自周围人的友谊。总之一句话,我们需要朋友。如何去交友是很重要。朋友有好坏之分,损友只会阻碍我们的前进,因此我们需要 多交些益友。怎样才能交到益友呢? 两个人成为好朋友的前提是彼此了解。只有两个人互相了解 才能知道对方是否能和自己合得来,能否互相理解帮助。如果并 不了解对方就去交朋友,那么你可以想一下,他是个骗子可你不 知道,他就可以利用你对他的信任去坑你的钱,甚至带你误入歧 途。所以互相了解是必须的。交友需要真诚。李白和杜甫是同一时代的两位伟大的诗人,当他们在洛阳遇到时,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之后,他们提 同游览八方,相互学习,彼此尊重,但他们也指出相互的不足之 处,这些帮助他们得到更加深厚的理解并加固了他们的友谊。多 一份真诚,多一份相知,我愿用我的真诚换取你的信任,成为你 的朋友.在生活中还有些人就不一样,一生都不断在向别人炫耀自 己,企图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我们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想 给别人留下印象,我们就不可能交到真实、诚恳的朋友.真正的 朋友,不是用权利和地位结交来的。要交到真正的朋友,我们首 先要关心别人,让别人觉得自己很温暖,这样才能让人对你付出 真诚,若只是一味的在别人面前提到自己如何如何的,倘若是自 己,也不愿意多听,所以要真诚的去关心他人的感受,和在乎的 事,让他觉得被重视,唯有先让人感到被重视,才能慢慢将你自 己的事分享予他人。以德交友,患难与共:要如何交朋友呢?首先须问自己想交
姓名:王飞
什么样的朋友。如果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就要拿出自己的真心,以道德、以义气、以慈悲来交往;如此得来的朋友,在最紧要关 头时,大都能同甘共苦。所谓「患难见真情」,在最困顿的时候,还能不变初衷的支助扶持,才是真正的朋友。以知交友,见多识广:见识广博或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会受 到朋友的尊重与信赖。同样的,要结交有内涵的朋友,也要先充 实自己的内涵;懂得随时吸取新知的人,智能容易开启,也会吸 引许多见多识广的人到身边来。刘禹锡之交往即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以道交友,法乐融融: 「道风德香传千里」,有道德的人、有 修养的人,无人不欣喜,不论远近,大家都会争相来亲近。和他 交往的人,也都会依他自勉,而得
到提升,此即所谓「与善友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交友需要奉献。正如我们所说的那样,君子之交淡如水。真 正的友谊不应有任何自私的因素。常常听到一些人在背后议论着 别人如何如何,而议论的那些人往往就是被议论者的朋友。他们 成为朋友或许是因为某一方需要对方的某些力量来帮助自己过的 更好,也许是因为他们认为彼此都对自己有利用的价值,这种掺 杂着利益的不是友谊,他们也不能算是朋友,只是为了借助他人 达到自己利益的工具。真正的奉献是再朋友需要帮助时自己要尽 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当朋友需要关心时,自己要给予百分之二 百的关慰。哲人告戒:交友须谨慎。害人之心决不可有,然防人之心亦 断不可无。正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不能以 其貌而断其质也。又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相处多日,方可以其行而断其质。若发现自己所交游者乃狐群狗党,须悬崖 勒马,及时醒悟。不然,“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他日骑虎 难下,一错再错,则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矣!耳鬓厮磨亲密无间的昵友,不卑不亢直言是非的是诤友,酒 肉相交见利忘义的是贼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是义友。“海内存
姓名:王飞
知己,天涯如比邻”的是朋友,“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的是 朋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是朋友,“洛阳亲 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是朋友,“暗风吹雨入寒窗”的是 朋友,“共君一醉一陶然”的是朋友,“谈琴赋诗,啸咏终日”的 是朋友,“饮醇自醉,金友玉昆”的是朋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是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亦是朋友。交朋友要有原则,就是交友之中的尊敬和尺度。如果你违背 了这些原则,你就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谁都不会愿意与你 交朋友。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要有分寸、有尺度,真正的好朋友也是如此。孔子说: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 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意思是 说,你跟一个君子交朋友的时候,你心里是要有三个原则,什么 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说什么话,自己要有尺度。每一个 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断地放大 他的光荣,而永远不去触及他的隐痛。这就需要你有眼色,你就 要知道他喜欢听什么,不喜欢什么,你要看看他希望你说什么,你能不能够说出最合适的话,也需要你有心理准备,你要对对方 有所了解。这体现了你对别人
人的爱,这在于你是不是给朋友一个 宽和与友好的氛围,能让他跟你沟通下去。朋友之间永远是有尊 敬、有顾忌的。按照这样的方法去交朋友,肯定会交到很多知心朋友的。如 果能够坚持正确的交友之道,就能充分享受纯洁的友谊带来的快 乐。
姓名: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