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一份温情,给生命一份挚爱
留守一份温情,给生命一份挚爱
六月的雨有点过于频繁,刚刚升起的一缕暖阳,转身被乌云包裹,淅淅沥沥的小雨拍打着窗玻璃,街道被溅起无数的水泡,汇集的雨水化作一股缓缓的泥流,向低洼处流淌着。心境也被潮湿的雨景侵染着,思绪随着泥流延伸,漫过俗世、漫过喧嚣、漫过田野。喜欢聆听雨过窗棂的沧桑,聆听岁月走过的声音,喜欢在意境中沉淀一份心性,去感悟生活,感悟生命。岁月就像一条河,穿越过唐风宋韵的街角,流淌进我们的生命。行走于俗世,我们以各种心情做着生命的代言。一条路谁也不能一帆风顺的走完,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四处观望,却被凌乱的烟花迷离了眼眸、失了心路。人生总要经历风雨的洗礼,尝尽人情冷暖的心酸才能找到正确的位置。总有一些路程尝尽了坎坷才会明白步伐需要稳健,总有一些人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才懂得生命需要人情。经验透析了生命的可贵,经历塑造了一路的丰盈。
生活需要理解,岁月需要包容,行走于光阴,免不了分分合合、是非恩怨的纠葛,生命是从一个点走向另一个点的终结,沿途尽显斑驳、得失的交错。人生就像一首歌,由高低不平的旋律弹奏的主题曲,人生是一条路,沧海桑田打造的阶梯。风尘一路总是承载太多,而生命就是一路行走一路调节,从浮躁到安和,从名利的索取到赢取一份安逸的简单,都是心性的转变。拥有一份自我解压的心性更能梳理凌乱的脉络,更清晰了未来的轮廓。
都说心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我们虽不能用一颗小草的心去包容世界,但总该用一个微笑包容自己。不愉快都是因为太过计较,痛苦因为放不下纠结,不幸福因为贪念太多。太在乎世俗的眼眸往往会丧失自我,虚荣过度会丢心。其实不快乐也是太过于高看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个神仙,想要什么就应该有什么,却忽略了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如果用心感触一下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群,谁又敢说自己不幸福呢?看看那些被病痛折磨而苦苦挣扎的人,谁又敢说活的累呢?其实我们什么都可以缺少,唯独不可缺少的就是面向生活的笑脸。生活的逐渐富足使营养过剩的大脑出现了不同层次的紊乱,各式各样的抱怨、落寞、空虚、贪婪、虚荣、猜忌、纠结席卷而来,给原本和谐的生活添加了道道隔阂。如果说所有的拼搏换取的只有这些不满足,那么生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生活需要的不单单是打拼,更需要一份精心的维护。生存的价值是富不焦躁、贫不气馁,站稳每一个脚窝,走好每一程路,把握好对生活的态度,种植一份温馨,长出满园温情。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期望的东西也就有所不同,但所有的集结点都是一个,就是能够开心地活着。如果说没有达到心里的所想,就放弃了开心的理由,那么这又算不算一种懦弱呢?生命不但需要一份大度,更需要一份理解,如果把所有的不满足淡然处之,把压力化作一种追求的动力,那么我想一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岁月不停的改变着我们的容颜,而我们真的辜负不起这段时光。
总在想尘世间是错误的搭配太多,还是一份缘不够稳固,有多少风雨同舟的两个人走向了水火不容,劳燕分飞游离失所,如果说岁月太过无情,扼杀了当初的那份炙热,那么是情感经不起风沙的摧残,还是内心都经不起繁华的诱惑,还是怪时光的脚步太过匆忙,总是搭错车?
有些人注定是生命的过客,有些故事必然会成为人生的一道风景,时光在前行,四季在更迭,我们留不住的太多,唯有给起落的风尘一份淡泊,剪辑一份静好,用流年的胭脂涂鸦一份精美的图层,绘制一幅暖心的感动。
人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风雨必然有彩虹,谁也没有理由使其暗淡。有些路充满泥泞,但生活不会给谁懦弱的借口,就是爬行也要走完,坚强是唯一的支点。当冲破了迷雾的阻隔,岁月依然晴好,阳光温柔依然。生命会期遇太多感触,每当看到那些经历了冬雪掩埋而复苏的生灵,一叶草遇到春风的欣欣向荣,总会被这些跳动的画面所感染,生命的尊严在弱小者中更显生动。人生中有很多暖心的风景,虽未曾陪伴一朝一夕,却倾心了一份温情,共赏更能入心,融合更能入梦。
生活是七彩色调涂成的斑斓,是忙碌奔波后的材米油盐,是历尽沧桑后卧榻的冷暖。生活不是一张白纸,想写情感就写情感,想写伤感就泪水连连,生活需要真情实感去谱写,需要脚踏实地去体验。日子难,难在不能同风雨共患难,幸福也很简单,简单到一碗饭、一杯茶,一根烟。人生没有事违人愿,只是缺少立场的转换、和面对风雨的坦然。
生命需要用真诚去感悟,生活需要用真情去调配,把握一份对人生的态度,以一颗种子的心长成面向阳光的姿态,能够惊讶一树花开,也能感动一株小草情怀默默。生存的质量就是一份包容、一份感动、一份暖心的融合,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绵长,把握不同的风景,不做无谓的观望,留守一份温情,还心灵一份开阔,给生命一份挚爱......(文/梦情缘)
第二篇:给留守儿童送温暖
活动背景:给留守儿童送温暖
在中国农村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贡献,但是作为子女的他们却被留在了农村家里,一年难得跟父母见次面。同样在内地城市也有这么一批儿童,他们的父母双双在外奔波,生理和心理正在成长需要父疼母爱的他们集中起来就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调查显示,由于父母均外出打工,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远远不能尽其作为监护人的义务。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爱,在对他们的管教上很容易出现“三多”和“三缺”问题:隔代监护多溺爱、寄养监护多偏爱、无人监护多失爱;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留守儿童”问题成了为基础教育和社会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以上分析尽管不尽全面,但是足以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视。就在这些孩子需要关注的时候,南山乳业走进了孩子的视线,南山乳业
第三篇:给留守家长的一封信
目前,农村因劳力大量输入城市,剩余人口中除了小孩就只剩下老人了,对于经济来说是发展家乡经济,可对于教育来说,是把家庭教育这一重大环节交给了这些留守家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班共有幼儿40名,可父母在身边的不足1/3。在这些留守家长中,大多数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孩子平平安安的就好。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重大问题——孩子的教育。特别是这些学龄前的幼儿,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孩子在这个年龄辨别是非的能力又弱,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想衷心地对这些留守说一些知心话,希望你们能做一名优秀的留守家长,让孩子在你们的培养下,成为一名生活上能自立,学习上能自主的好孩子。
尊敬的留守家长们:
你们好!
首先想对你们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们辛苦了,因为你们担任了教育两代人的责任,这个责任是既光荣又艰辛。时代不同了,你们不能把两代人用一种教育方法来教育。记得我曾带过这样一个新班,首先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希望幼儿上床睡觉时把自己的鞋子放在床底下,坐下起身时把所坐的凳子放到桌子底下。有一次,天轩小朋友的爷爷来接他,天轩忘了把凳子放好就跑向爷爷,走到校门口,天轩突然想起忘了放好凳子,就要求爷爷带他回去,爷爷不想爬三楼,可天轩就要回来,两人僵持不下,最后爷爷用武力把问题解决了,硬是把孩子拉回去了。第二天,祖孙俩同时向我告状,爷爷说:“这孩子就是倔,昨天回家时忘了把凳子放到桌子底下,硬要回来放,老师您说,一个凳子没放好有什么关系,反正今天来了还要拿出来坐,何必又跑一趟呢?我们小时候谁还回教我们这些小事情呢?听了天轩爷爷的话我想了很多,也觉得我们基层的幼儿教师不光是让幼儿在学校要学好,还要带动这些
留守家长把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做好。
我希望你们要多和老师交流,把你们的想法告诉老师,不管是好的还是不足之处,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争取在教育中达到共识。
孩子小,可他们却是一些小精灵,他们与上一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以前我们玩得是泥巴,棍子,现在他们玩得可是电动汽车,先进的模拟玩具,希望家长不要总认为他们小,什么也不懂,要把他们当作是一个个体,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记得有一次我教幼儿画汽车,小军回去画了一辆苹果汽车,和老师的不一样,爷爷生气地说:“你看你,画得是什么呀?哪里有苹果汽车?不知你上课在干什么,扯掉,重新画过,这孩子长大了准没出息”。殊不知,一个有主见有创新的孩子却要遭到如此的待遇,说不定,一个“爱迪生”似的发明家就要扼杀在摇篮中了。
隔代教育往往是有溺爱现象,总认为孩子小,不可让孩子受一点委曲,其实,这些小脑瓜可机灵了,记得有一名幼儿叫甜甜,因有一次后后面的小男孩上课拽了她的小辫子,回去跟奶奶讲了,奶奶第二天就牵着甜甜的小手来要求老师调换位置。有了第一次,甜甜的要求可多了,吃饭时要少饭多菜,睡觉时要老师拍,排对时要牵着老师的手等等,不知不觉家长们就让你们的宝贝牵着鼻子走了,其实我知道你们根本就没有想到结果会是这样。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留守家长们说的一点知心话,如有不当之处,望批评指出,因为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一切为了孩子!
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四篇:给留守儿童的一封信
父母不在身边我们要做什么?
——给留守儿童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在这个属于您们的节日里,我们向您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节日的问候。祝你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您们是我们孩子中特殊的一员,离开父母的你们更加坚强、独立。党和政府关爱儿童,一直都十分重视儿童事业的发展,寄于你们厚望。你们是祖国的明天,是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的希望。当然相对父母在身边你们现在需要更多的关怀,因为您们需要有人倾听您们的声音,分担您们的忧愁,解惑你们的疑问,分享你们的快乐。弥阳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的大哥大姐们愿如此与你们成为朋友。
成为朋友的我们首先有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这就是——父母不在身边我们要做什么?
根本的,我们要正确对待父母外出。
父母外出不论是务工,还是经商。她们外出都是为了家庭的生计和发展,也是为了为我们提供更好生活、物质条件,为了我们的将来打基础。我们要理解,从而更发学会自己独立。
实际上,离开了她们,我们要自己做一些自己的事情,这样我们会更加地锻炼我们的独立能力,就像小树离开温室,沐浴在阳光下自己坚强的生活,会让小树茁壮成长,更加绿荫、漂亮、帅气。父母爱我们,我们爱她们,彼此关心、怜惜彼此,而我们要怎样做才能由小草长成苍天大树呢?才能不让家长担心呢?
首先、要勤奋学习。俗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习不仅可以长知识、长才干。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增强我们的涵养、生活的阅力和韧力,保持好的心态,做好孩子。而这些是我们以后成为栋梁之材必需的。
其次,在学校多请教老师,跟老师谈心交心,跟同学互助学习。生活、学习中有困难要善于和老师、同学沟通,做个快乐的自己。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中国有句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就是说老师会像父亲一样教育学生,也会一样的爱自己的学生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而学生也要像对父亲一样。
再次,放学后要及时回家,在自觉完成好工课的前提下要积极帮家里的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大人放心。事实做家务也可以让自己的情操变得更加高尚。这是成功人士所俱有的。在家必要时还可以与外出的父母打打电话,写写信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生活的点滴,给她们一些慰藉,学着让自己更加懂事些。
最后,要学会保护自己。社会是复杂的群体,一些人是不怀好意的,就想拉人下水,侵蚀你变成一个坏孩子,我们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第一,不与坏孩子交往。第二、有交通安全意识。第三、遵守学校纪律,一个能力非凡的人都是严厉于已的人。我们在校尤其是不旷课、不迟到、不请霸王假,在校与同学友好相处不打架。第四、不进网吧、娱乐会所等法律禁止儿童进入的场所。第五、不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在一起。第六,夜晚不随意外出,因为夜出带来不安全因素的机率是非常大的,纵然是有事需外出,也尽量要有长辈陪同。
同学们,和畅惠风吹遍大地,看今朝,栉风沐雨,高歌猛进,含辛茹苦,万象更新。期明日,宏图又展,需高瞻远瞩,奋蹄扬鞭。不久您们的父母必将回到您们的身边。到时相信您们必定以一种全新心态和令人兴奋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她们面前。
同学们,我们知道的一些名人,比如毛主席、华盛顿、克林顿、周杰伦等等,他们从小就学会独立,甚至是自食其力,为了求学,不辞辛劳,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祝愿你们茁壮成长。
弥阳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
2010年5月27日
第五篇:给留守儿童以关爱
给留守儿童“大家庭式”的关爱(人民时评)
吕晓勋
《 人民日报 》(2017年10月13日 05 版)
以更加高效、专业、恒定的方式,将各方面的爱心有效整合,祖国的每一朵花儿就都能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中尽情绽放
农村留守儿童管理一直以来是个难题,因为有一些基础数据较为滞后,也不太精准。10月10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正式启用,民政部要求各地民政部门须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农村留守儿童的信息采集录入、审核报送工作,这意味着我国将逐步建立起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
留守儿童进入公众视野已有多年,其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教育情况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对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倾注了很多的关爱,也在不断改善他们的处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更是对留守儿童倍加关切,指出“要关心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将所有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既是对总书记要求的具体落实,也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由于缺乏对基础信息的动态掌握,有些陷入贫困、辍学境地的留守儿童游离在社会视线之外,甚至酿成了难以挽回的悲剧。
这几年,随着数据收集手段的丰富,各地也想出了不少办法,将更多的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比如,有的地方为留守儿童配发安全手环,并与公安机关报警平台和天网工程无缝对接。有的地方研发了留守儿童工作大数据平台,由县级总调度、乡(镇、街道)监管、村(居)委会动态管理,具备GPS定位、自动生成报表等功能。而覆盖全国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能大幅提升关爱、保护、帮扶留守儿童的精准度。
建立信息系统,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用好这个系统,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工作。首先,怎么判定留守儿童就需要仔细斟酌。去年,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开展了一次摸底排查,结论是全国目前仍有902万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其中有不少人已经辍学或者尚未登记户口。这和此前一些部门和机构得出的数据有较大差异,这不排除有统计口径的问题,但也提醒我们,不能把这个系统建成一个封闭的系统,要真正做到保持开放、动态跟踪,才不会遗漏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此外,采集哪些信息,不采集哪些,也要在实践中摸索。从帮扶的需要看,除了留守儿童本人的情况,可能还要掌握一些周边信息,比如监护人、学校等等。值得肯定的是,这个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一开始就与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系统、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共享,既有利于更充分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又不至于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被标签化。
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是个良心工程,更是个社会工程,需要在政府、社会、家庭、学校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发挥社会合力。因此,这个关爱留守儿童的基础设施,还应对社会开放,最终建成一个社会都可以用的公益平台。以前就有这样的尴尬,有些公益组织去帮助留守儿童,却没办法拿到确切数据,只能自己去调研收集,耗费大量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个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以后,就可以更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形成更高效的分工合作。
关爱未成年人,是要付出百倍耐心和努力的事情。更准确地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的需求,更深入地把握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变化,并以更加高效、专业、恒定的方式,将各方面的爱心有效整合,祖国的每一朵花儿就都能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中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