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78年“改革四君子”对话中南海秘闻
1978年“改革四君子”对话中南海秘闻
2014-06-16 东方时政观察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喻建欢,原题为《1978年“改革四君子”对话中南海秘闻》
(一)即使隔了30多年回头看,1978年都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起点,那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但“百废待兴”的另一面现实是:被“文革”洗劫的国家财政赤字严重,经济面临崩盘。
被称为“改革四君子”的几个青年人就是在其间站到了历史的前台,他们给国家领导人分析社会经济动向,对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可能的危机提出了预警,作为高层智囊参与了许多改革决策的重大事件。
“四君子”第一次面对中央领导人进行“老青对话”是在1979年底,当时,翁永曦32岁,王岐山31岁,黄江南29岁,年龄最小的朱嘉明28岁。回忆起过去的岁月,现在成了“老黄”的黄江南感叹:“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出格的思想‟都敢讲。”
1978年,笔试分并不高的他凭借几篇讨论企业改革的论文,以及不错的口试成绩,被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破格录取。当时社科院研究生的水平有口皆碑,在全国高校院所中遥遥领先。黄江南的同班同学有朱嘉明、陈佳贵等,一共19人,大多在入学前都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社会研究能力。
这批关心国家命运、又具备专业知识的学子会聚一堂,志同道合,相见恨晚。黄江南、朱嘉明以及李银河等十来个年轻人组织了一个“私密派对”,讨论各种学术问题,主要是经济和社会问题。当时研究生院还寄居在北京师范大学,他们常骑车到香山,将讨论与郊游结合到一起,兴之所至,还会翩翩起舞。
这些讨论原本是在一个比较小的圈子里进行,后来黄江南认识了翁永曦,翁本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一个村子当大队书记,1979年,经北京高校毕业生分配办公室重新分配回到北京,在《农民日报》当记者。翁永曦交友广泛,黄江南希望他把一帮朋友也带到这个圈子里来,他们约了一个时间,在农民日报社开了一个“青年经济问题讨论会”。没有请帖,没有固定的参加者。那一天,他们在屋子里生着火,翁永曦买了瓜子之类的零食,三五十个人挤了满满一屋子,交流氛围非常热烈,趣味相投,意犹未尽,于是相约再组织第二次。
这个讨论会就像一个沙龙。第二次聚会也是一个星期天。他们没有跟学校打招呼,找个借口借用了一个临建板房教室。这一次与会者大概有上百人,很多人慕名而来。虽然有不少生面孔,但凭借着年轻人特有的精神头儿,他们“英雄不问出处,只较武功”,会议又很成功。
第三次讨论会的时候,研究生院已经无法容纳那么多人了。有人自告奋勇借来了北京市委党校的礼堂。最后礼堂都挤满了,连走廊上都是人,这次人数达到千人左右,至此讨论会名声远扬。
之后,由讨论会聚集到一起的年轻人成立了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他们在民间纵论改革利弊,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社科院的学生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后来,国家收编这些“游击队”,国家体改委从发展组和其他一些半官方及民间研究组织中选了一些人组成团队,这正是体改所的缘起。
(二)1979年,全国又提出建设10个“大庆”、30个“大化肥”,以及多少个“大钢厂”,又是一片“大干快上、大跃进”的局面。那时黄江南已经发现了计划经济必然不断经历“平衡—危机—再平衡”的发展规律。在一次聚会讨论中,他表示,国民经济的结构失调已经到了崩盘的边缘,不是要“大跃进”,而是到了采取危机对策的时候了。
李银河听完黄江南的分析非常着急,她说:“你的观点非常重要,避免国民经济危机是件大事,一定要让领导层知道,我给你介绍一个人叫王岐山。”李银河认识在国务院政研室工作的林春,林春认识王岐山。
王岐山当时在社科院近现代史研究所当助理研究员,虽然是学历史的,但异常聪明,吸收能力特别强,跟黄江南一谈就理解了他们的想法,马上表示赞同。于是,黄江南和翁永曦、朱嘉明,再加上王岐山,这四个人成了一个小小联合体。“经常在一起聚会,有时候在王岐山那儿,有时在我这儿,我这里的办公室大。”翁永曦回忆。
王岐山提议起草一个报告呈交中央,他们在北京市委党校后面的一间空房子里关了几天,写出了一份报告。他们预测1980年经济将要出现的衰退,分析衰退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应对危机的对策。
当时国家计委每年的国民经济预测增长的数据都是6%~8%,四个人在报告中的预测却是1980年农业将出现零增长,轻工业会出现负增长,重工业负增长幅度会更大一些。
王岐山把这份报告交给了国务院分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姚依林,姚依林看后觉得很重要,又转给了陈云。陈云在报告上批示说:“一个学工业的,一个学农业的,写了一份很好的报告……”其实,翁永曦不是学农业的,只不过在《农民日报》工作。
这份报告直达最高层,中央领导把黄江南一行找去,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听取他们的汇报,并一起讨论是否会出现经济衰退及应采取的对策。这就是1979年底第一次“老青对话”,除了高级领导人,参加会议的都是些国务院负责经济工作的干部。
黄江南自认“初生牛犊不怕虎,很狂”,负责报告的理论部分。向中央领导汇报时,这个年轻人阐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规律,并直言当前已经进入了继三年自然灾害那场经济危机后第二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关口。
翁永曦负责做最后总结,他用了八个短语:“抑需求,稳物价;舍发展,求安定;缓改革,重调整;大集中,小分散”,提出以调整为中心、休养生息的危机对策。
陈云将“舍发展”的“舍”改为“节”,后来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中正式引用。这个对话开创了很多个“第一次”。次年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了“国民经济潜在危机”的警告,这是国家第一次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经济危机。
那次给中央领导人“上课”后,王岐山、翁永曦、朱嘉明和黄江南继续在一起搞研究、写报告,关于生态的、农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谁有些什么想法,就拿出来一块儿讨论,讨论完之后,他们一起动手写文章,在报刊上联名发表,比如在《经济研究》上发表的《对我国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的若干看法》。因为他们总是一起署名,一开始大家叫他们“四签名”,后来不知道谁改叫“四君子”,这个称呼就流传起来了。
第二篇:改革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思考
改革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思考
摘 要: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语文学科自身的教学任务为对话教学提供了可能性,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和模糊性,为对话教学提供了必要性,从语文学科角度讲,对话又是提升其学科品味、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途。但由于教师理解偏差,致使小学语文的对话教学进入了很多的误区。改革小学语文对话教学,建议加大培训力度,提倡反思性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学生;对话教学
一、对话教学的涵义
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对话教学就是在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从其定义可以看出,对话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它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作用
小学语文的多重功能以及它的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这样的地位不会因为科技的发展、社会的繁荣、人类的进步、世纪的更迭而被动摇。语文如此之重要,作为基础之基础的小学语文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语文是母语教育,积淀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它本身就是一种过程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存在,是需要人们在运用实践,理解欣赏,交流对话中不断完善发展的。语文学科自身的独特性为对话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和基础。也决定了对话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语文学科自身的教学任务为对话教学提供了可能性,而对话本身又促进了这些教学任务更出色的完成。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作和综合学习。这些教学任务的要求和培养都为对话的可能提供了重要保障。一切对话无论是可言说的还是不可言说的,话语的或文字的。最终都需要一种符号系统作为意义表达的承载体,否则一切都将成为镜花水月。当然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一切可以用绘画,公式,音乐或舞蹈等非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但这些形式只能在某个有着“共同语言”的领域内才有事实上的意义。否则超出这个群体。就可能会成为毫无意义的静态存在。一种表达方式要有意义,应是被他人所能理解的。对于中国人而言.共同的语言即汉语言文字。
其次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和模糊性,为对话教学提供了必要性。语文学科不像其它数理学科那样表达精确,分类明晰,逻辑性强,而是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例如语文中一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有褒义和贬义的巨大差别:又如许多词语、表达方式要在不同的课文中多次出现,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下体味,在自己的写作和生活中不断地体验才能真正被理解应用。语文学科本身是一种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高度主体化的文学作品中。蕴涵了作者的个性气质、独特情愫和特有的人生价值观.并赋予了词语个人独特的意涵和韵味。这就需要作为读者的师生去理解,体悟,与文本和作者进行思想的对话,才能获得个人文化和思想的积累。语文学科的这些特性,为对话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保障。而真正的对话教学也发展提升了语文教学,增添了语文学科自身的无限魅力。
再次,从语文学科角度讲,对话又是提升其学科品味、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途。语文不仅是交变流情感思想的工具,也照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生存方式。语义教学应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教师对话、与生活对话、与自己己的心灵对话。从而“透过生命的各种表现形式去把握其中展现的生命的意义”(狄尔泰语),完成对人心灵的塑造。这样既强调了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又强调了语文生活的教教意义,让学生在对话中实践了“语言不是已完成了的产物而是正在进行的活动”这一科学断言,使语文教学和对话在互惠关系中成为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误区
1.对话主体单一。
教师以自己的问题统治着教学的全过程,形式上师生在一问一答,进行着对话,但实质上仍是教师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步一步地“主动”地沿着教师设定的思路走向教师期盼的结论。教师的话语霸权、行为控制、知识垄断,使学生在课堂上害怕提问,不敢对话,也不会对话。这样的对话是被教师强势牵引着的模式化的表演罢了。
2.对话内容脱离文本。
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时候几个简单的问题以后,就容易走题,如果任其继续,都不一定会随意的拉到那里,对话教学成了拉家常。这时候就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不应完全否定学生的观点,硬性的规定学生必须向着自己设想的方向思维,但一定要制止学生的过分思维,适时的引导对话方向,不能任学生天马行空。
3.培训缺失。
现阶段对话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进行理论探索大多是高校、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而广大一线的教师对于对话教学研究热情不高,大多数的一线教师整日埋头于繁杂的工作中,忙碌于应付每天的教学以及日常的各种检查评比等,根本没有时间或者说精力去进行理论研究。同时,市、区进修学校几乎没有针对一线教师对话教学的培训和讲座;市、区语文教研员也没有收集整理出一些对话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成功案例或问题案例,与一线教师分享;更没有那种实用性强的、编印成集的对话课堂教学设计样板供教师们参考学习。
四、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改革建议
1.加大培训力度。
教研培训部门、学校领导等应加强对对话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针对一线教师在对话教学实践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进行专门培训和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力量及时整理出对话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成功案例或问题案例供一线教师参考学习。
2.提倡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是思索自己教学的失误,并加以改正的教学方式。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改进型教学,强调在失误上寻求进步,强调教师的不断的学习能力。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对教学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年公用事业改革要点
年公用事业改革要点
年公用事业改革要点
天岛市公用事业局
二oo五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放开公用行业经营市场和资本市场为突破口,以企业改制为重点,按照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要求,彻底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规范企业行为,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培育和健全科学合理的公用事业市场体系,实现我市公用事业的健康、迅速发展,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主要工作任务
1、抓住一个切入点:以公用行业企事业单位改革为切入点。根据“积极探索,稳妥推进,确保安全,长久发展,管理科学”的指导思想,加快推进公用行业企事业单位改制工作进程。未完成改制的企事业单位分别采取产权出售、对外合作、资产重组和整体出售等多种形式进行改制,力争上半年全面完成改制任务。
2、建立三个新机制:一是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放开公用行业资本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鼓励外资和国内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城市公用事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和国有资产的有序退出,提高国有存量资产的运行效率。打破行业垄断,实施政府特许经营,鼓励有资质的企业通过公开竞标获取特许经营权。允许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城市公用项目;二是建立企业经营机制。通过改制建成产权清晰、责权利明确的股份制公司。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建立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公用事业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三是建立政府监督机制。放开公用行业市场,建立健全特许经营、合理价费等制度,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对进入公用行业的企业资格和市场行为、产品和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监管,对未履行特许经营合同的企业进行处罚。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公用行业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使我市的公用事业逐步走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3、实现五项突破:一是在实施特许经营、推进市场化进程上有新突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实施特许经营的意见》,要进一步制定供热、供水、供气和公交
特许经营实施细则,并首先与改制后的公用事业企业签订《特许经营合同》,随后逐步在公用事业行业全面实施特许经营;二是在对外开放、公用事业发展上有新突破。坚持以开放促改制,以改制促招商,以招商促发展的原则,结合企业改制,加大对外招商力度,力争天然气长输管线工程在年内开工。结合热电厂三期工程建设做好热电联网大二期工程的管线敷设工作;三是在城市供热体制改革上有新突破。停止福利供热,热费补贴由暗补变明补,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编制城市供热规划,规范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供热资源。积极推进城镇现有房屋供热采暖设施改造,为实行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制度做好技术准备。四是在行风建设和“诚信服务”上有新突破。积极探索公用事业企业改制后行风建设的新思路,以严格监管特许经营合同的履行为着眼点,以诚信服务为重点,以公用事业的产品和服务让市民满意为目标,大力加强公用行业行
风建设;五是在政府职能转变上有新突破。公用事业局所属企事业单位改制后,要把经营职能完全交给企业,使其成为市场主体,而公用事业局的主要职能要转为代表市政府对公用行业市场进行管理:作为公用行业的主管部门,代表市政府负责公用事业行业特许经营的具体管理工作,并负责对各县特许经营的指导监督检查。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从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从管行业转变为管市场,从对企业负责转变为对公众负责、对社会负责。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全市公用事业行业发展政策、规划和建设计划;对全市燃气、供热、供水、公交等行业实施特许经营监督指导;制定全市公用行业的市场规则,创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对进入公用行业的企业资格和市场行为、产品和服务质量、企业履行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对市场行为不规范、产品和服务质量不达标和违反特许经营合同规定的
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契约规定进行处罚;负责对全市的特许经营者进行特许经营证的核发和审查工作,并研究制定审批公用行业实施特许经营的具体实施细则,紧急情况时临时接管公用事业经营。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为实现以上工作目标,全年采取“五加强”的工作措施。
1、加强安全生产和安全保卫,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确保公用行业稳定
一是确保生产安全。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依法规范生产行为,切实做到安全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五同四有”,即“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评、同奖惩”,“有目标、有方案、有标准、有验收”。二是确保各单位安全运行和公共产品的安全。公用事业的改制工作好比“带电作业”,不仅要完成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的转变,同时还要保证
生产的正常运行,产品的不间断供应。要认真实行安全保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落实“一岗一责”、“一人一责”,逐步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保障体系,加强安全巡查和暗访、抽查,及时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确保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和公交的安全优质,重点对全市燃气行业进行监督检查,加强企业资质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出台新的燃气器具管理办法,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三是确保改制过程中和改制后的平稳过渡。结合企业改制向深层次推进,职工思想比较活跃,新老矛盾可能集中爆发的实际,要进一步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政策讲深、说透,化解职工心中的迷团。深化对“职工的心,企业的根”的认识,坚持强化民主管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两手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坚决落实有关政策,确保队伍稳定,保持公用系统良好的生产生
活秩序。四是做好信访工作,确保信息灵通、反应迅速,加强稳控工作,变上访为下访,做到以法治访。
2、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坚定不移地抓好项目建设,为公用事业发展增添后劲
在项目建设上一是继续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等“六制”管理,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质量、进度、工程量和资金“四项控制”,使项目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凡重大项目及主要设备采购,都要向社会公开招标,并对工程、工期和投资进行规范性控制,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名义干预正当的招标活动。同时要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全面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二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资金筹措方式,推行市场化运作,拓宽融资渠道,加快项目建设;三是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借助先
进的仪器设备,使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造价控制等都上新的台阶;四是严格审计,抓好项目公开,坚决杜绝不正之风;五是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投资责任追究制,建立工程责任档案,出现问题一查到底;六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人员的选派和培训,确保项目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使用,以最好的方式发挥最大的效益;七是在搞好项目建设同时,强化供热、燃气管理职能,把住建设工程立项、审批、验收和行业管理关。
年内重点抓好天然气工程和公交场站建设,配合市区道路改造,做好供水、供气、供暖各项管线的敷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压缩天然气开发引进工程,继续做好开发区水厂和热电联网大二期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进一步拓宽思路,广泛接触,结合企事业单位改制和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出售产权、合资、合作等方式招商引资,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在开发区水厂、天然气利用和
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三大工程项目建设上实行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资金。
3、加强行风建设,推进科技进步,狠抓服务质量,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认真总结“两为两树”和“诚信服务年”活动的经验做法,拓展“诚信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把“百姓的满意,是我们的最大追求”作为诚信服务活动的主题。增加服务工作的科技含量,积极推行一户一表制,推广智能卡、ic卡等先进技术,加强公用事业企业服务质量综合评价办法的研究,对供水、供气、供暖、公交每个行业都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要继续开展星级达标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公用行业广大员工的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深化改革、建章立制、加强管理上下功夫,“纠”“建”并举,统筹谋划“治标”与“治本”两方面工作,从源头上堵住漏洞,推动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上新台阶。促进行业服务不断向亲情化延伸,在抓好“晓静热线”、“燃气直通车”、“蓝焰热线”等“名牌”窗口建设的同
时,再打造、推出一批精品窗口和服务亮点,不断推出新的、更贴近用户、更受群众欢迎的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公用事业服务全市经济发展、服务市民生活需求的能力。力争在全市“两为两树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中继续取得优秀名次。
4、加强法制建设,切合实际地制定相关政策,整顿和规范公用行业市场秩序
公用事业行业进入市场后,表面上看是由国家垄断变成特许经营,但实际上蕴含着深层次的重大变革,许多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将层出不穷,仅靠行政命令的方式已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为此,作为全市公用事业的主管部门必须树立强烈的法制观念,做到依法办事。一是不仅要研究吃透现有政策、法律和法规,还要积极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要求,争取出台公用行业市场化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如供热、供气、供水、公交特许经营办法,合理的价费制度,供热分户控制改造资金筹措办法和产权收益
管理办法等,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企业改制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二是要加大执法力度,争取成立执法队伍,加强执法工作力量,提高执法工作能力,做到有法必依;三是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特许经营办法来管理公用事业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做到执法必严。通过健全的法规、严格1 2 下一页
第四篇:对话韩正:政务公开是政府改革突破
对话韩正:政务公开是政府改革突破口
□推进政务公开不仅是政府工作方式的改变,更是推动政府制度创新的抓手
□政务公开是对政府管理的考验,躲不开、绕不过,必须主动创造条件,积极推进
□政务公开就是政府与公众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是政民互动、政府与社会共治的制度性安排
□从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入手,推进信息公开
□关键是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心、社会关注,注重“四个透明”
编者按:按照国务院要求,今年98个中央部门都必须公开部门决算。时至今日,中央部委的“公开”已近尾声,省级政府的“公开”正拉开大幕。“政务公开”成为今年政府改革的一个重头戏,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一大焦点。
与此同时,8月3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这是继2008年国务院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推进政府改革的重大举措,再次表明中央对推进政务公开、促进行政改革坚定不移的决心。
本版从8月11日起,结合中央精神和当前政务公开过程中的难点、热点,在“人民观点”栏目推出了“如何推进政务公开”系列评论,分别以《用公开透明推动改革大业》、《公开透明重在对接社会需求》、《政务公开呼唤“参与型公民”》、《以“制度供给”呼应参与热情》为题,进行评述阐释。
为进一步落实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更好地促进政务公开,我们推出“省市领导纵论政务公开”特别策划,约请在政务公开方面走在前列的一些省部级地区主要领导,谈思路、说思考、议走向。今天,我们邀请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一起探讨上海市在政务公开方面的探索与经验。
本报评论部:从2004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并实施《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正逢“七年之痒”的敏感阶段。政务公开也在全国逐渐推开,今年更成为政府改革的最强音。作为政务公开先行一步的地区,您有“七年之痒”的担忧吗?
韩正:7年实践,我们不仅没有产生“公开的疲劳”,恰恰相反,我们体会到,政务公开
是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的突破口,推进政务公开不仅是政府工作方式的改变,更是推动政府制度创新的抓手,并为上海带来了四个重要变化:
——促进了政府服务群众。7年来,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70多万条,大部分是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卫生、房屋拆迁、土地征收等内容。比如,群众查询就业、社保、工资等信息,可致电“12333”,也可登录人保局网站,获得24小时、365天的全天候答复。
——强化了政府履行职责。政府办事结果和过程的逐步公开,推动了各部门职、权、责的透明化,使政府责任具体化为对市民、企业和社会的公开承诺,易落实、可检验。比如,对企业设立登记审批,工商、质监、税务部门公开承诺后,平均办理时间缩短八成以上。
——推进了依法行政和管理。比如,财政专项资金公开,不但分配使用情况公开,管理办法、操作流程和分配因素也要公开。
——有助于抑制权力消极腐败。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透明本身就是监督。我们从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入手,以点带面,推进了规划、财政预决算、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采购、重大建设项目等信息公开,让群众更好地监督政府工作。
本报评论部:今年从中央部委到地方大规模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议论。有人认为,大范围推进政务公开“条件不成熟”,担心过于公开“负面效应不可控”;也有人认为,再不公开“就晚了”,“公开要与危机赛跑”;还有人认为,“不公开的没人理,公开了反而招人骂”,因此没有公开的动力。您怎么看?政务公开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韩正:政务公开是对政府管理的考验,躲不开、绕不过,必须主动创造条件,积极推进。上海要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就意味着必须率先建设更加公开透明和法制化的政府。
改革难免会有阻力。政务公开肯定会给一些部门的权力和利益造成影响,也会挑战一些领导干部的行政习惯。推进公开,就要在实践中克服部门及个人利益的阻碍,破除传统行政体系长期怠于公开的惯性。这对完善政府制度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全方位检验着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法治意识。
政务公开是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一要积极主动,凡具备公开条件的,就率先公开、全部公开,特别是老百姓关心的信息;二要创造条件,政务公开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配套措施跟进,为深化政务公开创造有利条件;三要依法推进,凡法律法规规定和中央要求公开的,都要坚决公开,这既是对依法行政的践行,也是保持中央政令畅通的需要。
本报评论部:“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已形成共识。但公开的边界和标准等还很模糊,您认为什么是“公开”的关键?
韩正:关键是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心、社会关注,注重“四个透明”。就是要把与人民群众利益最密切、政府权力最重要、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政府运作领域,率先实行公开并不断扩大公开透明,让人民更好地监督政府。
一是公共资金透明运行。重点推进政府预决算和财政专项资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彩票公益金等政府非税收入,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等社会公共资金的信息公开,依法推进审计公开。
二是公共权力透明行使。重点加大房地产开发、动拆迁、规划、环保等行政审批结果向社会公开的力度,全面推行收费公示制度。为此,我们还出台《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定》、《行政相对人权益告知手册》,有效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三是公共资源透明分配。公共租赁住房、居住证转户籍等重大决策的草案,应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四是公共服务透明供给。积极推进教育、卫生、供水等与民生关系密切的企事业单位公开服务信息,围绕价格、服务、质量等要素,公开收费标准、办事结果、监督投诉渠道等内容。
本报评论部:政务公开要有公众参与,并获公众认同。我们此前曾强调这样的观点:“公开透明重在对接社会需求”、“政务公开呼唤‘参与型公民’”、“以‘制度供给’呼应参与热情”。韩市长对此有何看法?
韩正:的确,政务公开说到底,就是政府与公众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是政民互动、政府与社会共治的制度性安排。上述观点我很欣赏,包括呼吁多一些“参与型公民”。当然,对政府来说,我们更应重视如何建立多样化的公众参与机制和渠道,也就是你们所说的“对接”、“制度供给”。
本报评论部:上海在保证公众参与渠道通畅、推动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韩正:我们积极健全重大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机制。所有政府规章草案和市政府实事项目、旧区改造政策、“十二五”规划草案等重大事项,均通过网络、报纸、民意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比如,对经济适用房政策征求意见时,我们收到市民意见建议3461件,政策公布后,又向市民反馈了意见建议的采纳情况。今年在评估住房限购政策时,不少居民反映限购范围界定不够合理清晰,我们及时调整,进一步明确了政策执行范围,完善了相关操作口径,并公开回应说明。
我们着力畅通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渠道。比如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上设立互动平台,接受群众投诉建议并跟踪反馈。通过“市长信箱”,我可以直接看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个信箱从开通以来共接到市民来信29万多件,每件都给予了答复和办理。
更重要的是,我们把政务公开的评价权交给公众。每年都向社会发布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把公众在政府网站上的评议作为干部考核重要依据。
诚如前面提到,政务公开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也在公开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进一步公开,并进而推动政府转型、行政改革。应该说,面对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面对群众对公
开的期待与要求,我们还需要总结经验和教训,但对政务公开的方向,必须始终坚定不移;政务公开的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大。
上海“公开”路线图(观点背景)
●2004年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9号发布《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站改版,增加了信息公开板块。
●2004年8月,上海市民董铭首诉政府信息不公开案在徐汇区法院开庭审理。
●2005年,市政府办公厅在“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站组织开展了2005年市政府部门、区县政府网站的评议活动。
●2006年6月,上海市《解放日报》记者马骋起诉上海市规划局,成为国内首例新闻记者起诉政府部门侵犯新闻采访权的案件。
●2007年8月16日,上海市各级政府的信访、投诉、咨询等政务公开电话全部纳入“114”查询系统。
●2008年4月28日,上海市依据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结合实践得失和工作实际,修订发布了新的《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
●2008年12月9日,上海闵行区推行预算公开改革,并举行全国首家财政预算听证会。
●2011年8月31日起,上海市政府部门陆续公开“三公”预算。
第五篇:XX年第一季度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XX年第一季度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按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将我单位XX第一季度改革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根据县领导批示精神,印发《通知》(x政务办发〔XXx号),要求各相关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x发〔XX〕x号)、《省政府关于取消下放行政审批等权力事项和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的通知》(x政发〔XX〕x号)文件要求,做好我县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
二、根据县主要领导批示,下发《通知》(x政务办发〔XX〕x号),要求各相关窗口单位按照《xx省行政许可监督管理办法》(xx省人民政府令第x号)规定做好贯彻落实执行工作。
三、为规范中介服务行为,提高中介服务质量和效率,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发文《关于上报涉审中介服务机构基本信息的通知》(x政务办发〔XX〕x号),要求各窗口单位认真填报《睢宁县涉审中介服务机构基本信息表》。白县长作出批示:此项工作要加快调度,推进新办公大厅要加快。
四、为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升我县政务服务水平,结合我县实际,印发《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x政发〔XX〕x号)。
五、按照县领导安排,通知县卫计委、交通局、水利局、农委、国土局、住建局、环保局、财政局等8家单位报送1-2月份我县公共资源交易相关数据,同时建立定期(每月29号)报送制度,由我办统计汇总后上报徐州市政务办。此外,按照市政务办要求,另报送我县公共资源信息平台建设进展情况资料。
六、根据省市要求,按照县领导指示,3月底,做好电子政务、办公oA光纤接入县政务大厅准备事宜。积极推进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行工作,实现进驻窗口单位在线并联审批,节约办公成本,提升行政效能。
七、为更好的推动我县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结合省市对县依法行政、依法治县、行权考核工作,起草《关于徐州市开展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考核的情况汇报及我县行权工作下一步建议》上报县政府,并按照县领导批示精神,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健全行权工作机制,印发了《县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情况通报》、《关于县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试行“月通报季考核”的通知》(x政务办发〔XX〕x号)。按照《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睢宁县县级行政权力事项目录清单>的通知》规定,要求各相关窗口单位先行在我县行政权力网上平台申请电子备案,及时将取消承接事项报送县法制办备案,确保清单动态调整到位,与省、市权力清单保持无缝对接,杜绝出现权力事项该取消的没有取消,该接住的没接住等问题。同时做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软件的维护工作,积极与软件公司联系,查漏补缺,及时解决平台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保证行权平台正常运转。结合《睢宁县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实施方案》(x政办发〔XX〕x号),对全县各窗口单位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事项推行“双公示”制度,以保障网上运行、网上审批和政务公开工作做优做实,最终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使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运行,让人民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