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南通市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

时间:2019-05-13 04:1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 年南通市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 年南通市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

第一篇:2011 年南通市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

2011 年南通市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

2011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既要充分看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积极因素,进一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黄金机遇,不断放大比较优势;又要深刻认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有效应对,趋利避害,奋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2%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10%以上,注册外资实际到账 25 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 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 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按照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不懈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持之以恒重统筹、惠民生、促和谐,着力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抓好 100 个以上超 1 亿元项目、100 家优势企业、10 个特色产业基地,新兴产业产值突破 2000 亿元。围绕打造国家级海洋工程产业基地,提升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和总承包、专业化分包能力,海洋工程完工量超过 450 万综合吨。围绕打造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海上三峡”,风电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超过 90 万千瓦;光伏电池及组件产能超过 1300 兆瓦。围绕打造长三角新材料研发转化生产基地,拉长功能性、专用型合成材料产业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生物技术药物,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着力突破数字化及系统集成技术,积极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大力开发推广高效节能装备及产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提高“千亿级”产业板块竞争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船舶及重装备、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两大产业“双倍增”,电子信息、石化两大产业“双突破”,纺织服装、轻工食品两大产业“双提升”,六大产业产值全部突破千亿元,新增百亿级工业企业 1-2 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 100 家。船舶产业重点向“三高一优”方向发展,加快打造“世界船谷”。能源及其装备制造重点发展高端、大型输变电和发电配套设备,加快打造千万千瓦级电力能源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电子信息重点做优光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测试封装等,加快打造技术先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石化产业重点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强化新产品开发,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兴石化产业基地。纺织服装以研发、生产、贸易一体化为方向,巩固提升“南通家纺”品牌,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家纺产业基地。轻工食品重点提升高档纸制品、醋片醋纤、电动工具等优势产品开发、品牌创建能力,加快打造华东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轻 2 工业基地。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抓好 168 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 1 个百分点。推进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 1 个百分点。大力发展服务临港产业、辐射长江中上游的港口物流,积极发展航空物流;培育、整合 16 个 10 亿元以上专业市场,壮大、提升 2 个百亿级大型专业市场。大力培育总部经济和会展品牌。壮大网络呼叫、动漫设计等特色产业,打造长三角北翼服务外包首位城市。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强旅游大项目建设,旅游总收入力争达到 280 亿元。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40 个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达到 1200 亿元。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工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 3000 亿元。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鼓励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企业建设研发平台 200 家以上。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 200 个,新增科技孵化器 50 万平方米、入孵企业 400 家,引进 1-2 家重大研发机构。加快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支持和

鼓励金融机构组建南通科技银行、科技创新担保公司、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深入实施“江海英才”计划,大力推进“百千万”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紧缺专业优秀人才 2000 名以上。建设富有竞争力的“人才特区”,解决好人才关注的居住、医疗和子女教育等问题。坚持抓好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循环经济项目 100 3 个。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开展低碳园区和企业创建试点。抓好 100 个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 15 万吨。严格执法和监管,落实重点企业、行业和区域节能减排责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推进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建设,提高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二)推动沿海开发全面突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突破 200 亿元。推动沪通铁路公路大桥开工建设和崇启大桥尽快建成通车。宁启铁路南通段复线电气化改造完成总工程量的 1/4 以上,海洋铁路完成铺轨,宁启铁路通启段开工,海安至盐城铁路复线改造工程完成可研。兴东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竣工。加快推进通洋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建设和 225 等省道改扩建工程,建成平海公路东段。加强内河航道规划建设,抓好连申线航道南通段整治工程。做好崇海大桥、海启高速、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 14 个电力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洋口港 15 万吨级蓝沙洋北航道和 5-15 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等建设。实施吕四港区挖入式港池和 10 万吨级进港航道、万吨级港池码头等工程,5 建成东灶港作业区 2 个 2 万吨级通用码头。加快编制通州湾整体开发规划,启动腰沙促淤和通州三夹沙一期工程。提升沿江港口功能,有序推进长江北支、横港沙、如皋北汊等整治开发和保护。在产业集聚发展上求突破。抓好总投资 4658 亿元的 170 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 760 亿元。推动沿江船舶海工、精细化工等产业有序向沿海转移。强化国家级开发区和 12 个省级开发区大项目、大产业集聚功能。引导滨海产业园区完善规划,提升功能,吸引更多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落户。推进重点工 4 业集中区创建示范、生态、特色园区。强势推动跨江联动、多方合作,加快苏通科技产业园一批总投资超亿美元重大项目建设,促进锡通科技产业园、海宝工业园、中国供销产业园、中国江海产业园、杨浦工业园、洋口港南通国际产业园等园区尽快形成项目集聚效应。在推进统筹开发上求突破。按照全市江海联动开发功能布局和规划,强化市级统筹、共建共享的综合开发机制。推进省百万亩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工程,实施 4 个区域 59.4 万亩滩涂围垦项目,力争完成 10 万亩。坚持生态开发、高效利用,加强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强化沿海开发融资平台建设,吸引大型央企、知名外企、民企参与沿海开发,引进市外民资 400 亿元以上。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实施“六千六百六十工程”,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突出招引重特大项目,强化产业链招商、资源优势招商、环境品牌招商,引导外资更多投向沿海地区、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打造日资、港资、台资集聚的开放型经济示范城市。创新招商方式,加大引园区、引业态、引技术和引才智力度,鼓励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采购中心,吸引跨国金融、贸易等机构和创投、股权投资基金落户。突出提质增效,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在船舶海工、机电、家纺等领域,培育一批高层次出口基地和大户,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突出跨国经营,拓展外经合作空间。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收购研发机构、营销网络、知名品牌及上市融资,建立资源开发及加工基地,积极承接国际总包工程和我国援外项目。进一步加强外事、5 侨务、港澳事务、对台事务和口岸开放工作。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继续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抓增量,调结构,全面提升发展质态。深入推进全民创业,打造“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完善财税、担保等扶持措施和“金融超市”等融资机制,优化创业环境和平台。大力推动集约发展,巩固提升家纺、电动工具等 14 个百亿级特色板块,新增 2 个百亿级特色板块。拓展专业施工领域,提高装备作业水平,建筑业施工产值突破 3000 亿元。坚持抓好“三名”工程,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实施整合重组,加

快向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强重点领域改革。发展壮大各类金融机构,引进市外金融机构 2-3 家。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大企业上市工作推进力度,新增上市企业 5 家。完善土地、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市场。健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工资改革。

(四)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提升“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一体化。全面推进县(市)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修编。支持各地做大做强县(市)城,加强滨江临海新城、重点中心镇建设以及老集镇改造,建设县(市)城与重点中心镇之间的快捷通道,更好发挥城镇对城乡统筹发展的联结作用。稳妥推进“万顷良田试点工程”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 6 设,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强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狠抓生态林业重点工程,加强生态海洋建设;加大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 5 个百分点;组织国家生态市创建攻坚,力争所有县(市)都通过国家生态县(市)考核验收。放大高效农业规模优势。继续争创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第一市,新增高效农(渔)业 33 万亩以上,其中设施农(渔)业 11 万亩以上。加快农业产业集聚,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板块。建设高标准农田 18 万亩。抓好江海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推进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基地、示范村创建,建成省级园区、省级特色基地 8 个以上。启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倍增工程”,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农业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和品牌农业。加快构建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新建农村公路 1200 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桥梁和农用桥梁 650 座。加大引江区域供水推进力度,突破进村入户管网与干线管网衔接难点,引江区域供水工程普及率 80%以上,新增饮用长江水受益人口 68 万人、农村饮水安全人口 43 万人。加大引江调水力度,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提高农村河道、道路、绿化、生活垃圾“四位一体”环境长效管理水平,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 100%。实施清洁家园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大力发展镇村公交。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卫生村镇创建。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面达到 100%。7 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试点,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

(五)强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定位,拓展城市建成区规模,推动中心城市人气提升、商气兴旺。加快市域人口和外来人口集聚,提高市区城镇人口和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完善专项规划,高质量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化城市规划的前瞻性、操作性和控制力。开展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以总投资 180 亿元的 107 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为抓手,组织开展市区新一轮城建大会战。以推进总建筑面积超 400 万平方米、总投资超 200 亿元的 28 个城市综合体、商贸金融和文化教育医疗项目为重点,做大做强做靓新城区商务中心;以启动南大街步行化改造等工程为重点,做优做精做特老城区环濠河商业中心,加快崇川区为主体的城市核心区建设。以开发区能达商务区和苏通科技产业园功能配套为重点,加快南翼新城建设。以港闸区北大街沿线开发和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为重点,加快北翼新城建设。以拉开通州城区框架、提升要素集聚功能为重点,加快东部新城建设。继续抓好一批“ 城中村”、危旧房片区改造和老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观音山、唐闸、天生港等老街区改造。大力优化城市交通。加快实施市区“102030”交通畅通工程,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实现主城区机动车辆 10 分钟上快速路、20 分钟上高速、30 分钟通勤。按照“一环一轴八射”快速路网布局规划,推进长江中路高架和东方大道、金通公路快捷化改造等 12 项工程,初步形成快速路系统。推进工农路北延、金通三大道等 45 项骨干道路工程以及 28 项支路建设和节点改造工程,不断完善路网 8

体系。推进 9 个公共停车设施工程和 15 个居民小区停车设施建设,缓解部分公共区域、居民小区“停车难”。启动实施“公交优先 20 项”工程,新辟、优化公交线路 38 条,新购和更新公交车 200 辆,加快公交专用车道建设,提升出租车营运能力和管理水平,开工建设汽车客运枢纽东站。强化交通管理,建设智能交通,扩大单行系统。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突出挖掘中心城市文化底蕴,着力打造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江海魅力之城,彰显“中国近代第一城”新风采。新建一批城市精品建筑、精品小区,提高城区主要节点、标志性建筑的建设品位,整治提升商贸集聚区、主要通道沿线城市景观。加快推进寺街•名人文化区、西寺、伶工学社、南通•1895、天生•古港风情区、民俗文化博览园、中华慈善博物馆、南公园改造等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建设项目,华强城市乐园、城市绿谷二期、能达文化公园、“南通之眼”等一批文化、旅游休闲项目。以创建 5A 级景区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濠河、狼山景区绿化美化水平。推进通吕运河绿廊、星湖大道景观带等 20 个绿化项目,市区新增绿地 200 公顷以上。健全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强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市容环境整治和小区物业管理,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实施城市水系规划和市区“清水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完成 32 条段市区河道整治。实施蓝天工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 90%以上。市区启动城郊结合部“四位一体”环境长效管理。

(六)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民办好 10 件 40 项实事(见附件二),一般预算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提高 0.5 个百分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 9 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南通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95%以上,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城乡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 95%以上,80%的行政村建成“充分就业村”。推进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保障工资正常增长和及时支付,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营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让更多群众拥有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强化扶贫和老区开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对生活困难群众继续实施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提升城乡社会保障水平。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标准,建立市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自费补充医保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 250 元,其中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 200 元、增长 66.7%,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提高到 65%以上;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 80%和 60%。推进各类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健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抓好“菜篮子”工程,市域建设蔬菜保供基地 5 万亩,基本建成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加大市场价格预警和监管力度,坚决查处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行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落实各级政府住房保障主体责任。强化保障,遏制房价。加大住房保障专项资金筹集力度,优先保证用地供应,市区新开工拆迁安置房 350 万平方米、竣工交付 200 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 1 万户;市区加快 1 万套保障性(限价)商品房建设,开工不少于 5000 套;市区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不少于 4200 套(间);对符合申请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条件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市区为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经济适用房。加大供应,10 遏制房价。合理确定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市区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出让不少于 350 公顷,新开工不少于 300 万平方米;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比重。加强监管,遏制房价。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对已出让土地超过两年没有开工建设的及时收回土地使用权;严格落实差别化的住房税收、信贷等政策,合理引导住房需求,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七)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落实南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学前教育提升工程,推进中小学布局优化调整和校舍安全工程。抓好国家级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实施新区高中、商贸高职新校区建设和体臣卫校迁建等项目。加强终身教育、特殊教育,保障困难群体和外来务工

人员子女上学。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镇、(社村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点。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引导文化消费,扶持发展文化创意、地方特色文化等产业。市区加快建设图书馆新馆、凤凰国际书城、报业新闻传媒中心、工青妇活动中心、文艺之家等文化设施,启动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县(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乡镇广播电视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比例超过 80%。进一步弘扬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和新时期“南通精神 ”,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城乡志愿者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确保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政府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及相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重 11 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优化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人口和计生服务,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趋势,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关心下一代、见义勇为、法律援助、红十字和慈善等事业。推进民族、宗教、气象、防震减灾等事业协调发展。扎实做好地方志、哲学社会科学、统计、机关事务管理、档案、保密等工作。全力做好对口支援新疆、青海工作。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以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为契机,构建党政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争创全国首批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推进社会管理“六大创新”和“十大体系”建设,实施社会管理创新 26 个重点项目。坚持一体化谋划,实施人本化管理,完善长效化机制,加快由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强化源头管理,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特殊人群和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强化基础管理,大力推进“强基工程”,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组织、政法综治组织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行业协会和商会等社团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动态管理,创新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完善“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五位一体”民生诉求服务机制,健全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建成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巩固“长安南通”成果,实施科技防范入户工程,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国家安全、防邪反邪等工作,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深入推进法治南通、诚信南通建设,启动“六五”普法。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 12 “五连冠”创建活动,抓好全民国防教育、征兵、民兵预备役、民防(人防)等工作。

第二篇:南通市水利改革与发展2009年总结

南通市水利改革与发展2009年总结

2009年,南通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部署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围绕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水问题,着力加强重点水利工作,不断提高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扎实推进南通水利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农水工作全省先进。我们继续坚持财政投入为主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加快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全市县乡河道超额完成任务。农村河道疏浚海安县、如东县、通州区今年顺利通过省级整体验收,启东市正积极做好省级验收准备,全市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可望提前一年完成本轮任务,实现六县市“满堂红”。建立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机制,河道长效管理成效显著,我市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进迅速,省政府下达70万人建设任务,目前全市完成投资30866万元,占总计划任务90.72%,全市有望圆满完成全部任务。省政府初定在我市召开全省水利工作推进会,推广我市做法。这两项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水利部领导专门视察,给予高度肯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圆满完成。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了以泵站建设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农业生产、保持农民增收,为促进社会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省水利厅予以充分肯定。全面启动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全省19个重点县省厅给我市重点倾斜,我市通州、如皋榜上有名。

(二)水利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我们抓住中央和省关于进一步扩 1

大内需的重大战略决策机遇,超前完成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加大跑部跑省力度,今年共争取扩大内需水利项目9项,总投资26697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8898万元,省级补助6841万元。海堤达标等重点水利设施建设推进迅速,1—11月份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1333万元,占计划的101%。工程建设管理有力加强,水利招投标制进一步规范。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专项规划、沿海开发水利规划等一批专项水利规划相继编制完成。

(三)江海联动工作成绩显著。全局上下全力以赴做好振华港机、新通海沙整治等20多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跟踪服务、技术指导和论证报批等工作。我们专人跟踪服务,振华港机涉水工程项目得到水利部长江委和省水利厅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提前10天完成了市政府要求的报批手续。

(四)防汛防旱工作扎实有效。全市投入1800万元用于各类除险加固工程,筹集 800万元实施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成立了第一支市级防汛抢险专业队伍,着力提升我市防汛应急指挥能力。成功防御了多次暴雨、特大暴雨以及8号“莫拉克”台风袭击,汛期沿江各闸引水12.55亿方,沿江沿海各闸排水37.90亿方。加强了生态补水调度和研究,全年共引水6个潮汐、84潮次,引水量7.87亿立方米。排水54 潮次,排水量9.08亿立方米,有力保护和改善了城乡水环境。

(五)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全省领先。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我市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编制的《南通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通过了由水利部和省水利厅专家组的审查,得到水利部胡四一副部长的肯定。组织编制了《南通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利系统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了水利系统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建立健全地表水水质监测

网点,实施水功能区水质动态监测。组织开展了江苏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南通市项目部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并率先通过省厅组织的专家审查。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污水零排放企业减免污水处理费规定”及其配套文件“零排放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关于市区重污染企业执行差别水价的通知”。观音山双鹤集团印染用水处理一期工程“日处理污水2500吨”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市在印染废水处理回用实现了重大突破。制作的家庭生活用水一水多用装置,获国家专利。大生集团积极实施地表水处理深井冬灌夏用、循环使用,年减少地下水开采150万吨。1—11月已征收水资源费3343万元,超额完成3300万元的征收任务,在全省领先。

(六)水利各项管理有力加强。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如皋市碾坨港闸、如东县洋口外闸顺利通过了省一、二级管理单位的验收,至此,我市目前已有省级水管单位共5家,在全省处于领先。水管单位改革工作分别被水利厅、水利部表彰为先进集体。南通九圩港闸、节制闸、市区涵闸管理中心履行职责,加强内部管理,在饮水、排涝和生态补水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加强对河道的管理,每一个涉河项目都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日常管理和巡查,继续严格审批制度,杜绝越权审批和审批不严的现象,集中开展“

一、二级河道执法大检查”专项活动,执法效果非常明显。进一步加强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总投资760万元执法基地建设已顺利开工,确保一期工程年底完工。水费工作继续全省先进。积极稳妥推进水价改革,严格执行水价政策,全市水利工程水费收交、使用、管理取得可喜成绩,水费征收46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5%,继续多年保持收费总量逐年增长的良好势头,2009年被省水利厅评为全省水利工程水费工作先进单位。

(七)城市河道整治和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南通市城市水系

规划》初步成果已经形成,进一步明确构建城市水系系统、水系布局和整治目标、整治重点。以市府办名义出台了《关于城市河道建设与管理若干意见》,进一步推进城市河道建设与管理改革创新,界定城市河道管理职责。全力推进市区河道整治工作,市政府下达的总投32000万元17 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工程设计招标,濠河第二引水通道、天生港河东段整治工程已开工建设。目前正全力抓开工、抓进度、抓质量,确保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八)局系统作风、政风、行风建设和党建工作创新创优。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将创建文明单位工作列入全局中心工作,扎实做好创建工作,市局机关首次获得全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狠抓制度建设,先后修订出台了10个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纪律,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狠抓考核督查,建立了工作目标“月小结、季交流、年考评”的制度。逐季开展重点工作述职点评活动,推进了重点项目有计划、按步骤的开展实施。狠抓依法行政,各项工作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水利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组织机关干部赴宁波、南京、盐城、淮安、崇明等地考察城乡水环境整治、河道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务管理等工作,努力学习各地先进治水经验和管理,推动南通水利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南通水利重点工作

全市水利工作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水利厅下达的水利工作任务,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南通由全面达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迈进工作大局,围绕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强化河道管理与保护,推进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高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

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积极开展农村水利工作。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为重点,完成剩余7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全面展开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工作。

(二)加强水利建设和规划工作。加快骨干河道疏浚,计划投入

1.2亿对如泰运河、通扬运河、通吕运河、通启运河复标疏浚,提升向沿海滩涂输水能力,解决部分地段淤积问题,恢复引排能力,优化水资源布局。加强蓄水能力建设,做好如东滨海平原水库建设前期工作,争取明年获得立项批复。增强沿海水资源调控能力。巩固扩大四口门引水能力,积极推进九圩港闸、节制闸等除险加固项目实施。开展南通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积极推进长江北支整治研究和澄通河段开发工作。

(三)扎实做好防汛防旱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汛应急演练,做到责任、预案、物资、队伍四到位。汛期密切关注入梅、台风、风暴潮动向,加强监测和防守。科学调度工程运行,确保全市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加强全市生态补水研究和调度工作,引清挤污,努力改善城乡水环境。做好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调度措施准备,为城乡居民的安全用水提供保证。启动江海堤防堤顶公路硬质化工程建设,为防汛防涝工作提供基础保证。

(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出台《南通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南通市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加快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一期工程建设,确保2010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展天生港电厂尾水利用可行性研究。加强节水型社会国家级试点载体建设的督查和指导,指导服务开发区6万吨再生水回用工程启动。

(五)积极服务经济发展。做好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江海联动、沿海开发、洋口港开发等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跟踪服务工作。进一步深化全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目标考核工作,确保全市有1-2个水管单位通过江苏省级或国家级目标管理考核验收。加强长江采砂管理,严厉打击长江非法采砂行为。积极推进水政执法基地建设,组织对全市一级河道实施执法检查。

(六)着力开展城市河道整治,提升管理水平。2010年依据《南通市城市水系规划》,按照“水通、水动、水清、水灵、水美”的目标要求,贯通、疏浚、建设水源工程为主要整治手段,以活水、换水、改善水环境为整治目标,进一步加大市区河道整治力度,实施东城区兴石河整治等一批城市河道整治工程。积极做好市政府关于城市河道建设与管理若干意见的宣传贯彻工作,着手成立河道专门管理机构。抓好市区河道管养工作,严格考核,依法管理,进一步改善市区河道面貌,提高水环境质量。

(七)完成水资源费和水费征收任务。加大水资源费和南水北调基金征收力度,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创新水费工作理念,完成全市水利工程水费收取任务。

(八)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和职能目标考核工作,创新创优各项工作,积极争创市文明单位。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树立水利行业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第三篇: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点工作述职报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点工作述职报告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发改委紧紧围绕“重振雄风,再创辉煌,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总目标,谋全局、抓发展、促改革、提效能、强服务,全面推进发展和改革各项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2013年,我委承担省考核市指标有10项、33.5分,占全市分值的1/3。根据省里已公布数据测算,各项指标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权重8分)。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7.9亿元,居全省第9位;增长11.1%,居全省第4位。与宿州和六安总量差距由2012年的24.8亿元、28亿元缩小至6.4亿元、2.4亿元。

2、固定资产投资(权重4分)。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0.9亿元,居全省第6位;增长21.6%,居全省第10位。综合得分居全省第10位。

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权重3分)。全市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497.2亿元,居全省第3位,占皖北六市总量近四成;增长28.6%。新兴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7.44%。

4、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权重3分)。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19.8亿元,居全省第8位;增长9.5%,居全省第8位。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31.73%,综合得分居全省第11位。

5、投资效果系数(权重2.5分)。预计综合得分居全省前5位。此外,单位gdp能耗降低(权重3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权重2分)两项指标预计控制在省目标任务以内;开发区转型升级(权重2分)指标预计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城乡居民收入(权重4分)、城乡居民收入占人均gdp比重(权重2分)两项指标数据暂未公布,故无法测算在全省位次。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加强政策研究争取,努力当好市委、市政府参谋助手。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我市先试先行的改革思路和方案。研究起草《重振雄风再创辉煌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计划方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意见。健全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制度,全年共向市主要领导报送签报56篇。牵头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全市省级重点开发区域新增至789.93平方公里。起草了蚌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我市成功列入全国规划并有望享受资源枯竭型城市待遇。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已获省主要领导认可和支持。用足用好中原经济区规划政策,加速“四化同步”先导区建设。积极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规划方案已上报国家待批。成功签署《共同推进蚌埠—淮南全面合作发展框架协议》。

2、坚持经济运行调度,保障全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组织召开了8次经济运行专题调度会和两次产业类项目调度会,配合市委办召开3次市“四大班子”观摩会,促进指标承担部门和县区比学赶超。领衔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全面总结了“十二五”前半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提出了后半期重点工作安排。

3、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加快重点项目提质增效。组织市级各类专题调度会11次,编发专报50余篇,协调解决了80多个项目建设问题。完成“3461”投资630亿元,有150万片电容式触摸屏等138个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有low-e节能玻璃生产及深加工基地等158个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达352个。新增谋划项目储备1700亿元。全年争取各类支持资金11.5亿元。

4、加强重点产业培育,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倾力培育电子信息首位产业,推动mems产业化基地等12个项目加速实施。新型显示产业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深化与央企战略合作,借力央企快速壮大产业体量,新签约央企合作项目13个,总投资120亿元;新开工项目6个,总投资90.7亿元。加速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经开区获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蚌埠商贸物流园、大学科技园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现代物流快速发展,成功争取我市成为上海铁路局在我省设立的四个货运中心之一;铁海联运实现新突破,铁路运输的价格下浮40%。

5、加强牵头事项推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国电蚌埠电厂二期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城投公司16亿元企业债获批发行。五河经济开发区扩区通过省专家评审,近期将获批。高铁蚌埠南站东站房前期工作获批启动,水蚌线电气化改造方案已组织专家论证。老虎山油库搬迁和输油管线迁改工程方案初步确定,蚌埠民航机场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三、工作思考和存在问题

回首过去的一年,全委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在认真做好职能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综合经济部门的协调服务作用,宏观当参谋、微观抓项目、牵头促协调,此外,我们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和先进思想文化的弘扬和学习,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真正做到干部清正、单位清廉、政治清明;牢固树立“发展靠工作、工作看作风、作风的根本是文化”的先进理念,切实将创新进取、责任担当、务实诚信等先进思想文化内化于心、实化于行,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在总结经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一是目标完成与上年相比有一定差距。2012年我委承担的8项省级目标有5项综合排位居全省前5位,2013年受省考核方式变化、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省统计核算调减等因素影响,部分指标在全省排位有所下滑。二是推进改革的力度不够大。作为综合经济部门,日常工作中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力较多,探索推进改革相对偏少。三是项目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项目入口管理相对较严,项目后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四是基层调研不足。深入企业、基层、项目单位的调研服务的次数和时间偏少。

四、2014年工作目标和打算

展望2014,我们将继续攻坚克难、加压奋进,认真完成发展和改革各项工作,为推动我市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实现明珠复兴梦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1、加快谋划推进有关重点领域改革工作。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市发改委将密切跟踪关注有关情况,主动对接省有关改革措施,对明确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的事项,迅速贯彻落实。同时,我们也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抓紧研究制定我市深化改革的思路方案,进一步谋划推进重点领域的相关改革工作。

2、全面完成2014年工作目标任务。一是做好重大战略研究争取。积极争取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尽快拿出完整的、具有竞争力的申报方案。继续跟踪老工业基地、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经济区等战略规划,深入挖潜政策红利。二是继续推进我委承担的省级考核目标。及时将任务分解至分管领导和承办科室,增强全委的责任担当意识,加强与县区、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大跑省力度,争取更多支持。三是强化经济运行、重点项目调度。坚持按月调度主要经济指标和关联匹配指标,协调解决事关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赶超宿州、六安两市;定期召开产业类项目专题调度会,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去年谋划的国家重点支持的10大领域项目建设,争取国家投资。四是持续做好牵头的重点工作。制定出台开发区特色发展意见,支持开发区扩区升级;加速推进水蚌线电气化改造、蚌埠南站东站房建设事宜;推动民航机场、老虎山油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谋划未来5年全市发展蓝图。

一、领导班子结构 本单位班子成员4名,由林素香、林建翔、郑文富、李少敏等4位同志组成,其中中共党员4名,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0名,妇女干部2名;30岁以下0人,31-35岁0人,36-40岁0人,41-45岁1人,46-50岁2人,50岁以上1人,平均年龄为45岁;大学学历1名,大专学历3名,中专学历0名。

二、述职内容

三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领导班子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事工作实践,创新工作思维,明确了人事工作新的定位。全局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充分发挥人事部门的职能作用,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开创人事工作新局面。2007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2004-2006“文明单位”称号,同被市人事局评为2005-2007全市人事系统先进集体;2007年获得全区行评第6名的良好名次,2008获得区行评第5名的良好名次,2009年列入行评自评单位。现将近三年来领导班子的述职报告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局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把加强理论政策学习作为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途径,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安排意见,认真落实集中学习制度,把学习作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三年来,以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系统组织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党章》、《公务员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科学发展观的相关重要论述及人事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等专题学习活动。坚持集中学习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班子注重对学习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做到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将理论政策学习与加强党性锻炼、创新工作等结合起来,撰写学习笔记,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不断推进依法行政。

(二)充分发扬民主,促进班子团结与合力的形成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制度,建立由局长、副局长、主任科员及副主任科员参加的局务会议制度,在人事调配、财务支出等重大问题上,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一言堂,有效保证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注重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定期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注重强化班子的团队精神和共事意识,正职能以身作则,副职能摆正位置;班子成员既分工又协作,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格局。我们以政治责任感和对我局发展的热情,就做好我局工作开动脑筋,共商大计,促进班子的团结和合力的形成。(三)充分履行职能,确保人事人才工作的落实 1.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管理。

——围绕绩效建设,完善评价体系。在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服务对象评议的机制,以实绩论英雄,以实效定奖惩。同时要求各单位要制定切实的量化考核方案,加强群众对考核工作的参与和监督,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起来,以促进工作人员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扎实、稳妥地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

一是继续处理好公务员登记的相关问题。细致做好公务员登记的复查审核工作,建立完善公务员日常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全区公务员信息数据库,实行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二是做好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按照《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和人员的审核上报。此外,加强与市局和其它县区的联系沟通,配合财政部门对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情况进行摸底核实,拟订《XX区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方案》等文件初稿。

2.积极深化人事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

——继续深化职称改革。重新调整核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职数,继续推行评聘分开、竞争上岗制度,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促进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同时,继续在民营、乡镇等非公有制企业中积极开展经济、工程等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及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推荐上报评审工作,进一步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极大地鼓舞该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到目前为止,全区非公有制企业推荐上报评审并通过的专业技术人员中级的26人,初级的519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完成06年遗留的部分单位的工资套改工作;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规范、简化审批程序;认真做好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基金审批,完善工资基金手册管理;及时做好每年1次的工资正常晋升、第13个月奖金的和1993-2005年军转干部高出地方同等条件部分工资保留审核审批工作;以凤凰山街道中心小学为试点试行部分事业单位工资基金总额包干制度;贯彻实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报请区政府转发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配合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发放情况进行摸底核实,拟订我区规范津贴补贴实施方案,并完成全区非义务教育事业单位09绩效工资的审核发放及义务教育事业单位09年上半年绩效工资的审核发放。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工作抓紧进行。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和配置,根据文件精神,我区积极推进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同时,贯彻落实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规范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逐步实行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考试考核公开招聘制度,引进专业对口的人才。此外,我区还逐步推行股级职位竞争上岗机制,以选拔任用素质好、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3.扎实开展人才选拔、培训教育和人事人才服务。——加大人才的选拔、培训力度。

按照“培养一批、选拔一批、引进一批”的原则,配合市局做好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的选拔工作,并推荐优秀人才参加XX市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后备人才的评选(获批5人)。抓好各类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其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提高我区自主创新能力中的关键作用。07-09年,每年完成全区工勤人员岗位继续教育培训2-3期约700余人参加;工勤人员技术等级考核职业道德培训1期、228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1520多人;与农业局联合举办农、林、水系列继续教育培训1期、100人。

——人才管理服务工作上新台阶。

一是优化公共服务环境。充分利用区人才交流中心这一平台,开设了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为毕业生提供求职登记、政策咨询、档案保管、就业推荐、职称评审、人事代理等“一条龙”服务;认真做好毕业生的档案接收、登记工作,分门别类建好人才信息库;为待就业2年内的毕业生提供免费档案保管。二是加大毕业生就业推荐力度。努力推荐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就业。定期收集各企业紧缺人才信息,编制紧缺急需人才引进计划,并主动向各民营企业推荐相关人才名。依托“XX区人民政府网”将毕业生等相关人才信息上网,构建人才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努力使供求信息及时对接,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服务。同时,加强与人才市场的沟通,积极参加“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及各类的企业用工供需见面会。——高度重视军转干部的安置工作。

把军转干部及随军家属的接收安置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好社保、医保等政策规定的有关待遇。安置前,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收集军转干部的就业意向,进行合理安置。三年来,共接受安置军转干部18人,随军家属2人。同时,关心困难军转干部的生活,努力做好解困工作。自2007年始,每年“八一”、“两节”期间走访慰问企业军转干部,并发放慰问费、体检费,每年慰问金额达22500多元。——加快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步伐。成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办事机构,逐步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制度,受理人事争议案件,保障用人单位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此来平息事态、减少信访、维护社会稳定。

(四)搞好自身建设,树立人事部门良好形象

坚持按照塑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机关新形象的要求,切实加强部门自身建设。1.加强作风建设。

几年来,局领导班子以行评及创建文明单位为契机,围绕服务发展大局,求真务实,切实加强人事部门作风建设,使全体干部职工消除了“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牢固树立“服务于群众、服务于基层”的宗旨,大大增加了广大干部职工对我局的满意度,树立人事部门良好形象。一是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工作运行。针对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编发了人手一册的《XX区人事局制度汇编》,当中,进一步完善了车辆使用管理、财务管理、考勤与请销假、会议和学习培训等11项制度;继续实行“亮牌上岗”,进一步加强局务会议制度及ab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各项机关工作制度。二是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通过简化、梳理,出台、上墙了《XX区人事局办事所需材料》、《XX区人事局办事流程》,还将其发放到各镇(街)及来局办事的干部职工手中,并承诺办事时限,提高了服务质量。完善网上审批电子监察业务,推进办事公开化、透明化。加强制度建设,推动职能转变。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切实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机关效能制度;公开办事程序,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按权办事、按序办事、按责办事,进一步转变人事部门职能和创新管理方式;进一步清理行政自由裁量权,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完善网上审批业务。三是完善政务公开,推进依法行政。从内容、渠道、规章制度及监督机制等方面对政务公开加以完善,及时把收费情况、职称评审、人事调配等广大干部职工关心的重点、热点工作进行公示,让工作在阳关下运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规范了行政行为,有效地防止了各种不正之风的产生。四是解决遗留问题,急干群之所急。重视干部职工反映较强烈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并加大解决力度,在社会引起良好反响。如解决泗华小学分流教师的职称聘任问题。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抓组织建设。成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制定《XX区人事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将责任分解明确到人,逐级负责,使责任渗透到各个环节,做到事不漏项,项不漏人。二是抓学习教育。坚持教育在前、防范在先。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纪政纪条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文件,观看教育宣传片、专题片及“廉政漫画展”,开展学习先进模范教育活动,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旦发现有与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不相符合的倾向及时予以提醒,防微杜渐。三是抓监督检查。我们还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领导班子坚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和亲属首先不做;建立健全制度,完善内部管理,聘请局廉政及行风建设监督员等,通过制度的建设、完善及多方位的监督,有效地保证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不足:一是人才智力引进工作仍需努力;二是毕业生就业渠道有待拓宽。

总之,在新的一年中,我局领导班子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继续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开拓进取,加快人事管理现代化建设,推动人事人才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为全区人民服务。2013年,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沿着“十二五”教育规划绘就的蓝图,怀揣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深化改革,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教育事业进一步得到发展。

一、全面完成省政府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全面完成教育民生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中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五项省政府教育发展目标任务。教育重要发展指标继续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全市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88.9%,超过省均13.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9%,超过省均0.22%;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95%,超过省均0.7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39%,超过省均0.99%。

二、围绕重点、深化改革,我市教育发展成绩喜人

一是教育投入历史空前。全年共安排义务教育保障经费3.1亿元,惠及学生33万人,建设各类学校投入11亿元,其中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投入1.6亿元、新改扩建幼儿园总投资约1.8亿元。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班班通”项目是今年的市级民生工程,项目投入资金5900多万,市区104所中小学(幼儿园)、2098个教室实现“班班通”,是全省第一个实现市区学校“班班通”的省辖市。二中新校区、高新实验学校、五河高级中学、固镇三中等10所高标准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规模全省一流的新特教中心主体完成、北师大蚌埠附属学校破土动工,为蚌埠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更加优质、更具活力的教育资源。

二是弱势群体获得更多关注。发放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资金达3462万元,受助学生6万余人次以上。在全市公办普通高中实施孤儿学生免费教育,为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开辟“绿色通道”,在全省率先建立渔民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长效机制。启动困难教师信息库平台建设,为家庭贫困教师撑起“安全伞”,《中国教育报》予以报道。

三是试水教育集团化办学。在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的基础上,试点实施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以优质示范校(园)为龙头,涵盖幼教、小学、初中、普高办学层次,组建五个教育集团开展试点。通过名校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四是搭建平台,锻炼教师队伍。创新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实施“三名工程”,评选出5名“名校长”、10名“名师”和市首届“十佳班主任”。制定《蚌埠市“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发挥名师资源的带动辐射作用。开展“校长沙龙”、“教育大讲堂”,搭建校长和教师专业成长交流平台。创设“三级双向交流”模式,在先进地区、局机关和基地学校三个层面实施教育管理干部的双向交流挂职,近百名教育管理干部参加挂职锻炼。46位校长、教师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全年30余项教科研课题结题。

五是素质教育成绩突出。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市选手获得全国奖项12个,总成绩位列全省榜首。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我市获得各类奖项共50个(获奖面全省第二),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全省仅四家)。举办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承办服装类省级大赛,省级大赛获47个奖项,居全省前列。

三、找出差距、发现问题,扭住重点推进教育工作 教育事业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办好教育需要坚韧和耐心。尽管我市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距离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改革提出的目标任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都有很大的差距。与教育先进地区比,我们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管理和教育保障等方面也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我市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择校热”、大班额等教育难点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城乡、区域、校际还存在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任务比较重;教师队伍在师德师风、业务能力等方面整体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技能型人才培养还不能充分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诚信精神,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业务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促进教育公平要出怎样的招数,怎样完善贫困学生资助、特殊人群子女平等就学政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结合本市教育实际,以什么为突破口,从哪几个方面改起等等,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下一步着力解决的问题。

四、锐意创新、加快发展,确保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4年,全市教育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主线,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抓住教育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下大力气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一是深化教育管理改革。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支持优质学校(幼儿园)牵头组建集团学校,提升整体办学质量;加强教育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完善普通高中国际班管理办法。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用人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在区域内试行“大编制管理”。

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完善特殊群体关爱机制,做到从学前教育到大学阶段资助全覆盖;统筹管理特殊教育资源,确保对特殊群体关爱工作的实施效果;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全面开工职教园区建设。

三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实施“少年蚌埠”行动计划。通过开展五项主题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进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通过特色创建活动,优化学校管理,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改革,重点建设5所多样化、特色化高中。

四是建立完善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学校标准化建设、集团化办学、市区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设立“关爱教师”专项经费,用于优秀教师奖励、家庭困难教师帮扶。完善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平安校园,确保师生安全。

第四篇:南通市综合交通发展情况简介

南通市综合交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4月5日)

南通濒江临海,位于江苏省最东部,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地处沿江沿海“T”型经济发展交汇点,区位优势独特。但由于受长江天堑的阻隔,南通在以前一度是交通的神经末梢,曾被戏称为“南不通”,也因此严重阻碍了南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十五”期间,南通充分认识到建立联系长江南北两岸的交通通道,打破交通“瓶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制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进我省区域综合交通一体化,实现南通在苏中率先崛起和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交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在国家和省发改委、交通部门的科学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南通市紧紧抓住我国交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突出抓好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构筑过江通道,大交通的格局基本形成。举世瞩目的苏通大桥开工建设,新长铁路、宁启铁路南通段、宁启高速、盐通高速公路等相继建成通车。特别是苏通大桥的建设以及沪(崇)苏公路越江通道的规划不仅沟通了大江南北,同时也将上海的高势能辐

— 1 — 射传递到江北,上海的“一小时都市圈”将直接覆盖南通市。从苏通大桥、沪崇苏通道到杭州湾跨海大桥,串接了南通、苏州、嘉兴、杭州、宁波等市,涵盖了长三角的核心地区,构成了以上海为核心的一个“金伞面”。南通市已初步建立了一个以水运为主导、公路为基础、空运相辅助,江海河贯通、水陆空配套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一)公路建设方面。已形成以宁启高速、沿海(盐通)高速、国道、省道为骨架、一、二级路为主干线的公路网。全市公里总里程(不包括城市道路)约为8692公里,占全省的7.6%。其中,已竣工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17公里,占全省的7.8%;一级公路总里程达258公里,二级公路总里程达1310公里,高等级公路(指一、二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18%。

(二)港口建设方面。南通沿江自上而下已开发建设了如皋港、天生港、南通港、任港、狼山港、富民港、江海港等7个港区,建成千吨级以上码头74座,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38座,5万吨级以上18座。南通港自1983年对外开放以来,已与世界65个国家和地区的199个港口通航。2005年,南通港货物吞吐量达到8326.9万吨,集装箱吞吐量30.1万标箱,2006年有望实现亿吨大港目标。南通港已成为全国沿海十大港口之一和长江第二大港,成为连接世界、辐射内地的国家主枢纽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重要成员。

(三)水运建设方面。我市水网密布,内河水运条件得天独厚。全市内河航道总里程3516公里,通航船闸13座。南通

— 2 — 市区内有通扬、通吕、通启、九圩港四大运河交错穿越,并与京杭运河相通。

(四)铁路建设方面。随着新长铁路、宁启铁路南通段等项目的建成,南通市干线铁路已达148公里,约占全省的9.5%。南通已结束了“地无寸铁”的历史,南通铁路已全面投入客货营运。铁道部已将南通“一线三中心”即南通至南通东铁路和狼山港区铁路专用线、客运中心、货运中心和检修中心列入“十一五”铁路建设计划。通沪铁路将于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力争2009年建成通车。

(五)民航建设方面。南通市民航运输起步较晚,1987年中国联航公司在如皋军用机场开通南通至北京、惠阳两条航线。1993年南通兴东机场建成通航,揭开了南通市民用航空的历史。目前已开通至北京、广州(曾开通至南京、深圳、大连、温州、武汉、成都、青岛、厦门、南昌)等地的航线和国际货运包机航线。1999年启东市政府在市区北郊(汇龙镇)投资兴建直升机场,开辟了启东至上海直升机航线。

尽管我市“十五”期间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例如,我市高速公路虽发展较快,但尚未形成网络,过江通道建成尚需时日;我市沿海港口开发相对滞后,沿海港口大型码头仍为空白,港口集疏运体系尚不完善,这些都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制约我市经济,特别是我市沿海地区经济的快

— 3 — 速发展。

二、“十一五”期间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南通将按照“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总体思路,把南通建设成为江苏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长三角北翼的经济中心城市。

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南通“十一五”综合交通规划的思路主要考虑两大重点:一是尽快打通对外大通道,与苏南、上海接轨;二是尽快构筑海港开发的集疏运系统,加快推进两大海港的开发建设。根据南通市“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我市将着力构建以“大通道、大港口、大铁路、大机场”为总体目标的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

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形成以两大沿海港区(如东洋口港区、启东吕四港区)、八大沿江港区为主体的港口运输体系;以“一横(宁启高速)一纵(沿海高速)一环(扬启高速)”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网、一条沿江高等级公路以及“三桥(苏通大桥、崇启大桥、崇海大桥)五渡”八条过江通道为主体的公路运输体系;以一个船闸(焦港船闸)一条引河、三大运河网为主体的内河航道运输体系;以“二纵(新长铁路、通沪铁路)一横(宁启铁路)”干线网、五条支线网(狼山港区、江海港区、如皋港区、洋口港区、吕四港区)为主体的铁路运输体系;以建成上海市第三个货运机场及商务驾驶培训基地,货邮中心等为主体

— 4 — 的航空运输体系;从而形成陆海空、江海河、公铁水完善配套的综合交通网络,使南通成为沟通中西部、连接中西亚的交通枢纽节点。

三、请求帮助解决的问题

南通市位于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南通据江海之汇、扼南北之喉,是我国江海交汇的中枢,水陆连通的结合部。南通市综合交通的建设,不仅对南通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江苏苏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对外开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吁请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南通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

(一)加快推进沪崇苏崇启通道项目前期工作进程,力争及早获批,及早开工建设,与沪崇通道同步建成,让沪崇苏通道尽快造福于民。

(二)加快推进沪崇苏崇海通道项目前期工作进程,争取与崇启大桥同步建成通车。从项目区域的行政区划设置、城镇体系分布以及合理的间距、路网的布局、与上海的协调等多方面考虑,沪崇苏通道规划的两处越江通道分别位于启东市和海门市。崇启通道是高速公路网络中的主通道,崇海通道是区域性的次通道,两通道均有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江苏省已将崇海大桥列入我省过江通道建设规划。

(三)加快推进“上海—南通—泰州—扬州—南京”的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在“十一五” 主要开展研究工作,力争在“十二五”初期开工建设。南通市城市地理形状与苏州相似,也呈带状分布,可以通过轨道交通把南通城市内部交通一并解决。南通作为首批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迫切需要建设轻轨来架起与国际大都市上海的联接。

(四)及早开工建设通沪铁路。通沪铁路的建设,对于南通接轨上海,改善苏中、苏北投资环境,完善路网结构,提高铁路效益,推动苏沪两地经济发展,促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加快江苏接轨上海以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苏沪两地已就通沪铁路项目做了大量的工作,铁道部对通沪铁路也非常重视,计划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力争2009年建成通车。

(五)请求尽快核准华能南通电厂直接输煤码头工程项目。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规划中,要求南通迅速做大做强船舶修造产业,把南通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船舶修造基地。为此,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计划实施二期扩建工程,项目建成后,生产能力将由70万载重吨提高至240万载重吨,目前,该工程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华能南通电厂三期扩建工程是我市规划中的重点电源建设项目,为满足中远川崎二期扩建工程岸线利用需要,华能南通电厂服从南通市岸线整合统一规划,积极搬迁华能姚港煤码头,同意先

— 6 — 行建设直接输煤码头。项目的建设同时可减少华能南通电厂电煤转驳运输的损失,是一个多赢工程。

(六)对沿海码头报批工作给予关心支持。我市沿海洋口、吕四两大港区是“十一五”期间建设重点。按照规划,洋口港区将规划建设12-16万吨级LNG码头、10万吨级通用散货码头、10万吨级原油码头、20万吨级浮动码头、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30万吨级原油单点系泊等。吕四港区将规划建设2个3.5万吨级散货码头、4个5万吨级或2个10万吨级矿石码头等。为此,恳请国家和省有关部门一如既往予以关心支持。

第五篇:发展改革

发展改革信息

(第4期)

定州市发展改革局2014年3月25日

党的事业无止境“赶考”无穷期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为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3月25日下午,在发改局会议室开展了‚书记一堂课‛活动。党委书记、局长王永军给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上了一堂主题为‚党的事业无止境,‘赶考’无穷期‛的党课,分三部分进行了授课,深受广大干部职工的欢迎。

一、认真学习,认清形势。首先对‚赶考‛一词的背景进行了阐述,然后深入分析了总书记当前提出‚‘赶考’远未结束‛的深层含义。一是执政为民的表现,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考生‛成绩的标准来做好‚赶考‛的准备;二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警示。警醒广大党员干部要随时不忘给自己照

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要有些‚辣味‛,让每个党员都能红红脸、出出汗。

二、摆正位置,明确方向。结合自身学习感受,要求广大干部职工要用新知识指导实际工作,在工作中要常接地气多充电,确保底气足;要始终聚焦作风建设,确保身子正;要让群众看到新希望,确保心为民;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确保‚考试‛优。

三、抓住机遇,履职尽责。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搞好沟通协调,确保项目早立项、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搞好审批服务,加强窗口建设,优化办理流程,强化项目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坚决落实‚一章制、一费制、一站式‛服务,采取多种手段、多项措施对企业和项目分类进行策划包装,加强同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的联系沟通,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省管重点项目盘子。

最后,王局长强调,局机关领导干部职工,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做好‚赶考‛的准备,把党正在接受的和将要经受的各种‚考试‛考好,为实现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增砖添瓦。

报:市委书记、市长、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活动办、市委办、政府办

发:局长、副局长

(共印15份)

下载2011 年南通市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 年南通市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南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招投标工作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范文)

    南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招投标工作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 通发改体改[2006]54号 市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发改委: 根据江苏省发改委《关于在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开展招投......

    南通市建筑企业改革发展学习考察报告

    南通市建筑企业改革发展学习考察报告2014年2月20-22日,由新七集团董事长余宝琳带队,新七集团和区企协联合组成的考察团一行32人,对江苏省南通市四建、六建和江中集团3家建筑企......

    南通市物流园区发展现状与趋势

    南通市火车站北物流园区区位交通条件: 南通火车站北物流园位于主城区北缘,南侧为国家Ⅰ级干线铁路——宁启铁路,并设有客站和货运站场;往东、往西分别经通京大道、通宁大道可进......

    南通市广告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南通市广告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以南通市图塔设计有限公司为例 调研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 为学习贯彻国家工商总局、国......

    关于2011年潜江市发展改革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2012年工作安排的汇报

    关于2011年潜江市发展改革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2012年工作安排的汇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

    “十二五”商务发展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商务部在总结“十一五”商务发展成就和经......

    浅议县级党校改革发展

    浅议县级党校改革发展 抓好党校改革发展,是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需要,也是每一个党校人的职责与使命。围绕县级党校的改革发展,我一直在思考:影响和困绕县级党校发展的问题和县级......

    发展和改革解读

    发 展 和 改 革 【概况】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发改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谋划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抓好重大政策、重大资金、重大项目、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