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西文化之忠孝对比—分析父子关系
On Views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by analy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her and son
Abstract:By analy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her and son,the pape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re is a prominen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ilial piety cultures.Through the American novel the horseman in the sky, the paper shows Western filial piety more reflected in respect among the relationship.In contrast,Chinese filial piety culture has developed greatly with a wide coverage.The differences result from cultural differences.The study is of realistic and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father and son;filial piety culture;cultural difference;
І.By analysing father and son relationship in the American novel the horseman in the sky,we concluded that Western filial piety is more reflected in respect among family members.This respect does not mean being obedient to parents , but more emphasize the independence and equality among family members.II.By analysing father and son relationship in the film scrapping, the film plot shows u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ilial piety.It is being obey, endure, keep ritual, unconditionally obe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ders.Furthermore,the children lose themselves.III.Analysing the cause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filial piety culture differences.A.Economic foundation
⑴Physiocracy in China
⑵Mercantilism in the western country
B.Collectivism vs
第二篇:中西文化对比教案
《中西文化对比》教学方案
(2008 —2009 学年二学期)
主讲教师姓名 薄存旭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当前大学生由于受基础教育的影响,对中西文化了解非常少,即使对于身处于其中的中国文化也只是甚少,导致无法看清诸多问题,混淆了中西教育世界,也无法有效吸取西方文明并有机融入自己的文化,当前,中国文化处在了危机状态,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对中西文化做一个全面了解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为其它教育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日后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培养中小学生的全面素质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2.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为范本,从中生发出许多现实问题,从文化的角度,对中西差异进行对比,并在古今历史变迁中为学生了解一些对现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问题,并引导学生将其与其它课程结合在一起,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程依托的主要范本为:论语、大学、中庸、孙子兵法等。
3.教学目标及要求:在本门课程的考核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对重要中西文化中的相关思想、理论做到理解,并运用所学习的理论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逐渐形成一种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不同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要求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知道:知道相关作品在历史发展中的价值。
理解:理解作品的逻辑起点、逻辑结构和思维方式等。熟悉: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熟悉相关作品的核心思想。
学会:要求学生在熟悉的基础上,学会阅读经典的基本技巧,并运用相关理论综合分析和解决稍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4.该门课程的课程师资队伍介绍:主持人 薄存旭,主讲教师 薄存旭 杨金花,助教 牛欣欣,助理 张世爱
二、教学方式方法
1.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式方法:
教学方法。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其主要包括: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教学手段。本课程不断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建设,建有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多媒体教学。本课程实行全程多媒体授课,并逐步建立与完善助学课件与课程考核及课程管理的计算机化。
2.学习、研究方法指导
教育政策学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着教材内容而展开,在充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需要加大课外学习的力度和深度,教材内容主要基于课堂讲述的重点作为自学的要点,课外内容需要结合课上内容将自学的思路和范围加以相当程度的拓宽,在自学的同时,要不断锻炼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既有的内容,学生需要做的是突破教材既有知识体系,通过自学逐渐锻炼起自学的意识和能力,并逐渐突破现有知识的条条框框,实现自己知识体系以及思维体系的重新构建,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在课堂听讲和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跟进,主要运用座谈、对话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学生的课余空间进行集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在辅导过程中通过读书方法、参考书目、思考问题、综合运用等诸多项目的训练,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具备相当程度的选择意识和选择能力,通过质难问疑等形式多样的“席明纳”为学生沟通交流以及发展搭建一个平台。在训练内容方面 2 主要是拜读大师的著作,从中获取某种启发思想,为自己的思想建构垫实基础。
三、教学进程安排
第一章 《论语》视角看中西社会
(一)课堂讲授部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论语》中章节的基本含义,并围绕着每一篇的核心思想展开思考,理解这些思想在古代的合理性,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对于现代社会具有怎样的影响,并运用这些思想对社会现实进行分析,并针对时下的各种问题给予适合的建议。[重点与难点]
1、各章节的核心思想及其本真含义。
2、从中体验中国传统社会的思维方式的特点,并运用于现实问题的思考。
3、比较各种文化体系中的不同,并对某些现象进行解释。
4、打破既有思维方式,从中体验到历史思维的本真。
5、将本课程中所涉猎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结合于一起,综合分析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课内教学8课时,课堂讨论4课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学而第一
学而有何乐,寂寞的享受,谁来了解你,爱与罪,秃头的十字架,谁能忘情,花言巧语,三面镜子,可爱的小学生,吕端大事不糊涂,饮食男女,没有朋友的上帝,孔子的素描,五字串通五经,善知识与恶知识,老鼠生儿的孝道,无所适从的礼俗,上帝的外婆是谁,多才多艺的子贡,诗的人生
第二节 为政第二
孔子不谈政治,大政治家的风范,星辰知多少,刘备上了曹操的当,从台风了解人生,圣人也势利吗?悠美的情歌,诗的伟大,孔子的自剖,车上的一课,晚娘面孔难为人,孔子也会看相,异端与偏激,千里求官只为财,治国难!齐家更难!
第三节 八佾第三
礼乐衣冠,穷源溯本,量力而为谦虚好学,传统历史上的精神堡垒,责备贤者,画龙点睛,别有用意。
第四节 里仁
月是故乡明,照临万类的仁道,孔子四字禅,孝子仁人不二门,公冶长第五,高高山顶立,孔门弟子画像,难得糊涂。
第五节 雍也第六
周富济贫,学问的鸿沟,政治与宗教,不在山水之间,此事古难全。
第六节 述而第七
一肩挑尽古今愁,刺激和诱导的教育法,谦虚和自信,祈祷是求救的信号,要愁哪得工夫,光风霁月。
第七节 泰伯第八
薄帝王而不为,贵为天子而友布衣,学问深时意气平,临大节而不可夺,怎样才算知识分子,入山唯恐不深的隐士
第八节 子罕第九
利害交关的生命意义,历史文化先驱,良冶之门多钝铁,古之学者为己,卖不出去的无价宝,不落醉梦中,水流花谢两无情,学而有成之难,圣人之道与才。
第九节 先进第十一
听话的颜回,孝子闵子骞,才命相妨的颜回,不问苍生问鬼神,孔门弟子的素描,儒家四相,从政与求学,乾坤马一毛,司马牛的问题,自知者明,内外兼修之谓美,相对的人为政治,上不正下便歪,交友的艺术
第十节 卫灵公第十五
使节的信条,精神失落的病态。
第十一节 季氏第十六
朋友之道,说话难难说话,面壁而立的悲叹,摆虚架子,法尔如是,众鸟高飞尽,学问无尽岁月难留,学与仕,圣人无常师。
第十二节 尧曰第二十
从政典范论,四恶。
(二)课堂讨论部分
1、反思文化热现象是怎么回事?
2、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思维方式。
3、儒家思想发展脉络如何?学与仕之间的关系如何?
4、儒家权力的来源在何处?
5、社会是通过什么凝合于一起的?
6、中国村庄组织的变迁过程。
7、爱与罪之间相差几何?(可参阅《瓦尔登湖》)
8、中国社会的“情”是如何粘合中国人的行为方式的?
9、体会儒家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道家的“无为无不为”各自的精妙之处。
10、礼教下的中国曾被许多国人骂为不可救药,如何理解中国礼教的作用?
11、“中国的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德性政治”,如何理解这句话?
12、异端与主流之间的关系应当如何对待?要攻乎异端吗?
13、“为官”与“为学”之间的关系如何?
14、家国同构在当前社会中是福,还是祸水?
15、“乱世”与“治世”,这是中国区别社会好坏的重要标准,与西方社会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对当前管理具有何种启示?
16、“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与释迦拈花中的禅机。
17、小孝于家,大孝天下,如何孝?
18、孔子的终极精神追求点在于哪里?
19、难得糊涂?糊涂代表中国人什么心态,什么境界? 20、儒家敬鬼神而远之,何谓也?试比较与墨家的异同。
21、为什么中国古代问题认对玉、山、水等情有独钟?
22、孔子作为文化圣人为何述而不作?
23、启发教学中的人性观。
24、如何做到身在高处视为平实?
2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怎样才算知识分子?
26、义利之辨!
27、如何自明?
28、精神失落的恶果!
29、不教而杀谓之虐!
30、乾坤马一毛、沧海之一粟,何种之境界?
(三)课外实训部分
在教学实践基地,调查其教师在中西方文化方面的自觉性,完成一篇调查分析报告,字数2000字以上,完成时间3个周。
第二章 老子思想与中西发展
(一)课堂讲授部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6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道家无为思想的精神内涵,明晰中国历史中运用无为思想的经典案例,尝试着将无为思想运用于现代管理。[重点与难点]
1、无为的精神内涵。
2、道家与儒家为什么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对现代管理有何启示?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集体讨论,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课内教学4课时,课堂讨论2课时 [主要内容]
一、管理中的有为与无为
二、老子的无为思想
三、老子无为思想的管理学意义
(一)实践老子的无为理念,首先应该准确理解老子的辨证思想。
(二)实践老子的无为理念,要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之融会于现代管理之中。
(三)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而言,无为理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四、老子的谋略思想
(一)关于战争
(二)关于用兵
五、老子处世思想与现代价值
(一)老子处世思想的体系和特点
1、树立“身重于物”的价值观
2、主张“少私寡欲”的处世原则
3、提倡“柔弱胜刚强”的处世方法
4、追求“上德若谷”的处世境界
(二)老子处世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1、淡泊名利的合理性和老子的价值观
2、社会的稳定和谐和老子的处世原则
3、谦下不争的美德和老子的处世方法
4、宽宏大量的气度和老子“上德若谷”的处世境界
(二)课堂讨论部分
1、南怀瑾曾做过如此比喻,“儒家是粮食店,道家是医药店,佛家是杂货店”,如何理解?
2、君子之交淡如水,道家与儒家皆有如此主张,但他们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不同的位置,其中存在的差异主要有哪些?
(三)课外实训部分
在教学中尝试着告诉学生老子的基本思想,总结教授心得,完成一篇论文,如何向中小学生传授传统文化,字数要求2000字左右,完成时间3个周。
第三章 《大学》与中西归宿
(一)课堂讲授部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大学》中内涵的主要基本思想,并结合现实问题,运用《大学》中的思想进行分析。[重点与难点]
1、何谓“大学”?
2、《大学》中的内圣外王的主张是如何对中国产生影响的?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8 课内教学4课时,课堂讨论2课时 [主要内容]
一、《大学》之道——内圣外王之道
二、“三大纲领”——修身的基本原则
(一)明德——彰显善良,行善避恶
(二)亲民——助己助人,日新又新
(三)至善——身心和谐,物我统一
三、“八大条目”——修身的方法步骤
(一)格物——调查研究
(二)致知——认清本质
(三)诚意——意念诚实
(四)正心——动机纯正
(五)修身——提高修养
(六)齐家——经营家庭
(七)治国——以德治国
(八)平天下——天下太平
四、心安理得的“六大过程”——科学决策与心理修炼的程序
(一)知止——明确原则,理清期许
(二)有定——站稳立场,坚定不移
(三)能静——动机纯正,心不妄动
(四)能安——身心安详,从容有度
(五)能虑——思虑周到,驱除偏见
(六)能得——合理选择,心安理得
五、“慎独”——自我修炼的最高境界
(二)课堂讨论部分
1、参照徐复观有关解释中国传统思想的著作进行阅读,分析一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与帝王之间的关系如何?
2、内圣外王这是中国古代管理者的内在思想追求,但为什么在中国的历史中,我们会发现这个思想并不很明显?原因何在?
(三)课外实训部分
调查一下中小学生或者教师的生命归宿处于怎样的状态,试完成一篇调查报告,字数2000字左右,完成时间3个周。
第四章 “中庸”与中西管理之道
(一)课堂讲授部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中庸的基本思想,并明晰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中庸之道,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中庸之道发挥了什么作用?并尝试分析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比较中西方行为方式在此的不同表现。[重点与难点]
1、中庸的精神内涵。
2、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中庸之道。[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集体讨论,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课内教学4课时,课堂讨论2课时 [主要内容]
一、孔子“中庸”思想的内涵
二、“和实生物”与生产要素管理
(一)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二)硬管理与软管理必须统一。
(三)既要强调理性,又要重视直觉。
(四)“事和物”的管理与“人”的管理要并重,三、“叩其两端”与经营环节管理
(一)市场创新引导现场生产要素重组
(二)加强成本管理,以现场保市场。
四、“君子时中”与组织制度管理
(一)组织组织制度管理的“经”与“权”。
(二)个人行为管理的他律与自律
(三)组织结构设置的分权与集权
(四)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
五、“和为贵”与人际关系管理
(一)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二)职工与管理者的关系。
(三)职工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
(二)课堂讨论部分。
1、“中庸”是“犬儒”吗?
2、中西人性有没有共通之处?
(三)课外实训部分
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中庸之道,请大家进入我的博客参与讨论,网址为:
(4)学术刊物目录
《读书》,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 《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 《新华文摘》,人民出版社
《江苏高教》,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高教学会 《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杂志社 《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 《黑龙江高教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 《现代大学教育》,中南大学 《文史哲》,山东大学
2.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及实验室情况介绍。
中西文化对比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学科,为此,我们在实验实践教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首先,以院系的是依托,建立了多处教学实践基地,这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单位、社区管理委员会等;同时,利用省课程改革研究中心的资源,加强与省内其他地市学校、行政主管单位的联系,创造实践机会;再次,利用课堂教学之外的时间,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将课堂学习与实践体验进行有效结合。
3.主讲教师在该课程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试析新世纪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动因.天津成人高等院校联合学报,2005,1.关于教师形象塑造现实转向地探讨.成才之路,2006.7 教师形象展示层面和塑造向度的思考.教学与管理,2006.7 教师形象塑造的价值及其方法探讨.教育研究与实验(教师教育与管理版),2006.7 中小学校内部权力中西研究述评.美中教育评论,2006.12.考试作弊施以高成本惩戒的困境及出路.现代成人教育,2007.1 高校信用缺失的归因分析与补救对策.美中教育评论,2007.2.我国公立中学内部权力的存在状态及原因探析.美中教育评论,2007.4.五、实践实训
本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所以实践实训活动相对安排较少。实训主要是根据 17 所学内容完成相应的调查报告或者分析报告,或者到实践基地进行调查研究,社会调查的主要时间为周六、周日实践,要求根据事先安排的题目进行仔细调查,完成相应调查报告,考核方式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调查报告完成情况给予分数,本分数计入该课程的平时成绩。具体实践实训的安排,已经在教学进程中的课外实训部分得到体现。
六、考试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与平时考查相结合,学业成绩实行结构化成绩,由平时完成作业的情况、副卷成绩和主卷成绩构成,各占总成绩的20%、20%、60%。
平时作业由平时读书笔记、社会调查报告、政策分析报告等内容综合构成,计入平时作业成绩的题目需要从以上内容中随机抽取两次,因此需要学生按要求完成每次作业。每次作业占平时总成绩的1/2。平时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抄袭,一经发现计为0分。态度认真,按时完成,否则扣掉本次作业成绩的50%。
文科类考试不可单章考试,因为,每一章所涉及的内容只是其中的某一个要素,零散式的考试不利于学生总体系统来学习,所以教育政策学的副卷考试不安排在某一章节进行,而是在所学内容大体形成基本框架后,则在第9周至12周之间随机选定时间进行测试,成绩按20%计入总成绩。
主卷成绩则按照考试大纲进行测试,按60%计入总成绩。
七、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利用与反馈 1.课外辅导方式方法
每周上课时间的晚自习时间为辅导时间,另外,其余时间可以随机辅导,辅导方式为集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集体辅导一般为晚自习时间,可别辅导一般为随机辅导时间。辅导方法主要为集体讨论和个别发问为主。
2.意见收集与反馈方式方法
随机收集学生的意见,通过集体上课或者个别讨论的方式进行信息反馈。
第三篇:2018考研大纲之英语二对比分析
2018考研大纲之英语二对比分析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二)考试大纲》今天发布,与去年的考纲相比,今年的考纲未进行任何调整和变化。基于最新大纲和历年真题命题规律,跨考考研对2018年考研英语的考查要求和试卷结构进行全面分析。
从语言知识来看,与去年大纲相比,词汇部分仍然要求“考生应能较熟练地掌握5500个左右常用英语词汇以及相关常用词组。考生应能根据具体语境、句子结构或上下文理解一些常用词的词义。“常用”两字道出了英语(二)和英语(一)的考查区别。通过研究历年真题发现,英语(一)常常考查词汇表中偏难一点的词汇和用法,并且对词汇进行深度挖掘。而英语(二)则主要考查词汇表中偏“常见”一些的词汇和用法。所以不同的考生学习重点是不一样的。再者,提示广大考生,在2013年考纲中新增的59个单词,在今年的新考纲中依然出现,这59个单词一定是复习2018考研英语的重点。
语法部分英语(二)考试大纲仍然列出了八个要考查的语法点,(1)名词、代词的数和格的构成及其用法;(2)动词时态、语态的构成及其用法;(3)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其用法;(4)常用连接词的词义及其用法;(5)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的构成及其用法;(6)虚拟语气的构成及其用法;(7)各类从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等)及强调句型的结构及其用法;(8)倒装句、插入语的结构及其用法。这说明,与英语(一)相比,英语(二)对语法的考查范围相对较小,更加注重基础。明确了大纲要求,同学们复习起来会更加有的放矢。
就语言技能而言,与去年大纲相比,2018年大纲没有任何变化,继续突出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关于阅读,英语(二)大纲明确了考查文章的题材、体裁和阅读能力要求;关于写作,英语(二)大纲要求“根据所给的提纲、情景或要求完成相应的短文写作”,考生需要达到的标准是“思想明确,切中题意,结构清晰,条理清楚,用词恰当,无明显语言错误”,这些属于最基本的写作要求。总的来说,上述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仍然是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的主要测评目标。
对比往年考点,接下来根据2018年新大纲,跨考考研为大家全面解析2018年考研英语(二)的各个具体题型的总体要求和备考重点:
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主要测试考生结合上下文的综合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即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篇章结构、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这是对完形填空的定位。透过大纲可以看出对完形填空考核的重点:语法、固定搭配、近义词辨析和逻辑关系。考生可从历年真题中按照这几大重点去准备和复习有关考研完形填空方面的知识点,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考虑到完形填空在历年考研中得分较低,考生解答完形填空题时,要多从上下文的角度来考虑,并运用逻辑推理,大到对文章整体,小到对句子之间和句子内部综合把握。此外,要多从惯用法和搭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平时复习就要对惯用法和搭配多多积累。
英语(二)大纲指出,完形填空文章字数大约是350个词,比英语(一)的文章字数240-280词要多,字数多也就意味着给出了更多的已知线索,所以考生理解起来更顺畅、做起题来更轻松。
阅读理解
就阅读理解(Part A)而言,由于这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题型,命题形式、命题角度和命题难度相对较稳定。
关于阅读,英语(二)大纲明确指出“题材包括经济、管理、社会、文化、科普等,体裁包括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等。”注意它是把经济和管理放在最前边的,也就是说经济类文章、管理类文章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同学们复习起来可以有所侧重。英语(二)大纲并未像英语(一)那样提及3%的超纲词。英语(二)大纲还明确了要考查的阅读能力,一共六条,难度是低于英语(一)的,比较发现:首先,英语(一)要求大家能够理解文章中概念性的含义,而英语二是没有的。也就是文章中不太会出现一些特别抽象的,特别复杂的费解的概念;其次,英语(二)只要求进行相关的判断、推理,而不需要进行相关的引申。也就是说在英语二中如果出现阅读理解中推理题的话,它推理的难度要小于英语(一);最后,虽然英语二中没有要求区分阅读理解文章中的论点和论据,但是从文章理解和命题角度看,各位考生仍然需要区分文章中的论点和论据。
新题型
英语(二)大纲规定的备选题型有两种:一种是叫多项对应,试题内容分为左右两栏,左侧一栏为5道题目,右侧一栏为7个选项。要求考生在阅读后根据文章内容和左侧一栏中提供的信息从右侧一栏中的7个选项中选出对应的5项相关信息。另一种叫小标题对应,文章前有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这些文字或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或阐述。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篇章结构从这7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5个概括句或小标题填入文章空白处。这种是与英语(一)中最简单的标题匹配题是完全一样的。2010年考查的是正误判断题(2013年考纲中已经删除这种题型,考生不需要再准备这种题型了),2011、2012、2014年和2017年考查的是第一种多项对应题,2013、2015、2016年考查的都是小标题选择题。2018年各位考生两种题型都要认真准备。
翻译
英语(二)的英译汉部分,要求考生阅读、理解长度为150词左右的一个或几个英语段落,并将其全部译成汉语。翻译量基本相同,但是由于是一个完整的语段理解和翻译,句子长短、难易结合,与英语(一)五个孤零零的长难句相比,难度要小很多。而且采分点就会比较分散,有些很简单的句子也是采分点,你把它翻译对了也能得分。与英语(一)相比得分更加容易。
写作
英语(二)和英语(一)的小作文备选题型是一样的,只考查私人或公务信函、告示、备忘录或报告等。2010年考查的是感谢信,2011年考查的是祝贺信,2012年考查的是投诉信,2013年考查的是邀请信,2014年考的是咨询信,2015年考的是告示类, 2016年考的是“答复+建议”信,2017年考查的是答复信。
针对大作文,英语(二)的字数要求稍微少一点,要求是150词以上,一般来讲写到150-200词也就可以,不需要写太多。英语(二)大作文提供情景的形式为图画、图表或文字。但是自从2010年英语(二)问世以来,即从2010—2017年,考查的都是图表写作。所以英语(二)的考生仍然要以图表作文为主。对于图画形式,各位考生需要了解首段如何描述图画即可。
2018年的英语(二)大纲与2017年相比保持稳定性,各位考生可以按照既定的复习思路和计划进行。并且英语(二)的难度相对英语(一)来讲要容易一些,所以希望各位英语(二)的考生增强自信,夯实基础,灵活备考,争取在2018年考研英语中取得好成绩。
第四篇:深圳大连对比分析
鲲鹏的羁绊
大连,其名鲲城;深圳,其名鹏城。正如《庄子—逍遥游》中所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大连和深圳分属中国最北端和最南端的重要沿海城市,于是人们总想试图分辨两个城市的优劣,然而正如鹏由鲲化身而来一样,连、深之间存在深深的羁绊,好与不好似乎很难界定。
每每提到一个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必然是我们首先考虑到的。在这点上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占尽优势,短短三十二年间,深圳由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并由此创造了一个新的词汇——“深圳速度”。深圳的发展毫无疑问证明了国家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火箭式的推动作用。大连的经济水平虽与深圳尚有一定差距,然而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经济实力能够与省会沈阳相抗衡并威胁其省会地位的“北方明珠”。
深圳的“快”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上,更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在深圳,最常见的风景就是拥挤的地铁车站、望不到头的公交长龙和步履匆匆的上班一族。这些正在上班或者下班的人们或表情凝重、或面色焦急,行色匆匆,目不斜视,并不断掏出手机反复查看时间。在这里,一旦停下脚步或放慢脚步就会被别人远远的抛在身后。“快”已经成为在深圳生活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演变为一种心态。相比之下,大连则“慢”了很多,人们更愿意花时间去享受生活。大连以其数量众多的广场而出名,在每一个风景优美的广场上随处可以见到漫步和闲聊的人们,沿海的情人路上尽是一对对恩爱的背影。大连人很“慢”,所以每年都会举办樱花节、赏槐会,服装节,啤酒节,他们把自己投身于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热闹的节庆活动中去,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大连经济的发展,反而成为其迅速发展的助推力,造就了大连“浪‘慢’之都”的地位。
大连与深圳皆由小渔村发展而来。大连源自青泥洼,至今仍以青泥洼命名市中心。大连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夏商时期,真正被广为人知则是近代历史上作为日俄的殖民地。这一时期爆发了著名的战争和历史事件,如黄海战役、甲午海战、旅顺大屠杀,留下大量俄式日式风格建筑和历史遗迹。大连将近代的历史和遗迹
有效的保护起来,不仅成为当今旅游开发的宝贵财富,同时作为大连地区文化的一部分而得以留存,痛苦和屈辱造就了大连人坚忍不拔、威武不屈的坚强品格。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史虽然只有32年,但却有着六千多年的人类活动史,如建县时代和县境分割,留下了诸如大鹏古城和客家民居等宝贵的历史遗迹和民俗资源。然而深圳的大规模建设和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使得客家民居和生活方式逐渐减毁和流失,并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上来,因此,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上来看,大连比深圳要更加丰富和醇厚。
大连和深圳作为两个重要的沿海旅游城市,在旅游方面可谓不分伯仲,各有千秋。大连有星海广场、金石滩,深圳有大梅沙、西冲;大连有发现王国、老虎滩,深圳有欢乐谷、世界之窗。大连的海要比深圳更加清澈而富有生命力,大连的节庆活动热闹非凡而种类繁多;深圳则因其温暖的气候常年都是旅游的旺季,同时作为通往香港的门户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如果说大连是温柔的眼含笑意的少女,深圳则是奔放的、跳着热情舞蹈的魅力女人。
深圳之美在于发展。人们对于深圳的追求是希望城市的发展能够带给自己未来无数种可能,着重于物质和梦想的追求。大连之美在于人文。优美的环境和浓厚的人文气息造就了大连宜居城市的形象,并最终孕育出人们对于大连的向往。即便这样,人们仍然对大连和深圳存在着同样的憧憬,仍旧继续比较着两个城市的优劣。
第五篇:教案对比分析
教案对比分析
要对现成的教案做出合理、有效的分析,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具备的要素及其要经历的过程。只有了解了这些关键的因素,你才能做合理有效的对比分析。而一般来讲,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具备一些要素:
1、必须体现课程标准和理念;
2、必须呈现教材的内容;
3、教学思路必须清晰,教学流程舒畅;
4、教学目标设计要合理,既要呈现知识,又要促进能力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6、要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7、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8、恰当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活泼多样的呈现教学内容、情境等;
9、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0、板书要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11、导入合理,善于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语言要有一定的语言艺术。
通俗点来说,就是要求教学内容丰富,达到课时要求;教学形式多样,让学生和观察这觉得生动有趣;节奏紧凑,既不能太慢让人犯困,也不能太快让人觉得有压力;还有就是要便于学生接受,要有助于学生有效吸收课程中的内容;师生互动要适当。
基于这些要素来对手头的来自广东实验中学英语科刘庆生老师和广东广雅中学英语科郑舜芝老师针对人教版Module 2 Until 3 Computers 这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所做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分析。
共同点:
首先,在体现课程标准与理念这一点上,两者的教学设计都能对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做出了具体的分析,符合教学设计得理念。并且教学目标的设计都相对比较合理,都要求写生能学以致用,把学习和生活有效融合,符合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要求,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其次,就是两者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都意在培养学生针对听力材料对听力内容的预测能力以及对听力材料的复述和评论能力,并且都对学生克服真实听力中语速快的特点,在信息量较大的情况下抓住关键词等方面的能力有一定要求,重点、难点一致,符合教学目标设计中既要呈现知识,又要促进能力的发展的要求。
最后,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两者的设计都很紧凑,能够对保障课堂流畅顺利的完成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学内容的难度会随之增加,过渡自然,有助于学生逐步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不至于产生过度太大,只是学生难以消化新知识的问题。
不同点:
郑舜芝老师的教学设计并没有遵照教学内容逐步进行,二是引入当前人们所熟知的微博来进行教学引入,在教学设计时能够跳出教材,这一点固然可贵,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脱离教材,只从微博入手,显然不符合教材的内容,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材中的内容体现的科技的日益进步、电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以及未来科技的发展前景和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作用,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在教学中融入听说读写,重点是听写能力的培养,从而锻炼学生有效预测听力内容,在语速快、信息量大的条件下抓住重点的能力。很显然,在尊重教材,体现教学目标这一点上,郑老师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介绍科技发展的历史而直接引入微博这一话题,可能会是学生有点摸不着头脑,感觉上课的内容与书本不搭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不过,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郑老师能有效的融入听说读写四种技巧,从各个方面锻炼学生的英语,有助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这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
而刘庆生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忠实于教材内容这一点上做的恰到好处,引用课本上的Warming-up的部分,能够顺利的把学生带入课堂,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对该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大致的掌握,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刘老师着重强调听这一技巧在课堂中的运用与锻炼,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有助于达到课程目标,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不过,从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上来讲,这种片面强调课程目标,而忽略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现在的英语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要培养听说读写各项技巧都能掌握的学生,而这些技巧的掌握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所以,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适当融入,尽量做到既突出重难点,又兼顾其他学习技巧的融入和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刘老师应该在这些方面做相应的改进。当然,刘老师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对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辅助工具的运用,使课堂形式多样,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有利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在适应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这一点也是很值得提倡和学习的。最后,刘老师还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做了反思,对教学设计中优缺点有了相应的认识,客观的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自觉地作出相应的改变,这种自我反思的精神是很难得的,值得我们学习,只有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不足,我们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取得长远的发展与进步。
综上所述,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有其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并虚心学习其优点,在自己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也应尽量避免类似的缺点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