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母历史简览[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14:1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国航母历史简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国航母历史简览》。

第一篇:美国航母历史简览

Histor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ships are linked from the ships' names where hyperlinks exist.Commission/ Ship Name Decommission Hull Number Date

(CV 1)

USS Lexington

(CV 2)

(CV 3)

(CV 4)

(CV 5)20 Mar 1922 / 27 Feb 1942 14 Dec 1927 / 8 May 1942 16 Nov 1927 / 26 Jul 1946 4 Jun 1934 / 18 Oct 1946 30 Sep 1937 / 7 Jun 1942May 1938 /Feb 1947Apr 1940 /Sep 1942Oct 1941 /Oct 1942

Dec 1942 /Jun 1969Apr 1943 /Jun 1970Aug 1943 /Mar 1974Nov 1943 /May 1970

Jan 1944 /Feb 1947May 1944 /Sep 1973 Disposition Conv.to AV 3;Sunk as a result enemy action about 75 miles south of Tjilatjap.Sunk as a result of enemy action at the Battle of the Coral Sea.Used as a test target and sunk at Bikini Atoll.Sold for scrap 31 Jan 1947 to Sun Shipbuilding & Drydock Co.Sunk due to enemy action at the Battle of Midway.Sold, 1 Jul 1958.Sunk due to enemy action southeast of San Cristobal Island.Sunk due to enemy action at the Battle of the Santa Cruz Islands.Stricken 1 Jun 1973.Disposed of, sold by Defense Reutilization and Marketing Service(DRMS)for scrapping 1 Jun 1975.Stricken 1 Jun 1973.Established as a floating museum in Charleston, S.C., 13 Oct.1975.Established as a floating museum in New York City in 1982.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989.Donated to The Aircraft Carrier Hornet Foundation for use as a museum on 26 May 1998.Reclassified AVT 8 on 15 May 1959.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0 Oct 1964.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6 Nov 1973.Disposed of, sold by Defense Reutilization and Marketing Service(DRMS)for scrapping 1 Sept 1975.(CV 6)(CV 7)(CV 8)(CV 9)(CV 10)USS Intrepid(CV 11)(CV 12)(CV 13)USS

(CV 14)

USS Randolph

(CV 15)

(CV 16)

(CV 17)

USS Wasp

(CV 18)

(CV 19)

(CV 20)

(CV 21)

USS

(CVL 22)

USS Princeton

(CVL 23)

Wood

(CVL 24)

(CVL 25)

(CVL 26)

USS Langley

(CVL 27)

(CVL 28)

(CVL 29)

USS San

(CVL 30)

USS Bon 9 Oct 1944 / 13 Feb 1969 17 Feb 1942 / 8 Nov 1991 25 May 1943 / 9 Jul 1947 24 Nov 1943 / 1 Jul 1972 15 Apr 1944 / 30 Jan 1976 6 Aug 1944 / 15 Jan 1970 16 Apr 1945 / 1 Dec 1969 14 Jan 1943 / 28 Aug 1946 25 Feb 1943 / 24 Oct 1944 31 Mar 1943 / 13 Jan 1947 28 May 1943 / 13 Jan 1947 17 Jun 1943 / 16 Jan 1956 31 Aug 1943 / 11 Feb 1947 24 Jul 1943 / 21 Jan 1955 17 Nov 1943 / 9 Apr 1954 15 Dec 1943 / 1 Mar 1947 26 Nov 1944 / 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 Jun 1973.Disposed of, sold by Defense Reutilization and Marketing Service(DRMS)for scrapping 1 Apr 1975.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30 Nov 1991.Now ain Corpus Christi, Tex.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 Nov 1966;retained as moored electronic test ship in San Diego until Nov.1972.Scrapped 1973.Disposed of, sold by Defense Reutilization and Marketing Service(DRMS)for scrapping 21 May 1973.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31 Jan 1976;Disposed of, sold by Defense Reutilization and Marketing Service(DRMS)for scrapping 1 Sept 1976.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989.Disposed of, sold by Defense Reutilization and Marketing Service(DRMS)for scrapping 1 Dec 1994.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 Dec 1969;Disposed of, sold by Defense Reutilization and Marketing Service(DRMS)for scrapping 13 Mar 1971.Sunk as target 29 Jun 1951.Sunk due to enemy action in the Sibuyan Sea.Transferred to France 1953-1960.Returned.Stricken 1 Oct 1960 and sold for scrapping.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 Nov 1959 and sold for scrapping.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 Jun 1970.Sold for scrapping in May 1971.Transferred to France 1951-1963;Sold 19 Feb 1964.Transferred to Spain 30 Aug 1967;returned to private U.S.organization 1989.Auctioned by US Marshals Service to Sabe Marine Salvage, 10 Sep 1999.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 Sep 1959.Sold for scrapping May 1961.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 Jun 1970.Sold for scrapping on 15 Dec 1971 to National Metal and Steel Co., Terminal Island, Calif.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989.Scrapped 4 Feb 1992.Homme

(CV 31)

(CV 32)

(CV 33)

USS Oriskany2 Jul 1971 11 Apr 1946 / 15 May 1959 2 May 1946 / 15 Jan 1970 25 Sep 1950 / 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 Jun 1969.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 May 1973.Disposed of, sold by Defense Reutilization and Marketing Service(DRMS)for scrapping 1 Mar 1974.Stricken from Navy List 1989.Sold 9 Sep 1995, but contractor defaulted.Repossessed by the Navy and contract terminated 30 Jul 1997.Sunk off(CVA 34)

Reprisal(CV 35)

(CV 36)

USS Princeton

(CV 37)

(CV 38)

(CV 39)

(CV 40)

USS Midway

(CVB 41)

Roosevelt

(CVB 42)

(CVB 43)

(CV 45)

(CV 47)

(CVL 48)

USS Wright20 Sep 1979--/--28 Jan 1945 / 8 May 1963 18 Nov 1945 / 30 Jan 1970 15 Sep 1944 / 30 Jul 1971 3 Jun 1945 / 2 May 1966 8 Dec 1945 / 13 May 1960 10 Sep 1945 / 11 Apr 1992 27 Oct 1945 / 1 Oct 1977 1 Oct 1947 / 26 Apr 1990 3 Nov 1946 / 15 Jan 1970 11 May 1946 / 28 Dec 1958 14 Jul 1946 / 14 Jan 1970 9 Feb 1947 / coast of Florida 17 May 2006 for use as articifical reef.Never completed nor commissioned.Hull, 53% complete, was sold to Boston Metals Co, Baltimore, Md.and scrapped November 1949.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 May 1973.Disposed of, sold by Defense Reutilization and Marketing Service(DRMS)for scrapping 1 Dec 1973.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30 Jan 1970.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5 Jul 1982;disposed of by MARAD exchange 9 Aug 1988.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 Dec 1969.Disposed of, sold by Defense Reutilization and Marketing Service(DRMS)for scrapping 28 Apr 1972.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 Jun 1967.Stricken 17 Mar 1997;Towed to San Diego 5 January 2004 to be used as a museum and memorial.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30 Sept 1977;Disposed of, sold by Defense Reutilization and Marketing Service(DRMS)for scrapping 1 Apr 1978.Disposed of, sold by Defense Reutilization and Marketing Service(DRMS)for scrapping 7 May 1993.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5 Jan 1970;sold for scrap 29 Oct 1971 to Nicolai Joffre Corp., Beverly Hills, Calif.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 Dec 1969.Name changed to Arlington 8 Apr 1965 and served as an communications relay ship until decomm.Disposed of, sold by Defense Reutilization and Marketing Service(DRMS)for scrapping 6 Jun 1976.Converted to and commissioned 11 May 1963 as a command ship.Decommissioned 27 May 1970 and disposed of, sold by Defense Reutilization an

(CVL 49)Mar 1956 1 Oct 1955 / Marketing Service(DRMS)for scrapping 1 Aug 1980.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11 Sep 1993;At the Nav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er, Newport, R.I., 14 Sept.1998 on hold as museum donation.(CVA 59)

USS Saratoga

(CVA 60)

(CVA 61)

(CV 62)

USS Kitty

Hawk(CV 63)

USS Kitty

Hawk(CV 63)

USS Kitty

Hawk(CV 63)

(CV 64)

(CVN 65)

USS America

(CV 66)

USS John F.Kennedy(CV

67)

(CVN 68)

(CVN 69)

(CVN 70)

(CVN 71)30 Sep 1993 14 Apr 1956 / 20 Aug 1994 10 Aug 1957 / 10 Jul 1993 10 Jan 1959 / 30 Sep 1998 April 29, 1961 /--April 29, 1961 /--29 Apr 1961 / 12 May 2009 27 Oct 1961 / 7 Aug 2003 25 Nov 1961 /--23 Jan 1965 / 9 Aug 1996 7 Sep 1968 / 23 Mar 20073 May 1975 /--18 Oct 1977 /--13 Mar 1982 /--25 Oct 1986 /--Stricken from the Navy List 30 Sep 1994;berthed at the Nav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er, Newport, R.I., 7 Aug.1998.In inactive reserve in the Naval Inactive Ship Maintenance Facility(NISMF), Bremerton, Wash.In inactive reserve in the Naval Inactive Ship Maintenance Facility(NISMF), Bremerton, Wash.------Towed 12 September 2003, to be placed in inactive reserve in the Naval Inactive Ship Maintenance Facility(NISMF), Bremerton, Wash.Active--seeStricken from Navy List;In the Naval Inactive Ship Maintenance Facility(NISMF), Philadelphia, Penn.planned for scrapping, instead sunk in the Atlantic Ocean off the Virginia coast on 14 May 2005, following a series of tests consisting of simulated attacks on the ship.--Active--seeActive--seeActive--seeActive--see

USS Abraham

(CVN 72)

USS George

(CVN 73)

USS John C.(CVN 74)

USS Harry S.(CVN 75)

USS Ronald

(CVN 76)

USS George

(CVN 77)

PCU Gerald R.Ford(CVN 78)

PCU John F.Kennedy(CVN

79)11 Nov 1989 / Active--see Fact File--4 July 1992 / Active--see Fact File--9 Dec 1995 / Active--see Fact File--25 July 1998 / Active--see Fact File--12 July 2003 / Active--see Fact File----/ Active--see Fact File--under construction Active--see Fact File /--under construction Active--see Fact File /--

第二篇:美国历史

一、exploration

(1)The reasons of exploration---Europe in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

EconomicsThe new class ―bourgeoisie‖ in Europe asked the political rights as well as economic rights.The English Revolution was the result of the growing capitalism

Renaissance----文艺复兴The God-centered world was challenged by the great progress in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People began to seek the truth and challenge the authority of Bible.This encouraged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Religious Reformation

(2)How did the name “America” came from?P4

(3)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uritans and Catholics: Puritans: 1)God was incomprehensible to man, and the power of God was all-knowing, yet hidden and unknown to man.2)It was convinced that human beings were predestined by God before they were born.So no good church could save anyone and nobody knew if he or she was God's elect.3)It was believed that everyone had a calling, which was given by God.The success of one's work or the prosperity in his calling was the sign of being God's elect.4)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Bible was the authority of their doctrine.Catholics: 1)God could be reached through his representative on the earth-the Pope.2)A person could confess his or her sin, do good works and give money to the church and buy back his or her soul.二、the American Revolution

Cause:P34

Direct cause:Boston Tea Party: 波士顿倾茶党

the 2nd Continental Congress第二次大陆会议

1)the United Colonies should be dependent.2)The Congress founded a Continental Army and Navy under the command of George Washington, a Virginian militia commander.3)It also appointed a committee to draft a formal declaration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drafted by Thomas Jefferson, assisted by John Adams and Benjamin Franklin.4)It officially proclaimed the independence of 13 North American coloniesGeorge Washington He was one of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He was the Commander-in-Chief of the Continental Army in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against the British colonial rule and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Thomas Jefferson He was one of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He was the chief author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nd the third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Benjamin Franklin He was one of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He participated in writing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nd making the U.S.Constitution.Significance(意义)

1)It shows that in a just war, a weak nation can defeat a strong one.2)It was a historic event: by smashing the fetters of British colonial rule, the American people gained independence, which gave capitalism a chance for freer development.3)English was separated into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三、The Young Republic

Three branches

Legislative branch立法---the congressPowers: make federal laws, levy federal taxes and declare war or put foreign treaties into effect

the executive branch 行政---the president

the judicial branch司法

The Bill of Rights----the first 10 amendments, collectively known as the Bill of Rights, were added within two years of the adoption of the U.S.Constitution.These amendments remain intact today, as they were written two centuries ago.The first guarantees freedom of worship, speech and press, the right of peaceful assembly, and the right to petition the government to correct wrongs.The Bill of Rights and subsequent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s guarantee the American people the fullest possible opportunity to enjoy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四、The Civil War

Causes of Civil War

Slavery system---The Southern need slavery tosupport their economy.The key debate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is whether slavery should be permitted in the Western territories

Economic factors---Two different regions between the South and North in economic, political social views.In 1860, the election of Abraham Lincoln as president was viewed as a threat to slavery and ignited the war.Political Factors---North: need a central government to build an infrastructure of roads and railways, so as to protect its economic interest and control the nation’s currency.South: no need to strength it.And a strong central government may interfere with slavery.Result:1)Union victory 2)Territorial integ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3)Reconstruction4)Slavery abolished

五、Reconstruction

Three major aspects:---1、restoration of the Union

2、transformation of the southern society3、enactment of progressive law

Ten-Percent Plan by Abraham Lincoln---Two main measures:

Each south states should readmitted to the Union after 10 percent of its voting population had pledged future loyalty to the U.S.All confederates except high-ranking government and military officials would be set free.Ku Klux Klan

Founders: Confederate Civil War veterans

六、The Gilded Age(1865-1898)

The Gilded Age-------from a book(1873)by Mark Twain and C.D.Werner.the Economic Situation at Gilded Age

Two transitions at this period(1)From the agricultural nation to the industrialized nation(2)From non-monopoly capitalism to monopoly capitalism

Two key industries improving American economic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railway transportation

七、American in World WarⅠ(1914-1918)(WoodrowWilson----在位的总统)The Two Blocs

1.Germany, Austria and Italy---Central Powers/Triple Alliance(同盟国)

2.England, France and Russia----the Allies/ Triple Entente(协约国)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World War Ⅰ were(潜在原因)

Im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t economy and politics.Militarism – many countries were building up their military and getting ready for war.Alliances – countries allied with one another for protection and markets.Imperialism – countries wanted to expand and conquer other countries for land, resources, and markets.Nationalism – strong feeling towards one’s country.直接原因

The assassination of Austria’s 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and his wife Sophia in Sarajevo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萨拉热窝事件)

八.theroaring twenties(Jazz Age)

RadioTalkiesProhibition(禁酒令)------时代特征

Lost Generation Literature

Scott 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

William Faulkner-----The Sound and the Fury

Ernest Hemingway----The Sun Also Rises(1926)and A Farewell to Arms(1929).T.S.Eliot, Sherwood Anderson, Sinclair Lewis, and Eugene O’Neill.(作家)

九、The Great Depression(经济危机)

The Reasons For The Crash

2)Businesses------------Profits went to stock holders and owners------If they would have given higher wages,people could have bought more goods and companies could have had more profits

3)Businesses and farms were productive, but people lacked the purchasing power to buy goods1)Uneven distribution of income-Over half of the nations population was at or below the minimum level of income

十、TheSecondWorld War美国进入二战的原因:Finally on December 7th,1941, Japan attacked the United States’ naval base at Pearl Harbour.The next day president Roosevelt gave a short address.America declared war on Japan.The Two BlocsAxis Powers(轴心国)------(德、意、日)Allied Powers(同盟国)------

十一、Social Movements

The Anti-War Movement(反战)The Women’s Movement(妇女)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黑人民权运动)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 Atlanta-born Baptist minister(浸礼会牧师), was the leader of the Southern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 during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of the 1960s.delivered his famous ―I have a Dream‖ speech.As a civil rights leader, King worked not only to end racial discrimination(种族歧视)and poverty, He was assassinated in the city of Memphis(孟斐斯)in April 1968.十二、The Cold War(military coalitions, strategic conventional force deployments, extensive aid to states deemed vulnerable, proxy wars, espionage, propaganda, conventional and nuclear arms races, appeals to neutral nations, rivalry at sports events, and technological competitions such as the Space Race.)

The Third Period(from 1980-1991)

1)Coexistence of Mollification and Confrontation(冲突与缓和共存)

2)the Soviet Union suppressed the America(苏攻美守)

3)In 1981,Ronald Reagan began his presidency in White House.He launched the star war plan,As for the Soviet Union, because of its tired economy, Mikhail Gorbachev(since 1985)took new policies, such as reducing the army.At the end of 1991,the Soviet Union collapsed, the Cold War came to end.Two blocs

Led by the U.S.Led by Soviet Union

NATOWarsaw pact

CapitalismSocialism

Some events in Cold War

Berlin blockade 1948Korean War 1950-1953Berlin crisis 1961

Vietnam War 1959-1975Cuba Missile Crisis 1962Soviet War on Afghanistan 1979

补充:北美建立的第一个殖民地---Virginia西进运动的动机P54

.New England is a region in the northeastern corner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isting of the six states of-----Maine, New Hampshire, Vermont, Massachusetts, Rhode Island, and Connecti1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89年-1797年 开国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联邦党 1797年-1801年 人称―老亚当斯‖,儿子是第6任美国总统,和儿子是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对父子档总统。托玛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民主共和党 1801年-1809年

7安德鲁·杰克逊(Adrew Jackson)民主党 1829年-1837年28 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民主党 1913年-1921年31 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共和党 1929年-1933年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民主党 1933年-1945年 任期最长的美国总统,连任四届,最后于任内过世 33 哈利·S·杜鲁门(Harry S.Truman)民主党 1945年-1953年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Dwight D.Eisenhower)共和党 1953年-1961年

约翰·F·肯尼迪(John F.Kennedy)民主党 1961年-1963年 任内被暗杀

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民主党 1963年-1969年

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共和党 1969年-1974年 任内因水门事件而辞职

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共和党 1974年-1977年 唯一一名未经选举就接任副总统,然后接任总统的人39 吉米·卡特(Jimmy Carter)民主党 1977年-1981年

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共和党 1981年-1989年

乔治·H·W·布什(George H.W.Bush)共和党 1989年-1993年 其长子是第43任美国总统

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民主党 1993年-2001年 任内国会曾提起弹劾动议,但未获通过

乔治·W·布什(George W.Bush)共和党 2001年-2009年 父亲是第41任美国总统

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 Jr.)民主党 2009年1月20日—2013年1月20日 2004年在伊利诺伊州首次当选为国会参议员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民主共和党 1809年-1817年16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共和党 1861年-1865年 在任内被暗杀致死

第三篇:美国历史提纲

美国历史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美属北美十三块殖民地:

是指英国于1607年至1733年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的一系列殖民地。每个殖民地都建立并发展了自治体制,从属于英国,但相对独立自治,由英王特许,赋予政治自治权利,但不能占据议会席位。居民大多数是拥有自己土地的独立农民。这些殖民地最终成为了美利坚合众国独立时的组成部分。

殖民地民族成分十分复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处于商业资本主义阶段。

与亚非殖民地不同,殖民地不存在异族统治问题,是英国主权范围的延伸。

2.五月花号公约:

前往北美洲新英格兰殖民地的102名英国清教徒在上岸之前,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41名成年男子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这份公约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

这也创立了美洲殖民的主要思想之一,即在同一个社会里的所有公民有自由结合的权利,并可以通过制定对大家都有利的法律来管理自己。

它的意义几乎可以与英国的《大宪章》、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等文献相媲美。美国几百年的根基就建立在这短短的几百字之上,信仰,自愿,自治,法律,法规……这些关键词几乎涵盖了美国立国的基本原则

3.大陆会议:

1774年至1789年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以及后来美利坚合众国的立法机构,共举办了两届。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代表会议。1774年9月5日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后,第二届大陆会议于5月10日在费城召开,通过以武力对抗英国的宣言,建立由华盛顿任总司令的“大陆军”。从此大陆会议成为革命政权机构。1776年7月,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成立美利坚合众国。1781年大陆会议的作用被邦联政府所替代。

4.独立宣言:

《美国独立宣言》,为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告。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次大陆会议于费城批准,当日兹后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宣言之原件由大陆会议出席代表共同签署,并永久展示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之国家档案与文件署。《独立宣言》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了宣言的目的;第二部分阐述政治体制思想,即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第三部分历数英国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条条罪状,说明殖民地人民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拿起武器的,力争独立的合法性和正义性;第四部分,也就是在宣言的最后一部分,美利坚庄严宣告独立。

独立宣言表达的是一种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要求和愿望。独立宣言包含多名开国元勋之基本理念,其中若干日后获编入美国宪法中。此宣言为美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

5.美国联邦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通称美国联邦宪法或美国宪法。它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5月,美国各州(当时为13个)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同年9月15日制宪会议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9年3月4日,该宪法正式生效。后又附加了27条宪法修正案。《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授予各州的权力、强调宪法和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以及宪法本身的批准问题。宪法确立了分权原则、制衡原则和限权政府原则等。

它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该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强调联邦的最高地位,确立了三权分离的原则,某种意义上来说标志着美国建国。6.联邦党:

联邦党是在1792年到1816年期间存在的一个美国政党。由美国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成立。联邦党是美国在1801年之前的执政党。主张增强联邦政府的权力。主要的支持者来自新英格兰和一些南方较富有的农民。其竞争对手为民主共和党。联邦党是后来辉格党和共和党的前身。

7.英美第二次战争: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是美国与英国之间发生于1812至1815年的战争。是英国和美国之间的一场不分胜负的战争,是美国独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但是英国军队的50%兵员是加拿大的民兵。同时,美洲印地安部落由于种种原因也卷入了战争。1812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1812至1813年,美国攻击英国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1813年10月至1814年3月,英国在欧洲击败拿破仑,将更多的兵力增援北美战场。英国占领美国的缅因州,并且一度攻占美国首都华盛顿。但是英国陆军在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战场、尚普兰湖战役、巴尔地摩战役、新奥尔良战役中多次遭到挫败,并且海军也遭受败局。1815年双方停战,边界恢复原状。

8.门罗宣言:

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向国会提出了由约翰·昆西·亚当斯拟定的国情咨文,咨文中有关外交方面的主要内容被称为“门罗宣言”,即后来被称之为“门罗主义”。其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三个基本原则:即“反对欧洲国家再在美洲夺取殖民地”原则、“不干涉”原则和“美洲体系”原则。《门罗宣言》成为美国用来反对美洲以外的国家干涉美洲事务的工具,阻止和进一步排斥欧洲列强势力在西半球的政治影响,使美洲和欧洲“脱离接触”,从而为美国在西半球的扩张扫清道路。

9.密苏里妥协案:

美国独立以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发生矛盾。

1790年,南北双方的统治者就为新州变为自由州还是蓄奴州的问题达成一个协议,规定在北纬39度43分处划一界线,线以北为自由州,线以南为畜牧州,以后新州加入合众国都照此办理。可是到了1820年,在国会讨论密苏里加入联邦问题的时候,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规定从马萨诸塞州画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合众国,而密苏里则作为蓄奴州加入合众国;并且将蓄奴州和自由州划分改为北纬36度30分为分界线,这条线以南的领土允许奴隶制存在,线以北的领土禁止奴隶制。这个协议表明,北部的资产阶级向南部的种植奴隶主做了让步,因此这个协议被称为“密苏里妥协案”。但是,由于南北双方这一制度的根本矛盾没有解决,所以妥协只能取得暂时的平衡。

密苏里妥协案是1820年美国南部奴隶主同北部资产阶级在国会中就密苏里地域成立新州是否采取奴隶制问题通过的妥协议案。该妥协案虽使南北之间的尖锐矛盾暂时缓和,但是北方工业制度和南方种植园制度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最终导致美国内战。

10.堪萨斯内战:

1854-1859蓄奴论者与反蓄奴论间为争夺堪萨斯州控制权而进行的小规模内战,是美国内战前夕西北地区奴隶主和自由民的冲突。1854年国会通过了《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后(所谓平民主义原则),密苏里州的奴隶主和北方的自由民加紧向堪萨斯移民。1856年堪萨斯出现了两个政权:奴隶主领地政府和自由民政府。后演变为堪萨斯内战:奴隶主袭击了自由民的定居地劳伦斯;自由民约翰布朗袭击了该地区的奴隶主。1856年6月-9月间,堪萨斯发生了数次激烈战斗,200余人死亡,损失200万美元。这是美国内战的预演,对之后南北战争由重要影响。

11.废奴运动:

在1861年,美国独立后,美国的林肯当选总统,南方诸州种植园主实行奴隶制,黑 人奴隶是种植园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广大劳动人民和黑人,则要求废除黑人奴隶制。为了废除农奴制,甚至爆发了南北战争,这是人类近代史 反对奴隶制的一次最重要革命。整个战争进行了四年,林肯发布了解放黑人奴隶的 法令,随着南北战争的胜利,奴隶制在美国才得以废除。(废奴运动是美国历史上一次 具有进步意义的群众性的民主运动,它打击了南方的奴隶制,实现了美国的统一。更重要的是,摧毁了世界上最大的奴隶市场,为最终废除奴隶制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12.宅地法:

美国国会1862年通过的一项土地法。1862年5月由美国国会通过。北部联邦政府为了吸引普通民众参加以反对奴隶主的斗争,而把西进过程中占领的大量土地提供给私人使用。规定凡连续耕种国有土地5年的农户,或21岁为美国公民或已递交入籍申请者,只需缴纳10美元的证件费,即可获得160英亩国有土地的所有权。该法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确立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从而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的实施也鼓舞了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使大批贫苦百姓获得土地,从而加速了美国西部开发的进程,使西部地区人口大量增长。

13.美西战争:

美西战争是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加勒比海殖民地、控制加勒比海而发动的战争。19世纪末,美国西部开发殆尽,开始向太平洋地区扩张。1898年4月25日,借口美舰“缅因”号在西班牙殖民地古巴哈瓦那被炸沉,向西班牙宣战,不到3个月,西班牙被迫求和。12月签订《巴黎和约》。古巴宣布独立。美国于1901年强迫古巴接受实际上将古沦为其保护国的《普拉特修正案》,作为附录载入宪法。美西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标志美国作为主要军事力量的倔强,使美国陷入远东的复杂问题,使敢于与美国军事力量抗衡的欧洲列强得到警告,标志着美国要更多参予世界事务。

14.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1898年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当时美国正在进行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未能参与对中国海湾港口和“势力范围”的争夺。

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都实行这个原则。影响:它标志着美国已经形成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是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同时,它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由此而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以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也由此而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而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

15.美国独立主义外交: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奉行的不与欧洲大国结盟、不承担任何义务的外交政策。美国独立初期,首先考虑发展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活动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陆,在对外关系中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孤立主义是建国初期的美国在处于弱势地位的形势下,一种成功与明智的选择,它为新生的美国赢得了发展时间,扩展了空间,为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的稳步、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6.冷战:

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代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冷战又分为战争时期冷战和人际关系间的冷战。世纪 60 年代后,由于两大阵营的分化或瓦解,冷战主要表现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全球争霸。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原来意义上的东西方冷战也宣告结束。

17.杜鲁门主义: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的国情咨文,美国支持自由国家抵御“极权政体”的观念,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急剧转变,被认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和美苏盟友关系的结束,也标志着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文中,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要求国会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经济援助,抵制极权政体强加的侵犯行动。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18.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冷战”一部分,扶持西欧各国对抗苏联,促进美国称霸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以建立自己的全球经济体系。影响: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恢复战前水平,稳定了欧洲政治局势,减少不满,促进了欧洲一体化。

19.美国两党制:

1847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绘制的一幅象与驴压跷跷板游戏的漫画,“象”代表共和党,“驴”代表民主党。这幅漫画的寓意是美国由两个政党一上一下轮流执政,共和党和民主党人看了这幅画,不但没反对,相反还赞赏。他们解释说,大象稳重,毛驴倔强。从此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党徽便分别为象和驴。每逢大选之年,两党的支持者也常常举着“象”、“驴”的标牌来进行竞选宣传,“象驴之争”便由此而来。

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并不是说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内只存在两个知政党。美国是总统制国家,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选举上,竞选获胜的政党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在野党。两党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推动国家的渐进性改良,而不至于破坏政局的稳定性。

20.杰斐逊: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美国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第三任美国总统。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776年,作为一个包括约翰·亚当斯和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内的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此后,他先后担任了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总统和第三任总统。他在任期间保护农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州,使美国领土近乎增加了一倍。他被普遍视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同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齐名。

21.汉密尔顿:

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宪法的起草人之一,财经专家,是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是美国政党制度的创建者,在美国金融、财政和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政党相争而决斗丧生。汉密尔顿一般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财政部长。他生前没有实现的理想,几十年后被同样出身寒微的林肯所继承并实现:林肯宣布废除奴隶制,并通过战争打败南方,使得美国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

22.美国大陆扩张: 19世纪初,美国才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就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大规模向西部扩张领土。大陆扩张是美国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美国与西欧国家不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争夺海外殖民地,而美国的殖民扩张主要对象是与本国相毗邻的西部地区,一共有五次浪潮。美国在扩张过程中提出“地理预先决定论”。美国除直接掠夺和吞并印第安人的土地外,还通过战争和强行购买等手段兼并了英国、西班牙、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和墨西哥的大片领土。在19世纪40年代建立了新帝国。

23.购买路易斯安那:

1802年西班牙割让路易斯安那给法国,法国正在欧洲大陆忙于同反法同盟交战,财力物力消耗巨大。同时,法国担心英美联合,腹背受敌,加上法国派往加勒比镇压起义失败,海地独立已成必然,路易斯安那对于法国的价值也没有原来大。1804年美国派出门罗与法国外长谈判,以6000万法郎成交,相当于1英亩仅4美分意义:使美国领土面积增加近乎一倍,为美国进一步进行大陆扩张奠定基础

24.印花税法 英国向北美殖民地直接征收印花税的法令。1765年开征此税,规定在北美殖民地的所有商业单据,法律文书,报刊,书籍,证件等各类印刷品都必须贴有“税资付讫”的印花。这一经济掠夺行径是激起北美人民反英抗税高潮的主要原因。美国殖民者拒绝执行印花税法案,他们还拒绝购买英国的商品。这使英国商人付出沉重的代价,迫使他们要求政府终止印花税法案。英国国会最终在1766年取消了这部法律。美国殖民者也就立即结束了针对英国商品的禁令。但英国仍宣布国会有权在帝国范围内直接征税。

25.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对抗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争。

最先开始援助越南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越南人民军(北越军)和越共游击队最终打败了越南共和国军(南越军),统一了全越南。

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最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越南战争是冷战下的一次实战。最后美国因为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渐将美国国防军撤出越南。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最终推翻了越南共和国,统一了越南全国。

26.斯科特案判例

斯科特诉桑福德案全称德雷德·斯科特诉桑福德案,简称斯科特案)是美国最高法院于1857年判决的一个关于奴隶制的案件,该案的判决严重损害了美国最高法院的威望,更成为南北战争的关键起因之一。南北战争后《美国宪法》增加了《第十三修正案》、《第十四修正案》和《第十五修正案》,从而废除了美国的奴隶制,并规定非裔美国人具有平等公民权。黑人奴隶德雷德·斯科特随主人到过自由州伊利诺伊和自由准州威斯康星,并居住了两年,随后回到蓄奴州密苏里。主人死后,斯科特提起诉讼要求获得自由,案件在密苏里州最高法院和联邦法院被驳回后,斯科特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

内容

即便自由的黑人也不是《美国宪法》中所指的公民,所以斯科特无权在联邦法院提起诉讼。1.斯科特不能因为到过所谓自由准州威斯康星就获得自由,因为在威斯康星准州排除奴隶制的是《密苏里妥协案》(Missouri Compromise),而制定《密苏里妥协案》超出了国会的宪法权力。2.斯科特不能因为到过自由州伊利诺伊就获得自由,因为他一旦回到密苏里州,他的身份就只受密苏里法律支配。

27.美国国会

美国国会是《美国宪法》规定的立法机构,位于国会大厦。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其中立法权力归国会;行政权力归美国总统;司法权力归美国联邦法院。国会由经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议员与众议院议员组成,每个议员代表其选区内的选民,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国会议员代表整个国家的选民,通过立法来规范政府与人民的行为。

28.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殖民地军的总司令,1789年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其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在接连两次选举中都获得了全体选举团无异议支持,一直担任总统直到1797年。他也是一名共济会成员。

华盛顿早年在法国印第安人战争中曾担任支持大英帝国一方的殖民军军官。之后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率领大陆军团赢得美国独立,他拒绝了一些同僚怂恿他领导军事政权的提议,在1783年回到了他在维农山的庄园回复平民生活。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会议制定了现在的美国宪法。1789年,他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在两届的任期中设立了许多持续到今天的政策和传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谋求续任。由于他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华盛顿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

二、简答

1.欧洲殖民地到达美洲以前北美印第安人的基本社会形态和生活状态

a.各类印第安人组成为数众多的部落集团,从事采集,打猎,游牧,农业等生产活动,北部——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海象海豹。西部沿海:渔业。加洲:野果:达科他人:野牛。b.西南东南:农业西部父权,东部母权c.有陶器瓷器,农业精耕细作

d.氏族是社会的基层单位——组成胞族——组成部落 e.具有原始社会的民主,成年男女享有平等选举权 f.培育出了玉米.马铃薯.木薯.可可.烟草.棉花

2.美独立战争以前英对北美新殖民地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内容:

1、英国调整对北美殖民地政策的第一个举动,是1763年10 月以国王名义宣布在北美建立4个新的行政管理区,将大片西部土地保留给印第安人,由英国军队执行西部地区的法令

2、英国的第二个重大决策是在北美保留常备军,并在殖民地税收上做维持驻军的文章

3、引发更大反抗风潮的是为增加岁入而向殖民地征税的措施

4、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对英国政府的上述改革和调整是否具有正当性、合理性的截然不同观点

5、英国对北美的抵制和反抗采取的应对措施

6、殖民地利用英国的宽大和乏力,使抵制和反抗逐步升级;“波士顿倾茶事件”后,英国采取了四项高压措施 影响:

在1774年以前,英国试图采用比较平和与慎重的方式推行“新殖民地政策”,无意施行殖民地人士所指斥的那种“暴政”;1774年的四项高压措施固然带有压迫性,但这种压迫不是反英运动的原因,而是其不断升级的结果。如果倒因为果,将“新殖民地政策”笼统地定性为“殖民压迫”,并视之为反英运动的基本导因,是对北美独立战争的起源做过于简单的理解。

3.美建国的真正时间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a.1789.4.30,第一届国会.总统选举产生,联邦政府正式成立为建国真正时间 b.1776.7.4,独立日,《独立宣言》表达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十三个”,并不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宣言,且在独立日时并未生效不具有法律效力。《邦联条列》生效也不能标志建国,因为北美还没有真正的权力机关,邦联国会不具有权力权威

c.而1787美国宪法中提到,采取联邦制,中央与各州取得某种权力平衡,强调联邦的最高地位,联邦是唯一主权单位,代替了《邦联宪法》,真正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政体形式,组成形式等。

4.联邦党和反联邦党的主要政治分歧表现。

A.两派之争体现的是工业利益与农业利益之争,联邦权与州权的争夺,大政府与小政府主义之争,政府组织力量与个人自由之争。两派对于英法两国看法不同:联邦党亲英。对于《外侨法》和《惩治叛乱法》也有争议: B.反联邦人:

1)倾向于小型共和国,或民主政府,实现公民的权利

和自由,宗教信仰的依托是长治久安的办法,实施公民教育,遏制奢靡风气,大国会衍生派系争夺,不支持联邦。

2)支持共和政府,能管辖更多公民和国土,能控制党 派争夺,支持强有力联邦政府,精英政府,贵族政治,中央集权,发展制造业,合众国银行,保护色彩关税等

5.试用典型案例,说明美国建国后的领土扩张主要有哪些手段。

A.金钱购买:通过谈判,将法国从西班牙夺来的路易斯安那地区以1500w美元的价格买得,凭借的是法国当时入侵海地失败,欧洲战场战争贫乏,缺乏资金。B.武力进攻:18c初,西班牙本土被法国占领,美国人大量迁入佛罗里达,1814年,美国大规模进军佛罗里达。1819年签订条约,以500w美元购入佛罗里达。C.两者结合:1846年,美国通过一系列挑衅手段,最后向墨西哥宣战。1848年美国与墨西哥签约,美国象征性支付1500w美元,包括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地区的近140w平方公里土地。1853年,1000w美元购得美墨边境10w平方公里土地。

D.战争获得夏威夷

6.为了赢得内战胜利,林肯总统颁布了解放黑奴的宣言,请简要归纳宣言的内容及意义。内容:

自1863年起,凡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一州之内,为人占有

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以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不作任何压制行为 意义:

a.立即解放少部分奴隶,为最终废除全美奴隶制度预先铺路 b.象征北方人既要重整联邦又向废除全联邦奴隶制度的目标,鼓

励了黑人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更多黑人参与到北方军的作战中。c.使负责南方军队生产,备粮等后勤准备的黑奴起身逃脱,抑制 了南方军的攻击力,引起了混乱。军事上,北方军得到了有利的局势。d.国际:赢得了他国民意的支持 e.美国民主体现,赢得尊重。

7.简述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主要内容。A.签订公开合约,杜绝秘密外交 B.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绝对自由

C.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 D.裁减军备到同国内安全相一致的最低点

E.公正处理殖民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地政府正当要求

F.外国军队撤出俄国,并保证俄国独立决定其政治发展和国家政策,欢迎它在自己选择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 G.德军撤出比利时,恢复其主权H.德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I.调整意大利疆界 J.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

K.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领土予以恢复

L.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主权,达达尼尔海峡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

M.重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国际条约保证其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 N.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

8.简述“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世界的意义。

美国:

a.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脱离危机影响 b.联邦政府权力明显增强

c.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巩固了资本主义

d.避免了法西斯上台,通过改革挽救了危机,借鉴了社会主义 长处 e.强化了金融监管,防止了金融风险

f.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提高,交通水利设备等各方面得到很大提高 g.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工作制度的完善 世界: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供其他国家借鉴,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B.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增强

9.美国是个多种族的国家,种族主义一直是这个国家的敏感问题,内战是否解决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独立后到内战前的80年间,围绕着黑人奴隶制问题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辩论,一个时期成为了全美国的头号问题,最后通过内战虽然把奴隶制废除了,但黑人问题并没有解决。奴隶制废除, 作为一个合法的奴役黑人体制被清除了, 但是其奴役思想并没有随之而消失。在某些特定时期, 可能会激化, 变成社会痼疾。在重建时期, 自由民在名义上还受到联邦保护的情况下, 他们的许多正当的活动和要求, 包括行使选举权, 都被南方 的权贵和反动势力说成是“阴谋”和“叛乱”。一批白人种族主义者, 特别是三K 党人不惜采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杀害那些敢于要求实现合法权利的自由民和普通的无辜的黑人。据约翰逊估计, 重建时期被杀黑人也许有5000 人。重建后, 南部的自由民仍被非法剥夺了选举权,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 世纪上半期。在1920 年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通过以前, 大量的黑人妇女及其组织支持妇女选举权, 但当修正案通过想马上实施时, 却面临着种族歧视。“黑人妇女想要获得选举权, 必须要交300 美元的税, 还要通过考试, 之后她们被要求从头到尾的解读联邦宪法。但是白人妇女则不需要这样做。”由此可见, 第十九条修正案使妇女获得的选举权,仅仅是白人妇女的 选举权, 黑人妇女是被排除在外的。内战和重建结束后,随着南北合流和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诸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日益严重,终于引发了本世纪50-60年代那场震撼世界的黑人民权运动。

50-60年代的民权运动,在暴力和非暴力的合力作用下,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在法律上和一定程度在实际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黑人革命风暴迫使美国统治阶级从法律上取消了种族隔离的种种规定,黑人的政治,经济,教育处境同过去相比确乎有了不小改善。

但谁都无法否认,美国的种族歧视至今依然存在,美国黑人并没有得到真正解放,所谓的美国黑人问题这一痼疾仍远未根除。

三、论述题

1.从英在北美殖民地的性质、北美居民的地位角度论述独立战争爆发的内在原因。

1.首先,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宽松统治,使其得到迅速充分的发展,社会自主性趋于成熟,难以继续接受管辖

2.殖民地在政治上早已实现有序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 3.自身防卫能力的提高,居民的信心

4.共同体意识,共同心理素质 5.自由民主的思想,要求权力平等

性质地位:是与英国本土地方政治单位平行的政治实体,北美居民权利和利益受法律保护,不存在异族统治问题,政治管理宽松,经济相对严厉。自治意识不断强化,英国对殖民地发行纸币有所限制,“暴政”和“奴役”只是一种可能的威胁,并不是现实,而新殖民政策的出台,加重了美国居民的抵制情绪,要求争取更多自由空间而采取的积极行动

2.除内战外,美国政府保持了长期稳定,试从美国政党制度论述美国政局稳定的内在原因。

a.美国政党内部组织非常松散,几乎没有一个共同意识形态指导,均无固定纲领,只在竞选的需求和适应民众要求提出竞选纲领,对成员不具有约束力 b.两党政治,两党执政,多党并存,由势均力敌的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竞选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因此,防止了国家的一党专制独裁,体现了民主公平的原则,同时也防止多党制带来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民主宪政制度的稳定。

c.组织上,两党均无所谓严格党籍,成员主要依据当时两党的执政方针来选择投出自己手中的选票,更能体现当时人民的主要需求 d.在全国和地方均有常设组织机构,委员会之间没有直接领导关系,主要是筹集经费,团结选民,开展竞选。e.以选举为纽带结成的松散式政党组织,能有效防止党派利益进一步强化,防止政党将党派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防止专制统治者依靠政党推行专制统治。符合民主的思想。

3.美国独立后,两种经济猪制度并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后来的内战不可避免。除此以外,请从美国宪法的原则和基本精神角度论述美国内战的必然性。原则:

A.制宪会议召开的面临多种力量的斗争,围绕: 1)邦联所面临的困境

2)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的目的何在

3)强调财产权,将其与人的才能、德性甚至本质联系起来,是这一 时期社会精英的共同思想

B.制宪会议代表倾向于建立一个“平衡的政府”,这种平衡至少包含三个层次 :中央权力机构之间、中央权力与州权之间、政府权力和人民权力之间 C.制宪会议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是: 1)关于蓄奴制问题

a.黑奴是公民还是奴隶主的财产 b.宪法对蓄奴制既肯定又稍有保留

2、关于联邦制问题

a.宪法对联邦权和州权采取列举办法,并未说明联邦权力至上还是州权至上 b.宪法对最棘手的问题采取妥协解决办法

c.宪法并非根据多数原则制定,制宪精英担心自由受到民主的威胁 d.妥协预示着各派力量对参议院的争夺

e.宪法的实施不会一帆风顺,宪法与“独立宣言”比较而言,应是一种倒退

精神:

A.南北双方的斗争从联邦建立起就始终没有停止,根本冲突在于经 济利益。在各项关税政策上,南北双方的立场都大相径庭

B.伴随美国领土扩张,如何处理西部土地问题被摆在了合众国面前。斗争的结果是一系列妥协案。关税问题和领土问题的核心都是蓄奴制问题。南北方妥协的结果不是皆大欢喜,而是各怀不满,双方的不信任加深 C.宪法并未解决南方有无权力抵制联邦甚至脱离联邦问题

1)最高法院的违宪审查权,加强了联邦的权力,但并未使州权论者偃旗息鼓 2)1857年的斯科特案判决

3)共和党的成立标志着美国社会正式分裂的开始

4.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出现并逐步成为世界公害。请结合美国外交政策谈谈恐怖主义产生的背景、主要表现和国际危害。背景

1.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冲突让位于种族的与宗教的以文化价值为分界线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孕育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

2.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帝国,它的单边主义政策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弱小的不发达国家的不满与仇恨;

3.西方文化价值与东方文化价值的冲突是造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催化剂;

4.全球化使经济不发达的穆斯林国家愈益贫穷,伊斯兰恐怖主义是阿拉伯国家从石油聚敛的金钱与赤贫的政治与文化落后的穆斯林国家结合而生的怪胎;

5.美国亲以色列的中东政策激发起阿拉伯国家的反美与反犹情绪,这种反美与反犹情绪在原教旨主义中找到了极端的反映;

6.有些穆斯林国家教育极不发达,对青少年的教育大部分由宗教学校免费提供,而这种宗教学校正是灌输原教旨主义和圣战思想的基地,正是驱使穆斯林青年追从宗教狂热的基地。

主要表现

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至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

攻击“合作者”是用以恫吓人民,削弱人民跟国家的合作关系。美国独立战争、爱尔兰、肯尼亚、阿尔及利亚及塞浦路斯的独立战争都采用过这个方法。攻击知名度高的象征目标是用以撼动目标国家的反恐活动,使其人民趋向两极化。基地组织在2001年9月用这些方法袭击美国。这种袭击也用以吸引国际的注意力以争取支持,如1970年的道森机场劫机事件及1975年荷兰的南摩鹿加人质劫持事件(具体例子)

暗杀

1995年11月以色列总理拉宾在集会上被犹太极端分子刺杀身亡。

劫持人质

2002年10月莫斯科重大劫持人质案。爆炸伦敦“77”地铁爆炸案。

劫持交通工具

美国“911”事件。

武装袭击

1997年9月开罗市中心博物馆武装袭击案。

生化武器

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的沙林毒气案,美国炭疽邮件事件。

当前,世界恐怖主义又出现了一些新动向。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一些国家的国内经济和社会秩序受到冲击,意识形态型恐怖主义有恶化趋势;恐怖组织的小型化、分散化和草根化趋势也比较明显;网络恐怖主义等从概念成为现实;恐怖组织与跨国组织犯罪的关系也更加多元、复杂。危害

恐怖主义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但最感头痛的还要数向来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人,他们四处忙着反恐怖,而自己也屡屡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仅本·拉登一人,就让美国人寝食难安。

跟黑社会相比,恐怖主义对国家、社会的危害要大得多,它不仅有组织、有制度,更因带有政治目的导致了极端与疯狂。再加上恐怖主义的存在与民族、宗教矛盾以及复杂的国际形势密不可分,这也注定了反恐怖斗争的复杂与艰巨。主要的危害有:影响周边国家的安全;严重破坏了各国的民族和睦,引发社会动荡;极大地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一些国家世俗政府形象,造成政局动荡、社会不安;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等。美国国务院5日发布了2009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强调“基地”组织对美国造成威胁。另外,美国国务院在报告中将古巴、伊朗、苏丹和叙利亚列入了“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

论文:

恐怖主义势力的全球扩散与美国的外交政策有密切关系。虽然本·拉丹已经在2011年5月被美军击毙,但其领导的“基地”组织仍以“反美主义”为圭臬:反对美国庇护以色列,反对美国在阿拉伯国家驻军,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斯兰世界发动“十字军东征”。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之角等地频繁发动无人机战争,造成大量无辜平民死伤,这给“基地”组织更有力地招募人员提供了口实。

5.美国在冷战时期先后卷入了一系列的局部战争,使举具体案例说明美国介入的背景,战争大致的经过及其影响。朝鲜战争 背景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分别派军队进驻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将朝鲜划分为南、北两部分。随着半岛形势发展,苏联主张双方从半岛撤军,并于1948年底撤出全部军队。从1947年9月开始,五角大楼逐步倾向于放弃朝鲜半岛。军方认为朝鲜半岛没有战略价值。当时,美国政策战略重点在欧洲,随着美苏在柏林对峙,欧洲局势紧张。美国急需加强驻欧军事力量,以维护在欧洲的优势地位,因此在亚洲的所有行动仅限于“防守”。另外,当时的美国政府严格奉行低税收、低赤字的均衡预算政策,在此情况下只能确保重点,即欧洲。因此,自美军进驻半岛以来,国会在向半岛驻军拨款问题上便争论不休,致使当地驻军的经费和装备供给严重不足,后勤出现危机。最后美国军方高层批准撤军,并于1949年6月撤出在半岛的全部驻军,仅留下部分军事顾问。

在战前,美国对朝鲜半岛局势的估计还比较乐观,认为目前还不会爆发战争。艾奇逊甚至还在1950年1月发表演讲的潜台词就是:美国不会为避免南朝鲜的“陷落”而使用武力。

如果历史按此逻辑发展下去,美国将放弃朝鲜半岛。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爆发前几个月国际形势和美国国内政治发生变化,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也发生了转变。历史发展进程在这里拐了一个弯,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

首先就是美国认为,不在朝鲜采取行动将危及它的全球战略。美国认为此次北朝鲜进攻背后必有苏联的支持和指使,必须予以反击,才能防止苏联在欧洲和中东等地的“军事冒险”。同时,美国认为必须采取行动,才能向依赖美国保护的盟国显示强大力量,否则其盟国可能会屈服于苏联的压力,西方阵营将崩溃。既有深刻的反共历史文化背景,又有争夺世界霸权的现实

因素,还与美国当时国内政治 形势密不可分.(当时冷战已经开始,中国加入共产主义阵营已经让美国恼火。美国的思维一向比较直接,他把世上所有的冲突都看作是共产主义和他所代表的自由世界之间 的冲突。朝鲜枪声一响,美国立刻认为是共产主义开始武力扩张了,如果失去了南朝鲜,接下来就是日本,然后也许就轮到美国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介入朝鲜战争。)

此外,杜鲁门政府这么做也缘于其受到国内压力。美国1949年从朝鲜半岛撤军前后亚洲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蒋介石战败,逃往台湾,以参议员麦卡锡为首的国会议员及众多媒体,群起指责政府因政策失误才“失去”中国。杜鲁门意识到,如果不能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南朝鲜“陷落”,国会就可能弹劾他,民主党的执政地位就保不住了。于是,朝鲜战争就成了他转移国内政治压力的一张牌。

最后,美国出兵朝鲜还与杜鲁门总统的性格特别是他的历史观有密切关系,有些历史学家甚至认为这是决定性的因素。杜鲁门早年经历坎坷,形成了坚定、果敢、喜欢挑战的性格。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性格影响了他在1950年所做的决定。

此外,杜鲁门早年形成的历史观也决定了对朝鲜半岛局势的认识。从1934年起,他作为国会议员积极倡导美国中立。后来日本偷袭珍珠港,他内心里为自己早期的立场感到可耻甚至有罪恶感,而美国没有领导各国反对侵略是错上加错。当他一听到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的时候,马上就将此次战争与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生的事件联系在一起。

战争大致经过 2.1 战前南北对峙 2.2 战争爆发

2.2.1 朝鲜人民军突袭韩国2.2.2 联合国军参战2.2.3 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回应 2.3 联合国军反击

2.3.1 仁川登陆 2.3.2 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2.4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2.5 相持与谈判

2.5.1 第一次停战谈判2.5.2 双方妥协2.5.3 喋血岭与伤心岭2.5.4 上甘岭战役

2.5.5 夏季进攻战役 2.6 空战

2.6.1 苏联秘密介入 2.7 核武威胁 3 停战

版本2

一、北朝鲜进攻,南韩败退

二、麦克阿瑟仁川登陆力挽狂澜、北朝鲜败退

三、麦克阿瑟轻敌追击,中国参战。

四、麦克阿瑟判断错误,认为是面对的不是中国主力,结果一、二次战役损失惨重,大踏步后撤至清川江。

五、第三次战役收复汉城,李奇微赴任,美军转入战略反攻。

六、第四次战役防守反击,战役目标仅完成一半,李奇微找到志愿军后勤供给不足的命门

七、李奇微逐步推进至三八线北,中国新入朝主力参战。

八、第五次战役,彭老总战术打法僵化,被抓住破绽,损失惨重,双方互有胜败,战线稳定在三八线

九、和平谈判,确定以军事分界线为边境。志愿军回国

影响  韩国

韩国经济在战后遭到严重破坏,李承晚在战后仍然以统一为目标,不重视经济发展,不断计划随时再和朝鲜方面开战。朝鲜和韩国的领导人进行过几次会面谈话,但碍于双方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方面的根本差异,并没有产生什么实际的进展。

 朝鲜

由于朝鲜发动的统一战争遭到了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抵制,朝鲜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1945年—1950年和平建设时期所积累的社会财富消失殆尽。这次战争使朝将中国牵连进来,将中国捆绑进了朝鲜的战车至今尚未脱离。此战为随后20多年朝鲜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但由于朝鲜经济是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一环,结构单一,因此在苏东剧变后日益艰难、经济崩溃。在金日成死后,他的儿子金正日独裁权力巩固。朝鲜人民的生活条件依然十分艰苦。国际社会包括中国、韩国不断对朝鲜提供经济援助。

 逃亡者

自从朝鲜战争结束以来,朝、韩两国人民中不断有越境逃至对方者。1990年以来,由于朝鲜经济困难,形成了北方逃南者超过南方逃北者的趋势。美国

美国几乎与中国和苏联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爆发全面战争。此外,战争促进了美军内部的民族融合。苏联

战争对苏联的影响就十分复杂。一般认为苏联是最大赢家,] 战争令中美爆发直接冲突,而苏联未正面介入。战争削弱美国实力,把美国超强的国力军力从欧洲铁幕一线的争夺转移到朝鲜战争的泥潭,为苏联争取时间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日本 日本虽然没有参战,但是,战争期间美军在日本大量的物资采购,对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奠定日本之后成为经济强国的基础。中国

苏联从1952年起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大陆建设全面的工业基础,这些援建项目以及1954年定下的几十个工业项目被合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了独立自主门类齐全的工业化建设道路,借助苏联的技术成功制造出核武器。

朝鲜战争的结果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获得巨大威望,中国人的自信心大大增强。

其他影响是,美国公开保护台湾,使中共失去了攻占台湾的机会;也间接让日本经济重新崛起,使日本免于二战的惩罚。

 台湾

对当时迁移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而言,朝鲜战争的爆发延迟或阻碍了人民解放军攻台。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战使得美国认识到台湾对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将台湾重新纳入防御体系。

第四篇:美国历史

美国历史

就 70 年代滞胀成因,滞胀对经济、股市的影响,如何走出滞胀等三方面进行分析。以史为镜,给人以启发。

滞胀的成因

科技发展正处低潮、出口贸易份额下降、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是根本原因。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不但没有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如“火上浇油”。

美元持续贬值、油价高企和粮食紧缺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

滞胀的影响

滞胀对私人投资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增长停滞。

在整个滞胀期间美国股市经过了 6 轮调整,股市走熊先于经济衰退,而股市起稳也先于经济起稳。

在西方经济体遭遇滞胀的同时,美国信贷扩张反而促成了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世界贸易的扩张。

走出滞胀

经过里根政府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国于1983 年迎来经济增长高峰,此轮滞胀历时13 年。

经济学上的“滞胀”是指生产停滞、失业率增加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生产停滞是经济滞胀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由美国学者D.格林沃尔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把停滞解释为:“实际产量或收入不变、下降或虽增长但大大慢于所能达到的增长速度”。因此,滞胀时期的生产停滞并不是仅仅指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生产的下降和停滞,它是一种跨越经济周期长期存在的现象。因此,上世纪1970 年到1982 年美国所经历的经济危机及经济缓慢增长阶段基本上属于“滞胀”阶段。市场上普遍认为美国当时的滞胀以及此后爆发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能源价格上涨所致。如今,石油价格又再度高企,“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美国是否又会重新回到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的两难境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文就滞胀起因、滞胀对股市及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走出滞胀等话题展开讨论,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

1970-1982 年美国“滞胀”成因

在“滞胀”阶段,美国共经历了 4 次经济危机(按照NBER 的统计资料,经济谷底分别为1970 年11 月,1975 年3 月,1980 年7 月,1982 年11 月)。这几次经济危机期间,在生产下降和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普遍大幅度上涨,成为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并存的独特经济现象。

这种现象在美国经济发展史上较为罕见。二战后至1970 年间美国共发生了四次经济衰退(按照NBER 的统计资料,经济谷底分别为1949 年10 月,1954 年5 月,1958年4 月,1961 年2 月)。经济衰退发生时,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同时物价也会下降;危机过后,生产增长,就业增加,物价也会上涨。是什么导致了高通胀率与高失业率、经济不振同时存在?我们还应该从滞胀产生的原因说起。

缺乏增长点的实体经济是“滞胀”的根本原因

美国经济出现停滞始于 1969 年,当时的通货膨胀率约在5%左右。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停滞”?原因在于:

其一,战争对美国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刺激正逐渐消失。比如五、六十年代美国工业高涨,得益于世界大战积累起来的被抑制的对固定资产、住宅建筑、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这些因素在70 年代以后已经逐步消失。

其二、科技发展处于低潮。20 世纪40 年代末,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率先掀起了以原子能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为先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五、六十年代以来推动了美国工业的高速增长。但经过了近20 年的科技高潮后,到70 年代初,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已经明显减弱。

直至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上,全世界范围内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宇航工程、海洋工程、核能技术等尖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的新科技革命才再掀高潮。

其三、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贸易额开始下降。自1960 年代开始,由于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商品和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的限制大大减少,世界市场竞争加剧。1947 美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约三分之一,1948 年下降到23.5%,1960 年下降到18.2%,1970 年再降到15.5%。1美国从1971 年首次出现了13.03 亿美元的对外贸易逆差,此后,除了1973、1975 年为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直接推动了通货膨胀

扩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曾对 50 到60 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失业率下降以及促使经济危机程度减弱和时间缩短,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70 年代,扩张式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却双双“失灵”了。

第一、财政政策为什么“失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数届政府皆奉行赤字财政政策,不断扩大政府开支,借以刺激经济回升,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战后至1981 年为止的36 个财政,有27 个财政有赤字。政府预算内的财政赤字在1976 年和1981 年分别创下了694 亿美元和739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在1970 年至1979 年的10 年中,政府的财政赤字预算达5128 亿美元。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美国政府还发行了大量的国债。1970 年国债额为370 亿美元,1975 年国债额为5332 亿美元,1980 年国债发行额达到9077 亿美元。人均负担的国债额从1960 年的1572 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3985 亿美元。联邦政府每年为国债付出的利息也从 1960 年的92 亿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749 亿美元;利息约占每年联邦支出的10%左右。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缘何失效?归根结底,是由于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扩张性财政

政策没有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反而如火上浇油般推高了通货膨胀。

第二、货币政策为何“失灵”?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逐步由价格目标向数量目标过渡。但是,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美联储在实际操作中,仍是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体系的首要地位。因此,在此转变阶段,货币政策不稳定,再加上,高通货膨胀背景下,利率波动较大,最终导致了货币供应量过大。

具体而言,虽然1970 年伯恩斯上任不久后就宣布以货币总量为供给目标,但是实际上却是以联邦基金利率为最终目标。每隔六个星期,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就会重新制定各种货币总量的目标区间,以及与该目标区间所匹配的联邦基金利率。如果联邦基金利率高于或低于目标区间,就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手法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目标区间内。因此,货币供应量往往会出人意外地螺旋式上升或者下降,极不稳定。

另外,选择利率作为调控目标,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虽然关于利率的信息每天都能得到,但不容易控制。其次,影响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是预期的长期真实利率。所谓预测的长期真实利率,就是市场参与者通过在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来推测的真实利率。而恰恰在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出现了比较高的通货膨胀。在这样高的通货膨胀时期,名义长期利率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既不稳定,也不能预测。

因此,在滞胀期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没有能够帮助经济增长,反而由于货币供应

量过大,被认为是推高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银行信贷业务扩张也对通货膨胀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使通货膨胀直接上升至两位数

世人常常把上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滞胀”归因为石油价格上涨。我们的研究也发现,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与其后的经济衰退的确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973-1974 年。十月战争爆发,欧佩克为制裁西方,联手削减石油出口量。国际油价从每桶3 美元涨到12 美元。而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衰退。从1973 年到1975 年美国实际GDP 增长下降了0.7%。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979-1980 年。伊朗爆发革命,随后伊朗和伊拉克开战。石油日产量锐减油价骤升,从每桶14 美元飞涨到近40 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经济衰退,1979 年到1980 年,美国实际GDP 下降了0.23%。第三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990 年。1990 年8 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次年1 月,美国对伊拉克开战。三个月的时间,石油价格从每桶14 美元上涨至40 美元。从1990 年到1991 年,美国实际GDP 下降了0.17%。

为什么油价上涨会引起经济衰退的连锁反应呢?首先,生产率与石油价格关系密切,石油价格上涨会导致生产率下降。美国工业部门在19 世纪70 年代对石油的使用量达到高峰,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使用石油为燃料和原材料的生产部门。

其次,石油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率。石油以最终消费品和中间产品这两种形式影响物价的走势。

除此之外,不仅是油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也由于粮食紧缺而大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1972 年,自然灾害席卷全球,世界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少2.9%,许多国家发生严重的饥荒。前苏联在这一年到处抢购,大量进口,造成战后前所未有的粮食短缺。1974 年世界粮食再次减产,紧缺状况进一步加剧。第二次石油危机出现之前的1978 年,再次出现世界粮食短缺。

由于粮食供应不足,粮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1973 年和1974 年,美国食品和饮料价格上涨幅度分别达到13.2%和13.7%;1978 年和1979 年,上涨幅度分别达到9.7%和10.7%。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与美元贬值

石油价格的上涨从表面上看由石油危机所引发,但实际上也与美元持续贬值不无关系。1975 年,美国与海湾国家相继签订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这些国家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石油价格由美元标注,这造成原油价格与美元汇率反向运动的逻辑关系。1970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持续贬值,为油价上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滞胀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滞胀对美国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一方面,美国工业经历了长时间的生产下降。1973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5.3%,持续时间为18 个月;197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持续时间约44 个月。另一方面,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到战后历次危机的最高值。1979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近1.5 万家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最高时达9.2%,失业人数约836 万。在1979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中,企业倒闭、银行破产数和失业率都创出战后最高纪录。企业破产数量达25 300 家,失业率最高时达10.8%。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物价严重上涨都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发展。“滞胀”阶段是美国“二战”结束后最为艰难的一个阶段。从 1969 年12 月爆发经济危机,到1982 年12 月经济复苏为止,美国约有13 年的时间停留在滞胀的阴影下。平均每3 年多就有一次衰退,实际GDP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9%,而其它时期的经济增幅平均为3.87%至5.69%。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前所未有地高涨,年平均通货膨胀率达到10.46%,而美国战后各经济阶段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33%至3.54%。

“滞胀”时期美国各产业的表现

年代美国“滞胀”时期,各行业的表现不一。我们统计发现,大多数行业,特别是制造业表现较差;但是,具有定价权的上游资源行业和下游服务业,以及出现新的盈利模式的行业,增速明显能超越CPI 的涨幅。70 年代,美国增长最强劲的行业分别是采掘业、农林牧渔、金融服务业、公用事业,平均年增速超过10%,远远超过CPI 的上涨。其中,采掘、农林牧渔的年增长几次超过50%,主要是受益于石油价格暴涨和全球性粮食涨价。金融服务业的年增长也曾经接近20%,则是因为70 年代美国的银行业了出现新的盈利模式——国际贷款业务的兴起。中东“石油美元”最终又存回了美国的银行,再加上美元持续贬值刺激不产油的欠发达国家贷款来支付其国际收支逆差,因此,70年代美国的银行业处于信贷扩张、高杠杆、高盈利的丰厚时期,直至80 年代初债务危机爆发。

年代,美国温和增长的行业,包括,信息服务业、教育医疗业、房地产、住宿食品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等行业,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基本实现正增长。信息服务业的增长主要是受到当时美国电信行业的垄断格局被打破,行业竞争机制刺激了居民对通信的消费增长。

年代,美国增长呈现停滞状态的行业涉及面较广,包括,制造业、交运仓储、建

筑业、零售业、批发贸易等,主要是受到经济停滞、失业率高的影响。

滞胀翘高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通货膨胀导致了固定收益类资产贬值,经济衰退又拖累了股市上涨,缺乏投资渠道的资金开始涌入大宗商品市场。黄金作为规避通货膨胀的保值工具在1980 年创下了每盎司850 美元的高点。

滞胀对美国股市的影响

经济的衰退通常伴随着股市的下跌。我们分析了1942 年至1995 年股市的牛熊周期,发现这期间总共有8 次经济衰退,每次都伴随着股票市场走熊。股票市场走势是经济增长的领先指标,8 次经济衰退前的股市有7 次已经提前下跌已经提前下跌,而经济开始复苏前,股市一般会提前4 个月左右起稳。当然并不是每次股市走熊都与经济周期有关,14 次股市调整只有8 次与经济周期有关。信贷周期等其他因素也同时左右着股票市场的走势。

整个滞胀时期,股票市场经过了 6 次调整,约有一半的时间处于熊市之中。也就是说,1946-1995 年美国股市的14 次调整有一半是发生在滞胀时期的。滞胀严重影响了美国股市的发展1973 年-1974 年的股市大调整中,美国S&P500 下跌了近43.3%,为历次调整中最大跌幅。从个股的表现看,在70 年代股市调整时期,仍有部分行业的股票出现了一定的涨幅。比如,金融股、国防股、采掘股和服务类股。总体来说,板块的走势还是与当时的行业景气度密切相关。

西方国家“滞胀”对全球影响——资金向欠发达国家巨额转移

虽然 20 世纪70 年代,西方国家都陷入了滞胀的局面,但是,美国信贷规模的持续扩张,也促成了全球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世界贸易的扩张。国际贷款业务的兴起至少可以追溯到1973 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机,主要由三方面因素促成的。

其一、资金。1973 年,加速的通货膨胀与利率上调的不利影响无法支持美国银行正常的融资活动,导致了银行系统的演进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当时石油涨价带来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产油国,这些石油美元最终又存回了美国银行。缺乏正常融资渠道的银行一下子拥有了巨额的资金。

其二、需求。借款需求的产生与70 年代宽松的货币政策、过低的实际利率相关。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贬值,负利率降低了还本付息的费用,也间接增强了借款国的信用度。下跌的实际利率、扩张的世界贸易、不断提高的商品价格、再加上贬值的美元,这一切都鼓励了债务国,并给与他们增加负债额的机会。国际上,不产油的欠发达国家需要贷款来支付其国际收支逆差,而产油国家则需要贷款来支持经济扩张计划。适逢东西方关系缓和,美国银行成为信贷的源泉。

其三、利润。当时,欧洲美元市场不受管制,美国银行不必为自己海外分公司的债务保持最低的准备金。国际贷款的利润相当的丰厚。

国际贷款业务成为整个银行业务中发展最快的业务。加上各家银行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对贷款条件的要求就相应宽松很多。借债国为获得贷款而提供的必要资料少得可怜,一些贷款银行甚至不知道贷款对象在其他地方的借款数额。就这样整个国际信贷市场迅速的发展起来。1982 年,墨西哥债务危机爆发后,国际信贷市场的发展才算告一段落。20 世纪90年代开始,私人资本才开始显著流入新兴市场。

美国如何走出“滞胀”?

以往当发生经济衰退时,在生产下降、失业率增加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物价水平的下跌,正是由此实际情况作后盾,以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换取失业率下降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才能大行其道。然而,此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滞胀时期,异常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同时发生,使得美国政府进退两难。

渐进的经济恢复政策

福特和卡特的两任政府都实行了渐进的经济恢复政策。1976 年1 月,失业率为7.9%,福特政府设置了一条将失业率压制到1980 年时5.2%的经济路径。也就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失业率每年需要下降0.6%。卡特总统在任职期间,也将这一目标路径沿袭下来。其具体措施是:一是减税以刺激经济上升;二是拨款举办公共服务事业;以增加临时工作位置。前一项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扩大了预算赤字,从而加剧了美国依然存在的通货膨胀,以至于1978 年又出现“双位数”的通货膨胀率;后一项措施则因拨款不多,以致收效不大。通货膨胀的上升导致卡特政府不得不将重点重新转移到治理通货膨胀上,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在70 年代末甚至超过了10%。由于卡特政府在治理通货膨胀和刺激经济增长的问题上摇摆不定,货币政策时紧时松,也没有执行前后一至的战略。最终,卡特政府也在“滞胀”的阴影中下台。

稳定货币供给量和结构性财政政策

1979 年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强力提升美元利率。高息的强势美元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流入美国,将美国推入强势美元时代。1981 年,里根入主白宫,里根政府认为,国家对经济过度干预,限制了经济活力,是造成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为了对付“滞胀”,里根政府改弦易辙,采用了四个措施:稳定货币供应量、减轻税赋、缩减开支、减少政府干预。最为有效的两条是稳定货币供应量和减少政府干预。

首先,里根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要目标,即使利率过高触发经济危机,也不放弃从紧的货币政策。里根政府在期上任初期虽然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稳定的货币供应量抑制了通货膨胀,使得通货膨胀逐步下降。到1984 年已经降到3.8%。其次,里根对企业实行的加速折旧政策和原来的投资课税扣除等优惠,使得企业手中的现金流量增加,对刺激传统产业更新设备起了很大作用;另外,由于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低于前期,也鼓励了企业投资。除此以外,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引起了油价的下跌;美元升值也使得进口产品价格下降;工会为保证工人就业而放弃提高工资的要求等客观原因也使得通货膨涨出现了下降的态势。经过里根政府的持续努力,美国终于1983 年迎来了新的经济增长高峰,此轮经济滞胀一共经历了13 年的时间。

第五篇:美国哈佛大学历史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1693年,北美第二所学府威廉·玛丽学院(今弗吉尼亚大学的第一所学院)诞生。1701年,耶鲁学院(今耶鲁大学的第一所学院)成立。这两所学院的出现,使哈佛学院有了伙伴和竞争的对手。18世纪下半期,北美洲陆续建起了9所学院,新建的学院虽然大体上仍沿袭英国古老学府的模式,毕竟时代不同了,受欧洲启蒙运动和产业革命 的影响,数学和自然科学陆续挤进这些学院的教学领域。受英国古老大学传统影响较深的哈佛学院,面临着强有力的挑战。1727年,哈佛学院建立了数学和自然哲学的教授讲座,这是顺应时势的变革之举。此时,北美产业革命的势头兴起,新兴的工商业对应用科学的需求使哈佛面临着重大的抉择:要么墨守成规,这将失去它在北美高等学府中的领袖地位;要么推陈出新,以求继续执掌北美学府之牛耳。哈佛选择了后一条路。

数学和自然哲学教授讲座开设后,哈佛学院还置备了一批科学仪器和设备,教授们用实验的方法,向学生讲授天文、物理和化学知识。在数学领域内,设立了测量术和航海术等技术学科。1780年,医学教授讲座的建立,促进了植物学和化学的研究。教授们开展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在北美和英国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自然科学终于在哈佛建立起牢固的阵地,并对其它学院产生影响。

1775~1783年,北美13个英国殖民地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哈佛学院顺应潮流,站在同情和支持独立战争的正义事业一边。在马萨诸塞,几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的毕业生,包括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

一、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1775年7月3日,乔治·华盛顿在哈佛学院所在地坎布里奇就任北美独立战争军队的统帅,他的司令部也一度设在坎布里奇。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诞生后,哈佛学院给独立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第三任总统)、约翰·杰伊(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任首席大法官)、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首届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部长)等人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到1780年,哈佛学院已先后建立了神学、数学和自然哲学、医学等教授讲座,学院升格为大学。按照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传统,必须拥有3个学院的联合体,才够格称为大学,当时马萨诸塞州议会竟破格承认哈佛学院升格为大学,这既是厚爱,也是鞭策。哈佛大学继续抓紧自身建设,1816年设立了神学院,1817年设立了法学院,加上原有的以文理为主科的哈佛学院,一共有了3个学院,成为名副其实、名正言顺的大学了。19世纪上半叶,哈佛大学的影响已超出马萨诸塞之外,及于美国中部和南部。

在北美独立战争初年,哈佛学院的基金,连同地产的租金在内,不足1700英镑。战后的1793年,哈佛的基金已超过18.2万美元。到了19世纪,由于校友的赞助,哈佛大学的基金稳步上升,1800年为24.2万美元,1869年为225万美元。

在此期间,哈佛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了较大的变化。1790年,哈佛大学开设了拉丁文、希腊文、数学(包括天文学)、英文写作、哲学(包括形而上学、道德和政治)、神学、自然科学,希伯来语和法语两科由学生任选一科。哈佛大学课程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在此时期,德国著名教育家威廉·洪堡关于大学教育改革提出了著名的三条原则:独立性;自由与合作二者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研究统一的原则和科学统一的原则。洪堡不仅提出了大学改革的理想,并在他倡办的柏林大学中付诸实践,提倡学术自由,教育与科研相结合,柏林大学成为德国新型大学的榜样。在哈佛大学任教的一些青年教授,曾经留学德国,受到德国大学的影响,他们要求改变英国大学的模式,转而以德为师,效法德国大学的一套制度。1825年,有4位青年教授联名提出4项改革意见:减少古典文学课程的比重;重视对现代外国文学的研究;设立研究生的学位制度;按照学生的能力分班教学。这4项意见当时未被采纳。

1829年,昆西(J·Quincy)出任哈佛大学校长,他大刀阔斧,极力扭转哈佛大学的方向,大力倡导重视理科的教学。他任职16年(1829~1845年),在哈佛大学办起了理学院,建立了一座天文台。18世纪和19世纪,随着哈佛大学的发展,学校课程内容范围扩大了,重点转换了,自然科学受到了极大重视。

1869~1909年,化学家埃利奥特(Charles.William Eliot)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他任职40年,把哈佛大学建设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大学。他使法学院、医学院获得了新的活力,并且新建了商业管理学院、牙医学院、文理学院,注册学生从1000人上升到3000人,教学人员从49名增加到278名,学校基金从2300万美元增加到2.25亿美元。

1909~1933年,洛厄尔(Abbott Lwrence Lowell)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他重新制定了大学本科生课程计划,实行课程的集中与分配相结合的制度,以便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洛厄尔实行的导师制,至今仍被哈佛大学沿用。洛厄尔最突出的贡献是在哈佛大学实行住宿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在大型的综合大学中,本科生都有一个小型的学院环境,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年住在哈佛校园内或附近的宿舍中,一年以后,学生们分住在12幢宿舍楼内,还为少数走读生设置了第13幢宿舍楼。每幢宿舍楼内有一位住校教师和一个导师组,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此外,每幢宿舍楼还设有餐厅、图书馆,在宿舍楼区,经常开展各种有趣的体育、社会和文化活动。而且洛厄尔以身抗击,保卫哈佛教授穆斯特伯格与拉斯基,导致了这两位教授安在。

近几届的几位校长,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普西(Nathan Marsh Pusey),博克(Derek Bok)和现任校长陆登庭(Neil L Rudenstine)等都对哈佛大学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同时也尽力发挥哈佛大学作为研究机构的出类拔萃的作用。

科南特1919~1953年历任哈佛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校长,他在哈佛大学实行校外特别委员会制度,用这个机构来评议学校教师的资格和任期。他还创建了一项普通教育方案,除主修课程以外,向所有本科生提供广泛的学习领域。

1953~1971年,普西任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哈佛大学进行了美国高等教育史规模最大的募捐活动,为哈佛筹集资金达8.25亿美元,这项活动提高了哈佛大学教师的薪金,扩大了对学生的资助,建立了新的教授职位,充实了教学设备。

1971年以来,博克担任校长,他精心处理了高等教育中一些主要问题,包括行政管理、少数民族和妇女受教育的机会以及学术界与工业界之间的技术转换等问题,博克校长还重新组织了哈佛大学的管理机构,把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引进到哈佛大学的各个研究生院和各个系科。

1991年,陆登庭出任第26任校长,作为更好地协调各学院和教师关系的一部分,他开创了一个集中的全校范围的学术计划,目的是辨别出哈佛最主要和优先的部分。另外,陆登庭还强调大学的责任:优秀的本科教育,大学的门始终向不同经济阶层的人敞开,研究型大学如何适应信息快速增长和严重财政约束的时代,在一个自由表达的社会中迎接挑战。

下载美国航母历史简览[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国航母历史简览[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国历史总结(时间线)

    1607.5 英国伦敦公司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建立第一个永久居留地。1620.12.26 英国清教徒移民乘“五月花”号轮漂洋到达普利茅斯,在船上通过了五月花号公约。 1636.10.28 美......

    高考历史复习热点.中国航母与南海主权doc

    高考历史复习热点:中国航母与南海主权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目的、经过、结果及影响,近代西方列强从海上打开中国国门,洋务运动与近代海军的建立,甲......

    美国信托业发展历史简介

    美国信托业发展历史简介来源:诺亚财富时间:2010年8月3日【字体:大中小】 二战后,美国政府采取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刺激经济的发展。由此,美国资本市场急速扩大,有价证券的发行......

    历史故事:拯救美国大兵

    历史故事:拯救美国大兵作者/王文心一1942年夏,缅甸北部野人山上空,“飞虎队”员雷纳德上尉驾着他的战机,与战友们护卫着完成了空投任务的运输机群,正朝东飞去,不想就在他们返航时,......

    美国历史上个伟大演讲

    美国历史上个伟大演讲 这是由100多位美国专家根据社会、政治影响以及文字的优美程度评选出的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100大经典演讲。 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出色演讲......

    学习美国历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美国历史的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上有世界警察之称,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其在经济、政......

    美国新闻自由的历史五篇

    美国新闻自由的历史 美国的新闻出版自由尽管有相当长的时间受到宗主国的影响,但是,与英国相比,它少了传统力量的羁绊。美国新闻自由之所以取得胜利,少不了英国新闻出版对它的恩......

    美国的高速铁路历史与现状

    美国铁路的历史 美国的铁路运输,自1828年第一列旅客列车投入运营后,100多年来曾经为美国的经济繁荣做出过重要贡献,1916年,美国铁路总里程达到了惊人的40.9万公里,哪怕经历了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