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热点.中国航母与南海主权doc

时间:2019-05-14 17:4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历史复习热点.中国航母与南海主权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历史复习热点.中国航母与南海主权doc》。

第一篇:高考历史复习热点.中国航母与南海主权doc

高考历史复习热点:中国航母与南海主权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目的、经过、结果及影响,近代西方列强从海上打开中国国门,洋务运动与近代海军的建立,甲午战争与黄海大战,戊戌变法中的军事措施,新中国海军的建立及国防建设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原因、经过和影响,近代以来列强海上霸权的此消彼长历程,一战中的日德兰海战,一战后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二战中的珍珠港、中途岛等海战等。

【考点分析】

建造航母是中国几代海军人的梦想,是大国的象征,很有必要建造航母。日本军事问题专家平松茂雄在《产经新闻》上发表文章称,中国深受苏联航母的影响。苏联解体后,中国先后从俄罗斯购买了“基辅”、“明斯克”、“瓦良格”号等退役航母,并正式开始对航母的研发。中国将购买的“瓦良格”号航母修理好后作为练习用航母;然后根据修理经验再建造两艘排水量在4万-6万吨的中型航母,从而形成3艘航母的体制。中国计划建造两艘拥有几乎无限续航力的核动力航母,显示中国有意朝远洋积极发展。到2020年之前,中国将确立航母的运用体制,跨越“第一岛链”,从而突破只限于沿岸防卫的现况。

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按照试验计划,航母返回后将继续在船厂进行改装和测试工作。

2011年8月14日,中国首艘航母平台早上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停靠原码头,海军“88”舰也随后返港。至此,我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中国的航母之梦

中国人开始航母梦的时间并不算晚。早在1928年底,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便在呈文中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这离英国人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式飞行甲板的“竞技神”号航母,仅仅10年。第一次提出建造航母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一度想扩充海军。1929年8月14日,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通过的《整理军事案》指出:“吾国海防线既长,版图又大,现在海军实力微弱,……。今后之国防计划中,必须实事求是,发展海军,……俾使国防计划归于完成。”2天后,江南造船厂自制的“咸宁”炮舰成军,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于“咸宁”舰成军仪式上讲演说:“要挽回国家的权利,必须建设很大的海军,使我们中华民国成为世界上一等海军国,全在诸位将士身上。我们预计15年内就有60万吨的海军,作了世界一等海军国家。”

1930年,海军部提出了一份包含航空母舰、装甲巡洋舰、潜水艇的庞大六年造舰计划(见下表)。不过事实上当时内战不断,政府的财政极度困难,这份空中楼阁式的造舰计划根本就没有执行的可能。

海军六年造舰计划案

1930(民国十九年)提出 舰种 艘数 备注 航空母舰 1巡洋舰 2-驱逐舰 28 包含大小型驱逐舰 潜水艇 24 包含大小型潜水艇 另炮舰、扫雷艇、潜水母舰、鱼雷艇、运输舰等共计:106艘 国民政府的海军战略思想建构与具体发展策略迟迟不能定案。1932年1月,陈绍宽将军担任海军部部长后,中央海军才开始转入一段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中国航母指挥塔挂上五星红旗崭新的五星红旗飘扬 29日一早,航母舰员训练综合保障舰88号就泊在大连港航母平台泊位附近。11时10分左右从港口方向已经可以看见航母平台进入视野。

12时24分,码头上礼炮齐鸣,持续5分钟。礼炮止,航母平台鸣笛3声。在拖船的协助下,12时55分左右航母平台完成停靠。

海试归来的航母平台指挥塔最高处有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飘扬,据军事迷们比对前两次试航的图片,指挥塔位置的国旗似乎是在第三次试航才高调出场。20艘航母计划

前国民党陆军、海军一级上将陈绍宽曾规划4大战区,提出20艘航母计划。前国民党陆军、海军一级上将陈绍宽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绍宽暂时放下了那些纸面上的规划,开始部署现有舰艇的抗战事宜。当时中国海军的抗战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江阴。1937年8月上旬,为阻止日本舰队沿江西上,国民政府用沉船在江阴建立了一道封锁线。日军为打通封锁线,动用航母上的飞机实施大规模轰炸,将防守封锁线的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几乎所有舰艇炸沉。此后,日本航母经常出没于中国沿海,配合陆上作战行动。

江阴海战中日军的空中肆虐让陈绍宽进一步看到了航空母舰的作用。江阴海战自1937年8月16日江阴大战拉开序幕至12月1日江阴失守(江阴炮台12月3日失守),前后共历时108日。江阴海战是抗日战争中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也是抗战期间唯一一次海军战役;长年威震中国海疆的舰队,一部分在烟台自沉,主力则全数沉在江阴,是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最重大的损失。江阴保卫战中,日军出动加贺号航母击沉了几乎当时国民党海军所有主力战舰,轰炸了江阴要塞,使得当时中国海军部队几乎消耗怠尽。

1943年11月,陈绍宽代表海军部再次提出海军建设的规划。在这次规划中,他已经不再满足于拥有几艘航母了,而是要建造几个航母群。他设想将中国沿海划为四个海军区:第一区从辽宁安东到山东半岛成山头;第二区从成山头到长江口;第三区从长江口到广东汕头;第四区从汕头到中越交界。每个区成立一支海防舰队,拥有5艘航母,全国沿海共需要20艘航母,每艘航母造价18亿元。这个规划令包括蒋介石在内的许多人瞠目结舌。陈绍宽却说:“这笔钱国家是省不得的。”

显然,就战时中国的状况来看,上述规划没有实现的可能,陈绍宽也明知这一点,但在他看来,先给蒋介石吹吹风也是很有意义的。1945年8月,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陈绍宽动真格的了。他拉上军政部部长陈诚、铨叙厅(主管人事)厅长钱卓伦,结合现有海军舰艇情况,制定了《海军分防计划》。该计划对几年前的规划作了修订,将拥有航母的数量从20艘减为12艘,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接受这一方案。陈绍宽解释说,这12艘航母当然不是一次完成,期限为30年。第一个10年计划先造1万吨和8000吨航母各一艘,每吨造价6280美元。

抗战胜利后,正当陈绍宽雄心勃勃地准备实现建造航母的计划时,内战的阴云开始笼罩中国大地。此时蒋介石的脑海中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打败共产党,建设海军已被完全抛在脑后。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对解放区的进攻,大规模的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海军被卷入内战中,陈绍宽的强海军梦随之破灭,航母梦也自然烟消云散。中国人第一次拥有航母的努力就此结束。新中国的航母努力

联合国“五常”唯独中国没航母

环顾联合国美、俄、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唯独中国没有航母。而且,其他四个拥有航母的国家,无一不在竭力保持和加强自己的“航母大国”地位:美国拥有现役航母11艘,占全球航母半数以上;俄罗斯竭力保留1艘满载排水量6.75万吨的大型航母;英国计划建造2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新一代航母;满载排水量达4万余吨的“戴高乐”号中型核动力航母仍是法国海空称雄之本。

此外,一些中小国家也都纷纷购买或自建航母。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我国周边的印度、日本和韩国。印度多年来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三航母战略”:除购买和改装两艘航母外,正着手自建“维克兰特”号航母;日本“日向”级、DDH21“直升机驱逐舰”和韩国的“独岛”号都具备了“准航母”的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高瞻远瞩地提出“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大量造船,建设海上„铁路‟,以便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周恩来心中也有挥之不去的航母情结。1973年10月25日,在会见外宾时他感慨地说:“我们南沙、西沙被南越占领,没有航空母舰,我们不能让中国的海军再去拼刺刀。我搞了一辈子军事、政治,至今没有看到中国的航母。看不到航空母舰,我是不甘心的啊!”

长期以来,我国海军历届领导对航母的发展也是关注有加。首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曾撰文指出,中国海军需要航空母舰:一个船队在远海活动,没有航空母舰就没有制空权,没有制空权就没有远海作战的胜利和保证。曾担任过海军司令员的军委前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也一直心系航母,先后多次强调“海军有了航空母舰,质量就会发生大的变化,作战能力也就有较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军威、国威。”

老一代国家和军队领导的殷殷之情,广大民众的热切期盼,如今虽已跨越了半个世纪,然而航母梦却始终是段“未了情”;“中国航母”四个字依然萦绕在中国人的心中,成为挥之不去、日益高涨的时代强音!中国首艘航母平台试航

2011年8月13日是中国首艘航母试航的第二天。海事部门再次发布通告,13日零时至24时,辽宁西部海岸附近,17海里为半径范围内实行禁航及无线电管制,任何船只在上述时间内不得进入该海域。有分析称,届时舰载机或将试飞。

有海军人士向有关媒体透露,中国第一艘航母预计在明年八一建军节宣布成军,正式交付海军服役。

舰载机试飞

大连海事局10日晚发出通告,13日零时至24时,在渤海西北部40°11′52〞N/120°26′50〞E为中心,17海里为半径范围内实行禁航及无线电管制,该坐标附近12公里为海军航空兵某部绥中场站,曾模拟过航母着舰、离舰试验。有分析推测,中国航母当天将在渤海西北可能进行舰载机着舰、离舰试验。

昨日有消息称,中国航母此次试航为厂方测试。据央视报道,此次要具体测试引擎、电子系统、导航设备、火力控制等内容。

2012年建军节或服役

有关军方消息人士表示,经过多次测试完毕后,中国第一艘航母预计在明年八一建军节宣布成军,正式交付海军服役,并在国庆前后举行正式的下水典礼;航母归属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初步计划日后将在南海服役。

大型舰艇已配数千官兵

昨日,国防部网站刊发一条消息称,海军为大型水面舰艇选配好数千名官兵。这条消息引用了此前海军干部部长夏平在海军人才工作会议上的情况介绍。

夏平介绍,围绕大型水面舰艇、新型潜艇和战机等一批新型武器装备列装的需要,海军开办大型水面舰艇军事指挥班、核潜艇艇长改训班等专门班次,为新装备培养储备了一批指挥员和技术骨干。同时,实施了新兴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改装培训、协作培养和国外留学,圆满完成了大型水面舰艇和新型潜艇部队等单位数千名官兵的选配工作,保证了新装备如期试验和训练。装备

配备“中华神盾”雷达护航舰数量不足

中国首艘航母到底配备了哪些武器装备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10日海试后,有媒体专家通过观察分析发现,中国航母已经配备了“中华神盾”相控阵雷达等装备。

已配备相控阵雷达

有媒体昨日报道,航母最为显眼的是安装在舰岛四周的相控阵雷达“中华神盾”。“中华神盾”并不是雷达的正统称呼,而是中外专家与军事爱好者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相控阵雷达起的外号,其名称可以追溯到美国的“宙斯盾”作战系统。“宙斯盾”作战系统的反应速度快,主雷达从搜索方式转为跟踪方式仅需0.05秒,能有效对付作掠海飞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

未来或配备无人机

除了之前报道的歼15,中国航母还会配备哪些舰载机?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预测,将来无人机部分替代有人机的趋势越来越突出。我军无人机型近些年的发展曾被广泛披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在航母舰载无人机方面的研究目前应该至少不会是空白。

反潜方面,中国的潜艇能力和反潜能力一向神秘,中国首艘训练级航母应该不会动用到最先进的反潜装备。“瓦良格”航母的中国之路

2011年8月10日,根据改造工程进展情况,我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按照试验计划,首次出海试验时间不会太长,返回后将继续在船厂进行改装和测试工作。

从“瓦良格”航母2002年3月3日正式抵达中国大连,停靠在大连内港西区码头开始,到今天正式试航,一共经历了9年5个月又7天时间,共计3447天。“瓦良格”航母抵达中国后,即开始了改建工作,直到2008年底,中国国防部开始披露有关航母的相关信息,使得中国第一艘航母成为近年来持续升温的焦点话题。

● 预热

2008年12月23日,在国防部就解放军海军赴亚丁湾等海域护航举行发布会上,时任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黄雪平大校表示,航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也是一个国家海军实力的具体要求。中国有广阔的海疆,维护国家海上主要方向的安全,维护中国的领海主权和海疆权益是中国武装力量的神圣职责。中国政府将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认真研究考虑有关问题。

● 升温

2009年3月2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会见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时表示,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梁光烈称,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守卫责任重大;中国海军实力较弱需要发展,强调了拥有航母的必要性。他同时也指出建造航母时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

● 加速

2011年7月11日,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在八一大楼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尔·马伦举行记者会,会上有记者问到有关中国航母建设的问题,陈炳德回答说,中国从乌克兰引进一艘废旧的航母,在此基础上加以研究也很有价值,至于会造几艘航母现在还未决定。

中国首艘航母改建之路

2002年3月3日,“瓦良格”号航母抵达大连。

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由大批拖轮拖进大连造船厂第一工场的30万吨船坞。

2009年5月底,苏联海军航空兵徽章开始拆除,舷侧的俄文舰名“瓦良格”也被铲去。

2009年10月,相控阵雷达安装基座出现在舰岛上。

2010年5月30日,汽轮机组锅炉点火吹管。

2010年9月,滑跃甲板前端和飞行甲板尾部,人员防坠网支架安装完毕。

2010年10月,左舷中部和尾部的近防武器平台,安装舰载干扰弹火箭发射炮。

2010年12月24日,制冷机和动力舱蒸汽发电机组启动运转成功,低频段雷达信号干扰机安装完毕。

2011年2月,“瓦良格”号舰岛一前一后安装了两座364雷达,舰岛侧面安装了多套电子战系统天线。

2011年5月11日,“瓦良格”号舰岛后方相控阵雷达安装完毕。

2011年7月3日,“88”大型辅助船现身大连,停靠在“瓦良格”边上,网友热情地将88号称为中国航母“保姆舰”。

2011年7月19日,“瓦良格”两艘工作艇到位,“瓦良格”改装进入收尾阶段。

2011年7月22日,“瓦良格”飞行甲板开始多处同时涂装。

2011年8月4日,“瓦良格”附近加强管控禁止拍摄及窥视港区。

2011年8月10日,“瓦良格”首次试航。

2011年11月29日,瓦良格”再次试航。

2011年12月21日,“瓦良格”第三次试航。实体航母瓦良格号作为中国现所拥有航母实体,“瓦良格”号航母是苏联“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二号舰,于1985年开始建造。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已完工70%的“瓦良格”号航母部停工,成为新独立的乌克兰的财产。苏联解体后,在分家时出于“因地制宜的考虑”,“瓦良格”号由今天的乌克兰共和国获得(在最初的几年之内名义上仍归属俄黑海舰队)。但由于乌克兰经济状况不佳,无力继续建造,工程于1992年1月停工,就此半途而废。

1993年,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海军司令格鲁莫夫在乌克兰总理库奇马的陪同下来到黑海造船厂,研究把“瓦良格”号航母建造完毕、并移交给俄罗斯的可能性。此后俄乌之间对此船仍有协商,但都是无果而终。1995年,已经成为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决定将“瓦良格”号的命运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置。中国航空母舰--瓦良格号 1995年12月,库奇马总统访问了北京。1996年1月,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引述随总统出访的副总理阿那托利·基纳赫的话说,中乌正在为乌克兰未完成的航空母舰“瓦良格”号运往中国造船厂一案进行谈判,他表示“瓦良格”号最终有可能在中国进行解体作业。

1997年,驻港中资机构创律集团(同年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的赞助商)总裁助理、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生姚柏良等人前往乌克兰常驻,洽谈购买事宜。而《简氏防务周刊》刊登了一条似乎是在人们意料之中的消息:《瓦良格号开始解体作业》。实际上报道有误,拆解的并不是船体本身,而是船上已安装的各种设备。

1998年四月,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Agencia Turisticae Diversoes Chong LotLimitada,香港创律集团的子公司)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实际总共花了一亿美元)的代价买下“瓦良格”声称要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包括迪斯科舞厅、旅馆和博彩设备等,日后将其停泊于澳门附近海域。

1999年7月,澳门公司雇用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ntractors(ITC)公司的SableCape号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

2002年3月3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大连。

2005年4月26日早上,“瓦良格”在大批拖轮的护航下,被缓缓地拖进了大连造船厂第一工场2003年建成的30万吨船坞,整个过程约3个小时。

2005年12月,飞行甲板大部已经漆上黄色的底子,甲板上有汽车吊在活动。

2009年4月27日早晨,瓦良格在多艘拖轮的推动下离开了原来的泊位。当天上午,瓦良格就进入了刚刚落成的大连船舶重工在香炉礁新建的第三工场30万吨级船坞。

2009年5月底,舰艏的苏联海军航空兵徽章正在拆除,舷侧的俄文舰名瓦良格——“Варяг

”也被铲去。2009年8月21日,瓦良格的舰岛改造作业正式开始。

2009年9月初,瓦良格的舰岛上又一次出现了脚手架。

2009年10月初,瓦良格修补后的舰岛上出现了相控阵雷达的安装基座。

2009年12月4日,瓦良格的舰岛上开始吊装塔状桅杆。

2010年3月19日上午,瓦良格在拖轮的推动下,离开了度过近11个月的船坞,停泊在距原船坞仅“一墙之隔”的30万吨南舾装码头。飞行甲板上出现了新的起倒式护栏。航海舰桥正中心的舷窗被封闭,将用显示器代替。船体的舱室改为全封闭设计,原有的舷窗全部取消,将大大改善居住性和三防能力,尤其适合炎热的南海海域。

2010年4月3日,瓦良格的舰岛已经开始涂装灰色的无机富锌底漆。

2010年5月16日,瓦良格号舰岛的灰色底漆已基本刷完,烟囱部分则为白色涂装。

2010年5月30日,瓦良格号汽轮机组的锅炉开始点火吹管。

2010年8月20日,瓦良格航母蒸汽试验排烟囱井。

2010年9月,瓦良格号滑跃甲板前端和飞行甲板尾部的人员防坠网支架已经安装完毕,相控阵雷达的支架正在安装中。

2010年10月下旬,瓦良格号左舷中部和尾部的近防武器平台安装了726-4型舰载干扰弹火箭发射炮。

2010年11月2日,塔状桅杆上的“顶板”三坐标雷达天线和“塔康”相控阵战术空中导航系统信标天线安装完毕,左舷前部的近防武器平台安装了国产海红旗-10舰艇自卫防御导弹武器系统。右舷前升降机前方的起重机安装完毕。

2010年11月18日,尾部近防武器平台上的海红旗-10导弹发射器和近防炮也已安装。

2010年12月10日,瓦良格号上锚链筒的喷水孔开始喷水,标志着甲板水管系已正常使用。

2010年12月15日,瓦良格号舰岛后部的卫星通信球形天线罩已经安装。

2010年12月20日,瓦良格号开始安装锚链,火控雷达也已安装。

2010年12月24日,制冷机和No.2 动力舱的蒸汽发电机组启动运转成功,低频段雷达信号干扰机已安装

2011年1月,瓦良格号舰岛中部安装了“灯泡”数据链天线,一台利勃海尔LR1350型履带式起重机上舰施工。

2011年2月,瓦良格号舰岛一前一后安装了两座364型低空与对海搜索雷达,舰岛侧面安装了多套电子战系统天线。

2011年3月初,瓦良格号舰岛后部安装了两部347G型火控雷达。

2011年3月中旬,瓦良格号的主桅装上了避雷针,舰岛涂上灰色新漆,焕然一新,舰尾的两套折叠舷梯已安装完毕。

2011年3月下旬,瓦良格号舰岛的脚手架被拆除。

2011年4月2日,瓦良格号舰岛前方的导航雷达安装完毕,着陆拦阻装置的液压油罐安装完毕。

2011年4月29日,瓦良格号舰岛侧方相控阵雷达(中华神盾)安装完毕。

2011年5月10日,瓦良格号舰岛前方相控阵雷达安装完毕。

2011年5月11日,瓦良格号舰岛后方相控阵雷达安装完毕。

2011年6月中旬,瓦良格号甲板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施工完毕,下舰。

2011年6月22日,瓦良格号甲板第一块档焰板安装完毕。

2011年8月10日,“瓦良格”航母已经离开码头,进行出海航行试验另获悉,此次出海航行试验,“瓦良格”航母没有依靠自身的动力,而是被拖船拖出码头。经过4天的试航,中国首艘航母于当日上午凯旋,在7艘拖船的牵引下回到大连造船厂的停泊处。悬挂巨幅国旗的航母三声汽笛宣告首航归来。听到汽笛声的召唤,造船厂内马上响起了鞭炮声。航母原来停靠的龙门吊下,一台吊车正在将一个大型条幅挂起来,上面写着“热烈欢迎首航试验凯旋归来”。

2011年11月29日,“瓦良格”航母再次出海,开展相关科研试验。

2011年12月21日,“瓦良格”第三次试航。

【专题测试】 1.郑和舰队是当时明朝惟一的海军舰队,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李约瑟博士曾这样形容道:“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而明朝后期以后即不复存在,其主要原因是(??)A.明朝综合国力的衰退 B.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略 C.中国社会制度的衰落 D.西方殖民势力的阻挠 2.下图中的历史人物曾被人作对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予以歌颂。“此公”被歌颂主要是因为(??)? A.发动虎门销烟,坚决抵制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指挥“致远”舰,英勇撞击日舰而光荣殉国 C.坚守虎门炮台,多次击退英军进攻弹尽粮绝而自杀 D.领导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3.中国近代史上就曾经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在亚洲也曾经领先一时。以下对中国近代海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近代海军建立于19世纪60年代 B.戊戌变法中曾颁布要求添设海军的诏书 C.中国近代北洋海军覆灭于甲午中日战争 D.国民政府也曾经拥有自己的海军部队 4.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海军成立时,中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①国民政府统治中心被解放 ②联合国取代国联在美国成立 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成立 ④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5.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编队从海南岛三亚出发,开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以保护经过此海域的船舶安全。中国海军编队赴索马里海域途中都是(??)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逆水 D.逆风顺水 6.中国人民海军成立于江苏泰州,纪念成立60周年却是在山东青岛。以下关于江苏省和山东省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江苏省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山东省地处温带季风气候 ②山东省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江苏省是全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 ③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江苏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④山东是重要的能源基地,江苏的工业发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 7.在中国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之际,来自五大洲29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14国海军21艘舰艇汇聚黄海,与中国海军一起,参加阅兵仪式,分享着友谊与责任。这表明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文化有相通之处,这是因为(??)A.文化具有多样性 B.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C.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D.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8.在中国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之际,我国媒体纷纷报道这一盛况。如:《多国水兵相聚青岛像过节 中国核潜艇引多方猜测》、《我国海上大阅兵引发航母派与潜艇派网民争论》等,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很难实现的。这表明随着新的事物不断出现,各种新的思想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事实说明(??)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9.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之际,胡锦涛4月24日晚在北京亲切会见了海军老同志和英模代表。胡锦涛指出,要全面推进海军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这表明新时期的人民海军(??)A.以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宗旨 B.以建设和谐世界为首要目标 C.以坚持对外开放和宗旨 D.以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核心任务 10.在纪念中国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期间,我国政府围绕“和谐海洋”的主题组织论坛,并组织各国海军代表团观摩交流和多国舰艇校阅活动。这反映了我党和我国政府的哪一方面的执政能力(??)A.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 11.在中国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中,我国政府官员一再指出:中国将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胡锦涛主席再次指出:中国发展海军力量,是为了维护和平,中国决不称霸。这说明(??)①世界和平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首要条件 ②中国和平崛起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 ③中国和平崛起是对世界和平的新贡献 ④中国和平崛起应该坚持自力更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在纪念中国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期间,我国政府围绕“和谐海洋”的主题组织论坛,并组织各国海军代表团观摩交流和多国舰艇校阅活动。表明我国政府对外方针、政策和理念一直强调一个“和”字,并且一起以实际行动履行着“和平”的信念。这说明(??)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符合各国利益 D.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13.中国人民海军从成立初以缴获舰艇为主要作战武器到现在拥有我国自行建造的核潜艇等大型水面舰船,拥有强大的海上长城,引起海外大国强国的高度重视。这反映的主要哲学观点是(??)A.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D.事物是发展的观点 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的当日,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在少将司令林遵的率领下,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当天,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4月23日因此成为人民海军诞生纪念日。材料二?2009年4月23日上午9时,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60周年盛大阅兵仪式在山东青岛举行。这是中国海军首次举行多国海军检阅活动,也是中国到目前为止举行的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活动。国际社会对中国海上阅兵活动给予了极大关注,各大主流媒体对此次海上阅兵活动进行了客观报道和高度评价。材料三?参加活动的各国海军将领也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巴基斯坦海军参谋长巴希尔上将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将“和谐海洋”作为庆祝海军成立6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主题非常切合当前国际海洋安全的实际情况,也反映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心声。他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海洋不属于某一个国家,为各国所共同拥有,大家都是其中一份子。各国在利用海洋资源方面都有各自的需求,所以,如果所有人共同维护海洋的和谐,则世界就能达到和谐。这是大家一致的观点,也是我们的观点。” 材料四?正如中国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指出的:“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中国政府的郑重宣言,构建„和平、和谐、合作‟之海是中国海军举办此次活动的主题和期盼。这次活动旨在促进各国海军间的交流,搭建增进了解的平台,创造共商维护海洋安全的机会,增进世界对中国、对中国海军的了解。” 阅后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海军成立的主要历史背景。(2)在纪念中国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英国天空电视台现场报道说,两艘深色船体的中国攻击型核潜艇在薄雾中浮出水面,这是在此次阅兵式中展示的“复活的中国海军最强有力的武器”,显示了“前所未有的现代海上实力”。这一报道最早在英国电视媒体上出现是在英国格林威治时间的何时?英国天空电视台记者还介绍了山东省的气候情况,他的介绍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

【参考答案】 1.选C。A项是郑和下西洋静悄悄结束的主要原因,B、D项都是外部因素,而题目要求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落。2.选B。图中人物是邓世昌。3.选A。中国近代海军建立于19世纪80年代中期。4.选D。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华约形成于1955年5月,均与题意不符。而南京解放是在1949年4月23日,北约成立于1949年的4月。故选D。5.选A。印度洋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风向为东北风。6.选A。以上的四个比较的表述都是正确的。7.选D。只有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与题意中的“相同之处”无关。8.选B。①、③是正确的表述。经济决定文化,因此②是错误的。④与题意无关。9.选D。A、B、C均与题意无关。10.选D。“和谐海洋”与“和谐世界”意思相近,不局限于国内。11.选D。①的表述是错误的,中国崛起的首要条件是国家独立。12.选B。注意题目中的“一直”、“和”、“和平”等关键性词语。13.选D。14.(1)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政府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新中国即将解放。(2)2009年4月23日1时。主要内容:山东省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冬季刮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少雨多风沙;秋季天气晴爽,冷暖适中。(3)坚持结伴而不结盟的政策;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中国还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4)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中国模式既遵循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中国的崛起有赖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③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中国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必将在中国崛起的进程中不断成熟与完善。④事物是对立统一的。改革与开放、市场导向与政府调控是相辅相成的。⑤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在推进国内改革与发展的同时,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应对全球化。⑥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改革是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的统一。(5)①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是对世界的威胁,而是世界的机遇。②中国的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按照公认的国际原则行事。③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④总之,中国的和平发展不对任何国家、地区或国家集团构成威胁。相反,却大大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第二篇:高考历史复习

一、万丈高楼平地起——依托考纲夯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复习时要做的事有很多,面对一大堆复习资料同学们可能不知该如何下手。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那就是基础。近两年高考考查能力的分值增大,但若没有牢固掌握主干知识,能力的提高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不论试题形式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历史学科的基本框架、基本技能和技巧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在复习时同学们应注重对重要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主干知识的掌握,这也是考纲和高考的主要要求。

如: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等。对这部分知识,一要切实加强记忆,二要充分理解,三要进行联想。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多角度联想的基础上夯实知识,提升能力。

二、宏观在宇、微观在握——构建网络抓联系

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抓“点”—串“线”—铺“面”—织“网”,构建成“点、线、面、网”立体式的知识体系。具体来讲就是:

1.抓“点”

“点”,就是历史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即坐标。一系列关联的“点”就可以串联为一条线。如复习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时可抓住四个点:(1)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2)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3)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串“线”

“线”,就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如,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涉及的知识点有秦朝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朝郡国并行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北宋二府三司,元朝行省制度,明太祖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这些 “点”构成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秦朝)—发展演变(汉至元)—强化(明清)的“线”。

3.铺“面”

“面”,就是某一时期或阶段历史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总结为:

一是巩固政权(重要措施,如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二是恢复经济(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等措施);三是完成过渡(两项措施: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四是民主法制建设(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五是外交建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会议等);六是科教文化(文艺:“双百”方针。教育:开基创业,确立方针)。

通过上述总结,不仅可以迅速掌握主干知识,还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把握主干知识间的联系。

4.织“网”

高考是对知识的综合考查,因此在复习中不能仅限于复习某个知识点,而应该纵横联系,前后贯通,构建“网状”知识体系。织“网”就是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织”成完整的、立体的网,实现学科内的“超级链接”。下面以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为例进行展示:

通过抓“点”—串“线”—铺“面”—织“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有效掌握某一专题或阶段的整体内容,从而发现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解题时才能“撒得开、收得拢”。

三、视线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联系热点,渗透历史,创设新情境

关注社会现实、注意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以史为鉴,是历届高考的重要命题思路。高考历史试卷以隐性或显性的方式关注社会热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2011年高考仍可能关注一系列社会热点,同学们在复习时应加以注意。

1.关注2010年和2011年的周年历史事件。如: 2010年是八国联军侵华110周年;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

2.关注2010—2011年的社会热点,尤其是长效热点。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问题等。

当然,高考考查的不是热点本身,而是热点涉及的历史主干知识及相关能力。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要以热点为载体,分析、思考和挖掘与热点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规范性训练

复习不等于读、背知识,高考也不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近两年高考考查能力的倾向十分明显,这些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的复习、经常的练习中逐渐形成的。

就考试来说,需要具备三种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掌握这些能力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1.理解试题中常用词语的含义

试题中的常用词语有三类:一类是回答问题的中心词,如原因(为什么)、措施、目的、本质、意义、影响、启示等;一类是回答方式的限制词,如指出、说明、评价、概括、分析等;一类是回答依据的限制词,如根据(依据)、结合、联系、综合等。

同学们在做题时一定要找准这些词语,这有助于准确、完整地回答问题。

2.掌握答题的一般方法

(1)选择题

①审读题目(从题干到备选项),弄清限制性条件(如时间、空间、程度等),理解特殊词语的含义,答案应该符合每一个限制性条件。

②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变换思维方式,反向排除。

③对备选项中提供了新知识的题,判断另外三个备选项是对还是错(以熟定新)。④对材料型选择题,坚持一点:读懂材料。因为这类题的答案大都与材料有关,在材料中有对应语句(信息),如题干“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2)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是历史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也是同学们最容易失分的。在复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尤其是规范性训练。

①读懂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弄清考查的是什么知识;分析并明确材料中的史实和观点,并分点或分层次理解。

②仔细审题。通过审题,明确三个方面:回答内容、限制条件、回答依据和方式。一般而言,材料解析题在设计问题时对回答依据都有明确的规定(根据答题依据可以确定答案的来源),大致情况有三种:A.根据(依据)材料……回答……(答案一般在材料中);B.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由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组成);C.没有规定答案来源(先看问题与材料是否有关。若有关,首先根据材料回答;如不完整,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如问题与材料无关,则据所学知识回答)。

在审题时要注意两点:

A.把模糊时间转化为明确时间。在一些试题中,时间是相对模糊的,如“改革开放初期”“„冷战‟结束后”“近代以来”“清朝晚期”“中国近代”。

B.注意“各”“及其”“哪些”等词语,防止遗漏要点。

③规范表达。

A.格式规范。

B.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C.按顺序回答问题,观点与史实结合,不写与答题无关的话。

D.在答题时要注意四点:

★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根据分值确定答案要点的多少。

★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回答,克服思维定式,坚持“论从史出”。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准确辨别材料观点的正误。这是因为材料题所引用的材料多是原始史料,有些材料可能是封建史学家或资产阶级史学家的观点。★怎么问就怎么答,避免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如“请列举近代法国侵略中国,给中国文化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的最突出事例”,本来只要答出“焚毁圆明园”就行了,但有的学生答“八国联军焚毁圆明园”,结果因史实性错误而不能得分。对那些没有明确要求回答时间、人物等的设问,尽量不要多答,以免出错。

五、月是故乡明——关注地方历史

突出地方文化魅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高考的一大特色。省(区、市)自主命题有利于各省(区、市)挖掘本省(区、市)丰富的命题资源。如:山东省可以考查山东籍的历史人物及其思想、古代山东地区拥有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广东省可以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江苏省可以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复习时,可结合本省(区、市)实际,对本省(区、市)的历史适当挖掘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

第三篇:2014年高考历史热点

2014年高考历史热点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迎65周年华诞

2014年10月1日,新中国将迎来65周年华诞。从天安门城楼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宣告,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放怀,到“嫦娥”奔月、蛟龙潜海……新中国的65年,是一幅中华民族梦想实现的画卷。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多激发市场活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障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涉及10多个领域的改革任务将陆续启动,措施务实给力。新的一年里,人们期待,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创造新荣光。

【考点:新中国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

201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走过一个甲子的光辉历程。60年风雨历程,从“豆选法”到城乡选举“同票同权”,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不断完善。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增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自信,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

【考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2014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我是实事求是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978年12月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新中国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邓小平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

【考点:民生问题、民本思想】

第三次经济普查启动

2014年1月1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启动入户登记工作,约300万名普查人员将努力摸清全国1000多万个单位、约6000万名个体经营户的基本情况。经济普查,大到宏观调控,小到柴米油盐,它不仅利于“国计”,更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摸清“家底”,才能更好地服务民生,帮助百姓科学、理性地做出就业、消费、投资选择。五年一度的经济普查将让国家更清晰地了解二、三产业发展的最新状况,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考点:列强侵华、新中国外交】

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

2014年,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此前再度参拜靖国神社,又一次翻开历史的伤口。面对中日关系,中国向来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共同维护历史正义和两国关系。四邻安则自家兴。家如此,国亦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与世界合作共赢,2014年的中国外交将会更加异彩纷呈。

【考点:中国科技成就】

“蛟龙”将首度探底印度洋 “上天入海”期待新“传奇”

2014年,“蛟龙”号将首次探底印度洋,嫦娥四号或将承担新的“登月”使命。“上天入海”已从美丽的神话走进现实,一次次的成功带给国人无限自豪。嫦娥三号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蛟龙”号让中国成为世界上五个拥有6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之一。人们期待,科技工作者们书写更多新的“传奇”。

【考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高考改革方案公布

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推行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亮点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已有体现。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将发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改革实施意见。这些改革举措旨在从根本

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保证公平公正、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高考时代,令公众满怀期待。

【考点:互联网】

不动产登记、网络实名集中亮相 多项登记制影响几何

2014年,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和信息网络实名登记制度将出台并实施。尽管不动产登记制度本身算不上典型的房地产调控,但无论是调控影响,还是反腐预期,民众都有所期待。不动产登记制度,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要做的就是如何确保有效实施。而信息网络实名登记制度将对网络虚假信息传播、恶意留言等形成威慑。网络实名登记,注册才能发声,消除“网络暴力”,虚拟网络亦有清晰的法律边界。

第四篇:高考历史复习-材料与结论

《金》P18-3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B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1万增加到20万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C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

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

业组织

16.(09广东)(14分)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东汉组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

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宋代组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晚清组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请回答:(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1分)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8分)

16、(1)晚清组。(1分)

(2)①东汉组、宋代组。(1分)②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每组2分,共4分。

如: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宋代组可增加其它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

(3)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3分)

宋代: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它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3分)

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第五篇: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总结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归纳

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

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

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 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

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注意:

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文家市决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3、纠正党内的错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4、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

5、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

6、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

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

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

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用心

爱心

专心

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

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

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

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6.十年探索时期

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

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7.改革开放时期

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

中国近现代的宪法: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孙中山)

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2.《中华民国约法》(1914,袁世凯)

内容: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193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

内容:规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

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内容:规定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公民权力和义务

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过渡时期:一桥二铁三公四厂(西部的交通,东北的重工业)

2.十年探索时期:一铁二钢三油田;两大科技成果(原子弹、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3.十年**:湖北二汽;南京长江;国防科技(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4.改革开放:宝葛大京、“神舟”飞船

(注意:课本上四个时期关于经济建设成就的地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内容: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

评价:革命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民主革命发展

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新三民主义

与三民主义相比:不同点:明确提出了反帝的要求、提出了“三大政策”

用心

爱心

专心 与中共纲领相比:相同点:都主张反帝反封(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不同点:(1)中共更代表人民的利益:中共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

时工作制、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等内容

(2)中共在民主革命之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原因: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2)影响: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

(1)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3.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

(1)原因: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列强忙于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影响: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兴起;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4.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1)根本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具体原因:(思考:为何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

(2)影响:导致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日本侵华问题

1.侵华方针和主要内容:

“大陆政策”:(明治维新后制定)以侵略中国为中心

“田中奏折”:(1927年制定)确立侵略中国“满蒙”的方针 “国策基准”:(1936年制定)确保日本东亚霸主地位,并向南方海洋发展 2.侵华事件: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今年是甲午战争110周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 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侵华暴行:

两次大屠杀:旅顺、南京 对根据地:“三光”政策、毒气战、细菌战、制造无人区 对沦陷区:经济掠夺、奴化教育、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 4.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的比较

同:蓄谋已久、为摆脱国内危机、制造大屠杀等 异:结果不同、抗战的规模不同、抗战的方式不同

台湾问题

1.近代列强对台湾的侵略:英、法、美、日

2.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50年:1895年根据《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5年抗战

胜利后,中国收回台湾

3.台湾人民在1895年的反割台斗争:义军首领:丘逢甲、徐骧;黑旗军:刘永福 4.台湾的统一问题:

1979: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和平统一、三通

用心

爱心

专心

1981: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主张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阐明统一后对台基本政策(与港澳相比,台湾可保留军队)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984年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5.两岸交流:1980年以后两岸民间交往日益频繁(分裂势力、外国反华势力阻碍统一)

关于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问题

1.七届二中全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 2.“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注意与“五反”的区别)3.处决两大贪官:刘青山、张子善

4.两次整风运动:1942年整风、1957年整风

关于广东的历史

1.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因林则徐设立译馆,使广东“海外图说毕集”)2.是近代中国最早抗击外国侵略的地区(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3.建立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柏贵的广东巡抚衙门)

4.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摇篮之一:(继昌隆缫丝厂)

5.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

(1)戊戌变法:康、梁领导;广州万木草堂是广东最早的新式学堂

(2)民主革命:孙中山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

(3)大革命的兴起: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时间、内容、影响)

黄埔军校(时间、领导人、特点、作用)

省港大罢工(1925年,长达16个月,当时世界最长,是五卅一部分)

广东革命根据地(二次东征陈炯明、广州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

(4)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1927个年广州起义及广州苏维埃政权 6.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三个特区(深圳、珠海、汕头);二个开放城市(广、湛);一个经济开放区(珠三角)(注意原因:沿海地区;靠近港澳;华侨众多)(注意:最先开放两省是广东、福建;最先改革的两省是安徽、四川)

新中国外交史

1.建国以前的外交政策:

(1)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革命胜利后的外交政策(同时注意首次提出工业化)(2)《共同纲领》:拥护世界和平与合作,反对侵略和战争(首次以宪法形式提出)2.建国初期的外交:

(1)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华“三政策”(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注意外交方针、原则)

①“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再考虑与之建立外交关系)③“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④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3年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3)外交成就:

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第一个国家是苏联)

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参加亚非会议(1955,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3.50年代中-60年代末的外交:

(1)外交环境的恶化:中美继续敌对;中苏关系恶化(2)外交政策:“一大片”(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用心

爱心

专心 4.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发展:

(1)中国加入联合国:1971年加入,并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因国际地位提高)(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关系正常化(4)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中国属于第三世界)5.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2)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3)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

(4)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5)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工业化问题(近代化问题):

1.《资政新篇》:1859,洪仁玕提出。最早的近代化方案(最早提出以法治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最早提出新式学堂、最早提出平等外交)

2.近代企业:鸦片战后出现外商企业;六十年代开始出现洋务企业(是中国自己最早的近代企业);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民族企业(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进一步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3.新中国工业化:

(1)七届二中全会:1949,最早提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土地改革:1950,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提出一化三改造(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4)中共八大:1956,提出总任务(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国近代史总结

1.时间范围:1840-1949 2.一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两个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

4.两个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5.两个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6.三个统治政权: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用心

爱心

专心

下载高考历史复习热点.中国航母与南海主权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历史复习热点.中国航母与南海主权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民族总结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专题整理》 秦汉:秦始皇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国家.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移民戍边。促进边疆开发。 匈奴:秦---北击匈奴,修长城,东到临洮 西......

    2010年高考时政热点与历史结合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2: 促进科学发展的党 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中办印发《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大国崛起_2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大国崛起 一.热点背景 2006年11月13日至24日,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一套共8册的同名系列丛书也已同步发行......

    2018年高考历史热点回顾

    人文精神 1重视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 古希腊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思考。 亚里士多德关注人类生活,特别强......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梳理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梳理06年历史热点专题梳理(一)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

    2008年高考历史热点主观题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王鹏 2008年高考历史热点主观题 “三农”问题 1、(15分)小岗村、华西村、浙江慈溪是中国农村改革不同时期的典型代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

    热点专题复习1、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历史热点复习:高考分析与教学建议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历史热点复习:高考分析与 教学建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古代和近现代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党中央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在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