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推进工业化进程情况的汇报

时间:2019-05-15 14:0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推进工业化进程情况的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推进工业化进程情况的汇报》。

第一篇:×县推进工业化进程情况的汇报

×县推进工业化进程情况的汇报

近年来,唐河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强化工业立县意识,把发展壮大工业经济作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要务,立足县情,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综合施策,加快了全县工业化进程,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一、基本情况

止目前,全县现有工业企业万个,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家;从业人员达万人。某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实现利税总额亿元,比上年增上。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利税总额亿元,分别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元人·年,综合效益指数。今年元至四月份,全县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税总额万元,同比增长和。经过努力,目前我县已初步形成了以金兰、金路油脂食品有限公司,苍台、马振抚粮油加工、昝岗栀子色素加工、双河明胶生产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晨光、红旗水泥厂等企业为主的建材业;以经纬、丰源和王集劲起公司为主的纺织品工业;以日新、月新为主的电子器件加工业;以双河、古城塑编为主的塑料制品工业。

二、主要做法

(一)招商引资上新项目。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发展民营工业作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突破口,动员全县各级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扑下身子,集中精力抓招商引资,抓民营工业企业的发展。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管理,进行实地观摩,实行未位淘汰;对县直单位实行招商引资与单位工资和包干经费挂钩,在岗财政供给人员实行工资浮动,进一步

加压增责,激发广大干群招商引资、发展民营工业的热情。目前,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竞相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局面初步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大的项目、好项目落户唐河,建成投产。某年,全县共引进资金亿元,到位资金亿元,引进项目个,其中工业项目个。先后引进建成投资了栀子开发项目,日新、月新电子器件等骨干工业项目。今年元至月份,全县共引资亿元,建成、在建、拟建和技改项目个。唐河世纪星钢骨架有限公司项目、金辉水泥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双凤明胶有限公司等工业项目,投资均在万元以上。特别是地处偏僻的王集乡,引资万元上马的劲起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占地亩,厂房平方米,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预计年产值可达万元,实现利税万元,该项目的建成结束了该乡无工业的历史,也为全县树立了一个好的招商引资典范。全县民营工业企业快速发展,极大扩充县域工业经济总量。

(二)借助外力改造、改制县属企业。针对企业基础差、规模小、包袱重且停产半停产企业多的现状,我们坚持走对外开放、借水行舟的路子,吸引外商租赁承包经营老企业。一是破旧建新。针对油脂食品总厂和众丰油厂等债务沉重,但有产品、有市场、有潜力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并与郑州四维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金兰、金路油脂食品公司,盘活资产多万元,剥离债务包袱多万元,募股万元,仅金兰公司,某年就创利税万元。二是实行租赁经营。先后由福建经纬集团投资租赁了县丽荔棉纺集团、浙江晨光集团投资租赁了县龙山水泥集团,福建闽乐钢铁有限公司投资租赁了县红旗水泥厂,湖北畅响集团投资租赁了县饲料厂。三是分块搞活。对当前不能整体租赁的变速箱厂、唐河酒厂将企业的若干生产线对企业内部职工、个私企业或社会自然人实行切块经营,局部盘活。四是整体出售。将液化气公司以万元的价格一次性整体出售。通过整合

原企业的资源,注入资金和引进先进管理办法,使一批资不抵债、停产半停产的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民营化的路子起死回升。

(三)依托农副产品资源,走产业化经营之路,扩充工业经济总量。近年来,我们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以此扩充全县工业经济总量。依托全县万亩的优质专用小麦,通过招商引资和激活内资,大上了一批面粉加工基地,年加工小麦万吨,实现产值亿元。其中苍台镇傲雪、银雪精制挂面厂和宛南雪面粉厂家企业,年加工转化小麦万吨,年产优质挂面个品种万吨,产品远销湖北、湖南等个省市,实现产值亿元。依托全县万亩优质棉花,以经纺、丰源、劲起等企业为龙头,形成了全县棉花生产——加工——纺织——印染的产业链条。依托全县万亩优质花生和万亩优质“双低”杂交油菜,培育了金兰、金路两个油脂食品

有限公司;围绕全县丰富的畜产品,培育了县肉牛产业集团、豫南清真肉联厂,凯达食品有限公司及双河明胶厂、双凤明胶厂及上屯骨粒厂等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饲养——屠宰——加工的产业链;围绕全县林果药业,通过招商引资,投资万元建成了昝岗栀子色素加工厂,年可加工栀子万吨,提取栀子色素吨,可创产值亿元,实现利税万元。并同香港裕龙国际投资公司合作,引资万元,拟建一个金龙果汁加工项目,并上马了一批板材厂和家俱制造厂,使全县的林果业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围绕良种扩繁,培育了中棉、中油等个科技型良种加工企业,形成了制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带动了全县制种基地发展到万亩,年产种万公斤,不但全县农作物以上实现了良种化,而且销往省多个县区,初步打响了“金唐河”种子品牌,农业大县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不仅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四)加速城镇化建设,为工业化提供载体和支撑。工业化是龙头、工业化的实质在城镇化。为此,我们树立抓城镇建设就是抓工业化、抓经济发展的观念,运用经营城市理念,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问题,进一步加快城乡建设步伐。中心城区建设围绕宁西铁路开通,狠抓了车站广场及南城区的道路建设,并引资万元联合开发了滨河路及绿汀花园。与黑龙江王常市合作,经营城市公交。对旧城区重点部位进行改造,拉大城区框架,提高城市品位。尤其是在火车站附近,规划了占地平方公里的县工业园区,已投资万元,对水、电、路进行了综合整治。同时,采取以城带乡的办法,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狠抓集镇的上档升级,完善集镇功能,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城镇面貌的改善,为全县招商引资发展民营工业集聚了人气、财气。仅今年以来,城区就新发展工业企业家,几个星级城镇引来工业项目个。

(五)强化服务,优化环境。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提供的服务和环境支持。为此,我们进一步转变职能,摆正位置,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扎扎实实为推动工业化进程提供各种有效的服务和环境支持。一是政策服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工业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发展民营工业的优惠政策,推行新上企业试运营制度和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降低准入门槛,着力形成政策洼地。二是环境支持。成立行政服务中心,进驻个局委项审核事项,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提高效益,优质服务。并重拳出击“四乱”,优化发展环境。三是资金支持。金融部门信贷资金有计划向民营工业倾斜,支持民营工业扩大规模,滚动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工业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我县现有国有集体企业大部

分是年代和年代筹建起来的,在国家“七五”、“八五”、“九五”计划中,都没有进行大规模改造,错过了发展的机遇。县属十四家工业企业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档次低,结构不合理,高耗能耗材产品多,名牌产品、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少,缺乏支柱产品。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缺乏新的增长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不足,“小龙”多,“大龙”少,低标准的多,高标准的少,一般性产品多,品牌产品少具有国际竟争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优其缺乏。

(二)奖金短缺。多年来,由于对工业企业投入严重不足,我县企业发展主要靠负债经营,一些企业的技术改造占用部分流资,一些连续亏损的企业流资严重短缺,所以从县属工业整体看,资金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县发展的瓶颈。

(三)人才缺乏。由于企业经济效益欠佳,优秀人才难以聚集,人才严重匮乏,现有经营管理人员队伍老化,观

念陈旧,严重制约了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

第二篇: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加快苍溪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苍溪县政府副县长王彦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川北贫困山区、传统农业大县的苍溪,通过近年来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县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但从各项指标来看,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现状尚未改变,与周边县区及发达县市相比,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要实现富民强县的既定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西部大开发及产业转移之机,乘势而上,继续加快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将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三项原则

一是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原则。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最基本的特征,其先进程度决定着工业化的水平和竞争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加速器,高度的信息化将使工业朝着现代化、高附加值化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自主和发达的工业体系,才能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产品、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等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我县必须遵循“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的根本原则,以信息

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对我县经济发展的双重推动。

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新型工业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我县要自始至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自然—经济—社会”系统与发展的关系,通过开发利用新型能源、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政策、开发引进环保技术、搞好节能减排等,建立起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统筹协调原则。要把工业发展与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使工业化同时成为农业现代化和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努力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发挥三大优势

一是要发挥资源优势。结合我县实际,充分放大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电清洁能源和天然气化工3大优势主业板块,加快推进工业布局向产业园区集中,增长方式向精深加工升级,产业重心向能源化工方向突围,企业培育向集团化经营跨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方面,打好绿色牌,增强聚集度,提升附加值,促进量质并举发展,强力拉伸肉食、粮油、林板、丝纺、果蔬饮料五个主导产业链,重点抓好以红心猕猴桃为主的“1+3”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电清洁能源产业方面,围绕争创全国电力建设示范县,打造全省电源建设支撑点的发展定位,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加快推进亭子口、苍溪航电、东河梯级开发工程的同时,配套实施好电力资源转化、电网环供配送系统两大工程建设,力争“十二五”末全县新建和改扩建220KV、110KV、35KV等输变电站13座,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150万KW;天然气化工产业方面,依托市县共建的化工园区,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和错位式、差异化、一体化的思路,大力发展天然气制烯烃、天然气制乙炔、天然气制合成油和硫化工等项目。同时,利用天然气资源富集地、三大输气管线(中石化川东北-川西输气管线、中石油中卫-贵阳联络线、中石油“九龙山-苍溪-南部-北外环主管线)集中交汇地的独特地理优势,认真做好西气东输工作,打造支撑苍溪未来工业发展的“第一引擎”,力争“十二五”末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二是要发挥交通优势。以“建成一港二高速,标改腹地四环路,乡村公路油砼化,建管养运同发展,四位一体成枢纽”为目标,加快兰渝铁路、广南高速公路、县内出口通道改造和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步伐,打造嘉陵江通江达海大通道,把我县建成广元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川东北重要的区域性交通节点、川陕甘结合部快速交通圈的重要一环,南可通江达海、北可远达欧亚,从而最大限度地发

挥枢纽建设带来的低成本优势,为拉动苍溪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深加工,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要发挥区位优势。要利用我县独特的地理优势,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与川陕甘商业物流圈和“成南渝”等大中城市的产业进行对接和融合,不断增强吸引市场要素集聚的磁场作用,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围绕区位特点,精心包装、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创新招商方式,实行园区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及时跟踪国家和省市政策,定期开展全县的政策评估,完善用地、收费、税收、金融、奖励等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来苍溪投资兴业。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激活三大要素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激活人才、资金、环境三大要素。一要以人为本。要将人力资源视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将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视为新型工业化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并将其作为我县工业发展的战略支撑。突出以人为本,在全县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合理配置和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核心作用;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流动机制,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建立健全社会教育培训体系,在关键性行业中建立起知识结构合理、技术分工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要激活资金。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吸引社会资本,破解资金瓶颈。要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推动融资方式的创新,建立政府协调引导、银行重点支持、担保积极合作、企业主动参与的融资服务新模式。尤其是要重视发挥信用担保机构在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方面的作用。要迅速引进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填补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空白,为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要优化环境。要优化投资硬环境,建好工业园,搭建工业发展平台。新型工业化要求,工业要向园区集中,项目要向园区集聚,产业要向园区集群。要抓住有利时机,发挥贫困地区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整合工业园区资源,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快完善我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紫云工业园和市县共建的天然气化工园的道路、供水、供电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创新型园区、特色型园区、效益型园区,提升工业园区档次。要优化投资软环境,切实转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想投资者所想,急投资者所急,真诚服务,主动服务,高效服务,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以“一流的效率、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形象”为目标,不断检查和改进工作。

四、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努力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从单纯追求GDP增长向追求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向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

调发展转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努力实现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事实证明,经济欠发达地区完全有可能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我县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坚持以生态和环境成本最小化、资源消耗减量化为原则,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建立适合苍溪县情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经济体系。

三是努力实现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我县发展工业,最大的优势是资源,最大的劣势是太依赖资源。如果长期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输出支撑经济增长,就会丧失经济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靠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靠管理挖掘资源节约的潜力,靠科技建立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用资源优势吸引县内外的资金和技术,以资本和技术推进资源的深度开发、转化和产业延伸,从而提升工业化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篇:论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财税对策

摘要: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缓慢,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较弱,制约了中部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积极推进中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就国家财税政策而言,要通过国家财税政策的适当调整直接对中部地区工业企业以及工业化给予支持和帮助,改善中部地区的投资环境。

关键词:中部地区;工业化;财税对策

工业化进程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中部六省区工业化进程缓慢,数据分析表明,中部地区尚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向中期的推进阶段。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较弱,不仅严重制约了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成为全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制约因素。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加快工业化的基础要件,但政府的宏观财税政策不仅具有引导作用,而且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

一、加快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是国家及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快中部地区工业化是实现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国际经验表明,现代化的历史,实质上就是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进而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最终实现由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再走向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国家。因此,中部地区的现代化迫切要求中部地区加快发展,率先实现工业化。

加快中部地区工业化是加快中部地区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而城市化的聚集效应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化发展。2003年,中部地区城市化率仅30.5%,不仅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还低于西部31.4%的水平,比东部地区的54.5%更低。因此,要提高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

加快中部地区工业化是实现区域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谐社会表现在区域经济层面,就是要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且伴随着国家各种区域政策的实施又逐步呈现出东部地区加速发展、西部地区积极推进、东北地区重振雄风,而中部地区开始凹陷的格局。充分借鉴和运用中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经验和政策,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尤其是工业化的发展步伐,进而真正实现地区和城乡协调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中部地区工业化有利于实现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中部地区产业层次低、产

业结构升级缓慢、产业结构失衡已成为制约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现阶段,中部地区虽属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但工业的优势并不明显,农业内部又是重粮型单一化结构,第三产业以传统的流通和服务业为主,为现代工业服务的金融、通讯和信息产业相当薄弱。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迫切需要工业化的支撑。

加快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有利于促进东、中、西地区的梯度格局的演进,也是促进东、西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政策倾斜,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来自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资源的约束越来越严重,东部地区的商务成本越来越高。一些高成本、低附加值的产业和企业向外转移已成必然。中部更接近东部,显然应成为东部产业向外转移的首选地。由于地缘和传统的经济联系,中部更容易与东部形成产业分工协作关系。另外,中部的崛起与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也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西部大开发一方面需要承接东部的产业和生产要素,而东部产业和生产要素向西部转移必然要经过中部的传递;另一方面西部发展必须与周边地区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中部作为西部的近邻,从历史渊源和发展水平等方面来看,中部更容易与西部形成配套关系。

二、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财税对策

调整区域投资政策,为加快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区域投资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部地区无论是投资的硬环境或者是软环境都有了较大改善,为吸引国内外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中部地区工业化发展的更高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当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投资的外部环境系统,主要还是要靠广大中部地区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彻底改革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运行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加大投资力度完善交通、通讯、信息网络系统,提高车站、机场、港口的通过能力以及水电气等其他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但中部地区作为全国社会政治经济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通过相应区域投资政策的调整不仅会对中部地区硬环境的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且对软环境的改善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一是通过财政投融资政策的改革和完善,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通过设立专门的信贷担保基金和投资风险基金、对科技创新企业投资贷款补贴等,进一步改善融资环境,加大对中部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战略支柱和主导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有效促进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加大对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投资力度。中部地区特殊的空间位置决定了该地区交通通讯等的通达能力对全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影响程度。这种投资的公共性和受益的外部性要求国家将财政投资(包括国债投资)的侧重点放在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三是推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化运作和公用事业的企业化管理。提高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的使用效率,形成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运作机制。

拓展财政支出政策与中部经济发展有效结合的空间,为加快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创造良好的经济基础。第一,充分利用政府采购制度支持中部地区的企业参与竞争,促进其经济发展。政府采购作为支持民族产业、扶持本国企业健康发展、实施产业政策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手段,得到了许多国家和政府的充分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才刚刚起步,许多政策措施都在调整和完善之中。充分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不违背政府采购基本规则的前提下,结合我国一定时期的区域经济政策,通过相关条款和制度的修订和实施为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第二,调整对中部地区转移支付政策,增强中部经济发展能力。转移支付作为重要的财政扶持政策,是各国解决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通用手段。中部地区由于整体经济的脆弱和落后,难以形成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良性互动机制,急需借助中央的转移支付政策加快经济发展。但是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支付模式单

一、支付标准不合理、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不规范、专项补助政策导向不明确等问题,对中部地区实施力度较小。因此建议调整转移支付政策,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尤其是针对中部地区劳动力素质不高、产出效率低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地方财力不足的现实,通过推广因素法支付模式、提高支付标准等改革措施,加大对中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同时,结合地区经济特点逐步提高中部地区增值税增量返还系数,相应减少对体制上解的财力较充裕的经济发达地区的税收增量返还,增加对财力较薄弱的落后地区的税收增量返还。第三,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吸引外部资金,扩大投资规模。在工业化进程中普遍的瓶颈制约是资金供给的短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拓宽融姿渠

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是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尽管市场体制下,企业是投资的主体,但财政政策和投资的导向功能和乘数效应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着重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金。从实际的操作看,积极运用财政贴息、风险担保等手段,吸附、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类资金流向。可在财政贴息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介入;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积极争取世界银行贷款等外国借款投入。同时,财政部门通过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发展BOT、TOT等投资形式,吸引外资,最终达到以较少的财政资金牵引较大的资本进入建设项目之中,从而有效解决资本供给不足这一瓶颈,促进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技术的升级。第四,加大对中部地区科技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为加快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提供智力支持。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科技文化教育的投入不足和劳动效率低下的现实,要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保障、激励作用,加快人才的培养、引进,促进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转化和利用。就税收政策而言,应配合税收立法权和税收管理权下移的改革,着重解决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手段单

一、对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不够等问题,积极实施促进科技进步、教育培训投入的税收优惠和对引进人才的专门补贴予以免税等;对技术成果转让、技术服务所得实行减税政策;对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采取加速折旧;鼓励企业税前提取技术开发基金、教育培训基金等优惠办法。要通过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积极支持中部地区的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增加对科技、文化、教育等支出的比重,重点扶植基础研究和普通中小学教育及特殊教育,运用财政支出政策机制,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企业增加研究和开发费用,鼓励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引导企业投资于技术改造和研究开发;引导社会加强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本地区的综合人力资本和劳动的产出效率。进而为中部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制定对中部地区工业化的财政援助政策,加大对中部地区工业化的支持力度。第一,积极筹集改革资金,专项支持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进程,为提高中部地区工业化程度构筑规范有效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使其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这一进程中科学的财政政策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一是为国有企业减压降负,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和各商行总行配合做好改制企业的呆坏账的申报核销工作。二是通过归集企业产权转让收入、国有土地出让金以及财政预算拨款等多渠道资金,专项支持国企改革。三是支持更多企业参与资本运作,对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要优先支持,重点倾斜。同时,积极参与企业筹资方案的选择,为企业股份制改造及证券投资提供咨询。四是加大中央财政对中部地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充实企业关闭破产职工安置费和经济补偿金,同时建议,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并轨后,中央财政用于中部地区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资金规模能够逐年增加,用于困难就业群体的培训、职业介绍、社会保险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等。第二,采取财政贴息、注入资本金、风险投资、贷款担保等多种方式,突出扶持和培育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建设。结合中部实际,通过设立优势产业发展资金,规范和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投向,整合财政支持手段,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制造基地和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钢铁有色工业和食品加工业。国家可对中部地区参照振兴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做法,对中部地区特别是中部地区的老工业基地的国企改革、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等予以重点扶持,力争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带动性强的大型、特大型产业项目能落户中部地区。第三,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科研开发的投入,扩大科技三项费用、技术改造资金等专项资金规模。同时对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结构进行优化,重点向企业的技术研究和科技推广方面倾斜。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品档次。第四,加大国债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支持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中部地区曾是国家投资的重点,“一五”时期国家的156项重点项目,仅河南就占11个。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性、体制性因素,中部地区大部分工业企业陷入困境。设备老化,技术陈旧,工艺落后,产品竞争能力差;老职工多,非生产性人员比重大,分流安置任务重。然而,由于资金供给的短缺,各项改革难以为继。而加快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实现中部崛起,还必须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的基础骨干作用。为此,借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政策和经验,建议由中央安排国债资金、贴息资金等对中部地区的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造,使之焕发青春,再铸辉煌。

调整国家区域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调控和引导作用。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税收作为经济调节杠杆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现中部崛起、建设新型工业化社会同样需要国家通过区域税收政策予以支持,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为工业企业减负,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地区的老国有工业企业应该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财税优惠政策,在为企业减负的同时,为企业设备的更新和技术工艺的改进创造条件。二是实行优惠的所得税政策。中部地区的企业、产品竞争能力差,税收成本过高是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之初,国家为了实施非均衡的发展战略,通过运用有差别的区域所得税税收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而广大中部地区为了支持这一大局,一直使用高税率,可以说,中部地区为国家的整体发展是作出了重大牺牲的。如今国家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惠的区域所得税政策仍是有效的。三是实行优惠的关税政策。中部地区整体开放程度低,外向型工业比较薄弱,开拓国际市场以及外资引进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因此对中部地区给予优惠的关税政策对中部地区的企业发展、结构调整乃至整个经济的振兴都会

产生巨大的影响。一般来讲,对从事外贸的企业以及从事出口产品制造为主的企业和需要从国外进口设备、原料的企业,由于进出口关税对其收益的影响更大,因此涉及进出口关税优惠的国家区域税收政策的力度要明显大于仅仅只涉及所得税优惠的国家区域税收政策,尤其是在吸引外资企业投资于特定地区或行业时,国家区域税收政策必然要扩大到进出口关税的优惠。四是完善出口退税机制,调整和优化外经贸发展基金使用方向,由主要用于出口退税托管贷款贴息改为重点扶持工业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出口。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到境外投资办企业给予资金资助。通过实施进出口关税减免,促进外向型工业企业的发展,提高外向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五是进一步完善税法,赋予地方人大和政府必要的税收立法权和税收管理权,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不均衡,在全国统一的税法前提下,赋予地方人大和政府必要的税收立法权和税收管理权,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会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金人庆 积极运用财政手段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J] 财政研究,2004,(9)

[2]陈秀山,等 转轨时期转移制度的区域均衡效应[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4)

[3]朱汉清 政府转移支付的目标选择[J] 财政研究,2002,(5)

[4]苏明 财政支出政策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5]郝寿义 区域经济学[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6]胡国强 河南省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4)

[7]张占仓 中部崛起的产业走向研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3)

第四篇:推进临武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

推进临武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

作者:临武统计局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1-10-8

资源型城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依赖资源,抑制了人们的创造能力,结构调整缺乏内在动力,并且带来了生态恶化、收入差距悬殊等社会问题,加大了可持续发展的难度。临武县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长期倚重于煤、有色等矿产资源。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尤为重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因地制宜,科学地选择转型产业,促使产业选择由单纯注重资源要素转向注重多元要素,避免“矿竭城衰”。

一、临武县资源型经济发展现状

临武县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和“煤炭之乡”的誉称。近年来,我县立足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一业独大”。全县采选业总产值达40.2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总产值达3.7亿元,相关产业总产值达15亿元,各项产值达58.9亿元,占全部总产值的57.6%。矿产品对财税的贡献举足轻重,煤炭、有色金属一直以来是全县两大支柱财源。2009年,全县完成矿产品税费收入1.62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43%,其中煤炭税费征收收入7200万元,有色税费征收收入9000万元。

(一)煤炭采掘业与煤炭营销业:全县有13个乡镇赋存煤炭资源,煤炭工业储量为1184.92万吨,预测储量为2686.7万吨,被评为全国200个重点采煤县之一。2005年全县共有煤矿68个,近几年通过两次大规模的煤矿整顿关闭和整合重组,先后关闭煤矿50个,至今仅保留煤矿18个。2010年临武县18个有证煤矿煤炭产量达160万吨,总产值达10亿元。拥有煤炭经营资格证煤场29个,经营方式多为批零相结合,年销量1~20万吨不等。

(二)有色金属采选业:现有产值达500万元的有色金属采选企业3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8%。2010年生产锡精矿(折含量)17560吨,钨精矿(折含量)2251吨,铅精矿(折含量)750吨,锌精矿(折含量)732吨。全年有色金属采选业实现总产值达30亿元。

(三)有色金属冶炼业:冶炼企业仅有6家,其中只有3家的主营业务是冶炼,其他3家同时拥有采选业务。3家冶炼企业总产值3.7亿元。

(四)带动产业情况:煤炭、有色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运输、餐饮、汽车维修、装卸等行业的发展,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

二、当前临武资源型经济面临的困境

(一)矿产资源不断衰减。临武已累计探明煤炭资源总量7000万吨,可开采量约为4000万吨,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500万吨,占可开采储量的62.5%。剩余可开采储量只有1500万吨。按现有生产能力开采,临武在10年之内就会因煤炭资源的枯竭而造成大批矿井报废或关闭。有色金属钨保有资源储量2.8万吨,锡保有资源储量6.6万吨,铅18.1万吨,锌21.96万吨。除了铅锌,钨与锡矿在10年内均将枯竭。

(二)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临武经济、财政严重依赖资源型产业,2010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3.6:49.1:37.3。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5.6%,拉动GDP增长8.2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1%,对GDP的贡献率为54.4%,拉动GDP增长7.7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特别是规模工业内部采掘业比重仍然偏高,达到71.1%,而制造业比重依然偏低,仅为27.9 %。

(三)产品科技含量低。矿产粗加工比重大,产品附加值低,原料矿产的综合利用水平低下。我县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不快,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目前我县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企业主要有湘桂公司、湘香锡业、聚鑫锰业等三家。其中湘香锡业仍在试生产。湘桂公司主要生产锡锭,附加值不高,产业链还不够长。

(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首先是固体废弃物和酸雨的污染严重。煤炭开采产生的大量的煤矸石侵占了山林、耕地,淤塞了河道,水源也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煤灰煤尘污染了煤区空气。其次是地下水位下降严重。由于多年的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水下跌,造成全县近万亩农田灌溉受到影响,部分乡镇居民的生活用水出现困难。再次矿井废水的悬浮物浓度、化学耗氧量浓度、硫酸根离子浓度都较高,这类矿井废水不经处理就大量外排,造成水源污染,淤塞河道和农田渠道,土壤板结。

(五)安全隐患突出。受短期行为和巨额经济利益驱动,一些人对矿产资源掠夺性开采,造成整个行业低水平经营和高危性运营。矿区矿点遍地开花,窿道交叉重叠,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选矿企业所需蓄水池、尾砂库随意乱建,全县46座尾砂库中危、险、病库达39座。煤炭长期采掘以及不合理开采导致地面沉陷,造成村庄房屋开裂,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现我县采煤沉陷区涉及5个村委,人口近7000人,农田达3000多亩。煤矿瓦斯灾害严重,全县18个保留煤矿中有突出矿井12个,高瓦斯矿井3个,低瓦斯矿井3个,而且现在都已进入深层开采,瓦斯防治难度越来越大。

三、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提高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特别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好,就是以市场导向为原则,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资源消耗低,就是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环境污染少,就是开展现代文明生产方式,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利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条件结合起来,提高经济竞争力。

四、推进临武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推进资源集约化生产。坚持“在保护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加快香花岭、三十六湾、泡金山等矿区资源整合步伐,走规模化、集约化、联合化、规范化发展之路。加快土楼冲、三十六湾、香花岭、泡金山等区域的集中选矿减排项目建设进度,按照“采选分离、选矿入园、水污分流、循环利用”的要求,所有的选厂必须无条件进入集中选矿减排项目区,集中选矿、集中排放,对整改无望又不愿搬迁的选厂坚决予以关闭。坚决打好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整合和技改扩能攻坚战,切实提高煤矿产能和安全生产水平。支持重点矿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对传统生产进行改造升级引导转变发展方式,逐步实现由简单地人工开采向机械化、综合化开采转变,由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团化、集约化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突出循环发展,加强尾矿综合回收。抓好湘江流域临武境内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加大重金属提炼、回收技术的攻关和引进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规模化、高端化的尾矿综合回收项目,适时采取与高等院校、科研所共同研发尾砂综合回收项目,提炼和回

收各种金属成份,变废为宝。对于一些存有大量尾矿的矿山,应予优先开发尾矿综合回收项目,适度控制原生矿开采。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资源精深加工。针对临武的资源优势,注意拉长产业链条,通过生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能力强的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形成独特的优势产业。目前,我县铅锌精矿中含有大量的金、银、锗、镓、铟等贵重金属。因此,要特别注重矿产品的深层次开发利用,延长产业链条,进一步扩大精铅锌、锡生产能力,鼓励香锡公司、湘桂公司等大型矿冶企业增加电解贵金属的车间。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着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园区是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工业园的建设要根据临武县的自然条件,资源,生产力发展的状况,集中力量办好一个有自己特色,能发挥“带头、示范、辐射”作用,能产生“规模、集聚、洼地”效应的工业园区。特别是要注意选择好入园企业,在做大做强现有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的基础上,要引进那些对我县经济发展有较强辐射和带动作用,技术含量较高,环境污染少,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本地比较优势的企业,如有色金属深加工、纺织业、电子信息企业等。

(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紧密结合临武发展实际,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新材料、风能发电、农产品加工、碳酸钙等为主的新兴产业。一是转变观念,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将招商引资作为地方政府的头等大事来抓。积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二是发展现代农业。目前我县在食品加工等领域,已经有不少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崭露头角。如舜华鸭业公司就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我们要继续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培植舜华鸭业、小徐瓜瓜、金福薯业三大龙头企业,支持他们突出主业,加快技术改造,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搞好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尽快发展成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以此带动其他企业成长。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招商工作,把国外、省外的大企业、大品牌引进来。临武油茶林产业已经起步,生猪、山羊等牲畜养殖已经成一定规模。因此可以引进金浩、唐人神等大型龙头加工企业。

(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突出发展环境建设。一是全面突破发展瓶颈。以220KV变电站建成为契机,加快城区变电站增容工程、土地110KV变电站、三十六湾变电站搬迁工程以及农网完善和新老城区配网改造工程建设,全面优化电网结构和布局,提高电网供电保障水平。加快新能源电力开发项目建设,高质量、快节奏推进金江、双溪、岚桥、大冲、三十六湾等风电开发项目。加速推进衡武高速、临嘉公路、临连公路建设,加快启动西瑶至连州瑶安旅游专线公路建设,全面构建对外大畅通、对内大循环的交通网络,彻底打破制约临武发展的交通瓶颈。二是确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是切实优化发展环境。要以建设开放型政府为核心,真正使临武成为行政审批最少、效率最高、收费最低、服务最好的“最开放县”。全县各级各职能部门,创新服务体制机制,提高办事效率,规范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营造有利于兴业发展的投资软环境。要以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严打强买强卖、强揽工程、阻工闹事等违法犯罪行为,着力优化施工环境,从根本上做好优化环境、促进和谐的工作。

第五篇: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为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强大支撑

——在全省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10月26日)

栗 战 书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即将进入“十二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事关全省发展全局和长远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作出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加快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日前省委、省政府已提出了《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和《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提交会议讨论,克志同志还要讲话作具体部署,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下面,我着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对工业强省战略在全省发展全局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当前我们正在组织力量制定我省“十二五”规划。这个规划应该是省委、省政府关于今后五年全省发展主张的宣告,必须明确发展的主基调是什么,突破性的目标是什么,重点战略是什么。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我们提出“十二五”时期的主基调就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突破性的目标就是要力争实现生产总值五年翻番,努力使“十二五”时期成为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要坚持这样的主基调、实现这样的突破性目标,必须有重点战略来支撑。过去我们提出了环境立省、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开放带动和创新发展战略,这些都对,都是符合我省实际的,都要继续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实施。但就我省目前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我们感到,必须把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抓好。而这两大战略彼此又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工业化是城镇化重要的产业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基本的空间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只有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才能得以实现。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已专题研究了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问题,11月下旬省委、省政府将召开推进黔中经济区和加快城镇化建设大会,对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加快城镇化进程作进一步部署。这里,我着重谈谈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认识。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历程充分表明,近现代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工业化为标志,经济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工业化过程,没有工业经济的充分发展,没有工业化,就谈不上实现现代化。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化可以加快,但不可逾越。而就工业化与城市化两者发展关系来看,在工业化的早中期,主要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在工业化的中后期,主要是城市化推动工业化。由于我省目前还处于工

业化早期阶段,因此,不论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推进城镇化进程,都必须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重要突破口。工业上不去,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城镇化、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等都将受到极大的制约,现代化进程必然滞缓。

工业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工业强省战略实质上就是“强中间、带两端”的战略,工业可以上带一产,下促三产,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破解“三农”难题,就农村谈农村、就农业抓农业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坚持以工带农、以工促农。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对于推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第三产业,既需要生产工业品为生活型服务业提供物质基础,又需要工业发展为其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支撑,带动金融、运输、商贸、中介、餐饮、房地产等行业发展。一、二、三次产业之间就是这样,相互提供需求,相互提供供给,其中最大的需求创造和产品供给是第二产业。

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通过多年艰苦奋斗,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能源、烟酒、优势原材料、装备制造、特色食品、民族制药、军工等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工业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提供的财税收入占全省的70%以上。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工业发展同全国相比、同西部省份相比,仍显得落后。一是工业总规模排在各省市区后列,2009年,我省工业增加值1252.7亿元,排全国倒数第6位。二是工业人均增加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我省人均3298元,仅高于西藏,排全国倒数第2位。三是工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我省的占比32.2%,排全国倒数第4位。而从省内外发展的经验看,工业发展快则经济发展快,工业经济兴则全局经济兴,工业经济强则综合实力强。发达的省区市无一不是因为工业发达。比如,天津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2.6%、山东占52.34%、山西占52.29%、江苏占51.33%、河南占48.27%、广东占47.7%、河北占47.09%、上海占45.05%、陕西占46.29%,这些发达省区市的综合实力强,说到底是因为工业经济强。后进变先进的地区,无一不是因为工业发展快。比如江西,原来是典型的农业省,也是个穷省。这些年来,江西实施了工业强省战略,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40%,现在发展的势头很强劲。从省内看,实力较强的市州地无一不是因为工业强,实力较弱的无一不是因为工业弱。工业越不发展的地方。就是经济实力越弱的地方,省内外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我省经济发展是全国最落后的省份之一,导致我省落后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经济方面分析,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业化、城镇化落后。2009年我省城镇化水平29.9%,全国是46.6 %,相当于全国90年代中期水平;2009年我省工业化程度系数为0.8,也相当于全国90年代中期的水平,大体上也落后全国15年左右。正因为我省的工业化、城镇化大大落后于全国水平,导致了经济的全面落后。我省最大的优势是资源优势,资源优势又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方面。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毫无疑问,唯一的途径就是推进工业化。客观地讲,贵州农业基础是十分脆弱的,农民的生存条件是十分有限的,全省70%以上的人口集聚在农村,集中在贫瘠的土地上,是难于从根本上脱贫的。

贵州的贫穷,表现在农村,根子在城市,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实践反复证明,就农业抓农业是没有出路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工业经济,工业在贵州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产业代替不了的。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国际、国内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产业从东向西加快转移已成趋势,给我省工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2008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2009年达到1502美元,预计今年将超过1700美元。按照国际经济发展规律,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就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期”,特别是工业化的加速期。现在,我们就站在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起始线上,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果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助推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我省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具有贵州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我们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也必须坚持这一主题,突出这条主线。这里的关键是从贵州的实际出发,针对我省的突出矛盾、关键问题,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近些日子,我看了大量的有关我省工业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和克志同志也到市州地县及企业做了一些调研。大家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我省工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有的说,我省工业是“小、短、重、高、低”,即规模小、链条短、结构重、耗能高、附加值低;有的说我省工业是“八偏”,即行业偏重、布局偏散、国有偏高、企业偏少、就业偏低、创新偏弱、总量偏小、增长偏慢,等等。综合这些分析,比较集中和突出的问题是四个:一是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上表现为支柱产业单一,缺少“四梁八柱”,同时也缺少配套产业和相关联的辅助产业。多年来我省工业主要依赖能源原材料工业,呈现出“一柱擎天”,几乎没有结构的状态,近10多年来,以能源原材料为代表的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九五”后三年为40%,“十五”末的2005年提高到77.5%,“十一五”前三年分别为77.8%、79.5%、71.2%,2009年略有下降,为69.9%。产品上表现为原料产品多、终端消费品少;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初加工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既没有拉长产业链,更没有延伸产品链。二是布局不合理。工业布局分散,区域之间缺少分工,尚未形成有效的区域结构。我省工业曾因“三线”建设而兴,但“三线”企业的布局基本原则是“山、散、洞”,由此奠定了工业布局分散的基础。这些年我们建立了3个国家级的开发区和12个省级开发区(主要是工业园),力图完善工业布局,实现工业集聚,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不太明显,散、乱、小的问题基本没有解决。三是创新能力极弱。我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偏少,高层次科技研发机构、研发人才更少,绝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和团队,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严重不足,许多行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少企业设备陈旧、老化,造成产品消耗高、浪费大、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四是工业总量太小。这个前面已经说到,不再重述。

总之,我省工业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我省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与全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完全不同,解决矛盾的思路、解决问题的重点也完全不同。我省工业虽然也存在结构问题,但主要是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严重不足。我们当然有调整结构的任务,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要把做大总量放在重要位置,作为重要任务,坚持在做大总量中完善结构,通过完善结构实现结构优化。即使调整现有结构,也是要集中做大做强几个而不是一个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和非支柱产业,也是要坚持在做大总量中调整、优化结构,在调整优化结构的同时,发展壮大总量。

根据我省工业目前所处的阶段性特征,根据以上的研究分析,我省“十二五”时期发展工业的总体思路应是:千方百计扩大总量、实现膨胀;在扩大总量中调整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完善区域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通过解决总量问题、结构问题、布局问题、动力问题,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确立了这样一个大的思路,接下来就要研究具体的措施,解决具体的问题。例如:发展什么样的产业问题、加大投入上项目问题、建设产业园区问题、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问题、培养企业家队伍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问题、扩大开放招商引资问题、改善优化发展环境问题,等等。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确定什么样的工业发展理念问题。

在贵州,一说发展工业,不少人担心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也确实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为此,我们要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引领工业发展。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工业经济的发展,就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性发展,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降低资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的人把工业等同污染,我认为,这个观点是片面的。现在世界上环境最好的国家恰恰是工业最发达的国家,越富的地方环境越好,越穷的地方环境越差。现代科技的进步,解决工业排污已不成问题。有的人把工业同生态文明对立起来,我认为,这是认识上的绝对化。实际上,生态文明不光是青山绿水,也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等。新型工业的发展将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发展生态主导型的工业,所谓生态主导,就是我们的产业、我们的生产方式,都要有利于生态保护而不是损害生态。只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持续发展的路子,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就能给后人留下赞叹,而不是给后人造成遗憾。

三、强化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领导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我省工业化进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在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加以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工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党政一把手必须亲自抓。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和分管工业的领导同志,要学习工业、钻研工业、熟悉工业,围绕工业发展,学习经济、科技、金融

和管理等方面知识,真正成为抓工业的行家里手。要把熟悉工业、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放到抓工业的第一线。要改进领导班子考核工作,制订具体的考核办法,把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工业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在企业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二是进一步坚定信心。我省发展工业确实困难重重,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的挑战、产能过剩的挑战、自主创新的挑战、争夺产业转移的挑战等,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争论甚至非议,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我们必须敢闯、敢试、敢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化解矛盾,克服困难,推进发展。这问题,那问题,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问题;这风险,那风险,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风险。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在解决交通、水利、信息、环保等贵州工业发展瓶颈问题上积极向国家争取有利政策,为贵州工业发展打好基础。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支持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政策很多,比如在特色优势产业、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我们要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支持。各级各部门要强化保障和服务意识,要舍得给好政策,从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企业发展、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提供细致服务,帮助解决企业生产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这次会议后,省里将出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相关配套政策,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各个部门都有一个改进对企业服务的问题,想问题、办事情要设身处地为企业和基层着想,出台政策措施要以有利于企业发展为出发点,决不能打着加强管理的旗号,变相设立各种条条框框。必须明确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是依法纳税、吸纳就业。企业利润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创造更多的财富,凡是对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增加企业负担,干扰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四是加强要素支撑。从我省工业项目的建设情况看,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工业加快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要从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加强要素支撑,为工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要解决工业用地问题。全省要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统筹安排好用地指标,有效增加工业用地供给,为全省工业战略发展预留空间。将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向工业用地倾斜,重大工业项目优先列入计划。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各级各部门要用好用足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政策,最大限度地增加地方财政对工业的支持。改善企业尤其是非公和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增加金融供给,扩大市场融资,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各个层次企业的资金需求。三要强化工业运行保障措施。要加强煤电油运气等的协调和调度,抓好电网、气网、路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确保运输快捷便利,保障工业企业生产资料物畅其流。

五是积极营造良好氛围。要广泛宣传工业在富民、强省、兴黔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宣传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意义和重大举措,让全省人民真正关心、理解和支持工业的发展,让工业强省的理念深入人心。要大力宣传各地抓工业发

展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表彰和树立一批促进工业发展的先进典型,在全省营造出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的浓厚氛围。要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培育企业家精神,坚决破除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小绩就守、小搓就收等思想的束缚,以干大事、创大业的气魄,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务实求新、开拓奋进。

同志们,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置身这样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一位同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满怀忧患重工业;进一步理清思路,满怀信心谋工业;进一步振奋精神,满怀激情抓工业;进一步增强耐力,满怀执著兴工业,全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下载×县推进工业化进程情况的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推进工业化进程情况的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中小企业助推工业化进程

    发展中小企业助推工业化进程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5,其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全国出口总额约60来......

    中国工业化进程[五篇材料]

    新中国工业化的巨大成就及其基本经验(中国改革报 11月23日)新中国对于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是人类历史上的全新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全面、科学地看待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的......

    推进怀化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思考[精选合集]

    龙源期刊网 http://.cn推进怀化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思考作者:曾梦宇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2期[摘要]文章从怀化地区实际出发,分析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有利条件和面......

    以大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以大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今年以来,**市针对本市经济发展缺乏大项目带动这一薄弱环节,紧紧抓住省委突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和***集中力量突破**市工业化的重大机遇,坚持......

    对我县推进工业化进程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工业化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攻点来抓,通过强化思想认识,强推项目建设,强势招商引资,强攻企业改革,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04年,全县完成......

    在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5篇)

    如何推进我州工业化进程,经过初步的探索、研究,概括起来,就是要从提高认识入手,搞清四个理论问题;从长期发展着眼,明确三大目标;从现实状况分析,正视面临的四个问题;从加快我州工业化......

    加快产业园区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合集5篇)

    加快产业园区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作者:投资商贸科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8-12-25近期,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省委副书......

    强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加快兴文新型工业化进程

    强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加快兴文新型工业化进程兴文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贾利华产业园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兴工强县,重在园区。要实现兴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