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县推进工业化进程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工业化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攻点来抓,通过强化思想认识,强推项目建设,强势招商引资,强攻企业改革,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04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7.9亿元,比2001年的6.6亿元增加11.3亿元,同比增长171.2%,年平均增长5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6亿元,比2001年的2.8亿元增加6.8亿元,同比增长242.9%;工业经济在三次产业比中由2001年的13.3%提升至2004年的22.4%,提高9.1个百分点。
一、主要工作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强化思想认识,把工业发展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县委、县政府坚持全县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工业发展为中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破除“无所作为”论和“农业唯上”论,树立**发展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的观念,把全县干部的思想统一到推进工业化上来,把全县人民的力量凝聚到工业富县上来。同时,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为切实做好产业规划,先后出台了《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小水电业发展规划》、《钨砂冶炼工业发展规划》等,并对县城工业小区和龙海等7个乡镇的工业发展作了详细规划。
2、强推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工业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促进了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产业升级。近3年来,全县共安排工业产业建设项目216个,已完工198个,完成投资额7.28亿元,其中技改(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项目52个,共投入资金1.51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水泥、玻璃为主的建材业,以钨砂、电解铅为主的冶炼业,以天扶菌、豪峰茶和冠军米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以复混肥为主的轻化工业。同时,把工业小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来抓,突出抓好了以县城工业小区为主的7个工业小区建设,工业小区的“洼地”效应日益凸现。县城工业小区和各集聚区共集聚钨砂、冶炼企业33个,其它企业14个。
3、强势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立足吸引外资,大力实施“全民招商”战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和经济辐射。2004年,全县共引进县外资金47693万元投入工业项目建设,项目投产提供税收1848.6万元。二是立足盘活国资,大力实施“国退民进” 工程。按照“改制一个企业,壮大一个实业,形成一个产业”的工作思路,把全县应改制的66家国有企业,推向民营股份制或私人企业的经营领域,改制启动面达100%。通过改制盘活存量资产5813万元,吸纳社会资本4597万元,安置职工2908名。目前,已完成改制的企业职工稳定,产销两旺,效益攀升。三是立足聚集民资,大力实施“爱乡回流”工程。坚持以亲情乡情为红线,以优良环境为磁石,紧紧盯住经济能人,引导有一定经济实力和一技之长的**老乡回乡创业。2004年,在外的**老乡回乡投资办厂106家,吸引县外资金1.2亿元。
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仍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是一种低水平、非均衡的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低水平主要表现在: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工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非均衡主要表现在:全县新上的工业项目大多集中在钨砂、冶炼业,小水电业,其他产业项目建设鲜有特色。诸多制约主要表现在:观念、资源、资金、基础、人才等方面。
二、下阶段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工作打算
1、培育主导产业。按照 “既抓传统产业,更抓现代科技;既抓地下矿业,更抓地上加工;既抓人无我有,更抓无中生有”的理念,提升传统产业,承接转移产业,引导新兴产业,突出抓好农副产品加工、钨砂冶炼、建材、轻化等主导产业。依托农业资源,加快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工业原料建设基地,着力抓好优质稻、食用菌、中草药、生猪等农副产品加工业;集聚人力资源,重点发展加工制造业,着力抓好以水泥、玻璃为主的建材业,以针织、化肥为主的轻化业;用足电力资源,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着力抓好钨砂冶炼、金属铸造业;挖掘矿产资源,着力抓好伴生矿、尾矿、废渣等的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当前,重点是发展符合**实际的钨砂冶炼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引导和争取新上若干规模较大的冶炼项目,力争2—3年内使冶炼业发展到50—60家,把冶炼业打造成为**的特(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色经济和支柱产业。
2、壮大小区工业。大力实施“工业兴县,小区兴工”战略,充分发挥工业小区产业集聚、要素集群、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发展小区工业经济,形成增长极,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坚持滚动开发,降低开发成本。以省道S212线改造和通乡通村公路改造为契机,加强县城及各乡镇工业小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小区办厂、属地纳税,谁投资谁受益、谁引资谁收税”的资源共享模式,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小区集中。搞好优质服务,降低效益成本。在土地转让、税费收缴、配套服务上下功夫,为业主提供“零收费管理、零差距办事、零障碍发展”的优质服务,做到“诚信到人、效率到位、服务到家”。加强规划组织,降低环境成本。合理工业布局,保护生态环境。在全县初步形成以县城工业小区和清溪、安平等乡镇主要发展钨砂加工业,龙海、平背、灵官、军山等乡镇主要发展冶炼业,关王、排山、龙市等乡镇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牌楼乡主要发展玻璃制造业的总体工业布局,每个工业小区力争发展3-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扶持骨干企业。在政策、资金、服务上予以倾斜,重点扶持一批年产值过5000万元,税收过200万元的骨干工业企业。积极引导企业技改提升。进一步抓好玻璃、水泥、橡胶、造纸、化肥等传统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工作,突出加快永乐贵金属、龙海水泥新线、牌楼日大玻璃、安仁伟业复混肥等企业的新建和扩改工作步伐,力争年内投产生效。积极引导企业优势互补。整合现有工业资源,加快企业之间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的优质重组,引导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大力扶持晶鑫冶炼、湘一冶炼、军山智升、平背新艺、天扶菌业、湘硕米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企业联大靠强。加强与县外、境外知名企业、集团的交流和合作,鼓励永乐化妆、豪峰茶业、菩提露酒等企业走出去,寻求战略合作伙伴,走规模扩强、产业升级的路子。通过扶持骨干企业,着力推出天扶菌、豪峰茶、湘硕米、永乐水泥、日大玻璃、伟业复混肥等特色工业品牌。
4、改制国有企业。认真落实各级有关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因企施策、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企业改制机制,规范企业改造程序,加大企业改制力度。认真做好县氮肥厂、县造纸厂等企业的改制扫尾工作,妥善处理改制中的遗留问题;做好县燃料公司、县机械厂等企业的破产重组工作,实现工业企业改制面达到100%的目标。大力盘活改制企业存量资产、资源,吸引民资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激发改制企业活力。切实做好改制企业职工思想工作,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保障政策,保证企业改制顺利实施,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第二篇: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加快苍溪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苍溪县政府副县长王彦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川北贫困山区、传统农业大县的苍溪,通过近年来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县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但从各项指标来看,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现状尚未改变,与周边县区及发达县市相比,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要实现富民强县的既定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西部大开发及产业转移之机,乘势而上,继续加快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将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三项原则
一是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原则。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最基本的特征,其先进程度决定着工业化的水平和竞争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加速器,高度的信息化将使工业朝着现代化、高附加值化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自主和发达的工业体系,才能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产品、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等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我县必须遵循“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的根本原则,以信息
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对我县经济发展的双重推动。
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新型工业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我县要自始至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自然—经济—社会”系统与发展的关系,通过开发利用新型能源、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政策、开发引进环保技术、搞好节能减排等,建立起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统筹协调原则。要把工业发展与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使工业化同时成为农业现代化和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努力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发挥三大优势
一是要发挥资源优势。结合我县实际,充分放大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电清洁能源和天然气化工3大优势主业板块,加快推进工业布局向产业园区集中,增长方式向精深加工升级,产业重心向能源化工方向突围,企业培育向集团化经营跨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方面,打好绿色牌,增强聚集度,提升附加值,促进量质并举发展,强力拉伸肉食、粮油、林板、丝纺、果蔬饮料五个主导产业链,重点抓好以红心猕猴桃为主的“1+3”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电清洁能源产业方面,围绕争创全国电力建设示范县,打造全省电源建设支撑点的发展定位,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加快推进亭子口、苍溪航电、东河梯级开发工程的同时,配套实施好电力资源转化、电网环供配送系统两大工程建设,力争“十二五”末全县新建和改扩建220KV、110KV、35KV等输变电站13座,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150万KW;天然气化工产业方面,依托市县共建的化工园区,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和错位式、差异化、一体化的思路,大力发展天然气制烯烃、天然气制乙炔、天然气制合成油和硫化工等项目。同时,利用天然气资源富集地、三大输气管线(中石化川东北-川西输气管线、中石油中卫-贵阳联络线、中石油“九龙山-苍溪-南部-北外环主管线)集中交汇地的独特地理优势,认真做好西气东输工作,打造支撑苍溪未来工业发展的“第一引擎”,力争“十二五”末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二是要发挥交通优势。以“建成一港二高速,标改腹地四环路,乡村公路油砼化,建管养运同发展,四位一体成枢纽”为目标,加快兰渝铁路、广南高速公路、县内出口通道改造和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步伐,打造嘉陵江通江达海大通道,把我县建成广元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川东北重要的区域性交通节点、川陕甘结合部快速交通圈的重要一环,南可通江达海、北可远达欧亚,从而最大限度地发
挥枢纽建设带来的低成本优势,为拉动苍溪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深加工,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要发挥区位优势。要利用我县独特的地理优势,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与川陕甘商业物流圈和“成南渝”等大中城市的产业进行对接和融合,不断增强吸引市场要素集聚的磁场作用,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围绕区位特点,精心包装、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创新招商方式,实行园区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及时跟踪国家和省市政策,定期开展全县的政策评估,完善用地、收费、税收、金融、奖励等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来苍溪投资兴业。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激活三大要素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激活人才、资金、环境三大要素。一要以人为本。要将人力资源视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将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视为新型工业化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并将其作为我县工业发展的战略支撑。突出以人为本,在全县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合理配置和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核心作用;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流动机制,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建立健全社会教育培训体系,在关键性行业中建立起知识结构合理、技术分工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要激活资金。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吸引社会资本,破解资金瓶颈。要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推动融资方式的创新,建立政府协调引导、银行重点支持、担保积极合作、企业主动参与的融资服务新模式。尤其是要重视发挥信用担保机构在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方面的作用。要迅速引进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填补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空白,为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要优化环境。要优化投资硬环境,建好工业园,搭建工业发展平台。新型工业化要求,工业要向园区集中,项目要向园区集聚,产业要向园区集群。要抓住有利时机,发挥贫困地区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整合工业园区资源,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快完善我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紫云工业园和市县共建的天然气化工园的道路、供水、供电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创新型园区、特色型园区、效益型园区,提升工业园区档次。要优化投资软环境,切实转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想投资者所想,急投资者所急,真诚服务,主动服务,高效服务,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以“一流的效率、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形象”为目标,不断检查和改进工作。
四、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努力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从单纯追求GDP增长向追求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向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
调发展转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努力实现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事实证明,经济欠发达地区完全有可能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我县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坚持以生态和环境成本最小化、资源消耗减量化为原则,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建立适合苍溪县情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经济体系。
三是努力实现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我县发展工业,最大的优势是资源,最大的劣势是太依赖资源。如果长期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输出支撑经济增长,就会丧失经济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靠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靠管理挖掘资源节约的潜力,靠科技建立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用资源优势吸引县内外的资金和技术,以资本和技术推进资源的深度开发、转化和产业延伸,从而提升工业化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篇:关于加快桂平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桂平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
为进一步了解桂平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情况,理清思路,加快进程,我最近主要围绕加快桂平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思考。主要情况如下:
一、桂平市工业化城镇化的现状与特点桂平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全市总面积4074平方公里,总人口170万人,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6万元,增长15.5%,财政收入
5.17亿元,增长15%。近年来,桂平市大力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6亿元,是2002年的3.8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比2002年增加20个百分点;全市城镇人口42万人,城镇化率为24.5%。桂平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主要有几个特点:
(一)产业体系化发展明显。桂平市根据产业发展特点,选择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的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制药业、铸造业、酒和酒精业、矿产品加工业、制糖造纸业、食品加工业、服装针织业等七大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七大产业已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2007年,以上七大产业实现增加值18.2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2.8%,其中七大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4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3%。
(二)工业趋向集聚化发展。桂平市把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的重要措施,规划建设了长安、龙门、木乐等工业集中区,促进大批企业向园区集聚,园区经济迅速壮大,逐步成为桂平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比如,长安工业集中区于2004年开始规划,目前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已有入园企业19个、项目26个,合同投资25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的企业有7个。2007年园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2亿元,增加值1.2亿元,税收3200万元。
(三)优势企业支撑作用明显。桂平市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比较注重扶持有前景的重点产业企业,使一批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在贵港市10家重点企业中,桂平市占了4家,桂平市2007年税收超1000万元的企业达8家,其中,桂平市金源酒精有限公司是2005年落户桂平的一家新企业,2007年实现税收3000万元;广西天鸿鑫锰业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实现税收3000万元;广西贵港金田糖业有限公司2007年实现税收2500万元;广西清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玉柴集团的特约配套供应企业,并即将成为奇瑞、上汽等知名企业的合作
1企业;广西源安堂药业有限公司是全国知名中药制药企业,拥有“源安堂”
广西著名商标和“肤阴洁”中国驰名商标。这些重点企业对全市经济增长有着比较明显的支撑作用。
(四)城镇化发展势头迅猛。2007年,桂平市城镇化率为24.5%,比2002年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市城区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市城区人口20万人,分别比2002年增加3平方公里和2.5万人;全市26个乡镇中,1万人以上人口的圩镇有6个。
二、桂平市工业化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从桂平市目前工业化城镇化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工业规模不够大。2007年,桂平市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1%,比贵港市低1.4个百分点,比全区低11.6个百分点。
(二)工业企业竞争能力不强。总体上看,桂平市传统产业、资源型产业居多,高新技术产业少,而且企业规模不大,全市没有产值超十亿元或税收超5000万元的大企业,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公司和大集团投资的企业。
(三)城镇化水平偏低。2007年,桂平市全市城镇化率为24.5%,比贵港市低3.5个百分点,比全区低10.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
(四)企业融资困难,发展资金不足。多数工业企业资金矛盾比较突出,大部分企业融资能力较弱,资金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制约着工业经济发展。桂平市正在努力建设长安、木乐、龙门等工业集中区,但基础建设资金严重紧缺,直接制约着工业集中区的发展。
(五)土地问题。土地问题是桂平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桂平市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但用地指标和用地手续办理困难,部份项目征地拆迁难度较大,项目建设受到限制,影响了工业增长的潜力和城镇化建设。比如,桂平市长安工业集中区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但有三分之二的土地需要变更用地性质,增加了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困难。
三、加快桂平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努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桂平市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桂平市作为后发展地区,通过过去的努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与全国、全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真正实现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可见,工业化城镇化任务重要而迫切。如何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经过调查研究,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花大力气做好:
(一)强化服务,做大做强支柱产业。要把为企业做好服务作为发展的重要任务,积极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促进企业做大、产业做强。一要大力发展糖纸业。要以广西贵港金田糖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甘蔗生产,2008年甘蔗种植面积要在8万亩以上,争取糖纸业2008年实现税收4000万元以上。二要加快发展酒和酒精业。要积极支持桂平市金源酒精实业有限公司、广西桂平乳泉液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要大力发展木薯生产,特别要积极推广优质品种的种植,2008年全市木薯种植面积要在18万亩以上,确保企业原料供应,争取酒和酒精业2008年实现产值20亿元,税收1亿元以上。三要扩大发展机械制造业。要加快推进广西清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建设,争取2008年上半年投产,争取机械制造业2008年实现产值4亿元,税收2000万元。四要发展好制药业。要服务好广西源安堂有限公司,支持企业加快产品升级,争取制药业2008年实现产值2.5亿元,税收1500万元以上。五要发展好矿产品加工业。桂平市有30多种矿产资源,而且锰、锌等矿产储量十分丰富,要进一步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促进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积极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产业。特别要抓好广西天鸿鑫锰业科技有限公司电解金属锰项目、广西泰宝铅锌矿业开发项目、广西远辰锰业有限公司硫酸锰项目、广西宝马铁合金公司等项目建设,争取矿产品加工业2008年实现产值10亿元,税收8000万元以上。六要发展好服装针织业。服装加工业是桂平市的传统产业,而且桂平又是拥有170万人的人口大市,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劳动密集的服装针织业有着独特的优势。要抓好香港茂荣集团桂平毛织基地和木乐服装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服装针织业向更高的阶段发展。七要发展好农产品加工业。桂平的米粉、腐竹、淮山、西山茶等都是有名的特产,要充分利用桂平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
(二)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全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要进一步
规划建设好长安、龙门、木乐等各具特色的工业集中区。重点加快长安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服务功能,壮大园区经济,要努力把长安工业集中打造成承接东部产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打造成桂平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争取长安工业集中区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以上。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推进城镇化和推进工业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要以新区开发建设带动旧城区改造,促进城市发展:突出抓好江北新区的开发建设,把江北新区打造成城市建设中的一个新亮点,扩大城市框架;要着重抓好广东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投资80亿元的江北新区开发项目建设;抓紧推进人民路改造工程、人民广场和中山公园改造工程等旧城区改造项目,努力打造一批城市亮点,提升城市品位,带动城市发展。
(四)以旅游产业促进城镇化。桂平是国家级旅游城市,拥有国家四A级风景区西山风景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龙潭国家森林公园、气势磅礴的大藤峡、全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的白石洞天等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桂平又是广西的佛教圣地和道教圣地,特色明显。因此,旅游业不仅可以成为桂平的一个重大产业,而且也是加快城镇化的重要活力所在。要加快建设西山新山门等旅游项目,促进桂平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新的飞跃。要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带旺城市经济。
(五)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城乡联结的重要纽带,也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加快推进城镇化。桂平的木薯、甘蔗、淮山等种植业有着良好的传统和较好的基础,要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农产品种植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工业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和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第四篇: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对加快xx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2010-3-1
5近年来,xx工业呈现加速发展势头,“十一五”年均增长达20.8%,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8%,比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招商引资深入推进,得益于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得益于民营经济蓬勃
发展。但随着土地、资金、能源、劳动力等问题日渐突出,工业经济外延式扩张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工业更大突破的必然选择和关键所在。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其特点:一是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二是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三是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二、xx新型工业化的特点
一是工业生产稳定快速增长,工业经济主导作用突出。,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增长21.2%,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9%,高于上年42.6%的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41亿元,增长24.2%,增幅居全省第4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4个大类行业中,除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外,其余32个行业生产实现增长,化学纤维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同比增长153.4%、105.6%、97.2%和75.2%。
二是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继续好转,税收就业平稳增长。,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21.4%,增长23.5%。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9.95亿元,同比增长24.1%。全市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08户,比上年增加27户,其中过10亿元的企业有中联重科、益阳电厂、科力远、纳爱斯、益阳电业局等5户。规模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4.98亿元,增长76.3%。工业对税收增长、居民增收和劳动就业的贡献较大。全市工业企业实缴税金12.88亿元,增长9.1%,其中工业企业实缴国税10.33亿元,同比增长11.3%;15个乡镇工业小区实缴税金1.36亿元,同比增长14%。全市规模工业吸纳就业人员10.45万人,增长8.9%。
三是企业研发投入逐步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研发经费支出达2.2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0.35%;工矿企业获得专利授权120项,同比增长81.8%;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3.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专业技术人员0.84万人,占规模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8.1%;规模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0.72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0.44%;限额以上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15.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6%,在全省排第3位,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四是集聚发展态势明显,资源利(来源:好范文http://www.xiexiebang.com/)用效率提高。园区工业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的主平台作用日益明显。,全市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规模企业已达143家,实现增加值61.23亿元,增长21.8%,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3.9%,拉动规模工业增长8.2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7.2%,仅次于长沙、株洲排第3位。工业集聚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全市新投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定额指标达标率为100%;每公顷工业用地实现工业增加值218.55万元,同比增长20.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五是环境保护有序推进,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效。,全市规模工业电力、有色、化工、造纸、建材、纺织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66.9亿元,增长14.3%,增加值总量占全市规模工业的40.7%,比上年降低3.4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35%,比上年多下降3.8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所产生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砷、镉分别为42.65千克、24.78千克、0.22克和0.02克;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砷、镉排放总量分别削减4.8%、2.0%、69.9%和6.3%。
六是投资引资力度加大,企业发展后劲增强。,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3.31亿元,同比增长36.8%,比上年加快4.3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3.46亿元,增长33.4%;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81.92亿元,增长19.2%。15个乡镇工业小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9亿元,增长52%。,全市工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7.16亿元,增长21.6%;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0.54亿美元,增长84.6%;引进内资73.48亿元,增长19.7%。
三、xx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差距
在关注工业经济发展
骄人业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益阳仍存在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资源消耗高等实际问题,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一)企业规模偏小,龙头带动力不强。,益阳十大产业平均每家企业的产值8092万元,增加值2042万元。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仅5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仅10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9户,完成增加值164.41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8%和3.9%;户均销售收入7371万元,户均利税399万元,户均利润208万元,分别为全省水平的73.9%,35.8%和45.1%。xx虽然初步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但龙头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创新能力有限,对群体的带动力较弱,与其他中小企业协作关系不紧密,存在企业“孤军作战”现象。
(二)产业聚集度不高,园区特色不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园区工业企业143家,但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作,企业关联度很低,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集中区内的企业还只是数量上的简单汇合,空间上的地理聚集,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园区特色不明显。各地都确定了自己的主导产业,有的园区的主导产业有四、五个,协作能力不强,产业雷同现象普遍。
(三)产业链条过短,集中在中低端节点。全市多数产业的产业链条过短,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大多数企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节点,产品单一,结构雷同,系列化产品不多,产业链条延伸不够。益阳木业产业基本停留在原料采购到单板初级加工的环节,有色冶金行业主要为他人提供原材料,机械制造业的大部分企业是为外界提供零部件生产。即使有些企业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如纳爱斯、科力远、沅江纸业等,他们生产所需的主要原辅材料也还有很大部分需要从外地采购。
(四)技术创新不够,发展后劲不足。一是技术装备水平整体仍较落后。全市竹木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但多数企业生产设备简陋,设备精度很低,产品质量不高。二是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xx许多生产企业技术创新不够,产品升级换代缓慢。如xx的纺织主打产品还是以初加工、低档次的粗支纱、白坯布为主,附加值高的高档纺织产品比重不大。三是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不多。目前,xx纺织、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的不少企业仍以加工和贴牌为主,即使拥有一批拳头产品,但在市场上真正叫得响的产品和商标不多。
(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环境仍然不优。目前,xx的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量仍然偏低,结构不尽合理,整体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强。一是从生产资料市场发展进程和水平看,全市综合性网点较多,专业性网点较少;农贸市场较多,生产资料及工业品市场较少;综合性市场较多、功能完善的大型专业性市场较少。二是从现代物流业发展进程和水平看,多以运输、配送、货运代理为主,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从金融业发展进程和水平看,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金融市场不健全,全市工业投入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企业自有资金或靠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解决。据xx电子行业协会反映,xx电容器行业60多家企业,近90%没有银行贷款。此外,工业用地供应紧张,企业招工难,也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四、加快推进xx新型工业化的几点思考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对益阳来说关键就是要加速大项目集聚,加快大企业裂变,在调整提升中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一是抓住机遇,在招大引强上求突破。要抓住当前经济形势复杂的“多事之秋”,许多企业发展处于调整组合、优化升级的难得机遇,许多行业或产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实施招大引强战略。一要重点攻关,竭力争取省里对xx的支持,充分利用xx“承接产业转移地”的金字招牌,对接省里及外地的重大转移项目;二要对投资巨大或产值贡献突出的引资企业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切实增强对大型企业的吸引力,如对投资或产值过亿元的引资企业实行奖励;三要对大型企业的引资人或引资单位实施更高标准的奖励,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二是加大改造,在本土企业的产业升级上求突破。本土企业具有稳定性强、贡献突出的特点。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改组改造力度,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改造传统生产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使本土企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继续发挥领跑作用。
三是政府引导,在企业联合上求突破。xx大量层次低、规模小、发展慢的小型企业亟待联合重组,特别是竹木加工、建材和纺织行业尤为突出。要由政府引导,在资产界定清晰、人员定位适宜、利益分配合理的前提下,推进股份合作,使企业迅速壮大规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改变目前小而全、小而散的状况。
四是攀龙附凤,在发展贴牌经济上求突破。要和大城市中的知名企业主动对接,为大企业生产贴牌产品。一方面可以降低本地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在大企业的指导监督下,提高产品精度,提升管理水平,最终达到和大企业同步发展的目的。
五是重视研发,在产品创新上求突破。要改变过去由企业自主研发但收效甚微的状况,建立重点行业新产品开发机构。研发机构应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政府可以先期投入研发经费,广泛招聘高级技术人才。也可以委托高等院校研发,新产品转让给企业时一次性收回研发成本及相应利润,保证研发机构的持续运转及企业产品不断更新。
六是修订规划,在建设特色工业园上求突破。建立特色工业园,可以实现规范管理、延伸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技术进步的目的。要在现有产业分布的基础,进一步修订规划,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业园区,为更好地开展对外招商和实现产业集群创造条件。
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第五篇:樟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樟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陈国勤
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实现跨越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江西省樟树市实际,对推进新型工业化,进行了一些浅显的思考和探析。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樟树市围绕打造江西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区,全面实施了工业创新创业“倍增计划”,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工业经济呈现加速向好发展态势。
一是抓产业集聚,工业经济特色鲜明。该市坚持把“板块”经济、支柱产业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不断做大做强药、酒、盐、机械五金制造等四大支柱产业,提升产业集聚效应。2008年,该市医药产业集群进入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百强,是江西省唯一入选产业集群;食品产业获“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市”称号。2010年被评为“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市”,盐化工基地、宏宇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四特酒有限公司被评为江西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10年,药、酒、盐、机械五金制造四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2亿元,是2005年7.2亿元的4.8倍,年均递增36.6%;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6亿元,比2005年的22.6亿元增长458%,年均递增41%;实现利税21.3亿元,比2005年的3.2亿元增长566%,年均递增46.1%。
二是抓龙头带动,骨干企业发展迅猛。截止到2010年底,该市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11家,比2005年增加53家。四特、仁和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仁和集团于2007年重组九江化纤及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2010年,四特、仁和两企业共上缴税收5.95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4.8%。其中,四特酒公司上缴税收4.69亿元,比2005年的1.09亿元增长331%,年均递增34%;仁和集团在樟树上缴税收1.26亿元,比2005年的0.5亿元增长152%,年均递增20.3%。另有晶昊盐化、医药集团、蓝恒达等一批骨干企业都得到快速发展。三是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出台了《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鼓励客商投资兴办企业奖励扶持办法》、《招商引资中介奖励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实行领导领衔推进项目制度,落实并完善了四套班子领导牵头招商、成立招商小分队专业招商、聘请开放型经济咨询委员以商招商等工作机制,并创新实施了项目认证会审制度,对项目进行集中认证。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精心包装重大招商项目,有针对性地在市内外组织各种项目推介会和招商座谈会,不断创新招商方式。近年来,全市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8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5个。引进并大力推进了宏宇能源循环经济园、四特“两城”、赣中氯碱循环经济园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扩大了投资规模,增强了发展后劲。
四是抓自主创新,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该市坚持以品牌创建促工业经济大发展,从2007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2010年,仁和集团获得“全国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称号,成为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江西名牌产品22个,中国驰名商标2件,江西著名商标51件,高居江西全省县级市第一位。坚持以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促工业经济大发展,2009年,四特酒公司被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为全国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特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为全省唯一获此批准的企业;2010年,仁和、四特、金虎、康宝、德上五家企业被评为“江西省创新型试点企业”。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该市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该市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工业经济的总量还是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还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瓶颈。由于国家用地政策的调整,影响了工业项目用地的审批,致使一些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在项目选址、土地报批和征地拆迁上难度不断增大。二是融资瓶颈。受国家货币政策趋紧的影响,资金越来越成为制约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一些抵押物少或达不到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标准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如该市的通能硅项目就由于资金短缺,而无法顺利实施。三是审批瓶颈。一些工业项目在办理环评、安评、立项等方面难度较大、审批周期较长,影响了项目落地。如由于受采卤权的影响,该市一些盐化工项目就不能最后敲定。
三、下步工作思路
樟树工业已步入发展加速期,必须突破各种要素制约,全力培育工业创新机制,继续优化工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提升工业结构,切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总量。以“做大、做强、做精、做特”为目标,立足全市工业发展基础和四大支柱产业优势,加速推进优势产业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推进,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做大工业经济“蛋糕”。
医药产业要全面启动现代医药服务业示范园和产业园建设,大力推进仁和“863”计划二期项目实施,力促中国医药保健品交易中心早日竣工投产。食品产业要力促四特酒科技工业城一期工程9月份投产,力促春丝面条、樟树啤酒、金佳谷物技改项目达产达标,大力促进休闲、旅游食品业发展。盐化工产业要力促宏宇能源一期竣工投产,加快赣中氯碱循环经济园、晶昊盐化公司异地技改10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建设,支持蓝恒达、威泰建材、国宏化工等企业产能扩张,力促樟树国电热电联产项目年内动工。加快推进江西工埠机械项目落户投产,加快深圳华润通光电通讯项目进度。
二要进一步完善延伸配套。把延伸产业链条作为推进产业集聚度,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手段,重点要拉伸盐化工产业链条,以盐为基础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以纯碱和石英砂生产超白太阳能玻璃和Low-e中空玻璃,再以两碱半成品——超白太阳能玻璃、多晶硅或单晶硅,生产终端产品太阳能发电板。促进企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多出高、精、终端产品,达到做强产业的目的。把完善产业配套作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重点要加快现代医药服务业示范园和产业园建设步伐,搭建产业发展新平台,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吸引知名药业企业入园;大力完善盐化工基地污水处理设施,着力规划盐化工基地进港公路、修建铁路货场进场公路,力促盐化工铁路专线及货场尽快投入正常运营,破解盐化工基地运输瓶颈。
三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把推进科技创新、支持创新作为加快产业调整升级步伐,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全力推进江西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区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发挥品牌经济效益,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培育具备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力争打造更多的特色产品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示范企业和优秀创新团队。继
续推进“质量兴市、名牌兴企”战略,积极引导企业争创名牌产品、申报著名商标,通过科学培育、重点指导、有序申报,力争新增更多的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和省著名商标。
四要进一步提升综合效益。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抓手,注重投入产出,推进集约发展,努力提升产业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力度,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步伐,力促签约项目早落户,落户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标。鼓励企业加强管理,苦练内功,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率、资金利用率、资源能源利用率等“四率”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持续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坚持节约用地、科学合理供地的原则,严把企业进园准入门槛,鼓励企业建多层厂房,加强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的审核,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和处置力度,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税收水平,进一步增加用地投入产出效益。扶持医药集团、蓝恒达公司等上市积极性高、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早日上市,通过上市融资提升企业综合发展水平。
作者系中共樟树市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