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思考[模版]
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思考
一、加快**工业化进程势在必行
**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突出发展二产,尤其是要把工业做大做强,走工业强区之路,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理由如下:
第一,**经济发展的形势看,**的经济发展成就巨大,有目共睹。但也应承认,近几年发展速度不够理想,未能达到预定目标。GDP增长速度已低于西部省市8.6%的平均速度,在西北五省区中也居于后位。据统计,2000年GDP增长速度,陕、甘、宁、青四省区分别为9%、8.7%、9.6%、9%,而**仅为8.3%,居西北倒数第1,全国倒数第7位。2001年更落到了全国倒数第2位。发展后劲不足,主要是工业发展严重滞后,拖了后腿。1998年和1999年工业增长率分别只有3.2%和6.5%,分别比GDP增长率低4.4%和0.6%个百分点,2000年主要由于石油和棉纺工业产品价涨量增,工业增长达到9%,2001年工业增长率为8%,仍比GDP低0.2个百分点。其中,与农业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纺工业不增反而下降6.4%,给职工就业、农牧民增收、地方财政收入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在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偏小,难以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2000年,**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1∶43∶5.9,其中,二产中工业占GDP的比重为30.9%,比全国工业平均占GDP44.3%的比重低13.4个百分点,在全国处于下游地位。**工业结构也较单一,主要靠石油、石化工业支撑半壁江山,再就是靠钢铁、建材等投资类工业的支撑,而一些加工工业,如皮革、毛纺、棉纺、电子、农业机械等行业却呈现萎缩之势。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工业发展落后于GDP增长的不正常局面若任其继续下去,则**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将成为问题。
第二,从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看,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靠什么?现阶段主要依靠用先进科技武装起来的现代加工工业。我们现在产品过于单一,转化的程度太低,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加工工业不发达,产业链短,科技含量低。面对新形势,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必须赋予新内涵,一是要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二是优势资源转换必须“升级”,不能老是停留在原料产品上。因此,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立足于资源优势的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转化增值,是新时期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要求。
第三,从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看,**农业发展速度不算太慢,人均农业产值和主要农产品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但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却已扩大到640多元,问题主要不在农业内部而在于农外,**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农民从非农产业所得收入太少。**的农业发展到现在,单纯就农业抓农业,局限性很大,根本的出路就是要把农内和农外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而产业化的关键则在于培育龙头企业,尤其是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加工型龙头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讲,抓龙头企业,抓加工工业就是抓农业产业化促农业发展。
第四,从城市化和解决就业问题看,城市化是我国“十五”时期实施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加快城市化步伐是提高地区竞争力,拉动内需,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举措。众所周知,现代化城市是在工业化的基础上繁荣和发展起来的,是工业化的产物,城市化离不开工业化,三产的发展也离不开工业化,除极少数以商贸、旅游为主的城市外,如果没有工业化作为支撑,则城市化可能空心化,经济难以繁荣发展。从解决就业问题看,目前**就业形势相当严竣,全区城市需要就业、再就业的人口有30多万,其中历届大中专毕业生10余万,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10余万,农村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近几年,下岗职工多,吸收再就业少,影响社会稳定,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上不去,某些有资源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处于萎缩状态,企业停工停产或倒闭,职工生活十分困难。如果不千方百计支持工业发展,把城市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则城市化将失去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也难以解决严重的职工就业问题和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使命。第五,从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看,人们常说**有向西开放和大陆桥通道的优势,也有发展轻纺、食品工业向西出口的市场机遇,“九五”时期,**边贸曾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阿拉山口口岸的过货量已超过500万吨。然而,由于**加工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发展战略和产品结构的重心是原材料产品,而非周边国家所需要的加工业产品,因此,向西出口的绝大部分均为内地产品,近几年,边贸出口大幅下滑,**有些曾在中亚国家畅销的轻纺产品,也逐渐被挤了出来。“八五”时期提出实施“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和“东联西出”的对外开放战略,要求“贸易先行,促产业联动”,“把**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商品生产基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如果我们的产业和产品结构不能面对周边国家的市场需求进行必要的战略性调整,不在“东联西出”发展加工工业上有所作为,则所谓“向西开放”的优势和“向西倾斜”的战略构想很可能流为空谈。
第六,从兄弟省区的发展态势看,近几年,不少中、西部省区和城市都强调要抓住机遇,加快工业化步伐。明确提出要以工业强省、工业强市,以工业化来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如内蒙古把工业化作为发展经济的重点,作出了以工业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加速工业化进程的重大决策,确定了140个重点工业项目,包括乳业、肉食加工、羊绒加工等农畜产品加工,还有电力、煤转油、天然气开发利用、生物制药、稀土深加工、纳米新材料、电子产品制造和一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项目,初步测算,项目完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1000多亿元,工业增加值357亿元,相当于内蒙古2000年工业增加值的80%,可安排7万人就业,新增利税200多亿元。为了加强领导,自治区还成立了工业重点项目领导小组,设立了工业重点项目开发建设专项资金,并建立工业项目责任制。甘肃省也确立了将“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一个在“十五”或更长时期的工业总体发展框架,要求把大企业做强,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和特大型企业集团;中小企业要做多,形成发展工业的千军万马之势。海南省也强调投资向工业化倾斜,工业项目投资额占到全省重点项目的40%,并提出以海洋天然气开采为依托,要建设“东方化工城”,上一
批甲醇、化肥等大项目。近几年,内蒙古、甘肃等省区由于工业化带动了国民经济发展,GDP增长速度也相应有所加快。**的区情与它们相近,其经验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最后,从经济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看,**现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加速工业化的历史发展阶段。工业是代表当代先进生产力的主导产业,工业化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一历史发展阶段是绕不过去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不能动摇,工业化问题不能回避。谁如果轻视这个问题,则经济工作将难免陷于被动。总之,无论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看,从**当前经济发展的的需要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看,从加入世贸,迎接挑战来看,加快工业化的步伐可以说是破在眉睫,机不可失时不我待。过去,**在一些问题上见事迟,动作慢,吃过亏,现在再也不能犹豫不决了。
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可能性
**工业化的步伐能不能加快?回答是**发展工业困难的确不少,但也存在许多有利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困难在于:现在国内绝大多数工业产品已相对过剩,而区内市场容量有限,开拓市场不容易;**城市分布较分散,集聚程度不高,生产交易成本较高;工业化所需资金、技术、人才短缺;还有远离大市场、信息不灵、观念落后、改革开放滞后、机制不活等等。地方过去办的一些工业企业垮了不少,赔钱的多,赚钱的少。不少同志对办工业产生畏难情绪,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当然要正视面临的困难,但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困难,将会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得到克服和解决。现在再困难,也比建国初期办工业时的情况要好得多,那时真可谓是“一穷二白”,白手起家。就这样,**老一辈的建设者们在党的领导下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难,从无到有,开发建设了如克拉玛依油田、六道湾煤矿、苇湖梁电厂、八一钢铁厂、八一面粉厂、七一纺织厂、十月拖拉机厂等一批现代化工业企业,从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现在困难的情况和性质虽然与过去不同了,但当时建设者们对工业化的坚定信念和追求,以及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期乃至整个工业化进程中都是需要大力弘扬的。同时,还应看到,现在推进工业化的许多有利条件:一是西部大开发为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特色工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二是经过几十年建设,**的轻重工业已有相当基础和一定规模,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技术和人才,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的水利、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大大加强,尤其是天山北坡、东疆和南疆东北部等铁路沿线地区,城市较密集、基础好、交通便利,集中了全疆80%~90%以上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人才,工业化的投资环境已有很大改善;四是**发展轻重工业所需能源、资源丰富,组合条件好,不少资源独具特色,加之,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便宜,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有比较优势。近几年,随着科技进步和勘探力度加大,新探明了一批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和黄金、铜及钾盐等矿藏储量,为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开发创造了资源条件;五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批老的工业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落后、体制障碍、机制不活、管理不善、决策失误、不适应市
场需求等多方面原因而被淘汰;另一方面,又有一批能适应市场需求、机制活、起点高、规模大的优势企业、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发展成为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发展工业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德隆、屯河、啤酒花、新天国际等公司发展“红色产业”的成功经验表明,**办工业不是不能搞,而是要看路子怎么走。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工业要有“新思路、新机制和新办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依托资源优势,高起点地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资源工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和资本运作进行整合,迅速形成规模和打造产业链,即使是传统产业也可以提升竞争力,开拓新市场,创造新优势。特变电工、美克家具,众和铝业等发展经验表明,**发展工业也不能只局限于资源型工业,路子还可以更宽一些。**某些虽然不具备资源优势的产业,只要有市场机遇,有善于把握机遇、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依靠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也可以把企业做强做大,把产业发展起来,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六是**在某些工业项目发展上,例如乳制品、肉食加工业方面虽然比内蒙古等地慢了几年,丧失了先机,但还可以利用后发效应、后发优势求发展,吸取人家的经验,高起点起步,先占领本地市场再逐步走出**。比如**的葡萄酒产业虽然启动较晚,但起点高、规模大,不但已经占领了区内80%的市场,并正在挤进全国市场吗?有些企业缺乏竞争力,常说的一个原由就是**交通线长、运费高,因而产品缺乏竞争力。然而内地的许多产品,包括内蒙古的乳制品、长江、珠江和新安江的水(饮料、矿泉水等)也能干里、万里迢迢地运到**各地去卖,为什么外地的产品能够跨越干山万水打进来占领市场,而**的产品却难以走出**?这说明运距长并非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关键在于产品是否适销对路,产品的质量、成本和营销服务是否有竞争力。因此,对**发展工业持悲观消极的态度是缺乏根据的,**人在加快工业化进程问题上要有一点雄心壮志,应当坚定信心并有所作为。内蒙古、甘肃等省区能够办的事,**应该也一定能够办好。
三、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第一,认识要到位。要进一步理清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经济结构调整要逐步从适应性调整转向战略性调整,着力于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为此,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关键在于突出工业化。要明确工业化的历史地位和主导作用,搞清楚“无工不富,无工不强”的道理,抓经济、抓农业、抓三产,必须抓住工业这个主导环节。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坚持用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走工业带动,工业富民强区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在工业化问题上,我们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急起直追,下决心把工业搞上去,同时,要克服畏难情绪,增强信心。各级领导真正重视,思想认识统一了,事情就比较好办了。
第二,要有一个加快工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并强化扶持政策。要提出加快发展的明确要求和目标,用“新思想、新机制、新办法”推进工业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和就业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正确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依靠
科技进步,高起点地规划上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工业项目,如乳制品、畜产品加工,棉副产品综合利用加工,果蔬饮料食品加工,林纸一体化,石油、石化下游加工,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子午轮胎,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大型煤矿坑口发电,钾盐开发,大型铜、金矿等有色金属开采冶炼项目等等;扶持壮大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放开搞活、搞专、搞精一大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促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一批传统企业,主要是纺织、食品、冶金、机械、建材等产业;培育一批全国名牌产品和名星企业;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如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新节水器材、沙产业、环保产业等。同时,有进也要有退,通过关停并转、破产兼并,淘汰一批技术装备落后,浪费、污染、亏损严重的“五小”企业,为优势企业拓宽发展空间。通过这几个“一批”,力争“十五”时期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以高于GDP1~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工业质量和效益有较大幅度提高。坚决扭转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低于GDP增长速度和轻工业出现负增长的不正常现象。工业结构调整要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工业中与劳动就业、人民生活和财政收入密切相关的轻纺、食品工业比重,重工业中制造业比重应有明显提高。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鼓励使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工业企业获得突破性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工业要以特色优势资源加工和深加工作为重点,把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工业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安排,促进“两特互动”,力求实现“两业双赢”,逐步形成和壮大**的优势支柱产业体系,如石油、石油化工产业体系,棉花及棉副产品加工产业体系,以“红色产业”为代表的果蔬食品及饮料加工体系,乳制品、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建材工业体系等,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群,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第三,在地区布局上要突出重点地区。加快工业化并不是遍地点火,处处冒烟,而是要把工业化与城市化结合起来。以乌鲁木齐市为龙头的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基础好,实力强,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多,科技人才集中,在西部大开发中有条件率先发展。首先就应该率先加快工业发展,把工业做大做强,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形成**的工业长廊,带动全疆加快工业化进程。乌鲁木齐市提出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商贸城市,近期目标是建设经济强市,创旅游名城。建设经济强市,核心是要打造工业强市,才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据统计,2000年,乌鲁木齐市工业产值仅70.69亿元,比克拉玛依市工业产值102.48亿元还少3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25.33%,比全疆工业占GDP的比重30.9%低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比重低19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工业是一条“短腿”。这与乌鲁木齐市的地位很不相称,也制约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必须树立工业强市的观念,加快工业发展的步伐。要充分发挥乌鲁木齐中心城市的功能和综合优势,依托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众多的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科研院所,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应该在重点培育发展特色资源的精、深加工产业和机械电子、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方面有较大作为,力争把乌鲁木齐市构
建为全疆的工业高地,大大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在加快天山北坡经济带和全疆工业化进程中,真正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乌鲁木齐为龙头的天山北坡经济带把工业搞上去了,**工业化就大有希望。
第四,加大工业的投入。一是努力争取国家给予大的政策支持。目家在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重要资源勘探开发的同时,也应支持**发展优势资源加工工业,使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增强**的“造血”功能。尤其是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面,要争取建立一种地方能积极参与,并兼顾国家和地方利益的体制与运行机制。在输出油气资源的同时,也要鼓励和支持在**再布点搞一批下游加工工业,使资源富集地区能获得部分合理的加工增值收益和增加当地就业,使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逐步改变那种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局面;二是扩大融资渠道,通过财政贴息、银行贷款、上市融资、民间投资、发行债券等多种渠道增加对工业的投入,提高对轻纺、食品工业和技改方面的投资比重。**现有22家上市公司,累计上市融资达78亿元,这批股份制上市公司的迅速崛起,对于**特别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率先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这是促进资本集聚和集中,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三是要树立“无外不快”、“区外即外”的,引资观念,改善投资环境,重视软环境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区外资金,尤其是国内外大企业、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来**考察、投资。
第五,高度重视和培养一批懂工业、善于抓工业的领导干部。**是农业大区。熟悉农业、懂农业、会抓农业的干部比较多,抓农业比较得心应手,而懂工业、会抓工业的干部相对较少。因此,要通过请进来、派出去、挂职锻炼、培训等多种办法,促使广大干部既懂农业也会抓工业,并着力培养选拔一批熟悉企业、善于抓工业的领导干部,加强对工业化的领导,这是推进工业化的关键。
第二篇:加快广西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项目大开放——加快广西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深刻分析广西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把加快工业进程确立为我区“七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这是加快广西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我认为,从广西当前的实际出发,加快工业化进程,关键是树立大产业观念,突破口是推进大项目,根本措施是实施大开放。
一、以树立大产业观念为先导,形成提高工业化水平的共识推进工业化是一项大战略,在广西新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位置,是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的关键,事关广西未来发展的全局,必须牢固树立大产业观念,充分认识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对广西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意义。——做大第二产业是优化广西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广西“十五”计划的主线。当前,我区经济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是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的所占份额严重偏低。据统计,1999 年江苏三次产业的比重为 13.2 : 50.7 : 36.1,浙江为 11.9 : 54.3 : 33.8,上海为 1.9 : 48.5 : 49.6,广西为 35.2 : 35.7 : 29.1。广西第二产业对 GDp 的贡献率比江浙沪三省市差三分之一以上。从总体上看,广西工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工业规模不大,企业素质不高,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发展后劲不强。只有推进工业化,才能直接扩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全区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 做大第二产业是壮大广西财力的迫切需要。一个地方的财力强不强,最重要的是看工业强不强,看有没有一批上规模、效益好能支撑地方财政收入的大企业。财政实力较弱,调控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是长期困扰各级政府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广西缺乏一批拳头产品、骨干企业,工业提供的财源匮乏。先进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工业是财政收入最重要、最稳定的来源。工业化水平低,提供就业机会就少。目前广西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仅为 11%,低于全国 12 个百分点,这不仅影响城市居民收入的水平,也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继而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只有提高工业化水平,才能为广西财政提供可靠的财源,为城乡居民增加收入创造良好的条件。—— 做大第二产业是增强广西经济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工业化是实施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工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目前全国工业化率已达 2.78,而广西工业化率仅为 1.1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58%。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比,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1999 年广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上海的 16%,江苏的 40%,浙江的 36%。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第二产业的差距。1999 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只有上海的 14%,江苏的 10%,浙江的 17.5%。值得注意的是,进入新的世纪,先进发达地区发挥既有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国际著名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第二产业的升级速度和水平在不断提高,如果我们不能奋起直追,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这迫切需要我们认清形势,抓住时机,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缩小与全国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以推进大项目为突破口,培育工业经济的骨干力量最近自治区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明确了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发展重点,指明了广西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世界各地工业化进程为实践表明,工业化目标的确立并不难,难的是选择和实现通向工业化目标的途径。当前广西推进工业化,必须从“小而全”、“小而散”的分散方式,向规模化、社会化的集中发展方式转变,以大项目的推进为突破口,集中优势,集中力量,尽快培育出一批拳头产品、规模企业、主导产业,立足于发展规模经济,把第二产业做大做强。一是在工业化思路的确立方面,要以大项目为龙头。一个地区的工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优势,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企业优势,企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产品优势,而产品优势主要体现在项目优势。一个有竞争力的大项目,就能迅速扩张生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产生规模效益。广西工业化的进程,走东部沿海开放地区“循序渐进,遍地开花”的道路已经难以奏效,必须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道路,而推进大项目,是一条捷径,也是选择。抓小项目是必需的,是重要的,但对于一个行业,一个地区来说,必须要千方百计抓住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有竞争力的项目,才能牵住工业经济的“牛鼻子”,才能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在主导产业的培育方面,要以大项目为支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是确定一个地区主导产业的基本原则。广西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确定有色金属、电力、汽车、食品、医药和高新技术六个重点产业,如何壮大产业规模,当务之急要在各个产业中,围绕主导产品,精选一批大项目,实实在在地推进和突破,否则主导产业就是空中楼阁,没有大项目,主导产业难以真正支撑起来,就难以具有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影响大、规模大、投入大,推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开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搞好规划,抓好前期工作,精心组织实施。三是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方面,要以大项目为中心。大企业是市场经济海洋中的航空母舰,一个地方没有具有较强市场占有率的大企业,工业经济就缺乏竞争力,就没有竞争力,甚至是一盘散沙。制糖业是广西的主导产业之一,有 100 多家企业,但竞争力普遍不强,产品价格远远高于成本,根本原因是规模小。据有关资料,广西糖厂日榨水平,最高的是 1 万
第三篇:加快广西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项目大开放——加快广西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深刻分析广西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把加快工业进程确立为我区“七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这是加快广西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我认为,从广西当前的实际出发,加快工业化进程,关键是树立大产业观念,突破口是推进大项目,根本措施是实施大开放。
一、以树立大产业观念为先导,形成提高工业化水平的共识推进工业化是一项大战略,在广西新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位置,是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的关键,事关广西未来发展的全局,必须牢固树立大产业观念,充分认识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对广西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意义。——做大第二产业是优化广西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广西“十五”计划的主线。当前,我区经济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是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的所占份额严重偏低。据统计,1999 年江苏三次产业的比重为 13.2 : 50.7 : 36.1,浙江为 11.9 : 54.3 : 33.8,上海为 1.9 : 48.5 : 49.6,广西为 35.2 : 35.7 : 29.1。广西第二产业对 GDp 的贡献率比江浙沪三省市差三分之一以上。从总体上看,广西工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工业规模不大,企业素质不高,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发展后劲不强。只有推进工业化,才能直接扩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全区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 做大第二产业是壮大广西财力的迫切需要。一个地方的财力强不强,最重要的是看工业强不强,看有没有一批上规模、效益好能支撑地方财政收入的大企业。财政实力较弱,调控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是长期困扰各级政府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广西缺乏一批拳头产品、骨干企业,工业提供的财源匮乏。先进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工业是财政收入最重要、最稳定的来源。工业化水平低,提供就业机会就少。目前广西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仅为 11%,低于全国 12 个百分点,这不仅影响城市居民收入的水平,也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继而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只有提高工业化水平,才能为广西财政提供可靠的财源,为城乡居民增加收入创造良好的条件。—— 做大第二产业是增强广西经济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工业化是实施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工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目前全国工业化率已达 2.78,而广西工业化率仅为 1.1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58%。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比,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1999 年广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上海的 16%,江苏的 40%,浙江的 36%。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第二产业的差距。1999 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只有上海的 14%,江苏的 10%,浙江的 17.5%。值得注意的是,进入新的世纪,先进发达地区发挥既有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国际著名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第二产业的升级速度和水平在不断提高,如果我们不能奋起直追,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这迫切需要我们认清形势,抓住时机,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缩小与全国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以推进大项目为突破口,培育工业经济的骨干力量最近自治区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明确了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发展重点,指明了广西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世界各地工业化进程为实践表明,工业化目标的确立并不难,难的是选择和实现通向工业化目标的途径。当前广西推进工业化,必须从“小而全”、“小而散”的分散方式,向规模化、社会化的集中发展方式转变,以大项目的推进为突破口,集中优势,集中力量,尽快培育出一批拳头产品、规模企业、主导产业,立足于发展规模经济,把第二产业做大做强。一是在工业化思路的确立方面,要以大项目为龙头。一个地区的工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优势,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企业优势,企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产品优势,而产品优势主要体现在项目优势。一个有竞争力的大项目,就能迅速扩张生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产生规模效益。广西工业化的进程,走东部沿海开放地区“循序渐进,遍地开花”的道路已经难以奏效,必须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道路,而推进大项目,是一条捷径,也是选择。抓小项目是必需的,是重要的,但对于一个行业,一个地区来说,必须要千方百计抓住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有竞争力的项目,才能牵住工业经济的“牛鼻子”,才能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在主导产业的培育方面,要以大项目为支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是确定一个地区主导产业的基本原则。广西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确定有色金属、电力、汽车、食品、医药和高新技术六个重点产业,如何壮大产业规模,当务之急要在各个产业中,围绕主导产品,精选一批大项目,实实在在地推进和突破,否则主导产业就是空中楼阁,没有大项目,主导产业难以真正支撑起来,就难以具有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影响大、规模大、投入大,推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开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搞好规划,抓好前期工作,精心组织实施。三是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方面,要以大项目为中心。大企业是市场经济海洋中的航空母舰,一个地方没有具有较强市场占有率的大企业,工业经济就缺乏竞争力,就没有竞争力,甚至是一盘散沙。制糖业是广西的主导产业之一,有 100 多家企业,但竞争力普遍不强,产品价格远远高于成本,根本原因是规模小。据有关资料,广西糖厂日榨水平,最高的是 1 万吨,平均水平是 2500 吨,而泰国是 8500 吨,澳大利亚是 9100 吨,由于规模太小,广西糖业多年严重亏损,举步维艰。可见没有规模企业,小企业再多,主导产业也难以具有竞争优势,具有规模效益。组织结构调整是广西下一步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但培育大企业并不是简单地搞小企业的合并,甚至是“拉郎配”,而必须围绕实施竞争力强的大技术改造,大项目或大的建设项目,以项目为中心,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才具有坚实的基础,才有实现的可能。四是在优惠政策倾斜方面,要以大项目为重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项目的建设包括大项目的建设应该按照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来运作,但大项目也有许多与一般项目特殊之处,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策倾斜,在大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决定着一个项目的命运。因此,对于大项目,政府各部门要作为大事来抓,作为服务重点,作为优惠对象。政策也是一种有限资源,不能“天女散花”,“杨柳水大家洒”,必须全力以赴向大项目倾斜,对大项目开小灶,开先河,真正形成抓大项目的合力。
三、以大开放为根本措施,千方百计吸引国内外资金和人才广西作为经济后发展省区,实现工业化所面临的最大制约是资金不足,人才匮乏,如何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新的层次上做好对外开放这篇大文章,是推动广西工业化进程的强大动力,是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措施。第一,真正把外向经济确立为“龙头经济”。分析广西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主要是“开放型经济”的差距。1999 年,广西进出口总额 17.53 亿美元,相当于江苏的二十分之一,上海的 9%,实际利用外资 9.21 亿美元,相当于江苏的七分之一,各级领导要将对外开放摆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牢固树立“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难发展”的观念,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将外向型经济牢牢抓在手上不放。对重大合作项目亲自抓,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第二,千方百计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当前,国内外开放先进地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断研究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趋势,抓住一批国际大公司参与中国市场竞争的机遇,高起点地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企业,抢占外向型经济的新高点,提高对外开放的档次水平。1999 年底,世界 500 强企业中在浙江省驻足的企业有 49 家,在上海投资的有 254 家,江苏锡山市是一个县级市,1999 年已有外商投资企业 1400 多家,全球 500 家大公司中已有 17 家在该市投资。广西目前仅有 3 家国际大公司在投资,或者正在洽谈合作事宜。广西下一步要在重视中小外商投资项目的同时,高度重视与国际大公司、大财团的合作,重视与国内先进发达地区的大企业的合作,重视办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使开放型经济在规模、质量、水平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治理和完善投资软环境。开放型经济的竞争,已经不仅是优惠政策的竞争,而是综合投资环境的竞争。当前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办事效率不高,人员素质不高,优惠难以兑现。要从干部入手,制度入手,严格管理入手,着力完善服务管理机制,按国际惯例办事,对于重点项目、重点客商,要敢于让利,特事特办。做好服务,给投资者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网罗高层次人才,加快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
第四篇:加快吉安工业化进程的思考
加快吉安工业化进程的思考
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是工业。工业作为吉安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对GDP总量的贡献逾四成,2012年全市工业化率达44.5%,可以说,工业经济发展的好坏对全市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吉安市加快完善产业布局,加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形成了覆盖国民经济行业34个大类的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是总量迅速扩张。近年来,全市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张,总量不断攀升,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50.6亿元跃升至2012年的418.9亿元,首破400亿元大关,标志着我市工业经济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规模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4.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二是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近年来,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年年创新高,由2005年的149.5%提高到2012年的404.2%,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是2005年的14.6倍,利税总额是2005年的18.7倍。三是新兴产业稳步成长。近几年,全市充分结合工业优势,大力培植和发展新兴产业,并以此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重点培育新能源、半导体照明、新医药及微生物农药、绿色食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2012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4.6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44.2%,同比增长24.0%;实现利税91.3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9.0%,同比增长30.6%,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市工业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四是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全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培育民营企业发展,2012年全市“非公”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91.4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93.4%;私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6.4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56.4%。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优化了全市工业经济结构,促进了工业经济发展。
吉安市积极策应全省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大力开展“工业项目攻坚年”和“园区配套提升年”活动,推动产业集聚,加快工业发展。截止2013年1-5月,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161.59亿元、增长15.1%,列全省第二;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4.09亿元、增长18.2%;实现利税78.06亿元、增长23.2%;实现利润49.39亿元,增长40.3%;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35.16%,同比提高1.42个百分点。
二、主要经验和启示
(一)以科学的发展战略,促进了工业经济跨越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发展战略,全市工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规模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三位,主营业务收入历史性地迈上两千亿元台阶,增加值总量在全省排位五年前移了三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巩固扩大“两区”建设战果的基
础上,市委、市政府再次提出了“做大总量、加快集聚”的新要求,打造“千亿产业百亿企业”,这必将成为吉安工业顺势崛起的重要突破口。
(二)以走廊建设集聚优势资源,促进了工业经济合理布局。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市委、市政府突破市域,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作出“昂起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头、挺起吉泰走廊脊梁、立起县域经济支点”的战略部署,着力打造支撑全局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增长板块。以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发展为牵引,带动各地工业园区层次和品位的快速提升,这必将推动吉安工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同时,举全市之力,集中优势资源,集聚优势力量,推进吉泰走廊率先发展,实现区域内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努力把吉泰走廊打造成优势产业的集聚区、加快发展的优强区、统筹城乡的实验区、绿色崛起的带动区,可以预见,吉泰走廊必将成长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
(三)以培大做强骨干企业为抓手,奠定了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市委、市政府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采取了一系列加快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措施,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食品、医药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突出抓好烟业、酒业、茶业等高利税产业;与此同时,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大力发展了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新材料、绿色食品、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品终端化、品牌化、集成化,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扶优做强了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为吉安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增强了工业经济发展后劲。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全市始终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促进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增强工业发展后劲。近年来,项目带动战略贯穿着吉安发展的主脉络,仅2012年全市就筛选了100个超亿元工业项目列入市重点调度,组建专门班子,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采取建立项目台帐、倒排工期、按月调度、季度通报、定期督查、现场办公等措施,突出抓好项目“落户、开工、实施、完工、达产达标”等关键环节,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2005年以来全市工业完成投资累计突破两千亿元,工业投资势头强劲,到2012年末累计建成投产1000万元以上项目1701个,完成投资205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2%和46%。大批工业重大项目先后竣工投产,为吉安工业发展添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增长点,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
吉安工业经济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发展水平偏低。一是工业经济规模不大,水平和质量不高。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主要集中在少数企业,多数企业是微利,2012年70家利润大户企业的利润占到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49.0%。二是企业数量不多,发展源头不足。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8家,南昌1016家、赣州890家、九江846家、宜春770家。三是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作用不强。近来年,吉安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等主导产业,一批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企业已经显现,但与发达地区比,规模仍然偏小。目前,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30亿元的企业仅有4户,尚没有一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缺少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同时,企业间的配套协作、互惠合作意识不强,产业链难以有效延伸,企业同质化低层次竞争,严重制约了龙头企业的形成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四是企业研发能力不足,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自主研发队伍,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不高,全市工业化水平总体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的前期阶段。
(二)产业层次不高。全市产业集群起步较晚,多数企业生产技术层次低,竞争力不强,以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和能源消耗型为主,且上下游企业间的配套能力差,产业链不长,生产成本较高,工业带动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能力也不强,总体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上。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比重偏小,依赖资源和能源消耗的企业多,面临着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产品结构上,粗放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只是简单加工或提供初级原材料,生产的产品以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耗能较高的“两低一高”产品为主,全市以原材料工业为主的工业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1.6%,市场竞争力不强,面对冲击时,容易出现大面积亏损。
(三)要素供应日益趋紧。融资方面,吉安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较高,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品种比较少,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用地方面,工业规划区内用地指标普遍紧张,再加上征地拆迁难度大等因素,许多项目难以落实土地,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落户开工。如,井开区的西区开发已基本结束,但东区开发才起步,可供使用的土地不多,存在“断档”现象。用工方面,缺工是大部分企业面临的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尤其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吉水县8个市领导挂点的工业重大项目,有4个属于制鞋、皮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供需矛盾较大。友利电、协讯等企业常年缺工,生产线不能满负荷运转。同时,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都出现了需求不足的现象,加上工资、电能、原材料、运输等成本持续上升,致使一些项目建设速度放缓。
在看到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吉安工业发展仍有不少机遇。总体来看,我国经济仍将长期向好,工业化、城镇化将继续深入推进,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也将持续进行,只要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项目,吉安未来的工业发展必将又一个“黄金期”。特别是中央苏区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吉泰走廊建设上升为国家和省级战略,国家和省级层面已经出台贯彻落实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及支持吉泰走廊打造重要增长带的若干优惠政策,为我市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2012年10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意见在第七部分结合吉安实际,从鼓励企业壮大规模、培育重点企业、鼓励企业二次创业、支持企业解决融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企业争创名牌、加强市场监管等七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和
措施。这是市委、市政府汇聚各方力量、凝聚各方智慧,为加快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加快工业发展的创新之举,必将掀起我市工业经济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四、意见建议
要加快吉安的工业化进程,必须紧紧围绕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的奋斗目标,深化“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战略部署,盘活存量,做大增量,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激发企业家的创业激情,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工业发展提供强大活力。把抓项目建设与抓工业招商相结合,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在重大项目招商、产业招商特别是招大商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实行节会招商。搜集和掌握一批产业转移、扩张等方面的投资信息,认真策划、精心组织一批适合不同招商领域、不同招商对象的项目并在省内外和港、澳、台各类节会招商活动上对客商积极推荐,有的放矢做好产业对接。二是实行以商招商。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优势,充分利用“商人信商、商家互信”的特点,引导优势企业利用自身人脉关系和信息,协助对点招商,积极帮助引进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努力形成“一个客商带来一群客商、一家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聚合效应。三是对接大企业招商。依托我市各种资源和优势,采用市场配置、资产重组、入股参股等方式,着力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国内500强、中央企业、知名民企来吉投资,建立制造中心和生产基地等。
(二)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为工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不断完善项目库。对于条件好、能够快上的项目抢抓时间及时跟进,积极与国家部委对接,确保一批需国家审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持之以恒地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坚持市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度,大力推进“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推进办法、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动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全面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点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引导重点企业围绕产业链,加快兼并重组和上市步伐,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竞争实力。
(三)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工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加大财政引导性资金投入,大力支持企业创立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研究开发新产品。对符合国家重点领域发展的高新技术项目,积极协助申报国家级、省级扶持资金和各类国债、贴息。对企业建立经国家、省确认的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以及企业自主研发的经国家、省确认的新产品和专利技术、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的,除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外,由各级财政分别另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和补助。鼓励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联合机制。积极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四)进一步优化环境,为工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深入推进全民创业,设立创业专项扶持资金,降低创业门槛,搭建创业平台,建设创业基地,建立创业孵化器和产业加速器。大力推行投资主体“零限制”、名称登记“零门槛”、注册登记“零收费”、审批发照“零障碍”等市场准入政策措施,着力优化法治环境和服务环境,加快催生一大批市场主体,培育一批小微企业,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培植充足的后备力量。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转变金融理念,创新金融产品,拓展金融服务。加强担保机构建设,鼓励担保行业发展,帮助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扩大规模,增强担保能力。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建设,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担保机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五篇: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对加快xx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2010-3-1
5近年来,xx工业呈现加速发展势头,“十一五”年均增长达20.8%,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8%,比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招商引资深入推进,得益于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得益于民营经济蓬勃
发展。但随着土地、资金、能源、劳动力等问题日渐突出,工业经济外延式扩张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工业更大突破的必然选择和关键所在。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其特点:一是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二是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三是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二、xx新型工业化的特点
一是工业生产稳定快速增长,工业经济主导作用突出。,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增长21.2%,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9%,高于上年42.6%的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41亿元,增长24.2%,增幅居全省第4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4个大类行业中,除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外,其余32个行业生产实现增长,化学纤维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同比增长153.4%、105.6%、97.2%和75.2%。
二是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继续好转,税收就业平稳增长。,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21.4%,增长23.5%。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9.95亿元,同比增长24.1%。全市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08户,比上年增加27户,其中过10亿元的企业有中联重科、益阳电厂、科力远、纳爱斯、益阳电业局等5户。规模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4.98亿元,增长76.3%。工业对税收增长、居民增收和劳动就业的贡献较大。全市工业企业实缴税金12.88亿元,增长9.1%,其中工业企业实缴国税10.33亿元,同比增长11.3%;15个乡镇工业小区实缴税金1.36亿元,同比增长14%。全市规模工业吸纳就业人员10.45万人,增长8.9%。
三是企业研发投入逐步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研发经费支出达2.2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0.35%;工矿企业获得专利授权120项,同比增长81.8%;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3.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专业技术人员0.84万人,占规模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8.1%;规模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0.72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0.44%;限额以上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15.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6%,在全省排第3位,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四是集聚发展态势明显,资源利(来源:好范文http://www.xiexiebang.com/)用效率提高。园区工业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的主平台作用日益明显。,全市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规模企业已达143家,实现增加值61.23亿元,增长21.8%,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3.9%,拉动规模工业增长8.2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7.2%,仅次于长沙、株洲排第3位。工业集聚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全市新投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定额指标达标率为100%;每公顷工业用地实现工业增加值218.55万元,同比增长20.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五是环境保护有序推进,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效。,全市规模工业电力、有色、化工、造纸、建材、纺织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66.9亿元,增长14.3%,增加值总量占全市规模工业的40.7%,比上年降低3.4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35%,比上年多下降3.8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所产生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砷、镉分别为42.65千克、24.78千克、0.22克和0.02克;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砷、镉排放总量分别削减4.8%、2.0%、69.9%和6.3%。
六是投资引资力度加大,企业发展后劲增强。,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3.31亿元,同比增长36.8%,比上年加快4.3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3.46亿元,增长33.4%;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81.92亿元,增长19.2%。15个乡镇工业小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9亿元,增长52%。,全市工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7.16亿元,增长21.6%;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0.54亿美元,增长84.6%;引进内资73.48亿元,增长19.7%。
三、xx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差距
在关注工业经济发展
骄人业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益阳仍存在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资源消耗高等实际问题,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一)企业规模偏小,龙头带动力不强。,益阳十大产业平均每家企业的产值8092万元,增加值2042万元。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仅5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仅10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9户,完成增加值164.41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8%和3.9%;户均销售收入7371万元,户均利税399万元,户均利润208万元,分别为全省水平的73.9%,35.8%和45.1%。xx虽然初步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但龙头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创新能力有限,对群体的带动力较弱,与其他中小企业协作关系不紧密,存在企业“孤军作战”现象。
(二)产业聚集度不高,园区特色不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园区工业企业143家,但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作,企业关联度很低,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集中区内的企业还只是数量上的简单汇合,空间上的地理聚集,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园区特色不明显。各地都确定了自己的主导产业,有的园区的主导产业有四、五个,协作能力不强,产业雷同现象普遍。
(三)产业链条过短,集中在中低端节点。全市多数产业的产业链条过短,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大多数企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节点,产品单一,结构雷同,系列化产品不多,产业链条延伸不够。益阳木业产业基本停留在原料采购到单板初级加工的环节,有色冶金行业主要为他人提供原材料,机械制造业的大部分企业是为外界提供零部件生产。即使有些企业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如纳爱斯、科力远、沅江纸业等,他们生产所需的主要原辅材料也还有很大部分需要从外地采购。
(四)技术创新不够,发展后劲不足。一是技术装备水平整体仍较落后。全市竹木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但多数企业生产设备简陋,设备精度很低,产品质量不高。二是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xx许多生产企业技术创新不够,产品升级换代缓慢。如xx的纺织主打产品还是以初加工、低档次的粗支纱、白坯布为主,附加值高的高档纺织产品比重不大。三是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不多。目前,xx纺织、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的不少企业仍以加工和贴牌为主,即使拥有一批拳头产品,但在市场上真正叫得响的产品和商标不多。
(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环境仍然不优。目前,xx的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量仍然偏低,结构不尽合理,整体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强。一是从生产资料市场发展进程和水平看,全市综合性网点较多,专业性网点较少;农贸市场较多,生产资料及工业品市场较少;综合性市场较多、功能完善的大型专业性市场较少。二是从现代物流业发展进程和水平看,多以运输、配送、货运代理为主,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从金融业发展进程和水平看,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金融市场不健全,全市工业投入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企业自有资金或靠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解决。据xx电子行业协会反映,xx电容器行业60多家企业,近90%没有银行贷款。此外,工业用地供应紧张,企业招工难,也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四、加快推进xx新型工业化的几点思考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对益阳来说关键就是要加速大项目集聚,加快大企业裂变,在调整提升中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一是抓住机遇,在招大引强上求突破。要抓住当前经济形势复杂的“多事之秋”,许多企业发展处于调整组合、优化升级的难得机遇,许多行业或产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实施招大引强战略。一要重点攻关,竭力争取省里对xx的支持,充分利用xx“承接产业转移地”的金字招牌,对接省里及外地的重大转移项目;二要对投资巨大或产值贡献突出的引资企业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切实增强对大型企业的吸引力,如对投资或产值过亿元的引资企业实行奖励;三要对大型企业的引资人或引资单位实施更高标准的奖励,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二是加大改造,在本土企业的产业升级上求突破。本土企业具有稳定性强、贡献突出的特点。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改组改造力度,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改造传统生产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使本土企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继续发挥领跑作用。
三是政府引导,在企业联合上求突破。xx大量层次低、规模小、发展慢的小型企业亟待联合重组,特别是竹木加工、建材和纺织行业尤为突出。要由政府引导,在资产界定清晰、人员定位适宜、利益分配合理的前提下,推进股份合作,使企业迅速壮大规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改变目前小而全、小而散的状况。
四是攀龙附凤,在发展贴牌经济上求突破。要和大城市中的知名企业主动对接,为大企业生产贴牌产品。一方面可以降低本地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在大企业的指导监督下,提高产品精度,提升管理水平,最终达到和大企业同步发展的目的。
五是重视研发,在产品创新上求突破。要改变过去由企业自主研发但收效甚微的状况,建立重点行业新产品开发机构。研发机构应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政府可以先期投入研发经费,广泛招聘高级技术人才。也可以委托高等院校研发,新产品转让给企业时一次性收回研发成本及相应利润,保证研发机构的持续运转及企业产品不断更新。
六是修订规划,在建设特色工业园上求突破。建立特色工业园,可以实现规范管理、延伸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技术进步的目的。要在现有产业分布的基础,进一步修订规划,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业园区,为更好地开展对外招商和实现产业集群创造条件。
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