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文明 中国文学作品里的发展脉络
城市文明 读书笔记(三)
中国是个农耕古国,无论是我们的小说,诗歌还是戏剧,或是对于农村亘古不变的生命形式的推崇讴歌,或是对于农村宗法关系的辛辣讽刺,或是对于农村淡淡的田园牧歌的憧憬继而将其置于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对立这个宏大的命题中,并且表现出一种很深的怀疑。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的乡土小说的成就是巨大的。工业文化和殖民文化伴随着列强的船坚炮利来到中国,既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会使得一些中国的有识之士会做出自然而然的放抗。在小说的方面则是中国乡土小说的出现和发展。外国的文艺作品和理论不断地输入到中国,中国的小说家们加以吸收后,转而从浩瀚的中国民间去寻找创作的源泉和养料。于是在文史上则反映为30年代的“海派”与“京派”之争,80年代的“先锋派”和“寻根文学”。
于是城市这个概念似乎在中国的小说的字里行间作为独立的背景而存在只能是置于改革开放之后了,城市文明这个母题也只能在中国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之后才有了可行性。
(1).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的城市小说不多,一多半是以言情和官场小说的方式出现,如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张恨水的《啼笑因缘》等等,这一类小说本身不具有太多的艺术价值,也较少对于都市这个命题的深度剖析,城市仅仅只是作为一个背景存在,而后是才子佳人的游戏,豪门里的恩怨沉浮;钱钟书的《围城》则算作是民国时期的城市小说的另一种形式,关于知识分子的故事。钱钟书用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对于知识分子做一种辛辣的讽刺,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郁达夫《沉沦》则是在那个压抑的时代或是革命退潮之后信仰的缺失的痛苦和对于前途的迷茫,亦或是对于国仇家恨的无力感;老舍的《骆驼祥子》则是第三种模式,对于城市市民的记述。祥子作为一位城市下层劳动者,具有一般小市民的坚强,勤奋,同时又有着城市小市民的通病,冷漠。祥子不关心政治,完全的个人主义奋斗者,但是在那个时代注定会是以失败结束,而他却无法理解他失败的原因。茅盾的《子夜》亦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造成这个悲剧的还是那个时代,而他们不过是时代的缩影。
民国时期的城市小说亦如城市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还是个新生的事物。那时候的城市小说自然就不会有21世纪里后现代主义泛滥的通病,相对于现代而言固然显得有些粗俗,幼稚,甚至于还在耿耿于封建关系的鞭挞和声讨,革命有理关系的论证,城市里阶级的对立,但是毕竟在那个时代,没有一种生产关系的突破,也就无所谓现代城市里颓废,混乱,迷失,放逐的关键词的产生。
(2).30年文学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有了大大的提高,部分的农村人口开始转化为城市人口,在这一时期,城市是一个积极昂扬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城市小说的形式也就更多的表现为改革小说,工业小说。小说家们主动,自觉,热诚的为工业改革摇旗呐喊。同时也有着那个时代的小说的通病,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的建构”,甚至于有一种模式化的倾向。小说的重点是体现改革者的决心意志,证明改革的光明前途,妖魔化反对者。改革小说中的主体因素工人阶级反而被作家有意无意的边缘化,最终成为对作为GCD改革者的皆大欢喜的歌颂和谄媚。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无益于小说的创作,只有歌颂而没有暴露的小说失去现实主义的土壤必然也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3).新时期
中国经济的腾飞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城市也最终居于主体地位,乡土的田园牧歌固然浪漫,但是多少已经成为人们梦里的幻影。城市掌握了大量的资源,掌握了话语权,同时对于乡村提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要求,农村里的宗法,封建因素在几代革命家,文学家,呐喊者的手中未曾有过多少的动摇,却在金钱的打击拉拢分化下轻易的瓦解。寻根文学越来越难以为继,文学之根日益被商品化,世俗化,城市文学终于开
始大行其道。
高晓生的《陈奂生上城》讲述了一个农民上城后的奇遇,小说用一种幽默诙谐却又十分自然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落后的可笑又可悲的农民的形象。陈奂生上城,住进宾馆后的种种丑态,对于他花了五元钱的冤枉钱之后的在村子里卖弄的笑脸,我们在摇头之余不禁多了一丝反思。陈奂生作为一个新旧交替时期的农民,一方面,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农民的一切美好品质,勤劳善良,节约等等,同时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因素,保守自私,甚至于有一种类似于阿Q的影子。我们在唏嘘感叹不已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有所反思。
苏童的《城北地带》似乎就走得更远了。城东蛮,城西恶,城南杀人又放火,城北是个烂屎坑。小说用了一种最精炼的语言诠释了那个在文革中蛮荒的工业城市,小说的结局是以四个人的鲜血和又一个小女孩的堕落作为结局,一局又一局的命运轮回,给了我们一个没有希望的答案。
苏童在《城北地带》中用一种类似于魔幻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一座绝望的城市。这个城市里有一群无所事事的青年。一群人生被放逐的男孩,没有知识理想,只有暴力和所谓的面子,江湖义气的男孩,他们拉帮结派,以街头斗殴为乐。学校在这个城市就像是巴士底监狱,固然存在,里面却留不住一个犯人,老师在这里亦成为弱者,知识在这里成为了最没有用的东西。随着最后一个智者,捡破烂的老头被当做反革命杀死之后,这个城市就决计不复再有任何希望。小说中最美的天使的化身,美琪却被强奸后自杀,化为一只街头游荡的女鬼,总是在交织着湿露的雨季里的城北街头出没。人们对于自然,伦理的挑战最终遭到反噬,“罪恶的细菌已经在整条香椿街扩散”,有人死去,还会有跟多的人死去„„
《城北地带》中城市文明的病态,异化,变异已经激烈的凸显,而王朔的痞子文学则将城市文明中的空洞苍白无力感更加鲜明的写了出来。
《野兽凶猛》从头到尾也没有野兽的身影,我们却隐隐听见野兽低沉的咆哮。那是一代人怀疑一切的回音。《动物凶猛》依旧是个学生的故事,金庸大侠中耳熟能详的侠义在这一群北京街头的小混混身上回光重现,无所谓理想,无所谓信仰,无所谓未来,游戏人间,混迹街头,浪荡青春,挥霍年轻是他们最大的爱好,抽烟喝酒,打架斗殴,与朋友胡吹乱侃,玩弄女人,看似潇洒的人生,毫无负担,无及责任,反映的正是一代人自私自利的表现,这也是时下城市人的通病。冰冷的网格状的水泥墙将我们的心灵彼此隔开,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越来越局限在自己的狭小的圈子里,冷漠和自私似乎也就成为了必然„„
《过把瘾就死》就更加凸显现代人的冷漠的一面,杜梅和“我”的恋爱,结婚,离婚,怀孕,从头至尾我们都置于一种很轻松的阅读氛围中,我们自动过滤了我们自我的情感取舍,埋头于他们小夫妻的嬉笑怒骂之间,轻松幽默的对白之间,灵巧的情节设计之间,似乎我们就更加不必为小说中的那个“我”而背上怎样的心灵煎熬和拷问。最多唏嘘感慨一下我们不能遇见杜梅那样好女孩的不满,似乎也就仅此而已。
现代人因为工作方式,生活规律和城市的设计,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了一种心灵高地荒芜一片的尴尬境地。或许是物质上已经极度富有,但是,心灵却日益枯竭,自私和冷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封闭保守已经成为一种惯性,苦闷和迷茫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或许在王朔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得到一种安慰,但是类似于王朔的逃避的那种生存方式却始终是不可取的。
《白银时代》则就是未来的世界里都市人的生活了。王小波他走得更远,更加极端。“有时候你真正在写小说,但更多的时候你是在过着某种生活。我们坐在办公室里,不是在写小说,而是在过写作生活。体验到的生活和你在过的生活其实是毫无区别的,真正地写小说,要做这件事,就必须从所谓的生活逃开,想要真正的写,就必须要到生活之外。”从这寥寥数语中品读出人们人格的扭曲,精神世界的空乏,大量的性的描写更加剧了这部小说的凌乱的张力。
第二篇: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总体目标
一、了解我国小说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律。
二、学会鉴赏有关的重要小说,掌握小说鉴赏的方法。
三、学会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在阅读中做到融会贯通。
导语:《庄子―外物篇》最早出现“小说”一词。东汉班固《汉书·文艺志》:“小说家者,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不同学派的知识分子,各流派争芳斗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小说家就是其中的一个流派。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
一、孕育萌芽期:
神话是最早从综合艺术中独立出来的文学形式,完全可以被当作叙事文学。可以说,神话是小说的源头。因为小说本来就是叙事的艺术。随着历史变迁,小说创作由民间走向专业化创作,内容也越来越向人自身靠拢,距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近。即神话--传说--人情世故小说。主要因素由完整的故事、简单的情节和夸张的想象构成。如《山海经》《淮南子》中的神话故事,后代诸如志怪、志人、传奇小说、《西游记》大都受到神话的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收集大量具有讽喻特色的寓言。短小精悍、文笔凝练。日常生活的小事,作者竟能推演出发人深思的哲理。如果现在还存在这样的小说作者,那他只好喝风拉烟了。然而,这些寓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很多根据寓言写出。
历史继续发展,从春秋到秦汉,历史文学自然出现了。因为文学作为新鲜的事物,优先被贵族阶级接触并享用。也许他们并不属于小说,但是,如《史记》,对人物形象深入细致的刻画描绘,甚至虚构,显示出小说的特质。后代出现许多光彩照人的小说人物,与《史记》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当代武侠作家金庸直言不讳的承认自己的创作深受其影响。
二、文学自觉期: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篇》。将“小说”和“大道”比较。大道:宏观言论,如正统散文、诗歌;小说:琐碎言语,有点发牢骚的味道。班固认为小说为九流之末,但肯定了它作为文学类别的存在。
魏晋时,各种文学类别划分已经很明显,逐渐为人们接受。小说有了比较完整的篇章结构,摆脱了“残俗文学”的粗制滥造,自此,中国文学史第一次出现具有现代意义的小说,也标志着古代小说的产生。
关于“志怪小说”产生的原因,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密切的关系,是文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们对现实产生深深的恐惧感。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恐惧等紧张情绪往往会导致人类非理性主义滋长。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武侠玄幻等非现实的文学,都是人们 寻求精神寄托的反映。后来佛教传入,神灵怪异和信徒作品显赫一时。文人也不是自觉创作,他们认为神灵怪异与写人记事没有什么区别。承认人鬼同时存在。可见,当时,人们的思想是驳杂混乱的。还有,“志人小说”与当时崇尚清谈的社会风气有关,注重写人,形成笔记小说的传统。代表作品包括《搜神记》《神异记》《世说新语》等。
唐代称小说为传奇。唐人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成熟。因为它已超出了记录传闻逸事的范畴,而成为文人有意识的创作。唐人传奇大体可分为三类内容:
1神怪故事。这是直接继承笔记小说的神仙怪异小说,著名作品有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这两部作品讽刺了热中功名富贵的封建士子。
2恋爱故事。这一部分是唐代传奇小说中最有价值的作品。如白行简《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霍小玉传》、《柳毅传》陈鸿《长恨歌传》等都是有名的作品。它们大都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谴责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并且塑造了一系列争取婚姻幸福的妇女形象。
《柳毅传》讲的是落第书生柳毅替遭受婚姻折磨的洞庭龙女传书,使她获得解放,后历经坎坷,俩人终成眷属的浪漫故事。人物描写是这部小说最成功的地方。柳毅的正义、龙女的深情、钱塘君烈火般的个性,都刻画得十分鲜明。它用幻想反映现实的手法,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李娃传》通过妓女李娃与荥阳公之子这对地位悬殊的恋人历经风雨,终于获得幸福的故事描写,批判了封建门阀观念,歌颂了郎才女貌的爱情标准。小说人物形象丰满,情节曲折,笔法清丽。
3侠义故事。这类作品描写侠客义士惩强扶弱的英雄行为,代表作品有《红线传》、《谢小娥传》等。
唐人传奇不仅在题材、思想上超越了前人小说,而且艺术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唐人传奇中,很多篇章描述了一个人物某段时期或一生的经历,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及思想发展。唐人传奇是中国风格小说形式的开始,它的体制短小,但初具长篇小说的轮廓。
三、文学黄金期:
古代小说发展到宋代,终于出现了自身的飞跃和高潮。话本出现后,白话小说随之出现,继而元明诞生长篇章回小说,小说达到全盛阶段。
宋代小说仍被称为传奇,但是开始分流。一种是以笔记形式出现的文言小说;另一种是宋元话本,直接源头并非唐五代传奇,虽然吸呐了一些特点,语言更加接近口语。话本产生,是与市民生活发展密不可分,且由市民需要而产生。
宋元话本可以视为一个整体部分。传留下来的长篇有《新编五代史平话》、《三国志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等。这些话本,分别和后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小说的创作有很密切的关系。
明初统治者为免“民急则乱”,减轻赋税,简约商税,扶持工商,农业、工商业都得到发展,大都市经济进一步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小说创作也在前代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产生了一批长短篇小说。长篇主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孙悟空这个典型性格的成功塑造,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新的高峰。短篇主要有“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由冯梦龙搜集、整理、创作、编辑成书的。
清代都市经济继续发展,市民阶层继续扩大,资本主义生产也逐渐发展起来,由作者独立创作的小说大量出现。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是《聊斋志异》。它继承并发展六朝志怪、唐代传奇的传统,形成想象丰富奇特、故事变化莫测的独特艺术风格,相当多的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它把鬼狐花妖人格化,把幽冥世界社会化,描写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生活画面,深刻地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的多种矛盾。
长篇小说主要有《儒林外史》、《红楼梦》、《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等。
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是章回小说。文言短篇、拟话本小说分别达到了高潮,真正进入古代小说的黄金时代。第一个高潮是宋元话本时期;第二个高潮则是章回小说的出现,以《三国演义》《水浒》为代表;第三个高潮以《儒林外史》《红楼梦》为代表。此后,古代小说慢慢衰落,一蹶不振。
四、小说发展的系统:
1、神魔志怪系统:以《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为代表;
2、历史传奇系统:两大分支,一是直接取材于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二是英雄传奇小说,以《水浒》为源头和代表。中国长篇武侠小说源自《水浒》,到清代出现一系列小说。明中期后,历史演义发展令人瞩目(《杨家将》《说岳全传》),艺术成就一般。
3、世俗风情系统:
明末出现《金瓶梅》这样的里程碑作品,正式步入长篇小说的殿堂。无论是文学的独创性,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金瓶梅》堪称第一。
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是《三言》《二拍》,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典范。
明末清初,风情世俗小说最为流行,但拘于模式:私定终身后花园,颠沛流离梦难圆。多情公子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
五、巧记古典名著28字诀: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
提问:这首小诗到底包含了多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呢?
明确:东:《东周列国志》(余邵鱼)
西:《西游记》(吴承恩)
三:《三国演义》(明罗贯中)
水:《水浒传》(明施耐庵)桃花:《桃花扇》(清孔尚任)
红:《红楼梦》(曹雪芹 高颚)官场:《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儒林:《儒林外史》(吴敬梓)
金瓶:《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冯梦龙)二拍:《一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
今古:《今古传奇》(抱瓮老人)
聊斋:《聊斋志异》(蒲松龄)史书:《史记》(司马迁)
西厢:《西厢记》(王实甫)镜:《镜花缘》(清李汝珍)
六、简介四大名著
1、四大名著的具体完成时间。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
《水浒传》——元末明初 《西游记》——明朝
《红楼梦》——清朝
2、四大名著的地位和影响。
《三国演义》——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成为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楷模
《水浒传》——成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
《西游记》——我国古代浪漫主义神魔小说的最高峰
《红楼梦》——中国小说最高峰的杰出作品
3、四大名著的作者简介,了解写作背景。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
《西游记》——吴承恩
《红楼梦》——曹雪芹
4、四大名著内容简介(一句话概括),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三国演义》——全书120回,集中地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方面的种种斗争。
《水浒传》——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的主要倾向是“官逼民反”,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西游记》——共100回,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三篇:中国证券业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证券业历史发展脉络
BUSINESS.SOHU.COM 2004年7月16日15:49 来源:[ 搜狐财经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国家向大户的举贷和王侯给平民的放债,形成了最早的债券。
◆明后清前,在一些投资大、收益高且又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如上海沙船业,四川井盐业,云南、广东矿冶业和山西金融业,已经较多地采用“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组织形式。
◆十九世纪初,……开始签发庄票,代替现金在市面流通,起着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作用。
◆ 1840年鸦片战争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相继对外开埠通商,有价证券及其交易,就跟着第一批最先进入所开商埠的外国洋行在中国出现。
◆ 1872年,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上海商人朱其昂、朱其诏筹建上海轮船招商局。随着该局的成立和第一期股本的认定和筹集,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和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诞生。如仁和保险、济和保险、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电报局等都是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华商股票。
◆ 19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创办的新式工矿企业就有十五六家,这些矿业公司都发行了股票。至此,华商证券的发行已小有气候。1882年前后,先前成立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荆门煤铁矿、长乐铜矿及鹤峰铜矿等十几种刚上市不久的矿业股票,这些股票的价格很快超过其面值。
◆ 1869年,上海四川路二洋泾桥北,出现了中国第一家专营有价证券的英商长利公司,后来又有几家这样的公司相继设立。
◆ 1882年9月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它的设立首开中国有组织的证券市场的先河,成为中国自设证券交易所的权舆。
◆ 1883年10月,中国……爆发倒账金融风潮。一度空前兴盛的股票市场低落至极点。直至10年之后,一般商人仍“视集股为畏途”。
◆ 1891年,……联络同业,组织上海证券掮客公会即上海股份公所,买卖外商在华所设各事业公司的股票。外商在华组织的证券市场初步形成。
◆ 1897年5月,中国通商银行的创立率先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第二次高潮的序幕。公债制度……
◆ 1903年,上海股份公所酝酿改组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并于次年按香港《股份有限公司条例》在香港注册,定名为上海众业公所。该所采取会员制,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证券交易,公所成立不久,会员即扩充为100人,其中西商会员87名,华商会员13名。1909年,该所迁址至上海外滩1号。
◆ 1910年爆发的橡皮股票风潮,使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遭受沉重打击,中国股票市场自此进入低谷。
◆ 1904年,梁启超提出组织“股份懋迁公司”(即证券交易所)的倡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迅速突破“茶会”和“公会”的松散市场形式,步入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时代。证券交易形式也由现期交易的单一形式,发展为现期、定期和便期等多种交易形式。
◆ 1921年,“信交风潮”的爆发,使产业证券市场再次跌入低谷,公债市场取而代之,后来居上。
◆ 1921年春,通泰盐垦五公司委托上海24家银行和钱业组成的银行团,发行年息八厘的公司债券500万元,首开中国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的先河。
◆ 1914年秋,经当时的农商部批准,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公会时期”。公会在会址内附设有证券交易市场,对交易时间和不同证券的交易佣金都作了具体规定。
◆ 1914年,实业家张謇担任农商部长,对设立证券交易所更是积极推动,并于当年年底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所法》,中国证券交易所开始进入筹建时期。
◆ 1918年6月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开业,成为中国自己开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 1918年底,日商也乘机利用治外法权,于抢先在上海设立取引所(即交易所),此举对华商刺激很大。
◆ 1919年9月,上海交易所修订章程,正式定名为“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1920年7月1日正式开业。
◆ 1920年11月,上海股票商业公会经农商部批准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翌年5月20日正式开业。北京、上海两地三个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时代。
◆ 1921年,“信交风潮”再此爆发,盛极一时的股票市场遭受重挫,从此再次跌入低谷,转入低潮。
◆ 1924年8月,京、沪两地证券交易所发生“二四公债**”……
◆ 1926年12月,京、沪两地证券交易所发生“二六公债**”。
◆ 1929年10月,……重新颁布了较完整的《交易所法》,并于同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公司法》,重点规范股份有限公司。
◆ 1933年4月,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证券部并入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
◆ 1934年,……新建了著名的“上海证券大楼”。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成为当时中国乃至远东设备最完备、规模最大的证券交易所。
◆ 1939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此时改称北平证券的北京证券交易所交易所歇业。
◆ 1939年2月,……公布非常时期公债停止还本付息,公债交易一落千丈,彻底停顿。
◆ 1937年12月,西商上海众业公所复业。
◆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孤岛”消失,西商上海众业公所关闭,并从此在中国消失。
◆ 1946年9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南京国民党政府后期恶性通货膨胀,投机利润愈大。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但恶性通货膨胀必将导致社会经济的全面崩溃。
◆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停业。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证券市场从此结束。
新中国
◆ 1949年6月,天津证券交易所重新设立,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当代证券市场的正式启动。
◆ 1950年2月,新中国在北京设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 1952年7月和10月,政府相继关闭了天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1958年以后,受政治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更是长期受到摒弃。
◆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1953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定从1954年起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筹集经济建设资金。1954~1958年,政府连续5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总额35.54亿元,◆ 1955年,……取消商业信用,同时限制国家信用。1958年又完全否定了国家信用。
◆ 1968~1978年中国进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无债时期。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证券市场才得以逐步恢复。
◆ 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
◆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向其赠送了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股票。
◆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
◆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京成立。
◆ 1992年元月,“股票认购证”向市民公开发售。证券市场从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
◆ 1992年1月13日,兴业房产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它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后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国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动产股票。
◆ 1992年2月2日,上海申银证券公司与上海联合纺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签定协议,发行我国第一张中外合资企业股票。
◆ 1992年2月21日,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市特种股票上市。这是我国第一张上市交易的B股股票。
◆ 1992年3月2日,……进行1992股票认购证首次摇号仪式。
◆ 1992年3月21日,……全面放开股价,实行自由竞价交易。
◆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 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售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出现百万人争购抽签表的场面,并发生震惊全国的“8.10**”。
◆ 1992年8月11日,上海股市第一次狂泻,三天之内,上证指数暴跌400 余点。
◆ 1992年,新中国首次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
◆ 1992年10月19日,深圳宝安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1992年认股权证,这是中国首家发行权证的上市企业。
◆ 1992年12月,《上海证券年鉴·19 92》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中国大陆第一本证券年鉴。
◆ 1993年4月1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借助卫星通信手段传送到北京亚运村的建行北京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
◆ 1993年4月22日,经李鹏总理签署的国务院令第112号,《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实施。
◆ 1993年5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分类股价指数首日公布。上证分类指数分为工业、商业、地产业、公用事业及综合共五大类。
◆ 1993年5月5日,我国首部期货市场法规——《期货经纪公司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公布。
◆ 1993年5月2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决定,STAQ和NET两系统的法人股交易市场进行整顿,暂不批准新的法人股上市交易。
◆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的“中华股价指数”正式向各会员公司和国内外新闻媒介发布,这是证券市场发展进程中又一“界标”。
◆ 1993年6月29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国有企业。
◆ 1993年7月7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全文共分8章,分别就证券交易所的设立、组织、活动、解散等具体问题做了详细规定。
◆ 1993年8月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采用集合竞价。
◆ 1993年9月30日,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超过5%,由此揭开中国收购上市公司第一页。
◆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实行T+1交易制度。
◆ 1995年2月23日,上海国债市场出现异常的剧烈震荡,史称“327**”。
◆ 1995年4月3日,深交所公布成份股名单。
◆ 1995年5月10日,八届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这两部金融大法分别于1995年7月1日和1996年1月1日起实施。
◆ 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规定各国债期货交易场所一律不准会员开新仓,由交易场所组织会员协议平仓。
◆ 1995年5月18日,受暂停国债期货交易的消息刺激,沪深股市齐放异彩。引发“5.18”行情。
◆ 1995年7月1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加入证监会国际组织。
◆ 1995年8月23日,《中国证券报》首家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刊登了长虹转配红股上市事件,引起了中国证监会的重视。上交所于当日发布公告,长虹股票停牌。
◆ 1996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发展提出目标: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和股票融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证券市场;对企业债券和股票继续实行总量的规模管理;建立统一的、有透明度的货币市场,规范各类金融机构的同业拆借业务,基本放开同业拆借利率;开办中央银行国债公开市场业务;进一步深化利率改革,初步建立以市场利率为基础的可调控的利率体系,2000年前有步骤地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 1996年4月9日,上交所今日起效法国际惯例,将现在挂牌的上市公司按其经营性质分为工业、商业、地产、公用事业和其他五类。此举有助于投资者了解有关公司的性质。
◆ 1996年5月29日,道·琼斯推出中国股票指数,分别为道·琼斯中国指数、上海指数和深圳指数。
◆ 1996年6月7日,上交所拟选择市场最具代表性的3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编制“上证30指数”,并在7月1日正式推出。
◆ 1996年7月17日,合并后的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沪正式创立揭牌,我国最大的证券公司由此宣告诞生。
◆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决定,从10月3日起分别下调股票、基金交易佣金和经手费标准;同时对证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调整,即由原来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为有形无形相结合,并以无形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广场外无形席位报盘交易方式。
◆ 1996年12月13日,沪深两交易所发出通知,决定自16日起对在两交易所上市和交易的股票(含A、B股)和基金类证券的交易价格实行10%的涨跌幅限制。
◆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对于目前证券市场的严重过度投机和可能造成的风险,要予以高度警惕,要本着加强监管、增加供给、正确引导、保持稳定的原则,做好八项工作。从而引发市场暴跌。
◆1997年1月4日,四大商业银行与信投公司脱钩基本完成,所属186家信托投资公司已撤销148家,转让股份的有33家,上千亿元资产完整移交。
◆1997年3月7日,朱镕基强调,金融系统1997年要大力开展“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年”活动。
◆1997年4月10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试点拉开序幕。现阶段选择若干非上市国企进行试点,发行规模四十亿元;上市公司暂不列入试点。
◆1997年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
◆1997年8月15日,国务院作出决定,沪深证交所划归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
◆1997年11月19日,《“九五”国家重点技术开发指南》发布会传出信息,国家将扶持六大企业跻身全球500强,它们是宝钢、海尔、北大方正、长虹、华药和江南造船。
◆1997年12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实施准则,中国证监会开始受理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的申请。
◆1998年3月23日,金泰、开元、兴华、裕阳、安信等五大证券投资基金和南化转债、丝绸转债两个可转换债券相继登场。新基金的出现意味着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专家理财的途径获得投资回报,也是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扩大的一种标志。
◆1998,人行先后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连续三次降息。为二级市场的稳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1998年4月22日,深沪两市的交易所开始针对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实行“特别处理”制度。
◆1998年6月12日,国家宣布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从单边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缓解了印花税偏高阻碍投资者积极性的矛盾。
◆1998年7月24日,君安、国泰联合发布公告宣布两公司合并。
◆1998年9月12日,代码为0518的苏三山因被列入到“ST”行列之后仍旧连续三年亏损而被管理层予以暂停交易的处罚。
◆1998年11月20日,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因编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并欺骗投资者,隐瞒重大事件和挪用募集资金买卖股票等一系列违法行为被证监会处以重罚。
◆1998年12月4日,北京住宅开发建设集团总公司宣布行传原琼民源蜕变北京中关村对全体公众股股东而言,或许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1998年12月29日,酝酿5年多的《证券法》终于获得人大常委会的通过。该法于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1999年4月2日,央行颁布了《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
◆1999年4月16日,因连续两年亏损,厦海发公告其股票将从4月19日起实行特别处理,成为1999年首家的ST公司。
◆1999年4月20日,我国第一家经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注册资本为100 亿元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
◆1999年6月15日开始,凡符合条件的券商被批准可以用自营证券作质押向商业银行早申请抵押货款。但资本金在5亿元以下的经纪类券商将被排除在外,自营资金不超过自有资本80%的综合类券商可能成为受惠者。
◆1999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证券法》开始实施。它的实施为我国券商在一、二级市场竞争提供了公平,公开的环境;同时,给一批历经市场洗礼,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券商带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
◆1999年9月9日,证监会发布通知指出,允许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上市公司进入二级市场对流通股票投资,但在二级市场买卖同一种股票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10月22日,中国证监会经报告国务院,决定在具体操作办法出台前,停止执行这一办法;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
◆2002年12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并施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我国QFII制度正式启动。
◆2003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证券投资基金法,这一法律将于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一、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6—1842.8 参战国:英国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硝烟
结果及影响:签订《南京条约》,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参战国:英国、法国主凶,美俄为帮凶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罪行: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结果及影响: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俄国一列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参战国:日本
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重要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
结果及影响:签订《马关条约》,设厂。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目的: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直接)
结果及影响:北京第二次沦陷;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东北沦陷,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日;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1936年,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八路军首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李宗仁,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彭德怀,最大规模的战役)6.文化侵略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
1、割地:
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 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
3、开埠通商
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
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
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列强侵华罪行
1、两次洗劫北京: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
3、制造大屠杀:
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1937年八·一三事变。
四、人民的反抗
1、人民群众的斗争
(1)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2)1899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
(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7)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抗击日军。(8)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激战。(9)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3、学生运动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五篇: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1919~1949)
与戏剧、小说散文比较,中国新诗的80年发展是相对薄弱的。小说毕竟还有鲁迅、沈从文、巴金和老舍;戏剧有曹禺、老舍和高行健;这些作家都得到了世界的承认。而诗歌却缺少这样的人物。中国新诗面对两个难以超越的高峰:一是中国古典诗歌,一是西方自莎士比亚以来的诗歌成就。诗歌的存在必须有精粹成熟的民族语言,诗歌与语言联系最为紧密,而现代汉语才产生不到100年,用只发展了100年的尚处于年轻阶段的语言能写出成熟的诗歌来吗?中国新诗就它的超越对象来说是显得稚气了一些,但就其自身发展速度来说确是迅速的,而且是成绩斐然。
中国新诗只80年发展历程——现代文学的30年和当代文学的50年。
现代文学中的30年是新诗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A.第一个10年: 1.尝试中的新诗
胡适是“第一个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1920)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个别诗歌具备现代汉语抒情形式,大部分诗歌仍不能摆脱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同期诗人还有俞平伯(《冬夜》)、康白情(《草儿》)、沈尹默(《三弦》)、周作人(《小河》)、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等。
新诗的手法一是“白描”,二是比喻象征。这样早期的白话诗也分为两类,一是运用白描手法的客观写实倾向,一是托物寄兴的现代主义倾向。后者在传统诗歌里并不常见。
2.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郭沫若的《女神》(1921)是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和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都在这本诗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湖畔派诗人”:汪敬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的爱情诗合集《湖畔(1922)。
“小诗体”: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小诗》。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冯至的诗集《昨日之歌》是形式上的半格律体,处处体现出艺术的节制,后来的闻一多与之相似。
3.新诗的规范化——新月派
如果说《女神》以“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彻底破坏精神,冲决了传统诗词的格律,新月派则应需而生,它以`北京《晨报副刊》为阵地,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徽因、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主张“理性节制情感”,闻一多倡导新诗的格律化,提出诗歌的“三美”理论: 音乐美(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中国诗画相通理论)、建筑美(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红烛》、《死水》是他诗歌创作的集中体现。徐志摩是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飞动飘逸的诗情与对形式美追求相结合,使徐志摩总是抓住每首诗特有的“诗感”、“原动的诗意”,寻找相应的诗律。《志摩的诗》是在不断的实验与创造中寻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4.早期象征派的诗歌
穆木天提出纯诗的概念,主张诗歌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内生命的反射”,“是内生活的真实的象征”。其次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说明是散文世界的东西。”李金发的《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是早期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之作。B.第二个10年: 1.中国诗歌会
是左联领导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继承前一个十年蒋光慈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传统,殷夫为代表。特点:一是反映革命斗争和时代重大事件;二是强调诗歌的意识形态化,诗歌的主体并非诗人自己而是一个战斗集体;三是艺术表现上注重写实。这多少背离了诗歌的本质即个体生命情感的宣泄。2.后期的新月派
抒情的重心转为“灵魂的战栗”,表现灵魂的战栗,和现代人精神的异化。徐志摩的《猛虎集》、《云游集》是这方面的代表。《再别康桥》属于这一时期,但情绪仍是前一时期的余绪。新诗人的加入,如陈梦家、方玮德,多为徐志摩的学生。在形式上进行“十四行诗”的转借与实验。
3.现代派诗人
施哲存在《现代》发表的《又关于本刊的现代诗》,被看作是现代派诗歌的一个宣言。强调要写纯然的现代诗,它在谱系上与早期的象征派诗歌相承;表现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辞藻排列成现代的诗形。“诗坛首领”是戴望舒、卞之琳。其中戴望舒以《雨巷》一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美称。
4.汉园三诗人
1936年《汉园集》收入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卞之琳的《数行集》。卞之琳最为瞩目。他受到徐志摩和戴望舒的影响,为新诗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即由主情向主智的转变。他是新诗历史上一位具有自觉哲学意识的诗人,其诗歌于平淡中出奇,因为他善于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哲学的穿透与开掘。
30年代现代派诗人中,另一位智慧诗的作者是废名。他是一位东方化的现代诗人。融入他灵魂的是佛道精义,是诗禅传统。
C.第三个10年: 1.艾青
在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上完成了历史的“综合”的任务。一方面坚持发展“中国诗歌会”诗人忠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克服扬弃其“幼稚的叫喊”的弱点,同时也批判地吸收了现代派诗人新诗艺术探索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诗歌艺术,他吸取了郭沫若式的激情,也吸取新月派的外在形式的追求,艾青使中国新诗开始追求一种内在的美。成为第三个十年最有影响的诗人。也是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新诗人之一。2.七月诗派的出现
抗战之初中国诗歌会与新月派、现代派诗人都唱起了民族解放的战歌。抗战相持阶段经过诗歌审美艺术特征与政治宣传的争论,使人们对诗的内容与形式的认识达到新的水平。出现很多把新诗的艺术探讨提高到理论高度的学术著作:艾青的《诗论》、朱自清的《新诗杂谈》、李广田《诗的艺术》、朱光潜的《诗论》。在诗歌创作上对失落的诗歌个性有了自觉的追求,臧克家写出《泥土的歌》,戴望舒写出《灾难的岁月》,出现了风格的转化,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在此期间影响最大的就是七月诗派。此诗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胡风为中心,以《七月》等刊物为主要阵地形成的一个青年诗群。代表诗人有:鲁藜、绿原、冀方、阿垅、曾卓、卢钿、方然、牛汉等。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为主要旗帜,在国统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从冯至等校园诗人到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
由西南联大朱自清、闻一多、卞之琳、李广田等老一辈诗人,和穆旦(查良铮)、郑敏、杜运燮、袁可嘉、俞铭传、王左良、赵瑞蕻等年轻诗人组成。
是历史的机遇把新诗的主要代表集中于这简陋的天地里,中国成名的、不成名的、已经成型的、尚未成型的诗人一起进入了人生与艺术道路上难得、少遇的“沉潜”状态。这首先是生命的“沉潜”——这是一种经历了战乱中的流亡,有了丰富的生命体验以后的生命沉潜:他们面对现实与自然默思,将中国土地上生活的沉重与灾难潜入内心深处,将民族本位的、更具感性(非理性)的战争体验转化为(融入)个人与人类本位的、更具形而上色彩的生命体验与思考。朱自清的《新诗杂话》、李广田的《诗的艺术》是其中最主要的成果,与同时期出版的朱光潜的《诗论》、艾青的《诗论》,同为新诗理论的经典著作;为新诗的发展寻找更丰富的艺术资源,他们的艺术探讨的触角既伸向中国古代诗歌(文学、文化)传统,同时开展了对西方文学经典的学习与研究,师生们以更加开放的眼光,与当代世界师潮进行直接的交流:冯至、卞之琳翻译和介绍了里尔克的诗歌与小说,燕卜逊则以当代英国诗人的身份开讲《当代诗》,而后期象征派诗人奥登这一时期的访华,使得40年代的校园诗人的创作以逼视(直面)现实、人生、自我的矛盾(分裂)为主要追求与特点的,而且他们将这种现实与灵魂的逼视上升为既保留个体的独特性,又是普遍、超越的人类经验和形而上的生命体验,同时又通过对现代诗的思维与语言的探讨与实验,将其转化为审美的形态。这“知性的提升与融合”与“文本实验”的自觉,都是充分体现了校园诗歌的特色的。冯至的《十四行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成为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是一部生命沉思者的歌”,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
4.九叶派
抗战结束后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回到北方(北京或天津),他们和在南方的辛笛、杭约赫、陈敬容、唐祈、唐湜,相互寻找,遥相呼应,彼此确认共性,远距离地携手走上上海的《中国新诗》这块诗垦地,这些人虽未曾谋面,但却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流派特征。1981年他们中几位老诗人结集出版了他们当年的诗选《九叶集》,后来“九叶派”便成为海内外流行的称谓。九叶诗派的走红,一方面因为40年代的诗歌得以在尘封中挖掘,另一方面因为他们中许多人在新时期又焕发了创作的青春。也就是说九叶派作为40年代的诗歌流派,在80年代仍在活跃着。在文学史上以穆旦为首的九叶诗人被称为“中国新诗派”。他们强调:一是诗的思维方式的现代化。二是极端重视日常语言及说话节奏的应用。“只有变化多,弹性大,新鲜,生动的文字与节奏才能适当地,有效地,表达现代诗人感觉的奇异敏锐,思想的急遽变化。”强调诗的思维和语言的基本改造,这是中国新诗派的特征,也集中体现了它的反叛性与异质性,这恰恰是与早期白话诗的主张遥远呼应。这一派的诗人在80年代能复兴和重新被认同,也许正因为它与当代诗歌有着审美价值的一致性。或者说中国新诗派是对现代中国新诗30年发展的一个总结,是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形成做了一个准备。最能体现中国新诗派的这种反叛性与异质性的,无疑是它的代表诗人穆旦(1918——1977)。穆旦在他的代表作《被围者》里,这样写着他的新发现:“一个圆,多少年的人工我们的绝望将使他们完整。毁坏它,朋友!让我们自己就是它的残缺,比平庸要坏——闪电和雨,新的气温和希望才会来灌注:推倒一切的尊敬!因为我们已是被围的一群,我们翻转,才有新的土地觉醒。„„”早期白话诗人所提出的建立现代新诗的思维方式与情感方式的历史任务,到穆旦这里开始得到了初步的落实,这自然是意义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