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示范,突出特色,全力推动“一村一品”创建

时间:2019-05-15 15:0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引领示范,突出特色,全力推动“一村一品”创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引领示范,突出特色,全力推动“一村一品”创建》。

第一篇:引领示范,突出特色,全力推动“一村一品”创建

引领示范,突出特色,全力推动“一村一品”创建

---------廿八都“一村一品”工作做法

去年,廿八都镇和浔里村分别被评为衢州市“一村一品”乡村休闲旅游特色乡镇和衢州市“一村一品”乡村休闲旅游专业特色村,枫溪村获江山市民俗文化特色村。今年,廿八都镇重点发展周村村猕猴桃和浮盖山村油茶两个特色产业,通过强化领导、政策扶持、引领示范、资金帮扶、技术支持等举措,全力推动 “一村一品”示范村创建。

一是政策扶持。去年以来,镇连续出台土地流转、农家乐发展、党员带头创业、金融扶持、评比奖励等十多项政策,并且把发展“一村一品”工作列入重点项目破难攻坚活动和干部“积分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是强化领导。为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工作,镇里成立了“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由经发办负责日常工作实施,年初认真制订全年工作计划,召开动员会对“一村一品”工作进行部署。各村也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工作机构,明确一名村干部具体工作,确保“一村一品”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定期督查和实时通报制度,镇经发办定期对“一村一品”工作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三是引领示范。周村村通过引导猕猴桃种植大户逐步淘汰老品种,种植高收益的“徐香”系列猕猴桃。通过引领示范,目前该村70多户农户共种植“徐香”系列猕猴桃面积近400亩,今年计划新发展“徐香”系列猕猴桃面积100亩。浮盖山村通过建设千亩连片油茶种植基地,引导农户种植油茶,今年该村将新造油茶林200亩,改造800余亩。廿八都镇十分注重品牌建设,重视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扩大对外知名度,打响特色品牌。目前,浮盖山村已经注册“雾盖山”商标,成立立新油茶专业合作社,周村村今年也将成立村级猕猴桃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销售。

四是资金帮扶。为提高广大农户种植“徐香”系列猕猴桃的积极性,周村村提供免费种苗,并免费配套铁架、铁线等辅助设施。目前近400亩“徐香”系列猕猴桃种苗及辅助设施均由村投入,按每亩40支种苗,每支种苗8元,每亩种苗费用约320元;每亩20个铁架,每个铁架32元,每亩辅助设施费用约640元;两项相加,每亩投入960元,400亩投入约38.4万元。

五是技术支持。在农村特色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民群众最缺的就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验,新品种、高收益产品更是需要有专业的、精细化的管理,为帮助广大农户提高猕猴桃种植技术,周村村近日专门邀请农业局、林业局的专家现场指导培训,讲授授粉、摘芯、抹芽等管理技术,共有60多位农户到场聆听培训,大家都感受到收益颇多。

下一步,廿八都镇将以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村一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特色、把握重点、有序实施,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工作。

第二篇:一村一品示范典型材料

一村一品示范典型材料

一、发展状况

新池镇行家庄村位于合阳县城东南部,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448户,1860口人,4200亩耕地。近年来,党支部村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定精神,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带领广大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开拓致富门路,突出“一村一品”,下大力气发展红提葡萄产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组织成立了“新奥葡萄”专业合作社,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信息为支撑,狠抓“产业规模化、区域特色化、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优化品质、力求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壮大农村经济,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为宗旨。

二、发展成效

从20**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了大力发展红提产业的号召,并出台相关一系列优惠政策,行家庄村的两委一班人坚持不失时机,抢抓机遇,积极响应,发动引导群众打破传统种植观念,教育村民克服以往单一种植粮棉,只求温饱,不谋发展的思想倾向,及时组织专人到各地学习参观,并多次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教授,就发展红提产业进行论证,分析形势制定出台《行家庄村红提产业发展增收规划》,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从一开始的面积20亩,逐步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村已发展红提面积3500亩,其中挂果面积2000亩,人均红提1.9亩。20**年平均亩产3500斤,平均每斤售价3.2元,亩产值1.15万元。全村总产值230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906元,红提产业已成为全村经济支柱产业。

三、发展经验

在发展红提产业过程中,始终坚持科技支撑,强化服务助推发展,首先必须做到三到位:即资金帮扶到位、灌溉设施到位、技术服务到位。四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施肥、统一操作规程。为了提高商品化生产水平,要坚持高标准建园,高起点规划,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分户实施的原则,协调群众做好地块调整,园地规划等工作,积极聘请省果树研究所、省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驻村入户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到目前已集中培训30余次,实地指导技术传授120次,接受培训360余人,使广大果农充分领会配方施肥合理用药,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四、发展目标

为了使红提这一产业得到可持续性长足发展,我们坚持立足眼前,面向未来,向社会要效益,着手注册一个商标,打响一个品牌,建立红提配套出口基地,计划到20**年底,全村红提产业总面积达到3800亩,挂果面积3200亩,纯收入24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13000元。其中:计划和发展建成大棚优质红提800亩,亩产值20000元,计划投资300万元建成容量为150万公斤冷藏库一座,使全村这一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为了保障落实以上目标,村两委会特制定以下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支部书记负总责,村委会主任负全责,两委干部分工把关,实行工作考核目标管理制,包组到户落实帮扶责任制。

2、抓好以水利改造和修建为重点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优化灌溉效益。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努力克服规模种植及高次农业发展后劲不足,肥料农药不能完全到位的问题。

4、积极促进产业键的形成,完成和提高加工、包装、运输、贮存和反季销售等方面的能力。

5、通过“一村一品”示范带动,全村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和服务行业同时紧抓不放,使得全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镇共赢养猪专业合作社是在县、镇两级政府以及县农业局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我社按照民办、民管、民益的原则,以合作共赢为宗旨,以采购、销售、信息交流、技术合作为服务基础,实行规范化办社、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从而增强了各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了养殖水平,促进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使广大养殖户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一、合作社的成长之路

坑田镇共赢养猪专业合作社是在20**年11月13日正式挂牌成立的,当时入社成员118户,注册资金26.3万元。20**年新增入社成员14户,20**年又增加了2户。目前合作社母猪存栏达4000多头,年出栏商品猪50000多头,年产值7500万元,总利润可达5000万元。合作社成立以来,同时带动了周边100多户农民的养猪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因此,县政府一直把坑田镇列为全县的养猪基地,同时还经县组织部批准合作社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党支部。

二、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坑田镇共赢养猪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依托与饲料、兽药厂家合作的优势,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养殖业增效农民增收。回顾合作社筹备、成立至今,合作社的主要做法总结起来就是“1234”,既“一个带动、两个交流、三个互助、四个统一”。

(一)充分发挥大户示范带动作用,提高社员养殖积极性

选好领头人是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键因素。专业合作社领导人的人选必须是合作社成员中的顶尖人物,是生产经营大户,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和管理能力,同时具备热心为会员办事的品德,坑田镇共赢养猪专业合作社领头人张劲松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张劲松示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不断扩大自身养殖规模同时,实行标准化养殖。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他将自己养殖规模从800头扩大到目前的1500多头,全年生态育肥。在育肥速度、效益上都有明显的效果;二是在养殖技术、饲料使用等方面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任何技术、饲料使用时,首先自己试用,然后推广,从而使社员可免除疑虑,放心使用。

(二)引导社员互助,实现资源共享 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之间必须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充分体现合作社的合作功能。坑田镇共赢养猪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社员互相交流,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技术交流和信息交流。技术交流:合作社定期召开社员现场交流会,邀请技术专家和有较好繁育经验的科技带头人在养猪基地现场示范,使社员在和技术专家、科技带头人的面对面交流中学到知识,促进了学习的实效性;信息交流:如果说技术交流是定期的,那么信息交流就是日常的。每位社员当得到生猪养殖技术、饲料使用、销售市场等方面信息,就会在第一时间交到理事长处,理事长负责收集管理各类信息,社员可随时查阅。

(三)发挥互助功能,保障合作社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顾名思义,是农民在某一方面合作,寻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组织。其重点在于互帮互助,互相联合发展共同的产业。坑田镇共赢养猪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了合作社互助功能,主要体现在经济互助、技术互助、信用互助三方面。一是经济互助。任何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虽然养殖户虽然手中有了一点钱,但要发展产业化的养殖业,完全依靠养殖户个人自行解决资金问题难度很大。基于这种现象,社员之间采取小额资金内部流通,互帮互助。二是技术互助。大多数养殖户都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在某些发面在实践中摸索了一些土方法,这就使合作社内部有了部分“土专家”,当养殖过程中出现一些小技术问题时,“土专家”就成了及时雨,解决紧急问题。三是在社员有较大额的资金短缺时,合作社出面,通过相互担保,向金融部门以互相担保形式贷款。

(四)通过“四统一”提高养殖效益

合作社通过统一销售生猪、统一饲料使用、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疫等措施,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降低了养殖风险。由于生猪统一销售,一头猪价格可多卖出近30元;同时由于统一采购,在饲料、兽药等方面又降低了一定的成本,每头猪每年可降低成本40元。统一培训,合作社按季节性猪病的发生提前举办技术培训班,做到早准备、早防治,在今年就举办了培训班4次;统一防疫,保障防疫及时,提高防疫密度、防疫质量。

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举措为群众的致富之梦如虎添翼,40万干部下基层的实际行动对各级干部基层工作的要求指明了道路与方向,为群众早日摘掉穷帽子、改变穷样子、挖掉穷根子,努力奋斗奔上小康之路吃了一颗定心丸。

行动开始后,结合转型跨越对全乡三农经济发展的要求,本着吃透政策精神,充分领会行动实质,以改变党员干部作风,提升整体队伍素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着力点,朝着创建和谐乡村,打好扶贫攻坚战,共同实现致富梦的方向,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由点上帮扶向面上推进拓展、由单位帮扶向社会力量参与延伸,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以一个党员的价值观、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引领干部和群众共同拓宽致富之路,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全面加快经济转型进程,在确保双联工作深入推进,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基础上,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努力为全乡群众脱贫致富的蓝图谱写新的篇章。正其身拿端尺子量好度

打铁须得自身硬,千锤百炼砺精兵。为了确保广大群众发展梦、小康梦、致富梦的实现。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党员干部行政准则的工作要求,不断强化乡村党员干部学习氛围,通过以会代训、集体培训、互动交流、上线实践、心得体会等五种学习方式。实现“新”“旧”搭配,以“老”带“新”,查“缺”补“漏”,充好电、打好底、强好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让老同志感受新同志在工作中的激情与上进,不在消极怠慢。让新同志学习老同志在工作中的方法与技巧,不在盲目翘首。互相激励,找准目标,共同进步。

把不会的东西记下来,把学习的心得写下来,把工作的思路理清楚,把工作的要求实施好,把工作的任务落实好。组织乡村党员干部书写各类政治学习笔记121本,心得体会423篇,法律知识考试15次,开展各类学习培训3600人(次)。切实加强了全乡党员干部工作防治腐败的力度,邀请到我县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科长高怀康作了职务犯罪预防教育法制讲座,全方位预防了乡村党员干部的职务犯罪,不断树立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修订完善《新城乡干部管理制度》,坚定了党员干部工作信念,加强了党员干部道德修养,优化了党员干部管理,提升了干部队伍素质,从根本上转变了全乡党员和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能、促进了全乡群众脱贫致富的工作进程。摸好底规划计划谋发展 怀着亲民心、听民声、解民困、促民富的服务宗旨,精心部署,靠实一手资料,组织单位党员干部深入村户,摸底掌握到:14个行政村139个自然村中,总人口为35413人,其中农业人口7678户34006人,总土地面积34.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4.1亩。20**年底人均纯收入4370元,全乡人均纯收入2300元线下贫困户6405户25093人,占总人口的73.8%,其中已享受农村低保972户3391人,五保户96人。生产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受传统作业观念影响,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受观念、资金、条件、知识等限制,部分群众思想保守,完全没有树立现代农业生产理念,硬件建设跟不上步伐,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生产信息共享不到位,新品种覆盖率较低,种植新技术推广面小,产品档次不高。农民培训活动不够普及,劳动者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二是水利设施普及不到位,农业户内用水效率低。水资源的利用仍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仍有靠天灌溉,避免不了旱灾,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部分偏远地区群众用水仍采用家畜驮运的方式到离家比较远的沟里取水,生活饮用水的味道是咸的,长时间饮用这样的水质,对居民的健康没有多大的保障。单个户内井水的资源不是很充足,每年得花钱重新淘一次泥沙。何况近年来,大部分家庭中年轻的成员都外出打工,剩下的老人不方便这样的取水方式。由不便而带来的这些生活问题一直困扰着群众。三是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主导产业不突出。因地制宜,根据区位优势,着力发展瓜菜、林果生产,配合水产和畜牧养殖,但受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影响,全乡产业发展目前仍以种粮为主,经济作物种植的覆盖面不高,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没有形成,致富示范带动效果不佳,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四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川台地灌溉设施不足,水资源浪费严重;道路、村庄巷道规划不到位,尚未硬化;文体活动设施不健全,绿化率较低;村庄规划未落实,新农村建设示范建设未启动;村庄环境较差,清洁能源工程实施量小。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种养业水平不高,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增收渠道狭窄,多数群众生产生活依然十分困难。经济提速,硬件建设有待提高。五是民主管理程度滞后,村级“两委”班子带动发展能力不强。通过实践调研,一方面,部分村“两委”班子的思想、作风、工作状况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给各项工作的落实造成很大的困难和障碍。职责权限、成员分工等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做“好人”的事抢着干,而对难事、得罪人的事甩手不管,职责不清、避重就轻、相互推诿,导致整体工作被动、落后。另一方面,在用人上,搞亲疏远近,以“圈”定人,得不到绝大多数村民的认可;在财物的管理使用上,不按制度办事,自收自支,互不监督,互不制约,群众意见较大;在具体工作中,不沟通不商量,“各拿各的号,各吹各的调”,内耗严重,令村民无所适从。不仅极大地削弱了组织的战斗力,而且导致许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民之所需,解民所忧,促民发展,为此,按照省、市、县单位联村,干部联户的统一安排部署,确定市、县、乡共计22个单位联系我乡14个行政村,344名干部联系全乡帮扶户635户2804人。其中,市工商局66名干部联系帮扶户77户;县妇联、教体局、盐业公司、畜牧局、农机中心、农产品质检站、文广局等7个单位共计178名干部联系帮扶户356户;乡政府及乡直单位98名干部联系帮扶户196户。县政府副县长冯毅与刘务勇分别联系高庄村、南坡村帮扶户3户。动员我乡非公企业参与双联行动的单位有3个,镇原县陇东农贸产品交易中心联系耿沟行政村;镇原县永安工矿配件有限责任公司联系高庄行政村;镇原县恒发实业责任有限公司肉用种羊场联系南坡行政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共计211户,并把惠沟行政村的2个特困户作为自已的联帮对象,助力其脱贫致富奔小康,用实际行动为群众谋思路,促发展。始终把双联行动作为德政民心工程来抓,率先垂范,心系联系村,情寄贫困户,真帮实扶,为全乡的致富发展之梦积极践行。

积极配合市县帮扶单位领导与干部走村入户,深入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促膝交谈,从村情民意入手,解剖存在贫困的根本原因,商议制定切合实际的帮扶规划和计划。帮助贫困户开展春季、今秋明春全膜玉米覆盖为主的各项农业生产工作。为贫困村制定帮扶计划,共谋发展之路;帮助贫困户制定致富的路子,脱贫的方子。通过总结、记录、汇总,填写各类调查摸底表,《图表式管理模式》2316份,打好扶贫攻坚战基础,继续完善和修订贫困村发展规划14份、小康脱贫致富计划14份、制定贫困村和贫困户20**年帮扶计划636份。组织召开双联行动会议20余次,印发宣传资料3000多份。累计入户达14211人(次),入户率达到93%,经过审定筛选,共选出全乡优秀民情日记18(篇),调研报告9(篇),学习笔记24(篇),典型材料8(篇)。真实的记载、真切的体会、真心的融入更加密切了广大群众与干部之间的联系,增进了交流,增强了信任,也增加了感情。全面完成了行动的对接工作,确保行动工作远期有目标、近期有措施,帮扶群众脱贫致富。

抓落实打通致富小康路

每当和贫困村群众近距离接触,都会引起思想上的强烈震撼。深知仅凭个人微薄之力,短期难以彻底改变生产生活现状,但只要把政策落到实处,与群众反复谈心交流,疏导情绪,鼓舞志气,拉近距离,就能使群众放下致富路上的心理负担,燃起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就能取得实际的效果,改变群众对生活的态度,增强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决心,逐渐走出贫困的心理阴影。

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迎来了致富路上的春天。自行动开始以来,全乡致富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民需、排民忧、促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目标,深化“基础强乡、产业富乡、商贸活乡、管理兴乡”四大战略,壮大“全膜粮食、瓜菜、草畜、林果、劳务”五大产业,加快小城镇、新农村建设步伐,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进全乡致富发展进程。全乡生产总值突破两亿元大关,粮食总产量1.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370元,比20**年增长728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19万元,增长15%,财政收入135万元,致富之路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取得的实际效果有:一是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经济总量全面扩张提速。项目建设完成投资6270万元。小城镇新农村建设、全膜粮食、瓜菜生产、扶贫项目、排洪沟道、农贸市场扩建、规模养殖,条件改善等项目建设,支撑了发展,带来了实惠。二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农民增收全面提速。全膜粮食、草畜养殖、瓜菜生产、经济林栽植、劳动力转移五项支柱产业全面推进、亮点突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提振了致富的信心,激活了融资,搭建项目落户平台,共落实惠农贷款2500万,中盛公司基地建设、陇东农产品交易中心扩建等大项目落地生根。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全面提速。面对现实,全乡上下形成了推进基本条件改善这一共识,充分发挥各类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争项目、跑资金,通过努力,农田、道路、水利、电力、生态、住房等基本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过2100余万元的投资办成了一些群众满意的好事和实事。四是示范点建设实现新突破,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按照点上出精品、面上大推进的思路,去年以来,着力在片、线、点上下功夫、求突破,利用扶贫项目着力在川区推进了整流域开发,打造了南坡中心村建设这一亮点,城镇东区开发工作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创新机制、盘活资金,实施了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在设施农业、土地利用、项目实施、科技创新等工作上,坚持试点示范,激发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成了一些具有引领作用的示范点。五是社会事务管理实现新突破,服务水平全面提速。财政收入完成135万元,占任务的100%;争取资金完成267万元,占任务的534%;招商引资完成2200万元,占任务的110%,创办茂源养猪厂、晟发养羊场等企业8处;计划生育严格执行人口计划生育出生,严肃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优先优惠政策和各项优质服务工作,确保主要考核指标通过验收;发放村村通、户户通卫星接收器6400个,覆盖率达到90%以上;规范乡文化站和14个行政村级文化活动室,落实了专管人员,全年共发放各类惠农资金1681.6多万元,收缴20**年参合基金199.95万元,参合率达到98%;社会养老保险累计上缴参保资金167.22万元;社会管理方面,我们在探索建成辐射杜寨、闫寨、高庄3个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协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及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18个,调整充实调解人员86人。认真贯彻执行书记、乡长大接访制度,及时化解信访件,共有效办理各类信访件9件,办理率达到100%。公安派出所对全乡涉邪教黄赌毒等社会罪恶现象先后进行5次摸排打击,发放防邪教、拒绝毒品等宣传资料3000余份,建立山洪灾害预警和紧急避难五项安全响应机制,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所,确保全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两违”整治实行科级干部专包制,乡村分级负责,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探索国土、规划、建设长效工作机制。环境卫生整治细化《新城乡小城镇建设管理办法》,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创新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机制,确保乡内主干线,村部,村庄周围环境干净整洁。六是主题实践活动实现新突破,党的建设全面提速。按照“八个全面覆盖”和“五个实事”办理要求帮扶支持双联户物资2803.7万元,帮助800户妇女办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496万元。水电路田林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设施种菜、养殖小区建设等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文化、阵地、卫生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开展效能风暴行动专题访谈活动,先后召开专题、动员、推进等会议6次,组织百人评议团对乡卫生院等13个乡直机关单位和14个行政村进行评议,收到具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100余条。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抓好组织建设工作,调整村级干部11人,其中支书、主任4名,乡党校组织各类干部培训1139人(次),开展专题讲座3次,派员外出学习考察16人(次),培养入党积极份子39名,预备党员29名,转正党员42名,新建村级阵地1处。求实效携手共圆致富梦

按照“因地制宜抓产业、攻坚克难引项目、夯实基础强保障、破解难题促和谐、引领典型谋发展”的思路,在行动上求实效,真帮实扶,携手圆梦促和谐。

强化产业培育示范带动。一是种植全膜玉米6.4万亩,建成沿省道318线郭沟圈至新城浅俭500亩示范点,沿新原线高庄至杜寨1000亩示范点,沿新巨线曹城至小岘500亩示范点3个;二是种植露底瓜菜1.25万亩,在南坡行政村新建钢架蔬菜大棚15座,棚均收益8000元。形成了西连惠沟、东接耿沟的洪惠灌区蔬菜生产示范带。三是完成原有杜寨、闫寨、孙奄、孟寨4个苹果示范点和去年新栽郭沟圈500亩苹果园、450亩核桃园以及耿沟480亩核桃园补植和幼圆管护工作;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4900亩,新建高庄千亩造林点一处,绿化道路5公里,种植紫花苜蓿1.07万亩,建成高庄1000亩、小岘和耿沟各500亩示范点3处。四是积极配合县上完成了杜寨、郭沟圈中盛养鸡基地建设,建成养鸡大棚26座;充分发挥我乡养殖业区域优势,在巩固发展好以恒发种羊场、东庄养鸡小区、潘杨涧林下养鸡场的基础上,建成茂源专业养猪场、小岘惠众养羊场、郭沟圈养牛小区等专业养殖场5处,引导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9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经过多方争取,全长18.8公里的出省道路新巨公路铺油工程得以实施,有望在10月底竣工,届时将建成路基宽9米,油面宽5米的双向路面,实现东接省道318线、西连宁夏固原的跨省交通网络体系;在高庄岭畔新打机井一眼,修水塔一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亩,完成自来水入户80户;在郭沟圈、东庄新建机平农田各1000亩,并完成高庄、新城、郭沟圈和南坡四村新农村示范点上农网改造申报工作。共实施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6990万元,目前完成6项共投资完成2429万元。其中投资360万完成南坡新农村及中心村建设;投资480万元在街道安装路灯20盏,硬化人行道2500平方米,改造街道2000米,建商品房9000平方米;投资50万元完成街道东区排污排洪工程前期规划及拆迁工作;投资100万元在郭沟圈、东庄新建机平农田2000亩;投资120万元在南坡新建砖厂一处;投资720万元在全乡种植全膜玉米6.4万亩、洋芋7000亩,瓜菜1.25万亩。招商引资任务1000万元,现在建项目两个,总投资402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500万元的小岘惠众养羊场引资建设项目。正争取项目两个,一是向省农科院争取新城行政村养殖产业基地建设资金300万元;二是向省港澳台办事处争取朱塬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资金80万元;按照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在南坡新建小康农宅30户,基础设施配套新修排水渠100米、环村路300米;新建钢架蔬菜大棚15座,养羊场一处,带动发展规模养殖户10户;新建村卫生所1处,修建2500平方米文化广场一处。在郭沟圈田堡维修、改造小康农宅30户,并新打机井1眼、新修水塔1座;新修、维修、拓宽慕湾、小湾、井洼、郑洼村组道路共计9.2公里;种植紫花苜蓿700亩,在井里自然村新建养牛小区1处,发展规模养殖户5户,新建沼气池50座;维修村部、卫生所各1处,新建农家书屋1建,绿化周围环境1500平方米,栽植行道树10公里。在新城下壕自然村新建上宅下店式新农村60户,配套压埋排污管道2100米,安装路灯10盏,栽植绿化树1000棵。按照“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规划一张图”的“三个一”模式,在孙奄、耿沟规划建成小康农宅两处,逐步把我乡建成生态宜人、生活便捷的具有现代化气息乡镇。今年我乡财政收入任务135万元,目前完成35万元,占任务的26%;农村居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发放各类抗旱资金9万元,排查出因强降雨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点15处,安置不安全住房群众14户,抢修水毁道路3条。保障了全乡民政救济、惠农资金落实、计划生育、教育文化卫生、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绘就了美好蓝图,插上了梦想翅膀,致富路上写辉煌,蓝色海空上放飞的是群众致富的希望,广袤大地上沉淀的是群众致富的基石。实践证明,新城乡人民正是有了这样的翅膀,才能在致富的路上飞的越高,飞的越远,飞的越久。

第三篇: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全力推动劳务经济发展经验介绍

兰西县是“中国亚麻之乡”,全县农业人口38.3万,农村劳动力18.6万。几年来,我县一直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解困的大事来抓,立足发展基础,瞄准务工市场需求,研究确定了“实施品牌牵动,发展特色劳务”的工作思路,特别是在放大亚麻纺织特色,打造“兰西麻纺工”品牌,推进劳动力转移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加快了劳动力转移向就业型、技能型、管理型的转变,提升了劳务经济质量和层次。2004年,我县转移农村劳动力7.32万人,创收2.1亿元,务工年均收入实现2900元,农民人年均增收560元。仅麻纺工内转外输2.8万人,务工年均收入达到5000元,亚麻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载体,带动劳动力转移

畅通信息渠道是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我们在强化信息载体建设上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是整合信息资源。狠抓县、乡、村三级信息体系建设,成立专门的信息服务组织。县里以劳动就业中心为依托,利用中国(兰西)亚麻城网站、政府政务信息网、农网、劳动力资源网搜集、整理和发布劳务信息;在乡村屯普遍设立信息发布点和发布栏,畅通了务工信息渠道。同时建立了乡村务工人员信息库和务工人员档案。通过强化信息载体建设,实现了信息共享,与哈市、上海、浙江等地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麻纺工供求关系。二是发展中介组织。鼓励支持劳务中介拓展发展空间,在武装县劳动职介中心、驻京办事处等劳务中介组织基础上,在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家园各乡镇新成立了榆林、平山、新天地职介所等劳务中介服务组织,密切与浙江、江苏、上海等大中城市劳务中介的合作。目前,全县中介组织发展到54个,与外埠中介合作达到150个。三是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广泛利用兰西亚麻经营人才遍布全国各地的优势,组建了兰西亚麻经纪人联合会和亚麻行业协会,并在15个乡镇成立了分会。目前,全县劳务经纪人、劳务能人发展到270人,形成了一支活跃在劳务中介市场的专业队伍。仅经纪人王孝春1人就为北部农场亚麻加工企业带去麻纺工700多人。2004年,靠经纪人转移麻纺工就达2000多人。

二、拓基地,牵动劳动力转移

辟建输出基地是劳动力转移的核心。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核心,实施内外并举,千方百计拓展了输出渠道。一方面积极拓展外输基地。采取行业带基地、基地联基地的办法,在巩固原有的杭州染布厂、大庆物探公司、哈市延寿石材等劳动力转移基地的基础上,与北京、天津、大连、大庆等省内外大中城市加强沟通,逐步扩大输出基地规模。目前,我县在域外共辟建输出基地247个,仅江苏、浙江、山西等省外大规模纺织基地就有16家;北部农场原料加工基地50多家;亚麻产品销售网点176个。我县麻纺工在泰州、宜昌、绍兴、杭州等地的亚麻纺织业占有很大份额,现在兰西外埠麻纺工近万人。仅我县昌盛麻棉公司在江苏无锡办厂就带出麻纺工900多人。一方面积极辟建内转基地。落实“中国亚麻城”建设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亚麻经营管理人才和外出务工能人回乡投资办厂,目前,以亚麻纺纱、织布、编织为主的麻类企业发展到237家,特别是亚麻编织异军突起,兰亚、绿地、绿源、博艺等200多家大大小小的编织企业遍布城乡。回乡人员于春富投资千万元创建的兰亚亚麻编织有限公司吸纳农民工2100人。就连作坊式的小编织厂每天用工都在10人以上。初步统计,目前仅全县麻类企业就吸纳农村劳动力1.8万人,占内转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

三、强品牌,拉动劳动力转移

叫响品牌是劳动力转移的趋势。我们在发挥麻纺工特色优势上大做文章,全力打造“兰西麻纺工”品牌,抢占务工市场制高点。一是抓宣传推介。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炒作,在政务信息网、中国亚麻城网站设立劳务输出网页,集中宣传兰西麻纺工优势,扩大了兰西麻纺工的影响。利用经贸洽谈活动宣传炒作,县委、县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多次赴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进行劳务用工考察,全力推介“兰西麻纺工”,与昆山、温州、义乌、绍兴等地60多家企业签订了近3000人的用工协议。同时抓住了省、市劳务对接会、中国亚麻节等有利契机进行炒作,扩大“兰西麻纺工”知名度。通过宣传推介,“兰西麻纺工”这一品牌已享誉省内和南方各大城市。二是抓技能培训。为扩大麻纺工输出,我们整合了全县培训资源,在县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争取筹措资金300多万元,加强职教中心基础建设,组织大型亚麻纺织企业、劳动就业训练中心专家和有经验的麻纺工研究编写了《兰西麻纺工培训教材》,聘请省亚麻研究所工艺师、朝阳公司总教练等8名技术专家长期兼任技能课教师,加强了师资力量。以职教中心为依托,建立了阳光工程培训基地17家,确定了朝阳、三和公司等16个实训基地,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储备培训等方式,对麻纺工进行技能培训,先后定期和不定期培训亚麻纺织、编织、机械保全等麻纺工100多期。同时延伸培训触角,把培训班办到乡村,开展培训70多场次。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培训麻纺工达7000多人次。三是抓层次提升。我们把“诚信、敬业、专长”作为打造“兰西麻纺工”的品牌理念,着力提升兰西麻纺工层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对麻纺工的职业道德教育。请外出务工能人等成功典型给麻纺工现身说法,组织麻纺工深入企业学习企业管理规范,组织麻纺工学习必要的法律知识,增强了麻纺工的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和爱岗意识,兰西麻纺工因信誉好、素质高赢得了用工单位的广泛赞誉。现在“兰西麻纺工”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四、建机制,推动劳动力转移

制定长效机制是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我们强化领导保障,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县里专门成立了由书记和县长挂帅的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主管农业副书记和副县长主抓麻纺工转移工作,并成立专门的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

第四篇: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申报书

附件1 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申报书

扶风县天度镇永平村苹果一村一品示范村

一、基本情况

永平村地处乔山脚下,距天度镇政府正北1公里。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448户1645人,耕地面积2380亩。通村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海拔高度800米左右,昼夜温差较大,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4℃,年均降水量592毫米,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1.87%。水利条件优越,是渠井双保险灌区。也是生产优质苹果的最佳区。全村现有苹果面积2300亩,占耕地面积96%。2007年被省、市、县确立为‚一村一品‛苹果示范村。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965元,苹果人均纯收入507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5%,进入全市百强村,苹果已成为永平村发展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

近年来,村‚两委‛会一班人,结合村情实际,积极实施‚科技兴农,产业强村,优果富农‛的发展思路,壮大苹果产业,推动了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2008年被省爱卫会授予‚省级卫生村‛,被市委授予‘五个好’基层党组织。2009年被宝鸡市委、市政府授予‚五星级示范村‛织和‚市级平安村‛。2010年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一类示范村党组织。

2010年全村挂果园面积2060亩,平均亩产量3420公斤,总产量704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660万元,亩均纯收入14000元以上。近年来,先后有300亩果园获得了欧盟尤尔盖普认证和TNC认证,被陕西省红果集团确立为‚优质苹果出口基地‛。350亩果园被评为陕西省优质苹果示范园。2300亩果园通过国家绿色食品产地和认证,目前正在申请有机果园认证。是陕西省苹果一村一品示范村

二、运行现状

1、全村现有苹果面积2300亩,其中500亩早红嘎啦苹果,1200亩红富士,300亩玉华早富,300亩粉红女士,已形成早、中、晚熟苹果新格局。同时,辐射带动周边邻村优化产业5000多亩。全村从事苹果主导产业的农户占全村总农户的100%。全村42人取得了市级高级果农培训证书,45名妇女获得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毕业证,85%的果农掌握了果树各生产环节的作务技术。果农的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苹果质量不断提升。2010年全村苹果总产量达704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660万元,亩均纯收入14000元以上。

2、全村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现有社员357户,占全村农户的79.6%。组建苹果病虫害统防统治队伍10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果品冷藏库4座,年储存量达600万斤,为苹果反季节销售提供了平台。近年来,按照有机生产方式,推广‚果、畜、沼、草‛四配套技术,全面推广果实套袋、果园生草、铺设反光膜、‚灯-板-带‛综合防治等先进生产技术和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办法,提高了果品商品率。2008年和2009年在宝鸡苹果节上早红嘎啦、红富士苹果获优质奖。2009年和2010年粉红女士苹果在‚北京•昌平苹果擂台赛‛获得优良奖和二等奖。2009年被宝鸡市政府授予‚科技领先园区‛。

3、由永盛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注册了‚乔山红‛果品商标,意为优质苹果产地,‚乔山‛脚下生产的苹果等水果,‚红‛代表红红火火,畅销之意。同时建立专业合作社网站,构建销售信息网,已在四川、湖北、内蒙等国内主销区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进行了宣传推介活动,如今‚乔山红‛牌果品已走出国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4、近年来,县农业局、县果业中心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合作,在该村启动了创建国家级优质苹果示范园和有机苹果示范基地建设活动。主要创建内容有:以陕西省生态果园操作规程为指导,主要推广应用‚果、畜、沼、草‛四配套技术,实行‚全园果实套袋、铺设反光膜、灯-板-带‛综合防治等先进生产技术和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办法,以有机肥为主,实施配方施肥。支持每户建8m沼气池一座;果园全部实行行间生草栽培;每60亩配置一盏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果园每亩悬挂粘虫板35块;树干全部缠诱虫带;实行全套袋栽

3培,成熟期全部果园铺设反光膜。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由县果业中心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果园用药,由统防统治专业队统一喷药防治,分户做好喷药施肥等相关记录。5、2009年该村实施国家财政扶持农业发展果业项目和果-畜-沼-草配套项目,为果农提供优质育果袋2000万只,诱虫板和诱虫袋20.6万块,机动喷雾器60台,杀虫灯7盏,三叶草种子500公斤,改厕357户,建沼气池168座,果园种草1800多亩,修建果园围墙2公里。进一步加强了果园的科技应用,增强了果农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

三、申报理由

1、我村苹果产业发展严格遵循陕西省生态果园技术操作规程实施,发挥‚果,畜,沼,草‛四配套技术作用,建设生态果园,大力提倡使用沼液、沼渣等有机肥。同时按照国家规定的绿色食品生产农药使用范围进行病虫害防治。

2、我村苹果产业已进入了产、贮、销一条龙良性发展态势。苹果产业已成规模,苹果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6%,全村85%的果农掌握了果树各生产环节的作务技术,建立果品冷藏库4座,年储存量达600万斤,乔山红品牌苹果已走出中国。

第五篇:寺坞村创建“一村一品”工作总结

蚕桑文化

近年来,寺坞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县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蚕桑生产向基地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快速方向,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蚕桑产业成为寺坞村的农业支柱产业。

蚕桑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初步形成一个现代农业园区。池淮镇寺坞村距代县城40公里,距镇政府10公里,交通便利。该村地处山区,十里干滩,常年水源不足,大片土地种田缺水,产量低。全村总户数为320户,有236户从事养蚕业,占全村农户数的比例是74%;1075口人,农业劳动力590人,耕地面积1400亩,2012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 9443 元,高出本县人均收入8583元的10%。全村农业经营收入371万元,其中蚕桑收入为267.8万元,占农业经营收入的72%。

全村桑园面积连片种植有880亩,桑园基本集中连片。2012年饲养蚕种1800张,生产蚕茧76.5吨,蚕桑产值267.8万元,占农业经营收入的72%。在充分发挥蚕桑优势,不断壮大蚕桑养殖产业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由种植业为主向种养结合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农民收入由单纯依靠种植业收入向养殖、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2008年10月,村两委班子抓住农业对口项目建设的契机,通过召开动员会、观摩学习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家扶持政策、蚕桑生产形势、经济效益、适用技术等方面知识,成立蚕桑专业合作社,调动和吸引村民积极加入合作组织的积极性。2008年12月注册成立了“开化县绿洲蚕桑专业合作社”,90%以上的养蚕农户加入到合作社中。合作社在技术指导、物资供应、蚕茧收购上为农户开展服务,并与农户签订蚕茧收购合同,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二次返利。合作社成立后,为建设特色产业示范园和堤升“一村一品”蚕桑产业环境,更好地发展蚕桑生产,村两委班子和本村绿洲蚕桑专业合作社组织养蚕大户外出学习养蚕先进技术和推广“一村一品”经验,通过聘请特产局专家进行讲座,宣传“一村一品”专业村典型和经验,在全村营造发展氛围,增强全村人民的发展意识。在重点抓好一批养蚕大户“一村一品”示范户建设的同时,按照“高目标引领、强措施推进、高效率落实”的思路,对全村的所有农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突出蚕桑养殖产业建设,形成“专、新、特”的“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依托蚕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一是根据蚕桑生产标准要求,推行园区统一连片规划种桑,全村880亩桑园,集中连片的达到85%以上。基本消除了粮桑混种造成的农药中毒现象。二是统一推广新品种。2010年,寺坞村开始推广最新一代雄蚕新品种,到2012年,实现全年饲养雄蚕新品种,实现了蚕品种的更新换代。三是统一推广桑园病虫害统防统治。开化的

桑园主要病虫害是桑螟,且主要危害是第三代。为此,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在7月下旬,开展桑园病虫害统防统治,桑螟发生率比去年下降了45%。四是统一规划建设小蚕共育室,组织小蚕共育。2012年,新建改建小蚕共育室750平方米,组织小蚕共育625张。

我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为产业发展方向,取得可喜成效。2012年饲养蚕种1700张,生产蚕茧76.5吨,蚕桑产值267.8万元。236户养蚕,养蚕户占总户数的73.8%。蚕桑收入占农业经营收入的72%。养蚕户户均蚕桑收入达11345元。我村在充分发蚕桑优势,不断壮大蚕桑养殖产业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由种植业为主向种养结合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农民收入由单纯依靠种植业收入向养殖、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全村“一村一品”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已成为寺坞村主导产业和主要经济来源。

寺坞村今后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发展蚕桑生产,积极建设特色蚕桑基地示范园和提升“一村一品”蚕桑产业,力争到2016年,将现有蚕桑基地880亩建成高标准的蚕桑示范园区,年养蚕发种量达1800张,年产值达300多万元。

下载引领示范,突出特色,全力推动“一村一品”创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引领示范,突出特色,全力推动“一村一品”创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岛乡村旅游将实现“一村一品”乡村特色

    北京勇先创景规划设计院 乡村旅游规划乡村特色实现“一村一品” 今年,青岛市旅游局将大力开发渔家风情、山林山岳、滨河生态、温泉养生、田园农耕、民俗节庆等乡村旅游产品,着......

    陕西省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

    陕西省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发展“一村一品”即根据一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

    邳州市举办“一村一品”示范带头人创业事迹宣讲会

    邳州市举办“一村一品”示范带头人创业事迹宣讲会 11月15日下午2点,徐州市外专局副局长、报告团团长李玉峰等率各县市“一村一品”示范带头人创业事迹报告团来我市宣讲,会议在......

    第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申报工作程序

    第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申报工作程序一、申报条件和认定标准1.主导产业突出。专业村主导产业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专业乡镇主导产业产值占全乡镇农业总产值的30......

    最新突出实践特色全力推动xxx科学发展观-精品(共5则)

    突出实践特色全力推动xxx科学发展观一、以创新活动主题和载体为切入点,在加强理论武装上求实效,形成了科学发展的共识 我县立足县情,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工业主导型生......

    “一团一品”特色团支部创建计划

    “一团一品”特色团支部创建计划 --传承志愿精神,关注饮食健康 项目方向:整合资源类 一、项目背景 2010年我支部开展了以保障世博食品安全为主题的“一团一品”特色团支部创建......

    突出“五个聚焦”打造“五个乡村”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突出“五个聚焦”打造“五个乡村”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近年来,**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突出“六个聚焦”打造“六个乡村”,全力推动......

    发现亮点 突出特色 全力做好学校宣传工作

    发现亮点 突出特色 全力做好学校宣传工作 ——侯镇二中2016年度宣传工作总结 2016年,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经过相关人员的努力工作,我们侯镇二中宣传工作呈现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