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乡(镇)农科站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
关于加强乡(镇)农科站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
铁岭市农委主任那永平
为推进全市农村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支持保护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遵照省农委的要求,市农委责成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市农委种植业科和科教科共同组成专门调研小组,对全市乡(镇)农科站的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目前全市乡(镇)农技推广(农科站)体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市乡(镇)农技推广(农科站)体系现状
1、人员现状
铁岭市现有乡(镇)农科站96个,核定编制700个,实有人员1060人,超编360人。
2、业务开展情况
据调查,全市乡(镇)农科站的业务开展情况不容乐观,而且形势严峻。按照工作运行情况分组,全市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能够正常开展业务工作型。全市有10个农科站,占总数的10.5%。其能够维持正常开展业务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农科站长业务素质高、懂经营、会管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得当地财政部门的支持。
二是勉强维持糊口型。全市有36个乡(镇)农科站,占总数的37.5%。这部分农科站完全依靠从事农资经营收入来维持农科站人员的基本工资,但不能保证全额发放,更解决不了开展正常业务的所需经费,导致业务工作无法开展。
三是完全丧失造血功能型。全市有50个乡(镇)农科站,占总数的52%。农科站本身无经营性资产,又无经营能力,职工全部放假,大多数职工只能靠从事经营活动和二、三产业来解决基本生活需要。昌图县33个农科站当中有31个属于这种类型。
通过调查,目前全市大多数乡(镇)农科站已无力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而是为了生存从事经营或从事二、三产业。全市乡(镇)农科站基本呈现“线断、网破、人散”的瘫痪局面,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管理体制不顺。乡(镇)农科站原隶属于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从人、财、物管理权限下放到乡(镇)人民政府以后,与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仅是业务指导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工作局面失调。即使是安排部署了一些常规的工作,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只能先请示县政府,经同意后,再以县政府名义传达到乡(镇)人民政府,最后再由乡(镇)人民政府部署到乡(镇)农科站,工作效率极为低下。体制不顺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上,而且体现在用人和资产管理上,一些地方乡(镇)人民政府忽视和淡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农科站工作人员常常被政府抽调。同时由于缺乏监督管理,乡(镇)农科站的资产流失现象也较为严重,有的地方出现“转租”或“拍卖”农技推广机构财产问题。
2、经费短缺。据调查统计,在全市96个乡(镇)农科站中有16个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年拨款67.2万元,乡均4.2万元,但均是人员工资。相对比较好的是铁岭县,该县共有15个乡(镇)农科站,其中:有13个农科站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2个为财政差额拨款单位。全市有26个乡(镇)农科站为财政差额拨款单位,年拨款额52万元,乡均2万元;有54个乡(镇)农科站为自收自支单位,年创经费112.5万元,乡均2.1万元。据各县(市)区填报,全市乡(镇)农科站年需人员工资及经费总额1162万元,而目前能够解决的仅为231.7万元,年缺口930.3万元,乡均9.6万元。
造成人员工资及经费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是财政包干体制不合理。如:昌图县在1989年将乡(镇)农科站的人员工资及经费定为24万元,一直到现在无论是人员增加还是工资上调,定死一个基数从来没变过。现在昌图县33个农科站,编制为314人,实有人数634人,年需人员工资及经费667.9万元,年经费缺口619万元。二是人员过多。据调查统计,现在全市乡(镇)农科站平均每站有干部职工11人,个别农科站多达140人。乡(镇)农科站本身解决不了庞大的人员工资问题,县、乡财政也无力解决。三是市场经济原因。90年代初,国家放开农资市场,农科站由过去的垄断经营变为社会广泛参与的一份子,造成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甚至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拖欠工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近5年,总计拖欠工资3417.6万元。仅昌图县就拖欠乡(镇)农科站在编人员工资就达1884万元,这也是造成该县农科站干部职工多次越级上访的主要原因。
3、职能不清。按照1993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乡(镇)农科站的职能是对确定推广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示范;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等等。而现在全市多数乡(镇)农科站仍然以生存为第一要务,开展与农业有关的化肥、农药、种子、苗木、薄膜等经营服务活动,而做为公益性职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却无人问津。全市农技推广系统共有人员1060人,而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员却多达960人,占总人数的91%。许多乡(镇)农科站已纯粹变成了农用物资的经营部门,造成农业技术推广与农资经营服务相混淆。
4、机构设置不合理。我们当前的乡(镇)农科站经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以乡(镇)为单位,按区域面积划分的基本框架。但随着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蓬勃发展,现行的机构设置已远远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例如在农业产业化上,经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的努力,现已初具规模,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在昌图县已经形成了以付家、后窑、古榆等乡(镇)为主体的花生专业区;以大洼、东嘎、四合等乡(镇)为中心的马铃薯专业区;开原市已形成了以八宝、庆云堡等乡(镇)为中心的水稻种植区等等,如果在机构设置上不打破乡乡建站的局面,是很难与快速发展的地方特色产业相连接。
5、技术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一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失调。据调查统计,全市乡(镇)农科站,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仅为218人,占总人数的20%,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仅36人,占总人数的3%;二是年龄普遍偏大。现在全市乡(镇)农科站人员的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三是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受经费等因素限制,使农科站工作人员既不能走出去学,又不能请进来教,致使现行的农科站干部队伍掌握常规技术的多,懂得新技术的少。
6、资产流失严重。94年以来,全市乡(镇)农科站资产总量呈现锐减趋势。全市截止到2004年底,全市乡(镇)农科站的资产总额为1272.2万元,乡均13.3万元,总额比94年减少了7298.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124.5万元,乡均11.7万元,总额比94年减少了438.5万元,乡均减少4.6万元;流动资产总额为147.7万元,乡均1.53万元,总额比94年减少了553.4万元,乡均减少了5.8万元。债权总额为1784.8万元,乡均18.6万元,总额比94年减少了47.2万元;债务总额为6277.6万元,乡均65.4万元,总额比94年增加了3560.1万元,乡均增加了37.1万元。全市乡(镇)农科站现有家底-3183万元,乡均-33万元。现在全市乡(镇)多数农科站已呈现“资不抵债”状态。
7、改革配套措施不到位。我市于2004年5月份已着手开展了全市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而且市委、市政府“两办”相继下发了《铁岭市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方案》(铁委办发[2004]26号文件)和《铁岭市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下岗分流实施意见》,两个文件核心内容是:将农科站、农机站等涉农类机构合并,组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公益性)和农村经营贸易服务站(经营性),同时,对各县(市)区乡(镇)事业单位涉农类编制数进行了批复,要求在编内人员中竞聘、定岗,对竞聘到公益性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的人员,其工资及经费由财政供给。同时对分流人员也制定了一些鼓励和支持政策。经调查,现在全市各县(市)区已陆续召开了会议,而且下发了文件,给各乡(镇)确定了涉农类编制。但据我们了解,由于地方财力的原因,目前改革的关键问题并没有解决,如:对竞聘不上的分流人员如何安置等等。现在市县两级无力解决,矛盾都集中到乡(镇)。基层农科站同志反映,无论是让我们搞经营还是下岗回家,最低应该解决拖欠工资问题,并办理养老保险和买断工龄。经匡算,全市共需3682.6万元。而省政府对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仅给配套资金1700万元,资金缺口相当大。如果问题解决不了,不仅影响到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且会妨碍社会的稳定。
二、加强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现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多元化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主要有: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企业化的农业服务组织和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技术协会。从它们自身的利益取向上看,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作为政府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政策的实施者,是以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后两者则是作为有理性的经济人所从事的推广活动,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后两者是对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重要补充。因此,我们进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要改革过去的一元化的农技推广模式,同时也要大力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服务组织,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二是要培育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的农资推广服务组织,由原来的间接供货为直接供货和间接供货相结合,经营销售和推广服务相结合,多方面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三是培育农村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经济能人、专业协会的作用;四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科研单位的联合,充分依靠农业科研单位拥有科研成果的优势,走育、繁、推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之路;五是抓好科技示范户,结合科技入户工程,每村建立几个农业科技核心示范户,建立联系点,将他们的试验点作为“技术示范橱窗”,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从而带动了千家万户。
(二)改革现行的农技推广机构设置,使其尽快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1、合理设置机构。一是组建农技推广专业区域站。全市应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按行政区域乡乡建站的模式,改为以优势主导产业专业区跨乡(镇)建站,经征求县(市)区意见,全市96个农科站将合并成为30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其中:昌图县建立10个区域站;开原市建立5个区域站;铁岭县建立4个区域站;西丰县建立7个区域站;铁岭市经济开发区、银州区、清河区和调兵山市各建一个区域站。二是组建农资经营贸易服务站。全市设26个,彻底实现公益和经营性服务职能相分离。
2、优化组合人员。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科学设岗、因事设岗,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实行竞聘上岗、末位淘汰、绩效挂钩。每个新组建的农技推广专业区域站定编15名,全市可安置430人。县农业中心部分业务骨干可充实到乡(镇)区域站工作。区域站工作人员由终身制变为竟聘制,聘用期为3年,对竟聘不称职人员可以随时解聘。
对于新组建的农资贸易经营服务站,每站定编5人,全市可安置130人。经营服务站人员待区域站编制出现空缺时,通过竟聘可优先充实到区域站工作。
3、明确性质、职能。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的性质:是县设在基层的具有公益性职能的国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新型的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其职能: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及灾情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的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疫,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的公共培训教育,贯彻实施农业标准,支持和扶持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产后服务等公益性职能。
基层农资经营贸易服务站的性质:是县设在基层的具有经营性职能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其职能:从事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物资经营服务,实现工资及经费自给自足。
4、明确管理权限。区域站作为县农技中心派出机构,将区域站的人、财、物合理配置后,直接归属于县农技推广中心管理,以便强化区域站开展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职能,稳定农技推广队伍。
5、保障改革配套资金。建立区域站以后,全市需改革配套资金7295.6万元,一是区域站建设的启动资金。经测算,每个区域站建设需启动资金100万元,全市需3000万元;二是区域站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办公经费。新组建的区域站共有430人按县级工资标准,每人每月800元计算,年需工资总额413万元,其办公经费每站每年按5万元计算,需150万元,合计563万元。此资金应纳入县级财政当年预算,予以全额供给;三是加大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对项目县,县级财政应按推广成果来进行资金补贴。四是拖欠工资问题。全市需3417.6万元。五是农资经营贸易服务站人员的基本待遇问题。由于这部分人员是靠经营服务收入开支,使工资收入失去保障,全市应对其统一纳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范畴。六是下岗人员生活保障问题。组建区域站和经营贸易服务站,全市下岗人员达514人,这些人是失去了基本生活来源,为此,改革后,应参照企业职工标准为其办理买断工龄,全市匡算需240万元。以上资金目前能够解决的仅为119.2万元,缺口7176.4万元,需省、市、县合力解决。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建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全市乡(镇)农科站进行一次全面的资产核查,划清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严禁将国有资产变卖或抵债。评估后的资产由财政主管部门备案和管理,任何部门不得挪用或平调。对原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的房屋等固定资产已被乡(镇)政府卖掉的,乡(镇)政府或是还款,或是还原面积,原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的债权、债务留给乡(镇)自行处理。
(四)抓好农技推广基地建设,增强科技试验示范功能
区域站建设中应将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与区域站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建设区域站的同时,当地政府应为每个区域站解决30-50亩的土地做为试验田,并通过农业科技试验田,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给农民,起到“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赚”的作用,以促进农民增收。
[邱辉参与调研]
第二篇:乡镇农科站工作汇报
乡镇农科站工作汇报
平里店镇地处胶东半岛**湾畔,**城区东北部15公里处,辖60个行政村,万人口,耕地面积万亩,是山东省百强乡镇,乡镇农科站工作汇报。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平里店镇积极研究新形势下乡镇信息工作的特点,结合本镇实际,探索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农技推广站和产业协会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信息服务模式,以农业信息化为引导,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进程。具体做法是:
从上世纪90年代,我们即在全镇展开了面向“两高一优”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到20xx年,全镇的草莓、大樱桃、大姜、圆葱等都初步形成了5000亩以上规模。随着“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对已掌握经营自主权、渴望脱贫致富的农民来说,面临着市场经济的挑战。镇政府的职能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过程中,也存在重新定位的问题。农民不仅需要镇政府提供各种农业技术信息,也迫切需要提供商品信息和市场动态以及综合经营信息,这对我们以往的工作方式,是一种新的挑战。“两高一优”农业是行进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骏马,镇政府把农民“扶上马”,不仅仅要送一程,还要当好马夫和保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积极取得了烟台及**两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于20xx年挂牌成立了镇农业信息服务站,配备了微机、打印机等配套办公用品,开通了热线电话,利用广电宽带接入互联网,并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进行注册。镇里挑选了2名有大专学历、熟悉微机操作的农技人员担任专职的农业信息员,专门负责全镇农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发布工作。
为把信息服务的功能延伸下去,我们同时抓了村级信息队伍建设。我们在全镇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各村发展了103名信息员,主要由企业技术负责人、经纪人和村委里的农技明白人担任,并聘请市农业信息专家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了解农业信息和经济效益的直接关系,学会采集、分析、利用信息,及时上传和反馈信息。我们还组织当时购置有计算机的单位派信息员到市委党校参加全市的农业信息员技能培训,使他们能上网查询信息、发布信息,工作汇报《乡镇农科站工作汇报》。为使平里店镇信息服务事业健康规范发展,我们还建立完善了信息服务制度,制定了工作规范,明确了职责,创办了“信息快递”小报,建立起了档案记录簿册,如热线电话记录、农技培训记录、信息发布记录、反馈信息记录、病虫害诊断记录、农资荟萃、气象观测记录等,并定期发放科技信息资料。仅20xx年上半年即发放各类农业信息明白纸万份,为农民发布供求信息86条,下载科技信息150条,有效地指导了全镇的农业生产。
从20xx年开始,我镇将培育农村经济协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措施来抓,先后挂牌成立了草莓协会、富硒苹果协会和圆葱协会,通过协会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参与市场竞争。刚刚加入农村经济协会的农户,仍然处于远离信息的边缘,对种植什么品种、如何进行标准化生产、怎样使农产品卖上好价钱等实际问题,还不是很清楚。而我们的农技推广站也有组织农民培训难、好技术找不到婆家的问题;信息服务站的信息服务缺乏主线、信息上行和下达速度慢的问题比较突出。为切实解决这一现实情况,我们于20xx年12月专门选择了政府门前集市上的临街房屋5间,将农业信息服务站、农技推广站和产业协会三家一起合署办公,率先创建了“三位一体”的乡镇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农技推广和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使我们的农业技术员都具备了信息服务的技能,同时也就是专职的农业信息员,他们在与草莓协会、圆葱协会、富硒苹果协会合署办公的同时,把协会领导带成了熟知信息的行业带头人,把协会的会员发展成为兼职的农业信息员。农业信息和农业科技、龙头产业贴近了距离,充分畅通了信息的上行和下行渠道,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信息在生产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通过信息选好品种:种植什么样的优质品种,是能否增收的关键。面对众多的种植品种,信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网上查阅农业新品种,将诸多的优良品种的特性展示给协会,反复
比较遴选,协助协会先后引进了“西嘎纳”草莓、富硒苹果、红叶3号圆葱和“欧皮黄”圆葱、大樱桃等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种植,在全体协会会员中推广,并逐步扩展到全镇相关行业中,迅速提高了全镇的产业水平。4年来,使平里店镇“两高一优”新品种普及率达到了98%以上,成为**市农业产业结构最优的乡镇之一。
二是利用信息指导生产。从大量的信息中看到,国外客商不断抬高农产品质量门槛,国际市场农产品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想把农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必须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为此,由产业协会牵头组织农民,技术服务站协助聘请专家,多次聘请到省、烟台市和我市的专家以及龙头企业的专家来镇上举办
培训班,直接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我们还通过农业网站的专家咨询系统,解决种植过程中的难题,及时将新种植技术信息送到田间地头,在主导产业都积极推行了无公害或绿色食品生产规程,使我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具备了竞争力。
四是传递信息争取定单。平里店镇通过在网上积极发布信息,宣传优势产业和规模,吸引了国内众多农业加工企业前来洽谈、签订订单。先后有东方丰竹农产有限公司、三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龙德果蔬有限公司从东北落户我镇建立了加工企业,本地的京平冷藏有限公司也扩展规模。我们镇的旭斌大姜研究所,从出口信息中获取订单,目前已成为全省生姜出口最多的企业之一,带动我镇生姜的生产规模由20xx年左右的1000亩左右,上升到目前的10,000亩。在大妻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下,我镇其它产业也在适度规模中健康发展壮大起来。
电话,作为夜晚或无人工值班时的信息支持。20xx年,我们在信息服务站内又设立了触摸屏农业专家系统服务平台,以直观的形式,把农业的技术、市场等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户。农民在触摸屏前流连忘返,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认真钻研,深感现代科技的神奇和便捷,从中获益匪浅,都说“这机器,真神!”在设立语音电话、触摸屏的基础上,我们投入1万多元购买了农业科技书籍、订阅农业科技杂志和报纸,在镇农业信息服务站设立了农业科技阅览室,让农民免费查看、学习农业技术和信息。
一系列信息服务手段的完善,大大强化了信息服务站的服务功能,吸引了大量农户来服务站学习、了解技术和市场信息。每逢集市,信息服务站内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学科技、用信息成为平里店农户赶大集的另一道风景。
以上汇报是我们在过去几年在农业信息化方面所作的一点工作,离上级要求和先进地区相比,肯定存在不小的差距。今后,我们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
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使我镇的农业信息工作再上新台阶。
**市农业信息中心
**市平里店镇农业信息服务站
第三篇:农科站工作总结
篇一:农科站年终总结 农科站年终总结 农科站年终总结范文
镇农科站年的农科工作,面对今年严重的夏旱,农科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农科站围绕县上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本镇工作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广大农户、干部的生产积极性,以市场为导向,以计划产量为目标,以节令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样板为龙头,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品种布局,全力抓好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真抓实干,农业科技人员扎实工作,农户辛勤耕种,克服了各种困难,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各项任务。
一、攻坚克难,努力完成产量目标
年全镇共完成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23099亩,实现粮食总产3862.1万公斤,比上年3604.9万公斤增257.2万公斤,增7.13%。其中今年共完成粮食播种面积94519亩,比上年101559亩减7040亩,减6.9%,完成经济作物28580亩。在粮食作物中,小春完成小麦播种面积3680亩,产量87.4万公斤;大麦2060亩,产量30.9万公斤;蚕豆15650亩,产量375.6万公斤;薯类9120亩,产量328.3万公斤;杂粮2650亩,产量31.8万公斤;大春完成水稻播种面积30039亩,产量1951.6万公斤;包谷11060亩,产量453.5万公斤;薯类14500亩,产量493万公斤;大豆2100亩,产量44.1万公斤;其它杂粮3660亩,产量65.9万公斤。在经济作物中,完成油菜播种面积6180亩,实现产量123.6万公斤;蔬菜22400亩,产量3200万公斤,实现产值3600万元。
二、加大力度,推广实用科技
1、水稻育秧。今年共完成水稻育秧2983亩,其中旱育秧150亩,打孔薄膜育秧2843亩,秧田除草2740亩,小秧防虫3460亩,防苗瘟2170亩。
2、水稻规范化栽培。全镇共完成水稻移栽30039亩,其中推广双行条栽29300亩,推广单行条栽1739亩。
3、包谷种植。全镇共完成包谷种植11060亩,其中推广地面覆盖9000亩,湿直播9700亩,三干下种1360亩。
4、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全镇今年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5100亩,其中推广水稻配方肥30000亩,洋芋配方肥9000亩,包谷配方肥11000亩,其它配方肥15100亩。
5、积极推广各种间作套种25300亩。开展了果园套种,桑园套种,烟套菜等多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
6、推广优良品种。今年全镇推广优良品种48600亩,其中水稻30039亩,包谷11060亩,洋芋19000亩。
三、搞好试验示范,促进科技推广
为了进一步探索适应我镇的新技术、新品种,为今后的推广工作打下基础,提供依据,我站积极开展了一些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
1、水稻密度对比栽培试验
针对我镇水稻栽培普遍密度过稀,多数平均每亩只在1.6—1.8万丛左右,靠大量施用氮肥促分蘖,造成水稻病虫害过重,米质下降,产量过低的实际情况,农科站安排了一组水稻密度对比试验。该试验在居委会唐世乔家实施,试验设计为每亩栽2.4万丛和2.6万丛2个处理,4个小区品种都为楚粳29号。通过平时观察记载,实收测产,试验分析,亩栽2.4万丛,平均单产为766.9公斤,亩栽2.6万丛平均单产为752.7公斤,亩栽2.4万丛的水稻产量最高,比亩栽2.6万丛水稻亩增14.2公斤,增1.89%。从试验情况看,结合我镇历年的栽培密度,我镇多数田块的水稻栽培密度应该为2.3—2.5万丛适宜,当然还要根据田块肥力,品种等情况选择合理密度。
2、水稻生物菌肥对比试验该实验在居委会一组唐世乔家实施。设计为施生物菌肥与不施生物菌肥两个处理,4个小区。通过平时观察记载,实收测产,试验分析,得出亩施20公斤生物菌肥平均单产764.3公斤,未施生物菌肥平均单产745.4公斤,亩增18.9公斤,增25.4%。从平时观察看,分蘖盛期施生物菌肥的颜色黑绿,分蘖通过调查10丛,施生物菌肥平均丛分蘖比未施生物菌肥丛分蘖增0.4个分蘖。有效穗也有所增加,米质有待品尝,田块肥力有待取土化验,通过分析水稻生物菌肥可以适量推广。
3、新农药对比试验
该试验在洪武村委会响水坝村汤万云家实施,该试验设计为亩施阿米妙收30毫升、40毫升、50毫升、爱苗20毫升、三环唑50克、拿敌稳20毫升、对照7个处理,7个小区,面积共1333.4平方米。分水稻分蘖末期及孕穗期两次施药。通过施药,平时观察记载,测产及试验分析,由于今年夏季干旱,雨水较少,今年穗瘟病整体发生轻微。阿米妙收三种剂量处理,防治效果没有明显差异,阿米妙收亩施30毫升、40毫升、50毫升三种剂量的实收亩产为606.9公斤、606.9公斤619.9公斤,亩施50毫升产量高,此药对提高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对延长剑叶持绿时间,抗倒伏,促生长的指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施三环唑亩产615.6公斤,爱苗641.6公斤,拿敌稳624.3公斤,对照585.3公斤,亩施20毫升爱苗,产量最高,641.6公斤,比对照585.3公斤亩增56.3公斤,增9.62%,增产效果显著,达到预期目的。
4、水稻湿直播试验
该试验是县科技局安排项目,在旧州村委会2组孙建刚家田块实施,面积
6.3亩。试验设计为水稻种子浸种催芽后机器直播,该试验在田块放水耙平时于4月23日用播种机播种,由于该技术不成熟,田块不宜,播种后大部分没有出苗,造成重新返工,试验失败。通过这次试验,结合我县其它乡镇的试验情况看,这项技术不适宜我镇试验和推广。
四、水稻高产创建成效显著年通过积极争取,共争取到科技局、农业局水稻高产创建项目两片,科技局的高产创建落实在南盘江以东的洪武片区,农业局的高产创建落实在南盘江以西的长湖片区。通过宣传培训、统一供种、育秧、拉线移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科技措施的实施,两片水稻高产创建增产的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提升了镇的生产水平。
1、长湖片区的水稻高产创建。该片区涉及长湖、大桥、马军堡三个村委会,34个村民小组,4128户,14705人。百亩核心区177.8亩,在长湖村委会2、3、5村民小组实施,千亩示范区1200亩落实在长湖村委会,万亩辐射区10020亩,在长湖、大桥、马军堡三个村委会实施。共组织了三次技术培训,12次广播宣传,2期黑板报,受训人数达397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10余份。做到了统一品种,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区统一品种为云粳30号、云粳29号,统一规格,确保拉线定量移栽,每亩确保2.6万丛,每丛2苗,做到精确定量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该片高产创建成效显著,9个测产点实收测产,最高亩产805.3公斤,平均亩产723.1公斤,为市、县提供现场2次,效果显著。[page]
2、洪武片区水稻高产创建。该片区涉及洪武、后所、鱼塘、马军营4个村委会,42个村民小组,6539户,23922人。百亩核心区120亩,千亩示范区1000亩,万亩辐射区10061亩。百亩核心区在洪武村委会的万家圩实施,千亩示范区在洪武村委会实施,万亩辐射区在后所、鱼塘、马军营实施。共举办了4次1200人次的培训。统一供种楚粳28号、楚粳29号18吨,通过选用良种,抢抓节令,适时拉线定向移栽、精确定量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科技措施的实施,增产效果显著。经市、县专家对9个测产点实收测产,平均单产百亩核心区806.7公斤,千亩示范区754.2公斤,万亩辐射区696.9公斤,达到了预期指标,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抓典型,办好样板
1、完成水稻丰产样板3000亩。长湖1000亩,洪武1000亩,后所1000亩。通过推广优良品种,规范化栽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措施的实施,提高了单产,实收测产点6个,平均亩产728.6公斤,比对照676.9公斤亩增51.7公斤,增7.6%。
2、完成包谷样板xx亩。石坝1000亩,鱼塘1000亩。通过推广地膜覆盖,集中连片,规范种植,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收测产点4个,平均亩产625.4公斤,比对照542公斤亩增83.4公斤,增15.4%。
3、完成蔬菜样板3000亩。左里堡、马军堡、石坝、车马堡农场圩片2500亩,小堡子李家圩片500亩。通过集中连片,实施大棚栽培,精细管理,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起到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4、完成桑套菜样板500亩。具体落实在河西堡村,主要通过集中连片,统一品种,进行效益跟踪,平均亩增收3800元左右,进一步探索了桑园套种模式,提高了复种指数,发挥了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
5、完成桑套蚕豆样板1000亩。主要在后所村委会实施,主要采取集中连片,选用良种精耕细作,抢抓节令等措施,目前蚕豆长势良好。
六、特色农业稳步发展 根据我镇的气候、土壤、水利等情况,积极引进云南曙光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永芳蔬菜公司、云南万客齐食品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朝鲜蓟、蔬菜、花卉等特色产业。今年我镇种植朝鲜蓟1600亩,实现产值510万元,蔬菜22400亩,实现产值3200万元,水果种植4300亩,实现产值850万元,水产养殖2450亩,实现产值927万元,种植魔芋2500亩,实现产值452万元,中药材100亩,实现产值16万元,鲜切花200亩,实现产值80万元,进一步探索了发展特色农业的路子。
七、立足本职,兼顾大局,强化服务篇二:2013年农科站工作总结
2013年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及站领导的帮助下和我自己努力工作下,一年来,我紧紧围绕镇领导及站领导的意图努力工作。现将一年来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自觉学习十八大有关会议精神,以及自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镇政府及站上有关规定。团结同事,恪守奉公,助人为乐。一年来,无违规违纪行为。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为了提早下一年的种烟节令。我完成了新华、早三两个村的集中育早熟油菜苗,育苗面积70余亩,得到了领导及农户的肯定。
2、参与完成大园子村烟后油菜免耕栽培示范片一个,面积1000亩,通过开展烟后油菜免耕栽培示范,达到提早节令移栽,充分利用晚秋光热,促进油菜早长快发,夯实冬前油菜生长基础,从而达到提高油菜产量的目的,同时又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3、参与完成永安片烟套玉米、大豆再套油菜一年三熟免耕栽培示范片一个,面积2000亩。通过开展烟套玉米、大豆再套油菜一年三熟免耕栽培示范,受到了领导及农户的高度评价。
4、参与完成永胜、永安全程机械化示范片区,发展示范水稻全程机械化服务为主,推广集成水稻良种、水稻机插塑盘旱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绿色防控及无公害栽培等技术。
5、参与完成石墙、新大街绿色防控示范片区,以展示绿色防控及专业化统防统治为主,推广集成水稻良种、测土配方施肥、稻田鱼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无公害栽培等技术。6、参与完成大园子、沙坝优质粳稻高产集成技术示范片区,以优质粳稻新品种及水稻高产集成技术为主,推广集成水稻良种、水稻旱育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绿色防控及无公害栽培等技术。
7、参与完成永乐、桥头等工程化稻田养鱼示范片区,以展示工程化稻田养鱼技术为主推广集成水稻良种、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绿色防控及无公害栽培等技术。
8、参与完成永安、永胜、石墙、沙坝、大园子、永乐、桥头为重点的旱育秧,面积为6900亩。
9、认真完成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补贴资金250万元。
三、存在问题
1、学习不够,知识老化。
2、主动性不够,工作要等领导安排。
四、今后打算
以上所做成绩是各级领导和同事关心帮助的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厉,继续发挥自己特长,克服存在问题。努力工作和学习。并且虚心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树立以站为家的思想篇三:农科站2010年工作总结 大羊街乡农科站2010 工 作 总 结
一年来,我站的各项工作,在县农业主管部门的领导、支持及乡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通过我站职工的认真积极努力,各项工作认真对照年初的工作布置,均有序地开展,并组织本站职工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我站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十七大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工作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继续巩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成果,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努力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和本领,积极投身各项事业建设,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经常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到田间地头了解、掌握农业生产情况,为农作物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健康生长及各个生产环节提供技术保障,为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我站职工仅有的能力,从而保证今年粮食丰产丰收。
当前,在深入学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之际,我站将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这一工作重点,以楷模为榜样,积极发挥我站作为为三农服务的职能作用。遵纪守法,努力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我站职工重视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在工作中,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一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并通过收看电视、查阅报刊、杂志等各种学习方式,学习有关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有关三农的相关内容;二是认真学习工作业务知识,认真组织本站职工努力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继续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并抓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利时机,动员职工积极参与“比、学、赶、帮、超”活动,以楷模为榜样,从而使我站职工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解放,端正了职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作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三是在工作中,积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提高了为三农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使职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了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并积极投身于我乡各项事业的建设。
二、提高业务及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工作方法
从2009年底到今年5月份,我省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我乡也经历了旱情的严峻考验。在乡委、政府积极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下,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确保了我乡抗旱保苗工作的有效成果,也稳定了我乡的粮食播种面积不因旱灾而减少。同时,我站结合我乡的实际,配合供销等部门积极开展好各项工作,积极引进新农药及新作物品种,不断丰富我乡的农药市场,也不断增加适宜在我乡种植推广作物品种数量,同时也加大了推广种植新品种的力度,为全乡的农业增产增收作出贡献。
1、杂交水稻及其常规良种的推广。今年,由于前期育秧时干旱少雨,使部分秧苗在没有移栽到大田时就已枯死,为确保能有种子进行补散、补种,我站和供销部门也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多渠道引进种子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通过有效措施,补撒秧苗80亩,但由于长期干旱,再加上去年水稻上发生了较大规模稻飞虱的危害,所以部分农田改为种植旱地其他作物。常规良种能够较好地适宜当地的自然、生产、技术条件,所以在推广种植面积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且我乡稻区海拔较高,适宜种植杂交稻的面积少,所以推广常规良种也是我乡粮食丰产稳产的基础。在所推广的常规良种中,有原来的老品种海罗红、五斤谷、红脚谷等,也有后来引进推广的红阳ⅱ号系列等新品种,由于新引进推广的品种抗病性及抗逆性强,不倒伏,而且米质好、产量高,口感较好,所以深受广大农民的青睐,全乡累计推广水稻良种6230亩,通过对6户6个点4.8亩实测,实收净谷2160公斤,平均单产450公斤,最高单产495公斤,最低单产405公斤。
2、杂交玉米及其常规良种的推广。今年我站引进了罗单三号、罗单五号、罗单九号,由于种子市场的放开,所以市场上销售的籽种较多,基本能够满足我乡人民群众对种子的需求。由于杂交玉米产量高,适宜性强,株高适中,较抗倒伏等特性,深受种植户的青睐。全乡累计推广杂交玉米2000亩,经实测7户7个点4.2亩,实收1827公斤,平均亩产435公斤,最高单产495公斤,最低单产320公斤。
常规玉米种植方面,虽然杂交玉米比起常规玉米增产潜力大,而且单产也比常规玉米高,但由于我乡部分农户都种惯了本地的常规玉米品种,所以我乡种植常规玉米的面积也较大。今年累计种植玉米良种2900亩,经实测5户6个点4.8亩,实收1728公斤,平均亩产360公斤,最高单产395公斤,最低单产290公斤。
3、推广小麦。2010年全乡累计推广小麦优良品种4500亩,引进小麦新品种川麦107进行试验。
4、再生稻及薄膜育秧。养留再生稻1500亩,推广水稻薄膜育秧400亩。
5、其它产业的发展。为培植地方财源,加快我乡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乡委、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甘蔗、木薯、芭蕉芋等种植业。全乡累计种植芭蕉芋1300亩、甘蔗7000余亩。
6、病、虫、草害的防治。我站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经常地深入田间地头调查了解发生及危害情况。由于最近两年病虫害猖狂,所以大部分农户都提高
第四篇:2010年农科站工作计划
2010年农科站工作计划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科技会议精神,按照农业局和农科总站的具体部署和要求,针对我乡的具体实际情况,我们农科站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
1、抓好科技培训工作:
为了加强农业生产的基础地位,普及科学种田的新技术。决定在我乡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办大班二次,小班五次,发放资料2000余份,推广12项科学种田技术;(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3)农田流一灭鼠技术。
(4)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5)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6)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技术。(7)特用玉米栽培技术。(8)超级稻综合商产栽培技术。(9)吉林玉米综合生产技术。(10)稻田养鸭栽培技术。
(11)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12)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服务,增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传科技的自觉性。
二、抓好科技投入产出工作:
在市农业局统一安排下,在市农科总站的具体指导下,我们乡全年落实60户科技示范户,每户带动周边20户,全乡共有1200户,为了扩大宣传
力度,我们示范户进行统一培训,逐户给示范户挂上“农业科技示范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
三、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根据市农业局和农科总站的要求,我们对全乡科技人员做好示范指导工作,落实责任目标,建立档案制度,全乡测土配方面积,3.3万亩测土样300个,站农民了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法和原理,学会使用施肥卡,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落到实处。
四、抓好农田统一灭鼠工作
我们全乡总共灭鼠面积9300亩,灭鼠户数1220户,主要对全乡农田和荒山进行统一灭鼠,做到统一发放,统一投药,把鼠害对农作物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做到保粮、防病、保安全,确保农业丰收。
五、抓好水稻试验示范工作
搞好水稻、玉米、大豆的品种对比试验。做到春天有试验报告,记好试验记录;秋天有试验报告和总结,通过试验结果向农民传授经验,让农民花最少的钱,得到最高的回报,让农民心服口服,最后让农民满意。
六、抓好秋季测产工作
秋季我们决定对示范户进行逐户测产,通过测
产对比,让农民觉得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起到的作用,科学种田,科学施肥,合理用药,让农民少花冤枉钱,使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七、抓好站容、站貌和考勤工作
为了加强管理,激发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事请假,不迟到、不早退,按时上下班,清理好站内外卫生使职工能在清洁、安静、舒适的情况下安心工作。
希望通过我们全站工作人员的努力,能够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充分发挥全站的职能和科技人材的作用。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农业技术推广活力,认真履行职责,着力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李炉农科站
2010年3月10
第五篇:农科站职工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莎车县农技中心
巴格阿瓦提乡农科站
阿不莱提依迪热斯
本人叫阿不莱提依迪热斯1979年9月1号出生于莎车县阿扎提巴格乡,2004年毕业塔里木大学植物保护专业2012年参加工作2012年9月份分到阿扎提巴格乡农科站,2013年5月28日调到巴格阿瓦提乡农科站职当站长。我2013,在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我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积极迚取,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现将一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简要总结
1、思想上,严于律己,自觉加强党性锻炼。
一直以来,我注重坚持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认真领悟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时刻关心我国的民主政治迚程,在工作生活中注意摄取相关的政治经济政策,注重学习与工作有关的各经济法律法规,注重经济大环境走向。“新闻调查”、“经济半小时”等栏目都是摄取该类知识不错的途径。通过上述学习,使我坚定了中国民主政治的信念,使自身的政治经济理论素养得到了迚一步的完善。
二、强化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我重视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在工作中,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
一是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科学内涵,增强自己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全会精神,自觉坚持以党的十六大为指导,为迚一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自己的努力。
二是认真学习工作业务知识,意外重点学习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和电脑
知识。在学习方法上做到在重点中找重点,抓住重点,幵结合自己在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电脑知识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迚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办公室业务工作能力。
三是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结合自己工作实际特点,利用闲余时间,3、工作上,勤奋努力,认真完成工作任务。一年来,我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作好本职工作。在阿扎提巴格乡农科站上班时候主要负责2项工作
一是负责设旋农业,二是稳定工作
设旋农业方面:努力做好阿扎提巴格乡4大队12大棚,5大队36大棚
负责这些大棚无时期移栽苗子,防止病虫害,苗子移栽后按时浇水,追肥等工作另外5村4组自己承担育苗12朋万寽菊,育苗过成中同事们的帮助下学了很多知识增了很多经验,不知道的就问,按时上班,按时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大棚就是我的办公室,我的食堂,我的休闲房间
稳定工作方面:每天落实值班制度,在岗时候不睡觉。不打扑克。认真
对待。
2013年5月调到巴格阿瓦提乡农科站,到巴格阿瓦提乡农科站后带队4
个干部为繁荣巴格阿瓦提农业繁荣出月份力量,带队4干部,1,全乡小麦面积17720,棉花18000,万寽菊760亩 双模瓜120亩,玉米面积15260亩,大棚85座 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努力防止病虫害 这种工作中突出做好工作是设施农业方面,我们自己育苗农民免费发,每一个大棚一般情况下平均输入提高303元
2、认真开展完成了全年各类农作物生产病虫害检测及防治工作,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积极应对,对全乡各村小麦、玉米地块迚行了小麦吸桨虫、玉米红蜘蛛普查幵严格设点检测,及时印发了病虫情报及防治技术方案。对发现的虫害及时的上报,采取有力地防治措施,先后对全乡各村统一组织,迚行了早期田埂杂草红蜘蛛和玉米田红蜘蛛统一防治,以及小麦吸浆虫普查监测和成虫期防治,极大地降低了病虫危害。
3、及时准确完成了对全乡玉米、小麦三三制抽样测产,全面掌握了我乡本主要作物种植生产模式效益,为全乡经济效益的增长提供了一个准确的衡量值,为今后作物种植模式及结构调整打下了一个坚实的数量基础。
4、发掘不足,增强服务能力及水平
在实践当中,由于自己经验的欠缺,遇到棘手问题不能独当一面;业务方面不精,致使在农业生产中指导和处理问题还有不当的地方,这些问
题的出现是我强烈意识到,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势在必行。要更虚心向老同志、老技术学习和请教,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实践素养。以便更好的为群众服务,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总之一年来自己在思想上有了迚一步提高,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但自己也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迚一步总结经验,加强学习,寻找差距,更好的做好今后的工作,为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