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检测题

时间:2019-05-15 15:4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检测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检测题》。

第一篇: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检测题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魁.(kuí)父顿踣.(bï)隳.(huǐ)突亡.(wáng)以应 B、啮.(niâ)人始龀.(chì)汤熨.(tāng)叫嚣.(xiāo)C、腠.(cîu)理桓.(huán)公日蹙.(cù)号.(háo)呼 D、穷匮.(guì)骨髓(suí)捍(hàn)吏宫阙(quâ)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无误的一组是:()(2分)

A、秋水时.至:按时,按季节 径.流之大:直流的水波 旋.其面目:掉转东面..而视:东方闻.道百:听说,知道轻.伯夷之义:轻视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毕力平险.

:险峻,险要一厝.朔东:通“措”,放置且焉.土石:疑问代词,哪里C、不治将恐..深:将,要;恐,恐怕桓侯不应.

:答应,理睬 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臣是以无请..也:不再过问 D、可以已.大风:治愈今吾嗣.为之十二年:继承若.毒之乎:你殚其地之出.:土地上生产出来的粮食犯.寒暑:冒着当.其租入:抵

3、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C、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秋水》节选自《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宋国人。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篇寓言,告诉我们要做成一件事,不但要有坚定的决心,还要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C、《捕蛇者说》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成就极高,我们曾

学过他的《小石潭记》。

D、《泊秦淮》的作者是杜牧,他生活在唐朝后期。《赤壁》《登高》也是他的作品。

5、下列加点的字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出.入之迂也B、扁鹊出.

C、殚其地之出.D、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示例相同的一项是:()(2分)示例:而.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A、扁鹊望桓侯而.还走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C、而.吾蛇尚存D、退而.

甘食其土之有

7、古时候,鄂西山区有家姓覃的人家,祖孙三代,目不识丁。他家儿子结婚,请秀才写对联,秀才嫌招待不周,将喜联写成了挽联:“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新娘下轿,一看对联,道吸了一口凉气。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她随手各撕去了一个字,挽联又变成了喜联。你认为新娘各撕去哪个字?(2分)

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8分)

(1)甚矣,汝之不惠。()通(),意为()。(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意为()(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通(),意为()(4)火齐之所及也()通(),意为()

9、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8分)

①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雄浑风光的句子是:。

②李商隐的《无题》中运用双关写感情忠贞不渝的句子是:。

③杜牧在《泊秦淮》中鞭笞晚唐时期那些明知政局已处于风雨飘摇的时刻,却不以国事为重仍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的达官贵人的诗句

是:。

④晏殊在《浣溪沙》中被后世喻为“奇偶佳联”的名句是:。

⑤晏殊的《浣溪沙》中,构成新旧对比的句子是:。

⑥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指的是:。

⑦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通过描写明月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句子是:。⑧

大的句

是。

二、阅读题(26分)

(一)(12分)

(甲)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10、给两则短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俟.()识.

()

11、甲乙两段文字所要表达的主题是(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今以.蒋氏观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何为不去.也()

13、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

焉。

②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二)(14分)庄子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泾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闻之曰:‘闻百道,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4、促使河伯对自己的认识产生变化的原因是:(3分)。

15、文中引用俗语的目的在于:(3

分)。

16、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①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7、请你用简略的话谈谈从这则寓言中受到的教育。(3分)。

三、诗歌赏析:(4分)

(一)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做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9、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全词分上下两片,其中上片写词人月下欢饮时的联想和想象。

B、词人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创造了一个神化般美丽的境界。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

C、词前有小序,其作用在于叙作词原因,统领全词。

D、苏轼在词中因思亲情切而声寂寞之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的缠绵悱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同李清照一样同属婉约派的杰出代表。

四、作文:(40分,其中书写分5分)

20、“愚公移山”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任何事,只要坚持到底,总会成功的。长期以来,人们似乎都认可了愚公不愚,智者不智的道理。但是,现在有人却认为这个道理不正确了,因为愚公当初完全可以率领子孙离开大山,另寻住处,而没有必要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挖山不止。

你是怎样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呢?请结合《愚公移山》一文,以《从“愚公移山”谈起》为题目,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读后感。要求观点明确,字数在600字以上

第二篇:九上第六单元检测题无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检测题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用原文句子填空或根据要求填空。(1)过尽千帆皆不

是。(2)《渔家傲 秋思》表现作者矛盾心理的句 子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

唐?

。(4)、《陈涉世家》选自 朝历史学家

的巨著。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是“

。”(5)《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

(6)《武陵春》是南宋

派女词人

的作品。其中最为人称道的颇有新意写“愁”的句子是。

(7)辛弃疾是南宋

派词人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他的《破阵子》一词中,表现自己有雄心壮志,却无法最终实现的句子是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6分)(1)等.死,死国可乎()(2)复立楚国之社稷..()(3)休.鋟.降于天()(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5)盖追先帝之殊遇..()(6)斜晖脉脉..水悠悠()3.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义。(4分)(1)抑.亦人谋也 古义: 今义:

(2)遂用猖蹶.. 古义: 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4分)

(1)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深追先帝遗.诏()(2)效 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欲信大义于天下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将军身被坚执锐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 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

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东汉人。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二.阅读下面课内、外文段,回答问题

(60分)

(—)陈涉世家(20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

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对文段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2分)A.叙述起义的过程,揭露秦王朝对人民残暴的统治。B.交代起义的原因,说明陈胜、吴广善于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举行大事。

C.叙述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D.交代起义的方法,说明陈胜、吴广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发动起义。

2.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

(2)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所采取的策略是 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方法有两个,请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2分)

4.选出句式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一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C.书非借不能读也 D。陈胜者.阳城人也。5.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C.皆指.目陈胜 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 皆次.

当行 6.解释下面加点字词(4分)

(1)度.已失期()(2)上.使外交兵()

(3)为天下唱.()

(4)陈胜王.()

7.翻译下面句子(4分)(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译:(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译:

(二)唐雎不辱使命

(18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

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雄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

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请广.于君()

(2)秦王谓.唐雎曰()

(3)天下缟素..()(4)长跪而谢.之曰()

2.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布衣之怒 B。天子之怒 C。庸夫之怒 D。专诸之刺王僚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

4.“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6分)

答:

5.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

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C.唐雄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D.唐雄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

(三)《出师表》(10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B.殊遇(特别厚待)C.恢弘(气势宏大)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广故数言欲亡.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今亡.亦死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 无敌国外.

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 笼盖.四野 D.以.塞忠谏之路也 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5.这段文字分析了蜀国的内外形势,作者的用意是()(2分)A.表达对“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的怀念。B.赞扬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的忠心耿耿。C.表达出师伐魏以报效先帝的决心。

D.希望刘禅认识形势的危急,实施广开言路的政策。

(四)阅读课外文段(12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令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人子弟皆已惮.

籍矣。《史记〃项羽本纪》)

1.给文中加点字释义。(4分)A戮()B俱()C惮()D族()

2.《陈涉世家》中,“

”句抒发了干古志士之胸臆,此文中

”句表达了项羽的抱负理想,被人称颂,“史公极力描写。”(4分)

3. 下列句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其季父..项梁(小叔父)

为.

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B.学万人敌.(抵挡)

项氏世世为.

楚将(做)C.去.学剑(前往)

又不肯竟.学(竟然))D.梁以此奇.籍(认为奇异)

与籍避.

仇于吴中(躲避)4.对本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A.叙述项羽的远大抱负及成长过程。B.叙述季父项梁的生平事迹。

C.叙述项籍与叔父的相识相知。D.叙述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

第三篇:Y9SD4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五单元检测题

(Y9SD4-5)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五单元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汲取(jí)嗔怒(zhēn)疱官(páo)商酌(zhuō)....

B 诘难(jiã)朴刀(pō)谮害(zân)腆着(tiǎn)....

C 滞碍(zhì)怄气(îu)相公(xiàng)腻烦(nì)....

D 诓骗(kuāng)聒噪(guō)长亲(zhǎng)带挈(qiâ)....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深缔固吹毛求疵对答如流挖心搜胆

B 孜孜不倦不求胜解恃才放矿人杰地灵

C 持之以恒狂妄自大怀古伤今面面相觑

D 袖手旁观开卷有益惟惟连声精血成聚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

B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C钱钟书、杨绛老人的善良和正直,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获益匪浅。....

D 陈逸飞先生虽然已经猝然长逝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系列优秀作品却深深地留在....

了人们的记忆中。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⑴“永远的丰碑”记录着革命先烈凭着_____的信念,坚持斗争不动摇的光辉事迹。⑵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完全_____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⑶今年在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健儿_____,一举囊括五项冠军。

A顽强迎合所向无敌B坚定符合所向无敌

C顽强符合不可一世D坚定迎合不可一世

5、与下段文字衔接自然、连贯、得体的一句是()

财富是什么?商人摆弄着手机说,财富就是赚来的金钱;学者推了推眼镜说,财富就是创造的知识;哲人拍了拍地球仪说,财富就是拥有的智慧;农民望着金黄的麦浪说,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财富就是广阔的田野B财富就是成长的麦苗。

C财富就是搜活动庄稼D财富就是播下的种子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想学好外语,2008年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服务。

B我生长在喜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儿都不陌生。

C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 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D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

7、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谈读书》-------培根--------英国

B《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现代

C《智取生辰纲》------------罗贯中-----------元末明初

D《香菱学诗》-----------曹雪芹------------清代

8、下面对《枫桥夜泊》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而有层次地表明了夜泊的时间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桥、枫桥渔,对着愁眠山。

C诗的后两句只写了“卧闻山寺钟声”这一件事,却使全诗的神韵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D 全诗在描写江南水乡秋夜里幽寂清冷的氛围中表现了羁旅者萦绕心中的屡屡轻愁,创造了情景交融的典型艺术意境。

9、下列故事不是出自《红楼梦》的一项是()

A黛玉葬花B香菱学诗

C刘姥姥进大观园D楼台相会

10、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括号内。

客人:服务员,我要退房,请给我结账。

服务员:你等会儿,我们检查一下房间,看看是否有东西丢失或损坏。前几天,有个客人偷走了一条浴巾,还有个客人把床单烧了个洞。

客人无法忍受,说:()

A你就不能讲究 一点说话的艺术。

B你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一个人犯了错,天下就没有好人了吗?

C顾客是上帝,冒犯顾客就是冒犯上帝。

D 请你尊重顾客的人格,不要以偏概全。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12分)

11、按要求默写句子。(6分)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陶渊明,去体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其五)的淡泊与和谐;让我们走近李商隐,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的执著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的坚毅与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12、“月”常常入诗,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三句“月”的诗句。

13、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与理解。(28分)

(一)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4、文段所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5、文段()里的句子是用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6、文段中加点的两个“之”所指代的内容分别是: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在这里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19、文段选自小说《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代的_____________。(2分)

20、作者描写范进发疯,采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21、范进考了几十年科举,一旦中举却欢喜疯了,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

(三)生存本领光教是不行的(13分)

据报道,深圳市宝安中学历时近一年编写出一套求生教材。新学期,初一到高一学生每周上一节生存教育课,如:放学时碰到有人溺水该怎么办?与异性交往时如何防止受到性侵害?这些问题都能从课本中找到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们的生存本领、自我保护意识和生存欲望。教育专家还指出,宝安中学这一系列教材和课程,填补了我国中学生专项生存教育的空白。

教育学告诉我们,人的很多能力是如从社会中习得的,狼孩之所以智力低下,与其脱离社会环境关系密切。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私生女因为母亲害怕社会的压力而被养在阁楼之中与世隔绝。5岁那年,当她面对社会时,人们发现她的智力远远低于应该达到的水平。我们的孩子没有生活历练、不会生存,谁又能说与社会锻炼的缺失没有必然联系呢?这一课应及时补上才是!

现在,宝安中学认识到了中学生人格缺失的不良状况,并作出了积极的探索,这对改善学生的生活能力现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仅有意识和理念是远远不够的。想仅凭几节课就能让孩子们学会生存、适应生活,这既是对社会复杂和险恶的理想化、格式化、浪漫化,又是对学生临场机变能力无形的束缚和限制。这种一厢情愿的理论灌输,并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生存。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生存教育课,教师和家长应该多为孩子创造历练的机会和时间。教育者要解放自己的成才观,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孩子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从课堂上解放出来,在生活中跌打滚爬,狠狠摔几跤,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会生存”的现状。

22、深圳市宝安中学编写求生教材的用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对宝安中学的这一做法,作者的观点和专家的看法有何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二段中所列举的事例阐明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生活中跌打滚爬,狠狠摔几跤”该如何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作者认为现在的孩子不会生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7、面对现状,作者提出了怎样的建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在成长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像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误解,朋友间的争吵。„„这一切,都会让我们感到痛苦,难过。其实,烦恼不见得是坏事,有时我们会从中得到启发,有所感悟,激励我们在人生的路上奋勇前进。

请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Y9SD4-5)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五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1A2C3C4B5C6C7C8B9D10D

二、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1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13如: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子-----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出全部的力量。

三、(一)14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15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的运动除之16人之才智但有滞碍身体百病17智力不集中,不能辨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18 总分总 结构

(二)19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20 语言动作外貌讽刺了封建社会读书人醉心功名的丑态21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三)22 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们的生存本领、自我保护意识和生存欲望23教育专家认为宝安中学这一做法,填补了我国中学生生存教育的空白,作者认为这种一厢情愿的理论灌输,并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生存24 阐明了人的很多能力是从社会中习得的25 指经历生活的磨难,经历生活的锻炼26 没有经历生活的历练,没有经过生活的锻炼 27 教师和家长应多为孩子创造历练的机会和时间,让孩子在生活中跌打滚爬。

四、(略)

第四篇:九上第六单元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研修

曹王教委李强高玉连

一、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以古代杰出人物为专题(史传文学)

(一)达成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熟读背诵课文,弄清基本含义,品味精彩文句。

4、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历史地看问题,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自强不息。

(二)各课基本内容

《陈涉世家》文中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过程和义军迅猛发展的形势,刻画了一个农民领导者具有卓越才干的形象。

《唐睢不辱使命》故事塑造了维护国土、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义士形象,揭示了弱国战胜强国和正义战胜非正义的范例。

《隆中对》这篇策论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事”的天才预见和雄才伟略。

《出师表》本表文表达了诸葛亮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继承遗志,复兴汉室的决心。

《词五首》五首词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和流派,通过学习了解词的常见题材和风格,提高审美能力。

(三)单元教学要求

1、学习四篇史传,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作用,把握杰出人物的才略和相关文中名句,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词的教学,以诵读为主,掌握词的特点,欣赏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以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学习活动为内容,落实读写训练。

形式:通过调查、演讲、朗诵、辩论或评价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杰出人物,端正“风流”观、偶像观、英雄观。

目标:培养学生历史地评价古代人物,吸收风流人物的精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写出感受深刻的文章。

二、教学建议

㈠注重诵读教学

掌握文言的常用词语和句式,要通过朗读文章,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加以解决。注重诵读教学,在诵读在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在要求学生诵读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结合有关的逸闻趣事引出话题,增强学生兴趣;还可以先用有关的音像资料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也可以在学生理解内容要点,或先掌握部分特别优美的语句后,再逐步成诵。总之要以灵活多样的手法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㈡注重比较阅读

注重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中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这种比较,既可以是课内几篇文章之间的比较,比如历史人物写法的比较,作者的写作背景或作品的思想情感的比较等;也可以是课内内容和课外有关内容的比较,这种比较教师应该以点拨为主,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上的讨论,在讨论中相互启发。

㈢注重拓展练习

除了课堂上的比较阅读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拓展性的语文活动。比如利用图书资料围绕历史名人作一些综合探讨,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让他们在一个宏观的文化背景中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还可以组织一次古代诗歌的朗诵比赛,对于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诗1

可以编成诗剧表演。

㈣注重文言今译的指导

1、古文今译首先应该力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不可随意更换,顺序不能任意颠倒。如果有的词以修辞的方式出现,当直译不能达意时就该用意译的方法。

2、注意文言文中较为普遍的省略现象,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补充,否则会造成一些句子的残缺,甚至产生歧义。

3、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它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差别较大,如不合顺序而采用直译,可能就会显得生硬,此时应该适当调整语序,以求顺畅。

4、对古代的人名、地名和官制等专用名词可以不译;现代汉语中保留的成语,一般可以不译;至于一些成语不译会影响行文节奏顺畅时,应该考虑译出。另外还要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来审视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三、【单元教学设想】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揭竿而起的陈涉、胆识并见的唐雎、高瞻远瞩、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学习这个单元,要让学生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德操和审美方面的人文熏陶,指导学生去辩证地认识历史和人物,去与古人作心灵对话,吸取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获得宝贵的人生借鉴;同时,让古人与当今时代对接,挖掘这些古代人才的现实意义。当然,还应重点理解文言字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通过诵读、鉴赏和积累培养文言语感。

四、课堂教学点滴

《陈涉世家》教学方案

〖教学角度〗

巧设话题“评”陈胜──设置不同的话题,从多个角度丰满人物形象。

〖主要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明大意

1、教师范读并指导朗读(重点读好人物语言);学生朗读课文、注释,初知文意。

2、概括课文主要情节,如“置书鱼腹,篝火狐鸣”、“激尉怒众,挺身杀尉”等。

二、巧设话题“评”陈胜

1、教师出示话题:

⑴陈胜的鸿鹄之志;⑵陈胜的“天下”观;⑶陈胜之“智”;

⑷陈胜之“诈”;⑸陈胜的口才;⑹陈胜的领袖才能;⑺陈胜、吴广之“谋”;

⑻联系课后练习三,评陈胜之“败”。

2、教师指导:

⑴联系课文及资料,要“评”之有“据”;

⑵分析周密细致,要“评”之有“理”。

3、学生依据话题,分小组研讨、评价陈胜。

4、教师明确、补充、丰富、小结陈胜的形象。

【方案二】

〖教学角度〗

自主质“疑”,合作解“疑”──转变学习方式,在贵“疑”处质疑,合作解“疑”。〖主要教学步骤〗

一、朗读质“疑”

学生朗读课文、注释,就文言知识自主质“疑”:

⑴长句停顿;

⑵句子语气;

⑶一词多义,如“之”字用法;

⑷古今异义,如:“亡怜往往豪杰”;

⑸难句理解,如:“借第令毋斩”。

二、精读质“疑”

学生精读“二世元年„„吴广为都尉”,就内容及人物自主质“疑”:

⑴课文详写起义的准备和发生的意图是什么?

⑵陈胜为什么要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并装神弄鬼?

⑶“召令徒属”与“并杀两尉”,能否颠倒?

⑷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

三、合作解“疑”

学生之间研讨、学生与教师交流、学生与文本对话,解决以上“疑”点,全课自然收束。《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演读──让学生过一把“演戏”瘾,在表演中自觉切入文本,深刻把握人物形象。

〖主要教学步骤〗

一、朗读入“戏”

1、学生试读──教师指导朗读(重点是人物对白)──学生表情朗读。

2、教师表情范读──学生表情译读全文。

二、师生说“戏”

1、师生说“舞台提示”(人物、时地、布景、服装、道具、幕次、战国末期的背景、人物台词的表情心理、动作、上下场等)。

2、师生说“人物台词”(对白、独白、旁白)。

三、演“戏”竞赛

1、学生四人一组(分别是解说、“安陵君”、“秦王”、“唐雎”)尝试进行自导自演。2、挑选两组同学进行演戏竞赛。

四、学生评“戏”

1、学生主要就以上两组同学在塑造人物方面发表“观后感”,提出表演建议。

2、学生各用一句话评说文中的三个人物。

3、教师小结。

【方案二】

〖教学角度〗

写读──让学生通过改写深入理解课文,认识人物的精神世界。

〖主要教学步骤〗

一、朗读,精心梳理情节

学生梳理的情节是:

1、秦王野心吞安陵,唐雎临危受使命;

2、秦王咄咄逼人,唐雎寸步不让;

3、秦王欲发“天子怒”,唐雎挺剑效古人;

4、秦王长跪致歉,唐雎不辱使命。

二、改写,深入解读文本

1、教师进行改写指导。如:可以依据以上情节,通过悬念、对话展开情节,将文章改写为四回目的章回体小说,可以通过添加舞台提示、人物台词将文章改写为剧本,可以以随行史官的身份写一篇新闻报道唐雎使秦的经过,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针锋相对──我与秦王战斗的日子》,可以以书信的形式写唐雎向安陵君汇报与秦王交锋的情况,抒写为国捐躯的赤诚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2、学生改写课文。

3、学生作品展示,师生简评。

《隆中对》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

说读──通过让学生形式多样的“说”,多角度深刻理解课文。

〖主要教学步骤〗

一、说说“三顾茅庐”

1、学生轻声读课文一、二段,复述“三顾茅庐”的故事。

2、学生简说该故事的写作意图。

二、说说隆中“对”

学生高声朗读课文第三段。

1、先说隆中“对”的层次:

论“不可争”与“不可图”──论“可争”与“可图”──如何去“争”与“图”。

2、再说隆中“对”的战略蓝图、战略方针、治国方略。

战略蓝图:三分天下,兴汉室,成霸业;战略方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联孙权,内修政理;治国方略:恤民举贤,重视“人和”与“人谋”。

三、评说诸葛亮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

1、扣住细节如“好为《梁父吟》”、“卧龙”、“三顾茅庐”、“鱼水之情”评说。

2、结合隆中“对”,评说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和治国才能。

3、教师小结。

【方案二】

〖教学角度〗

联读──通过比较课文与《三国》材料,发现二者不同的艺术手法与效果。

〖主要教学步骤〗

(学生已在课前熟读课文、通读《三国》材料即《三国演义》第三十七、三十八回)

一、课件展示《联读探究题》

1、课文和《三国》材料各侧重写了什么内容?二者有无相同的内容?

2、课文和《三国》材料侧重写的人物分别是谁?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3、课文和《三国》材料,你更喜欢前者还是后者?为什么?

4、挑出两文中你最感兴趣的细节,说几句评析的话。

二、联读探究

1、学生八人一组讨论以上题目,作好讨论记录,并推举一至两名同学作中心发言。

2、教师巡回指导。如题1,指导学生从篇幅、写作意图的角度思考;题3,指导学生从语言和手法的角度思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言,教师补充、明确、小结。

《出师表》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

听读──训练学生听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听”中逐步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主要教学步骤〗

一、听读,正确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听音正字,明白朗读节奏、语气语调。

2、学生齐读──教师纠正──学生赛读。

二、听读,整体阅读

1、一男生读全文,学生带着问题倾听。

⑴诸葛亮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哪一条为主?

⑵文章抒发了诸葛亮的什么感情?

2、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三、听读,精品精读

1、一女生读第六段,学生倾听思考:

⑴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⑵作者写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

⑶用原句回答下列问题,并作简析:

写作者志趣的句子写刘备知人求贤的句子。

说尽作者一生的千古名句表达知遇之恩的句子。

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并小结。

四、听读,积累美“点”

同桌两名同学互动:甲(乙)读乙(甲)听,乙(甲)在文中圈出并摘录精美词句。

【方案二】

〖教学角度〗

扩读──立足课文,辐射拓展,多层面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主要教学步骤〗

一、读懂课文

1、点击课件,听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课文、注释,读好长句短句、语气语调,读出作者丰富的情感。

3、梳理文中关键句,整理概括文中的三条建议。

4、重点朗读课文六、七段,体会文章寓情于事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二、扩读课文

1、学生分小组收集下列信息,分类积累:

⑴诸葛亮伐魏的背景;

⑵诸葛亮生平大事年表;

⑶有关诸葛亮的事迹、传说、俗语及对其评价的资料;

⑷后主刘禅其人;

⑸文中涉及的蜀国大臣的资料;

赏析《出师表》的诗、文、联。

2、以课文及收集的材料为依据,组织“千秋诸葛我评说”讨论会,评说其“才智”、“忠诚”、“得失”等。

3、学生整理各“家”之言,课下写一篇作文。

《词五首》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

比较鉴赏──指导学生对五首词进行比较鉴赏,体会词的情感与艺术特色。

〖主要教学步骤〗

一、在“美读”中初品“美”

1、教师指导读词要领:抓住词的情感基调,入情入境;明确节奏,读准重音和语调。2、学生美读,酝酿品词的艺术氛围。

二、在比较中发现“美”

1、以《望江南》为例,指导鉴赏词的一般方法:首先是整体把握,可用抓“词眼”的方法去把握词的情感──《望江南》的“词眼”是“肠断”,抒发了闺中女子被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的感情;其次是“美点”鉴赏,如鉴赏手法(对比衬托、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用典)、语言(修辞、炼词造句)等的妙处─望江南》可鉴赏叠词。

2、学生自选任一首词进行鉴赏,并与同类词比较。如鉴赏《渔家傲》,可比较《江城子》、《破阵子》;鉴赏《武陵春》可与李煜的《虞美人》比较。

3、教师明确、小结。

【方案二】

〖教学角度〗

背读──教给学生背诵诗词的方法,高效背诵,达到深入解读文本的目的。

〖主要教学步骤〗

一、感知“背读”

1、学生大声诵读课文,10分钟之后,当堂检验背诵效果。

2、请背得好的同学传授背诵“秘诀”。

二、学会背读

1、教师引领学生理解词的主题、情感、思路,并要求学生标出每首词上下片的首字、韵脚。2、教师示范背诵,结合课文传授背诵诗词的方法:

⑴理解诗词大意和思路;

⑵明了诗词的结构:诗大都讲究对仗,弄清结构规律,记住上句,就容易记下句;

⑶重视诗词首字和韵脚;

⑷心想(即脑海里浮现词中的画面)、耳听、眼看、手写、口念结合;

⑸同学互动对背,你背上句,我背下句。

三、高效背读

1、学生背诵比赛。

2、学生根据背诵,体验,说理解文本的话,说发现文本“美点”的话。

3、学生小结学习收获。

第五篇:六单元检测题

九年级化学组审核

第六单元测试题

编写:

一.选择题

1.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

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石墨

C.可能是二氧化碳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的单质的混合物

2.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等都使用碳素墨水书写,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A.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常温下被氧化成稳定性的物质

C.常温下被还原成稳定性的物质D.常温下跟纸反应生成稳定性的物质

3.人们把活炭放入红糖溶液中来制取白糖,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A.氧化性 B.还原性 C.吸咐性 D.不可溶性

4.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于发现C60有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现在C70也已制得。C60和C70这两种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它们是两种新型的化合物

C.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差是120

5.用木材做木桩时,常把埋入地下的部分烧焦,目的是()

A.烘干木材 B.使木桩变得更结实 C.烧死虫子 D.形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炭层

6.实验室制取CO2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②向容器放入几小块石灰石 ③按要求装好仪器 ④检查装置鸡蛋的气密性 ⑤收集气体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①②⑤ C.③④②①⑤ D.③④①②⑤

7、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未烧透的石灰石,最简便的方法是()

A.看白色粉末中是否有块状固体

B.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水中看是否有不溶物

C.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盐酸中看是否有气泡

D.取少量样品在试管中加热看是否有气泡

8.某同学知道蛋壳的主要成分后,决定送给妈妈一个“无壳蛋”,他比厨房里取来一个鸡蛋和一杯某溶液,将鸡蛋泡在其中,只见鸡蛋的表面产生气泡,两天后就得到了“无壳蛋”。该杯物质是()

A.酒B.醋C.酱油D.食盐水

9.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单质是()

A.CB.H2C.CO2D.O2.10.下列气体不宜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COB.CO2C.H2D.O211、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既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制备气体时,一定要先检验气密性

C.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溶于水的气体,既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收集

D.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12.用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吹气,过一会儿再给试管加热,试管里溶液颜色

变化情况是()

A.紫色→红色→紫色B.紫色→蓝色→红色

C.蓝色→红色→紫色D.红色→紫色→蓝色

13.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采用的方法是()

A、通入石灰水B、通过灼热的CuOC、通入石蕊试液D、倾倒混合气体

14、能鉴别空气、氧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四种气体的方法是.........()

A.观察颜色 B.分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C.闻气味D.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15、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

()

16、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鼓励农民将秋后农作物秸杆焚烧;②建议农民向温室里通入适量的CO2;③夜晚煤气泄漏

首先打开电灯查找泄漏源;④大规模绿化可有效地控制“温室效应”的现象;⑤埋入地下的木制电线杆的一端应先烧焦其表面;⑥清洗水壶的水垢应加入少量醋酸。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⑤⑥D.①⑤⑥

17、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A、使用太阳能淋浴器B、燃烧煤

C、超音速飞机尾气排放D、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

18、将CO2、CO、O2、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铜网,澄清石灰水,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A、N2B、CO2和N2C、O2和N2D、CO2和CO19、两份质量相同的碳酸钙,一份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一份煅烧使其完全分解,两

种方法所得CO2的质量()

A、一样多B、煅烧得到的多C、与盐酸反应得到的多D、无法比较

20.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很快又变黑了。你推测发生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B.温度太低

C.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 D.试管口倾斜了

21.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元素64%,将该混合气体5g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

铜,完全反应后,气体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是()

A.5gB.10gC.15gD.20g22、两份质量相同的碳,分别生成CO2和CO时,消耗O2的质量比是()

A、1:1B、2:1C、1:2D、3:

2二、填空

1、是很软的矿物之一,它们物理性质的差异的原因是石墨可作电极的原因:活性

炭放在防毒面具中的原因是:。

2、在一个通气良好,燃烧正旺的煤炉的煤层上方常会观察到蓝色火焰产生,这是因为在煤

层上方有燃烧,此时煤炉中发生了三个不同的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①②③

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CO2,通过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6H2 =1()+4H2O

(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4、有氮气、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六种气体,请用化学式填空:①使用前需验

纯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②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③具有还

原性的单质气体有______________;④制干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⑤既能用向上排

空气法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

5、现有A、B两个塑料软瓶,A瓶内装有CO和O2 的混合气体,B瓶内装有CO2 气体。

某同学从野外捉来了两只活蝗虫,分别放入两个塑料软瓶中,拧紧瓶盖。结果,两只蝗虫

很快都死了。请根(据下面所给选项回答,造成蝗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瓶______________,B瓶______________。①没有食物 ②气体不能供给呼吸 ③气体有毒 ④活动空间太小

6、如图1,将洗净的鸡蛋壳放在一玻璃杯中,在杯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杯口,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①②已知蛋壳成分中含有钙元素,试推测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①②。

三、推断题

现有A、B、C、D四种物质,A、B为无色气体,C、D为黑色粉末,B跟D在一定条件下能生

成A,A和D都能跟C反应生成B和一种红色固体E,其中B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一种

白色沉淀F。

(1)根据上述现象,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CD

(2)写出实现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B + D→A+ C→E + B

四、实验题:

1、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

气体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生成亚硫酸(H2SO3)。

(1)制取二氧化硫时,应选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填代号,下同);收集二氧化硫气

体时,应选用下图所示的装置。

(2)二氧化硫气体与硫化氢(H2S)气体常温下混合反应,生成黄色固体硫(单质)和水。试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按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试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D

⑴若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写名称)_________________

⑵若用装置B鉴定CO2,在B中应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当将标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时,B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之外,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当将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C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烧杯D中放着燃着的蜡烛,当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CO2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1在试管里加入一定质量的石灰石和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反应后试管里剩余物质的质量比原来石灰石和稀盐酸的质量之和少2.2g,计算(1)生成CO2气体的质量;(2)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2、实验室用C还原CuO,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10g白色沉淀,求参加反应的C和CuO的质量?

下载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检测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检测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语文单元检测题 (二)

    九年级语文单元检测题 (二) 一、 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4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 A骈.进 pián 忐忑.tâ 栖.xī息 凌.驾líng 僧侣.lǔ B耸.立sǒng......

    语文版九上第四单元检测题(5篇)

    第四单元综合评估检测题(本卷满分120分,完成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下列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2分) A.纽带niǔ蕴藏yùn擅自shàn恍若huǎng B.赞誉yù瞥见biē箱箧qiâ缔约d......

    六上第六单元诗海拾贝复习检测专题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潜伏(qián qiǎn) 露水(lù lòu) 白桦(huá huà) 绽放(dìnɡ zhàn)三、补充词......

    2017-2018学年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2017-2018学年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赊欠(shē) 珍馐 说媒拉......

    二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编排了5篇精读课文《要好好学习》、《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孔繁森》、《大禹治水》,都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好文章。 《要好好学字》记叙了......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反思

    第六单元 课题: 三 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2.反复诵读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体......

    六上第二单元作文

    祖国在我心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现在,中国的科技发达了,我们人人都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但你们知道吗?50年代的中国是一......

    六上第二单元备课

    《山雨》《索溪峪的野》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一双美的眼睛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自然界的美。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体味那山雨和索溪峪的无穷韵味吧! 一、出示学案 1、默读课文,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