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市各县区高三二模——古诗词鉴赏

时间:2019-05-15 15:4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上海市各县区高三二模——古诗词鉴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上海市各县区高三二模——古诗词鉴赏》。

第一篇:2014年上海市各县区高三二模——古诗词鉴赏

2014届上海市各县区高三二模——古诗词鉴赏汇编

★2014年崇明县二模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始闻秋风(唐.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①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②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飕飗:风凛冽貌。②拳毛:卷曲的毛发。

14.与诗题中“秋”字直接照应的意象有“黄菊”和“。(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悲秋之作,表现了由此生发的人生易老之感。

B.首联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情有意的“秋风”形象。

C.颔联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正面点出“始闻秋风”。

D.尾联中的“天地肃清堪四望”表现出跌宕雄健的风格。

16.赏析“马思边草拳毛动”中“动”字的表达效果。(4分)

14.(1分)玄蝉15.(3分)A

16.(4分)骏马因思念边塞秋草而抖动着卷曲的毛。这里骏马的“动”应和着内在的“思”,透过骏马的形象有力地从侧面渲染了秋风秋色的魅力。表达了诗人十分坎坷人生经历和远大

政治抱负,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2014年奉贤区二模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①文天祥

乾坤能②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③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④,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注:①文天祥领兵拒元,因叛徒出卖,于公元一二七八年(宋祥兴元年)十二月,在五

岭坡(今广东海丰北)被捕。第二年四月,他被押送到燕京。同被押送的还有他的同乡好友

邓剡。邓因病留在天庆观就医。临别时邓剡作词《酹江月·驿中言别》送文天祥。文天祥借

苏东坡赤壁怀古词韵,酬答邓剡。②“能”,同“恁”。③蛩,音qiong,蟋蟀、蝗虫等昆虫。

④龙沙,指北方沙漠。

14.“横槊题诗”典故描绘的是________(填人名)的形象。(1分)

15.对本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不是池中物”意指文天祥和邓剡不会久居人下,必有腾达的一天。

B.“风雨”二句借写眼前景象,烘托囚徒们在清秋来临之时的凄苦生活。

C.“江流如此”句,“如此”承上启下,抒“万事空中雪”的悲苦落寞。

D.“杜鹃枝上残月”借助想象,通过意象叠加来表达对故人的不舍之情。

16.(4分)结合这首词的词眼,赏析下阕画线内容的表达效果。

14.(1分)曹操15.(3分)B

16.(4分)“只有丹心难灭”是这首词的主题句,“去去”运用叠词,音韵和谐,以虚笔设

想在被押解去北方的路上一步一回头的依依不舍之景,表达对祖国山河的深情和国虽亡而正

气犹存,身将死而雄心不灭的豪情,没有丝毫萎靡之色。

★2014年虹口区二模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清平乐【南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

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砌下:即台阶下。

14.从字数看,这首词是()(1分)

A.小令B.中调C.长调

15.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统摄全词,“别来”与“断肠”二语,直抒离愁别恨。

B.下片抒情主人公不胜翘首远望之苦的形象隐现于字里行间。

C.结句以春草为喻,贴切而生动地描摹出离恨之绵远、浩渺。

D.全词语言委婉深沉,创造寂寥苍凉之意境,给人审美感受。

16.这首词抒写离情颇具特色,请结合画线句加以赏析。(4分)

14.A15.D(意境以“苍凉”概括不准确)

16.可就寓情于景、双关等角度赏析,角度1分,分析2分,语言1分。例如:画线句看

似写景,实则语意双关,抒写离情。“乱”字尤妙,此时思绪之乱决不亚于落梅之乱。“拂了

一身还满”,描写落梅沾满衣襟,拂去又来,这落不尽、拂不尽的梅花,犹如他心中驱不散、挥不走的离愁。一笔两到,于婉曲回环中见情思,将离人愁肠欲断的内心悲痛形象化地展现

在读者面前。

★2014年黄浦区二模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4—16题。(8分)

①)浪淘沙疏雨洗天清(邓 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

②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 剡:南宋词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北上途经建

康(今江苏南京)所作。

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14.“浪淘沙”是这首词的(1分)

15.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开篇就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B.井桐落叶勾起诗人身世之感,引出

下文内容。

C.“不见王谢宅”隐含对南宋即将灭亡的担忧。D.“访新亭”意味深长,为纾解自己

无尽的情思。

16.赏析本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桐”“雨”意象的异同点。(4分)

14.(1分)词牌名15.(3分)C

16.(4分)相同:两首词的桐和雨都形象寄托了作者悲秋之感和凄苦哀愁。不同:李清照借

桐和雨更多抒发自身凄清孤独之苦,而邓剡则表现寂寞飘零的无奈,抒发亡国之痛,境界更

深远。★2014年静安区二模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山馆[宋]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①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注]①畲(shē)田:焚烧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

14.这首诗对仗最工整的一联是()(1分)

A.首联B.颔联C.颈联D.尾联

15.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待了时间、地点,由“对竹扉”引出所见之景。

B.颈联中“穿云翠”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峻、草木葱郁。

C.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远近结合,动静交织,情景交融。

D.尾联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16.颔联中“老”字用得别具特色,请作简要赏析。(4分)

14.C(1分)15.D(3分)

16.首先“老”字写出了秋天傍晚时分树色的晦暗、苍老。其次暗示作者的年老、衰老。一

个“老”字,情景交融,既写景又传情,景凄凉人孤寂、哀伤。(4分)

★2014年闵行区二模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7分)

赤壁(清朝〃袁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14.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1分)

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的第一句说一阵东风比百万大军还要强大。

B.第二句是说赤壁一战,决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势。

C.颈联写秋日高照,渔民在江上捕鱼的欢快场面。

D.这首诗歌让我们自然联想起苏轼的《前赤壁赋》。

16.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进行赏析。(4分)

14、咏史(或怀古/记游)

15、C16、诗歌的最后一句,“乌鹊”二字用典,通过赤壁之战的主角之一曹操的《短歌行》里的诗

句,使读者联想起当年的古战场(1分)。同时,他还通过乌鹊凄寒的叫声反衬夜的寂静,营

造了一个凄凉伤感的意境(1分),作者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抒发了苍凉幽远的怀古之情

(1分)。语言表达(1分)

★2014年浦东新区二模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永遇乐【南宋】刘辰翁

①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

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

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②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离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③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注】①李易安《永遇乐》:易安居士,南渡来常怀京洛旧事而赋上元《永遇乐》词。

②缃帙:本义是书籍、书卷。这里指李清照南渡时丢失的书籍等。

③釭:油灯。

14.词中最能体现上元节景象的一句是:1分)

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中说“托之易安自喻”,表明作者借写李清照的身世,来抒发自身在乱世中的感慨。

B.上片通过今昔对照写出了本应欢乐的场景却因战争和天气的因素显得格外冷清、萧条。

C.下片用“此苦又谁知否”这句话来呼应序中的“悲苦过之”,强调了深沉的家国之痛。

D.下片运用了李清照、杜甫的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让诗歌的意境更为开阔深远。

16.有人说,画线句曲折说来,有多少眼泪,请作赏析。(4分)

14.(1分)华灯明昼15.(3分)B

16.(4分)

要求:答题时抓住“空”、“残红”、“无寐”、“满村”等词语进行赏析,手法上关注对比、以声衬静等。

示例:在战乱中,诗人远离亲人,思念故国,独自一人对着残灯发愁,无法入睡,心情

愁怨,而此时满村热闹的祭神仪式开始,社鼓声不断,更反衬出了诗人此时的寂寞愁苦;(2

分)但这新春祈求丰年举行的祭神仪式真的可以给百姓带来幸福安宁?这里蕴含了作者对风

雨飘摇的南宋王朝的失望和哀叹。(2分)

★2014年徐汇区二模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①庆清朝慢〃踏青王观

②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

③鞋子小双鸾。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④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撩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注】①北宋词,出自《冠柳集》。“庆清朝慢”由王观创调。②东君:司春之神。③

小双鸾:鞋面所绣的双鸾图案。④则个:语助词,表示动作进行,近似于“着”。饾饤(d

òu dìng):喻指杂凑堆砌。

14.王观将词集取名为“冠柳”,表示其创作欲高出词人(人名)之意。(1分)

15.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调雨为酥”和“催冰做水”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与变化,表现春神的运行造化。

B.“何人„„点破残寒”的疑问,既让表达跌宕生姿,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好奇。

C.作者化用了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诗句,写出了烟郊外迷蒙的春色。

D.过片“晴则个”等三句运用口语,描绘出天气的阴晴不定,活泼而富有意趣。

16.这首词的下片巧妙地表现了姑娘们在踏青中的情绪变化,请就此加以赏析。(4分)

14.柳永(1分)15.B(3分)

16.阴晴不定的天气喻示着姑娘们情绪的阴晴不定。“撩”花“拨”柳的动作,写出了她们一

览春色的急切心情。“香泥斜沁几行斑”的细节,则从侧面表现了她们只顾看花觅柳、忘

情地欢笑,却一不小心脚踏进泥淖的懊恼。她们笑容顿敛,双眉紧锁。词人以“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的比拟,略带风趣地写出了姑娘们一瞬间尴尬的神情。(4分)

★2014年闸北区二模

(四)阅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完成第14—16题。(8分)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14.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

A.都是七言绝句B.首句都不入韵C.都是仄起平落D.都很讲究对仗

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道尽了千古文人的共同心结,也反映了作者的心声。

B.《秋词二首》一反前人悲秋情绪,是一曲昂扬乐观的秋的赞歌。

C.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两首合一,相得益彰。

D.其一,志向远大,如一鹤冲天;其二,心地高洁,如明山净水。

16.古人云:“气以励志,色以冶情”。请结合《秋词二首》对此加以赏析。(4分)

14.(1分)(A)15.(3分)(A)

16.(4分)赞秋气以美志向远大,咏秋色以颂情操高洁。(1分)振翅高举的白鹤,排云直上

秋日晴空,矫健凌厉,奋发有为,一展鸿图大志;(1分)山明水净的秋景,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1分)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

德。(1分)

★2014年长宁、嘉定区二模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一 16题。(8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元朝〃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4.浔阳就是现在的市。(1分)

15.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

同的一首是()。(3分)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6.本曲写景角度多样,请对此做简要分析。(4分)

14.(1分)九江15.(3分)D

16.(4分)

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辽阔壮丽,是静态之境(或:从大处/远处着眼);

三、四

句着重写江帆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之境(或:从小处/近处着笔)——四句动静交错(或

大小相宜/远近结合),写的是地上之景;后三句写的是天上之景。角度各异,却又相辅相成,形成一幅完整的浔阳风景图。

第二篇:2016-2017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6-2017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东城二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千年调

辛弃疾

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①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②前导,叫开阊阖③。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④。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⑤。

注释: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去职,隐居于江西铅山。②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③阊阖:指传说中西边的天门。④此句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之典。天帝赏赐赵简子,日后赵简子接连攻城掠地,成为晋国实权派。⑤末三句借用《离骚》“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句意。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手把青霓”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两句中的“霓”都是“彩虹”的意思。B.“径入寥天一”中“径”一词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遨游天界上下的自由。C.“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模仿天帝口吻设想的语言。D.“嶙峋突兀”意为“气势雄伟的石壁突然出现”,给词人带来了意外与惊喜。17.本词运用了借助古事,委婉地抒发情感的手法,使作品意蕴丰富,表达凝练。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初到黄州》)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8.①辛弃疾词作描绘出瑰丽神奇的仙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营造出了(仙境名称)这一仙境,并借助诗词曲画等方式暗示了(姓名)、(姓名)等女子的不幸命运。(3分)

②本词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调动想象对神仙世界进行了描写,简述这两首诗词所描述的仙境及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1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辛弃疾借赵简子之典寄寓希望自己被重视,得以施展抱负的理想;曾皙借“浴乎沂,咏而归”寄寓了儒家的政治理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借“,”寄寓了对天伦和乐的向往。

②《千年调》词人以月起笔,开篇写道“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月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它可以起到渲染气氛,触发情感的作用,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去来江口守空船,”;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苏轼《前赤壁赋》中的“月出于东山之上,”。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16.(3分)D17.(3分)C 18.①(3分)

仙境名称:太虚幻境

人物:晴雯、袭人、香菱、宝钗、黛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湘云、妙玉、熙凤、巧姐、李纨、可卿以上十五人中任选两位即可。②(6分)答案示例

描写的仙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的仙界与日月辉映,炫目辉煌;神仙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列队欢迎诗人的到来,场面盛大热烈。仙境在最高潮处倏然消失,诗人在惊悸中返回现实。《千年调》描写仙界宴饮的欢乐和天帝对词人的赏赐,词人虽受到盛情款待,却依然主动回到的人间。

抒发的情感:《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借对名山大川的向往表达对权贵的反抗和对高洁傲岸人格的向往。《千年调》表达诗人希望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对祖国、现实的深深眷恋。评分标准:

仙界描写:4分。仙界特点2分,离开仙界方式2分。抒发情感:2分。未结合诗句酌情扣分。19.(6分)

①风乎舞雩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绕船月明江水寒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徘徊于斗牛之间 西城二模 海淀二模 朝阳二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①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白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官员,对作者有知遇之恩。

1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山”一句是说青山想同叶衡说话,表明词人此时此刻有攀附丞相之意。B.“烟雨”两句写烟雨弥漫凄迷,无情地阻断了青山的脚步,使其无法前来。C.“人言”二句是词人借用人们的一种说法,说人的头发因为愁苦可以变白。D.结尾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调侃,如果愁苦能催白头发,那沙鸥就一身是愁。15.“联翩万马来无数”化静为动来写山,颇具情趣。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B.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黄景仁《都门秋思》)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16.白居易《白鹭诗》云:“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后人评价说,“白诗言愁显,辛词言愁晦。”请结合诗句简要说说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4分)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诗人在抒发情感、表达情怀时常常会运用典故。杜甫在《蜀相》一诗中,用“ ①,② ”,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不幸;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借廉颇自比,“ ③,④ ”,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陆游在《书愤》中,借用檀道济的故事,“ ⑤,⑥ ”,写出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 ⑦,⑧。孔子云:何陋之有?”说明主人因为 “德馨”,所以陋室不陋。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4.(3分)A 15.(3分)A 16.(4分)(白诗和辛词作比较说明,各2分)

答案示例一: 白诗直接抒情,一二两句说虽然自己刚到四十,身体还没有完全衰老,但因为愁多苦闷,已然满头白发了,感叹年华易老;辛词间接抒情,上片用青山作类比,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想得到赏识而不得、想报效国家而不得的愁苦。

答案示例二:

两诗虽然都借动物来写愁,白诗相对直白,辛词更加隐晦。白诗三四两句无疑而问,说你白鹭没有愁苦为什么满头垂丝,借此说明自己是因为愁苦而满头白发,这就比较直接;辛词下片借调侃沙鸥浑身都是愁,用轻松诙谐的方式,含蓄地写出了词人的愁苦,愁苦更加隐晦。

17.(8分)

①出师未捷身先死 ②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廉颇老矣 ④尚能饭否

⑤塞上长城空自许 ⑥镜中衰鬓已先斑 ⑦南阳诸葛庐 ⑧西蜀子云亭 丰台二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5~18题。(18分)

早 春

【唐】刘长卿

微雨夜来歇,江南春色回。本惊时不住,还恐老相催。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岂堪沧海畔,为客十年来。

【注】①刘长卿,字文房,工于诗。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一夜微雨,江南春回,一派生机盎然,但丝毫不含有诗人热爱春色之情。B.颔联写作者微妙的心理变化,本已惊叹时节变换不停,又恐惧时间流逝催人衰老。C.尾联进一步抒情,人事变迁,长期客居在外,这种辗转流离之苦叫人怎能禁受。D.全诗开篇写早春之美,收笔时却已触及人生苦痛,情感自然转化,行文跌宕生姿。16.刘长卿《早春》 “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 两句,伤春感怀。下面诗句与此两句内涵最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冰消泉派动,日暖露珠晞。已酝看花酒,娇莺莫预飞。(【唐】刘威《早春》)B.听鸟闻归雁,看花识早梅。生涯知几日,更被一年催。(【唐】畅诸《早春》)C.一种和风至,千花未放妍。草心并柳眼,长是被恩先。(【唐】李中《早春》)D.野树花初发,空山独见时。踟蹰历阳道,乡思满南枝。(【唐】储嗣宗《早春》)17.古人对刘长卿的诗曾评价道:“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兴在象外”,即指不再拘泥于诗中一花一草的细微意象,而是指向诗外的无穷境界,追求“象外”之美,“有余味不尽之妙”。请分别赏析刘长卿的《早春》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象外之兴。(6分)

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刘长卿《早春》写春雨夜来,杜甫《春夜喜雨》也写了春雨夜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_,_____。”

②刘长卿《早春》感叹“花无百日开”,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身世也有类似诗句:“______,______。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刘长卿《早春》感叹“作客十年来”,杜甫《登高》也有类似感叹:“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本大题共4道小题,共18分。

15.A【解析】“丝毫不含有诗人热爱春色之情”概括不准确。

16.B【解析】“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这两句借物抒情,是在伤春,悲叹光阴易逝,时不再来,人生短促——人可以醉饮千场,但花无百日开期,转瞬即逝;人生亦如花开花落,生命短促。

17.《早春》的象外之兴:《早春》本写春色之美,春色本来喜人(“象”1分),但从颔联“本惊时不住”开始,诗人却转而伤春,从“花无百日开”中感到了岁月的无情,感叹时光易逝,光阴虚度(“兴”2分)。《逢雪宿芙蓉馆主人》的象外之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诗人把苍山暮色,茅屋贫寒,柴门犬吠,风雪夜归的情景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象”1分),写出了风雪之夜,天气的严寒,旅人的孤独,以及茅屋的清贫(“兴”2分)。(注:《逢雪宿芙蓉馆主人》是小学三年级学过的,见人教版第五册。考查十二年语文学习积累。)

【评分标准】分别写出诗歌中的“象”1分,“兴”2分,共6分。

18.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③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评分标准】填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房山二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6~18小题。

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释】

①王勃因作《檄英王鸡》,被高宗怒逐出府,从此不得重用。在巴蜀游历时遇到朋友薛华,本诗作于王勃为薛华送别之时。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作者运用叠字“送送”“遑遑”,富有音韵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B.颈联既有对薛华的劝慰,又有自慰之意,具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情意。

C.尾联作者采用实写的手法,既表明怀友之诚,也告诉对方,我亦深知你对我思念之切。D.本诗运用洗练的语言,创造出生动的形象、鲜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思。17.送别诗往往侧重于抒发作者的离愁别绪,下列诗句没有体现这种情感的一项是(3分)..A.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B.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C.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D.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

18.很多人认为王勃的这首《别薛华》是借送别朋友抒发了自己悲切的人生感受,请结合诗句对这种观点加以分析。(4分)

19.离别总能牵动着人们的情思。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借“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对后主刘禅表达了诚挚的希望;当李白得知王昌龄被贬,经过“五溪”,借明月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句,对朋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白居易在与朋友离别时,巧遇琵琶女,听其声,闻其事,发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6.(3分)C.【解析:“实写”说法有误。尾联意思:无论是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将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是虚写的手法】

17.(3分)B.【解析:高适在与朋友即将分手之际,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没有侧重抒发离愁别绪。】

18.(4分)【答案示例:首联“穷路”是指艰难的路,“独”有独自之意,独自去寻路的不仅仅指朋友,更是自己找寻人生之路的真实写照。颔联紧承首联“穷路”、“问津”进行深入一层的述说:在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颗悲凉失意的心作伴,这简直会拖垮人生不过百年的孱弱身体。这二句是作者发自肺腑之语。作者“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仕途坎坷,是自己在短短的人生道路上亲身感受到的切肤之痛,而不仅仅是薛华可能会遭受的厄运。颈联“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是说 你我的心情,都象浩渺江水上漂泊不定的一叶小舟;生活也是一样的辛酸凄苦,在同病相怜之中抒发了自己悲切的人生感受。】 19.(6分)【一空1分,答案略】 昌平二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7题。

赤壁 南宋·戴复古 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白鸟沧波上,黄州赤壁边。长江酹明月,更忆老坡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作者来到赤壁岸边,眼前浮现出英雄周瑜的形象。B.颔联写诸葛亮挥动羽扇,火烧赤壁,为大破曹军立下了功勋。C.颈联回到眼前,实写赤壁江面烟波浩渺,白鸟飞翔的景象。D.尾联联想到谪居黄州的苏东坡及其以赤壁为题创作的名篇。

16.“联想”就是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例如《赤壁》“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联想的一项是(3分)..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D.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17.戴复古的《赤壁》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与赤壁之战有关的怀古

诗词,请比较两首诗词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6分)

18.今年央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要求选手在“飞花令”这一比赛环节依次说出

含有某个字的诗句。请按“飞花令”的游戏规则,在横线上填写含有“春”字的作品原句。(6分)①,将有事于西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② ?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③ 好雨知时节。(杜甫《春夜喜雨》)④ 今年欢笑复明年。(白居易《琵琶行》)⑤,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⑥红酥手,黄縢酒。(陆游《钗头凤》)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3分)B(颔联不是写诸葛亮,而是周瑜)16.(3分)A 6 17.(6分)

同:都由眼前赤壁的景象联想到了赤壁之战中周瑜的雄姿英发、英雄事迹,表达了对他的称颂和仰慕。(2分)

异:苏词借英气勃发的周瑜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和人生的旷达之心。(2分)戴诗既歌颂了周瑜的英雄业绩,又化用了苏轼被贬黄州后所创作的千古名篇,表达了对苏轼的钦佩、怀念。(2分)18.(6分)

①农人告余以春及 ②春花秋月何时了 ③当春乃发生 ④秋月春风等闲度 ⑤料峭春风吹酒醒 ⑥满城春色宫墙柳

第三篇:2018年上海市各区初三二模作文试题

2018年上海市各区初三二模作文试题汇编

松江: 这一路,值得回味 闵行: 有的事,总是要面对的 静安: 我又想起那一幕 金山: 我们是一家人 普陀: 留住这份美好 黄浦: 一张笑脸

徐汇: 我读懂了他(她/它)杨浦: 致春天 崇明: 遇见你真好 虹口: 我的青春故事 青浦: 跨上那一个台阶

嘉定、宝山: 记忆深处的那句话 长宁: 往事并不如烟 浦东新区(暂未考)

第四篇:2018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作文

2018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材料:

有明确的信仰,并不能证明有精神追求的勇气;有精神追求的勇气,却能证明有明确的信仰。

学生优秀作文:(共3篇)

敢入深渊,便见光明由

木心先生曾言:“所谓的无底深渊,下去,也是鹏程万里。”其中包含着敢于下到深渊的勇气和追求鹏程万里的信仰。“信仰”人人都可以拥有,但精神追求的勇气却并非如此。如今受红色电影鼓舞而高呼“犯我中华,非远必诛”的不在少数,但真正敢冲锋陷阵的又有几人?反之,那些敢于真正为国捐躯的,内心必然存在对国家的忠诚信仰,这是一种真正的、具有意义的信仰。至于前者,倒不如说是一种“伪信仰”。

然而,我们这个时代,“伪信仰”越来越多,精神追求的勇气却越来越少;纸上谈兵的却越来越多,付诸 实践的越来越少;“空心病”患者越来越多,拓荒者越来越少。鲁迅先生曾指出中国国民的“劣根性”那是一种饱受千年封建制度压榨的“看客心理”,即空怀理想,面对囹圄及同胞的困难不闻不问,只自顾自地做着春秋大梦。这种劣根性难以消除,到了现代,便导致人们空有明确的信仰,但却缺乏精神追求的勇气。人们不敢,是因为害怕,在摆脱苦难岁月之后人也大多安于享乐,畏惧因追求信仰而带来的二次伤害,也害怕跌落无底深渊粉身碎骨。“信仰”于大多数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实在是若有若无。这种徘徊在坚定和犹豫边界的“伪信仰”又怎么令人具备追求信仰的勇气?

“真正的勇士,往往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鲁迅的话恰恰证明了那些敢于执著追求的人往往因为心存坚定不移的信仰而无畏风和雨。事业上,勇气是一种驱动力,是在具有明确信仰的基础上更深一步的升华产物。它是一种介于内在理想和实际行动之间的桥梁。勇气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内心对于一种理念理想的坚定。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指出我们内心存在一一种东西(信仰),只是它还不够成熟,不是以激起敢于行动的勇气,却让我们因此更加沉默。

有明确的信仰不代表拥有至矢不渝的精神,不过只是对于彼岸理想的构造罢了,空空地怅望却一无所获。然而,反之,一旦敢于追求,敢于突破对于未知的恐惧和桎梏,就一定意味着心中存在一股长盛不衰的信仰。

我们需要实际的精神追求的勇气,而非随意胡诌的空口大纛。如若失了勇气只有信仰,那么民族必将置于摇摇欲坠之地。当存千磨万击之志,任尔东西南北风全然不怕,亦不能只沾妗于将来,殁成一棺之土。

只有敢于下入深渊,才能见其光明!

信仰,发于勇气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是发于内心而又体现了内心世界的,而内心世界的丰盈程度又取决于一个人对于信仰的坚守,并为之付诸于一生精神追求的勇气。

大多信仰是神或人或是行为准则,概括地说是有实体或是能用抽象的理论去论述的,而大多数人的信仰也大都出于此,他们认为有明确的信仰后才孕育精神追求的勇气。然而,信仰根深蒂固地扎根于人们的思维定式中。与其称之为行为准则倒不如把它比作普罗科汝斯忒斯的“长短床”,砍掉人们多余的枝枝叶叶,也砍去了人作为独特个体而存在的个性。这样的信仰没有起到匡正的作用,而成为了精神追求的绊脚石,造成精神的早衰与个性的夭折等不可改变的后果。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将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将长久如云漂泊。”或许我们崇尚的信仰就应该是这样的——无形中却有一颗坚定凝聚的内核。如果一个人一直处在精神追求这条前进着永无止境的路上,如果不是对探索这条路的勇气与信念支撑着他又是什么?如果不是明确的信仰指引着他还能是什么?我们信仰自然、信仰神灵、信仰良知,归根到底都是信仰自己的选择与一切直觉,也就是信仰自己。

但这条路注定孤独,正如一颗孤独的心才最值得被理解。野兽独居因为他们桀骜不驯;神民独居,因为他们充实自在;而有勇气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的人独居,因为他们既桀骜不驯又充实自在,他们的唯一相信自己,热爱探索生活的真谛,一步步接近建立在自我之上的真理。人依照客观世界而存在,又在此基础上建立“超世界的存在”,此时此刻,信仰不再是赎罪的镣铐,智慧与创造的种子萌发了,以精神追求的勇气作为根底,以信仰作为生长的方向。

就像尼采与孔子,我们可以说尼采信仰“酒神精神”,孔子信奉一个理想社会,但我们很难去揣测这样的信仰要如何体现。然而,我们能看到二者对于自己所坚守的理念而付诸于一生的精神追求,这种以个人微薄力量抵抗整个时空的勇气,还不足以体现他们的信仰吗?

或许正如“酒神精神”那样以蓬勃生命力对抗人生的悲剧性质才是人类生存的意义。信仰的力量不足以对抗这样宏大的观念,而对于精神追求的勇气却可以做到。

请用实践证明

每个行走在人生路上的旅行者都理应背负着十字架完成自己的使命。很多人都只是做着美梦,梦想着这十字架有朝一日能带他走到理想的境地,但却鲜少有人真正愿意托着那沉重的信仰踏出自己的路。何不用实践证明自己的信仰呢? 陈涛宇曾说:“世上喊空话的人太多,而有勇气把这空话变为现实的人太少了。”也就是说,人们所谓的信仰,在你付诸行动之前,都只是臆想而已。

我们之所以停滞对信仰的臆想,不是因为我们懦弱,不敢于追求,而是因为我们几乎不曾关注过追求的过程。我们只看到了钢锯岭那75条奇迹般生还的人命,又有多少人真正想象过日夜不息将伤员用麻绳放下山崖,而被磨伤的双手的灼痛?我们只看到了安迪19年后涅槃重生般的出逃,关注他对自由的执著,又有多少人真正想过那19年来用小锤掘出的隧道?换做你,你又有勇气踏出第一步吗?

但是,在认识到真正对信仰的追求需要勇气、来源于实践后,依旧会有人停留于空话,退缩不前,因为他们畏惧,缺乏勇气。他们畏惧困难么?困难竟会如此可怖吗?不,他们只是不知道自己的勇气能支持信仰多久,所以干脆怠惰不前。而如果你不用实践证明信仰,没有勇气改变现状,你有什么资格把你所向往的东西称为“信仰”呢?司马迁有勇气,文天样有勇气,麦暂伦有勇气,哥白尼亦有勇„„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在渊远的文化长廊里,有那么多智慧英勇的先人们为你踏出了一条追求信仰的路,你又有什么理由畏惧退缩呢? 用勇气追求真理,用实践证明信仰。虽说勇气是追求真理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但说到底,信仰也是追求的前提和基础。若没有信仰的召唤,再有勇气的人也不过是有劲无处使,有才无可用。“刑天舞干戚,猛志顾常在”。有“猛志”是好事,但依旧需要有信仰与目标的指引,才能有的放矢。

每个人上的十字架并不是虚无维形的空壳,更是装满了人生理想与信仰追求的载体,背负着一切似乎确实不易,但只要你有勇气出第一步,相信这也没用想像中那么困难。

现在,请你驾着你的信仰与壮志,鼓起勇气,踏过千山万水,用实践证明心智,刻下自己追求信仰的路吧!

第五篇:上海市各区2017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古诗词鉴赏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2017年初三二模徐汇区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份)

①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山居秋暝 【唐】常建 【唐】王维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两首诗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第①首中的“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是以声衬静; 第②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动衬静。(2分)7.下列对着两首诗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两首诗都描绘了幽雅宁静的环境。B.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高洁的精神追求。C.两首诗都写了富有诗情画意的风光。D.两首诗都是格律诗中的五言绝句。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分)6.(2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7.D

2017年初三二模闵行区

(二)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第6-7题(4分)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如梦令》的作者是___________。“瘦”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梦令”和“四块玉”是词牌名,《别情》是题目。B.“绿肥红瘦”和“杨花雪”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知否”和“人去也”都表达了对对方的批评和责怪。D.这两首作品都抒写了女子心中细腻、真切、感伤之情。

(二)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第6-7题(4分)6.(2分)李清照(1分)(1分)凋零 7.(2分)D 2017年初三二模崇明区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首联诗的内容

。(2分)7.对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怅然若失之感

B.岁月沧桑之慨

C.忘我陶醉之情 D.思乡念家之意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6、人去楼空(2分)

7、C(2分)

2017年初三二模普陀区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汉阳”在诗中的意思是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两联充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烘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

B.诗句中多处运用叠音词,使诗作富于清朗和谐的音乐美。

C.颈联描绘了晴日,汉水对岸的景物隐约可辨、凄美动人。

D.诗作以“愁”字收篇,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6—7题(4分)

6.汉水的北岸(2分)7.C(2分)

2017年初三二模黄浦区

(二)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第6-7题(4分)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

6.词中“试问卷帘人”的“试”字表达了作者_______心理。(2分)

7.以下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同,没有使用设问手法的一项是()(2分)

A.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C.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D.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6.(2分)(关心花事却又怕听到花落、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 7.(2分)C

2017年初三二模宝山区

(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6-7题(4分)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雕弓如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两首词的作者,依次分别是、(人名)。(2分)

7.对两首宋词理解有误的两项是()()(2分)A.【甲】词首句中的“狂”字,贯穿并统摄了全词。B.【乙】词首句中的“醉”字,引出的内容都是梦境。C.两首词都描绘了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D.两首词都表达出词人报国难酬的壮志。

6、(2分)苏轼、辛弃疾

7、(2分)B C

2017年初三二模奉贤区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诗中“竦峙”的意思是(2分)7.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全诗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B.“东临碣石”两句以“观”字总领全篇,点名了观沧海的地点。C.“水何澹澹”两句,动静相衬,写出了大海的全景。D.“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6、高高耸立(2分)

7、D(2分)

2017年初三二模静安区

(二)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6-7题(4分)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以下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千载 B.历历 C.凄凄 D、日暮

7.这首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用尾联中的两个字概括便是“□” “□”。(2分,每格1字)

(二)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第6—7题(4分)6.C(2分)7.乡愁(2分)

2017年初三二模青浦区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5分)

观沧海

三国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对《观沧海》《望岳》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都采用写景抒情的方式。B.两首诗都运用了想象的方法。C.两首诗都有对偶句。D.两首诗都是篇末点题。

7.《观沧海》中的“星汉”指的是_______;《望岳》中的“岱宗”指的是______。(2分)

6、(2分)D

7、(2分)银河(1分)泰山(1分)

2017年初三二模松江区

(二)阅读下列宋词,完成第6-7题(4分)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6.上阙中,词人通过、等凄美景物,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2分)7.下列对该词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伫倚”写出主人公凭栏时间之久。B.“黯黯”表现出日暮时光线之暗淡。C.“无言”传递出主人公内心之孤独。D.“不悔”表达了主人公态度的执着。

(二)(4分)

6.(2分)烟光 残照 7.(2分)B 2017年初三二模杨浦区

(二)阅读下列诗曲,完成6-7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诗中借用典故的一联,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情感。(2分)7.下列对颈联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沉舟”“病树”是诗人的自嘲,其中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B.“千帆过”“万木春”,形象表明诗人对自己拥有光明前途充满信心。C.“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诗人豁达襟怀。D.蕴含了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二)阅读下列诗曲,完成6-7题(4分)、对友人无尽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现实的无限悲痛、惆怅之情。7、B

2017年初三二模嘉定区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本诗的作者是 朝的(人名)。(2分)

7.下列诗、词的最后一句与本诗的“篇末言志”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幸甚至哉,歌以咏志。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D.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6.(2分)宋 文天祥 7.(2分)B

2017年初三二模长宁-金山区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观沧海 三国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对《观沧海》《望岳》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都采用写景抒情的方式。B.两首都运用了想象的方法。C.两首诗都有对偶句。D.两首诗都是篇末点题。7.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

(1)《观沧海》的“观”即“看”,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北征乌桓胜利班师心情乐观;二是所写对象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2)《望岳》的“望”即“看”,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并未登山,而是在山脚下远望泰山;二是作者想象登山泰山之巅、雄视天下的壮观景象。()

(二)(4分)6.(2分)D 7 7.(2分)(1)√(2)√

2017年初三二模虹口区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诗中“随意”的意思是(2分)7.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表现了秋雨初晴薄暮时分的空气清新怡人。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有声有色的突出了山居村民生活淳朴欢快。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地描绘了山间月夜景色幽静雅致。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寄托诗人洁身自好,清雅庄重的君子情怀。

(二)6、任凭

7、A

下载2014年上海市各县区高三二模——古诗词鉴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上海市各县区高三二模——古诗词鉴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诗歌鉴赏)教师版(五篇范文)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8海淀二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日近觚棱,秋渐满、蓬......

    上海市各区2014一模作文题目

    上海市各区2014一模作文题目汇编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是杨绛女士写在钱钟书《......

    2018高三二模作文

    宝山区 三 写作 70分 26.依据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明确的信仰,并不能证明有精神追求的勇气;有精神追求的勇气,却能证明有明确的信仰。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800字以上。 2......

    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8年奉贤区第二学期调研测试(二模) 高三语文试卷(2018.4)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成语“......

    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静安区201 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丈,完成l„6题。(17分) 当代设计的危机 ①全球最近似乎迎来了“泛设计”时代,特征之一......

    2017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之诗词鉴赏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9题。 摸鱼儿·海棠 刘克庄1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2老,年年不带看......

    2014北京市高三二模各区语文试题——文言文及断句翻译

    【文言文翻译】(东城) 冬天行乐,一定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把自己)幻想成(一个)路上的行人,受尽寒风大雪(摧残)的痛苦,然后(再)回忆一下(自己)在家里(时的温暖),那么不管是冷热(还是)黑夜白天,都会有......

    2018高三二模积累运用

    宝山区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 按要求填空。(5分) (1)君子去仁, ?(《论语·里仁》) (2) ,燕尾绣蝥弧。(卢纶《 》)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以“可怜白发生”与雄奇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