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后经济形势与政策走势(黄卫平)

时间:2019-05-15 15:4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中全会后经济形势与政策走势(黄卫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中全会后经济形势与政策走势(黄卫平)》。

第一篇:三中全会后经济形势与政策走势(黄卫平)

三中全会后经济形势与政策走势

授课:黄卫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会议密集召开

2013年11月9-12日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13日在北京举行;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13日在北京举行;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

2014年六项任务

一、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三、着力防控债务风险。

四、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五、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六、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改革是报告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改革」是报告中最重要的的关键词 之一,全文出现八十六次。

十四大一百二十四次,十五大九十三次,十六大八十八次,十七大一百零一次,报告全文近三万字,以近三千字篇幅,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行阐述。

决定的结构

共16个部分60条,分三大板块。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第二至第十五部分构成第二板块,是分论,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经济方面6条(第二至第七部分),政治方面3条(第八至第十部分),文化方面1条(第十一部分),社会方面2条(第十二至第十三部分),生态方面1条(第十四部分),国防和军队方面1条(第十五部分)。第十六部分构成第三板块,讲组织领导,阐述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为什么深化改革?

改革动力什么?

怎么改革?

从根本 上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各类存量结构矛盾。

十八大判断:国内经济问题

事实是:存在问题的可持续性,二十几年相同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三中全会:中国现实矛盾的积累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习近平——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判断

明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也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大国货币政策、贸易投资格局、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方向都存在不确定性。

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药品质量堪忧、社会治安状况不佳等突出问题仍没有缓解。

IMF:世界经济三大风险

IFM8月1日报告称:全球经济三大风险

安倍经济学的失败可能;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美国量化宽松退出;

IMF在2013年9月5日G20峰会前提交报告:

不再将新兴经济体视为全球经济活力引擎,指出,“预计动力将主要来自发达经济体。

IMF:两大关键因素

2013年10月8日《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提出影响全球经济的两大因素: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正到达“拐点”;另外一点是中国经济中期来看增速将低于过去多年来的高增长水平。

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依然来源于新兴经济体,但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动能将更多来自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

俄罗斯和南非增长下滑更大程度上是周期性的,而中国和印度则更多反映出潜在增长率的下降。

刚刚结束的世界经济论坛极为关注中国经济放缓

上调2014年全球增速预期到3.7%

IMF2014年1月21日上调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理由是发达经济体正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大多放缓。但 通货紧缩和金融业风险仍然可能破坏全球经济的完全复苏。

IMF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上调0.3%,至7.5%。所有新兴市场中中国面临的挑战最为严苛,中国需要遏制日益扩大的金融风险,同时还要保证经济增速不过度放缓。

经济政策不力的新兴市场国家受到的影响可能最大,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加强应能提振新兴市场出口,这足以抵消美联储今年QE退出引发的借款成本上升预期的消极影响。

世界银行的预测

世界银行2014年1月14日发布了《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上调至3.2%,比此前预计的高0.2个百分点,理由是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势头逐渐走强。但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速预期从8%下调至7.7%。

2014年,须关注发展中国家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进程中易受到的冲击,在政策适用范围缩小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中国经济速度放缓的原因

主观上放慢速度转型:两会,习奥会;

客观上传统动力不足:城镇化、消费、投资、外需;

通过国中间环节的政策取向: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民生政策要托底;

三驾马车的动力与轮子;

不确定的外部因素;

小岗村分田承包的文件

(国家一级文物,现存国家革命博物馆)

小岗村分田承包文件内容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据此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1978年12月

地点:严立华家

一个根本性失败

收入型储蓄(savings)转化为资产增值型积蓄(saving),但基本在全球失败,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典型。

十七大的财产性收入,十八大的重复;

既要规避风险,又要有所回报;

不同的产品:用支付得起的成本,扛住支付不起的风险;

成功人士唯一的路。

邓小平留下的改革共识

经济上: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

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终身制的终结;

世袭制的终结;

计划经济的扬弃;

对文革的批判--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效率VS公平

邓小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又快又好

效率与公平,效率=快?公平=好?

偷换概念并歪曲:效率=快;公平=好;

又快又好 – 又好又快-?

四次分配:一次分配-效率;二次分配-公平;三次分配-慈善;四次分配-透明;五次分配-消灭

中国GDP

中国GDP 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1986年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2001年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2006年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2008年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2010年40万亿元人民币,2011年为47万亿人民币(7.4万亿美元,美国15万亿美元),2012年51.9万亿人民币(8.23万亿美元,美国15.6万亿美元),2013年56.88万亿元人民币(9.3万亿美元,美国16.8万亿美元)。

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

央行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广义货币供应量1990年为1.53万亿元,1999年为11.76万亿,2000年为13.24万亿,2001年为15.28万亿,2002年为18.32万亿,2003年为21.92万亿,2004年为25.01万亿,2005年为29.61万亿,2006年为34.55万亿,2007年为40.34万亿,2008年为47.51万亿,2009年为60.62万亿,2010年为75.59万亿,2011年为85.16万亿,2012年为97.42万亿,2013年为110.65万亿元。从这个数据来看,2013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是1990年的70多倍。

经济周期

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

短周期有称短波,平均长约为40个月。美国经济学家基钦于1923年首次系统研究了这种周期,故又称基钦周期。

中周期又称中波,平均长度为8—10年左右。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于1860年首次系统分析了这种周期,故又称为朱格拉周期。

长周期又称长波,平均长度为40-60年左右,它往往包含6个中周期。它是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于1926年提出的,故又称康德拉耶夫周期。

总结

十八大明确战略,凝聚精神;

三中全会明确方向;

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路径;

精神凝聚、方向对头、方法科学,才能够结果满意。

问题与探讨

评论?

建议?

提问?

其他?

第二篇:黄卫平《商务谈判》视频观后感(3000字)

黄卫平教授《商务谈判》观后感

商务谈判课程实习我们集体观看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商务谈判领域著名研究专家——黄卫平教授主讲的《商务谈判》。聆听大师的声音,让我们站在一个不同的角度和维度上体会和理解商务谈判,在一个全球性的视野下研究商务谈判案例,我们的知识丰富了,我们的眼界宽广了,我们也从中受益匪浅。

《商务谈判》课程主要讲解的内容是:

1、商务谈判的基础和地位;

2、商务谈判的类型;

3、商务谈判的原则;

4、谈判组的组成规则;

5、商务谈判的各个阶段;

6、商务谈判策略与运用;

谈判就是一场“智力战”。在谈判场上每个人都为了追求己方的利益最大化,如何运用三十六计,达成协议,成为每个人关注的重点。在谈判场上,要知己知彼,兵不厌诈,利益互补,达成“双赢”的局面。

看完黄卫平教授的讲座,无论是谈判知识,还是商务技巧,都有很大的启发。下面我们就从讲座的七个重点来谈谈黄教授所讲的商务谈判。

一、商务谈判的基础和地位

1、商务谈判的概念

商务谈判,尤其是当今经济合作趋于全球化、一体化的局面下,商务谈判是一个促成合作,力求各方利益达到

“双赢”的局面,相互之间均有利可图的经济磋商活动。商务谈判要双方在寻求各方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商务事宜的协商,出现利益分歧后通过相互之间的妥协让步,最后达到一个利益交叉点,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利益,最后达成协议,履行合作的过程。在合作的过程中,双方各取所需,最后达到“双赢”的局面。

2、商务谈判的基础

古人说,有备无患。在商务谈判中不能赤手空拳上战场。在商务谈判前需要做充足的准备。在谈判前,我们应该做好对方的调研工作,要了解市场,了解产品,了解客户的需求,制定己方的谈判方案和人员培训。各种沟通途径的准备工作,确保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清楚的沟通。

二、商务谈判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方式,商务谈判的类型也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可以按照形式、立场、目的和业务等角度对商务谈判进行不同的划分。按照形式划分,可以分为横向式和纵向式两种。横向式是谈判组成员共同谈各种各样的事情,这种方式要求全体谈判人员素质要高,对于谈判要求很高;纵向式谈判就是把谈判主题划分每个人负责一个主题,便于谈判人员操作,要求不高,容易上手。

按照立场划分,可以分为硬式谈判、软式谈判和价值式谈判三种类型。硬式谈判是一种只求己方利益不顾对方的态

度,在现代商务谈判中是很少涉及的。软式谈判是在妥协互补,相互磋商的过程中达成交易的过程。能够促进合作,增加谈判成功率。价值式谈判是在注重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寻求各方长期合作,达到利益共赢的过程。在谈判中,双方应该尽量促成谈判的成功,自己的价值是在对手身上体现出来的,如果谈判破裂,双方都没有利益可得。

三、商务谈判的原则

1、兼顾双方利益的原则

现代商务谈判是一个寻求合作,建立“双赢”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追求的是近期的财务利益、远期的商务谈判和商务关系的维持。在商务谈判过程中,每一方都应该尽力促成谈判的成功,在每一次谈判中我们都产生不少的成本,其中包括谈判中的让步、人财物的实际耗费,谈判中的机会成本、时间成本等。如果谈判破裂,这些成本就是浪费,没有任何获得和补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达到“双赢”呢?黄教授告诉我们,首先,我们应该在既得利益的基础上,吧现有利益做到最大;其次,以他们的利益出发,最终达成己方利益;最后,就是尽力达成协议,需要双方求同存异,双方共同作出让步。最后获得利益。

2、公平原则

公平这个话题,一直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公平是一个相互对比得出的结果,每个人都想要自己获得的利益最大。同

时,如果出现不公平则会影响一个人的行动积极性。黄教授给我的启发受益匪浅。绝对的公平或许就是机会的均等。每个人都有一次机会的话,那么就显得公平了。所以,在一件事情上,创造两个第一次,就可以解决争端,达到公平的状态。分割挑选法就是这样的一个公平的方法。例如,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小孩儿,让一个小孩儿分苹果,让另一个小孩儿选。这样的话,分苹果的小孩儿就会分的真平均,选择的小孩儿也会得到自己中意的苹果。两方相互制约的机制,是达成公平的基础。

3、信息原则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也是一个信息掘金的社会。那么对于信息的理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三个阶段:信息的收集阶段、信息的理解和信息的正确反应。我们每个人对于信息不仅仅是听见到这么简单。我们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种各样的最新的信息,现在技术很发到,对于收集信息不在困难。其次,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筛选信息,有些有用,有些是虚假的,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理解,要了解到信息的真实意图。最后,了解了信息的真实意图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信息做出正确的反应。最后才是真正的重点。一条信息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不能正确的反应。反应正确可以事半功倍,反应错误的话信息本身的价值也不能体现。所以,对于信息的把握,是

一个逐渐积累和经验分析的过程。需要我们投入很多时间去慢慢积累经验,然后做出正确的反应。

四、谈判组的组成规则

商务谈判最关键的还是要双方要“谈”的。谈判人员的选择关系着谈判的成败,利益的多少。一般的小型谈判就是一对一的谈判,没有很多的业务要求,所以双方都有一个人就可以了,内容也比较简单。大型项目谈判就需要组建一个谈判组,首先人数在4人为宜,从技术,财务,法律和高层决策等都可以涵盖了。其次就是成员的选择,一般要有一定的经验,要有基本的品质,懂得谈判礼仪,要有各自的能力,其次要配合默契,工作沟通要高度一致。最后,就是主谈和一般成员之间的配合,方案选择与变换,主谈者能够把握谈判的主题,进度等,一般成员配合主谈者运用各种策略,改正错误之处,最后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五、商务谈判的各个阶段

1、商务谈判的阶段划分及准备阶段任务

如果按照严格的阶段划分,商务谈判一般划为八个阶段:准备阶段、确立谈判程序阶段、信号探测阶段、报价阶段、调整阶段、讨价还价阶段、拍板阶段、签约。在中国将准备和开局划分在一个阶段,报价和议价在一个阶段,最后是收场和签约的阶段。在谈判也好还是在做一单生意也好,必须要准备充足,要有一个很好的准备,而这个准备是后续

工作做得扎实的基础。在谈判的准备阶段,谈判人员要有双向的思维能力,及在考虑如何想对手提问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对手会如何回答。此外还要做好物质准备,如果物质准备顺利,可以为将来的谈判做好基础。

2、商务谈判的报价和议价

商务谈判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价格问题,价格综合反映着所有的商品的内涵,因此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价格虽然是个广泛的含义,价格反映了交易的意向,也反映了整个商品的质量、规格以及方方面面的内在的因素。在商务谈判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报价,以及得到报价之后如何调整,或者再报价,最终形成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终于找到利益的交叉点,商务谈判的核心就是围绕价格进行的。我们要提起注意,加强重视感,在赢得最核心的基础上赢得整个谈判。

3、收尾和签约

经过开局、经过报价在经过讨价还价,当双方的意见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就进入了整个谈判的收尾阶段。按照商务的惯例,只要大家形成了一致,能够做成商业上的接受,商业内容就被定下来了,也可以最终形成一纸合同。如果克服了分歧、达成了一致、进入了收场的时候,还需要注意收尾时机问题。在收尾阶段一定要慎重,选择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完美的完成收尾阶段,既不是拖拖拉拉,也不是决策仓促,谈判人员一定要抓住时机。谈判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

艺术,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磨合出很轻松的找到最佳时机。因此,我们作为商务谈判的初学者,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也要结合实践来不断的锻炼,是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谈判人员。

六、商务谈判的策略及运用

商务谈判最复杂,最体现一个谈判者能力的地方就是谈判策略的选择与灵活运用。能够在双方博弈过程中,更多的为己方争取利益,能够扩大己方的利益和有效的建立双方的商务关系。策略有很多很多,课堂上,视频里,都有很多很多不同的侧或和适用条件。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要多学习这些策略,多运用这些技巧,然后形成自己的经验,在以后的商务活动中能够更好的运用。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就是要在追求合作、“双赢”的基础上,掌握谈判的原则,把握谈判的流程,运用谈判的策略达到利益交叉点,完成合作的过程。

通过观看黄卫平教授主讲的《商务谈判》系列视频,除了更多的补充了我们的知识和眼界以外。我也看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我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要锻炼自己考虑事情的角度,除了关注国内的圈子之外,更多的关注全球性的发展,这样才能掌握跟多前沿知识和动态,更好的指导和补充我们的工作和发展。人的格局决定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和事业成功的大小。

第三篇: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面对错综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国家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改革促调整,以调整促发展。

稳中有进

GDP一季度7.7%,二季度7.5%。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6%,延续了自2011年来的放缓态势。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是我国潜在生产率下降的客观反映,也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有关。同时,是中央主动调控的结果。

稳中求优

“平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基调,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速度总体上还是合适的,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速度增长并不低。中国经济增速步入筑底、平稳增长的新区间,正寻找新的平衡。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拥有充沛动力和巨大回旋空间,这是中国经济“攻坚克难”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对对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信心。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依然存在,关键是要通过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和城镇化潜力。稳中亦有忧。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蕴含的隐患和风险需充分重视:经济放缓压力之下,产能过剩等“顽疾”当前越发突出;而地方债务风险、影子银行等隐患也在积累;财政收入下滑比较明显。中国在坚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

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转型期。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失时机调整经济结构,是中国经济化解风险、进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调结构看似是做减法,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加法。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越早越主动,越晚越剧烈。稳中有为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单纯的政策刺激只能解燃眉之急,唯有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才是长远之策。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条主线。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我国正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十分重要。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

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与此相适应,要形成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针对经济走势的不同情况,把调结构、促改革与稳增长、保就业或控通胀、防风险的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的措施要一举多得,既稳增长又调结构,既利当前又利长远,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面对机遇,我们紧抓不放;面对困难,我们攻坚克难。只要坚定信心,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

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

邱健

当前,我国正步入增长动力切换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形势下,近期国家宏观调控节奏和政策取向已相机调整,侧重点由稳定经济增速转向保障民生与促进增长的健康可持续。从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和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精神来看,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即将启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将成为贯穿明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

我国正逐渐步入增长动力切换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从外部形势看,全球复苏总体态势不变,但基础仍不稳固,我国目前尚不会面对主要经济体过早退出刺激政策的风险。从国内情况看,经济增速趋缓,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我国正逐渐步入增长动力切换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1.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出现滞胀特征的风险加大。从短期看,在库存回补结束、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基数抬高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周期进入增速逐步回调阶段。从三季度国内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趋势判断,我国已结束上一轮库存回补周期,制造业再次进入去库存化阶段。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5.2%,连续第四个月出现回升,但主要得益于购进价格指数的持续走高(11月购进价格指数再度大幅上升至73.5%,创下2008年7月以来最高值),与当前原材料价格上涨密切相关。其中,11月份新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生产指数虽呈现上涨,结合近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同比增速趋缓判断,很可能是在强烈通胀预期下,企业为应对通胀而加大采购,同时降低销售量并增加库存所导致的囤积现象,不容盲目乐观。

从长期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制度性、结构性问题显现。一是通货膨胀将向成本推动和需求带动的双轮驱动型转变。流动性过剩与资本异常跨境流动依然突出。同时国内环境资源约束趋紧,要素价格形成和环境有偿使用机制改革将推动资源品价格向供需均衡水平回归,并促使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熟练工人开始出现大范围短缺,劳动力成本也将不断攀升。二是随着国际经济政治格局调整,中国经济发展内外条件的基本面出现重大变化,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难以为继,依靠粗放式要素投入推动低层次产能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已到了发展的临界点。而国内制造业优化升级的难度将不断加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有待形成。

2.房地产市场观望期过长可能导致多方面不利影响。自今年4月国家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总体量跌价稳态势明显。虽然在“金九银十”的传统销售旺季出现了一次集中释放的小高潮,但观望情绪依然浓厚,加息政策的影响已开始显现。一是房地产企业资金回笼速度明显放慢,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二是从近期房地产开发贷款环比增速明显下滑来看,房地产开发商特别是中小开发商资金压力趋紧。在开发商今年1—11月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占比已由年初的24%下降到17.79%,自筹资金占比上升到37.66%。市场退出加快将可能导致市场垄断程度提高、市场活力降低,并引发下一轮商品房供给不足。此外,住房销售面积明显下降将对家具、家电、建材和装潢等相关产业带来不利影响。观望期过长、政策前景不明朗,也使消费者、金融机构、开发商、相关中介组织等市场主体难以形成合理预期,给经济活动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3.地方投融资平台清理增大融资紧缩压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通过地方平台内部操作,部分银行贷款摇身一变,以自筹资金形式投入项目建设,从而撬动更多贷款,使之实际使用信贷资金可能超过金融主管部门的统计数字。由于地方平台融资规模巨大,一旦清理规范工作的力度失度,将通过融资需求萎缩间接导致宏观紧缩效应,变相加快刺激政策的退

1出速度,加剧经济波动。同时,在清理规范过程中,多数商业银行实行“只收不贷”,流动性投放减缓,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明显弱化。部分平台承担的建设项目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继而波及在建工程的后续投资及前期已投放贷款的还本付息,形成“烂尾工程”。此外,2012年左右将进入地方融资平台还本付息的高峰期。在加息政策背景下,企业资金成本上升,由于地方平台普遍采取借新还旧机制,平台融资困难将可能导致平台偿债风险提前暴露。加之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于项目投资拉动依赖更大,地方平台清理可能拉大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

4.防治恶性通胀成为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当前我国仍处于信贷天量扩张的滞后影响期,通胀呈现成本和需求双轮驱动特征,正日益从农产品和住房价格引起的人工成本上涨向全社会生产服务成本上涨转变,从供需结构失衡引发价格上涨向预期下自我生成的通货膨胀转变,从一般商品服务价格上涨向资产与消费品交互推动型价格上涨转变。

11月份,CPI同比上升5.1%,已连续10个月高于2.25%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10月20日起上调到2.50%),创下28个月来的新高。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及收入分配改革不断推进,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成为长期趋势。在实际存款利率为负的情况下,银行体系窖藏资金的能力明显减弱,银行存款在房地产市场调控和资本市场持续震荡下,大量进入农副产品市场进行投机保值,不利于引导流动性注入实体经济。同时,今年以来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价持续上涨,近日美二度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更加剧美元跌势,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增大国内物价上行压力。

内外经济形势与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指向,将构成我国下一步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依据

1.城市化将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抓手。从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重要表述的变化,及近期政策调整所释放的信号来看,“十二五”时期我国将以发展现代城市群、加快推进城市化为抓手,推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发展现代城市群,突破城镇化这一过渡形态的约束,向与工业文明和现代市场经济相伴生的城市化这一高级形态转变。

城市化的进度加快,将推动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加速增长,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发挥重要的导向与促进作用。特别是针对当前经济增速下滑态势,可通过加快市政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时,城市化进程还将提高实体经济领域的资金回报率,将剩余流动性吸纳到与实体经济有关的领域。

2.货币政策继续总体趋紧,人民币汇率改革加速推进。世界主要经济体推迟退出刺激政策,为我国相机调整政策重点,压缩高能耗与过剩产能,组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回收流动性腾出空间,特别是缓解了采用价格型工具应对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的后顾之忧。预计后期国家将会立足保障民生,侧重币值稳定目标,继续实施货币政策结构性微调。一是灵活运用数量型工具,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继续放慢货币投放速度。但年初预定的 7.5万亿元信贷控制规模将出现松动。二是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通过削弱当前国内实际利率过低、资金为对冲通胀风险而购买甚至囤积部分商品以保值增值的动力,从根源上抑制当前资产泡沫和部分农产品价格不合理上涨的势头。预计如果近期CPI同比涨幅继续高居不下,央行将很可能再次加息。三是除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常规手段外,还将从宏观审慎的角度,强化对杠杆率、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监控。

从汇率政策来看,美元二度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剧美元跌势。在人民币尚未与美元脱钩的条件下,也将削弱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升值速度。为化解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有效控制输入型通胀势头,并减少资本跨境流动带来的货币被动投放,预计我国将继续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

3.配合产业政策,着力优化财政支出与信贷结构。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满足在建项目

后续投资需求和既定投资建设需要,扩大社会消费需求,中央将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财政支出突出促进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并加大对节能环保、自主创新、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支持,力求方向明确、进度均衡、力度适当。基础设施投资则主要保证在建项目投资需要。

信贷政策将重点保证流动资金需要和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要,加大对就业、“三农”、助学、灾后重建等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以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节能减排等关键领域的支持力度,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确保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提高用于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消费以及支持存量调整的并购贷款比重,着力优化信贷结构。

4.资本市场可能扩容。针对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足,通胀及资产价格泡沫压力依然较大的局面,且从吸纳流动性方式的安全性、积极性和建设性来看,在对募集资金严加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引导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不仅有利于疏导吸纳过剩的流动性,避免其进入农产品和房地产投机投资领域,降低通货膨胀压力,还有利于促进资本的形成,进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未来证券市场扩容的步伐将可能加快。

5.清理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节奏和力度将微调。全国性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还本付息高峰期将于2012左右来临,届时地方平台所诱发的财政金融风险可能加大。预计国家有关部门会抓住高峰年来临之前的缓冲期,加快进行规范清理和风险排查。同时,为避免引发融资需求萎缩和宏观紧缩效应,预计国家将进一步区别政策对象、细化分类处理,并适度调整清理工作和力度和节奏。此间如果调控失度或出现严重的风险暴露,中央很可能通过再次放松流动性以实现风险展期,避免大规模融资紧缩对经济的破坏。

6.房地产市场调控将长期持续,并逐步调整侧重。本次调控是国家具有综合性、长远考虑的战略举措。如果不出现经济明显下滑,国家将继续保持政策压力相对稳定。预计短期将重点贯彻执行好已出台各项政策,不会继续密集出台相关抑价措施,中长期针对购房群体和商业银行的部分限购措施则将逐步退出,对房地产的调控侧重点将从直接针对购买行为转向增加供给并改善供给结构,从权宜性的调控手段向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制度建设切换。

一是房产税改革试点可能逐步推开,通过引导对中长期房价的预期抑制市场投机活动。二是将大力构建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体系,重点加强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鉴于全国大范围推开房地产税制改革尚需时日,短期内难以发挥较大作用。因此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将是今后一段时间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同时,保障性住房建设还将为我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创造有利条件,在不影响住房总供给的条件下,兼得改善民生与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两利。

此外,针对近期房地产调控和加息政策背景下开发贷款环比增速和房地产新开工项目数急速下滑态势,国家可能加大对中小开发商资金筹措难等问题的关注,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因大面积出现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引发新一轮商品房供给不足。

7.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将启动。“十二五”时期,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将启动。譬如,将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将深化农村产权改革,促进土地依法流转;将启动房产税改革,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并赋予省级政府一定税政管理权限;将试点存款利率适度上浮,通过金融要素定价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这些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释放出中国经济的活力,从体制机制上切实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资料来源:《学习时报》2010年12月20日

第五篇: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内容摘要:2008年,中国经济能够在将核心CPI指数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以下的同时实现接近10%的实际GDP增长速度。然而,中国经济景气从2008年起转折下行,已经进入本次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在长期中性的需求管理原则指导下,建立以促进国内投资需求为核心的政策体系,采取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启发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以及消费需求与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全面拉动作用,在中国经济景气进入收缩阶段后防止萧条形态。

中国经济具有投资驱动的内生增长性质,从而其潜在国民收入增长容纳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的滞后效应。由于2004-2007年间中国实际国民收入的高速增长已经通过滞后效应大幅度提升潜在国民收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过度减缓可能产生明显的负向国民收入缺口。同时,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需求驱动力量已经从1982-1993年间的内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转变为1994-2007年间的外部净出口需求,必然通过国际贸易途径而耦合美国经济波动,严重其经济周期的内在收缩倾向。中国通货膨胀机制完成从高核心通货膨胀率向低核心通货膨胀率的历史性转变。由于重型化的产业结构、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与完善的国有产权制度,难以避免资源性产品价格的结构性上涨。不过,在竞争性市场体系支持下的技术进步,能够沿产业链方向逐级吸收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基本消除中国通货膨胀的资源成本推动因素。中国经济已经并且将继续呈现从PPI指数到GDP平减指数到CPI指数递减的通货膨胀动态结构,保持较为温和的CPI指数核心通货膨胀率。

面临高储蓄倾向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设计应该遵循凯恩斯主义路线,实现高储蓄向高投资的有效转化,以充分积累的资本存量与相对短缺的劳动力互补而支持未来老龄社会。在弥合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可能通货膨胀缺口时,中国需求管理不仅存在硬着陆与软着陆的政策选择,而且存在正向软着陆与反向软着陆的政策选择。中国需求管理应该建立最高可持续增长率目标的政策指导线,并且面临持续扩展而实时未知的潜在总供给能力,应该采取微撞的操作模式,通过间歇性增加总需求而跟踪潜在总供给前沿。

2008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09年预测

2008年,为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转折之年,国民经济增幅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 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对宏观经济政策做了微调,调控目标由“两防”转为“一保一控”。2009年,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严峻,经济增幅将会继续向下调整。美国经济继续恶化,我国出口增长压力较大,消费增长趋于缓慢, 地产市场开始进入中期调整期, 明年价格水平将有望继续回落,通胀压力将明显减轻。建议2009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应对去年以来的“偏紧型”政策进行调整,采取“中性偏松”的政策,即在“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下进行结构性松动。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及全年增长预测

(一)经济增长由繁荣期转为调整期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呈逐季回落的态势。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1-9月同比增长9.9%,回落2.3个百分点。从季度看,二季度GDP增长10.1%,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同比大幅回落2.5个百分点;一季度增长10.6%,比上年四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逐季惯性下滑趋势非常明显。经济运行呈现出“四落两升”特点。“四落”即GDP、工业、净出口、投资(实际投资增长率)增幅均明显回落;“两升”即消费增幅上升和物价明显攀升。四大因素影响导致经济增长出现“拐点”性变化。一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直接影响我国外部需求减弱,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降低。二是持续偏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现,为抑制“三过”

问题,国家近两年调整了外贸政策,采取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的作用今年开始明显显现。三是内生需求增长放慢,主要是房价长期过快增长及能源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的明显上升抑制了需求增长,投资增长的拐点显现。四是重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也对经济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从今年开始,我国经济由繁荣期开始进入调整期,估计这种态势将持续2-3年时间。

尽管当前经济下滑态势十分明显,但从目前状态看,这种调整是适度的,经济仍处于快速增长区间。首先,全年GDP增速仍将达到10%,且每季均在9%以上,属于大家普遍认可的9%-10%的潜在增长水平内。其次,三大需求中,内需增长仍然较为强劲。1-8月份累计,投资需求名义增长达到27.4%,高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名义增长达到20%以上,实际增长超过13%,这是自1998年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方针以来消费增长最快的时期。今年经济增长放慢的主因,是实际出口增长的明显放慢和顺差的减少,预计因净出口增长放慢而导致GDP增长放慢1.8个百分点左右。本轮增长周期以来经济增长由过度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开始向主要依靠内需拉动(从长期看主要是消费内需)转变,符合我国宏观调控方向和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其三,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前7个月已完成全年新增就业目标任务的76%;截至6月末,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与2007年持平。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中小企业受出口减少、生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多重因素,导致部分工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二是成本压力增加和需求减弱,将导致企业利润明显下降,从而降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也对就业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形成较大的压力;三是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的风险日趋加大,成为影响我国金融安全以及整个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因素。以上三方面问题已构成未来宏观经济进一步向下调整的压力。对此,宏观调控应加大政策的微调力度,突出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确保今后经济增长回落不至过猛。

(二)对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

1、增速明显回落,但通胀率创出新高

初步预计,2008年我国GDP比上年实际增长10%左右,增速放慢1.8个百分点。全年CPI增长将创新高,达6.3%左右,但月度下降趋势明显,CPI涨幅已连续4个月回落,未来几个月将继续小幅回落,其中食品价格回落是主因。

2、大需求增长“两落一升”,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明显回落

1-8月,累计城镇固定资产名义投资同比增长27.4%,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全年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名稳实降”,初步预计,全社会名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实际投资增长15%左右。实际出口增长明显回落,且顺差减少。预计全年出口1.4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进口1.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全年贸易顺差2520亿美元,比去年下降3.9%。消费增长创新高。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以上。初步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20.7%左右,实际增长13.3%。

3、工业增速明显回落,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受国内多重自然灾害和出口放缓以及奥运期间个别施工企业停工等因素影响,工业增长呈明显回落趋势。1-8月,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比去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奥运后工业增速有望反弹,但在总需求可能继续有所收缩的情况下,工业整体回落趋势不会改变,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企业效益在成本上升和需求下滑的双重压力下,可能继续大幅下滑。

二、2009年经济增长走势分析及预测

(一)经济增长走势分析与预测

2009年,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加趋紧,尤其是内部经济内生性变化带来的周期性调整压力可能会明显大于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周期性变化和国内周期性因素相叠加,增大了明年经济进一步向

下调整的压力。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内在条件没有改变,宏观经济政策有可能转为中性偏松,明年经济继续向下调整的幅度可能会小于今年。初步预测,2009年,我国GDP将突破30万亿元大关,达33.94万亿元,有望实现不低于9%的增长。如果政策干预力度较小,则不排除仅增长的可能。

1、继续恶化,对出口增长的压力较大

美国次贷危机仍在继续向纵深发展,其对美国以及世界经济的拖累效应仍在不断扩散。美联储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仅0.3%-1.2%,失业率将达到5.5%-5.7%。近期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有三大投行接连宣布破产,尤其是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雷曼兄弟破产,引发全球股市暴跌,表明次贷危机的影响远没有结束,有可能持续到2009年甚至更长时间。受次贷危机拖累,日本第二季GDP比去年同期减少2.4%,创下7年来最大降幅;欧元区GDP下降0.2%,折合成年率为0.8%。这是自1992年以来欧元区15国整体GDP首次出现萎缩,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经济都在走低。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低了对2008年和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分别由7月份的4.1%和3.9%下调为3.9%。和3.7%。对美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保持在1.3%,但对明年的预测从0.8%调低为0.7%;对欧元区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分别从1.7%和1.2%调低为1.4%和0.9%。尽管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将继续放慢,且面临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大,从而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继续偏紧,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强。但是,也应看到,随着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一揽子救市方案的出台及效应的逐步显现,预测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增长放慢的趋势将有所缓和,对我国出口增长将形成一定的稳定作用。

2、消费增长趋于缓慢

今年前8个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这一速度已经达到本轮增长周期以来的顶峰,明年将可能呈温和回落态势。从历史上看,一般当投资和经济增长出现减速情形时,意味着消费增长也将达到顶点,经济开始进入收缩期,之后,消费增长将随之回落(消费比投资和经济增长大约滞后1年左右时间,上世纪80年代两次周期和90年代上半期的一次周期都是如此)。我国经济和投资增长分别持续回落已近一年时间,由此可以判断,明年消费增长将呈回落趋势。但相对于投资和净出口,其贡献会有所提高,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会有所好转。

3、地产市场开始进入中期调整期,且有可能持续3年以上

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将会明显放缓,进而将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波动加剧,随着奥运结束,2009年房地产市场调整将会加深,预计房地产调整有可能延续到2010甚至2011年才可结束。今年以来出现的特大城市房价下跌与成交量萎缩并不是一种短期现象,预示着过去10年曾经高度繁荣的房地产市场转入中期调整期。一方面,房价从每平方米几千元迅速上涨到近两万元,除了市场供求因素外,不排除投机炒作带来的泡沫成分,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自我调节来消化。另一方面,在预期房价下跌已经形成和成交量继续萎缩的情况下,房地产调整将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目前,房地产投资已连续3个月回落,预测明年房地产投资将可能出现大幅下滑,房地产业调整将拉动钢铁、水泥等相关重化工业调整,进而对建材以及家电等制造业下游产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4、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降,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明显减弱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9.4%,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其中,主要是受需求减弱及成本因素影响(原材料、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资金趋紧、融资困难等),这对于长期依靠低成本竞争的我国制造业无疑会带来较大的挑战。尤其是中小企业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虽然近期宏观政策在向偏松的方向调整,但在外需趋弱、经济景气面临周期性收缩以及高成本的三重压力下,未来一段时期,企业盈利能力将会受到进一步的影响,这必然会造成整个社会投融资萎缩以及带来就业和消费需求的缩减,进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出现内生性收缩。

尽管内外环境变化对经济增长构成了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是,支持经济较快增长的长期因素依然在起作用。工业化和城镇化仍处于长期性加速期,将会继续推动投资较快增长;我国资金和劳动力供给十分充裕,技术进步明显加快,装备工业、电子通信、机电产品等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有待释放等。这使我国经济仍能保持8%以上的增速,如果宏观政策把握得当,本轮经济完全可以避免深幅调整。

(二)三大需求增长分析与预测

投资增长面临的调整压力比今年明显增大,预计明年投资增速将明显放缓。一是外需进一步萎缩,将带动相关的投资需求萎缩。二是房地产业在面临预期房价下跌、销售困难而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可能出现大幅度下滑,从而导致整个投资增速明显放慢。三是企业因效益滑坡和市场需求萎缩,投资能力和投资信心明显不足,实体经济投资需求将会减弱。四是反映投资者意愿的新开工项目明显减少。1-8月计划总投资同比仅增长2.5%,其中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以上的东部地区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为负增长。但是,投资增长适度放慢是合理的、正常的,短期内不易出现过度调整。尽管房地产的中期性明显调整将带动投资持续放慢,但一些新的投资需求有待释放,对总投资增长将形成一定的支撑。如灾后重建仍需要国家大量的投入,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潜力仍然很大,环境保护、产业升级等都需要大量的投入。预测明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可能回落至18%左右,实际增长13%左右。如果政策放松较明显,名义增长率可望达到200。

消费需求增长将逐步放慢。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收入增长明显放慢,将导致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增长减速。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比去年同期回落了7.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回落了3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将影响未来居民购买力水平。二是随着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明年就业将更加困难,居民即期收入和预期收入更加不乐观。三是股指大幅下降和房价回落将形成较明显的财富负效应,耐用消费品消费增长可能明显减速。初步预测,2009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将为17.5%左右,实际增长12.4%,比今年增速有所回落。

出口增速将继续放慢,但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好于今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将对明年我国出口继续构成较大压力。目前,我国除对美国出口大量减少外,欧盟、日本经济放慢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也开始显现。我国对欧洲的出口增速已经从年初30%-40%回落至8月份的22%,对日本的出口增长也在明显放慢。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这一下滑趋势还将会继续下去。外需减少对明年就业将会造成巨大压力,但对整个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要小于今年。原因主要是今年外贸顺差降势较猛,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由于明年内需放缓,进口也将会相应放缓。因此,预计明年外贸顺差可能保持小幅增加,进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会好于今年。初步预测,2009年出口增长16%,进口增长19%,贸易顺差2567.6亿美元,增长1.9%。

(三)物价增长走势分析与预测

随着全球和我国经济增长均出现周期性放慢,物价上涨的“拐点”正在显现,明年价格水平将有望继续回落,通胀压力将明显减轻。

从影响明年价格上涨的因素来看,第一,食品价格将会继续回落。食品价格上涨是影响本轮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目前,食品价格已呈明显回落趋势,月环比涨幅自3月份以来持续下降。今年夏粮丰收,预计秋粮也将增产,全年粮食有望实现第5个丰收年。市场供求关系改善将会有效抑制食品价格上涨,进而将影响CPI涨幅继续走低。第二,PPI增速有望回落,且传导机制的变化使得PPI向CPI传导的可能性不大。一是根据对新一轮增长周期以来物价变动规律的研究表明,PPI与CPI之间大约存在2-3个月的滞后期,即CPI的拐点先于PPI。目前,CPI已持续回落4个月,预计9月份PPI也将开始回落、由此本轮物价上涨将发生“拐点”性变化。明年随着全球和我国经济增长均出现周期性放慢,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将会明显减少,价格涨幅将会明显回落。二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动力明显不足。最近,国际油价已跌破每桶90美元,钢材、铁矿石、金属等原材料价格也出现了较明显的下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加深,明年世界经济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甚至衰退。这将带来需求增长明显减少,初级产品价格有望继续大幅回落。但也不排除因投机炒作、地缘政治等原因再次出现波动的可能。三是由于传导机制的变化,PPI向CPI传导的可能性非常小,产能过剩压力有可能显现。新一轮增长周期以来两波物价上涨的情况表明,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势迅猛,对下游生活资料产品价格拉动作用很小,其原因主要是价格传导

受阻。我国供给约束型经济早已转为需求约束型经济,而技术进步带来的供给潜力增长非常快,最终消费品多属竞争性行业产品,涨价受到市场竞争的限制,如手机、家电、汽车等就是这种情况,技术进步新产品不断出现使得价格不断下调。在内外需均出现萎缩的情况下,明年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第三,资源要素价格从长期来看上涨压力较大,但在短期内在经济面临收缩的情况下,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有限。总之,明年物价将继续呈回落趋势,通胀压力大为缓解,初步预测,CPI将上涨3%-4%。

三、2009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及建议

针对明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比较严峻的局面,为了防止本轮经济出现过度调整,建议2009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应对去年以来的“偏紧型”政策进行调整,采取“中性偏松”的政策,即在“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下进行结构性松动。“双稳健”政策其重点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以加快改革为重点,从战略上实现短期增长目标与长期稳定发展相结合,以确保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增长。

主张“双稳健”,即中性的宏观调控政策,而不是扩张性政策,主要因为当前我国经济所面临的环境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好得多。一是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目标是“保8%”,而目前我国经济仍保持在10%的较快增长区间,其政策目标应该是“防”止过度下滑或是“保鲆o”,不需要采取扩张性政策。二是1997年金融危机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有效需求不足,面临通货紧缩的局面,不仅出口增长大幅度放缓,而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目前,我国内需增长依然强劲,即使明年投资和消费增速均有所回落,也不大可能出现大幅下滑。更为重要的是,短期内全球以及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宜采取扩张性政策。三是尽管目前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依然较好,但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及经济增长放缓,其影响、深度、持续时间可能要远超过亚洲金融危机。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而中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应对危机,便于政策的上下微调,灵活把握调控力度,有利于引导社会预期,同时,不至造成全面放松后的“一哄而上”的局面。

第一,财政政策在稳健的前提下采取有针对性的结构性松动措施。如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及社区医疗等薄弱环节及弱势群体的支出,尤其要加大对灾后重建以及中西部县域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增加对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保以及就业的支出。要加大税收政策调控力度,增值税转型政策应尽快向全国推广;要通过财政贴息和税收减免加大对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支持力度;对创新型企业和一些小企业采取税收减免政策;为了扩大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和保持财政税收平稳增长,在继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同时,提高税率水平,以缓解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第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基础上适度扩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保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适度平稳增长。今年我国信贷规模预计增长14.5%,明年应保持在14%以上。要取消按季控制信贷规模,根据经济增长变化需要适时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必要时可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两高一资”行业则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

第三,针对内需增长面临的压力,明年要重点保持消费需求的平稳增长。要采取适当措施稳定住房和汽车消费,避免这两大消费热点出现过度下滑。要努力扩大居民的服务性消费,引导社会投资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大幅度降低服务性消费成本,尤其是旅游消费成本,如降低旅游景点门票费,降低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收费水平,如可考虑实施对经济型轿车的过路过桥费减半的措施。

第四,加快资源要素价格等领域的改革。要利用明年国际国内经济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我国财税、金融、收入分配及资源要素价格等领域的改革,只有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协调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才能提高宏观调控效率,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尤其是明年国际油价可能进一步下调,应抓住这一时机,加快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下载三中全会后经济形势与政策走势(黄卫平)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中全会后经济形势与政策走势(黄卫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股市走势分析(合集5篇)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股市走势分析(2008-12-24 13:10:14)“证券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这句话在目前的A股市场上还在初级阶段,长久以来股市和实体经济的脱节是我国A股市场的......

    2011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贾康:2011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http://china.toocle.com 2011年01月17日11:13 南京羊毛市场生意社01月17日讯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很高兴又一次能参加这样......

    形势与政策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刘康2010-06-01摘 要: 目前,世界经济在政策刺激等短期因素的作用下开始走出衰退。总体而言,2010年整个世界经济整体上要好于2009年,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完......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今经济形势

    当今经济形势 U型经济复苏趋势明朗 企业不可再畏首畏尾 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已成普遍共识,近期披露的各项经济指标也预示着中国经济正在持续向好。6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

    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分析

    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分析刘新春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一)经济形势向好的趋势不变1、从需求因素来看一是投资较快增长。二是消费稳定增长。三是外贸出现逆......

    20120416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3月24日,浙江大学EMBA十周年系列活动之管理前沿高峰论坛——“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在杭州举行,活动邀请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

    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分析

    最近,中央分析了上半年经济形势,提出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笔者结合中央的有关精神,就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谈谈个人的看法。 当前经济形势总体趋好 从上半年......

    形势与政策论文:2011年国际经济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今后5年~1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先后崛起,将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