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七章 高考试题类编·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1990年)阅读下面文天祥的《念奴娇》,完成1--2题。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牛空以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乙)。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1、(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
A、此恨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 看涛生云灭
C、此恨谁雪 看涛生云灭
D、此恨凭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2、词中的“睨柱吞嬴”,指的是
A、唐睢在秦廷胁迫秦王就范的故事 B、贾谊奋笔着文批评秦皇嬴政的故事
C、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 D、荆轲行刺嬴政掷匕于柱的故事
3、(1994年)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菊花 元缜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
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4、(1995年)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1996年)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5--6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5、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6、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1997年)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7--8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7、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8、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1998年)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9--10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9、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1999年)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12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1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3、(2000年春季)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 像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 “清”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14、(2000年秋季)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001年春季)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5--16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16、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2001年秋季)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7--18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1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薯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乌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18、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杏杏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革是)。
参考答案:
1、D。
2、C。
3、C。
三、四两句作者说明了喜爱菊花的原因。菊花在百花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在菊花上来。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到人们珍重,表达了作者特殊的爱菊之情。并无渲染菊花高贵品质之意。
4、D。作者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伤感情绪,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并非“直抒胸臆”手法。作者情感的表达 非常含蓄。
5、D。作者在作品中再现了三国人物的历史风采,歌颂的三位历史人物依次是:曹操、孙权、诸葛亮。
6、C。作品对三位历史人物风采的再现运用了描写的手法,但作者没有对三位历史人物进行比较。
7、B。刘诗始句创造了湖光月色交相辉映和谐的意境。接着“潭面无风”句写了明月披照,湖上风平浪静,水汽缥缈、朦胧的景象。月色中的千里洞庭湖宛如一面未加磨拭的巨大的铜镜,写出了月下洞庭湖朦胧、静谧的美。雍诗只写了洞庭湖中山的倒影。起句“烟波不动影沉沉”写洞庭湖风平浪静,看见君山在水中的厚重深沉的倒影,下句写因凝视倒影,所以只见翠山不见碧水。颜色浓浓相宜。这些景象只能在白天才能见到。况且雍陶的这首诗并无一词半语提出月夜。所以“烟波不动”句没写月光下的景象。
8、D。刘禹锡的《望洞庭》与其他写洞庭湖的诗文相比不同,它选择了月夜远望的角度,别开生面、超俗。这首诗高瞻远瞩,视野高旷,千里洞庭尽收眼底,写了湖光山色美景。雍陶的《题君山》超世人写洞庭之处,是他别出心裁的以纤细精妙之笔写了湖中君山倒影的精美之图。但这首诗描写点只侧重于君山水中的倒影,还不能说“高旷”。刘、雍的这两首诗,确属工笔之作,描写细腻,引人入胜。但从它的意境和气势的角度与《岳阳楼记》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如果说这两首诗的感染力,能与《岳阳楼记》有同样“宠辱偕忘”的效果,有些勉强。
9、B。A、C、D的解释都正确,B中对“少邻并”的理解不正确,它应该指“很少有邻居紧挨着作伴”,“少”不当“小时候”讲。
10、C。A、B、D都正确。C中第一句正确,第二句讲“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不全对,因为只有尾联流露了这种思想,而首联只是写李凝居处的环境。
11、C。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诗写了夜泊之景。A、B、D都是正确的,C项有误,关键是对第二句“风灯照夜欲三更”理解不当。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接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曰风灯。其时江间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宁静,月影也不会那样清晰可见了。而C项说成“江风吹打桅灯”就不恰当了。
12、C。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无关联。它最初起源于晋代《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唐代作者已不多,杜甫最喜运用这种体栽。他最脍炙人口的绝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迟日江山丽”等,也都是用这种体裁格式。这些诗的优点不只在于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句与句彼此照应,融为一幅完整的图画。此题正确选项应为C项,这是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写了“日、风、燕、鸳鸯”四景。
13、D。“寓情于景”是指诗歌全都写景,不直接抒情,而本诗后两句却是直接抒情。所以D项不当。
14、C。赵师秀是南宋后期的“江湖派”诗人,他与他的同乡好友徐照、徐玑、翁卷并称为“永嘉四灵”。赵师秀喜写律诗、绝句,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的苦吟之风,对诗篇惨淡经营。但他不是用奇句惊人,而是把语言磨炼得自然清新。《约客》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蛙”,直如两部鼓吹,喧聒盈耳。后两句写户内一灯如豆,枯坐敲棋,独静无聊,恰与前文构成鲜明对照,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焦躁怅惘的心绪。“闲”表面看来无聊,而实际上,其背后却隐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味。
15、A。“山空”是静态描写,非动态描写。
16、B。这两句诗描写了冶炼工人的劳动场景,首句写冶炼现场灯火通明;第二句冶炼时火花四溅,紫烟弥漫的景象,没有运用动静相衬的手法。
17、C。
18、B。
第二篇:高考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
考点一
1.概括诗词的中心思想:怀才不遇、寄情山水、惜春悲秋、忆友怀旧、相知相思、4.古诗的语言特点主要有:
①.倒置:突出强调某个意思或某些别恨离愁、忧国忧民、蔑视权贵、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等。
2.古代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咏史抒怀、思乡思情、赠别互勉、边塞军旅、羁旅行役、爱情、节令、讽喻、咏物等。3.常见的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夸张、象征、对偶、对比、互文、双关、比兴、借代、反问、设问、排比、通感、衬托等修辞;烘托、渲染、白描、联想、想象、用典、欲扬先抑、铺垫映衬、点面结合、借古讽今、小中见大、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寓情于事、以动衬静、委婉含蓄、以乐景衬哀求、用象征化抽象为具体、用映衬或对比突出形象特征等。
考点二
感情基调:惜别、思乡、哀愁、孤独、惆怅、感伤、达观、闲适、恬淡、喜悦、遭贬孤愤、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愤世嫉俗等。
考点三
1.古诗词开头常见形式:①.提携纲领,即景生情;②.突兀而起,出人意料;③.设问开篇,引人注意;④.先声夺人,烘托气氛;⑤.先言他物,起兴开篇;⑥.议论发端,领起全篇。2.古诗词结尾常见形式:①.议论收尾,蕴涵哲理;②.画龙点睛,一语中的;③.抒情作结,绾结全篇;④.以情结情,余韵徐歇;⑤.问句收尾,启人思索。3.古诗有以下几种写景抒情的形式:
①.先写景,后抒情; ②.先抒情,后写景; ③.边写景,边抒情。
词语,诗歌常把句子的语序予以倒置。②.省略:诗歌的语言凝练、集中,因此常常会有成分的省略。③.列锦:被称为诗中的“蒙太奇”。
指不用实词和虚词,仅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排列组合构成诗句。
它的意象繁密,增强理画面立体感和纵声感。由于省略了起关联作用的词语,使诗句为读者留下更多艺术空间和想象空间,丰富诗歌内涵。
④.互文:即互文见义,本是两个词
要合在一起说,但由于受字数、音节的限制,便在上下句分开说。理解时,要将两个词合在一起理解。⑤.叠音:具有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对所描写的内容起突出强调作用。
考点四
常见概述古诗词语言特色和风格的词语
1.语言特色:质朴、平实、清新、朴素、雅致、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生动、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委婉等。
2.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委婉、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白清新、语淡清浓等。
考点五
把握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1.古诗中常见的形象(意象)
羁旅离愁:折柳、阳关、长亭、短亭、烟波、夕阳、西风、寒蝉、归雁、子规、鹧鸪、浮云等。
相思怀远:登楼、凭栏、登高、捣衣、寒砧、流萤、悲秋、鸳鸯等。
边关战乱:烽火、烽烟、狼烟、干戈、天狼、黑河、玉关、金河、塞上等。
常见概述古诗形象(意象)特征的词语
人物形象: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小节、天真顽皮、勇猛彪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孤身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然自得、安闲宁静、情趣高雅、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孤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
景物形象:凄凉、悲伤、高洁、哀伤、凄清、凄切、孤独、离愁、纯洁、姿态美好、清雅高洁、晶莹澄澈、绚丽多姿、凌雪傲霜、冷落萧条、凄凉荒寒、衰败荒凉、寂静清冷、荒凉冷落、零落憔悴、苍凉黯淡、幽静闲适、清秀可人、静谧安详、和平宁静、浪卷云涌、气势飞动、馨香四溢、蜂飞蝶舞等。
古诗中常见的乐曲曲调的意蕴
折柳——乐府曲之一,多写离别伤怀之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为南朝后主所制乐曲。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戎离别之情。霓裳羽衣曲——相传为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情。
黍离——表达亡国之痛。
2.品味诗歌的意境
常见概述古诗意境特点词语
雄浑苍茫、孤寂、闲适、雄阔、悲壮、凄迷幽怨、悲凉凄清、苍凉沉郁、和平静穆、明丽鲜艳等。
第三篇:古诗词鉴赏试题
古诗词鉴赏试题
1.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广安安岳)赏析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分)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2分)
2.秋思(张籍)
(内江市)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结合诗句理解,作者在什么情景下想起“作家书”的?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2)“行人临发又开封”是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文字,展现当时的情景。(120字以内)(5分)答案:
3.夜雪(白居易)(黄石市)古诗文部分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3分)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4.登岳阳楼(杜甫)
(连云港市)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2分)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雪梅(卢梅坡)
(南通市)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 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①卢梅坡:宋诗人。②降(xiáng):服输。③阁:同“搁”,放下。④评章:
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1)从“差、欠、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中的空白处,应为
。(2分)
(2)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答案:
(滕州市)(3)下面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包含了怎样的哲理?(3分)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答案:(3)(写法1分,哲理2分,共3分)运用托物言志(或类比)的手法;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更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6.菊花(元镇)
(济宁市)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菊花
元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二句中“遍绕”“日斜”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 分)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7.山中留客(张旭)
(德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5分)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8望江南(李煜)
(潍坊市)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试题。(4分)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词人笔下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4分)
9.溪居即事(崔道融)
(湖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4分)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这首诗勾画了一副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2分)
(2)
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2分)答案:
10.兰溪棹歌(戴叔伦)
(杭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各两题。(5分)兰溪棹歌(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棹(zhào)歌:船歌。
(1)“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三字极富韵味,它启发读者去想像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作描述。
(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11.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嘉兴卷)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回答问题。(4分)
(一)山中与幽人对酌(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注释】①幽人:指隐居的高士。②卿:对好朋友的称呼。(1)“一杯一杯复一杯”中连用三个“一杯”,这有什么好处?(2分)
(2)“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12.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
(丽水市)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5分)
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解】竹枝词:巴渝(今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1)从诗中称对方为“
”看出,这首诗是以一位女性的口吻来写的。(2分)
(2)诗的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晴雨不定,暗指什么?(3分)
13.新晴野望(王维)
(衢州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4分)
(一)(4分)新晴野望 唐·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释】①氛垢:雾气和尘埃。
(1)诗歌写出了雨后初晴原野的什么特点?(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4.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
(台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气。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分)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15.从军行(陈羽)
(温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2分)
(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2分)
16.题西太一宫壁二首(王安石)
(江西省)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6分)题西太一宫壁二首① 王安石 〔其一〕
柳叶鸣蜩②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③春水,白头想见江南。(其二)
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④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注释】①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西太一宫:在北宋首都卞京(今河南开封市)。②蜩(tiáo):指蝉。③陂(bēi):池塘。④持:携带。(1)点明诗人重游西太一宫季节的诗句是:。(2分)
(2)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是通过
来抒发感情的;在第二首诗中,诗人则是通过
来表达感情的。(2分)
(3)这两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17.长安九日诗(江总)
(云南课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3分)长安九日诗(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参考答案:
1.(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4分,各2分)2.(1)“见秋风”引起“作家书”之念;思乡之情(对亲人的思念)(5分,前问2分,后问3分)(2)评分要点:注意要素,使用描述性语言写出细节,酌情给分(5分)3.(1)触觉、视觉、听觉。(2)孤寂凄冷。
4.(1)上句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下句写水天
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意思对即可)(2)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
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意思对即可)5.(1)逊。(2)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6.(1)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2)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夜开尽更无花)。寄托了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7.(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评分:写出手法1分,写出景物特点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2)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和对客人的挽留之意。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写出“喜爱之情”1分,写出“挽留之意”1分。
8.词人梦回南国,抓住江山、芦花、孤舟、明月、笛声等景物,描绘了江南清秋凄寒的景色;词人借景抒情,抒写出自己囚居生活的孤寂难堪之感。扭分。景色2分,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
9.(1)悠悠飘荡的小船、波光粼粼的溪水、掩着的柴门。(2)热情淳朴,天真可爱。
10.(1)溪水平静清澈,倒映着月光山色,摇曳生姿,朦胧缥缈。(2)鱼抢春水,涌上溪滩,啪啪蹦跳,看到这一情景,令人荡漾起欢乐之情。(5分。上题2分,下题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11.(1)极写饮酒之多或极写饮酒之痛快。(2)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或朋友之间的深情。
12.(1)(2分)郎。(2)(3分)暗指人物迷惘、忐忑不安的心情。(大意答对即可)
13.(1)清新(明净、空旷)(2分,意思符合即可)(2)表达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14.(1)楚江、帆、鸟、海门、浦树。(2)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评分标准:第(1)题2分,共五种景物,写出其中两个即可得满分,只写其中一个得1分。第(2)题2分,写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可得1分。
15.(1)裂
折(2)表现了从军将士一往无前的精神。16.(1)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2)写夏景或忆春水(“写夏景”“忆
春水”答到其中一处即给分);今昔对比。(3)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答到 一个要点1分)
1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1分)。诗的前两句写自己虽已随
着雁离开了家乡,但心却在追逐家乡的云,表明自己的心还牵挂着家乡。诗的后
两句写自己想到故乡家园中的菊花今天又开了几朵,表面是挂念家乡的菊花,实
际上是借此表达对家乡的怀念之情。(2分)2008年中考古诗词阅读集锦 送友人 薛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
的景象。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苍凉(悲凉、凄凉、凄清)2.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找出体现情感基调的词语及与友人握别后各奔前程的诗句。词语: 诗句:
2.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
1.词语:愁(愁杀)
诗句:君向潇湘我向秦
2.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一、二句使用“杨柳… 杨花”等词,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1.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李白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
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
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晶莹;以“彩虹”喻“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虹”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米。
3.诗人政治失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多景楼① 曾 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②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③。
【注释】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曾登临此楼,写下了这首诗。
②钟呗:梵音的歌咏。
③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1.全诗总写多景楼形胜的诗句是:
。2.第二联的景物描写很精彩,有些词语用得很传神,请就其中一个词语进行品析。
3.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2.示例:浮:写明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碧瓦红楼,也写出了动态美;入:刻画出霞光山色的浓彩浸染了黄昏的远天,化静为动;含:形象写出了天空包罗万象,夕阳下,晚霞同山峦青红相间融入远空。(答到大意即可)
3.抒发了作者个人的远大抱负。虽老境渐至,征尘满衣,内心并未放松对未来目标的企望和追求。(答到大意即可)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似乎悖人之常情,你如何理解?
1.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切。(意思对即可)
2.诗人因为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复杂的心情。(意思对即可)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簟(diàn):竹席。②觉(jiào):睡醒。
本诗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1.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诗人通过烟雨打湿黄昏的情景,生动可感地写出了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韵味。(意思对即可)
2.诗歌通过对自然清新的乡村美景的点染以及对烟雨黄昏中悠然独立的渡人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乡间静谧悠闲生活的向往。
早 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
1.“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伤桃源薛道士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1.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
2.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空、闲
2.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怀念之情(或写出了物在人亡的悲伤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或对比)。菊花 [唐]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
的情态。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1.满院盛开
入迷、留连忘返
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亦可)()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1.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事的严酷?
2.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出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
()1.“数重围”、“残兵千骑” “独(领)”2.“碎”、“独”两字刻画了-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骁勇无比的悲壮英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菩萨蛮 [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注释]①瞑:昏暗。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
,下片写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待月的心情
赏月
2.桂花
西风
3.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第四篇:第七章 高考试题类编·现代新诗鉴赏
·现代新诗鉴赏
1、(1999年)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2、(2000年春季)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雷 杜运燮
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
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
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
每双眼睛在渴望,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
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
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
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
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泪,他们来了!
为着撕人心肺的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
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
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
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
1948年于新加坡
A、诗歌第二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40年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黑暗,以四个“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
B、诗歌第三节重在表现“雷”滚滚而至的目的,并把“雷”从实写升格为一种消灭压迫和剥削的解放的象征。
C、最后一句中“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
D、以“随着”“越过”“为着”起始的三节诗,既隐含“雷”到来时由远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示了“雷”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
(2000年秋季)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3、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5、(2001年春季)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同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6、(2001年秋季)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
1、正确答案为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即是指诗人自己。题目“我爱这土地”中的“我”,应该包括作者在内。只不过作者在全文中运用比喻手法,“我”与“鸟”是同一的、不可分的,“鸟”就是“我”。
2、正确答案为C。“冲破冰冻严寒”喻指冲破重重阻挠、障碍、艰险,而第一节只是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反应,两者没有直接联系。且“警告、确讯、遥指、渴望”都是从心里的期盼之意,并没有反映出“冲破冰冻严寒”之意。
3、正确答案为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是诗人的看法。因为后一句“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评说的。这句之前的“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之后用了一个逗号,说明前后是一体的。看问题的人就是作者自己。
4、正确答案为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从有关诗句“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可知,这里的“你们”指代“稻束”。
5、正确答案为D。从作者抒发的情感来看,A、D两个选项的表述是互相对立的,答案一定在这两个选项中。从文中的语句“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和作者写作诗歌的时间看,作者的情感应该是积极的。这正是作者营造的意境中可以体会到的。D的表述错误。
6、D。
第五篇:古诗词鉴赏试题13
诗歌鉴赏题(选择题70道,判断题30道)
选择题(70道)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中,“ 参”和“ 商”指的是?()
A.两个人名
B.两种动物
C.两颗星星 请根据下列作品猜诗谜:()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A.灯笼
B.石榴
C.海棠
3下列哪位诗人凭借哪首诗,赢得了“以孤篇压倒全唐”的美誉?()
A陈子昂《登幽州台歌》B张若虚《春江花月夜》C杨炯《从军行》 4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一句与下列哪项诗句意思最接近?()
A.人来鸟不惊
B.月出惊山鸟
C.恨别鸟惊心 下面三句涉及梨花的诗句中,哪一句的梨花是实指?()
A.千树万树梨花开
B.梨花一枝春带雨
C.雨打梨花深闭门
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中的“卢”指的是什么?()
A.弓箭 B.战车 C.马 下列诗句,哪一项是正确的?()
A.别有悠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B.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C.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苏轼“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中用到的“孙郎”的典故,指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A.孙权 B.孙坚 C.孙策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中哪个字是错误的?()
A.前---上 B.燕---雁 C.平---寻 10 请问下列哪一项和减肥有关?()
A.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B.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C.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描写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
A.雪 B.雨 C.风 杜甫“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是咏叹哪一位“和亲”的女性?()
A.乌孙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 “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哪个字是错误的?()
A.梦---众 B.他---她 C.阑---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新燕”指的是?()
A.新生的燕子 B.春天新来的燕子 C.陌生的燕子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中“周公吐哺”的典故的意思是?()
A.周公求贤若渴B.周公身体不好C.周公生活节俭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马”指的是哪位汉朝的将领?(A、李广B、李逵C、卫青
1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中“芒鞋”指什么?()
A、草鞋B、布鞋C、木履 18 被誉为鬼才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李贺
C 李商隐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没有用到诗经的哪种表现手法?()
A 赋 B 比 C 兴 《登徒子好色赋》是谁的作品?()
A屈原 B 宋玉 C 司马相如 陆游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的是()。
A.菊花B.梅花C.兰花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A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2
24.《七步诗》的作者是().A曹植
B曹丕
C曹操
2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A《游园不值》
B《春望》
C《春夜喜雨》 2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A汉青
B汗青
C汗清
2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A因为
B坐下
C座位
28.“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的诗句.A李煜、柳永
B柳永、李清照
C李煜、李商隐 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
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 31 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
A、李贺B、李商隐 C 李白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A、苏州B、房屋C、酒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与快递员的辛苦生活有关?()
A.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B.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C.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国”指哪个朝代?()
A 商 B 陈 C唐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少一人”少的是谁?()
A.王维的朋友 B.王维的兄弟 C.王维自己
某次考试结束后,一男学霸问老师:“ 画眉深浅入时无?”他的意思是:())3
A.询问老师是否需要帮忙
B.打听自己考试分数如何
C.想知道自己和女学霸谁的成绩更好 38以下哪一项中的“书”指的是书本?()
A.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B.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39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留连细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B.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C.留莲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中的“姑”是指?()
A 父亲的姐妹;B 丈夫的姐妹;C 丈夫的母亲。41 《诗经》中祭祀歌颂祖先的歌诗是指:()
A 风
B 雅
C 颂
42“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
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
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A、文章B、画作 C、乐曲
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
A、王维 B、王勃 C 孟浩然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A、元好问B、柳永C、晏殊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
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
A、诸葛亮B、周瑜C、曹操
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的作家是()
A.辛弃疾B.李清照C.柳永
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A.曹操B.李斯C.诸葛亮
屈原《国殇》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A.车错毂兮短兵接B.旌蔽日兮敌若云C.矢交坠兮士争先 52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
A.《滁州西涧》B.《山居秋暝》C.《春夜喜雨》 53 成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它是用来形容()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名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灯火阑珊”是指()A、灯火辉煌 B、灯火即将熄灭 C、灯火忽明忽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A、八月 B、九月 C、十月
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春天 B、夏天 C、冬天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A、鬼节 B、死节 C、寒食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编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古诗描写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这个传统节令是()A、中秋 B、七夕 C、重阳
59姜夔词“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中“豆蔻”指()A、男子十三四岁 B、女子十三四岁 C、男子十五六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的作者是()A、陆游 B、辛弃疾 C、李清照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诗中运用了哪个典故?()A、汉朝李广的故事 B、汉朝霍去病的故事 C、宋代岳飞的故事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对哪个诗人的评价?()A、陶渊明 B、王维 C、孟浩然
被称为“七绝圣手”和“梅妻鹤子”的诗人分别是()A、王昌龄 林 逋 B、杜甫 陶渊明 C、王昌龄 陶渊明 64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句诗的作者是()A、杜甫 B、白居易 C、李贺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首诗的作者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暗香”指的是()A、菊花之香 B、荷花之香 C、梅花之香
名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中的“黄花”指的是()A、菊花 B、荷花 C、梅花
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修辞一致的是()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诗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所用修辞是()A、比喻 B、拟人 C、谐音 70 下列标题中不属于词牌的是()
A、《忆江南》 B、《凉州词》 C、《虞美人》
判断题(30道)
“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琵琶的弹奏声?()7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几句诗是诗人欣赏古筝乐器而产生的联想?()73 歌词“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化用张继《枫桥夜泊》的诗歌?()74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词作中的句子。这位词人是李煜()75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乐府双璧”的作品是《木兰诗》和《敕勒歌》()76 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
甲可吞吴”上下联分别与刘邦,勾践两位名人有关?()77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表现的是白居易()78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留丹心照古今。”表现的是文天祥()79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表现的是吴敬梓()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表现的是屈原()81 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东林书院()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的是蓬莱阁的景色?()83 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黄山()84 杜甫诗歌“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其中“岱宗”是指西岳华山()85 “独怜幽草涧边生”中的“独怜”是“孤独,寂寞”的意思.()86 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87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对偶句。()88 我国近体诗形成于宋朝。()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90 古代每月初一称为“望”,每月十五称为“朔”。()91 “仲夏”是指“五月”()
唐代有两大文学运动,分别是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 “新乐府运动。()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他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篇,又是书法名帖。()94 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作者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95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菊、梅()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会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榜眼、探花()
<<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都是白居易的作品()98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的这首诗中,“李杜”指的是唐朝李白和杜甫,“风骚”原来是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99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李白的诗句()100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龚自珍的诗句。()
答案
选择题
1C 2C 3B 4B 5C 6C 7C 8A 9C 10C
11C 12C 13A 14B 15A 16A 17A 18B 19A 20B
21B 22 B 23C 24A 25 A 26 B
27A 28 C 29 A B 31 B 32 C 33 C 34 C 35 B 36 C 37 B 38 C 39B
C 41 C 42 A
A 44 B 45 C 46 B 47 A
B 49 B 50 C 51 B 52 A
B 54 B 55 B 56 C 57 C
C
B
C 61 A
B
A 64 A
A 66 C 67 A
C
C 70 B 判断题
对72错
对 74 对75 错 76 错77 错 78 对 79 错 80 对 81 对82 错
错 84 错
错 86 对 87 错 88 错 89 对 90 错 91 对 92 对
对 94 错 95 错
96错
对 98 对 99 错 100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