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区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区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
实施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战略
奋力实现我新区的崛起
2004年3月,我市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决定,把我市建成皖北中心城市,报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实施了区划调整,我区正式组建。我区位于淮河北岸,南与我市老城
区隔淮河相望,西与怀远县相邻,东北与固镇县相接,地处我市中心腹地。蚌宁、合徐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206国道、307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辖小我、吴小街、曹老集、梅桥等4个乡镇和淮滨1个街道,总面积243平方公里,总人口20.26万人。
区划后的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工业化水平低。除区划时,市委市政府划拨的8户正列举工业企业外,辖区内没有一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去年初,辖区内工业企业的产值为29569万元,占辖区内生产总值的37.4%。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94.2,基本没有什么城市基础设施。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虽然近年来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所推进,但产业化水平仍然不高;全区耕地16.5万亩,户均耕地4.1亩,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北淝河干流在我区境内长23公里,沿岸低于16.5米低洼地5.8万亩,圩堤防洪标准低,流域排灌体系大都是60、70年代修建的,设计排灌能力小,设备年久失修严重老化,排灌能力很弱文章版权归好范文 wenmi114.com作者所有!,导致全区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
针对这一情况,区委区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迅速确立了“实施‘三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战略,推进‘三个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建设我城市副中心和打造我‘浦东’,奋力实现我新区崛起”的工作思路。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全力推进“三化”,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现将一年多来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的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我们立足我农业大区的区情,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着力点,跳出“三农”抓“三农”,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理念去抓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村经济发展。2004年,完成一产增加值1.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3.0%;粮食播种面积15.23万亩,总产6.97万吨,创下了近10年来最好水平;农民收入增幅较大,人均纯收入达2734元,较上年增长30.5%。今年上半年,完成一产增加值完成1.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午季粮食生产再次获得丰收,总产达28234.8吨,较去年同期增长9.6%;实现人均纯收入1303元,较去年增长14.8%。
我们按照“确定主导产业、组建行业协会、扶持龙头企业、建立产地市场和生产基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确立主导产业。根据我区资源优势和传统种植习惯,确立蔬菜、制种、花卉苗木和养殖等四大主导产业。二是扶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我们采用政府投资、财政贴息、财政补助、技术支持等方式,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目前全区已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花园油脂公司)、市级“龙头”企业4家(绿雨集团、吴小街农产品批发市场、八大集种猪场、梅桥大青豆协会),全区共有“龙头”企业28家。花园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6亿元,日可加工转化大豆、菜籽3000吨,日炼色拉油200吨,日加工棉籽1000吨。八大集养猪厂,年可出栏生猪17000头,带动周边250余户养猪专业户,年出栏生猪25000头,成为我市万头生猪生产基地,安徽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培育完善市场体系。扶持吴小街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裔湾蔬菜批发市场做大做强。我们引导原我蔬菜批发市场进行股份制改革,由安徽省华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组建我市吴小街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场总资产1350万元,占地5.4万平方米,以蔬菜、干鲜、副食品、水产品交易为主,年交易量达5.8亿公斤,交易额6亿元,辐射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8个省市、30多个市县。吴小街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农业部定点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安徽省十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四是建设发展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我们先后建立了蔬菜、大蒜大青豆、制种、花卉苗木、养猪、水产养殖等7个基地,基地共覆盖土地8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48%。五是组建专业协会。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我们组织引导组建专业协
会。围绕蔬菜产业,引导组建了梅桥蔬菜协会、梅桥大青豆协会;围绕着养殖业,引导组建了梅桥养猪协会、八大集养猪协会、养禽协会、水产协会,以及农资经营、农机等8个协会。梅桥蔬菜协会拥有会员300多人,拥有市场中介组织——我市裔湾蔬菜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天宇脱水蔬菜加工厂、科技公司——兴农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裔湾蔬菜运销合作社等4家单位
会员。协会已初步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运作体系。该协会的北淝河牌西红柿、辣椒、元葱等蔬菜已远销南京、合肥、上海、南昌等地,年销售量8万多吨,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目前,各种协会已拥有会员3030人。其中法人会员113个,农户会员2917个,农户会员已占全区农户总数的7.3%。六是依法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梅桥大青豆协会、绿雨集团、八大集种猪场、水产养殖协会、三绿园艺场、北桦花卉苗木公司等成功流转土地1.3万亩,初步实现了规模经营。七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抓住国家治淮工程的机遇,实施小我新排涝站及穿淮北大堤自排涵闸枢纽工程,北淝河小我防洪堤加固及七号引排涵闸拆除重建等淮干应急工程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小我新排涝站及穿堤涵闸枢纽工程,总投资700万元,改善排涝面积3.5万亩;北淝河小我防洪堤加固工程投资240万元,改善防洪面积4.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实施了投资20万元的王小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填补了我省的空白。投资290万元湖滩排涝站、曹老集站等4个排涝站更新改造工程,汛后即可组织施工,项目实施后,可改善排涝面积9.5万亩;3.5万亩总投资700万元的国家大型小麦基地项目已获国家批准立项,待实施。另外,我区申报投资10500万元的北淝河低洼地治理项目,已获省批准,待水利部审核。该项目实施后,可治理低洼地5.8万亩。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绿雨集团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成熟的制种技术,实行“订单农业”,与农户签订小麦、水稻制种合同,建立制种基地3万亩,带动农户1万多户,几年来共增加农民收入3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我们还着力做好三项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支持。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粮补制度改革,确保粮食直补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去年、今年共发放粮补资金280万元。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在征地拆迁中,及时足额发放征地补偿费用,决不用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发展城市化。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我们把农民就业培训作为重点,制定劳动就业培训计划,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成立劳动力就业培训专门机构,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实施“阳光工程”,先后举办培训班32期,培训农民1920人次,有力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全区外出务工人员达4万余人。三是做好农村、农业项目的编制和争取工作。我们抓住国家加大淮河治理、对中西部地区扶持和对农业农村扶持力度的机遇,积极做好有关项目的编制和申报工作,目前已有投资193万元的我区大刘郢互通立交接线工程、投资180万元的曹梅公路建设、投资716万元的我市优质小麦生产基地项目、投资90万元的曹老集中学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投资150万元的18中九年一贯制教学楼、投资1800万元的绿雨世行高科技示范项目、投资12000万元的第三污水处理厂项世行贷款项目投资400万元的蔬菜批发市场电子检测结算系统等13个项目,获得国家批准立项,共争取国家投资2.75亿元。
(二)、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工业化
我们始终把强化二产、壮大工业作为加快我区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去年以来工业经济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04年全区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4.6亿元,较上年增长20.0。纳税超500万元的企业从无到有一年增加到4家、百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1家。今年以来,增长势头更是迅猛。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55.0%。
一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我们全面实施大开放战略,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主要抓手,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编制了工业园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工业园区起步区规划3平方公里。截至今年6月底,工业园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道路、给排水管网、供电设施已进入园区。正式引进项目36个,其中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0个。已建成投产的项目10个,上半年实现产值7367万元,占经济总量的5%,对拉动经济总量增幅贡献了7个百分点,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建设的项目15个。年底可望有20个项目建成投产,30个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工业园区已形成汽车配件、电子、纺织、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等生态环保型产业,无一家化工或污染严重的企业入园。
二是加大对规模企业尤其是正列举企业的扶持。集中精力做好规模企业、“正列举”企业的协调与服务,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帮扶企业制度,制定对“正列举”企业、规模企业财政扶持政策,积极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004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工业企业增加到18家,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较上年增长21.0%。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21家,实现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55.5%,销售(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的企业达到9家。
工业园区和规模以上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壮大了全区的经济实力。
(三)、以基础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化
作为市区的我区,坚持推进城市化进程,将始终是我们工作的一条主线。
一是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围绕“建设我新区,打造我‘浦东’”的目标,我们制定了“一河五个功能分区”和“一主两翼”的建设发展规划。目前正在制定城乡一体化规划,曹老集、梅桥等2个小集镇规划和农村中心村规划。
二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要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7条道路建设、工业园区10公里排水管网建设、自来水厂建设和小我35kv变电所改造。污水处理厂已报经国家批准立项,下半年将实施。努力推进农民新村等重点项目的落实,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在区财政未拿一分钱的情况下,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了区投资发展大厦暨区行政中心。
(四)、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为抓手,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
就我区而言,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首先必须解决投入问题。加大投入主要靠招商引资和项目来争取国家投入、外商投资。我们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作为主抓手,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招商引资的氛围。认真贯彻省委提出的“东向”战略,坚持走出去招商,面向江浙沪招商。一年多来,引进资金7.89亿元。实行项目工作责任制和领导联系挂钩重点项目制度,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巡查,年终进行考核,把项目落实情况作为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今年年初安排重点建设项目87个,上半年完成3个,正在实施的76个,完成前期工作的15个,完成投资3.71亿元。同时,实行项目动态管理,今年上半年新增项目16个,淘汰项目1个,目前全区安排重点项目102个,计划总投资36.8亿元。
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的好成绩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组建近两年来,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三化”进程有了较大程度的推进。但从整体上看,“三化”的水平仍然还不够高,有些问题仍然制约着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
1、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力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仅有绿雨集团通过实行订单与农户建立了较紧密的利益共享机制。基地规模不大,全区7个基地8万亩,仅占全区耕地的48%。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
2、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目前我区的主要农业基础设施大都始建于60、70年代,设计能力低。80年代以来,国家基本没有投入,农民“一事一议”难组织,尤其是跨村、跨乡镇的农田水利设施,更是难以进行。造成年久失修,设备老化严重,除涝防洪、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今年7月5日-12日的持续降雨,我区区域内降雨量330mm,却造成我区沿淝15.1万人受灾,15.6万亩农作物受灾,绝收田块6.8万亩,直接经济损失8100万元,损失惨重。
3、农业扶持政策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龙头”企业申报难。我区较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绿雨集团,拥有资金3000多万元,生产基地3万多亩,2002年-2005年累计与10000余户签订了农业生产合同,帮助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未能被确定为省级“龙头”企业。由于申报条件过于严格,造成大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未能获得应有的扶持。二是农业信贷政策不合理。农业企业贷款难,很难得到资金支持。信贷管理与农业生产的周期不协调,造成农业企业需要资金时,金融部门要收贷。金融部门可以放贷时,农业企业又不需要资金。三是农业合作组织多头管理。农业、工商、科技、民政等部门都可以管理农业合作组织,造成管理混乱,政出多门。
4、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我区刚刚组建,城市建设起步于一片农田,城市基础设施基本是空白。区财政无力投入,造成投入不足,城市基础设施迅速加强很难实现。
5、招商引资结构不优,农业项目招商难。由于农业生产风险大、周期长,农业项目招商难。去年以来,我区招商引进资金7.89亿元,其中,农业引资额0.107亿元,占总额的1.4%。
6、为“三农”服务功能不强。
三、意见和建议
1、在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上与县里同等政策待遇。我区作为一个农业区,同时又是一个新城区,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要求更为迫切。在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上,不能简单地视同一般的城区,应重点给予扶持倾斜,至少要视同县乡给予同等扶持。当前我省即将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试点,建议将我区列为试点县区。
2、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要集中一部分财力,加大对农村农田水利、交通、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把近二十多年来的欠帐补上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义务教育支出主要应有国家和省级承担。
3、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经济扶持政策。一是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针对我省尤其是皖北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实际,适当放宽“龙头”企业的申报准入条件,让更多的农业企业受到政策的扶持和引导,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完善农村信贷政策。要结合农村信用社改革,制定支农信贷政策,保证农村有充裕的发展资金。调整农业贷款的周期,按照农时适时发放农业贷款。三是完善农村合作组织管理政策。将各项农业合作组织归口农业部门管理,避免政出多门。四是制定农业保险试点政策。要逐步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化解农业生产风险。五是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土地除是生产资料外,还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如不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代替土地的社会保障职能,土地流转就很难进行,农业规模经营、产业化就很难推进。尤其是失地农民,更是社会不稳定因素。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六是制定允许农民土地入股政策,促进协会、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既定思路,围绕打造我“浦东”的目标,认真贯彻“东向”战略,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为抓手,稳步推进“三化”进程,推动我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奋力实现我新区的崛起,为我市、我省经济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区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区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第二篇:--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汇报材料
加强领导
重点突破
努力开创昭阳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篇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
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有效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矛盾;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有利于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有机统一;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根据市委2月15日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及座谈会精神,2月17日,**区委、政府在永丰镇召开专题办公会议,传达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产业化座谈会精神,农业产业化相关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2月27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苹果、大蒜产业发展工作专题会议,启动了苹果、大蒜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现将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近年来,**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以市场的手段经营农业,以开放的思路拓展农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成效显著,势头好。2月17日,**区委召开三届58次常委(扩大)会
议,研究农业产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确定了发展壮大苹果、蔬菜、马铃薯、生猪四大优势产业。会议提出,经过5年的努力,使全区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大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生猪出栏100万头,全面完成全区3.82万亩水改旱工作;畜牧渔业总产值15万元,农业总产值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00元,全区要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十二五”开局之年,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中心,以农业优势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工作全面铺开,朝着农业总产值增长10%、粮食总产量增长5%、畜牧业总产值增长15%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的目标,高位推进,重点突破。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主要是:
(一)创新粮食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两高一优样板扎实推进
在省、市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区全面推进玉米套种马铃薯整建制推进为主、示范开展马铃薯整乡推进为辅的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产业发展工作。在青岗岭乡创办玉米套种马铃薯整建制推进示范县(区)核心样板3万亩,示范带动全区40万亩玉米套种马铃薯整建制推进;在**乡创办马铃薯地膜覆盖整乡推进示范区,以**为中心创建3万亩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高产样板,示范带动全区10万亩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推进工作。着力推广马铃薯—大蒜—白菜、甘蓝;白菜、甘蓝—大蒜—白菜、甘蓝等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模式,提高生产效益。截止5月31日,全区样板农业面积达56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特色基地4个。创建了区级以上粮食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高产核心样板9片,其中:在 2
***、**、**、**创建了4片玉米生物多样性高产区级以上示范样板,在**、***、***、**、***创建了5片马铃薯高产区级以上示范样板。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特色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一是扩大苹果种植面积7万亩。区委2月27日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苹果产业发展工作的意见》(昭区发〔2011〕7号)文件,决定2011年在13个乡镇(办事处)新植苹果7万亩,现已完成苹果新植16288亩。二是种植大蒜1万亩。区委2月27日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大蒜产业发展工作的意见》(*区发〔2011〕8号)文件,决定2011年在12个乡镇(办事处)建设大蒜基地1万亩。截止5月31日,1万亩大蒜基地地块已规划落实,先种植马铃薯或蔬菜,待7-8月收获后再按照节令种植大蒜。三是马铃薯产业发展实现技术新突破。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培育壮大马铃薯产业,今年大规模推广地膜马铃薯10万亩,重点放在山区,每亩补助地膜40元,力争使地膜马铃薯亩产达2000公斤以上,亩增产500公斤,预计全区增产鲜薯5万吨,增加产值80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20元。全区一共完成马铃薯种植48.01万亩,其中:马铃薯高产高淀粉基地建设12万亩,推广种植地膜马铃薯10万亩,为山区群众增产增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四是特色产业开发模式实现新突破。今年上半年,实施冬早无公害蔬菜开发0.5万亩,经济效益极为显著,为大面种植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其中在**水稻田开发甜脆水果豌豆2000亩,在乐居水稻田开发早春马铃薯280亩,在***推广莲藕种植760亩。特色产业模式的示范探索,为农民增 3
产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
(三)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扶持力度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依托现代农业生猪养殖项目带动,实施规模化养殖场建设,2007年至2010年连续四年争取到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争取中央投资830万元扶持38个生猪规模养殖场进行猪舍标准化改造、沼气及污水处理设施、水、电、路及防疫设施建设,同时建立了4个商品猪基地村,新建11个标准化生猪人工授精站点,推进现代生猪养殖基地发展。2010年申报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投资165万元,建设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9个标准化养殖场,10月底将建成投入使用。165户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已投入生产,带动了生猪产业的发展。
中央财政支持500万元的现代农业发展肉牛产业项目在青岗岭乡实施的扶持发展肉牛养殖示范户(场)409户,规模化肉牛养殖场1个,新建标准化牛舍21400平方米,种植饲草料2600亩,建设青贮窖4130立方米,购置饲草料机械80套,沼气池409口,培训2500人次。目前,整个项目建设进入扫尾阶段,即将投入使用,示范引导肉牛产业的发展。
(四)涉农企业健康发展,产业化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区培育涉农企业49家,同比去年新增1家,规模的以上企业2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9家,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4家,同比新增9家。1-6月,**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共加工各种农产品6073吨,同比增加709吨,实现产值7110万元、销售收入达10387万元,分别同比增加1598万元、4
3819.1万元。截止2011年6月,据统计24家上规模的企业销售收入达11277万元,同比去年7755万元增加3522万元,增长45.4%。*****、*****、*****、****等省、市级龙头企业健康发展,各类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合同、合作经营等形式,联结农户6万余户,联结基地6.3万亩。
(五)高标准改造中低产田地,改善产业化经营基础条件 今年上半年,继续扫尾2010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共整合资金11431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9.12万亩,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2.6万亩。完成小型水利工程10件,修建沟渠110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14座;机耕路109公里;管网24件,长511公里;水池59个,总容量67793立方米;提灌站1座,装机640千瓦;倒虹吸5件,长18.5公里;取水坝4座;修建桥梁2座,现已全面投入使用。完成水改旱2300亩,占全年改造任务的28.9%,后续改造任务待水稻收割后,全面完成改造,新植苹果和大蒜。同时,**区上报2011中低产田地改造计划6.1万亩,超市政府下达任务1.76万亩,预计整合项目资金7471万元,着力在***乡(***村)、***乡(***村和***村)、***乡(坪**村、***村、***村)三个乡镇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建设苹果、大蒜标准化示范园。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
(六)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势推进,科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项目着力培植玉米、马铃薯、蔬菜、生猪4个主导产业,培育千亩连片的10个产业示 5
范基地,1000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万农户发展优势产业。由于建设成效显著,农业部新增投资120万元新建**乡、**乡、**乡、**乡4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完善仪器设备。目前,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土建工程已基本实施结束,进入设施设备购置审批采购阶段。通过示范县项目建设,争取农业部投资,在2014年前完成全区20个乡镇(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重建工作,改善基层乡镇农业技术站所办公设施,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经验
(一)加强领导,高位推动,加大投入
一是加强领导,高位推进。今年,**区委四次召开专题会研究农业工作,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原纪委书记***为指挥长、副区长***为副指挥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苹果产业发展指挥部;以副区长***为指挥长,农业局长***为副指挥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大蒜产业发展指挥部。同时,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原纪委书记**为组长的粮食生物多样性高产示范样板建设领导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工作组、专家指导组和技术执行组,乡镇也成立相应机构,保证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春耕生产等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是配套政策,加大投入。**区委2月份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苹果产业发展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大蒜产业发展工作的意见》两个产业扶持文件,区政府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明确了新植苹果每亩补助农户苗木费100元,连片种植100亩,给予贷款贴息3年;新植大蒜每亩补助农 6
户籽种费500元,连片种植50亩,贷款贴息1年的产业扶持政策。同时,拨付了400余万元专项经费投入粮食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和10万亩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培植。
我区把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春耕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区级领导挂钩乡镇负责制、目标责任制、技术人员科技承包制和绩效考核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指导到田,加强检查、督促和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定期通报工程进度,及时推广先进典型经验,督促后进。
(二)创新理念,引导项目资本投入
自2000年以来,**区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以工业理念指导农业,以市场手段经营农业,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资高效生态农业,以工业化的经营方式推动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在政策引导下,掀起了社会资本投资效益农业的热潮。大量工商业主涉足农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壮大了农业龙头企业队伍,提升了农业企业的整体素质,同时也将工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经营理念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我们积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项目申报工作,紧紧抓住蔬菜、马铃薯、生猪、苹果列入全省优势产业的发展机遇,到目前已组织申报了蔬菜、马铃薯、生猪三个产业省级“十优十强”、苹果“百县百园”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现代蔬菜产业、生猪产业,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认真做好项目对接,抓好项目前期准备的各项工作,争取扶持发展壮大四大优势产业。目前全区销售收入超千万的农业龙头企业达17家。近年来社会资本投资又将生物高科技企业、种子种苗业及休闲观 7
光农业作为战略投资的重点。***饲料、***农庄和***种业等效益农业,不仅是为农业注入资本金,更重要的是为农业发展带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促进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三)实施强龙工程,抓龙头培育,增强带动能力。近年来,**区以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为切入点,通过认定和扶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帮助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区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9家,其中省级9家,市级24家。据统计,1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7519万元,占全区上规模以上的24家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站66.7%,其中9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516万元,占全区上规模的24家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57.8%。如市级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有限公司,在**区**乡带动160余户农户发展蛋鸡养殖17.7万只,直接或间接联结基地1.2万亩,联系养殖户和种植户300多户。目前我区已形成了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14家加工企业群,加工、出口农产品,出口创汇额达510万美元。
(四)实施品牌战略,强化科技创新
一是加大技改投入,积极创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近年来,**区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加大投改投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承担农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产业化项目示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一些自主研发的专利和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8
如**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和**有限公司等涉农企业,选用**本地出产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新技术开发出***苹果浓缩汁、****天麻醒脑胶囊、***淀粉等新产品。全区各地积极应用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农业,开发新兴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既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扶持,产业化经营活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创新组织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近年来,全区各地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围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实行多形式、多领域、多渠道创办,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目前,全区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9家,入社社员4520人,带动农户5000余户,联结基地面积(包括外拓基地)2.6万亩。二是创新服务机制,营造产业化经营良好氛围。积极争取小额到户贷款、农民工“贷免扶补”创业贷款,为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问题,区牵头多家商业银行,到目前止,累计为15家农业龙头企业及种养殖大户提供担保贷款7000多万元,有效地解决部分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有力地支持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存在如规模型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初加工农产品多、精深加工农产品少,农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主导产业发展还应加快。今年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主导产业发展,省、市专门出台关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推进农 9
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区各地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相应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但总体上看,主导产业发展仍存在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雷同、优势农产品布局分散以及扶持力度还不够等问题,特色优势、区域优势的文章做的还很不够,特色主导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缺少核心竞争力,在推进主导产业发展上缺乏有效措施和手段。
(二)农业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该市农业龙头企业经过近几年来的培育和发展已取得长足的发展,总体上规模不小,但其综合竞争能力还不够强。从资产规模上看,全区49家农业龙头企业,以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居多,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实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少。从销售情况看,2010年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年平均销售收入为1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企业近年来有了大幅增加也仅为17家,目前尚未一家超亿元。
(三)农民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近年来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说,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农民的期望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存在不小的差距。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全区29家合作社带动农户数占全区总农户数的比例仅为3.1%,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超过300户的仅有**专业合作社一家;由合作社创建品牌、实施标准化管理,以及建设绿色、无公害产品、基地等项目在整个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所占的比例还不高。
(四)制约产业化经营因素仍较多。近年来,中央继续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土地紧缺、资金紧缺、能源紧缺等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宏观调整带来的要素制约将直接影响 10
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另外,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科技支撑不足,低产面积较大;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带动功能弱;品牌创建力度不够,品牌效应不显著;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人员十分紧缺,土地流转难度大等问题也是制约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策建议和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特色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主导产业
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条件。下步工作中,我区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围绕区域特色和主导产业,加快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做大做强马铃薯、苹果、烤烟、生猪、蔬菜等主导产业。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特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投资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要着力建设苹果苗木繁育基地和积极组织大蒜籽种,为产业结构调整奠定基础。一是以本地具有育苗资质的企业为依托,建立300亩育苗基地,繁育300万优质苗木,满足5万亩新植果园用苗供给,品种以现有的早、中熟品种为主,对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适当补助。二是立足本地自调大蒜籽种,引进企业调入少量籽种试种观察,确保8月底全部就位;同时探索与调种企业建立挂钩合作销售蒜苔、蒜头的机制。
(二)育大育强农业龙头企业,提高龙头带动能力 一要培育、催生龙头企业。按照“放宽政策、放活经营、积极扶持、放手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使**区有 11
更多的企业参与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加速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提高企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水平。二要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继续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效益农业,要立足现有基础,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业。坚持以工扶农、以工促农,走发展非农产业扶助农业的路子,培育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收更多外来资金投资农产品加工业,促进该市农业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三要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产销合作关系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四要加强规范管理。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培训,提高经营者队伍素质,用先进实用技术武装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
(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要进一步优化合作社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合作社法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争取在财政、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方面创造条件,支持合作社项目建设,促进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要积极发挥农业部门在指导和管理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技推广、农民培训等方面的组织体系优势,加强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通过在合作社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构建公共植保体系等项目,把合作社制度引入到农业生产各领域和各环节,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基地农户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 12
带动能力。要积极引导合作社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创建和营销品牌,指导合作社建立“激励—制约”机制,加强对社员的培训,帮助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等多项举措,全面提升合作社的竞争力。
(四)加快农业标准化实施步伐,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要加快农业标准制订,特别是主导产业如马铃薯、苹果、烤烟、蔬菜等优势农产品,要按市场标准的要求,制定发布一系列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形成健全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使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可循。二是要加大品牌培育和宣传力度。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强化创牌意识,注重品牌运作,积极开展各类认证和品牌展示、推广工作,努力争创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特别是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不断提高**区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步伐,积极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haccp、gap认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与信誉。同时要围绕本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进一步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要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区级检测中心、加工企业和市场检测点的农产品检验检测网络体系。积极开展生产环境、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投入品的检测,实行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控制。继续完善农产品质量 13
安全例行监测管理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 科技进步是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只有科技创新,发展高新科技,才能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才能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一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提高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改投入,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和先进设备的引进和更新,要给予一定贴息扶持。二是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力度。要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开发和运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保证企业用于研发的经费逐年有适当增长。积极开发“名、优、特、新”农产品的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产品,提高其附加值。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合作,发挥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产研合作,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组建各类科研机构,集中各类科研力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六)进一步强化以投入为重点的保障机制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是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以投入为重点的一系列保障措施。首先要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建立确保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明确各级政府支农责任。整合支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综合运用政策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鼓励 14
农民、合作社、工商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加强公共服务能力。深化乡镇农科站体制改革,加强公益性服务,放活经营性服务。要落实政府主体、经费保障、人员聘用、服务报酬和社会保障、部门职责等工作,使公益性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得到调动,农民迫切要求的服务切实得到落实,政府公益性服务的职能切实得到加强。三是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农业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加强完善由政府主导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为此,要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同时要加强重大动植物病虫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和推广工作,建立农户因灾减收的经济损失补偿制度。
第三篇:2011年农业产业化汇报
怀安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
(2011.12.15)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1年农业产业化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龙头企业销售收入情况。我县有16家企业被县政府认定为县级龙头企业,其中12家被市政府认定为市级龙头企业。今年我县市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542.9万元,完成市下达任务20000万元的102.7%。
2、“111”工程项目建设情况。今年我县筛选确立了11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0.3亿元,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2.407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4211亿元,占年任务的100.6%。其中续建项目共8个,今年计划投资9053万元,实际完成投资9205万元;新建项目3个,今年计划投资1502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5006万元。
3、银企对接贷款情况。我县按照市级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暨银企对接会议的要求,组织协调龙头企业与县信用社、工商银行、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单位进行对接洽谈,共为顺达养殖、忠利源商贸等公司实现银企对接金额6820万元,有效解决了我县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
4、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我县共有4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注册,超额完成市下达28个的目标任务。其中省级示范社有2家,市级示范社3家,县级示范社9家,京张蔬菜协作示范社2家。合作组织有成员4333户,销售
1农产品总量307788吨,农产品销售收入17192万元,带动种养农户36150户。
5、农超对接和一村一品情况。我县继续实施绿色通道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农超对接力度,目前已有4个合作社基本上实现了农超、农校、农企对接,使蔬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或校堂、企堂。一村一品数量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增加,到目前已有28 个村基本上达到了一村一业或一村一品。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亮点
一是强化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建设管理。对年初“111”工程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监测,进展问效,协调银企对接,督促其早开工、早建设、使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建设内容和投资金额上实现了年初目标任务。
二是抓好龙头企业与银行的有效对接。借助市银企对接培训会在我县召开的有力机遇,深入龙头企业和项目实施主体,面对面地进行引导企业在融资方面提供帮助,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引导工作。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注册、扶持、示范、考核的等方面的工作,让更多合作社申请注册、规范运作、示范带动。忠利源蔬菜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5000亩,带动农户6500户,占附近乡村农户数的45%。柳南夭村成立超然有机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人均增收1000多元。张家屯村成立三农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入社农民统一批发购买农用物资,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三、2012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思路、目标及主要措施
一是抓好项目建设,在质量提升上求突破。项目建设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我县将按照抓农业就要抓产业,抓产业关键是抓项目的思路,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考核机制和包扶机制,全面推动项目的建设和落实,达到“在建一批,谋划一批,跑动一批”。
二是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在发展规模上求突破。我县将认真筛选一批带动大、特色显、后劲足、管理好的企业,积极引导、扶持成为县级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具有带动能力强的县级龙头企业申报为市级龙头企业。积极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的市级龙头企业成为省级龙头企业,实现省级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三是抓好银企对接,在服务扶持上求突破。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努力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牵线搭桥,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制约问题。
四是抓好品牌建设,在提升市场竞争力上求突破。牢固树立品牌发展意识,走品牌发展之路,继续抓好我县的蔬菜、冷鲜肉、熏肉三个方面的品牌建设,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不断开拓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经营汇报
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汇报
唐山蓝猫饮品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94年,是河北省具有较大规模、拥有研发体系、先进技术、专门从事野生绿色饮品开发生产销售的企业集团。集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资产总额亿元,企业员工1200人,是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先后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QS市场准入、ISO900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蓝猫集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燕山脚下,毗邻世界文化保护遗产清东陵,四面环山,山水相依。依托满山遍野的酸枣资源,经过几年不断地对野生酸枣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打造出了纯天然绿色饮品的知名品牌,形成了野生酸枣饮品的易拉罐、玻璃瓶、PET、利乐包四大包装体系和酸枣原汁、无糖酸枣汁、含汽酸枣汁、酸枣茶四大口感体系的产品格局,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
截止到2008年,企业生产能力已达到10万吨,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3614万元,同比增加%,实现利税37.5万元,同比增长%,出口创汇360万美元。
一、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创建科技领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浑身是宝的小酸枣在蓝猫集团开发利用前自生自灭、无人问津,蓝猫集团以发展的眼光、敏锐的捕捉力看中了野生酸枣的药用价值、保健功能和深度开发利用的市场空间,确定了“把小酸枣做成大市场,培育大品牌,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把企业打造成拥有一流产品、一流技术、一流品牌的科技领先型现代化企业集团。一是以企业为主体,依托科研、高校力量,组织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体系,通过不断地产品开发、科技创新、酸枣基地建设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蓝猫集团不仅拥有保证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近百个品种的核心产品,还开发出了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具有独特口感和保健功能的酸枣干红、酸枣仁露的产品项目储备。二是通过项目建设迅速提高产能。2008年底投资2000万元建设酸枣饮品的提汁生产线,该项目拥有蓝猫集团自主研发的“酸枣预蒸渗透提汁技术”和“生物保鲜技术”及“生物工程发酵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第一家完整的拥有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即可把酸枣彻底脱核又不使酸枣营养流失的生产线。而投资6500万元,于2009年2月份投产的易拉罐生产线更是拥有了易拉罐注氮工艺技术、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和无菌冷灌装技术,此生产线出手就是高起点、高标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以上两条生产线已经运转正常并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30万吨果汁、果奶项目的逐步建设完毕,到2013年蓝猫集团的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5亿元,成为又一个民族品牌的旗帜和带动农民致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
二、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打造农企双赢共生的产业链经营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制约企业发展的原料问题逐渐显现,仅仅靠周边农民每年上山采摘的原料远远不能满足蓝猫集团生产需要,而省级蓝猫集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责任也要求企业必须承担带动
农民致富,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农业产业链的责任。为此,蓝猫集团以企业+基地+农户即以市场连企业,企业连基地的模式实施了十万亩酸枣基地项目建设,与全市22个乡镇、156个自然村、2.8万农户签订了种植协议,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在涉及基地建设的乡镇分别建立了技术辅导站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向农户传授新技术、新方法,推广新品种。由于技术服务及时、到位,基地农户的收购价格又高于普通农户收购价格的20%,从而极大调动了农户种植酸枣的积极性。酸枣基地不仅大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其种植收益也非常可观,使当地农民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他们靠小酸枣走上了致富路,过上小康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扩大酸枣基地的建设,原本荒芜的秃山和丘陵加强了植被,保持了环境的净化防止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给农业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的、长远的社会效益,其社会效益不可估量。同时,果奶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使蓝猫集团成为遵化市唯一一家鲜奶加工和鲜奶消费企业,每天加工鲜奶近百吨,惠及奶牛养殖户8500户。除此之外,在水果种植比较集中的21个乡镇建设了5万吨水果种植基地,带动农户5000户,户年增收7000元。为了从组织上确保基地运行的稳定性、长期性和有效性,蓝猫集团从资源上保证基地建设的顺利发展,一是从资金上保证每年提取销售收入的2%作为基地发展基金。二是从人才资源上保证通过与科研单位、涉农大专院校联合,加之集团研发人员组建350人专、兼职技术研发队伍,保证了农民种植、养殖的技术服务。三是建立了由公司和基地农户代表及乡镇干部共同组成的基地管理委员会,从组
织上确保基地的健康有序发展。通过酸枣、水果种植基地的建设,使蓝猫集团大幅度提高了产业化组织程度,综合带动农户4.5万户,为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带动农民致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酸枣基地的建设、酸枣产量的增收也解决了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原料不足的问题,奠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真正形成了农业产业链,形成了农企双赢共生的产业化经营。
三、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蓝猫集团在企业快速发展时及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企业资金支撑力度不够。随着企业的飞速发展,仅仅依靠企业良性循环、良性经营所取得的效益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市场的开发、产品的研发、品牌提升随之带来的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和流动资金缺口,企业深感融资的难度太大。尽管企业也得到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的扶持,但只是建设资金的一部分,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所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面对着全球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重重困难,蓝猫集团保持困难面前的清醒头脑,在危机中接受挑战、寻找机遇。一是坚定不移的实施“把小酸枣做成大市场,培育大品牌,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战略,推出野生、绿色、环保概念,打造中国野生第一品牌。二是依靠国家政策扶植,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实力。2008年底投产的酸枣提汁车间、2009年2月投产的易拉罐生产线已成为蓝猫集团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三
是重新进行的产品定位、卖点提炼,整合了产品线,统一VI形象,加大广告投成和终端拉动,使产品销售量大幅度提高,在利润空间缩小的情况下,以量取胜。四是实行成本效益计件考核,把成本效益的观念贯穿生产经营之中,大大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同时也使职工收入在2009年的大环境下不降反升。五是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顾客满意的产品扩大企业销售,从原料把关一直到产品出厂,严格按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产品安全标准体系执行,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万无一失。六是蓝猫集团依据饮品产业的特点,在营销模式上进行了大量创新,独立创立了具有蓝猫特色的直接开发终端、掌控终端,在终端上做强势品牌的复合直营体系,目前体系建设已经完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9年,蓝猫集团虽然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但是通过农业产业链的打造,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最大限度消化了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年销售收入达到
万元,实现利税万元。通过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产品品种的迅速增加、产品品牌的迅速提升、酸枣、鲜果基地的建设,把蓝猫集团打造成多元化、多品种、跨行业发展的企业集团,争取企业规模、综合实力进入同行业十强之列。
四、企业下一步打算
一是分步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蓝猫集团30万吨果汁、果奶项目已经获国家批准,随着此项目的投资实施,同时扩大配套的酸枣基地和鲜果种植基地的建设,到2013年使企业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二是积极谋划蓝猫集团的企业上市工作,争取在三年内企业上市成功。三是精心打造培育蓝猫饮品的知名品牌,使蓝猫成为中国野生第一品牌。四是构建并形成覆盖全国的完善、顺畅的市场复合型营销网络,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五是在2013年完成华中、东北、西北三大区域生产基地的建设。六是发挥产学研一体化的酸枣研发中心作用,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实施现有储备产品酸枣干红、酸枣仁露、酸枣咖啡、酸枣酪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的试产、投产,由目前产品的100个品种增加到300个品种。七是立足于企业管理的创新和具有蓝猫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打造,努力做大做强蓝猫的百年基业。
第五篇: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实施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欢迎市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协调领导组光临榆次、督查指导工作。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龙头企业发展作为带动农村发展、富民强区的重点来抓,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发展“规模大、起点高、外向型、带动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取得了较大进展。下面,就我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领风骚,农副产品加工整体势态良好
我区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主要涉及酿造、饲料加工、油脂加工、食品加工、乳制品加工等行业。2005年,我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企业数量、规模进一步扩大,农副产品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呈现出稳步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截止10月底,全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3.5亿元,利税2270万元。预计到年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数将达到135个,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5个,转化农产品16万吨,带动农户11400余户,为农民增收9000余万元。
1、龙头带,乳品行业成为投资新热点。我区乳制品加工企业博瑞乳业,是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生产的乳业老大哥。2000年以来,乘“万头奶牛”工程建设东风,企业迅速壮大,年加工鲜奶达到1800余吨,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QS食品安全认证。在张庆乡北胡乔、修文镇陈侃、东阳镇逯村等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建设5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奶牛示范园区,目前园内养殖户150户,奶牛1200多头。在博瑞乳业带动下,乳品行业成今年投资热点。张庆乡大户郝润明,投资120万元成立晋宏乳业公司,购置现代化的奶制品生产线一条,生产鲜奶制品和酸奶制品,年设计能力20吨/日,年产值可以达到1000万元。目前公司日产袋装鲜奶2吨,主要销往太原小店区。正在建设的晋佳乳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总投资1020万元,建筑生产、消毒车间3300平方米,工程投产后,可生产3大系列、18个品种的鲜牛奶、饮料奶7560吨,带动农户饲养奶牛1000头,增加就业机会200个。
2、集群化发展,食醋酿造联合闯新路。食醋酿造业是我区的特色产业,全区形成了以怀仁、南六堡、长凝为中心的酿造企业集群,共有7个乡镇14个村630多户,年产醋6万吨,约占山西食醋总产的四分之一。涌现出了四眼井、玉成、聚泉、春润等年产量在4000吨以上的酿造大户20个,带动酿造专业户300个。榆次山西老陈醋获得了原产地域保护,成为晋中市仅有的两家农产品原产地域保护之一(另一个是平遥牛肉)。张庆乡怀仁村是全国闻名的“山西酿造第一村”,有酿造专业户238户,年产醋4万吨。今年怀仁醋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联合6家酿醋企业,组建榆次怀仁四眼井酿造集团公司和醋业协会(合作社),改变过去松散低效经营的形式,并计划与外地有实力的北京投资商杨军达成引资协议,力争年新增醋产量2万吨,形成8万吨的生产规模。
3、重科技,饲料油脂产业上新台阶。全区饲料加工企业31个,年加工能力18.5万吨,年产值11.5亿元,年转化粮食6万吨。强大饲料、亨通饲料是我区的饲料业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高,市场份额大,优质产品多。强大饲料获全国博览会金奖,亨通饲料有限公司的鸡系列饲料荣获“山西省百万农民信得过产品”称号。油脂产业主要有正太油脂厂、晋北油脂厂、志村油脂厂等。油脂企业注重科技投入。正太油脂厂聘请国内化工专家研制开发出12-羟基硬脂酸产品,又计划投入200万元开发12-羟基硬脂酸深加工项目,明年正式实施。
4、上档次,食品工业有了新提高。我区食品加工业的龙头企业主要有海玉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正龙食品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和月山啤酒有限公司等。海玉食品拥有国际最先进的大型饼干生产线和国内领先的全自动包装机,开发产品3大系列、6大类、140余个品种。目前年产饼干5000吨,年产值3500万元,转化粮食3600吨,产品主要销往南方,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饼干生产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今年计划投资7351万元,新上一条年产3.6万吨饼干生产线,目前正在办理土地手续,土地手续办理完毕后,即可开工建设,预计2006年投产。河南正龙运行良好,预计今年实现年产值2亿元,利税3000万元。月山啤酒有限公司是我区民营企业中唯一的酿酒企业,今年预计年产量5万吨,年产值3000万元,年利税300万元。2005年新上的食品加工业有晋中市兜兜食品厂,总投资80万元,年设计产值300万元,利税30万元,目前正在申请食品安全认证,预计年底投产。从上海引进的上海食品有限公司晋中分公司,主要生产儿童食品,总投资600万元,年设计产值360万元,利税80万元,目前设备已安装好,计划年底试产。
5、抓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异军突起。随着我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规划实施,红枣、核桃、蔬菜、生猪等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也逐步兴起。榆次丰元枣业有限公司生产“丰联牌”御贡枣、滩枣、空心脆枣、紫晶枣等4个系列17个品种,年生产能力500万斤,产值5000万元,产品覆盖沿海、东北等大中型城市,并成为我区唯一一家打入香港市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今年新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公司主要以加工、销售干果、食用菌、速冻食品等为主,产品全部出口,远销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今年投资400万元建设榆次直属分厂食品加工项目,年产值可达1000万
元,目前项目已投产。山西华玉荣香椿有限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香椿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无土栽培香椿种植基地也将在今年年底建成,产品远销京、津、沪等大江南北,年产值达到300万元。今年投资84万元,新建保鲜库,续建加工车间。榆次民信屠宰加工有限公司是晋中市最大的屠宰企业,年屠宰生猪10万头,年产值6000万元,年利税250万元。2005年又投资5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该企业生产的“泽榆”冷鲜肉迅速占领本地市场,专营店由去年的3家增至9家,并成为太原超市冷鲜肉最大供货商。
二、积蓄实力,重点龙头企业蓄势待发
我区的龙头酿造企业四眼井酿造有限公司,是2005年晋中市重点扶持的11个农副产品加工业之一,年产醋1.2万吨。截至10月底,已完成产量8000吨,产值1600万元,利税100万元。预计到年底,销售收入可达2000万元,销售量达到1万吨。
为了进一步发挥四眼井龙头企业集团优势,带动榆次及周边县市酿造业发展,公司认真谋划,充分论证,制定了《“十一五”农副产品加工发展规划》,实施“1022”工程,实现“四个一”目标。即食醋产量达到10万吨,实现利税2000万元,在省级贫困县榆社、方山建设2个扶贫项目,实现年产值1个亿,转化粮食1万吨,带动农户1千户,增加农民收入1千万元。《规划》重点实施三个项目,并且已积极展开运作:
一是建立山西最大的老陈醋酿造基地,扩展老陈醋市场渠道。通过与山西大学共同承担山西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山西老陈醋传统工艺发掘优化和规范,生产全国领先的老陈醋醋基和饮料专用醋醋基,建立调配勾兑中心,大力发展全新口味的健康型营养醋、饮料醋,像“可口可乐”一样,将山西老陈醋推向世界。
二是建立山西老陈醋专用大曲基地,提升老陈醋品质。公司拟与山西方山老陈醋专用大曲公司合作申报山西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500万元在方山建立一个年产6000吨的山西老陈醋专用大曲生产基地,可为我省10万吨老陈醋提供优质大曲原料。
三是建立保健醋研究基地,提升老陈醋科技含量。同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利用山西苦荞、黄芪、党参、红枣、山楂、沙棘、苹果、葡萄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适应现代健康食品潮流,开发具有各种保健作用的特色醋、功能醋。
三、实施“七个抓”,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1、抓认识,实现观念转变。区委、政府通过考察学习山东“龙大”、“鲁花”等企业发展经验,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彻底改变了过去“农业只能解决温饱,难以解决振兴”的陈腐观念。一致认为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就是牵住了农业产业化的“牛鼻子”。确立了“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进城市,以工业化发展农业”的思路。连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更加坚定了我们通过龙头企业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今年,榆次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组,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协调配合,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年年初制定的农业及产业化15项重点工程中,华玉荣香椿、德御农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项目就有5项,投资总额5900万元。华玉荣、博瑞、福大、民信等5个建设工程还被列入市“双百”项目,总投资达1亿余元。在制定全区“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时,更是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列为重中之重,分别列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榆次工业园区建设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和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政策措施等研究课题之中。
2、抓基地,夯实原料基础。我区围绕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经济,主抓蔬菜、红枣、奶牛等特色产业,蔬菜、红枣、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蔬菜全年播种面积达到30万亩,年总产量达到12亿公斤。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蔬菜生产连续12年夺得全省之冠,被列入全国55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红枣面积30万亩,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形成南起乌金山镇、北到北田镇的百村百公里红枣经济林带,年产量达到2600多万公斤。以奶牛为代表的畜牧养殖得到了快速的推进。全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万吨左右,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奶牛养殖规模达到8000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玉米种植面积由2003年前的16万亩左右猛增到今年的34.3万亩。
3、抓科技,促进企业腾飞。民信屠宰有限公司投资建造了300平方米的冷却车间,生产出了“泽榆”牌冷鲜肉,打破了从前“双汇”冷鲜肉一花独放的局面,同时也填补了榆次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四眼井公司注重科技投入,研制出了固稀分酿新工艺,提高了出醋率,该工艺已列入山西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古船面粉有国际一流的意大利生产设备,日处理小麦500吨,可生产不同等级20个品种规格的小麦粉,是山西境内最大的小麦粉加工企业。陈世家酿拥有先进的防沉淀过滤设备,年产醋5000吨,大大提升了我区酿醋生产水平。山西海玉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在意大利“卡夫拉缇”配方的基础上研发的“开心食点”系列产品,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4、抓联结,巩固产业链条。榆次博瑞乳业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形式,与养殖户结成了有利分享、有难共当的利益结合体。在今年奶牛低迷时期,对奶牛养殖园区实行每斤0.65元最低保护价收购。晋中德御农贸有限公司面对今年春季干旱,农民种谷子顾虑重重的不利情形,拿出6万元与农民签订了1万余亩晋谷29号的种植合同,使什贴镇谷子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在带动农民致富的同时,保证了公司扩张生产的需要,在去年占领太原29家超市的基础上,今年又打入了天津23家超市。以威特公司为龙头,发展订单扁桃3000亩、核桃2000亩,威特公司包销20年,核桃比市场收购价高1元/斤,扁桃高2元/斤。
5、抓服务,创优发展环境。企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首先是财政支持。今年上半年,在全国的大气候的影响下,我区奶价下滑、奶牛价格跌至谷底、刚刚成长起来的奶牛养殖加工业面临严峻考验。区政府从有限的财政中挤出5万元,对养殖园区内生产的鲜奶每斤补贴0.05元,使每斤鲜奶达到0.7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使我区的乳业在逆境中求得了高速发展。其次是招商引资。榆次工业园区被誉为“全省最好、全国较好的精品工业园区”。区政府依托园区品牌,以工带农、以工兴农,积极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以河南白象、江苏恒顺老陈醋、紫晨醋爽、成信油脂、古船面粉、绿叶食品、陈世家酿、强大饲料等8家企业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群体,总投资3.7亿元。今年,区政府更是以零地价的优惠政策,吸引来中国名牌企业哇哈哈集团公司。第三是指导企业有序竞争、共同发展。2000年左右,怀仁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品牌杂乱,竞争无序,伪劣泛滥,食醋价格一路下跌。针对问题,区政府指导他们在我省率先成立了榆次怀仁醋业协会,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会员131个,实现了食醋业的良性发展,食醋产量由2002年的3万吨,发展到去年的5.45万吨,增加了80%,销售平均价格也翻了近一番。
6、抓品牌,打造名牌企业。积极组织我区企业参加全国性的商贸交易活动,如第三届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等。今年德御农贸、华玉荣香椿、老醋坊、恒顺醋等7家企业参加了第三届农交会,产品销售额超过15万元,是上届的2倍,签订合作意向180万元。在古城平遥首次举办的晋中市农产品包装质量评比活动中,我区选送的德御农贸有限公司“德御皇家贡米”拔得头筹。山西四眼井酿造实业有限公司的四眼井牌陈醋成为晋中市现有19个山西名牌产品之一。此外,我区还加强了网络宣传力度,目前已有3家企业(德御、海玉、丰元)注册了“一站通”。
7、抓培训,提供劳务支撑。榆次工业园区先后投入资金30万元,对100余名农民工进行了实用技术了职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接受培训和安置的农民工累计达到846名,占园区劳动力总数的40%。今年开工建设的榆次修文工业基地,投资900万元修建修文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转移培训。据统计,全区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9210人,为农民提供工资收入达4600余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我区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资金短缺。四眼井有限公司计划搞高科技醋业示范基地,因为缺乏资金,项目迟迟不能上马。该公司的“十一五”规划,计划在2—3年内投资3000万元用于基建、设备和流动资金,也急需省市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还有榆次民信屠宰加工有限公司、华玉荣香椿有限公司、海玉食品有限公司、丰元枣业公司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短缺问题。
2、四眼井有限公司在食盐购价上存在问题。国家对醋产业在食盐价格上有优惠政策,年产量在1.2万吨以上的企业,可以按800元/吨价格购进,而四眼井有限公司并未享受到此项优惠政策,四眼井有限公司多次向上级部门申请,却一直未解决。
3、农产品基本上都属于初级产品,从包装到产品的深加工均很落后,农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低,标准化水平不高。这次我区在农交会上申报参展的2个企业——老醋坊和德御农贸公司的产品就是因为没有无公害、绿色认证而被拒之门外。
4、企业规模还不大,不能适应基地生产要求和市场需求。我区红枣目前年产量2600万公斤,中小型加工企业只有6家,加工能力不足年总产量的一半。如30亩红枣全部进入盛果期,加工矛盾将更加突出。
5、品牌意识不强,宣传跟不上,品牌打得不够响,不能体现品牌的经济效益。
四、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1、多形式融通资金,首先盘活闲置的存量资产,利用闲置资产引进增量资金,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积极争取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业扶持发展资金。
2、举龙头,拓市场,加速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我区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产业化程度还不高。因此,要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福大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泽榆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四眼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把贮藏、流通和市场开发作为重要举措来抓,进一步提高我区的农业产业化程度。
3、创品牌、抓示范
创建品牌产品,提高科技含量,帮助企业设立厂办科研机构,引进人才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挂钩,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开发新产品提供有力的组织和技术保证,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名优产品,著名商标产品,信得过产品,并加大宣传开拓市场,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规范“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
“公司加农户”的模式仍然是我们农副产品特别是食醋业生产的有效的生产经营形式,下一步要对其进行规范,严格实行“三包”“四统一”的管理办法,即包原材料、包销售、包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工艺流程、统一销售价格,让我们的农副产品都像食醋业形成联合体一致对外,把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参与大市场的竞争,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贡献。
&
nbsp;
以上是我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进展情况。对于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请督查组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二○○五年十一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