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言文强化训练

时间:2019-05-15 15:4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必修三文言文强化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必修三文言文强化训练》。

第一篇:必修三文言文强化训练

必修三文言文强化训练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因为 .

B.至杀不辜人也.

C.亦以明死生之大.

D.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辜:罪 明:表明 如:到„„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葬之徒①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①慷慨得志之..A.B.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出①夜,缒而①死而湮没不足道者..C.D. ②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②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且庸人尚羞之 .

B.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

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4.对于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②长于臣 ③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④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B.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D.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笑于大方之家①吾长见①将焉取之..A.B. 疑,忠而被谤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②信而见②郡之..

若而叹曰百,以为莫己若者①望洋向①闻道..C.D. 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②向②策之不以其道..

7.对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③且贰于楚也 ④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⑤肇锡余以嘉名 ⑥亦以明死生之大 ⑦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⑧以其无礼于晋 ⑨予羁縻不得还 ⑩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11设九宾于廷 12我之谓也 ○○

11○12/⑥/⑦⑨ A.③④⑤⑧⑩/①②○

11/①②○12/⑥⑦/⑨ B.③④⑤⑧⑩○

11/①②③○12/⑥⑦/⑨ C.④⑤⑧⑩○

11/①②○10○12/⑥⑦/⑨ D.③④⑤⑧○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买五人之头而函之②人皆得以隶使之③不能容于远近....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⑤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⑥诡踪迹,草行露宿 ...

⑦戍卒叫,函谷举⑧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⑨道中手字自抄录 ...

A.①③⑦/⑤/②④⑨/⑥⑧B.①④⑧/⑤/②⑥⑨/③/⑦

C.①③⑦/②⑤/④⑥⑨/⑧D.①④⑧/②⑤/③⑥⑨/⑦

9.与“诚不自意返吾衣冠”中“意”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目似瞑,意暇甚D.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詈:斥骂 .

B.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D.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函:用棺材收殓 暴:显露 C.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哀:悲哀 .

11.下列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往,到)是寡人之过也(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取消独立性)子犯请击之(他们,指秦军)..

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敢以烦执事(拿)..

阙秦以利晋(来)以乱易整,不武(凭借)..

C.以其无礼于晋(它,指代郑国)共其乏困(代使者)..

吾其还也(还是,表商量语气)失其所与,不知(自己,自己的)..

D.(秦军)乃还(于是,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竟然)..

家祭无忘告乃翁(你,你的)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才)..

12.下列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被).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语气词).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替).

B.若入前为寿(你).

仿佛若有光(好像).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如果).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为).

不如因而厚遇之(因此).

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

D.源不深而望流之远(却).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

择善而从之(表承接).

13.下列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对).

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跟,同).

良曰:“长于臣。”(在).

B.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替,给).

失其所与(结交).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和).

C.子亦有不利焉(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

盘盘焉,囷囷焉(语气词,表陈述)..

D.且贰于楚也(并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却).

14.下列加点的多义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宁许以负秦曲(违背).

决负约不偿城(承担).

秦贪,负其强(倚仗).

B.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信者效其忠(效仿).

C.乃令张良留谢(感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辞别).

D.大礼不辞小让(计较).

卮酒安足辞(推辞).

朝辞白帝彩云间(告别).

15.下列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

B.徒见欺(白白地).

徒以吾两人在也(仅仅).

C.顾吾念之(本来).

相如顾召赵御使(示意).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D.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到„去,往).

万事如意(顺着,遵从).

16.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窃为大王不取也

C.而君幸于赵王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7.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沛公安在?

B.求人可使报秦者所以遣将守关者

C.是寡人之过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D.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君少长?

18.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曰:“孰与(项伯)君少长?”

B.(赵王)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C.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能)胜。

D.竖子不足与(之)谋!

答案:

1.A.因:依靠。

2.D解析: 都是代词,„„的人。A项,①连词,表目的,来;②介词,凭借。B项,①助词,的;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转折,但。

3.C解析: C项为形容词使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意动用法。4D解析: ①介词,对;②介词,比;③④都是介词,在。

5.B解析: A项,行李:古义为外交使节,今义为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等。C项,大方:古义为大道理,文中指懂得道理的、内行的;今义为不计较或不吝啬财物,(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D项,约束:古义为信约,今义为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6.B解析: A项,都表被动。B项,①代词,代土地,②结构助词,的;C项,①动词,面对,②连词,假使;D项,①名词,道理,②名词,方法。

11均为状语后置句;①②○12均为宾语前置句;⑥⑦为省略句;7.B③④⑤⑧⑩○

⑨为被动句。

8.B

9.选A。A项中的“意”与例句意思相同,都解释为“想着,想到”。B项的“意”解释为“用意”。C项的“意”解释为“神情”。D项的“意”解释为“想法”。

10.C哀:惋惜。

11.B.12C.13.B14.D15.C16.B17.B18.A

第二篇:必修三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B、嬴乃夷门抱关者C、旬乃还第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天下之大贼也 B是胜之舍人也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不知木兰是女郎

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梁父即楚将项燕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

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5.灭六国者,六国也。

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环滁皆山也。

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0、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败秦师于崤B恐为操所先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1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

1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2004上海高考题)

13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14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甚矣,汝之不惠2.请其矢,盛以锦囊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梁,吾仇也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6.其势弱于秦7.痛哉斯言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何以谓之文也

A.1、7/

2、6/

3、5/4/8/9B.1、4/

2、3/

5、6/7/8/9 C.1、2/

3、4/

5、8/6/7/9D.1/2、3、4/6/7/8/9

15、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和(),()和()。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齐人勿附于秦

16、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

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③不拘于时,学于余。()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时人莫之许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18、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③.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④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19、选出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舍簪笏于百龄应该是借代,“簪笏”官吏所用之物,这里指代官职。A.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B.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

20、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画线部分相一致的一项是()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童子何知C纤歌凝而白云遏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21、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22、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却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我没看出这种人是明白事理的。

B.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却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我看不出这种人是明白事理的。

C.不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以他为老师,或者不以他为老师,这是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放弃。我没能见到他的明白事理。

D.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学习,或者不学习,大的方面放弃小的方面学习。我怎能看出他聪明呢?

23、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激昂大义B.激于义而死焉C.不能容于远近D.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24、下列疑问句不表示反问的一句是()。

A.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谁为哀者?D.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土之志哉?

2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三在后面的括号内标出句式类型(写序号)。

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定语后置E、省略句F、介宾短语后置G、主谓倒装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大王来何操?()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是以后世无传矣。()

5、而君幸于赵王。()

6、惟你是问。()

7、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8、沛公安在?()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2、微斯人,吾谁与归?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1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1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15、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16、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17、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于)地,拔剑撞而破之。()

18、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2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22、郑穆公使视客馆。()

23、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臣言。()

24、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25、战于长勺()

26、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2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28、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9、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30、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31、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32、至则无所用,放之(于)山下。()

33、惟余马首是瞻。()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

1、〔答案〕B2、〔答案〕D3、〔答案〕C4、〔答案〕A

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5.灭六国者,六国也。〔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形式:„„者,„„也。

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形式:用“为”表示判断。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答案〕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形式:用“则”表示肯定判断。

8、环滁皆山也。〔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形式:用“皆”表示判断。

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形式: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10、〔答案〕A11 〔答案〕A 1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2004上海高考题)〔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13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D)14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15、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A和C,B和D。

16、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

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A)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③不拘于时,学于余。(BD)④师不必贤于弟子。(D)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E)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E)

17、(C)。

18、(A)。

19、(D)20、(C)

21、(D)

22、(D)。

23、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这道题目有点问题,可能是没有答案。我个人认为ABCD都是被动句。

A.激昂于大义被义所激B.激于义而死焉被义所激而赴死。C.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远近的人容纳。D.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周公被逮捕就是由他指使的。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个答案,就选D,“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周公逮捕就是他指使的。

24、下列疑问句不表示反问的一句是(C)。

2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B)这是考倒装句的,B没有倒装,其它都有。

三在后面的括号内标出句式类型(写序号)。

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定语后置E、省略句F、介宾短语后置G、主谓倒装

1、(B)

2、(C)

3、(C)

4、(C)

5、(B)

6、(C)

7、(B)

8、(C)

9、(A)

10、AE)

11、B)

12、C)

13、(B)

14、(B)

15、(C)

16、(C)

17、(E)

18、(D)

19、(D)20、(A)

21、(A)

22、(E)

23、(E)

24、(G)

25、(F)

26、(D)

27、(E)

28、(A)

29、(D)30、(E)

31、(D)

32、(E)

33、(C)(218.89.39.50)

第三篇:课外文言文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一)包拯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阁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而未尝不推以忠怒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造饮辄醉 B.不伪辞色悦人/未尝稍降辞色 C.虽贵/虽不能察,必以情

D.故人、亲党皆绝之/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2.用四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拯 性 直 恶 吏 苛 刻 务 敦 厚 虽 甚 嫉 恶 而 未 尝 不 推 以 忠 忽 也。

3.结合选文,分析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香居谏齐宣王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新序》)【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②具:备办。③香居:齐国大夫。④尚书:官名。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样臣莫敢谏者/上书谏寡人之过者 B.书之/即书诗四句

C.具之三年而未能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以齐国之大/可以一战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书 之 寡 人 不 肖 好 为 大 室 香 子 止 寡 人 也 3.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

(三)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日:见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

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②改之乎?不然迨③年事蹉跎④虽故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还(xuan):通“旋”,转身。②盍:何不,为什么。③迨(dai):等到。④蹉跎:虚度岁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吾悉能志之/处处志之 B.或谓君不普学/或异二者之为 C.王生益愠/香远益清

D.李生故寻王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3.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应该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四)至公之道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①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忽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见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②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百姓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③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④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自相亲况阳人而顿忘

也才若不堪亦岂以国人而先用?今不问其能不能,而直言其怨嗟,岂是至公之道耶?”(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注释:①处分:安排职务。②君:统治,主宰。③被:遍及。④:胜任。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A.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C.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故知君人者/故时有物外之趣 D.百姓人力已奉于上/惧其不已也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所以择量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

4.太宗认为用人的“至公之道”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五)鲁人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 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 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①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候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注释]①倍:通“背”,背弃、违背。1.下列各组句子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齐公许与鲁会于何而盟/染然相许

B.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君其图之/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D.颜顔色不变,辞今如故/未尝稍降辞色

2.给文中画线句子需要加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候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3.依据文章内容,分析曹沫的形象特点。

(六)孙叔放戒子

孙叔敖疾,将死,或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之意。②判:楚国的别称。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孙叔敖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必无受利地/乡为身死而不受

C.而子辞/停数日,辞去

D.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此臣所以报先帝面忠陛下之职分也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3.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 4.“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七)鲁国之法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请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候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全,则不复赎人矣。”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注释】①府:指国库。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赐失之矣()(2)可以移风易俗()2.对文中画线句“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子贡在诸侯那里买了个鲁国人,并给了那人一些钱。B.子贡在诸侯那里买了个鲁国人,却拒收给自己的赏钱。C.子贡在诸侯那里回鲁国人,并给了那人一些钱。D.子贡在诸侯那里陡回鲁国人,却拒收给自己的赏钱。

3.孔子对他的两个学生的做法分别持什么态度?他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八)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①,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②,卖得数斛米,斫③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④诸荐⑤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①磬:乐器,中空。②髲:假发。③斫:用刀斧砍。④剉:同“挫”,割。⑤荐:草整。

1.对下列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郡范逵素知名(素:向来,一向)B.侃母语侃曰(语:说)C.悉割半为薪(器:全部)D.路已远,君宜还(还:回家,回去)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3.文中陶母是怎么招待客人的?请用自己的话概述。4.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简要分析。

第二节课外文言文阅读 强化训练

1.C(A.到,拜访:B.验色;C.虽然即使;D.断绝)2.性萌直器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面未尝不推以忠想也。

3.包据:(1)立朝刚毅,贵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弹之: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2)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史不敢欺:爱国家,爱百姓;(3)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克己奉公;(4)“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铁面无私;(5)与人不荀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为官清廉,有骨气,不结党营私。(答出三点即可。)参考译文:(包据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極在朝延为人刚强坚載,成宣官国此而大为,听说过他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的一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关节不到,有间罗包老。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据打开官暑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默。包拯性情严厉刚直,恶办事小更苛杂刻薄,务求患诚厚道,虽然非常惜恨厌,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想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说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处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症枉法,不得故回同宗姓的本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二)1.C(A.给皇帝提意见或建议;B.写;C.备办,准备详细;D.凭借)2.书之庭人不肖好为大室盾子止寡人也。

3.香居:敢于在“群臣莫敢谏者”的时候劝谏齐直王表现出忠心勇敢;用楚王和

楚国的事例劝谏,表明他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齐宣王:能听取香居的动谏,表明他能听取意见,男于改过。

参考译文:齐宣王盖大宫殿,大得足以盖数百亩地。堂上有三百间屋子。凭借偌大的齐国,备办了三年却未能盖成,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香居问齐宣王说楚王放弃先王的雅乐,去做靡靡之音,臣斗胆问楚国是有君主的么?”宣王说:“是没有君主的。”臣斗胆问楚国是有臣子的么?”宣王说:“是没有臣子的。”香居说:“现在君王盖大宮殿,三年没能盖成,而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敢问大王是有臣子的么?”宣王说:“是无臣子的。”香居说:“臣请求回避。”于是香居迈着小步为匆往外走。宣王说:“青先生留步,为什么这么晚才向家人进谏?”于是叫来尚书说:“写下,寡人不遵从先王救诲,盖大宫殿,香子让寡人停止了这种做法。

(三)1,C(A.记做标记;B.有的人或许;C.更加:D.特意,有意所以)2.不然/逾年事蹉跎/風欲改励恐不及矣。

3.(1)学贵善思;(2)不耻下问:(3)择善而从之。(结合学习生活,意思相近即可)参考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述感”,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生气,不理李生,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絵色离开,几手要拒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沛,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度度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触,恩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说:“我真不職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鉴成。(四)1.D(A.得到;B.所以;C.和;D.已经/停止)2.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岂以旧人而先用? 3.如今朝廷之所以要选择贤才,就是要安抚百姓。

4.太宗的至公之道: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E之心心,任人唯贤唯能。看法:这种至公之道,以国家和百姓为重,是真正的“大公”。参考译文:唐太宗刚即位时,中书令房玄龄上泰说“秦王府的老部下未得封官的人,都理怨说前大子富和济王府的部下都比他们早先安撺了官职。”大宗说“古时候所谓的大公无私,是指宽容公正而无私心。升

未、商均分别是、的儿子,而光、舜却了他们,管叔、蔡叔是周公的见弟,而周公却把他们杀掉。山此可知,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私之心。我们的我食都出自百姓,这就是说,百姓的人力

已奉献给了朝廷,而我们的思泽却没有遍及民间,如今朝延之所以要择才,就是要安抚百姓。用人只问是否有能力任,怎能因亲、新旧关系而区别对待呢?凡是见过一面的人尚且感到亲近,何况是日的下属,怎会一下子就忘掉呢?如果才能不堪胜任,怎能国为是旧的下属而先任用?如今不该论他们能不能胜任,而只说他们有怨言,这难道是至公之道吗?”(五)1.D(A.约定,答应同:B.丢失选跑;C.考虑/贪图:D.脸色)2.夫贪小利以自快奔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3.(1)勇猛无: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ヒ首劫齐恒公。恒公左右莫敢动。(2)讲正义(道义):“齐强鲁弱,面大国侵鲁亦基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1”(3)沉着镇定:既已言,曹沫投其ヒ首,下 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参考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其勇敢和力量就力于鲁庄公。庄公十分喜好武力。曹沫为鲁国的大将,和齐国作战,三次都输掉了。鲁庄公害怕了,就把遂邑的土地适给齐国来求和,但仍然用曹做大将。齐極公与鲁庄公相约在柯这个地方誓。庄公与桓公在把的天坛盟之后,曹沫手拿比首持了齐公。公身边的人不数有任何行动,只是问他:“你想要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而强国優占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的的都城已经在齐国的边界,你应该考虑一下这件事。”齐桓公于是允诺把侵占的鲁国的土地都还给鲁国。曹沫见齐植公这么说, 就把手中的比首切了,走下天坛,面向北站在群臣应该站的地方,面容验色没有丝毫变化,说话做事好像以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齐桓公大,想要违背约定。管仲说:“这样做不可以。为了一时的快乐而食国这样小的利益会使你在诸侯中的或信尽失,失去天下人的信任与带,还不如还给他。”于是根公把侵占鲁国的上地还给了鲁国,曹三次大战所到出去的上地都还了回来。

(六)1.B(A重病/快:B.接受:C,叫绝/降别,告别:D的原因/用来…… 2.王果以美地封其子/面间千/请寝之行至今不失

3.因为“人畏鬼,越人信”,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售记抢存。4“孙叔放之知”表现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面”请寝之丘”。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

参考译文:孙叔敖病重,临死的时候,告诚儿子说:“大王多次弱予我土地,我都没有

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易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能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跟越国之间有一个叫寝丘的地方,这个地方土地黄,而且地名当险。楚国人怕鬼,越国人速信鬼神古当。所以,能够长久地拥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了。”孙叔死了之后,楚王果然赐给孙叔散的儿子肥美的土地,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楚王赐于丘,因此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别人占有。孙叔的聪明在于懂得不把世俗认为有利的看作是有利的。懂得把别人厌悉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不同于世俗之人的原因。(七)1.(1)失:错,错误;(2)易:改变。2.D(:回;让:辞让,拒绝)3.孔子批评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金,表扬于路救了人并接受赏牛。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做善事领奖赏有利于鼓励其他人效仿,可以移风易俗。

参考译文:鲁国法律规定,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出来的,可以到国库报领取砝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在国外了一个者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补金。孔子说:“赐呀,你做错了。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并非适合自己的品行就算好了。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补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人赎身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欣喜地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八)1.B(告诉)2.范逵等人第二天离开时,陶侃追赶相送不停,快送了一百多里。

3.(1)剪掉头发卖钱买米;(2)砍掉房屋的柱子当柴烧;(3)剁草垫子喂马。4.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重视功名、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理由:当孩子想款待朋友,却因家庭贫困为难时,陶母竭尽家庭所有满足孩子的愿望。

参考译文: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想要投宿到陶侃家。当时连日冰雪,陶侃家中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用卖头发得的钱换到几斗米,又把支撑房屋的柱子全部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疚。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追赶相送不停,快要送到一百多里。范遠遠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第四篇: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总结

user 第 1 页 2013-06-25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字词句)梳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独五人之曒曒(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语气词,了).共其乏困(同“供”,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可予不(同“否”).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召有司案图(同“按”).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请奏盆

秦王(同“缶”)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要项伯(同“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泾流之大(同“径”,直).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

使: 使北营(出使).会使辙交驰(使者).奉使往来(出使的人,使者).竟使遇哨(假使).使来者读之(让).使臣奉璧(派). user 第 2 页 2013-06-25 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使者).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当: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时候).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然五人之当刑也(在„„时候).盛: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呜呼,亦盛矣哉!(盛大隆重的事).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把东西放入器物中).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卒: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买五人之 豆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私: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下:

虑壅蔽则虚心以纳下(臣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伐: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砍伐).十年春,齐师伐我(攻伐,讨伐).载: 载舟覆舟(乘载,装载).载歌载舞(又).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 user 第 3 页 2013-06-25 盖: 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盖在殷忧(因为).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 徒见欺(被).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 计未定(计策).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尽).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闻: 闻道百(听见).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始吾弗信(开始).法:

凡先王之法(法律,法令).犹若不可法(效法,取法).时: 有要于时也(当时).时不与法俱至(时代).幸: user 第 4 页 2013-06-25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短命死矣(幸运).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 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修饰).纵情以傲物(连词,表并列).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连词,表承接).则思知足以自戒(连词,表目的,“用来”).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把).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贵以近知远(介词,根据,按照).以益所见(连词,来).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user 第 5 页 2013-06-25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縋而出(连词,表修饰).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功成而德衰(连词,表因果).择善而从之(连词,表承接).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目的).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焉:

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代词,代五义士).吴之民方痛心焉(语气词,无实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岂取之易(天下).择善而从之(它).代百司之职(的).思国之安(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董之以严刑(人民).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 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 user 第 6 页 2013-06-25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 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得复见将军于此(在).为:

以旌其所为(做).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为天下笑(被).相如为上大夫(当,做).„„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为一击(替,给).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军中无以为乐(作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君为我呼入(替、给).为之奈何(对,对于).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3、古今异义(例)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 ..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 .. user 第 7 页 2013-06-25

4、词类活用(例)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承天景命(古:大;).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古:虚;).简能而任之(古:选拔;).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离开;).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位在廉颇之右(古:上;).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相如奉璧奏秦王(古:呈现,进献;).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古:尊重;).故臣复取璧(古:再;).拜为上卿(古:授予官职;).窃计欲亡走燕(古:逃跑;)..王必无人(古:果真,如果;).臣请完璧归赵(古:请你允许我„„;).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百川灌河(古:黄河;).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user 第 8 页 2013-06-25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边境)

乐盘游(意动用法,以„„为乐).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将有作(动词作名词,兴建,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使动用法,使神劳,使思苦)..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名词作动词,发出苦笑声).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 user 第 9 页 2013-06-25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

5、文言句式(例)

1)判断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过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词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 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大王见臣(于)列观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拔剑撞(之)而破之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4)特殊句式。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虽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句)设九宾于廷(状语后置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二、重点语句翻译(例)

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译: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巡抚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 user 第 10 页 2013-06-25 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译: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也对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他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

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译: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8、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我虽然十分愚笨,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何况像您这样明智的人呢!

9、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竭尽诚意,那么即使像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像陌路之人。

10、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译: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播散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1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赢。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1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1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还告辞干什么呢?

1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同在朝廷做官,廉将军说出无理的话,但您却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过分了。就是一般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1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用兵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丝绸为后啊!

1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

17、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译:上面执政的人抓获他之后就会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18、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译:现在最大的不仁义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反而就这件事情称赞它,说它是义举。

19、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译:所以抛弃古代君王的现成的法令,而效法他们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20、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译:雍水猛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黑夜趟水过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们惊骇的声音如同高大的房屋倒塌一样。

3、解释下列词语。user 第 11 页 2013-06-25 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岭。

雷霆万钧:比喻威力巨大。雷霆,暴雷、疾雷,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30斤。

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眺望:往远处看。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荒诞不经: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道路,大道。命运多舛:指平生的遭遇、经历不顺。

养尊处优: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不肥沃。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式而产生。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客观环境也改变了。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昙花一现: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和影响。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鞭长莫及:原来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自诩:自夸。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手段。

二、作家作品。

1、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著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他以学术上鲜明的倾向、独特的见解、丰硕的成果而享誉国内外。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见》,论文集《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

2、雅—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派,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

3、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4、艾青: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蒋海澄,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5、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福建泉州人。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著而深切的爱国之情,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user 第 12 页 2013-06-25 6、朦胧诗是新时期诗坛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个诗歌浪潮,也是一个取得了相当高艺术成就的诗歌流派。它于70年代后期产生。朦胧诗强化现代意识,突现创作主体,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给诗歌带来了更多扑朔迷离的意象和暗示意味,显示了与30年代诗歌决然不同的特色。朦胧诗的代表作家有舒婷、顾诚、江河等。

朦胧诗的特点: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将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并用,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7、阿赫马托娃:

苏联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之一。8、“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9、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是一个政治家,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深得怀王信任,但为小人所谗,两次被流放,最后悲愤绝望,相传投汨罗江而死。

10、《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全诗共373句。

11、普希金,俄罗斯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作为诗人,他一生写了800多首诗抒情诗和十几篇叙事诗,运用了各种形式和韵律。普希金的重大贡献还在于创建了俄罗斯文学语言,确立了俄罗斯语言规范。代表作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12、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被公认为美国的“诗歌之父”。19世纪40年代末他加入了“自由土地党”,反对美国的蓄奴制,主张土地改革,代表作诗集《草叶集》。《草叶集》是惠特曼的诗歌总集,其寓意是在于“草叶”随处生长,最富有生命力。它象征着普通人,也象征着发展中的美国,同时,也象征惠特曼自己关于民主、自由的理想和希望。

13、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意。

14、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他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在文学上,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著有《七录斋集》。

15、碑记,又称碑志。“碑”指碑铭,“志”指墓志铭。前者刻石立于地上,后者则埋于地下。碑铭又分为三类,即宫室庙宇碑,墓碑和功德碑。墓碑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和高尚的品质。

16、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和《现代喜剧》(《白猿》《钥匙》《天鹅曲》)。

17、杨绛,本名杨季康。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

18、李约瑟,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国际科学史联合会主席。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用历史观点看待中国传统的科学》等。

19、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主要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2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榖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做“春秋三传”。

22、魏徵(580—643),字玄成。他是唐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魏徵有胆量,敢于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助于“贞观之治”。他的著作流传下来的,除《隋书》和 user 第 13 页 2013-06-25 《梁书》等他撰写的一部分外,还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他的言论多见于唐朝吴兢所撰的《贞观政要》。(谏,规劝尊长使他改正错误。疏,奏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23、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本纪记述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历代帝王事迹;世家记述诸侯国的兴亡;列传记述官吏、名人、一些下层社会人物的言行事迹;书记载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等;表记史实年月。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24、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徒所著。《庄子》艺术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熔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词汇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

25、墨子,名翟,鲁国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53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证,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中心内容及写作技巧

1、《祖国山川颂》: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写作技巧: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采用了片断式结构方式。

2、《长江三峡》:全文以游踪为引线,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乘船游览时看到的瑰丽景象,描绘了波涛汹涌、雄伟壮丽的三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写作技巧:写景有序,层次分明;善于抓住三峡的特点来写;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段。

3、《肖邦故园》:作者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4、《发现》: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看到的满目疮痍的国家和极度黑暗的社会现实,感到极端苦闷和悲愤的思想感情。

5、《北方》:表达了对祖国灾难深重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这片神圣土地的深沉而执着的爱。

6、《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又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抒发了自己热爱、奉献、报效祖国的强烈而真挚的感情。

7、《祖国土》:这是阿赫马托娃1961年的作品。诗人受到了迫害,家破人亡,国家也在极权主义的统治之下,诗人有着满腔的悲愤。这首《祖国土》更是直接表达了她的爱国胸臆。

8、《离骚》:作品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9、《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这首诗写于特定时代,特定气氛,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阴云笼罩,但是诗的格调高亢,壮志凌云,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诗人以无畏而自由的歌唱,传递了对战友和同志的真挚的感情。

10、《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这首诗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讴歌人物。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比喻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用领航的船长象征创造了丰功伟绩的林肯总统,在万众欢呼中,以一曲悲歌赞颂一位伟大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领袖之死的悲痛之情以及对领袖深深的崇敬之情。写作技巧:反复咏叹,象征。

11、《指南录后序》:文章简要地记写文天祥出使元营的斗争情况以及逃脱后的艰险遭遇,并说明抄录诗篇和编纂诗集的目的。文章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感。写作技巧: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交错使用。user 第 14 页 2013-06-25

12、《五人墓碑记》:作者在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同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写作技巧:夹叙夹议,层层对比,步步深入,前后照应,反复唱叹,融叙事、议论、描写、抒情于一炉。

13、《品质》:小说写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靴匠格斯拉,他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以此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写作技巧:小说塑造靴匠格斯拉的形象,通篇用白描的方法,朴实无华;对店铺的描写和格斯拉的对话,倾注了真挚的情感。侧面描写 对比衬托

14、《老王》:作者叙述与一位人力车夫的交往,写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善良纯朴的天性。写作技巧:于冲淡中显深沉、用小人物反映大社会;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15、《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着重探讨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东西,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

18、《拿来主义》:文章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它既反对无原则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应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拿来主义”。写作技巧:运用比喻论证,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用词极为灵活。

20、《烛之武退秦师》:本文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写作技巧:前后照应;波澜起伏;详略得当。

21、《谏太宗十思疏》:本文是魏徵写的一篇奏疏。文中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十分具体地提出了十个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指出了作为一个国君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眼前的各种事务。写作技巧: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

22、《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将相和”三个事件,生动地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兼备的才能和从大局出发的精神,同时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写作技巧: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运用对比衬托之法刻画人物。

23、《鸿门宴》:本文记叙了鸿门宴上项羽、刘邦斗争的经过,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善于用人、能言善辩、随机应变的刘邦;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优柔寡断而又直率的赳赳武夫项羽;老谋深算的范增、勇猛豪爽的樊哙等。写作技巧: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

24、《秋水》: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写作技巧:用寓言形式设喻阐述深刻哲理;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25、《非攻》: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写作技巧:比喻、对比,从小到大,层层推理。

第五篇: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

《蜀道难》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所守或匪亲。“匪”,同“非”,不是。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地崩山摧壮士死。壮士,古义:年轻强壮的力士;今义:豪壮而勇敢的人。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译为“使„„凋谢”。砯崖转石万壑雷。转:使动用法,译为“使„„滚动”。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危:

危乎高哉。高。危如累卵。危险。正襟危坐。正,端正。上屋骑危。屋脊。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离。阳虎去齐走赵。离开。除残去秽。除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词结构后置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宾语前置句。但见悲鸟号古木。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雄飞雌从绕林间。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六、重要虚词。

难于上青天。于:介词,译为“比”。

开国何茫然。何:多么。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尚且。

但见悲鸟号古木。但:只。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胡:为什么。

《杜甫诗三首》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画图省识春风面。春风面,古义:形容王昭君的美貌;今义:得意的样子。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古义:远离故乡;今义:遥远。一去紫台连朔漠。去,古义:离开;今义:到。

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古义:年暮垂老;今义:很多年,一辈子,终生。艰难苦恨繁霜鬓。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痛恨。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语

千载琵琶作胡语。话,言语,名词。又闻此语重唧唧。话,内容,名词。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动词。语曰:唇亡齿寒。古话,名词。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动词。独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自,单独。鳏寡孤独。独身。

独亮自以为死灰有时而复燃者。唯独。哀

风急天高猿啸哀。悲哀,形容词。君将哀而生之乎。哀怜,哀叹,动词。秦人不暇自哀。哀伤,悲哀,动词。谁为哀者。悲伤,形容词。向

独留青冢向黄昏。对着。回车叱牛牵向北。面向。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向吾不为斯役。从前。失向来之烟霞。刚才。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密齿梳。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义:年纪大了;今义:长子,兄弟排行第一。

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出,古义:快速冲出;今义:①冲出;②鼓出来;③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④使超出一般。

整顿衣裳起敛容。整顿,古义:整理;今义: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 今:指今年的下一年。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 今:一般指虫鸣。

因为长句。因为:古义:因此写了,于是创作;今义: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义:容貌 今义:色彩。

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义:刚才 今义:朝向前方(面)。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浔阳江头夜送客。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看重;轻:意动用法,以„为轻,看轻。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是: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

自言本是京城女。表示肯定、判断。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认为„正确。觉今是而昨非:正确。命:

命曰《琵琶行》。命名。死生有命。命运。

遂命酒。叫,吩咐,命令。

自命不凡。认为。言:

感斯人言。言: 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说。为:

因为长句。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暂:

凝较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幽:

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较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 哭泣,动词。座中泣下谁最多 眼泪,名词。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送客(于)湓浦口。省略介词。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转徙”,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句。感斯人言。被动句。歌以赠之。状语后置句。本(是)长安倡女。省略谓语。送客(于)湓浦口。省略介词。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宾语。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省略介词。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涂有饿殍。“涂”,通“途”,路途。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河内凶。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更,再,副词;今义:常指增加。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人,有时;今义:选择连词。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古义:兵器;今义:战士,士兵。走,古义:逃跑;今义:行。

谷不可胜食也。胜,古义:尽;今义:胜利。

数罟不入洿池。数,古义:细、密;今义:数字或者数数。

树之以桑。树,古义:种植,动词;今义:常指较高大的林木。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同意,认可。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填然鼓之。鼓:打鼓,名词活用作动词。

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名词活用作动词。

然而不王者。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名词活用作动。树之以桑。树:种植,名词活用作动词。

王无罪岁。罪:归罪、归咎,名词活用作动词。请以战喻。战争,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动词作名词。谨庠序之教。谨:认真从事,形容词作动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办丧事,为动用法。王无罪岁。罪,以„„为罪,意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寡人之于国也。对,介词。

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在,介词。之:

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

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然:

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

填然鼓之。助词,地、„的样子。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王:

然而不王者。为王、称王、统一天下wàng,名作动。梁惠王曰。君王wáng,名词。食:

谷不可胜食也。吃,动词。狗彘食人。食物,名词。时:

不违农时。季节,名词。

无失其时。机会、时机,名词。以:

请以战喻。用,介词。

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以时入山林。按照,介词。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认为,动词。则:

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

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胜:

沛公不胜桮杓。shēng,能承担,能承受。谷不可胜食也。shēng,尽。二败而三胜。Shâng,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Shâng,超过。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Shâng,战胜、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Shâng,优美的。数: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扶苏以数谏故。多次。数罟不入洿池。细,密。发:

百发百中。发射。发闾左滴戍渔阳九百人。征召。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发现,赈济。野芳发而幽香。开花。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笔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径直、直接。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战争。

是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于: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介词。则移其民于河东。至,动词。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介词。赵氏求救于齐。向,介词。以:

请以战喻。用,介词。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介词。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之:

填然鼓之。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音节助词,衬字,不译。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译。胜:

谷不可胜食。尽,全部。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将兵万人。士兵。穷兵黩武。战争。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是亦走也。判断句。非我也,兵也。判断句。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判断句。

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树之以桑。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可以无饥矣。省略句,省略宾语。

六、解释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词的意义。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耳,是„也:只是„„罢了,那还是„„ 固定句式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有的„有的„.固定句式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 固定句式

七、重点词语。

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

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劝学》知识点功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用煣的方法。虽有槁暴。“有”yòu,通“又 ”。虽有槁暴。“暴”pù,通“曝”,晒。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同“于”,对。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zhì,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xìng,同“性”,资质禀赋。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学不可以已。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行,表示答应。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制成;今义,认为。

故木受绳则直。绳,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金就硕则利。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指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省,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而神明自得。神明,古义,指人的智慧;今义,指神。

下饮黄泉。黄泉,古义,地下水;今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蟹六跪而二鳌。跪,古义,蟹腿;今义,跪下。

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用心,古义,因为思想;今义,集中注意力,怀着的某种念头。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輮以为轮。輮:动词活用作状语,用煣的方法。輮使之然也。輮:动词活用作状语,用煣的方法。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吾尝跂而望矣。跂:动词活用作状语,抬起脚跟站着。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高处。登高而招。高: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高处。非利足也。利: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得快。非能水也。水: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游水,游泳。积善成德。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善行,好事。不积小流。流:动词活用作名词,流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上,向下。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于:

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而青于蓝。介词:比。善假于物也。介词:向。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特殊指示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的人或事物”。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原因,„„的原因。而:

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并列关系,并且。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修饰关系,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连词:转折关系,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顺接关系,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递进关系,而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为:

水为之。变成。由也为之。做。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介词,给。何辞为?语气助词,呢。疾:

声非加疾。快,大。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迅速。疾言厉色。严厉。利:

非利足也。走得快。金就砺则利。锋利。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对„„有利。生:

君子生非异也。资质,禀赋。养生丧死无憾。活着的人。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产生。用 :

用心一也。因为。

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尽。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用。赵太后新用事。执掌。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以为妙。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断绝。闻:

声非加疾也,而闻闻者彰。听见。博闻强志。见闻、见识。初闻涕泪满衣裳。听说。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听见。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声望、声名。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出名。扫后更闻香。用鼻子嗅。望:

吾尝跂而望矣。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声望

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十五日。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借用。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利用。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

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强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略多。乃自强步,日三四里。qiǎng,勉强。如此则荆吴之势强。强盛。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学不可以已。省略句。青,取之于蓝。判断句。冰,水为之。判断句。

青,取之于蓝。介词结构后置句,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句,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寒于水。介词结构后置句,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词结构后置句,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輮以为轮。省略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君子生非异也。判断句。无以至千里。省略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六、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约从离衡。“衡”通“横”。

合从缔交。“从”通“纵”,战国时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

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百有余年。“有”通“又”。

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盘问。孝公既没。“没”通“殁”,去世。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威振四海。“振”通“震”,使„„震动。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因河为池。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赢粮而景从。赢,古义:担负;今义:输赢的“赢”。

山东豪俊并起。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流血漂橹。橹:古义:盾牌;今义:划船的工具。

九国之师。师,古义:军队;今义: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过秦论。过,名词作动词,指出过失。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天下云集响应。云、响: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内立法度。内: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南取百越之地。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名词作状语,向北。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名词作动词,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名词作动词,用破瓮作、用草绳系。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名词作动词,称帝当王。将数百之众。将:名词作动词,率领。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外连横而斗诸侯。外:名词作状语,对外;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约从离衡。约:名词作动词,招致;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吞二周而亡诸侯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流血漂橹。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漂起。

追亡逐北。亡、北:动词作名词,逃跑的人,溃败的军队。争割地而赂秦。争:动词作状语,争着。

会盟而谋弱秦。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削弱。以弱天下之民。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削弱。以愚黔首。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蠢。废先王之道。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作废。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督促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

尊贤而重士。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形容词做名词,坚固的地势。因利乘便。利:形容词做名词,有利的形势,方便的条件。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北:

追亡逐北。名词,败逃的人。

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北。将军战河北。名词,北方。因:

因利乘便。介词,趁着。

因遗策。动词,沿袭。

因河为池。介词,凭借。

后因伐木。介词,因为。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连词,因而。

相如因执壁却立。介词,趁机。策:

振长策而御守内。名词,鞭子。

蒙故业,因遗策。名词,策略。可以策励期望者谁乎。动词,督促。策之不能尽其道。动词,鞭策。制:

覆至尊而制六合。动词,控制。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阻止。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动词,限制。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名词,险固的地势。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人固有一死。副词,本来。向:

非及向时之地。名词,先前。向吾不为斯役。连词,假使。秋天漠漠向昏黑。动词,将近。信: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忠诚。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动词,讲信用。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低眉信手续续弹。形容词,随意。信口开河。形容词,随便。延:

延及孝文王。动词,延续。秦人开关延敌。动词,引进。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动词,邀请。弱:

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的使动,削弱。弱国入朝。形容词,弱小。

不若孀妻弱子。形容词,年少。举:

包举宇内。动词,夺取。西举巴蜀。动词,攻取。举国欢庆。形容词,全。

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爱:

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动词,吝惜。吴广素爱人。动词,爱护。

爱莫能助。动词,隐而不露、心理愿意。乘:

因利乘便。介词,趁着、凭借 chãng。

致万乘之势。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shâng。李白乘舟将欲行。动词,乘坐。通:

乐毅之徒通其意。动词,沟通。指通预南,达于汉阳。动词,到达。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形容词,广泛。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形容词,通畅。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失去。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敌兵。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利:

金就砺则利。锐利、锋利。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丢失。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及至秦始皇。到,介词。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之:

有席卷天下„„之意。结构助词,的。当是时也,商君佐之。代词,代秦孝公。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结构助词,的。东割膏腴之地。结构助词,的。收天下之兵。结构助词,的。聚之咸阳。代词,代天下之兵。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指示代词,这类的。有田忌„„之伦制其兵。指示代词,这类的。而: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转折连词,却。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修饰连词,地。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转折连词,却。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结果连词,因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修饰连词,地。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宾语前置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被动句。为天下笑者,何也?被动句。陈利兵而谁何。宾语前置句。崤函之固,自若也。宾语前置句。

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介词结构后置句。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介词结构后置句。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状语后置句。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向郡。省略句,省略宾语。伏尸百万。定语后置句。

铸以(之)为金人十二。定语后置句;省略句,省略宾语。倔起(于)阡陌之中。省略句,省略宾语。威振(于)四海。省略句,省略宾语。身死(于)人手。省略句,省略宾语。委命(于)下吏。省略句,省略宾语。

《师说》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不。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①用来„„办法,表方式、工具、依据等;②„„的原因(或缘由)。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跟随而且;今义:合成一连词,表目的或结果。是故无贵无贱。无,古义:无论,不论;今义:没有。

句读之不知。句读,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今义:看字发出声音。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的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所以,古义:①用来„„办法,表方式、工具、依据等;②„„的原因(或缘由)。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小学而大遗。小学,古:①小的方面学习;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圣人无常师。常,古义:没有固定;今义:变化不定;鬼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余嘉其能行古道。古道,古义:古人从师的风尚;今义:旧路,厚道。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不耻相师。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可耻;名词作动词,学习。孔子师郯子。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位卑则足羞。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前一个“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孰能无惑。惑:形容词作名词,疑难的问题。惑而不从师。惑:形容词作代词,疑难问题。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圣人之所以为圣。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之所以为愚。愚:形容词作名词,愚人。

爱其子。其:第三人称代词作第一人称代词,自己。则耻师焉。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可耻。或师焉。师:名词作代词,学习。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从: 惑而不从师。跟从。动词。乃大惊,问所从来。自,介词。道:

有碑仆道。名词,道路。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惑: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的问题。惑而不从师。动词,有疑难问题。则耻师焉,惑焉。形容词,糊涂。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它们,代“六艺经传”。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代“疑难的问题”。

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前置的标志。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其: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其可怪也欤。副词,表感叹语气,真的。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于:

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学于余。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对象,对,对于。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受。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就是“不知句读,不解惑”。“之” 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而耻学于师。介宾后置句,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固定格式,“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生乎吾前。介词结构后置。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结构后置。吾从而师之。省略句,省略宾语“之”。生乎吾后。介词结构后置。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结构后置。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判断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省略句,省略宾语“之”。

下载必修三文言文强化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必修三文言文强化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鸡豚狗彘(zhì)之畜 【无】失其时 【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敛” 收敛 积蓄 3:【......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晨读提要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晨读提要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 何木新 (《过秦论》《劝学》《寡人之于国也》《师说》《琵琶行》《蜀道难》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 1. 涂有饿莩而不......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梳理

    1、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

    导语: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中包括了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及鸿门宴三篇重要文言文,三篇文章的学习,对于我们积累文言文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下面小编为大家提......

    文言文断句强化训练50篇(学生用)

    高考文言文断句强化训练 针对2014高考新增题型,推断2015年高考为必考题型。请同学们认真对待必须拿下,不得有误!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默写考察(一)

    语文默写考察(一) 出题人:XXXX届一班 政治委员010(网名)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_____________________;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