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必修1-5文言文总结
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⑤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㈠、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⑥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⑦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5、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羞,以„„为羞耻。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三、名词用如动词
除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例:
1、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勾践灭吴》)女,嫁女。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師》)军,驻扎。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師》)鄙,把„„当作边邑。
4、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師》)盟,结盟。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 》衣,穿。
6、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衣,穿;王,称王。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游泳。
8、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襟,连带。带,环绕。
9、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学习。
1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礼遇。
12、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游褒禅山记》)舍,盖屋。
13、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游褒禅山记》)名,命名。
1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名,说出。
15、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
1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衣,穿。
17、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报任安书》)衣,穿。
18、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传》)舍,安排住宿。
1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廉颇蔺相如传》)衣,穿。20、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廉颇蔺相如传》)嘻,发出嘻的声音。
2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传》)刃,杀。
2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祖,效法。
23、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看。
24、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伶官传序》)函,用盒子装。
2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
2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前赤壁赋》)下,攻下; 东,向东。
四、名词用作状语
古代汉语中时间名词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㈠、表示方位或处所
1、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廉颇蔺相如传》)前,上前。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4、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过秦论》)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5、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廷,在朝廷上。㈡、表示工具或依据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席,用席子。
2、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传》)间,从小路。㈢、表示比喻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云,像云一样。
2、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3、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㈣、表示对人的态度
1、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隶,像奴隶一样。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
五、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好,喜欢。
2、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明,照明。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
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传》)严,尊重。
5、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短,揭短。
六、形容词做名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3、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轻快的衣服。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惑,困惑。
最后,所谓的词类活用,是说某类词本属于某以词类,只是入句后临时具有另一词类的性质,不是说这个词分属于两个词类。我们应该把它与兼语的情况区分开来。
(二)必修1~5词类活用归纳 必修一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晋军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边邑)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既东封郑(封,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肆其西封
(肆,形容词作动词,扩张)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作动,损害)
第5课 《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迟)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上朝服)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使动,使„„听闻)箕踞以骂曰(箕,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戴上帽子)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左右既前(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断其坐股(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砍断)
第6课 《鸿门宴》 ①名词的活用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作状语,连夜)
吾得兄事之(兄,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状语,像鸟翅那样)头发上指(上,作状语,向上)间至军中(间,作状语,从小路)沛公军霸上
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次作动词,穿上衣服(军,作动词,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作动词,称王)籍吏民(籍,作动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目,作动词,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刑,作动词,处罚)道芷阳间行(道,作动词,取道)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动,让„为王)②动词的活用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使动,使„„活)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使„„止)拔剑撞而破之
(破,作使动,使„„破)③形容词的活用
沛公今事有急
君安与项伯有故 素善留侯张良
必修二
第4课 《诗经》两首 ①名词的活用
其黄而陨 雨雪霏霏 夙兴夜寐(岂不日戒 ②形容词的活用
三岁食贫 ③数词的活用 士贰其行
(贰,使动用法,使„„不专一)二三其德
第5课 《离骚》 ①名词的活用
鸷鸟之不群兮 謇朝谇而夕替(②动词的活用
屈心而抑志兮(步余马于兰皋兮(回朕车以复路兮(夫清白以死直兮(③形容词的活用
何方圜之能周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淫,形作名,淫荡之事)
故前圣之所厚 高余冠之岌岌兮(急,作名词,紧急情况)(故,作名词,老交情)
(善,作动词,与„„交好)(黄,作动词,变黄)(雨,作动词,下)
夙、夜,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日,作状语,天天)(贫,形容词作名词,贫乏)(二、三,使动,使„三心二意)(群,名词作动词,合群)
朝、夕,名作状,在早晨,在晚间)屈、抑,使动,使受屈,使受压抑)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漫步)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方、圜,形容词作名词,榫头、圆凿)(厚,形容词作动词,推崇)(高,使动,使„„加高)
长余佩之陆离(长,使动,使„„加长)哀民生之多艰(哀,意动用法,为„„悲伤)
第6课 《孔雀东南飞》 ①名词的活用
孔雀东南飞(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槌床便大怒(槌,名词作动词,敲)自名秦罗敷(名,名词作动词,名叫)谢家事夫婿(事,名词作动词,侍奉)交广市鲑珍
(市,名词作动词,采办)
何敢助妇语(语,名词作动词,说话)勤心养公姥(心,名词作状语,用心)手巾掩口啼(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卿当日胜贵(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黄泉共为友(黄泉,名词作状语,在黄泉下)昼夜勤作息(昼夜,名作状,从白天到晚上)中道还兄门(中道,名词作状语,半中)②动词的活用 逆以煎我怀
(煎,使动,使„„煎熬)③形容词的活用
千万不复全(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足以荣汝身(荣,使动用法,使„„荣华)
便利此月内(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吉利)
第7课 诗三首
榆柳荫后檐(荫,名词作动词,遮蔽)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天下归心(归,使„„归顺)
第8课 《兰亭集序》
映带左右(带,名词作动词,环绕)一觞一咏(觞,名词作动词,喝酒)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少长,形作名,贤士、年长的人、年少的人)
死生亦大矣(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齐彭殇为妄作(齐,形作动,把„看作相等)
辜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副词作动词,穷尽)
第9课 《赤壁赋》 ①名词的活用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名作动,攻占)歌窈窕之章
(歌,名词作动词,朗诵)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意动,以„„为伴,以„„为友)②动词的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舞,使动用法,使„„舞动)泣孤舟之嫠妇(泣,使动用法,使„„哭泣)哀吾生之须臾(哀,为动用法,为„„哀叹)③形容词的活用
渺沧海之一粟(渺,形容词作动词,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白,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①名词的活用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作动,筑舍定居)以故其后名之曰(名,名词作动词,命名)由山以上五六里(上,名词作动词,向上走)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②动词的活用 往往有得
(得,动词作名词,心得)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名词作动词,所见景象)③形容词的活用
入之甚寒,问其深(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叫人迷惑的地方)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形作动,走到尽头)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后世之谬其传(谬,使动用法,使„„错误)
必修三
第4课 《蜀道难》 ①名词的活用
西当太白有鸟道(西,名词作状语,在西边)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间)②动词的活用
使人听此调朱颜(调,使动用法,使„„凋谢)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为动用法,为„„发愁)③形容词的活用 雄飞雌从绕林间(雄、雌,形作名,雄鸟、雌鸟)
第5课 《杜甫诗三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动,使„„凋落衰败)
第6课 《琵琶行》 ①名词的活用
浔阳江头夜送客(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梦啼妆泪红阑干(梦,名词作状语,在梦中)②形容词的活用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作动,看重、轻视)钿头银篦击节碎
(碎,形容词作动词,敲碎)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①名词的活用
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然而不王者(王,名词作动词,称王)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上)王无罪岁(罪,名词作动词,怪罪)
养生丧死无憾矣(丧,名作动,为„„办丧事)②形容词的活用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第9课 《劝学》 ①名词的活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②动词的活用(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动词作名词,河流)③形容词的活用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形作名,善行)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故木受绳则直
(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使动,使„„走得快)④数词的活用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第10克 过秦论 ①名词的活用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词作动词,排列座次)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名词作动词,登上)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名作动,做帝王)②动词的活用
追亡逐北(亡,动词作名词,逃跑的人)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动用法,使„„逃亡)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动用法,使„„退却)序八州而朝同列 约从离衡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③形容词的活用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会盟而谋弱秦 以愚黔首 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第11课 《师说》 ①名词的活用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不焉
(师,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从而师之 君子不耻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则群聚而笑之 ②形容词的活用
小学而大遗 圣人之所以为圣
惑而不从师 而耻学于师
必修四
第4课 柳永词两首 异日图将好景
(图,名词作动词,绘画)
都门帐饮无绪 多情自古伤离别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樯橹灰飞烟灭 竹杖芒鞋轻胜马(朝,使动用法,使„„朝拜)(离,使动用法,使„„离散)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小弱,形作动,变小变弱)(弱,使动用法,使„„变弱)(愚,使动用法,使„„愚笨)(弯,使动用法,使„„弯)(师,名词作动词,学习)(师,名词作动词,从师)
(师,名次的意动用法,以„„为师)(齿,名词作动词,并列)(下,名词作动词,低于)(群,名词作状语,成群)(小、大,形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惑,形容词作动词,有疑难问题)(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帐,名词作动词,设帐)
(伤,动词的活用,为„„伤心)
(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马,名词作动词,骑马)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忧愁,名作动,感到忧愁)遥岑远目
(目,名词作动词,看)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 时:有时(2)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抚琴、读书)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划船)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
(3)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儿童、小孩子)倚南窗以寄傲(傲:傲世的情怀)(4)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审容膝之易安(安:使„„安乐)
(5)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愉快)善万物之得时(善:以„„为善羡慕)(6)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空膝的小屋)感吾生之行休(生:一生)(7)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行:将要)
《腾王阁序》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上: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作动词,往上飞)
4、腾、起:腾蛟起凤
(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5、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6、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7、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8、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用眼睛看,望)
9、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10、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11、一言均赋(名词用作动词,铺陈)
12、.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
《逍遥游》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而后乃今将图南
2、不过数仞而下(降落)
3、彼于致福者(使„„到来)
4、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
5、《齐谐》者,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陈情表》
1、名作状
躬亲: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日:则病日笃
(名作状,一天天地)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外:在门外。内:在家里。名词作状语。)但以刘日薄西山(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
2、动作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3、形作名
在故老,犹蒙矜育(故老:年老之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夙遭闵凶(忧患凶丧)
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的地方)
4、形容词作动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远离,形容词用作动词)
5、使动用法
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卒:保卒余年(动词使动,使„„终了)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臣具以表闻
闻:使„„闻,动词的使动用法)
第二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 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2、范增数目: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时间名词作状语,连夜;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上:时间名词作状语,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时间名词作状语,日日夜夜;
9、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动用法,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容词作动词,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 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 音wéi若属皆且为所虏表原因、涉及对象,“给、替;为了;因为”音wèi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慎毋为妇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 音wéi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
4、介词:
凭借、条件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趁机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三)虚词“而”
1、表目的:来,用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表转折:但,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表修饰:(地,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项王按剑而跽曰
4、表递进: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有怠而欲出者
5、表并列:而且,或不译劳苦而功高如此/夫夷以近,险以远
6、表顺承:然后,接下来拨剑切而啖之
7、表因果:因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四)实词
1、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抬起;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动词,举荐,推荐 范进中举:名词,科举考试制度 戍卒叫,函谷举:动词,攻克,占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 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全、尽
2、谢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动词,谢罪、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动词,道歉 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动词,辞别 阿母谢媒人动词,推辞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动词,劝诫
四、重点句式
(一)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1)籍何以至此; 2)沛公安在? 3)大王来何操?
4)客何为者?(常见疑问代词:谁、何、安、奚、孰、胡)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作为动词有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
2)古之人不余欺也。(以前的人没有欺骗我啊;代词余作为动词欺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
3、“是”、“之”“以”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以强调突出宾语
1)何陋之有?/姜氏何厌之有?(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2)无乃尔是过与?/唯命是从(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3)秋以为期/全石以为底(以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1、贪于财货;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3、具告以事;
4、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6、因击沛公于坐;
7、樊哙覆其盾于地
8、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三)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此亡秦之续耳;
7、亚父者,范增也。
(四)省略句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急击勿失!
3、毋从俱死也;
4、不可不语;
5、请以剑舞。
(五)固定句式
1、孰与:同„„相比,哪一个更;
2、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用来„„的;
3、项王未有以应:有用来„„的;
4、何„„为:表疑问或反诘,干什么,为什么?
《陈情表》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所忧愁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
二、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5、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6、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7、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8、臣少多疾病。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9、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三、一词多义(一)虚词“以”
1、用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借)„„身份”。
猥以微贱。凭,介词。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臣具以表闻。用,拿,介词。汾阳王以副元帅凭借„„身份 2)表示原因,介词。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因为 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敢废远因为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因为
2、用作连词
夫夷以近又、而且,表并列关系 谨拜表以闻来,表目的关系 今不忍人无寇**,以乱天子边事因而,表因果关系 木欣欣以向荣,水涓涓而始流/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地,着),表修饰关系
(二)虚词“之”用作助词。
(1)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的,定中之间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的,定中之间(2)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可不翻译
(三)文中重点掌握实词
1、当
(1)当侍东宫。任,充当,动词。(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定,副词。
2、命
(1)辞不赴命。任命,名词。
(2)人命危浅。生命、性命,名词。(3)更相为命。生活、生存,名词。
3、终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2)无以终余年。结束,度完,动词。(3)愿乞终养。终了,动词。
(四)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4、迁,改官。
5、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6、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7、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8、出,指出京受任。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1、放,放逐。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四、重点句式
(一)固定句式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有所希冀。“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二)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婴,被……缠着。
2、戍卒叫,函谷举函谷关被攻克
2、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被动
3、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被动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为”表示被动
5、不拘于时/受制于人“于”表示被动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笑于大方之家“见”表示被动
《段太尉轶事状》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不嗛,辄奋击。嗛(qiè),通“慊”,满足,快意。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打,砸。3.太尉判状,辞甚巽。巽,通“逊”,谦恭。4.出入岐周邠斄间。斄,通“邰”,今陕西武功
二、词类活用
1.以刃刺酒翁、坏酿器。坏:使动用法,使„„坏。2.晞一营大噪,尽甲。甲: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3.乃我困汝。困: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4.遇不可,必达其志。达: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5.裂裳衣疮。衣:名词作动词,用衣裳缠裹。6.手注善药手:名词作状语,亲手 7.奈何欲以乱败郭氏。败:使动用法,使„„败坏。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且”
1、作为连词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还,表让步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太尉笑且入并且,表并列关系且勇者不必死节况且
2、作为副词
且为之奈何?将,罪且及副元帅/人且饥死/火且尽将要年且九十将近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故且从俗浮沉暂且,姑且
3、固定用法
且夫:放在句首,表示下文是进一步议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况且,再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况且,再说
(二)虚词“则”
1、用作连词
1)表因果关系,“就、便、那么”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谓语“鼓”
4、具以表闻(之)/拜表以闻(之)省略动词“闻“的宾语,这两处都指“皇上”
5、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省略动词“告”的宾语
6、农以(之)告谌/吏以告泚省略介词“以”的宾语
7、以(之)如司农治事堂省略介词“以”的宾语
8、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省略分句“而未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率以货船窜名军中,则肆志 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2)表假设关系,“如果、假若”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3)用在对比句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表转折关系,“可是、却、倒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用作副词1)表示判断,“乃、是、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立即”秦二世则亡
3、作名词,“法则,准则”,可引申作动词,“效法”
(三)实词“诚”
1、用作名词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诚:名词,真心真意
2、用作副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副词,肯定、确实、确然
3、用作连词
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诚:连词,表假设,果真
(四)实词“固”
1、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固:形容词,城墙坚固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动词,巩固,安定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形容词,固执,顽固
4、蔺相如固止之固:形容词,坚决,坚持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副词,本来,原来,固然
(五)实词“适”
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适:动词,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动词,女子出嫁
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适:动词,适合,适应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从上面看恰好与地面相平)适:副词,恰好
5、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适:副词,刚刚,刚才
四、重点句式
(一)宾语前置
1、欲谁归罪: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作为动词“归罪”的宾语,故前置
2、汝将何以视天地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为介词“以”的宾语,故前置
(二)省略句
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省略“告诉“的宾语、“不许”的主语
2、(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省略主语“公”
3、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省略“臣”的谓语拜臣(为)郎中/除臣(为)洗马。省略“臣”的谓语
2、名之曰褒禅。
3、距其院东五里
4、有泉侧出。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6、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7、而其见愈奇。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9、火尚足以明也。
10、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12、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三、一词多义(扩展)
(一)虚词“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3、良乃人,具告沛公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5、乃二十八骑
6、家祭无忘告乃翁
7、乃文乃武
(二)实词“道”
1、有碑仆道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4、何可胜道也哉
5、策之不以其道
(三)实词“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四)实词“文”
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文过饰非
(五)实词“然”
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3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往东走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副词,竟,竟然,居然副词,于是副词,才
副词,只,仅仅
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语气词名词,路、道路名词,道理
名词,学说、主张动词,说、讲名词,方法名词,车盖
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因为”“是因为“是由于” 动词,超过,胜过
助词,有“大概”的意思名词,文字名词,纹理名词,文章动词,掩饰代词,如此,这样
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
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
(六)虚词“其”
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第三人称代词,它 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第二人称代词,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独善其身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指示代词,译作“这”《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佗邑唯命。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2、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
4、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
5、无庸,将自及。庸,通“用”。
6、遂寘姜氏于城颖。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7、若阙地及泉。阙,通“掘”,挖。
8、永锡尔类。锡,通“赐”。
9、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指示代词,译作“其中的”
2、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表示劝勉、希望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汝其勿悲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是之谓乎!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其可怪也欤?
3、用作连词1)表选择,“是„„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表假设,“如果,假如”其业有不精„心不若余之专耳
4、用作助词,调节音节,无义路漫漫其修远兮
5、固定用法“何其”,译作“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衰落啊!)
四、重点句式
(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二)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往往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地点,时间,比较等意义。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天地„„”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3、请辞于军“于军”作状语限定动词“辞”的对象,“向军队”
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于星火”表示“比星火„„”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划线“于蓝”表示“比蓝„„”表比较
6、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于)市门外”表示“在市门外„„”
7、具告以事“以事”表示“把事情„„”
8、生乎吾前“在我之前出生”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仰观宇宙之大“利”“强”作为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可使报秦”作为中心语“人”的定语,后置。人马烧溺死者众“烧溺死”作为中心语“人马”的定语,后置。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军书十二卷数量词“一双”作为“白璧”的定语,后置。
二、词类活用
1、惊姜氏。
2、今京不度,非制也。
3、无生民心。
4、有献于公。
5、公赐之食。
6、隧而相见。
7、大叔完聚
8、夫人将启之
三、重点句式
(一)倒装句
1、宾语前置
姜氏何厌之有?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对曰:“君何患焉?”其是之谓乎!
2、状语后置
欲立之,亟请于武公郑伯克段于鄢
(二)判断句
制,巌邑也。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一、通假字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思垂空文以自见。
4、放失旧闻。
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6、则仆偿前辱之责。
二、词类活用
1、请略陈固陋
2、以污辱先人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4、孙子膑脚
5、综其终始4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度,名词作动词,合法度。生,使动用法,使„„产生。献,动词作名词,进献的东西 食,动词作名词,吃的东西。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完,使动用法,使„„完好、完整 启,为动用法,为„„开启 “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有何厌” 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谓”的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患”的宾语,前置 “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是乎” “于武公”为后置状语 “于鄢”为后置状语 蔓,难图也。
颍考叔,纯孝也。《报任安书》知识点
摩,通“磨”。底,通“抵”。见,通“现”。失,通“佚”。纪,通“记”。责,通“债”。固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固陋的意见 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富贵: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富贵显达的人 膑脚:名词活用为动词,(被)截去膝盖骨 终始:动词活用为名次,由始至终的过程三、一词多义
(一)重点实词
重点掌握望、非、盖、胜、走,请参看《导学大课堂》113页
(二)虚词“焉”
1、用作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用作代词
1)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心不在焉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3、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三)虚词“所”
1、用作名词,处所,地方。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用作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即为名词性意义,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3、固定用法
1)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2)所以:
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②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四)固定句式
1、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以„„为:把„„当作„„
2、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
3、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宁得:怎么能„„
4、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无乃:恐怕„„
四、重点句式
(一)倒装句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于后世”作状语后置
(二)被动句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表被动
2、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幽”表被动,被幽禁
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表被动,被拘禁
4、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放逐”表被动,被放逐
5、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膑脚”表被动,被施与膑刑
6、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囚”表被动,被囚禁
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
附:文言文学习知识体系梗概
一、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见《导学大课堂》)
三、一词多义(18个重点虚词,120个重点实词)
四、偏义复词
五、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状语,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2 动词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动词意动用法)
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项伯杀人,臣活之 ★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侣鱼虾而友麋鹿
六、文言句法
(一)、判断句
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常见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2、“„„,„„也”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
3、“„„者,„„。”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者也。”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通过句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表示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为表示判断)颍考叔为颍谷封人。(为表示判断)
(二)、省略句
省略句:将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如下:
1、省略代词
例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词,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等。例如: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
(三)、被动句
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
1、有标志的被动句
“为”字式:„„为„„;为„„所„„;„„为所„„ “于”字式:„„于„„
“见”字式:„„见„„;„„见„„于„„ “受”字式:受„„于„„
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字式:„„被„„; 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被„„缠绕
(四)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一般可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
1、宾语前置句(如《鸿门宴》所示)
2、状语后置句(如《游褒禅山记》所示)
3、定语后置句(如《游褒禅山记》所示)
4、现代汉语正常单句语序:
(定)主+[状]谓+(定)宾,若文言文语句不合现代汉语语序,皆视为倒装。
(五)固定句式(从略)
第三篇: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
导语: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中包括了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及鸿门宴三篇重要文言文,三篇文章的学习,对于我们积累文言文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荆轲刺秦王,供大家参考。
原文: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译文:
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大部分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荆轲说:“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樊於期于是上前问道:“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左手握住右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了这件事,赶着马车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尸体上大哭,非常悲伤。事已至此,没有办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级,用匣子装好它。
于是太子预先寻求世上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买到,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用人来做实验,血沾湿衣褛,没有不立即死亡的。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于是叫秦武阳做助手。
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因而停下等候他。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说:“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先遣发秦武阳!”荆轲发怒,呵斥太子说:“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请允许我告别吧!”于是出发了。
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尊秦王为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jū)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事后,秦王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
第四篇: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总结
《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3.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二、词类活用:
1.生生:瓶无储粟,生生所资(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2.怡:眄庭柯以怡颜(愉快,使愉快)
3.傲: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4.容膝:审容膝之易安(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5.日: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日)
6.琴,书:乐琴书以消忧(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7.棹:或棹孤舟(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三、一词多义:
1.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2.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3.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4.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5.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6.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四、古今异义: 1.于时**未静 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5.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遗憾。
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9.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五、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以心为形役(为,被)《滕王阁序》
一、通假字
1.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2.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3.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二、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三、一词多义
1、故——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2、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3、属——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
4、即——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
5、引——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恭疏短引(名词,序)
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
6、穷——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7、数——shù——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8、趋——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9、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10、矣——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
四、古今异义 1.时维九月 古义:在
今义: 常作“维护”、“维持” 2.俨骖騑于上路 古义:高高的道路 今义: 走上路程 3.穷且益坚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 没有钱,穷困 4.所赖君子见机
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 今义: 看机会,看形式 5.盛筵难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 又一次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物(有)华天(有)宝
(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4)所赖君子安(于)贫 2.被动句
(1)怀帝阍而不见(2)纤歌凝而白云遏 3.倒装句
(1)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逍遥游》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二、词类活用
1.水:水击三千里(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2.南: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3.非: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4.致: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5.大:鲲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6.怪:志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三、一词多义 以——去以六月息者也(凭、乘)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
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是„„还是„„”)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代词,代第一人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代词,代第三人称)其真无马邪(难道)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其中)吾其还也(还是)
且——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再说)吾死且不惧,彘酒安足辞(尚且)且尔言过矣(况且)
以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而且)县官且顺群臣言(暂且)
且战且退(一边„„一边„„)且适南冥也(将要;到、往;海)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乃——而后乃今培风(才)
臣非知君,知君者乃苏君(是,表判断)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只,仅仅)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家祭勿忘告乃翁(你,你的)
无乃尔是过与(与“无”连用,表示推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于是)时——时则不至(有时)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季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隔一段时间,有时候)别君去兮何时还(时候,时间)时不利兮骓不逝(时运,时机)学而时习之(按时)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当时,那时)时与出游猎(时常,经常)知——小知不及大知(同“智”,智慧)朝菌不知晦朔(知道)
孰为汝多知乎(知识,见解)知我者,鲍子也(了解)
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知己)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修——未有知其修者(长)修守战之具(整治,治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研究、学习)邹忌修八尺有余(高)比——行比一乡(联合)
比至陈,车六七白乘(等到)天涯若比邻(挨着)比比皆是也(处处)朋比为奸(勾结)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认为和„„一样)与天地兮比寿(等同)。
数——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拼命追求)数罟不入夸池(细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多次,屡次)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几)愿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数不胜数(计算)
树——虽然,犹有未树也(树立,动词)种植(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中有杂树)
善——泠然善也(高远)好,表答应(王曰:“善。”)擅长(京中善口技者)
善良的(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之——鹏之徙于南冥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则芥为之舟(助词,不译)
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
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指两只小动物)
四、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3.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4.之二虫又何知
古义:泛指动物
今义:虫子 5.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古义:春天山林沼泽间游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的马
7.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古义:旋风
今义:羊的犄角 8.神人无功 古义:无功利 今义:没有功劳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2.倒装句
(1)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2)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3)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陈情表》
一、通假字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忧患)
2、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通“褥”,草褥子,草席)
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词类活用
1.仕: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2.闻: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3.终:无以终余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4.卒:保卒余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了)5.日:则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6.内: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名词作状语,在家里。)7.躬亲:躬亲抚养(名词作状语,亲自)
8.犬马: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9.外: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作状语,在外面。)10.闵凶: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11.微贱: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12.故老: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13.诚:愿陛下矜悯愚诚(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14.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名词,远的地方)15.秀才:举臣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16.孝廉:举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三、一词多义
1.行——行年四岁(动词,经历)九岁不行(动词,走路)2.矜——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不矜名节(动词,自夸)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3.以——臣以险衅(连词,因为)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臣具以表闻(介词,用)4.至——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5.见——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6.亲——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7.日——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8.拜——拜臣郎中(动词,授官)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9.当——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10.薄——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1.夙——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四、古今异义
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报告,申诉 今义:使人知道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3.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 4.至于成立 古义:到
今义:连词,提及,另外 5.至于成立 古义:长大成人 今义:建立,形成
6.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古义:授予官职或名号 今义:除去、消除
7.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古义:两难处境 今义:前进、后退。8.臣之辛苦 古义:辛酸苦楚 今义:身心劳苦 9.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10.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向前,奔走效力 今义:很快的跑 11.拜臣郎中
古义:上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
1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今义:数量少 13.岂敢盘桓
古义:犹疑不决的样子;今义: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 14.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古义:幸运
今义: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今臣亡国贱俘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2.介词结构后置: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2)急于星火 3.省略句:
(1)谨拜表以闻(陛下)
(2)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3)则告诉(陛下)不许(4)少仕(于)伪朝 4.被动句:
(1)告诉不许(我申诉苦衷,请求暂 缓赴任,而没有被允许。)(2)而刘夙婴疾病(被疾病纠缠)
第五篇: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总结
user 第 1 页 2013-06-25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字词句)梳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独五人之曒曒(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语气词,了).共其乏困(同“供”,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可予不(同“否”).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召有司案图(同“按”).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请奏盆
秦王(同“缶”)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要项伯(同“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泾流之大(同“径”,直).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
使: 使北营(出使).会使辙交驰(使者).奉使往来(出使的人,使者).竟使遇哨(假使).使来者读之(让).使臣奉璧(派). user 第 2 页 2013-06-25 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使者).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当: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时候).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然五人之当刑也(在„„时候).盛: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呜呼,亦盛矣哉!(盛大隆重的事).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把东西放入器物中).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卒: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买五人之 豆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私: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下:
虑壅蔽则虚心以纳下(臣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伐: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砍伐).十年春,齐师伐我(攻伐,讨伐).载: 载舟覆舟(乘载,装载).载歌载舞(又).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 user 第 3 页 2013-06-25 盖: 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盖在殷忧(因为).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 徒见欺(被).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 计未定(计策).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尽).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闻: 闻道百(听见).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始吾弗信(开始).法:
凡先王之法(法律,法令).犹若不可法(效法,取法).时: 有要于时也(当时).时不与法俱至(时代).幸: user 第 4 页 2013-06-25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短命死矣(幸运).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 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修饰).纵情以傲物(连词,表并列).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连词,表承接).则思知足以自戒(连词,表目的,“用来”).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把).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贵以近知远(介词,根据,按照).以益所见(连词,来).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user 第 5 页 2013-06-25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縋而出(连词,表修饰).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功成而德衰(连词,表因果).择善而从之(连词,表承接).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目的).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焉:
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代词,代五义士).吴之民方痛心焉(语气词,无实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岂取之易(天下).择善而从之(它).代百司之职(的).思国之安(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董之以严刑(人民).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 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 user 第 6 页 2013-06-25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 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得复见将军于此(在).为:
以旌其所为(做).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为天下笑(被).相如为上大夫(当,做).„„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为一击(替,给).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军中无以为乐(作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君为我呼入(替、给).为之奈何(对,对于).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3、古今异义(例)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 ..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 .. user 第 7 页 2013-06-25
4、词类活用(例)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承天景命(古:大;).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古:虚;).简能而任之(古:选拔;).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离开;).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位在廉颇之右(古:上;).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相如奉璧奏秦王(古:呈现,进献;).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古:尊重;).故臣复取璧(古:再;).拜为上卿(古:授予官职;).窃计欲亡走燕(古:逃跑;)..王必无人(古:果真,如果;).臣请完璧归赵(古:请你允许我„„;).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百川灌河(古:黄河;).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user 第 8 页 2013-06-25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边境)
乐盘游(意动用法,以„„为乐).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将有作(动词作名词,兴建,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使动用法,使神劳,使思苦)..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名词作动词,发出苦笑声).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 user 第 9 页 2013-06-25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
5、文言句式(例)
1)判断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过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词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 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大王见臣(于)列观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拔剑撞(之)而破之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4)特殊句式。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虽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句)设九宾于廷(状语后置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二、重点语句翻译(例)
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译: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巡抚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 user 第 10 页 2013-06-25 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译: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也对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他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
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译: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8、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我虽然十分愚笨,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何况像您这样明智的人呢!
9、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竭尽诚意,那么即使像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像陌路之人。
10、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译: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播散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1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赢。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1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1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还告辞干什么呢?
1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同在朝廷做官,廉将军说出无理的话,但您却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过分了。就是一般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1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用兵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丝绸为后啊!
1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
17、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译:上面执政的人抓获他之后就会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18、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译:现在最大的不仁义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反而就这件事情称赞它,说它是义举。
19、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译:所以抛弃古代君王的现成的法令,而效法他们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20、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译:雍水猛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黑夜趟水过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们惊骇的声音如同高大的房屋倒塌一样。
3、解释下列词语。user 第 11 页 2013-06-25 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岭。
雷霆万钧:比喻威力巨大。雷霆,暴雷、疾雷,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30斤。
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眺望:往远处看。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荒诞不经: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道路,大道。命运多舛:指平生的遭遇、经历不顺。
养尊处优: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不肥沃。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式而产生。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客观环境也改变了。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昙花一现: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和影响。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鞭长莫及:原来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自诩:自夸。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手段。
二、作家作品。
1、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著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他以学术上鲜明的倾向、独特的见解、丰硕的成果而享誉国内外。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见》,论文集《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
2、雅—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派,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
3、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4、艾青: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蒋海澄,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5、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福建泉州人。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著而深切的爱国之情,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user 第 12 页 2013-06-25 6、朦胧诗是新时期诗坛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个诗歌浪潮,也是一个取得了相当高艺术成就的诗歌流派。它于70年代后期产生。朦胧诗强化现代意识,突现创作主体,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给诗歌带来了更多扑朔迷离的意象和暗示意味,显示了与30年代诗歌决然不同的特色。朦胧诗的代表作家有舒婷、顾诚、江河等。
朦胧诗的特点: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将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并用,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7、阿赫马托娃:
苏联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之一。8、“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9、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是一个政治家,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深得怀王信任,但为小人所谗,两次被流放,最后悲愤绝望,相传投汨罗江而死。
10、《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全诗共373句。
11、普希金,俄罗斯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作为诗人,他一生写了800多首诗抒情诗和十几篇叙事诗,运用了各种形式和韵律。普希金的重大贡献还在于创建了俄罗斯文学语言,确立了俄罗斯语言规范。代表作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12、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被公认为美国的“诗歌之父”。19世纪40年代末他加入了“自由土地党”,反对美国的蓄奴制,主张土地改革,代表作诗集《草叶集》。《草叶集》是惠特曼的诗歌总集,其寓意是在于“草叶”随处生长,最富有生命力。它象征着普通人,也象征着发展中的美国,同时,也象征惠特曼自己关于民主、自由的理想和希望。
13、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意。
14、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他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在文学上,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著有《七录斋集》。
15、碑记,又称碑志。“碑”指碑铭,“志”指墓志铭。前者刻石立于地上,后者则埋于地下。碑铭又分为三类,即宫室庙宇碑,墓碑和功德碑。墓碑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和高尚的品质。
16、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和《现代喜剧》(《白猿》《钥匙》《天鹅曲》)。
17、杨绛,本名杨季康。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
18、李约瑟,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国际科学史联合会主席。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用历史观点看待中国传统的科学》等。
19、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主要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2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榖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做“春秋三传”。
22、魏徵(580—643),字玄成。他是唐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魏徵有胆量,敢于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助于“贞观之治”。他的著作流传下来的,除《隋书》和 user 第 13 页 2013-06-25 《梁书》等他撰写的一部分外,还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他的言论多见于唐朝吴兢所撰的《贞观政要》。(谏,规劝尊长使他改正错误。疏,奏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23、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本纪记述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历代帝王事迹;世家记述诸侯国的兴亡;列传记述官吏、名人、一些下层社会人物的言行事迹;书记载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等;表记史实年月。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24、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徒所著。《庄子》艺术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熔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词汇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
25、墨子,名翟,鲁国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53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证,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中心内容及写作技巧
1、《祖国山川颂》: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写作技巧: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采用了片断式结构方式。
2、《长江三峡》:全文以游踪为引线,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乘船游览时看到的瑰丽景象,描绘了波涛汹涌、雄伟壮丽的三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写作技巧:写景有序,层次分明;善于抓住三峡的特点来写;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段。
3、《肖邦故园》:作者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4、《发现》: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看到的满目疮痍的国家和极度黑暗的社会现实,感到极端苦闷和悲愤的思想感情。
5、《北方》:表达了对祖国灾难深重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这片神圣土地的深沉而执着的爱。
6、《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又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抒发了自己热爱、奉献、报效祖国的强烈而真挚的感情。
7、《祖国土》:这是阿赫马托娃1961年的作品。诗人受到了迫害,家破人亡,国家也在极权主义的统治之下,诗人有着满腔的悲愤。这首《祖国土》更是直接表达了她的爱国胸臆。
8、《离骚》:作品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9、《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这首诗写于特定时代,特定气氛,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阴云笼罩,但是诗的格调高亢,壮志凌云,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诗人以无畏而自由的歌唱,传递了对战友和同志的真挚的感情。
10、《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这首诗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讴歌人物。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比喻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用领航的船长象征创造了丰功伟绩的林肯总统,在万众欢呼中,以一曲悲歌赞颂一位伟大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领袖之死的悲痛之情以及对领袖深深的崇敬之情。写作技巧:反复咏叹,象征。
11、《指南录后序》:文章简要地记写文天祥出使元营的斗争情况以及逃脱后的艰险遭遇,并说明抄录诗篇和编纂诗集的目的。文章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感。写作技巧: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交错使用。user 第 14 页 2013-06-25
12、《五人墓碑记》:作者在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同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写作技巧:夹叙夹议,层层对比,步步深入,前后照应,反复唱叹,融叙事、议论、描写、抒情于一炉。
13、《品质》:小说写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靴匠格斯拉,他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以此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写作技巧:小说塑造靴匠格斯拉的形象,通篇用白描的方法,朴实无华;对店铺的描写和格斯拉的对话,倾注了真挚的情感。侧面描写 对比衬托
14、《老王》:作者叙述与一位人力车夫的交往,写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善良纯朴的天性。写作技巧:于冲淡中显深沉、用小人物反映大社会;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15、《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着重探讨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东西,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
18、《拿来主义》:文章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它既反对无原则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应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拿来主义”。写作技巧:运用比喻论证,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用词极为灵活。
20、《烛之武退秦师》:本文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写作技巧:前后照应;波澜起伏;详略得当。
21、《谏太宗十思疏》:本文是魏徵写的一篇奏疏。文中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十分具体地提出了十个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指出了作为一个国君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眼前的各种事务。写作技巧: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
22、《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将相和”三个事件,生动地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兼备的才能和从大局出发的精神,同时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写作技巧: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运用对比衬托之法刻画人物。
23、《鸿门宴》:本文记叙了鸿门宴上项羽、刘邦斗争的经过,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善于用人、能言善辩、随机应变的刘邦;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优柔寡断而又直率的赳赳武夫项羽;老谋深算的范增、勇猛豪爽的樊哙等。写作技巧: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
24、《秋水》: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写作技巧:用寓言形式设喻阐述深刻哲理;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25、《非攻》: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写作技巧:比喻、对比,从小到大,层层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