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时间:2019-05-13 00:5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必修4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必修4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篇:必修4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4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默认分类 2009-10-18 12:06:30 阅读104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练习

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二、出自本文的成语

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

三、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四、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7、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不过)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③则幸得脱(侥幸)

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五、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

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

六、古今异义的词

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鄙卑下贱

8、胜所以自附为婚姻(古:姻亲 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七、句式归纳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

4、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君于赵王幸)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

12、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请于

秦王奉盆缶)

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

八、难句翻译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想给秦国(和氏璧)秦国的城池又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了;想不给,就担心秦军攻来。

2、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秦五)拿城来换和氏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秦国和氏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

亏在秦国。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秦国的要求)而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译:秦国从缪公以来(经历了)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守信约的。

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译:终于在朝堂上(设九宾之礼)接见相如,完成各项礼节让他回去。

5、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的下面!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我之所以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9、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苏武传》文言知识梳理练习

(一)给加线的字注音。

1.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2.数(shuò)通使相窥(kuī)观;3.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4.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5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 6.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

归汉;7.置煴(yún)火,覆武其上;8.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二)解释加线的词,在括号中解释整个词语。

1.稍(渐渐)迁至栘中厩监;2.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互相抵押);

3.汉天子,我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行也;4.武帝嘉(赞许)其义;

5.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使者所持信物)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6.因厚赂(赠送礼物)单于,答其善意;8.既至匈奴,置币(财物)遗单于;

7.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临时充任使臣属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一同);

9.方(正当,正要)欲发使送武等;10.会(适逢)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11.及卫律所将(带领,率领)降者;12阴(暗地里)相与(互相,一起)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13.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拜访)胜曰;14.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希望得到)其赏赐;

15.单于出猎,独(只有)阏氏子弟在;16.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起事);

17.单于使卫律治(审理)其事;18.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揭露,暴露),以状语(情况告诉)武;

19.事如此,此必及(牵连到)我; 20.虞常果引(牵攀,招供)张胜;21.引(拔)佩刀自刺;

22.宜皆降(使……投降)之;23.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逮捕监禁)张胜;

24.武益(渐渐)愈,单于使使晓武;25.会论(判罪)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26.剑斩虞常已(之后),律曰;27.副有罪,当相坐(治罪);

28.苏君,律前负(背叛)汉归匈奴;29.幸蒙(幸而蒙受)大恩,赐号称王;

30.乃幽(禁闭)武,置大窖中;31.武卧啮(咬,嚼)雪,与旃毛并咽之;

32.羝乳(生子)乃得归;33.武使匈奴明年(第二年),陵降;

34.前长君(大哥)为奉车;35.扶辇下除(殿阶),触柱折辕;

36.劾(弹劾,指控)大不敬,伏剑自刎;37.孺卿从祠(祭祀)河东后土(指地神);

38.且陛下春秋(年纪)高,法令亡常;39.大臣亡罪夷灭(全家杀尽)者数十家;

40.子为父死,无所恨(遗憾);41.自分(料想,断定)已死久矣!

42.陵见其至(极其)诚,喟然叹曰;43.使者大喜,如(依照)惠语以让(责备)单于;

44.单于视左右而惊,谢(谢罪)汉使曰;45.前以降及物故(死亡);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加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少以(因为)父任,兄弟并为郎;2.乃(就)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3.因(于是)厚赂单于,答其善意;4.恐前语发,以(把)状语武;

5.即(假使)谋单于,何以复加? 6.屈节辱命,虽(即便)生,何面目以归汉?

7.会论虞常,欲因(趁着)此时降武; 8.君因(通过)我降,与君为兄弟;

9.后虽(即使)复欲见我,尚可得乎? 10.若(你)知我不降明;

11.羝乳乃(才)得归;12.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替)武置酒设乐;

13.因(于是)泣下沾衿,与武决去;14.武以(在)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置煴火,覆武其上(使……卧); 2.惠等哭,舆归营(名词作动词,抬,扛);

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意动,以…为壮);

4.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5.空以身膏草野(使动,使……肥沃);

6.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名词作动词,持);7.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名词作动词,侍奉)。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征并翻译。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译文: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

2.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动句)译文:缑王等人都在混战死亡,虞常被活捉。

3.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译文:(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4.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宾语前置句)译文:您不肯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的我?

6.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译文:您又为谁(守节)呢?

7.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译文:苏武父子无功无德,都为皇上所栽培。

(六)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2.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4.空自苦亡人之地();

5.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6.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张衡传》文言知识梳理练习

(一)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1)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2)行:去应荐。

(3)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4)就:就职,任职。

(5)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6)应:应职,接受官职。(7)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8)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9)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11)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12)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13)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14)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15)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

(二)一词多义

1、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⑤启窗而观(看)

2、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咸怪其无征(证明)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④岁征民间(征收)

3、因

①因入京师(因而)②因以讽谏(就)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4、乃

①十年乃成(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5、公

①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②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③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④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⑤便可白公姥(称丈夫的父亲)

6、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三)文言句式

①举孝廉不行(被动句)②连辟(被)公府不就(被动句)⑤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否定句宾语前

置)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同上)④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同上)

第二篇:必修4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4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一词多义 1将

异日图将好景(jiāng,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动词,扶助,扶持)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jiàng,名词,将领)吾将上下而求索(jiāng,副词,将要)韩信将兵,多多益善(jiàng,动词,带领)将子无怒(qiāng,愿,请)2相

执手相看泪眼(xiāng,副词,相互)会不相从许(xiāng,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伯乐相马(xiàng,动词,观察,鉴别)儿已薄禄相(xiàng,名词,相貌)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xiàng,动词,辅助,帮助)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xiàng,名词,宰相)3莫

莫道不消魂(不定代词,没有谁)莫听穿林打叶声(副词,不要)于是国人莫敢出言(副词,不)4书

秦御史前书曰(动词,写)使人遗赵王书(名词,书信)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名词,文字)昼断狱,夜理书(名词,文书)

申子、韩非皆著书,传于后世(名词,成本的著作)

草书、楷书(名词,字体)5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动词,引见,延请)左右或引相如去(动词,牵,拉)

相如引车避匿(动词,牵,拉,引申为掉转)6请

因跪请秦王(动词,请求)乃置酒请之(动词,邀请)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敬辞,希望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璧有瑕,请指示王(敬辞,希望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造请诸公,不避寒暑(动词,拜谒)7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动词,背着)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动词,使负担,使承担)

秦贪,负其强(动词,凭借,依仗)决负约不偿城(动词,违背)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名词,失败)负债累累(动词,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动词,辜负,对不起)8息

武气绝,半日复息(名词,气息)长太息以掩涕兮(动词,吸息)息事宁人(使动用法,使„„平息)老臣贱息舒祺(名词,子女)无二分之息可乎(名词,利息)马寒鸣而不息(动词,停止,休止)9以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臣以供养无主(因为)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把)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10拜

谨拜表以闻(拜上)拜臣郎中(授给官职)

孔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谒见,拜见)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一种表示恭敬的礼节)11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结构助词,的)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结构助词,用在主谓短语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沛公引兵之薛(动词,到„„去)

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第三人称代词,她)12寻

寻蒙国恩(不久)寻之无所得(寻找)更寻盟好(重温)三年将寻师焉(使用)

布帛寻常(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

飞入寻常百姓家(寻常,平常)13益

单于益骄(更加,副词)武益愈(逐渐,副词)14夙

夙遭闵凶(早时)

夙者传闻思一见(平素,过去)夙兴以求,夜寐以思(早晨)15辞

辞不赴命(辞谢)停数日,辞去(告别)多辞缪说(言词,词句)

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口供)归去来兮辞(文体的一种)乃前寄辞者(言语,书信)不迫辞候(告辞)

固辞不受(推辞,不接受)16见

慈父见背(助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可译为“我”)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看见)敢陈愚见(见解,见识)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风吹草低见牛羊(通“现”,出现)君既若见录(代“我”)曹刿请见(拜见)17顾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莫我肯顾(顾惜)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是,不过。表示轻微的转折。)18而

夫秦强而赵弱(连词,表并列)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连词,表假设,如果)

不如因而厚遇之(连词,表承接,“因”后省“之”)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连词,表转折,但是)19因

相如因持璧却立(副词,于是,就)不如因而厚遇之(介词,趁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通过)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动词,沿袭)20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咸怪其无征(证明)21置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置办,置购)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安置,投放)乃幽武置大窖中(关)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丢下,放弃)故立天子,置三公(建立,设置)

二、古今异义 1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英俊杰出的今义: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指跟男女之情爱有关的 2回首向来萧瑟处 ..古义:刚才

今义:从来,一向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光景,状况 今义:次序

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代指秦王身边的人 今义:方位名词 5璧有瑕,请指示王 ..

古义:指出,给人看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6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走上前去,进献 今义:向前行进 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公开扬言

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 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成员

9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今义:岳父 10太夫人已不幸 ..

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 今义:不幸运 11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龄

今义:春季和秋季 1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13举孝廉不行 ..古义:不去应荐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 14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

古义:方向

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 15视事三年 ..古义:官员到职工作 今义:视:看;事:事情 16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 17臣以供养无主 ..古义:无人主持 今义:没有主人 18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 19零丁孤苦,①至于②成立 .....

古义:①直到②成人自立

今义:①表示到达某一程度②组织、机构筹备成功

20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诉说 今义:说给别人知道 2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 ..古义:辛酸苦楚 今义:身心劳苦 2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拳拳 今义:数量少 23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前往

今义:很快的跑

24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古义:蒙受 今义:洗澡

25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古义:进退两难 今义:窘困

26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古义:徘徊不前 今义:盘旋 27郡县逼迫 ..古义:催促

今义:催逼,迫使 28拜臣郎中 ..

古义:尚书省的官员 今义:中医医生

三、古今通假 夙遭闵凶(通“悯”,指可忧患的事).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四十有四(通“又”).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皆不幸早世(通“逝”,死).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自今已往(通“以”).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通“记”).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北冥有鱼(通“溟”,大海).小知不及大知(通“智”).

此小大之辩(通“辨”,区别).

而征一国者(通“耐”,能).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云销雨霁(通“消”).昂其直,居为奇货(通“值”,价钱).而翁归(通“尔”,你).冀日进宰(通“翌”).

臣愿奉璧往使(通“捧”).可予不(通“否”).

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唯群臣与大王孰计议之(通“熟”,仔细).畔主背亲(通“叛”,背叛).法令亡常(通“无”).信义安所见乎(通“现”).因泣下霑衿(同“沾”;同“襟”)..

员径八尺,合盖隆起(通“圆”,圆周).

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通“樽”,古代盛酒的器皿)傍行八道,施发机关(通“旁”,外面).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擒”,捉拿).

四、词类活用 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回去).蔺相如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杀).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欲因此时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单于壮其节(意动用法,以„„为壮).反欲斗两主,观祸败(使动用法,使„„斗).天雨雪(名词作动词,下,降).夜见汉使(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意动用法,认为出众,.以„„为奇)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是担负,是承担).怒发上冲冠(名词作状语,向上).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译为.“逼迫”)舍相如广成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乃使其从者衣褐(名词作动词,穿,读yì).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名词作动词,吃饭).臣具以表闻(使„„知道).舞幽壑之潜蛟(使动用法,使„„起舞).

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而后乃今图南(方位名词作动词,南行).

大江东去(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2被动句

皆为陛下所成就 而君幸于赵王 使不辱于诸侯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为婢仆所惑 见犯乃死 3倒装句

翱翔蓬蒿之间 奉晨昏于万里 牧羊于道畔 束以他物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为降虏于蛮夷 子卿尚复谁为乎? 惟兄嫂是依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奚以知其然也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彼且奚适也 之二虫又何知 洞庭君安在哉 求人可使报秦者 君何以知燕王 故燕王欲结于君 拜送书于庭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4省略句

汝从(我)于东 翱翔(于)蓬蒿之间 众人(匹)之 乃置书(于)囊中 何故不使(之)知

又试之(以)鸡,果如其言 折藏之,归以(之)示成 留待期限,以(之)塞官责

第三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何厌之有()

4.阙秦以利晋()

5.失其所与,不知()

6.秦王必说见臣/秦伯说()

7.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8.今日往而不反者()

9.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10.燕王拜送于庭()

11.图穷而匕首见()

12.秦王还柱而走()

13.卒起不意()

14.成五采()

15.距关,毋内诸侯()

16.张良出,要项伯()

1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9.令将军与臣有郤()

2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参考答案]

1.“已”通“矣”,了 2.“共”通“供”,供给 3.“厌”通“餍”,满足 4.“阙”同“缺”,损害 5.“知”同“智”,明智 6.“说”通“悦”,高兴 7.“陵”通“凌”,凌辱,欺侮

8.“反”通“返”,返回 9.“振”通“震”,恐惧 10.“庭”通“廷”,朝堂 11.“见”通“现”,出现 12.“还”通“环”,环绕 13.“卒”通“猝”,突然 14.“采”通“彩”,色彩 15.“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16.“要”通“邀”,邀请 17.“倍”通“背”,背叛 18.“蚤”通“早”,早些 19.“郤”通“隙”,隔阂

20.“不”通“否”,否则

古今异义

1、且贰于楚也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4、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困乏,疲倦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也古义: 那个人今义:对已婚妇女的尊称

6、今老矣,无能为也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

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省名

8、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情,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变故今义:十分,极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身上的肉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结果

12、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1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1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1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偏护矛盾双方中的一方

1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18、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击今义:垂手拿着

1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今义:与“古人”相对,现在人

20、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一词多义

1、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到、往)

2、以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3、夫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fū 名词,指男人、老师)

夫晋,何厌之有(fú 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ú 代词,那)

4、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5、其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6、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7、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8、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故人具鸡黍老,旧

9、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10、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

11、军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

12、意然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词,神态,神情。

13、坐项王、项伯东向坐: 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 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 介词,因为。

14、举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

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 动词,列举、举出。

15、胜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形容词,优美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胜过、超过。

词类活用

1.名次作状语

规律:名词+动词,名词如果不作动词的主语,即作状语

夜缒而出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进兵北略地函封之

秦兵旦暮渡易水箕踞以骂曰

头发上指持剑盾步走

常以身翼蔽沛公

2.名词作动词

规律:名词+名词(代词),前一名词若非定语或前有副词,即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且贰于楚也(数词作动词)

与郑人盟函梁君臣之首

皆白衣冠以送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籍吏民,封府库沛公军霸上

沛公欲王关中范增数目项王

道芷阳间行

3.形容词作动词

规律:形容词+动词,动词(介)+形容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邻之厚,君之薄也

其人居远未来

刑人如恐不胜(用尽酷刑)

素善留侯张良

4.形容词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供其乏困此其志不在小沛公今事有急

5.动词作名词

此亡秦之续耳

6.使动用法

规律: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带了宾语,该词译作“使„„做„„”

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

阙秦以利晋拔剑撞而破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项伯杀人,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7.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太子迟之

群臣怪之

8.被动用法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五、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痛于骨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群臣侍殿上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欲呼张良与俱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王来何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沛公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吾属今为之虏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判断句 2.状语后置句 3.宾语前置句 4.状语后置句 5.定语后置句

7.被动句 8.省略句,“与(之)俱去” 9.宾语前置句,“何操”即“操何”6.定语后置句 10.宾语前置

句,“在安” 11.被动句,“为”译为“被

六、重要语句翻译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2.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3.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只是)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4.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

5.(项伯)私下会见张良,详细地告诉他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

6.(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的发生。

第四篇:必修4文言文练习

语文必修4文言文练习

《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仅仅

B臣等不肖,请辞去请求

C独畏廉将军哉?难道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最终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吾羞,不忍为之下。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3、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A我见相如,必辱之!

B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A强秦之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大王来何操?

5-14题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5.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A.春风不度玉门关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6.例句:“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乃置酒请之B.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C.请以赵十五城为大王寿D.请奉盆缶秦王

7.例句:“而君幸于赵王”()

A.高雅得幸于胡亥B.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C.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D.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8.例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A.周郑交恶B.初一交战

C.合从缔交D.交不忠兮怨长

9.例句:“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A.弗听,许晋使B.临淄有大蛇,长十许丈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D.时人莫之许

10.例句:“固请,召有司案图”()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管仲固谏不听D.鄙人固陋,不知忌讳

11.例句:“相如因持璧却立”()

A.敌不敢至,虽至必却B.王者不却众庶

C.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2.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A.阿母谢媒人B.乃令张良留谢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3.例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私见张良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D.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

14.例句:“赵王悉召群臣”

A.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B.齐悉复得其故城

C.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D.丞相亮其悉朕意

15.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舍相如广成传舍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C.左右欲刃相如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16.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完璧归赵B.宁许以负秦曲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毕礼而归之

17.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含义

A.臣愿奉璧往使通,解释:

B.拜送书于庭通,解释:

C.召有司案图通,解释: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解释:

18.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④决负约不偿城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⑥明年复攻赵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③④B.④⑧C.⑥⑧D.③⑥

19.给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

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君何以知燕王④拜送书于庭

⑤何功之有哉⑥使不辱于诸侯

⑦此人力士⑧谁可使者

⑨为夫婿所薄⑩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判断句:被动句:

宾语前置:谓语前置:状语后置:

20.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⑤以空言求璧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以绝秦望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班百者多徒行

2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

2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4.翻译下列语句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文: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译文:

《苏武传》

一、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南乡号哭,欧血。2)因泣下沾衿,3)子为父死亡所恨。4)与武决去。

5)畔主背亲。6)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7)女为人臣子8)与旃毛并咽之

9)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10)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11)异域之人,壹别长绝!12)前以降及物故。

二、指出下列句中“见”字的用法及意义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何以女为见?

3、信义安所见乎?

4、冀君实或见恕也。

5、敢陈愚见。

三、指出下列句中“一”字的用法及意义

1、子卿壹听陵言。

2、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3、六王毕,四海一。

四、指出古今异义词词义:

1、武等实在。

2、武使匈奴明年。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4、如惠语让单于。

5、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6、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

7、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8、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9、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五、指出下各句中词类活用的情况:

1、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

2、得夜见汉使。

3、檠弓弩。

4、惠等哭,舆归营。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6、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7、诚甘乐之。

8、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9、宜皆降之。

10、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11、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12、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13、天雨雪

14、羝乳乃得归。

15、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六、指出下例句子特殊句式的种类:

1、梁父即楚将项燕。

2、(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3、虽欲报恩将安归?

4、见犯乃死,重负国。

5、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6、缑王者,昆邪王姊也。

7、信义安所见乎?

《张衡传》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1.衡少善属文2.游于三辅

3.举孝廉不行4.连辟公府不就

5.而无骄尚之情

6、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7、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8.大将军邓贽奇其才

9.安帝雅闻衡善术学10.中有都柱

11.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12.又多豪右

13.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姓名

14.一时收禽15.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二.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与……交往

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C.辄积年不徙徙:调动官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看、视察

2.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 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举孝廉不行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覆盖周密无际

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陇西

6.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

8.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为:(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B.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为:张衡机灵精巧,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上很用心。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译为:他精于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

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译为:从此以后,才命令史官记下地震发生的方位。

三、翻译句子。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答: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答: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答: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答:

第五篇: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可予不。

2.臣愿奉璧西入秦。

3.拜送书于庭。

4.召有司案图。

5.设九宾礼于廷。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二、一词多义。

1、负

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3、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4、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则幸得脱矣

三、古今异义。

1、拜为上卿

2、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5、请指示王

6、于是相如前进缶

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8、布衣之交

9、左右欲刃相如

10、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

11、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1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13、明年复攻赵

14、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15、窃计欲亡走燕

16、不如因而厚遇之

四、词类活用。

1、舍相如广成传舍

2、左右欲刃相如

3、乃使从者衣褐

4、怀其璧

5、蔺相如前曰

6、臣乃敢上璧

7、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8、臣语曰

9、于是相如前进缶

10、赵王鼓瑟

11、而相如庭斥之

12、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3、奉璧西入秦

14、怒发上冲冠

15、卒廷见相如

16、完璧归赵

17、秦王恐其破璧

18、宁许以负秦曲

19、毕礼而归之

20、归璧与赵

21、且庸人尚羞之

2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5、大王必欲急臣

26、而绝秦赵之欢

27、宁许以负秦曲

28、为刎颈之交

五、特殊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3、蔺相如者,赵人也

4、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

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9、而君幸于赵王

10、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2、使不辱于诸侯

13、何以知之

14、君何以知燕王

15、求人可使报秦者

16、拜送书于庭

17、以勇气闻于诸侯

18、故燕王欲结于君

19、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20、设九宾于廷

21、会于西河外渑池

22、君幸于赵王。

23、得罪于大王

2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5、今君乃亡赵走燕。

26、遂与秦王会渑池。

27、对曰:“臣尝有罪……”

28、不如因厚遇之,使归赵

29、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30、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1、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苏武传》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2.空自苦亡人之地

3.信义安所见乎

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5.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二、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

2.皆为陛下所成就。

3.我丈人行也。

4.欲因此时降武。

5.且陛下春秋高。

6.武等实在。

7.稍迁至栘中厩监。

8.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9.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10.会论虞常。

三、词类活用。

1、单于壮其节

2、诚甘乐之

3、欲因此时降武

4、空以身膏草野

5、反欲斗两主

6、何久自苦如此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8、屈节辱命

9、别其官署常惠等

10、天雨雪

11、羝乳乃得归

12、杖汉节牧羊

13、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14、惠等哭,舆归营

15、绝不饮食

1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四、一词多义。

1、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3)恐前语发

五、特殊句式。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为降虏于蛮夷。

3、何以汝为见

4、子卿尚复谁为乎。、何以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7、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8、非汉所望也。

9、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10、见犯乃死,重负国

11、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12、皆为陛下所成就

13、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14、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15、后随浞野侯没湖中

16、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17、使牧羝

18、会缑(gōu)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19、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张衡传》

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

2.傍行八道

3.形似酒尊

讽谏

⑥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2、乃

①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②遂乃研核阴阳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二、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3.公车特征拜郎中

4.寻其方面

5.衡下车,治威严。

三、词类活用。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2、时天下承平日久

3、衡少善属文

4、妙尽璇机之正

5、皆共目之四、一词多义。

1、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

②蒙故业,因遗策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⑤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五、文言句式。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2、连辟公府不就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4、果地震陇西

5、讽议左右

6、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7、游于三辅

8、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3、“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4、“案”通“按”,审查、察看。

5、“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6“缪”通“穆”。

7、“孰”通“熟”,仔细。

二、一词多义

1、负

①(依仗,凭借)

②(辜负,对不起)

③(违背)

④(使……承担)

⑤(背着)

2、使

①(派)

②(出使)

③(让)

④(使臣)

3、徒

①(白白地)

②(只,只不过)

4、幸

①(幸好,幸而)

②(被...宠幸)

③(侥幸)

二、古今异义

1、(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2、(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

3、(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4、(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5、(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6、(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7、(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8、(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9、(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10、(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11、(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12、(美人:姬妾今义:美女)

13、(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14、(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

15、(窃:古义私下里 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指逃走 今义指走路)

16、(厚遇:古义好好招待 今义优厚的待遇)

三、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1、(舍,安置住宿)

2、(刃,用刀杀)

3、(衣,穿)

4、(怀,怀揣着)

5、(前,走上前)

6、(上,献上)

7、(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8、(语,告诉)

9、(前:走上前)

10、(鼓:弹奏)

b.名词作状语:

11、(庭:通“廷”,在朝堂上)

12、(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13、(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14、(上:向上)

15、(廷:在朝堂上)

c.使动用法:

16、(完,使……完整)

17、(破,使……破碎)

18、(负,使……承担)

19(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20、(归:使……归)

d.意动用法:

21、(羞,以……为羞耻)

22、(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23、(敬,尊重)

24、(宽,宽宏大量)

25、(急,逼迫,使……急)

f.形容词作名词:

26、(欢,友好关系)

27、(曲,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28、(交:动作名,朋友)

五、特殊句式

1、(1--8)判断句。

2、(9---12)被动句。

3、(13--14)宾语前置

4、(15)定语后置:

5、(16---23)状语后置。

6、(24--31)省略句

《苏武传》

一、通假字

6.畔:通“叛”,背叛。

2、亡:通“无”,没有。

3、见:通“现”,显现。

4、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5、女:通“汝”你

二、古今异义

11.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差不多。

2、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因为这个。

5、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6.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7、稍: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8、遗: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9、会: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0、论: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三、词类活用

A、意动用法

1、壮:以……为壮。

2、乐:以……为乐。

B、使动用法

3、降:使……投降。

4、膏:使……肥沃。

5、斗:使……争斗。

6、苦:使……受苦。

7、归:使……归

8、屈:使……屈身 辱:使……受辱

9、别:使……分开

C、名词活用作动词

10、雨:下雨。

11、乳:生子。

12、杖:拄着。

13、网、檠 :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14、舆:用车子抬。

15、饮食:给他吃的、喝的。

D、名词做状语

16、上:向上。四、一词多义

发 :

1、打发。

2、发动。

3、被揭发。

五、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7--9判断句。

10---14 被动句。

15---19省略句

《张衡传》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员”通“圆”

2.“傍”通“旁”

3.“尊”通“樽”,杯,酒杯。

二、古今异义词:

6.交接:古:结交 今:①连接 ②移交和接替

7.不行: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

8. 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9.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10.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

三、词类活用

1、(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2、(时:名词作状语,当时)

3、(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四、一词多义

1、因

①(于是)

②(沿袭)

③(顺着)

④(通过、经由)

⑤(凭借)

⑥(趁机)

2、乃

①(才)

②(就)

③(竟、却)

④(于是,就)

⑤(你的)

⑥(竟然)

⑦(是)

(于是,就)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2、被动句

(多次被公府征召)

3、宾语前置句

〔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

4、介词结构后置句

(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

5、介词结构后置句(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

6、省略句(省略主语“张衡”)

7、状语后置

(于三辅游)

8、状语后置(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

下载必修4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必修4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梳理

    1、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

    最新2018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教学目标: 1.回顾熟悉课文内容 2.梳理文言知识点并积累记忆 教学内容: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优秀范文五篇]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教学目标: 1.回顾熟悉课文内容 2.梳理文言知识点并积累记忆教学内容: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0分,每个0.5 分) 1. 秦伯说 (通__ __,________)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 ___,________)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必修4)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

    必修4文言文复习教案(精选五篇)

    必修4文言文复习教案 【课型类别】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并掌握课文中主要实词意义、主要虚词意义及用法; 2.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句式、词类活用以及的古代文......

    文言文归类梳理

    高考核心文言字词归类梳理 1、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劳无功:白白地,徒然●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家徒四......

    必修4 unit4 同步基础知识练习

    必修4 unit4 同步基础知识练习 一.单词拼写 1. They reached a c__________(十字路口) marked by a signpost(路标). 2.He had to d_______ himself against their char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