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早幼教学思凡
我教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反思推荐
一年级的汉语拼音的教学已经结束,总结这一个多月以来的教学。首先的感觉就是拼音教学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看情景图——学习情景歌——认识新的拼音字母——复习总结。在这四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训练了孩子某种习惯和素养。看图是为了引出新的知识,也是为了让孩子学会细心的观察,有序的观察。看完图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今后的写作也有帮助。学习情景歌是对现在知识的一个总的概括……每部分都有它的作用和意义。
但是,从汉语拼音第一课一直到第十五课一直这样学习过来。的确有许多的重复,也有点单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缺少了吸引力。/article/就一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说,大部分孩子在幼儿园都已经学习过了拼音。因此,能吸引住孩子似乎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听了有经验老师的课,也根据自己上课的感觉来说。要上好一堂一年级的语文课,首先就要能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通过游戏带动每个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到各种竞赛游戏中去。其次,老师的精神面貌同样能影响和带动整个班级孩子的情绪,因此老师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另外还要有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在肯定中充满自信……冷处理,转变心境的经过,回放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摆一摆各自的关系,设想一下各种处理办法的结果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也许这样,我们的辅导效果会更好一些!
转载请保留地址!文章标题:我教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反思推荐,原文地址:http:///Article/201009/15324.shtml
第二篇:赏(思凡)有感
赏《思凡》有感
思凡望文生义,思是想头,牵挂,念念不忘,不凡是最平凡。世俗生活是人生需要的情理之中的生活。思凡就是不忘平凡的生活诗酒的生活,就血药摆脱一切阻碍杂念去融入生“凡“中。
在文艺美学课上初《思凡》,真有些丈二和尚,看的云里雾里,脑中只回荡着,邦邦的木鱼声和“南无阿弥陀佛”的咒语般的重复呻吟。而其四幕更是让我迷惑,前后不搭调的四幕故事交织在一起,到底为了什么?在裳《思凡》我才似懂非懂,犹记得最后一句”僧尼双飞,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呐喊。《思凡》是别具风格的,不像现代的大部分电视剧和电影系列一集集,一幕幕都串着一个故事。九曲回肠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果。带给人的多是一种精神裳的享受。而《思凡》不是,它像一千零一夜像安徒生童话,但有别于他们。他是通过四个小的男女之间突破戒律,突破家庭伦理,突破传统,突破压迫权利,突破“南无阿弥陀佛”的禁锢的小故事来表现爱情诗神圣的,是不被一切俗杂遮挡的,来宣扬人们为了爱不顾宗教戒律,不顾家庭的阻碍,去自由婚恋的精神。
中间一头一尾两则故事《思凡》和《双下山》都是将僧尼之间逃离佛门,做回俗人。《思凡》是美的。不仅表现在大的追求爱的故事情节,连它的表演舞台效果也是美。诡异的灯光效果和场景布置空灵如真是一样,演员夸张的表演,引的观众开怀大笑。话剧中最引人发笑的是第二幕取材于《十日谈》的小店过夜。别具风格人物介绍,激情夸张可笑的表演,使话剧从第一幕僧尼内心“我不要阿弥陀佛”的呐喊结局一下子变得阳光,青春活力。第三幕《宫廷秘事》就让人苦笑不得了,马夫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的去爱皇后。而皇帝面对奇耻大辱却找不到人。时候一声荒诞的“干那个事的,以后别再干了”无奈悲求。让人失声。连至高无上的皇帝在追爱的人面前也败下阵来。
看了《思凡》我想起的老师给我们看的《受戒》当聪明俊朗的小明子和尚受戒多年后,他得意的告诉来接他回家的小英子,他多么受主持的赏识,要提拔他做未来主持候选人。那样当上主持就可以享受到不同的幸福和地位。小英子要问“不要你做主持答应吗?”得到的是和尚爽朗的肯定的回答。小英子在问“我做你的老婆,答不答应?”得到的回答是和尚肯定大声的“愿意”
同时出家人,在世俗生活面前。破五戒语出惊人的,不尾人所容的话。轻易但态度明确的追求世俗生活,追求所爱。封建的圈卡框,传统大戒的桎梏真是形同虚设,不堪一击。不要僧尼也疯狂,是人的感情永远不会被圈圈。就像《思凡》剧终是宝瓶中的话:
男有心来女有心 哪怕山高水也深 尼姑和尚成双对 有情人对有情人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三篇:读须兰的《思凡》有感
读须兰的《思凡》有感
须兰的《思凡》只是读了一遍,但仍能感觉得到须兰的文字,婉转曲折,像一株冰冷的阴生植物,有着长而卷曲的触须,牵牵连连,每个触须都极为纤细柔软。它的表面显得平静淡漠,但内里却是敏感和炽热的。这种感觉和我非常喜欢的她的另一部作品《红檀板》又有很大的不同,《红檀板》是入世的,絮絮叨叨,像是张爱玲《金锁记》的翻版,《思凡》却是出世的,虽然到最后说的还是世俗里的故事。
《思凡》的故事结构有些类似于古龙的武侠,层层导引,诡诘多变,熟练的场景切换,每一次都被引入一个俗套,但在下一个出口时总会有让人意外出现。直到最后,一切才真相大白。然而像一个边写边编排的谎言,编到最后,虽然谎圆了,但是却让人不太相信——再三回头想去,还是有点不信,难道是这样么,我怎么就没看出来?表面是一个故事,然而谁知道下面却层波暗涌,曲曲折折的是另外一个故事?读者在篇中虽有疑心,但是千头万绪却猜不出来,稳稳当当地,不免有点被捉弄的感觉。
长安咸宣观的玄机道士一定是个美丽到极致的女道姑,举手投足之间便把男人迷得服服帖帖。在她那个年代,头顶蛾冠,身着飘飘荡荡的道袍的女子,并不是像看上去那般圣洁。学道的人毕竟和学佛的人不一样,并不讲究清心寡欲,道是追求人性和自然性的,美貌的道姑倘若和男子接触,自然没有佛学的禁忌,大可以顺其自然。也不违背其所供奉的经学,没有任何心理的负疚。
一个美丽的女道姑,在某个地方遇到个风流潇洒的将要成为状元的男子戴春风,共度一夜良宵,却只是聊天喝酒,并无更进一步的动作。一个嫖妓的,和一个妓女相对一晚,只是纯粹地聊聊天,发现彼此心灵相通,这种出乎意外的结果因为主人公的身份而使两人显得分外地纯洁,也格外地令人难忘。
须兰在场景中加进去神秘灵性的自然景物描写,埋下层层伏笔,每一句仿佛都可以化开,成为一个有头有尾有因有果的故事,然而须兰什么都没说,穿越重重断句之后玄机道士和戴春风分离,回到她从小长大的咸宣观。那儿有她的侍女绿翘——一个姿色平凡,忠心耿耿却工于心计的女人,永远地在那儿等候她,在这个尘世中以“家”的意味守候着她疲倦的驻足。
梦魇、幻觉,风吹过庭院匝生的阴森,后院里不合时宜地开满树灿烂桃花的碧桃树„„这一切,都笼罩着前世今生解脱不清的神秘的缘孽。绿翘照旧在房里为她的主人炼制香露,玄机道士在深夜里就着一盏摇摇欲灭的火烛饮酒,昏黄的光照亮她半边冷然的脸颊又将它掩没进黑暗里。
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气氛,即使玄机生活了一辈子,对它熟悉到每一根草木每一块石头,也会感觉得到这样的地方是发生故事的地方,这故事不是风花雪月,不是爱恨情仇,它是无因无果的,也许就是因了一阵风而起,再因了一阵风而消失。
所以,当她叫幼薇时,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便莫名地开始了一生中反反复复的梦,她梦见二十二年后的自己,站在后庭院里,手上持着一利刃,脚下躺着一具尸体,那尸体是新科状元戴春风。
当她在二十二年后,常常梦见的却是十三岁的自己,坐在后庭院的碧桃树下学弹琴,她的脚下躺着一具尸体,那尸体还是一个叫戴春风的新科状元。诡异的梦境,让人不由得不读下去,对于预言是否会实现,人们都有着无比的好奇心。
读到最后,才会发现,这世界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神秘可言,没有什么预言,没有什么神仙和鬼怪,有的只是一群疯子和一群屠夫。
第四篇:【早】教学设计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设计
《早》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参观游记。首先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布局和当年书塾里学习的情景。然后介绍了腊梅花,引出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勤奋精神。
二、教学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共 6 页 第 1 页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设计
五、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2.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3.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开创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六、设计思路:
基于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我认为学生对腊梅的“早”和对与鲁迅的“早”的沟通,对学生来讲有些抽象,借物喻人所包涵的深刻道理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要把握一定的“度”,并且加以引导和突破。
七、教学准备:
1.认真写好本课的教案。
2.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3.准备好鲁迅与三味书屋的图片。
八、教学课时: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识记课文内的生字词。
共 6 页 第 2 页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设计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我们来看一下图片。(播放“鲁迅的图片”)2.知道这篇课文为什么用“早”字为题吗?(师介绍:因为鲁迅有一次迟到,被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回到作为就在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用早字命题,给人以警策,印象深刻。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谁来读一读这一段来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四课《早》(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动画图片导入新课,易于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也易于调动学生迫切的想了解鲁迅与三味书屋的愿望,使学生内心充满了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主要写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导说游“书屋”师:从新台门走几分钟,过一道石桥,踏进坐南朝北的黑油竹门就到了三味书屋,大家想进去看看吗?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对鲁迅与三味书屋充满好奇,从而对这篇课文充满兴趣。旨在让学生充分的云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三)精读重点部分
共 6 页 第 3 页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设计
1.默读课文的2—5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写梅花与三味书屋陈设的地方。2.在四人小组内读读自己画的句子,互谈感受。3.汇报学习成果。
(1)师:第三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味书屋的陈设的?(方位)介绍了哪些陈设?(板书: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2)作者按这样的方位顺序写有什么好处?
(3)师:画出第五自然段描写梅花的句子,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写出了蜡梅花的4个特点。(展示梅花图片欣赏。多、美、香、开得早是梅花的4个特点。)
(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讨论结束,发表意见。(教师指导)
(5)介绍承上启下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己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学生不仅学会自己动脑,而且还能与他人互相交流。]
(四)学习结尾部分
1.鲁迅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大家想说些什么?(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精神)2.生自由读第8自然段。
3.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你觉得“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仅仅是梅花吗?
4.听课文录音,感受“早”的深意。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学习中的疲倦,提高
共 6 页 第 4 页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设计
教学实效。同时,在课文学习一段之后,让学生欣赏相关的音乐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美感。]
(五)感情升华,进行思想教育
1.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到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精神;学到描写景物的好词好句、语气词;学会了承上启下的写作方法„„)2.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们应该像鲁迅先生一样时时早,事事早精神,珍惜时间,要做“东风第一枝”的梅花。)
师总结:是啊,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凡事都要时时早,时时早,学习梅花争做“东风第一枝”。最后,让我们有感情的再朗读一次这篇课文吧!
[设计意图:课堂做必要的小结将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梳理,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从认知训练到情感培养,这是语文教学中必然要实现的目标。]
十、作业布置
1.正确书写本课7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品读课文,注意用词的准确性,体会句子中所表达的情趣。3.学习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活房间。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又一次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尊重,旨在让学生学会表达,并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期待。]
共 6 页 第 5 页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设计
十一、板书设计
3.早
梅花
早 鲁迅
早
以花喻人
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设计意图:此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理清文章脉络。]
参考文献
1.张庆、朱家珑:小学语文教材.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2.杨九俊、姚烺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9-15页
共 6 页 第 6 页
第五篇:《早》教学反思
《早》教学反思 董潇怡
《早》一文以“清香”为暗线,以作者的脚步为明线,看似游记却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安排材料的以物喻人的散文。作者循香而走,看到了三味书屋的陈设,想起鲁迅文中的腊梅,恍悟腊梅花是清香的来源,突出腊梅花最为显著的特点: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开得最早,由这个“早”过渡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感受到鲁迅只有一次迟到以及其中的原因,让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形象印入学生心灵。
初读时,我首先考虑到,既是“以物喻人”,那么只有让学生体悟到“物(梅花)”与“人(鲁迅)”之间的相同之处,才可能真正读懂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发的去挖掘这两者的间的内在联系呢?(记得当时还很着急地询问老师呢!)
一、揭题《早》,问1:由这个“早”字你想到了哪些句子?(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让学生的积累显示作用。]问2:读读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关于“早”的?(不要求读好,理解,能找春来琅琅而读就好!)
(由以上句子转承)对鲁迅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理清脉络。
默读,想想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作者所在的地点的转换分清课文段落。三、三味书屋:(1)初闻清香,看到陈设。描写了哪些陈设?是怎样描写的?注意方位词。看到屋内陈设,作者想到了什么?迁移拓展训练:可以根据图上的“三味书屋”的摆设让学生按方位顺序说说,练习用这样的方法说说我们的教室。
细看腊梅,想起鲁迅:(1)认识过渡:“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来源:是蜡梅花。”承上启下又前后呼应(“是什么香呢?”)。(2)欣赏蜡梅的美:花开得多、色泽美、香、早。(3)以花喻人:作者先是写梅,后又笔锋一转谈及鲁迅,这两者有联系吗?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呢?在两段落中“早哇!”一句为过渡,上承梅花之早,下启鲁迅之早。(梅花的品格之高洁,鲁迅的品德之高尚,是需要我们联系一些鲁迅的生平实际和文学作品的)(4)感悟“早”,积累有关珍惜时光的成语、古诗、名人名言等。
反思:在这节课之前,我做了很多工作,像讲故事一样去介绍《少年闰土》《祝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讲解鲁迅这个人,我认为让学生留下鲁迅铮铮铁骨的形象很重要。
在教学“书屋”时,让学生图文对照,在图上找出鲁迅的桌子位置,学生的争议很大,有的说是左,有得说是右,双方都有自己的理由。(一是根据书上的文字介绍,一是根据图上“左西右东”)后来,我告诉他们应该以书本介绍为依据,一步一步为书屋中的各物品确定位置,最后统一意见,都认定了左边是鲁迅的书桌。这个部分的教学很好操作,让学生图文对照,通过文字对三味书屋的陈设搞清楚就行了。然而学生在做课后作业“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手法介绍一处处所”时却完成得并不理想.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方位词用的不够准确,文章条理杂乱,不清晰。这可能和孩子自身的基础有关系,他们对方位的描述很不在行,也弄不清楚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对“花早”一部分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出描写花的地方好好读读,然后指名读,发现他们的不足,再让他们读好。有了几遍的朗读,就问他们说说这花有什么特点。最后交流出有以下特点:香-盛-冰清玉洁-早。通过这四个特点,就比较好引着他们深入地读,特别是“盛”,当我问学生这花是怎样地盛时,他们说“满树都是花”,再让他们再具体说,一时犹豫了,后来终于有同学不由自主地用上了上一课的写花场面,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教学时,我感觉多给学生以立体的学习空间,凡是能产生共鸣的东西,我们尽可以拿来,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更多一些快乐与充实。
教学《早》时,我把重点放在了体会腊梅的冰清玉洁和鲁迅的为人上,一开始我让学生欣赏腊梅的图片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腊梅的美,引出文章中有关句子,在指导学生体会词语“润泽透明”时,我也是运用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学生受启发,朗读起来就更认真,体会更深刻。这样通过感受腊梅外在的美,联想到腊梅的早,由此引出鲁迅书桌上的早,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