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对县畜牧产业检查汇报
2012年畜牧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今年以来,在市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倾心帮助和大力支持下,我县认真贯彻省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以动物疫病防控、畜牧技术推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项目建设等工作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提升畜牧产业化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畜牧业生产形势喜人。
全县畜牧业生产整体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长。截止5月底,全县生猪存栏60.8万头,出栏53.6万头,新增能繁母猪710头,累计达7.07万头,饲养50头以上良繁大户80户;牛羊禽饲养量分别为32.6万头、27.6万只、247.3万羽,出栏量分别为1.3万头、9万只、84.2万羽,肉类总产4.83万吨,禽蛋产量0.31万吨;新建生猪千头场16个,新(扩)建万头场2个。
(二)、林下养殖及市级畜牧龙头企业建设成效显著。
1、林下养殖场规划建设。以标准化林下养殖功能配套建设为重点的兴农种鸡场已建成标准化种鸡舍、育雏舍、生活办公、生产包装4个区域,占地总面积163亩,圈舍面积6842平方米,兽医室、消毒室分别占地120平方米;配套全自动电脑控制孵化、自动供料、饮水、清粪等设备,上笼种鸡30000套。以扩大圈舍、育雏设施建设为重点的风源林下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完成散养基地建设面积达35亩,场房1200平方米,目前存栏土杂鸡9000羽。
2、市级畜牧龙头企业建设。2012年,我县拟定6个创建市级畜牧龙头企业(即:仕翔生态农业合作社、吉祥养殖场、鑫汇牧业有限公司、永治养殖有限公司、鸿景综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军汇牧业有限公司),参照创建市级畜牧龙头企业的标准抓落实,严格要求各养殖企业(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配套设施,认真做好绿化、亮化、硬化和净化工作,打造花园式、生态型、标准化市级畜牧龙头企业,计划当年完成创建达标4家,2013年完成2家。截至目前,养殖企业已投入资金共7700万元(分别为800万元、700万元、2000万元、1500万元、900万元、1800万
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资金5800万元。(分别为600万元、500万元、1500万元、1200万元、700万元、1300万元)
(三)、“双百示范活动”开展扎实有力。
继市局双百活动动员会后,我县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一是县局召开了双百活动专题会议。认真学习市局《关于印发安康市百名畜牧科技人员驻百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农业发
[2012]35号)文件精神,会议就活动的主题、主要任务、时间安排、工作措施进行了周密部署。二是制定双百活动实施方案。依据市局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旬阳县畜牧兽医人员驻场示范活动实施方案。三是成立双百示范活动工作组。县农业局成立由姜荣英副局长为组长,乐三宝、乐荣林为副组长,刘秀建、祝方清、徐永安、郭建军、冯文平为成员的示范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示范活动的组织领导、活动安排、督促检查等。四是选派14名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驻场。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吃、住、工作在场,帮扶指导养殖场做好转变生产方式、开展科技创新、制定发展规划,将科技运用到养殖生产过程中,着力解决养殖场在养殖中因技术有限、生产配套设备不合理、效益低等实际难题,深得规模养殖场的一致好评。
(四)、动物防疫、检疫等工作不断深化。
1、全面完成了春季动物免疫接种。我县春季动物防疫工作从3月15日开始至4月25日共防猪瘟48.5万头,防高致病蓝耳疫苗 48.5万头,防猪W病苗48.5 万头,占应免数100%;注射禽流感疫苗128.8万羽,占应免数100%;防鸡新城疫苗 121万羽,密度达94%;强制免疫牛W苗8.18万头,羊W苗 17.2 万只,占应免数的100%;同时对48.5万头生猪,8.18万头牛和17.2 万只山羊加挂了免疫标识,挂标率达100%,全县22个镇318个行政村
8.45万养殖户建立了防疫档案,建档率达到了100%。
2、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进一步加强。制定并下发《2012年旬阳县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流行学调查方案》,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疫情监测网络,有力的增强了重大动物疫病预测预警能力,提高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储备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百毒杀、绿碘、烧碱等消毒药品100件,注射器300把,针头1000合,连体防护服40套,白大褂80件,口罩1000件,一次性胶手套1000双,扑杀器三套,各镇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
方百计筹措解决防疫经费,积极调运防疫消毒物资,做到有备无患。
3、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投入资金 10余万元,重新装修实验楼300m2。实验楼设有接样室、解剖室、试剂室、仪器室、样品保藏室、血清学检测室、病原学检测室、洗涤消毒室和档案室。室内均按标准实验室要求进行了装修设计。实验仪器购臵齐全,目前共有各类仪器设臵23余台件,常规试剂(液)齐全,各类仪器均在使用中。实验室有工作人员5名,其中专职化验人员3名,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中级职称。工作人员先后参加了省上组织的酶标仪、精密天平等实验仪器的操作使用和市上组织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猪蓝耳病等疫病最新的诊断技术培训。开展了猪瘟、口蹄疫、禽流感、鸡新城疫等抗体检测共进行猪瘟抗体检测280份,合格260份,合格率93%,口蹄疫抗体检测280份,合格228份,合格率88%,牛羊口蹄疫抗体检测410份,合格369份,合格率90%;禽流感520份,合格442份,合格率85%,兽医实验室于五月初顺利的通过了省验收组验收。
4、动物检疫工作全面展开。全县22个镇设立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83处,制作报检点规章制度公示牌等83套,严格规范开展生猪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截止5月底全县共检疫生猪1.6万头,牛0.3万头,羊0.8万只,活禽2.6万只。屠宰检疫肉品337吨,严格查处销毁不合格肉品285公斤,查处违法案件3起已全部结案。
(五)、示范创建及规模养殖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1、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我们主抓兴农种鸡场、军汇牧业有限公司生猪良种扩繁场的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制定了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专人包抓,按照实施方案的阶段安排,截止目前已完成调查摸底、查找问题、基础设施整治和技术人员的配备等相关工作。
2、全面完成2011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建设。在2011年度我县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建设上我们严格要求养殖场按照项目建设标准抓落实,明确专人负责,并积极协助养殖场制定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定期地深入现场,指导建设、督查进度,现5个场已全面按要求完成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六)、园区内养殖规划建设紧锣密鼓。
在全县2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规划配套建成万头场6
个、千头场16个、万只以上养鸡场4个、整村推进家庭适度规模农业循环经济示范村2个。其中(在省级4个示范园区内建成万头场3个,9个市级示范园区中建成万头场2个、千头场4个、万只以上林下养鸡场3个,15个县级示范园区中,建成万头场1个、千头场12个、生态观光农业示范村2个、万只以上林下养鸡场1个)。目前,园区畜禽养殖已完成征地和规划的12个,仕翔现代农业示范园完成一期8栋猪舍建设,鸿景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建设圈舍3000平米、引进种猪50头,吉祥现代农业示范园场区基础建设现已到位,麻坪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建猪舍2栋600余平米,铜钱关林下生态养殖示范园已完成种鸡场和合作社建设工作。
(七)、乡镇兽医站项目实施有序进展。
2010年市局批复我县13个乡镇站建设任务,总投资172万元(中央投资149.9万元,地方配套22.1万元),其中庙坪、桐木、桂花、石门、麻坪、甘溪、金寨7个站为新建项目,每个站投资1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3.7万元,地方配套2.3万元)。红军、公馆、仁河口、张坪、铜钱关、沙阳6个站为续建项目,每个站投资1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9万元,地方配套1万元)。项目建设主要内容是新建业务用房840M2,续建业务用房720 M2,购臵仪器设备455台套。目前已实施乡镇8个。仪器设备陆续采购,房屋建设加紧施工。
(八)、畜产品质量监管常抓不懈。
1、“瘦肉精”监管。于3月15日召开了由全县畜牧兽医站长参加的深入推进生猪“瘦肉精”整治工作会议,对生猪“瘦肉精”监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县上抽调检测工作组,抽取城关、构元、棕溪三个镇4个养猪场、一个养牛场和一个养羊场,抽检尿样60份,其中猪尿样48份、羊6份、牛6份,全县共抽检尿样850份,其中猪尿样420份、羊220份、牛190份,进行了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检测,未发现使用“瘦肉精”情况。
2、市场监管。组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五一”对全县畜禽屠宰场、农贸市场、超市等重点区域经营的畜禽产品药物残留进行了抽检。确保节日期间广大市民食肉安全;同时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一是严厉打击违法收购、经营、贩卖病死畜禽,私屠滥宰等行为,利用多中渠道和方式进行督导检查,发
现一起处理一起。二是严格票证制度,对肉品销售摊点、超市等重点场所严格核查《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严禁未经检疫畜产品进入销售环节;三是严格查证验物,对各肉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经营场所的畜产品(冷冻畜禽产品),必须票证章齐全,严厉打击逃避检疫行为,为畜产品供应市场环境奠定基础,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一年来,我县领导班子对畜牧产业发展工作高度重视、定期听取汇报,并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推动了工作顺利开展。
(二)、夯实目标。明确目标责任到部门、到单位、到个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层层分解任务、人人肩上有担子,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格局,为畜牧产业建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狠抓落实。工作的有效开展重在于行动,行动的关键重在于抓落实。在畜牧产业发展工作中,我县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典型培育和教育引导,充分发动干部主观能动性及聪明才智,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凝心聚力,把干部思想统一到深入一线抓落实中去,使工作在一线得到落实,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实效在一线得到体现。形成了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抓落实浓厚氛围。
(四)、督促检查。成立督查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进行工作督促检查,出台并制定了考核奖惩办法;有效的解决了在工作中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没两样的弊病,为确保畜牧产业有力度、有深度、有效果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打算
总之,上半年我县的畜牧产业工作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养殖出现亏损群众发展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二)部分养殖户的科学饲养技术水平偏低,疫病防控意识不强,管理比较粗放,效益低。
(三)村级动物防疫设施设备相对落后,防疫员年龄普遍偏高,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技术和服务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与兄弟县相比,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迎头赶上,在全面完成畜牧产业建设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不断推进我县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0一二年六月十四日
第二篇:畜牧产业扶贫汇报
畜牧产业扶贫汇报
双泉乡属纯山区,全乡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仅为0.4万亩,辖4个办事处,48个行政村,9016户3.1万人。2004年以来,我们坚持走好产业扶贫这条路子,大力发展畜牧主导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经过两年的扶贫开发,全乡养殖业迅速发展,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由
原来的牛羊存栏量不足3.3万头(只),发展到现在的8.8万头(只),特别是波尔山羊养殖由原来的空白已发展到21个专业村,存栏量达到7千余只,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达到2780元。我乡的畜牧养殖扶贫经验在《大众日报》上给予刊登,2005年初,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姜大明同志亲临我乡视察了扶贫开发工作,并对我乡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定畜牧产业扶贫的路子
规划是否科学合理,路子是否选对直接影响全乡扶贫项目经济效益的发挥。因此,我们把科学规划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因村选项,科学规划,确保使扶贫项目都能发挥出较高的经济效益。我乡为纯山区,山多草多,对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就确定了实施畜牧业实现脱贫的规划,把畜牧生产作为贫困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重点进行规划和扶持,将项目分解落实到了每个贫困户,滚动发展,形成小规模、大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的进程,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确保了贫困群众稳步脱贫。
二、依靠政策,加大扶持,促进畜牧产业迅速发展
目标确定以后,关键是实施,我们研究制定了各项优惠扶贫政策,加大了扶持力度,促进了畜牧扶贫产业迅速发展。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们规定对发展养殖业的贫困户,每户提供1000元养殖资金,用于购买波尔山羊;对养殖奶牛的贫困户每户扶持2万元,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的资金困难。二是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党委政府组织技术人员对贫困户养殖的畜禽实行统一进货,统一管理,统一防疫,对所有的羊全部进行登记,打耳标、编号、造册,建立工作台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定期防疫,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三是实行“放羊还犊”工程,扩大扶持面。即把可繁育母波尔山羊扶持给贫困户,签订合同,明确责任,产下的羔羊经乡验收合格后再作为扶贫羊,扶持给第二年的扶贫户,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滚动发展,这即扶持了贫困户,又扩大了扶持面。对于奶牛养殖,我们建立了奶牛养殖合作社,由贫困户自愿推荐饲养技术高、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贫困户与管理员、乡政府与贫困户签订奶牛养殖责任书,实行股份制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分红的形式进行集中养殖,解决了养奶牛投资大、技术要求高,饲养难度大的问题,加快了全乡畜牧业的发展步伐。2004、2005年已扶持的7个村930户的1860只羊,育成母羊4000余只,不仅使养殖户当年脱了贫,还为2006年的养殖户提供了优质母羊,每户增收1500余元。奶牛养殖合作社奶牛存栏量达到50头,使50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达2100元。
三、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增强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扶贫资金的使用直接关系到贫困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项目的落实,关系到扶贫工作的成功和失败,我们严格按照资金用途全部用于扶贫项目中去。为了加强资金的管理,我们建立并完善了资金管理机制,坚持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增强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在资金使用上,坚持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所有被扶持的项目,都建立了工作台帐,实行报账制度,扶贫贫困户资金不得截留、挪用、挤占,对于无扶贫项目的贫困户和贫困村不进行扶持,对于完不成项目进度或完不好的给予少扶持、不扶持或取消扶持资格,使扶贫资金切实用在扶贫项目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继续抓好畜牧这一主导产业,2006年再发展波尔山羊养殖专业村14个,新引进波尔山羊1790只,贫困户农民人均增收413元。到2008年全乡全部村庄达到波尔山羊养殖专业村,使双泉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畜牧之乡”,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市对我县教育督导检查汇报
坚持依法治校 强化德育为先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在市对我县进行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检查会上的汇报
上杭三中创办于1999年。创办上杭三中是上杭县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造福工程:落实了国家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取消择校生和初中招生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精神;实现了上杭一中、二中剥离初中部,加快了上杭县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步伐。我校创办9年来,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校教职工遵循“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个家庭;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和“依法治校,德育为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理念,认真践行“尚真、求美、砺志、创新”的校训,朝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水平、高质量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的办学目标,按照每县初中教育目标管理督导评估要求,发挥我校优势,树立成功信心,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县直独立初中校,省级“普通初中示范学校”,“福建省校务公开示范单位”,市级“文明学校”,市级“绿色学校”,市级“素质教育先进校”,市、县课改实验基地校。现有44个教学班,学生2055人,教职工146人。校园占地面积46667平方米(生均22.7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660平方米(生均5.19平方米),绿地面积10113平方米(生均4.92平方米)。
1、生源情况:我校招收户籍在上杭临江镇的实验小学、城东小学、城西小学毕业生(其中有一部分为棉电移民学生)。
2、教师情况:我校教师一部分来自一中、二中、城郊中学、上杭四中(原临城二中)和被兼并的原临江中学,一部分教师通过选拔考试从农村中学调入。现有146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32人,具备高级职务人数为28人,比率为21%;具备中级职务人数为62人,比率为47%;专任教师100%接受信息技术培训,获得NIT合格证书118人,合格率89%;101名教师取得本科学历,本科教师占专任教师比率为77%;专科以上(含专科)学历达标率为100%;市级骨干教师26人,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率为20%;普通话考试合格率为98%;校级领导6人,任职资格培训率为100%。
3、办学条件:
⑴学校现有普通教室43间、面积2967平方米;理、化、生实验室6间、面积673平方米,仪器室6间、面积513平方米,实验准备室6间,面积354平方米;书库1间、面积192平方米,学生阅览室1间、面积192平方米,教师阅览室1间、面积124平方米;图书室藏书量84000 册,电子图书200册,生均 40.8册;专用教室8间,其中电脑教室2间(电脑138台,机生比为1:15,实现学生上课一人一机)、面积251平方米,多媒体教室3间、面积290平方米,音、美专用教室3间、面积376平方米;办公用房37间,面积1500平方米;教职工宿舍12间,面积410平方米;250米环行跑道运 动场1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2个,面积共20961平方米;实验设备按省级I类标准配置。
⑵建成校园有线广播网;建成校园网,连通Internet,并接入上杭城乡教育网,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网上备课和教学;配齐办公电脑17台(其中有12台液晶电脑),实现了电子化办公和网上公文流转;建成“班班多媒体”,实现了网络化、电子化教学。
⑶校园绿化美化,主道上安装了高架路灯。
⑷学校的教学楼、图书实验楼、综合办公楼、教工宿舍楼等主体性工程建筑,绿化、美化、围墙、车棚等附属工程以及图书、实验、电教之设施设备基本配套,满足了教学所需,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两基”工作成效显著。我校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扎实抓好“两基”工作,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努力实现“双高”普九目标。我县临江镇实验小学、城东小学、城西小学毕业生(其中有一部分为棉电移民学生)全部升入我校就读,入学率100%;采取切实措施“防流控辍”,我校的学额巩固率达100%;初三学生毕业率达100%。
2、素质教育硕果累累。
(1)德育工作成效显著。首先,实现了政治处工作职能的转变,由过去政治处就是“派出所”,转变为主要负责对德育和综治安全工作进行组织、调研、指导、督查、总结和评价;其次,政治处、团委、学生会、少先队以组织开展“文明班级”评比、“争当著名苏区好学生”和系列德育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校园网、有线广播、黑板报等媒体开展各种德育和安全宣传教育,德育和综治安全工作成效显著,确保了校园平安。几年来,全校没有发生一起师生违法犯罪和安全责任事故,被评为“县创建安全单位活动合格单位”;共有250多人次的学生被评为县级以上“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2个班级被评为市、县“先进班集体”。
(2)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我校在校生单科及格率达90%以上,全科及格率达80%以上。连续六届中考取得优异成绩,每届考入上杭一中、二中统招学生均占全县一、二中统招数的1/4,考入一中、二中就读的学生占学校毕业生的50%,考入城区高中就读学生占学校毕业生的75%,升入高中阶段(包括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学生占学校毕业生数的90%以上。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高。2007年中考,初三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六科成绩均为A级的有144人,达4A以上的有326人;初二地理达A级的有431人,占与考总人数627人的68.7%;生物达A级的有401人,占与考总人数的64.0%;地理、生物均为A级的有382人,占与考总人数的60.9%。
(3)教育科研成绩喜人。我校拥有127位具有中学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队伍,他们个个素质高,既是教育工作的行家,又是教学科研的能手。我校探研出一条适合校情的德育工作新路;课题研究深入进行,我校现有教学研究课题19项,其中,国家级2项(《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省级1项(《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市级1项(《发展性教学评价》),县级2项,校级12项。省级重点课题“主体性课堂教学改革”7个学科子课题,市级“三环级、三反馈”课题教改实验已于2004年12月通过了结题验收。
(4)文体活动频频获奖。我校成功举办了九届田径运动会;校田径代表队参加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均获初中组团体总分前三名;女子排球队、男子篮球队参加了八届城区初中女子排球对抗赛、男子篮球对抗赛均获前三名。成功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校文艺汇演;校文艺代表队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先后四次在县、市中小学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近三年来,我校有226人次学生在县级以上学科竞赛或技能比赛中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15人次,省级奖12人次,市级奖120人次。另有10位学生的作品在《闽西日报》上发表。
(5)教师师能师艺师德水平显著提高。我校现有132名专任教师中,市级骨干教师26人,县学科带头人45人,县中学教研室兼职教研员6人。普通话考试应考人数128人,普通话考试合格人数125人,普通话考试合格率98%;100%接受信息技术培训,计算机NIT考试合格118人,合格率89%。近三年来,教师参加县级以上教学技能比赛获奖39人次;在县级以上刊物汇编或发表论文286篇,其中国家级(CN)51篇,省级5篇,市级80篇。有70人次教师被评为县级以上“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共产党员”。
(6)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校的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目标明确,在素质教育与升学考试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在管理中,始终坚持师生参与原则、按程序办事原则和民主监督原则,制度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师生的民主、科学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团结进取的校园精神和优良“三风”不断形成,广大教师也从制度文化建设中深切体会到所带来的精神愉悦。2006年8月,我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经验在全市交流;10月,又在全县“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大会上作典型介绍,我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走在了全市、全县的前列。
(7)学校共获县级以上表彰、奖励90余项。先后被评为县“绿色学校”、县“素质教育合格校”、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市“素质教育先进校”、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绿色学校”、市“文明学校”;市级“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省“党政工共建先进教工之家”、省“普通初中示范学校”,省“校务公开示范单位”。
(8)家长和社会对我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各级党政、社会各界对我校的校风比较满意了;家长对孩子就读我校比较放心了,因担心孩子上学、放学的安全问题而护送孩子的家长几乎没有了;城区小学毕业生,属我校招生对象,99%以上选择就读我校;每年从农村中学转入三中借读的学生超过200人。
3、课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经过五年多的课改实践,广大教师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正朝着新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转变,正在由注重知识的传播者、占有者向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转变,教学方法得到改进,教学民主得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得到重视,“以生为本,注重素质”的教学模式不断形成。
(2)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被激发,个性得到张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近三年来,我校共有226人次的学生在县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比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15人次,省级12人次,市级120人次。另有10位学生的作品在《闽西日报》上发表。
(3)作为省级“初中示范校”,我校积极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已连续四次承办全市、全县性的教育教学现场观摩活动:2003年10月,我校承办了全县初一课改观摩活动现场会(英语、数学),全县各中学初一英语教师140余人,初一语文、数学备课组长60余人分两批来我校观摩;2004年5月我校承办了全县课改开放日活动现场会,全县300多名教师来校观摩;2005年3月,我校成功举办了龙岩市初中课改现场观摩研讨活动,各兄弟县(市)教育局、中学领导和老师300余人来到我校交流研讨;去年3月,我校成功举办了县第五届初中课改观摩活动,全县各初中学校各学科教师代表300余人参加了听课、议课和研讨交流活动。我校的课改工作走在了全县、全市的前列。
三、办学特色
(一)坚持依法治校,依法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依法治校水平。
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实现由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到依法治校的民主科学管理的转轨是学校管理的现实要求。几年来,我校领导带头学习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有关论述和中央的一系列法规文件,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依法治校,强化民主科学管理,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强有力的学校领导班子。在执法守法上率先示范,党支部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同时,学校领导多次结合全校教师大会,反复强调依法治校的重要意义,学校上自党支部各委员、学校全体行政干部,下至全体教职工,逐步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学校的一切事务应按照有关法规办事,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可循,依法执教,敬业爱岗,乐于奉献。
1、完善校务公开工作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校始终把校务公开作为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党、政、工班干部代表及普通教职工代表组成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校务公开工作小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涉及教职工、学生、家长切身利益的如经费、招生、贫困生补助、保送生选推等工作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事务,如学校财务收支、基建、大宗物资采购、学校经费预结算、教职工月考核、教师职称晋升、职务竞聘、评先评优等均在该项工作进行之前、过程之中、结束之后通过各种形式向全校公开,向社会公开。学校决策、管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按照《福建省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规定,每期末召开一次教代会,教职工的建议、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学校改革和 发展的重要规划、实施方案以及重大问题等都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凡教代会通过的决议学校都认真落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真正做到决策民主,科学管理,切实保障教职工民主权利。由于我校教代会、校务公开工作成效显著,我校工会连年被评为县、市“先进工会组织”;2007年2月,我校又被评为“福建省校务公开示范单位”,受到上级表彰。
2、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办以来,学校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建立了一整套与校园精神、价值观等精神文化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如:《校长办公会、中层干部例会制度和教职工例会制度》、《教职工月考核制度》、《教职工聘任评价制度》、《人事岗位责任条例》、《班主任工作管理条例》、《校务公开制度》、《教代会制度》、《学校领导勤政廉政制度》、《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上杭三中教师“十不准”有关规定》、《上杭三中关于加强和改进德育和综治安全工作的若干规定》、《教学常规管理考核条例》、《加强教研教改工作的若干规定》、《财产管理制度》、《上杭三中学生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和党、政、工、团、队、学生会等组织机构,从制度和组织机构等各方面保证了依法治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以法纪为准绳正常运转,校园制度文化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日益起着规范行为、引导方向等保障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良好校风形成。
3、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全员德育意识和依法从教意识。学校认真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普及法律知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列为学校最重要的工作,认真落实“德育首位”,“安全第一”的精神,主张德育不再是某个学校领导、某个职能处室或某个班主任老师的义务和责任,它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份内事。向全校教职工提出了“育人教书”的明确要求,要求全校教职工无一例外都应该担起育人责任,对每一个在校学生尽到:管理责任、教育责任、争取配合的责任。一方面,在坚持开展行政人员、党员教师与特殊学生结对帮教活动的同时,实行了全员德育共担制: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德育工作小组,将全校147位教职工按自愿组合与组织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分派到全校44个教学班中,由班主任担任德育小组组长,并明确规定了德育工作小组的工作职责,实行权、责、利共担制度;全校从校长到一般教师,无一例外都成为相关班级德育工作小组一员,从而使班级德育有的放矢,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畅通德育信息渠道,制订了上杭三中学生异常表现及综治安全情况登记汇报制度,要求全校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将本节课学生的请假、迟到、早退、缺席、患病、违纪等异常情况或安全隐患,登记在《登记表》上。各班主任根据登记情况,及时对学生的异常情况或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理。当天晚自习下课后,各年段值日教师将本年段《登记表》收齐,由值周行政人员进行汇总,将问题向值日校长、政治处、德育室反馈。由于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学生的年辍学率为零,保证了学生依法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4、重视“三风”建设,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一方面,学校实行“走动式管理”,积极探索实践行政工作“程序化”的运行机制:行政人员每周必须安排一个单位时间巡查校园、走访教师、深入课堂,对学风、教风、校风“三风”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填写《上杭三中“三风”建设情况调研表》,并于当周召开行政会时上交校办室;每周,值日校长对“三风”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填写《值日校长日志》;值周行政、值周教师每天填报《值周日志》;当班教师认真填写《学生异常情况和综治安全隐患登记表》;校办室每周一将刚过去的一周时间里各部门、各层级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并报送校长及有关职能部门研究处理;每周行政会上各职能部门反馈处理情况,各职能部门无法解决的,在行政会上研究解决。另一方面,学校实行了值日校长、值周行政和值周教师,值日学生,政治处工作人员和校内保卫人员三条线立体拉网式管理模式:由值周行政和值周教师负责督查全校教育教学和综治安全工作落实;由政治处保卫科安排人员负责校园人、财、物保护;由学生自治队伍负责全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检查。值周行政和值周教师、政治处工作人员和校内保卫人员工作完成情况由值日校长督查,学生文明劝导工作由团、队具体抓。这两种运行机制,畅通了学校管理信息,加强了各职能部门和全校教职工的责任心,使学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确保了学校优良“三风”的形成。
5、构建德育环境网络,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首先,开门办学,接受社会监督考评。面对新形势,学校领导与时俱进,提出了开门办学的明确思路。一是开放校园,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及学生家长在没有邀约的情况下来校了解学校工作。二是开放课堂,随时欢迎学生家长在家长委员会的组织下深入课堂听评课。三是开通言路,学校主动通过网络、家长会等途径对外公布学校邮箱地址、监督电话号码、校长信箱投递办法等,学校安排值日校长专门负责接待来访家长,校办室人员及值周行政及时处理家长来信。四是公开办事、投诉程序,学校经费使用、困难学生补助、借读休学条件等学校重大决策一律向教职工、家长、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其次,挖掘社会德育资源,形成德育合力。我校已着手建立社会德育组织体系,一是建立起以学校为主体,连结各挂钩联系单位自愿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利用各自优势为学校教育和社区发展服务。二是由离退休教育专家、社会知名人士、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等组成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协同学校为青少年个性品德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法律、心理等方面的服务。三是配合社区共建单位及有关部门抓好德育实践基地建设,坚持走德育社会化道路,巩固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创新德育实践模式。
6、创新教学常规管理机制
(1)重建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注重检查实效。我校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管理模式,重建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注重检查实效:教务处、教研室的管理人员每周用半天时间检查、调研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并以此作为教务部门的常规工作。
一、各教研组、备课组根据课改理念和课标要求,拟定教学常规工作要求,并报送教务部门审核备案,作为教务部门对教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的依据。
二、每周的检查对象:各年级抽查一人,学生或家长有异议的教师列入必查对象。
三、检查过程:检查对象自查自评,填写《自查自评表》,并将教案、学生作业本、备课组活动记录等相关材料送交检查人员;召开座谈会,双方就教学常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要求进行平等交流,共同探讨改进的方法;教 务部门填写《教学常规检查反馈表》,检查结果列入教师业务档案。
四、在当周教师例会上,将调研情况进行通报。
(2)巧妙策划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研实效。校本教研作为一项新的教育教学研究形式,受到了教师的欢迎。但是,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最大的困惑是组织形式单一,活动总被问题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无序的状态之中。为了加强教学研究的针对性,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一学年来,我们从行动研究、学生评教、课前说课、有效对话、评价改革等多个角度巧妙设计活动,突出主题,各个击破,引导教师开展研究,收到了良好的实效,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专题讨论和经验分享提供了平台,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推动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
(3)完善学生档案管理。严格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及时、规范填写各种卡表,做到“三齐全”:各种卡表齐全,学籍变动手续齐全,各种佐证材料及时办理齐全。学期初、末报表及时填写上报。学期学生成绩记录及时填写,学生档案管理正逐步实行电子化。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师德育人作用。我校围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遵纪守法、注重学习、廉洁从教”的师德风尚要求,通过开展“树教师形象,做教学模范”的“五讲五比”(即讲政治、比爱岗敬业;讲法律,比为人师表;讲奉献,比育人教书;讲科学,比工作效率;讲勤政,比管理水平)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对全体教职工严格要求,规定“三要五不准”。即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高尚的师德,为人师表;要有高水平的教育艺术,循循善诱;不准乱收费,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准侮辱欧打学生;不准随意对学生停课;不准对学生散布庸俗低级言论。全校教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增强,铸造了一支品德高尚、业务专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2、加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抓好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建设。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xxx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完善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接待审批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等,把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落到实处。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也得以顺利推进。
3、严格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我校坚决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精神,及时印发有关制止教育乱收费宣传材料,让全体师生和广大家长学习,并向社会公开承诺:严格执行省市县关于教育收费管理办法和规定,实行“一证、一卡、二公布、五统一”收费制度,严格按规定项目和标准收费,决不乱收费。
4、完善教师发展性考评制度。我校结合教学常规检查,经常性开展教学调研座谈活动,收集信息,总结经验,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本学年,学校对教研课改工作的重点、教学常规检查的方式作了如下调整:由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共同组成的调研组,对相关学科备课组的教学工作进行调研。目的是通过问题会诊、专家会诊的教研形式,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实效。9 月—10月调研了初一语文、数学、英语备课组,11月—12月调研了初三各中考学科备课组。调研工作采用随堂听课、学生座谈(问卷调查)、教师座谈等方式进行。经过近一个学年的时间,已完成对初一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和初三各中考学科备课组教学工作的调研,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5、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市、省课改培训学习,每年九月初,全校教师参加了县级以上的学科培训,参与率100%。每隔一周印发《课改学习系列材料》供教师学习,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到目前为止,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为101人,正在参加本科学历进修的教师11人,预计到2008年本科毕业的教师数将达111人,占专任教师的84.1%。
(三)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全面实施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求学校的一切活动必须贴近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校园还给学生,构筑学生生命发展的新时空。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反思,我校找到了一条课程改革的新模式。
第一着力优化教室小课堂。学生在校期间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小课堂”中度过的,学校和教师应当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的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慧的过程,更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生成过程,是师生生命意义不断显现的生动活泼的生活过程,要让学生在生龙活虎的年龄段能够充满活力。为此,几年来,我校明确要求全体教师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一要领悟课改的“三维”目标,寓德于教;二要结合学生生活、社会现实,丰富课堂德育内容;三要从“我”做起,言传身教,用无私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做表率。同时,我校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上足各门学科,坚持周末不补课,实行弹性作息时间管理,让学生有自由的时间与空间去自主体验、自主学习。
第二全面开放校园中课堂。“校园中课堂”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地优化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生活。为了延伸教室小课堂,提升师生校园生活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重新构建校园文化,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课堂系列”,使“校园中课堂”成为巩固、拓展“教室小课堂”的阵地和学生展现特长、张扬个性、丰富生活的乐园。几年来,我校开放的“校园中课堂”主要有:一是社团组织活动。组织开展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汀江潮”文学社等社团组织活动。二是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开展篮球、排球、器乐、合唱、舞蹈、素描、网页制作、英语演讲比赛等兴趣小组活动以及每年一度的科技节、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三是校训内涵征集活动。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关于“尚真、求美、砺志、创新”校训内涵的征集活动。校训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体现,是师生行为的准则,是文化底蕴的积淀。校训内涵的征集活动是一次思想教育运动,是一次师生心灵洗礼与感悟的活动。我校把校训征集活动作为提升师生思想素质的载体,要求全校师生对校训深入思考,积极讨论,提出看法和意见,赋予内涵,使之成为激励师生的精神 力量和行为准则。四是开设课外阅读课。课外阅读课程是我校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周课时一节,课堂设在图书楼的阅览室和书库,由语文老师、图书馆馆员负责上课和管理;建立班级图书角,每周由班干部根据本班同学在课外阅读课上选定的书目向图书馆借阅;中午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学生阅览室。五是编印《学生手册》。政治处编印了以“上杭三中学生学习、生活一日常规”、“上杭三中消防设施等公共财物管理有关规定”和“上杭三中学生楼梯疏散工作暂行规定”等为主要内容的《上杭三中学生管理手册》,它是德育校本教材,把学习《学生手册》、综治安全管理、公共财产管理等纳入文明班级评比内容,把学生的养成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之中。六是主题教育月活动。全校每月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强化全校师生的综治安全意识。七是设立师生“文明言行劝督岗”。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必须对学生的不文明言行劝导一次以上,促进学生文明言行的养成;设立学生“文明言行监督岗”,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八是传统美德教育。我校配合国家级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开展了以“弘扬苏区精神、做苏区好学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以“苏区精神”、“客家文化”为题材的校本课程,力求通过对文化传统的体验,使学生获得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九是艺术教育。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深化办学特色的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培养更多富有个性的优秀人才。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体育运动会和元旦文艺晚会;自创自导一台师生广泛参与的大型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演出,在市初中课程改革现场观摩研讨活动和县“著名苏区好学生”表彰大会上演出,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好评。
第三切实延伸社会大课堂。走向社会是对校园学习生活的升华和超越,是领悟校园学习过程本身蕴涵的道德、审美意义乃至人的生命意义的过程。为此,一方面我校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撰写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把学校课堂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大课堂”的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投入到绚丽多姿的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在实践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另一方面,建设校园网,开设校园网吧,让学生在经过学校网络管理中心过滤的网络世界中,接触“社会大课堂”,了解世界,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改善自我,完善自我。
2、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承载着独特的教育功能;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超越了单一的学科界限。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材,没有教参,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善于把身边的教育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关键是教育资源的可利用性,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核心问题。
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上述特点,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成为当前中小学普遍关注的首要问题。我校于2002秋季开始参与了全国教 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师资建设》分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实验研究》子课题实验工作。几年来,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在校本课程建设的同时,以校本课程的内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载体,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其中,我们重点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是在理论上,从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目标、内容、原则、途径、方法、评价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提炼,并在调查社区资源、构建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特色确定活动的主题,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几年来,共开展系列主题活动108个,做到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一项主题活动。学校每年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果进行记录、总结、评价和奖励,并定期把相关的成果编辑出版,把每一个主题的开题、阶段性汇报、总结性展示都刻录成光盘,把每一个学生的档案袋、文件夹、探究小论文、参观记、访问录都进行收集、整理并汇编成册。我们还注重利用这些成果,于2004年12月汇编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该案例的编写,对全县乃至全市各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是在实践方面,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展的原则和特点,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本地的人力资源、社区资源和网络资源,以“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闽西人”为口号,围绕“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代代传”这个教育主题,以教师引领为主导、以学生参与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手段、以爱国情怀为纽带、以激励评价为动力,配合国家级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以“苏区精神”、“客家文化”为题材的校本课程,并自编教材《弘扬苏区精神》、《走进客家文化》(现为活页教材,拟在2007年7月完成教材的定稿、编印、上报工作),力求使师生在学校周围的教育广阔资源中通过更多的活动、更多的体验,获得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培育闽西精神。该教材从课程目标、课程开发、组织实施、管理评价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将为我县、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利用,提供丰富的、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也必将对国家和地方教材进行有效补充。
几年来,我校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的各项活动,取得了喜人成果,产生了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研究成果: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了“综合实践”栏目,分列了“理论研究”、“师资队伍”、“课程资源”、“科教论坛”等栏目,这个窗口已经成为展示我校教育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扩大 了我校的知名度,综合实践活动也成为了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2005年3月24日,我校成功举办了“龙岩市初中课程改革现场观摩研讨活动”;2005年4月8日,又成功举办了“上杭县综合实践活动现场培训会”。会上我校奉献了32节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课和一台以“发扬革命传统,弘扬苏区精神”为主题的自创自导、师生广 泛参与的大型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演出(文艺晚会),全面展示了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受到了县、市教育局领导及与会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两次现场会为全县、全市各学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交流研讨提供了一个区域性平台,对我县、我市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其研究成果在全县、全市推广。2005年11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获市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
另外,我校师生近20余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和优秀案例在市各种比赛中获奖。其中,《发扬革命传统,弘扬苏区精神》、《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分别获得龙岩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展示评比活动案例说课一、二等奖,且《发扬革命传统,弘扬苏区精神》案例说课光盘已送省参评;《回报父母挚爱》于2005年1月荣获龙岩市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选一等奖;温润辉老师撰写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之我见》荣获龙岩市初中课改现场观摩研讨活动论文评选二等奖,并在研讨会上交流发表;《人体生理三节律》、《探究为何夏天中午可以浇苋菜》和《可控婴儿摇篮床》分别荣获龙岩市19届、20届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
总之,办学以来,我校坚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坚持依法治校,德育为先,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成绩与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还相距很远。我们决心继续努力,按照新的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朝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第四篇:市人大检查汇报材料
市人大检查汇报材料
一、棚户区改造工程
2009年东丰县棚户区总拆迁面积14.98万平方米,总拆迁户2266户,总回迁户数2267户,总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其中回迁楼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3.84亿元。回迁楼于2009年4月末开始开工建设,截止目前棚户区改造工作除部分配套工程正在施工外其他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实现了和谐拆迁、当年建设、当年回迁的既定目标。我县的棚户区改造工程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县政府通过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回迁户得到了实惠。例如:对被拆迁人有照部分按照原面积合理上靠部分(不超过5平方米)按每平方米750元交纳购房款,上靠后要求再上升一个档次的部分按照每平方米1000元交纳购房款;对被拆迁人有照部分加合理上靠部分给予180元/平方米的装修费;对及时搬迁人进行奖励,凡是在搬迁时限内按期搬迁者,最低按20元/平方米标准奖励。这样回迁户在拆一还一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每平方米350元左右的优惠。
二、廉租房建设1、2009年新建城市廉租住房及通过棚改解决廉租住房总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共计959户,项目总投资6300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补助资金1820万元,其他配套资金通
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筹集。目前主体工程施工完毕,国家及省补助资金全部形成实物工作量。
2、2009年利用廉租住房财政专项补助资金200万元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购买廉租住房28套,总建筑面积1341.68平方米。
三、滨河景观带建设工程
滨河景观带工程总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其中绿化工程面积为3.1万平方米;硬化工程面积为4.3万平方米。安装庭院路灯66套,柱灯54套,工程总投资678.8万元。除局部由于水利翻板阀门工程未施工导致无法进行外,其余部分全部按计划完成。剩余工程计划在今年6月1日前完成。
滨河景观带南河休闲广场工程简介
滨河景观带南河休闲广场工程西起铁路桥、东至南大桥,总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其中绿化工程面积为3.1万平方米,种植乔木2833株,种植灌木972株,灌木模文3103平方米,花卉2409平方米;硬化工程面积为4.3万平方米,其中道路面积为12887平方米,广场面积26963平方米,停车场面积3150平方米;照明工程包括庭院路灯66套,柱灯54套,工程总投资678.8万元。
本工程开工日期为2009年4月3日,竣工日期为2009年9月15日,工期165日历天。
工程开工至今,均按设计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进展顺利,现将工程进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标段位臵西起铁路桥、东至南大桥,南河路北侧;绿化部分已经结束,栽植乔木889株,灌木45株,绿篱1903㎡,草坪14428㎡。剩余花卉(乌龙彩叶草590㎡,露地花卉270株)及5株垂柳特型由于施工时已过种植最佳时段,为保证成活率,将于2010年种植。排水管线230m全部施工完毕。硬化部分,停车场2339㎡,花岗岩地面2810㎡,边石1049m,已全部完成。人行步道所铺设高级人行步道方砖4898㎡,已经铺装完成,二标段东起南大桥西至彩虹桥,南河路南侧;绿化及硬
化部分完成总体内容的50%,栽植乔木313株,灌木144株,仿石路面完成6872㎡,路边石800㎡,排水管线完成350m,完成施工条件的全部工程内容,具备验收条件。工程剩余的50%,栽植乔木869株,灌木574株,绿篱230㎡,花卉1639株,仿石路面18419㎡,停车场826㎡,路边石2147.9m,排水管线450m,待水利翻板阀门工程施工结束后方能施工。
三标段东起彩虹桥、西至铁路桥及亮化和栏杆工程;硬化部分已完成仿石路面5408㎡,路边石814m,排水管线300m已施工完毕,亮化工程已经结束,共安装路灯120盏,栏杆工程完成50%,完成栏杆安装650m。剩余650m栏杆,需栽植乔木513株,灌木109株,剩余绿篱1100㎡,花卉500株,待水利翻板阀门工程施工结束后方能施工。
剩余工程计划在今年6月1日前完成。
东丰县棚户区改造工程简介
东丰县棚户区改造工程总占地面积36.61万平方米,总拆迁面积14.98万平方米,总拆迁户2266户,总回迁户数2267户。总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其中回迁楼36栋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分为兴达富苑小区与东片南区两大地块,东片南区分为阳光新城、盛世嘉苑、东方明珠三个小区。兴达富苑小区于2008年开始建设,东片南区于2009年4月下旬开始建设,目前除道路、绿化工程即将施工外,其他主体及配套工程已经结束。总回迁户数2267户,其中住宅2160户,商企及车库107户。2009年10月10日开始发布回迁公告,10月12日开始陆续回迁,目前回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我县的棚户区改造工程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县政府通过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回迁户得到了实惠。例如:对被拆迁人有照部分按照原面积合理上靠部分(不超过5平方米)按每平方米750元交纳购房款,上靠后要求再上升一个档次的部分按照每平方米1000元交纳购房款;对被拆迁人有照部分加合理上靠部分给予180元/平方米的装修费;对及时搬迁人进行奖励,凡是在搬迁时限内按期搬迁者,最低按20元/平方米标准奖励。这样回迁户在拆一还一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每平方米350元左右的优惠。
东片棚户区改造工程拆迁量大,建设任务重,回迁户数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住建局领导亲自挂帅,抽调精干力量,落实包保责任,与兴达公司共同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实现了当年拆迁、当年建设、当年回迁,工程质量标准高,安全生产无事故。
第五篇:文广局市文化检查汇报
灵台县文体广电局 2011文化工作汇报
(2011年12月26日)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化出版局的关心支持下,我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抓典型、求创新,抓重点、求突破,抓管理、求实效,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整体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就全年文化工作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文化工作的自觉性
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局党组高度重视,在率先学习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对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进行了迅速安排部署,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决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一是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局党组先后召开党组扩大会、下属单位负责人会、局机关职工会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力求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会关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重大举措,以此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文化工作的自觉性。二是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通过邀请县委党校理论教员专题辅导、召开座谈会探讨交流和个人潜心自学等形式,在全系统迅速组织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三是明确文化事业发展的思路。在深刻理解领会全会精神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全县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现状,科学制定了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实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工程规划,为今后文化工作科学发展明确了方向。
二、全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农家书屋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在已建成的132户农家书屋中,综合基础设施、硬件配套、图书分类、管理运行等情况,抓建高标准“农家书屋” 40户,配套完善管理制度和设施设备,积极为全县农家书屋的管理和运行树立典型;二是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2008年、2009年建成的28户“农村书屋”管理工作逐个进行规范、整改和提高,对照建设标准,健全完善硬件设施,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建议,及时调整开放时间和图书种类,确保管理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三是对2010-2011建成的52户农家书屋,举行了出版物配送仪式,充实了农家书屋读书资源,实现了184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四是通过实地培训和集中培训,精心组织开展了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活动,采取集中办班和现场指导等形式,组织开展了图书分类、登记、保管和借阅等业务知识培训,有效提高了管理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使农家书屋管理更加科学,运行更加规范;五是开展了县级和乡级“我的书屋我的家”农家书屋阅读讲演比赛活动,开展乡级初赛13场次,参赛人员145人,有13个乡镇18名选手参加了县级复赛,并选派3名优秀选手参加了全市阅读讲演决赛活动,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年内共培训农家书屋管理人员178人,流通书刊5.1万册(次)、接待读者6.5万人(次),举办培训讲座326场(次),受众达到4.8
化宣传橱窗,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服务环境。在几个月的不懈努力下,文化馆“三级馆”达标工作通过了省市级验收。年内,组织举办书画作品、摄影展、工艺品等展览6次,音乐、舞蹈、美术培训3期,乡镇文化站辅导员培训会7期,培训各类文艺人才50多名,文化管理人才13名,文化能人60多名。
三、凸显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一)文化活动绽放异彩。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元旦、春节、国庆及庆祝建党90周年等重要节日,精心策划,社会联动,组织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文化活动。一是成功举办了2011年元旦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开展了灯展、书画摄影展览、文艺晚会、木偶戏表演、灯谜晚会、焰火晚会等11个文化活动,尤其是广场大型灯展主题突出、设计新颖,焰火晚会策划规格高、燃放时间长、观看效果好,乡村社火调演有特色、规模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二是组织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开展了“红歌颂党恩”歌咏比赛、红色经典电影放映、文艺专场表演等活动,尤其是“红歌颂党恩”歌咏比赛,有31个合唱团、近3000名干部职工参与演唱,展示了全县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激励了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营造了热烈喜庆的文化氛围。三是举办了迎国庆“溪水情”秦腔文化活动。活动历时7天,分大奖赛和优秀秦腔剧目展演两部分,其中大奖赛分业余和专业两组进行比赛,邀请省市著名秦腔艺术家和专业人士评论指导,群众报名参赛踊跃,尤其是业余选手中既有72岁高龄老人,也有年仅18岁的秦腔艺术爱好者,群众参与热情高涨,社会反响良好。四是组织举办2012年迎元旦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活动共有县城灯展、焰火晚会、山寺还愿》,邀请上海著名导演对大型秦腔历史剧《皇甫谧》从编剧、导演、作曲以及服装设计,音响、灯光效果、舞美、布景、道具进行了再次修排,使该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进一步增强。今年5月份,秦腔历史剧《皇甫谧》二次晋京参加了由中宣部、文化部、卫生部举办的“相约北京”“中国文化艺术节”展演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进一步弘扬、推介、宣传了皇甫谧文化。去年10月至今年6月底,全面完成了14个地州市109个县区巡演任务,累计演出110余场次,观众超过15万人次。今年五月份组织参加了第二届全市秦腔大奖赛,取得了良好成绩,十二月份新排大型秦腔历史剧《千古寒食节》、《皇甫谧》参加了全市新创剧目调演,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13名演职人员获得个人奖。
四、挖掘资源,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一)文物安全管理机制健全。县博物馆每两个月对安防系统、监控设施、供电线路、消防设备等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先后更换了展厅及库房门锁,多次维修了消防设施、供电线路和安防设施,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大了安全巡查、检查力度,充实了值班力量,确保了24小时人不离岗,交接班无缝对接,做到了人员、职责、检查三到位,确保了馆藏文物万无一失。加强省、县级文物保护点的安全检查,签定了安全管护责任书,及时兑现了文物保护员报酬,使野外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
(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保护富有成效。加强省、县级文物保护点的安全检查,签订了安全管护责任书,及时兑现了文物保护员报酬,使野外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进一步完善机制,店2家(次),查处违规经营书店8家,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213本、光碟160盘、各类盗版工具书(盗版教辅资料)2790余册,查处违规经营网吧12家(次)、停业整顿网吧6家(次),查处超时营业和噪音扰民的歌舞厅4家(次),查处超时营业的棋牌室13家(次),确保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二)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严格落实文化市场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制度,发放违法安装卫星地面设施拆除通知书500多份,拆除77面。开展野外文物专项检查两次,排除安全隐患22处,并积极查处广播影视市场及外来文艺演出中存在的违规问题。积极开展了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证件的年检工作,完成年检的经营单位共182家。高考期间,关停了县城所有网吧、娱乐场所,对考点周围的文化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营造了安静舒适的高考环境。
(三)文化市场宣传教育切实有效。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为主题开展了大型宣传活动2次,搭建了宣传彩门,悬挂了宣传横幅,执法车巡回宣传播放了文化市场管理相关法规条例,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0多份。针对我县网吧、歌舞娱乐场所经营及管理现状,先后召开全县网吧和歌舞娱乐等重点场所业主培训会议2次,培训经营人员48人,签订网吧经营管理目标责任书17份,歌舞娱乐场所安全责任书9份。
六、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文化服务技能。采取集中学习和派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提高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局机关利用每周一职工例会,组织职工学政策、学业务,积极性,争先进、当优秀的工作氛围逐步形成,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推动文化事业发展能力。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放在突出和重要位臵,进一步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严以律已、廉洁勤政,认真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级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自重自爱、廉洁自律的生活作风,为推动文体广电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同时,加强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视公如家、无私奉献,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树立了良好的文广形象。年内,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总支和各支部组织集中学习150次。
2011年,我们虽然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总体要求与发展的形式相衡量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是:城乡文化设施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利用率低,文化活动开展不经常;文化产业开发滞后;文艺精品产量少;文化专业人才特别是文化活动策划、编导人员缺乏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七、今后和明年文化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今后和明年文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深入实施“三二一六”发展战略,围绕1个目标(全省文化先进县),打造2个品牌(古商周文化和皇甫谧文化),实施文化体育惠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公益文化活动创建、古商周和皇
0三是文化活动品牌创建工程。实施 “年月周日”文化活动工程。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县级文化活动年年办:精心筹备,举办 “文化周”活动,丰富城区居民文化生活;在元旦、春节、国庆等节日期间,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活动,努力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乡(镇)特色文化活动月月有:结合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突出主题,围绕地域文化特色,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形成“一乡一品”的格局。广场文化活动周周乐:在县城文化广场、荆山广场,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城区居民开展广场舞、各类自乐班表演活动,丰富城区居民文化生活。基层文化服务天天有:指导乡镇抓好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公益文化设施的规范管理,确保正常开放,为广大提供文化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大众化,同时,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各类全民阅读活动,增强群众的文化自觉。
四是文化产业开发工程。投资50万元,发行《皇甫谧银质纪念币》,提升皇甫谧文化影响力。完成《古今灵台遗存书画集》的编纂出版。以灵台本土历史文化典故或民间传奇故事为载体,采取故事叙述、白描夸张、通俗情节传奇的形式编辑出版漫画《灵台史话》。
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程。全力开展文化普查工作,对全县各类文化协会、文化组织、文化能人、古今文化艺术作品等进行全面普查清理,建立台账,做好保护开发工作。开展全县民间演艺团体普查登记及城乡广场文化活动带头人普查登记,积极争取申报列项,对灯盏头、木偶戏、皮影戏等民间艺术传承人及城乡自乐班、广场健身活动,给予资金扶持,并组织人员予以培训、指导,进一步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