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师市教育检查汇报2011.12
三团中学学校工作目标考核检查
汇 报
2011年已即将结束。一年来,三团中学在师市教育局和团党委领导下,认真贯彻师教育部门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年度教育工作要点,优化教育管理体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办学质量稳中有升,开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进步发展的局面。下面,我就三团中学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向师市检查组汇报如下:
一.总体思路
2011年我校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落实国家、兵团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以围绕创建师市一流学校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内部管理,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三团中学现属一团一校办学格局,现有在校生1662名,(初中生644人,小学生1018人),寄宿生1058名,(初中生428人,小学生630人)。50个教学班(中学20、小学30);有教职工180人,中学教师71人,小学教师87人,教工业务22人;现任学校班子:校领导4人,中层干部中小学部共9人,校聘中层干部7人。
学校发展优势:三团中学是2006年“师市先进学校”; 2008年“中考优胜单位”;2010年被授予“兵团和谐校园”;2009年初中语文组被命名为师市语文教研基地,小学艺术组被命名为师市艺术教研基地。
初中部年级组长张中钦老师是2008年全国优秀教师、2010年兵团先进教师、2010年自治区劳动模范。
中学部教务主任顾玉华是2010年师市教学名师,2011年申报特级教师,现已由自治区教育网公布,是团场教师获此殊荣的唯一人选。
2011年中考综合排队,我校获全师第六。
这些丰厚的成绩和优势的教育资源,无不为我校今后的发展进步和改革创新起到强劲的鼓舞和推动作用。
当然我们也存在一些劣势和不足:基础发展底子薄弱。学校校园环境远看开阔大气,但走近细看,缺乏内涵。至今没有硬质化活动场地,没有一个标准化篮球场、二.学校概况
排球场、运动场;没有停放车辆的停车棚;校园环境空旷,文化和谐氛围缺乏,学生活动发展缺乏有利空间和条件。
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总体教师超标,但个别学科很薄弱、紧缺,如物理、英语等,导致整体发展受限。
学校管理队伍尚存在整体活力不足和局部工作的乏力,致使学校管理总体缺乏强项,缺少管理特色。
这些劣势和不足,对我校当下的发展和改革也会起到一定阻碍和消极作用。
三、教育教学工作
1.抓好队伍,营造合力。
一年来,我校坚持以德立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厉行师德规范,弘扬师德新风,树立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观念。5月结合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以“学规范、塑师德、展风采”为主题,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健全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监督体系,建立师德考评与激励机制,开展优秀教师的评选和表彰活动,九月表彰奖励先进教师30人、优秀班主任7人。
通过公开透明公正的运作,尽最大努力,使每月绩效考核起到激励和促进教育教学的作用,近一年来,学校领导不占有考核A等级。
实施“名师工程”,开展“骨干教师评比”活动,评出本团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在教书育人和教育教研中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
2.抓好教学,重视教研。
不断完善教学常规制度和教学管理检查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巩固新课改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把握“有效课堂”,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本学年,语文学科实行集体备课;在数学、英语、思品、历史学科实践同课异构。通过实践这些模式,使各学科教师研究、探讨、交流的氛围逐渐浓厚,集体智慧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
继续完善落实教师听课、评课制度;落实领导干部随堂听课制度,本学年,教师听课总数达4610节,开展评课124节,领导、干部听课860节,参与点评86节,全校组织开展示范课、观摩课、汇报课143节,向上报送比赛课13节。
组织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师市教学基本功“大练兵、大比武、大评比”活动。年度在片区上比赛课5节,在师市1节,向兵团报送光盘课4节。进一步完善以老带新,新老结对,本年度,建立教师拜师配对12组,较好地起到了传帮作用。
学校重视和加强教学研究力度,配足人员,形成机制,稳步推进同学科组教研活动,活跃教研氛围。各科组每学期执行每月不少于两次的学科组教研活动,固定活动时间。学科组教研活动的内容包括:校内研究课、集体备课、听评课、课题探讨等。
在集体备课和同课异构下,倡导撰写教学反思,提高课堂应变能力。将教学反思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在反思中发现不足,或从中看到亮点,对课堂教学起到改进作用。本学年全校教师撰写教学反思270篇,其中有较高认识的教学反思有36篇。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力度。年度学校组织校本全员培训46课时,外送培训170人次,有力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施课改的经验。
3.抓好升学,把握全局。
我校一向十分重视中考升学工作。社会、家长坚持视中考升学为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目标。面对教育改革实际,我们则将之视为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加以安排和落实。
首先,在师资配备上每年都会进行加强性调整、优化。将骨干教师安排在把关位臵、关键位臵,使他们发挥优势,施展才华,创出佳绩。上学年,加强性调整毕业班教师7人,本学年调整5人,均使师资总体实力得到加强。
其二是设立中考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毕业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动力、调动活力,提高效率,强化实力。上学年团下拨中考激励额为10万元之多。
其三是提升价值内驱力。阶段性进行工作总结讲评,弘扬褒奖先进,使教师将中考把关内化为一种神圣责任,默默耕耘,淡化得失,追求业绩,忘却辛劳。
其四是将学生各层面的学习动力、信心建立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上学年在毕业班学生各层面动员激励会4次,阶段成绩表彰3次,家校沟通会2次。
在各项措施推动下,我校多年中考业绩均较为突出,上年度获得全师中考综合第6名。对各年级都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
四.德育工作
明确德育队伍,建立德育工作目标体系。实行校长、书记负总责的多层次德
育管理模式,明确从领导到处室干部、教师,都承担自己德育工作者的身份和责任。
德育工作形成体系。首先把德育教化扎实落实在课堂教学上,倡导和推崇寓德育于知识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二把德育实现落实在班级引领和教育活动中,通过班会、班级日常教育、班级针对问题处理的教育逐步实现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和是非评判标准。
其三把德育促进落实在团、队工作中,通过团、队发展培养、主题队会、团主题活动、团、队社会实践等逐步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心理素质趋稳、文明礼仪达标,培养有诚信懂感恩,有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个人道德体系逐步健全的青少年。
其四通过开展校级各项特色活动,进一步强化养成教育,形成逐步明晰、稳定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如每周升旗、节日庆典、少年军校、法进校园、爱心传递、文体艺术活动等。
一年中,全校开展升旗仪式并国旗下讲话32次,文艺汇演2次,法制教育专题讲座2次,心理健康教育2次,青春期教育2次,毕业班感恩教育活动1次,家长会4次,少年军校1期,模拟法庭活动1次,节日庆典2次。进行班主任培训4次,全校集会大教育32次,召开团干部会议30次,学生会干部会议26次。红领巾广播站收到稿件1280篇,播放时间约1800分钟。
抓好规范落实,强化行为习惯养成。本学年,我校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强化“文明班集体”的创建评比活动。通过政教处、值日小干部的执勤,及时了解各班学生的情况,对“两操”、卫生、考勤、礼仪服饰等常规内容,进行细化、量化考核,每周公布各班的得分情况,做到公正、公开、公平,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和教育。
一年中,开展卫生检查160次,班级流动红旗评比32次,广播操比赛1次,教室布臵评比4次,板报评比10次,表彰三好学生134人,优秀团员23人,优秀少先队员15人,查处违纪学生54人次,处分11人次。
五.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工作关乎学校稳定和谐发展大局,始终处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首先是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运行保障机制。目前,学校安全工作的有关制度规定有 10 项;安全工作组织有 6个;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254份;安全工作专职人员4名。安全器械配备已基本到位;安装了校园安全监控网已达全覆盖。目前,学校尚缺监
控终端视频设备,计划明年完成。
第二,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大教育大宣传。学校安全工作主要在于安全知识的灌输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塑造。一年来,学校先后开展了安全知识讲座5场,受教育1900人次;安全知识培训考试2次,安全学习演讲1次;安全演习3次。
第三,学校实行重大活动预报制。一年中,学校开展全校性重大活动,均提前做出预案,上报请示批准后方可落实。本年度,先后上报预案3份。
第四,开展阶段性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根据学校各阶段特点及季节情况,及时开展阶段性安全检查。一年中,共开展安全检查7次,接受有关执法部门检查10余次。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整改,不能独立整改的报告上级协助整改。
一年中,全校做到了安全无事故,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后勤工作
我校后勤工作主要职责是保障全校1050名寄宿生平安生活、住宿,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年来,在后勤编制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完成服务工作。食堂实行承包经营,服务质量较好,台账资料健全,卫生监督所多次检查,管理达标。宿舍实行员工管理,卫生、安全能够保障,建有各项管理制度、台账,上级检查均受到肯定。学校后勤业务人员均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质量符合要求。
后勤存在问题是,业务人员充足,但后勤职工缺员较严重,导致宿舍管理安全性相对薄弱。
以上是学校总体工作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检查组领导批评指正。
三团中学 2011-12
学校工作目标考核检查
汇 报
三 团 中 学 2011年12月
第二篇:市人大检查汇报材料
市人大检查汇报材料
一、棚户区改造工程
2009年东丰县棚户区总拆迁面积14.98万平方米,总拆迁户2266户,总回迁户数2267户,总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其中回迁楼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3.84亿元。回迁楼于2009年4月末开始开工建设,截止目前棚户区改造工作除部分配套工程正在施工外其他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实现了和谐拆迁、当年建设、当年回迁的既定目标。我县的棚户区改造工程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县政府通过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回迁户得到了实惠。例如:对被拆迁人有照部分按照原面积合理上靠部分(不超过5平方米)按每平方米750元交纳购房款,上靠后要求再上升一个档次的部分按照每平方米1000元交纳购房款;对被拆迁人有照部分加合理上靠部分给予180元/平方米的装修费;对及时搬迁人进行奖励,凡是在搬迁时限内按期搬迁者,最低按20元/平方米标准奖励。这样回迁户在拆一还一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每平方米350元左右的优惠。
二、廉租房建设1、2009年新建城市廉租住房及通过棚改解决廉租住房总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共计959户,项目总投资6300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补助资金1820万元,其他配套资金通
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筹集。目前主体工程施工完毕,国家及省补助资金全部形成实物工作量。
2、2009年利用廉租住房财政专项补助资金200万元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购买廉租住房28套,总建筑面积1341.68平方米。
三、滨河景观带建设工程
滨河景观带工程总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其中绿化工程面积为3.1万平方米;硬化工程面积为4.3万平方米。安装庭院路灯66套,柱灯54套,工程总投资678.8万元。除局部由于水利翻板阀门工程未施工导致无法进行外,其余部分全部按计划完成。剩余工程计划在今年6月1日前完成。
滨河景观带南河休闲广场工程简介
滨河景观带南河休闲广场工程西起铁路桥、东至南大桥,总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其中绿化工程面积为3.1万平方米,种植乔木2833株,种植灌木972株,灌木模文3103平方米,花卉2409平方米;硬化工程面积为4.3万平方米,其中道路面积为12887平方米,广场面积26963平方米,停车场面积3150平方米;照明工程包括庭院路灯66套,柱灯54套,工程总投资678.8万元。
本工程开工日期为2009年4月3日,竣工日期为2009年9月15日,工期165日历天。
工程开工至今,均按设计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进展顺利,现将工程进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标段位臵西起铁路桥、东至南大桥,南河路北侧;绿化部分已经结束,栽植乔木889株,灌木45株,绿篱1903㎡,草坪14428㎡。剩余花卉(乌龙彩叶草590㎡,露地花卉270株)及5株垂柳特型由于施工时已过种植最佳时段,为保证成活率,将于2010年种植。排水管线230m全部施工完毕。硬化部分,停车场2339㎡,花岗岩地面2810㎡,边石1049m,已全部完成。人行步道所铺设高级人行步道方砖4898㎡,已经铺装完成,二标段东起南大桥西至彩虹桥,南河路南侧;绿化及硬
化部分完成总体内容的50%,栽植乔木313株,灌木144株,仿石路面完成6872㎡,路边石800㎡,排水管线完成350m,完成施工条件的全部工程内容,具备验收条件。工程剩余的50%,栽植乔木869株,灌木574株,绿篱230㎡,花卉1639株,仿石路面18419㎡,停车场826㎡,路边石2147.9m,排水管线450m,待水利翻板阀门工程施工结束后方能施工。
三标段东起彩虹桥、西至铁路桥及亮化和栏杆工程;硬化部分已完成仿石路面5408㎡,路边石814m,排水管线300m已施工完毕,亮化工程已经结束,共安装路灯120盏,栏杆工程完成50%,完成栏杆安装650m。剩余650m栏杆,需栽植乔木513株,灌木109株,剩余绿篱1100㎡,花卉500株,待水利翻板阀门工程施工结束后方能施工。
剩余工程计划在今年6月1日前完成。
东丰县棚户区改造工程简介
东丰县棚户区改造工程总占地面积36.61万平方米,总拆迁面积14.98万平方米,总拆迁户2266户,总回迁户数2267户。总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其中回迁楼36栋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分为兴达富苑小区与东片南区两大地块,东片南区分为阳光新城、盛世嘉苑、东方明珠三个小区。兴达富苑小区于2008年开始建设,东片南区于2009年4月下旬开始建设,目前除道路、绿化工程即将施工外,其他主体及配套工程已经结束。总回迁户数2267户,其中住宅2160户,商企及车库107户。2009年10月10日开始发布回迁公告,10月12日开始陆续回迁,目前回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我县的棚户区改造工程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县政府通过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回迁户得到了实惠。例如:对被拆迁人有照部分按照原面积合理上靠部分(不超过5平方米)按每平方米750元交纳购房款,上靠后要求再上升一个档次的部分按照每平方米1000元交纳购房款;对被拆迁人有照部分加合理上靠部分给予180元/平方米的装修费;对及时搬迁人进行奖励,凡是在搬迁时限内按期搬迁者,最低按20元/平方米标准奖励。这样回迁户在拆一还一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每平方米350元左右的优惠。
东片棚户区改造工程拆迁量大,建设任务重,回迁户数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住建局领导亲自挂帅,抽调精干力量,落实包保责任,与兴达公司共同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实现了当年拆迁、当年建设、当年回迁,工程质量标准高,安全生产无事故。
第三篇:市对我县教育督导检查汇报
坚持依法治校 强化德育为先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在市对我县进行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检查会上的汇报
上杭三中创办于1999年。创办上杭三中是上杭县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造福工程:落实了国家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取消择校生和初中招生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精神;实现了上杭一中、二中剥离初中部,加快了上杭县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步伐。我校创办9年来,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校教职工遵循“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个家庭;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和“依法治校,德育为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理念,认真践行“尚真、求美、砺志、创新”的校训,朝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水平、高质量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的办学目标,按照每县初中教育目标管理督导评估要求,发挥我校优势,树立成功信心,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县直独立初中校,省级“普通初中示范学校”,“福建省校务公开示范单位”,市级“文明学校”,市级“绿色学校”,市级“素质教育先进校”,市、县课改实验基地校。现有44个教学班,学生2055人,教职工146人。校园占地面积46667平方米(生均22.7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660平方米(生均5.19平方米),绿地面积10113平方米(生均4.92平方米)。
1、生源情况:我校招收户籍在上杭临江镇的实验小学、城东小学、城西小学毕业生(其中有一部分为棉电移民学生)。
2、教师情况:我校教师一部分来自一中、二中、城郊中学、上杭四中(原临城二中)和被兼并的原临江中学,一部分教师通过选拔考试从农村中学调入。现有146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32人,具备高级职务人数为28人,比率为21%;具备中级职务人数为62人,比率为47%;专任教师100%接受信息技术培训,获得NIT合格证书118人,合格率89%;101名教师取得本科学历,本科教师占专任教师比率为77%;专科以上(含专科)学历达标率为100%;市级骨干教师26人,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率为20%;普通话考试合格率为98%;校级领导6人,任职资格培训率为100%。
3、办学条件:
⑴学校现有普通教室43间、面积2967平方米;理、化、生实验室6间、面积673平方米,仪器室6间、面积513平方米,实验准备室6间,面积354平方米;书库1间、面积192平方米,学生阅览室1间、面积192平方米,教师阅览室1间、面积124平方米;图书室藏书量84000 册,电子图书200册,生均 40.8册;专用教室8间,其中电脑教室2间(电脑138台,机生比为1:15,实现学生上课一人一机)、面积251平方米,多媒体教室3间、面积290平方米,音、美专用教室3间、面积376平方米;办公用房37间,面积1500平方米;教职工宿舍12间,面积410平方米;250米环行跑道运 动场1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2个,面积共20961平方米;实验设备按省级I类标准配置。
⑵建成校园有线广播网;建成校园网,连通Internet,并接入上杭城乡教育网,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网上备课和教学;配齐办公电脑17台(其中有12台液晶电脑),实现了电子化办公和网上公文流转;建成“班班多媒体”,实现了网络化、电子化教学。
⑶校园绿化美化,主道上安装了高架路灯。
⑷学校的教学楼、图书实验楼、综合办公楼、教工宿舍楼等主体性工程建筑,绿化、美化、围墙、车棚等附属工程以及图书、实验、电教之设施设备基本配套,满足了教学所需,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两基”工作成效显著。我校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扎实抓好“两基”工作,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努力实现“双高”普九目标。我县临江镇实验小学、城东小学、城西小学毕业生(其中有一部分为棉电移民学生)全部升入我校就读,入学率100%;采取切实措施“防流控辍”,我校的学额巩固率达100%;初三学生毕业率达100%。
2、素质教育硕果累累。
(1)德育工作成效显著。首先,实现了政治处工作职能的转变,由过去政治处就是“派出所”,转变为主要负责对德育和综治安全工作进行组织、调研、指导、督查、总结和评价;其次,政治处、团委、学生会、少先队以组织开展“文明班级”评比、“争当著名苏区好学生”和系列德育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校园网、有线广播、黑板报等媒体开展各种德育和安全宣传教育,德育和综治安全工作成效显著,确保了校园平安。几年来,全校没有发生一起师生违法犯罪和安全责任事故,被评为“县创建安全单位活动合格单位”;共有250多人次的学生被评为县级以上“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2个班级被评为市、县“先进班集体”。
(2)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我校在校生单科及格率达90%以上,全科及格率达80%以上。连续六届中考取得优异成绩,每届考入上杭一中、二中统招学生均占全县一、二中统招数的1/4,考入一中、二中就读的学生占学校毕业生的50%,考入城区高中就读学生占学校毕业生的75%,升入高中阶段(包括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学生占学校毕业生数的90%以上。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高。2007年中考,初三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六科成绩均为A级的有144人,达4A以上的有326人;初二地理达A级的有431人,占与考总人数627人的68.7%;生物达A级的有401人,占与考总人数的64.0%;地理、生物均为A级的有382人,占与考总人数的60.9%。
(3)教育科研成绩喜人。我校拥有127位具有中学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队伍,他们个个素质高,既是教育工作的行家,又是教学科研的能手。我校探研出一条适合校情的德育工作新路;课题研究深入进行,我校现有教学研究课题19项,其中,国家级2项(《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省级1项(《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市级1项(《发展性教学评价》),县级2项,校级12项。省级重点课题“主体性课堂教学改革”7个学科子课题,市级“三环级、三反馈”课题教改实验已于2004年12月通过了结题验收。
(4)文体活动频频获奖。我校成功举办了九届田径运动会;校田径代表队参加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均获初中组团体总分前三名;女子排球队、男子篮球队参加了八届城区初中女子排球对抗赛、男子篮球对抗赛均获前三名。成功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校文艺汇演;校文艺代表队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先后四次在县、市中小学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近三年来,我校有226人次学生在县级以上学科竞赛或技能比赛中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15人次,省级奖12人次,市级奖120人次。另有10位学生的作品在《闽西日报》上发表。
(5)教师师能师艺师德水平显著提高。我校现有132名专任教师中,市级骨干教师26人,县学科带头人45人,县中学教研室兼职教研员6人。普通话考试应考人数128人,普通话考试合格人数125人,普通话考试合格率98%;100%接受信息技术培训,计算机NIT考试合格118人,合格率89%。近三年来,教师参加县级以上教学技能比赛获奖39人次;在县级以上刊物汇编或发表论文286篇,其中国家级(CN)51篇,省级5篇,市级80篇。有70人次教师被评为县级以上“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共产党员”。
(6)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校的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目标明确,在素质教育与升学考试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在管理中,始终坚持师生参与原则、按程序办事原则和民主监督原则,制度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师生的民主、科学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团结进取的校园精神和优良“三风”不断形成,广大教师也从制度文化建设中深切体会到所带来的精神愉悦。2006年8月,我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经验在全市交流;10月,又在全县“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大会上作典型介绍,我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走在了全市、全县的前列。
(7)学校共获县级以上表彰、奖励90余项。先后被评为县“绿色学校”、县“素质教育合格校”、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市“素质教育先进校”、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绿色学校”、市“文明学校”;市级“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省“党政工共建先进教工之家”、省“普通初中示范学校”,省“校务公开示范单位”。
(8)家长和社会对我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各级党政、社会各界对我校的校风比较满意了;家长对孩子就读我校比较放心了,因担心孩子上学、放学的安全问题而护送孩子的家长几乎没有了;城区小学毕业生,属我校招生对象,99%以上选择就读我校;每年从农村中学转入三中借读的学生超过200人。
3、课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经过五年多的课改实践,广大教师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正朝着新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转变,正在由注重知识的传播者、占有者向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转变,教学方法得到改进,教学民主得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得到重视,“以生为本,注重素质”的教学模式不断形成。
(2)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被激发,个性得到张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近三年来,我校共有226人次的学生在县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比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15人次,省级12人次,市级120人次。另有10位学生的作品在《闽西日报》上发表。
(3)作为省级“初中示范校”,我校积极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已连续四次承办全市、全县性的教育教学现场观摩活动:2003年10月,我校承办了全县初一课改观摩活动现场会(英语、数学),全县各中学初一英语教师140余人,初一语文、数学备课组长60余人分两批来我校观摩;2004年5月我校承办了全县课改开放日活动现场会,全县300多名教师来校观摩;2005年3月,我校成功举办了龙岩市初中课改现场观摩研讨活动,各兄弟县(市)教育局、中学领导和老师300余人来到我校交流研讨;去年3月,我校成功举办了县第五届初中课改观摩活动,全县各初中学校各学科教师代表300余人参加了听课、议课和研讨交流活动。我校的课改工作走在了全县、全市的前列。
三、办学特色
(一)坚持依法治校,依法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依法治校水平。
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实现由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到依法治校的民主科学管理的转轨是学校管理的现实要求。几年来,我校领导带头学习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有关论述和中央的一系列法规文件,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依法治校,强化民主科学管理,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强有力的学校领导班子。在执法守法上率先示范,党支部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同时,学校领导多次结合全校教师大会,反复强调依法治校的重要意义,学校上自党支部各委员、学校全体行政干部,下至全体教职工,逐步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学校的一切事务应按照有关法规办事,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可循,依法执教,敬业爱岗,乐于奉献。
1、完善校务公开工作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校始终把校务公开作为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党、政、工班干部代表及普通教职工代表组成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校务公开工作小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涉及教职工、学生、家长切身利益的如经费、招生、贫困生补助、保送生选推等工作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事务,如学校财务收支、基建、大宗物资采购、学校经费预结算、教职工月考核、教师职称晋升、职务竞聘、评先评优等均在该项工作进行之前、过程之中、结束之后通过各种形式向全校公开,向社会公开。学校决策、管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按照《福建省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规定,每期末召开一次教代会,教职工的建议、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学校改革和 发展的重要规划、实施方案以及重大问题等都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凡教代会通过的决议学校都认真落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真正做到决策民主,科学管理,切实保障教职工民主权利。由于我校教代会、校务公开工作成效显著,我校工会连年被评为县、市“先进工会组织”;2007年2月,我校又被评为“福建省校务公开示范单位”,受到上级表彰。
2、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办以来,学校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建立了一整套与校园精神、价值观等精神文化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如:《校长办公会、中层干部例会制度和教职工例会制度》、《教职工月考核制度》、《教职工聘任评价制度》、《人事岗位责任条例》、《班主任工作管理条例》、《校务公开制度》、《教代会制度》、《学校领导勤政廉政制度》、《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上杭三中教师“十不准”有关规定》、《上杭三中关于加强和改进德育和综治安全工作的若干规定》、《教学常规管理考核条例》、《加强教研教改工作的若干规定》、《财产管理制度》、《上杭三中学生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和党、政、工、团、队、学生会等组织机构,从制度和组织机构等各方面保证了依法治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以法纪为准绳正常运转,校园制度文化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日益起着规范行为、引导方向等保障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良好校风形成。
3、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全员德育意识和依法从教意识。学校认真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普及法律知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列为学校最重要的工作,认真落实“德育首位”,“安全第一”的精神,主张德育不再是某个学校领导、某个职能处室或某个班主任老师的义务和责任,它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份内事。向全校教职工提出了“育人教书”的明确要求,要求全校教职工无一例外都应该担起育人责任,对每一个在校学生尽到:管理责任、教育责任、争取配合的责任。一方面,在坚持开展行政人员、党员教师与特殊学生结对帮教活动的同时,实行了全员德育共担制: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德育工作小组,将全校147位教职工按自愿组合与组织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分派到全校44个教学班中,由班主任担任德育小组组长,并明确规定了德育工作小组的工作职责,实行权、责、利共担制度;全校从校长到一般教师,无一例外都成为相关班级德育工作小组一员,从而使班级德育有的放矢,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畅通德育信息渠道,制订了上杭三中学生异常表现及综治安全情况登记汇报制度,要求全校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将本节课学生的请假、迟到、早退、缺席、患病、违纪等异常情况或安全隐患,登记在《登记表》上。各班主任根据登记情况,及时对学生的异常情况或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理。当天晚自习下课后,各年段值日教师将本年段《登记表》收齐,由值周行政人员进行汇总,将问题向值日校长、政治处、德育室反馈。由于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学生的年辍学率为零,保证了学生依法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4、重视“三风”建设,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一方面,学校实行“走动式管理”,积极探索实践行政工作“程序化”的运行机制:行政人员每周必须安排一个单位时间巡查校园、走访教师、深入课堂,对学风、教风、校风“三风”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填写《上杭三中“三风”建设情况调研表》,并于当周召开行政会时上交校办室;每周,值日校长对“三风”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填写《值日校长日志》;值周行政、值周教师每天填报《值周日志》;当班教师认真填写《学生异常情况和综治安全隐患登记表》;校办室每周一将刚过去的一周时间里各部门、各层级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并报送校长及有关职能部门研究处理;每周行政会上各职能部门反馈处理情况,各职能部门无法解决的,在行政会上研究解决。另一方面,学校实行了值日校长、值周行政和值周教师,值日学生,政治处工作人员和校内保卫人员三条线立体拉网式管理模式:由值周行政和值周教师负责督查全校教育教学和综治安全工作落实;由政治处保卫科安排人员负责校园人、财、物保护;由学生自治队伍负责全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检查。值周行政和值周教师、政治处工作人员和校内保卫人员工作完成情况由值日校长督查,学生文明劝导工作由团、队具体抓。这两种运行机制,畅通了学校管理信息,加强了各职能部门和全校教职工的责任心,使学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确保了学校优良“三风”的形成。
5、构建德育环境网络,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首先,开门办学,接受社会监督考评。面对新形势,学校领导与时俱进,提出了开门办学的明确思路。一是开放校园,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及学生家长在没有邀约的情况下来校了解学校工作。二是开放课堂,随时欢迎学生家长在家长委员会的组织下深入课堂听评课。三是开通言路,学校主动通过网络、家长会等途径对外公布学校邮箱地址、监督电话号码、校长信箱投递办法等,学校安排值日校长专门负责接待来访家长,校办室人员及值周行政及时处理家长来信。四是公开办事、投诉程序,学校经费使用、困难学生补助、借读休学条件等学校重大决策一律向教职工、家长、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其次,挖掘社会德育资源,形成德育合力。我校已着手建立社会德育组织体系,一是建立起以学校为主体,连结各挂钩联系单位自愿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利用各自优势为学校教育和社区发展服务。二是由离退休教育专家、社会知名人士、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等组成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协同学校为青少年个性品德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法律、心理等方面的服务。三是配合社区共建单位及有关部门抓好德育实践基地建设,坚持走德育社会化道路,巩固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创新德育实践模式。
6、创新教学常规管理机制
(1)重建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注重检查实效。我校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管理模式,重建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注重检查实效:教务处、教研室的管理人员每周用半天时间检查、调研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并以此作为教务部门的常规工作。
一、各教研组、备课组根据课改理念和课标要求,拟定教学常规工作要求,并报送教务部门审核备案,作为教务部门对教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的依据。
二、每周的检查对象:各年级抽查一人,学生或家长有异议的教师列入必查对象。
三、检查过程:检查对象自查自评,填写《自查自评表》,并将教案、学生作业本、备课组活动记录等相关材料送交检查人员;召开座谈会,双方就教学常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要求进行平等交流,共同探讨改进的方法;教 务部门填写《教学常规检查反馈表》,检查结果列入教师业务档案。
四、在当周教师例会上,将调研情况进行通报。
(2)巧妙策划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研实效。校本教研作为一项新的教育教学研究形式,受到了教师的欢迎。但是,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最大的困惑是组织形式单一,活动总被问题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无序的状态之中。为了加强教学研究的针对性,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一学年来,我们从行动研究、学生评教、课前说课、有效对话、评价改革等多个角度巧妙设计活动,突出主题,各个击破,引导教师开展研究,收到了良好的实效,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专题讨论和经验分享提供了平台,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推动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
(3)完善学生档案管理。严格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及时、规范填写各种卡表,做到“三齐全”:各种卡表齐全,学籍变动手续齐全,各种佐证材料及时办理齐全。学期初、末报表及时填写上报。学期学生成绩记录及时填写,学生档案管理正逐步实行电子化。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师德育人作用。我校围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遵纪守法、注重学习、廉洁从教”的师德风尚要求,通过开展“树教师形象,做教学模范”的“五讲五比”(即讲政治、比爱岗敬业;讲法律,比为人师表;讲奉献,比育人教书;讲科学,比工作效率;讲勤政,比管理水平)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对全体教职工严格要求,规定“三要五不准”。即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高尚的师德,为人师表;要有高水平的教育艺术,循循善诱;不准乱收费,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准侮辱欧打学生;不准随意对学生停课;不准对学生散布庸俗低级言论。全校教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增强,铸造了一支品德高尚、业务专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2、加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抓好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建设。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xxx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完善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接待审批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等,把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落到实处。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也得以顺利推进。
3、严格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我校坚决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精神,及时印发有关制止教育乱收费宣传材料,让全体师生和广大家长学习,并向社会公开承诺:严格执行省市县关于教育收费管理办法和规定,实行“一证、一卡、二公布、五统一”收费制度,严格按规定项目和标准收费,决不乱收费。
4、完善教师发展性考评制度。我校结合教学常规检查,经常性开展教学调研座谈活动,收集信息,总结经验,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本学年,学校对教研课改工作的重点、教学常规检查的方式作了如下调整:由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共同组成的调研组,对相关学科备课组的教学工作进行调研。目的是通过问题会诊、专家会诊的教研形式,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实效。9 月—10月调研了初一语文、数学、英语备课组,11月—12月调研了初三各中考学科备课组。调研工作采用随堂听课、学生座谈(问卷调查)、教师座谈等方式进行。经过近一个学年的时间,已完成对初一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和初三各中考学科备课组教学工作的调研,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5、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市、省课改培训学习,每年九月初,全校教师参加了县级以上的学科培训,参与率100%。每隔一周印发《课改学习系列材料》供教师学习,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到目前为止,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为101人,正在参加本科学历进修的教师11人,预计到2008年本科毕业的教师数将达111人,占专任教师的84.1%。
(三)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全面实施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求学校的一切活动必须贴近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校园还给学生,构筑学生生命发展的新时空。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反思,我校找到了一条课程改革的新模式。
第一着力优化教室小课堂。学生在校期间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小课堂”中度过的,学校和教师应当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的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慧的过程,更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生成过程,是师生生命意义不断显现的生动活泼的生活过程,要让学生在生龙活虎的年龄段能够充满活力。为此,几年来,我校明确要求全体教师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一要领悟课改的“三维”目标,寓德于教;二要结合学生生活、社会现实,丰富课堂德育内容;三要从“我”做起,言传身教,用无私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做表率。同时,我校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上足各门学科,坚持周末不补课,实行弹性作息时间管理,让学生有自由的时间与空间去自主体验、自主学习。
第二全面开放校园中课堂。“校园中课堂”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地优化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生活。为了延伸教室小课堂,提升师生校园生活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重新构建校园文化,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课堂系列”,使“校园中课堂”成为巩固、拓展“教室小课堂”的阵地和学生展现特长、张扬个性、丰富生活的乐园。几年来,我校开放的“校园中课堂”主要有:一是社团组织活动。组织开展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汀江潮”文学社等社团组织活动。二是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开展篮球、排球、器乐、合唱、舞蹈、素描、网页制作、英语演讲比赛等兴趣小组活动以及每年一度的科技节、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三是校训内涵征集活动。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关于“尚真、求美、砺志、创新”校训内涵的征集活动。校训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体现,是师生行为的准则,是文化底蕴的积淀。校训内涵的征集活动是一次思想教育运动,是一次师生心灵洗礼与感悟的活动。我校把校训征集活动作为提升师生思想素质的载体,要求全校师生对校训深入思考,积极讨论,提出看法和意见,赋予内涵,使之成为激励师生的精神 力量和行为准则。四是开设课外阅读课。课外阅读课程是我校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周课时一节,课堂设在图书楼的阅览室和书库,由语文老师、图书馆馆员负责上课和管理;建立班级图书角,每周由班干部根据本班同学在课外阅读课上选定的书目向图书馆借阅;中午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学生阅览室。五是编印《学生手册》。政治处编印了以“上杭三中学生学习、生活一日常规”、“上杭三中消防设施等公共财物管理有关规定”和“上杭三中学生楼梯疏散工作暂行规定”等为主要内容的《上杭三中学生管理手册》,它是德育校本教材,把学习《学生手册》、综治安全管理、公共财产管理等纳入文明班级评比内容,把学生的养成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之中。六是主题教育月活动。全校每月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强化全校师生的综治安全意识。七是设立师生“文明言行劝督岗”。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必须对学生的不文明言行劝导一次以上,促进学生文明言行的养成;设立学生“文明言行监督岗”,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八是传统美德教育。我校配合国家级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开展了以“弘扬苏区精神、做苏区好学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以“苏区精神”、“客家文化”为题材的校本课程,力求通过对文化传统的体验,使学生获得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九是艺术教育。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深化办学特色的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培养更多富有个性的优秀人才。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体育运动会和元旦文艺晚会;自创自导一台师生广泛参与的大型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演出,在市初中课程改革现场观摩研讨活动和县“著名苏区好学生”表彰大会上演出,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好评。
第三切实延伸社会大课堂。走向社会是对校园学习生活的升华和超越,是领悟校园学习过程本身蕴涵的道德、审美意义乃至人的生命意义的过程。为此,一方面我校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撰写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把学校课堂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大课堂”的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投入到绚丽多姿的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在实践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另一方面,建设校园网,开设校园网吧,让学生在经过学校网络管理中心过滤的网络世界中,接触“社会大课堂”,了解世界,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改善自我,完善自我。
2、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承载着独特的教育功能;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超越了单一的学科界限。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材,没有教参,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善于把身边的教育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关键是教育资源的可利用性,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核心问题。
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上述特点,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成为当前中小学普遍关注的首要问题。我校于2002秋季开始参与了全国教 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师资建设》分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实验研究》子课题实验工作。几年来,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在校本课程建设的同时,以校本课程的内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载体,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其中,我们重点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是在理论上,从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目标、内容、原则、途径、方法、评价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提炼,并在调查社区资源、构建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特色确定活动的主题,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几年来,共开展系列主题活动108个,做到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一项主题活动。学校每年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果进行记录、总结、评价和奖励,并定期把相关的成果编辑出版,把每一个主题的开题、阶段性汇报、总结性展示都刻录成光盘,把每一个学生的档案袋、文件夹、探究小论文、参观记、访问录都进行收集、整理并汇编成册。我们还注重利用这些成果,于2004年12月汇编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该案例的编写,对全县乃至全市各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是在实践方面,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展的原则和特点,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本地的人力资源、社区资源和网络资源,以“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闽西人”为口号,围绕“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代代传”这个教育主题,以教师引领为主导、以学生参与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手段、以爱国情怀为纽带、以激励评价为动力,配合国家级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以“苏区精神”、“客家文化”为题材的校本课程,并自编教材《弘扬苏区精神》、《走进客家文化》(现为活页教材,拟在2007年7月完成教材的定稿、编印、上报工作),力求使师生在学校周围的教育广阔资源中通过更多的活动、更多的体验,获得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培育闽西精神。该教材从课程目标、课程开发、组织实施、管理评价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将为我县、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利用,提供丰富的、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也必将对国家和地方教材进行有效补充。
几年来,我校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的各项活动,取得了喜人成果,产生了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研究成果: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了“综合实践”栏目,分列了“理论研究”、“师资队伍”、“课程资源”、“科教论坛”等栏目,这个窗口已经成为展示我校教育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扩大 了我校的知名度,综合实践活动也成为了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2005年3月24日,我校成功举办了“龙岩市初中课程改革现场观摩研讨活动”;2005年4月8日,又成功举办了“上杭县综合实践活动现场培训会”。会上我校奉献了32节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课和一台以“发扬革命传统,弘扬苏区精神”为主题的自创自导、师生广 泛参与的大型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演出(文艺晚会),全面展示了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受到了县、市教育局领导及与会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两次现场会为全县、全市各学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交流研讨提供了一个区域性平台,对我县、我市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其研究成果在全县、全市推广。2005年11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获市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
另外,我校师生近20余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和优秀案例在市各种比赛中获奖。其中,《发扬革命传统,弘扬苏区精神》、《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分别获得龙岩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展示评比活动案例说课一、二等奖,且《发扬革命传统,弘扬苏区精神》案例说课光盘已送省参评;《回报父母挚爱》于2005年1月荣获龙岩市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选一等奖;温润辉老师撰写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之我见》荣获龙岩市初中课改现场观摩研讨活动论文评选二等奖,并在研讨会上交流发表;《人体生理三节律》、《探究为何夏天中午可以浇苋菜》和《可控婴儿摇篮床》分别荣获龙岩市19届、20届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
总之,办学以来,我校坚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坚持依法治校,德育为先,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成绩与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还相距很远。我们决心继续努力,按照新的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朝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第四篇:文广局市文化检查汇报
灵台县文体广电局 2011文化工作汇报
(2011年12月26日)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化出版局的关心支持下,我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抓典型、求创新,抓重点、求突破,抓管理、求实效,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整体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就全年文化工作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文化工作的自觉性
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局党组高度重视,在率先学习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对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进行了迅速安排部署,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决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一是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局党组先后召开党组扩大会、下属单位负责人会、局机关职工会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力求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会关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重大举措,以此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文化工作的自觉性。二是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通过邀请县委党校理论教员专题辅导、召开座谈会探讨交流和个人潜心自学等形式,在全系统迅速组织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三是明确文化事业发展的思路。在深刻理解领会全会精神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全县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现状,科学制定了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实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工程规划,为今后文化工作科学发展明确了方向。
二、全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农家书屋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在已建成的132户农家书屋中,综合基础设施、硬件配套、图书分类、管理运行等情况,抓建高标准“农家书屋” 40户,配套完善管理制度和设施设备,积极为全县农家书屋的管理和运行树立典型;二是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2008年、2009年建成的28户“农村书屋”管理工作逐个进行规范、整改和提高,对照建设标准,健全完善硬件设施,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建议,及时调整开放时间和图书种类,确保管理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三是对2010-2011建成的52户农家书屋,举行了出版物配送仪式,充实了农家书屋读书资源,实现了184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四是通过实地培训和集中培训,精心组织开展了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活动,采取集中办班和现场指导等形式,组织开展了图书分类、登记、保管和借阅等业务知识培训,有效提高了管理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使农家书屋管理更加科学,运行更加规范;五是开展了县级和乡级“我的书屋我的家”农家书屋阅读讲演比赛活动,开展乡级初赛13场次,参赛人员145人,有13个乡镇18名选手参加了县级复赛,并选派3名优秀选手参加了全市阅读讲演决赛活动,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年内共培训农家书屋管理人员178人,流通书刊5.1万册(次)、接待读者6.5万人(次),举办培训讲座326场(次),受众达到4.8
化宣传橱窗,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服务环境。在几个月的不懈努力下,文化馆“三级馆”达标工作通过了省市级验收。年内,组织举办书画作品、摄影展、工艺品等展览6次,音乐、舞蹈、美术培训3期,乡镇文化站辅导员培训会7期,培训各类文艺人才50多名,文化管理人才13名,文化能人60多名。
三、凸显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一)文化活动绽放异彩。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元旦、春节、国庆及庆祝建党90周年等重要节日,精心策划,社会联动,组织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文化活动。一是成功举办了2011年元旦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开展了灯展、书画摄影展览、文艺晚会、木偶戏表演、灯谜晚会、焰火晚会等11个文化活动,尤其是广场大型灯展主题突出、设计新颖,焰火晚会策划规格高、燃放时间长、观看效果好,乡村社火调演有特色、规模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二是组织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开展了“红歌颂党恩”歌咏比赛、红色经典电影放映、文艺专场表演等活动,尤其是“红歌颂党恩”歌咏比赛,有31个合唱团、近3000名干部职工参与演唱,展示了全县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激励了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营造了热烈喜庆的文化氛围。三是举办了迎国庆“溪水情”秦腔文化活动。活动历时7天,分大奖赛和优秀秦腔剧目展演两部分,其中大奖赛分业余和专业两组进行比赛,邀请省市著名秦腔艺术家和专业人士评论指导,群众报名参赛踊跃,尤其是业余选手中既有72岁高龄老人,也有年仅18岁的秦腔艺术爱好者,群众参与热情高涨,社会反响良好。四是组织举办2012年迎元旦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活动共有县城灯展、焰火晚会、山寺还愿》,邀请上海著名导演对大型秦腔历史剧《皇甫谧》从编剧、导演、作曲以及服装设计,音响、灯光效果、舞美、布景、道具进行了再次修排,使该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进一步增强。今年5月份,秦腔历史剧《皇甫谧》二次晋京参加了由中宣部、文化部、卫生部举办的“相约北京”“中国文化艺术节”展演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进一步弘扬、推介、宣传了皇甫谧文化。去年10月至今年6月底,全面完成了14个地州市109个县区巡演任务,累计演出110余场次,观众超过15万人次。今年五月份组织参加了第二届全市秦腔大奖赛,取得了良好成绩,十二月份新排大型秦腔历史剧《千古寒食节》、《皇甫谧》参加了全市新创剧目调演,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13名演职人员获得个人奖。
四、挖掘资源,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一)文物安全管理机制健全。县博物馆每两个月对安防系统、监控设施、供电线路、消防设备等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先后更换了展厅及库房门锁,多次维修了消防设施、供电线路和安防设施,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大了安全巡查、检查力度,充实了值班力量,确保了24小时人不离岗,交接班无缝对接,做到了人员、职责、检查三到位,确保了馆藏文物万无一失。加强省、县级文物保护点的安全检查,签定了安全管护责任书,及时兑现了文物保护员报酬,使野外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
(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保护富有成效。加强省、县级文物保护点的安全检查,签订了安全管护责任书,及时兑现了文物保护员报酬,使野外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进一步完善机制,店2家(次),查处违规经营书店8家,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213本、光碟160盘、各类盗版工具书(盗版教辅资料)2790余册,查处违规经营网吧12家(次)、停业整顿网吧6家(次),查处超时营业和噪音扰民的歌舞厅4家(次),查处超时营业的棋牌室13家(次),确保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二)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严格落实文化市场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制度,发放违法安装卫星地面设施拆除通知书500多份,拆除77面。开展野外文物专项检查两次,排除安全隐患22处,并积极查处广播影视市场及外来文艺演出中存在的违规问题。积极开展了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证件的年检工作,完成年检的经营单位共182家。高考期间,关停了县城所有网吧、娱乐场所,对考点周围的文化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营造了安静舒适的高考环境。
(三)文化市场宣传教育切实有效。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为主题开展了大型宣传活动2次,搭建了宣传彩门,悬挂了宣传横幅,执法车巡回宣传播放了文化市场管理相关法规条例,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0多份。针对我县网吧、歌舞娱乐场所经营及管理现状,先后召开全县网吧和歌舞娱乐等重点场所业主培训会议2次,培训经营人员48人,签订网吧经营管理目标责任书17份,歌舞娱乐场所安全责任书9份。
六、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文化服务技能。采取集中学习和派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提高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局机关利用每周一职工例会,组织职工学政策、学业务,积极性,争先进、当优秀的工作氛围逐步形成,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推动文化事业发展能力。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放在突出和重要位臵,进一步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严以律已、廉洁勤政,认真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级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自重自爱、廉洁自律的生活作风,为推动文体广电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同时,加强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视公如家、无私奉献,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树立了良好的文广形象。年内,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总支和各支部组织集中学习150次。
2011年,我们虽然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总体要求与发展的形式相衡量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是:城乡文化设施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利用率低,文化活动开展不经常;文化产业开发滞后;文艺精品产量少;文化专业人才特别是文化活动策划、编导人员缺乏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七、今后和明年文化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今后和明年文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深入实施“三二一六”发展战略,围绕1个目标(全省文化先进县),打造2个品牌(古商周文化和皇甫谧文化),实施文化体育惠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公益文化活动创建、古商周和皇
0三是文化活动品牌创建工程。实施 “年月周日”文化活动工程。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县级文化活动年年办:精心筹备,举办 “文化周”活动,丰富城区居民文化生活;在元旦、春节、国庆等节日期间,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活动,努力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乡(镇)特色文化活动月月有:结合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突出主题,围绕地域文化特色,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形成“一乡一品”的格局。广场文化活动周周乐:在县城文化广场、荆山广场,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城区居民开展广场舞、各类自乐班表演活动,丰富城区居民文化生活。基层文化服务天天有:指导乡镇抓好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公益文化设施的规范管理,确保正常开放,为广大提供文化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大众化,同时,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各类全民阅读活动,增强群众的文化自觉。
四是文化产业开发工程。投资50万元,发行《皇甫谧银质纪念币》,提升皇甫谧文化影响力。完成《古今灵台遗存书画集》的编纂出版。以灵台本土历史文化典故或民间传奇故事为载体,采取故事叙述、白描夸张、通俗情节传奇的形式编辑出版漫画《灵台史话》。
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程。全力开展文化普查工作,对全县各类文化协会、文化组织、文化能人、古今文化艺术作品等进行全面普查清理,建立台账,做好保护开发工作。开展全县民间演艺团体普查登记及城乡广场文化活动带头人普查登记,积极争取申报列项,对灯盏头、木偶戏、皮影戏等民间艺术传承人及城乡自乐班、广场健身活动,给予资金扶持,并组织人员予以培训、指导,进一步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第五篇:市质监站检查汇报材料
企石镇环镇路、湖泉路改造工程
安全、生产汇报材料
企石镇环镇路、湖泉路改造工程
项目经理部
2011年3月8日
本工程位于企石镇东部,为城市主干道。湖泉路起点里程为:起点HQ0+000、终点HQ2+419.261,道路全长2.4公里。环镇路起点里程为:起点HZ-0-142.977、终点HZ4+609.925。施工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通信工程、交通工程、绿化工程。本工程于2010年3月15日正式开工,合同工期为2010年3月15日至2010年10月11日,共210天。
一、完成工程量
工程开工至今,已完成的工程量如下: 环镇路
湖泉路
二、生产、质量
我标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设计图纸及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在施工范围内积极展开工作,认真履行合同。对施工质量严格把关,每道工序的交接验收、隐蔽工程都由质检工程师检查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方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对进场的各种材料及时进行自检及抽样送检,做到无质量隐患。
三、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较到位,至今无安全事故发生。工地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安全维护,各个基坑、检查井由安全员及施工员及时进行安全维护、巡查、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定期进行工地现场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