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淌的青春
流淌的青春
时光,如流星般悄然陨落,从不等待错过它的人。
三年的初中生活匆匆而过,没等我回过头来回味与铭记些什么时,尽头已在眼前。
人生自古伤离别,看着中考诡异的笑容渐渐明朗,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我多么希望时间就此停止,我宁愿做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生活在忙碌而迷糊的十五六。每天看着阳光灿烂白云朵朵,盼着毕业的解脱,为了中考暗无天日地解决掉一堆堆习题。
曾经无数次地梦想毕业以后的海阔天空,逍遥自在,期盼那一天早日来临,而今它就要来了,我却怕了,不是怕中考,而是怕离别。我怕看到大家在初中的最后一次互道珍重,对着镜头笑着哭的模样,害怕大家一起在空旷的校园中喊着“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其实不想走,其实不想留”。我想,我已深深地爱上班里的同学和老师。无论是批评过我表扬过我的老师还是一起在绿茵场上挥汗如雨的伙伴们。三年里,也没说过几句话似熟非熟的同学抑或有过如雾般朦胧情感的男生。此时此刻都鲜活的显现在我脑海里。我想到我考试考砸后老师找我谈话,想到运动会上大家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登顶夺冠,想到睡觉前他发短信给我说晚安,想到一不小心把脚扭伤后同学为我端菜送饭三年的时间,没有经历过什么大起大浪,也没有发生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平静而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处处洋溢温情的生活足以成为我留恋的理由。
第二篇:音符流淌 青春飞扬
音符流淌 青春飞扬
——坪地中学 “坪中最强音”青年教师歌手大赛
5月15日下午,坪地中学彩云体育馆内掌声雷动,呼声阵阵。这里正举行“坪中最强音”青年教师歌手大赛。据悉,此次比赛由坪地中学校团委举办,旨在纪念五四运动94周年,充分展示该校青年教师多才多艺的良好形象,活跃校园的文化氛围。
比赛开始前,该校曾宇鸣校长上台致辞。他深情朗诵了原创诗歌《我爱我亲爱的孩子们》,为整场比赛营造了一种温馨感人的氛围。紧接着,一首《你是我心内的一首歌》震撼开场,拉开了比赛的序幕。随后,参赛教师们依次上场,激情唱响了《心中的太阳》、《someone like you》、《爱要坦荡荡》、《父亲》等16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博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
比赛过程中,龙岗区教育局团委书记陈章鹏作为特邀嘉宾为全场观众献唱了一首《暗香》,沉郁浑厚的歌声为他赢得了阵阵掌声,同时也将比赛推入一个小高潮。
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比赛圆满落幕。同学们都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不舍离去。“比赛真的太精彩了,我从头到尾一直在呐喊鼓掌,现在才知道原来我们老师还有这样奔放的一面!真希望下次还能有这样的机会。”一位初一年级的学生这样对记者说。
这次比赛不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拉近了师生距离,同时也使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到提高。“虽然名列第二,但我很享受这个努力拼搏的过程,它不仅锻炼了我的胆量,增强了我的信心,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中与人沟通的重要性,值!”参赛选手刘老师赛后如是说。
第三篇:时间轴里的青春在流淌抒情散文
远处的芦苇在飘飞,枝头的麻雀在叽咋,稻田里的鸭子在觅食,天空中的太陽依然高照,而年轻的我却始终站在原点犹豫、彷徨。今天的陽光很是灿烂,一如我希望你的模样,走了这么多年还真未好好看看这陽光。是啊!此刻的它的确很灿烂,可也带着些异样的光芒。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人生如梦。这些词儿对于青春来说是最为忌讳的,然而有时却再也合适不过。儿时的纯真虽显得是那般幼稚,但却没有什么能比它更为真实。那时的你我都说过长大后的理想和期望,而今你我真的长大了,对于儿时的期盼,虽好似近在了咫尺,但回首望去,却又远在了天涯!
日出日落,朝夕相替,什么都开始于朝晖,然而什么都留给了夕陽。夕陽默默而下,岂知河畔断肠的竟会是一个年少,弱冠的年少!时时会在孤独时安慰自己,时时会在落寞时沉一沦自己,然而时时也会在愉悦时贬低自己,久久似乎都无法做到“人生得意须尽欢”的那种境界。人生本不应该如此,尤其是在这个如花似玉的季节里,更不应如此大煞风景!
喜欢一个人看花开花落,看花开的如此寂静,看花落的如此凄美。走在漫长的青春路上是多梦的,然而有时梦里会藏着一丝凉意,那是一种急切,是一种无奈,或是一种天涯!
青春的花,含苞在那一个个夜晚的星空;青春的梦,淤积在那一段段期待的路程;青春的悸一动,幻想在那一抹抹路过的风。背着书包,你我骑着单车哼着小调扬长而去,成长在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拿着课本,你我走在宽敞的过道上默默低语,成长在了一个共同的憧憬。青春是一幅没有标题且没有内容的画,然而我们便是那个画画的孩子,等画作完成后,你我必将满脸沧桑。然而我们却不能因此而默默等待,等待只是暂时的善良,而决非永久的美丽!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想想人生也不过如此,它与一切一样,带着某种内在的规律上演着它的一幕幕,有时会很显单调,然而没有单调的衬托哪有丰富的人生!累了,于是我选择了网络,哪怕只是一首喜爱的歌;困了,于是我选择了坦然睡去,哪怕只是一张冰冷的桌子;乏了,于是我选择了大胆的宣泄,哪怕只是效仿古人一醉方休。亲情、友情、爱情,我都有了自己的处理方式。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哪怕并不完整;我有一段珍贵的友谊,哪怕并不长久;我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哪怕她并不知道!青春是陽光的色*彩,那么如果夕陽真的西下了,我们便只需作别西天的云彩吧!
又是一个春秋,当我们停滞不前时,青春的长河依然还在流淌,明天陽光还会是你希望的模样,不要有过多的抱怨与遗憾,时间走了,一定会留下永恒的记忆和走廊!只要一切还未结束,你所谓的咫尺,或却是远在天涯,你所谓的远在天涯,或却是近在咫尺吧!
第四篇:演讲稿《爱在流淌》
演讲稿《爱在无声无息中流淌》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下午)好,我是来自四(4)班的参赛选手李天扬,今天,我为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汶川地震期间的感人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做《母爱在无声无息中流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随着地动山摇的一声巨响,飞扬的烟尘压碎了孩子的梦境,山河哭泣,生死两难,汶川,在这一个瞬间已变得不再普通。
5月13日,救援人员在一摊废墟中发现了一名女子。当发现她是,她已经无声离开了这个世界。透过一堆废墟的空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匍匐着,双手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中把手伸了进去,确定她已经死了,又朝废墟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回应。这时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等待救援。救援队准备走向下一堆废墟时,队长好像看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又返身跑回来,费力地把手伸进去摸索,忽然他高兴地好到:“这有个孩子,还活着哩!”这时,队长早已滴下了如黄豆般大的汗珠。
经过一番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只有三四个月,因为有母亲的身体保护着,他一点也没有被伤到。随行的医生在被子里有发现了一部手机。当医生下意识地打开手机屏幕时,一条醒目的短信出现在眼前:“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你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死离别的医护人员们,落下了泪。
母爱是高山,如此厚重;母爱是大海,如此澎湃!母爱是溪流,在无声无息中流淌!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去报答亲人吧!让我们一起在爱的海洋中前行!(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亲情流淌的课堂
亲情流淌的课堂
——《荔枝》案例分析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具有面对一朵野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题记
【上课前集体备课的思考】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当学生用情感领悟着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熏陶着学生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关于教材:
《荔枝》是现代著名作家肖复兴的一篇感情真挚、文笔优美的散文,是引导学生受母爱,感悟人性美,形成人文素养积淀的好素材。
课文以荔枝为主线,叙述了几个“母慈子孝”的感人事例,赞扬了母亲的伟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念念不忘母亲的恩情,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芒。其中几个片断的描写细致传神,值得学生细细揣摩,学习写法。结尾“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含义隽永,令人百感交集。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是人类文化永恒的主题。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感人的文章,比较典型的除了《荔枝》,还有《麻雀》、《金色的脚印》、《游子吟》、《小抄写员》等。课本之外更有丰富的阅读材料,从古代到现代,从诗歌、散文到小说。
关于学生:
在学习《荔枝》前,学生已经通过语文课和课外阅读的积累,有了一定的情感和语言储备。孩子们天天沐浴着父母爱的阳光,徜徉在父母爱的怀抱中。在他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演绎着感人的亲情故事。但由于孩子们不善于细心观察、用心感受,他们很少能从生活的琐事、细节中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感受到母亲的伟大。通过文本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的情感敏感起来,心思细腻起来。
关于教师:
作为教师的我,既是父母亲的孩子,也是孩子的母亲,双重身份集于一身。对孩子我要付出母爱,对父母我要报答他们的恩情。因此对课文的感受更真切、丰富。特别是经历了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后,再阅读课文《荔枝》,更觉得母爱的伟大。文章的字字句句都撞击着我的心灵,母亲慈爱的笑容、举手投足仿佛就在眼前,每读一遍课文我都会泪流满面。中秋前夕,我情不自禁写下《中秋月儿依旧圆》。将教师丰富的人生经历作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加以开发,能够更好地引领孩子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
关于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那份穿越时空的母爱和人性美,形成人文素养的积淀。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在课文重点片段、词句的品味中,领悟文章的情感和作者遣词用句的匠心。知识与能力:学习抓住细节,品味文章的情感。掌握课后10个生字和“思考*练习”中的问题。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从课文的细节描写中体会思想感情。揣磨细节描写在表情达意上的重要作用。理解、感悟结尾“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关于教法:
情感型文章以丰富的情感“感人心,动人情”。教学这类课文要捕捉课文的动情点,在读悟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作者、人物同悲欢,共爱恨,以文章美好的情感涤荡孩子的心灵,净化孩子们的灵魂。根据教材和学情,采用“情境——对话——体验”的阅读教学模式,具体的教法:情境教学法,对话教学法,学法:读、悟、议结合,体验情感。
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开发课程资源,引进丰富的情感之水。语文世界是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情感教育的源头活水在语文课程中。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教材、教师、学生等课程资源,把握课文内在的情感因素,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情意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疏通情感之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阅读教学要“披文入情”,借助文字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本课的教学,用教师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多媒体色彩鲜艳的图片和舒缓优美音乐等创设教学情境。用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对课文的感知,疏通学生情感的渠道,调动学生精神层面的享受,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
三、平等对话,滋润孩子的心灵。对话是师生文本之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平等性和民主性是教学对话的必要前提。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教材丰富的情感因素才能融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以课程的情感之水滋润学生心灵之洲。教学中教师力求始终以参与者的身份,真诚地与孩子们交流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母爱的感悟,尊重孩子的个性体验,聆听孩子的想法,去打开孩子心灵的大门。
【教学主要环节实录】
一、语言渲染,奠定情感基调
师: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世界上有一个最伟大的女性,她就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有一种最无私的爱,那就是深沉的母爱。母爱是参天的大树,母爱是温馨的港湾。同学们一定也吟诵过这些美丽的语言,但真理解它们吗?但愿通过学习《荔枝》,你们能早一点领悟母亲与子女的绵绵之情。
二、品读课文,感受母子深情
1、认识“细节”,从文中寻找细节。
2、以“母亲第一次吃荔枝”为例,学习从细节中体会情感。
师:多媒体出示“(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这是课文对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描写。你觉得在这个片段中,哪些描写细致非常?
生:作者把母亲吃荔枝时的动作描写得非常细致。师:圈出这段话中表示母亲动作和描写这些动作的词语,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从“不停地抚摸”我母亲到了母亲第一次吃到荔枝特别高兴、激动。
生:我从“小心翼翼地剥开”、“托着”、“爱怜地望着”等词语中体会到母亲对待荔枝,好像不像对待一般的水果。
师:(引导)是啊,荔枝不过是一种水果,可是母亲那样的小心翼翼,目光中充满爱怜,让我们感觉不像对待无生命的水果,像是对待什么? 生:好像对待一个有生命的东西。
师:母亲从一颗荔枝上看到的这有生命的东西是什么? 生:可能是他儿子的心吧。
师:你说得真好。一颗颗荔枝,是儿子的一片片孝心啊!生:我体会到了母亲爱吃荔枝。
师:从一连串的动词中,我们体会到了那么丰富的情感。同学们能用朗读来把这些感情表达出来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组合作,品读文中的其他细节描写。(过程略)
4、感悟“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师:(多媒体播放伴随着悲凉、舒缓的钢琴曲的画面)看那,在浓密的绿叶丛中,一颗颗荔枝在夏日的风中轻轻摇曳,荔枝又红了。然而,我慈祥的母亲啊,如今你在哪里呢?您勤劳节俭了一生,唯一的喜好就是吃荔枝,我却连这个愿望都没让您满足,这是何等的遗憾,让我产生了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一句“荔枝依旧年年红”包含了作者多少复杂的情感和没说完的话呀。此刻,如果你就是这位儿子,你想说些什么呢?用你的笔,写下你心中的千言万语吧。生:课堂练笔,交流。
三、叙述故事,体验亲子之情
师:其实,对于我们自己的父亲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为我们承受着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总把最好的东西让给我们。(多媒体出示我写的《中秋月儿依旧圆》,学生浏览)
同学们,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位深爱着你们的母亲,大声地说出来吧,说说母亲无微不至关爱你们的点点滴滴。
生:妈妈整天工作,都是为了我。
生:有一次我病了,妈妈非常着急,陪着我上医院。生:我有学习上有什么不懂的妈妈就教我。
生:妈妈为我买好吃的,为我买新衣服。自己却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新衣服。
师:妈妈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为了孩子,她们可以不惜一切。我们又给了他们多少报偿呢?去爱她们吧,因为她们值得你爱;快去爱她们吧,趁现在你们还有母亲可以孝敬,不要像老师和作者那样留下深深的遗憾!
四、回归生活,升华亲情
帮妈妈做一件事情,注意观察妈妈的动作、神态,听她说些什么,然后写下来。注意细节的描写。
【第一次评课内容】
新课程观下的课堂教学资源是宽泛的,也是开放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老师不仅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还将自己的经历,作为教学资源,用于课堂教学。这样,不仅用教师自己的情感经历帮助学生架起了走进文本的桥梁,而且这种平等的对话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所以本节课的课堂氛围很好,其一是与文章的主题十分吻合,孩子们始终沉浸在一种温馨的爱之中;其二,师生关系十分融洽。但是学生思维不是很活跃,不能积极参与对话,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比较肤浅。
原因分析:学生虽然生活在母爱中,但是,很多时候他们把父母亲的爱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因此不能与课文发生共鸣。
改进意见:有必要让孩子与爸爸妈妈一起阅读课文,一起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亲的付出。把家长资源也引入课堂。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生活与课文联系起来。【修改后的教学主要环节实录】
课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亲情文章,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阅读课文和相关资料,一起谈谈读后感想。与父母一起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点点滴滴的付出。并选择一件小事记在日记中。
一、语言渲染,奠定情感基调
师:今年暑假,老师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痛苦。7月19日早上,与病魔抗争了四年多的母亲静静地走了,没有任何痛苦的呻吟,更没有作些许的挣扎,以至于坐在床前的我都不知母亲离开我们的具体时间。母亲不愿惊动我们,不愿我们有更多的痛苦,她把所有的痛苦都一个人承担了。不管我怎样的千呼万唤,也无法把她从上帝那儿唤回。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世界上有一个最伟大的女性,她就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有一种最无私的爱,那就是深沉的母爱。母爱是参天的大树,母爱是温馨的港湾。老师以前多次吟诵过,可是对于这些话的理解一直是肤浅的,但经历了失母之痛后,我才真正懂得了它的内涵。这似乎有些迟了。但愿通过学习的《荔枝》,同学们能早一点领悟母亲与子女的绵绵之情。
二、品读课文,感受母子深情
1、认识“细节”,从课文中寻找细节。
2、以“母亲第一次吃荔枝”为例,学习从细节中体会情感
师:多媒体出示“(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这是课文对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描写。你觉得在这个片段中,哪些描写特别细致? 生:作者把母亲吃荔枝时的动作描写得非常细致。
师:圈出这段话中表示母亲动作和描写这些动作的词语,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从“小心翼翼地剥开”、“托着”、“爱怜地望着”等词语中体会到母亲对待荔枝,好像不像对待一般的水果。
师:(引导)是啊,荔枝不过是一种水果,可是母亲那样的小心翼翼,目光中充满爱怜,让我们感觉不像对待无生命的水果,像是对待什么? 生:好像对待一个有生命的东西。
师:母亲从一颗荔枝上看到的这有生命的东西是什么? 生:可能是他儿子的心吧。
师:你说得真好。一颗颗荔枝,是儿子的一片片孝心啊!生:我体会到了母亲爱吃荔枝。
生:母亲那么爱吃荔枝,不仅因为她第一次吃到荔枝,而且因为荔枝是她儿子买的,她是因为爱儿子,才这样高兴的。
师:这就叫爱屋及乌。同学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生:(交流略)
生:从“不停地抚摸”我母亲到了母亲第一次吃到荔枝特别高兴、激动。
母亲为了儿女付出了很多很多,儿子只是买了一斤荔枝,她就这样高兴、激动。母亲的涌泉之恩,却只要滴水的回报,母亲是多么的无私啊!
师:你的体会非常独特,也很深刻,说实话,老师也没有你想得这么深入。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体会到吗?
生:昨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老师你写的《中秋月儿依旧圆》,里面有一句话“母亲一生的付出,只图在她生命的尽头,女儿能陪上一程,说上一句知心的话。”妈妈说:“老师的母亲给子女很多,却只要儿女陪她说几句话,这就是涌泉之恩,只要滴水的回报。”刚才我读了这段话就想到了。师:你真是个善于学习的孩子。„„
师:从一连串的动词中,我们体会到了那么丰富的情感。如果此刻,你就是这位母亲的儿子,看到自己的母亲这样的小心翼翼地吃荔枝,你会说些什么? 生:妈妈,您吃吧,吃没了,我再给您买。生:妈,好吃就多吃点,不要心疼钱。
生:妈妈,您为了我们一直省吃俭用,直到这么大年纪才第一次吃到荔枝。我对不住您!师:真是善良懂事的孩子。同学们能用朗读来把你们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组合作,品读文中其他的细节。(过程略)
4、感悟“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师:(多媒体播放伴着悲凉、舒缓的钢琴曲的画面)看那,在浓密的绿叶丛中,一颗颗荔枝在夏日的风中轻轻摇曳,荔枝又红了。然而,我慈祥的母亲啊,如今你在哪里呢?您勤劳节俭了一生,唯一的喜好就是吃荔枝,我却连这个愿望都没让您满足,这是何等的遗憾,让我产生了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一句“荔枝依旧年年红”包含了作者多少复杂的情感和没说完的话呀。此刻,如果你就是这位儿子,你想说些什么呢?用你的笔,写下你心中的话吧。生:课堂练笔,交流。
三、叙述故事,体验亲子之情
师:其实,对于我们自己的父亲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为我们承受着那么多的风风雨 雨,总把最好的东西让给我们。每当我给母亲买些水果、食品,她都会责怪我太破费。可是,每次她来看望我们,总会带一大堆好吃的,那都是她亲手种的新鲜蔬菜、水果。就是在她病重得不能走路时,还吩咐父亲早早种下我们爱吃的玉米、香瓜。还记得家门前满树鲜艳的西红柿,那是她为孙女准备的,她自己从来不吃。同学们,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位深爱着你们的母亲,都有像老师一样的感受,那么,大声地说出来吧,说说母亲无微不至关爱你们的点点滴滴。生:讲述放学时妈妈带病送雨伞的故事。(略)生:妈妈熬夜为我打文章。(略)
生:为了到车站接自己,妈妈在车站等一个多小时。(略)生:妈妈为了不让我担心隐瞒了自己的病情。(略)„„
师:是呀,为了孩子,妈妈可以不惜一切。我们又给了他们多少报偿呢?去爱她们吧,因为她们值得你爱;快去爱她们吧,趁现在你们还有母亲可以孝敬,不要像老师和作者那样留下深深的遗憾!
四、回归生活,升华亲情
帮妈妈做一件事情,注意观察妈妈的动作、神态,听她说些什么,然后写下来。注意细节的描写。
【再次评课内容】
平等对话,情溢课堂
(由子课题组长唐莉娜整理)
新课标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的地位,根据课程的特点,将其贯穿于各阶段的目标中;并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输。
一、角色变换,构建对话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这个对话过程所要求的教师角色不再是一人高高在上唱独角戏,而是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通过各自对文本的理解,构建平等、民主的互动课堂。在〈荔枝〉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并没有直接将学习方法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读书、学习的经验,交流一下,“按照我们已有的经验,你认为该怎样学习?”学生畅所欲言。老师不失时机,“今天,老师为大家提供一种新的体会文章情感的方法。课文有些地方描写得特别细致,这叫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抓住细节,细细品味,能够体会文章的情感。”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主动地要求学习,新课程为师生双方搭建了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而变为了师生互教互学,教师与学生的位置由从前的以教师位中心变为了平等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真情交流,创设情感课堂
情感也是儿童发展的内在动因、手段和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善于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以情感为纽带,学生才能展开想象,启动思维,才能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荔枝》教学伊始,教师叙述了暑假失去母亲的亲身经历,为文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文末,老师又饱含深情地抒发了她对母亲的怀念。此刻,有的学生眼圈已经红了,有的学生泪水溢满了眼眶„„在这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中,学生被老师那富有真情的话语所感动,被自己的身边那富有真情的事例所感动。接着教师顺水推舟,启发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母亲那深沉的爱,讲讲自己的亲情故事。学生的发言虽然是身边的小事,但那足以证明,孩子已经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心中无私的爱。
教师的真情流露,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探索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
三、个性阅读,激活内心体验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文本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有着许多的空白点和不确定性,具有开放的“召唤结构”。有待读者用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填充这些描写的空白处,需要读者富有个性的阅读。课文中细节描写颇多,老师为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提倡个性阅读,“你觉得作者哪里写得比较好?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作者对母亲的动作描写非常细致,从这简单的几笔中,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的爱”,有的说“我觉得作者对沙果描写得很细致,可见母亲平时很节俭”„„又如:讲到母亲爱屋及乌,因为爱儿子,所以也爱儿子买的荔枝时,老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孩子们跃跃欲试。再比如:在学到母亲第一次吃荔枝这一细节时,老师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此刻,你就是这位母亲的儿子,看到自己的母亲这样的小心翼翼地吃荔枝,你会说些什么?”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回答正是他们的内心体验:“母亲,您吃吧,吃没了,我再给您买”“妈,不贵。好吃就多吃点,不要心疼”„„老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富有个性地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和体验激发了他们内心的体验。
【教学后的自我反思】
浇灌孩子生命世界的绿洲
——《荔枝》教后感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当学生用情感领悟着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熏陶着学生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用情悟文,以文本丰富的情感浇灌学生生命世界中的绿洲。《荔枝》的教学过程中,我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的:
一、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发课程,引来情感之水。
二、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对课文的感知,疏通学生情感的渠道,调动学生精神层面的享受,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
三、平等对话,润情感之洲。对话是师生文本之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才能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教材丰富的情感因素才能融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以课程的情感之水滋润学生心灵之洲。
一、开发课程,引情感之水
语文世界是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情感教育的源头活水在语文课程中。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把握课文内在的情感因素,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促进学生情意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首先,挖掘教材中的情意发展因素。《荔枝》一课,以荔枝为主线,叙述了几个“母慈子孝”的感人事例,表现了那份穿越时空的母爱,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芒。文章描写十分细腻感人,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通过对重点词句与段落的读、思、议、悟,领会文章中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其次,利用教师自身的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荔枝》对于一个已为人母,又刚刚失去母亲的教师来说那种感受刻骨铭心。每读一遍课文,我都禁不住泪流满面。特别是课文含义隽永的结尾“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更是令人百感交集。于是我用泪水写下了怀念母亲的散文《中秋月儿依旧圆》。这文字是一个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是联结学生与文本的桥梁。在这里教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第三,挖掘学生和家长等丰富的素材性课程资源。每个学生拥有或曾经拥有母爱。但是由于学生个性、生活经历、情感等的差异,他们对母爱的体验各不相同。大多数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他们很少能从生活的琐事、细节中体会到母亲的伟大。而家长则不同,他们有为人子(女)的经历,也有为人母的感慨,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更真切。可以借助家长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因此,第二次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与父母一起阅读《荔枝》和《母爱是一把伞》及我的拙作《中秋月儿依旧圆》,读后各自谈谈感受,并与父母一起回忆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感受亲子之爱。
这一举动,得到了家长的积极应答,请听家长的心声:“父母养育我们的年代正是国家面临困难,家庭生活十分贫困的六十年代,就是在那样困难的日子里,他们把我们养大。今天我们的父母已经年老体弱,需要关心和照顾。带着我们的孩子,去关心照顾我们的老人,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常回家看看,哪怕是帮妈妈洗个碗。” “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只知道奉献,不知索取,只知节俭,不知享受。读了文章让我想起了韦唯的《我用什么来报答我的父亲母亲》。”“趁父母健在,好好地珍惜父母。”家长的肺腑之言,无疑为孩子学习课文作了最好的情感铺垫。
第四,发挥媒体等条件性课程资源的作用,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前让学上网或到图书馆搜集歌颂母爱的文章、图片、歌曲等,并组织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在教学课文时,适当地运用音乐、图片资料,渲染情境,强化情感。
二、创设情境,疏情感之渠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阅读教学要“披文入情”,借助文字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对课文的感知,有利于疏通学生情感的渠道,调动学生精神层面的享受,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
教学《荔枝》最后一段时,以多媒体出示荔枝红了的画面和悲凉、舒缓的钢琴曲,教师声情并茂地描述:看那,在浓密的绿叶丛中,一颗颗荔枝在夏日的风中轻轻摇曳,荔枝又红了。然而,我慈祥的母亲啊,如今你在哪里呢?您勤劳节俭了一生,唯一的喜好就是吃荔枝,我却连这个愿望都 没让您满足,这是何等的遗憾,让我产生了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一句“荔枝依旧年年红”包含了作者多少复杂的情感和没说完的话呀。此刻,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学完课文后,我真情表白:其实,我们自己的父亲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为我们承受着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总把最好的东西让给我们。记得每当我给母亲买些水果、食品,她都会责怪我太破费。可是,每次她来看望我们,总会带一大堆好吃的,那都是她亲手种的新鲜蔬菜、水果。就是在她病重得不能走路时,还吩咐父亲早早种下我们爱吃的玉米、香瓜。还记得家门前满树鲜艳的西红柿,那是她为孙女准备的,她自己从来不吃。同学们,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位深爱着你们的母亲,都有像老师一样的感受,那么,大声地说出来吧,说说母亲无微不至关爱你们的点点滴滴。
教师一番深情的话语,触动了学生,引起了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孩子们眼睛里闪动着泪花,伟大的母爱温暖着他们的心田。那些平时不在意的小事,此时在孩子们的嘴里都变得情意绵绵。
三、平等对话,润情感之洲
对话是师生文本之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教材丰富的情感因素才能融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以课程的情感之水滋润学生心灵之洲。
教学时,教师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痛苦与快乐与孩子们分享,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在引导学生从细节处体会文章的情感时,老师鼓励学生:“同一个句子每个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读,那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你有什么想法要大胆地说出来,老师有什么感受也与大家分享。”于是,对课文中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动作描写,便有了下面具有独特个性的情感体验:(1)母亲第一次吃到荔枝特别高兴;(2)母亲对待荔枝像对待一个生命。一颗颗荔枝,是儿子的一片片孝心;(3)母亲为了儿女付出了很多很多,儿子只是买了一斤荔枝,她就这样高兴、激动。母亲的涌泉之恩,却只要滴水的回报,母亲是多么的无私啊!
在接下来的自选细节体会感悟的环节中,学生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孩子们得知:“肖复兴在写这篇回忆录时,亲妈妈早在他儿童时代就去世了,这位妈妈是他的后妈。”时,孩子们肃然起敬。一位跟着和后妈生活的孩子露出了惊异的目光。另一位男孩也在当天的日记中向我透露了他跟后妈生活在一起的秘密,要知道这是一个像刺猬一样把自己保护得严严实实的孩子啊。至此,文中那浓浓的情感已经学生深刻体会到了。
我真情表白:其实,我们自己的父亲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为我们承受着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总把最好的东西让给我们。记得每当我给母亲买些水果、食品,她都会责怪我太破费。可是,每次她来看望我们,总会带一大堆好吃的,那都是她亲手种的新鲜蔬菜、水果。就是在她病重得不能走路时,还吩咐父亲早早种下我们爱吃的玉米、香瓜。还记得家门前满树鲜艳的西红柿,那是她为孙女准备的,她自己从来不吃。同学们,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位深爱着你们的母亲,都有像老师一样的感受,那么,大声地说出来吧,说说母亲无微不至关爱你们的点点滴滴。这时候,让他们联系个人讲自己的亲情故事,学生为情所动,都能从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到母亲那深沉的爱。比如:放学时妈妈带病送来雨伞;深夜,妈妈熬夜为孩子打文章;为了接孩子,妈妈在车站等一个多小时„„一篇《荔枝》融化了孩子心灵的坚冰,展现了孩子如此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这就是语文教育的魅力所在。学完《荔枝》,我让学生用饱含情感的笔记下自己的亲情故事。阅读着孩子们的日记,感动着孩子们的感动。
一位教育家说:“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具有面对一朵野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读着孩子们质朴、真诚的文字,感受着他们细腻的情感,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心灵之洲上绽放的片片新绿。
【学生的日记片段】
片段一:今天,我偷偷地买了一面镜子,送给妈妈。这镜子用了我所有的零花钱。妈妈一见到非常欣慰,说我真的长大了,会孝顺父母了。此时她的脸颊上已经多了几滴热泪,慢慢滑落下来。妈妈仔细地端详着,连声赞叹:“真好看。”然后用一张餐巾纸包住,小心翼翼地把镜子放入皮包。
片段二:现在我一回到家就等待母亲回来。妈妈进家门,我就送上一声“妈妈辛苦了!”然后倒上一杯茶给她解疲乏,再给她按摩按摩肩膀。
片段三:今天老师跟我们学习了肖复兴的散文《荔枝》。作者的母亲是那样爱儿子,处处为孩子着想。后来老师说,作者的母亲并不是亲生母亲,是后妈。真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后妈,儿子对后妈也这么孝顺。这时我觉得这位母亲更伟大了。我的妈妈也不是亲生的,亲妈妈跟爸爸离婚了。(老师请你不要告诉别人)其实新妈妈对我也不错,可是我对她有时好,有时不好。我觉得很惭愧,对不起新妈妈。
白鹿小学 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