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政局工作总结和工作打算
民政局工作总结和工作打算
XXX民政局
今年以来,XXX民政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市局的安排部署,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提高“三个群体”生活保障水平,发挥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落实民权、改善民生的各项要求。经过努力,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各项业务协调发展,多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和新成效。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强化基本民生保障
1、继续提高低保标、推行“阳光行动”。目前,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xxx人,占非农业人口9%,截止10月共支出城市低保金xxx万元,月人均补差xxx元。农村低保对象xxx人,占农业人口7.8%,支出农村低保金xxx余万元,月人均补差115元。今年通过阳光行动,取消城市低保537人,取消农村低保1705人。
2.五保供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现有五保对象xxx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749人,分散供养对象xxx人。集中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月400元,分散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2400元,今年已发放五保资金xxx多万元。今年新建1所敬老院完成,全县现有21所农村敬老院。
3.医疗救助工作扎实推进。继续推行“五位一体”医疗救助体系,规范救助程序、压缩审批环节,确保特困重病患者得到及时救助。对农村五保户基本医疗实行全免,今年以来,我局为全县五保对象每人每年发放120元的门诊救助,发放医疗救助金100余万元,受理住院救助2386人,发放医疗救助资金312万元。同时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实行医院垫付,方便了救助对象,率先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试点,实行一站平台结算,网络化管理,极大地方便了困难群众……
4、慈善事业突破性发展。2013年,县慈善总会募集善款120余万元,开展了“助学”、“助孤”以及特困群众重大疾病患者的临时应急救助等,成为我县社会救助的有效补充。
(二)突出救灾应急机制建设,提升灾害应急救助能力
1、备灾工作扎实有效。根据《xx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及时拟发了《XXX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全县共落实救灾资金达150余万元,储备救灾帐篷20顶、救灾棉被300多床,以及衣服2万多件、棉衣500多件等,并签订了大米、方便面和矿泉水等应急食品紧急采购协议。
2、在“两节”期间,走访慰问受灾户、特困户、优抚对象户,五保户和低保对象家庭1709户3109人,支出慰问经费368万元,并给困难家庭送去被子、衣服、大米和食用油等生活物资。
(三)突出维护优抚对象权益,完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
1、严格落实优待抚恤政策。以开展“关爱功臣”活动为载体,严格落实各项优抚政策,进一步提高优抚保障水平。给2213名参战退役人员发放生活困难补助821万元;全县筹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金150万元,支出医疗补助金130万元;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每月自然增长21元标准,投入自然增长抚恤补助经费109.4万元;优待城镇义务兵家属190户228万元,优待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277户166万元。年内开展解决了优抚医疗难家庭补助金30万,老复员军人建房资金30万,扶抚奔康不少于100万元等活动,烈士陵园建设投入200万元。
2、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稳步推进。稳步推进以自谋职业为主、重点安置为辅的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全面落实自谋职业的各项优惠政策。2013年内安置城镇退役士兵124人,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困难户4618户,发放慰问金95万元。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认真做好复退军人的稳控工作,维护了“春节”、“两会”期间的稳定。
(四)突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和谐社区创建
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取得新成效。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成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3个、社区活动中心1个,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1支,有志愿者62多人,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16次,印刷《社区便民服务手册》1000多册。
(五)突出社会专项事务建设,优化民政公共服务职能
1、社会专项事务工作稳步推进。落实福利企业优惠政策,督促企业落实残疾职工的福利待遇。投入20多万元增建流浪人救助大楼,今年站内救助流浪乞讨人员700余人次,上街救助500余人次。“重生行动”资助治疗15例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
2、老龄工作推成出新。今年,我局继续利用婚姻登记处平台,在年轻的新婚夫妻中推行签订《赡养家庭老人协议书》的行动,该举措实施以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为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发挥了一定作用,全县新婚登记夫妻100%自觉签订了《赡养家庭老人承诺书》。今年已办理老年人优待证3121本,放发百岁长寿金及老龄节百岁老人补助金7万余元。
3、依法办理婚姻、收养登记工作。全县共依法登记结婚5912对,办理离婚登记1340对,补办结婚登记1224对,补办离婚登记46对,办理未婚证明6210份。今年依法办理收养登记6对,及时足额发放孤儿生活费,散居孤儿和集中供养孤儿生活标准分别达到了每人每月600元和1000元,并将孤儿生活费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截止目前今年已发放孤独生活补助160余万元。今年全县完成福利彩票布点任务76个,已销售刮刮乐300万元,电脑彩票2700万元。
3、民间组织和区划地名管理有序。依法依规登记管理社会组织,把好审批登记关,全县登记社团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161个,撤销3个。通过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等,全县年检社会组织年检率达100%。
二、2014年民政工作思路
总体目标
全面完成省、市、县下达的实事项目、经济指标和目标任务,大力改善民生,妥善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积极为民服务,树立党和政府以及民政部门的良好形象,在民生工程建设、为民服务项目和机关作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使我县民政工作达到全国产生影响,全省排位超前,全市工作一流,全县考核先进的目标。
1、进一步规范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城乡低保要继续巩固“应保尽保”成果,严格审批机制,做好动态管理,落实分类救助,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要在上年的基础上适度提高。努力完善“五位一体”的医疗救助模式,做好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医保和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扩大医疗救助受惠范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救助水平。按照“分级调控、重心下移”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健全临时生活救助制度。
2、进一步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要进一步明确县、镇乡、村三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职责,抓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落实,继续推行五保分类施保办法,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根据生活水平和物价涨幅,适度提高补助。进一步加强农村敬老院和村级五保之家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3、进一步完善拥军优抚安置体系。一是及时足额发放各类优待抚恤事业费,切实保障涉军群体的优抚待遇落实;二是要在重点优抚对象中开展帮扶活动;三是提高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四是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拥军活动,争创双拥模范县。
4、进一步健全救灾减灾工作机制。一是完善县、镇乡、村救灾应急预案体系、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灾害信息管理机制和救灾款物保障机制,建设好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二是在全县范围内选好3-5个行政村和社区居委会,认真开展城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为全县救灾减灾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起示范带头作用。三是大力争取救灾减灾资金和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有效增强人民群众的避灾减灾能力,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第二篇:民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民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县民政局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县委“拼抢机遇,爬坡上行,建设灾后美好新南江”的工作思路,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学习王瑛先进事迹活动为动力,扎实抓好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和民政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积极落实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坚持以项目工作为抓手,积极争取上级民政部门支持,各项民政业务工作有序推进,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两学”活动取得成效
民政系统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学习王瑛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立足狠抓学习,让全体职工全面系统地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明确了学习王瑛先进事迹,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爱岗敬业做起,进一步让全系统党员和职工解放了思想,明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思路;深入调查研究,重点掌握制约民政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因素和问题,提出尽可能解决的措施和办法,非本系统能解决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找到应解决好而未能解决好的问题和症结,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围绕学习活动主题,取得了四个方面的调研成果,各项业务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努力让党政放心,让群众满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1-6月城镇最低生活保障9595户19835人,月人均补差标准157元,累计发放保障金1814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7290户51385人,月人均补差标准66元,累计发放保障金1952万元。城镇医疗救助累计救助人数12473人,累计救助金额295.1万元,人均救助水平129元;农村医疗救助累计救助人数9928人,累计救助资金345万元,资助参合55513人,人均救助水平52.33元。五保对象分散供养标准由去年的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50元,集中供养对象由过去的每人每月2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计划新建敬老院5所,已完成元潭敬老院建设,其余4所已完成前期工作,将尽快启动建设,确保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农村特困无房户安居工程调查工作全面完成,并完成110户。
(三)灾后重建成效显着
农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完成。全县4865户重建农户全部完成,共计拨付重建补助资金9393万元;101608户农房维修加固全面完成,累计下拨农房维修加固补助资金14134万元。所有补助资金全部通过“一折通”服务系统兑现到户。
民政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抓紧进行。已动工的项目加快了施工进度,未动工的项目抓紧前期准备工作。目前纳入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恢复重建项目,除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和救灾应急信息化平台建设资金700万元(其中救灾物资储备仓库600万元,救灾平台建设100万元),其余项目资金尚未到位。但为了争取主动,我局加快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社会福利院建设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完成投资500万元;殡仪馆恢复重建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工程进展达到30%;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应急避难场所(救灾指挥中心)、救助管理站、婚姻登记处纳入红塔新区崔家沟a2板块统一规划,正全力抓好项目前期相关手续完善;军休所重建已完成规划选址,相关前期准备工作正加紧进行;敬老院建设5所,其中元潭乡字库敬老院已完成,其余4所敬老院规划选址、地质勘探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设计工作正抓紧进行。村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我们计划今年完成337个村,目前正抓紧进行选址和设计,20个居委会重建正进行选址,准备前期各种申报手续。
(四)项目工作卓有成效
坚持以项目工作为抓手,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一是建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项目工作专门班子,进一步完善了项目工作领导、经费、人力、制度保障机制,成立了综合协调、资金保障、安全质量监督、后勤保障4个工作组,加强了项目申报和建设实施的协调与督促。二是按照《XX县民政局灾后重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和监督的若干规定》,细化职责和纪律规定,严格按照灾后重建项目建设的相关政策规定程序有序推进灾后重建,从根本上杜绝违纪违规现象发生。三是分项目制定实施规划,采取时间倒推的办法,把实施时间、阶段目标任务细化后制成醒目的实施情况一览表,挂在局重建办的墙壁上,定时检查完成情况,对未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及时查找原因,剖析存在的问题,采取强有力措施进行整改和弥补,确保重建项目按预定目标完成。同时积极争取光彩事业促进会、省慈善总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上半年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已到位资金120万元,争取省慈善总会协调阿联酋政府捐赠资金350万元,民政部配套补助资金120万元投入“幸福家园”项目建设;争取中华慈善总会、省慈善总会援建基层救灾信息平台电脑打印机50套;将社会福利救助中心、精神病专科医院、老年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推荐给民政部社会福利司,争取民政部社会福利司将南江作为工作联系点,争取省慈善总会给予精神病专科医院建设给予支持,均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五)业务工作有序推进
业务工作以规范化建设为标准,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落实。一是在救灾信息报送、防灾减灾救灾预案落实、救灾能力建设方面加大了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确保了信息畅通、准确、及时,提高了救灾反应速度;二是强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在评定程序、政务村务公开和档案管理上抓落实,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三是加强优抚安置政策宣传和优抚安置政务公开,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标准,认真落实涉军信访稳定联动机制,确保不出现越级或集体信访;四是积极推进村居民自治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确保群众享有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五是积极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扎实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公共地名服务工程,切实加强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救助管理规范化建设;六是积极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建设,成立了社会福利股,加强了社会福利和慈善工作的协调和指导;七是进一步加强了民政群众工作,强化了安全、信访、稳定工作责任,为民政事业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八是加强了民政专项资金和项目资金监管,确保了专款专用;九是严格执行“三问”责任制,加强行政审批窗口建设,机关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十是文秘、档案、保密、会统、信息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办公室工作获得县委、政府表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上半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特别重,但民政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势必影响部分工作进程。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以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的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项目工作,力争在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上有一个大突破,在项目工作上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民政业务建设中干出更多的经验,圆满完XX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民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三篇:民政局五工作总结和未来五打算
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工作总结和
未来五年工作打算
区民政局
一、过去五年期间主要成绩及基本经验
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以亲民化的工作理念和全面创新的工作思路为先导,对各项民政工作做了许多新的、有益的改革与尝试,各项民政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政治权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稳定,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社会救助覆盖城乡,成效显著
1、进一步完善救灾工作制度
一是不断完善救灾救济工作机制。根据市、区有关自然灾害救助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局迁安救济的救灾任务,制定下发了《我区民政局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我区民政局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工作规程》,并指导乡、镇、办制定了本级救灾预案;采取一系列措施,整合发挥各有关部门救灾资源整体合力,将自然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按照逐级落实救灾款匹配的要求,坚持救灾资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积极筹措、及时下拨救灾款物。2005-2009年,累计救济灾民2万人次,有效地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灾区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三是在安排好灾民生活的同时,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活动,实现救灾工作目标。
2、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1996年,我区开始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5年至2009年,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20元调整为285元(调整4次),全区累计保障低保对象30977人次,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481万元。
2005年7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改为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2007年的150元。2008年,根据户籍制度的改革,即全市户籍实行一元化管理的现状和我区两乡(镇)大部分村实行村改居的状况,在全市率先实行城乡低保一体化管理,农村低保全部按照城市低保标准执行,实行城市低保管理。在低保工作中,一是深入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管理,低保标准实行城乡并轨。二是实行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街道办事处(乡镇)、区民政局三级管理,严把调查、审查、审批关,保证辖区困难群众随时申请,随时审批,应保尽保。三是强化公示制度,增加低保工作透明度。实行张榜公示制度;在社区(村委会)、街道办事处(乡镇)、区民政局设立三级低保监督热线电话,方便群众政策咨询和反映问题,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成立低保评审委员会和评审小组,负责对辖区内有异议的低保申请对象进行评议,监督本辖区低保政策的执行情 2
况,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四是实行定期审验制度,加强低保动态管理。每年年初坚持对全区低保对象进行重新审核认定工作,并根据低保对象年龄、劳动能力、健康状况,对低保对象实行A、B、C分类管理。对家庭收入发生变化的低保对象及时办理增、减、停发手续。五是严格发放手续,全面实行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对象按时足额领取低保金。六是认真落实分类施保和医疗救助制度。已向近千名孤老、孤儿、一级残疾人、在校大学生、70周岁以上老年人增发了补助金,向低保对象发放大病救助金160余万元,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七是配合有关部门,宣传和落实好低保各项优惠政策。2005年至2009年共为低保对象子女出具证明2289人次,享受教育减免和救助政策;为低保对象177人次开具证明减免火葬费用;向低保对象发放水费、取暖、天然气等各类补贴380余万元。八是将低保各类材料立卷归档,按时上报各类报表。九是注重加强低保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学习,严肃工作纪律,明确职责,责任到人,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切实保障了辖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3、城市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
2008年,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郑政[2008]28号)、《郑州市城市低收入家庭救助实施办法(试行)》要求,积极开展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认真做好低收入家庭救助认定、发证等工作,并积极配合房管部门,3
落实廉租住房救助政策,至2009年全区累计保障低收入家庭2834户7931人,累计向房管部门报送申请廉租住房的低收入家庭资料2200余户。
4、探索建立爱心110“四个一”救助新模式,全面完善我区社会救助体系
2008年,我区开通了爱心110救助热线,着力在关爱城乡弱势群体、推进社会救助体系、打造爱心城区上下功夫,取得了突出成绩: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便捷高效、传递爱心的“四个一”社会救助体系新模式,即:一条“爱心110”热线、一张全覆盖的“爱心110”捐赠救助网、一支“爱心110”志愿者救助队伍、一个“爱心110”捐赠救助“回音壁”。我区社会救助体系新模式建立以来,已募集社会捐款500余万元,物资50余万件,发放救助物品30余万件,辖区万余名低保户、农村五保户、优抚对象等得到了帮扶和关爱。进一步丰富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惠及城乡、扶危济困”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医疗、住房、教育、司法和就业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灾害救助、临时救助、应急救助和社会扶助为补充的大社会救助体系。
2009年,国家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冯秋婷,国家民政部救灾司司长米勇生、福利司副司长王素英等上级领导多次到我区考察,对我区的社会救助工作给 4
予了充分肯定。2010年元月,我区成功举办了全国社会救助体系新模式研讨会,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米勇生等国家、省、市领导和有关专家对我区社会救助工作给予高度赞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郑州日报》等新闻媒体也先后对我区建立的社会救助体系新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2010年5月,我区创建全国爱心城区活动正式启动,将全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5、建立起临时困难救助制度
对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特困户因遭遇严重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视困难程度,按规定给予临时救济。
6、建成我区中心敬老院,加强五保供养工作力度 2008年,我区政府投资1200万元,按照星级宾馆标准,建成了该区中心敬老院。敬老院规划用地80亩,一期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设养老床位300张。每套房间内设有独立卫生间,并配有空调、电视机等供老人取暖纳凉、休闲娱乐物品。除食堂、浴池、理发室等基本生活设施外,院内还有医疗室、图书室、娱乐活动室、门球场、种植园等场所。通过大手笔投入与高规格建院,进一步改善了全区五保老人的居住条件,丰富了五保老人的物质精神生活,实现了入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二)双拥军休优抚安置工作跃上新台阶
1、深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区”活动
2005年以来,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始终把军政军民团结作为不变的主题,坚持不懈地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区活动,形成了军政领导高度重视,双拥意识深入人心,双拥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各届普遍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在2008年全市开展的双拥模范城评比中,喜获“双拥模范区”的荣誉称号,区民政局也在2009被评为 “学习郑州、宣传郑州、建设郑州、保卫郑州”“学习驻军、宣传驻军、热爱驻军、支持驻军”的“双四”活动先进单位。
2、认真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维护优抚对象合法权益
认真学习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2007集中完成了对辖区参战退役人员、部分原8023部队及其他参加核试验退役人员的核查、登记工作。并及时对生活困难的两参人员发放定期补助。2008年完成了全区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金的社会化发放工作,实现了由财政直接到个人帐户,减少了发放程序,使我区民政优抚经费的管理使用更加规范。2009完成了对全区各类优抚对象的医疗情况摸底调查,并为每个人建立了详细的医疗及家庭经济情况档案,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区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暂行办法”、6
“我区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暂行办法实施细则”,逐步实行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费“一站式”结算服务,解决了优抚对象的就医难问题。
3、建设和完善我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所
2007年,在已建成的炮院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所的基础上,创建成了测绘学院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所,通过规范的管理与到位的服务,落实军休人员两个待遇(政治、生活待遇),及时了解他们生活、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
2009,一是按照市军休办的统一安排,全面启动了军休干部房改工作,完成了军休干部房改工作的宣传发动、情况摸底、信息采集、数据录入等基础工作,已进入上报审批阶段。二是通过多次与区财政局、区人劳局协调,向区政府请示,分三次拨164万元,为无军籍职工调整补发了2001年2006年的部分补贴,解决了多年来无军籍职工们最为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为部队解除了后顾之忧。三是为他们全部办理了医疗保险卡,就医买药可以直接刷卡消费,不用再到医保中心报销,方便了他们就医看病。四是为生活困难的无军籍职工遗属办理发放了困难遗属补助,成为我市第一个用区财政为无军籍职工遗属发放补助的县区。
4、认真做好退伍兵报到和《优待安置证》发放工作 我区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办公室2006年成立以来,共为 7
省市区计划入伍士兵发放了《优待安置证》近1600人,06年、07年、09年组织辖区未安置退役士兵参加我区安置城镇退役士兵考试;共择优录取62名退伍士兵安置到区属单位工作。07年、08年共为113名退役士兵办理了自谋职业手续,共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费3270633元。09年共为27名退役士兵办理了自谋职业手续,共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费1119575元。建立农业退役士兵档案,共接收农业退役士兵档案213份,并为其办理了退伍报到和档案接收手续。
(三)做好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工作
1、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工作
2008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采取差额、公开、民主、无记名投票选举,完成了全区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一批政治素质好、思想观念新、文化层次较高,年富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能人”进入了村委会班子,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卓有成效。通过制定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及村民会议等会议规程;举办村两委干部培训班等措施,使得农村村民自治示范活动蓬勃开展。
2、社区建设工作
(1)加强社区队伍建设。2008年第三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功换届选举。共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成员602人,其中主 8
任85人,副主任126人,委员391人,含大学生社区干部31人;新当选的社区居委会班子中,社区主任、书记一肩挑的51人,占主任总数的60%,党员368人,占社区成员总数的61%,妇女干部440人,占社区成员总数的73%,大中专以上学历469人,占社区成员总数的78%,社区成员的平均年龄为35岁。全区13个街道办事处居民直选、户代表选举和居民代表选举三种方式产生了新一届社区居委会,85个城市社区中采取直接选举的有21个社区,占社区总数的25%,采取户代表选举的有22个社区,占社区总数的 26 %,采取居民代表的有42个社区,占社区总数的49%。达到了市里对这次换届选举方式的目标要求。
(2)规范社区日常工作,制定社区工作制度汇编。2007,研究制定《我区社区管理制度汇编》,对社区成员的管理、考勤、考核、奖惩、学习培训、编写信息等方面进行了制度规范、制定了社区成员工资发放、社区办公经费拨付及使用管理、社区工作人员招录、社区成员养老统筹办理等办法。
(3)社区办公经费及成员工资实行社会化发放。2007年元月,对社区成员统一办理银行工资卡,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做到了四个统一:统一发放标准及时间;统一发放方式;统一对社区办公经费的支出给予指导和监督
(4)为社区成员办理四金,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2007 9
年元月份开始,我区为未办理过养老统筹或自己买养老统筹的社区成员统一办理了养老统筹,解决他们后顾之忧。2009年对选举产生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全部办理了“四金”,对过去在社区主任、副主任位置上工作多年退下来的老主任,除按市统一规定给予待遇外,逢年过节我区民政局安排人员登门看望,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通过这些实际工作,提高了社区成员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5)大力开展文化,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各社区都积极发展广场文化、楼院文化、社区文化,建立文艺宣传队、社区老年娱乐中心、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等各种文体组织。全区共建立文化广场32个,腰鼓队、盘鼓队、扇子舞队、老年模特队、合唱团、舞蹈队以及太极拳队等社区文体组织150多个。亚星社区把分散的群众组织起来,成立了中老年时装模特队和社区合唱团,这两支队伍积极参与到国家老龄委组织的“中国首届老年风采”大奖赛的活动中,尤其是合唱团指挥董振行先生,积极组织大家进行排练,通过努力,模特表演及董老师的独唱被选送参加“首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与此同时,在全区范围内的社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举办老年人趣味运动会,与河南电视台3频道栏目联手开展《红红火火社区行》、《激情家庭运动会》等节目,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最大程度的丰富社区文化,让辖区居民真正在家门口乐起来,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和睦祥和的良好氛围,10
为和谐社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6)加强社区综合用房建设,努力提升社区建设档次。在原有的社区用房基础上进行新建、改扩建或置换等方式,扩大社区用房面积,改善社区办公环境,提升社区档次。社区综合用房功能齐全,内设“六室三站一厅一校一市”,即:社区党组织办公室和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可合署办公)、居民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计生指导室、社区警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劳动保障服务站、志愿者登记管理站(点);“一门(站)式”服务大厅、市民学校、爱心超市(爱心捐助站)。经过四年的努力,全区85个城区社区已有72个社区用房面积达到400平方米以上,达标率81%。
(7)整合社区医疗资源,加强社区医疗卫生。各社区利用医疗单位的优势,成立了110多个社区医疗服务站,医护人员1000多人,以居民为对象,积极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定期对社区的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体进行健康检查,并把居民健康状况输入微机,登记造册、建党建卡。各社区居民委员会逐步形成了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的卫生服务网络,使社区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居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8)优化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各社区以创建“绿色社区”为目标,组织了80多支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广泛开展 11
文明护绿和“义务植树日”活动,狠抓社区卫生净化、绿化和家庭美化。同时,采取把卫生保洁与季度创建相结合,绿化环境与路面硬化相结合,净化环境与排污达标相结合,发挥公共单位和物业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多方筹措资金300多万元,共实现绿化面积15000多平方米、硬化面积25000平方米,社区环境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9)深化社区教育,提高居民素质。成立了“我区社区学院”和93所市民文明学校。各社区借助这些不同类型的社区教育基地和市民文明学校以及社区的各类人才,广泛开展以“三爱”(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三知”(法律知识、科普知识、文化知识)、道德规范进万家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育。2009年,全区共举办社区管理知识讲座、家长学习班、青少年辅导站、下岗再就业培训、外来人口教育等各类培训班300多次,先后有10多万人受到教育和培训。在市民文明学校的影响下,该区共创建成立312个文明单位、113个文明楼院、2630户五好家庭。全区崇尚科学、抵制歪理邪说的良好氛围和团结和睦、友爱互助、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正逐步形成。
(10)廉政文化进社区,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完善软硬件建设为基础,在社区内设置“廉政文化进社区”宣传栏、警示牌、及廉政宣传角向居民公布廉政宣传先进典型、警示案例、廉政格 12
言及党纪条规,加强对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及其家属的廉政教育;二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依托,搭建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平台,在社区中开展“廉政书画、摄影展”、廉政文化知识讲座、廉政演讲比赛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主题灵活、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进一步树立社区党员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廉政建设的理念,营造了社区浓厚的廉政氛围。(11)维护社区治安,保障居民安全。一是实行了一区(社区)一警(片警),完善了以专业治安防范人员为骨干、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的基层治安联防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二是对社区内居民建档建卡,做到随住户迁出迁入,及时登记变更,加强了社区人口管理。三是建立值班室,24小时轮流值班,对出入车辆严格检查,全区发案率大大降低。河南电业局住宅小区连续数年保持零发案率,被中央综治委树为全国治安安全示范小区。四是组织治安巡逻队伍,配合政法机关,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五是充分发挥全区各个社区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做好民调工作,把居民之间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增进了邻里团结。六是利用市民文明学校开设法制讲座,宣传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居民法律意识,提高居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通过这些措施,辖区治安案件明显减少,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四)规范社会事务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在区划地名工作中,一是积极做好行政区划调研论证工作,13
完成各种地名资料的编撰工作。二是配合数字郑州工作,建立健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对辖区的行政区域、城市道路、自然实体、广场公园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经核实无误后录入地名数据库。三是分别与乡(镇)办签订边界管理责任书,共同维护行政区域界线的法定性、严肃性和稳定性。四是做好与相邻县、市(区)的联合勘界工作。五是做好平安边界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在婚姻登记工作中,一是严格执行《婚姻法》和新《婚姻登记条件》,依法办证。二是2005年12月份,把1976年至2003年的历史婚姻档案全部录入微机,此次共录入婚姻登记档案105620对,其中结婚登记档案99356对、离婚登记档案6264对,为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打下了基础。三是加大对《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婚姻登记人员的整体素质。四是规范婚姻档案管理,逐步实现微机化管理。
在殡葬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建立奖励举报机制。二是对于查证属实的偷埋乱葬现象坚决依法予以处罚,不讲情,不徇私。三是做好平坟扩耕工作,做到无坟头、无墓碑。四是大造殡改工作声势,配备殡改宣传专用车每个月不定期下乡宣传。另外,积极开展丧葬用品市场清理清查、对各大医院殡葬管理工作加强监督、规范辖区公墓经营秩序、推进骨灰堂建设,使全区的殡葬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2004年底, 14
我区殡葬改革工作在全市排名前列。
同时,辖区婚姻介绍所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收养登记合法率达100%。
(五)稳步推进老龄工作
1、健全工作机构,制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为老、助老、敬老”服务机制,形成区、街、社区三级老龄工作网络,有力地推动了老龄事业的发展。
2、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完善老年服务设施。把我区在2002年建设的“社区三个一工程”、“老年星光之家”及辖区其他为老服务设施资源进行整合,制定相应的制度,最大限度发挥它们的作用。
3、加强爱老敬老宣传教育,落实“一法一条例”(《老年权益保护法》、《河南省保护老人条例》)。在全区122个社区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爱老敬老宣传教育,促进一法一条例的落实,提高了居民群众爱老敬老意识。
4、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村(居)老年人文化活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广泛组织开展老年人文化活动,积极帮助、指导成立老年文化组织和团体,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发挥它们的余热。
5、创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模式,建设精品化服务网络。通过政府买单送服务的方式,为辖区孤寡老人提供买菜做饭、清洗衣被、打扫居室、陪同聊天等生活照料服务,服务费用由政府全额补贴,并会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相关部门,在居家养老工作的基础上开展重病护理、15
残疾康复、医疗救助等项服务。目前,全区1582名孤寡、残疾、空巢老人作为重点已被纳入服务对象。2009年,自主研发了我区“老年呼叫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对居家养老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目前,全区首批已有百余名老人安装了该系统。
(六)加快福利企业发展步伐
1、落实福利企业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全区福利企业健康发展,逐步形成包括机械、化工、食品、铝制品、矿产设备、耐火材料等行业在内的福利生产体系。
2、做好福利企业年检认证工作。2009年底,全区共有福利企业16家,其中股份制企业8家、集体企业8家。
3、实行工资银行代发制度,企业按时为福利职工缴纳“四金”,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截止2009年底,全区福利企业已安置残疾人员约为610人。
(七)科学培育民间组织
推出“四三二一”(四优先、三及时、二快速、一满意)承诺服务制,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协调社会组织为社会困难群体提供低偿、无偿爱心服务,加强档案管理等各项措施,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审验监督,强化社会组织素质,科学引导其健康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区共有社会团体2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17家,登记合法率达100%。、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民政经费紧缺,与我区经济发展很不适应。由于经费 16
紧张,导致抚恤和救济标准偏低,保障面较小,许多处于低保与特困救助边缘的贫困户生活仍得不到保障,其医疗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是由于财政投入不足,民政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现有民政服务设施简陋,服务网点稀少,服务项目不配套,亟待加以改善。
三是基层民政组织和民政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打算及创新性举措
(一)工作打算
1、进一步改革救灾工作,不断完善紧急救助体系 继续坚持和完善救灾工作管理体制,完善综合协调、救灾预案、物资储备、监测评估为框架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自然灾害紧急救灾体系。
(1)进一步完善“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款分级负担”的管理体制。一是认真落实救灾预算。区、乡(镇)要进一步落实并逐步增加救灾预算数额,以满足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加强救灾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封闭运行,确保救灾资金专款专用,按时足额发放到灾民困难户手中。
(2)健全灾害应急体系。一是进一步健全灾害管理应急机制、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监督督查机制和灾害联动工作机制。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自然灾害的应急 17
预案体系,形成我区完备的灾害管理预案体系。三是进一步完善灾情收集、传递、分析、处理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加强灾情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形成灾害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四是进一步完善灾害评估体系;提高救灾工作快速反应能力,确保灾害发生后24小时,对灾民各项救助措施到位;灾后恢复重建纳入规范管理。
(3)完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与救灾捐赠制度。继续加强常年捐助物品接收站点建设,使救灾捐赠接收网络更趋成熟。
2、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逐步形成新型的社会救助体系 通过改革创新“爱心110”四个一救助工作模式,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协调救助行动,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助为补充,政府责任意识明确,部门整体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救助经费专项落实,工作机制运行顺畅,困难群体分类受助,救助效率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集合。
(1)认真贯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条例》,依法保障城乡贫困居民基本生活权益。一是根据上级安排适时提高低保标准,并保证足额到位。二是继续加强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增加低保管理透明度,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三是努力做好“三 18
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配套政策(上学、医疗、住房、再就业等)。四是根据2010年《郑州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履行好民政部门的职责,重点对申请人家庭月收入情况是否符合规定条件进行审核,配合房管部门做好经济适用住房工作的开展。
(2)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救助模式,不断完善爱心110“四个一”救助体系。一是积极推进社会救助事业发展,设立特困家庭救助基金,充分整合社会力量、挖掘社会资源,填补对享受低保后仍然困难的家庭以及农村救助边缘户的救助空白,使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更有效的救助。二是进一步拓展我区爱心救助领域,不断深化“中国最具爱心城区”建设,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在全区形成浓厚的氛围。
(3)认真贯彻执行农村“五保”供养法规,全面落实“五保”供养政策;继续抓好区中心敬老院的建设工作,实现集中供养面的不断扩大和集中供养对象逐年递增。
(4)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科学确定救助标准与有关救助政策,逐步形成比较规范的农村医疗制度。
3、加快福利事业发展,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1)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和宏观管理、社会中介组织经办和运作、福利机构自主经营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系。一是 19
引进竞争机制,鼓励社会投资兴办社会福利机构。二是要实现各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量达到上级规定标准。
(2)加强福利企业改革力度,落实和完善扶持保护政策。一是创新福利企业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福利企业回报社会福利事业的有效机制;为福利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争取福利企业年产值和效益逐年增长。二是推行福利企业福利职工工资代发制度,引导和鼓励企业多安置残疾人就业,加强福利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教育和残疾职工的就业道德教育;做好福利企业的安全生产与消防督促检查工作。
(3)加强资金管理,多方筹集社会福利资金,大力推进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力争建设我区社会福利中心、我区流浪乞讨人员管理站等设施。
(4)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加强管理、强化手段,切实做好流浪人员救助工作。
4、坚持改革创新,做好拥军优抚安置工作
(1)创新双拥工作机制、创新双拥活动形式,扎实有效地开展以“动真情、办实事、解难题、作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双拥共建活动。一是大力开展“双拥工作进社区”活动,健全基层拥军优属服务网络;二是积极支持部队建设,开展科技拥军;三是保持“双拥模范区”的荣誉,力争实现四连冠和五连冠。
(2)认真贯彻落实各类优抚对象的各项优待政策,维护优 20
抚对象合法权益。在基本解决“三老”优抚对象生活难、住房难问题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医疗难问题。
(3)做好退伍兵报到和《优待安置证》发放工作,多种渠道解决城镇退伍士兵安置。
(4)认真贯彻落实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工作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所软、硬件设施,促进军休工作更上一层楼。
5、大力发展老龄事业
(1)逐步完善我区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互助制度,建立老龄事业正常投入机制,健全老龄工作体制。
(2)协调完善老年医疗体系,加强社区医疗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协调建立特困老人救助基金,用于救助特困老人。
(3)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完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建成一个融康乐、保健、文化娱乐、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老年公寓。鼓励和利用社会力量发展老年产业。进一步完善区老年活动中心软硬件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4)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河南省老年人保护条例》,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6、加强社区建设,积极开展社区服务
(1)协调开展以社区党建、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文 21
化、社区卫生、社区治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建设。大力开展“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以点带面,努力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
(2)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与工作人员福利待遇;进一步推进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3)拓宽投资渠道,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措施,协调落实扶持保护政策。进一步健全以街道、社区为依托,以社区服务中心和各类服务设施为基础,以市场和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服务门类多样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为社区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老年人、优抚对象提供优质服务,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4)做好“老年人日托站”“少年儿童四点钟课堂”试点工作。在条件较好的社区设立“老年日托站”和“少年四点钟课堂”。
(5)建立建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十二五期间争取在每个社区都成立志愿者服务站。
7、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以村民自治示范活动为动力,全面推进村民自治,促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2)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建立起与村民自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
8、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1)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民间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自律机制完善的民间组织体系;协调建立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打击非法民间组织的综合治理机制。
(2)落实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建立健全民间组织自律机制,科学引导其健康发展;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及时有效地查处非法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违法行为。
9、加快城市化进程,强化区划地名规范化管理
(1)根据生产力总体布局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快我区城市化进程,积极稳妥地推进撤乡建办工作。
(2)依法加强行政区域边界管理,进一步巩固勘界成果;建立完善勘界资料信息管理系统,规范数据管理。
(3)认真贯彻有关地名管理的法规、规章,全面推进地名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模式。
10、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做好社会事务工作
(1)进一步加大殡改工作力度,提高火化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座殡仪服务机构,五年内不断完善。
(2)加强殡葬管理,破除丧葬陋习,积极推进公益性公墓、23
骨灰堂建设;加强殡葬管理队伍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努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3)婚姻登记工作继续推行人性化服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扩大婚姻登记大厅办公面积,优化环境;加快婚姻信息系统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婚姻登记信息微机联网管理;依法行政、执证上岗,婚姻登记合法率达100%。
(4)加大对辖区非法婚姻介绍所的查处力度,保障征婚者的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收养登记工作,收养登记合法率达100%。
(二)工作措施
1、拓宽渠道,鼓励并依靠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各项民政事业
一是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争取财政对民政事业的投入,改变民政事业费严重不足的局面。二是引导社会资金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形成各种所有制并存的民政事业发展格局。三是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做好社会捐赠和慈善工作,倡导社会互助,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2、依法行政,强化管理
一是严格执法,违法必纠,规范民政执法行为,建立廉洁公正的执法队伍;二是加强执法督查,建立执法公开和政务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三是加强普法教育,提高执法水平,努力实现工作方式、工作方法的转变。
3、加强民政部门自身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主动为群众、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意识,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造就一支思想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好的民政干部队伍,全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务实型、廉洁型机关。二是以“阳光民政”、“数字民政”为目标,将各项民政业务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轨道,全面提升民政工作服务水平。
四、对区委未来五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在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各个层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尽管全区老龄事业在过去五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满足不了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对人口老龄化形式及老龄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老年人活动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实现2011年居家养老全覆盖:成立我区老年服务中心,建立社区托老站,在城区全面推行居家养老工作。建议区委加大对社会保障工作的支持与投入力度,安排必要资金,用于老龄工作和活动经费,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老人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按照分类施保的要求,加大对享受低保的高龄老人和特困独居老人救助力度,25
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开展敬老、助老、献爱心活动,帮助高龄特困老人解决生活起居困难等问题。
第四篇:民政局民生思路和打算
民政局民生思路和打算
2012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的开局之年。根据市党代会精神,以民生为本,让全市人民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已成为今后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结合区实际,2012年,我局推进民生工作的主要思路和计划如下:
一、主要工作思路
坚持以民生为本,紧紧抓住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机遇,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人口地域中心城市、经济资源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的优势,从社会保障入手,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就医、就学、住房、养老等事关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使全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二、主要工作计划
1、进一步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两个集公共服务、文体娱乐、便民服务和居家养老四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同时抓好、、、新村等11个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积极探索居家养老运营模式,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呼叫系统,打造15分钟服务圈。加强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和规范,为更多社会老人托老养老提供优质服务。
2、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城乡低保与物价联动机制和低保边缘人口临时救助机制,进一步提升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水平。强化低保动态管理,积极推行城乡低保民主评议和听证制度,促进城乡困难群众应保尽保,积极推行大病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同步结算机制,着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无线治病、治不起病的实际困难。建立城乡困难群众住房即时新建和维修机制,将重点优抚对象、灾民倒房户、困难群众住房维修新建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提升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水平。
3、进一步加强优抚安置工作。认真落实国家优抚安置政策,及时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优待标准。积极推进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组织城乡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人数达到当年退役士兵的50%以上。鼓励和引导城镇退役士兵、复员士官自谋职业和创业,自谋职业人数达到当年城镇退役士兵的80%以上。
4、积极争取市级部门支持,推进中心城区社区建设。落实《市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交付管理暂行办法》文件要求,着力改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和服务活动场所,争取城区社区办公、服务活动场所多数达到300平方米以上。积极开展以利民便民为目标的社区服务活动,积极创建一批精品社区和集文体活动、书报阅览、休闲娱乐、社区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使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5、进一步创新专项社会事务管理。依法规范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发挥民间组织在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优化生态环境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生态型公益性墓地建设。推行城乡居民遗体火化费补助,坚决制止“三治六区”内乱埋乱葬现象。
6、进一步加强慈善救助力度。健全和完善社会慈善机构,深入广泛开展慈善捐助活动,营造慈善捐助和爱心捐助气氛,筹集资金,用于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和子女入学困难。
第五篇:民政局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打算
夏津县民政局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打算
2013年11月
今年以来,民政局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记“一二三四”的总体思路,以“争创文明窗口,争当文明标兵,规范服务管理”为工作理念,着重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工夫,亮点工作不断频现,民生工作向下扎根,整体工作步步推进。先后荣获先后荣获“全市救灾工作”、“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县争取上级资金”、“全县群众信访”、“12345热线办理”、“机关效能暨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社会养老设施快速发展,双争工作指数节节攀高
亮点:项目投资历年之最,资金争取再创新高
一、政府养老设施完备,投资大,建成一体化养老网络。投资3500万元的全县敬老院提档升级工程已顺利完成。今年,又增加了宋楼敬老院扩建项目,总投资290万元,增加床位110张,现已投入使用。同时,雷集敬老院投资410万元,进行了扩建,增加床位150张,主体已竣工,年前投入使用。目前,全县14处敬老院,整齐划一,在格调、外观和管理上初步形成了一体化的养老网络。
二、社会养老迅速兴起,速度快,初步满足社会养老需求。今年,先后开展了夏津县康泰颐养院、夏津老年公寓、雷集养老服务中心三个社会养老项目的建设,总投资达1.25亿,项目之多,进展之快,居全市前列。夏津县康泰颐养院,总投资5000万,37296㎡,建筑面积15000㎡,内设床位450张,分普通式、居家式和医护式三大类公寓,该项目年底可交付使用。夏津老年公寓,是集老年人托养、医疗、保健、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益服务机构,由中央美院设计,投资3900万元,占地25000㎡,建筑面积12000㎡,设臵床位360张,可满足不
1同老人的养老需求,现在主体建设已经完毕。雷集镇养老服务中心,投资3600万元,占地33000㎡,建筑面积9800㎡,内设床位500张。目前,正在动工。
三、双争工作研究政策,勤跑腿,争取资金数再创新高。去年,民政系统争取上级无偿资金6785.46万元,创历史新高。今年,不断研究上级出台的新政策,能靠就靠,能跑就跑,加大争取力度,多次到省市相关部门争取资金,经过不懈努力。截止目前,已争取上级无偿资金7014.19万元,超去年全年总和。
社会救助提高救助标准,五保温情管理迈出新步伐
亮点:低保达到省级标准,医疗救助典型报道
一、城乡低保救助面广,力度大,动态阳光操作。年初,经过调查审核,新增635户低保对象,新增低保对象数位于全市前列。城市低保标准由260元/月提高到360元/月,补差提高到每人216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由1800元/年提高到2300元/年, 月补差提高到每人128元,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全年发放低保金2300多万元。
二、医疗救助提高比例,严核查,迅速救助困难群众。完成医疗救助对象信息调整,完善信息档案,办理医疗救助证,认真核查救助对象身份,并对救助金额较大的进行实地调查。将定点和非定点救助比例提高至50%和25%,全年救助1829人次,发放救助金173.9万元。4月份,县电视台为医疗救助办拍摄了专题片。
三、孤儿救助逐一回访,调标准,及时发放生活费。创新实施了孤儿救助回访机制,每个季度逐一对孤儿回访,调查生活情况,对监护人不作为的,及时变更监护人。今年,对全县176名符合条件的儿童发放了基本生活费152万元,让全县孤儿健康、快乐的生活。四、五保管理创新做法,新方式,让五保老人有依有靠。召开乡镇分管领导、民政助理、院长座谈会,到部分敬老院实地检查。推广
2雷集镇“亲情服务”和宋楼镇“承包与代养并行”的管理模式,带动全县五保管理水平的提高。集中供养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35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2000元提高到2400元,为全县1408人五保老人按季度发放五保金,较好的保障了五保老人的的基本生活。
慈善特色品牌做大做强,福利事业全面惠及民生
亮点:大学生“跟踪救助”在省新闻联播播出,送温暖再树品牌
一、“跟踪救助”再树形象,保品牌,多方予以关注。大学生救助及“跟踪救助”是我县的品牌工作。今年2月份,为38名同学发放救助资金11.4万元。8月份,“跟踪救助”往届大学生30人,救助应届大学生20人,发放救助金30万元。此次活动,省市多家媒体来我县采访,山东省新闻联播、德州市新闻联播、中国社会报及省市报刊予以关注报道。
二、“冬季送温暖”覆盖面广,保民生,帮困难群众渡难关。德州市仅有两个县市开展“冬季送温暖”活动,我县开展早,力度大,在德州有较高知名度。今年,为让全县低保中的特困群体温暖过冬,将为城镇300户,每户发放800块煤球,对农村3000户,每户发放500块煤球,投资达120万元。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开展中。
三、临时救助兜底保障,解困难,为苦难群众雪中送炭。针对部分家庭出现突发变故而导致困难的现象,县民政局对突发变故的困难家庭进行救助,实现兜底保障作用。今年,救助特殊困难群众215人次,发放救助金25.6万元,救助大病困难群众,326人次,发放救助金54.8万元。
四、福利事业克服困难,增产值,保障残疾人权益。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困难,今年实现收入7.9千万元,利润和税金实现300多万元,安臵130人次的残疾职工就业。部分棉纺福利企业存在拖欠残疾职工
3工资和迟交保险现象,经过督导,各福利企业立即进行支付,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福彩加大宣传力度,并对投注机安装GPS定位模块,前10个月份销售福利彩票1400多万。
优抚安置赢得百姓口碑,军休烈士工作细致开展
亮点:军休评选“十佳优抚对象”,安置转业士官到事业单位,烈士墓建成使用
一、优抚政策落实到位,多形式,维护优抚对象合法权益。提高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按时足额发放资金。3月份,对全县优抚对象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5月份,组织30名优抚对象到山东省荣军医院进行免费疗养,组成医疗队为优抚对象提供免费诊疗活动,招募志愿者到优抚对象家中打扫卫生。投资20余万元,为30余户优抚对象新建、修缮房屋48间。年底还将评选出全县“十佳优抚对象”。
二、安臵军休顺利进行,抓培训,及时发放各类经费。接收退役士兵196人,将档案移交到县人武部和劳动局。9月份,对30人退役士兵开展为期3个月的网络技能培训,集中面授培训3天。经公开、公正考试,录用7名转业士官安臵到事业单位。为199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转业士官和城镇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一次性自谋职业费共计432万元。节假日走访军休老干部,为老干部们购买节日礼品,订阅刊物,办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全年解决医疗费和医保12万元,发放各类福利3万多元。
三、烈士公墓落成使用,搞活动,集体缅怀革命先烈。投资164.8万元的夏津县革命烈士公墓已落成使用,108名烈士英灵终得安息。今年,对烈士公墓进行绿化美化,种植塔松和三叶草。清明节和8月份,两次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凭吊先烈,义务劳动。重大节假日,排除安全隐患,杜绝事故发生,全年接待祭祀1500多人次,满意率100%。
4区划地名民间组织为民服务,基层政权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亮点:民间组织组建率高,“两区同建”树立标杆
一、区划地名规范操作,严审核,做好命名和边界工作。完成冀鲁省界和夏津-武城县界的联合检查工作,对边界线进行了实地踏勘,维护边界地区稳定和谐。做好标准地名审核备案工作,邀请地名委员会专家对部分小区命名进行专门探讨、研究,为3个居住小区办理了命名、更名。同时,完成了对国家地名地理数据库地名要素标注工作,设立了地名公共服务邮箱和地名热线,及时为来电来访群众服好务。
二、民间组织网上运作,重年检,推进一体化建设。公开民管办公共邮箱,将社团、民非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的流程制做了详细的指南。同时,还将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党建制度等公开,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方便了群众。年检社会组织108家,对新登社会组织实施重点检查,合格率均为100%。目前,全县社会组织党组织共建立97个,覆盖率是97 %,组建率在全市位居前列。
三、基层政权民主管理,找典型,带动“两区同建”开展。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行“五规范,一满意”,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进行指导,各村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建立民主理财制度。今年,建立了10个城市社区、148个农村社区和166个行政村联系人台账。全县所有乡镇开展“两区同建”,以苏留庄镇、田庄乡、北城街道等乡镇为示范点,形成“以点带面”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社会事务打造精品服务,多项工作实现齐头并进
亮点:婚姻登记达3A级国家标准,殡葬实施“一条龙”治丧服务
一、婚姻登记内部改造,提质量,达到3A级国家标准。投资20余万元进行了改造和设备更新,增加登记窗口,工作附台,新式隔断和独立服务空间,提高业务人员素质,人性化服务管理,达到3A级国家标准。截止11月中旬办理结婚登记3834对,离婚登记633对,补
5领结婚证873对,出具未婚及档案记录证明1240份,合格率均为100%。
二、殡葬服务赢得好评,零差错,为贫困丧属排忧解难。大力推行“和谐殡葬、阳光殡葬”,开展“一条龙”的全天侯治丧,实行“跟随式”优质服务。美化馆内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节假日接待祭祀群众3千余人,没有发生一起事故。为困难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对特困群体家属死亡后的费用给予减免,全年为60多户贫困家庭减免5万余元。
三、民情调研调查核实,流浪乞讨网络得以建成,志书编写载入史册。民情调研入户调查烈士子女、五保户和分散五保户,为困难群众办理低保、发放救助金及进行医疗救助,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里。在银城敬老院设立了流浪乞讨人员、未成年人救助服务中心,各乡镇也建立了救助点,全县新建了流浪乞讨救助网络,便于及时救助流浪乞讨和未成年人。经过一年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归纳,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付出巨大努力的民政志编写工作,正在进行收尾,不久,将正式面世。该志书主要涵盖1985年—2012年的民政工作,将为夏津的民政历史留下重墨异彩。
队伍建设展现良好风貌,宣传报道广受社会关注
亮点:队伍风气面貌焕然一新,宣传走在前沿
“争创文明窗口,争当工作标兵,规范服务管理”,是民政局不变的口号,全体干部牢记“八项规定”和“八条禁令”,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杜绝节假日送礼、请吃请喝等不良风气,去除公款消费,发放礼品、现金卷等疑难杂症。从严治理“庸懒散”,能让老百姓少跑腿的就立刻办理,可办可不办的一律不为难群众。全体干部按时上下班,说话更加客气,办事更加利索,效率更加高效,展现民政部门的新风气、新面貌。此外,宣传工作多篇稿件、新闻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和新闻主流频道得以报道,使得夏津特色品牌工作广受关注。
2014年工作打算
马上进行的:目前,正在进行2014年城乡低保调整工作,总的原则是“大稳定,小调整”,重点审查,阳光操作,对七类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群,发现一起取缔一起。冬季来临,气温降低,我们正在安排“冬季送温暖”,争取煤球越快越好的送到困难群众家中,早点用上取暖煤。
正在谋划的:春节前,开展大学生“跟踪救助”,这是我县的特色工作,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和救助面。再就是,做好低保、五保、优抚等各项资金的发放工作,安排好春节走访慰问。
明年开展的:低保动态管理,阳光操作,做好查灾救灾,对流浪人员及时救助;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医疗救助救助对象住院情况;筹备好“慈心一日捐”活动;帮助福利企业走出困境,帮助更多残疾人找到工作;加强福彩宣传和管理,对投注站人员进行培训;开展优抚“百户安居工程”,为优抚对象解决住房困难问题;对退役士兵进行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落实军休“两个待遇”,开展双和谐活动;继续提升婚姻登记窗口服务形象;大力宣传殡改政策,落实好“三免一减”惠民政策;组织做好对行业协会、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完成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做好我县行政区域界线的联合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