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时间:2019-05-15 16:0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第一篇: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签订合同诈骗钱财的案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侵犯了他人财产权,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与经济纠纷极难区分与识别,因而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构成要件

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本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的诈骗行为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

(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和支票等。所谓其他产权证明,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证明动产、不动产的各种有效证明文件。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这里所说的其他方法,是指在签订、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使用的上述四种方法以外,以经济合同为手段、以骗取合同约定的由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以及其他担保财物为目的的一切手段。

刑事责任

中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修正案七第四条 在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立案标准

一、刑法规定立案标准

刑法第2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七十七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第九十二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1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公发[2001]11号)和2008年3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补充规定》(高检会[2008]2号)同时废止。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量刑标准个人合同诈骗,数额不满5000元的,单处罚金刑;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为拘役刑;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个人合同诈骗数额满3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有期徒刑三年。数额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具有两个以上情形的,在六个月之内酌情增加刑期:

(一)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二)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三)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四)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六)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七)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八)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九)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个人合同诈骗,犯罪数额4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犯罪数额4万元,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一)个人合同诈骗,数额10万元,并具有上列情形之一的,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每增加情形之一,刑期增加六个月;

(二)个人合同诈骗,数额20万元的,法定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6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单位犯罪责任人员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一)单位合同诈骗,数额5万元以上不满8万元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金刑;8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拘役刑;10万元,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33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二)单位合同诈骗,数额20万元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三)单位合同诈骗,数额200万元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第二篇:如何理解合同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如何理解合同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作者: 邵庆洪 汤向明发布时间: 2007-10-19 14:32:

31案情:

2007年1月16日,曹某冒用他人的身份证、户口本和驾驶证,到某汽车租赁公司租用了一辆轿车。办完手续后,曹某将小车开到自己投宿的宾馆停车场停放。当晚11时许,曹某前往停车场取车时被公安民警抓获。曹某向公安民警供述,他欲取车到桂林旅游。后来,公安机关以曹某涉嫌合同诈骗罪向检察院提请批捕。

分歧:

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对曹某主观上是否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存在不同看法,导致对该案的定性存在分歧意见。

第一种观点认为,曹某使用欺诈手段,利用伪造的证件租车,在取得汽车后欲一走了之,其主观上非法占有汽车的意图明显,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第二种观点认为,曹某主观上明显具有欺诈的故意,但欺诈的故意并不等于他有非法占有汽车的目的。曹某在租车当天被抓获,租车合同还在履行期限内,因此不认定他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财产的故意,其行为难以认定合同诈骗罪。评析:

笔者认为,本案中认定曹某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其关键是认定其在承租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该汽车的目的。如何认定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笔者从合同诈骗的概念、特征进行分析: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特征: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具有如下特征:

1、客体特征。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诚实信用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合同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合同诈骗罪使合同诈骗罪及其司法认定中的几个问题成为侵犯他方当事人财物的不法手段,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交易秩序和竞争秩序。刑法单设此罪以保护我国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对于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而言,签订合同的着眼点不在合同本身的履行,而在对合同标的物或定金的不法占有”。合同仅仅是诈骗采用的手段形式。

2、客观特征。从本质上讲,合同诈骗罪属诈骗犯罪的范畴,在客观构成上完全适用诈骗犯罪的构成模式。即: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人获得财产→被害人的财产损失。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这里的虚构事实指行为人捏造不存在的事实,骗取被害人信任,其表现形式主要为: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3、主体特征。本罪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实践中,“应当注意从单位犯罪的犯罪意志的整体性和利益归属的团体性两点把握究竟是个人合同诈骗罪还是单位合同诈骗罪。而且,这两点之中,利益归属的团体性应当优先考量”。对那些以单位名义实施的而实际犯罪谋取的利益归属直接责任人员的合同诈骗犯罪一律应以个人犯罪论处。

4、主观特征。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行为实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目的仅存于直接故意中。因此合同诈骗罪这种目的型犯罪只能存在直接故意的形式。

二、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和认定

合同诈骗罪是目的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的必备要件,对认定合同诈骗罪的罪与非罪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合同诈骗罪目的的“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意图全面剥夺他人的财产所有权,或者剥夺他人对财产的控制、使用和收益权的故意。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只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所欠债务无法偿还的,不能以合同诈骗罪论处。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认定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是刑法理论和实践部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学术界一般认为,凡是使用刑法所规定的欺诈手段的,原则上均应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当然刑法规定的合同诈骗罪的几种客观行为与“非法占有目的”这一主观要素密不可分。但某种含有欺诈因素的行为是否是合同诈骗罪构成中的客观行为,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有无非法占有目的。因此在判断一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时,除看行为人是否符合刑法第224条所规定的行为类型外,还

必须看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由此可见,非法占有目的的有无是认定合同诈骗罪的关键。

而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查证和认定行为人“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许多诈骗案件由于受侦查技术及侦查人员能力的局限,难以查证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而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那么,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行为人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呢?尽管人的主观心理活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并非完全不可把握。目的,作为行为人意欲实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只有外化为客观的行为,才能成为法律评价的对象。作为有意识的理性的人,其主观心理决定其客观行为,其客观行为又能反映出其主观心理状态。因而,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行为人之行为特征,判断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并以此来对其行为进行定性。但是,仅仅以客观表现的某一方面尚不足以判断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目的,应当根据行为人签订合同时的履约能力和担保真伪,履行合同中有无实际履约行动、对标的物的处置情况、未履行合同的原因以及事后行为人的态度等等方面的客观因素进行全面、综合考虑。

三、本案中对曹某是否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曹某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其行为已经符合刑法中关于合同诈骗罪的客观表现行为,但是有该行为并非就构成合同诈骗罪。只有在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又实施欺诈行为,才可以认定其构成合同诈骗罪。那么如何认定行为人的主观要件,也就是说如何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本案必须对行为人曹某作出以下分析:

1、对其使用他人证件的原因

并非使用假冒他人的证件签定合同一定就构成合同诈骗罪,必须对其假冒他人证件原因进行分析,行为人由于自己没有承租汽车所需的相关证件,而不得已使用他人证件承租,那么其不一定具有诈骗的目的,当然行为人自己有承租汽车有效证件,却仍使用假冒证件签定合同,应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承租物的目的。

2、所被假冒使用证件的来源

曹某使用假冒证件签定承租汽车合同,如何其所使用假冒证件是其亲友的,不能认定其一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当然,如何其所使用的证件来源非法,比如是伪造的证件、盗窃所得的证件或拾得又使用的。

3、承租后的客观表现

行为人假冒他人证件签定取得财物后,是否按照合同使用。曹某与汽车租赁公司签定汽车租用合同,双方对汽车的使用应该存在约定,也就是说从曹某使用汽车方式来看包括其所说的“欲取车到桂林旅游”是否是合同约定的使用范围之内,如果是符合合同约定,不应认为其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反之,可以可以作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参考情节。

4、行为人的日常表现

行为人日常生活的表现也是判断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重要参考条件,一般来说,行为人有诈骗前科或有类似的犯罪前科,可以认定其使用假冒他人证件签定合同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反之,则不应认定。

5、行为人的自我陈述

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只能从其客观行为表现来判断,当然,行为人自己承认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那么与其使用假冒证件的行为相结合,可以认定其构成合同

诈骗罪。当然,即使行为人不承认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并非就不能认定其没有该非法目的,可以参考行为其他行为情况给予判断。

第三篇:合同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理解

合同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理解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刑法第2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刑法意义上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仅是指行为人意图使财物脱离相对人而非法实际控制和管理,而且包括意图非法所有或者不法所有相对人的财物,为使用、收益、处分之表示。刑事辩护律师应准确理解和把握合同诈骗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结合履约能力、履约行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事后态度等加以综合判断。

一、是否具有真实的主体资格。合同诈骗中的行为人签订合同时往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假冒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

二、行为人是否具有履约能力。行为人虽不具备实际条件,但有证据证明其在履行期限内有相应的生产经营能力,履约有可靠的保障的,应认定其具有履约能力;行为人原本有履约能力,但由于客观原因丧失了履约能力,造成无力归还他人财物的,不能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签订合同时没有履约能力,但在取得他人财物后积极履约,可是因为被骗或者其他客观原因丧失归还能力的,不能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行为人是否采取诈骗手段。合同诈骗罪中的诈骗行为与合同纠纷中的民事欺诈行为,虽然都有欺诈的成分,但欺诈的程度是不同的。

1、欺诈的内容。民事欺诈只是在合同标的的数量和质量上欺骗对方,刑事欺诈则在合同标的物的有无上欺骗对方。

2、欺诈的程度,即欺诈手段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在刑事诈骗中,行为人完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和行为,欺骗手段在签订、履行合同中起着绝对作用,而民事欺诈所追求的利益是希望通过实际履行实现,虽然在合同履行内容的某些内容或部分事实采取了欺骗手段,如夸大数量、质量或者自己的信誉、履约能力,但对履行合同不存在根本的、全面的影响,属于意思表示瑕疵的行为,属于履约前提下的民事欺诈。

四、行为人有无实际履行行为。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没有履行或继续履行合同的诚意,其目的是利用合同这一手段骗取对方财物,一般没有履行合同的行为或者为履行合同做努力,即使有一些履行合同的行为,也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履行一小部分合同的目的是为骗财作掩护。行为人虽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但签订合同后没有为履行做努力或者仅履行少部分合同,将取得的他人财物挥霍、用于其他非法经营活动,丧失归还能力的,属于具有非法占用目的。

五、没有履行合同的原因。没有履行合同是主观上就不想履行还是因为客观情况造成的不能履行。刑事诈骗是主观上跟本就不想履行合同,合同是骗取财物的手段。

六、履行合同的态度是否积极。如果行为人在合同生效后不做任何努力,能履行而不积极履行,就说明其有欺诈的故意。

七、行为人对财物的处置方式。行为人将骗取的财物用于挥霍、非法活动、归还欠款、非经营性支出等,一般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骗取的资金用于实际经营活动,包括炒股、炒期货、开发房地产等高风险的经验活动,造成资金客观上无法归还的,不能以合同欺诈罪定罪处罚。

八、行为人事后的态度是否积极。如果行为人因资金的原因造成合同没有履行之后,没有及时通知对方,不采取补救措施,拒不赔偿、返还对方财产,只是东躲西藏,避而不见,甚至逃匿,此种行为就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九、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不同于传统的诈骗罪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产生于其非法控制财物之前,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是在合法占用财物后产生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拒不交付货物或者支付货款,或者不偿还资金。因此,行为人非法占有的目的可以在签订、履行合同之前产生,也可以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

十、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的规定,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北京清算律师网有更多观点。

作者北京市律师协会并购重组与不良资产处置委员会张学增律师

第四篇: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以下不同的种类。

第五篇:合同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如何认定?[范文]

合同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如何认定?

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 朱洁清

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从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对合同诈骗罪罪状的表述中可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合同诈骗罪明文规定的构成要件,属于该罪的责任要素。也就是说,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行为人实施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诈行为时,所希望达到的结果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即构成合同诈骗罪。

然而,对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的认定,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一方面是因为“非法占有目的”属于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难以准确把握其真实状态;另一方面,主观意志须以客观行为来表现,如果使用“客观归罪”的方法来认定行为人主观心理态度,很容易陷入对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错误判断。行为人在签订、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使用了一定欺诈手段,但是主观上始终没有非法占有目的时,绝不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因此,如何理解合同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的界限。《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关于对合同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经济犯罪案件依法正确适用逮捕措施的通知》中明确表示:“各级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工作中,要严格区分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的界限,尤其要注意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违约、债务纠纷的界限”,也反映了合同诈骗罪与一般经济纠纷容易混淆,因此在侦查阶段正确认定“非法占有目的”,对区分罪与非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对金融诈骗案件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

“(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

“(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

“(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但是,在处理具体案件的时候,对于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单纯以财产不能归还就按金融诈骗罪处罚。”

据此,结合笔者在工作中的认识,笔者认为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达到围绕在案事实、证据与法律,合理地界定行为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的效果:

一、合同签订前行为人有无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 在判断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时,首先要考察行为人是否采取了刑法所规定的欺骗手段。凡是使用刑法所规定的欺骗手段的,原则上应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结合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规定和《纪要》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方法,行为人在合同签订前,隐瞒没有归还能力的真相,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原则上都应认定为非法占有目的。因为此类行为是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与行为人签订合同的原因,正是行为人实施合同诈骗的前提条件。

二、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约能力

履约能力包括履行合同的现实性和履行合同的可能性。考虑市场风险的不可测因素和市场经济行为的风险投资因素,经济合同的履行是具有一定风险的。但是行为人如果连履行合同的可能性都不具备,可以推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在实践中,行为人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可以推定其没有足以抵付债务的固定资产及其他可靠的担保,在这种状况下仍作虚假担保,可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三、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

非法占有目的是合同诈骗行为属于充分不必要关系,也就是说,如果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必然会实施诈骗行为,但是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并不意味着行为人必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因此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具有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之一,原则上应推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但是如果行为人有可以推翻“非法占有目的”之推定的充分证据,应不予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四、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

签订合同后的实际履约能力同样包括履行合同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但是由于时间节点是在签订合同后,行为人此时应承担履约义务,因此有无履约能力的判断取决于行为人实际履约行为。一般而言,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总会积极地创造条件去履行全部合同义务,即使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合同目的,行为人也会承担违约责任。在刑事案件中,行为人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携款潜逃的,将取得财物隐匿的„„这些行为表明行为人虚假地、象征性地履行部分合同,或者根本不去履行合同,不具备履行合同的现实性,甚至丧失了履行合同的可能性,足以推定行为人没有履约的诚意,由此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五、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

行为人履行合同的原因难以说明,或者“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的真实性难以辨别时,根据行为人对其所占有的他人财物的处置情况,也可以推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因为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很大程度反映了其当时的主观心理态度,不同的主观心理态度,对标的物的处置也必然有所不同。当行为人具有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或者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应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行为人在取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之后,才产生非法占有目的,将财物占为己有之后,并没有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使对方免除其债务的,属于单纯逃债的行为,不能以合同诈骗罪论处。当然,如果行为人收受了对方并未转移所有权的财产后逃匿的,则可能成立侵占罪。

综上所述,认定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应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具体的分析。由于“非法占有目的”是定性合同诈骗罪的关键因素,行为人的辩护律师应正确把握“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方法,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标准为行为人进行辩护,尽力避免法院出现“客观归罪”的失误判断,即单纯以财产有无归还、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实际上的后果有无损失来判定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

(欢迎转载,但需注明作者和来源:金牙大状律师网)

下载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5篇)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儿童诗是诗的......

    什么是合同诈骗罪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合同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yingle.com 什么是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 一、概念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构成什么罪5篇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刑事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构成什么罪 如果行为人对于普通的自然人,采取虚构事实或者......

    是诈骗罪还是合同诈骗罪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是诈骗罪还是合同诈骗罪 作者:谢德伟 许冬梅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1期 主 要 案 情 被告人刘某,男,1970年9月9日出生,系黑龙江省林甸县红旗镇先进......

    马克思主义为指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为指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根本原则。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一系列问题,作出多方面的努力。但是,最根......

    合同诈骗罪追诉期是多久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刑事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合同诈骗罪追诉期是多久 对于每个刑事犯罪来讲,刑事诉讼法中都有关于其追诉期的规定,......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优质护理服务的主题是: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的目......

    邮政资费是指

    邮政资费是指:邮政企业为用户提供各项服务而收取的费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国内邮政资费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改革。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1949年11月25日,邮电部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