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市涉外房地产企业税收情况调查分析
**市涉外房地产企业税收情况调查分析
一、**市涉外房地产企业税收基本情况:
(一)登记情况:
2005年我市涉外房地产企业正式登记注册的有4户。至2006年,由于项目开发和销售完结,有两家企业停止经营,另外又有新注册的企业两家。故2006年登记户数仍为4户。注册类型均为外商投资企业。
(二)经济税源及入库税收收入:
2005年我市涉外房地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21万元。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574万元。
2005年元至12月,我分局共计入库房地产行业税费350万元。其中:纯税收入344.87万元(营业税340万元、个人所得税2.41万元、印花税1.62万元、土地增值税0.84万元)。
2006年元至12月,我分局共计入库房地产行业税费180.10万元。其中:纯税收入169.90万元(营业税156.30万元、个人所得税3.02万元、印花税8.44万元、土地增值税2.14万元)。
二、**市涉外房地产企业趋势分析:
从调查分析的情况来看,我市房地产行业,尤其是涉外房地产行业发展呈以下几个趋势:
(一)在新一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金融紧缩政策出台后,首先减弱了住宅金融支持度。由于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对银行金融支持依赖度过高,金融紧缩之后将对房地产市场带来较大冲击,产生“急刹车”效应。
(二)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房地产行业投资的速度明显过快。然而在缺乏决策层有效控管和指导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带来的影响和冲击相当严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房地产的投资增长远远大于销售增长,只是商品房空置率上升,更深层次的后果则是造成房地产投资结构不合理,吸收了大量银行贷款的房地产业成为泡沫,税收自然呈萎缩状态。
(三)私有制股份制房地产公司成为该行业的主流。目前我市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性质以私有、股份、有限公司居多,约占全市房地产企业的80%左右。涉外房地产企业中更是100%的为私有性质,且销售和财务人员多为家族成员,纳税人素质参差不齐,纳税意识较低,主观偷税和非故意偷税的可能性都比较大。
(四)市区内房地产开发的重心转移。随着城市改造的深入,以及有关房地产开发相关政策的不断规范,我是原有易开发资源逐渐萎缩。新项目开发地由西向东,逐渐由市中心转移向市区边缘城郊结合部,或地价相对便宜、房地产业尚在起步阶段的的县级区域,而且时间和项目都比较集中。在这个因素下对涉外分局的税收管理的冲击是最明显的。
三、涉外房地产企业在税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省局和市局的部署安排,我局对所辖房地产企业2005年度和2006年度税收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因房地产企业自身原因,造成发展受阻。在涉外分局征管的四家房地产企业中,真正形成一定规模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只有华嵩置业有限公司,其他几家为“项目”公司,规模小,竞争和抗风险能力差,做完单一项目就陷入半关停状态。新增房产项目不多,部分在建房产项目还因受挫而停工。如招商国际房产公司就已处于停产状态而无税可交。
(二)纳税主观方面的因素:不少企业存在主观意识上的偷欠税收。部分企业将收取的房款在“预收账款”或“其他应付款”科目中长期挂账不做销售处理,通过推迟“预收账款”结转“销售收入”的时间,有意识地延缓销售收入的视线,影响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造成营业税、所得税申报纳税滞后。另外还有企业提供虚假或不完整的销售面积、采取以物易物手段隐匿收入、假“代建”真开发等手段增加税务人员核算难度,达到少缴或不缴相关税款的目的。
(三)纳税客观方面的因素:企业帐务混乱。该行业大部分是私营经济性质,帐务设置不规范,没有专门的税收会计。虽然设置了帐务,但科目不齐全、核算不准确,基本上只将销售(预售)收入费用等进行了登记,而没有系统地核算和调整。另外,财务凭据以白条居多,甚至仅凭经理的一张便条就予以开支。帐务处理上的极不规范,使得税务检查有一定难度。
四、关于房地产税收征管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核算的标准及财务管理制度。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特殊性,对可售面积的单位预算造价的计算,应由主管税务机关参与和认可,一经确定不得擅自改动,这样做有利于掌握企业结转成本的方法,使成本结转的随意性得到控制。
(二)加强票据管理,健全票据领、用、存制度。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现实情况,特别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使用的对外收据,如预收房款收据、代收各种集资款收据应视同发票进行规范管理,实行统一印制、发放和缴销,
第二篇:对市热电行业涉外审计后的税收分析
热电企业是我市的骨干企业,也是我们涉外税收的重点税源户,目前,我们分局辖管的热电企业有3户,2005年实现应税销售12.42亿元,占全市外资企业94.68亿元销售的13.12%,实现增值税0.96亿元,占全市外资企业消增两税3.16亿元收入的30.38%,实现所得税0.104亿元,占全市外资企业所得税0.33亿元收入的31.52%,可见热电企业在我市外税收入中的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税源户的征管和规范他们的纳税行为。今年我们选择热电行业作为涉外税务审计的对象,对辖管的3户热电企业利用分析性复核、遵行性测试、审计抽样等方法进行全面审计。
一、三户热电企业2005基本概况及主要财务指标
表(1)单位:万元
单位 装机容量(千瓦)销售收入 应缴增值税 税负 应纳税所得额 应交所得税
电 热 废渣收入
协联热电 424000 71074.4 13633.52 1114.59 6532.58 7.71% 6935.68 1040.3
5华润热电 120000 27212.21 154.22 117.26 2378.26 8.6% 3317.90 免税第1年
新联热电 15000 3358.09 8424.40 86.53 683.01 5.75% 3980.20 免税第1年
表(2)单位:%
单位 销售毛利率 销售利润率 资产净利率 流动比率 存货周转率 资产负债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协联热电 10.02 5.34 4.09 0.48 14.55 69.21 5.6
4华润热电 16.92 12.25 6.23 0.64 29.99 70.14 13.98
新联热电 35.25 33.88 53.22 9.15 17.86 8.23 51.68
协联热电原是1999年被外资收购的市属企业,以煤泥和烟煤为主要燃料,在同一厂区有一关联的外资企业(生产柠檬酸利润较低)存在,在产品销售、资金使用、费用开支、工资劳务、资产使用等方面都存在业务往来,2005又在原有基础上对原有设备进行扩容和新建,当新增贷款10亿元,以上原因导致该企业在热电行业中利润率偏低,资产负债率偏高。
华润热电是新办港资独资企业,主要燃料是白煤烟煤为主,2005注册资本未完全到位,但有关联企业资金借入,并计提利息,导致资产负债率偏高,相比较其他2户企业,在财务指标上可信度较高。
新联热电原是江苏省灵谷化工有限公司(内资企业,在地税缴纳所得税33%)的一个热电车间,2005设备被合资的新联热电收购,厂房租用,所以从开办之日起就和其关联企业灵谷化工有限公司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于外资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导致内资企业利润向外资企业转移,逃避少缴所得税,所以也导致利润率、流动比率等各项指标高于其他热电企业。
二、热电企业存在的税收问题
1、收入的确认不完全,有隐报、少报现象。
生产的电、热供应企业的生活福利、基建等部门使用未视同销售处理;实现销售未及时申报收入,出现滞后现象。具体表现在热电企业内部的食堂,宿舍,等生活实施使用的自发电,热;新建、扩建厂房使用自发电,都未对照《增值税条例》有关规定视同销售处理。另外,销售热,废渣未及时开票作收入,收到货款计入“应收帐款”贷方或“预收帐款”。
2、进项税金抵扣还不能严格按照规定。
外购的货物用于生活福利部门、基建部门未及时进项转出。具体表现在热电企业外购自来水生活福利部门、基建部门;外购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用于“在建工程” 都未对照《增值税条例》有关规定作进项转出。
3、费用列支混乱,取得票据不规范。
以办公费用的形式列支招待费。热电企业由于业务量大,招待费用在限额内不能满足其支出,购买礼品等一些招待支出以办公费用的形式在管理费中按实列支,主要表现在发票上开具办公费用,不开具购买的具体品名,有许多虽开具品名,但实际购买的物品与发票内容不一致;另外以收款收据列支各项其他费用,具体表现在财务会计凭证上把关不严,列支的小工工资、咨询费、协调费等都以白条和收款收据入帐,另外列支一些与生产无关的赞助性支出。
4、主要利用同一厂区(含相近或靠近的)的关联企业之间往来逃避税收。
热电企业同一厂区的关联企业一般是高耗能企业,在方法上主要通过其关联企业在产品销售上、资金使用上、资产使用上、劳务用工上、费用列支上转移利润,总体上达到少缴所得税的目的。具体表现在产品销售上,利用产品价格、数量来调控利润;资金使用上,利息支出由利润高或税率高的企业负担,而资金却由亏损或税率低企业使用;资产使用上,表现在如食堂,宿舍、车辆、机器设备等一些设施使用上,通过折旧、维修等方面的归属来调控利润;劳务用工上、费用列支上由于关联企业在同一厂区,或又同属同一套机构管理,费用的划分以人的主观因素为转移。
二、加强对热电企业征管的对策。
热电企业存在的上述问题情况复杂,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有针对性,有
重点地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1、加强纳税辅导和税法宣传。
作为税务机关应把税法宣传作为一项长期的日常性的工作来做,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组织全方位的宣传,使纳税人能够知法、懂法、守法、守法,树立诚信纳税的观念;并且通过片管员巡查和纳税评估对特殊的行业、特殊的企业应有针对性的辅导税收政策,使之更好地、更规范地执行税收政策。
2、加强反避税调查。
对利用关联关系转移利润逃避少缴所得税的行为,通过一次检查、一次审计是不能完全解决、不能完全阻止偷避税现象的存在。例如我们通过帐证检查,我们能对关联企业货物交易的产品价格,资金使用应计的利息确定并相应地、合理地调整关联企业双方的应纳税所得额,但是我们对同一厂区关联企业之间劳务使用,公共设施使用,费用的归属都无法从帐面上划分清楚,所以对这类关联企业要求加强反避税调查,从日常征收管理中进行监控,杜绝利用关联企业逃避所得税的现象产生。
3、加强和地税部门的通力合作。
由于国、地税所管辖的范围不同,对关联企业双方的所得税有可能一方是地税管理、另一方是国税管理,我们在调整关联企业双方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就由于权限问题无法调整到位。例如我们上述审计的新联热电有限公司外资方所得税在国税管理,内资方所得税归地税征管,外资方由于新办企业享受所得税免税,而内资方必须缴纳33%的所得税,该企业通过关联关系将内资方的利润转移到外方,达到了总体上少缴所得税的目的。所以要加强国地税部门在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中的协作配合,加强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定期联系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防止出现偷避税现象的产生,使企业按规定、规范地执行税收政策。
4、加大执法力度,促进规范核算。
首先,要加大对热电行业的征管力度,针对热电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地位,建议对热电行业实施日常监控管理;其次,要加强惩处力度,对屡教不改的典型户要严厉打击,绝不手软,达到涉税犯罪立案标准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篇:房地产企业常见税收问题
一、房地产企业常见税收问题
(一)收入方面
主要表现为:
1.预售房款未按规定预缴税款,采取各种手段隐瞒或转移预收款收入,达到拖延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
2.销售收入确认不及时,如对已办妥移交手续,因购房者原因未及时收回房款的,企业往往采取不及时入账的方式推迟收入的确认。
3.隐瞒收入,收入计算不准确,表现为低价开票,少计收入;提供虚假或不完整的销售面积;以收抵支,如以商品房抵付施工单位工程款,以房抵债,以完工房地产抵付借款、银行贷款,以商品房抵付回租租金、职工奖励支出等;收取价外费用不计收入;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利润转移;挂靠企业开发,不申报纳税等。
4.假代建、真开发。这种偷税方式实际是开发企业以转让部分房屋所有权为代价,换取了部分土地所有权,而土地所有方以转让部分土地所有权为代价换取了部分房屋所有权,双方均发生了纳税义务。
(二)成本费用方面
主要表现为:
1.利用虚开、代开发票等手段,人为抬高开发成本,减少应纳税所得。
2.利用成本核算特点虚增成本,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加大早期单位预算造价达到少缴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3.房地产商自用房产、出租用房产不及时从“开发成本”结转至“固定资产”,而是混入“开发产品”科目中,直接转增“经营成本”。
4.超标准列支费用。
5.成本费用重复入账、虚假列支成本费用,利用建安工程施工复杂、项目繁多、专业性强的特点,重复列支费用以减少纳税额。6.利用“预提费用”、“待摊费用”账户调整当期利润。
二、如何进行房地产企业的税务检查
(一)税务检查方法
1.从行业特点出发改进税务检查的方法,由单一的检查改为检查与开发项目检查相结合。
对房地产开发项目通常以一个纳税作为检查时限范围,这不能适应房地产行业的具体情况,检查的内容及发现的问题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以房地产公司开发项目为切入点进行检查,则能比较全面地把握其项目开发的过程,容易发现税收违法行为。
2.拓展和完善调查取证的渠道和方法。
为更加准确、全面掌握开发项目的数据资料,稽查人员可以到计委、建委、规划、土地、房管等部门调查落实其土地面积、土地使用权、建筑面积、可销售面积、已销售面积的确权时间和相关数据。
3.收集企业基础资料、数据。
房地产企业纳税检查需要收集的基础资料有:企业基本情况表、开发手续情况登记表、项目部分会计科目汇总表、开发成本明细表、项目销售情况一览表等。通过基础资料的收集,可以全面掌握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提高稽查分析、定性的准确性,同时为下一次检查提供参考依据。
(二)房地产企业收入的检查
1.收入检查的基本思路。
(1)将从外部取得的有关开发项目信息,与企业的收入、成本等项目核对,确认申报的开发项目。
(2)从房地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收集各项目的建筑面积,与企业账载面积和实地核查核对,确认销售面积。
(3)收集企业销售合同统计数据、预售房款统计数据、售房发票记录,分析比对,并将结果与申报、账上记录进行核对,以确认销售(收入时间、数量、金额)准确性、及时性。
(4)到项目开发地、销售现场实地盘点,掌握项目建设及销售情况,分析账面可能存在的疑点。
(5)房地产企业涉及的关联单位较多,包括施工企业、建材商贸、销售代理公司、广告公司、物业管理等,因此对于与房地产公司业务往来频繁的单位,应进行重点外调核实。
2.确认收入时应注意的问题。
(1)首先要正确区分销售收入与预售收入
销售收入确认是指已完工开发产品的收入确认,开发产品经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即为完工(以下的“完工之日”,亦指验收合格之日)。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收取的价款(包括定金)作为预售收入,开发产品完工后按照售房合同有关条款办理移交手续后应确认销售收入实现。企业在开发产品未办理移交手续前,所获得的分期预收款,不适用分期付款方式确认收入的规定,不作为销售收入处理,而应作为预售收入计算预计营业利润。开发产品完工后,开发企业应根据收入的性质和销售方式,按照收入确认的原则,合理地将预售收入确认为销售收入,同时按规定结转其对应的计税成本,计算出该项开发产品实际销售收入的毛利额。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视为开发产品已经完工:
① 竣工证明已报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的开发产品(成本对象);
② 已开始投入使用的开发产品(成本对象);
③ 已取得了初始产权证明的开发产品(成本对象)。
(2)收入检查的内容
开发产品出售后是否严格按照税法规定的原则确认收入的实现;预售收入是否按规定的利润率计算出预计营业利润额,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确认收入计算缴纳所得税;代建工程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是否正确;合作建房收入的确认是否正确;开发产品的出租收入确认是否正确;关联企业之间的销售价格是否按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价格收取或者支付款项;客户放弃的购房定金是否及时转作其他业务收入;商品房售后服务收入,如代客装修、清洁等取得的收入是否作其他业务收入;房地产开发企业应付施工单位的工程尾款、质量保证金,超过合同、协议规定的支付时间三年以上没有付出的,应作为其他收入处理,以后实际支付时可税前扣除。
(三)房地产企业成本费用的检查
1.是否准确区分期间费用和成本、开发产品建造成本和销售成本的界限,是否有虚列、重列有关的成本、费用。
2.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公共设施配套费是否按成本对象进行归集,是否将成本对象完工后实际发生的费用全部计入当期销售成本。
3.销售成本的结转是否正确,同一企业有多个开发项目,其发生的成本、费用能否划分清楚,在结转当期销售成本与费用时是否与收入相匹配,有无混杂其他未结转收入项目的成本、费用;有无多计开发产品单位工程成本和已售商品房面积。
4.代收的开发产品公共部分、共用设施设备维修的维修基金是否在税前扣除。
5.土地闲置费的税前扣除是否符合政策规定。
6.成本对象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单项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损毁是否作为财产损失直接税前扣除。
7.为房地产开发而借入资金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房地产完工之前发生的,是否计入有关房地产的成本。
8.“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等期间费用是否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扣除,是否存在为规避扣除比例的限制而将上述费用部分计入开发成本的情况。
9.未按规定转作本企业经营性资产以及临时出租的待售开发产品,是否也计提了折旧。
10.是否将未结转入销售收入的预收款所涉及的营业税及附加一并结转到当期销售税金,是否重复列支税金。
11.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和修理费用,是否按税法有关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12.一些特殊扣除项目的处理是否符合规定,如白蚁防治费、竣工奖等各类付给施工单位的奖金、延期交房违约金、应付施工单位的工程尾款、质量保证金、墙改基金、人防费等。
13.销售费用和广告费、业务招待费的划分是否正确。
14.一些限制性扣除项目是否已作纳税调整,如三项经费、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公益救济性捐赠等。
15.按规定不得扣除项目是否作纳税调整,如是否将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本性支出直接在税前扣除;各项跌价准备金、投资减值准备是否已作纳税调整;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等。
第四篇:XX市国税局税收宣传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XX市国税局税收宣传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为了客观了解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税收宣传工作的需求和建议,更好地筹备2013年税收宣传月活动,XX市国税局依托外部网站于2月25日-3月20日开展了“税收宣传需求调查”活动。现将本次税收宣传需求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本次调查由XX市国税局主办,各县区国税局组织发动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参与,主要依托XX市国税局外部网站开展。本次调查问卷分基本信息、印象评价、喜好需求和意见建议四个部分,共有选择性题目12项(其中单选7个,多选5个)和文字意见建议征集1项。本次调查历时24天,共调查对象448例,其中提出文字意见建议的共30例,占6.70%。
(二)对象结构:从参与调查的年龄结构看,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其中31岁-40岁共152例占33.93%;41岁-50岁共144例占32.14%。从参与调查的身份结构看,主要为企业经营者(共126例占28.31%)和财会工作者(共143例占31.92%),其次依次为个体工商户、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一般群众。从参与者所属县区的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开发区,共188例,占41.96%,其次为定陶、成武、东明和牡丹区。
二、结果分析
(一)流于形式、方法单
一、内容老旧是当前税收宣传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显示,XX国税部门多年来坚持开展各类税收宣传活动,得到了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93.75%的调查对象知道每年4月份为全国税收宣传月,88.84%的调查对象知道近年来的宣传月主题,77.68%的调查者知道并参与过当地国税部门组织开展的税收宣传活动,对XX国税部门税收宣传效果的总体满意率为86.38%。
同时,从调查结果看,纳税人普遍认为当前税收宣传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为:“宣传活动流于形式”(47.1%)、宣传方法单一枯燥、不吸引人(43.75%)和“宣传内容陈旧、老套”(44.2%)。这一方面映出当前税收宣传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着:照搬条文,缺少必要的阐释、解读;日常宣传机制不健全;被动接受纳税人咨询多,主动及时宣传少;宣传的形式和渠道较为单一等问题。同时,也反映出税收宣传工作中对受众需求考虑不足,工作与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二)税务机关仍然是纳税人获取税收相关信息最主要的渠道
调查中,选择“税务机关”作为平时获取税收相关信息主要渠道的占73.88%,其次依次为报刊、电视和网络。这说明,各级国税机关,特别是基层一线国税部门是当前税收宣传
工作的主阵地,国税分局、办税服务厅等一线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提高税收宣传工作整体水平的关键因素。但同时也从侧面表明,当前税收宣传工作对外部网站、12366服务热线等信息化手段的宣传、利用不够,未能发挥其简便、高效的优势,以致大多数纳税人还是习惯选择通过直接到国税部门与国税干部面对面咨询交流、直接拨打相关国税部门或岗位人员的办公电话等传统手段获取所需的涉税信息。
(三)办税流程、税务处罚和政策解读是纳税人最为关心的涉税信息。
调查显示,“办税流程和方法”(62.28%)、“税收处罚相关规定”(54.02%)、“税收政策及解读”(52.68%)是纳税人最关心的涉税信息。可见,纳税人最关心的是最现实,最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办税流程和方法”是指导纳税人现在如何去做的实用信息。“税收处罚相关规定”可以确保涉税事项不犯错,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纳税风险和处罚。而“税收政策及解读”则更多的可以帮助纳税人制定自身的经营规划,争取在今后享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四)印发宣传资料和网络沟通交流成为纳税人最喜欢的宣传方式。
调查显示,在众多宣传方式中,“发放宣传资料”(62.72%)和“开展网上宣传、交流”(52.9%)是纳税人最喜欢的宣传方式。这充分说明,虽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站、论坛、QQ、微博等网上宣传交流方式逐渐得到广大纳税人的认可,但传统宣传手段,如印发纸质宣传资料等方式,依然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民众阅读方式的改变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与“手机短信”、“现场宣传”相比,“印发资料”更便于相关信息的长期保存,方便日后随时查阅。而与“报刊刊登”、“电台广播”相比,“网络沟通”则具有交互性、随时性等优势。
(五)通俗易懂、及时高效、灵活多样是纳税人普遍期待的税收宣传努力方向。
对于税收宣传工作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有72.54%的调查对象要求“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有63.17%的调查对象要求“工作更加及时高效”,有62.5%的调查对象要求“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纳税人的这一需求也正符合党中央对宣传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总体要求。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对进一步改进XX国税系统税收宣传工作,提高宣传水平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建立健全税收宣传事前需求调查和事后效果评估机制,将宣传对象的真实需求作为各项税收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宣传针对性,不断改进内容、方法。
二是要切实转变税收宣传工作作风,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摒弃一切华而不实、蜻蜓点水式的形式主义做法。同时,加强税收宣传的成本控制,科学配置有限的人财物力。
三是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探索更多纳税人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让税收宣传工作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满足不同对象、不断发展的税收宣传需求。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外部网站、12366服务热线等税收宣传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网络、信息化优势。同时,加大对国税网站、12366热线本身的宣传力度,让纳税人了解和掌握相关使用方法,提高知名度和利用率。
第五篇:一季度企业税收分析
2012年一季度企业实缴税收情况分析
近日,XX部门对一季度企业实缴税收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现将分析情况汇报如下: 一、一季度企业实缴税收基本情况
(一)企业税收总量情况。一季度,我县企业(共74家)实际上缴税金累计12032.5万元,去年同期累计10801.89万元,同比增长11.39%。其中,实际上缴国税累计6705.58万元,去年同期为3333.75万元,同比增长101.14%;实际上缴地税累计5326.92万元,去年同期为7468.14万元,同比下降28.67%。
(二)税收增幅情况。一季度,企业实现税收同比增长11.39%,较上月增长20.13个百分点。74家企业中有30家实现同比增长,占总户数的40.54%。增幅过100%的有11家。
(三)企业实缴税金分布情况。一季度,税收过50万元的企业有21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家。其中实缴税金过千万的企业有3家(比上月增加1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家)。
实缴税金100-1000万元的企业7家(比上月增加2家,较去年同期减少5家)。实缴税金50-100万元的企业11家(比上月增加8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家)。
二、主要特点
(一)企业生产形势好转,税收总量稳步增长。一季度企业
降的达41家,占到全部企业的55.41%;而去年同期60家企业中同比下降的仅为12家,仅占全部企业的20%。税收总额过50万元的企业中,税收同比下降的有8家.(二)部分行业实缴税金呈下降趋势。一是交通运输企业实缴税金大幅降低交通运输企业实缴税金全部大幅下滑,另外列入统计范围的21家交通运输企业中,有10家企业税收同比下降,还有两家企业未实现税收。由于近期交通运输企业业务量普遍减少,且汽油、柴油价格再度上调,每吨分别提高500、400元,上涨幅度不断加大,油价不断走高,对物流企业特别是货运企业影响很大,企业面临的成本上升压力依然较大,经营情况不容乐观。二是建安、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大幅降低。受国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持续回落,商品房销售量下降,相应导致房地产、建安业企业税收下降。一季度共实缴税金471.17万元,较同期减少497.26万元,总体降幅达51.35 %。8家企业中仅有2家企业税收同比增长(列入统计范围的22家房地产企业中有11家企业税收同比下降,2家企业未实现税收),而去年同期6家建安、房地产企业增幅达139.44%。
(三)部分行业内企业发展不均衡。一是纺织行业。有15家纺织企业,一季度该行业整体实缴税金901.05万元,去年同期为904.8万元,总体运行平稳,但是企业间发展不均衡,其中9家企业由于原材料价格、市场等原因销售收入减少、税收较同期下降;
(二)突出抓好企业成长培育。一是围绕我县企业培育计划目标,以培育更多税收过 “亿元、千万元、500万元”企业为重点,培植更多大块头的企业,进一步优化我县税源结构;二是加大对现有优势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生产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中,在资金争取、技术改造和创新、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培育等方面给予扶持,促其进一步做强、做大。三是加大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帮促力度,规范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帮助其尽快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四是进一步关注交通运输、房地产开发等行业企业的运行走势,防止该类行业大起大落,避免对县域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三)突出抓好对企业的协调服务。一是加强对企业的协调帮扶力度,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要求,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重点项目建设目标,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经营和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强化对各类企业的运行监测分析。各职能部门、镇街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及时监测各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细致分析各行业的发展状况及走势,及时抓住一些关键信息,准确地为各级政府作好决策服务。
(四)突出抓好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一是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变化和供求变化形势,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把市场价格下滑、成本增加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二是要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努力减少浪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尽可能从采购、生产、运输、流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