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风凰台上忆吹萧》有感李清照

时间:2019-05-15 16:2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风凰台上忆吹萧》有感李清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风凰台上忆吹萧》有感李清照》。

第一篇:读《风凰台上忆吹萧》有感李清照

《风凰台上忆吹萧》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读《风凰台上忆吹萧》有感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俩人虽没有像朱丽叶和罗密欧一样的以死见情,没有梁山伯和祝英台般的化蝶之盟,但是俩人的生活美满。李清照的父亲李格,在朝为官,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却没有让她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因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而在语句之间,可以说她天生是一个美人坯子。而窈窕淑女,君子求之。丈夫与她有相同的志趣,俩人在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寻找生活趣味,所以可以说他们的结合是美满的。而就是这样,对于闺怨也有不一样的抒发方式,《风凰台上忆吹萧》就是爱人离去之时,李清照的所感所想。

凤凰台乃是古时候的秦穆公为女儿和萧史的琴瑟相协而建的,和后文的“秦楼”,是指代的相同,在标题和文章中借典故,相互照应,写出李清照小女人的心思:希望自己和弄玉一样,有个幸福的婚姻。也是为后面丈夫的远行,自己的惆怅埋下伏笔。

从古至今,那个女子不爱自己美丽动人,而在这里李清照“起来慵自梳头”,让人联想到一个闺怨女子,因为丈夫不在身边,连梳妆打扮的心思都没有了。古语有云:女为悦己者容。这里的“慵与梳头”把女子的离别之伤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而后面一句“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一句很是口头的话,欲说还休,表达自己想说可是又不想增贴丈夫的烦恼,“多少事”这一词让人看到一个女子对于自己的丈夫的离别,有多少的事情要担心,多少的烦恼在心中,多少的愁绪围绕着女子。丈夫要出行,千言万语,但是不知道从何说起,但是说了只是增贴俩个人的负担,还是不说,宁肯自己承受,也不要他痛苦的心思。仿佛这句话只是冲口而出,但是却将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后面一句“楼前流水”,是对年华的流逝和对爱人的远行的无线哀愁,而后唯有楼前流水能应我,似乎之一可只有流水知道她的想法,别人都不知道,而最后一句“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将对丈夫的远行,又一次的重申。

古代女子不能出闺阁,李清照却用了词的方式,把自己的心情抒发出来。女子因丈夫的 出行而表现的愁,不舍之情荡漾在其中,而且因为和丈夫的感情很好,在丈夫出行之后,就会变得孤寂之心,没有含蓄的全部表露出来,感觉吧小女人的那种深深的不舍,怨念,给充分表现出来。把女子的形象描绘出来,让人看到她的内心,也让人在模糊中却又摸到她的心。

第二篇:读《李清照》有感

读《李清照》有感

作者:全塘小学603班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近日,我品读了《李清照》一书,故事十分简单,说来说去,无非是:李清照一个平凡却有着不平凡事迹的词人。原本的她尽管出自书香门弟,却不拘小节,有着非一般女子所能及的豪放,坚强。因此,对于丈夫的离去,她并未堕落,反而写下了多少为世人所称赞的好词。尽管故事是如此的简单,可这其中的曲折又岂是三言两语能说尽的?

花开后花又落,轮回几世也没有结果。你尘封在诗册,如同青灯伴随着古佛,凄凉、孤寂。多少落叶是你飘摇零落得浅愁?那纷扬尘世中,有太多的叵测。穿越青史的回流,有你对月孤酌,浓睡不消浅酒,却道海棠依旧,知否?那红尘梦,几人看透,几人看破,物是人非事事休,却为何欲语泪先流?几种相思,伴着多少闲愁,只无奈打眉头,又上心头,慢慢缠绕,挥洒不去。寻寻觅觅中,那又是谁弹指间碎了“倚门叩首,却把青梅嗅”的美好清梦,暮然回醒,不曾想,却是“只恐双溪舴一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阵阵觞情。

断线的纸鸢哭换不回,就如同那佳人已逝,无处可寻……

一城烟沙,映着那缕孤独的魂,尽管遥远,却依是那般轻柔如风,至情至性,可为何事如此凄凉?那折翼了的枯叶蝶,飞得到微亮明天吗?答案是肯定的,尽管并不完好,却依然靠着那仅剩的保护色,在枝头翩飞,永不停驻,飘洒着沉沦的季节。

纵然,飘落的叶有着无尽的萧瑟,也不曾忘却那曾有过的生机;散落的黄花是那么的枯瘦,但它永远记得的是自己曾拥有过的妖娆,美丽。而她,抑是如此,人们所望尽的是她的婉约或是深愁。遗忘了的是她曾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那是如此的壮杰。

其实,我认为对于古代女子来说,嫁人,相夫教子,做一辈子的贤妻良母便是她们一生的归宿了。在那样的封建礼教下,平凡的女人们并不需要多好的文采。吟诗作对那都是男人干的事儿。而李清照却能留下那么多的诗词,或许归其原由不过是由于她的一生起浮实在太过动荡,使得她的感慨与愁怨太多,以至于不得不用诗词代替言语好好地宣泄出来罢了。

她的词,初读给人的感觉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 “伤感”。可越深读,你就会发现,其实她的词中不但带着深深的伤感,更多的则是自己对于生活的坚强不屈以及与丈夫的深厚情谊。从中,不难看出李清照是个十分至情至性柔中带刚的女子。即便遇到了再大的风雪,也能如那火红的枫叶,在一片枯寂的深秋中吐出一团团霍霍燃烧的火焰,美丽并存着坚韧。

从《点绛唇》到《醉花阳》,李清照——这盏诗运的佛门青灯辉煌了一时,却暗淡了一世,却让她那如萤火虫般的火点,如缀于夜空的明星一样,永不熄灭。

我想,如果我们都能像李清照那样迎难而上,坚韧不屈的话,便不在会有那些自甘堕落,走向歧途的人了。无论当时的政治如何,我们都要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不能因人们的错误思想而做出一项令自己一生后悔的选择。需要记:不受束缚,就要做出最正确的判断,不让人们走入歧途才是真理,才是真正存在的价值!

第三篇:读李清照诗词有感

读李清照诗词有感

书籍有多种类型,个人的喜好也有所不同,我则较为喜欢古诗词一类。在诗词中能找到一种难以语言来形容的感觉,也许是一种习惯于的反应,小时我接触的大多都是古诗集,我也喜欢诗集中的语句和内藏含义,现在的书籍多种多样让人眼花缭乱,现代诗集并非我所好,但在古诗这方面我也狩猎不多,可谓是囊中羞涩。我并没有“若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的信念,但我却极为喜欢李清照的词。词与诗虽非一类,却都为我所爱。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是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学过了,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且

精通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一生原本应是与丈夫共渡美好的悠闲生活,命运却让她的一生坎坷让她的词由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转变到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她的词更是有一种独特的味道让人情不自已感触甚多.更让我所感叹的是她的人格,就像是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这也正是我所喜爱她作品的原因之一我喜爱她词《声声慢》中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中的李清照这首词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婉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不能列入婉约体。这首作法独特的词,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赋。前面

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给人一种寂寞更多的是苍凉孤独与无奈。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悲意弥漫让人更是给人感触。

这也只是李清照的一种风格,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她的另一首词《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像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像悠悠江水空自流。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句词中我最为感叹的是那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再美丽总有一天也有凋零的时候,辉煌过最后融入土地,这便是大自然的仁慈与无情。水流不停的奔流着,这是大自然的规则,无可违背。给人留下一种萧瑟的感觉。同时这句话借景抒怀,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伤感与无奈,可以说字字紧扣。作者以其独特的方式感知着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情感,并以她独特的艺术技巧将之呈现,并在这一瞬间凝为审美的精华,使之作品产生永恒的艺术魅力。

我喜欢诗词不只因为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使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现实问题。更多的是每赏析一首诗它给我的独特感受,让我站在作者的角度感受每一丝情感波动,我喜欢李清照的婉约,也喜欢李煜后期的悲意〃〃〃〃〃〃让我感受接触诗人词人的内心世界。

33号:何雨荣

第四篇:读李清照诗词有感

追寻你,我心中的女神

--李清照

化学科学与技术学院10化本3班郭晓红2010364313

我追寻易安的足迹,追寻那个天真矜持的宦门少女的身影,追寻那个才情过人的、婉约清丽的闺阁少女的倩影,追寻那个终日凝眉、柔肠愁结的思妇的背影,追寻那个颠沛流离、晚年凄凉的落魄红颜。

她风姿绰约的一生,她香如兰芷的慧心,她婉约清丽的词章,无数次让我感动让我唏嘘让我迷失。我以心的维度仰视她清丽瘦削的背影,倾听她渐行渐远的蹙音,俯身捧起历史长河沉淀的瑰宝,以此来纪念我心中的李清照,纪念那远逝的女神。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我走进那个书香飘逸的庭院,探头窥见正值豆蔻年华的易安。一个绣面芙蓉、情窦初开的美少女,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然后对着袅袅沈香发痴,她娇憨、濡慕、害羞,她怀春、痴缠、憧憬,少女的情思付与半笺娇恨,月移花影约重来。忽的,院中出现一位青衣少年,她不禁心慌,未语脸先红,急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我站在她身后,见她目送消失在宅门拐角处的背影。此时,我仿佛闻到了幸福的味道。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8岁,人生的花季,李清照出嫁了,门当户对,情投意合,才子佳人,美偶天成,他们一样地酷爱金石,一样地喜欢诗词,郎著《金石录》,妻写《金石序》,妻写锦心词,郎作秀口吟,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使新妇的幸福从心里溢出来。蜜里调油,夫唱妇随,李清照让幸福变成了浓浓淡淡的墨香。携手春游,“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小别痴念,“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见两人携手漫步庭院小径中,我望天微笑,幸福的氤氲散落一地。

我流连在露浓花瘦的塘边,看尽塘中的绿肥红瘦,看见一位婉约清丽妙龄女子泛舟湖上,误入莲花深处,桨声冷冷,“惊起一滩鸥鹭”,是易安。此时的她双颊微红,高唱“兴尽晚回舟”,双桨轻摇,向莲花更深处漫溯。我站在她身后,目送这位沉醉不知归路,薄汗轻衣透的女子,默默祝福。我远眺,藕荷连天,江月满星辉。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我伫立在烟波浩淼的江边,望江楼上,那个终日凝眸、柔肠愁结的思妇,还是易安。多少次,她送夫千里;多少次,欲说还休。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黯然神伤,有谁会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闲愁,有谁体会?载不动的许多愁,有谁分担?与明诚共看庭前花开花落,望空中云卷云舒后,留给你的,却只剩下无尽的等待。明诚踏上了充满荆棘的仕途之路,远去了,留下你,独守空房,终日伏于案台上暸望。等到了秋风又起,等到了雁儿南飞,等到了一轮明月又悬挂相思楼头,却等不到,等不到明诚的一封信,等不到那一个风花雪夜般的传奇„„纵有横世才情,身为女子,易安却更加希望与丈夫朝夕相对,比翼双飞,无奈不如意事太多太繁,红颜渐老易安多少次独坐幽落冷清的院落,看尽西风卷帘的无情,失落在人比黄花瘦的伤感中,也由此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我站在她身后,目送她消失在满地黄花堆积的深院中,目送这个千古丽人。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停留在西子湖畔旁,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她使着孤舟独桨渐行渐远,载不动满江愁绪,是易安。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李清照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渐入暮年,她守着孤清的院落,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帮助她驱赶走落寞,但关闭柴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青灯黄卷,踽踽孤影,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不忍卒读她的《漱玉词》。她代表了一个高度,“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所有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她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佳作珍品。” 掩卷,止不住两行清泪。

我徜徉在蓑草连天的野外,看尽征鸿,怎奈梧桐更兼细雨,心中易安的形象愈加明显。风中的梧桐颤抖着深深的寒意,低泣着岁月的沧桑。我似乎听见易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的低吟,看见晚来风急中,易安斟上三杯两盏淡酒独酌。我能拂去葡萄枝上的落叶,拂不去你心中荡起的尘埃;我能抚平黄土上朔风奔过的痕迹,抚不平人事变迁、韶华飞逝在你额上刻下的确记良印呵。我不知多想走近你,将海棠花拾起,扮靓你的容颜,但是故人不在。追寻你,我心中的女神。你作为诗者,你的诗已震撼了我的灵魂,我追随你,寻找你遗留的足印;你作为歌者,你的嗓音已涤荡了我的心灵,我追随你,寻找你遗落的音符。

第五篇: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行宝奁闲掩①,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②,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③,烟锁重楼④。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注释]

①宝奁:美丽华贵的梳妆匣。②阳关:曲名。

③武陵春晚:用陶渊明《桃花源记》,武陵人到桃花源事,这里指赵明诚。

④重楼:也作秦楼、凤台。相传秦穆公女弄玉与夫萧史曾住在此。这里指作者当时所居之地。①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②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③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④者:通这。

⑤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送别之曲。此处泛指离歌。

⑥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今湖南常德)渔人入桃花源,后路径迷失,无人寻见。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

⑦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乘风飞升之前的住所。冯延巳《南乡子》词“烟锁秦楼无限事。”

⑧眸(móu):指瞳神。《说文》:“目童(瞳)子也。”详见瞳神条。指眼珠。《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引龙木禅师语曰:“……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参见目珠条。【译文】

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译文二】

金猊香炉里烟息香冷,床上的锦被翻卷红浪,起床后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华贵的镜匣落满灰尘,日上三竿高照帘钩。生怕离别时伤心苦痛,多少心事想诉说又没有开口。近来身体日渐消瘦,并不是因为喝酒太多,也不是因为悲秋。

算了吧算了,这一回离别,即使唱了千万遍《阳关》曲,也难将他挽留。想他如武陵人那样远去,我只能幽居妆楼。只有这楼前的流水,会可怜我整天凭栏痴望。凭栏远眺的地方,从今以后又添一段新愁。【评点】

本篇为抒写别情之词,写于词人夫君赵明诚赴莱州任职之际,表达了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

上片写临别时的哀愁。“香冷”二句渲染出冷漠凄清的气氛。香消烟冷,反映了词人的孤苦伶仃;锦被乱堆,则是因为她无心整理。“起来慵自梳头”写词人的情绪和神态。前三句描写的是一幅慵懒无绪的画面,揭示了词人低沉掩抑的内心愁苦。“任宝奁”二句则又微微露出一种娇纵来:任华贵的镜匣落满灰尘,日上三竿高照帘钩。此时,她心中的离愁还没有点出来,只是一副慵怠或者娇慵的样子。而下句“生怕离怀别苦”点出“慵”的原因,开始切题。但下句词人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她宁愿把痛苦埋在心底,也不愿给夫君增添烦恼,真是用心良苦。正是因为如此,她才“慵”而“瘦”吧。末三句先从广义上写出致瘦的原因:有的人因喝酒太多,有的人因悲秋。而自己则是因伤离惜别这种不为人理解的原因。

下片抒写别后独守苦盼的幽怨。从悲情到“休休”,词意大幅度跳跃,中间省略了惜别过程,语言凝练。“这回去也”道出词人的无可奈何,离别已无法改变,即使唱了千万遍《阳关》曲,也难将他挽留。“念武陵”二句概括出双方别后相思之情。“武陵人”渐远,而我只能幽居妆楼,也许只有楼前流水记住我终日凝眸的样子吧。而“凝眸处”,却是“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到此全词结句,词人并未点出“新愁”为何,留有不尽意味。

[赏析]

这是一首从女性内心和细腻感触出发的别情词,把不愿亲人离去之情表述得婉转细密。完全有别于柳永、秦观的话别词。上阕就离别前的百无聊赖入笔,曲尽离怀别苦;下阕设想别后相思。“烟锁重楼”、“楼前绿水”,一片凄迷伤感。

这首词大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慵者,懒也。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

“生怕离怀别苦”,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从“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跃。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多么深情的语言!《阳关》,即《阳关曲》。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秦楼,一称凤楼、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这真是痴人痴语啊。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凝眸处,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又是“新愁”一段。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

这首词虽用了两个典故,但总体上未脱清照“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格调。层层深入地渲染了离愁别念,以“慵”点染,“瘦”形容,“念”深化,“痴”烘托,逐步写出不断加深的离愁别苦,感人至深。

下载读《风凰台上忆吹萧》有感李清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风凰台上忆吹萧》有感李清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忆母亲》有感

    读《忆母亲》有感 《忆母亲》,作者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1955年2月17日,祖籍山东高密,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

    忆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忆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据我道听途说,各个思修班的同学期末前都要写一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以明其志。我无心揣测学校老师选择大家来读这一本书的意图,总归是要......

    读《忆长征》有感

    读《忆长征》有感 暑假,我再次翻开了杨成武上将的著作《忆长征》,在这次阅读中,我又有了更新的感悟。 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

    读《忆读书》有感

    提纲 一、是什么书,作者是谁。什么时候读的。读后的感受。 二、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类似的事。(可分多段) 四、总结体会,感受。 (情节丰富人物如生真情实感语......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李清照宋词5篇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这是一首描写离愁别苦的作品。下面一起来欣赏看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作者:宋·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

    读《李清照》有感(范文大全)

    读《李清照》有感 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的女词人。即使在那个词人辈出、人才济济的年代里,她也不失为一个特殊的大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读了《李清照》,我深......

    读《忆读书》有感(定稿)

    读《忆读书》有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是通向成功的要诀,绝大部分知识是来源于书籍的。 起初,我对这篇文章并没有什么兴趣,但当我仔细阅读后,便马上被它吸引住了。 《忆读书......

    读忆读书有感5篇

    读《忆读书》有感 读完《忆读书》这篇饱含着真情实感的文章后,我不禁对作者——冰心肃然起敬。 冰心从小时候就开始读书,而且读的都是一些名著。她在读书的同时,也从书中领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