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血泪忆衡阳》有感
读《血泪忆衡阳》有感
读《血泪忆衡阳》有感
有一座城叫衡阳,有一个人叫蒋鸿熙,有一个军叫第十军,有一场战役叫衡阳保卫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万里衡阳雁,到此不复飞!
第一次见到这部书是在几年前,那时候正在上高中,年少轻狂。草草翻过几页就不屑一顾了。因而,虽然躲过许多糟粕的烦人苦,却也与许多精华失之交臂。抱着对抗战书籍的偏见,我失去了第一次深读的机会。
再一次读起它是在今年暑假,更加沉静的我立刻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这部《血泪忆衡阳详:1944衡阳保卫战亲历记》详细的细记述了国民党陆军军官——蒋鸿熙于1944年参加衡阳保卫战一线战斗的全过程和负伤、被俘、脱险、流离、获救的经过。它的逼真感极强,感受又非常具体,在今天读来仍然震撼人心。
衡阳的这场保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中国军队正面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0军在湖南衡阳以孤立无援的病惫之师抗击近6倍于己的日军,血战了整整47天,这一仗的影响,震动了日本朝野,直接促使东条英机内阁为之下台。纵观整个中国抗日史,这一仗持续之弥久、战斗之惨烈、影响之深远,中国战场所有的城市防卫战,似乎没哪一仗可与堪比。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过程,但是,骨子里的精神是可以激发的,在衡阳保卫战的巨大精神力量的感召下不能自已。渐渐地开始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感动和激愤。
衡阳守军和衡阳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极其悲壮、惨烈的赞歌,赢得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赞誉。衡阳,这一度成为全世界注视中心的城市,在我们的抗战史中,曾占有辉煌之一页。提起衡阳,称得上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在国外,这个城市与中国军队英勇善战的英名永远流传'.然而在我们心安理得享受着时代带来的种种便利时,关于历史,关于苦难,关于耻辱,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身处和平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有一种不忘历史的情怀,一种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一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当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时,我们也将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和民族作出更大的贡献。拼死厮杀的战场已经沧海桑田,苦难的伤口只在阴天隐隐作痛。今天,我们用一个民族的诚意铸剑为犁的时候,一衣带水的邻国却总在我们的伤口上撒盐……扩张与侵略,我们永远不能遗忘。战争摧残了生命,战争也让更多的人看清了生命。战争让我们学会珍惜,因为战争,懒惰和不思进取变得可耻。'知耻而后勇。'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才能高奏爱国主义的时代主旋律,不断激发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
2015年便是抗日战争70周年。70个春夏秋冬,由此而激发出的爱国主义热情在神州大地上激荡,在华夏儿女心中涌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当前,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应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个大局,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之动力,热忱报国之行动。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1410班 张思
第二篇:读《大美衡阳》有感
读《大美衡阳》有感
何为文化?文化在哪里?作为衡阳人,应该怎样对待衡阳文化?宏治先生的《大美衡阳》给了我们以近乎完美的回答。
初读《大美衡阳》,读出的是自信和热爱。当读到“神农创制的耒,成为开启农耕时代的标志;蔡伦发明的一张纸,成为推动现代文明进程的加速器;王船山草堂里一盏圣灯,成为照亮人类自己和眼前世界的烛光”,我不能不认同衡阳文化的深厚。当了解到衡阳有和谐共生、同檐共垛于一庙,完美地诠释了中国“和文化”的佛道文化,有“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的书院文化,有“六经责我开生面”、藉由一个人而成就的隽永的船山文化,有浸润着悲伤也传扬着激越、既志存高远又团结协作的大雁文化时,我不能不赞叹衡阳之美。当熟知衡阳有第一位女同盟会成员、中国第一位女权运动领袖唐群英,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有被毛主席赞为“国有疑难可问谁”的罗荣桓,有孤军守城48昼夜、震惊世界的衡阳保卫战,是英雄之城、中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时,我情不自禁地被那些人、那些事感动了,深深地为衡阳文化而自信,更增添了对衡阳的热爱。在认同、赞叹、感动、热爱之余,我也更加敬佩作者渊博的学识。作者从远古的三皇五帝讲到与今天的琼瑶、唐浩明,从佛道文化讲到大雁文化,从水讲到山,从神农创耒讲到今
天的文化强市,学识之渊博,功底之深厚,尽显于笔端。品读《大美衡阳》,欣赏着优美的文字、精彩的典故,就犹如品尝一杯香茶,沁人心脾!衷心感谢宏治先生对衡阳文化的梳理,让我们美美地享受了一顿衡阳文化的大餐,让我们找到了衡阳文化自信的感觉,找到了做一名衡阳人的光荣与自豪。
再读《大美衡阳》,读出的是蓝图和憧憬。衡阳之美,美在衡阳灿烂的历史文化;衡阳之大美,更美在衡阳文化的创新和活力。何为文化?作者认为,文化是具体的,真实的,它就在显性的可看、可观、可感中;是阳春白雪,也是下里巴人,它就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风俗风情和价值取向中。朴实的语言,点出了文化的本质,“文化就是人化,人的对象化或对象的人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认识文化就是认识自己;对一个地方来说,认识文化,就是认识未来的发展之路。因为文化越来越成为地方竞争的软实力,成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所以,认真梳理本地的文化,研究本地文化的传承发展之路就显得尤为必要。文化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任何文化,首先有它的物质层面,必须固定、附着在一个物质上面。所以文化必须鲜活,可看、可观、可感。搬来一大堆的县志,自然会令外地客人不置可否地发笑。可看、可观、可感就是既要修缮、保护现有的文化古迹,又要打造、开发一批有衡阳文化元素的新景观、景区。文化还是人化,融入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这就是说,文化创作的源头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文化服务的方向在为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文化保护的着力点在保护有特色的人的生活。如何发展文化,或者说如何文化自强?作者认为,文化在塑造城市中着力,要打通城市经脉;文化在惠及民生中承扬,要让文化惠民、乐民、健民、富民;文化在做到产业中坚实,要政策跟进、规划先行、品牌树立、人才聚集、产业繁荣。至此,一幅欣欣向荣的文化发展蓝图已清晰地呈现出来。或者艰辛,但只要一往无前,这幅文化发展蓝图就定然会实现。
三读《大美衡阳》,读出的是责任和使命。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指出:“人不只是一种自然的目的,而且是自然的最终目的。作为自然最终目的的人,应当是文化——道德的人。因为对于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来说,能使其产生自由抉择目的能力的,只能是文化”。没有文化的人是“单向度的人”,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没有文化的社会是短腿的、没有发展后劲的社会。衡阳的文化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作为衡阳市民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首先,我们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城市不是因城而美、而有灵魂,而是因这个城市的人美而美,因这个城市的人有文化而有灵魂。为此,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因我们有文化,而变得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有追求,从而让这个城市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道德、有灵魂的城市。其次,我们要尊重文化。文化是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最基本因素,也是人的生活、发展、提高、进步的最基本因素。尊重文化就是尊重自己。为此,要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积极借鉴一切先进文化的成果,取长补短,共促共进,共同繁荣,让各种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再次,我们要发展衡阳文化。船山文化就是因一个人而成就的隽永。文化无需仰视,只需正视;文化,我们不只是旁观者,我们更是剧中人。一要自觉传承弘扬衡阳文化。要认真学习和梳理衡阳文化,并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推介衡阳文化。二要自觉投身于文化实践。写一篇好文章、写一首好歌,出一本好书,书一幅好字画,演一台好戏、拍一部好影视剧,放声讴歌衡阳的“富民强市”。三是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文化之“魂”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实践,通过自觉的实践寻求“魂正,体谐”,追求 “化”人之功效,净化和提升我们的情操和精神境界。
第三篇:读《忆长征》有感
读《忆长征》有感
暑假,我再次翻开了杨成武上将的著作《忆长征》,在这次阅读中,我又有了更新的感悟。
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忆长征》主要写了血战湘江、强度乌江、会师遵义、飞夺泸定桥、越过夹金山、艰难过草地、突破腊子口和胜利会师这几个故事。整本书共有二十六章。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十三章: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这座桥只有13根铁索,怎么过去,一不小心就掉到下面汹涌的河流里,何况前面还有敌人的机枪扫射?毛主席选了28名一连勇士组成敢死队突破泸定桥。只见一连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泸定桥,战士们都趴在铁索上冒着枪林弹雨向前一点一点地移动。还有一些战友在后面掩护,保护前面的战士,机枪“哒哒……”扫个不停。当我军爬到桥的一半时,被敌人发现了,敌军发了一枚榴弹炮,没打着红军战士,打到了水里,水花溅起几十米。只见一个战士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去,一边扫射子弹,一边向前走,最后还是英勇牺牲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班长死亡的时候,班长因没站稳,一不小心摔下了桥,急中生智,一手抓住钢索,整个人悬在空中,下面就是波涛汹涌的河流,跌下去肯定是必死无疑的。我当时又为这班长捏了一把汗。但最后还是因为体力不支,摔进了河里。在坚持不懈的支撑下,红军用自己坚强的信心和决心成功了,他们攻下了泸定桥,过了大渡河。这成果可是用革命先辈用自己鲜血换来的,要是他们都退缩的话,那永远也不可能夺得泸定桥。
《忆长征》这篇文章再次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它充分发扬了我军勇敢、不怕死、能吃苦的革命精神,激发着我们积极向上着学习生活。
第四篇:读《忆读书》有感
提纲
一、是什么书,作者是谁。什么时候读的。读后的感受。
二、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类似的事。(可分多段)
四、总结体会,感受。
(情节丰富人物如生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
读《忆读书》有感
2011年10月15日星期六天气:晴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一篇新课文——《忆读书》。它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这篇课文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冰心奶奶总结的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作者自少时读过的各种各样的书以及读后的感受。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等。无论是古典文学还是现代文艺作品;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作品,都能使作者随着故事人物喜怒哀乐,不能自已。最后,作者还提到了她多年来的读书经验,她不仅教会了我们怎样挑选、比较书,还勉励我们要“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其实,我也喜欢读书。只不过,我倒不像冰心奶奶那样这么小就
开始自己读书,而是整天缠着爸爸讲故事。还记得小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听遍所有的故事,我总是认为爸爸有讲不完的故事。他可是我心目中的“故事大王”呀!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爸爸的故事给我的儿童时代增加了许多美好回忆。例如:《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西游记》里正义的孙悟空、贪吃的猪八戒等等。总使我听得心动神移、津津有味。
有一次,我在幼儿园表现好,老师奖了我一枚红花。回家后,妈妈问我想要什么奖励。谁知,我竟脱口而出,说道:“我要听爸爸讲故事!”惹得全家人哄堂大笑,但笑过后,大家又表扬我,小小年纪就热爱文学,将来可就要当作家了。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能陶冶性情,有助写作,增长知识,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我们不仅要阅读大量的书籍,还要学会挑选、比较书。一本好书,就是内容丰富,人物如生,满带真情实感和语言质朴浅显的书。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读书,有什么不好呢?
第五篇:忆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忆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据我道听途说,各个思修班的同学期末前都要写一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以明其志。我无心揣测学校老师选择大家来读这一本书的意图,总归是要为了我们好的。不过薛老师说的话也很有道理,这本书中的很多内容已经不符合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社会的要求。
二十世纪初期的俄国,或者说苏联,人们的精神状态与价值观与今天的俄罗斯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更何况是二十一世纪已经改革开放了的中国。但是,抛开了时代背景与作者所歌颂的主旋律,这部书里其实还有一些内在的东西值得我们来谈一谈,去试着得到一些感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对我来说,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十年前的我,只是一个上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不懂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不懂什么是解放全人类,不懂什么是“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我只看到了保尔·柯察金经历着来自敌人的、疾病的、命运的一次次苦难,人们说,他在奋斗。
然而保尔并不仅仅是一个人在奋斗。在他的身边,我看见了朱赫来,看见了阿尔焦姆,看见了冬妮娅,看见了谢廖沙,看见了托卡列夫,看见了丽达,看见了潘克拉托夫,看见了扎尔基,看见了达雅,看见那么多给予他帮助或是影响的朋友、同志。是的,保尔,这样一个战士,决不是个人命运的艺术品,而是在某个时代环境中诸多人的影响的造就。对于年少的我来说,了解了保尔·柯察金的命运,给我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对于身边的人要学会正确地评价,正确地取舍,正确地交往。人,在这个世界,需要优秀的前辈给你做正确的指引,也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给你真诚的帮助。如何慎重地从师,如何正确地交友,是做人的一大艺术,一门学问。
保尔是幸运的,他在人生的道路中遇见了正确的人,得到了正确的知音。但是我们当然不能把一切全都归为客观因素的结果。保尔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坚强、勇敢、理智、无私。这便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所要表现的精神所在。保尔在经过烈士们的刑场时那段感悟一直影响我们。“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虽然很多人都省去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那一段的文字,但是,这几句就足以作为我们珍惜光阴的座右铭。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一个小片段让我思考了许久。在德国人到来之前,红军有一大批枪支还没有处理,他们在讨论之后决定把枪分发给镇上的居民。在讨论中,几个人关于居民们的不同意见让我觉得很值得寻味。作为领导(我记得好像是几个人中比较大的干部)的那个人认为居民们会把枪交给德国人,而另外的那个人不同意,他认为人们会拿起枪保卫自己。而书中的结果,我记得是大多数的人还是把枪支上交了,少数的人把它藏起来或是销毁了。这倒是让我品出了有一种近乎于鲁迅先生《阿Q正传》的一种悲哀。革命的人得不到,或是得到很少的群众支持,与群众的距离太大,这对于革命是危险的。好在书中,或是历史中,这次革命是成功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毕竟已经读了十年了,当时的感想也忘了很多。不过,有些主题之外的内容还是觉得可以在这里讨论一下,另一方面,老师在课上介绍的那些书我都没看过(恕我才疏学浅),而这个月又因为手术住院不能去度,便在此凭记忆浅谈当年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之感想,望老师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