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宝煤矿关于资源枯竭情况的报告

时间:2019-05-15 16:1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万宝煤矿关于资源枯竭情况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万宝煤矿关于资源枯竭情况的报告》。

第一篇:万宝煤矿关于资源枯竭情况的报告

万宝煤矿关于资源枯竭情况的报告

一、基本情况

1、历史沿革及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万宝煤矿是白城地区唯一的煤炭企业,位于吉林省西北边缘的半山区,由白城地区直接领导,是全民所有制的地方国营煤矿。万宝煤矿建于1957年7月15日。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以煤炭生产为主,同时兼营发电、水泥、砖瓦、土木工程建筑、机械加工维修、轻轨铁路运输等综合性企业。矿区占地面积4.158平方公里。

万宝煤矿主要辖有:万宝矿区、红旗矿区和团结矿区、矿所在地属洮安县万宝镇。

万宝煤矿2006年末破产前隶属辽源矿务局。2007年划归洮南市(洮南市万宝矿业电力有限公司)万宝镇。

万宝镇因煤炭产业是全镇长期以来唯一的支柱产业,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赖煤炭资源开采,全镇30%以上居民生活来源于煤炭生产和煤炭企业辅助性生产。

依托煤炭资源采掘,五十余年来,全镇经济社会处于相对滞后发展状态。财政收入等总量指标在全省同类型地区排名靠后。人均收人等生活水平指标在本市处于末尾,增长率指标明显偏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

2、最近三年采掘业发展情况

2009年至2011年,采掘产值1320.8万元、采掘从业人员136人、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21%、采掘从业人员占工业人员的比重 23%。

3、历史贡献

五十余年来,万宝煤矿作为吉林省白城地区唯一的煤炭企业,为全区及周边市、县人民生活、工农业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大量贡献。尤其在七十年代国家资源短缺时期,万宝煤矿始终以生产亏损状态为国家提供优质煤炭资源,广大职工舍小家为国家,奉献了全部精力,与此同时,为国家创造了财富。煤炭生产基地,累计煤炭产量、上缴税收情况

开采时间1957年至1985年,累计产量509万吨,上缴利税634.24万元。

二、资源枯竭相关情况

1、煤炭资源枯竭情况

万宝煤矿井田面积0.7643km2,煤炭保有地质储量1745.4万吨,现保有储量940.1万吨,可采储量733.6万吨。占累计探明储量的11%。

近年来,受资源枯竭状况及煤矿整合的影响,万宝煤矿煤炭生产大幅度萎缩,产量大幅度下降2009年至2011年煤炭产量3.3万吨,比产量最高时45万吨锐减41.7万吨,比鼎盛时期锐减34.7万吨。现生产规模20万吨。

2、采掘业发展情况

受资源枯竭、煤炭开采难度加大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万宝煤矿煤炭采掘业发展正呈现逐年下滑趋势。

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2009年至2011年煤炭采掘产值1320.8万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21%、比重与上年比下降26%。

采掘业从业人员情况

2009年至2011年从业人员136人、占工业从业人员比重35%、比重与上年比下降23%、从业人员与鼎盛时期比减少1569人。

3、主要大中型矿山情况

吉林省万宝煤矿是全民所有制的地方国营煤矿,企业原有矿井11座,因资源枯竭先后关闭9座,现余生产矿井2个(红旗一井、红旗二井)即万宝煤矿一区、二区,目前一区为复采区,以被认定危机矿井,二区矿井已采至-270水平,涉临-680水平极限,总体分析,矿井服务年限为27年。

4、民生情况

受资源枯竭因素影响,目前万宝镇矿区居民收入严重受阻居民生活水平呈相对下降趋势,原辽源矿务局万宝煤矿破产改制后,大批职工进入社会,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为期中一部分下岗职工提供生活来源。

5、地方财政情况

6、矿山环境情况

1、矿山环境恢复整治率

矿山环境问题表现在为伴生矿物占地,粉尘污染土地沉陷等方面、限于地方财力有限,对矿山环境告别是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治理投

入严重不足,治理恢复程度甚微,治理率不足5%,仅对约1.2平方公里沉陷区生态环境进行了整治复垦。

2、沉陷面积

万宝煤矿由于长期大面积的地下开采,形成了一定范围的井下采空区和地面沉陷区。经调查统计该矿区已形成2个沉陷区,井下采空区为2平方公里,地面沉陷区面积4平方公里。

以上2个沉陷区共受损户108户、506人,受损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

第二篇:资源枯竭就业安置

展轨道。东川茶的故乡 东川 —— 茶的故乡提起东川,人们都想起到东川的铜;也有一些人会想到东川是彝族的发源地;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东川曾经是茶的故乡。《中国茶经》记载:“神泉小团,产于东川(现在云南东川)。”“神泉小团”在唐朝50种名茶中,排列第六位。这说明东川在唐朝,茶业兴盛。一种名牌的成名,要经过多少年的发展,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由此推之,东川的产茶历史或许在唐朝以前,就很兴盛,否则,它就不会在唐朝时期列为名茶。时至今日,东川汤丹、因民、舍快、阿旺等地还有古生茶树——老鹰茶,据专家推测,当时的“神泉小团”其原料可能就是老鹰茶。老鹰茶富含多种对人类有益的元素,如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黄酮类、多酚类等物质;还富含有高铁、高硒、高锌、高铬等,有利于改善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同时还含有其他微量元素如铷、磷、锌等,对脑神经和心脑血管具有保健作用;其中高含量的硒更有驻颜美容之作用。老鹰茶,茶汤呈琥珀色,用叶少,出汁多,其茶水在夏季有隔夜不馊的绝处,是天然解暑饮品,可生津止咳、去腻减肥、降压醒脑,有心灵养神之奇效,被称为“长寿茶”。老鹰茶在《本草纲目》有“止咳、祛痰、平喘、消暑解渴”等记载。其具有消渴去暑、消食解胀、解毒消肿、提神益智、明目健胃、散瘀止痛、止泻、止嗝等多种功效。老鹰茶还有一大特点,不含咖啡碱,饮之无兴奋作用,不影响睡眠。据说,“老鹰茶”其名字由来原因有三:一是因为这种茶只产于崇山峻岭之,由于山高,一般只有像老鹰那样的飞禽才能飞到上面。二是由于这种茶具有清凉解渴的作用,据说老鹰常会飞到树上啄食树叶解渴。三是老鹰用树枝筑巢,可防虫、毒蛇、老鼠。老鹰茶的枝叶平时散发出一种淡淡香气,这种气体是蛇鼠之辈的感官不能接受的,他们往往嗅而却步。聪明的鹰妈妈便会隔三差五的叼几只老鹰茶树枝放在窝边,以庇护宝宝们在巢中安全成长。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树叶,人们开始将关注目光转向它的保健和营养功能上。安徽医科大学科研组经过实验研究发现,老鹰茶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症有一定抑制作用。目前,东川企业——云南天和甘露茶业有限公司计划在铜都镇-50亩老鹰茶育苗基地,在汤丹、因民、拖布卡、阿旺种植一万亩茶,力争“十二五”期间,在东川种植老鹰茶面积达5万亩。云南天和甘露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公司创始人冯霞从事茶业二十多年,经过多年研究,创新出免洗普洱茶制备工艺,该专利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云南制茶业一项空白,用该工艺生产的普洱茶,符合国际卫生标准,打破了普洱茶出口制约。2010年获得了上海世博创新节行业十大创新品牌荣誉。东川产茶历史悠久,有先进的生产工艺,有原生老鹰茶品种,具备发展东川特色茶叶的先决条件。发展茶业,对东川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建绿色东川、生态东川极为有利。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东川将东山再起,重现昔日的茶业辉煌。矿产资源 东川矿产资源丰富,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广,遍及全区14个乡(镇)。矿业经济是该区的支柱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矿种主要有铜、磷、铁、黄金、铅锌、河沙、汉白玉、墨玉和石灰石。铜矿累计探明储量312.91万吨金属量,品质优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采价值。

第三篇:如何应对资源枯竭

老矿中找新矿,延长开采寿命。严查严处非法采矿!

关于大冶资源枯竭问题进行经济转型都是必须的。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是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而发展旅游业能促进这些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和经济转型。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典型代表,大冶矿产遗产旅游资源丰富。“拯救大冶的唯一出路是经济转型。” 一旦矿产资源枯竭将会带来大量人口失业,而且矿工由于其它谋生技能的缺乏,再就业十分艰难。

一是把握转型的最佳时机,未雨绸缪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必须因地制宜、科学地选择转型产业。三是产业转型必须与解决就业问题相结合。四是产业转型必须注重各类人才的培养。五是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国家政策措施支持相结合。利用矿产遗产开发旅游业,应该说是资源型城市可以选择的接续产业之一。在生态、环保产业与旅游业之间建立起循环产业链条,不但能获取经济效益,还能改善生态环境,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国内外许多资源型城市都在这方面进行过积极的探索。

支柱产业单一,城市对矿业产业的依赖性很大。“这样城市的发展会受到很大限制,容易造成城市功能不全,城市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第三产业以及可替代产业发展滞后。” 矿业城市在管理体制和利益机制上矛盾突出。有的是大矿山,大企业、小城市,企业大财政,城市小财政。矿业企业创造的利税地方城市留成很低。容易造成企业办社会,政府办企业的本末倒置、功能错位的状况。

其实在中国早些年,就已经有人提出了国家应该大量储备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建议,但我们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储备,还向外国出口石油,而且,中国还大量地出口可宝贵的煤炭资源。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应该购买储备能源,而不是出口能源。

解决方法:第一,私人资本利益主导下的大工业生产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索取上,经济发展采取高增长、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失衡和环境破坏。政府仍旧以追求经济增长为中心,竭力不损及目前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第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发展的可持续资源和环境基础。重视环境问题,却低估了资源危机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没有建立可信的资源替换战略或者资源代际分配计划,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缺乏具体的对策。第三,盲目相信自发的科技进步能解决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忽视了现实中科学技术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是最终解决资源与与环境问题的手段。另一方面,在科技进步完全服从资本利益时,它在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由于其巨大的杠杆作用,会迅速消耗大量宝贵的资源,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我国有学者认为知识经济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知识与技术只能节约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延缓危机的到来。也就是说,知识经济只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仅仅依靠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不能全面应对人类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危机的。

二.制定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是最终化解危机的手段

科学技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是最终解决资源、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途径。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科技进步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大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其次,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资源的可持续。最后,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要依靠科学技术。

三、突破资本利益的限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调节机制/第一,为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必要利用计划手段对可使用的资源总量在各间实施计划分配。/

四.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开发

第四篇: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也开始面临这一难题,且问题越来越突出。鉴于转型工作的复杂性、综合性,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已有转型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提出了系统对策建议。

改善宏观调控

一是成立专司部门。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调整,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问题。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时尽管具体做法不一,但都成立了专门领导和协调转型的机构。我国可考虑由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委共同成立“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与政策办公室”(也可考虑对国家振兴东北办或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进行职能扩充)。二是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并可考虑立法保障。由国家专司转型的权威机构来制定和实施经济转型规划和区域振兴规划。首先,这种高层次机构可以兼顾利益、协调各方采取行动;其次,可以避免地方政府制定转型规划所带来的主观随意性和任期制下出现的非连续性;最后,能突破地方政绩观和地方利益集团的束缚,及早进行科学规划,做到未雨绸缪。另外,鉴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在我国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举措,不只是资源型城市的局部问题,可借鉴国外经验,通过立法将转型纳入法制轨道,强化保障机制。三是在产业政策、财税金融、环境生态、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和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给予倾斜性支持。鉴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系统性与复杂性,要取得转型的真正成功,必须打政策组合拳和注意措施的综合配套。

调整产业结构

一是淘汰落后资源产业,即主动退出那些成本高、环境污染重且没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二是改造传统产业,即对仍具竞争优势的传统资源产业积极用先进技术进行改造升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并不意味着要全部放弃传统资源产业。对仍具竞争优势的传统要利用先进的科技对其改造,使其升级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将有基础的非资源型产业做大做强成支柱产业,激活存量资产。四是在资源型产业基础上发展接续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当然,还可以考虑对伴生资源、共生资源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五是在资源型产业之外发展既有国际市场前景又有本地比较优势新兴产业,进行新产业植入。

重塑城市形象与功能

一是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过程是“现代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协同推进的过程。要理解这一点,必须先弄清楚传统城市化与现代城市化、现代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两组概念。传统城市化与现代城市化的区别在于城市化的产业支撑不同:18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城市化开始进入现代城市化阶段;即城市化传统与现代之分界点在于有没有社会化工业大生产的支撑。现代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区别在于城市化量与质的区别:近年来,第三产业替代第二产业成为城市发展新动力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且城市发展也由以“城市化”为主的量变阶段向以“城市现代化”为主的质变阶段过渡。

二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必须高起点规划,强化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与形象的优化。没有城市形象的重塑,没有城市功能的再造,就不可能有成功的转型。

优化产业组织

一是要促进大企业集团的建立,培育地方经济成长的火车头。竞争力强、发展迅速的大企业往往能成为带动一个地区经济成长的火车头。二是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打造有活力的产业组织结构。要在积极建立大企业集团和争取大型企业进驻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形成产业聚集和企业网络,提高区域竞争优势。企业在初创阶段最需要政策、环境的呵护。因而,为推动和促进中小企业的更快发展,要综合运用诸如提供创业资助、支持技术进步和创建企业园圃等多种政策措施。

深化对外开放

一是要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和区外资本进入。为配合转型、吸引外部投资,其一可以考虑积极兴办各类工业园区,努力培育项目载体,实施筑巢引凤和项目招商;其二政府应该制定和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扩大开放,吸引外部资本进入不仅会促进产业转型和创造就业岗位,还将极大地推动经济在区域间的横向联系,甚至将推动和深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二是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内统一大市场的竞争,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更要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要创造条件,积极鼓励企业开拓外部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从而促进经济的外向型发展和对外贸易多元化。企业参与国内大市场和国际市场竞争程度加深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扩大产能、改善产品结构的过程,更是塑造企业竞争力和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的过程。

健全科教培训和社会保障

一是要依靠科技教育来放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物质技术动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这一要求,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把科技创新与资本投入相结合,用科技力量放大经济转型的动力,推动经济转型的步伐。另外,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也是城市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根本标志之一。二是要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促进再就业和再工业化。通过卓有成效的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能提高大批传统产业工人的素质和技能,从而能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准备条件。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经济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必然会造成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和职工下岗,社会不稳定性因素增加,这就要求多渠道的分解经济转型压力,在加强职业培训的同时,抓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减轻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负面影响,为转型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资源枯竭型城市情况汇报提纲

一、基本情况

地处西部,东临,南与市毗邻,西北与接壤。全区总面积平方公里,下辖7个街道办事处、1个建制镇,总人口13万,由汉、蒙、回等17个民族构成。地处库布其、和和的交汇处,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无霜期短,气候干燥,多风沙,温差大。年平均降水量168.5毫米,年平均蒸发量3496毫米,是降水

量的20倍。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作为包钢的焦煤供应基地,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煤矿为地区、也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0.1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78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在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煤炭资源也进入了严重衰退期。由于煤炭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由此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也日益突显。加快城市转型和经济转型,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资源枯竭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一)产业结构失调,三产水平偏低。,我区三次产业比重为0.7:78.6:20.7,第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一、三产业比重小的特点显著,其中第二产业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以大量资源的消耗为代价促进经济增长。因工农业发展水平低,居民消费水平不高,这也严重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资源面临枯竭与经济发展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突出。主导产业是煤炭,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资源面临着枯竭,发展其他产业先天不足,缺乏替代产业。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加剧了城市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三)地方财力紧张,社会负担沉重。“十一五”以来,我区人均可用财力增长缓慢。地方经常性收入仅由的1.08亿元增长到的2.3亿元;人均可用财力由819元提高到1755元,财政自给率仅为30%左右。

1、社会保障方面。是典型的先有矿、后建区的发展模式,很多区域基础设施及医院、学校等公共机构都是由工矿企业先期承办。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办社会职能逐步分离。自企业改制以来,我区共接收企业所办医院4所、学校22所、托儿所(幼儿园)5所,2747名工作人员。矿业公司,根据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分离,将6000余人移交至我区。这部分人大多文化水平低、社保、医疗等方面历史遗留问题多,我区社会保障压力进一步加大。

2、就业方面。近年来,我区煤炭资源逐渐萎缩,加之重工业运行受国家宏观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煤炭及相关产业效益开始下滑,企业大面积停产破产,导致大量人员失业。仅黄白茨煤矿和五虎山煤矿破产涉及人员就有29358人,涉及在职职工17720人,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自谋职业7541人。现仍有在破产、下岗、改制过程中未实现再就业人员16000余人,且多为“4050”人员,家庭赡养供养压力大,收入来源不稳定。同时,我区地方产业集中度低,缺乏后续吸纳就业的产业,就业再就业问题突显,城镇失业率居高不下。

(四)棚户区搬迁改造资金缺口巨大。我区棚户区多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依矿而建,房屋设计标准很低,部分房屋结构为砖框架填土坯墙,因年久失修,墙体大多开裂,在使用功能、安全性能等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道路大多为土路,交通环境差。做饭和采暖多以燃煤为主,没有统一的供热、供气设施。常年饮用未经加工、水质极差的井水,吃水困难。电力管网老化,部分地区停电问题长期难以根本解决。采用明沟排水,环境污染严重。为改善矿区生活条件,我区自起实施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和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棚户区搬迁面积达到190.97万平方米,重度危房面积26.7万平方米,搬迁人口2.6万户、8.03万人,约需资金35.3亿元。

(五)生态环境脆弱,矿山问题严峻。长期的资源开采和重化工工业发展,对我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污染。历年累计产生煤矸石约1900万吨,粉煤灰约730万吨,电石渣约30万吨,占地面积3.51平方公里,由此所引发的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均超标。同时,造成地表水质污染、地面下沉、煤田自燃等灾害,约400万平方米地表植被遭到极大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截止,我区采煤沉陷区总面积达到22.983平方公里,造成地表最大下沉值为14.65米,最大水平位移2.88米。采煤沉陷区大量居民住宅及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受到破坏,不少矿区“地陷、水干、树死”,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此外,煤田自燃现象严重,曾形成火区面积349.6万平方米,自燃40余年,对空气质量、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三、推进转型的主要工作

鉴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近几年来,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下载万宝煤矿关于资源枯竭情况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万宝煤矿关于资源枯竭情况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安源”是一个曾因煤而响亮的名字,现在更因煤炭资源枯竭而经厉着无比的痛。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煤矿作为支柱产业的局面在安源区将成为历史。因煤而兴......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2003-10-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国内外许多资源枯竭的城市都面临如何发展的问题。 焦作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近几年来......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估报告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估报告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耒阳市泗门洲至黄市旅游公路改建工程 2、项目内容及规模:本项目路线起于耒阳市泗门洲镇泗门洲中学路口,经......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今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为掌握金融危机背景下我......

    对铜川市资源枯竭转型问题的思考

    对铜川市资源枯竭转型问题的思考 2014-5-6 9:21:00陕西统计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国......

    白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求索

    白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求索 2006-7-21 ——解析“白银模式”系列报道(一) 编者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法国的洛林、德国的鲁尔、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等,早在......

    东川试解资源枯竭型城市难题

    东川试解资源枯竭型城市难题 2005-4-25 “中国惟一零税区”,这是“东川再就业特区”极富吸引力的招商广告。广告背后,是破解资源枯竭型城市特殊困难的艰苦探索。 东川曾经是一......

    花县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

    花县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2008-2015年)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精神,为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我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