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之经典讲解[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6:1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道德经之经典讲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道德经之经典讲解》。

第一篇:道德经之经典讲解

第一章 天地之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道”;能够有言辞说出来的“名”,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名”,“无”天地之源起,“有”,是万物的开端。所以要经常从“无”中观察“道”的奥妙;经常从“有”中去认识“道”的端倪;“无”和“有”这两者,同出一源,而称谓不同,但是都称得上深远玄妙,这不是一般的深远玄妙,而是深远又深远,玄妙又玄妙,这就是天地万物之无穷奥妙的总门。

老子提醒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两种思路,一是超脱的眼界,一是深入的精神,治理国家也好,经营企业也罢,抑或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超越性的眼光,任何一个成功的领袖,都不会沉浸在具体的事物中,而忽视对大的发展方向和根本利益的超越性思考是不可能成功的,诸葛亮最为人称道的是他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在思考这样超越性的战略问题的时候,他处于“常无、欲以观其妙”的思维状态,也即是放开一切具体事务,综合各种信息,关照事务的本质和根源。事实上,人类所有的伟大思想理论,乃至重大发明,都是在一种“虚静”的、“忘我”的、“超脱”的状态下,也就是常无的状态下获得的,因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洞察万物的“妙”.老子还告诉我们,有宏大的深远的眼光和战略思维,抓住事物的本质,看清事物的根由,看清事发展方向仅仅是获得成功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有“常有、欲以观其徼“的思路,前者是战略,后者是战术,诸葛亮不仅是战略家,还是战术大师,在具体的战争实践中,他是了不起的操盘手,这一切都与他深入地实践分不开,也就是说,他经常处在”常有“的状态,故而能够精通各种战法,常有的思维要求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深入的精神,唯有深入,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步骤的吧战略落到实处,最终完成战略梦想,把我”有“与‘无’经常性的”超脱“和”深入”即重视“战略”也重视“战术”才合乎老子的教诲,才算真正的理解“众妙之门“。

第二章 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二篇:读书笔记之道德经

感悟《道德经》,修身养性

从初中到现在已经学习过很多老子的文章,但系统完整地阅读老子的《道德经》,还是在这次暑假。阅读完后,被其中所蕴含的深厚修筑的哲理所折服,不由得感慨: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留传给后人丰富的遗产,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勿庸置疑,当数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极其精炼,只有八十一章,总字数加起来不过五千。但老子用这极其精炼的五千言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可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尚不能一一参透。在这里只能凭自己理解写下感受最深的几点。

体会《道德经》,主要也就是体味老子的“道”,体味老子。

道,这个颇带东方神秘主义的名词,在《道德经》一书中频频出现。老子对“道”有种种构想,从老子对“道”的种种构想之中,我们完全可以体味到他对“道”的那种近乎虔诚的膜拜和敬畏。因为虔诚的推崇,他赋予了它博大精深的涵义,也使得这个概念成为了他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

总的来说,他的“道”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修身养性、立身处世、安邦治国。

先说安邦治国。《道德经》中有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是说圣人没有固定的想法,以满足老百姓的想法作为自己的心愿。在治国的过程中,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要求治国者的地位虽高而人民负担不重,遇到灾害站在前面带领人民群众去救灾,所以人民不受其害。《道德经》还说:“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福。”,以自己的知识治理国家,则国家盗贼四起,不以自己的知识,而是按人民的意志治理国家,则国家就幸福昌盛。还有,只有“以正治国”,即以正直不阿的态度治理国家,为政清廉,处事大公无私,执政为民,执政者才能受到人民的拥护,这样,执政者的江山才稳固。君王顺着老子安邦治国的思想而行,则天下太平,国运昌隆。中国历史上的汉初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就是明证。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学习其中的立身处世,修身养性之道。《道德经》中可以提炼出来的立身处世,修身养性之道十分之多。而且其中所载的修道之法,多为老子自身的体验,文字不多,但方法完整,从确立目标,到调心、调气,排除干扰,正确把握各种功境,最后完成与道,真理相合,无所不及。普通人顺着老子修身养性思想而行,可以正心、正法、正行,成就正果。

《道德经》的第一句,也是被世人提及最多的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告诉我们宇宙和自然的大道是普遍无限和绝对永恒的,是难以描述的。难以描述是因为我们人类思维、语文是具有极大局限的,是片面的。由此,不管我们对“道”的认识如何,都是局限的,还有更高深的“道”是我们未能理解的。所以,不应该停留在原地不思进取,而应该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己,不断地加以认识。这也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里的“用发展的眼光看

问题”相通的。但是这种发展应该是建立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的,因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宇宙和自然的规律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遵守的。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推崇也是老子一切哲学思想的最本源。

老子还给我们提供了修身的准则,或者说榜样。“上善若水”——他说天地间至高至极的善可以用水来形容。因为“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具有滋润万物的本性,却与万物毫无利害冲突;水具有宽广的胸怀,毫无所求,甘居众人厌恶的卑下,污浊之地,所以它可以算是至高的“善”了。“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老子通过这个句子详细地指出了人应该效法水怎样的德行,首先要效法水的不居高的精神,要时刻让自己保持谦虚卑下的态度。有了功勋却不占据,不与人争,不自以为是,不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其次应效仿水的沉静没有物欲。人类应该恢复自己心灵的透彻明净,抛弃众多物价的束缚。并不是说一点物欲都没有,但是要限制自己,不贪图,不强求。身处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的我们,更应该以此为标准,审视自己的心灵。除此,还应效法水的仁爱之情,带着一颗不求回报的心真诚地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还要效仿水的诚信,水的平正,水的能屈能伸,水的善于把握时机。

在第四十六章里,老子提出“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世上的很多事并不是绝对的。许多看上去很好的事往往会变成坏事的开端,而不好的事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变成好事。所以如老子一样的智者说,祸和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常常发生在那些得意的事情之中,这是由于人们只看到利益的一面而看不到祸害的一面,只知道生存的快乐,所以人即使生活在安乐的环境中,也应居安思危,因为灾祸随时可能降临。同样,面对不愉快、灾难也不必绝望,因为灾祸背后常倚伏着幸福。但福祸谁都不能说得很准确,所以到最后还不如和谐地去面对一切,透过长远时空、利弊并重地思考问题,这样自然就产生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这种平常心会带给我们和谐以及待人的宽容心。

除开这几点,《道德经》中还蕴含了许多的生活哲理。尽管道家思想在几千年来不断丰富与发展,但老子的修身养性学说及其境界一直高山仰止,不可动摇。《道德经》的内容不仅是人类修道的最好典范,而且是人类由平庸、卑微走向伟大、神圣的科学方法之一;是智慧之源,是安身立命、立身处世、安邦治国思想的源泉和基础。弘扬它,不仅对修身养性,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在科学地审视宇宙、社会历史、自然万物的前提下重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理想,将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第三篇:之道德经感言

读道德经感言

道化万相,德和十方,体自然而任用,明运化而通机,文留五千含成真之道,章分九九蕴达玄之途。正循则和道,反用可为谋,能於言下体言外之妙当能通机达变,若从义中了义侧之思自可如意展发,至此不为言所缚,不为义所拘,是真得其用,可于尘迷里指示觉路,在乱境内化导愚盲,善学善用,是近道矣。开篇明义,可道非常,强名体道,无有生天地化万物,和而观之,名异出同,本一玄真,玄亦剖分无尽,能包众妙。道本自然混沌,无相无名,为表其义,圣人强字曰。无有道之显化二相,同体异现,分化便万千之相,溯本则同归一元,故能体玄通妙,乃明道之途。

道者体和无极之真,运显阴阳之用,外虽示如水之柔,内则怀不易之刚,抱一而为天下式,守弱不为世人先,德显道藏,顺应自然,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效天地之不仁,法自然之妙行,教施不言,治归无为,故能身存生长。

至虚守中,即会谷神,同玄牝之体,通万物之根,不自生而长生,冲和以为用,渊兮以成宗,归根复命,谓常谓明,至此,始可独立不改,周行不殆。

第四篇:学习“道德经”之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经”之心得体会

11月22日,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了国学大师翟鸿燊教授的“道德经”知识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先”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了解了道的特点和道的作用,道的运动方向是向相反方向发展运动,然后再返还老根,这个是不停的循环运动。同时,还了解了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来源和信仰。

“无为而无不为”知识是学出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境界是修出来的。“体道、悟道、得道” 最实用的团队文化:就是为人处世的文化。最高级的团队文化:就是精神文化。“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作为企业员工,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完善自我,刻苦锤炼自己的个人价值、凝塑自我魅力、提高管理实践经验;在不断的锤炼中,进一步提高自我修养,达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境界;能真正得体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听完这个讲座后,结合公司的实际为主,我认为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在我们为企业尽职尽责的同时,我们应该完善自我,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和素质的提高,结合和运用翟教授提出的修养、心态、孝道、交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将我们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不仅要努力地工作还应该学会巧妙而富有成效地工作,为企业奉献力量。学习是为了精通,精通是为了应用,知识不是力量,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自如才是力量。

向蓉

2014-11-27

第五篇:暑假作业之《道德经》读后感Y

假期读了几篇《道德经》,并没有读完,但从零碎中的文章中深深体会到了老子的道家思想,暑假作业之《道德经》读后感Y。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貌似也是《诛仙》的开场,意思就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对待万物就像刍狗一样,刍狗就是草扎的狗。看似天地无情无义,这却又是最大的仁义,正因为无仁,才会有绝对的公平公正。在老子的思想中占第一位的是道,第二是德,第三才是仁,与儒家思想不同,而天地对万事万物都漠不关心,任其自然发展,正是天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元气生天地,天地化二气,万物遵循着道的本源规律发展。虽然我不信道教,但是道教的很多观点我都是很赞同的,就像这天地不仁,我本以为世间没有绝对的公正,虽说有着法律的约束,但是每个地方还是会有许多黑暗的事情,还有黑社会,还有战争,也许你什么坏事都没有做,也可能被从天而降的花瓶砸死,或做高铁身亡,读后感《暑假作业之《道德经》读后感Y》。都说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大多数努力的人也的却是这样,通过高考从农村走向城市,有个工作安稳度过一生,但与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本来我觉得有些事很不公平,就像普通学生和富二代,普通学生很努力却得不到,富二代悠悠哉哉想要的招手而来。可是岁者年龄的增长我发现一切又是那么的公平,有的人努力没有达到好的结果但是他心里却无悔,有的人悠闲过了一生却空虚寂寞,他的人生毫无意义。虽说是随着自然发展规律做事,不可逆天而行,但是成败却是在于人的自己,努力学习可能会照样落榜,但不努力却绝不会有好结果,顺着规律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最终高人一等笑傲人生。花开花落,一切都是那么的公平。

下载道德经之经典讲解[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道德经之经典讲解[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参考资料之007:老子道德经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踩打泥土做陶器,器皿中间必须留出空处,器皿才能发挥盛放食物的作用。用泥土做成器皿后,......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首家的主要经典,据传是由春秋末期李聃所著。 老聃,通称老子,是春秋时的思想家,首家学说的创始人。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

    道德经

    《道德经》学习感悟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儒教,佛教相比,道教既没有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教的推崇,也没有历代君主大兴佛教对释家的重视。道教一直植根于民间,发......

    道德经

    《道德经》读后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对于《道德经》,我很是惭愧只用了大概一周的时间来读,勉勉强强算是读完了。起初读起来很是费力,首先这是一篇先秦诸子时期的著作,其古......

    高中英语之名词讲解(5篇)

    一、名词:1、英语名词可分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两大类:1、专有名词是个别的人、地、物、团体、机构等的专用名称。专有名词中实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Beijing, Tom, the Peop......

    导游三篇之导游的讲解

    导游三篇之导游的讲解 高级导游员 蒙面之城 讲解是语言的功能之一,是一种交流方式。语言是人类最为本能的行为,当人类还处在天地鸿蒙时期时,就学会了用嗬嗬的哟喝声呼朋引友。......

    道德经有感

    做一个“得道若水”的女子——读《道德经》后想说的倪燕记得学生时代读语文时,听说过《道德经》,知道它的作者是老子。仅如此。若干年也只是闻其名不知其样。刚刚握之在手,还觉......

    《道德经》--学习心得

    读《活学活用道德经》心得体会——凯瑞红山置业公司·丁超峰 集团·人力资源部在6月8日发出通知,组织全员学习《活学活用道德经》一书,本人不敢妄自谈论《道德经》,仅对学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