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整体搬迁项目建议书
扩
能
项
目
建
议
书
镇江市电站辅机厂 二零零七年七月
镇江市电站辅机厂扩能项目建议书
一、企业发展现状
镇江市电站辅机厂创建于1987年,位于扬中市扬子中路261号,主要从事燃煤电厂烟气除尘系统,烟气脱硫系统,浓相气力输送系统、灰库系统、散装物料运输车、压力容器、罗茨风机等环保产品,共计四百多个品种规格,是国家电力公司定点生产电力环保设备的骨干制造厂,是中国重汽集团成员单位,具备Ⅰ、Ⅱ类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资格证书,环保工程设计资格及施工证,2000年被江苏省建行评为AAA级信用单位,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厂区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0平方米,企业现有职工580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员工总人数的25%,现有资产总值1728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6068万元,2006年实现产品销售14000万元,利税3000万元,预计2007年实现产品销售25000万元,利税5000万元。但目前厂区内的生产能力仅为10000万元,其中有5000万—10000万元在外加工。
二、产业发展方向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现有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十.一五”规划》,对现有全国老燃煤电厂未安装烟气脱硫设备的企业排定了烟气脱硫改造的时间表,在2010年以前全部改造完毕,从而总体上来降低我国二氧化硫排放
量,镇江市电站辅机厂四大类产品中:①除灰除尘系统、②气力输送系统、③烟气脱硫、④新能源设备,前三大类都与国家的烟气脱硫改造项目有关,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属于国家鼓励和支持的节能环保产业,仅上半年我厂在手的烟气脱硫订单就已达到10000万元,正在洽谈的项目还有3个,总标的额达到50000万元。而新能源设备又是我国目前竭力发展的一个产业方向,主要从事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配套合作。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上,还属于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德国目前正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计划到2010年使“生态能源”的发电量占到全国发电量的10%,50年后力争使再生能源成为主要能源,英国政府也计划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达到全国总发电量的10%,到2020年达到20%,丹麦的风力发电目前已为全国提供了20%的电力,这一比例位居世界第一。在过去的5年中欧洲的风电增长超过了35%。我厂生产的新能源设备将主要与中电国际新能源公司合作,为再生能源提供可靠的配套设备。
三、项目投资概算
我厂地处市区扬子中路261号,根据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扬中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要求,厂区面积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从上半年在手订单和下半年在谈的项目来看,今年很可能要放弃部分订单,所以急须进行扩能改造征地。
项目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项目主要内容,新征地100
亩,新建厂房25000平方米,新建一座试验台,新建一个加工中心,购进各类生产设备,形成年销售6亿元人民币的生产能力。
项目总投资的组成:
项目建设期为9个月,第一年利用老厂区的生产能力形成2亿元的销售,第二年扩能后形成4亿元的销售,第三年达产后形成6亿元的销售。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形成利税12000万元,4年内可收回投资。
镇江市电站辅机厂2007年6月22日
第二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议书
XX市XX镇2017--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
镇区(幸福家园)集中安置点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为加快老区XX脱贫攻坚步伐,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按照《XX市“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结合XX镇镇域建设总体规划和“十三五”时期贫困户易地搬迁意愿,经研究决定,计划实施XX镇2017--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镇区(幸福家园)集中安置点建设工程项目。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会议、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和市委、市政府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以精准扶贫为主线,实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区域发展促进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工作思路,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为我镇加快实现全国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地点:XX镇东新区,西起幸福路,南接河滨路,北部与明珠大道相连。项目选址位于XX镇镇区东部,属新开发区,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正在规划建设,现代城市发展雏形显现,将建成XX镇新的经济、文化中心,区位条件 明显,交通条件优越,是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理想地段。
三、安置对象:XX镇2017--2018年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户。
四、搬迁规模及安置方式:计划搬迁69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72户2020人;非建档立卡同步搬迁118户,全部采用集中安置方式安置。
五、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该项目占地208.5余亩(其中安置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地51.57亩),初步规划建设一个建筑面积65800㎡26幢6层690余套住宅楼,分为25㎡、50㎡、75㎡、100㎡、280㎡、125㎡、150㎡七个户型,统筹安置2017--2018易地扶贫搬迁户572户2020人,其中安置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94户744人(2017年共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374户1448人)。剩余118套安置非贫困户同步搬迁。配套建设一所小学、一所幼儿院、一座医院。
六、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1212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1414万元,通过省政府债务注入项目资本金2020万元,通过承接专项建设基金注入项目资本金1010万元,承接长期低息贷款7070万元,省市县三级财政各202万元计606万元。
七、投资概算:住宅楼建房资金7896万元,医院、小学、幼儿园、配套基础设施资金4224万元。
八、项目建设工期:22个月。2017年3月-2018年12月
九、项目建设效益:项目实施后,不仅能使690户生活在 山区的农民群众通过搬迁从根本上摆脱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能够促进其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开拓新的生存发展渠道和空间,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不仅有利于降低扶贫开发成本,减轻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敏感区的人口压力,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土地规模经营,而且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扶贫搬迁移民,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对XX镇实现“最先脱贫、率先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十、保障措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复杂的系统工程。我镇坚持群众自愿和先生产安置后生活安置的原则,成立工程建设专门组织,加强领导和工作力量,为确保XX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有序开展,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特成立XX镇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任政委,镇长任指挥长,成员有镇党政办、经济办、扶贫办、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水务中心、镇村镇服务中心、信访办、派出所、财政所、供电所、国土资源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管区主任、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组成。指挥部负责传达上级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示及部署,组织协调相关村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认真研究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配套政策,负责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计划的申报、下达及组织实施;负责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下达、检查指导和考核评估,及时掌握各方面工作动态,督促完成相关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标任务。镇党委政府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负责完成本镇搬迁对象的审核和上报,组织实施搬迁工作,解决搬迁中的具体问题,保证搬迁政策兑现;负责项目工程招投标工作,抓好项目基础工程实施,确保工程质量;配合市级有关部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相关工作,按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镇扶贫办办公,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研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切实依法做好搬迁群众的耕地调整,恢复迁出地生态建设;利用金融扶持、到户增收、教育培训就业等专项政策进行食用菌、三产、商贸加工、服务业等后续产业扶持和培育,通过技能培训进行就业或劳务输出,其它通过原有产业增收。通过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将搬迁群众收入提高到全镇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工作到村到户到人头,严格执行项目公开公示制度、搬迁群众就业培训和随访服务等工作,强化资金管理,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加快搬迁脱贫步伐。
第三篇:大垴移民搬迁项目建议书
榆社县岚峪乡大垴村移民搬迁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提要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榆社县岚峪乡大垴村移民搬迁项目
2、建设地点:岚峪乡前庄沟(距大垴村旧址1公里)。
3、项目建设单位:岚峪乡政府
4、项目法人代表:李星海(岚峪乡乡长)
5、项目主管单位:榆社县人民政府
6、项目性质:新建
7、建设规模内容:此次移民搬迁大约需占用土地35亩。移民建房 80户;新建村委会1个;新建卫生室1个;新建300㎡健身场所1个;新建农家文化大院1座;村庄绿化植树10000株。新打井1眼,建蓄水池1座,泵房1座,铺设吃水管道2856米;安装变压器1台,电线10000米;新建主街道长516米,宽5米,巷道675米,宽3米。
8、建设期限:2012年至2013年
9、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870.1万元,除上级扶持资金外,其余不足部分由村集体和个人自筹解决。
(二)移民村基本情况
大垴村位于榆社县岚峪乡中部,地形呈箕形,两面是山,中间是沟,以丘陵山地为主,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地理 1
位臵相对偏高,年平均气温低于8.8℃,年平均降水量低于563.5毫米。全村有144户,428口人,耕地面积1040亩,退耕还林面积498亩,人们居住比较分散。村民以种植玉米、大豆、谷子、小麦、笨鸡养殖、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其中笨鸡数达7000多只,外出务工人员有110余人,干果经济林200多亩,2010年人均收入1680元。
二、项目建设背景
(一)该村房屋主要分布在阳圈凹、道沟、窑上、韦地沟和上大垴五条沟,70%为土木结构,大多年久失修,居住了两、三辈人,不同程度出现了裂缝、顶漏等现象,虽然近年来落实国家政策对一些特别危险的房屋进行了改造,但大多数属于危房,一到雨季,随时有倒塌的危险,直接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该村所处位臵属地质灾害频发区。近5年来,共发生山体滑坡3次,造成15户房屋倒塌,经济损失75万元。
(三)该村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出兵、出粮、出干部的模范村,当时参军46人,牺牲19人,前线运送粮食上万斤,并涌现一批先进模范人物,现在大垴村建有烈士纪念碑。
三、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优势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坚持“村容靓丽整洁、基础设施完备、创意超前新颖、设计科学合理、便于实施操作”的原则,进行统一设计规划、统一建筑标准,建设砖木结构平房,抗震要达到里氏8.0级。同时必须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保证水、电、路等各种配套设施的完善,注重住房的生态环保,做到住房100年不落后。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群众自愿、政府扶持的原则,帮助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点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贫困群众实现移民搬迁安臵,改变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提高群众的健康生活水平和稳定发展能力。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和利益驱动,充分调动移民户搬迁的积极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特别注重坚持自愿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2、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就近安臵的原则。
根据资金筹措能力和安臵条件就近安臵,确定移民规模和范围要科学合理,注重安臵方案的经济性、可操作性。要统一编制搬迁规划,移民新村要做到布局合理、思路超前。规划搬迁和安臵工作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
整相结合,与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
3、坚持移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移民与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相结合,选择具有良好的居住和发展环境的地方,避免迁入易涝、易旱等不利于长期生存发展的地区,力争一次安臵到位,避免二次搬迁。
4、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
移民搬迁涉及多项工程建设,要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支农资金用于移民村的产业发展培育、基础设施配套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引导移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从而保证移民户能够“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移民搬迁范围、对象、地点和时间期限
此次实施移民搬迁的范围为岚峪乡大垴村,共 144户、428人,地点为前庄沟(距大垴村旧址1公里)。计划于2012-2013年,分2年分步实施。2012年办理各项前期手续,2013年建设移民新村,年底实行整体搬迁。
(五)建设规模及内容
此次移民搬迁大约需占用土地35亩。移民建房 80户;新建村委会1个;新建卫生室1个;新建300㎡健身场所1个;新建农家文化大院1座;村庄绿化植树10000株。新打井1眼,建蓄水池1座,泵房1座,铺设吃水管道2856米;安装变压器1台,电线10000米;新建主街道长516米,宽5米,巷道675米,宽3米。
(六)存在的困难
1、资金筹措困难,主要原因是目前村民收入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人均年收入仅为1680元。
2、建设用地征用比较困难。
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移民建房 80户,以户均202㎡,每户7万元测算,需投资 560万元,新建村委会1个,需投资45万元;新建卫生室1个,需投资5万元;新建300㎡健身场所1个,需投资5万元;新建农家文化大院1座,需投资40万元;村庄绿化植树10000株,需投资10万元。新打井1眼,建蓄水池1座,泵房1座,铺设吃水管道2856米,需投资30万元;安装变压器1台,电线10000米,需投资51万元;新建主街道长516米,宽5米,巷道675米,宽3米,需投资45万元;项目前期费用79.1万元,投资共计870.1万元。
(二)资金筹措
村集体和个人自筹348.04万元,其余522.06万元希望上级部门给予解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将移民工作列入乡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全面推行移民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移民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负
责人也负有相应的责任。将移民工作纳入实绩考核范围。
(二)狠抓落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细化工作,真抓实干,做到思想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干部到位,及时发现和解决移民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确保移民工作顺利推进。
六、社会和生态效益评价
1、社会效益
通过移民搬迁可彻底改变该村村民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健康生活水平和稳定发展能力。
2、生态效益
实施移民工程最大的效益之一就是让迁出区绿起来,此项目实施后,空出的山庄窝铺可以通过土地复垦增加耕地或由大户经营发展庄园经济和植树造林,植被得以恢复,生态得以平衡发展,通过实施封山造林,达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不仅对迁出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有益,而且对全县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医院筹资建设整体搬迁项目请示
市第一人民医院关于入股在现址妇幼儿童专科医院筹资建设整体搬迁项目的请示 市卫生局: 2009 年 5 月 26 日 市人民政府第 28 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整体搬迁市第一人民医院。选址在市振兴街南段原**东磷化工总厂生产区内,占地面积 150 亩。2010 年 1 月 29 日 省发改委组织专家对《可研报告》进行评审,符合建设要求,总建筑面积 68800平方米,总投资 17185 万元。床位 800 张。《可研报告》总建筑面积未含地下室面积,地下室面积 9141平方米,实际总建筑面积 76780平方米,实际总投资 18648 万元。2010 年 2 月 3 日,经市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曲发改社会〔 2010 〕 12 号),原则同意《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 年 2 月 19 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初步设计作了批复,原则上予以通过(曲发改社会〔 2010 〕 49 号)。项目批准后,得到市委、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土石方工程于 2010 年 4 月 28 日 经天启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公开招投标,东方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标。同年 6 月 29 日,门诊楼、医技楼主体工程经云南赛林建设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公开招投标。广东**建安集团有限公司中标。
第五篇:森林生态旅游整体开发项目建议书
森林生态旅游整体开发项目建议书
时间:2009-06-15 10:11来源:未知 作者:管理员 点击: 570次
一、项目建设背景 1、项目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 湖北省太子山国家公园与省太子山林管局两位一体,位于湖北省中部京山县境内,东经 11 2 4 8 11 3 0 3,北纬 3 0 4 8 3 1 0 2,北靠大洪山,南接江汉平原,总面积 113468 亩,森林覆盖率 83%。(2一、项目建设背景
1、项目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湖北省太子山国家公园与省太子山林管局两位一体,位于湖北省中部京山县境内,东经112°48′—113°03′,北纬30°48′—31°02′,北靠大洪山,南接江汉平原,总面积113468亩,森林覆盖率83%。
(2)地貌特征
公园地貌形态分为岩溶-低山区、低山区、低山丘陵区和岗地等五类,是大洪山余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特殊,有明显的喀斯特地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40-467米之间。水系多呈东北—西南流向。境内土壤大致分为四类:主要为黄棕壤和山地黄棕壤,其中分布面积最大的是黄棕壤。
(3)气候特征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4℃,1月为最冷月,极端最低温度-19.6 ℃;7月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8℃,极端最高温度39.2℃,年平均降雨量1094.6㎜,降雨主要集中在4-8月,一般夏季多雨,冬春少雨。初霜期11月中旬,终霜期3月中旬,无霜期240天左右,日照时数1949.9小时,3-8月相对湿度70-80%。
(4)交通区位
公园地处湖北腹地,老汉宜公路南北两侧,交通以陆路运输为主,东距武汉120公里,西距荆州120公里、荆门60公里,北到襄樊230公里;距长(江埠)荆(门)铁路40公里,汉丹铁路115公里,焦枝铁路110公里。武(汉)荆(门)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且专设太子山互通一处。林区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2、公园历史沿革及社会经济状况
湖北省太子山林管局是湖北省林业局直属事业单位。2001年5月,经省林业局批准建立太子山省级森林公园,2002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将太子山省级森林公园升级为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与太子山林管局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现辖有石龙、仙女、雁门、王岭四个林场及林科所、旅游开发中心、制药厂、派出所、职工医院、子弟小学等16个单位。横岭集为境内主要居住生活地,已初具小集镇规模,街道硬化、绿化,水、电、通讯样样畅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林管局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林管局一直以林为主,十分注重林业产业的发展,但由于诸多原因,林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仍是十分有限。林管局为了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旅游业,为林管局提供新的产业支柱。
(2)是发挥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推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林管局的发展仅仅依靠林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利用,不开发,是一种浪费,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大众消费的旅游区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实是求是的必然选择。
(3)是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当前,随着社会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的不断提高,追求时尚、健康、优雅舒适,多层次多内涵的休闲与旅游正成为一种时代气息的生活方式,回归大自然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的主流和发展方向,林管局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开发旅游资源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合适的气候环境,优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处于湖北腹地,离武汉、荆门、潜江、天门、京山、仙桃、应城等中心城市均在180公里内,交通便利,客源充足。
(2)项目基础牢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风险系数小。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已累计投入资金近500万元,建成了一定规模,并于2003年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其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为项目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与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相适应。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素质的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大,追求文明、向往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这样为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三、主要景点
1、王莽洞
位于公园中部山峰,洞口长约5 m,宽约0.5 m, 垂直入口向下约20米后,豁然开朗,别有洞天。洞内钟乳石林立,千姿百态,构成十六大景、四十八小景,洞连洞,洞扣洞,洞洞玄奥,其中“冰川瀑布”层层叠叠、“冰雪罗汉”形象逼真、“瑶池仙境”波光粼粼。洞内有暗河,但不知流向哪里。
2、大佛洞
位于公园中部山峰的山腰处,洞口宽约8 m,高约10 m。洞内天然形成一座坐佛,高约6m,宽约3m,栩栩如生。洞顶有一缝隙,每当正午时分,阳光透过缝隙正好照射在大佛身上,宝相庄严,崇敬膜拜之心尤然而生。
3、石仓雨林
位于公园中部的成片石体,满坡的太湖石棱棱角角,如刀砍斧劈,人行其上犹如进入一个天然的足疗场。林木生长于石缝之中,各种藤蔓借缝而生,依石而长,是石头的仓库,树木的天堂,藤蔓的海洋。
4、仙女泉
位于仙女林场的京太公路旁,泉水从山中巨洞中喷涌而出,流入洼地积水成潭,常年流水不断,泉水冬暖夏凉。1994年,经省地矿专家检验,仙女泉水为优质矿泉水。
5、神龙井
位于宋棚,泉水从山中石缝渗出,在洼地形成水源,深2m,面积约为5㎡,甘甜清凉,常年有水。
6、仙女崖
位于公园东北的突出山峰,高约200m,挺立陡峭,登崖远眺,林海茫茫,林木葱翠。
四、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期限、方式
1、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王莽洞景区深度开发。主要建设篡峰寺庙、登山健身道等。
(2)狩猎、拓展训练场等项目开发。主要建设狩猎场、拓展训练中心等。
(3)休闲度假中心建设。主要建设生态型游客休闲度假服务中心等。
2、建设期
24个月。
3、投资方式
合资或独资经营。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王莽洞景区深度开发投资3000万元。
2、狩猎、拓展训练场等项目开发投资2700万元。
3、休闲度假中心建设投资3000万元。
六、效益评价及风险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据初步估算,随着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各旅游景点、景区的建设,游客的数量可成倍的增长,而且消费水平也将大为提高,根据总体规划及游客增长率,公园建成后,公园游客人数可达3-4万人次,旅游全年总收入达1000万元左右,预计能在9年内收回投资。
2、社会效益分析
(1)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可以增加200人以上常年就业。
(2)提高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知名度。能通过旅游带来大量的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以旅游形象为代表的优质环境,能提高旅游等各方面知名度,起到吸引人才和资金的作用。
(3)提高当地人民文化素质和修养水平。随着旅游的不断开发,能有效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欣赏水平,激发职工自觉热爱家园,成为社会进步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
七、结论
从对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评估、分析论证来看,项目的背景好,有很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能有效提升鄂中旅游业弱势,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投资风险小,经济见效快,是一个理想的建设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