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者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5篇

时间:2019-05-12 23:5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者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者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者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

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局,教育部有关直属高等学校,卫生部有关直属单位:

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学教育全局,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学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促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就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医学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关系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其根本任务就是要以医疗卫生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和造就一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卫生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卫生人力资源、科技成果和社会服务,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随着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及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医学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卫生人才培养工作,根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科学、合理制定医学教育的发展规划,处理好改革与发展、规模与质量的关系,规范管理,加大投入,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医学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质量,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强医学教育工作的核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医学院校要根据现代医学模式和我国卫生服务的发展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时修订各类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推进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加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公共卫生和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学生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坚持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要求,提倡早期接触临床,密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探索在培养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机制;加强考试和教学评价方法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价制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

三、德育为先,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医学教育,德育为先。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发展祖国卫生事业和保障人类身心健康的使命感。要进一步加强以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重视伦理问题,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责任;以多种形式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强化人际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理解文化价值的能力,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加大投入,切实保障医学教育教学工作运行

各级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要与同级财政部门积极协调,根据医学教育高成本的特点,加大对医学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医学教育的生均拨款。中央财政从2008年开始,将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医学本科生的生均拨款定额标准予以大幅度提高;中央财政在安排有关专项资金时,将对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的医学教育予以倾斜。教育部将把地方对医学教育的生均拨款情况作为审批医学类专业(指毕业生可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专业)的重要指标。学校要加大医学教育的教学经费投入,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特别要加大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投入。学校要加强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改善实践环节教学条件,保障教学运行需要。附属医院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不断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保证临床教学质量。

五、重视实践,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要认真落实卫生部、教育部共同制订颁布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规范临床实践教学行为,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保证临床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各类临床教学基地的评估和认可制度,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临床教学基地和社区教学基地。为保障医学临床教学质量,举办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应使医学类专业在校生数与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床位数之比达到1:1,毕业实习生生均实际管理病床不少于6张。在高等学校医学教育认证工作及教学水平评估中,要加强对临床实践教学的考察,实践教学环节不合格的学校应削减医学教育招生计划。

高等学校要积极创新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的建设。积极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组织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使学生在医疗卫生环境中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要有计划地安排医学生到农村和城市社区进行社会实践,系统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要建立稳定的临床教学管理机构和队伍,完善临床教学工作协调制度和机制,保证教学秩序,及时研究解决临床教学中的问题;严格临床教学人员的聘任制度,明确临床教学人员的职责;完善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和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实践教学大纲,提倡以临床二级学科为基础的宽口径临床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强对学生临床实践的管理和考核。

六、建设队伍,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牢固确立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深化教师聘任制改革,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和附属医院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调动和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教师培养工作,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鼓励名师、名医为本科生授课。完善临床教师编制管理,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政策、完善制度促进临床医务人员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加强师德、医德建设,不断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完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大力宣传在教学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学风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医学教育教师队伍。

七、实施认证,保证医学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政府、社会和学校有机结合的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医学教育认证,开展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依据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以认证结果作为审核医学教育招生规模的依据,并将认证结果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各医学院校在实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过程中,要创造性地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探索和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八、创新管理,建立统筹协调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和完善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其对医学教育的宏观指导与管理的作用,及时研究解决医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卫生需求为导向,促进医学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建一批高等医学院校,切实加强高水平医学院建设。

承担教学工作是附属医院的基本任务之一,要把教学建设纳入附属医院发展的整体规划,促进附属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协调发展。

巩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促进医学教育发展的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学科综合优势,加强医学科研平台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化整合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拔尖创新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性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

九、完善体系,促进毕业后医学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稳步发展

进一步明确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毕业后医学教育是临床医师培养的必需阶段,要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完善培训标准和培训基地标准,组织审定培训基地;研究制订与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相关的人事管理、资金筹措等配套政策;充分发挥有关高等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及社团组织在毕业后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积极推动继续医学教育发展。健全管理机构,规范基地的审定与管理。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管,完善运行机制,保证培训质量。将继续医学教育与卫生技术人员考核、聘任、晋升等人才管理制度相结合,保证卫生技术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认真研究和把握远程教育的特点,推进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扩大继续医学教育的覆盖面。

十、统筹规划,科学调控医学教育的发展规模与层次结构

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要以卫生服务需求和区域卫生规划为引导,综合考虑医学教育资源等因素,确定总体规模,统筹规划各学科(专业)、各层次、各阶段医学教育,科学调控医学教育的发展速度和招生规模。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严格控制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积极发展护理、药学等卫生职业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国家和地区卫生人才需求状况、办学条件、实践基地、毕业生就业率等因素审核医学教育招生计划。

医学类专业以修业年限五年制为主体,现阶段适量保留三年制,控制长学制医学教育。根据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逐步提高医学教育办学层次,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并适应中国国情的医学学位体系。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研究加强中医药教育。构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各阶段合理衔接的医学教育体系。

十一、加强指导,规范医学教育学科专业设置管理

高等学校增设医学类本科和专科专业,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报教育部,教育部征求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意见后审批;增设医学相关类、药学类本科和专科专业,须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征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意见后批准,本科专业报教育部备案。严格控制中等教育医学类专业招生。职业技术学院原则上不新增医学类专业点,未经教育部批准的医学类专业一律停止招生。进一步规范本、专科医学类专业名称,未经批准不得在专业名称前、后加注专业方向。

成人高等教育举办的医学类专业、医学相关类专业、药学类专业的学历教育,只允许招收已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人员,其中自学考试不得举办医学类专业学历教育,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未经教育部批准不得举办医学类专业的学历教育。高等学校不得以联合办学形式在中等学校举办普通高等医学教育、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试办初中毕业五年制医学教育必须经教育部、卫生部批准。

十二、强化措施,积极为农村培养适宜卫生人才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为农村培养、培训卫生人才是医学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高等医学院校要加大为农村培养适宜卫生人才力度,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和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服务。采取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农村培养实用的医疗卫生人才。医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按有关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省级政府安排高等医学院校面向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培养卫生人才可以申请安排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地方政府与医学院校联合制定为农村乡(镇)、村卫生机构培养卫生人才方案,其中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的考生,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按定向就业招生管理办法,适当降低录取分数。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在岗培训制度,制定规范和要求,选择有条件的医院和其他卫生机构,建立面向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各类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医学院校要积极组织支援农村的培训项目,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拓宽在职、在岗培训渠道,提供培训机会。

十三、狠抓落实,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

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是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措施。高等学校要加强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的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全科医学研究生学位教育,培养学科带头人。鼓励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中建设为本地区服务的全科医学培训中心。认真组织实施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工作,促进社区卫生人员转变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切实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培训补偿机制,在5-10年内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全科医师。完善社区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具有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并将社区卫生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人才管理使用的重要依据。

加快社区卫生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遴选和建设一批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的社区教学示范基地,鼓励条件较好的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承担各种培训任务,加强教材建设,组织编制一批高质量的适合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要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等培训教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二○○九年二月二十日

第二篇: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和意见

丰乐中学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和意见

一、我校教育质量的现状:

通过对近二年初中毕业会考检测成绩的对比和分析,我校的教学成绩虽逐年上升,但是,在全区处于中下水平。如何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我校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

二、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和思路

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为出发点,以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常规管理为落脚点,以常规管理、教研为抓手,确保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我校在今年的开学工作会议中,及时向全体教师传达教育局会议精神的同时,对我校的教育质量现状向全体教师进行了说明和分析,如何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我校今后发展中的中心工作,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理人和事,使学校管理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1、教学“五认真”要落到实处

全体教师都要认真执行和落实《丰乐中学教学“五认真”制度》的有关规定,对“五认真”强调如下:

(1)认真备课 ⑴教案中必须有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教具准备、板书设计、课后记载。⑵教学过程要详写,从中能看出板书什么内容,看出所运用方法的步骤。⑶每节课都要有小结,小结内容都写出来。⑷从教案中能看出练习题以及布置的作业(5)教案体现创新精神。(6)学校要求超课时备课。(2)认真上课

教师严格遵守候课制,上课铃响5分钟后进教室,视为旷课扣10分;外出学习、听课、请假等必须事先调好课程,否则,造成空堂以旷课处理(旷职半天);上课期间不得随意离开课堂;早退超过5分钟,以旷课一节课处理;每堂课任务明确,重点突出,严禁出现科学性错误,违反一次扣10分;严禁坐姿上课。严禁穿奇装异服进课堂;不准在教室内吸烟,违反一次扣10分;不准在上课期间接打手机等,违反一次扣10分。每个教师应一律按教导处课表上安排的节数按时上课,不经教导处批准,不得随意调课,如有违反,按旷课一节对待。

(3)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作业布置题量适当,难易适度,内容符合教学要求;每天的课堂作业全部及时批改;批改符号统一规范,批语书写清楚、工整、重在鼓励。作文要全批全改。

(4)认真进行学习辅导 有学期辅导计划;优生、后进生辅导每周1次及以上,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辅导内容有针对性,有辅导情况记载(包括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效果等);每月有辅导阶段性小结。

(5)认真进行成绩考核和质量分析

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检测后有质量分析报告,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并指导学生自我分析;及时进行讲评,使师生共同认识教学中的成绩和问题,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全体教职工都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如有违反者按《丰乐中学考勤管理办法》执行。

(三)加强教研工作,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1、继续加强学校教研组工作

教研组长要高度负责,一方面要开展好教研组的常规工作(检查教师的教案和批阅作业、组织本组教师开展公开课的上课、说课、评课,资料的收集);另一方面要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学习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法,此外,还要加强对新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全体教师都要按时参加星期四的教研活动,无故不参加者按旷职一节课处理,每位教师每学期不得少于1节公开课,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学期结束时,量化考评时相应的栏目不得分。

2、继续加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较符合我国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实际情况,成为一种与离职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通过宣传和学习,使我校教师提高对校本教研的认识,继续开展好校本教研,每学期都有业务进修笔记。

3、继续开展好联片教研活动

根据五中片联片教研活动的安排和我校教导工作计划安排,要积极参加片区兄弟学校的观摩教学,今年5月14日,我校要承办片区语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文科教研组要结合校级课题研究,做好规划和准备,争取在今年的联片教研活动中有新的突破,通过联片教研活动来促进我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成长。

4、开展好专题研讨活动,提升办学水平

理科教研组围绕校级课题《现代教学媒体在农村理化生教学中的应用》,制定研讨方案,实施的步骤及阶段性应取得的成果。文科教研组继续搜集、整理和编辑《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二)。英语教研组搜集和整理特色学校建设的相关资料。通过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

(四)完善教师量化考核管理制度

召开教职工大会,广泛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丰乐中学教师量化考核管理细则》和《丰乐中学班主任考核管理办法》,评优选先、职称的评聘与教学成绩挂钩,绩效工资的发放向一线教师倾斜,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和优质多酬的原则。

(五)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学校的未来。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使青年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力军,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培养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成立专门的培养领导小组;

2、重视青年教师的目标引领,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要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使自己有攀登目标、有发展行动、有详实要求。

3、重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使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利用各种形式,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认识,以先进教师的事迹,教育激励他们,使他们真正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

4、组织开展系列性专题培训,使他们掌握教育教学常规,了解教育教学规律。

5、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上一堂围绕主题的研究课,积极开展研讨活动,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全方位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6、重视抓教学反思,要求青年教师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每周选择一堂成功课或不足之课最少写两篇反思随笔。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

7、抓教学基本功比赛,组织演讲、粉笔字、软笔字、制作课件、板书比赛,以赛促练,掀起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的热潮。

8、继续实施“师徒结对”活动,通过自己认师傅、自己确定提高目标。通过师傅针对性带教,使青年教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言传身教,健康成长。担任师傅的教师则要切实搞好“传、帮、带”,督促青年教师在业务上尽快入门并缩短走向成熟的路程。

9、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为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观摩等提供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师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教师的观点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为全体学生作出表率作用,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构建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1、建立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培训制度。

学校通过集中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把师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政治学习的范畴,进行管理评价。以加强教师的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和法律教育为重点,教育教师全面规范自己的从业行为,自重、自律、自省、自强,提高教师修养。领导班子要争做学习型干部,通过理论学习、培训等多种方式,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教育实践、推进各项工作。通过学习,着力坚定理想信念,着力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着力提高驾驭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

2、坚持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首位,形成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问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更新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引导全体教师认真分析现状,查找差距和原因,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增强信心,坚守高尚情操,不攀比、不灰心,安心从教,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3、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歧视挖苦学生、坚决制止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严禁各类违反师德规范行为的发生。倡导敬业爱岗、关爱学生、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良好师风。加大师德考核力度,严格实行师德考核制度。

4、班子成员要深入实际、倡导调查研究之风;认真对待老师家长所反映的真实情况、真实想法,虚心接受反映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切实履行好服务职能和管理职能。

5、继续执行校务政务公开制度。公开评优选拔、收费项目和标准等家长、教师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增加透明度,确保公开、公正、公平,打造“阳光教育”。

6、完善学校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日常效能监管,严格考勤制度,工作时间外出必须事先请假,不得擅离岗位,严肃上班纪律,严禁在工作时间聊天,上网玩游戏、赌博等其他有损教育形象的事。引导全体教职工从每个工作环节细节入手,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保持好人民教师的良好声誉。

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谐构建家园。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困生孩子的思想、学习教育工作,开展好“联校联生、强教富民”的结对帮扶活动,让老师的关怀、关爱填补孩子缺失的爱,构建和谐社会。

8、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制度。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精神,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组织评价的师德考评机制,建立师德档案,强化政策导向,把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奖励、岗位聘任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挂钩。师德不合格的一票否决。

9、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坚决执行零收费制政策,规范学校的一切收费行为。严禁教师个人以任何形式或理由向学生收费。

(2)严令禁止教师有偿家教行为。严格执行区教育局关于禁止教师进行有偿家教的规定。

(3)严禁以任何形式侮辱、歧视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4)严格学生教辅资料的管理。不准暗示或强行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

(5)严禁工作日饮酒、值班期间饮酒,严禁上班期间上网聊天、打游戏、参与赌博。

丰乐中学

二0一三年三月二日

第三篇: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05-2815:37:27

------------------

教高[20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卫生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局,教育部等部门部属有关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医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人民群众提高健康水平的需求,特就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遵循医学教育规律,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着力于医学教育发展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着力于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的重点突破,着力于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为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大力推进”的工作原则实施改革。

二、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

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建立医学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有效衔接的调控机制;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深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医学院建设,为医药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三、改革重点和主要举措

(一)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

1.调控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相对稳定临床医学专业招生总体规模。“十二五”期间,原则上不增设医学院校,不增设临床医学专业点。根据国家和地方卫生服务需求及医学教育资源状况,确定临床医学专业点的招生数量,对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过大的省市、高校缩减招生数量。

2.构建“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逐步优化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体系。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5+3”(五年医学院校教育加上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体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效衔接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

系,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要求,深化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少而精、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适应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按需办好三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培养农村实用型助理全科医生。

(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3.改革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深化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和评价考核方法,将医德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定体系,加强医教结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基层见习,严格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革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制度。着力推动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相结合,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有机衔接,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授予与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有机结合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培训,为培养大批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5.改革长学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长学制医学教育改革,加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为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建立导师制,强化临床能力培养,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促进医教研结合,培养医学生临床诊疗和科研创新的潜质;推动培养过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医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6.改革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深化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3+2”(三年医学专科教育加两年毕业后全科医生培训)的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深化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改革,实施早临床、多临床教学计划,探索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医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的诊疗能力,培养大批面向乡镇卫生院、服务农村医疗卫生需求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生。

(三)推进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

7.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明确附属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责任和义务。研究制定临床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完善临床教师编制管理办法;严格临床教学职务的聘任制度,把教学工作水平作为聘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加强对临床教师的培训,提升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鼓励建立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建立稳定的临床教学管理机构和队伍。

8.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高等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附属医院的建设和管理,把附属医院教学、科研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整合资源,加强指导和支持;加大投入,在“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项目中加强对附属医院教学、科研的支持;加大对附属医院在医学教育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医学专业学位工作等方面政策支持。附属医院要加强医疗服务、教学、科研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教学和科研水平。高等医学院校要大力加强社区和公共卫生等基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增强医学生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基层防病、治病的能力。

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各类临床教学基地标准,加强临床教学基地的规范化建设;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设,在高等学校附属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一批集医学生实践教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为一体的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四)深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9.推进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举办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医学教育规律,进一步完善医学教育的管理层级和运行机制,理顺治理关系,履行好对医学教育的统筹规划、宏观管理、资源投入、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职责;切实利用综合性、多科性大学学科汇聚、综合实力较强的办学优势,大力推进医学与其他学科的资源共享、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医学院(部、中心)统筹、协调和管理医学教育的功能,促进医学院(部、中心)与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专业与医学相关专业的统筹协调发展,提升资源利用率、人才培养质量和协同创新能力,促进高等医学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10.加大开展共建医学院校工作的力度。教育部、卫生部共建一批部属高校医学院(部、中心),促进医学教育改革,加强医学教育教学、科研和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教育部、卫生部与地方政府共建一批地方医学院校,推动卫生人才培养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五)加强临床医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设。

11.建立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开展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为依据,以学校自评为基础,教育部门和卫生行业共同组织实施的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十二五”期间,总结经验,研究借鉴国际医学教育规范,进一步完善符合国际医学教育规范的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扩大试点范围,完善政策体系;2020年完成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首轮认证工作,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医学教育实质等效的医学专业认证制度。建立健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准入制度。

12.探索建立医学生实习资格认定制度。逐步形成临床医学教育分阶段质量监控机制,确保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探索建立医学生实习执照制度,为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四、组织管理和试点安排

(一)组织管理。

1.完善教育部、卫生部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宏观指导、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

2.教育部、卫生部成立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专家组,负责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指导、咨询和检查评估工作。

(二)改革试点与建设项目。

1.开展五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卫生部根据区域教育、卫生规划要求,确定若干所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五年制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形成一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的示范性改革成果,带动其他医学院校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2.开展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卫生部依托举办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结合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确定若干所高校开展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

3.开展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各省(区、市)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农村卫生人才服务需求,推荐若干所举办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高等学校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在承担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免费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中遴选改革试点,探索满足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4.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结合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设,改革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支持有条件的省市和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5.建立国家医学实践教学示范基地。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加强合作,依托高校附属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批国家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建设并认定一批医学生社区、公共卫生等基层实践教学基地。

6.建立国家转化医学平台。与财政部等部门加强合作,依托一批举办医学教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立一批转化医学平台,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基础医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向临床医学转化,提高临床医学教学、科研和医疗服务水平。

二〇一二年五月七日

第四篇: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 卫生部

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若干意见

教高[20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卫生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局,教育部等部门部属有关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医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人民群众提高健康水平的需求,特就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遵循医学教育规律,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着力于医学教育发展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着力于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的重点突破,着力于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为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大力推进”的工作原则实施改革。

二、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

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建立医学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有效衔接的调控机制;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深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医学院建设,为医药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三、改革重点和主要举措

(一)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

1.调控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相对稳定临床医学专业招生总体规模。“十二五”期间,原则上不增设医学院校,不增设临床医学专业点。根据国家和地方卫生服务需求及医学教育资源状况,确定临床医学专业点的招生数量,对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过大的省市、高校缩减招生数量。

2.构建“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逐步优化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体系。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5+3”(五年医学院校教育加上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体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效衔接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要求,深化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少而精、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适应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按需办好三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培养农村实用型助理全科医生。

(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3.改革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深化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和评价考核方法,将医德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定体系,加强医教结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基层见习,严格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革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制度。着力推动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相结合,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有机衔接,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授予与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有机结合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培训,为培养大批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5.改革长学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长学制医学教育改革,加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为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建立导师制,强化临床能力培养,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促进医教研结合,培养医学生临床诊疗和科研创新的潜质;推动培养过程 3 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医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6.改革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深化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3+2”(三年医学专科教育加两年毕业后全科医生培训)的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深化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改革,实施早临床、多临床教学计划,探索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医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的诊疗能力,培养大批面向乡镇卫生院、服务农村医疗卫生需求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生。

(三)推进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

7.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明确附属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责任和义务。研究制定临床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完善临床教师编制管理办法;严格临床教学职务的聘任制度,把教学工作水平作为聘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加强对临床教师的培训,提升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鼓励建立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建立稳定的临床教学管理机构和队伍。

8.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高等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附属医院的建设和管理,把附属医院教学、科研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整合资源,加强指导和支持;加大投入,在“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项目中加强对附属医院教学、科研的支持;加大对附属医院在医学教育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教

育创新计划、医学专业学位工作等方面政策支持。附属医院要加强医疗服务、教学、科研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教学和科研水平。高等医学院校要大力加强社区和公共卫生等基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增强医学生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基层防病、治病的能力。

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各类临床教学基地标准,加强临床教学基地的规范化建设;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设,在高等学校附属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一批集医学生实践教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为一体的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四)深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9.推进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举办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医学教育规律,进一步完善医学教育的管理层级和运行机制,理顺治理关系,履行好对医学教育的统筹规划、宏观管理、资源投入、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职责;切实利用综合性、多科性大学学科汇聚、综合实力较强的办学优势,大力推进医学与其他学科的资源共享、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医学院(部、中心)统筹、协调和管理医学教育的功能,促进医学院(部、中心)与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专业与医学相关专业的统筹协调发展,提升资源利用率、人才培养质量和协同创新能力,促进高等医学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10.加大开展共建医学院校工作的力度。教育部、卫生部共建一批部属高校医学院(部、中心),促进医学教育改革,加强医学教育教学、科研和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教育部、5

卫生部与地方政府共建一批地方医学院校,推动卫生人才培养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五)加强临床医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设。

11.建立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开展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为依据,以学校自评为基础,教育部门和卫生行业共同组织实施的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十二五”期间,总结经验,研究借鉴国际医学教育规范,进一步完善符合国际医学教育规范的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扩大试点范围,完善政策体系;2020年完成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首轮认证工作,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医学教育实质等效的医学专业认证制度。建立健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准入制度。

12.探索建立医学生实习资格认定制度。逐步形成临床医学教育分阶段质量监控机制,确保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探索建立医学生实习执照制度,为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四、组织管理和试点安排

(一)组织管理。

1.完善教育部、卫生部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宏观指导、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

2.教育部、卫生部成立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专家组,负责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指导、咨询和检查评估工作。

(二)改革试点与建设项目。

1.开展五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卫生部根据区域教育、卫生规划要求,确定若干所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五年制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形成一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的示范性改革成果,带动其他医学院校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2.开展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卫生部依托举办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结合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确定若干所高校开展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

3.开展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各省(区、市)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农村卫生人才服务需求,推荐若干所举办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高等学校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在承担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免费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中遴选改革试点,探索满足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4.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结合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设,改革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支持有条件的省市和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5.建立国家医学实践教学示范基地。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加强合作,依托高校附属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批国家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建设并认定一批医学生社区、公共卫生等基层实践教学基地。

6.建立国家转化医学平台。与财政部等部门加强合作,依托一批举办医学教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立一批转化医学平台,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基础医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向临床医学转化,提高临床医学教学、科研和医疗服务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二○一二年五月七日

第五篇:如何提高我县双语教育质量的几点意见

如何提高我县双语教育质量的几点意见

在新疆加强双语教学是形势的需要,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是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的需要,是提高少数民族素质,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新疆南疆地区双语教学开展的有声有色,已经形成锐不可当的趋势。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热情高涨,关心支持双语教学,想尽办法送子女到双语学校就读。双语教学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如何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根据本人的工作实践和对双语教学的了解,结合对上级双语教学文件的学习,本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双语学校和教学管理。一是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二是加强双语学校书记、校长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双语学校领导班子。三是提高双语学校领导班子管理水平。四是树立质量管理示范典型,形成典型示范引领双语教育质量提升的工作机制。

2、加强双语教育管理。坚定不移的推进双语教学,把双语教学质量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严格落实起始年级教学模式选择报批制度,双语教学模式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从实际出发。抓好双语教育各学段的衔接,要科学制定双语教育衔接方案,做好幼小、小初、初高和高中到大学的有效衔接。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按照“精准辅导、着重实效、全面提高”的原则,通过师生“一对一”辅导,强化语言基础训练,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薄弱课程学习成绩,逐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全部及格。

3、夯实学前双语教育基础。一要进一步加大学前双语教育投入,填平补齐农村学前双语幼儿园,配齐配全设施设备。二要提高幼儿园保教水平,按照标准配齐教职工,科学设置幼儿园课程,提升保教人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为开展幼儿双语教育奠定基础。三要强化学前双语教育管理,双语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人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县、乡、村”三级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机制。四要重视培养幼儿双语应用能力,创设开放式语言交流环境,办好家长学校,为幼儿学习双语提供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实行家园共育。

4、抓好双语教学常规管理。一是建立双语教学管理机制,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学各环节做出量化、规范化的要求。二是落实教学常规,细化过程管理,对常规教学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过程监控,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反思、辅导、检测等)的常规管理,把常规抓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实现过程管理的精细化。三是加强双语教学管理评估工作,认真落实自治区双语教学评估政策和规定,教育局每年对全县双语学校全面抽检一次以上,并建立评估问题反馈落实责任制,确保评估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5、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拓宽双语教师补充渠道,争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有效补充双语教师,解决双语教师紧缺的矛盾。二是调整教师配备结构,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双语教育岗位,农村偏远地区学校、教学点、农村寄宿制学校倾斜,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边远学校支教。四是加大培育骨干教师力度,形成每所学校都有若干名骨干教师,有学科带头人队伍,辐射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五是稳定双语教师队伍。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大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完善农村教师职称评聘制度。

6、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推进宽带进校园,加大硬件设备配备,切实发挥教学设备的作用,加强教学设备和资源的管理,提高教师运用能力,推进优质资源共享。

7、实行双语质量监测。认真组织好上级对我县双语教学质量检测,组织实施好我县双语教育教学质量检测,及时对检测情况进行分析,通报,作为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促进双语教学质量提升。

8、发挥教科研的专业引领作用。通过竞聘上岗配齐配强双语教研员,建立教研员责任区和联系学校制度,将教研工作中心下移到农村中小学和薄弱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推广教学改革成果。构建教研网络,推行片区中心教研组模式,建立“校长---学科教研组----教师个人”三级教研组织网络。

9、建立完善双语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各县市要把双语教育质量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并作为对其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责任制度。要切实落实教育教学质量问责制,教育局和各学校主要领导是双语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积极探索,努力构建以质量评价为主体的校长选拔、聘任和竞争机制,把教学质量与校长考核挂钩,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没有达到优秀等次的学校和校长不能评优评先;对教学质量为差等次的学校,扣除学校校长全年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教育局对其进行戒勉谈话;教学质量评价连续两年为较差等次,校长予以降职或免职。强化教师绩效考核机制,以教师绩效考核为抓手抓好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充分发挥教师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激励教师增强责任心、事业心。严格执行提升质量奖惩机制,对推进双语教育教学质量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双语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不合格的校长、教师进行处罚。

双语教学是长期任务,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实效。在上级的关怀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南疆地区的双语教学一定能够取得辉煌成绩。

下载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者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者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