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患关系的思考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有激化趋势是不争的事实。医疗纠纷数量明显上升,但和医疗事故并不成比例。这反映技术问题不是主要原因,而是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概括说来应该是:中国人要求医院提供与西方接轨的医疗待遇,国家却只支付了“世界倒数第四”的医疗投入,剩余费用全部由患者和医院买单;中国媒体把一切都归咎于医德沦丧,而相关法律体制的不健全导致的“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的潜规则无异于火上浇油。政府对医院投入严重不足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医改把“国家出钱为老百姓免费看病”变成“自己掏腰包”时,失败的悲剧就在酝酿中,简单的小学数学原理,国家既然节省了资金,必然要从百姓腰包补出来,这可是一笔占GDP 4-5%的天文数字的医疗费用啊,百姓看病能不贵?把医院变成“靠从百姓腰包赚钱生存”的商店,又不给他们经费,医生怎能不“向钱看”?医院没有资金购置先进医疗器械及药品,没有资本吸纳人才,没有资金发放工资还要维持一个庞大机构的正常运转,不靠提高治疗费用,不靠“以药养医”还有别的什么法子?医院要增收,必然要多收治病人;病人越多,每个病人的诊疗时间越短,和冰冷的医疗器械相处的时间远大于医生,如何不让病人感到人情冷漠?医生工作强度大,收入却远不成比例,有时工资还要与开提成药、个人或科室“营业额”挂钩,如此情形,医生怎能不开提成药,怎能不开各项必要或不必要的检查单?由此看来,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上,“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我认为,医改的不合理,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太少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2010年6月23日凌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金志春遭愤怒的患者家属李昌彦用匕首刺伤胸部,虽经全力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这一本可避免的事件还是让人感到扼腕惋惜。行凶者名叫李昌彦,他三岁半的女儿李思格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并发败血症入院后,于2010年6月10日下午抢救无效,死于重症肺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孩子因为病重死在医院,家属十分悲恸,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没有详细了解孩子的病程经过的情况下,家属就要求医院“对孩子的死负责任”并要求80万元的赔偿,不仅使得死去的孩子无法安息,还严重地扰乱了医院的运营秩序。同时,由于院方未能与死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加之院方保安对家属的心情未能充分理解和尊重,甚至动粗,使得一起本不该属于医疗纠纷的事件,逐步升级成一起暴力流血事件。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医患沟通不畅所导致的。
医患沟通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三方共建、理解和信任。只要善待患者,加强沟通,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和耐心的服务,就会赢得患者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和谐的医患关系就一定会建立起来。
(一)政府要完善法制、健全机制、理顺体制
1.完善卫生法制,健全运行机制。
2.改革卫生体制,转变两个模式。
(二)医患危机预防模型从医患关系互动着手,建立“病人投诉管理系统
(三)加强医师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疗卫生体制的完善
1.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大政府对医疗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为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行奠定基础。
2.医保、医疗、医药三改联动,创造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的良好环境
3.发展社区卫生事业,理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功能。
(五)深化卫生体制改革
1.完善立法规范医患行为。明晰医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防止医疗纠纷产生的关键
2.准确定位医疗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事业是集社会服务性、公益性、经济性于一体的
第二篇:换位思考医患关系
换位思考医患关系
又一次走进医院,走进心内科病房,空气中依然弥漫着熟悉的化学味道,我们一行人走到护士站,找到当天负责带我们的护士老师,简短交流后我们被分到不同的病房。同其他人一样,我走进病房后正打算与我负责的病人作一个自我介绍,虽然平日在学校里还算活跃,可一见到床上的阿婆满脸病容,话到嘴边有咽了下去。阿婆似乎有所察觉,见者两个陌生的面孔也愣了,还好搭档反应快,迅速走上前去,和阿婆解释了来意。
经过一次磕磕绊绊的交谈,我们了解到,阿婆姓黄,已住院一周,问她是什么疾病入院时,她摇头说不清楚,只知道在家时一劳作后容易头晕,心慌,不得已才被家人送进院里。大约过了十五分钟,我见阿婆针水已尽,便赶紧想管床的护士汇报,一会儿工夫,进来一位年轻护士,她已经身怀六甲,依然挺个大肚子,熟练地为阿婆换了针水。完事后她端起盛放药水的盘子,说阿婆下周有几个检查要做,要我帮忙去预约一下。之前也有过志愿者经历,大致流程也知道,所以很快就应了。手里拿着检查单,一份B超,一份CT和一份MRI,简直无法想象,先是费用就是一大笔,更何况是一个身患眼疾的老妪要不断在各个楼层、各种机器之间穿梭,对病人的心理来说,又是一次多么大的考验。我想,她的内心除了恐惧,就只有麻木了。
预约检查是件考验人耐心的事,CT、MRI要去三楼,B超在六楼,楼上楼下跑得也够呛,这还不算上排队的时间。估计前台护士也不耐烦了,不断地有人过来问同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能到我们检查?我们都等了半天了!一开始,护士的还是友善的,渐渐地,声音也放大了起来,家属见状,也只得乖乖回座位等待未知的检查通知。从六楼跑下三楼搂着阿婆预约CT、MRI,迎面而来的又是一个问题,一切事项办妥后护士问我要病人或病人家属的联系方式,说到时通知病人用,因为管床护士也没有和我说过这一茬,打算再跑回病房问清楚,忽然想到搭档还在病房,便一个电话过去,一番解释之后才把所有的检查办妥。
不得不感慨,还好我对医院比较了解,若是换成病人家属,多绕几圈也是常有的事儿,人家不发活才怪。我大致也了解到了大多数人不喜欢医院的原因。医务工作者本身也是人,也是会产生情绪的,但带有情绪工作就不对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对于被病痛折磨的病人,我们应多一些宽容,多一点爱心,多一次微笑,用真心待人,这样才能建立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有的态度。
第三篇:浅谈医患关系
临床1011班徐兆晨2207100106
浅谈医患关系
医生在社会中的角色,首先他是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决策者。然后他是卫生服务的管理者和社会卫生的领导者。同时,医生也担当着健康信息交流的任务。正是因为医生有着许多社会角色,同时这些角色与他人的健康有着密切联系,这就要求医者需要有着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必要的知识储备。但是,从目前一些现象中不难看出: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生的职业精神在一些人身上正在流失。
今年8月16日卢某将长安医院正在接诊的医生刘某砍伤致死;9月8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生穆新林在医院被患者家属殴打;9月15日,曾在同仁医院就医的王宝洺,举刀砍向该院耳鼻咽喉科部主任徐文;9月21日晚,湖北武汉市协和医院一患者死亡后,家属和院方工作人员冲突,多人受伤[1]……越来越多的医患冲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之不得不让我们为以后的医患关系的前景担忧,是什么让现在医患的关系如此紧张?这应该是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病人在来就诊时忍受着疾病的折磨,此时病人的心里想的是希望医生能能够给于迅速治疗使病痛的以缓解。正是因为病痛的折磨和对疾病的担心使得病人在心理上有着很大的压力。同时,病人的自制能力减弱、情绪多变,会因一些微小的事情引发心中对医生的不信任感。而这种不信任感会一直伴随病人,这就造成在以后的治疗中病人的不配合和对医生治疗方法的怀疑。其次,由于疾病的多变性和类似性,使得医生在病人在就诊时往往会让其进行依一系列的检查以便排查病情。而这些检查大部分是繁琐的,加之病人因为患病自身情绪多变,往往对这些检查出现厌烦心理,并产生“开点药吃就能治好,早治好早回去”的想法。这样病人对于检查便往往不再配合,这对医生确定病情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使得病人的治疗拖延,形成恶性循环。病人对医生的不满加大。再次,一些医务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不好、不耐心,没有认清自己的社会属性与社会角色。同时,一些医务人员职业素养不足,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拆线门”,“缝肛门”、“8毛钱看好10万病”等事件的发生使得病人对医生的不信任加剧。最后,“医闹”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职业医闹”。这让医生在看病时缩手缩脚,使得病人的病情治疗进一步受阻减缓,而病人对医生的不满再次加深。
综上所述,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是双方和环境共同造成的。解决的方法不外乎从这三方入手:病人、医务人员和社会。首先,病人和患者应该保持良好心态,对待治疗要乐观,对待医生要信任。当然,不同的人的生活态度和性格不同,这就导致不同人在面对疾病是的态度不同,所以我们无法强求病人能够完全保持冷静。但是,至少病人和家属要配合治疗并且要有一定的耐心。即使再小的病也肯能引发并发症,所以一些必要的检查必不可少,这时患者与家属不要产生厌烦的心理要及时调节心理。一方面可以从朋友和亲属那里的到一些安慰,另一方面可以寻求心理医师的帮助。同时,患者家属在手术等具有风险性治疗的时候要仔细阅读同意书,明白本次治疗的的风险。一旦出现如同意书中所说的可能后果时,患者家属要冷静,不要冲动。其次,医务人员应该耐心、关心、细心。病人希望自己能够被重视。在患病的时间里,病人的自尊心过度增加,同时猜忌的心理活动加强,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治疗时要细心,及时发现病人在心理方面的变化,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以便以后治疗的展开。病人也有被接纳的需求,因为患病而产生的孤独感会随病情的加重而增强。这时便需要医务人员的关心,让病人体会到温暖,或者严重的说是“看到希望”。医务人员与病人多加交流,尽量扫除病人心中的心理阴影,降低病人失助、自怜感萌生的几率,尤其是对于那些面临生命危险的患者和重大躯体创伤的患者更应多加关心,以加大他们的信心。就像誓言中
所说的那样“用同等的关切和献身精神关怀所有需要我帮助的人”。最后,社会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不应夸大甚至是扭曲医疗事实。对于本来就是患者家属的无理取闹,社会舆论不应把这些责任全部强加给医生。正确认识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局势,不推波助澜,公平公正的、合理的传播、评论。同时,对于那些“医闹”要予以谴责,并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
总之,对于当前的医患关系我们要勇于面对,并采取积极的措施,使那些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使医生真正像誓言所说的那样“将病人的利益置于我专业实践的中心,并在情况需要时置于我自己的自我利益上”。
参考资料:[1]: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9/24/c_122081128.htm
第四篇:浅谈医患关系
浅谈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的现状
2011年1月31日,上海新华医院胸外科6名医护人员受伤,其中1人被刺重伤住院事件。
2011年8月16日下午,在东莞市长安镇长安医院发生一起持刀行凶案件,凶手卢某先后将该医院医生刘某及伊某砍伤,其中刘某因失血过多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1年9月15日同仁医院发生一起恶性伤害事件,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被患者砍伤,身中十几刀,左肱二头肌被砍到底,神经和肌腱都受损,右前臂骨折,左下肢及前额正中都被砍伤。
2011年11月4日广东省潮州男科医院发生一起凶杀案。一名32岁的黄姓男子持刀砍向医院医务人员,造成医院副院长当场死亡和两名医务人员受伤。
2012年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发生了一起恶性伤害案件,致1人死亡,3人受重伤。死者王浩是哈尔滨医科大学09级硕士研究生,出事前刚刚收到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
近年来,我国医患之间的纠纷频繁发生,双方的冲突频繁走向极端化,从正常的医患关系走到言语暴力、肢体冲突甚至发生恶性事件,医患矛盾逐步升级的同时,暴露的是医患矛盾机制的低效和公信力缺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医院和患者的市场意识逐渐唤醒,患者作为消费者的意识正在日渐增强,要求得到更好的照顾和享受更多的权利,而医院作为经营者的意识都相对滞后,风险意识和维权观念薄弱,不可避免地出现较多难以应对的医疗纠纷。客观认识医患关系的现状,有效预防或减少医患纠纷,尤其是杜绝恶性纠纷事件,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个意义重大且深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融洽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的医患关系却不太和谐。据中国消协的资料显示:1996年医疗投诉月医疗投诉发生数为2 164件,1997年为10 117件,1998年为11 175件,1999年为22 125件。在3年多的时间里,其增长幅度接近10倍。近年来,医患关系成为热点,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医患冲突不断发生,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6~7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进行调查,全国三甲医院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中要求赔偿的有100例左右,二级医院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要求赔偿的有20例左右。(2)医疗纠纷以医疗过失为主转变为非医疗过失为主。(3)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对其处理以行政为主体转变为以法院为主体。(4)医疗纠纷易于引发社会的反应,人的生命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构成了社会各界关系的焦点。(5)医疗纠纷的赔款额越来越高。刑事案件增多,个别地区甚至发生杀害医生的恶性事件,患者疾病久治不愈,患方伤害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务人员,一直为人们所敬
仰,为何这些年的从事环境、医患关系却急转直下呢?深入探究,既有医疗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医患双方的问题。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一)患者的过度担心与不信任
传统的医患关系在心理层面主要表现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崇敬、期待、依赖、感恩的求医心态。生病需要医治,只要是医生,患者可以完全放心地把自己交给医生和医疗机构,安心地接受治疗,即使是人民公社时代的“赤脚医生”也为人民群众所信赖。但是现在却大不相同,一旦自己或家人生病,患者一方首先想到的是要到哪一家医院“最好”,找哪一位医生“最可靠”。担心医院有没有先进技术,担心会不会遇到庸医。于是乎,打电话找朋友、托人情,想方设法要找到一个在医院工作的人,哪怕是一个保洁工,以为这样才可以放心的去交款,踏实地去医治。生怕被庸医耽误病情,生怕被没有资质和医德的医院骗钱,这种求医心态当然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心理一旦不恰当地被扩散为一种盲目的“集体无意识”,成为“病态”的社会心理,其后果是即便到了正规的大医院,求医者依然要“找人”。不言而喻,这种求医心态及其行为必然会干扰正常的医疗制度和秩序。
(二)医患之间的戒备心理
在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互存戒备,即便是通过熟人介绍也是如此。病患每天对着一日清单仔细核对,医生小心翼翼地工作,生怕那一句话、哪一个动作惊动了对方而招来不测。某医院一位通过熟人入院的患者,为一次可做可不做的重复检查与医生发生纠纷,并据此判定,住院期间的8成检查为过度检查拒付费用。2009年7月,62岁刘姓患者在晨练时不慎摔倒,造成右脚外踝骨折。朋友的孩子在医院工作,在朋友的安排下他住进了朋友孩子工作的医院,施行了外踝内固定手术。住院10天,费用2847.70元,其中各项检查费用1106.40元。由于是熟人介绍,年龄较大,医生较为重视,患处拍片检查以外,医生又为他做了心脏B超,头颅CT等,以排除其他部位可能造成的伤害。然而,出院结账时刘患者觉得检查费用太高,指出自己伤的是脚,为什么要做心脏B超,称已经咨询过其他医院医生,这种检查是可做可不做的,除了伤处拍片120元、常规生化检验117元是必须的,其他近8成检查都是过度检查。主管医生则认为,伤处是在脚,但摔倒致伤有可能会波及头部、腹部、胸部等脏器,加上年龄较大,心脏功能不佳,熟人介绍更需慎重,详细的检查是必须的。通过协调,刘姓患者只同意支付550元检查费用。这个案件的起因,首先是医生的过度小心,生怕遗漏病症而全面检查,结果是医疗费用增加,导致病患不满,好心办成了坏事。
(三)医护人员的压力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这是以人为本的形势下,医疗行业倡导的服务理念。医院的规章制度也表明,病人是“上帝”,必须待病人如亲人。地方政府的特设机构也经常明察暗访,小报记者更是频频光顾,索取新闻。随着病人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媒体不公正地报道、网络片面舆论渲染更是增加了患者对医生的偏见,媒体、网络成为了影响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成为医患双方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催化剂。医护人员在尽心服务的同时还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提升“政绩”,搞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诸如创建放心医院,创建等级医院以及应付各种检查等等。医护人员没有星期天,他们每天都有巡查病房的义务,每天都要为他的病人作最好的治疗。无论他是庸医还是专家,全心全意治病是他们的最低准则,能否使病情好转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压力。这些压力源自自身给予的责任、病患无限制的需求、医疗管理和有关监督部门带来的看似重要而实际无必要的工作量。一些患者急于求成,言谈中充满怨愤和责难,医护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纠纷的发生。医患之间似乎成为敌对的双方。2006年5月,某医院心内科一位护士在护士站整理病历时抛送病历夹,响声过大,惊扰了路过的一位心脏病患者,病员回到病房后,感觉胸闷、心悸,且不断加重。虽经积极抢救,最终还是因心力衰竭而死亡。患者家属认为:患者在路过护士站受到响声惊吓,导致心脏病突发死亡,制造响声的护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此向医院提出索赔,各项费用18万元。通过调解,医院支付了6万元作为补偿了结。此案的出现虽然极其荒唐,他却反映出当前医疗环境的恶劣,处理的结果也以医院的妥协告终。试想,每时每刻都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医护人员如何为患者提供最优服务?
(四)利益与道德的平衡缺失
医患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争取各自的利益,在不危害对方利益的前提下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本属正常。病患希望少花钱、用好药、康复快,医生希望效果好、副作用少,医院得到正常的利润收益,以求得进一步的发展,这些都无可厚非。然而,部分病人依托公费医疗,向医生提出治疗以外的费用开支要求,迫使医生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法,骗取医保费用。也有部分医生利用手中的权利,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搭车开药,为自己牟利。更有甚者,和医药代表共同牟利,不顾病情,大量、超量使用抗生素及其他辅助治疗药品,赚取额外回扣,导致治疗费用巨大,加重患者和社会负担。这些现象确实存在,不容忽视,它说明了医德在眼前狭隘的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失衡甚至缺失!
(六)专业医闹
曾几何时,“医闹”一词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早期由于医疗信息不对称导致病患处于弱势地位,医疗事故的鉴定大多由医疗行业的专家在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参与下进行,部分事故的鉴定确实因为不应有的倾向而出现偏差。随着医患纠纷的不断增加,这种偏差也在增加,并通过媒体或人际交往的传播而扩大,这种偏差导致公众产生了错误认识:即通过正常途径维权得不到相应利益的补偿。加上社会上的一些闲杂人员,利用事故单位求
稳、怕张扬以及主管领导花钱消灾的思想,与病患联手采取非正常途径,通过阻挠医院正常开展工作,威胁当事人、恫吓单位主管等手段,迫使事故单位支出不合理的费用来解决医疗纠纷或事故。有的地区医闹已经发展到有组织的专业团伙,专门从事代为解决医疗纠纷或事故的勾当,严重危害当地医疗安全与社会稳定。2009年8月,27岁王姓患者夜间骑摩托车撞击路边水泥杆,导致骨盆骨折、头颅骨折、脑硬膜下血肿。经过医院全力抢救,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但由于伤势严重,手术创伤较大,预后难以估计,特别是颅脑损伤,病情急转直下的情况更为多见。即使康复出院,后遗症也在所难免。医院按常规下发病危通知、特级护理。手术后36小时病情出现恶化,患者出冷汗、血压快速下降、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经尸检确认:患者系脾脏包膜下出血,包膜突然破裂导致大出血死亡。这是一起典型的因为医护人员疏忽检查导致的医疗事故,医院一边主动积极地帮助家属处理后事,一边通过法律顾问商谈赔偿事宜。在院方与家属即将达成协议的时候,情况出现变化。死者的一个远房亲戚要求将赔偿标准从27万元提高到80万元,使谈判陷入僵局。此时,医院的大门被花圈、条幅封堵,院长办公室、治疗科室出现大批闲杂人员,阻挠医院的正常工作。当地派出所民警在对现场人员进行了解后,确定其中的多数是当地的团伙势力成员,认定这样的场面是患者家属与团伙成员合谋制造,是典型的医闹。他们对参与医闹的主要成员进行劝诫,同时增加警力,防止出现骚乱。医闹持续4天3夜,遗体在殡仪馆存放1年零3个月,直到2010年底,医院最终以赔偿50万元结案,给医院造成极坏影响,正常医疗受到严重干扰,经济受到较大损失。
医患关系如何处理
转变观念是处好医患关系的基础
转变“医者至上”的服务观念,将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来看待,用过硬的技术来减轻患者身体的病痛,用真诚的服务减缓患者沮丧无助的心理,用尊重的态度让患者感觉和医务人员处在同等地位,用人性化的关心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时刻不忘对患者说一句“我的治疗需要您的配合”,使医务人员和患者站在同一战线上面对共同的问题。这一点在糖尿病患者及尿毒症患者身上体现的尤为深刻。让患方转变观念是处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条件
患方是来自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让患方转变观念需要医务人员的不断渗透。医院是实施有偿医疗行为的机构,而非福利院。医疗技术的提高需要新技术的开展和新设备的使用,而这些势必会增加患者的日均费用或者总的费用。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医务人员知识的更新及患者个体的差异,使得即使是专家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医好所有病人的疾病。让患者理解医务人员所实施的行为完全是为了解除患者的病痛。
加强医患沟通是密切医患关系的重要策略
医患沟通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之间心理距离近,感情融洽,医患关系就好。在良好的医患关系中,尽管医疗机构在服务上有些缺陷,患方也能在友好的情感中予以谅解。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处理医患关系的关键环节。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之一。医务人员在履行某些治疗行为前,应先同患者进行交谈,包括病情,治疗的依据,治疗的原理,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均应告知患者,让患者根据自己选择是否做治疗和检查,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真正做到尊重患者,让患者充分享受就医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提高医疗技术是密切医患关系的重要前提
医疗技术是产生医患关系的重要前提。医务人员首先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让患者取得疾病的控制好转和相应的健康指导,这是取得患者信任的第一要素,对所接诊病人的相关疾病无论是否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都应将此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的知识掌握好,在此基础上多与病人交流,告知相关疾病的治疗、保健及可能产生后遗症损伤等方面的知识。即使自己的知识一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也应该积极请教自己的上级医师,查阅相关资料甚至医学网站,尽己所能为患者提供较高的医疗服务。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处好医患关系的根本
要有良好的医德,医德的最充分的体现是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应以换位思考顾及患者的需要,比如尽量减少病痛、缩短治疗时间、达到最好疗效。医生的治疗不仅是医治疾病,还包括对患者精神上的慰藉。严格按章办事,规范操作,对患者一视同仁,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语言、行为、心理技巧沟通交流,与患方成为朋友。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认真细致、严谨周密、实事求是、坚决杜绝一切由于缺乏责任感而造成的拖延、差错、事故,积极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尊重。
改善基础服务设施也会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重视医院的基础服务建设,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医院是病人接受治疗的场所,在这期间,医院就是他们暂时生活的居住地。舒适的医疗环境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也是改善医患关系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另外,医院开展“微笑服务”,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这也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它足以弥补医院在某些方面的欠缺,让病人感觉医护人员就仿佛是他们身边的亲人,努力为自己的健康所奔波劳累。
结语
医患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构成,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成为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应当大力推进医疗改革,坚决杜绝医闹、努力坚持公办医院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与此同时,更需要医务人员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真诚的心理沟通经营出和谐的医患关系,患者以理解宽容的心态接受治疗,尽可能地减少本该避免的医患纠纷。相互的信任、理解和尊重是医学进步的基石,和谐的医患关系将造福每一个人。
浅谈医患关系
组长:李政组员:李小溪
张丽涛 赵菊芳 赵月
刘海荣
2009501010111 2009501010130 2009501010137 2009501010146 2009501010114 2009501010127 09级预防医学
公共卫生学院
第五篇:浅谈医患关系
浅谈医院给我们的感受
医院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陌生,我们每个人都无可避免的的会生病,因此,对于医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每个人对于医院的感受也各不相同。有的人认为,冰冷、压抑是医院的代名词,有的人认为时常充斥着消毒水的味道是医院的一大特征,还有的人认为医院似乎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时时充满着爱,刻刻充满着温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无论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都需要我们用一颗诚挚的心来仔细察看,细细感受,慢慢认识。每一个机构都由一个个部门组成,医院作为一个事业单位同样也是。住院部,门诊都是大家所熟知的。无论是住院部还是门诊,都从各个不同的疾病类型再次划分。不同的区域给人的感受也截然不同。当你站在妇产科门口是,你的周围是一个个焦急同时又满含喜悦的颜色。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时那种奇妙而又美好的感觉。想象着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让你顿时就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快乐。每一个新生命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物,每个新生命的诞生都给医院带来了一份希望,让这个地方充满了爱。当你走进急诊室,你会感受到一种沉闷,压抑的充斥着整个房间,这里是每个生命发生突发状况的转折点。不禁让人想起了莎士比亚的一句至理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个个顽强的生命在与病魔做着殊死搏斗。活着或是死亡有时就在那一念之间。也许那么一瞬之后,一个生命得到了延续,也许那么一瞬之后,一个生命走向了死亡。这是一个考验生命顽强度的地方,一个重病的病人在向我们展示着一个生命的伟大,一个生命的坚强。那些重症病人满身插着管,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你唯一能听到的,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他微弱的呼吸声,一吸一呼演绎着生命的强大,有什么困难能比努力活着延续生命更难呢?活着就是一种希望,活着就是力量,努力活着就是一种精神。
医院就是一个极喜极悲的地方,充满希望的同时又在体验着绝望,发生温情的一幕时又在上演着离别的情形。珍惜生命,积极乐观,努力向上,学着热爱生活,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