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疗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比较研究
【摘要】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作为一种在人民法院审判外的纠纷解决制度,其积极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广泛得到了重
视。我国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人民调解、行政仲裁、商事仲裁等制度,但是在日益引起社会矛盾激化、医患关系紧张的医疗纠纷
领域,却没有有效的替代性解决机制,或者是刚刚开始起步。本文并分析了目前我国和世界的医疗纠纷现状,比较了
世界各国
医疗纠纷的替代性解决机制,并指出了在医疗纠纷审判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医疗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的建立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医疗纠纷;调解;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d91
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97(2006)03—0181—10
医疗纠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医疗纠纷
是指病人或者家属对患者诊疗护理过程不满意.认为
医务人员在该过程中存在过失.对病人造成伤残、死
亡以及在诊疗活动中加重了病人的痛苦等情况.要求
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司法机关追究医方法律责任或者
要求赔偿损失的事件.该事件在未查明事实真相之前
都称为医疗纠纷。这是目前最广义的医疗纠纷的概
念。而狭义的医疗纠纷,仅仅是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
及其原因认识不一致而发生了争议.并向医方、卫生
行政机关或者司法机关提出请求,要求赔偿或者处理的事件。①目前这个医疗纠纷概念,基本上已经得到了
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认同。本文所讨论的医疗(患)
纠纷与上述两种都有所区别.即仅仅限制在医疗纠纷
中涉及医患双方的私权利的纠纷,因为只有在这个层
面上才有意义来探讨诉讼外解决的可能性。
一、现阶段我国医疗纠纷的特点
(一)医疗纠纷的对立性突出、暴力化倾向明显
2o05年的各大媒体报道的福建一名患者杀死“国
医堂”名医生戴某的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然而这只是众多医疗纠纷演化成暴力事件中的一件.湖北省1999年1月到2o01年7月间.全省
一共发生围攻医院、殴打医务人员的暴力事件568
起.有398名医务人员被打.其中32人致残。②
在我国现阶段医疗纠纷发生后.患方一般都是找
到医疗机构要求给予说明事实的真相并提出赔偿要
求.而患者死亡的医疗纠纷中.其最常用的方式就是
“停尸病房”.③待医疗机构做出关于赔偿的承诺的或
者解释事件的真相后再搬走等等。
纠纷是由于当事人因为某种原因对现在的状态
怀有不满并要求进行变更而产生的。④对于丧失亲人的患者家属的不满情绪.每个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都
是可以容忍和理解的.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淀所形
成的家族式的及群体性的医疗纠纷模式确实是社会
弊端.在患者方面的强大压力下.许多医疗机构无论
是否具有过错.都被迫接受或者满足患者方的不同程
度的要求。反之.如果不接受患者方面提出来的要求.
很可能就会出现严重扰乱医院秩序的事件,殴打医务
人员等等。严重的对立性最后的发展就可能是直接采
取威胁医务人员生命的形式,就产生了“杀医案”。或
许这也是医疗纠纷诉讼到法院较少的原因之一。应该
【作者简介】陈美雅(1968一),女,法学学士,现为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员。e—mail:qiqi2124@sino..corn
① 梁华仁:《医疗事故的认定与法律处理》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2页。
② 谢钧:《湖北省医疗纠纷状况调查》;载于《健康报》2002年1月5日。
③ 卫生部、公安部于2001年曾经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治安管理、维护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的通告》,其中规
定:“患者在医疗机构死亡后,其尸体必须按规定及时处理”。但是该《通告》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执行.公安机关的工作方式通常只是说服,很少采用强制措施。
④(日)棚濑孝雄:《关系形成型调停的模式》,载《法学论丛)1994年第134卷第3、4号
· 182 ·
说这种事件的发生是对医学界的情绪的一种极端打
击,是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情感的严重伤害。
(二)采取诉讼途径解决的医疗纠纷只是极少数
部分
2002年国务院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
疗纠纷处理模式实际上设计了3种模式:协商、行政
调解和诉讼,其中协商和调解并非是诉讼的前置程
序,与劳动纠纷不同,启动调解的前提是双方都要“同
意”。可以估计,中国一家三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每年
至少有上百件医疗纠纷,而法院真正受理的数字却是
比较少的,如某市医疗机构比较集中的区法院的统计
数
字,2001年以前每年只有一件,自2002开始呈现增
长的趋势,当年就受理16件,此后逐年递增,至200
5年7月共受理53件。①从这个数字来看,人民法院受
理的医疗数量仅仅是所有医疗纠纷的极少数部分。
二、医患纠纷当事人选择纠纷处理模式的比较研
究、诉讼是以纠纷处理为目的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制度,而且其核心是民事诉讼。国外学者指出民事诉
讼具有如下特点:(1)作为一个中立的纠纷处理机关,法院主宰着一切程序;(2)纠纷解决的标准适用实体
法;(3)作为对立方的被告因为诉讼的提起即负担着
与自己意思无关的应诉的责任。②但并非所有的争议
都要通过诉讼来解决,尤其是医疗纠纷。由于医疗纠
纷具有其特殊性.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当事人也多数选
择非诉程序来解决医疗纠纷。
1.日本。根据日本《朝日新闻》的报道,日本厚生
省的内部资料显示:从1989年到2000年3月,全日
本的国立医院、疗养院(所)因为医疗过失而导致医疗
机构赔偿的医疗纠纷有177件,赔偿的总额为36亿
日圆。其中私下和解的超过半数以上,有98件,诉讼
中和解的61件,患方完全败诉有18件。同时这个采
访组也采访了文部科学省,以了解该机构所属的大学
医院的医疗纠纷状况。该省提供的资料如下:从1990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13卷(第3期)
年到1999年共1o年间,其所属的59家大学附属医
疗机构中院方赔偿的53件,其中包括法院诉讼的1
5件.和解的29件,协商的9件。⑨
关于医疗纠纷的受理和审理情况,另有日本学者
统计了1991~2000年间日本法院受理的总的医疗纠
纷数量。以2000年为例,该年新受理767件,结案67
4件,在该年未结案的案件数量达到了1 886件;根据计
算,2000年当年每个都道府县平均受理了16件医疗纠
纷.平均有4o件医疗纠纷没有结案。④关于医疗纠纷的审理结果和审理时间,日本法曹会统计了1991~2000
年间的医疗纠纷资料。该资料显示,在已经提出的医
疗纠纷诉讼中.只有40%被判决,而50%是通过和解
结案的,医疗纠纷民事诉讼一审结案的平均时间在1991年为41.6个月,2000年为35.8个月;患者胜诉
(不含和解,仅指判决胜诉)的比例在1991年比较低,仅为25.6% .而2000年达到了新高,但是仍然只有
46.8%。⑤
2.美国。美国学者对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医疗
纠纷诉讼中的问题等有较多研究。有学者指出,实际
上医疗纠纷不只是病人的无理取闹,曾经有3.7%的病
人在住院过程中遭受过医疗伤害,这其中因为医疗提
供者的过失而造成的为28%,也就是100个住院病人
中,有1个就会出现医疗事故,但是其中对医疗机构
提出医疗行为侵权之诉的仅仅为1/8,在这1/8中,患
者方能够得到赔偿的不超过50%。⑥而美国佛罗里达
州的数字统计也表明,只有l1.5%的医疗纠纷最后诉
讼到法院解决,其中只有23.7%的案件是患者胜诉,只
有47.2%的案件患者最终拿到了赔偿金。⑦
3.台湾地区。按照目前的台湾地区的法律实践,台湾的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主要有:直接向医疗机构
提出申诉、请求民间团体协助、寻求民意代表协助、自
力救济、县市卫生局调解委员会,最后则是采取诉讼的途径。根据台湾学者的统计,最终进入法律诉讼解
决纠纷的,虽然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仅仅
① 孙文鹰:《大调解:“医治”医疗纠纷的“大处方”》;载于:《人民法院报)2006年1月3 13。
②(13)秋原今香:《调停委员会的中立性》;载于:《民事调停中的当事人权利保障》《判例时代(别册))1977年第4号《民事调停的诸
问题>,第39 41页。
③ 转引自:(台)詹廖明义编著,《医疗疏失的真相》 ;安立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21页。
④(13)和田仁孝、前田正一著:《医疗纠纷处理与实例解说》,台湾合记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出版第118 1l9页。
⑤(13)和田仁孝、前田正一著:《医疗纠纷处理与实例解说》;台湾合记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出版。第ll8 119页。
((美)thoms eric j:incidence and types of adve~e events and
negligent care in utah and colorado.med caer forthcoming spring 2000.
⑦(台)卢瑞芬、谢启瑞:《医疗经济学》,学富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217页。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13卷(第3期)
只有10%~20%左右,相反,自行进入协商或者通过其
他第三人介入进而解决的仍然是多数,大约50%
70%。①但是诉讼的情况又如何呢?2000年的统计资料
表明,诉讼到法院的医疗纠纷案件中,患者方只有8%
~ l1%的胜诉率,而最终能获得赔偿的比例则为43%。②
三、我国目前医疗纠纷法定解决途径的现状及原
因探析
(一)医疗纠纷协商解决方式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由于我国文化长期积淀的缘故,多数民众心中还
会有“怕诉”的思想,当对医疗过程和结果产生疑问
时,患者方面一般会先找到医疗机构进行索赔,而对
医疗机构的不信任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不当维
权、暴力维权也都是在这时出现,因此如何引导和解
决这个过程的患者维权主张,是实现社会安定团结,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关于医疗纠纷的产生原因,按照我国学者的统计.在医疗纠纷中,真正属于医疗事故或者医疗
过失的只有10%~20%.40%左右属于医疗中的无过错
行为,如患者本身的特异体质、不可避免的并发症等,其他的属于服务态度,对医疗过程不理解和对服务态
度不满意的问题。③这也就决定了多数医疗纠纷诉讼
到了法院之后得不到赔偿,而那些医疗机构没有过错的纠纷发生诉讼的话,实际上浪费了大量的司法资
源。所以从化解纠纷的角度来讲,如何能够及时的化
解掉这些不可能得到支持的诉讼请求.也是通过诉讼
外解决医疗纠纷机制应该重点考量的问题。
目前医疗机构对医疗纠纷处理的方式存在一些
问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7条
规定:“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
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监督本医疗机构的医
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接
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向其提供咨询服务。”明确
了医疗机构有接受患者投诉的义务.但是,该条并不
能改变在出现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的一贯态度— —
拖延时间、隐瞒真相等。
对医疗机构而言.医疗纠纷是极其机密的、隐晦的、不名誉、不能公开的.因为预示着医疗机构的医疗
服务缺陷,不仅可能导致经济赔偿,还可能耗费时间
成本.损害医院或者医务人员的形象.影响医院的工
作等等.因而相关事件只有少数管理人员和当事人知
道,一般员工并不了解事实真相,因而也可能导致了
· 183 ·
病历篡改事件的出现。而且当病患或者家属与医院进
行协商时,医方往往不会积极承认错误,甚至会以较
高的姿态要求家属达成和解,并且以抚慰金的方式代
替赔偿金。而且作为当事人的医务人员绝对不会出面
接受家属要求的“对质”等。可以看出在医疗纠纷出现
后.患者家属在了解事实真相的过程中,面对的是一
个庞大的医疗体系,医方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
资源,医务人员退居幕后受到保护;相对地,病患及其
家属由于在医学、法律等专业知识方面不足,或者无
法第一时间掌握病历资料.因而无法获得尊重及对等的协商地位。
在今天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医疗纠纷发生后医
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均表示最困扰的事情就是患者方
采取非理性的方式抗争.通过媒体报道的方式或者采
用威胁、恐吓的方式来维权。而中国的民众也确实往
往采用这种方式,以家族为体系,集体出面,令医疗机
构不堪其扰,最后迫不得已接受让步的决定。可以看
出,医疗纠纷的协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方博弈的过。
程。
抛开法律 从情感上来讲 医疗机构和患者方的信息不对称,在医疗人员有意掩饰弱点或者不名誉事
件的企图之下.病人与家属为了取得谈判过程中的平
衡,极有可能利用身边存在的任何资源,这就是造成了一系列的暴力事件的真实心理因素;反过来看,医
疗机构正是因为担心患者方出现不理性的情况.以及
为了避免在以后的医疗纠纷诉讼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所以才会采取拖延、隐瞒的做法。究竟是医方还是患
者方的行为导致了一系列的暴力事件发生.已经无法
从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进行考量,但这是医疗纠纷处理
机制的关键所在。
虽然《条例》规定,患者认为构成医疗事故的,可
以复印并封存病历,但是复印的只是一部分.并非全
部病历;患者对医疗上的知情权并非完全的知情权。
另外.虽然规定了可以向医疗机构提出投诉.但是并
没有规定什么时间才能得到正式的答复.只是程序上
具有了权利,但何时实现,是不可知的。而且,从法律
上如何来认定医患双方在医疗纠纷协商过程中的“让
步”行为,仍然存在着法律上的空白。目前我国的医疗
纠纷“私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痛苦而大量的存在着。
(二,.)医疗纠纷的行政调解并非“有效”的纠纷机
制
①(台)姚嘉昌:《医疗纠纷之探讨》;载于《台湾医界》,2o01年44卷第l2期,第64~66页。
②(台)卢瑞芬、谢启瑞:《医疗经济学》,学富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217页。
③ 刘振华:《医患纠纷处理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第l3页。
· l84 ·
《条例》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处理本地区范围
内的医疗纠纷,主要包括:(1)处理发生医疗事故的医
疗机构和医务人员;(2)组织调查判断医疗机构发生的重大过失行为是否属于医疗事故;(3)组织医疗事
故技术鉴定;(4)逐级上报到卫生部;(4)组织医疗事
故争议双方进行协商和调解。
《条例》实施以来近4年,卫生行政部门参与处理
了许多医疗纠纷,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在引
导医患双方向医疗纠纷的法制化解决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而且在及时固定证据方面— — 主要是患方复
印病历、及时封存病历和其他证据方面,都发挥了很
好的作用,为以后通过其他程序解决医疗纠纷打下了
很好的基础。
但是目前卫生行政部门参与解决医疗纠纷仍然
是问题重重,主要集中表现在:第一,没有法律上主动
介入的理由。要调解也好.行政处理也好,主要看当事
人的意愿,必须要当事人提出,对患者而言是“书面的医疗事故争议申请”,对医疗机构而言,是“重大医疗
过失行为”的报告。第二,范围仅仅限于医疗事故。《条
例》本身对卫生行政部门参与医疗纠纷的处理存在着
矛盾,即仅仅判别是否是“医疗事故”而不判断是否存
在“医疗过失”,①但启动卫生行政部门参与处理的要
素之一就是医疗机构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报告,因
此可以说是有矛盾的。第三,医疗卫生机构对让卫生
行政部门参与处理医疗纠纷存在着“心理障碍”。卫生
行政部门参与了医疗纠纷处理之后,还是有一项非常
重要的职权,就是处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就
是说判断为医疗事故后,还要依照《条例》和其他卫生
管理法规对后者进行行政处罚,这就使主动提出报告的医疗行为人面临着被处罚的危险,而且医疗机构的报告行为,《条例》规定的是“重大医疗过失行为”,这
首先就构成了法律上的“自认”行为,是医疗机构自己
认为自己存在着“过失”,让医疗机构处于法律上两难的局面。而且现在的突出问题已经表现出来了,就是
出现医疗事故要处罚,而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即使存
在医疗过失或者重大医疗过失都不会处罚,许多医疗
机构都开始纷纷主动避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卫生
行政部门的参与,宁可通过诉讼和私了也不通过卫生
行政机关解决 ②
整体上评价,现行的医疗纠纷行政调解制度先天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13卷(第3期)
上有立法上的缺陷,不能促进医疗纠纷的诉讼外解
决.也不能促进医疗机构主动报告医疗上错误,从而
难以主动改进医疗质量,与现代国际社会所推崇的“医疗缺陷报告制度”精神相背离。
(三)医疗纠纷诉讼解决是一种无夺的选择
单纯从人民法院角度看待医疗纠纷诉讼,存在特
点如下:(1)案件数量方面,医院比较集中的地区,案
件数量增长比较快,而总体则略有下降;(2)案件类型
方面,涉诉的案件类型比较多,有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医疗事故赔偿纠纷、医疗服务合同纠纷等等;(3)案件的法律适用方面,适用法律不能统一,判决结果差异
较大;(4)结案处理方式方面,判决结案和裁定撤诉的比例较高,而调解结案的少;(5)诉讼标的方面,无论
受案的标的还是结案标的都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
(6)诉讼成本方面.实行司法救助的比例较高,从而导
致部分当事人随意变更诉讼请求.大幅增加诉讼标的额度,增加诉讼成本。③关于医疗纠纷诉讼,按照最高
人民法院2000年发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
规定,实际上包括了3类,即: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
纷、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医疗服务合同纠纷。200
2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医疗纠纷审判的问题出台
了有关司法解释,其中既有程序方面的,又有实体方
面的,特别是关于举证责任的分配。最高院《关于民事
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
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进行举证”,等于一
下子完全降低了医疗侵权诉讼的门槛,为患者通过诉
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大开方便之门。然而,为何实
际上通过诉讼解决的纠纷仍然不占多数呢?笔者以为
可能有如下原因:
从患方角度来看,诉讼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耗费金钱、时间、人力,但是结果却是未知数 医
疗纠纷诉讼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难题,因为涉及医学
和法律的双重性,所以在这两方面都需要专业人士的协助。
从医疗纠纷的法律层面来看,很少有医疗纠纷诉
讼是患者及其家属独自参加诉讼的,绝大多数案件需
要委托律师参加。国外的统计资料显示,日本的普通
民事诉讼中委托律师率为34.7%,而在医疗诉讼中委
托率达到了90%,完全没有律师参与诉讼的案件,患
① 笔者认为,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并非完全等同的一个概念,前者侧重于从民法的角度,后者侧重于行政法的角度.而且在构
成要件上存在着多种差异。
② 田晓青:《北京:“医疗事故”即将“绝迹”?》;载于《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年12月29日。
③ 《寻求社会共识促进医患和谐—— 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发言摘录》,载于《人民法院报》,2005年6月15日。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13卷(第3期)
方胜诉的几率为0。①而中国目前的法院诉讼费预缴
制度、律师收费制度、鉴定收费制度等,给许多患者的诉讼造成了巨额的经济负担。
从医学层面来看,多数患者对医学知识都一窍不
通或者知之甚少,究竟医疗机构有何种事实上的过
错,难以把握,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的协助。虽然最高
法院出台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要求医
疗机构就医疗过错及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但患方
仍然要承担一定的举证义务.是作为医学行业中的一
员.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任何专家愿意作为患方出庭。
说明专业问题.即使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但是也没有
合适的人选,这也是患者方经常败诉的原因之一。
从诉讼经历的时间来看.目前几乎所有的医疗纠
纷诉讼都在1年以上。以医疗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为
例,对于医疗机构是否存在医疗过错、医疗过错与患
者的损害后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法官因为医学知
识的缺乏.不可能作出判断.必须也只能委托专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对于患者的伤残等级.也不
能主观判断得出.一般也要委托进行鉴定:另外如果
当事人对证据的真实性有疑义的.譬如病历的真实
性,提出要鉴定的,仍然必须进行文字鉴定。可见在医
疗纠纷诉讼中涉及太多的专业问题,需要进行的鉴定
也是各种案件中最多的。
医疗纠纷诉讼中的鉴定问题也是诉讼的重要障
碍之一。鉴定程序冗长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刘某诉
天津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案件,竟然用了11年。②
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
定》对于司法鉴定机构的统一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
范,但是对鉴定机构的鉴定期限等细节问题却未做任
何规定,因此,鉴定报告往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之后
才能做出,虽然没有超过审理期限,但实际上却浪费
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在现在的医疗纠纷诉讼中,往往
不是只有一份鉴定报告,而是两份甚至多份鉴定报
告。
四、目前医疗纠纷诉讼审判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纠纷审理的法律适用和鉴定方面存在混乱
现行法律、司法解释和法规之间存在着明显矛
盾。《条例》是2002年颁布的,其主要规定和其名称一
样,是对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和管理规定。其经常受
· 185 ·
到攻击的有两条:一条是《条例》规定了“不属于医疗
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另外一条是《条
例》中确定的民事赔偿标准明显低于我国《民法通则》
中的赔偿标准。很多学者认为,《条例》作为行政法规,不能规定民事责任问题,上述规定违反我国《立法
法》,不应该在审判中适用。
但是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义在司法解释中规
定:“条例施行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
纷,诉到法院的。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医疗事
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
则的规定。”③实际上明确了在医疗纠纷的审判中应该
考虑《条例》的适用。
根据上面的司法解释.有法官认为,医疗纠纷可
以分为两类,即因为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损害赔偿纠
纷案件,另一类是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
医疗赔偿纠纷案件,应当分别适用《条例》和《民法通
则》处理。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应当参照适用《条例》的规定计算有关项目的损害赔偿数额,但《条例》未规定的赔偿项目应当适用人身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
赔偿。④由于最高人民法院未对“医疗事故以外的原
因”做出明确规定,导致了许多患者都选择了“医疗事
故以外的原因”来诉讼,使得《条例》逐渐被边缘化。而
且按照这个逻辑,在提起诉讼前,或者人民法院受理
案件之后,都必须要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以明确是
“医疗事故引起的”还是“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可见由于出发点和立场不同,导致了审判人员在具体审判中对医疗纠纷的具体适用法律的理解不同,判决结果自然不同,实际上损害了司法的权威
关于鉴定机构的选择问题。由于涉及医学问题的专业性,因此绝大多数的医疗纠纷案件都需要通过人
民法院委托进行鉴定,鉴定的重点在于:医疗机构是
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
系,患者可能有构成残疾后果的,还要进行伤残等级
鉴定等。
首先,人民法院委托医学会的鉴定中存在着种种
问题。(1)医学会的医疗事故鉴定还存在于我国目前
司法鉴定机构的统一管理体系之外,难以监督。由于
医学会的仍然按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等
进行鉴定,因此不能与民事诉讼法接轨,程序上不能
满足人民法院的要求,如他要求在鉴定的时候医患双
①(日)和田仁孝、前田正一:《医疗纠纷处理与实例解说》;(台湾)合记图书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123页。
② 刘振华《医患纠纷纠纷预防处理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第10页。
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第1条。
④ 《寻求社会共识促进医患和谐—— 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发言摘录》,载于《人民法院报》,2005年6月15日。
· 186 ·
方要到场进行陈述,接受专家的询问等,实际上是等
于接受了新的证据,与民事诉讼法的要求不符。(2)医
学会的鉴定不能满足人民法院的要求。医学会的鉴定
目前仍然还仅仅限定在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是否
违反医疗常规方面”.不涉及是否存在“医疗过错”等
词语。如人民法院委托进行“是否存在医疗过失”的鉴
定.而医学会则仍会做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的结论等
等。(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无法满足诉讼的需要。民事
诉讼法规定鉴定人应该出庭作证,但是由于医学会的鉴定结论采取的是“合议制”,根本无法出庭作证。笔
者以为,作为医疗纠纷案件,涉及医学的专业问题,医
学会的专家群体自然有能力进行判断是否存在医疗
过错,也有利与从审判上发现事实真相,但是由于程
序设计的不当,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并不一定能适合诉
讼的需要。
其次,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也存在一些问题。虽
然我国于2o05年10月1日起将司法鉴定机构社会
化.统一由司法行政机关管理,但目前也是问题多多。
(1)司法鉴定机构种类繁多,司法鉴定人素质良莠不
齐。2005年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是临时
出台的一个决定.在此之前的鉴定机构的统属、资质
等更是混乱,《决定》的出台只是改变了司法鉴定机构的管理体制.对于鉴定机构的设立、鉴定人的资质审
查等等,设定的门槛仍然较低。目前许多鉴定机构存
在着必备的仪器设备缺乏、鉴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
现象,鉴定质量比较差。(2)司法鉴定机构对医疗纠纷的鉴定并非最能发现事实真相的鉴定。由于医学专业的日益细化。不同的医学专业的其复杂性并不能为其
他医学外专业人员所了解。而目前我国的司法鉴定人
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医学专业。因此。许多鉴定人以会
诊、组织听证等理由。甚至私下询问该专业领域内的医学专家,因此其鉴定的真实性、公正性更难保证。
最后,存在着司法鉴定替代审判的趋势。按照民
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专门性问题需要进行鉴
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
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由此可见人
民法院委托鉴定限制于“专门性问题”.以医疗人身损
害赔偿案件为例。笔者认为其仅仅限于医学问题。而
不应该涉及其他问题,也就是说司法鉴定机构仅仅应
该对医疗机构是否具有事实上的医疗过错、事实上的因果关系进行鉴定。而不应该判断法律上的过错、法
律上的因果关系,但是越来越多的鉴定机构.不但解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13卷(第3期)
决了鉴定结论中的“疾病参与度”等纯法医学问题,还
对“责任程度”等进行了分配.而法院的判决结果也是
按照这个结论来分配责任。笔者以为,判定医疗机构
有无法律上的过失,确定赔偿责任的分担是人民审判的任务.司法鉴定机构的做法实际上已经侵害到了法
院的审判权。
(二)医疗纠纷诉讼解决并不能满足医疗纠纷当
事人的内在要求
1.对于患者方,存在权利主张的难以满足。按照
我国民法的规定,出现侵权行为后,当事人在权利受
到损害后.可以要求对方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为停止
侵害、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但是作为侵权行为的一种,医疗事故以及医疗行为侵
权,通过法院途径解决,目前只能得到经济损失的补
偿,当然其中.可能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因此,可以概括
地认为:通过诉讼解决医疗纠纷完全演绎成了关于赔
偿金的问题。
但是实际上,医疗纠纷并非单单是赔偿金的问
题。根据对提起医疗事故诉讼的当事人进行了调查.
大多数人提起诉讼的理由为要求医疗机构“说明解
释”和“要医师认清他们的侵害行为”,很少有以“报
复”为目的提起诉讼的,而在被调查的301人中.仅仅
有22%的人是以金钱为目的而提起诉讼的。o3台湾学
者统计的资料则更进一步说明了医疗争议个案诉求的目标中,请求赔偿的仅仅为24.6%。要求预防类似不
幸事件发生的为15.4% .②由此可见.在医疗纠纷中.
要求给予赔偿金并非是患方的惟一目的或者真正目的,患方的其他要求,如赔礼道歉等,在目前我国的诉
讼制度和民事法律制度下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支持。患
者对医疗机构的要求主要是:公开情报、追究责任、有
诚意的道歉、防止再次发生的对策等等,但一般都难
以得到满足。事实上为了下一步的治疗或者保证患者
生活的需要,经济赔偿是必要的,可是面对生命和身
体受到的侵害的受害人而言。第一重要的是去接受及
克服这种无法恢复失去的生命或者身体价值的事实.
经济上的补偿,不过是人们为了生存下去、恢复了积
极的态度之后。去面对的第二个问题。
2.对于医疗机构方。存在“过失”与“损害”的不平
衡。实际上在现代的侵权法中。关于当事人的主观过
错—— 过失还是故意,对受害人得到的实际赔偿额度
都没有实质的影响,现代社会的赔偿制度。只是考虑
实际的损害后果。从法哲学的角度看。可以简单的认
①(日)和田仁孝、前田正一著:《医疗纠纷处理与实例解说》;台湾合记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出版第89页。
②(台)林东龙:《医疗纠纷之社会控制:社会学的分析》;国立中山大学学术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年7月。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13卷(第3期)
为.不法行为导致了其他人受到损害就理所当然的要
给予赔偿,但是,在高科技的高度发达和大量生产模
式固定后,任何微小的过失或者错误都很有可能导致
大范围损害,个人的行为在组织中成为全体系统化动
作的一部分而越来越无法发挥适当的功能。损害问题的扩大化、严重化,常常会引发加害人个人能力不能
负担的赔偿责任,如果发生了医疗事故,如果每位医
生或者护士乃至医疗机构都担负其所有赔偿责任的话.实际上会超越其负担能力的极限,以至无法充分
救助被害人的损害。
3.导致了防御性医疗增加,导致国家、社会资源
浪费。实际上在任何国家如果医疗事故、医疗侵权的赔偿额度导致医疗机构的负担增加的话.都会引起
“防卫性医疗”的出现,其后果就是病人的医疗费用增
加,造成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从上个世纪7o年代以
来,美国每位医师要缴给保险公司的医疗责任保险费
用大概占到其年收入的6%左右,因此导致了许多高
风险科别医师纷纷改行或者到其他州执业.同时,因
为医师在执业过程中也会增加了检验项目和治疗程
序,以至增加复诊次数。在1984年,因为防御性医疗
增加的费用,约占全年度执业总收入的14%。①这种现
状是对有限的国家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
五、其他国家和地区医疗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评
介
(一)德国
德国是一个医疗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医疗水平
也享有较高的声誉。不过德国卫生部门公布的统计资
料却显示,德国每年的医疗事故总数仍达到1o万起,其中2.5万起甚至会导致病人死亡。对于医疗事故引
起的纠纷,当事人除了通过法院寻求解决的途径外,采用最多的还是庭外解决的方式。医疗事故发生后,病人或者其家属一般首先与当事医生或者医院进行
直接接触以确认事实,并协商可能的赔偿问题。如果
这一措施没有达到效果,病人可以向“医疗事故调解
处”(以下简称调解处)的机构求助。
调解处是德国设立的专门负责医疗事故庭外解
决的机构,由各州的医师协会单独或者几个州的医师
协会联合设立.是一个独立的机构,职责是从调解民
事纠纷的角度来处理医疗事故,以判断医疗事故中医
生有无责任、责任大小以及赔偿数额。
调解处的工作人员由法律人士和医师组成。在接
到病人关于医疗事故的陈述报告后,调解处会根据情
· 187 ·
况组成一个专家小组,而该小组中必定有一名医师与
涉嫌造成事故的医师从事相同的专业,以保证对事故
发生的过程进行专业鉴定。但专家小组必须在得到病
人和医生的双方同意之后才能开展工作。
设立调解处的优点,首先是在发生医疗事故后,尽可能免去当事人选择诉讼而会经历的漫长历程与
支出昂贵费用。类似的案件如诉诸法院,短则三五载,长则十年以上或许才能够解决;而调解处的调解一般
都能在1年之内完成;其次,由于该机构的办公费用
都是由医疗责任保险公司支出,因此病人或家属在求
助的时候,几乎不用支付费用。最后.由于避免了患者
与医生之间“对簿公堂”,也有利于整体医患关系的和
谐。
不过,调解处对事故的最后处理意见只是建议性的,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当事中的任何一方不同
意该处理意见,仍可诉诸法律。发生医疗事故的病人
或者其家属可以对引发事故的医生进行民事以及刑
事诉讼。不过,病人胜诉的概率太小.而且这一过程复
杂且费用昂贵。统计资料显示,法院裁决的案件中只
有大约1o%判定病人一方胜诉。
根据德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目前在医疗过失侵
权案件中,一般还是要由原告方对“过错”进行举证,除非被认定为“重大医疗过失”.一般都要求病人一方
提出可靠的证据以证明是医生进行了错误的治疗。复
杂的证明过程让许多上诉的病人或者家属疲惫不堪。
此外,由于任何对当事医生不利的判决,都会对该医
生的职业生涯造成巨大影响,再加上许多医疗事故案
例很难判明是医生的错误导致的还是正常治疗结果,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的时候一般都非常谨慎,调查取
证的过程因而也旷日持久。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德国目前已经实行了全民医疗健康保险,因为医疗事
故导致的医疗费用的增加等等经济损失,可以通过医
疗保险得到补偿,通过诉讼所能够得到的补偿仅仅是
精神损害赔偿金。②由此可以看出,德国的医疗纠纷主
要通过诉讼外解决.是由于诉讼制度设计和社会保障
制度的完善的原因。
(二)美国
1997年,美国仲裁协会(aaa)、美国律师协会
(aba)以及美国医药协会(ama)作为发起机构,联合成立国家医疗纠纷解决委员会(nchcdr),并由其实
施“正当程序议定书”(due process protoco1)计划,以
推进adr在解决医疗纠纷过程中的广泛运用。1998
①(台)杨秀仪:《医疗纠纷与医疗无过失制度——美国经验四十年来之探讨》;载于《政大法学评论》20ola第4 13页。
② 郑汉根:《德国这样处理医疗纠纷》;载于《健康报)2oo4年4月7日。
· l88 ·
年3月,该委员会向3家发起机构提交了最终报告,报告获得批准并被采纳为3家机构的一项政策。报告
推荐了一系列解决医疗纠纷的adr方式,包括:(1)
监察人制度(ombudspersons)。被指定的中立第三方收
集医疗纠纷有关的信息,并由其进行独立的调查进而
提出纠纷的解决方案.同时,监察人也可以依照有关
程序向当事人收集信息。(2)事实发现(fact—finding)。
由中立人进行调查,并根据纠纷的事实出具一份无约
束力的报告。(3)达成一致意见(consensus—building)。
由中立的第三方(通常是一位会议召集者),召集纠纷
各方(或其代表)通过有组织的谈判以使各方达成一
致意见。(4)调解(mediation)。纠纷各方在中立第三方的帮助下,通过协商尽量协调分歧,达成协议,但调解
所达成的协议往往不具有约束力。(5)仲裁(arbitra—
tion)。纠纷被提交给一个或多个中立的仲裁员,由仲
裁员根据预先制定的程序做出具有约束力的最终裁
决。(6)混合adr(adr hybirds)。多种adr方式的混
合使用,通常按一定的次序进行,如在“调解一仲裁”
中,仲裁员应先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即转人仲裁程序。
这些adr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根据报告的调查,医
疗纠纷主要还是通过调解和仲裁得到解决,其中85%
左右的争端的解决是采用了调解这一方式。
(三)台湾地区
1.官方主持下的调解
(1)法院调解 台湾民事诉讼法第403条第1项
第7款规定:“因道路交通事故或医疗纠纷发生争执
者”于起诉前应经法院调解.也就是说所有的医疗纠
纷案件在正式进人审判之前要先行由法官与调解委
员会调解,这就是法定的强制调解。
但是该条在司法实践中几乎不被用到.因为台湾
绝大多数医疗纠纷当事人都是向检察官提出“业务过
失致人死亡”或者“业务过失致人重伤”.由检察官对
医师提起刑事诉讼.而患者方同时提出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用交诉讼费,不用对医疗过
失进行证明,而且包含着传统刑罚主义和通过刑事诉
讼逼迫被告和解的意图。据悉,台湾因为医疗业务过
失罪每年获刑的有近百名医师 ①
(2)卫生行政主管机关调解。依照台湾地区旧的医疗法第74条和新修订的医疗法第90条,“行政院
卫生署”设置医事审议委员会,各个县市卫生局也设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l3卷(第3期)
置医事审议委员会,县市医事审议委员会的职能之一
就是“负责医疗争议之调处”。为了配合医疗纠纷的调
解工作.“卫生署”还于1998年4月制定了《医疗争议
调处作业要点》。而有的地方政府也根据自己的特点
制定了相关的条例或者办法.如台北市政府就制定了
《台北市医疗争议调处自治条例》,内容都大同小异,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医疗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
主管机关提出医疗争议调解申请;第二,主管机关应
该在受理申请后交付医事审议委员会,由医事审议委
员会确定调解的人选和调解的日期;第三,调解委员
会由医事审议委员会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组成,并吸纳
其他社会知名人士参加;第四,调解的启动只需要一
方申请即可,调解没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可以不接受。
由于卫生局调解委员会在制度上存在着种种漏洞.因
此.被指责为医医相护、故意拖延、压迫患者及没有从
实质上降低医疗纠纷的诉讼几率等,几乎没有调解成功的案例。②
必须要提及的是.面对医疗纠纷日益严重的台湾
社会.立法界和行政机关都给予高度重视,先后提出
多个医疗纠纷处理法的版本.主要有“立法委员”沈富
雄的1998年提出的《医疗纠纷处理及补偿条例》和
“卫生署”提出的《医疗纠纷处理法草案》,这两个提案
前者已经失效,后者是吸收前者的基础上形成的 两
个法案的最大的共同点就在于:医疗纠纷在诉讼前都
必须经过卫生行政主管机关的调解。两个法案也都对
现行的医疗纠纷调解方式进行了重新修订。
这可能体现了台湾社会的普遍认同的原则:医疗
纠纷如果能够以双方和解的方式达成协议.自然是最
为理想的,由第三者介人调停,不管是公正认识、调解
委员会、法院或者政府卫生主管机关等,以调解或者
调处的方式解决争议而达成协议,与和解一样能够圆
满地让事件落幕;毕竟,相较于诉讼,终究是迅速(没
有审级)、节省成本的,而且具有隐私保障性,对于医
病双方的和谐更是具有正面的作用,值得鼓励 ③
2.民间其他第三人参与处理医疗纠纷
除了上述官方的调解机构之外,台湾还有其他许
多民间团体也参与了医疗纠纷的调解或者协商.如消
费者文教基金会(简称消基会)、台湾医疗改革基金会
(简称医改会)、各地的医师公会等,其提供的服务,大
概可以有: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成立互助团体、协助
①(台)吴旭洲编著:《医疗纠纷终结手册》;合记图书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1页。
②(台)邱怀萱:《从医疗纠纷谈台湾病患权益》;国立阳明大学卫生福利研究所2001年度
硕士论文。
③(台)曾育裕:《医护法规》;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7月第1版,第136~137页。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13卷(第3期)
病患与医院进行协商或者与家属共同对抗医院等。
消费者文教基金会(简称“消基会”)历年来接受的关于医药问题的投诉都是占所有投诉的第二位,而
且得到大多数的患者的信任。根据调查,有42%的患
者家属在出现医疗纠纷后会选择“消基会”处理,虽然
目前“消基会”的服务仅仅限于帮助消费者进行医疗
鉴定、协助病患与医院进行协商、捍卫消费者权利等。①
台湾医疗改革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自成立之
初就不断有医疗纠纷的患者求助,仅仅成立两年就受
理了307件医疗纠纷申诉。该会不对医疗纠纷个案提
供帮助.不介入个别的医疗纠纷处理,但是提供医疗
信息,改善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等,并编辑整理
了医疗纠纷处理手册,同时定期整理收到的书面申诉
材料,向涉及的医疗机构发放,并密切关注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问题等。②
六、我国目前诉讼外第三方医疗纠纷处理制度的实践
(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解决
根据《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人民调解
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它不但可以根
据当事人的申请调解,也可以主动介入调解。按照最高
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人民调解委员会达成的协议具
有合同的性质,双方当事人不得随意变更和解除,而且
只要协议符合合同的订立原则,协议就是有效的.人民
法院将予以确认。但是由于调解人员对医疗专业不了
解,很难介入医疗纠纷的处理,因此,虽然长期以来,人
民调解委员会在其他纠纷领域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对于医疗纠纷这个特殊的领域一直难以涉足。但
是近期已经有些地方在这方面开始了大胆的尝试。
根据媒体报道,上海市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医患纠
纷人民调解委员会。③这可能是中国第一家专门针对
医疗纠纷而成立的调解委员会。据悉,该调委会是由
政府出资成立的,调解员由律师、医师和退休的司法
人员组成,其启动程序需要双方一致同意,受理后在1周之内开始调解,1月内结案,可以多次调解.如果不
能接受调解结果的,可以随时终止。应该来说,这是我国努力探索建立非诉讼机制,促进医患和谐,力争将
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医疗第一线的重要进
步,将医患纠纷纳入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具有如下优
点:正规、调解不收费、方式快捷便利、社会公信力高、· 189 ·
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等特点,在解决医患纠纷时显示
出极强的优势,是一种理性解决争端的平台。而设置
专门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之后由于引进专业的医务人员,调解专家对法律和医学知识的熟悉,有
利于弥补患者医疗信息不对称、法律常识不足等缺
陷.将会促进医疗纠纷向理性化、法制化的方向解决。
由于成立的时间较短.医疗纠纷经过人民调解委员会
解决的效果究竟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二)其他社会团体参与医疗纠纷的解决
2005年北京市政府下发文件,要求所属的医疗机
构的全部投保医疗责任保险,其后在公开招标中,中
国人民保险(财产)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和太平洋保
险公司北京分公司中标,由于北京市推行的医疗责任
保险要求保险公司第一时间到现场参与医疗纠纷的解决,在这种背景之下,北京市卫生局下属的北京市
卫生法研究会接受中保北京分公司的委托,成立了医
疗纠纷调解中心,全面参与了医疗纠纷的处理工作,从而开始了我国第一个由社会团体作为医疗纠纷处
理第三人的有益探索。
该中心的“调解员”由退休的法官、医师和律师组
成,实行24小时负责制,主要是接到患者投诉或者医
疗机构的保险报案之后,立刻赶到现场,同时努力把
纠纷尽量引导到医疗机构之外,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医
疗秩序。由于在法律上和医学上都有专业人士的参
与,中心对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具有初步的认识,在经过调查后将结论上报给保险公司,然后直接由保
险公司理赔
根据该会自己发布的消息:2005年北京卫生法研
究会一共受理医疗纠纷500多件,已经结案的300多
件,最快的3个小时,最长的两个月结案,调解成功率
达到98% ④
七、我国医疗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的构建
(一)现阶段仍然应该鼓励、引导医疗纠纷双方当
事人的“协商”
虽然严格意义的“诉讼外解决机制”是指在诉讼
外由第三方来解决纠纷,但是作为特殊的医疗纠纷,绝对不能忽视协商在化解纠纷中的积极作用。协商或
者和解不但使对抗在形式上、行为上,而且在纠纷当
事人的心理上都能够得到消融,而和解协议也更容易
让当事人得到履行,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前文已经
①(台)邱清华:《医疗纠纷的民间团体的角色—— 消基会》;载于《台湾医界》1994年第37卷第6期。
② 参见:台湾医疗改革基金会网站,http://www.thrf.org.tw/index.html。
③ 参见:上海青年报,2006年5月10日《医疗纠纷有了专门调委会》。
④ 修金来:《第三方化解医疗纠纷的探索》;载于《中国医院院长》20o6年第1期。
· 190 ·
提到,目前我国医疗纠纷大部分都通过协商解决的,但是出现暴力事件的纠纷,也都发生在这个阶段。可
见,医疗纠纷协商解决并不能取消,关键问题是如何
引导医疗纠纷的协商解决。虽然有学者认为,和解可
以消除纠纷,也常常排斥了本应介入的公权力机构的对相关责任人的追究,有违法治的精神。①但是,追究
责任人的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并不能阻碍我国医疗
纠纷的协商解决,前者是公法的调整范围,后者是私
法调整的范围,前者应该是公权力机关主动介入的事
情。笔者以为,应该主动创造宽松的法律环境来促进
医疗纠纷的协商解决,主要做法是:第一,从立法上明
确医疗纠纷和解和协商的程序要件、实质要件,明确
协议书的生效要件;第二,从行政上,加强对医疗机构
医疗纠纷协商解决的监督,如定期上报医疗纠纷情
况、医疗纠纷协议书等;第三,从司法上,要放宽对医
疗纠纷协议书的标准审查.严格和解后又重新诉讼的医疗纠纷案件的受案标准等等。
(二)增加社会公信力,培育中立、公平的医疗纠
纷诉讼外解决机制的“第三人”
任何诉讼外解决制度能否具有生命力,其关键在于“第三人”是否是真正中立的。从医疗纠纷的根源上
分析,医务人员与患者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平衡.
从而使得患者自然处于一个弱势地位,所以要缓解医
疗纠纷,就必须要患者在对医疗事故的真相方面获得
平等的地位—— 最基本要做到“形式”上的平衡。譬
如,患者方面能够随时看到自己的病历等。真正查明
或者发现医疗纠纷的真相,需要真正的医学专家参
加,但是作为医务人员,是一个专业的技术群体,有能
力发现真相的人却来自于这个群体,因此其公正性自
然令外界怀疑,这正是令制度设计者感到两难的局
面。这种两难局面最早表现在我国1987年的《医疗事
故处理办法》中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当时医疗事故
技术鉴定是由卫生行政机关组织的,作为医疗机构的主管机关,其作出的鉴定结论自然不能对社会产生公
信力,虽然现在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已经授权给各级
医学会,但是不难发现医学会的主管机关还是卫生行
政部门,而其中的各个鉴定人员都来自于各个医疗机
构,或多或少都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因此普
遍来看,世界上各个国家,凡是由卫生行政机关组织的仲裁、调解,都或多或少面临着信任危机,如日本医
师公会属下的医事调解委员会,就被患者看做是维护
医师权利的机构,从而不被患者接受。②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l3卷(第3期)
基于医疗纠纷这种无法克服的“专业性”,在制度
中排除医学人士的参与是不现实的,所以只能从程序
上保持其中立性。前文所提及的保险公司委托的“第三
人”其实并没有完全中立,而且其是依附于医疗责任保
险制度的,如果没有医疗责任保险,它就也无法继续存
在,所以笔者不主张全面开展这样的诉讼外调解制度。
(三)基于未来发展,应建立混合的“第三人”医疗
纠纷调解制度处理制度
目前我国的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基本上就是卫生
行政机关的调解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两种,这两
种调解模式的前提都是“双方同意”,而且目前的医疗
纠纷调解成功率不高。而作为仲裁.范围仅仅限于商
事纠纷,医疗纠纷不被包含在内,但是仲裁制度的许
多优点可以为医疗纠纷处理模式参考。笔者以为,无
论是调解还是仲裁.关键问题在于能够为医疗纠纷的双方当事人提供一个便捷、快速、中立的纠纷解决管
道,能够及时发现纠纷的真相,所以名称并不重要。目
前我国有成熟的劳动纠纷仲裁制度,没有成熟的医疗
纠纷调解制度,但是从医疗纠纷较高的和解率来看,不适合仲裁,只能建立“仲裁化”的“医疗纠纷诉前调
解制度”。其特点如下:
l_医疗纠纷诉讼前强制调解。所有医疗纠纷案件,必
须在诉讼前经过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调解不成的才能起诉到法院;调解成功并达成调解协议而当事人
又起诉的,人民法院仅仅审查调解书的法律效力。
2.成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在管理和监督模式
上,不应该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应该交司法行政部
门管理,由卫生行政机关给予必要的帮助。
3.调解员的人选。调解员应该包括法律专家、医
学专家,也包括卫生行政官员和司法行政官员。在纠
纷个案处理方面,可以有两种模式:一种由委员会自
行选择调解员,应该保障必须有医疗纠纷所涉及主要
专业的医学专家参加,同时有法律专家参加:另外一
种模式是由当事人选择调解员,患方选择医学专家,医疗机构方选择法律专家。
4.建立调解员信息库。建立调解员的信息库,向
纠纷当事人公开调解员的资料。
5.实行收取少量费用或者不收取费用的调解制度。
调解制度的建立在于方便纠纷当事人的申诉途径,鼓
励纠纷的诉讼外解决,因此不能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制度一样收取较高的费用。
第二篇:医疗纠纷诉讼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医疗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yingle.com
医疗纠纷诉讼
第一部分:一审诉讼案件
绝大部分医疗纠纷案件是在一审了结的,可以说一审程序是诉讼程序的核心部分,医患双方均应当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一审诉讼的各个环节中。
1、法院受理医疗纠纷案件的条件 1)有明确的被告; 2)有明确的诉讼请求; 3)有明确的损害后果;
4)原被告双方确立了明确的医患关系; 5)受诉法院对案件具有管辖权。
2、原告起诉时应当准备的材料 1)原告的身份证明; 2)被告的主体证明; 3)起诉状; 4)医疗病历资料;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5)损害后果的证明资料;
6)原告发生各种经济损失的证据材料。
3、原告起诉时应当交纳的费用
1)诉讼费:根据原告起诉标的大小而不同;
2)律师费:依据原告与律师签订的《聘请律师合同》确定。
4、原告(指患方)胜诉必须同时具备的四个条件 1)有明确的损害后果; 2)医疗行为存在过错;
3)医疗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在诉讼时效内。
5、原告(指患方)的举证责任
1)原告(患方)与被告(医疗机构)存在医患关系; 2)有损害后果。
6、被告(医疗机构)的举证责任 1)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
2)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7、证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及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关系的途经
1)法院根据审理直接认定; 2)通过医疗事故鉴定; 3)通过司法鉴定。
8、法院可以直接认定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情形
1)医疗机构举证不能,如病历丢失,被证明病历虚假,超过举证期限不举证等;
2)医疗机构对重要的医疗风险不履行告知义务;
3)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非法行医,如无上级医师指导的实习医师独立诊治病人造成损害后果;
4)提供不合格的药品或医疗器械;
5)医疗过错非常明显的,如超药典剂量用药造成损害后果的,应当做药物过敏实验而未做的,护理人员打错针或发错药的,开错手术部位的等; 6)其他。
9、诉讼时效
1)诉讼时效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损害结果发生时计算,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时距医疗行为已超过20年的法律不保护; 2)诉讼前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可以自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计算一年时效;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3)诉讼前进行过书面协商或行政调解的,可以自书面协商或调解不成日计算一年时效。
10、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后果
超过诉讼时效即意味着原告直接丧失了胜诉权,即使医院存在明显的重大过错,也可以免除医院的赔偿责任。
11、诉讼中的举证期限
1)法院的举证通知书确定了举证期限; 2)举证一般在法院开庭前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12、超过举证期限举证的法律后果
1)法院不组织质证,证据失去了证据意义,可能导致败诉; 2)相对方同意的,可以质证,但可能性极小。
第二部分:二审案件
1、上诉期限
1)自收到一审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应当提起上诉; 2)超过上述期限,一审判决生效。
2、上诉案件的费用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1)应当缴纳给法院的诉讼费同一审诉讼费,不缴纳诉讼费的,按照撤诉处理,则一审判决生效;
2)律师费,与律师重新签订《聘请律师合同》,律师费依照合同约定。
3、上诉请求
1)不得增加新的诉讼请求;
2)增加诉讼请求的,法院可以调解,调解不成的,不予审理; 3)二审反诉的,法院可以调解,调解不成的,不予审理; 4)新增的独立请求或反诉当事人可以另案起诉。
4、二审胜诉的关键
1)发现新的支持胜诉的证据; 2)一审法院认定的关键事实存在错误; 3)一审法院适用法律不正确; 4)有枉法裁判的情形存在。
5、二审法院的处理结果
1)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
2)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改判;
3)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4)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第三部分:申诉程序
1、申诉的时效
1)对生效的法院判决,当事人不伏的,应当在2年内提出申诉。2)二年为不变期间,自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次日起计算。
2、对生效判决,法院应当再审的情形 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3)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4)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 5)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3、对生效的调解书,法院应当再审的情形 1)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 2)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房屋已经赠与儿子,父亲再卖房构成合同的法律法规规定(2018)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hy/631441.html
起诉离婚怎么办理 http://s.yingle.com/hy/631440.html 女方怀
孕
期
间
可
以
协
议
离
婚
吗
http://s.yingle.com/hy/631439.html
进行遗嘱继承有哪些条件
http://s.yingle.com/hy/631438.html
办理协议离婚的机关有哪些
http://s.yingle.com/hy/631437.html
离婚了在结婚需要什么证件和手续 http://s.yingle.com/hy/631436.html
遗嘱不经过公证有效吗
http://s.yingle.com/hy/631435.html
民政离婚有哪些注意事项
http://s.yingle.com/hy/631434.html
DNA亲子鉴定原理是什么
http://s.yingle.com/hy/631433.html
同华侨,港澳同胞结婚手续怎么办理 http://s.yingle.com/hy/631432.html
协议离婚女方净身出户协议书(2018最新)书写格式 http://s.yingle.com/hy/63143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没离婚证也能办理结婚证吗
http://s.yingle.com/hy/631430.html
诉讼离婚手续的程序有哪些
http://s.yingle.com/hy/631429.html
父母有抚育子女的责任
http://s.yingle.com/hy/631428.html
不补办结婚证能离婚吗
http://s.yingle.com/hy/631427.html
如何确定遗产继承的范围
http://s.yingle.com/hy/631426.html
判决书怎么换离婚证 http://s.yingle.com/hy/631425.html 当天
离
婚
能
拿
离
婚
证
吗
http://s.yingle.com/hy/631424.html
协议离婚财产要公证吗
http://s.yingle.com/hy/631423.html
遗产继承的方法是什么,如何确定遗嘱的效力 http://s.yingle.com/hy/631422.html
结婚多少年房子属于共同财产
http://s.yingle.com/hy/631421.html
新2018新婚姻法一方出轨财产分割
http://s.yingle.com/hy/63142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以结婚为条件的赠与款是否可以收回 http://s.yingle.com/hy/631419.html
结婚证公证书内容有哪些
http://s.yingle.com/hy/631418.html
女方怀孕家暴起诉离婚可以吗
http://s.yingle.com/hy/631417.html
离婚协议书(2018最新)范本
http://s.yingle.com/hy/631416.html
办个假离婚证多少钱 http://s.yingle.com/hy/631415.html 结婚需要什么证件 http://s.yingle.com/hy/631414.html 离婚起诉费多少钱 http://s.yingle.com/hy/631413.html 协议离婚后房子归我,怎么除去她的名字 http://s.yingle.com/hy/631412.html
离婚协议书(2018最新)受法律保护吗
http://s.yingle.com/hy/631411.html
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危害有哪些
http://s.yingle.com/hy/631410.html
二次离婚起诉书书写格式
http://s.yingle.com/hy/631409.html
结婚后父母给的房子是共有财产吗 http://s.yingle.com/hy/63140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法律法规规定(2018)了结婚一年可以离婚吗 http://s.yingle.com/hy/631407.html
外地人在北京领结婚证有什么条件 http://s.yingle.com/hy/631406.html
2018领结婚证程序 http://s.yingle.com/hy/631405.html 代位继
承
要
符
合哪
些
条
件
才
行
http://s.yingle.com/hy/631404.html
结婚没有结婚证离婚彩礼钱能要回吗 http://s.yingle.com/hy/631403.html
公民离婚后必须变更户口本吗
http://s.yingle.com/hy/631402.html
婚前财产分割约定有怎样的效力
http://s.yingle.com/hy/631401.html
家暴告诫书出台有些什么
http://s.yingle.com/hy/631400.html
离婚协议书(2018最新)自己打印吗
http://s.yingle.com/hy/631399.html
离婚诉讼开庭会立刻判决吗
http://s.yingle.com/hy/631398.html
结婚证日期可以改吗 http://s.yingle.com/hy/631397.html 遗产继承的方法是什么,遗产有哪些继承方法 http://s.yingle.com/hy/63139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离婚要什么手续和证件
http://s.yingle.com/hy/631395.html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要如何办理 http://s.yingle.com/hy/631394.html
自己写的离婚协议书(2018最新)有法律效益吗 http://s.yingle.com/hy/631393.html
离婚我住男方的房,对方什么也没说算不算抚养费 http://s.yingle.com/hy/631392.html
两夫妻分居多久算离婚
http://s.yingle.com/hy/631391.html
法院起诉离婚第一次法院按撤诉判第二次起诉会离婚吗 http://s.yingle.com/hy/631390.html
分居离婚的条件有哪些
http://s.yingle.com/hy/631389.html
我向法院起诉离婚男方不同意我该怎么处理 http://s.yingle.com/hy/631388.html
订立口头遗嘱有什么要求
http://s.yingle.com/hy/631387.html
最新军人领结婚证程序
http://s.yingle.com/hy/631386.html
婚外情取证要注意什么
http://s.yingle.com/hy/63138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孙子女能成为遗嘱继承人吗
http://s.yingle.com/hy/631384.html
离婚协议是要男女双方都要写吗
http://s.yingle.com/hy/631383.html
上海收养手续的程序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hy/631382.html
夫妻两人分居多久视为离婚
http://s.yingle.com/hy/631381.html
没有结婚证男方起诉到法院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y/631380.html
遗嘱的有效条件包括什么
http://s.yingle.com/hy/631379.html
离婚协议公证的步骤有哪些
http://s.yingle.com/hy/631378.html
户籍证明可以办理离婚证吗
http://s.yingle.com/hy/631377.html
财产继承顺序和比例怎么规定
http://s.yingle.com/hy/631376.html
离婚协议书(2018最新)书写格式
http://s.yingle.com/hy/631375.html
离婚的方式包含有哪几种
http://s.yingle.com/hy/63137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代位继承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http://s.yingle.com/hy/631373.html
婚后买房父母出部分首付房子属于谁 http://s.yingle.com/hy/631372.html
完善抚养费制度的意见有哪些
http://s.yingle.com/hy/631371.html
是否分居才算感情破裂的条件
http://s.yingle.com/hy/631370.html
拿上双方签字离婚协议书(2018最新)就能领离婚证了是吗 http://s.yingle.com/hy/631369.html
离婚是不是要到结婚的地方去办理 http://s.yingle.com/hy/631368.html
同姓的人可以结婚吗 http://s.yingle.com/hy/631367.html 不写离婚协议书(2018
最新)可以离婚吗
http://s.yingle.com/hy/631366.html
没领结婚证但有孩子了,可是现在离婚了小孩归谁 http://s.yingle.com/hy/631365.html
没有遗嘱怎么分配遗产
http://s.yingle.com/hy/631364.html
美国法院判离婚涉在中国财产归属中国法院会不会认可 http://s.yingle.com/hy/631363.html
离婚协议用什么纸写 http://s.yingle.com/hy/63136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结婚两个月离婚彩礼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y/631361.html
哪些财产不属于遗产的范围
http://s.yingle.com/hy/631360.html
起诉离婚法院发信息被告跟原告是同时收到短信什么时候开庭 http://s.yingle.com/hy/631359.html
起诉离婚要去哪里起诉
http://s.yingle.com/hy/631358.html
立遗嘱的条件有哪些,立遗嘱要满足什么条件 http://s.yingle.com/hy/631357.html
第二起诉离婚法院会通知吗
http://s.yingle.com/hy/631356.html
不赡养老人能否协议赔偿
http://s.yingle.com/hy/631355.html
赡养继承协议撤销的规定(2018)有哪些 http://s.yingle.com/hy/631354.html
离婚诉讼立案后多久开庭
http://s.yingle.com/hy/631353.html
离婚证掉了怎么补办 http://s.yingle.com/hy/631352.html 起诉离
婚
多
长的时
间
才
能
开
庭
http://s.yingle.com/hy/63135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撤销变更公证遗嘱要什么条件
http://s.yingle.com/hy/631350.html
离婚起诉材料及程序 http://s.yingle.com/hy/631349.html 按份之
债
有
什
么
成立
要
件
http://s.yingle.com/hy/631348.html
最新离婚房产分割法介绍
http://s.yingle.com/hy/631347.html
结婚了买车写谁的名字
http://s.yingle.com/hy/631346.html
分居两年后婚姻关系是否自动解除 http://s.yingle.com/hy/631345.html
起诉离婚对方不出庭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y/631344.html
怀孕中离婚协议书(2018http://s.yingle.com/hy/631343.html
最新)写格式
妻子怀孕期间能离婚吗
http://s.yingle.com/hy/63134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第三篇:试论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完善
试论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完善
【摘要】:目前我国医疗纠纷的解决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即诉讼化解机制和非诉讼化解机制。诉讼化解机制是借助国家公权力来解决医患纠纷矛盾,是通过诉讼方式由人民法院对医疗纠纷进行审理,是最权威性和最常用的手段;非诉讼化解机制又称诉讼外医疗纠纷解决机制。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是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总称,主要包括和解、调解、行政裁决和仲裁等。医疗纠纷的本质,决定了医疗纠纷不适合通过诉讼解决,实际上,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在我国医疗实务界早已存在。但是多年来医疗纠纷处理的实践证明,我国现有非诉讼医疗纠纷解决机制还有一些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关键词:医疗纠纷;非诉讼机制;和解;仲裁
我国目前的医疗纠纷迅速增长,通过诉讼机制解决医疗纠纷给我国的司法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时需要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发挥作用来缓解我国司法的压力。面对目前的困境急切需要完善我国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引导、鼓励人们采用非诉讼机制解决医疗纠纷。这不但可以减轻我国司法的压力还可以快速、有效的解决医疗纠纷。
一、我国医疗纠纷非诉讼机制处理的现状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解决或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向人们法院提起诉讼。近年来通过非诉讼机制处理医疗纠纷的作用越来越大。《条例》实施后,《中国医疗》调查了医疗纠纷的解决方式,协商解决的占83.31%,行政调解的占6.2%,诉讼解决的占10.48%,另以我院为例,2007年发生16起患方投诉,双方协商解决10件,卫生行政部门参与调解4件,2件诉至法院;2008年发生22起患方投诉,其中医患双方协商解决11件,卫生行政部门参与调解8件,3件诉至法院。从上面数据就可以看出,近年来发生的医疗纠纷中,大部分都采取协商或调解来解决。
二、采用非诉讼机制解决医疗纠纷的价值 1.程序简单、形势比较灵活、解决成本降低 医疗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没有固定的形式,我国的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其解决的要程序,因此,医患双方可以比较灵活的掌握解决的时间、空间、内容,当然,这建立在双方都同意的基础上,而且采取非诉讼机制处理医疗纠纷协商解决医疗纠纷,一般无须支付律师代理费、诉讼费、鉴定费。取证等成本也较低,通过协商解决。无论对当事人、对社会来说都是成本最低的纠纷解决机制。
2.有利于克服通过诉讼解决医疗纠纷专业知识的缺陷性
诉讼解决医疗纠纷不仅涉及到法律知识,还涉及到医学专业知识、诊疗护理
[1]规范和常规的应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医疗纠纷的审理有较大的困难性,不仅要求办案人员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还须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司法队伍中,显然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由于法官一般懂法不懂医,在案件的处理过程中,涉及到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多数的医疗纠纷案件都要送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司法鉴定,以确定受害人的损害后果、医疗上的过错以及因果关系等,由于我国司法鉴定机构的统一管理才刚刚起步,鉴定人素质良莠不齐,对鉴定机构的监管措施难以到位,经常出现鉴定与鉴定之间的矛盾,以及多次、重复鉴定等情况。另外于涉及到各种司法鉴定以及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适用的不同见解等,往往在案件审理中比较困难。而采用非诉讼机制解决医疗纠纷人员选择可以多样化,作为非诉讼机制的调解和仲裁,调解人、仲裁员却可以选择既懂法律又懂医学的医学专家、医院管理专家、律师或法医担任,克服诉讼机制中法官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的弊端,以医学科学为标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客观公正的处理医疗纠纷案件。
3.缓解我国的司法压力,节约司法资源 广大公民的维权意识却不断提高,而我国的医务人员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却参差不齐,再加上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实行,在医院比较集中的地区,医疗纠纷诉讼量激增,本身就给法院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再加上医疗纠纷诉至法院后,往往要进行多次鉴定,医疗纠纷案件的审判期间通常长于其他普通案件。医疗纠纷案件的结案时间一般比其他案件都长,如刘某诉天津某医科大学附属医
[2]院案件,竟然用了11年。而采用非诉讼机制具有简便、效率的特点能够及时的解决医疗纠纷,缓解司法压力,节约司法资源。
3.通过诉讼解决医疗纠纷不符合医疗纠纷的内在特性 医患纠纷不是简单的赔偿金问题,结果表明大多数人提起诉讼的理由为要求医疗机构“说明解释”,在被调查的301人中,仅仅有22%的人是以金钱为目的[3]而提起诉讼的。台湾学者统计的资料则更进一步说明了医疗争议个案诉求的目标中,请求赔偿的仅仅为24.6%,要求预防类似不幸事件发生的为15.4%[4]。通过诉讼方法解决把医疗纠纷完全演绎成了关于赔偿金的问题,不能体现患者的其他要求和目的[5]。而采用非诉讼机制来解决,双方可以对各自心中疑惑的问题来展开讨论,院方也可以针对患方提出的异议以及患者的病情状况给出明确的解释。
4.有效的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对抗性 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诉讼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为了减少诉讼的发生率和在诉讼中占有利地位,第一,增加很多不必要的、重复的检查项目,第二,尽量选择保守的治疗方法,不积极开展新兴的医疗技术。最终的后果就是病人的医疗费用增加,国家在医疗保健方面花费的费用上升,造成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另外,医患双方一旦进入诉讼程序,就处于原告与被告得的对立地位,矛盾公开化,对医患双方今后的合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而非诉讼机制双方当事人要么自行协商,要么在独立的第三人的主持下进行调解,双方本着自愿的原则,在合法的前提下互体互让和平解决医疗纠纷。使案件的处理比较平和避免双方矛盾的扩大化。
三、目前非诉讼机制解决医疗纠纷的缺陷 由于医疗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中的一种,所以医疗纠纷非诉讼处理机制根本上采用民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事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主要包括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由第三方调解解决,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另外我国2002年4月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民事争议的非诉讼处理机制作出了规定。我国现有的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基本体现了民法的基本原则,但是多年的实践表明,我国医疗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还存在一些缺陷。
1.在协商解决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责任常常得到掩盖 由于医患双方协商不需要第三方参与。医方如果自己认为医疗行为的确存在医疗过失或者有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绝大多数医疗机构愿意采取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这样,医疗纠纷的相关责任人就避免了一次定性为医疗事故的可能。虽然我国法律规定了医疗事故报告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医疗事故的报告制度还不很完善。医疗机构对不良医疗损害事件的瞒报、漏报现象比较突出。这造成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的信息掌握不全,影响卫生行政部门
[6]行使监督和管理的职能。医疗机构凭借信息优势隐瞒不当医疗行为,出现淡化责任、模糊处理、赔偿过少的现象。此外,由于卫生行政部门监管不到位,致使有关责任人难以受到应有的教育和处理[7]。和解可以消除纠纷,也常常排斥了本应介入的公权力机构的对相关责任人的追究。
2.医疗纠纷的调解机制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 当医患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可能也会选择调解的方式,但是调解的主持人是卫生行政机关。就目前而言,卫生行政调解问题重重,被视为偏袒、庇护、不公平而失去公信力。患者对卫生行政部门参与调解医疗纠纷存在着“心理障碍”。由于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的关系,几乎所有的媒体对卫生行政部门的调解都被批之为“老子调处儿子”,因此要让患方主动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纠纷争议调解和相信卫生心行政部门的调解的申请也就无从说起了。由此可见本应发挥更大作用的卫生行政调解制度形同虚设。
3.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的法律效力缺乏
医疗纠纷的双方当事人经协商一致或者调解达成协议,由双方当事人应按达成的协议自觉履行,如果当事人反悔和一方当事人反悔,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8]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可见和解协议和调解协议没有直接的法律效力,只靠双方当事人的道德来约束,由于达成协议效力的缺乏,拿着协议书,甚至赔款再去起诉、申诉的现象屡见不鲜。
4.医疗纠纷非诉讼机制处理的方法比较单一 如今社会主体关系多元化,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医疗纠纷的非诉讼机制解决也应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非诉讼机制解决纠纷的形势以经呈现出多样性,比如民间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双方合意性的仲裁、强制仲裁等,而现行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定非诉讼程序,只有双方当事人自主协商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调解两种方式。显然难以满足当事人的需求。
四、医疗纠纷非诉讼机制处理的完善
1.从立法、行政上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协商解决的监督
对于协商解决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责任常常得到掩盖的问题,应该从立法上确医疗纠纷和解和协商的程序要件、实质要件加强对其监督,从行政上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协商解决的监督,如完善医疗事故的报告制度定期上报医疗纠纷情况、医疗纠纷协议书等。
2.完善医疗纠纷非诉讼处理机制的体系,提供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1)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采用调解解决医疗纠纷其关键在于“第三人”是否是真正中立的。从医疗纠纷的根源上分析,医务人员与患者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得患者自觉处于一个弱势地位,但真正能查明或者发现医疗纠纷的真相人,也只有来自于医学专家这个群体,因此其公正性自然令外界怀疑,这正是让制度设计者感到两难的情况。虽然现在已经由医学会来鉴定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但是,不难发现医学会的主管机关还是卫生行政部门,而其中的各个鉴定人都来自于各个医疗机构,或多或少都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因此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应是独立的社团法人,应该由司法部门来管理,卫生行政机关给予必要的帮助。避免损害后者的“中立性”地位。
(2)建立医疗纠纷仲裁制度一直以来仲裁都是一种重要的非司法诉讼解决纠纷的方式。它是指纠纷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并作出对纠纷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和方式。根据《仲裁法》第二条、第三条的规定,除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外,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均可仲裁。显然医疗纠纷没有在排除范围之内,而且根据医疗纠纷的性质以及效率原则,我国也适合将医疗纠纷纳入民商事仲裁范围。参考文献:
[1]刘小宁.论我国医疗纠纷处理的非诉讼机制及其完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年第11期。
[2]刘振华《医患纠纷预防处理学》人们法院出版社2005年第10页
[3](日)和天仁孝、前田正一 著《医疗纠纷处理与实例解说》台湾合计图书出版公司 2003年出版第118页。
[4]林东龙《医疗纠纷之社会控制:社会学的分析》台湾中山大学学术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年7月。
[5]试论我国医疗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的构建http://doctorandlawyer.fyfz.cn/blog/doctorandlawyer/index.aspx?blogid=86486 [6]柯闭友、吴英旗.我国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之构建[J].甘肃政法学院
学报.2 0 0 6(6): 1 3 4 .
[7]陈美雅.医疗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比较研究⋯[J].法律与医学杂志,0 0 6 .1 3(3):1 8 1 .
[8]《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二款
第四篇:医疗纠纷预警机制
3.17医疗纠纷预警制度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并在纠纷可能发生之前解决纠纷隐患,特实行以下医疗纠纷预警方案。3.17.1医疗纠纷预警内容
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现病人及家属对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诊疗、护理、服务态度等)存在异议,或医疗工作存在某些缺陷,以及某些医疗的特定情况,有可能演变为医疗纠纷时,必须发出医疗纠纷预警。科室必须高度重视,组织(一级预警由相应主管部门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对医疗隐患进行分析,制定方案,专人负责,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医患沟通,力争化解医疗纠纷隐患。
3.17.2医疗纠纷预警级别
医疗纠纷预警级别是指演变成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大小和严重程度。
分级的依据: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演变成纠纷的可能性;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是否可以解决;若演变成医疗纠纷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3.17.2.1三级预警: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较轻,有演变成纠纷的可能性,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问题可以解决,若演变成纠纷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3.17.2.2二级预警: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较重,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有可能得到解决,若演变成医疗纠纷可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3.17.2.3一级预警:医疗纠纷隐患严重,极有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即使经科室全力解释协调问题仍将难以解决,隐患所涉及的医疗缺陷明显,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3.17.3医疗纠纷预警内容 医疗纠纷预警实施方案
3.17.3.1三级预警:医务人员发现预警情况,立即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应马上了解情况,在科内通报以引起每位同志的重视。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医患沟通,以化解医疗纠纷隐患。若科内处理不力,隐患进一步加重,则预警级别上升。
需报三级预警的情况:如病人正常死亡、出现并发症、病情发生重大变化、病危、重大手术、创新手术、重大抢救、药品的严重毒副反应、并发症及其它意外等;医护工作中不存在缺陷,但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工作有不理解或不满的预兆(包括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以及后勤、检验、收费等方面的问题);有演变为纠纷的可能性的。
3.17.3.2二级预警:医务人员发现预警情况,立即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接到预警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上报相应主管部门备案(门诊科室上报门诊部,护理问题上报护理部,住院病人上报医务科)。科室立即制定消除隐患的方案、实施办法、明确主管人,力争化解医疗纠纷隐患,并随时将处理情况汇报。若科内处理不力,隐患进一步加重,则预警级别上升为一级预警。需报二级预警的情况:病人死亡(猝死)原因不明、出现较重的并发症、病情突然恶化等情况,医护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病人及家属有不满的表现等。演变为纠纷的可能性较大,一旦演变为纠纷处理的难度较大。
3.17.3.3一级预警:科室发现预警情况,科主任、护士长立即上报相应主管部门(节假日及休息时间上报行政值班室)。相应主管部门立即派人与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人员共同讨论制定消除隐患的方案,并上报分管院长。在积极消除隐患的同时,争取把握一旦转为医疗纠纷时处理的主动权。
需报一级预警的情况:医护工作中存在明显的缺陷导致病人死亡、残疾、严重的并发症、病人及家属有极度不满的表现甚至威胁、极有可能演变为医疗纠纷。
3.17.3.4科室建立医疗纠纷预警登记本,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住址、工作单位、电话、本院联系人、诊断、主要诊疗方案、主管医护人员、预警内容、与隐患相关的医护人员、上报人、处理经过、结果。
3.17.3.5科室建立医疗纠纷隐患预警零通报制度。医护人员每日查房交班时,必须将医疗纠纷隐患情况作为交班内容向科主任、护士长、上级主管医师报告。
3.17.3.6须上报相应主管部门的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一般采取书面材料的形式上报,如情况紧急可以口头上报,但事后必须补充书面材料。
3.17.3.7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要建立医疗纠纷预警登记本。定期检查科室的医疗隐患预警的落实情况,并作为科室工作考察的重要内容。同时督导出现医疗纠纷预警的科室分析原因,制订整改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17.3.8未发出预警,科室不积极处理隐患,演变为医疗纠纷的科室,医院将严肃处理。对发出预警,科室积极处理隐患,未演变为医疗纠纷的科室,医院不作处理。
3.17.3.9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督导出现医疗纠纷预警科室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17.3.10对于没有提前预警,而病人或家属直接投诉的医疗纠纷,若医疗纠纷导致医院经济损失,科室承担的部分将在医院的相应规定基础上适当增加5%;没有导致医院经济损失,但给医院的正常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的,对科室进行通报批评;虽提前预警,经努力未能消除隐患而出现纠纷,导致医院经济损失,科室承担的部分仍按医院的相应规定执行。3.17.3.11主管部门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对科室上报的一级预警将定期进行公示,对频繁出现一级预警,且负有责任的科室将进行通报批评。
第五篇:医疗纠纷预警机制
医疗纠纷预警机制(试行)
针对目前医疗纠纷逐步上升的趋势,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及环节,或医疗工作确实存在某些缺陷并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时,要及早发出医疗纠纷预警。使医疗纠纷在萌芽状态下被及时干预,从而起到从源头预防作用。经院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依据“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的工作思路将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严重程度将预警级别分为三级,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具体如下:
一、总则
(一)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院员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保障意识和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强化医疗安全的监控机制,更有效的防止医疗缺陷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二)预警的范围
全院职工,尤其是医务人员,在实施诊断、治疗和其他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作为不规范”或“不作为”而发生的任何有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出现的医疗实践,无论患者与家属有无投诉,都属于医疗安全的预警范围。
(三)预警的原则
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标准,以认真查找医疗过程的各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世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为目的。
(四)要求
医疗安全预警工作分级进行。医院及各职能部门、各临床科室,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抓好落实。
二、医疗安全预警分级
根据在工作或医疗活动中责任人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成都及后果,将医疗安全预警项目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
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主要是指违反各项规范要求,但是尚未造成患者投诉等后果的行为。1.医疗文书
(1)门、急诊医师未书写门诊或急诊病历。
(2)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例中未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史。(3)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及其它记录。(4)凡决定转出的病人,经治医师未书写转科、转院纪录。(5)意外死亡病历未当天及时讨论并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6)手术前未进行术前讨论。
(7)未及时签定医院规定的各种知情告知书。(8)未认真保管病历资料导致病历中各种资料丢失。2.劳动纪律
(1)工作人员擅自离岗。
(2)对于疑难危重病人需急会诊,会诊科室和辅助检查科室医(技)师在接到急会诊邀请后,未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3)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诊治、发药过程中聊天、打手机。(4)门、急诊护士未及时将门急诊危重病人转送至急诊科、病区。
(5)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未通过论证和医院专家委员会讨论并经医务科批准而擅自实施。
(6)违反相关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放射性药品。(7)将院内讨论的有关病人的情况等擅自不负责任地向病人或家属透露。(8)不负责任地解释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者或家属误解。(9)违反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10)出现医德医风问题。3.诊疗规范
(1)门、急诊医师对于经三次就诊仍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未请上级医师复诊。(2)危重病人到达急诊科后,未在五分钟内开始抢救。(3)会诊医师未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或未请上级医师复诊。(4)门、急诊医务人员对危重病人未执行首诊负责制,推诿病人。(5)门、急诊医师或病房医师不看病人即开医嘱。(6)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或记录签字不及时。
(7)病情突然恶化且初步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8)对疑难病例未按规定及时提请科内、科间、全院、院外会诊。(9)需马上执行的医嘱未向护士交待清楚,导致延缓执行。
(10)对病危病人未作床旁交接班或为未将危、重病人的病情、处理事项记入交班纪录。
(11)临床医师迟报、漏报传染病,或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未就地隔离、按规定消毒或转入传染科、隔离病房。
(12)输血前未按规定进行告知、血清学检查而输血。
(13)麻醉师术前及术后未及时诊查手术病人返回病房24小时内未诊查病人。(14)手术医师在术后24小时内未及时诊查手术病人。(15)错发、漏发药物。
(16)医务人员的原因导致择期手术前准备不充分,延误手术进行。(17)供应过期灭菌器械或不合格材料。(18)护士未正确执行医嘱。(19)采取体液标本时,采错标本、贴错标签、错加抗凝剂、非因患者原因导致采集量不够而需重新采取。
(20)不合理用药,出现不良反应或病人投诉;医嘱或处方中出现用法错误、用药禁忌、配伍禁忌或用量超过极量而未注明,但尚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21)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大批中毒等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时,未及时上报。
(22)术后病人观察不细致,未能及时发现出血、异常渗血。
(23)因治疗需要且病情允许需要转科,转出科室未及时联系转入可是无正当理由拖延转入。4.医疗保障
(1)抢救药品、材料未及时补充、更换,出现帐物不符或过期药品、材料。(2)设备、器材出自按故障,未定期检测或维修不及时而影响使用。(3)医技科室对于仪器、设备疏于检测维护,导致结果失真。(4)医技科室疏于查对,弄错标本或项目、部位。(5)血、尿、粪等检查遗失标本。
(6)特殊检验标本、病理标本的保留(存)时间短于规定时间。
(7)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时,未与临床科室及时联系并提议重新检查;发现检查目的以外的阳性结果未主动报告。
(8)药剂科未能及时发现处方中药物用法不当、用药禁忌、配伍禁忌、用量超过基线量等。
(9)调剂人员对中药方剂中需先煎、后下、冲服等特殊用法的药物未单包注明。(10)调配中草药不用计量器具而估计取药。(11)营养餐有异味。
(12)造成患者投诉的医疗收费错误。
(13)计算机网络因疏于管理和维护,导致运行障碍。
(二)二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
1.因发生一级医疗安全预警而引起病人投诉。2.一年内被两次医疗安全预警。
3.由于责任人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经协商或调解或判决,给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赔偿金额低于2000元人民币。
4.严重医德医风时间,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医院声誉的毁损。
(三)三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
1、因发生二级医疗安全预警,未及时整改导致病人损害加重。
2、滥用药物经查处后仍不改正的,无适应症使用药物导致病人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可疑有接受药品贿赂者经批评通报后仍不改正者。
3、诊疗护理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核心制度及诊疗护理规范等,病人病情出现恶化可能导致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
三、医疗安全预警程序
(一)立案
1.自查立案:医务科、护理部、临床科室、门诊办及其大部门均有权利和义务在日常工作中检查、发现医疗安全预警项目内容,并交相关部门处理。2.接受投诉立案:行风办、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接到患者投诉,经核实确有医疗安全预警项目之一的,于接到投诉后24小时内立案。
(二)处臵
1.自查立案的,立即下达医疗缺陷限期整改通知书。
2.接受投诉立案的,于接到投诉后72小时内下达《医疗事故争议投诉通知单》和《医疗缺陷限期整改通知书》。
3.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程序办理。
4.被二、三级医疗安全警示的责任人,在接到警示通知后的48小时内到发出警示牌的部门接受谈话,参与谈话后根据本人的表现,10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罚。5.经各级医学会鉴定为医疗事故者参照医院相关文件进行处理。
四、处罚
1.根据警示等级,参考情节轻重、本人态度和一贯表现,确定处罚额度。2.区别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在复合原因造成的后果中应承担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
3.对于受到医疗安全警示的个人、科室和部门,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积极设法补救者,给予一定的精神(全院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
以上预警机制请全院医护人员及全体员工认真组织学习讨论,针对本科的实际情况情况,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早解决。避免或减少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