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疗 改 革 常 识ABC

时间:2019-05-13 00:0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 疗 改 革 常 识AB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 疗 改 革 常 识ABC》。

第一篇:医 疗 改 革 常 识ABC

医 疗 改 革 常 识ABC

医疗体制改革包括三部分内容: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医疗机构的改革,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从1980年开始,我国就开始了“医改”的漫长之路。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施之后,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近的统计数据和调查表明:“医改”之后,我国居民看病费用在近10年问平均上涨了1400,目前我国医疗费的上涨幅度已经超过了全国物价上涨指数,超过了代写论文的增长,也超过了全国工资总额的增长。另外,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对191个成员国的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居于倒数第4位。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作课题组正式公布了课题报告,他们认为“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

事实上,今天我们反思“医改”中存在的问题,“矫枉”需防“过正”。其实“医改”不成功,并不都是“市场化”的错,更重要的是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职能的缺位。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化环境,加之政府能发挥有效的监管作用,“市场主导”应该能大大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应该能提高大多数国民的健康水平。从我国开展医疗体制改革前的现实环境看,“医改”应该分为“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两个阶段。在“医改”的早期,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激活医疗卫生事业,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增大医疗资源的供给,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是可行的。关键

是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要给白己做正确定位。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用占GDP3%左右的卫生投入,大体上满足了儿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成绩十分显著。但是,当时整个卫生事业发展得比较缓慢,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欠缺、整体医疗保健水平不高等问题,不改革则不能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要;当时卫生从业人员劳动强度大、要求高,而待遇与付出并不成正比,不改革则势必造成大量优秀专业人才的流失;当时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已经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也给政府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不改革则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怎么改?引入市场机制是必由之路。因而早期的改革可以称之为“市场主导”的改革阶段。但是在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政府必须明确:市场不是万能的。政府在这个阶段的合理定位应该是:制定合理的市场规则,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监管,弥补市场的不足之处。

具体而言,在“市场主导”的医疗体制改革阶段,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行医疗机构内部改革,提高公立医院的效率。这其中就应包括现在已经实行的患者在“医保”定点医院中白主选择就诊医院制度、病人选医生制度、医院等级管理制度、医护人员的全员聘任制度、医院公开选聘院长制度等等。

鼓励其它资本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一种方式是通过制订财政、信贷、融资、土地使用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医疗事业,但同时要对申请设立医院的社会力量的信用情况、从业条件等进行严格审查。另一方式是对部分规模不大,影响不大,管理不善,资金缺乏的公立医院进行改制,或进行股份制改造,或面向市场公开进行资产拍卖,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医疗服务市场展开竞争。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承担起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的重任。

强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管,限制不正当竞争。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尽快完善立法当中的空白,理顺现行法律中存在的混乱局面。在立法还未完善前,应依据《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护士管理办法》、《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医院药剂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有效监管。维护医疗卫生行业的市场秩序,保护健康竞争,打击以虚假广告和它以不正当手段引诱患者就医、购药的非法行为。惩治从业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等违规行为。

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抑制医疗费用的浪费现象。让个人白付部分医疗费用成为约束个人对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费的有效办法。医方利用信息不对称,欺骗、诱导患者过度消费的问题,则需要通过对相关医院和医护人员进行实质性惩处来防治。如取消医院的“医保”定点医院资格、取消医护

人员从业资格、进行经济处罚等。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政府医疗保险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医院的诊疗行为进行检查,为此医疗保险机构需要有相关的专业人员。

第二篇:医疗改革

改革开放以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旗下,为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国开始了漫长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共财政作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基本保障,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如何发挥政府在医疗卫生支出上的职能作用变得愈加重要。

中国医疗行业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医疗资源的严重短缺,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往医疗改革方案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严重缺陷:一是在忽视对医疗市场的开放,没有让市场力量在医疗供给中发挥足够的作用[1];二是错误地对公立医院进行“伪市场化”,导致医疗费用虚高,医疗资源严重浪费。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社会逐步从一元化的计划经济时代向多元化的、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并存的市场经济时代转变。市场化的经济环境呼唤一元化的医疗体系向多元化的混合医疗体系转变。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从一元化的医疗体系,通过“公退私进”的医疗改革,最后建立多元化的、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并存的混合医疗体系的过.程。

医疗服务具有特殊的属性:医疗消费具有强制性和不可逆性;医疗供给在特定时间内是有限的。有限的医疗供给和最优的消费追求必然会导致医疗市场畸高的均衡价格和消费拥挤。医疗服务中,信息不对称严重;如果没有第三方对医生进行监督,代理人寻租就不可避免。缺乏对医生的有效监督正是我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医师协会建立对医生的第三方监管,利用执照制度约束医生的权力,调整医生的收入分配体制,改变医院的管理方式,最终顺利完成医疗改革。

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被披露,其中明确指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此报告被广泛解读为失败由市场化改革所致,激起强烈社会情绪,“看病难、看病贵”从此成为社会焦点议题。

对于医改的时间界定,一般从1985年改革算起。但追本溯源,中国医改的时间还要早些,大概始于30年前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的一句话: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

1979年:医疗改革“初露端倪”

1979年元旦,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此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钱信忠的讲话,显得大胆而前卫。

不久,卫生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此后,卫生部又开展了对医院的“五定一奖”(即定任务、定床位、定编制、定业务技术指标、定经济补助、完成任务奖励)工作,并开始尝试对医院实行“定额补助、经济核算、考核奖惩”,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浙江等地的五所医院被列为“典型”。

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1985年:中国医改“元年”

从1981年至1989年,每隔三四年就有中央文件出台,其中关键性的文件是1984年8月,卫生部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正是在这一政策下,1985年成为医改的启动年。改革的手段从最初就十分明确——“给政策不给钱”。

这一时期产生了两个改革典型,一是转换经营机制的“协和经验”,二是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昆明经验”,在全国卫生系统备受推崇。这样的改革,在一定时期内当然会显现出成效。然而,在成效初显的同时,医改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由于实行“放权让利”的财政包干制,政府财政收支占GDP比重急剧下降,公共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一路下滑,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严重不足;基层、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防疫网加速破败,严重影响到广大农民的健康保障;由于过分强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医疗机构开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卫生医疗部门的行业作风开始变坏,名医生走穴、药方里开出电饭煲等一系列医疗乱象随即出现??

1989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医改在争议中继续前行。

1992年:向“医疗市场化”进军

1992年春,中国掀起新的改革浪潮,医改再次提上日程。

“如果等一二年,其他部门、行业各种产业部搞起来了,甚至你自己的领地都被人家挖走了,市场、群众就不需要你的产品了。”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敏章在华东七省市卫生厅局长座谈会上说。

“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时任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的迟宝兰后来在会议上要求: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

此后,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新事物,像雨后春笋般在医疗系统涌现,正是在这一阶段,卫生系统的内部争论日渐兴盛,围绕“医院是不是掉到钱眼里”、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改革,两种思路开始针锋相对。

争论的集中爆发,是在1993年5月的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殷大奎在报告中明确表示反对医疗服务市场化,这番表态随即被认为“思想保守,反对改革”。两派观点在会议上吵得不可开交。

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00年,我国的卫生事业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在高速发展。据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卫平介绍,1980年,我国卫生机构的数量是18万家,到2000年时已经达到32万家。

2000年:产权改革的号角

2000年,在江苏的宿迁掀开了一个在以后被冠以完全“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卖医院。

这一举动的源头来自于当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数易其稿的《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确定了实行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意见中,“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盈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等条目,让宿迁“激动不已”,这也使得酝酿于1999年的宿迁医改名正言顺。

五年下来,除两家公立医院,宿迁其他133家公立医院均被拍卖,宿迁政府自我评介“医疗事业基本实现政府资本完全退出”。而这一切的主要根源是财政投入出现不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丁宁宁分析:“卫生费用主要来自地方财政,地方财政卸包袱的冲动,是医改市场化方向的重要动力之一。”

2003年,SARS疫情在全国蔓延,中国开始反思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进而开始检讨整个卫生事业。“政府主导派”与“市场派”的意见不相上下。对于宿迁改革的争议,是两派观点的又一次交锋,最后以搁置告终。

一位受雇于美国医疗投资集团的专家喜滋滋地介绍,至少有60亿美元的资本在等着收购中国的医院。

2005年:医改风云突变

2005年5月初,卫生部副部长马晓华发表讲话,严厉批评了当前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并且着重强调,“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引入市场机制。产权制度改革,不是医疗制度改革的主要途径,我们决不主张民进国退。”

“市场化非医改方向”,2005年5月24日,卫生部下属的《医院报》头版头条刊出了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的一次最新讲话,并冠以这个让人注目的标题。

而医改话题被真正引爆是在6月20日,当天的《中国青年报》引用《医院报》5月份的报道,将刘新明“市场化非医改方向”的观点,传递给了大众。

这一观点,被迅速地解读为卫生部的表态,一时间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刘新明的观点是,“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

此后,《中国青年报》在7月28日又刊出报道,“国务院研究机构称,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再次引起关注。国务院的这个研究报告认为,医改困局的形成,是将近二十年来医疗服务逐渐市场化、商品化引起的,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政府对卫生医疗事业的主导不足、拨款不足有关,所以,“核心问题在于强化政府责任”,医改路向选择上应以政府主导,公有制为主导,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共品属性。

在这两篇报道之后,公众开始纷纷猜测,国务院关于医改的政策、方向是否要作大的调整?新一轮的关于医改的论战,随即暗流涌动。

2007年:医改进入最后冲刺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报告了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情况,医疗改革进程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陈竺表示,“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努力缓解城乡、地区、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突出问题;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在这份报告中,医改存在的一些关键性矛盾得到进一步明确:

——明确政府主导。“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继续“公益性”。公共卫生机构将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实行严格的收支预算管理并探索改革药品价格加成政策。“逐步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补医机制,维护公益性质。”

——完善医保体系。以基本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制度为主体,其他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也将得到加强。

陈竺透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目前已得到国务院的重视,“将尽快拿出人民满意的医改方案。”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出明确信号,医改将于2008年出台。卫生部有关官员此前也曾表示,医改方案将提交2008年3月的“两会”讨论。至此,中国医疗改革近三十年的风雨征途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一般而言,事实标准的确立要以特定事物和既定事实为依据,更多的是通过调查、统计等实

证方法建立数字、比例等量化关系,以此确定一项公共政策在事实上产生了哪些实际的效果 和影响。

对医改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大体包括医改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 例关系,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的数据都是从 基层的调查中获得的。

科学决策基于科学的评估,科学评估基于科学的数据。我们现在应该

设定并不断完善指标,进行科学的基层调查,逐步积累数据,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医改实施 的质量、效果如何,不能只凭说,而要拿出公认的指标和数据。这些指标要经得住时间的考

验,特别是在一些试点地区,有了准确的数据和评估,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公开披露之后,我们才能在新一轮改革之后对相应的投入和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是否有一些指标已经改观,不足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再进行总结、推广。

当我们在埋头书本、苦学专业课程的同时,也应重视养成良好的医德风尚并增强自身的社会

责任感。高尚的医德情操对我们努力学习,追求真理,发展科学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因为它

不仅能激励医务人员为解除患者病痛而积极思考,刻苦钻研和忘我劳动,也能使我们更好地

为人民服务。该近年来“全科医生” 这个概念广泛的被人们熟知。这就促使我们应格外重视

全科医学的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争做合格的综合型人才,以适应国家新医改的政策,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第三篇:医疗改革

医疗改革——让老百姓真正看得起病

卫生部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医疗服务费用的增速超过了人均收入增长,医药卫生开销已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现有的医疗体制导致的最大问题就是老百姓看不起病,个人负担医药费用比例过大。从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上看,大多数百姓依然徘徊在医疗保险的大门外。与此同时,享受到医疗保险的人群,也因为个人负担部分偏高,越来越看不起病。对于广大低收入的农村地区,形势就更加严峻:起码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匮乏,医疗设备陈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基本没有医疗保障体系,更缺乏合格的卫生人才等等。如果说城市居民还只是“看病贵”的话,农村人面临的却是“看病难”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医药价格,已经到了让普通老百姓无法承受的地步!

事实上,医疗改革改来改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患者有其医”,就是让平民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因此,新一轮医改能不能成功,取决于能不能照顾到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者的利益。政府应该本着“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全面强化政府在医疗方面的职能,控制医药价格。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政府投入的不足,使得医疗卫生机构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经营管理医院,结果造成了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质的淡化,严重损害了老百姓利益,加剧了医患纠纷和群众对医德的质疑。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政府责任,增加经费投入,逐步改变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做法,确保群众能够享受最低医保待遇。

其次,强化政府责任,建立高效的医药监管机制。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属地化和行业化管理改革,明确管理机构和管理责任;制定详细的医疗机构管理规制,依法进行日常管理;成立专业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依法对医疗机构的从医人员执业资格、执业范围、执业行为、广告宣传内容和收费价格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对索要红包、拿药品回扣等不正之风进行坚决纠正;建立完善的药品流通领域监管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政策。治理药品回扣应该从源头抓起,对药品销售企业采用送回扣的不正当行为要依法严惩。

最后,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医疗服务具有看病方便、收费便宜等优势,既有利于分流病人、缓解大医院的看病压力,又有利于降低卫生服务成本、减轻城市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同时,政府也应该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定点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产和供应合格、价廉的常用药品。

奔小康、盼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没有人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认真解决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早日让医药价格下降到人民群众可以承受的范围中来。

第四篇:医疗如何改革

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会议指出,根据国务院部署,去年9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各方面积极反响。有关部门认真吸纳各方面的建议,对《意见》作了修改完善,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会议决定,从2009年到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会议指出,推进五项改革,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为全面实现《意见》确定的目标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会议强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初步测算,为保障上述五项改革,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

医改五项改革

每人每年医保补助120元

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3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基本药物全纳入报销目录

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健全基层医疗体系

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和困难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全民统一健康档案

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制定并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提高公立医院服务水平

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今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第五篇:家庭医疗常识

家庭医疗常识

1.春节期间在不能控制大鱼大肉的前提下,常饮银耳红枣羹。因为它的膳食纤维可帮助胃肠蠕动,调整免疫功能并减少脂肪吸收,对健康有利。

2.冬季皮肤易缺水干涩,可多吃番茄可减轻皮肤干燥和瘙痒。但番茄性微寒,肠胃功能较弱者不宜生吃。

3.酒后多喝白开水可加快人体代谢,有利于酒精尽快排出,对健康有利。

4.选腊肉色泽鲜明,肌肉呈暗红,肉身干爽的优质肉。而颜色鲜红的往往是亚硝酸盐过量,食用有害健康。

5.人们在出汗多的情况下,不要光喝白水,还要在饮水中加适量的盐,或多吃稍带咸味的食物,以满足人体对水和盐的需求,达到“收支平衡”。

6.专家提示:睡前吃东西并非完全不行,香蕉酸奶、燕麦薏仁粥、杏仁露在饱腹的同时还润肤养颜。熬夜族还可以饮用猕猴桃柠檬汁滋养皮肤。

7.小腿痛运动妙法:在板凳上坐直,将双脚平放在地上,抬起右腿,伸平,脚尖向内钩,尽量拉伸小腿肌肉,重复数十次,再换左腿重复相同的动作。

8.水仙花的鳞茎内含有拉丁可毒素,人如果误食后会引发呕吐、肠炎等疾病;叶和花的汁液会引起皮肤过敏、红肿痒痛。切勿食用!

9.鱼和海鲜含蛋白质丰富,但若空腹吃,这些蛋白质会被转化成热量白白浪费。另外,空腹吃海鲜和鱼会增加人体对嘌呤的吸收,可能导致痛风。

10.豆浆若没煮沸食用,会引起中毒,专家提示,预防豆浆中毒的办法就是将豆浆在100摄氏度的高温下煮沸,再加热3至5分钟后才能安心饮用。

11.经科学验证,每天补充适量的核酸,粗皱的皮肤可变得光滑细腻,老年斑也会逐渐减少。核酸丰富的食物有鱼、虾、动物肝脏、酵母、花粉等。

12.双手交叉抱颈向前挺腹,向后仰头,坚持一会儿后放松。这样对颈椎和腰椎都有很好的拉伸作用,可有效缓解久坐时颈椎反向受力带来的负担。

13.鼻内有涕时应叫孩子自行擤出。按住一侧鼻孔,一侧一侧地擤。同时要在鼻腔通畅的情况下进行,否则鼻腔内脓涕可进入咽鼓管造成中耳炎。14.“百菜不如白菜”,白菜微寒味甘,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清热解毒的功效。还有丰富的维生素E、C,多吃能起到很好的护肤和养颜的功效!

15.若是单纯无痰咳嗽,用银耳润肺效果不错;若有痰,则不适宜用银耳,应将银耳与香蕉百合煮成羹食用,有养阴润肺、美容、生津通便的作用!

16.乘坐公交车或长途车时,长时间盯着电视屏幕极易造成视觉疲劳,加重近视甚至诱发青光眼。建议可看看车窗外的景色或闭眼休息,让眼睛放松。

17.叩齿能有效防止耳鸣和保护听力。正确做法:眼平视前方或微闭,舌尖轻顶上腭部,上下牙齿互相轻轻叩击50-100次,站立或坐均可。

18.肌肉拉伤后,多吃菠萝,有助于给组织消炎,缓解受伤部位的红肿热痛。据研究发现,用菠萝蛋白酶治疗无运动系统的伤痛,症状明显改善。

19.误以为吃多了酸梅,会产生过多的胃酸,导致胃痛。实际上酸梅是属于碱性食物。它的功用可不只是让人解解馋、当零嘴,还可预防春困。

20.“胡萝卜下酒”的吃法是不利健康的。因为胡萝卜中丰富的胡萝卜素和酒精一同进入人体,就会在肝脏中产生毒素,引起肝病。

21.高血压患者晨起和睡前饮杯温水大有好处。因早晨8-10点是血压高峰期货夜间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饮水可稀释血涂,防止血栓并通便。

22.办公族每日耸肩有助于预防颈椎病,做时要挺胸抬头,双臂自然垂直球体侧,两肩尽量向上耸起。耸起后停一秒钟,再将两肩用力下沉。23.每天坚持吃一小块巧克力,其发生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几率比从来不吃巧克力的人要低,但也不宜多吃,每天7.5克为最佳食用量。

24.春分时节,易发高血压、痔疮及过敏性疾病。此时的饮食调养,忌偏热、偏寒,例如在烹调鱼、蟹等寒性食物时,应佐以葱、姜、酒类温性调料。

25.甘菊新鲜嫩芽或者幼苗15-30克,洗净,与粳米60克、冰糖适量煮粥,每日服食,连服7-8日。适用于高血压肝火亢盛患者。

26.男性酒后养肝护胃食谱:取五味子10克、大米2两一起大火熬制后食用,可养肝、补肾、护胃,特别是酒后食用可减少大量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27.低盐饮食比药物能更有效控制高血压。研究表明:每天将盐的摄入量除低到1.15克,将会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起到非常明显的实际效果。

28.孩子感冒,除按时服药外,用生姜水泡脚也能起缓解作用。将拇指大的生姜拍碎后放入开水中浸泡,待水温适宜后使用,能祛寒。

29.按照行走的速度,时速在4.5公里以上的为快步行走。每天坚持10分钟快步行走,不仅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而且还能激发积极向上的意志。

30.每天喝两勺醋对高血压患者有明显降血压的效果,因醋里的皂素会排除黏附在血管壁上的脂肪,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

31.很多老年人因怕血脂高而不敢吃油,而香油具有浓郁的香气,不仅能弥补他们“餐中无油”的缺憾,还可起到软化血管等鲜为人知的特殊保健功效。

32.女性长时间佩戴过紧的胸罩,可引起腰酸背痛,严重的还将导致颈椎病。如已出现腰酸背痛的症状可用热敷、温水沐浴等疗法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33.过量服用维生素D会引起高血压。因摄入过多的含维生素D制品后可引起肾钙化,从而引起高血压,在日常保健补充中应注意其摄入分量。

34.心理健康:身体疼痛时多看看绿色。绿色对我们的神经系统有镇静和镇痛的双重效果,可以缓解精神上的紧张感和身体上的疼痛感。

35.白领健康:女性在沐浴时,可选用玫瑰类的精油加入水中稀释。这样身体在浸泡时就能凭借精油的功效加快新陈代谢,达到消灭小肚腩的目的。

36.中老年健康:脚踝是脚部血液循环重要关口,袜口太紧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使心脏负担加重,易引发高血压。故老人穿袜不宜太紧。

37.白领健康:男性剧烈运动后喝酒会加速血液对酒精的吸收,对肝、胃等器官的危害比平时更大。长期如此可引发脂肪肝、胃溃疡等。

38.中老年健康:减少或推迟出现老年斑,食物的脂肪含量每日不应60克。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适当服一些抑制脂肪过氧化的药物。

39.膳食养生:花生米含丰富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生吃还能防治老花眼。每天吃生花生米25克左右,每日一次,长期坚持能有效保护视力健康。

40.女性健康:女人补血可选择大枣黄豆粥,大枣补血养气,黄豆养血益气,大枣黄豆粥能帮助女性调理血气,排毒养颜,令肌肤润泽,乌黑须发。

41.膳食养生:“春困秋乏夏打盹”,午餐多吃蔬菜,下午比较容易有精神,如辣椒、胡萝卜、菠菜等,可确保脑细胞获得充足的氧气,让人头脑清晰。

42.男性健康:日常饮食中过多的盐会导致闭尿、闭汗,引起体内水分堆积,口味偏重的男士们可试用芹菜等含有天然咸味的蔬菜替代食盐。

43.男性健康:男性每周酒精摄入量限额为140克,相当于50度白酒3-4两,长期超标易患酒精肝,红酒最好每天不超过2两。

44.女性健康:红枣不仅有补气血的作用,因其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铁,磷,钙物质,可促进女性荷尔蒙分泌,所以还有一定的丰胸纤体效果,分别与莲子,鸡蛋,银耳等煲汤喝,美容丰胸的效果更佳。

45.膳食养生:吃蔬菜要注意:过量摄入胡萝卜素会提高肺癌发病率,只需平时食用适量动物肝脏,物奶,胡萝卜,韭菜,茶叶等就能满足人体所需胡萝卜素材苦瓜要焯水。因其所含草酸妨碍钙吸收,沸水焯过后可去除大量草酸;豆芽要炒熟,否则食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不适反应。

46.膳食养生:平菇含有平菇多糖,其中的牛磺酸是胆汁酸的成分,能溶解胆固醇,消化,吸收脂类物质,能舒筋活络,最适合腰背酸疼的老年人食用。

47.男性健康:鲜枣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能够协助分泌肾上腺皮质素。男性每天吃几颗清脆香甜的鲜枣,能有助减压。

48.心理健康:夏季更应静心养生,尽量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界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饮食清淡,还要注意养“气”,平安度夏。

49.睡觉的时候,有时候抽搐后突然踹一下腿,这叫肌抽跃。常在睡觉时发生,睡觉时呼吸频率降低的幅度太大,大脑会认为身体快要死亡了,所以它会发送一个脉冲使身体觉醒。常发生肌抽跃的人一定要注意,这表明你这时的身体机能不是很好。

50.肌肤美白的食物推荐:1.蘑菇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防老抗衰;2.豌豆含丰富维生素A,可祛斑、消肿、舒展皮肤;3.土豆的B族维生素及优质纤维排毒,美白肌肤;4.黄瓜含丙醇二酸、葫芦素,消除晒伤和雀斑,缓解皮肤过敏;5.白萝卜含丰富维C,抑制黑色素合成使皮肤白净细腻。

51.高血压患者宜夏季刮痧。因夏季人心气旺盛,刮痧能调心气和降血压。用切得较方正的姜块蘸上40度左右的白酒刮肩部和颈部:即风池穴(头后颈部两侧凹陷处)到肩井穴(肩部最高处)之间的区域。从安全角度考虑,刮痧顶多到皮肤颜色紫红。若皮肤颜色潮红就出痧,即立刻停止。

52.夏季炎热,谨防“热伤风”。不宜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及吹电扇,宜饮热的酸性饮料,如西红杮汤,以便暖和与酸化咽喉部,能抑菌;多吃含维生素A与C的食物,如胡萝卜或酸枣,以满足体内免疫功能的需要;还要注意保证睡眠和休息,晚上十点前睡觉,早上六点起床,以增强身体抗力。

53.西瓜是当季水果,挑选有诀窍,先看外表:正常的西瓜瓜皮光亮,硬而有弹性,侧面摸起来有棱,有明显的波浪感;再看形状:正常的西瓜两端匀称,脐部和瓜蒂凹陷较深,四周饱满足;看瓜子:正常的西瓜瓜瓤鲜红,瓜子黑色饱满;最后不妨尝一口:正常的西瓜口感脆甜疏松。54.

下载医 疗 改 革 常 识ABC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 疗 改 革 常 识AB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庭医疗常识汇总

    服用(注射)抗生素后,千万别喝酒 抗生素一般是指由 细菌、霉菌或其它 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常为细菌或......

    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关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城镇医疗卫生改革情况 调研时间:2012年3月15日调研人:赵健调研地址:湖南省衡阳县城镇调研的中心观点:在于通过对于衡阳县城镇医疗卫生的调查,从而发现在衡......

    医疗改革最新报告

    百姓期待公立医院改革提速2012年03月16日 11:18来源:新华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之后,老百姓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集中在县以上公立医院”;“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

    论医疗改革

    论医疗改革 内容摘要:说到中国社会热点问题,医疗问题无疑是凸显的无法回避的,看病难,看病贵,成了百姓的口头禅,成了相声小品的段子,足以见得医疗问题有多么影响民生。医疗改革被视......

    医疗卫生系统改革工作汇报

    为了进一步促进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从去年开始,全州卫生系统内全面推行以“院长竞聘制、岗位责任制、全员聘用制、绩效工资制、资格准入制”为主要内容的乡镇卫生院“五制”改......

    关于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

    关于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调查人:班级:指导老师:调查地点:2011年2月13日- 1 -内容摘要:2010年3月举行的两会推出了十大热点问题,而医疗改革则是其中之一。所以本文主要通过......

    关于农村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最新一份农村医疗改革网路调查报告显示对农村医疗改革的有所认识的人占到65.4%,而一无所知的人占到23.1%;医改给人们带来益处的只占到39.4%,56.7%的人认为没有带来什么益处;有......

    关于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

    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关于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09级经济学一班杨卓在《小康》杂志连续四年对全面小康进程老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调查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