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操作中感知 在活动中体验[推荐]
在操作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与评析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甘泉中心小学钱燕
设计理念:
《认识千克》是苏版国标新教材数学第五册的教学内容,之所以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它与旧教材在编排顺序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很多教师在上此类课时,都不同程度地忽视学生的感性认识,缺乏感知活动,纸上谈兵多,动手实践少。《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能结合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重操作活动,强调学生的体验,使学生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应用于生活。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29—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教学准备:
(教师用)课件、台秤、薯片、红枣、木耳等。
(学生用)六人一组:台秤、红枣、木耳、大米、鸡蛋、各式水果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谈话:同学们,小明和妈妈正在超市购物,瞧,他们买了什么?
第一层次:出示两袋大小明显不同的包装食品。(两袋薯片)
师:你们知道谁重呀?为什么?
生:大袋的薯片重,用眼睛看的。(板书:看一看)
第二层次:出示两袋差不多大的包装食品。(一袋红枣、一袋木耳)
师谈话:今天钱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特殊的朋友,他们正在争论,都说自己重,到底谁重呢?
生1:一样重。
生2:红枣重。
师:大家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关键在于这两袋食品差不多大,光靠眼睛看不出谁重谁轻。你们的桌上有红枣和木耳,你们能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学生小组活动后,交流解决方法。
生3:掂一掂。(生上讲台掂。板书:掂一掂)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手掂出了红枣重一些,那么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
生4:用秤称一称。(板书:称一称)
[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从大小不同的两袋食品到大小相同的两袋食品比轻重,产生用秤称的必要。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学生尝试称一称红枣的质量。
同桌两人合作,活动后交流称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
2、认识秤面和千克。
让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
师提问:你知道Kg表示什么吗?
师讲述:K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又叫做公斤。现在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说明了什么?
生: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
师:如果指针指着2呢?谁能在秤面上找到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生上台指。
师:你能看出这个台秤最多能称多重的物体吗?(指名生答)
3、学生再次称一称红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让学生再次称一称红枣的质量,然后让学生都掂一掂,体会1千克有多重。再称一称木耳,看木耳的质量够不够1千克。
[在学生初步感知千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次称一称,并掂一掂,初步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
4、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1)称一称、拎一拎1千克的物品。
① 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的大米、苹果、梨、香蕉等。
② 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请同学们用手拎一拎,用心好好感受一下。③ 同桌两人互换物品,边拎边闭上眼睛,再次体会一下1千克有多重。
(2)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1千克鸡蛋。
(3)教师出示一些物品,指名学生用手拎,猜一猜有没有1千克。
(4)下面请大家不用秤称,凭自己的感觉装出1千克。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估计得最准确。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猜一猜、装一装等活动中,逐步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1千克到底有多重,真正建立起1千克的质量观念。尤其是装一装的活动,更能检验出学生对1千克的质量观念有没有真正建立,从而把本节课推向高潮。因为物体的质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也体现了新课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这一教学理念。]
三、应用拓展,完善体验。
1、基本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3、4、5题。
2、拓展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师讲解净含量、载重量、电梯、汽车超载等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把知识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3、多媒体播放“你知道吗”的内容。
[练习设计趣味性强,将静态信息动态化,既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又寓安全教育于数学活动中,密切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4、认识形形色色的秤。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常见的秤,说说各种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对教材进行了重组,让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了“在需要中学”的思想。]
四、总结全课,把知识延伸到课外。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指名生回答)师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里去看一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学生可以将了解的结果记录下来,或写成数学日记。这样就很好地体现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的教学理念。]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我参加“镇第四届基本功大赛”时上的一节公开课。在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创造性地整合教材。
我能大胆地打破教材编排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地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教学中,对课本的内容进行了重组,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理念。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
2、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要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我尽可能地将数学学习纳入学生的生活背景中,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精心设计、组织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等活动中,既加深了对千克的认识,又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经历生动的学习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不仅提出了知识技能目标,而且明确提出过程性目标,可见,对学生的学习要既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我把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千克”,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感觉到“1千克”的物体到底有多重。在小组进行的称一称、掂一掂、试着猜一猜、装一装、再称一称、比一比的活动过程中,真正建立起千克的质量观念。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让不同的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实际体验,培养他们从小具有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4、改进的地方。
本节课教者非常重视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但称的东西的质量几乎都是1千克,对学生的思维可能会造成定势,可以在“装一装”的活动后,出示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让学生猜质量,从而更加巩固学生对1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第二篇:在活动中体验
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
《我很整洁》案例分析
新疆呼图壁县一小
黄玉玲
在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中有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作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正在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新课程标准也指明了活动性是本课程的重要性质之一,也是别与以往思品课单纯说教的地方。如何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门课程的活动性是值得许多教师探讨和深思的地方。
一、案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教材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我很整洁》。
在本课堂的设计中,始终体现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这样一个主题思想。现截取几个片断,来说明体现这一主题思想的具体做法。
活动
二、议一议,做一做,我会整洁
师:老师来问一问这位小朋友,你今天这么整洁,早上起来都做了些什么呢?
生:我洗了脸刷了牙,穿了整齐的衣服,还梳了头。(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用课件展示每天要做的内容)
师:(面向全体)小朋友们想一想,除了刚才这位小朋友说的以外,你们觉得鳘在还要做些什么?能让自己变的整洁呢?除了我们鳘在要做到这些外,经常还要做什么?
(把课件的表格补充完成)生:我每天还要洗 手、洗脚 生:经常要洗头
生:经常要洗澡,换衣服 生:头发生了还要理理发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你们还忘了一件事,看看(老师伸出双手)如果我们的„„
生:(抢)还要经常剪指甲
师:对极了!指甲长了容易长细菌,(出示课件:长满细菌的手指)这样就会很不卫生。
师:以上这几样是我们为了整洁而每天和经常要做到的。在这些事情中,哪些是你自己会做的?
生:我会自己刷牙、洗手、洗脸、梳头、穿衣服。师:你真行!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呢? 生:我会自己刷牙、洗手、洗脸、梳头、洗澡、剪指甲。师:你也很能干,那老师问问你们,(问那个刚回签问题同学)你平时是怎么洗脸的?你来做一做。(学生示范只洗一个脸面)。
师:像你这样是不是能把脸都洗干净了?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还要洗耳朵,耳朵后面。师:真好,还有吗?
生:还要冼眼睛,脖子,还有鼻孔呢? 师:好极了!
生:洗完脸还要擦干净手。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加起来就完整了,老师请一个小朋友给大家示范正确的洗脸方法。
师:这就是正确洗脸方法,小朋友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遍,两只手并起来当毛巾,来,我们先洗 脸,再洗眼睛,耳朵擦一擦,耳朵后面洗一洗,还有脖子别忘记了,最后擦擦鼻孔。好了小脸洗干净了吗?
生:(齐答)洗干净了。
师:你们平常是自己洗脸的吗?在洗脸的时候,你有什么麻烦吗?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帮他。
生:我毛巾老是拧不干。
生:你可以用小毛巾,也可以把毛巾摊开来,一点一点拧。
师:你的办法真不错,以后你就可以照他的办法试一试了。
生:我脖子后面擦不到怎么办?
生:我有一个好办法,用手拉住毛巾的两头,把毛巾放在脖子后面,再来回拉就行了。(边说边示范)
师:(老师鼓掌)这个办法真是太妙了。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正确地洗脸,也解决了洗脸中碰到的麻烦事。接下去让我们再来说说怎样正确的洗脸,也解决了洗脸中碰到的麻烦事。接下去让我们再来说说怎样刷牙?你平常是怎么刷的?(学生示范横横地刷),你们是怎么刷的?(大多数学生示范的都是横横地刷,也有人认为要上下刷)。
师:你们平时的刷牙方法对吧?老师请来范晓萱姐姐来告诉我们正确的刷牙方法。小朋友可要睁大眼睛,认真学哦!(课件播放:范晓萱的刷牙教学)
师:看了录像,大家知道正确地刷牙了吗? 生:知道了。
师:好像还不是很确定哦!来拿出小牙刷跟着老师一起再做一做。小朋友们来刷牙,先来刷上排牙,从上往下刷刷刷,再来刷刷下排牙,从下往上刷刷刷,牙齿的里面别忘记,要把牙刷竖起来,后面的牙齿这样刷。
师:唉!老师觉得这样刷牙好像太麻烦了,有时候我来不及了,我就这样乱刷刷几下好咧!你们说行不行?
生:不行!不行!
师:为什么 ?(假装很奇怪,很不明白)生:这样你就刷不干净牙齿了。
生:你这样乱刷的话,牙齿里面的虫子就不能杀死了,你的牙齿就要被穹蛀掉了。
师:是啊!我们不认真刷牙的话,就不能保护好牙齿了。我们和别人说话,张口露小洁白的牙齿,给人的印像多么好,(课件出示整齐洁白的牙齿)相反的如果张口出现在别人面前的是满口蛀牙,那多难看啊!牙齿好坏跟我们健康也很有关系么!所以小朋友可千万不要跟老师一样有偷懒的想法,我们每天认认真真的刷牙,把不正确的刷牙方法改过来,不要让蛀牙危害到我们。
二、课后反思
1、引活动于教学中,突出课程“活动性”的特点。新课程有三个特点,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本课程的显现形态的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所以在教案的书写形式上也跟以前有所不同,是以“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的方式来安排的,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五一节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活动性”这一特点,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如:先让他们谈怎样流行洗脸,如何解决洗脸中的麻烦事,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教会学生正确的洗脸方法。把学生融入教6学中,让他们参与学习,而不是成为知识的接收者。
2、在与儿童生活世界联系中,构建课程的意义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最大程度上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世界联系起来,本环节也体现教师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镜头,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也不忘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通过切身的体会,学生的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品德得到发展。
3、教师角色和任务的转变
在本课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第三篇: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
在活动中体验 在活动中学习
《品德与生活》课题研究总结
品德与生活课的设置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它兼容了《思想品德》《生活与劳动》《常识》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带给老师和学生的感受也是全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培养品行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根据这一课程性质,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探索,粗浅地谈几点个人感受。
一、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活动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全面提升活动型综合课程的理念 如《祖国妈妈在我心中》一课,事先让同学们去生活中找找国旗国徽。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就已经感受到国旗、国徽并不是随处可见的。稍一整理他们又发现国旗、国徽在代表国家尊严的执法机关中有,如军队、法院等,国旗在事关祖国荣耀的时候有,如奥运会上运动健儿得了冠军。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活动并感受着。课堂上少了教师滔滔不绝的明理说教,多了同学兴奋不已的交流汇报,教师的角色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二、新教材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体现了开放性
如《欢欢喜喜过春节》一课,通过舞狮、观花灯、贴窗花、南方春节花市等一系列活动展示了春节期间热闹的场面和人们的欢欣喜悦之情。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课本所提供的五幅图在小朋友的日常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不一定要等到过春节。春节逛庙会的内容与南方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有一定的距离。如何找准过春节的切入点,激发他们的兴趣点呢?我从年的传说引入到老师小时候过年最开心的“拜岁”,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因为现在的孩子已经不流行给街坊邻居拜年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过年的习俗,如大扫除、放鞭炮、拿压岁钱、贴春联福字、吃年糕、吃汤圆等等具有地域特色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习俗,并究一究这些习俗的起源或缘由。学生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问题还藏着这么多的知识,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最后在教师让“我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揭题声中学生分组演习过年的情景,教室里那可真叫热闹,每一张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三、新教材重视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低年级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有无好的生活习惯对其以后的生活与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记者曾问过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回答:“我小时候老师教过的饭前要洗手,东西要放齐,要按时作息,要与小伙伴友好相处。”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新教材用夸张的手法再现儿童的现实生活,用孩子的口吻与学生平等探讨行为习惯的对否,趣味性强,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第三单元《我的一天》就针对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起居、卫生等内容的介绍,让儿童在角色扮演、对话、讨论和其他活动中实际体会良好生活习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愉悦。
儿童先天具有探索性学习方式,就像婴幼儿时期他们靠触觉或感觉来探索周围的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社会经验,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这种符合儿童天性的学习使儿童兴奋不已,他们在每项活动中都表现得十分出色。
第四篇:在体验中感悟(精选)
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收获
———记一次别开生面的生态体验式家长会
设计理念:
以往的家长会都是老师讲,家长听的“一言堂”形式,本次生态体验式家长会,我们请家长以饱满的热情,全息沉静,回归童真,以孩子的心为导航,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理解教师工作增进彼此感情,从而配合老师开展好班内各项工作。
二、活动目标:
1.让家长通过本次生态体验活动,反思自己在以往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错误行为。
2.引导家长从不同角度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孩子,配合老师开展班内工作。
三、活动对象:全园家长﹑老师
四、活动时间:2010年3月13日
五、活动准备:老师语言设计、幼儿作品、幼儿在园生活实录照片、摄像1人,记录1人,家长活动反思问卷。
六、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语: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本次家长会,我代表全体老师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教育孩子是我们的共同责任,看着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快乐。童心是块宝,充满了幻想,充满了企盼,渴望着赞许,渴望着鼓励,渴望着理解,让我们一起走进童真世界吧!
2.请家长抽签围桌而坐,闭上眼睛,做三次深呼吸,然后老师将大家带入体验之境。
亲验活动1:蒙氏走线活动:
A.播放优美舒缓的乐曲,请全体家长进行蒙氏走线。
B.亲验活动后进行开放式对话:您认为蒙氏走线最大的益处是什么? C.体验之思:蒙氏走线是蒙氏教学活动开始前的预备活动,是让幼儿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在线上慢慢行走,走线活动是为了让幼儿静下心来,集中精神,提高专注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亲验活动2:线上游戏——静寂游戏
A.默想闻花香,请大家闭上眼睛均匀呼吸,听到老师轻轻的呼唤声,就睁开眼睛来拿学具,并安静地回到座位。B.开放式对话:静寂游戏的益处是什么?
C.体验之思:蒙台梭利认为注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心理过程存在的心理特征,并使心理过程顺利进行的一种保证,注意力是一个人所有能力产生的源头和基础,我们本学期将通过蒙氏数学活动培养幼儿专心做某事的良好习惯。亲验活动3:也做一回孩子。
A.请全体家长和老师一起做手指游戏:a.土豆丝、土豆片
b.小熊小熊上山坡
B.请问通过这个游戏能开发幼儿的那些智能?
C.体验之思:多元智能能理论和传统的理论不同,传统的智能理论认为人脑是一台计算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脑中有许多台计算机,而
且每台计算机有各自的功能。刚刚这个游戏就促进了幼儿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智能的发展。亲验活动4:请家长写出孩子的二十个优点 体验之思:
A.在分享孩子优点的同时,我们融入了更多的亲情,孩子这么都应归功于您日常的榜样作用,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和修行好的人在一起,就能够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
B.我们能用发现的眼光对待孩子,也同样用这样的眼光对待家人和朋友,并及时将这些发现的优点表达出来。
C.孩子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变化,那昨天的优点放在今天,孩子都有可能不认同,所以我们要保持高调的教育,在赞美声中引领孩子成长
七、请家长欣赏幼儿在园表现的精采照片,感受幼儿在园的幸福时光。
结束:希望我们组织的这次体验式家长给您一定启示,希望您改变“望子成龙”的急躁心理,同我们一起在欣赏、理解、信任中让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越飞越高。
八、发放家长活动反思问卷
九、效果分析:
老师:本次家长会形式新颖,打破常规的“一言堂”的形式,让家长全身投入活动,亲身体验反思自我,在教育观念上有所改变,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
家长(张艺骞妈妈):以前总觉得开家长会就是听老师讲,可我
觉得这次很好,把所有的家长投入其中,参与体验,谈其感受,觉得很不错。
家长(侯雨娇爸爸):很感谢幼儿园举办一次这样体验形式的家长会,让我切身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的感受,我以后要对我女儿多一些耐心,多与她沟通。
家长(王浩妈妈):这次活动,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我反思自己以前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争于求成,重结果不重过程,希望幼儿园多开展类似这样的活动。
通辽市幼儿园
田文松
第五篇:在体验中成长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慢慢学会,也一次又一次的经历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曲折,或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成功,我依然尝试,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洗衣服,尝试着学习五笔打字……一次次的尝试,是体验,也是生活不变的准则。
从小,我的数学就是弱项,怎么努力,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是小数点掉了,就是计算错误,不是多写了零,就是少写了单位,在这个数学高手云集的班里,是——惨!
……又是一次数学竞赛,对于这种比赛,我已经麻木了,心底,早已认定了不参加这个选项,这种注定失败的尝试是绝对不会去做的!但,看着大家欢天喜地的报名,却有些不是滋味,或许,是不认输的劲头复苏了,我居然作出了这次尝试。
我便做出百倍的努力,一遍又一遍的看老师画过的题型,一遍又一遍的思考做题方法…… 考试到了,一道道题从眼前飘过,我无奈的摊开手,攻克着一个个难关,可是,那一个个方块字,一个个数学符号,却并没有让我得到一点点启发,再读题,还是一脑袋糨糊,根本就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我叹气,看着三角形,一长串数字发愁,时间慢慢流逝,我慢慢灰心,抱怨着自己为什么要报这次比赛,明明就是给自己已经失落的心雪上加霜,只是给成绩再添上一笔浓重的红。
垂头丧气的走出考场,攥紧的手已经冰凉,指尖的冷汗还没有退去,心中的伤已近无法言喻。几天之后,卷子如飞雪一般洒落,果然,是惨不忍睹。心中静默,我在思考:这次尝试真的就只有失败吗?真的只是让我尝到失败的苦头吗?不,不是!另一个声音尖声叫起,在失败中才会有收获,正是在尝试的失败中,才会是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才是值得在意的吧!……我静静的思考,在思考中得到了答案。
我虽失败,但我虽败犹荣,这一次尝试,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蜕变,是一次成长的过程,这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在尝试中,或赢或输,都是一次成长的暗示,我,在尝试中成长,在尝试中学会将心释放,笑对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