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角色扮演在职业感知活动中的运用
角色扮演在低年级职业感知活动中的运用
一、研究背景:
时至今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中小学教育改革步伐的大背景下,我国已把教材、课程的改革作为重中之重,各门学科都融入了实践活动的内容和环节,更与生活接近,把更多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请进课堂,旨在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道德,提高社会化水平。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社会课程也在不断变化、充实。为加快我国对于小学阶段职业活动课程的研究步伐,2008年9月起,我校开发了自己的校本课程——《职业感知社会综合课》。这一课程计划进行了3年,实验对象是小学所有年级的学生。教学的主要内容涵盖了教师、医生、律师、公务员、公关人员、军人、环卫工人、服务员、个体工商者等诸多行业,具有体验性强、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旨在通过生动活泼的综合性实践体验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为将来成为一个正直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善于参与社会实践的、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合作性的公民打下基础。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找到了体验教育“模拟法”作为其突破口,并进行了研究。
二、将体验教育“模拟法”(角色扮演)运用于职业感知社会综合课的依据。
“模拟法”(角色扮演)是小学生体验教育法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认为“模拟法”是指一个个体或群体通过观察、学习人物或事件,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以他人的身份、他人的视角参与体验,在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模仿的一种方法。在小学生的众多体验活动中,“模拟法”的运用较为广泛,如组织小学生在家庭中开展的“我当一天家庭主妇”活动、在校园内开展的“实习小老师”、在社区中开展“我当一日居委会主任”、“我做小区绿化员”等活动都属于体验教育“模拟法”的运用。
那么为什么在低年级职业感知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运用体验教育“模拟法”呢?首先,这是由于低年级儿童的社会意识、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特点决定的。低年级儿童对社会意识的理解比较肤浅和表面,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形成也处于萌芽状态,具有不稳定和不确定的特点,因此要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启发他们将认识、体验、实践相结合,将实践放在第一位,重视情感的培养。在这之中,“角色模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游戏“过家家”,游戏中,儿童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烧饭、煮菜,管理着“家庭”,体味到了充满稚趣的成功和喜悦。因此,只有“角色模拟”才能加深他们对职业观念的认知,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行为。所以要培养低年级儿童的道德能力,没有角色体验不行。其次,人的成长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作为一个社会人,就要不断适应自己的社会角色。因而学习这些基本的角色行为,是促进少年儿童加速实现人的社会化进程的关键。因此在体验教育中,运用模拟法的核心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基本角色的模拟体验,在不同的角色中,儿童通过亲身模拟,产生不同的体验,从而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三、将体验教育“模拟法”(角色扮演)运用于小学低年级职业感知教育的意义。
实践证明,将少先队“体验教育”运用在小学低年级职业感知社会课教学过程中具有其科学性和重要性:
1、从体验教育“模拟法”与学生心理发展来看
从“体验教育”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看。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大多数在6--9岁之间,这个时期儿童的大脑机能正在完善,正处于形象思维想抽象思维过渡、不随意性活动向随意性活动过渡的阶段,这就决定他们虽然能够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在注意方面,儿童入学后,在教学活动中,有意注意不断发展,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在记忆方面,能引起情绪反应、鲜明的、有趣的东西,比不感兴趣的、不能引起情绪反应的东西识记得好。而“角色模拟”正是一种实践活动,它的重形象、重情感、重实践等诸多内涵正好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水平。
2、从体验教育“模拟法”与校本课程开发来看
我所在的精英小学,从2003年就开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至今已有6年多了。我们致力于开发具有时代特色的校本教材,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体验教育“模拟法”突出主体性,强调“以人为本”;它坚持实践性,强调实践第一;它注重感悟性,强调心理内化;它体现飞跃性,强调实践思维的飞跃;它讲求社会性,强调教育要紧扣时代脉搏。它是新课程新理念的具体显现,为加快我国对小学社会课程的研究步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经验和依据。
3、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来看
将体验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运用于课程教学改革之中有利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例如,我们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和提炼出了体验教育“模拟法”的层次和运用原则。同时,小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小学生的实践活动也需要与新课程相结合,使之更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广大少年儿童,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还要根据教育新形势,在体验教育的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上下功夫,使体验教育永葆活力,经久不衰。
四、体验教育“模拟法”(角色扮演)在小学低年级社会课中的运用分析
职业角色是人在社会分工中所从事的某种职业及与这种职业相匹配的道德规范与专业知识技能。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职业角色中帮助儿童找到体验的角色,比如模拟教师、医生、警察、护士、电信人员等。在职业角色的模拟中,让儿童获得知识,从而达到思想的升华。
1.课堂情境模拟。教师的真功夫体现在课堂上,教与学的理论扎根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探究呈现在课堂上。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这块重要的场景资源,充分利用40分钟这一集中而较长的时间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体验不同的职业和岗位,在对话、交流、沟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感悟到不同职业的特点和从业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将课堂教学由封闭式改为开放式,将课堂延伸到工作岗位,将教师变成工作现场,将教学内容当作实际工作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实践化、岗位化。避免空洞的说教,而要“眼睛向外”。而情境模拟教学法就是能在课堂上运用又能达到职业感知认知目的的极佳手段。情景模拟教学是指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接近实际工作或生活的场景 ,由学生在这种场景中分别担任
不同角色 ,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分析 ,并做出最后总结的一种虚拟实践性学习方法。这种方法让学员身临其境 ,突出操作性、讲究趣味性、注重实效性,具有理论与实际高度结合的特点。
在课堂上最容易感受的职业就是老师,因为除了父母长辈,与学生最亲的就是老师了,而课堂上又有大批的学生可供调配。于是,在一节职业肝蛭课上,我安排了一位大方、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做老师,事先请她穿一套较成熟的衣服,又请6位同学做学生,开始了“老师的一天”的体验活动,从早自学到晚上放学,中间还有老师在“办公室”改作业,中午管理“在校学生”的午睡,并且我还制造了三个“矛盾冲突”:抄作业现象、打架现象、不好好午睡现象,让当老师的同学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较妥善地解决。通过这一情境模拟,当老师的学生体会到了当老师的辛苦、烦琐,还感受到要解决学生中间发生的各种问题并非易事,智慧和耐心缺一不可。同样,那6位“学生”也受益非浅,他们了解了老师工作的繁忙,尤其是在离开他们的视线之后,并非在办公室里悠闲地休息,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给老师制造的“麻烦”,原来要让老师花费那么大的劳力和心力。而在旁观看的学生同样对老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
2.校园体验岗位。
校园就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在这里除了老师和学生,还有会计、厨师、邮递员、心理咨询师等丰富多彩的职业,而且学校又是学生学习、生活最主要的场所,学生要在这里待上7、8个钟头,而学生实际上课时间加课外作业时间最多只有6个小时,剩下的1、2个小时能够非常充分地让学生体验各种岗位。这样既有效利用了学习空余期,又充分利用了校内的空置资源,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较真实的体验工作岗位,进行了真实的岗位技能操作和职业责任感的初步形成。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因为有了小伙伴的陪伴学生的信心和热心大增,积极性极高,能够主动自觉地投入到职业体验中,而在体验中有了困难时,小伙伴又可以互相商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所以学校为学生们安排了十几个工作岗位,而给我们低年级安排的是邮递员(分发报纸)、校园美容师(打扫卫生)、小小播音员、图书管理员4个岗位,同学们参加的热情非常高,也非常认真。每天中午,小邮递员们先要把全校同学---堆起来有30多厘米高的报纸分长一班一班的,写上班级号,然后再把他们分发给各个班级。而校园美容师不仅会拿起扫帚清扫操场上随时随地飘落的树叶,还拿着垃圾筒到草坪里,到人们不太注意的卫生死角捡垃圾,有些垃圾又脏又臭,但是这些小美容师们觉不会把它们落下,毫不留情地将它们扔进垃圾筒。虽然只有4个岗位,但是学生们对这4个职业的操作流程、操作技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其中的辛苦和困难有了深刻的理解。对于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从业精神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实施运用过程中,我们也探索出了体验教育“模拟法”在课堂教学实施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第一,要在职业感知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的自主精神,引导他们自组活动小组,根据主题自选模拟角色,自定活动内容,自治活动方案,从而在自主的活动氛围中进行充分体验。第二,教师要模仿辅导员的身份从旁辅导,并将模拟体验结果进行提炼升华,将错误的体验进行矫正。第三,在活动前引导学生观察将要模拟的角色,讲解角色应具有的职业道德规范,第四,要充分挖掘广泛的教育资源,如家庭、校园、社区等,创设模拟的广阔环境和氛围。
实践证明,体验教育“模拟法”(角色扮演)在课程中的运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帮助他们加速实现人的社会化进程。
在学校的课程检测表中显示,我们的职业感知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学生说他们喜欢那些模拟和角色扮演活动。这无疑是最值得我们欣慰的地方。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只有模拟体验,思维才能产生飞跃;只有模拟体验,获得的思想情感和知识技能才能刻骨铭心;只有模拟体验,才能加速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使他们早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用这样一句诗来形容体验教育“模拟法”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是再形象不过的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二篇:角色扮演在教学中的运用
角色扮演在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角色扮演法是一种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方法,以“理论理解―思考与观察―行动体验”为顺序的教学方法。《营销心理学》课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原理及实务的许多环节都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开展教学。具体操作可分为六步走。
【关键词】角色扮演 教学 营销心理学
《营销心理学》是以市场营销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极强的应用课程。其重点在于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制定具有正对性的营销策略。一方面,各章节内容中部分心理学理论存在重复运用实践,理论知识便于学生掌握;另一方面,学生作为消费者中的一员,便于通过观察和亲自体验来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本课程中运用角色扮演既能提升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会学到并逐步掌握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角色扮演法”全称为“角色扮演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个真实的、涉及价值争论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对出现的矛盾进行分析,并且让他们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解决各种价值冲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养成良好社会行为的教学过程。
1.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1.1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人独占三寸讲台不停灌输,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在信息快速传播的现今,学生接收信息途径繁多,接收新知识能力提高的同时大学生个性鲜明,表现欲强,课堂中将自学与参与角色扮演方法结合起来,既能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接收更多知识,同时满足学生自我表现需求,获得教师、同学的认可,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1.2增强学生责任感和合作沟通,教师更好把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在角色扮演中,参与的学生各有分工,个人表现影响团队成绩;本组成员需要分析行为中体现的理论知识,并要评分点评表演组的效果,责任心增强,兴趣更浓,并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会得到培养,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以及学生个性特长会把握得更为准确,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1.3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完善自我人格
现在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善自我人格,而角色扮演法满足增强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学会互换角度的方式体谅和理解他人,培养价值判断能力、促进自我完善的需要。《营销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其中存在大量互换角度,理解他人心理的内容,学生通过社会场景再现,分析消费者购买心理,并对具体争议问题和矛盾情节进行分析解决,达到自我不断完善的要求。
1.4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通过角色扮演法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从学生在设定社会情境中的外在表现和情绪,增进教师对学生不足和需求的了解,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同时,在角色扮演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甄选知识点,并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再现,其中会有大量不确定因素,教师必须提高在教学中的组织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师角色的全面认知和自我完善。
2.角色扮演法实施的六个步骤
角色扮演在《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中,从知识点选取到学生实施程序,需要以下六个基本步骤:主题选取――角色扮演小组(成员)评分标准――场景设定――角色扮演人员分配与准备工作――角色扮演实施――学生互动(点评讨论总结)。
2.1可操作性的主题选取
角色扮演教学过程中,主题的选取是整个角色扮演能否成功的关键。用于角色扮演的问题情境可以是:突出的社会现象、社会机构之间的冲突、人际之间的矛盾、个人遇到的困扰或疑惑等。《营销心理学》中具有较多涉及人际之间的矛盾与个人遇到的困扰或疑惑的内容。这些内容的解决方案往往存在多样性,同时这些问题学生感同身受,便于体验与理解,但深入理解又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也能够实现学生的成就感的需求。《营销心理学》教学中主要可选择的主题见表1。
表1 《营销心理学》教学中的主题选择示意表
主题 设计理论内容 时间安排 建议
顾客个性心理特征与营销对策 顾客气质、性格、能力差异的行为表现;营销对策 课前布置;
扮演时间7―10分钟 可选择2组学生,一组扮演顾客,一组扮演营销人员
不同类型消费者购买行为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消费者消费者行为的差异;现场销售对策 即时扮演;
表演时间:5分钟以内 由小组抽签决定本组表演的消费者类型,由场下学生判断其表演类型
售后矛盾的解决 商品销售与服务心理效应 即时表演;
表演时间:5-10分钟以内 可选择销售服务中的某一段或三个阶段
销售谈判 推销与劝导心理效应 课前布置:
表演时间:8分钟以内 可选择2组学生,一组扮演顾客,一组扮演营销人员
2.2具有指导性的角色扮演小组(成员)评分标准
表面上,评分标准是作为学生角色扮演的激励措施,在实质上它却对整个角色扮演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营销心理学》评分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评分标准在保证团队合作激励的同时,仍需体现小组成员的差异化表现,对个人表现进行激励;(2)主题体现评价,不至于偏离教学目的;(3)创新模式评分,能够激励学生打破常规,采取创新多样的表现方式展现内容;(4)仪容仪表及道具准备评分,体现学生平时观察能力。具体评分如表2所示。
表2角色扮演小组评分标准
评分
项目 主题体现
(3分)表演技能
(2分)团队合作
(2分)仪容仪表(道具准备)(1.5分)创新性
(1.5分)
小组得分
2.3销售场景设定
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运用时需要为学生界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营销心理学》课程中可选择销售场景作为社会背景。一方面,销售场景是本科中重复性较多的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另一方面,该场景学生较为熟悉,便于观察、模仿,具有较高的操作性。
2.4多种角色分配方式
对于参加角色扮演的角色分配方式上可采用三种方式,一种由教师根据对学生个性等了解的基础上,与学生沟通选择确定学生角色;第二种方式,将班级学生分组后,由小组成员自主决定自己的角色;第三种,可将角色写在一张纸上,由学生抽签决定,这样具有较高的随机性,对学生有较大的挑战,但也容易出现学生个性不适合角色的情况。对于未参演的学生可以通过提前布置几道观察性问题,让场下学生思考;或者让场下学生为场上学生的表现准备好总结与评价,为下一步的讨论交流做好基础工作。
2.5宽松的角色扮演实施过程
角色扮演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选择主题的复杂性、难易程度决定学生准备的时间。一般主题较为简单的,可在课堂中让学生简单交流后即时扮演;而相对复杂的内容,可提前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理论知识和角色扮演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交流讨论。具体时间分配见表1。一般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不必拘泥于场景的限定,鼓励学生采用具有新意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2.6案例讨论总结
在角色扮演中,场上学生往往对知识点的学习较为全面,但未必深入;而场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明显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场景分析总结将是整个角色扮演中的点睛之笔。在讨论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不同角色中体现的主题进行界定,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角色对问题的不同界定分别导致的差异性后果。这种深入的讨论及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最后,教师要运用营销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对角色扮演内容和讨论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各自角色行为的深层动因和行动方案的理论依据,使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加以应用。
3.结论
角色扮演法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有目共睹。但角色扮演法在操作中具有较大的难度。对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做铺垫就会没有深度,如果教师没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显示不出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优越性。”但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1)合理安排角色扮演时间。由于每一门课程都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来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于角色扮演法中,学生是主体,每一个场景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每一门课程需要合理分配角色扮演的次数和时间,也可在场景布置的同时给学生制定好时间的限制。(2)轻松的课题气氛。学生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下,才能够激发出其潜能。(3)团队的组建。角色扮演中主要是以团队的方式开展,因此,团队组建是否成功将对后续情景教学法的实施是否到位起到关键性作用。团队组建的方式主要有3种:学生自愿组建团队、教师界定组件条件学生自主组建(如限定性别比例分组)、教师随机组建团队。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第二种方式较为合适。团队人数来说一般为5-6人即可。
虽然角色扮演会花费较多的教学时间,但这种教学方式的问题解决过程和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进行恰当行动的能力。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倡导角色扮演法在《营销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都能得到快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2004(6).[2]Robert L.Brennan.Misconceptions about Generaliz-abilityTheory[M].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ssues and Practice,2000:93.[3]刘英.谈谈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成人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贾焕杰.谈“角色扮演模式”的交际原则和育人功能[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第三篇:旅游英语教学中角色扮演的运用
旅游英语教学中角色扮演的运用
沈科
(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安徽 黄山 245021)
摘要:随着交际性教学理论的推广,旅游英语的教学中也积极尝试着一系列教学活动,本文从各个方面分析了角色扮演(role-play)的定义、分类、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等方面,最终指出了其对于旅游英语的教学、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词:旅游英语 角色扮演 实践教学
随着中国的“入世”以及经济发展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因此,我国对英语实用型人才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实用型英语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实英语教育在我国的开展和普及程度很高,但是在多年的实践检验之后,我们发现我国以前所普遍采用的教育方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的学习可谓是“被动的强迫式学习”,这种体制下产生的学生往往是“聋子英语”或“哑巴英语”,虽然在考试中能够取得高分,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却不知所措,这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提倡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角色扮演(role-play)的教学活动正是遵循这种教学理念的典范,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从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来看,旅游英语的教学不仅仅只是用以验证理论教学的成果,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未来旅游发展的要求,所以角色扮演教学法对于旅游英语课程的系统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角色扮演的定义和分类
(一)角色扮演的定义
角色扮演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雅各布·莫雷诺在20世纪30年代为心理治疗而始创的心理教育方法,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一些教学理论研究人员将其运用到课堂里,并逐渐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教育方式。所谓角色扮演,指的是在教学中以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对自己及学生进行具体的角色设定,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而进行的小型艺术表演,目的在于巩固课堂教学、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考察学生的英语基本功,诸如措辞、句式的选择、时态、语气等等,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考察学生把所学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诸如临场应变能力,听力能力等等。总之,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察。如此看来,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教学活动,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二)角色扮演的分类
在实际的教学中,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三种,即模仿性角色扮演、创造性角色扮演和自主性角色扮演。
1.模仿性角色扮演
所谓的模仿性角色扮演即针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文或对话,让学生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将其演绎出来,呈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当然这种模仿并非要求学生将课文的每一个单词、词组、固定搭配一字不漏的重复出来,学生在活动的进程中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课文的活动内容甚至可以加一些自己的元素,只要不偏离活动的主题线索,都是允许的,也是应当给与鼓励的,这种教学方式把课文活生生地展现了出来,避免了学习时的枯燥无味,而且,让观看的学生在其中找问题,共同讨论,使大家情绪高涨、记忆深刻。真正做到了“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2.创造性角色扮演 所谓的创造性角色扮演即在学完某些章节之后,教师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给学生一定的主题(往往这个主题和所学章节内容是紧密结合的)、情景和时间,让学生在这些限定的条件之下,学生可以任意的发挥自己的想象,以自己的方式推动活动的进程。这种教学方法较之于模仿性角色扮演,学生发挥的空间更加自由,这样就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寓教于乐。
3.自主性角色扮演
所谓的自主性角色扮演指的是在常规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外,仅仅对学生完成时间上做出规定,至于主题、内容和形式,只要是积极健康的,就完全有学生自行决定,不做任何限制。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较之前两者,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学生不用拘泥于内容和形式,可以一人、两人,也可以是一组来完成。比如,每一次课前,我会拿出五分钟给一个学生,让学生做一个“free talk”,内容和形式不限。这样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话题,畅所欲言。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和表达能力,甚至还可以培养演讲能力。但是该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掌控能力,否则容易造成过于散漫的局面,从而背离了初衷。
二、角色扮演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意义
旅游英语的学习,首先它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所以其具备语言学习的共性,即要求学习者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否则只能成为一个聋子英语或哑巴英语;而旅游英语,其所特有的课程性质也决定了它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的课程,角色扮演的运用,也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使学生有机会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在检验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多在课本上所学习不到的东西。随着当今旅游的普及,旅游中会越来越多涉及的英语的运用,这些英语的运用涉及到文化、习俗、禁忌和习惯等各方面的东西,所以如果单纯的靠课堂上的几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这些文化、习俗等带入到具体的情景中去,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其运用,使其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比如:在《饭店情景英语》这本书的学习中,有很多地方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性,还有一些是反映了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差异,学生普遍反映在仅仅对课本的学习之后,虽然对于这些差异能够理解,但是在深层次上却无法理解,具体运用起来很容易混淆,所以我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角色扮演,学生在“亲临其境”之后,能够做到很好的理解这些差异性,也能够正确的运用。这些都是角色扮演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那么到底它对于旅游英语教学有何意义呢?
第一,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听说和实际能力,这也是旅游实践中最为需要的一项技能。多少年来我们的英语教学陷入了一个误区,是一种应试性教育,只注重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听说能力,这样往往培养出的是不是聋子英语就是哑巴英语。这一教学环节的出现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交际教学的目的。同时这一教学方法所创设的氛围也是非常的轻松活泼,所以学生在这一环境中感觉到很自由,没有太多的束缚和拘谨,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这样学习效率将会事半功倍。
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角色扮演,尤其是在自主性角色扮演下,学生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自己所学、所思,综合、灵活的运用,是学生在积极亢奋的状态下完成任务,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其他任何手段都无法望其项背的;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任何一个任务,对一个团队来说都是需要团队协作的,同样,角色扮演也是这样,尤其对于创造性角色扮演来说,合作尤为重要。在同一个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之间需要相互沟通和帮助,才能最终完成任务。这样就不仅达到了学习语言知识、锻炼交际能力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团队作业的精神和能力,为其以后在工作中能够与外界交往和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的舞台。
由此可见角色扮演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是具有多么意义的活动,其有着很大的运用空间和实际意义。那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到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免进入误区呢?
三、角色扮演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内容的时代性.教师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时,首先要面对的是活动内容或话题的选择,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整个活动的成败与否。好的话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出激情,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使得学生没有任何的学习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不愿意配合。所以,在话题的选择上,要尽量做到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或是与专业、时代紧密联系的话题,比如,深圳市率先实行的导游小费合法化、旅游专业为期半年的旅游行业实习以及大学生晚自习的存废等等。总之,所选话题或内容一定要和学生或时代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角色扮演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形式的多样性
一旦活动内容或主题确定以后,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为保持并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角色扮演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组织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而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两个人或分小组,甚至可以全班。经常的变换角色和形式,可以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和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让学生进行“daily report”或“story-retell”可以采用单人形式,“dialogue”可以两个人或多人,“debate”又可以分成小组,如果鼓励人人参加,可以举行“representation”或“English party”, 这样多变的形式和角色,使学生的兴趣有了极大的提高,并且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多变的形式也使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锻炼的机会。
(三)教师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作为角色扮演重要策划者的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有几点值得注意:
1.教师要认识到班级里学生间的差异性,即有的学生可能在口语表达方面的能力比较的强,但是有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可能欠缺一些,所以教师必须考虑到如何平衡这些学生,让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对能力欠缺一些的学生起到一个带动的作用,而不能让某些学生包办一切;另外,对于能力欠缺一些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长处,分配任务时也要考虑到其自身的能力,使其在活动结束后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有利于其以后取得更大的进步。2.教师在每一次角色扮演活动结束之后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论,把学生的表现反馈给学生,使他们了解自己的进步,以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使他们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的改正和提高。值得提醒的是,反馈时要以表扬为主,纠错为辅,并且切忌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打断学生进行指正,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还会干扰活动的整体进程;对于能力欠缺一些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指出其进步之处,以帮助其树立信心;对于表演失败的学生,对于在活动中表现不好的学生,要仔细帮助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并表示其可以变得优秀,以增强其自信心和进取心。
3.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自己角色的转变。在传统型的教学中教师扮演了讲演者、解惑者和裁判者的角色,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扮演的却是参与者、组织者和协助者的角色。这种角色的转变对一些教师来说可能难以接受和适应,但是这也是在当今交际性教学理念下,教师所必须面对的。准确的把握这种角色的转换,不仅可以将教师自己从繁重、低效率的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适应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
总之,角色扮演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教学中的一次有效尝试,实践也证明了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同时这种教学活动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运用这一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变的形式和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并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和总结,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最终达到提高实际运用能力的目标。参考文献:
1.孙桂秋.“课堂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实施及其价值探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18(5):55-57.2.李雪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6(2):134-137.3.李建群 杨桂云.试论外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扮演[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153-155.4.王怀贞.角色扮演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1998,(2):75-78.The Implementation of Role-Play in Tourism English Class
Shen Ke
(Tourism College,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245021,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ising popularity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urism English teachers try a lot to put it into practi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s , implementation of role-play in many aspects.Finally, it shows that role-play plays an very important role for the teaching of tourism English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tourism English;
role-play;
practicality teaching 作者简介: 沈科(1982-),男,安徽黄山市人,助教,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旅游英语教学和研究.联系方式:*** E-mail: sksy@163.com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戴震路44号黄山学院旅游学院
第四篇:在操作中感知 在活动中体验[推荐]
在操作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与评析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甘泉中心小学钱燕
设计理念:
《认识千克》是苏版国标新教材数学第五册的教学内容,之所以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它与旧教材在编排顺序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很多教师在上此类课时,都不同程度地忽视学生的感性认识,缺乏感知活动,纸上谈兵多,动手实践少。《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能结合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重操作活动,强调学生的体验,使学生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应用于生活。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29—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教学准备:
(教师用)课件、台秤、薯片、红枣、木耳等。
(学生用)六人一组:台秤、红枣、木耳、大米、鸡蛋、各式水果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谈话:同学们,小明和妈妈正在超市购物,瞧,他们买了什么?
第一层次:出示两袋大小明显不同的包装食品。(两袋薯片)
师:你们知道谁重呀?为什么?
生:大袋的薯片重,用眼睛看的。(板书:看一看)
第二层次:出示两袋差不多大的包装食品。(一袋红枣、一袋木耳)
师谈话:今天钱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特殊的朋友,他们正在争论,都说自己重,到底谁重呢?
生1:一样重。
生2:红枣重。
师:大家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关键在于这两袋食品差不多大,光靠眼睛看不出谁重谁轻。你们的桌上有红枣和木耳,你们能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学生小组活动后,交流解决方法。
生3:掂一掂。(生上讲台掂。板书:掂一掂)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手掂出了红枣重一些,那么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
生4:用秤称一称。(板书:称一称)
[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从大小不同的两袋食品到大小相同的两袋食品比轻重,产生用秤称的必要。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学生尝试称一称红枣的质量。
同桌两人合作,活动后交流称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
2、认识秤面和千克。
让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
师提问:你知道Kg表示什么吗?
师讲述:K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又叫做公斤。现在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说明了什么?
生: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
师:如果指针指着2呢?谁能在秤面上找到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生上台指。
师:你能看出这个台秤最多能称多重的物体吗?(指名生答)
3、学生再次称一称红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让学生再次称一称红枣的质量,然后让学生都掂一掂,体会1千克有多重。再称一称木耳,看木耳的质量够不够1千克。
[在学生初步感知千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次称一称,并掂一掂,初步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
4、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1)称一称、拎一拎1千克的物品。
① 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的大米、苹果、梨、香蕉等。
② 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请同学们用手拎一拎,用心好好感受一下。③ 同桌两人互换物品,边拎边闭上眼睛,再次体会一下1千克有多重。
(2)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1千克鸡蛋。
(3)教师出示一些物品,指名学生用手拎,猜一猜有没有1千克。
(4)下面请大家不用秤称,凭自己的感觉装出1千克。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估计得最准确。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猜一猜、装一装等活动中,逐步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1千克到底有多重,真正建立起1千克的质量观念。尤其是装一装的活动,更能检验出学生对1千克的质量观念有没有真正建立,从而把本节课推向高潮。因为物体的质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也体现了新课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这一教学理念。]
三、应用拓展,完善体验。
1、基本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3、4、5题。
2、拓展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师讲解净含量、载重量、电梯、汽车超载等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把知识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3、多媒体播放“你知道吗”的内容。
[练习设计趣味性强,将静态信息动态化,既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又寓安全教育于数学活动中,密切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4、认识形形色色的秤。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常见的秤,说说各种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对教材进行了重组,让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了“在需要中学”的思想。]
四、总结全课,把知识延伸到课外。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指名生回答)师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里去看一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学生可以将了解的结果记录下来,或写成数学日记。这样就很好地体现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的教学理念。]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我参加“镇第四届基本功大赛”时上的一节公开课。在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创造性地整合教材。
我能大胆地打破教材编排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地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教学中,对课本的内容进行了重组,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理念。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
2、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要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我尽可能地将数学学习纳入学生的生活背景中,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精心设计、组织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等活动中,既加深了对千克的认识,又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经历生动的学习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不仅提出了知识技能目标,而且明确提出过程性目标,可见,对学生的学习要既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我把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千克”,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感觉到“1千克”的物体到底有多重。在小组进行的称一称、掂一掂、试着猜一猜、装一装、再称一称、比一比的活动过程中,真正建立起千克的质量观念。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让不同的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实际体验,培养他们从小具有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4、改进的地方。
本节课教者非常重视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但称的东西的质量几乎都是1千克,对学生的思维可能会造成定势,可以在“装一装”的活动后,出示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让学生猜质量,从而更加巩固学生对1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第五篇:浅议角色扮演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角色扮演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湖北省襄樊市十五中 胡 涛
角色扮演法是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下由教师或学生依据教材扮演特定的人物,在扮演过程中开展学习的活动。这种方法角色扮演过去大多出现在社会学科的教学中,在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出现较少。但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和素养的结合,这就为角色扮演法在生物课堂上提供了广
阔的应用舞台。
一、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1、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生青春勃发,大都喜好模仿,乐于表现,课堂中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期望自己的表演得到教师、同学的认可,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角色扮演法正是适应了学生的这种年龄特点,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并在此过程中,改变以往教学中“满堂灌”的情形,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2、为师生的双方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
在角色扮演中,参与的学生身兼资料收集员、编剧、导演、演员多职;没有参与的同学会饶有兴趣地观看演出,听的会比以往更为认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会得到培养,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个性特长会把握的更为准确,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育家观察发现,一个人的学习效率,隨着教学方法的不同,有着以下明显分别:(1)如果只是听,学习效果是30%;(2)边听边看,学习效果是50%;(3)藉着听、看和实际操作,学习效果可以达到80%。流传久远的学习原則,也说明了(1)What I hear I forget;我听了,就会忘记;(2)What I see I remember;我看了,我记得;(3)What I do I know。我做了,我就知道。所以,依照此自然法则,角色扮演法确实是有其可取之处。[1]
4、促成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
学生对社会或自然事物的扮演过程,有利于其对社会及自然事物的关心。在扮演过 程中,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学生会学会关爱生命、关注社会,逐步提高正确地分析和鉴别能力及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的适用范围
“角色扮演”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具体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是,角色扮演也不是生物课中任何教学内容都能适用的:那些本已具有具体形象或生动描述的分类、形态、结构的生物学内容,毋需设计角色扮演;其适用的范围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带有很强的说理性或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抽象知识
例如,在讲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节中,围绕人体所需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的这一目标,采用“学生看病”的角色扮演方式进行:课堂上让一学生扮演“医生”,让另外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家有“大头娃娃”的“母亲”、过度肥胖、夜盲症、脚气病、坏血病、佝偻病、贫血的患者、让这些学生分别描述患病的症状,之后由扮演“医生”的学生给他们讲解患病的原因及进行治疗的建议,不当之处,由其他学生指出并补充。运用这种角色扮演法能化抽象为具体,使“死”的知识活过来,并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中。
2、用于带有争议性,学生由于主客观因素不能全面看待的知识
例如,在讲授《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时,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分别以普通公众、医务人员、科技工作者的身份谈谈病毒对人类的利弊。这类知识主要集中在科技与社会方面,如“细菌与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等,运用这种角色扮演法能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辩证的看待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3、用于章节性的总结复习,促成学生寻找其相互关联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完人体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后,教师可以找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心脏、肺、小肠、肾脏等器官,学生手中拿红色线绳以示血管,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已的功能并探寻四者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角色扮演,有利于学生掌握上述器官的作用,理解了循环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所处的“中枢”地位,更有利于其学会运用整体的观点去看待生命活动。
三、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的组织策略
角色扮演活动从表面上看教师好像很轻松,整个活动都是学生在操作,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教师起的作用不大。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只不过其表现的形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为隐形而已。要保证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生物教师在实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找好主题。角色扮演活动并不是对解决所有的生物问题都有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只有适合角色扮演的主题,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选课题题要尽量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给学生的任务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稍稍超出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有一种挑战,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和激发热情。
二要选定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性格、人数、是否具有表演才能对活动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挑选什么类型的学生、挑选多少学生,安排他们扮演哪些角色需要生物教师认真加以考虑。可提前几天布置题目,让学生们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便于提高活动的质量。
三要有限卷入。成功的角色扮演学习方式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与组织,教师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如何促使学生自己把握课堂学习与讨论的尺度。角色扮演学习活动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积极性,学生通过相互交谈来学习。有限卷入的教师角色意味着学生有时可能超出预先设计制定的讨论提纲,甚至完全脱离教科书展开讨论,甚至于预先设计的角色扮演已超越了课程标准的范畴,然而,这些超出预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课堂学习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十分有趣的,对于他们的认识提高也是十分有价值的。
四是做好评价。教师在学生角色扮演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恰当地对他们的活动给出反馈和评价。有效的教师的反馈和评价是促进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动力,他们在教师适当的鼓励下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因素。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由于担心犯错误,会采取一种不积极的“低姿态”。而角色扮演法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和谐,积极,平等的气氛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并很好地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还要具备很好的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