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秦汉胡同】少儿国学读物《千字文》点评
《千字文》点评
——秦汉胡同国学书院
《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的。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出现的有《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时代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等,这些被称为“字书”的作品多数影响不大,只有《急就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急就章》虽然是《苍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千字文》问世了。一则《千字文》内容精、文辞美,二则《千字文》是皇室用书,知名度高,所以,《千字文》渐渐地成为《苍颉篇》之后,又一突出的童蒙读物。顾炎武说:“读者苦《三苍》之难,便《千文》之易,于是至今为小学家恒用之书。”《千字文》在内容上熔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炼,这些长处是此前读物所缺少的。它的长处后来为《三字经》所吸取,为这部优秀童蒙读物的出现提供了借鉴经验,这只要对二者稍加比较就可明白。
《千字文》之后,尤其是宋以后,童蒙读物层出不穷,数目众多,这些作品在通俗性和知识性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各有长处,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缺点就是文采稍逊,即使像《三字经》这样的作品也存在这一问题,它们都无法与《千字文》的文采
相比。章太炎曾说《三字经》与《千字文》比较,有两个不足,即“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千字文》在文采上独领蒙学读物风骚,堪称训蒙长诗。
在《千字文》的流传过程中,隋唐之际的智永和尚功不可没。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他用30 年的时间,摹写了800 本真草《千字文》分赠浙东各寺庙。智永的这一举动,既保存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又使《千字文》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智永之后,历代书法大师写《千字文》者比比皆是,著名的有怀素、宋徽宗、赵孟頫、文征明等。他们的作品流传很广,书体与风格各异,可谓千字千姿,影响也很大,无疑大大促进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大大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而且也为世人留下了这些伟大的艺术瑰宝。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现被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许多人不但把它当作一部启蒙教材来读,而且作为学习书法的绝好范本,直到今天,此风依然长盛不衰。
唐朝以后,《千字文》这种形式被人们广泛地加以采用和学习,出现了一大批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义净编纂了《梵语千字文》,宋人胡寅著有《叙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颂》,吕裁之有《吕氏千字文》,清人吴省兰有《恭庆皇上七旬万寿千字文》,太平天国有《御制千字诏》等等。这些所谓的《千字文》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足见《千字文》影响之大。
《千字文》在古代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宋代真宗时,编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装在400 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顺序编号,起于“天地玄黄”的“天”字,终于“宫”字,所以人称这部《道藏》为《大宋天宫道藏》。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每一间用于考试的号房都用《千字文》来编号。《儒林外史》
第二回描写了一个屡试不中的周进到省城参观贡院时的情景:“到了龙门下,行主人指道:‘周客人,这是相公们进的门了。’进去两边号房门,行主人指道:‘这是天字号了,你自进去看看。’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里一阵酸酸的。”
古代一些需要用较大数字编号的项目,多采用《千字文》,这是周兴嗣始料所不及的。
《千字文》作为一部有影响的作品,在很早就涉洋渡海,传播于世界各地。日本不仅有多种版本的《千字文》,而且出现了很多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1583 年朝鲜出版了以朝语释义注音的《石峰千字文》。
1831 年《千字文》被译成英文。此后数十年中,相继出现了《千字文》的法文本、拉丁文本、意大利文本。《千字文》的影响达到了海外。
第二篇:秦汉胡同回归国学早教私塾
《新民晚报》关注,秦汉胡同回归国学早教私塾
来源:秦汉胡同3月校报
在2月14日的《新民晚报》上,刊登了整版题为“秦汉胡同回归国学早教私塾”的深度报道。记者乐梦晓连续两个周日走访秦汉胡同国学的授课场所,与秦汉胡同创始人王双强先生就传统文化和私塾教育等问题进行探讨;并亲自“下海”与孩子和家长们一起上课,分享他们的喜悦;同时与秦汉胡同的老师们交流彼此对国学教育的认识……
记者撰文道:“正当如今沪上早教机构多为传授西式文化,王双强和他的秦汉胡同国学,诚邀一批业内名师,在孩子们的心里播撒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秦汉胡同国学书院所做的教育尝试,已然获得了社会主流媒体的关注。本文节选《新民晚报》刊登的部分内容。
琴棋书画选优才
王双强,这位秦汉胡同国学的主人,与其说是商贾,不如说是文人。兼艺术品投资鉴赏和收藏评论行家于一身,古典文学功力深厚的他,通今博古,修文敦儒,嗜金石书画。去年初夏,王双强新著《文心是佛》,写尽自身养心体会,也着墨于数年来的国学教育感悟。“听香读画,吃墨看茶——‘秦汉胡同’是打造一个文化品牌,集聚各类文化大家,请中外知名艺术家传授,来这里可学琴习字,书画品茶,做禅道,探究国学。”
说起探索普及“国学”之路的起点,王双强本是想整理出一套教材与课程,教育自己女儿。未曾想好事传千里,亲朋好友都将子女送来“蹭课”。受此启发,王双强置办校舍,聘请名师,编设课程,凭借迅捷的扩张速度和口碑传播将“秦汉胡同”品牌植入家长心中。
果不其然,翻开秦汉胡同国学的课程设置,几乎涵盖到传统“文”与“艺”的方方面面——国学、书法、国画、篆刻、围棋、古筝、古琴、茶艺、笛箫、二胡、昆曲、巴乌、葫芦丝、琵琶、太极„„目前,秦汉胡同的教学模式口口相传,不少白领也会在闲暇时光来此地接受国学熏陶,成人学员人数占总学员数三成。
“以书法为例,金文、大篆小楷、隶书、行书、草书,让学生熟识这些技法,我手书我胸,在黑白天地,藉尺牍纸笔,挥毫驰骋,体会中国最经典的传统书斋生活,学会中国传统审美,鉴赏黑白宇宙万象。秦汉胡同国学课程层层深入,在孩子们的胸怀里开枝散叶,致于道,游于艺,点亮托起一颗文心。”王双强告诉记者,除了技艺功夫,“秦汉胡同”的老师们更倡导植入友爱、分享、创造等优雅的族群精神,复兴中华文化中的善意人伦。
不学英语学孝道
要数最“热门”的课程,还得是蒙学课,“秦汉胡同”自主梳理了3-5岁的孩子开蒙读物,自编教材,知行结合。秦汉胡同国学七宝馆长林顺星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国学机构的课程多样化了,虽然学习的都是《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四书》《大学》等,表现形式却非常活泼,课堂上通常配有动画、说文解字、拼音识字等环节。以秦汉胡同为例,课堂上通常会有情景模拟,比如模拟如何孝敬父母,同时在学期末会有汇报演出,这些内容和形式非常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报名学习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教育的根本是培育德行,正所谓‘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伍智老师从事蒙学幼教6年,引导孩子们尊重长辈,友爱同学,系统地学习规矩和理解。“很多孩子不是不做,而是不知道。”记者旁听了15分钟的课程,4岁的孩子们上课鞠躬行礼,下课整顿几案书册。伍智认为,蒙学教育,其实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陪读”的母亲赵丽佩告诉记者,儿子董易承今年才3岁半,通过在“秦汉胡同”的学习,已经会复述老师教给他们的孝道故事:“他听了黄香温席的故事,天冷了非要钻到被子里,帮妈妈暖被子。同龄孩子都开始学习英语了,说什么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而我更愿意选择这里——做人的道理3岁就要开始讲起。比起暂时取得个好分数,我觉得这个更是终身受用的。”
潜移默化不贪功
2006年成立至今,秦汉胡同国学在上海已经拥有了16个教学点,教职员工300多人,学员人数已经超过了1万人。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认可国学传统教育的理念,所以,源源不断的学生坐进了“秦汉胡同”的课堂。
“‘秦汉胡同’还设计出一套亲民价格的家庭教育套餐,是为了让千家万户来享受国学带来的美。市场上,国学教育的目的是利润,而我期盼让经典融入人心,我想,这是最根本的区别。”王双强允诺,自己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怀着三分素心,光大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所谓倾此生为斯事。“如果有所盈余收入,我会不断补贴国学教育事业,反哺社会,普及传统文化。”
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执行会长陈鹏举认为,“秦汉胡同”这类的国学学堂是对现行教育的有效补充。当今教育体制把学生培育成技术型的人才,现在很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来秦汉胡同不是为了成绩,而是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滋润心灵,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担当、有品行道德的的君子,这也是受益一生。
第三篇:国学 千字文教案
天地玄黄 备课时间
月
日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是“昃”“闰”等字。
2.学生通过自读、互读、游戏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3.能初步识别日、月、星宿等天体,秋、冬等四季,云、雨等天气现象。
重难点 能初步识别日、月、星宿等天体,秋、冬等四季,云、雨等天气现象,了解全文的大致意思。
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导入新知,未成曲调先有情 1导入新学:《千字文》歌曲 2.解读课题
3.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千字文》,齐读“天地玄黄”。
二、初读文段,字正腔圆读正确 1.自读课文。2.反馈
(1)带拼音读,读正确。
(2)带部分拼音读,正音:昃、云腾致雨、闰、律等多音字、易错字(3)去掉拼音读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明白。
三、精读理解,解惑答疑溯根源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依据回答学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2.看地图,知晓“星宿”概念3.朗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4.看视频,理解文句含义5.反馈(1)二十八星宿(2)图画6.朗读背诵。
四、融读于戏,寓学于乐爱诗文 1.小组准备2.反馈3.点评
五、了解四季更迭,自然变化 1.知晓四季更迭的规律 2.了解星宿图 3.了解汉字“月” 作业
背诵所学内容
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1.天地玄黄
日月盈昃
自然之美
寒来暑往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金生丽水
备课时间
月
日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要注意“阙”“奈”“芥”“鳞”“潜”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3、初步了解各种物产如金玉矿产、宝剑明珠、果品菜蔬的名称及其简况。
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初步了解各种物产如金玉矿产、宝剑明珠、果品菜蔬的名称及其简况。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说话引入
1、看插图,图上有什么,请自由说说。
2、读课题。
二、正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听音频范读。
2、认读生字。字音上要多注意“阙”“奈”“芥”“鳞”“潜”等字音。
三、正读。(读准节奏、停顿、语气)
1、跟着音频读。
2、自由练读,教师巡视。
3、指名读,一人读一句。
4、齐读。
四、读文释义
1、激发学生兴趣,范读正音,配乐诵读。
2、理解大意,提供丽江,昆仑山的图片。
3、理解剑号巨阙,珠称夜光。跟学生讲述巨阙宝剑的故事。
4、“果珍李奈,菜重芥姜”。水果里的珍品是李子和奈果,菜蔬则以芥菜和姜最为重要。
5、“海咸河淡,鳞潜羽翔”。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长鳞的动物在水里潜行。长羽毛的动物在空中飞翔。
五、背诵全文。
1、师领诵,生跟着试背。
2、男女生分别背诵。
3、齐背诵。
作业
背诵所学内容
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2、金生丽水“阙”“奈”“芥”“鳞”“潜”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3 龙师火帝
备课时间
月
日
1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龙师火帝》中生僻的字,特别注意“裳、羌、赖”等字。
2、找出韵律,熟读《龙师火帝》并尝试背诵。
3、初步了解我国太古、上古时期的人文事迹,如三皇五帝、百官的命名、文字衣服的发明、尧舜禅让、殷周革命等等事迹。
重点难点、找出韵律,熟读《龙师火帝》并尝试背诵。初步了解我国太古、上古时期的人文事迹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复习引入
1、背诵第2课。
2、引入课文。衣服是谁发明的?文字是谁发明的?
3、读课题。
二、正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听音频范读。
2、认读生字。
(1)读音。字音上要多注意“裳、羌、赖”等字音。(2)字形。字形上要多注意“虞、殷”等字。
三、正读。(读准节奏、停顿、语气)
2、跟着音频读。
(1)自由练读,教师巡视。(2)指名读,一人读一句。(3)齐读。
四、释义
1、伏羲氏以龙来命名百官,以火命名百官的是炎帝(神农氏)。
2、少昊氏以鸟来取官名,三皇除了天皇、地皇之外就是人皇。
3、黄帝的时候,仓颉发明了文字,胡曹伯余夫妇发明了上衣和下裳。
4、有虞氏的舜、陶唐氏的尧都把君位和国家禅让给别人。
5、殷商的成汤、西周的武王姬发,讨伐罪恶的君主,以告慰百姓。
6、历代先王坐在朝廷讨论治国的方法,垂衣拱手之间就使政治公正彰明。
7、他们爱护、养育百姓,使羌戎等四裔民族前来臣服顺从。
8、他们使远方、近国成为一体,(天下万民)全都归顺、归附于王道。
9、凤凰出现,鸣叫于竹林之间,白驹觅食于菜圃之中。
10、先王的仁泽遍及一草一木,利处波及天下各地。
五、背诵全文。
1、师领诵,生跟着试背。
2、男女生分别背诵。
3、齐背诵。
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龙师火帝 裳、虞、殷、羌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4盖此身发
备课时间
月
日
1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盖此身发水》中生僻的字,特别注意“鞠、罔、璧”等字。
2、找出韵律,熟读《盖此身发水》并尝试背诵。
3、初步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一些生活道理,如爱惜身体知错必改等。重点难点找出韵律,熟读《盖此身发水》并尝试背诵。初步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一些生活道理,如爱惜身体知错必改等
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前置学习复习引入
1、背诵第3课。
2、引入课文。看插图,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读课题。
二、正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听音频范读。
4、认读生字。
(1)读音。字音上要多注意“鞠、罔、璧”等字音。(2)字形。字形上要多注意“鞠、璧”等字。
三、正读。(读准节奏、停顿、语气)
3、跟着音频读。
(1)自由练读,教师巡视。(2)指名读,一人读一句。(3)齐读。
四、释义
1、盖此身发,四大五常: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
2、恭惟鞠养,岂敢毁伤:恭蒙父母亲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
3、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女子要思慕学习那些为人称道的贞妇洁女,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
4、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5、尺璧非宝,寸阴是竞:一尺长的璧玉算不上宝贵,一寸短的光阴却值得去争取。
五、背诵全文。
1、师领诵,生跟着试背。
2、男女生分别背诵。
3、齐背诵。
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
背诵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6、盖此身发鞠、罔、璧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5资父事君
备课时间
月
日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文句的对偶和节奏感。2.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注意读准“竭”“履”“凊”“馨”“澄” 等字音。
3.能初步理解如何对待父母、忠于职守的行为规范。
重点难点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注意读准“竭”“履”“凊”“馨”“澄” 等字音。能初步理解如何对待父母、忠于职守的行为规范。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前置学习复习引入
1、背诵第4课。
2、引入课文。谈话:平时,你的父母如何对待他们的长辈?你又是如何对待父母的?古人在这些方面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
二、正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听音频范读。
6、认读生字。“竭”“履”“凊”“馨”“澄”跟读几遍。
三、正读。(读准节奏、停顿、语气)
4、跟着音频读。
(1)自由练读,教师巡视。(2)指名读,一人读一句。(3)齐读。
2、多种形式读。
接龙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单个指名读。
四、释义
1、根据课件提供的解释引导学生简单理解第一部份内容 引出“孝”、“忠”,说说怎么样做是有孝心?
2、讲述岳飞忠心报国的故事。
3、告诉学生要早睡早起,要勤劳,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4、出示兰花图、松树图、清澈的湖水,理解忠孝的美德所带来的影响。
5、分男女生读句子。
五、背诵全文
1、师领诵,生跟着试背。
2、男女生分别背诵。
3、齐背诵。
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
背诵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5、资父事君竭、履、凊、馨、澄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6乐殊贵贱
备课时间
月
日
1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乐殊贵贱》中生僻的字,特别注意“睦、傅、恻、沛”等字。
2、找出韵律,熟读《乐殊贵贱》并尝试背诵。
3、学生能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道理,如:家庭和睦、夫妻和睦、尊敬师长,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生活感受。
重点难点熟读《乐殊贵贱》并背诵 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前置学习
复习引入
1、背诵第5课。
2、引入课文。讲程门立雪的故事,并提出古人生活还有哪些道理呢?
3、读课题。
二、正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听音频范读。
2、认读生字。(1)读音。字音上要多注意“睦、傅、恻、沛”等字音。(2)字形。字形上要多注意“恻、沛”等字。
三、正读。(读准节奏、停顿、语气)跟着音频读。(1)自由练读,教师巡视。(2)指名读,一人读一句。(3)齐读。
四、释义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译文】音乐要根据人们身分的贵贱而有所不同,礼节要根据人们地位的高低而有所区别。上下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译文】在外接受师傅的训诲,在家遵孔怀。①兄弟,同气连根。交友投分,切磨②箴③规。【注释】①孔怀:出自《诗·小雅·常棣》:“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后来多用“孔怀”来代指“兄弟”。②切磨:本指加工玉石等器物,此引申为学问上的探讨研究。③箴(zhēn):劝诫、劝勉。
【译文】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因为同受父母血气,如同树枝相连。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仁慈隐恻①,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②匪③亏。【注释】①隐恻(yǐn cè):恻隐,怜悯、同情。②颠沛(diān pèi):跌倒,比喻处境窘迫困顿。③匪(fěi):非,不是。
【译文】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抛离。气节、正义、廉洁、谦让这些品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译文】保持内心清静平定,情绪就会安逸舒适,心为外物所动,精神就会疲惫困倦。保持自己天生的善性,愿望就可以得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善性就会转移改变。坚持雅操,好爵自縻①。都邑②华夏,东西二京。【注释】①縻(mǐ):牵系,拴住,系住。②邑(yì): 国都,京城。
【译文】坚定地保持着高雅情操,好的职位自然就会属于你。中国古代的都城华美壮观,有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
五、背诵全文。
1、师领诵,生跟着试背。
2、男女生分别背诵。
3、齐背诵。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
背诵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乐殊贵贱睦、傅、恻、沛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7.都邑华夏 备课时间
月
日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换部首、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式认读生字,理解本文中的“北邙”、“泾渭”“都邑”等词汇的意思。
2.学生通过自读、互读、游戏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3.了解古代中国的两大都城的名称,知道我们现代的首都是北京,并激发热爱首都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理解本文中的“北邙”、“泾渭”“都邑”等词汇的意思,了解全文的大致意思。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未成曲调先有情 1导入新学:《千字文》歌曲 2.解读课题
3.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千字文》,齐读“都邑华夏”。
二、初读文段,字正腔圆读正确 1.自读课文。
2.反馈(1)带拼音读,读正确。(2)带部分拼音读,正音:邙、浮渭据泾、观、舍等多音字、易错字(3)去掉拼音读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明白。
三、精读理解,解惑答疑溯根源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依据回答学习:都邑华夏,东西二京。北邙面洛,浮渭据泾。2.看地图,知晓地理位置3.朗读:都邑华夏,东西二京。北邙面洛,浮渭据泾。4.看视频,理解文句含义5.反馈(1)房屋(2)图画6.朗读背诵。
四、融读于戏,寓学于乐爱诗文 1.小组准备 2.反馈 3.点评
五、今都北京,古往今来爱国情 1.由古及今 2.知晓今都 3.了解今都
作业 背诵所学内容
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都邑华夏
东京洛阳
东西二京
壮美精致 西京长安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8、府罗将相
备课时间
月
日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要注意“辇、毂、缨”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3、初步了解古代高官的生活情形,能够了解姜太公、伊尹、周公旦、齐桓公、商山四皓、傅说等历史人物及其最主要的事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感知古代公卿的生活和历史人物的功绩。[教学难点]:课文中许多词语比较难,内容含量多。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复习引入
1、商王武丁梦感傅说的故事。
2、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府罗将相》这篇课文就是表现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
3、齐读课题。
一、正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听音频范读。
2、认读生字。(1)读音。字音上要多注意“侠、给、冠、阿、曲、说”等多音字。(2)字形。字形上要多注意“辇、毂、缨”等字。
二、正读。(读准节奏、停顿、语气)
1、跟着音频读。
2、自由练读,教师巡视。
3、指名读,一人读一句。
4、齐读。
四、正义。(理解字、词、句,篇章大意)
1、理解: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1)教给学习古文方法:利用课文注释理解。(2)理解重点词义。府:官署。侠:通“夹”。槐卿:三公九卿。(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朝堂之中列满了王侯将相,宫廷外大夫公卿夹道站立。(4)感情诵读。
2、理解:户封八县,家给千兵。(1)朗读句子。(2)理解重点词义。封:天子给予土地。给:供给、配给。八县、千兵:极言封地之广、兵员数量之多。(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他们每户封地十分广阔,配备许多士兵。(4)诵读句子。
3、小结学法。一看:看注释。二说:说大意。
4、自学: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5、反馈交流:他们戴着高高的官帽,陪着皇帝出游,驾着车马,帽带飘舞着,好不威风。他们的子孙世代领受俸禄,奢侈豪富,出门时轻车肥马,春风得意。朝廷还详尽确实地记载他们的功德,刻在碑石上流传后世。冠:指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图片演示)辇:秦汉以后专指帝王后妃所乘的车。(图片演示)毂:指代马车。
6、理解:磻溪伊尹,佐时阿衡。(1)朗读句子。(2)理解重点词义。磻(pán)溪:一名璜河,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相传是姜太公垂钓的地方,所以这里指代姜太公(姜子牙)。【穿插故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是一个歇后语,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问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伊尹:原为有莘(shēn)氏女的陪嫁奴隶,商汤用为小臣,后来任以国政,辅佐商汤功灭夏桀。他是: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元圣(第一个圣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帝王的老师、中华厨祖。阿衡:商朝官名,相当于宰相。(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姜太公辅佐武王,伊尹辅佐时政,商汤王封他为“阿衡”。(4)诵读句子。
7、理解:奄宅曲阜,微旦孰营。(1)朗读句子。(2)理解重点词义。奄宅:即安抚、统治。微:没有。旦:指西周初年大臣周公旦。【周公旦,汉族(华夏)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西周政治家。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出生年月不详,卒年不详,享年大约六十多岁。文王之子,排行第四,亦称叔旦,史称周公旦。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史称三监之乱。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国家势力扩展至东海。他后建成周洛邑,称为“东都”。】(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周成王占领了古奄国曲阜一带地面,要不是周公旦辅政哪里能成?(4)诵读句子。
8、理解:桓公匡合,济弱扶倾。(1)朗读句子。(2)理解重点词义。桓公:指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前716-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吕氏,名小白。匡合:纠合力量、匡定天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出兵援助势单力薄和面临危亡的诸侯小国。(4)诵读句子。
9、理解:绮回汉惠,说感武丁。(1)朗读句子。(2)理解重点词义。绮(qǐ):绮里季,商山四皓之一。汉惠帝做太子时,汉高祖想废掉他另立太子。吕后用张良的计策,厚礼迎来商山四皓,使他们与太子相处。汉高祖看到惠帝羽翼已成,就打消了另立太子的念头。说(yuè):傅说。傅说原是傅岩搞版筑的奴隶,殷高宗武丁梦见了他,便画相访求,找到以后,用为宰相。
商山四皓:秦末汉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唐秉、甪(lu)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居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汉惠帝做太子时靠绮里季才幸免废黜,商君武丁感梦而得贤相传说。(4)诵读句子。
10、理解:俊乂密勿,多士寔宁。(1)朗读句子。(2)理解重点词义。俊乂:指才德出众的人。密勿:勤勉努力。多士:众多贤能之士。寔:通“是”,指示代词,此、这。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能人治政勤勉努力,全靠许多这样的贤士,国家才富强安宁。(4)诵读句子。
五、正心(文化感悟)
1、译文、古文对照读,感受古文对仗工整、音韵流畅。
2、配乐读。
3、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
4、尝试背诵。
六、正行。(联系实际、烛照心灵)
感知古代公卿的生活和历史人物的功绩,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板书丰厚奢华的生活安邦定国的作用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9、晋楚更霸 备课时间
月
日
1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晋楚更霸》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晋楚更霸》并尝试背诵。
重难点 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知秦汉之际的一些历史故事。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拓展活动:
1、合纵与连横
2、李牧大败匈奴
总结提升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作业
背诵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9、晋楚更霸 齐国齐桓公 晋国晋文公 楚国楚庄王 宋国宋襄公 秦国秦穆公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0、九州禹迹
备课时间
月
日
1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九州禹迹》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九州禹迹》并尝试背诵
重难点 诵读课文,在诵读中领略祖国美丽的山川名胜。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拓展活动:五岳说法的由来 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
背诵所学内容 板书
泰山
滇池
祖国美丽的雁门关
山川名胜
洞庭湖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1治本于农
备课时间
月
日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要注意“稼、穡、黍、稷、俶、黜、陟”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并背诵。
3、初步了解农业的相关知识和农业的重要性。
4、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并背诵。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复习引入
1、背诵第10课。
2、引入课文。看插图,农夫在干什么? 简介农业的重要性。
3、读课题。
二、正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听音频范读。
2、认读生字。
(1)读音。字音上要多注意“稼、穡、黍、稷、俶、黜、陟”等字音。(2)字形。字形上要多注意“黍、稷、黜、陟”等字。
三、正读。(读准节奏、停顿、语气)
3、跟着音频读。
(1)自由练读,教师巡视。(2)指名读,一人读一句。(3)齐读。
四、释义
1、治本于农,务兹稼穑:治国的根本在发展农业,所以一定要努力做好播种与收获等这些农活。
2、俶载南亩,我艺黍稷:开始在南亩从事耕种,农夫种植黍稷。
3、税熟贡新,劝赏黜陟:到了丰收的季节,把成熟的庄稼收割下来后,就要把新收的粮食作为税交给国家。按照农户税赋的贡献情况给予农户予以奖励或惩戒,根据本地内税赋的收缴情况对有关官吏予以罢免或升迁。
五、背诵全文。
1、师领诵,生跟着试背。
2、男女生分别背诵。
3、齐背诵。
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 背诵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治本于农
稼、穡、黍、稷、俶、黜、陟、赏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2孟轲敦素
备课时间
月
日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要注意“轲、敦、秉、庸、谦、谨、敕、聆、鉴、猷、祇、诫”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并背诵。
3、初步感受古人为人的品格和做官时自我保全的办法。
4、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并背诵。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前置学习复习引入
1、背诵第11课。
2、引入课文。
看插图,图上画的是孟子。简介孟子的生平。读课题。
二、正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听音频范读。
12、认读生字。
(1)读音。字音上要多注意“轲、敦、秉、庸、谦、谨、敕、聆、鉴、猷、祇、诫”等字音。
(2)字形。字形上要多注意“秉、庸、谦、谨、敕、聆、鉴、猷、祇、诫”等字。
三、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停顿、语气)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你知道古人提倡怎么做人吗?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读顺课文。刚才的朗读中有哪些语句读得不通顺用圆圈标出来,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3、在朗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边读那边理解。
4、诵读全文。(1)、分组对读。(2)、男女生比赛诵读。
5、教师总结:课文主要讲了怎么做人,怎么当官,以及退隐在家三个内容。
四、背诵全文。
1、尝试背诵。
2、男女生比赛背诵。
3、齐背诵。
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
背诵所学内容 板书
孟轲敦素
恭敬正直
质朴谦逊
及时归隐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3蕖荷的历
备课时间
月
日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要注意“翳、鹍、莽、蚤”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3、初步了解四季的景色各有不同的特点
4、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并背诵。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复习引入
1、背诵第12课。
2、引入。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欣赏四季的美景,同学们想欣赏吗?
3、读课题。
二、正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听音频范读。
2、认读生字。(1)读音。字音上要多注意“渠、凌、蚤”等多音字。(2)字形。字形上要多注意“翳、鹍、莽、”等字。(3)正读。(读准节奏、停顿、语气)
3、.跟着音频读。读到“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时提供春天的图片。读到“枇杷晚翠,梧桐蚤凋”时提供冬天的图片,读到“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时提供秋天的图片,读到“游鹍独运,凌摩绛霄”时提供鹍鸟展翅高飞的图片。用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
4、自由练读,教师巡视。
5、指名读,一人读一句。
6、齐读。
三、正义。(理解字、词、句,篇章大意)
1、理解:
(1)教给学习古文方法:利用课文注释理解。(2)理解重点词义。蕖:池塘。(图片演示)的历:形容颜色鲜艳。园莽:园林里的树木,小草。抽条:长出新的枝条。(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4)感情诵读。
2、理解:枇杷晚翠,梧桐蚤凋。
(1)朗读句子:枇杷晚翠,梧桐早凋。(出示相关的图片帮助理解)(2)翠:翠绿。蚤:同“早”。(3)理解句子的含义。(4)诵读句子。
3、小结学法。一看:看注释。二说:说大意。
4、自学: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鹍独运,凌摩绛霄
5、反馈交流。鹍:一种像鹤的大鸟(图片演示)陈根:老树根。委翳:倒伏、枯萎。绛霄:九重云霄。想象鹍鸟展翅飞翔的壮观画面。
6、出示课文大意读一读,理解篇章大意。
四、诵读记忆。
1、译文、古文对照读,感受古文对仗工整、音韵流畅。
2、配乐读。
3、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
4、尝试背诵。
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
背诵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蕖荷的历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4耽读玩市
备课时间
月
日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学生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耽”“囊”“輶”等字。
3.学生能够了解王充“耽读玩市”的故事。能够知道说话小心、吃饭适当、尊老爱幼、珍惜时间、勤奋读书的道理。
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并背诵。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创设情境,激发诵读兴趣。
1.你常去书店吗?在书店里,你有没有看到有些人站着看书,看得入迷?他们都是热爱读书的人。你有没有这种经历,有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爱不释手?这篇课文是就有这样的人,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课件播放课文朗读。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3.出示原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易輶攸畏,属耳垣墙。具膳餐饭,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饥厌糟糠。亲戚故旧,老少异粮。
三、读懂课文,在诵读中感悟内容。1.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课文的内容。2.反馈学习结果。
3.课外拓展学习:“耽读玩市,寓目囊箱”的故事。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
背诵所学内容 板书耽读玩市“耽”“囊”“輶”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5妾御绩纺
备课时间
月
日
1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妾御绩纺》中生僻的字,特别注意“绩、纺、纨”等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3、初步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一些生活道理,明白早睡早起、写信简要、回话详细、勤洗澡的生活规范。
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并背诵。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说话引入
1、看插图,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读课题。
二、正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听音频范读。
2、认读生字。字音上要多注意“绩、纺、纨”等字音。
三、正读。(读准节奏、停顿、语气)
1、跟着音频读。
2、自由练读,教师巡视。
3、指名读,一人读一句。
4、齐读。
四、读文释义
绩纺:泛指纺纱,绩麻诸事。即纺绩。帷房:内房。纨(wán):很细的丝织品。絜(jié):“洁”之书面语。觞(shāng): 酒杯。稽(qǐ)颡(sǎng):屈膝下拜,以额触地的一种跪拜礼,表示极度的虔诚和感谢。笺(jiān):文书、书信。骸(hái):身体。骡(luó):骡子。犊(dú):小牛,泛指牛。骧(xiānɡ):马抬起头快跑。诛(zhū):杀死,铲除。
五、背诵全文。
1、师领诵,生跟着试背。
2、男女生分别背诵。
3、齐背诵。
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
背诵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15.妾御绩纺“绩、纺、纨”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6.布射僚丸
备课时间
月
日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要注意“僚、啸、颦”。
3、能够了解一些历史典故,懂得珍惜时间、端正仪容、扩大见闻的生活道理。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并背诵。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看图导入: 你知道画中的女人是谁吗?课文中讲到这两个人非常美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正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听音频范读。
2、认读生字。字音上要多注意“僚、啸、颦”等字音。
三、正读。(读准节奏、停顿、语气)
1、跟着音频读。
2、自由练读,教师巡视。
3、指名读,一人读一句。
4、齐读。
四、读文感悟。
1、关于吕布辕门射戟。
2、关于宜僚。
3、关于嵇琴。
五、背诵全文。
1、师领诵,生跟着试背。
2、男女生分别背诵。
3、齐背诵。
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
背诵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16.布射僚丸“僚、啸、颦” 教学反思
第四篇:国学千字文第一课
国学千字文《天地玄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歌曲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上的同学都非常聪明的,不但诗背得好,歌也唱得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唱一下我们在一年级时背的《弟子规》。(看视频)师:吟诵着如此美妙的古诗文,我们觉得这些古代的大诗人真是太有文采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你们想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小时候读什么书入门的吗?《千字文》就是其中一本,板书《千字文》。
2、简介《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南朝人周兴嗣所作。他将一千个汉字联串成一篇文章。《千字文》是四言长文,句句押韵,文笔优美,朗朗上口,涵盖了自然、社会、历史、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不仅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更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
3、出示本科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自然章)前面十句。师:好的书籍加上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下面我们先了解学习《千字文》的方法。
师: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
三、学习《千字文》前八句。
(一)字正腔圆 知读音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准,学得最快。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师重点指导“宙”、“洪”、“荒”、“盈”、“昃”、“辰”、“宿”的读音。
4、听朗老师范读。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价一下?
5、生评价。(响亮,准确,有节奏等)
(二)手舞足蹈 读韵律
师: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ɑ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用手打节奏。
1、全体学生拍手读。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女:天 地 玄黄(男:玄黄)女:宇 宙 洪荒(男:洪荒)的
3、小组合作手脚合作打节奏读。
(例(:
一、二组)天 地(三四组)玄 黄,(一、二组)宇 宙(三四组)洪 荒(一、二组)拍手 拍手(三四组)踏脚 踏脚/ 拍手拍手 踏脚 踏脚)师:同学们真棒!不但读得准,节奏也拍得准!
师:古代的文字真是精妙!既有好听的韵脚,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是韵律美了!其实《千字文》不但读得好听,唱起来也朗朗上口,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吧!
4、看《千字文(片段)》唱诵的视频。
(三)三读成诵 知其意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这四句的意思你知道了吗?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同桌间相互交流解决,然后反复诵读。
2、根据图画个别汇报每一句意思,教师点拨讲解疑问,解析句,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师:请看图,这两幅图是什么?(板书:天 地)
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意思: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师:传说远古时代的宇宙是黑漆漆的一片,是人类的始祖盘古开辟天与地的。下面请看视频《盘古开天地》。②看《盘古开天地》故事视频。
师:盘古真伟大!为了人类,他把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大自然的万物!看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③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意思: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板书:日 月)
④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意思: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板书:秋 冬)师:请看看每一幅图是哪个季节?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个别学生回答。
师:大自然多美啊!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给予我们美的景物,美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5)闰余成岁,律吕调阳。意思: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板书:阴 阳 自然现象)
师:平年一年有365天,二月份只有28天。闰年一年里有366天,二月份是有29天。每隔4年有一个闰年。
(6)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意思: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这两句说明云雨霜露自然现象的形成。
四、练习延伸
1、选你喜欢的一种自然现象写一两句话或选几种景物画成一幅画。
2、个别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不但理解了本节课学的这几句《千字文》,还能用图画画出来,真棒!
师:在《千字文》的很多字都常常出现在成语里,如“天”、“地”这两个字也有很多成语,请看屏幕。
3、出示读带有“天”、“地”这两个字的成语。你还知道带有“天”“地”字的哪些成语?
师:你是怎么认识这些成语的?(看课外书)看课外书不但能认字,积累一些好词好句,还可以是我们明白很多的做人的道理。师:说说你在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五、谈收获。
请个别学生说说学到的知识。师:大自然是奇妙,他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老师希望同学们平时多观察,多发现,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知识。
师:《千字文》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它韵律美,可也用不同的节奏读,也可用不同的节奏来唱。下面我们再欣赏《千字文》歌曲吧!
5、再看《千字文》歌曲视频,喜欢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教了几种千字文的读法,希望你以后能用自己最喜欢方式来把《千字文》学完。
六、作业布置
1、把今天学的八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读故事《女娲补天》、《太阳系出现重大变化》。
《金生丽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千字文第二课金生丽水,去感受祖国的魅力。板书:金生丽水 指导:金字书写
(二)初读韵文、字词教学: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词: 大屏幕出示:芥、姜、巨阙等词语。齐读——指名读 借助注释,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说一说。
你不理解哪个词语?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借助图片解答。
3、把这些字词送到课文中,同桌互相读——小组4个人分工来读,一人一句——挑2个小组展示读——教师给予评价。
(三)理解韵文
过渡:我们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下面我们进一步走进这一课,了解其含义。
1、金生丽水 借助注释,来猜一猜这句话的含义。生交流 7 师:大家想不想去金沙江看一看?
大屏幕出示:金沙江组图,师介绍:这就是金沙江及江边淘金人。
2、玉出昆仑
过渡:黄金是财富的象征,中国有句古话“黄金有价,玉无价”,古代君子喜欢佩戴玉,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组美玉图片,大家想不想观赏: 出示昆仑玉组图
你们知道这美轮美奂的玉石出自哪里?生答
师:有的同学已经从注释中了解到出自昆仑山,这就是昆仑山。出示昆仑山组图 师介绍昆仑山
3、剑号巨阙
过渡:古代君子除了喜欢佩戴玉,还喜欢佩戴宝剑,古人认为剑有君子的美德,代表正直、仁义、忠勇。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古代名剑巨阙剑,想不想一睹名剑风采。出示:巨阙剑 师讲解巨阙剑的传说
4、珠称夜光 猜到了“剑号巨阙”的含义,肯定也能说出“珠称夜光”的含义。借助注释猜一猜含义
我们来一睹夜光珠的风采,出示夜光珠图片,师介绍夜光珠
5、借助注释,猜一猜后4句的意思 生猜后,师总结 生吟诵后两句
(四)深化理解,诵读韵文
1、游戏:师说意思,同学们说相对应的句子。齐说——小组比赛说
2、看板书,诵读
3、比赛读
4、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金、玉、剑、珠宝、水果、蔬菜等方面的知识,难怪人们称千字文是一部微型百科全书,最后,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吟唱。
5、播放《千字文》吟唱视频。
第五篇: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千字文》这本书是南北朝时的周兴嗣所编,四字一句,一共250句,刚好一千个字,简称千字文。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诸多方面,读起来押韵上口。下面是关于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的内容,欢迎阅读!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一、教学内容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二、教学目标
1.教学“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3.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四、课前准备
1.录制配乐故事:《盘古开天地》。
2.《千字文》(片段)朗读录音。
3.古琴乐曲。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播放正文“经典链接”中《盘古开天地》(见《千字文》第14页)的故事。
(2)故事听懂了吗?有意思吗?古人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动听的韵律歌。这本《千字文》,它由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组成,读起来也非常动听,老师请大家听一听好吗?
(3)播放《千字文(片段)》录音。
(4)指名谈谈听后的感受。
(5)过渡:《千字文》四字一句,读起来就像一首诗,让我们觉得像歌一样委婉动听。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念一念,感受它的韵律美,好吗?
2.初读正字音
(1)(出示带拼音的字幕)有些字大家可能没见过,但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准,自己练习一下,读得好的同学等会儿老师请他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指名读,相机正音,重点指导“宙”、“洪”、“荒”、“盈”、“昃”、“辰”、“宿”的读音。
(4)在正音的过程中相机理解“玄”、“洪荒”、“盈”、“昃”、“辰”、“宿”的意思。
(5)指名领读。
(6)齐读。
(7)(出示去拼音的字幕)去掉拼音大家能读好吗?同桌的两位相互合作一下吧,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伸出大拇指夸夸他,如果你的同桌遇到了困难就请你当小老师帮帮他。
(8)同桌对读。
(9)指名开火车轮读四句。
(10)全班齐读。
3.再品读韵律
(1)过渡:同学们读得真棒,字音全都读准了,但要读得再好一点儿还要注意四个小标点呢!逗号和句号在提醒我们要注意停顿,我们读的时候可要注意呀!如果读音准确,声音响亮,注意停顿,这样读起来就更好听了,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2)全班齐读。
(3)发现“黄、荒、张”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韵母都是ang,这四句都是押ang韵。大家把古文的声韵美读出来了!古人读书时常常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我们也学他们的样子来读读吧!
① 师带领学生摇头晃脑读。
② 师带领全班学生按节奏拍手读。(节奏:xxxx/xxxx/xxxx/xxxx/)
③ 男女生合作,按节奏拍手对读。
④ 全班手脚合作打节奏读。(例:天 地 玄 黄 宇 宙 洪 荒 拍手 拍手 踏脚 踏脚/ 拍手 拍手 踏脚 踏脚)
(4)古代的文字真是精妙,既有好听的韵脚,也有规律的节奏,这就是韵律美。
4.三读解文意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这四句的意思你知道了吗?
(2)出示“经典解说”,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3)指名结合“经典解说”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4)我们仿佛看到了盘古开天地后的情景。老师和你们一起背一背这四句话,好吗?师说一、三句,生对二、四句。师说前两个字,生说后两个字。
(5)指名背诵四句。
(6)全班齐背。
5.练习延伸
(1)“天”、“地”、“日”、“月”、“星”这五个字常常出现在成语里,比如“开天辟地”、“日积月累”、“披星戴月”。
(2)学生思考练习。
(3)全班交流,相机理解。
6.作业布置
(1)把今天学的四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千字文》第14-15页“经典链接”:《女娲》、《太阳系出现重大变化》。
(3)结合平时了解到的宇宙知识,把脑海中宇宙的样子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