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长在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专题研究部署“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一次会议,也可以说是专题研究江安未来发展的一次动员会议。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对未来研究不深、把握不准,编制出来的“十一五”规划就不具有可操作性,就将严重影响江安未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前面,德勇副县长和发改部门的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请同志们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以五年为规划期编制规划,对于政府制定和实施中长期发展战略,更好地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对于引导和促进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就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而言,这是新世纪之初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规划,与以往的五年计划相比,更具有时代意义。
首先,“十一五”面临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十一五”规划期从2006年至2010年,展望到2020年,前后跨度15年。这15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就全国来说,“十一五”规划是我国与WTO全面接轨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及泛珠江三角经济圈发展的关键时期,本世纪头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全省来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速启动“成渝高速环线经济圈及川南化工基地、旅游环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就我县来说,“十一五”期间是我们抓住宜宾加速向县域外迁市区大中型工矿企业、天原化工入住和江安核电项目进一步推进的机遇,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奠定四川南部区域性现代化二级中心城市地位的关键时期。制定好“十一五”规划,对于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各项重大战略决策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十一五”规划的性质和作用面临重大转变。国务院确定从“十一五”开始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一字之差,对规划的理念、内容、重点、作用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主要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逐步从计划向规划转变,规划重点要从过去的定指标、分任务向谋大局、指方向转变,规划内容要从主要关注产业和行业发展向重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规划领域要从无所不包向政府事权范围内的领域转变。另外,根据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精神,国家今后将逐步减少单个项目的审批,先批规划再谈项目,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不再另行申报核准,只需要履行备案手续。重大项目如果进不了国家规划,启动建设就很困难。因此,制定好“十一五”规划,对于完善宏观调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经济总量太小,预计2005年我县人均GDp将突破4000元,但不足全国的一半。重大项目缺乏,投资上亿元的重大项目,建国56年以来仅有二个。产业缺乏支柱,纳税超过100万元的企业仅有6个,纳税超过50万元的企业只有12个。资源优势与开发严重滞后的矛盾突出,农林资源丰富,但却没有真正意义上形成规模加工龙头企业;文化旅游资源独特,但却没有像样的旅游产品加工企业、接待游客的星级宾馆与旅行社、规模开发旅游景点的旅游企业;水和天然气资源富集,但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城镇化进程缓慢,城镇化水平仅仅为20%,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承载能力压力加大,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多考验。同时,经济体制与政府管理体制间的矛盾将面临新的挑战。可以说,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处于新的平台,面临新的关口。因此,制定好“十一五”规划,从宏观、长远和战略的高度,谋划解决好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带来的一些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点把握“十一五”规划的几个问题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体现这一新的时代精神,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的规划理念,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关键要把握好五条:一是要坚持发展不动摇,努力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研究思路、安排指标、制定措施都要强化机遇意识和竞争意识,在保证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体现出一种只争朝夕,大发展、快发展的精神风貌,使规划成为引领全县上下开拓创新、奋发图强、勇于争先、加快发展的旗帜。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三是坚持结构调整这条主线,认真研究解决好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优化问题。四是纵深推进改革开放。继续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作用,进一步提升经济开放水平,扩大对外经济合作。五是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切实解决一手硬一手软、一头轻一头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到规划编制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到规划内容的每一方面,落实到调控政策措施和评估指标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规划编制沿着正确的方向,制定正确的发展思路,取得“十一五”规划预期的发展成效。
(二)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研究提出全县中长期发展战略。每一次五年规划编制都会遇到一些重大机遇和挑战,每一次规划实施都会遇到一些政策变化和矛盾冲突。如“八五”时期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九五”时期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做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2003年以来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宏观调控政策,无不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肯定地说,“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也将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从总的趋势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我县将继续保持新一轮快速增长的势头,在经济总量2004年过20亿后,“十一五”将连续迈过两个十亿台阶,达到40亿元以上;从产业发展方向看,东部产业西移、市属重点企业外迁,我县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将逐步形成;从增长动力看,消费升级转型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消费拉动力将稳步增强,增长模式将由投资拉动型逐步向投资拉动型和消费带动型转变;从市场主体看,企业直接面对国内外竞争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发展活力和自主增长能力同时得到增强,一大批龙头企业将脱颖而出。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好“十一五”发展的内外环境,必须做好以下三点:一是眼光向上,搞清楚国家和省、市“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新战略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新方向,提前做好政策上的应对,使更多的产业和项目获得上级支持;二是眼光向外,搞清楚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向,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争取主动;三是眼光向内,搞清楚我们自身的优势和弱项,扬长避短,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实施措施。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十一五”规划编制必须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两个转变,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第一,要按照城乡统筹的思想,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从战略上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行通盘考虑,更好地研究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如何推进城镇化,如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如何提高农民教育水平等问题。第二,以三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的升级换代。各镇乡要根据各地不同的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深入研究本区域产业发展与全县“三个三”产业衔接问题,提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措施,深入研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问题。第三,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十一五”期间,消费结构将出现全面升级,现代工业的发展也将带动生产服务行业的大发展。规划编制要抓住服务业发展黄金时期的机遇,巩固传统服务业地位,力争旅游、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较大突破。
(四)加快发展镇乡经济,打牢全县跨越发展的基础。规划好镇乡经济发展,对于贯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镇乡在编制“十一五”规划中,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正确把握优势,找准发展定位,搞好关键问题研究。要很好地研究如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问题,形成每个镇乡都有特色支柱行业、村村都有特色优势产品的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要研究如何承接县中心城市产业梯次转移和扩大镇乡经济合作问题,形成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产业链条;要研究如何搞好辖区内经济社会活动空间布局,把每一块空间的开发表述清楚,提高规划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研究如何增强规划的统筹能力,尽可能把辖区内的国民经济、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融为一体,统筹考虑。具体编制工作中,一要与全县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搞好衔接,服从全县产业布局的总体要求。二要切实增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服从全县的规划定位,又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既对镇乡发展有宏观指导性,又具有较强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切忌空洞无物,贪大求全。
(五)合理布局重大建设项目,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规划编制的过程,也是梳理提出项目、研究论证项目、布局推进项目的过程。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区域规划、专项规划,都要从优化生产力布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规划安排一批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发展项目,支撑起规划框架。产业项目的选择,要围绕绿色化工、竹加工和食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产业带建设,做好东部产业转移、全市重点企业外迁和我县产业基础结合,现代产业发展趋势与我县发展方向结合的文章,筛选储备一批膨胀传统产业规模、填补当前产业空白的项目,规划提出一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旗舰型项目。基础设施项目,要规划提出一批重点能源、交通建设项目,破解发展瓶颈制约,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社会事业项目,要围绕完善社会保障功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论证一批科教文卫建设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提出,既要与国家产业政策搞好衔接,争取挤进国家、省、市规划盘子,也要与国家、省和相关行业、部门规划搞好衔接;既要立足于规划期内实施建设,又要着眼长远发展,搞好前瞻性研究和项目储备,实现梯次推进。在总体规划编制的同时,县发展和改革局将组织提报“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各镇乡和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开展项目筛选论证工作,同步推进项目实施步伐,为“十一五”发展提供动力、储备后劲。
(六)科学定位,合理分区。发展定位决定发展方向。县级各部门、各乡镇必须围绕“如何把江安初步建设成为四川南部区域的现代化二级中心城市;如何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和川南经济走廊中的能源、食品、旅游、化工绿色产业集群;如何架构联接西南出海通道,宜宾重要的东部开放门户;如何构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屏障的重要区域,打造“文化江安、魅力之港”,实现江安的文明崛起”四大问题来谋划江安未来发展。同时,要合理进行功能分区。根据江安土地自然特性和经济适宜性,我县地域空间大体可划分为四大功能区:
1、长江流域工业与城镇发展区。重点发展能源、食品、化工等产业,以及旅游、金融、物流、教育、文化等现代服务业,依托城镇发展优质粮食、蔬菜、水果、花卉、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限制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2、江南生态旅游区。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形成集观光、休闲、娱乐、特色餐饮、购物服务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链,发展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基地,特别是优质畜禽、竹笋基地,禁止发展污染类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
3、江北现代农业区。重点围绕甜橙、黑山羊、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推进江北现代化农业的建设,实现农业的无污染生产。
4、矿产生态恢复区。五矿、红桥矿产区要以恢复矿区植被为重点,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改变矿产生态环境脆弱的状况。
三、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环节多,任务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把“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县发改部门承担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组成专门工作班子集中办公,全面负责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各镇乡、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力做好本区域、本部门的规划编制工作,保证规划的顺利进行。
同志们,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各镇乡、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这次会议精神,统筹安排,协调配合,抓紧开展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进度要求和质量标准,精心谋划好我县“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蓝图。
谢谢大家!
第二篇:“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一、“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精心组织,立足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市委、市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城市”和“泉州湾滨海城市”的战略定位,结合丰泽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区可能面临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未来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可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加快“营造五种环境、推进三大转变”的步伐,提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和重大举措,使“十一五”规划成为指导我区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原则要求
(1)回顾总结与前瞻分析并重。要对我区“十五”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吸取有益经验,克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同时要对丰泽今后可能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困难、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
(2)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并重。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关系密切,不可或缺,专项规划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总体规划要在各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深化。总体规划要突出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规划期以~--2010年5年为主,展望到2020年,不宜设置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专项规划的发展目标要尽可能量化,任务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布局要合理,保障措施要可行。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之间要相互衔接。
(3)规划与课题研究并重。编制规划要从课题研究入手,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前期研究。重点是发展环境、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区域经济、人民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前期研究,为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打下基矗要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并纳入规划。
(4)部门、专家编制与干部群众参与并重。研究课题可以公开对社会招标,邀请各科研、咨询机构参与。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公众了解和参与“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提高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发动全区干部群众参与,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编制及论证要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个行业代表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5)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发展并重。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发展方面要搞好发展思路的研究,不设置过多过细指标;社会、民生发展方面要有明晰的发展思路和具体的目标要求,不能过于笼统和模糊。
三、“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工作分工
总体规划由区发展计划局牵头,会同区直有关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编制;专项规划由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编制,区发展计划局做好指导和协调工作。重大问题研究工作由区发展计划局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进行(已拟定11个前期研究课题,详见附件)。
为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智力优势,对重大课题的研究和“十一五”规划(草案)的编制,将面向社会通过公开招投标、直接委托等方式进行。
四、“十一五”规划编制的进度安排
(一)第一阶段
从~年9月开始至年底,主要任务:
(1)组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专家咨询组,充实工作队伍和力量,组织学习,参加培训,落实必要的专项工作保障经费。
(2)组织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探讨我区“十一五”发展相关重大问题。
(3)形成“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二)第二阶段
~年1月至8月,主要任务:
(1)做好有关规划编制的调研工作,起草“十一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
(2)起草专项规划草案。
(3)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完成规划衔接和论证工作,同时开展“十一五”规划宣传工作。
(三)第三阶段
~年9月至~年初区人大召开前,主要任务:
(1)完善“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进一步征求意见和组织论证,形成送审稿,经区委、区政府审定后,提交区人大审议。
(2)完善形成专项规划。
(四)第四阶段
“十一五”规划纲要经区人大审议批准后,主要任务:
(1)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广泛宣传“十一五”规划,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参与规划实施的氛围。
(2)提出分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措施,努力完成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
(3)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如遇不可预见因素使实际运行严重偏离规划目标时,要及时提出调整方案的议案,报请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
五、“十一五”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
编制“十一五”规划是今明两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涉及面广、工作繁重,编制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及时研究解决,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实施。
成立丰泽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研究协调和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区发展计划局。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具体协调组织“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工作;负责提出“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负责起草“十一五”规划纲要文本;负责牵头协调专项规划;负责“十一五”规划成果的编辑出版工作。
各街道办事处及区直有关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并指定联络员负责与区“十
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系和协调。
第三篇:人事局局长在全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经市人才开发暨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召开的,是我市第一次以人才规划编制工作为主题召开的专题会议,体现了在国家、省、市人才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认识,明确分工,广泛动员,为切实做好我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
打下坚实基础。会议印发了《××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请大家认真执行。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所谓规划,就是对未来的谋划。它是对一个区域、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或一项工作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发展策略的筹划或谋划,是指导未来工作开展的规范性、权威性文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我国政府经国理政的一个优良传统。国家从“十五”开始就把人才规划纳入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这是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的贯彻落实,是我国发展思想和规划思想的重要进步。我市也制定了“十五”人才开发规划,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精神,大力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人才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才总量不断增长,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不断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市的“十五”人才开发规划也明显地存在着未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求结合不紧、具体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和监督措施等问题;我市人才开发具体工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不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我市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我国、我市能不能抓住和利用好未来20年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关键在人才。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同志强调,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科技体制改革,他最关心的都是人才问题。江泽民同志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胡锦涛同志要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这些都告诉我们,实现国家的富强,需要数以亿万计的各方面人才,更需要尊重和重视各方面的人才。“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才有非常之功。”在“十一五”期间,从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看,我市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人才竞争将愈演愈烈,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人才争夺将达到白热化,这给我们留住、吸引人才带来了新的、更大的挑战;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内在需求看,我市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结构变化对未来人才数量、人才素质、人才结构的需求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给我们最大限度的挖掘人才潜力、促进人才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我市人才工作的新形势看,党的执政能力的增强最终要落实到各级领导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上来,体现到党委、政府凝聚群众、吸纳人才的整体能力上来,同时贯彻落实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也要求转变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和落实人才强市战略,这给我们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难的任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现在不对未来几年的人才开发工作进行综合性研究、系统性思考和整体性谋划,我们将难以廓清“十一五”人才开发的工作思路、难以把握“十一五”人才开发的正确方向、难以应对“十一五”人才开发的困难挑战。因此,将“十一五”人才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科学编制我市“十一五”人才规划,不仅是国家和省的文件要求,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市人才开发工作的迫切要求。
二、正确理解“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 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编制好“十一五”人才规划,对于更好地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的新论断,是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开发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当前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工作的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指导“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在指导思想方面应重点把握和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的核心,也是人才工作的灵魂。编制人才规划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规划内容首先要服务和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开发“两个全局”的结合点上进行编制,提出务实、有效的人才开发措施,建立健全人才开发的宏观调控机制,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支柱产业集聚,引导人才向缺口领域、急需区域转移,为各类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搭建好各种事业平台,从而推动
第四篇:十一五规划讲话
***在全省编制“十一五”规划和2004年计划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同志们:
刚才***同志已就全省“十一五”规划和2004年计划的编制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最后,我再就“十一五”规划编制问题强调几点。
一、充分认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编制“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根据十六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一个总目标、两个提前、三个阶段、四大战略、五项工作方针、六个方面变化”的总体部署,“十一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核心是制定分阶段的行动纲领。展望未来,山东能否把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长期保持下去,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实现新的发展和提高;如何抓住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且大有作为;需要采取哪些举措来保证提前实现基本现代化、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总目标,都需要深入研究、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实施。通过研究和编制“十一五”规划,把宏伟的奋斗目标分阶段、具体化,把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明晰化、科学化,可以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地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第二,编制“十一五”规划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行政手段,是制定其他各项经济政策以及计划的重要依据,对于实行政府战略目标,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建国以来,我省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在不同时期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通过编制“十一五”规划,站在长远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审视和研究山东未来的发展战略思路,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筹安排,对于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编制“十一五”规划是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解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无论从长远和当前看,从我省经济自身发展和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看,山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从内部看,“三农”问题,市场需求不旺,经济结构层次低,就业压力加大和地区差距扩大等矛盾突出。从外部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性结构调整加速,中国入世后市场加快开放,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生存与发展压力加大。这些问题和矛盾,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会长期存在,有些可能甚至会进一步强化或者尖锐起来。深入调研,筹划对策,通过规划的形式对解决途径做出系统部署,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对于提高当前的经济运行质量和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编制“十一五”规划是反映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渠道。“十一五”规划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从本质上讲,“十一五”规划是反映人民呼声、体现人民意愿、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是政府对人民的郑重承诺。规划的制定过程,也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集中智慧、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是人民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的过程。通过编制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可以有效地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为人民谋利益,真正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落到实处。
二、加强研究,理清思路
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环境,准确把握所处发展阶段和前进方向,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形成发展思路,然后再具体编制规划,这是规划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要继续坚持。
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前瞻研究,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入研究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深入研究协调发展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开放的视野审视发展中的问题,把国内事业和国际经济结合起来研究。要抓住主要矛盾,抓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本地区、本行业长期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制约本地区发展的主要问题,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设立可行的阶段性的任务目标、确定明晰的发展战略,并提出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只有基础研究工作做深了,思路理清了,才能编制出高质量、科学可行的规划。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要深入研究规划体制改革创新问题。当前规划编制和实施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各级各类规划的功能定位,相互关系,特别是与市场作用的界限模糊,规划的数量不少,但内容交叉重复,针对性不强,区域规划不到位,规划编制程序不够规范,衔接协调不力,规划区的确定比较机械,规划的评估调整机制尚未形成等,这些问题不仅有损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
第五篇:交通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结
一、“十一五”交通规划的重大意义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交通运输涉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诸多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安全、高效、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必须要有超前的科学规划。交通规划不仅是实现规划、建设、营运、管理一体化的龙头,也是解决交通现状问题的根本手段,更是确定未来交通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编制好交通规划是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首要职责,是转变政府职能、实施宏观调控、加强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体现,是提高执政能力和行业部门地位的重要途径。
“十一五”交通规划属于近期实施性规划,要明确近五年的发展目标、任务及重点,要安排今后五年的建设项目及其资金、用地。编好“十一五”交通规划有助于我们理清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有助于和上级及同级有关部门作好规划衔接;有助于及早开展“十一五”规划中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有助于争取项目资金补助和用地指标。
二、“十一五“规划编制过程及成效
1、编制过程
起自2004年4月,历时近两年半,分三个阶段,即:
(1)评估研究阶段(2004年4月—10月):主要是结合XX市“十五”计划执行评估,对2001—2003年间交通及港口投资、重大项目进展、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评估,并预测了“十五”计划完成情况。初步研究了“十一五”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2)编制建设规划阶段(2004年4月—2005年4月):按照交通部和省交通厅关于编报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建设规划通知的精神,我局于2004年8月完成规划并上报,并经部“十一五”交通规划昆明、长沙、大连三次座谈会衔接后基本确定。
(3)编制交通规划阶段(2004年12月—2005年4月):在交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将规划范围扩大到运输服务与装备、信息化发展、安全保障等4个方面,并于2005年4月完成上报。
2、主要成效
①推动了项目前期工作,促使项目尽早开工。在“十一五”规划编制之初,我局就按照“规划一批、前期一批、建设一批”的原则,提出了争取在“十一五”第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的目标,并从2004年4月开始陆续启动了“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截至目前,大契疏港高速港区延伸段已开工建设,舟山大陆连岛宁波接线已完成初步设计,绕城公路东段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并即将上报初步设计,穿山疏港高速和象山港大桥及接线项目建议书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
②争取了国家的土地指标和部资金补助。结合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XX市在“十一五”期间规划新建的5条高速公路全部纳入到交通部“十一五”规划中,为争取交通部支持创造了条件。其中绕城高速东段、大契疏港高速港区延伸段和象山港大桥及接线,部已明确资金补助额。绕城高速东段、穿山疏港高速和象山港大桥及接线三个项目可以从国家掌握的指标中安排土地,并可同时解决基本农田的审批问题。共涉及土地约17000亩。
③争取了市里的政策支持。“十一五”我市交通建设的投资将超过800亿元,将是我市交通发展史上重点工程最为集中、建设任务最为繁重的时期,也是进一步发展壮大交通运输业的关键期。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以市政府名义担保国家开发银行对绕城高速东段等三个高速公路项目提供34亿元授信额度,大大缓解了项目的筹融资压力。同时,为加快运输业发展,市里同意将运输业税收增长部分的一半用于扶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三、“十一五”规划编制经验与体会
1、以发展战略为指导
多年来,交通部、省、市都高度重视宁波交通及港口的地位,并提出定位清晰、目标明确的发展战略,这是宁波交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落实的指导方针。交通部明确提出宁波港要建成全国沿海国际深水枢纽港和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港,并确定宁波为国家综合运输枢纽城市;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建设宁波都市圈的战略决策;XX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港桥海联动”战略。概括讲,宁波交通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是:建设成为以港口为龙头的长三角南翼综合交通枢纽,适应并适度超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2015年提前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
2、以长期规划为基础
“十一五”规划编制的依据和项目来源是中长期规划,是中长期规划在近期实施时的深化和优化。超前谋划,扎扎实实做好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和论证,是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前提和基础。自2003年开始,结合新一轮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2015年提前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为目标,我局对中长期交通规划进行了系统修编。采取“先分后总”方式,按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公路主枢纽、沿海港口、内河及内河港口等6个子项分别进行,然后汇编形成《XX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总体规划》报市政府、省交通厅联合审批。其中,《XX市高速公路网规划》于2004年初首先获得市政府批准并及时纳入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XX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和《XX市城市总体规划》。
3、大力加强规划研究,提高规划科学性
要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要有科学的规划,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研究。也就是说,规划应当是研究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不能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摆设。况且我国现在社会经济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各行业都在加快发展,竞相争夺空间、资金、政策等发展资源,矛盾很多,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为了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必须首先开展或结合规划编制开展研究工作。一般来说,需要研究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交通发展现状与问题,交通发展需求与约束,交通内部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规划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等等。下面几个例子是我们开展规划研究的体会:
发展战略研究:我局早在2001年就开展了《宁波交通现代化研究》,试图回答在宁波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的时候,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城市的综合交通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个研究基本明确了宁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及结构、运输装备水平、信息化和行业管理的现代化目标,并建立了四大类、二十六个指标的现代化交通评价体系。这个研究成果一直是我局开展各类规划研究、包括此次“十一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中的重大问题研究:2003年以前,XX市对于绕城高速公路的规划争议很大,甚至导致绕城公路西段的前期工作被迫停顿了一年多。为了统一思想,确保宁波绕城公路规划纳入正在修编的《XX市城市总体规划》,同时完善宁波绕城公路规划方案,我局组织开展了《宁波绕城公路规划方案论证》。通过论证,统一了思想,完善了方案,绕城公路规划也纳入了《XX市城市总体规划》,并为后来顺利编制《XX市高速公路网规划》和《宁波交通“十一五”规划》打下了基础。
规划重点和难点研究:宁波港口吞吐量、特别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很快,集疏运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由于城市规划的历史缺陷和近年集疏运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港口吞吐量的增长速度,北仑片区集疏运矛盾开始显现,引起了市领导、人大、政协和普通群众的高度关切。为此,我们开展了许多港口集疏运专题研究,包括《北仑片区集装箱疏港交通和场站问题研究》、《北仑港区水运疏港通道规划方案研究》、《杭甬运河宁波段三期工程线位方案论证》、《大榭岛对外交通第二通道规划研究》等。这些研究回答了北仑片区集疏运矛盾产生的原因,分析了今后集装箱疏港需求和能力,提出了加快集装箱疏港能力建设的对策。研究成果被市领导、人大、政协接受,疏港交通建设成为宁波“十一五”规划重点,并得到了有关部门和XX区的大力支持。
另外,为科学制定“十一五”交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结合宁波交通实际,2004-2006年我局还组织完成调研课题近10项,内容涉及交通建设环境、土地征迁补偿、交通建设投资体制与资金筹措、乡道公路建设与养护、客运场站建设、航道整治、工程代建管理、运输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在准确诊断出“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和对策措施。这些调研报告对我市交通“十一五”规划编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4、加强规划协调,提高规划可实施性
主要包括与城市总规等综合性规划以及区域性规划的协调。
关于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主要通过3种方式:①双方合作编制规划。如《XX市高速公路网规划》、《XX市城市总体规划》之《城市综合交通专题研究》由我局牵头、联合市规划局共同编制;②在项目前期工作时合理衔接,如绕城高速全线在市六区共设置16处互通供上下,大大方便了城区的对外交通出行;③与城市总体规划难以衔接时,深化规划方案研究以求统一思想和认识,如杭甬运河姚江—甬江二线沟通方案论证时间已达7年,目前还在继续深化。
关于加强与土地总体规划的协调,主要通过3种方式:①要求各类交通规划编制必须增加用地估算,同时积极参与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力争交通建设规划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②自觉节约用地,如绕城高速东段采用全线高架,比路基方案节约土地约1000亩,同时提供1000亩的桥下空间供利用。农村联网公路规划尽可能利用已有机耕路或等外路改造,以节约土地和建设成本。③充分利用国家对交通用地优先的政策,与国土部门密切合作,加快项目用地报批。
关于加强与国民经济总体规划的协调,主要体现在“十一五”规划中:①关于“十一五”规划,我市提出了“1个总体规划、3个区域规划、10个专项规划、若干行业规划”的“1+3+10+x”体系,交通“十一五”规划作为首个重点专项规划被纳入,并通过“十一五”总规衔接其它专项规划和行业规划;②为配套“十一五”新提出的象山港区域规划,我局专门编制了象山港区域交通发展规划予以衔接。
5、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管理,切实保证规划编制质量
总结起来,需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即:
(1)订好工作大纲是前提。规划处提出题目并拟定工作大纲,明晰规划编制的目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技术要求等,以把握好整个规划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2)挑选合作单位是关键。要尽可能挑选资质信誉好、研究水平高、肯投入的咨询单位。如宁波高速公路网规划、港口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均邀请部属(或原部属)单位合作。另外,项目负责人选择也很重要,除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外,还须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以准确领会、贯彻落实甲方的意图并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
(3)保证编制质量是根本。重要或复杂的规划(如宁波港总体规划、象山港区域交通规划)要经过多个环节把关,包括提交内审稿供甲方审查,提交征求意见稿供听取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意见,提交评审稿供专家审查,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出报批稿。
6、加强规划宣传,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环境
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
(1)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我们邀请了宁波日报、东南商报等参加比较重要的规划评审(如高速公路网规划、港口规划)。影响深远的规划研究,如XX市既有综合交通规划咨询评估专家审查会,不仅邀请了宁波日报参加,而且宁波电视台也予以专题报道。
(2)交通门户网站。包括及时向省厅网站报送各类信息,在宁波交通信息网上发布高速公路网规划、港口规划、主枢纽规划简介等。
(3)纸质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图件。XX市高速公路网规划、交通“十一五”规划文本已印发市级相关部门、县(市、区)政府、交通局、规划局等单位,XX市综合交通规划图已印发省交通厅、市四大班子、市级相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交通局、规划局、国土局等近百家单位。特别说明的是,市政府举办“十一五”规划展时,开辟了交通专栏,通过大量的照片、效果图等,介绍了“十五”宁波交通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展示了“十一五”美好蓝图。
四.困难和不足
交通运输作为公共产品,规划、建设和管理都是政府行为,政府是规划研究咨询市场的主要顾客。但是,由于顾客稀少,收费不高,交通咨询行业单位少,从业人员也少。另外,政府交通规划研究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求研究队伍和主要研究人员相对稳定。我局虽然也有一家下属设计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将规划研究等软科学作为主业,而且马上要改制,彻底走向市场。长期下去,宁波交通规划研究工作将缺乏连贯性和持续性,缺乏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也缺乏人才和资料的长期储备,不利于提高规划工作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