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教育之升旗仪式
德育教育之升旗仪式
平原五中
侯兆辉
德育教育之升旗仪式
平原五中侯兆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伴随着雄壮嘹亮的国歌声,我们平原五中新学期的第一次升旗仪式又开始了。
我校自2007年建校之初就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其中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已成为我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的升旗仪式在程序上并无特别之处,但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校5年多来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从未间断过,即使遇到周一放假或者天气原因,升旗仪式延期也要举行,并且全校师生都要参加。每到我校举行升旗仪式,全校3700多名学生统一服装,排列整齐,目视国旗,200多名教师也身着工装,精神饱满,庄严肃立,全校师生共同接受升旗仪式的洗礼。升旗仪式庄严隆重,规范有序,引来许多路人观看。二是升旗仪式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对上周学校各项工作的总结,又有对本周学校各项工作的安排;既有学生学习生活和内心世界的自我表达,又有教师教书育人故事的精彩展示;既有学生对教师培育、家长养育之情的感恩,又有学校对开展“学生间互帮互助学雷锋”等活动的倡议;既有七年级新生新学期对学习新征程的憧憬,又有九年级毕业生对即将离开母校的眷恋等等。
每当看到冉冉升起的鲜红的五星红旗,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自己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每当想到革命先烈们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的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时,自己就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每当想到前辈们为了改变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艰苦创业时,自己就倍加珍惜人民教师这一光辉职业,勤勤恳恳,扎实工作,并暗自立下决心,终生献身伟大的教育事业。自己的感想如此,试想学生呢!
升旗仪式虽然简短,但教育意义深远。我校通过举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观念,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激励了广大学生继承革命先烈们的遗志,发奋读书,立志成才,将来报效祖国。升旗仪式还激发了我校广大教师发扬前辈们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立足岗位,勤奋工作,为祖国培育更多的栋梁之才。
现在,我校的升旗仪式已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第二篇:文明礼仪之升旗仪式
文明礼仪之升旗仪式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初一年级大队委王春炜,很高兴能站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升旗仪式的文明礼仪。
(一)导入
升旗仪式庄严肃穆。每当国歌奏响,我们的热情也随之高涨,五星红旗不仅是我们的国旗,更是我们的骄傲。还记得小学时加入少先队的那一天,当鲜艳的红领巾佩戴于胸前,心中充满着崇敬与自豪,并牢牢记着老师教导的话:“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部分,五星红旗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染成的。”。
(二)今天,我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那么,下面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国旗和它的意义(1)国旗的故事
你或许无数次目睹了五星红旗升起的动人场景,但你或许没有听过一段关于国旗的动人故事。
1952年的10月1日,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俘营里,被俘的志愿军战士们为了庆祝祖**亲的生日,升起了一面国旗。但你知不知道,做旗子的布是用去了胶的雨衣布加消毒用的红药水染成的,黄色的五角星是用黄色的奎宁(kuí nínɡ)丸药丸染成的。当国旗升起来的15分钟后,敌人的装甲车开进了营房,150多名战士在机枪的扫射中倒了下来,56人为了国旗的升起献出自己的生命。可见革命先烈为了国旗而浴血奋战,抛头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每个人都有对祖国的一份眷恋。世界无产阶级领袖列宁曾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份最深厚的感情。”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天,这个日子,是每个中国人灵魂上的烙印,它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崛起,它代表着一个文明的再次复兴!
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郑重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伴随着国歌声,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rǎn rǎn shēng qǐ)。这是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中国升起。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开国大典升旗仪式的视屏。(2)国旗的诞生
在开国大典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那么国旗是怎样诞生的呢?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成立国旗初选委员会,同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报》等报纸发表征求启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初选委员会从收到的3012幅图案中选出38幅印发全体代表讨论。经全体代表分组讨论后,9月25日,毛泽东主席召开有关国旗协商座谈会。最后形成以红色为底色,四小星拱卫大星的五星红旗方案。这一设计满足了各个阶级,各文化,各民族人群对于国旗的需求和想象,得到了普遍的欢迎。(3)国旗的意义
听完以上的介绍,相信同学们对国旗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每周一都升国旗,那么国旗的意义是什么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中国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每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点,表示全体四个阶级对党的向心之意,受党的全面的领导。(4)国旗法
我们热爱国旗,更应该尊重国旗,保护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是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规。于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该法规定: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一个公民和组织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国旗。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国歌国歌及其意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嘹亮的歌曲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响遍了世界的各个舞台。它字字扣人心弦,句句鼓舞人心,声声铿锵有力。每当国歌响起,看着国旗徐徐上升,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个伟大的英雄:面对铡(zhá)刀面不改色的刘胡兰,手举炸药包、舍身开路的董存瑞,堵住敌人枪口、毫不畏惧的黄继光……。(1)国歌
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乐曲,是用来歌颂与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的。一般来说它们都会带有爱国主义色彩、呼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2)国歌的来历
国歌诞生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最初叫义勇进行曲。那时,山河破碎的人民生活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义勇军进行曲唤起不愿做奴隶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拿起枪杆,万众一心,奔向抗日前方。大家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一道保卫祖国的坚固长城。人民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浑身长劲,同仇敌忾。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战胜了日本侵略者,赢得全中国全民族的解放。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国歌的来历。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组织下,全国人民投入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战争中。著名剧作家田汉有感于民族危难,创作了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这部影片的主题歌,随着电影的放映而迅速在群众中间流传开了。它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就关于国歌的制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座谈会,召集有关人员商讨确定国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著名画家徐悲鸿提出了拿《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的建议。他觉得《义勇军进行曲》是支非常雄壮的曲子,歌唱了人民的意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联合军乐团第一次正式演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当年,这首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曾经激励着中华儿女与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今天,这歌声仍然传递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时刻鼓舞着炎黄子孙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国家。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国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是为了通过国家立法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进行规范而制定的法规。
2017年9月1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出示幻灯片)
最后让我们了解一下升旗仪式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1)2018年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变化
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国旗与国歌的故事,那么我们升旗时该如何做呢? 伴随着2018年新年的钟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发生了许多的变化 变化一 解放军升旗
经党中央批准,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此前守卫国旗35年的天安门国旗护卫队(1991年以前为“天安门国旗班”)光荣结束使命。变化二 军乐团演奏
军乐团八名礼号手登上吹奏台演奏《升旗号角》音乐,嘹亮的号声将划破夜空,迎来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增加了升旗仪式的神圣感与仪式感。八名礼号手经过严格挑选,从技术到体貌都是最优秀的。军乐团的入场方式由过去跟随护旗队执行演奏和返回,改为提前从广场南侧进场,在护旗杆基座南侧区域演奏,使护旗队出场和返回显得更加整齐划一。
变化三 升旗时长缩短
为了让国旗升起的时长与太阳经过地平线的时长相对应,原升国旗时需要演奏国歌三遍,用时2分07秒,而按照《国歌法》国歌必须完整演奏一遍的要求,新的升国旗方案将升旗时长改为46秒,演奏国歌一遍,原来演奏《歌唱祖国》的时间,也从护旗队出场行进间演奏改为升旗后返回时演奏,护旗队出场时不再演奏音乐。变化四 礼兵迎旗
解放军仪仗队30名身着陆海空军礼服的礼兵在金水桥南侧列队,并行注目礼,体现对国旗的崇敬与热爱。新的护旗方队,由海陆空三军方阵组成,为体现气势,每月第一天升旗,国旗护卫队人数由过去36名增加到96名,平日由36名增加到66名,护旗方队齐步从天安门正中央券门走出,到金水桥南侧时变换为正步行进,同时持枪姿势由肩枪改为端枪,更好的体现了仪式的庄严感。那么,我们具体该怎样做呢?
(2)升旗仪式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规定: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标准做法是:起身站立,目视前方,双手下垂,神态庄严,聚精会神。严格地遵守升国旗的礼仪是维护国旗尊严,增强公民国家观念的体现,我们所有人都要按国旗法的要求以规范、统一的礼仪参加升国旗仪式。
①当升旗仪式开始前,30名礼兵着陆海空军礼服,从天安门城楼中间券门出发,齐步行至金水桥南侧,在两侧呈八字形列队。在礼号手吹奏的号角声中,国旗护卫队从天安门城楼拥护五星红旗齐步走出,行进150步至金水桥南侧,改为正步行进96步,来到升降国旗区。
这时,所有在场人员都要肃立不动,体转向旗杆方向,等待升旗,这时面向国旗行注目礼时神态要庄严。场内人员禁止在场内走来走去,或者做自己的事;应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也不能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嬉闹谈笑和吃东西等,这些都是对国旗的一种极大的不恭敬。
②当护旗方队进至升降国旗区域后,护旗方队正步换齐步,在国旗杆基座东西两侧分列立定,每侧三列,3名分队长在基座南侧站立,升旗组齐步走上基座,随着分队长口令下达,国歌奏响,五星红旗伴随朝阳冉冉升起。
这时,所有的人都应在原地肃立,身体直立,挺胸昂首,双手下垂靠拢身体两侧,保持立正姿式,少先队员敬礼,眼睛始终随国旗移动并默唱国歌。场内不应有人来回走动,也不能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嬉闹谈笑等,这些都是对国旗的一种极大的不恭敬。升旗仪式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仪式。
③在升旗完毕后,军乐团奏响《歌唱祖国》3遍,护旗队、礼兵依次齐步返回,军乐团演奏完毕返回。
这时,所有的在场人员要行注目礼,持续到仪式整体完毕。
(三)结束语 升旗仪式承诺:
作为初一年级的大队委,我代表全体初一年级同学承诺:
热爱国旗,热爱国歌,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做一个合法的中国公民!下面,请全体同学起立,排练一下升旗仪式的具体流程。
第三篇:德育教育之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养成教育
【内容摘要】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尤其是好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学校教育中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应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就班主任而言,更应注重在平常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关 键 词】习惯养成 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中小学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更应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以下是笔者在开展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一些浅见:
一、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
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对此,其实在很久以前,已经被我国一些教育名家们所关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就是关于当今中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尤其是中学生,他们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其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初一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如: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于是,我补充制定了班规——不准在走廊上追逐打闹,不准爬栏杆。
二、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其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在小孩子时代已经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为人的终身成长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三、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
通过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自身的形象,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雨果也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高尚师德,特别是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高尚师德是一种无价的精神力量,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没有一个人不好好学习的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教书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师德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谦虚和无私奉献,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所谓高尚的师德就是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于工作中体现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关怀和严格要求。
俗话说:“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要赢得学生尊敬与喜爱。要想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必须从“我”做起,从老师做起。当然,要做好这点不容易,古话说:“作经师易,作人师难。”虽然这样,我们还是要努力,要以无私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做表率。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养成教育要“三位”一体从点滴抓起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养成教育重在对学生平时的常规管理,落实常规管理要从“小、细、严、实”四个字上下功夫。小:德育教育要从小处抓起;细:德育工作要细致,要注重细节; 严:对学生的要求要从严,管理制度实施要严;实:每一项德育措施都要扎扎实实地完成。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文明规则”、“中学生守则”,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帽整齐,佩戴校牌,排好队、走好路、吃好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五、养成教育要形成共识
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个别老师的工作,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养成教育也不单是学校的事,是每个家长的事,是需要社会各界支持关心的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浃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做好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祖国未来的成长,需要一个相对纯净健康的环境。我们相信,只要加强领导,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形成合力,就能在教育的花圃中培育出茁壮、艳丽的花苗。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戚万学、杜时忠编著:《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5、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6、曹长德著:《当代班级管理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第四篇:节约用水演讲稿之节约用水升旗仪式
节约用水演讲稿之节约用水升旗仪式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你们看过这样一则广告吗?电视画面上有一只水龙头,正艰难地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出现的是一双眼睛,从眼泪中流出了一滴泪水:“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世界12个贫水国之一。随着工业的发展,很多工业废水、城市污水都排到了江河湖海中,河流被污染得臭不可闻。不仅如此,水的浪费也十分严重。
看一看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用水习惯:有些小朋友经常洗手之后忘了关水龙头,任凭水花花地流走;有的上完厕所后,却在里面打起了“水仗”,玩起了水游戏;更有的甚至把喝水的水壶当成了“水枪”,在地上撒起了水柱。还有的同学,把杂物塞到厕所的水管里,造成了堵塞,水溢满了整个厕所!相信这样的行为一定是同学们不能接受的,所以大家之间可以相互监督、相互提醒,逐渐改掉浪费水的陋习。
同学们,让我们牢牢记住3.22世界水日,积极行动起来,宣传节约用水的意义,自觉保护和节约每一滴水,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为保护我们珍贵的水资源,保护社会生态环境,做出我们少先队员和儿童团员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二十四节气之霜降升旗仪式发言稿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升旗仪式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八(8)班的王淑娟。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明天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霜降代表着秋季的结束,也意味着冬季的开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人们都所熟悉的一句。据说霜降是一个拥有神仙姐姐的节气。此女名叫吴洁,又名青女,是砍桂树的那位吴刚的妹妹,掌管霜雪的女神。这年九月十四日,她下凡来到人间,站在青要山中心最高峰上,手抚一把七弦琴,清音徐出,霜粉雪花随着颤动的琴弦飘然而下,洒在大地上。霜冻雪封,掩埋掉世间一切不洁。这便得来霜降。
诗词歌赋中对于秋冬,常以萧瑟、凄凉、西风、寒声等来描绘,可谓是一片愁云惨雾。可是说到底,春华秋实,秋,更是丰收的季节!即使是寒意凛然的“霜降”也能从其中品出些许不一样的韵味,使我们有不一样的收获!
诗云:“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时逢秋暮,露结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意指在这霜降时节,往往夜晚,霜越重,第二天的阳光就越好。这正是表明,即使身处寒霜,只要努力奋进,就能点燃希望之火光!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已经在求学路上“寒窗苦读十几载”.早起晨跑的日子很艰苦,埋头刷题的日子很枯燥,大考小考前的日子更为煎熬。这些“秋风萧瑟,露结成霜”的日子无疑是辛苦的,然而,“几份凝结几份阳”,只有经历风霜雨雪,才能让我们茁壮成长!
诗的下半阙:“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同一个暮秋,有“荷败千池”的零落,也有“棉白万顷”的收获。正值春朝的我们,年轻是最大的资本,但年轻并不意味着可以守株待兔、坐享其成。反倒因为处于年轻的起点,我们努力与否,最终将造成“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巨大差距。若勤奋耕耘,厚积薄发,你必定可以“棉白万顷采收忙”,;可若是游手好闲,虚度光阴,则终将落得“荷败千池萧瑟岸”的结局!
最后,我想说:"霜降,告别了金秋的最后一缕暖阳,当秋叶渐稀,露霜渐浓,预料中的冬天便离我们不再遥远。等经历了那个洁白的梦境,而则又将春暖花开!百花齐放!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