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德育教育之我的两个亲戚

时间:2019-05-14 10:2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德育教育之我的两个亲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德育教育之我的两个亲戚》。

第一篇:家庭德育教育之我的两个亲戚

家庭德育教育之我的两个亲戚

欧阳长寿

家庭德育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指在家庭社会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儿童和青少年)施加无意识的影响或有意识的教育,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家庭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品德教育,因此,多数时候又把家庭德育称为家庭道德教育。

而有的学者认为古今中外的教育,都是一个培养接班人的问题。这其中,家庭教育最基本,也最难。说它最基本,是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后所有教育,都是建立在第一任教师所奠定的基础之上的。说它难,是因为父母不是专职教师,所以优秀的家庭教育的思想和方法,难以继承。

这里我要讲述的是我的两个亲戚的家庭德育教育方式以及他们塑造的孩子的区别。我很难说他们是否算是成功的,毕竟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人,因为不能没有士兵只有元帅。

作为一名教师,接触过了各式各样的家长,各种各样的家庭,以及各类的学生。我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怎样的家庭德育教育算是成功的?而就算在有的家庭这种家庭德育教育算是成功,但是它能适合在所有的家庭吗?

于是我就开始刻意观察身边的朋友,亲戚,同学已经熟悉的人的家庭德育教育。也开始积累他们的德育方式,因为我也有小孩了,小孩子的家庭德育方式也在摸索当中。

案例一:我的叔叔

我叔叔有三个孩子,而我叔叔的文化程度也就初中毕业,我婶婶是没念过书的。但是他们的孩子三个中考都上了一中,高考的成绩一个本一,两个本二。可以说他的家庭德育教育方式在目前的认知观下是成功的。因为他们的孩子懂事,听话,有出息。

从很早开始我就留意我叔叔的家庭德育教育,所以每次我去他家里做客,以及他来我家做客我都会细心观察他们之间的交流。我印象很深刻一件事的是在我堂弟小学4年级的时候,我去他家做客,吃午饭的时候,我堂弟下课回家。我叔叔看到堂弟回来,就叫他过来问道:“今天上课累不累?要不要过来跟长寿哥哥一起坐,一起吃饭。”我叔叔是以一种商量的语气跟堂弟说话。堂弟咧嘴一笑,高兴的就说好啊。其实我跟堂弟算是挺久没见了,他没有一点的怕生,或者拘谨,很自然。家庭那种气氛很融洽,没有父与子的隔阂。堂弟很有礼貌的叫了我一声哥哥坐在了我旁边。接下来我跟我叔叔谈的很多都是我工作和生活的事情,我堂弟一直默默的在吃饭。突然堂弟放下了筷子,我叔叔就问怎么了?堂弟朝我叔叔挤挤了眼睛,调皮的问道:“爸,我今天在学校学了一首歌,我突然想唱,可以唱吗?”我叔叔爽朗的笑了笑:“当然可以,刚好今天哥哥在这里,你就唱给哥哥听,看下好不好听?!”于是堂弟就站了起来扯开嗓门开始唱,我记得当时唱的是《阳光总在风雨后》。一首歌唱完,不算好听,但也不难听,我跟我叔叔都给予了肯定的鼓励。从那一刻开始,我心里就在想,这真是一个快乐的家庭,因为在我家里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氛围,我跟我父亲的关系就像一种“森严”的父子关系。

这次短暂的做客经历其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思考:他的未来会怎样?他家这样的德育教育会成功吗?经过了十年的时间证明,我叔叔是对的,是成功的。此外,我叔叔也经常叫我去他家做客,因为我叔叔之前没有培养过本科的小孩,所以他不懂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本科的孩子,而我每次去他家,其实无形之中就给我的堂弟堂妹做了一个榜样的作用,我叔叔没有给三个孩子压力,也没有对自己三个小孩跟别人家的小孩进行比较,然后大打大骂的,让堂弟堂妹生活在一种很自然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强调姐弟之间的互助互爱。于是我总结了我

叔叔家庭德育教育的方式:①培养和谐舒适的家庭氛围,没有“森严”的关系,②给小孩树立优秀的学习目标和榜样,多与这些人接触,③赏罚分明,不偏心,不袒护,④学习上不给太大的压力,让小孩自己调整,改错,总结经验。

案例二:我的舅舅

我的舅舅是个生意人,在我有印象之时,他跟我舅妈就到处奔波做生意,很长时间才会回家一趟。我舅舅的文化程度是高中毕业,我舅妈也是高中毕业。在以前那个年代,高中毕业其实算是很高的学历了。但是他们的儿子——我表弟最后也才高中毕业,现在在开出租车。我不敢说开出租车算不算不成功,但是跟我们目前所说的成功完全搭不上边。

我表弟小我一岁,很小的时候我就很羡慕他,因为我舅舅做生意有钱,买了很多我做梦都买不起的玩具,什么变形金刚,什么霹雳游侠的车等等。从我上了大学,他没考上大学开始,我渐渐的发现他有点变了,也慢慢的开始思考他为什么没考上大学。其实从很小开始,我舅舅就在表弟面前扮演他说一,表弟不敢说二的父子角色。我舅舅的想法就是,你可以很幸福,但是一定要是我们安排好的幸福。我舅舅舅妈常年在外面做生意,就在家里请了个保姆负责表弟的生活起居,学习方面都是一味的好好读书,考不好我揍你的家庭德育方式。每次外地回来都会把表弟跟其他的同学进行比较,然后关起门来批评,打骂。

本来我跟表弟的关系算是很好的,因为年龄相仿,两家的关系也挺好的,但是渐渐的发现,表弟不喜欢跟我一起玩了,因为他自卑。他跟我们一起玩很多时候话题聊不到一起,我们都在聊大学生活,而他总是沉默。表弟以前不会抽烟不会喝酒,但是渐渐的,他在我舅舅打骂声中,渐渐的烟瘾越来越大,酒的度数越喝越高。

这十年中,表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没有一样会长久,因为我舅舅总是想给他安排,安排他认为有面子的工作。而表弟做的工作没一样是我舅舅舅妈喜欢的,总是让我劝表弟不要做,劝表弟听话去做舅舅安排的工作。在婚姻方面,我舅舅舅妈也是总在插手,这个女孩社会混太久,那个女孩家庭不好,然后那边给表弟介绍,这个家庭好,女孩听话,乖巧,懂事。表弟其实不讨厌家庭好的女孩,而是讨厌舅舅舅妈的安排,敢怒不敢言。今年,表弟已经31了还没结婚,谈的恋爱每一次都还是偷偷摸摸的,开的出租车也还是我舅舅舅妈自己买的,本来是租给别人开的,现在变成我表弟在开。我想,讲到这里大家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吧。我舅舅的家庭德育教育方式①“森严”的父子关系,②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③粗暴的教育方式,④想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曾经有很多资料,把中国的孩子和其他国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为中国未来的一代担忧。我们不能说这些数字绝对正确,但起码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不愿意因为我们家长的失职,而造就一批无所作为的人,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每一个家长都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多学习,多借鉴,培养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都有作为的有用之人。希望我们家长朋友能够互相进行沟通,交流经验心得,配合学校老师,共同培养社会的未来。

第二篇:德育教育之升旗仪式

德育教育之升旗仪式

平原五中

侯兆辉

德育教育之升旗仪式

平原五中侯兆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伴随着雄壮嘹亮的国歌声,我们平原五中新学期的第一次升旗仪式又开始了。

我校自2007年建校之初就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其中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已成为我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的升旗仪式在程序上并无特别之处,但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校5年多来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从未间断过,即使遇到周一放假或者天气原因,升旗仪式延期也要举行,并且全校师生都要参加。每到我校举行升旗仪式,全校3700多名学生统一服装,排列整齐,目视国旗,200多名教师也身着工装,精神饱满,庄严肃立,全校师生共同接受升旗仪式的洗礼。升旗仪式庄严隆重,规范有序,引来许多路人观看。二是升旗仪式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对上周学校各项工作的总结,又有对本周学校各项工作的安排;既有学生学习生活和内心世界的自我表达,又有教师教书育人故事的精彩展示;既有学生对教师培育、家长养育之情的感恩,又有学校对开展“学生间互帮互助学雷锋”等活动的倡议;既有七年级新生新学期对学习新征程的憧憬,又有九年级毕业生对即将离开母校的眷恋等等。

每当看到冉冉升起的鲜红的五星红旗,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自己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每当想到革命先烈们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的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时,自己就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每当想到前辈们为了改变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艰苦创业时,自己就倍加珍惜人民教师这一光辉职业,勤勤恳恳,扎实工作,并暗自立下决心,终生献身伟大的教育事业。自己的感想如此,试想学生呢!

升旗仪式虽然简短,但教育意义深远。我校通过举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观念,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激励了广大学生继承革命先烈们的遗志,发奋读书,立志成才,将来报效祖国。升旗仪式还激发了我校广大教师发扬前辈们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立足岗位,勤奋工作,为祖国培育更多的栋梁之才。

现在,我校的升旗仪式已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第三篇:家庭及亲戚之间的称呼

家族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

血统关系 称谓俗称 当面称呼 自称

直系

生父 父亲 爸爸、爹 爹爹、阿爹 儿、女

生母 母亲 妈妈、娘 妈妈、姆嬷 儿、女

后父 继父 晚爹 阿伯、阿爹 儿、女

后母 继母 晚娘 嗯娘、姆妈 儿、女

父之父父之母 祖父祖母 公公婆婆 爷爷、阿爷娘娘、阿娘 孙、孙女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 曾祖父曾祖母 太公太婆 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 曾孙、曾孙女

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 哥、弟姐、妹 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 弟、哥妹、姐

夫 丈夫 老倌 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 妻

妻 夫人 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 夫

夫之父 公 阿公 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 媳妇

夫之母 婆 阿婆

血统关系 称谓俗称 当面称呼 自称

旁系

父之兄父之弟 伯父叔父 叔伯 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 侄、侄女

伯父之妻叔父之妻 伯母叔母 大妈婶娘 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 侄、侄女

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 堂兄弟堂姐妹 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 弟、哥、妹、姐

父之姐父之妹 姑母 姑娘 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 侄、侄女

兄之妻弟之妻 嫂弟媳 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 旧称叔伯、今称弟、兄

夫之兄弟 伯叔 叔伯 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 弟媳、嫂

夫之兄弟配偶 妯娌 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 弟媳、嫂、妹、姐

婿、媳之父母 亲家 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弟媳、嫂、妹、姐

姑之丈夫 姑父 姑丈姑夫 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 内侄、内侄女

姑之子女 姑表 表兄弟表姐妹 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 表弟、哥、妹、姐

血统关系 称谓 俗称 当面称呼 自称

母系

母之父母 外祖父外祖母 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 外孙、外孙女

母之兄弟及其配偶 舅父舅母 娘舅舅姆 舅父、舅舅、舅姆、舅妈 今呼阿舅、舅姆妈 外甥、外甥女

舅父之子女 舅表 表兄弟表姐妹 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 表弟、哥、姐、妹

母之姐妹及其配偶 姨父姨母 姨丈姨娘 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 外甥、外甥女

姨之子女 姨表 表兄弟表姐妹 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 表弟、哥、姐、妹

妻系 妻之父母 岳父岳母 丈人丈母 面称随妻阿爹、姆妈 女婿

妻之兄弟及其配偶 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 阿舅舅嫂 面称随妻阿哥、大姐或呼其名 姐夫、妹夫

妻之姐妹 内姐内妹 姨娘 面称随妻 姐、妹

妻之姐妹的丈夫 连襟 连襟 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 哥、弟

直系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中国人对丈夫的称呼大全

【良人】古时管丈夫“良人”,这称呼好听啊,估计那时的丈夫都不泡妞,家里一杆旗帜永远飘扬,所以叫“良人”。在当时,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但丈夫管老婆也叫“良人”,相比必当时男女比较平等的。

【郎】在“良”字旁边加个“阝”,就是“郎””;在“良”字左边加“女”,就成“娘”。“郎”为夫君。李白就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诗句。“郎”多亲切的称呼阿!

【郎君】但单音节词似乎太甜腻了,大约除了个别那时的“小甜甜”,如郑袖,钩弋之流,众多良家妇女们在人前还是羞于叫出口。于是就在前头或尾后加一个字变双音词,即“郎”字后面加上一个“君”字;在“娘”字后面加上一个“子”字,成了表示亲昵的“郎君”,“娘子”。(注:起先,“娘子”一词仅用青春妙龄的少女。大约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称呼。)妻子称丈夫为“郎君”,是对丈夫的雅称;丈夫称妻子为“娘子”,是对妻子的爱称。

【官人】官人,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在夫妻间的称呼上,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宫延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西门大官人。从这个称呼也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啊。官当然是管人嘛,那家里的官人当然就是管家里的老婆了哦。

【老爷】老爷,仅限于官宦人家对老公的称呼,其在家中的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外人,外子】在宋代,妻子也有称自己的丈夫“外人”的,再文雅点的就叫称做“外子”,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的除了“娘子”外,还称“内人”。在别人面前,对妻子的谦称还有“贱内”、“家内”;这都是那时的小资和伪小资们最喜欢喜欢的叫法了。潘金莲称西门庆一定是甜甜的一声“官人”:但李易安称赵明诚则一定是“外子”。

【相公】如看过京剧,越剧,黄梅戏的话,无论青衣,还是花旦在台上,拉长了音儿一声“相——公——”,就是这俩字儿。这比 “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到后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愈演愈烈。男人的地位也是每况愈下,从对丈夫的称呼中也可明显看出。

【先生】在近代以来,也称“丈夫”为先生的,这有本意有引申意,也有通假意。有特指,也有泛指。就其本意而言,古代“父兄”、“道士”这两重意思已不多用。而其最基本的含义似乎还是“老师”。《辞海》“先生”目下载:“《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也引申为对年长有德业者的敬称。有时,也泛用为对人的敬称。”由此而可见,这一称谓,除指某些特定的身份,如丈夫等对象之外,是隐含着职业、年龄方面的因素的。换言之,所谓的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学识而又年庚较高的人。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带有仰慕尊崇的意思。从中尤可见男性的尊严。至今在海外华人中和港台地区还在广泛地使用。

【爱人】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解放区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开始用“爱人”这一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不再使用如“屋里的”、“做饭的”等有歧视色彩的称谓;而在旧中国国统区使用的“先生”、“太太”、“小姐”,又显出“资产阶级”的色彩。于是“爱人”便被广泛地使用起来。

【男人】男人,这是最有归属感的叫法。通常必须加上定语,谓之“我男人”。可惜仅见于通常极具团队精神的乡下女人口中。

【我们家那口子】带有一种隐秘的亲热味道!但其中已无尊敬的意思。

【孩子他爸】最隐蔽,委婉的叫法。但在目前这么个纷繁复杂的时代,这个称呼太缺乏准确性了,极不严谨。要知道她孩子的爸极可能并不是她老公的哦。

【老板】现在中国到处都叫老板,连有的研究生叫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就是这么烂的称呼,丈夫们享用的机会都不多,更多的时候倒是称自己的老婆做老板和领导的。

【老公】老公这词最初却就是太监。这宦官吧,古代官名称为寺人、黄门、貂珰。尊称内官、内臣、中官、中贵;卑称内竖、阉宦、太监、阉人。民间则俗称老公,李自成进北京后,即有“打老公”一说(《枣林杂俎》)。如是看来,老公最早的身份,原是太监。

现在的女人在呼叫老公时,是否骨子里潜意识就想过,这眼前的男人,就真还有些太监的味道?所以,以后请各位“老婆们”改改口才好。否则,似乎是在说华夏的男性,正呈现被阉割的趋势。对老婆的称呼

皇帝称老婆叫锌童;

宰相称老婆叫夫人。

文人称拙荆;

雅士叫执帚。

商贾称*内;

士人叫妻子。

酸秀才称娘子;

庄稼汉叫婆姨。

有修养的人称太太;

没文化的叫老婆。

年轻人称媳妇;

老头子叫老伴。

不结婚时称女朋友;结婚后叫对鼻子。

北方人称孩他娘;

南方人叫伢**。

大陆上称爱人;

台湾叫内子。

喝过洋墨水的称达令;

土生土长的叫那口子。

舍不得老婆的人称心肝;

阔别老婆的人叫宝贝。

对老婆亲热时称亲爱的;

对老婆厌恶时叫那娘们。

河北人称老婆为家里的;

河南人称老婆为屋里头的;

四川人称老婆则叫堂客

上海人叫老布

东北人叫老婆子

天津人叫孩儿他玛玛

1、祖辈

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

(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

(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12)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13)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5、与父亲相关的亲属

(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

(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或简称“伯”、“叔”。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

(4)从父:对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

(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姊”、“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

(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姑夫”。

(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

(8)表姊妹:对姑母的女的称谓。

6、与母亲相关的亲属

(1)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称其为“外祖父”(与今同),又可称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爷”等。

(2)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又称为“姥姥”、“老老”等。

(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母:对舅父之妻的称谓。

(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或称为“姨娘”、“姨婆”、“姨妈”等。

(6)姨父:对姨母之夫称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称“表兄弟”、“表姊妹”。

(无论是舅父之女、姨母之女,还是姑母之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相称,古人统称为“诸表”。)

7、考妣

“考”和“妣”在先秦时是对父母的异称,无论生死均可用。秦汉以来,父母死后仍可称为考妣,但生前不再称考妣,考妣只用来对死去的父母之称。而且,考妣不仅用来称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辈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辈均可用考妣相称(在先秦时则是对先祖的泛称)。

8、夫妻

(1)夫:或作“丈夫”,本是对成年男子的美称,但又用作夫妻之夫。“夫”加上其它附加成分的表示丈夫意的相关称谓很多,如:“夫子”、“夫君”、“夫主”、“夫婿”等。除此,还可以用“良人”、“郎”、“丈人”、“君”、“老公”、“官人”、“汉子”等称呼丈夫。

(2)妻、妻子:是由古至今对妻的最主要的称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种附加成分,还有“贤妻”、“良妻”、“仁妻”、“令妻”、“娇妻”等。除此,还可用“妇”、“室”、“君”、“夫人”、“娘子”、“浑家”、“内”、“老婆”、“婆娘”、“太太”等来称呼。

9、与丈夫相关亲属

(1)公:也称公公,对丈夫之父,古称为“舅”,也称为“公”、“公公 ”。这些称呼正是今天称丈夫之父为“公”、“公公”、“老人公”的前身。

(2)婆:也称婆婆,对丈夫之母,古称为“姑”以及由“姑”派生出的“君姑”、“严姑”、“慈姑”、“阿姑”等。后又称“婆”、“婆婆”。

(3)舅姑、姑舅:是早期对丈夫父母的合称。近者称“公婆”。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称呼是“姑章”,或作“姑嫜”。

(4)伯叔:对丈夫的兄弟的称谓,与近代所称的“大伯”、“小叔”是一致的。

(5)小姑:对丈夫妹妹的称谓。

10、与妻子相关亲属

(1)岳丈:是对于妻子之父的称呼,古代还有“泰山”、“冰翁” 外舅” “外父”、“妻父”等代称。

(2)岳母:对妻子之母的称谓,或称为“丈母”。

(3)姑、外姑:早期用来对妻子之母的称呼。

(4)舅舅:对妻子兄弟的称呼,或称为“舅”、“舅爷”、“舅子”等,还称为“内兄”、“内弟”、“妻兄”、“妻弟”等。

(5)姨:对妻子的姊妹的称呼,或称“大姨”、“小姨”,也称为“妻妹”、“内妹”。

11、兄弟及与其相关亲属

(1)兄:又称为“昆”。今天则可用“哥”来称呼兄长。有兄弟数人的情况下,称呼中必须表示出排行,或以数字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这些排行常用语等。(“哥”,古代是用得十分广泛的称呼,可以称父、称兄、称弟、称子。)

(2)嫂:对兄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嫂嫂”。

(3)弟:是对与兄相对者的称呼。

(4)弟媳:对弟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弟妹”。

(5)侄:对兄弟的子女最常见的称呼,也可直接称之为“兄子”、“兄女”,或称为“从子”、“从女”、“犹子”、“犹女”。

12、姊妹及与其相关亲属

(1)女兄、女弟:古代对姊妹的称谓,或直接称姊妹为兄弟。“姊”又称“姐”,与姊相对者称为“妹”。

(2)姊夫、妹夫:对姊妹的丈夫的称呼,也可称为“姊婿”、“妹婿”。

(3)甥:对姊妹之子最普遍的称呼,还称为“外甥”、“甥女”、“外甥女”。

13、子女及与其相关亲属

(1)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

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别人之子又可称为“令子”、“良子”、“不凡子”、“贤子”等。除此,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幼子”等称呼。

(2)女:对女儿的主要称呼。对别人的女儿往往称为“爱”或“嫒”,也称为“令嫒”、“闺嫒”。

(3)义子、义女:指不是自己生育的,而是收养的子女,又称“养子”、“养女”、“假子”。同时还有一个常见的代称“螟蛉”。

(4)媳妇:对儿子之妻的称呼。最初只称为“妇”,后因儿子又称为“息”,所以子之妻又称为“息妇”,或写作“媳妇”。

(5)婿:对女儿丈夫的称呼,或称为“女婿”、“子婿”、“郎婿”、“快婿”等。除此,女儿之夫还可以被称为“女夫”、“半子”、“东床”“令坦”。

女婿到了岳丈家,除了岳父、岳母可以称“贤婿”之类,岳家一般人都尊称其为“姑爷”、“姑老爷”。

(6)孙:对儿子的子女的称呼,或称“孙息”、“孙枝”。“孙”又分为“孙儿”、“孙女”,“孙女”又称为“女孙”。

(7)外孙:对女儿的子女的称呼。女姓还可称为“外孙女”。

第四篇:德育教育之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养成教育

【内容摘要】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尤其是好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学校教育中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应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就班主任而言,更应注重在平常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关 键 词】习惯养成 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中小学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更应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以下是笔者在开展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一些浅见:

一、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

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对此,其实在很久以前,已经被我国一些教育名家们所关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就是关于当今中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尤其是中学生,他们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其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初一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如: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于是,我补充制定了班规——不准在走廊上追逐打闹,不准爬栏杆。

二、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其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在小孩子时代已经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为人的终身成长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三、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

通过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自身的形象,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雨果也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高尚师德,特别是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高尚师德是一种无价的精神力量,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没有一个人不好好学习的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教书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师德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谦虚和无私奉献,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所谓高尚的师德就是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于工作中体现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关怀和严格要求。

俗话说:“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要赢得学生尊敬与喜爱。要想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必须从“我”做起,从老师做起。当然,要做好这点不容易,古话说:“作经师易,作人师难。”虽然这样,我们还是要努力,要以无私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做表率。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养成教育要“三位”一体从点滴抓起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养成教育重在对学生平时的常规管理,落实常规管理要从“小、细、严、实”四个字上下功夫。小:德育教育要从小处抓起;细:德育工作要细致,要注重细节; 严:对学生的要求要从严,管理制度实施要严;实:每一项德育措施都要扎扎实实地完成。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文明规则”、“中学生守则”,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帽整齐,佩戴校牌,排好队、走好路、吃好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五、养成教育要形成共识

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个别老师的工作,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养成教育也不单是学校的事,是每个家长的事,是需要社会各界支持关心的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浃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做好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祖国未来的成长,需要一个相对纯净健康的环境。我们相信,只要加强领导,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形成合力,就能在教育的花圃中培育出茁壮、艳丽的花苗。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戚万学、杜时忠编著:《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5、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6、曹长德著:《当代班级管理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第五篇:我和我的亲戚心连心

我和亲戚心连心

为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到千家万户,把“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决定,12月在全疆集中开展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从12月11日开始,我们学校迅速组织所有干部职工分批次到亲戚家,自带行李住在结亲户家中。

我的亲戚是位哈萨克族学生,因为离家远所以住校,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自从我们结亲后我经常节假日去看望他们,顺便把孩子送回去。这周我打算响应党的号召,到他家去,和他父母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体力活来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体会他们生活,同时也拉近了我和我亲戚距离。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我们的心贴的更近了。

下载家庭德育教育之我的两个亲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德育教育之我的两个亲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月第1期家庭德育教育教育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期 爱心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龙和小学学生养成教育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您是否发现,咱们校园的校园里、楼道里、甚至连班级里有时会散落着各种食......

    我的家庭故事之母爱深深

    母爱深深 下港镇卫生院 徐兆芳近日出发开会,会后同事说要给女儿买奶粉我便跟着去了商场。 一进门“母亲节,大优惠”几个大字便映入眼帘。哎呦,要不来这儿我都给忘了。正好给另......

    今天我和老公去妹妹家走亲戚

    今天我和老公去妹妹家走亲戚。 早上走的时候天气不是很好,但没有下雪;现在雪已经下大了,弟弟和弟妹及两个侄子也来了,很是开心! 妹妹开始笼馍,准备午饭,好了,不说了,去帮妹妹准备午......

    我的两个童年

    我的两个童年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教学生涯的两年已经就快过去了,在此期间给我带来的欢乐,同时也有许多苦恼,欢乐的是和学生们呆在一块能让我感到让我体会到童年时的天真烂漫,苦......

    军训征文-两个我

    两个我 2009年8月24日我们雨田中学要在鞍山汤岗子举行为期5天的军训。军训前我百感交集,我兴奋,因为我从来都没有参加过正式的军训,没有体验过军训的酸甜苦辣;我紧张,因为我以前......

    我的两个“一年级”

    我的两个一年级 唐艳婷 大家好,我是来自桂岭小学的唐艳婷,我讲话的题目是我的两个一年级。站在这里,其实我非常的紧张,因为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人讲话,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大......

    两个我小学作文

    两个我小学作文 两个我小学作文1 我的两个弟弟——健健和壮壮不知打过多少次架,受过多少次伤,可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他们打架受伤了要哭;可是自己摔跤或磕磕碰碰的时候,无论......

    两个我杂文随笔

    认识我的人们,甚至包括多年跟我一起的同事,对我会有两个不同的印象。一个,也应该是大多数人,在他们眼里,我常是寡言少语,甚至不苟言笑,即便坐在我的身边,也最多是点头颔首,偶然放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