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解读医药化工知识产权问题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解读医药化工知识产权问题
大中小
近年来,医药化工知识产权问题日益成为知识产权焦点问题。中国医药化工企业深入了解欧美等国的知识产权法规,寻找走向世界的机会与捷径;国外企业广泛接触更多的中国企业,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变得极为迫切。为此,日前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专利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华美化学会、美国化学会在京首次联合举办“北京国际医药化工知识产权高峰论坛”。
医药涉及国计民生、民族存亡,意义重大,而一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平均需要10到15年,医药发明具有投资大、风险大、难度大、周期长的特点,所以医药对专利保护的依赖性很强。同时,医药发明有些原料来自于自然界,其化学结构和组成不清楚,必须借助于其他手段才能表征;产品具有潜在的性能,往往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逐一发现;此外有些发明难以再现。因此,医药化工领域的发明对知识产权保护依赖性强同时需要特殊处理。
国家知识产权局医药生物审查部部长张清奎表示,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保护体系中,专利法经过第一次修改后,1993年开始保护化学物质和药品,并经过1993年到2001年的调整阶段,我国医药专利保护日益与国际接轨。目前,国内外未公开发表的医药化工原料、医药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新用途或适应症、医疗器械或化工设备等,以及微生物、功能基因和从自然界提取得到的天然物质都可以获得专利保护。对于众多医药企业纷纷关注的是否延长医药发明专利保护期限的问题,张清奎表示,目前尚无专利保护期延长的规定,但在正在进行的第三次专利法修改中,这一问题已受到关注和研究。此外,商标法保护药品化学品商标及原产地名称;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技术秘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保护药用植物。
同时,我国通过实施《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和《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条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对药品进行行政保护。2005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引入了与专利保护的链接条款和未披露信息的保护条款。
但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与国外医药化工专利申请药物化合物及功能基因等上游产品多,保护效力强;化学药品及生物技术多,重点突出;权力要求范围宽且种类及项数多,概括性强;实施例及实验数据多,内容比较详细等特点相比,国内医药化工专利申请还明显存在诸多不足:复方及制备方法等下游产品多,保护效力弱;中药制药及保健品多;权力要求范围窄且种类及项数少;内容不够详细等。(知识产权报 记者 刘 仁)
第二篇:医药知识产权
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摘要:该文对我国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内容涉及保护对象及条件、保护目的及作用、保护的期限和手段等;
关键词:医药知识产权、药品生产厂家、法律保护
医药知识产权,是指一切与医药行业有关的发明创造和智力劳动成果的财产权。这种财产权通常被称为无形资产,与动产、不动产并称为人类财产的三大形态。
目前,我国的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有4种保护方式:专利权、商标权、医药著作权和医疗商业秘密权。近年来,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了长足的进步。如在药品的专利保护方面,已经由对产品的保护上升到了对方法的保护;商标保护方面新增加了对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新药的分类标准不断趋于科学化等。
一、专利权保护
1.1保护对象及条件
药品专利的保护对象主要是药品领域的新的发明创造,即技术创新,包括新开发的原料药即活性成分、新的药物制剂或复方、新的制备工艺或其改进。其中最重要的授权条件是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1.2 保护目的及作用
专利保护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概括地讲,专利制度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是激励发明创造的作用。
二是促进技术情报交流和有效配置技术创新资源的作用。三是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作用。
四是为技术进出口贸易提供良好法律环境的作用。1.3保护的期限和手段
按照现行专利法的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自申请日起计算。实际上,在自申请日起的20年中,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保护效力是逐步加强的。由于我国实行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在一种新药品发明申请专利后但尚未向社会公开之前,其他人实际上还无法得知同的药品发明在此期间被公开制造,也不能要求对方赔偿损失,原因是专利权尚未产生,而对方既不能再申请专利,也不能破坏该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因此,该阶段可以视为双方互不干涉的过渡期;在专利申请公开后但尚未授予专利权之前,由于公众已经可以得知发明的内容,如果有人在此期间实施其发明,申请人就可以要求其支付适当的费用,此期间称为临时保护期;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在此期间,如果有人未经许可而实施其专利,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既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专利管理机关对侵权人进行处理,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二、商标权保护
2.1保护的对象及条件
药品商标保护的对象是药品经营或销售中为了区别商品的可视性标志,其注册条件是没有他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注册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2.2保护的目的及作用 商标保护的目的是促使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质量和维护商标信誉,以保障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药品生产厂家可以通过其药品注册商标保护的市场独占权,为其带来巨大的收益;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注册商标所代表的商品质量和厂家信誉,正确地选择使用安全有效的药品。2.3保护的期限和手段
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期满前还可以申请续展注册,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10年。药品商标注册后,即在所注册的国家或地区享有独占权,任何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都不得在同一种药品或者类似药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如果出现侵权行为,被侵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三、医药著作权
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依法律规定对这些作品所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著作权依作品原创作而产生。我国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是指可以复制的形式表现文学、艺术和科学内容的全部智力创作。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是由不同的表达方式与方法来表现的,著作权保护的主要是作品的表达方式而不保护作品中的技术方案。
药品领域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包括:著作、论文、口述作品、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产品说明书、计算机软件等
四、医药商业秘密权
医药商业秘密主要包括医药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两类。医药技术秘密可分为产品信息、配方和工艺、机械设备的改进和研究开发的有关文件;经营秘密即未公开的经营信息,是指与药品的生产、经营销售有关的保密信息。包括:①与公司各种重要经营活动有关联的文件;②客户情报;③经营过程中的管理技术。
我国对医药商业秘密的保护采取法律保护和权利人自我保护两种方式。
我国的医药企业要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立足于技术创新,并且在新药研究开发的整个过程中综合利用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及法规,充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争取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相关文献
[1]彭真军.力口强我国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措施[J].中国药业.2009,18(12):15. [2]伍晓光,田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我国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初探[J].安徽医药,2008,12(12):1220-1222.
[3]于博,乐虹.我国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2(1)5 [4]于双成,安力彬,李玉玲.医学创新知识成果的表达及其学术规范[J].医学与社会,2009,22(1):59.60.
[5]冯晓青.抽象物与知识产权的关系[J].知识产权,2001,11(2):20.[6]尹瑾,罗爱静.论医药知识产权存在的合理性[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第三篇:知识产权日报:【政策解读】《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质
【政策解读】《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质
【小D导语】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问:《若干意见》在起草过程中遵循了哪几个原则?
答: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质量逐步提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个别地方也出现了一些不以保护创新成果为根本,不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为目的的专利申请,影响了社会公众对专利制度作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本制度的信心。针对这些问题,我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措施,在多次征求相关部委、局内各部门、地方知识产权局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最终起草完成《若干意见》。在起草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避免矫枉过正。应客观看待当前专利申请中存在的问题,不因少数和局部出现的问题而否定我们现行的一些政策和做法。应该看到,我国专利制度建立的较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普遍不高,人均有效专利拥有量还很少,现阶段还需要相关政策措施有效激励,以引导更多高质量和有市场应用前景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不断提升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不断优化政策导向,加强监管措施,着力消除局部区域和个别领域动机不当的非正常专利申请,保障专利制度高效运行,促进专利事业科学发展。
二是突出有限目标。影响专利申请质量的因素很多,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工作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若干意见》重点针对专利申请动机不当等问题,着力通过完善专利评价指标体系,优化专利资助和奖励政策,加强对非正常专利申请等不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监管等手段,强化专利申请质量导向,消除不当获利空间,解决专利申请动机不当的问题。
三是稳步推进实施。对各地的专利资助政策调整工作等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工作不作一刀切,指导各地根据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分阶段、分步骤制订落实《若干意见》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问:《若干意见》中对区域专利评价考核提出哪些导向性意见?
答:近年来,随着各级地方政府对专利工作的重视,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拥有量等相关指标逐步被纳入各级政府的相关考核评价工作中,有力促进了我国专利事业的快速发展,但个别地方的专利评价指标简单,片面强调数量,还设置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增长率指标。因此,《若干意见》对优化区域专利评价工作提出了导向性意见:一方面对区域专利评价工作给出了建议性评价指标,引导不同区域根据专利事业发展水平,采用适应本区域特点的评价
指标;另一方面要求区域专利评价不得设定与实际不符的增长率指标,避免各地为简单实现目标,而出现拔苗助长现象。
┃问:专利资助和奖励政策的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若干意见》对地方现行的各级专利资助、奖励政策进行了梳理,将其划分为专利一般资助、专利专项资助和专利奖励三类,并根据三类政策的目的和特点,提出了具体优化意见:一是由专利申请阶段资助向授权后资助转变,突出专利一般资助政策的质量导向;二是不得超额资助,消除个别单位和个人通过编造专利套取专利资助资金获利的空间;三是由资助专利创造逐步向资助专利运用转变,引导创新主体加强专利运用和保护;四是要求通过评审方式确定专利专项资助和专利奖励政策的对象,避免暗箱操作、滋生腐败;五是不得简单将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作为专利奖励的主要条件,应当综合考虑专利质量和价值。
┃问: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资助或作为评价条件时为什么要出具专利检索分析报告或专利权评价报告?
答:与发明专利审查制度对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进行全面审查不同,我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只进行初步审查而不进行实质审查。因此,《若干意见》提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专利一般资助或作为评价条件时要出具专利检索分析报告或专利权评价报告,以确保权利稳定性较高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获得相应政策优惠,从而引导申请主体提升专利申请质量。
┃问:非正常专利申请等不规范专利申请行为如何查处?
答:我局在专利审查的过程中将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不断加大对非正常专利申请等不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排查力度,并对涉及非正常专利申请等不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专利申请进行标记,全程跟踪涉案专利申请的审查过程。对于性质恶劣、影响严重的,我局将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核查,情况属实的,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问:《若干意见》如何实施?
答:为保障《若干意见》的落实,我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纳入《2014年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计划》,作为重点任务予以推进。组织各省(区、市)分类制定《若干意见》实施方案,细化《若干意见》各项措施,明确责任分工,规定完成期限,并上报我局审核,系统推进全国专利申请质量提升工作。
二是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加强对地方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工作的指导。建立信息通报机制,每季度向各省知识产权局通报一次非正常专利申请数量、未缴纳申请费视撤率、视为放弃取得专利权率等数据,为地方制定或调整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建立重点区域监控机制,组织人员对专利申请质量问题突出的重点省份进行实地核查;建立专利资助、奖励政策评估机制,对于不符合《若干意见》要求的政策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确保各省专利资助、奖励政策调整到位。
三是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实施路线图,分步骤完成专利资助、奖励政策的调整。要求专利工作基础较好的省份及各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在年内完成本级专利资助、奖励政策调整工作;要求专利工作基础较弱的省份在两年内完成本级专利资助、奖励政策调整工作;要求各省提出辖区内各级专利资助、奖励政策修订完成时间进度表。
四是加强督导落实,确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既定方案顺利推进。结合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工作的督办工作,由专利战略督导组在年初方案制定、中期检查、年终考评三个环节对各省《若干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重点督察。将督察结果与我局相关政策、项目挂钩,对因工作落实不力,导致专利申请质量不升反降的地区给予通报。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编辑:iprdaily
第四篇:2008年知识产权宣传工作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2008年知识产权宣传工作要点
2008年,是对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一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开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008年,又是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过去的30年里,知识产权事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知识产权宣传工作要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抓住时机,把握导向,整合资源,创新方法,强化手段,拓宽领域,加大力度,进一步提高整体水平,努力开创新局面。
一、确定2008年为“知识产权战略宣传年”
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放在关系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因而,宣传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意义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工作任务。为此,将2008年确定为“知识产权战略宣传年”。
知识产权制度是实现国家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度保障,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手段和措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通过确立合理的政策目标和科学的价值取向,根据我国国情,恰当地设计和配置有关制度资源,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支撑,使知识产权事业切实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调动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创造、应用能力,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加快建设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总体要求、宣传目标和着力点
(一)总体要求
2008年知识产权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目标,结合对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和思考,以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为着力点,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二)宣传目标
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特别是知识产权制度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及的基础上,大力宣传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将对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良好文化氛围,全面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贯彻落实。
(三)着力点
知识产权的宣传普及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性工作。
第一,积极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知识产权宣传普及的过程也是一个营造知识产权文化的过程。要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普及工作,从而提升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使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对自主创新积极鼓励、对他人知识产权充分尊重、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严加惩罚”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不断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通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活动,大力开展贯穿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意识与能力的教育,形成不同层次、各有侧重、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知识产权社会培训模式。促进社会公众主动学习和了解知识产权的有关知识,提高全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强大的智力资源和保障。
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战略宣传活动。面向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科研人员、高校学生、青少年儿童和社会公众举办不同层次和内容的知识竞赛、征文活动、研讨会、文艺演出等;制作公益广告,并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在全社会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
三、宣传工作要点
(一)借助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出台及实施的有利时机,策划筹备知识产权战略宣传普及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文化氛围
要抓住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出台的契机,重点宣传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意义。要深刻阐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积极应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变革挑战、维护我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紧迫任务。要通过举办大型战略知识普及宣传活动、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班、新闻采访报道、编发印刷品、刊登专栏、专版等各种形式的活动,面向各级领导、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社会公众做好有关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意义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为契机,联合相关部委,宣传知识产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可以说,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正是伴随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应运而生,并乘改革开放浪潮高歌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大量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建立并施行了知识产权制度,为经济技术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律保护环境。中国知识产权事业近30年的发展,恰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缩影,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精心策划选题和宣传报道形式,通过举办论坛、研讨会、媒体集中宣传报道等大型活动,大力宣传知识产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三)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契机,精心策划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推进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要充分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这一有利时机,将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工作推向高潮,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同时也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世界知识产权日是全世界知识创造者和知识产权工作者的节日,也是在全社会开展各种宣传活动的有利时机。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精心策划、组织好各地“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加强与中央电视台以及有关部门合作,把“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的活动办出特色。同时,联合有关部委认真做好“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的各项活动。
(四)做好全国各地对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新闻报道,以及战略实施优秀典型事迹的评选报道活动,积极推动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2008年的宣传工作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主线,在全社会全面、深入、广泛的展开。要做好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知识产权战略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配合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联合中央、地方主流媒体深入典型地区、企业,开展采访调研活动。要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战略优秀事迹、先进单位、成功经验的典型宣传报道工作。在全社会宣传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推动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工作。
(五)积极开展以奥运知识产权为题材的系列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树立我国知识产权良好形象
借助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有利时机,面向国际社会着力宣传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制作策划以奥运知识产权为题材的宣传片以及其他宣传资料。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奥运知识产权法制宣传教育,使全社会了解奥运知识产权、尊重奥运知识产权,并真正参与到奥运知识产权的维权行动中。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奥运知识产权大型城市宣传活动,对外展示我国知识产权良好的国际形象。
(六)加强新闻发布会和媒体舆情监督工作的开展,及时准确地掌握媒体报道动态,并积极引导媒体专业化报道
要进一步做好新闻发布工作,及时、准确、全面的传递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政务公开。要精心安排、组织策划每一场新闻发布会,努力提高发布会的针对性、时效性、权威性和宣传效果。同时,努力做好新闻发布会的评估工作,使知识产权新闻发布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专业化。
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的舆情收集与分析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国内外媒体对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新闻报道,及时了解当前的国内外知识产权新闻热点,供领导决策参考。进一步加强对社会舆情的跟踪和有效监督,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提高我国知识产权领域新闻报道的水平和质量。
(七)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局系统政府网站、报社和杂志社的宣传功能,完善知识产权宣传平台,提高整体宣传效果
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局系统政府网站建设工作,利用这一便捷的宣传窗口及时、准确、快速地传递知识产权的最新工作动态。网站建设要围绕整个知识产权事业的中心工作开展,重点做好知识产权政策信息和服务信息的传播工作。要不断丰富网上内容,创新表现形式,提高信息质量,增强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要进一步整合宣传资源,完善全国知识产权局系统新闻宣传平台,发挥网站、报纸、杂志、影视等媒体的各自优势,提高整体宣传效果。要加强对知识产权局系统新闻媒体的管理,明确网站、报纸、杂志、影视等各宣传窗口的职能,加强统筹安排,统一管理、统一口径,使其在引导社会舆论、唱好唱响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主旋律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八)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媒体的联系与合作,拓宽对外宣传渠道,提高知识产权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形象
要进一步加强与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的交流与合作,积极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舆论氛围。通过召开媒体记者座谈会、通气会等方式,及时与媒体沟通有关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重点。同时,要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精心策划、组织各种采访、报道活动,通过开设知识产权战略专栏、专访、专版以及开展战略实施典型报道、案例报道、现场报道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要加强对媒体记者、编辑的培训工作,并在媒体中培养更多熟悉、擅长知识产权新闻报道的记者、编辑,提高媒体对知识产权新闻报道的质量、水平和力度。
在对外宣传方面,要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利用知识产权战略出台、“4·26世界知识产权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有利时机,面向国际社会重点介绍我国政府在知识产权领域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积极引导国际社会客观、公正、历史地看待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要积极发挥《中国知识产权报》双语周刊、我局政府网站(英文版)、《中国日报》知识产权周刊以及各种外宣品的宣传作用,扩大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对外影响。通过开展以“尊重、合作、共赢”为特色的文化交流,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九)充分借助各种社会资源,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努力打造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品牌宣传活动
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工作要充分借助社会力量。要利用各种资源,敢于创新,精心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品牌宣传活动,以此推动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要根据不同的社会对象,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特别是要积极策划、组织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能够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活动,创出品牌,造出声势。
要精心策划、组织“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开放日,使其成为向全社会展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要精心筹备,精细策划,继续做好“第四届巾帼发明家评选活动”等已经在社会上有相当影响的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热爱发明创造、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十)进一步加强对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工作的规划和部署,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整体宣传水平
要加强对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工作的统一规划部署,实现上下联动,走好走活全国知识产权宣传“一盘棋”。要把整个知识产权系统对宣传工作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热情,统一到共同建设知识产权文化的轨道上来,统一到为知识产权战略的全面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上来。各地知识产权局要制定、部署具有地方特色、突出知识产权战略的宣传计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在实施重大宣传活动过程中,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地方知识产权局要统一协调、相互配合、造出声势。
要重视和加强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宣传队伍建设,加大对宣传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宣传工作整体水平。各级知识产权部门的领导要把本部门的宣传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来抓。要针对新形势下对知识产权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实用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宣传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要努力在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素质高的宣传队伍,一支活跃在全国各地知识产权宣传战线上置身于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充满活力的战斗队伍。
第五篇: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方案-国家知识产权局
附件1 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方案
为了摸清知识产权资源区域分布,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区域经济建设,推动区域知识产权宏观管理向精细化转型,探索知识产权资源与区域科教、产业、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机制,引导并实现创新资源的区域集聚,制定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方案。
一、试点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结构处于调整关键时期,各地普遍面临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知识产权作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智力资本,已成为间接或直接作用于生产的重要资源,并被国际社会普遍看作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各国的发展实践证明,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空间地理依赖,高端知识产权资源向少数区域集聚的趋势日益增强,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体制和机制,引导科教、产业等创新资源在区域和产业集聚,有利于转变区域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提高知识产权资源与创新资源、产业资源、经济资源的匹配度,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转化等价值链各环节的空间整合;有利于完善知识产权政策,实现支撑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促进创新体系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的目的是,摸清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在内的各类知识产权资源的区域和产业分布规律;识别区域科教、产业资源潜力与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之间的匹配关系,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之间的匹配关系,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与产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匹配关系;提出以知识产权资源为导向,引导其他资源优化配置的导向目录;以分类指导为原则,提出有利于区域发展的知识产权及相关政策的优化和调整方案,实现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知识产权资源布局。
二、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
(一)总体目标。探索形成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机制和模式,为全面推进知识产权资源区域布局工作提供实践基础和工作规范;发挥知识产权资源属性,探索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体制和机制,引导创新资源在区域和产业集聚;探索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方式,提高政府知识产权宏观管理能力和服务支撑作用。
(二)工作思路。选择部分省(区、市)或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试点区域,实行一年一评估的滚动工作机制。
摸清试点区域知识产权资源与科教等创新资源基本情况,识别试点区域知识产权密集区域、知识产权密集产业、知识产权与相关资源匹配关系,特别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创新型区域的情况,提出本地区知识产权导向目录,以及知识产权及相关资源政策调整和完善的建议。通过试点工作,完善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基础理论、研究分析方法、技术规范、操作手册、支撑平台等,探索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总结工作经验,培养工作队伍,推动工作全面开展。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专利、商标、版权等主要类别知识产权资源纳入试点工作范围,也可从专利资源分析入手,待条件成熟,逐步扩展到主要类别知识产权资源分析。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知识产权(或专利,下同)资源分析。摸清知识产权资源在区域和产业层面的分布现状;研究知识产权资源与创新资源的匹配度,了解知识产权资源对地方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的支撑情况;梳理区域内知识产权政策,以及与科技、经济、产业等政策间的衔接性。
(二)开展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综合评价。探索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探索综合评价工具、空间分析方法和可视化表达方法等,绘制知识产权布局地图,确定知识产权发展区域类型和发展导向。
(三)探索区域知识产权分类指导工作模式。在区域层面形成以知识产权资源为中心的相关资源配置引导目录,指导区域相关政策的调整完善,实现知识产权资源区域布局政策优化。
(四)建设知识产权资源布局信息平台。研究知识产权资源数据采集标准,探索构建知识产权资源分析标准化模型。形成知识产权资源基础数据库和知识产权相关资源数据库。拓展完善现有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立基于国民经济产业标准分类的知识产权信息检索查询服务体系。
(五)建立知识产权布局支撑服务体系。编制知识产权资源分析工作指导性材料。培养形成涵盖知识产权、区域、产业、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工作团队和专家支撑团队。
四、试点成果
(一)形成区域知识产权布局工作规范文件。形成区域知识产权资源分析报告、知识产权资源分析手册、知识产权资源导向目录及编制规范、知识产权政策与区域相关政策调整建议稿(政策调整集)等系列文件。
(二)形成区域知识产权布局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地方政府联动的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协调推进机制。形成政府指导、各方参与的研究支撑体系和专家咨询体系。形成宣传示范与工作推进的配合机制。
(三)形成知识产权区域布局信息服务标准及体系。建立资源数据标准化采集制度。建立信息平台建设标准。形成基于国民经济产业标准分类的知识产权布局信息检索查询服务体系。
五、计划进度
试点时间为2015—2019年,分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 基础搭建(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工作重点为搭建工作推进机制,开展知识产权资源分析和区域布局综合评价,探索区域知识产权分类指导工作模式和初步的工作规范文件。形成基础工作成果。
1.试点启动(2015年6—7月)。启动申报工作,准备并提交试点方案。组织评审,确定试点单位,确定并印发地方试点方案。2.试点推进(2015年7月—2016年10月)。建立试点工作推进机制,组建工作团队,开展试点推进。我局会同有关机构进行跟踪指导。
3.阶段总结(2016年11—12月)。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检查试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并形成总结报告和初步成果。
第二阶段 重点推进(2017—2018年)。工作重点为建设知识产权资源布局信息平台,优化调整知识产权及区域相关政策,形成较为全面、规范的工作指导性材料等。在重点工作方面取得一批成果。
2017年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适当调整。第三阶段 验收推广(2019年)。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和成效,进行全面推广。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国家知识产权局与试点省(区、市)人民政府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支持配合做好试点工作。保护协调司和试点省(区、市)知识产权局组成联合工作组,做好落实配合工作,加强试点工作的信息沟通,协调解决试点工作推进中的具体问题。
(二)营造试点环境,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试点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发挥各方积极性。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撑。加强试点工作进展和成果的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