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TCP IP各层对应的协议
TCP/IP各层对应的协议
应用层
该层包括所有和应用程序协同工作,利用基础网络交换应用程序专用的数据的协议。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TELNET(Teletype over the Network, 网络电传),通过一个终端(terminal)登陆到网络(运行在TCP协议上)。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由名知义(运行在TCP协议上)。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来发送电子邮件(运行在TCP协议上)。
DNS(Domain Name Service,域名服务),用于完成地址查找,邮件转发等工作(运行在TCP和UDP协议上)。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时间协议),用于网络同步(运行在UDP协议上)。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用于网络信息的收集和网络管理。
传输层
该层提供端对端的通信。最重要的传输层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TCP。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数据报文传输(无连接不可靠)
网络层
该层负责数据转发和路由。从该层上面往下看,可以认为底下存在的是一个不可靠无连接的端对端的数据通路。最核心的协议当然是IP协议。此外还有ICMP,RIP,OSPF,IS-IS,BGP,ARP,RARP等。
链路层
TCP/IP参考模型定义了链路层,但该层不属于TCP/IP协议栈的范围。常用的链路层技术有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Token Ring),光纤数据分布接口(FDDI),端对端协议(PPP),X.25,帧中继(Frame Relay),ATM,Sonet, SDH等
第二篇:TCPIP协议的应用
TCP/IP协议的应用
学生:
摘要: Trans 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关键词:TCP/IP;计算机;因特网;应用
引言:到了今天,它已经成为网络世界中运用最广泛,最有生命力的通信协议,如今电脑上Internet都需要它的设置。显然它已经成为地球村“人与人”之间的“牵手协议”随着当前电脑的普及,使得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最网,以及数据标准。而这个协议也是属于众多TCP/IP中的一部分对设计TCP/IP的相关概念予以解释。TCP/IP协议概述
1.1TCP/IP协议的简单说明:
在Internet没有形成之前,各个地方已经建立了很多小型的网络,称为局域网,Internet的中文意义是“网际网”。然而,在连接之前的各式各样的局域网却存在不同的网络结构和数据传输规则,将这些小网连接起来后各网之间要通过什么样的规则来传输数据呢? TCP/IP协议正是Internet上的“世界语”。
1.2TCP/IP协议的层次概述
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3TCP/IP协议的数据格式
数据帧:帧头+IP数据包+帧尾(帧头包括源和目标主机MAC地址及类型,帧尾是校验
字)
IP数据包:IP头部+TCP数据信息(IP头包括源和目标主机IP地址、类型、生存期等)TCP数据信息:TCP头部+实际数据(TCP头包括源和目标主机端口号、顺序号、确认号、校验字等)
1.4TCP/IP协议的主要特点
1.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2.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中
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中都具有惟一的地址
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TCP/IP协议的优势
一个专有的网络开发出来用于特定目的。如果它工作很好,用户将接受它。
为了便利提供IP服务,经常用于访问电子邮件或者聊天,通常以某种方式通过专有网络隧道实现。隧道方式最初可能非常没有效率,因为电子邮件和聊天只需要很低的带宽。
通过一点点的投资IP 基础设施逐渐在专有数据网络周边出现。
用IP取代专有服务的需求出现,经常是一个用户要求。
IP替代品过程遍布整个因特网,这使IP替代品比最初的专有网络更加有价值(由于网络效应)。
专有网络受到压制。许多用户开始维护使用IP替代品的复制品。
IP包的间接开销很小,少于1%,这样在成本上非常有竞争性。人们开发了一种能够将IP带到专有网络上的大部分用户的不昂贵的传输媒介。TCP/IP协议的运作机制
3.1IP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3.2TCP
TCP是面向连接的通信协议,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通讯时完成时要拆除连接,由于TCP是面向连接的所以只能用于点对点的通讯。
TCP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数据流服务,采用“带重传的肯定确认”技术来实现传输的可靠性。TCP还采用一种称为“滑动窗口”的方式进行流量控制,所谓窗口实际表示接收能力,用以限制发送方的发送速度。
TCP将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层的应用程序。
3.3UDP
UDP是面向无连接的通讯协议,UDP数据包括目的端口号和源端口号信息,由于通讯不需要连接,所以可以实现广播发送。
UDP通讯时不需要接收方确认,属于不可靠的传输,可能会出丢包现象,实际应用中要求在程序员编程验证。
3.4CMP
ICMP与IP位于同一层,它被用来传送IP的的控制信息。它主要是用来提供有关通向目的地址的路径信息。ICMP的‘Redirect’信息通知主机通向其他系统的更准确的路径,而‘Unreachable’信息则指出路径有问题。TCP/IP协议的版本更新
IPv4,是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第四版,也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基石的协议。1981年Jon Postel 在RFC791中定义了IP,Ipv4可以运行在各种各样的底层网络上,比如端对端的串行数据链路(PPP协议和SLIP协议),卫星链路等等。局域网中最常用的是以太网。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与IPV4相比,IPV6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IPv6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
二,IPv6使用更小的路由表。
三,IPv6增加了增强的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Flow Control)。四,IPv6加入了对自动配置(Auto Configuration)的支持。TCP/IP协议的协议测试
全面的测试应包括局域网和互联网两个方面,因此应从局域网和互联网两个方面测试,以下是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命令行测试TCP/IP配置步骤:
1.单击“开始”/“运行”,输入CMD按回车,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
2.首先检查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地址是否正确,输入命令ipconfig /all,按回车。此时显示了你的网络配置,观查是否正确。
3.输入ping 127.0.0.1,观查网卡是否能转发数据,如果出现“Request timed out”,表明配置差错或网络有问题。
4.Ping一个互联网地址,看是否有数据包传回,以验证与互联网的连接性。
5.Ping 一个局域网地址,观查与它的连通性。
6.用nslookup测试DNS解析是否正确,输入如nslookup,查看是否能解析。TCP/IP的协议重置
如果需要重新安装 TCP/IP 以使TCP/IP 堆栈恢复为原始状态。可以使用NetShell 实用程序重置TCP/IP 堆栈,使其恢复到初次安装操作系统时的状态。具体操作如下:
1.单击 开始--> 运行,输入“CMD” 后单击“确定”;
2.在命令行模式输入命令
运行此命令的结果与删除并重新安装TCP/IP 协议的效果相同。
7结论
通过此次对TCP/IP协议的查询与了解。我们关于网络的知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我们了解了TPC/IP协议的重要功能。正是由于这个协议,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地球村”。TPC/IP协议是我们如今网络层中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协议。我相信随着如今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这份协议也会更加臻于完美。
参考资料:
第三篇:协议对应端口
协议号和端口号的区别
网络层-数据包的包格式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字段叫做协议号。比如在传输层如果是tcp连接,那么在网络层ip包里面的协议号就将会有个值是6,如果是udp的话那个值就是17-----传输层
传输层--通过接口关联(端口的字段叫做端口)---应用层,详见RFC 1700 协议号是存在于IP数据报的首部的20字节的固定部分,占有8bit.该字段是指出此数据报所携带的是数据是使用何种协议,以便目的主机的IP层知道将数据部分上交给哪个处理过程。也就是协议字段告诉IP层应当如何交付数据。
而端口,则是运输层服务访问点TSAP,端口的作用是让应用层的各种应用进程都能将其数据通过端口向下交付给运输层,以及让运输层知道应当将其报文段中的数据向上通过端口交付给应用层的进程。
端口号存在于UDP和TCP报文的首部,而IP数据报则是将UDP或者TCP报文做为其数据部分,再加上IP数据报首部,封装成IP数据报。而协议号则是存在这个IP数据报的首部.比方来说:
端口你在网络上冲浪,别人和你聊天,你发电子邮件,必须要有共同的协议,这个协议就是TCP/IP协议,任何网络软件的通讯都基于TCP/IP协议。如果把互联网比作公路网,电脑就是路边的房屋,房屋要有门你才可以进出,TCP/IP协议规定,电脑可以有256乘以256扇门,即从0到65535号“门”,TCP/IP协议把它叫作“端口”。当你发电子邮件的时候,E-mail软件把信件送到了邮件服务器的25号端口,当你收信的时候,E-mail软件是从邮件服务器的110号端口这扇门进去取信的,你现在看到的我写的东西,是进入服务器的80端口。新安装好的个人电脑打开的端口号是139端口,你上网的时候,就是通过这个端口与外界联系的。
关于端口,再做一些补充
现在假设我们有一台服务器,别人可以用一种tcp/ip协议的一种如ftp登录上我们的机器上进行文件的上传下载,但是同时我们又希望别人能够浏览我们的web服务器,如果要是没有端口,那末很显然,我们无法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服
务,同时客户端也无法区分我们给他提供了那种服务。我们现在采用端口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使用tcp/ip协议在主机上建立服务之前,我们必须制定端口,指定端口号将表示运行的是那种服务。
比如,客户端发送一个数据包给ip,然后ip将进来的数据发送给传输协议(tcp或者udp),然后传输协议再根据数据包的第一个报头中的协议号和端口号来决定将此数据包给哪个应用程序(也叫网络服务)。也就是说,协议号+端口号唯一的确定了接收数据包的网络进程。由于标志数据发送进程的'源端口号'和标志数据接受进程的'目的端口号'都包含在每个tcp段和udp段的第一个分组中,系统可以知道到底是哪个客户应用程序同哪个服务器应用程序在通讯,而不会将数据发送到别的进程中。
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同样的一个端口在不同的协议中的意义是不同的,比如tcp和udp中的端口31指的并不是同一个端口。但是对于同一个协议,端口号确实唯一的。
在端口中分为两种,一是'知名端口',也即小于256的端口号。另一种是'动态分配的端口',也就是在需要时再将其赋给特定的进程。这类似于nt服务器或者163拨号上网,也就是动态的分配给用户一个目前没有用到的标志。动态分配的端口号都是高于标准端口号范围的。网络服务常用的应用协议和对应的标准端口号
《网络服务通用的应用协议和对应的标准(默认)端口号:》 应用协议 端口号/协议 说明
ftp-data 20/tcp FTP, data ftp 21/tcp FTP.control telnet 23/tcp smtp 25/tc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time 37/tcp timserver time 37/udp timserver domain 53/tcp Domain Name Server domain 53/udp Domain Name Server tftp 69/udp Trivial File Transfer gopher 70/tcp http 80/tcp www.xiexiebang.comp IP 负载压缩协议 109 SNP Sitara 网络协议
Compaq-Peer Compaq 对等协议 111 IPX-in-IP IP 中的 IPX 112 VRRP 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 113 PGM PGM 可靠传输协议 114 任意 0 跳协议
L2TP 第二层隧道协议 116 DDX D-II 数据交换(DDX)117 IATP 交互式代理传输协议 118 STP 计划传输协议
SRP SpectraLink 无线协议 120 UTI UTI 121 SMP 简单邮件协议 122 SM SM 123 PTP 性能透明协议 124 ISIS over IPv4 125 FIRE 126 CRTP Combat 无线传输协议 127 CRUDP Combat 无线用户数据报 128 SSCOPMCE 129 IPLT 130 SPS 安全数据包防护
PIPE IP 中的专用 IP 封装 132 SCTP 流控制传输协议 133 FC 光纤通道 134-254 未分配 255 保留
一、《关于端口映射》
1、端口----需要进行网络通讯的每一个程序,操作系统都要为它使用一个或若干个端口,以免发生冲突。例如,HTTP程序默认使用80端口。系统默认的端口叫标准端口,程序也可以设置使用别的端口,叫非标准端口。
2、按照TCP/IP协议的通讯规则,在网络中,是以IP地址识别连网的每一台计算机(称为主机)的。局域网内的通讯,以局域网的内网IP来识别;互联网的通讯,是以公网IP来通讯。即外网机,只能访问局域网的代理服务器或路由器,不能直接访问内网机。
3、端口映射----就是把某部机的某个通讯端口,利用程序逻辑映射到另一部机上,则访问某部机 的某端口,就变成访问另一部机。
例如,内网的代理服务器(或路由器),拨号上网,得到一个61.*.*.*的公网IP。打算在内网
机架设网站,内网机IP是192.168.0.10。那就要通过映射软件,将代理服务器(或路由器)的某
端口(叫输入端口)映射到IP是192.168.0.10的内网机的某端口(叫输出端口)。
第四篇:TCPIP详解-卷一-协议-12.5小结
12.5小结
广播是将数据报发送到网络中的所有主机(通常是本地相连的网络),而多播是将数据报发送到网络的一个主机组。这两个概念的基本点在于当收到送往上一个协议栈的数据帧时采用不同类型的过滤。每个协议层均可以因为不同的理由丢弃数据报。
目前有四种类型的广播地址:受限的广播、指向网络的广播、指向子网的广播和指向所有子网的广播。最常用的是指向子网的广播。受限的广播通常只在系统初始启动时才会用到。试图通过路由器进行广播而发生的问题,常常是因为路由器不了解目的网络的子网掩码。结果与多种因素有关:广播地址类型、配置参数等等。D类IP地址被称为多播组地址。通过将其低位23bit映射到相应以太网地址中便可实现多播组地址到以太网地址的转换。由于地址映射是不唯一的,因此需要其他的协议实现额外的数据报过滤。
习题
12.1广播是否增加了网络通信量?
12.2考虑一个拥有50台主机的以太网:20台运行TCP/IP,其他30台运行其他的协议族。主机如何处理来自运行另一个协议族主机的广播?
12.3登录到一个过去从来没有用过的Unix系统,并且打算找出所有支持广播的接口的指向子网的广播地址。如何做到这点?
12.4如果我们用ping程序向一个广播地址发送一个长的分组,如
它正常工作,但将分组的长度再增加一个字节后出现如下差错: sun%ping140.252.13.631473
PING140.252.13.63:1473databytessendto:Messagetoolong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12.5重做习题10.6,假定8个RIP报文是通过多播而不是广播(使用RIP版本2)。有什么变化?
第五篇:TCPIP论文题目
一、TCP/IP协议栈路由策略和算法研究现状调研(给出清晰的分类、核心技术总结、发展
脉络)
二、Linux TCP/IP协议栈封装方式及核心数据结构代码实现分析
三、面向嵌入式系统的TCP/IP协议栈裁剪分析
四、Linux TCP/IP协议栈数据包处理流程(从网卡到应用层,或者反之)及代码实现分析(函
数流程,核心数据结构)
五、TCP时间同步机制及相应网络欺骗分析(给出两至三个具体的案例详情)
六、移动IP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剖析,及在3G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给出两至三个具体的案例详情)
七、IPv6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剖析,以及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八、面向移动互联的TCP/IP关键技术改进(分层分协议进行剖析和总结)
要求:
1,内容丰满、翔实,要深入分析和总结,但要言简意赅,有啰嗦废话者、逻辑不通顺者、条理不清晰者,酌情减分。
2,上述报告题目本身即包含对文献调研能力和网络基础知识储备的考察,撰写报告时需充
分利用CNKI/万方/google学术等网络资源,可以直接采用已有文献文字。但要避免同组同学之间的内容重复和抄袭,只要是自己做的调研和分析,即使内容广度或深度有欠缺,也没关系,我更看重你自己的工作态度。如有发现雷同者,皆按作弊论。
3,最终成文报告需注意格式,例如排版、字体、美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