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应该发展养生医疗旅游
中国应该发展养生医疗旅游
医疗旅游,其“原产地”在欧洲,目前最流行的国度是泰国。而在中国,医疗旅游则是一项朝阳产业,虽然刚刚起步,却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在考察成熟或是新兴的市场后都不难发现,如果想要深挖医疗旅游市场,精准定位是关键。这其中,养生可能会成为医疗旅游的一张王牌。
超过六成的医疗旅游主打整形、养生牌
在医疗旅游项目中,整形和养生占据着不小的比例,数据统计显示占医疗旅游整体规模约60%以上的比例。而以整形美容著称的韩国医疗旅游更是如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十分火热。
政策扶持拉动医疗旅游发展
纵观世界主要的医疗旅游较发达国家,政府的扶持与帮助是促进医疗旅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要想发展医疗旅游,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政策、经济各方面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各部门协调与配合,包括行业组织在内相互的支持与协调。中国应该主打养生牌
据韩国媒体报道,随着赴韩旅游的中国游客剧增,在韩国接受医疗服务的中国游客也在迅速增加,中国游客已经成为韩国医疗旅游市场的主力军。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应该积极地发展自身的医疗旅游市场,不能让良好的客户资源白白流入他人的市场。中国可以利用自己最大的优势医疗资源——传统的中医养生,在环境优美的地区开展以养生为主的医疗旅游,这应该是开拓医疗市场的新思路。
(环球医学编辑:余睿智)
第二篇: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向人们提供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区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重点发展养生旅游,力争把旅游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因此,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养生旅游,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休闲养生的需求,而且对于进一步扩大我区旅游体量,加快建设工贸旅游强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区发展“农家乐”前景看好
1.“农家乐”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人们开始注重对自我的调解,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一个宽松秀美的地方休闲度假,放松自我,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农家乐”倡导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享受自然的主题,顺应了现代都市人渴望切身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寻求返璞归真的现实消费需求,也是现代都市人体验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广大消费者对使用过农药、化肥的食品普遍存有戒备心理,而“农家乐”食品是土生土长、现采现用,能够满足绿色消费需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青睐,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2.“农家乐”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般来说,“农家乐”大部分是由农民利用闲置的房屋和当地的农产品所进行的经营活动,用工也多为家庭劳动力,亦商亦农,具有投资小、风险小、经营灵活等特点,因而生存适应能力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农家乐”选址都在处城郊结合部和旅游景区(点)附近,交通、通讯较为方便,能有效地避免游客长途劳累之苦,加之由于假期结构调整,原来三个黄金周基本调整成两个黄金周,转换出了五个小长假,再加上双休日,总假日接近一年的三分之一,便于市民利用周末和小长假去城市周边进行短期游。同时,由于其生产成本低,收费也较为低廉,是城市工薪阶层出游的理想选择,商业竞争优势明显。
3.“农家乐”具有挖掘潜力。我区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家乐”休闲养生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一是区位条件优越。我区地处陕甘宁交汇处的中心地带,为全市中心区,宝中铁路、312国道纵贯全境,随着“四高三铁一场”的陆续建设,距离人口较为密集、经济十分活跃的西安、兰州、银川三个省会城市车时不到3小时,旅游潜在客源十分充足。二是旅游资源独特。从发展经验看,依托风景名胜发展“农家乐”最为便捷有效。我区境内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山)、3A级景区3处(太统山森林公园、柳湖公园、南山生态公园),另外还有北山森林公园、十万沟大峡谷、弹筝湖公园、古镇·问道驿站、龙隐寺公园、宝塔博物园、歇马殿、老林沟、观音殿、清福山等一批自然和人文景观。这些旅游景点所固有的人气可以提供基础客源,为“农家乐”进入市场搭上了顺风车。三是农业特产丰富。我区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生态环境较好,田园风光美丽,农产品特色鲜明,区内盛产“五爪菜”、“蕨菜”、“刺泡苔”等多种纯天然、无污染的野菜,加之独具特色的“莜面柔柔”、“洋芋摊饼”等多种地方风味小吃,这些都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我区“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发展水平来看,虽然我区“农家乐”发展态势较好,经营农户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总体规模较小。目前,我区“农家乐”的发展基本上以自主开发为主,缺乏整体开发的科学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够完善,产业链条较短,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存在散、小、乱、弱现象。二是缺乏品牌特色。我区“农家乐”多数服务项目单一,特色不够明显,文娱活动匮乏,还局限在景区周边的农家餐馆这个层次,停留在打牌、观光、吃土菜这些低层次项目上,高档次、高品位、多功能的“农家乐”较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三是基础设施薄弱。我区“农家乐”多为农民利用自家住宅进行简单改造而成,公共配套设施普遍不足,缺少停车场、垃圾场、厕所、洗浴等服务设施,许多地方即使有也不符合游客要求。比如,在卫生方面,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厨房设备简陋,卫生消毒设备短缺;在环保方面,排污网管建设滞后,村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安全方面,随着“农家乐”经营户家用电器的增加,负荷加重,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使农村防火压力剧增。四是服务水平不高。“农家乐”一般是以家庭式经营为主,从业人员都是家庭成员,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经营管理知识,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
三、对加快我区“农家乐”发展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是我国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农家乐”作为一种休闲养生旅游面着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针对我区“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应突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突出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农家乐”布局。科学的规划设计是指导和加快“农家乐”发展的“路线图”。应通过规划引导逐步改变目前“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
一、雷同较多、层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在编制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等因素,并与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相对接,做到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是合理布局。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旅游示范乡的综合开发建设,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总体要求,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和民俗特色,重点建设“一心四区”,“一心”即“农家乐”综合服务中心;“四区”即生态观光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民俗体验区和旅游新村示范区,大力发展不同定位方向的“农家乐”产业,在全区汇成有特色、有基地的“农家乐”产业集群,吸引周边县市甚至外省市的游客。二是延伸链条。坚持把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完善旅游“六要素”相结合,重点把红牛、金果、武术等金字招牌融入到“农家乐”旅游项目中,延伸服务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一业兴旺、百业联动”的农村经济格局。三是错位发展。按照“高、中、特”三种档次进行优化组合,即高档“农家乐”进入古镇,中档“农家乐”分布在文化一条街,特色“农家乐”(背包旅游族“农家乐”)以陇东民居的形式集中到风情大道北侧,从而在不同区域集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农家乐”,使其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2.突出引导扶持,加快扩张“农家乐”体量。“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虽然主要利用农村现成的生态环境、农耕文化和农户闲置的住房,但要适应旅游发展,满足游客需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农户家庭收入有限,没有能力投入大量的改造资金。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引导扶持。一是在项目上扶持。按照“农家乐”发展规划,在有条件的村集中布点建设“农家乐”项目。二是在土地上扶持。随着土地管理力度的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控制更趋严格。“农家乐”的一些辅助设施建设以及规模的扩大都受到了土地要素的制约。因此,对发展“农家乐”应出台比较灵活的土地政策,保证“农家乐”项目建设用地。三是在资金上扶持。对有条件发展“农家乐”的农户,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部门应采取灵活、便捷的办法,积极为其办理小额贷款,帮助解决兴办“农家乐”融资难题。同时,可设立“农家乐”发展专项基金,对发展较好的“农家乐”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适当奖励。
3.突出挖掘特色,着力打造“农家乐”品牌。特色和品牌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因素,有特色,才有市场,才有竞争力、生命力。要充分利用我区资源优势,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用“特色”树立起“农家乐”旅游品牌。一是突出“农”字特色。“农家乐”旅游的优势在“农”。农村特有的、传统的、陈旧的东西正是“农家乐”旅游中最有价值的资源。突出“农”字特色就在于:“吃”要突出土味、绿色,“游”要突出生态、自然,“购”要突出特产、实惠,“娱”要突出农本、参与,“行”要突出方便、快捷。所以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土特产资源,开发“五爪菜”、“蕨菜”、贵妃杏、“莜面柔柔”、“洋芋摊饼”等绿色食品和地方风味小吃,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具有农村特色的旅游方式,满足游客旅游消费需求。二是做足“乐”字特色。旅游的目的就是放飞心情,寻求乐趣。要充分挖掘田园乐趣、民俗乐趣以及农村生产、生活乐趣,让都市游客在民俗体验、农事劳作中得到放松,享受快乐。同时,还可以“无中生有”的创意思维来谋划“农家乐”娱乐项目,把现代的理念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新的游乐项目,满足游客寻求快乐的目的。三是彰显文化特色。我区地处陇东东部,农耕文明积淀深厚,地坑庄子、社火、庙会、秧歌、眉胡、笑谈、民间传说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发展“农家乐”要充分挖掘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形成欣赏性强的特色亮点,使“农家乐”休闲活动从单一的餐饮品尝和自然观光逐步向农事参与、民俗体验、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方式发展。
4.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农家乐”健康发展。为了规范“农家乐”旅游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防止恶性竞争和安全事故等现象的发生,应适时出台《“农家乐”经营管理办法》,促进“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建立管理机构。重点建立以农办、旅游、食品药监、工商、税务、卫生、消防等单位为成员原“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具体指导管理全区“农家乐”的建设、发展。二是实行市场准入。根据“农村环境、农民家庭、农事活动”等有关认定条件,把“农家乐”经营户与小饭店、小餐馆区别开来。对符合认定标准的,由乡镇审核后,由区“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办公室审批发证,并建立档案;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挂“农家乐”标志牌,不得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三是定期考核评比。对“农家乐”实行质量监管和动态管理,每年对“农家乐”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对不符合认定准则的,吊销相关证照;对设施完善,特色突出,具备一定规模的依据《“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进行评级授牌,并扶持其做大做强。四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依托劳动就业培训基地或委托职业院校,对“农家乐”从业人员加强旅游知识、规范服务、食品卫生、安全生产以及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农家乐”的服务水平。
5.突出宣传推介,拓展“农家乐”客源市场。宣传是旅游业永恒的主题,只有把旅游产品的魅力宣传推介出去,游客才会慕名而来。一是典型宣传。在全区范围内选择2-3家具有代表性的“农家乐”经营户进行重点扶持、包装、宣传,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农家乐”特色品牌。二是媒体宣传。利用养生网、旅游网,或策划制作广告宣传牌、拍摄电视风光片、编辑风光画册、刻录宣传光盘等形式,充分展示我区“农家乐”的人文景观和特色。三是活动宣传。利用旅游文化节、西洽会、兰洽会等节会活动,大张旗鼓地专题推荐星级“农家乐”,切实提高我区“农家乐”品牌的知名度。
第三篇: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向人们提供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区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重点发展养生旅游,力争把旅游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因此,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养生旅游,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休闲养生的需求,而且对于进一步扩大我区旅游体量,加快建设工贸旅游强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区发展“农家乐”前景看好
1.“农家乐”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人们开始注重对自我的调解,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一个宽松秀美的地方休闲度假,放松自我,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农家乐”倡导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享受自然的主题,顺应了现代都市人渴望切身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寻求返璞归真的现实消费需求,也是现代都市人体验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广大消费者对使用过农药、化肥的食品普遍存有戒备心理,而“农家乐”食品是土生土长、现采现用,能够满足绿色消费需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青睐,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2.“农家乐”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般来说,“农家乐”大部分是由农民利用闲置的房屋和当地的农产品所进行的经营活动,用工也多为家庭劳动力,亦商亦农,具有投资小、风险小、经营灵活等特点,因而生存适应能力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农家乐”选址都在处城郊结合部和旅游景区(点)附近,交通、通讯较为方便,能有效地避免游客长途劳累之苦,加之由于假期结构调整,原来三个黄金周基本调整成两个黄金周,转换出了五个小长假,再加上双休日,总假日接近一年的三分之一,便于市民利用周末和小长假去城市周边进行短期游。同时,由于其生产成本低,收费也较为低廉,是城市工薪阶层出游的理想选择,商业竞争优势明显。
3.“农家乐”具有挖掘潜力。我区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家乐”休闲养生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一是区位条件优越。我区地处陕甘宁交汇处的中心地带,为全市中心区,宝中铁路、312国道纵贯全境,随着“四高三铁一场”的陆续建设,距离人口较为密集、经济十分活跃的西安、兰州、银川三个省会城市车时不到3小时,旅游潜在客源十分充足。二是旅游资源独特。从发展经验看,依托风景名胜发展“农家乐”最为便捷有效。我区境内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山)、3A级景区3处(太统山森林公园、柳湖公园、南山生态公园),另外还有北山森林公园、十万沟大峡谷、弹筝湖公园、古镇·问道驿站、龙隐寺公园、宝塔博物园、歇马殿、老林沟、观音殿、清福山等一批自然和人文景观。这些旅游景点所固有的人气可以提供基础客源,为“农家乐”进入市场搭上了顺风车。三是农业特产丰富。我区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生态环境较好,田园风光美丽,农产品特色鲜明,区内盛产“五爪菜”、“蕨菜”、“刺泡苔”等多种纯天然、无污染的野菜,加之独具特色的“莜面柔柔”、“洋芋摊饼”等多种地方风味小吃,这些都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我区“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发展势头来看,近年来,我区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农家独具的田园风光和绿色休闲为主题,充分挖掘民间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土特产品特色,目前,已发展旅游专业村2个、“农家乐”50余户,户接待能力达到30至90人,年实现总收入600余万元,带动就业800余人。通过积极引导和不断规范,我区“农家乐”已初具规模。一是经营行为逐步规范。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思路,参照国家餐饮行业的规范要求,结合全区“农家乐”发展实际,制订了《区“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组织税务、卫生、物价等部门对申报星级的“农家乐”进行了全面检查评比,共评出星级“农家乐”12家,其中三星级2家、二星级5家、一星级5家,并在《日报》、电视台进行公示,促进了“农家乐”特色服务持续健康发展,扩大了“农家乐”品牌效应。二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和三清五改等活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农家乐”发展比较集中的镇,建成了一条7.2公里长的体现明清风格的文化一条街,“农家乐”经营环境大为改善。三是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为了提高“农家乐”的组织化程度,区上成立了“农家乐”协会,邀请专家对“农家乐”经营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农家乐”会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同时,对“农家乐”经营情况进行集中整治,解决了经营场所布局不合理、经营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不达标、进货渠道不规范、规范化管理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全区“农家乐”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农家乐”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从发展水平来看,虽然我区“农家乐”发展态势较好,经营农户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总体规模较小。目前,我区“农家乐”的发展基本上以自主开发为主,缺乏整体开发的科学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够完善,产业链条较短,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存在散、小、乱、弱现象。二是缺乏品牌特色。我区“农家乐”多数服务项目单一,特色不够明显,文娱活动匮乏,还局限在景区周边的农家餐馆这个层次,停留在打牌、观光、吃土菜这些低层次项目上,高档次、高品位、多功能的“农家乐”较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三是基础设施薄弱。我区“农家乐”多为农民利用自家住宅进行简单改造而成,公共配套设施普遍不足,缺少停车场、垃圾场、厕所、洗浴等服务设施,许多地方即使有也不符合游客要求。比如,在卫生方面,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厨房设备简陋,卫生消毒设备短缺;在环保方面,排污网管建设滞后,村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安全方面,随着“农家乐”经营户家用电器的增加,负荷加重,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使农村防火压力剧增。四是服务水平不高。“农家乐”一般是以家庭式经营为主,从业人员都是家庭成员,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经营管理知识,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
三、对加快我区“农家乐”发展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是我国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农家乐”作为一种休闲养生旅游面着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针对我区“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应突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突出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农家乐”布局。科学的规划设计是指导和加快“农家乐”发展的“路线图”。应通过规划引导逐步改变目前“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
一、雷同较多、层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在编制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等因素,并与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相对接,做到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是合理布局。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旅游示范乡的综合开发建设,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总体要求,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和民俗特色,重点建设“一心四区”,“一心”即“农家乐”综合服务中心;“四区”即生态观光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民俗体验区和旅游新村示范区,大力发展不同定位方向的“农家乐”产业,在全区汇成有特色、有基地的“农家乐”产业集群,吸引周边县市甚至外省市的游客。二是延伸链条。坚持把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完善旅游“六要素”相结合,重点把红牛、金果、武术等金字招牌融入到“农家乐”旅游项目中,延伸服务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一业兴旺、百业联动”的农村经济格局。三是错位发展。按照“高、中、特”三种档次进行优化组合,即高档“农家乐”进入古镇,中档“农家乐”分布在文化一条街,特色“农家乐”(背包旅游族“农家乐”)以陇东民居的形式集中到风情大道北侧,从而在不同区域集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农家乐”,使其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2.突出引导扶持,加快扩张“农家乐”体量。“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虽然主要利用农村现成的生态环境、农耕文化和农户闲置的住房,但要适应旅游发展,满足游客需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农户家庭收入有限,没有能力投入大量的改造资金。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引导扶持。一是在项目上扶持。按照“农家乐”发展规划,在有条件的村集中布点建设“农家乐”项目。二是在土地上扶持。随着土地管理力度的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控制更趋严格。“农家乐”的一些辅助设施建设以及规模的扩大都受到了土地要素的制约。因此,对发展“农家乐”应出台比较灵活的土地政策,保证“农家乐”项目建设用地。三是在资金上扶持。对有条件发展“农家乐”的农户,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部门应采取灵活、便捷的办法,积极为其办理小额贷款,帮助解决兴办“农家乐”融资难题。同时,可设立“农家乐”发展专项基金,对发展较好的“农家乐”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适当奖励。
3.突出挖掘特色,着力打造“农家乐”品牌。特色和品牌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因素,有特色,才有市场,才有竞争力、生命力。要充分利用我区资源优势,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用“特色”树立起“农家乐”旅游品牌。一是突出“农”字特色。“农家乐”旅游的优势在“农”。农村特有的、传统的、陈旧的东西正是“农家乐”旅游中最有价值的资源。突出“农”字特色就在于:“吃”要突出土味、绿色,“游”要突出生态、自然,“购”要突出特产、实惠,“娱”要突出农本、参与,“行”要突出方便、快捷。所以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土特产资源,开发“五爪菜”、“蕨菜”、贵妃杏、“莜面柔柔”、“洋芋摊饼”等绿色食品和地方风味小吃,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具有农村特色的旅游方式,满足游客旅游消费需求。二是做足“乐”字特色。旅游的目的就是放飞心情,寻求乐趣。要充分挖掘田园乐趣、民俗乐趣以及农村生产、生活乐趣,让都市游客在民俗体验、农事劳作中得到放松,享受快乐。同时,还可以“无中生有”的创意思维来谋划“农家乐”娱乐项目,把现代的理念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新的游乐项目,满足游客寻求快乐的目的。三是彰显文化特色。我区地处陇东东部,农耕文明积淀深厚,地坑庄子、社火、庙会、秧歌、眉胡、笑谈、民间传说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发展“农家乐”要充分挖掘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形成欣赏性强的特色亮点,使“农家乐”休闲活动从单一的餐饮品尝和自然观光逐步向农事参与、民俗体验、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方式发展。
4.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农家乐”健康发展。为了规范“农家乐”旅游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防止恶性竞争和安全事故等现象的发生,应适时出台《“农家乐”经营管理办法》,促进“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建立管理机构。重点建立以农办、旅游、食品药监、工商、税务、卫生、消防等单位为成员原“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具体指导管理全区“农家乐”的建设、发展。二是实行市场准入。根据“农村环境、农民家庭、农事活动”等有关认定条件,把“农家乐”经营户与小饭店、小餐馆区别开来。对符合认定标准的,由乡镇审核后,由区“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办公室审批发证,并建立档案;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挂“农家乐”标志牌,不得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三是定期考核评比。对“农家乐”实行质量监管和动态管理,每年对“农家乐”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对不符合认定准则的,吊销相关证照;对设施完善,特色突出,具备一定规模的依据《“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进行评级授牌,并扶持其做大做强。四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依托劳动就业培训基地或委托职业院校,对“农家乐”从业人员加强旅游知识、规范服务、食品卫生、安全生产以及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农家乐”的服务水平。
5.突出宣传推介,拓展“农家乐”客源市场。宣传是旅游业永恒的主题,只有把旅游产品的魅力宣传推介出去,游客才会慕名而来。一是典型宣传。在全区范围内选择2-3家具有代表性的“农家乐”经营户进行重点扶持、包装、宣传,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农家乐”特色品牌。二是媒体宣传。利用养生网、旅游网,或策划制作广告宣传牌、拍摄电视风光片、编辑风光画册、刻录宣传光盘等形式,充分展示我区“农家乐”的人文景观和特色。三是活动宣传。利用旅游文化节、西洽会、兰洽会等节会活动,大张旗鼓地专题推荐星级“农家乐”,切实提高我区“农家乐”品牌的知名度。
第四篇:寒露老人应该如何运动养生
寒露老人应该如何运动养生
每年的10月8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寒露以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天,温度渐渐下降。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寒露老人应该如何运动养生,希望有所帮助!
一、委中观想功
1、适应病症:
腿脚抽筋,关节炎,防治下肢瘫痪。
2、具体方法:
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意念观想两腿后面胴窝处的委中穴,久练此功可促进下肢的气血循环。每次练功要在20分钟以上,每天早晚各练1次。
二、脚肆葆春功
适应病症:
治阳痿,性功能衰退。
具体方法:
①、平坐在椅子或沙发上,用温水洗脚后,搓左右脚心各108次。掠大腿内侧,由膝盖内侧开始向上一直掠到腹股沟,左右各掠108次,每晚睡觉前做一次。
②、双腿并拢站立,双臂自然垂下,两掌心贴近股骨外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却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身体直立,头向后仰,自然呼吸24次,两小臂交叉,左手扶按右肩井,右手扶按左肩井,两手扶按左肩井,两手不动,两肘高抬过肩,姿势摆好后,两肘同时向下再向上摆动,一上一下为一次。
适应病症:
头痛、颈强、鼻酸、咽喉肿痛,中风不语,癫狂等症。
具体方法:
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尖紧贴风风巿空,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意念观想枕后止中人发际一寸处,风府穴,每次练功时间要在20分钟以上,每日早晚各练功1次。
三、寒露九月节坐功:
1、出处:
《遵生八笺》中原文如下:“运主阳明五气。时本足太阳膀胱寒水。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举两臂,踊身上托,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治病:诸风寒湿邪挟胁腋经络冲动,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折,痔,疟,狂,巅痛,头两边痛,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虐乱,诸痛。”
2、原理:
时至寒露,天气更凉,阴气渐长,万物趋向收藏。本法以“寒露”命名,正是顺应这一时令特点而制定的气功锻炼方法,适宜于寒露时开始,练至霜降为止。寒露时节人体疾病多表现在足太阳膀胱神经的病变。足太阳膀胱起于目内眦,经额上行,交会于头顶部。其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内,络于脑,复出于外,分别下项,下行会于大椎,再分左右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其头部支脉从头顶部分出,向两侧下行至耳上角。其腰部支脉从腰分出,挟脊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部下行至胭窝中,另有支脉从后项分出,下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背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胭窝中,下至腓肠肌中,向外下至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至小趾端,主要病症即原文中所述的头项强痛,碍,疟,狂癫,目黄,腰脊痛等,采用本功法锻炼,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3、具体方法:
每日凌晨三至七点时,正坐,双臂高举、耸身向上,左右各三至五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诸风寒湿邪挟胁腋经络冲动、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折、痔、疟、狂、巅痛、头两边痛、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虐乱、诸痛、双睛外努、头颈拔痛、腰部骨折、痔疮、疟疾、癫狂、偏头痛、头顶痛、眼珠发黄、迎风流泪,鼻出血等杂症。
四、太极拳
太极拳其动作轻松柔和、圆活自然,连贯协调,配合呼吸、运气,“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具有健身和医疗的双重价值,是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疗法之一。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云:“上气海在膻中,下气海在丹田,而肺肾两脏所以为阴阳生息之根本。”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因而秋季练习太极拳,能达到“秋养收气”、“秋养阴”、“养肺气”等养生目的,也是秋季常见病防治、康复的一种有效方法。练习太极拳要求呼吸细、匀、长缓的腹式呼吸,通过肺、肾的协同作用,能增强或改善肺功能补肾益元气,进而使气血周流全身,营养脏腑、组织、皮毛、肌肉。练习太极拳还要求神意内守,以静御动,形神兼备,气沉丹田,内外合一,阴阳相贯。
第五篇:2021霜降应该如何养生
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那我们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霜降应该如何养生_霜降节气有哪些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霜降应该如何养生
1、饮食:补冬不如补霜降
中医认为,霜降应淡补。因此在霜降时节饮食应尽量保持清淡。尤其不要在食物中放太多的盐。盐食用过多,易导致血容量增加,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加。同时容易让人产生口渴的感觉,需要喝大量的水来缓解,长期大量摄取盐会导致身体浮肿,同时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民间总有谚语,“补冬不如补霜降”,认为比起冬天的进补,霜降时节的秋补会更有效果。补物则逃不过秋天最肥硕的鸭和鲜香的羊肉,煲汤时最好还要加上党参、当归、熟地和黄芪四味中药,各有益处。
这个时节常用的进补中药有沙参、天冬、麦冬、百合、地黄、玉竹、甜杏仁、女贞子、玄参、大枣、川贝母、白果、西洋参、党参、白术、人参、茯苓、薏苡仁等。不过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药补不如食补”,而且即使是药补,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而定,不能乱补。尤其是老人,如果胡乱进补,不但起不到调养身体的作用,可能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而对于小孩,则应顺节气转向收敛、降气、润燥。
此时节宜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此类饮食品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全麦面、小麦仁、豆芽、豆浆、花生、芝麻、红薯、山药、南瓜、萝卜、白菜、洋葱、藕、百合、木耳、梨、苹果、葡萄、枸杞、大枣、橄榄、甜杏仁、甘蔗、蜂蜜、鸭蛋等都比较适宜这个时节食用。
若想收敛阳气可在饮食中适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子、醋等酸味食品。若无风寒天气或体内没有凉寒,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解表发汗的食品,如大葱、生姜、辣椒、芥末等。
2、起居:穿衣要保暖,早晨莫贪睡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最低气温可达到零摄氏度左右。俗语有“霜降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人们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做好御寒准备,预防感冒。
保健专家特别提醒,秋天人体皮肤易干燥、脱屑,贴身衣服应定期换洗。手足保养上,要保持双脚干爽。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宽松些,袜子要透气护肤。
霜降时节,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并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此时节,由于天气寒冷,很多人喜欢赖床贪睡。对此,保健专家解释,早晨卧室中积蓄着肌体一夜排出的废气,空气污浊,影响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加上空气中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会使人更易发生感冒、咳嗽、咽炎、便秘等。睡眠时间过长,还有可能降低心肌及全身肌肉收缩力,破坏心脏活动和休息的规律。长期下来,人体体质会变差,容易生病。因此,霜降时节要避免赖床不起,宜早睡早起,养成规律。
3、运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
霜降一般在农历九月,一片秋高气爽的景象,此时肺金主事,运动量可适当加大,可选择登高、踢球等运动。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也可选择广播体操、健美操、太极拳、太极剑、球类运动等。
气温越来越低,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如果活动量大出汗热了,应该解开衣扣,让身体慢慢降温。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霜降节气运动后应多吃防秋燥的梨、苹果、白果、洋葱、萝卜等食物,预防呼吸道疾病。要注意保暖,防止因局部保暖不当等造成的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
4、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
霜降过后,小草开始慢慢枯黄,树叶也开始渐渐飘落,触景生情,人们会变得忧思起来。心理专家介绍说,秋天是各种情绪病高发时节。如果调理不当,极易诱发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要经常参加一些对身体有益的娱乐活动,比如唱歌、跳舞、登山、旅行等,在这些活动中,多与他人交流沟通。
发自内心的笑是抗衰老的速效剂。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笑对机体来说是最好的一种运动,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另外,笑的好处会第一时间体现在你的皮肤上,使皮肤更富光泽和弹性,让你看起来容光焕发。因此,在深秋季节多看喜剧片吧,一感到开心就放声大笑。
5、防病:重在保暖
霜降时节,气温可能突然下降,昼夜的温差会拉大10℃以上,而我们的皮肤和呼吸系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变化。这时,慢性病患者和那些体质差、抵抗力弱的人很容易病情加重或是感冒发烧。另外,冷空气的刺激会使人体血管发生收缩,血压突然上升,从而诱发各种心脏血管疾病。
专家指出,要想预防以上疾病,关键是要保暖,而且体质差的人群,预防工作一定要及时做好。有冷天哮喘发作史的人,要提前服药预防;有高血压病史的人,也要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定时检查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发生意外。
霜降天凉慎防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舒畅,早晚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受冷空气侵袭,是积极主动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
霜降节气有哪些习俗
1、霜降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其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个人一天吃一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
柿子虽然美味,但一定注意不要空腹吃;吃的时候也要适量,每次最好不要超过100克;未熟的柿子不要吃;患有糖尿病、慢性胃炎、排空延缓、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不宜食用。
柿子含糖高,且含果胶,吃柿子后总有一部分留在口腔里,特别是在牙缝中,加上弱酸性的鞣酸,很易对牙齿造成侵蚀,形成龋齿,所以在吃柿子后应该马上喝几口水,或及时漱口。秋季是大闸蟹上市的季节,中医认为,螃蟹与柿子都属寒性食物,故而不能同食。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含高蛋白的蟹、鱼、虾在鞣酸的作用下,易凝固成胃柿石。
2、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
登高的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时,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登高过程中,应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
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带根手杖,这样既省体力,又有利于安全。在爬山时要注意力集中,并注意脚下石头是否活动,以免踏空。在陡坡行走时,最好采取“之”字形路线攀登,这样可缓解坡度。
3、霜降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杂五行书》说:在屋舍旁种“白杨、茱萸三根,增年益寿,除患害也。”侵害身体的晚秋寒气在古代常被视为鬼魅恶气,能驱风逐邪祛寒的茱萸,民间作驱病疗疾之用。
4、霜降到了拔萝卜
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农谚有“霜降萝卜”一说,是指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露地萝卜不及时收获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
白萝卜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价格便宜的植物性食物,民间自古就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之谚语,现代也有人称萝卜为“土人参”。白萝卜还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的作用,此外白萝卜还有抗病毒、抗癌的作用。
这段时间的饮食尽量吃些生的白萝卜块。白萝卜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只能熟吃;皮色透明,肉不辣而甜者,可以生吃。生吃白萝卜一是下气,解腹胀之围;二是白萝卜入肺,肺应秋季,白萝卜可以加强肺的“肃降”功能,既止咳,又促大肠运动,“肺与大肠相表里”。
5、鸭子好吃霜降补
闽南台湾的民间在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乐得卖鸭子的老板们嘴都合不拢了,看来他们也必定会过一个开开心心的霜降节气了。
鸭可谓餐桌上的上乘肴馔,也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尤其当年新鸭养到秋季,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鸭肉性寒凉,特别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润燥首选吃鸭。
不但鸭子浑身都是宝,更是全身皆美味,除了有着名的北京烤鸭、南京盐水鸭、杭州老鸭煲等各地招牌美食,还有鸭血粉丝汤、毛血旺、香辣鸭脖等特色小吃。即便是一碗清火老鸭汤,也能让人既饱了口福又滋润了身体。
6、霜降吃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牛肉是全世界人都爱吃的食品,中国人消费的肉类食品之一,仅次于猪肉,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
凡身体虚弱而智力衰退者,吃牛肉最为相宜。牛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但牛肉的肌肉纤维较粗糙不易消化,有很高的胆固醇和脂肪,故老人、幼儿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7.送芋鬼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人们同样非常重视,各地还有祛凶、扫墓等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如在山东烟台等一些地方,霜降这一天人们要去西郊迎霜;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8.扫墓
古时候,霜降时节人们还要去扫墓。据《清通礼》记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如今,霜降扫墓的风俗已少见。但霜降时节的十月初一“寒衣节”,在民间仍较为盛行。寒衣节,也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鬼节”等,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三大“鬼节”。为避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寒衣节这天晚上,人们要在门外焚烧夹有棉花的五色(红、黄、蓝、白、黑)纸,并且把饺子倒在一个灰圈内,意思是天气冷了,给先人们送去御寒的衣物。寒衣节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悲悯之情,也是亲人们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霜降吃什么传统食物
1、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
金灿灿的叶子,红彤彤的柿子,看着就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吃上一个香甜的柿子,不正是享受:美食的世界,也可以如此淳朴,如此原生态。
2、鸭肉
闽南台湾的民间在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乐得卖鸭子的老板们嘴都合不拢了。
吃鸭可以除秋燥。鸭和鸡同为禽类,功效却大不相同。鸡尤其适合的冬季进补,民间素有“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说法。而鸭属于水禽,元朝的御医忽思慧在《饮善正要》里说,鸭肉味甘、冷、无毒,补内虚,消毒热,利水道。可用于头痛、阴虚失眠、肺热咳嗽、肾炎水肿、小便不利、低热等症。经常食用鸭肉对体弱阴虚、水肿食少、大便干燥、低热者最为有益。因此,夏秋的燥热季节最适合吃鸭。相比之下,猪牛羊等其他肉类就稍逊一筹。
民间一直就有“煮汤没鸡不鲜,没鸭不香”的说法,平日煮汤时候放点鸭肉对营养的吸收也有很大帮助。鸭汤含有大量的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而在,鸭肉越老营养价值越高。平日里人们之所以喝老鸭汤,是因为煮汤需要添加大量新鲜的动物性原料,所以通常取年龄比较大一点的禽类,因为相对年龄小的来说,味道更香浓。所以,煮汤要选老鸭。
3、白柚
霜降时台湾南部的二期水稻已经成熟准备收割,也是台南麻豆镇白柚的收获期。有“柚中大王”之称的大白柚,评价较文旦更高,故有“内行人吃白柚、外行人吃文旦”的说法。上品白柚滋味酸中含甜,若沾点梅粉,味道更好;由于果实甘冽多汁,热咳患者及糖尿病患者都可食用,还有解酒、降血压、退烧、恢复体力等功效。
白柚果肉含柚皮甘、新橙皮甘、橙皮糖甘及糖类,并富含维生素C、矿物质钾及有机酸等营养,其性:寒、甘、酸,可健胃消食,生津解渴,消除疲劳,亦有降低血糖之功效,多食果肉除可增加营养又有益健康。
白柚优劣,果园土质环境是为先天条件,因此品牌认证是不可疏忽的。所谓品质好的白柚,吃起来肉质柔软多汁,甜度高而带点微酸,无苦味,是为极品;从外表看,果梗部尽量挑选较平,果皮平滑完好,重约1.5~2公斤,拿在手上体积比重,感觉皮薄又有重量,果肉为淡黄色,饱满多汁是为上品货。吃到白柚酸度较高时,只要不碰伤置於阴凉处,酸度会随着时间自然地递减而甜美;整粒白柚中果肉靠近果皮的部位,比靠近果心有种子的部位,其汁胞果肉来得饱满,香甜,品质较稳定。
4、萝卜
山东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这个时节,被霜冻过的萝卜是最好吃的了,并且十月的萝卜,还有小人参之称。
民谚又有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话,除了说明白萝卜是冬天的应季蔬菜,还道出了它的食疗功效。寒冷干燥,吃萝卜不但可以让人体补充水分,还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对胃脘胀满、咳嗽多痰、胸闷气喘和伤风感冒等疾病有改善功效。
萝卜和猪、牛、羊肉搭配比较合适。羊肉和萝卜搭配,能起到去膻味的作用;吃排骨的时候放点萝卜,则能起到解腻的作用,另外在营养上、口感上也能相互补益。当萝卜和高蛋白的肉类搭配时,就变成完全蛋白质,不仅有利于人体的吸收,萝卜也因为吸收了肉的味道,口感更好,肉则因为吸收了萝卜的味道,而变得更加清香。另外,像羊肉等温热性的东西,人吃多了容易上火,而萝卜则是寒凉性的,两者同食,正好平衡。
5、牛肉
大陆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牛肉的营养价值高,古有“牛肉补气,功同黄芪”之说;《本草纲目》指出,牛肉能“安中益气、养脾胃,补虚壮健、强筋骨,消水肿、除湿气”。中医认为,牛肉入脾、胃经,是补脾胃的佳品。而西方营养学认为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
牛肉可调养脾胃,特别是现在的秋季需要一些养胃的食物,牛肉还有补肾作用,男士可以多吃些。同时还可以多食些小炒牛肉、焖牛腩、牛骨髓炖山药。
2021霜降应该如何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