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2013年稳中微升形势研究分析

时间:2019-05-13 00:3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力需求2013年稳中微升形势研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力需求2013年稳中微升形势研究分析》。

第一篇:电力需求2013年稳中微升形势研究分析

电力需求2013年稳中微升形势研究分析

在近日举行的2013年中国煤炭市场高峰论坛上,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在发言时表示,2012年发电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五大中央发电集团火电业务开始赢利,但全年仍累计亏损81亿元。王志轩预计,2013年电力需求稳中微升,煤电矛盾处于缓解期。

王志轩预测,2010年到2020年,全国电力需求增速7.5%,电力弹性系数0.9%,预计202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20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12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将达9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达5700千瓦时左右,全社会用电最大负荷达14亿千瓦,人均1千瓦左右。在电力节能减排领域,我国也取得明显成效。王志轩表示,我国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我国清洁能源装机比重从2002年的21%提高到2011年的28%。

其中,我国水电和并网风电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太阳能发电2012年10月份达到309万千瓦,累计增长67倍。此外,30万千瓦级以上火电机组约占75%,西部地区电源装机占比从23%提高到33%。

第二篇:电力经济运行形势及对策分析论文

电力作为一种技术性含量较高的基础能源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作为公共电力产品,电力经济的运行在市场需求方面变化较大:如电力需求量的变动,电力价格的变动,电力生产线的变动等相关因素的影响,都会对电力经济的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何发展电力经济运行是当下必然解决的问题,积极地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是关键。本文对现阶段我国的电力经济运行进行初步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电力所占有的市场比重也越来越大。就目前而言,虽然现今电力的经济运行情况整体呈现良好态势,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阻碍我国电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阻挡了我国整体经济前进的脚步。

现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这对于电力的经济运行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项挑战。电力的发展应符合国情及群众的需求,与经济发展相统一,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1电力经济运行现状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越来越注重电源技术的升级以及结构的调整,我国的核电建设已取得一定成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建成装机总容量高达870万千瓦的秦山、田湾以及大亚湾三大核电基地。总体来说,我国电网经过几十年风雨发展,电网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电网的规模以及输变电容量也在不断增大。目前我国电力经济发展现状在总体上较为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力发电量逐年增加,并保持上升趋势。当前,我国电网系统已经初步实现了全国联网,优化了电力资源的跨区配置,使我国区域电网之间的电量交换频率日益频繁,并产生了多种电量交换模式。实现了我国部分电网长期大功率跨区域、跨省送电,为电力紧缺区域或省市的供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省市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2)电力需求量持续增长。当前,我国的电力需求量较为旺盛,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对电能的需求量十分庞大。

(3)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较为稳定。

2电力经济运行的弊端与不足

2.1电力系统精细化管理水平低下

在我国,电力系统管理工作必须要求精细。电力企业多为国有控股,竞争意识不够强烈,企业管理制度上缺少细化,责权分工不清,奖惩机制不活跃,加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覆盖面窄,因此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精益化管理水平,加强风险防控,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要点。

2.2电力经济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人工智能技术需提高

电力经济发展离不开人,但庞大的电力系统生产运行及运营等过程更依赖于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过去,电力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人的力量,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在电力系统管理中应用虽然越来越广泛,但是应用范围和应用水平需要不断提高。

电力经济信息化管理的落后性,制约了电力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中技术落后,信息反馈不及时,电力信息化平台建设缓慢等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2.3电力经济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落后

电力经济的发展既要追求市场利润,同时电力作为一种能源,区别于普通商品,还必须要考虑到电力经济运行中的安全性。是否能够保障安全生产,预防事故隐患是制约企业健康长久发展的重要环节。电力经济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安全管理不重视,安全事故常发,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这极大危害了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制约了电力行业发展。

3新形势电力企业管理目标

(1)根据国家电力管理规范要求,严格遵循电力行业的标准化管理。作为电力行业的监督者和管理者,电力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始终根据国家标准执行。不擅自调整电力价格,不违规操作,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背离规范化要求,各项工作要符合规范化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2)根据国家电力管理规范要求,严格遵循电力行业的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建设的电力系统既是电力行业的目标,也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作为电力经济宏观系统的管理者,国家要担负起自身责任,不断制定更加符合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管理标准,针对各地不同情况,制定指导意见和方针,为电力经济的规范化管理保驾护航。

(3)提高电力系统精益化管理水平。管理者深刻影响着精益管理的质量成果,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完善电力经济系统内的组织架构,将管理成果与部门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形成顺畅的工作流程,以此来规范具体管理工作中的环节,保证目标的实现。

(4)改进新形势电力经济运行的安全质量管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安全事故和安全危害时有发生,既对人民群众和广大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同时也制约了电力行业的发展。在新时期,电力行业应更加关注经济运行的安全性和运行的质量。

在电力系统内,要加强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安全管理的意识。与此同时,制定企业内的安全管理规范和相关惩处措施,用制度化的管理约束员工行为。此外,安全质量管理要求电力经济运行要注重对环境的影响,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降低能源损耗,电网配置更加科学规范,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电力行业应明确自身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顺应发展潮流。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战略,从电力经济发展的标准化、精益化、安全化出发,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电力经济地平稳健康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作为电力经济的参与者,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电力专业知识,为电力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第三篇:梓潼县就业形势分析及就业趋势研究

梓潼县就业形势分析及就业趋势研究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一项事关民生及社会稳定的大事,历来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稳就业、保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就“十三五”期间我县劳动力资源状况,以及劳动力资源数量、年龄、文化结构、产业分布、就业地域和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全面分析劳动力就业基本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十四五”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措施提出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制定“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以推动我县就业创业工作迈向更高水平,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一、全县劳动力就业基本情况

梓潼县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县,全县幅员面积1443.92平方公里,下辖16个镇(乡)和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37.27万人,截至2020年10月,全县共有劳动力人口数约20.5万人(注:本报告劳动力是指男性年龄16-59周岁,女性年龄16-54周岁的非学生的人口统计数),其中:城镇劳动力4.2万人,农村劳动力16.3万人。

(一)从年龄性别看。劳动力年龄结构为16-30岁6.83万人占33.32%,31-50岁11.39万人占比55.56%,50-59岁以上2.28万人占比11.12%。就业劳动力以青壮年为主,占总量的绝大部分。劳动力性别方面,男性12.12万人次,女性8.38万人次,分别占比59.1%、40.9%,总体呈现男性较多的情况。

(二)从受教育情况看。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小学学历占比33.2%,初中学历占比43.8%,高中(中专)学历占比15%,大专及以上学历8%。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就业劳动力学历以小学初中学历为主,约占总劳动力人数的77%。

(三)从劳动就业地域看。县内城镇就业:3.7万人,占比18%;县外转移就业:9.7万人,占47.3%,转移地分类:省内占26.1%,其中主要集中在本县周边的市县就业人数约65%;省外占73.9%,其中省外务工地分布为:广东0.94万人,北京地区0.4万人,江浙一代0.63万人,上海地区0.35万人,其他省市零散分布4.18万人。转移区域广泛且零散,除在江浙、广东一带有稍明显的集中外,省外就业基本都零散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

(四)从就业所从事的行业看。县内城镇就业:制造业:1.23万人,占33.3%,建筑业:0.65万人,占17.6%,机关单位就业:0.67万人,占比18.1%,零售批发和服务业:0.64万人,占比17.3%,其它灵活就业:0.51万人,占比13.7%;县外转移就业人员中:建筑业占27%,制造业34%,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14%,批发零售业5%,装饰装修行业6%,交通运输行业3%,其它行业11%。我县劳动力就业仍主要集中在建筑制造行业和服务业,随着新型物流、网络平台销售、网约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从业人员结构也正在向多元化发展。

二、“十三五”期间全县就业形势

过去五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并纳入“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了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积极开展一系列稳就业工作,相继出台《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支持农民工和农民工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脱贫攻坚就业社保十三条措施的通知》等文件,省、市、县级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失业保险基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等用于支持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见习补贴,以及求职创业补贴等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落地落实。这些政策和资金对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涵盖了城乡劳动者,涉及就业促进、稳定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创业等方面,指导全县就业创业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就业形势稳定,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一)就业规模稳中有增。“十三五”以来,梓潼县域经济发展稳中有增,2017年,全县经济总量达到100.93亿元,突破百亿大关,经济发展促进了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089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10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0%以内;2020年转移就业9.7万人,同比2016年增长10.7%,远超6.5万人的预期目标任务。累计实现劳务收入42亿元。

(二)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切实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2016年至今共拨付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资金296万元,使我县劳动保障平台做到“有阵地、有人员、有经费、有设备”,网络达到城乡全覆盖,全县16个镇(乡)的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更加规范,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有效提升,基本的公共就业业务均下延至乡镇。2020年4月,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就业服务管理工作均实现网络经办和移动审核,办事群众足不出户、全程网办,通过手机、电脑即可办理求职招聘、就业失业登记、就业困难认定、补贴申报等一系列就业相关的业务,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三)重点群体就业水平持续增强。制定出台《梓潼县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实施方案》、《梓潼县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三十条措施》,全覆盖走访慰问返乡农民工14.2万人次,发放42万元慰问物资。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2092个,拨付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1370.83万元。目前全县有就业见习基地10家,在岗见习生37人,累计发放见习生活补贴59万元。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10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新增746人。为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企业发放补贴87.82万元。拨付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补贴507.15万元。充分发挥稳岗补贴对减少失业、减轻企业负担的积极作用,对全县80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483万元,惠及企业职工3552人。为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3.36万元。各项就业政策及特定人群福利政策的兑现促进了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截至10月份,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6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4.1%,预计4月份增长率为4.5%。

(四)创新创业带动县内就业。充分利用“双创”活动的各项政策,认真梳理国家、省市出台的支持就业创业政策,优化整合相关部门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精准扶持各类群体创业就业。回引农民工,组织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参加创业项目巡诊活动和创业沙龙活动,组织返乡农民工参加创业提升培训班,组织培训学校参加绵阳市创业培训讲师大赛等。开展创业明星、创业能手和优秀创业导师争创活动,五年来全县共培育创业主体181个,带动就业905人。引导25户小微企业入驻基地(园区)创业,享受项目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为187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17万元。

(五)就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全县就业扶贫工作开展,持续提升就业扶贫成果。每年年初制定出台当年的《就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累计举办25场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建设就业扶贫示范基地30个,就业扶贫示范村35个,累计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1021个,发放岗位补贴362.6万元。2016年至今举办技能培训、“扶贫专班”、致富带头人,共培训贫困劳动力1087人。截至目前,我县贫困劳动力10929人,其中:转移就就业8122人,务农2807人。就业扶贫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农村贫困家庭工资性收入不断增长。

(六)疫情后期返岗就业稳定有序。今年虽然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是随着援企稳岗、加强企业用工保障、发放稳岗补贴、开展企业职工线上培训、线上招聘等政策的迅速落实,鼓励因疫情滞留的农民工到县内企业就业,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劳动力需求陆续恢复,目前全县劳动力输出同比去年有所上涨,但因为受全球疫情影响,外省沿海地区外贸行业及部分电子企业存在订单量少,农民工工资减少,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境外疫情加剧蔓廷,我国面临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大幅增加,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对目前已全面复工复产的大量制造业存在很大潜在风险。总体看来,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稳就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七)县内企业用工状况。根据每年举办的企业座谈会、县内企业招聘会、企业用工情况调查、重点企业失业动态监测情况显示,我县企业就业总体情况良好,部分企业发展前期较好,用人情况稳中有增,如福欣食品就业人数从2017年的16人增长到现在的232人,长林公司、林江苎麻、瑞正保安公司就业人数年均增长14.7人;部分企业缺工与招工难问题突出,如建丰公司、七曲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就业人数年均减少24人。就业人数减少主要原因是受用人成本偏高、资金周转不畅、地域环境限制发展、信息对接不畅等影响,企业招人留人难。

三、“十三五”就业特点及基本情况分析

(一)转移就业基本情况。2017-2019年的每年春节前后,县人社局在全县发放《返乡农民工状况调查问卷》,开展农民工转移就业抽样调查,累计发放问卷3万份,根据调查结果和就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动态管理统计的数据来看,全县转移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转移就业规模略有扩大。

(二)转移就业稳定性不断增强。本次抽样调查的1069人中,2016年在外打工累计6个月以上的1005人占94%,累计打工3-6个月的64人占6%。春节后回原单位工作和计划回原单位继续工作的共930人,占返乡过节总数的87%,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时间超过6个月的占92%,超过1年的占82%。在外务工人员,每年春节回老家一次的占68%,几年回家一次占11%,在附近务工,经常回家一两月就回家一次的占12%,一年抽农忙回家几次的占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性有所增强。

(三)转移就业人员工资福利水平稳中有增。根据统计,2016年外出务工8.8万人,全县劳务收入11亿元,人均年收入12500元,同比2015年人均收入增长6.6%。调查显示,外出务工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占4%,1500-1999元的占9%,2000-2499元的占16%,2500-2999元的占15%,3000-3499元的占19%,3500-3999元的占14%,4000-4999元的占14%,5000元以上的占9%。通过外出务工,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家庭占18%,收入在2-5万元占63%,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占19%。2016年收入水平维持不变的占比68%,收入有所增加的占29%。调查显示,98%的外出务工人员均在年底拿到了工资,有2%的人员只拿到了部分工资,根据座谈会了解,拖欠工资主要表现在建筑行业,拖欠原因主要是工程尚未完结,工程款尚未结清。

(四)转移就业方式单一,就业区域广泛零散,求职意向偏向低层次的就业岗位。根据调查,86%的转移就业人员外出务工都是经亲戚朋友或同乡同村人介绍;7.5%是通过职业中介机构或自己临时寻找工作;2%通过政府组织劳务输出寻找工作;4.5%通过招聘会或招聘网站寻找就业工作岗位。受农村劳动力素质、就业机会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广泛且零散、不成规模,除在江浙、广东一带有稍明显集中外,省外就业的基本都零散分布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技能,简单体力劳动仍是农村劳动力求职的主流,主要仍集中在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行业。

(五)转移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随着全国企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是县内企业技能技术人才短缺,企业工资、发展前景、区位优势均影响县内企业吸引优秀技能人才来梓就业;二是劳动力更新换代时期,逐渐成长起来的00后劳动力在就业观念上与上几代劳动力存在差异,对建筑行业等脏、累行业或基层、普工就业兴趣不高,年轻人不愿进入,工人年龄结构老化,造成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三是部分农民工熟悉了城市生活,相比返乡就业创业,更愿意留在城市长期发展。

(六)劳动保障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调查显示,外出务工人员与雇佣单位签订了个人劳动合同的占50%,签订了集体劳动合同的占6%,虽签订劳动合同但不清楚合同形式的占5%,不清楚是否签订合同的占9%,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占30%。调查人员中,雇佣单位为其购买了社保的人员占28%,未购买社保的占60%,有10%的人员不清楚是否购买社保,2%的人员不懂什么是社保。调查人员中,目前购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占94%,购买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占15%,失业保险占5%,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工伤保险37%,购买住房公积金13%,购买意外保险的占5%。总体来看,农民工合同签订率只占56%,为劳动者购买保险只占28%,反映出农民工在转移就业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用人单位掌握劳动合同签署和社保购买的主动权,农民工维权意识还不够高,自我保护意识差,不知道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意义,甚至不了解《劳动合同法》、《社保法》等的存在,不懂得通过劳动合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七)农民工培训针对性不强,外出务工者劳动技能水平仍需提高。近年来,全县的农民工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农民工在参加培训后,大多数仍然从事简单的、低技术含量的劳动,为提高务工能力,61%的被调查人员希望通过参加实用技能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其中,期望参加创业、经营方面培训的占15%,管理方面知识培训占15%,高学历文凭培训8%,能获得职业资格和专项能力证书的培训占13%,法律知识、自我权益保护培训占21%。

由于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再加上农村传统思想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存在多种矛盾。一是培训内容超出农民工接受范围,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有一定相关专业基础的人员能快速掌握所学知识,而一些完全新接触这项专业的农民工却并不能完全消化理解,致使培训质量大打折扣;二是参训人员在培训项目的选择上表现得过于“理性”,对于一些能在短期培训就能带来受益的培训项目中表现积极,对一些培训时间较长的项目积极性不够高。三是培训内容太过单一,缺乏整体系统的培训。

(八)就业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全县就业形势虽总体平稳,但影响就业的因素依然存在。根据调查,部分建筑行业从业者反映,建筑行业有收缩迹象,若状况不能得到缓解,继续发展,将对建筑行业就业造成压力。部分返乡农民工反应,由于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的不断加大,环保不过关的企业都实行了关、停、并、转,企业岗位数量减少,部分农民工返城后需另谋职业。

(九)返乡意愿与乡村建设。调查显示,外出务工人员将来愿意返回梓潼生活的占79%,不愿意返乡的占5%,剩余16%暂时不能决定是否返乡。其中,愿意返乡的人员中,返乡原因是回家养老的占62%,有更好的赚钱机会所以返乡的占20%,家乡生活成本低所以返乡的占8%,家乡生活舒适所以返乡的占10%;不愿意返乡的人员中,因为城市生活更丰富的占12%,城市赚钱机会更多的占61%,教育更好的占9%,医疗更方便的占16%,城里朋友更多的占2%。

返乡人员有投资创业意愿的占52%。其中,对于投资种植养殖业,43%的人担心资金不足,影响生活的,19%的担心投资时间太长,三五年才见成效,22%担心价格波动较大,虫病害风险大,33%担心自己不懂技术,不了解市场。对于在梓潼创业就业,58%的人希望政府能够提供创业方面的补助,45%的人员期望贷款优惠,14%的人员希望政府能够解决土地问题,14%的希望税收减免或优惠,41%的人员希望得到技术服务或技术指导。

四、“十四五”促进就业总体思路及建议

(一)“十四五”就业形势预测。从国家层面上的供给侧改革,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也必将给稳定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对就业大环境影响还将在一定程度上持续。随着国家的积极就业政策不断完善,对稳就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政策惠及面不断扩大,同时县域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对促进就业带来有利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十四五”期间,全县需要就业总人群将保持在20万人以上,就业形势严峻。

(二)“十四五”促进就业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梓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以稳就业、保城镇就业为重点,统筹发挥市场与政府的作用,促进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梓潼贡献力量。

(三)“十四五”就业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县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力资源素质明显提高,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创业带动就业能力进步增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更加健全,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1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总体稳定,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五、“十四五”促进就业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容量。既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三大产业协同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一是将工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把生物医药和食品加工作为主导方向,主动融入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链,打造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康复疗养产业,培育打造全新产业链条。二是按照建基地、创品牌、深加工的要求,加快建立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以“生猪+蜜柚”为代表的生态循环农业,建成蜜柚、生猪全产业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三是深入实施文旅兴县工程。依托县城构建全县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在县城及周边地区组成“七曲山文昌文化、两弹城红色文化、卧龙山三国文化、城郊农耕文化”等旅游服务板块,从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强化配套服务。四是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推进电子商务、商贸物流、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着力构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推动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支持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发展,深入实施 “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创造更多就业增长点。

(二)完善就业促进政策体系。按照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政府将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在保持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增长中不断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在经济结构优化中既推动就业规模扩大又实现就业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良性循环。逐步建立就业影响评估机制,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实施重大政策项目工程时,同步评估对就业的影响,同步制定涉及劳动者的分流安置方案,将对就业的吸纳和提升能力作为重要依据。同时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为重点,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协调发展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快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发展。

(三)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基层服务水平。以建设群众满意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合理保障就业创业服务经费和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加强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基层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就业创业服务能力。依托“四川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V2.0”。平台建设逐步向村级沿伸,扩大就业信息监测范围,加强有效数据采集,动态录入管理和维护等工作,提高就业数据精准度。通过打造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完善服务手段和功能,制定系统的服务指南和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水平。

(四)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积极鼓励返乡创业。一是以培训项目为载体,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大力实施劳务精品培训战略,积极抓好劳务“品牌培训”、“企业在岗培训”。二是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劳务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全县通过联合扩张办职教、吸引社会力量办职教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职教规模。进一步加强城乡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教育,进一步扩大农村未升学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或劳动预备制培训的覆盖面。三是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出台降低门槛、财政支持、金融服务等创新性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推动开发性金融机构通过设立各类返乡创业贷款,支持创业企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

(五)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劳动合同管理,提升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能力。“十四五”期间,全县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6%以上,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两网化”覆盖率保持在100%,实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以从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转变,劳动监察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建筑工地实名制管理系统建设覆盖率达到100%。确保我县欠薪案件、欠薪金额和涉及人数逐年下降。

(六)加强劳务区域协作。充分抓住东西部合作、川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机遇,在劳动力转移较为集中的地区,通过建立服务站、服务网点等多种形式,形成梓潼和输入地劳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加强梓潼与绵阳周边县区、成都温江、重庆地区的区域协作,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时,将区域劳务协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确立下来,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总之,当前全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今后一段时期内就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发挥各方积极作用,将各项促进就业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就能确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目标任务完成和就业局势持续稳定,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第四篇:浅析电力体制改革中电网企业面临的形势

浅析电力体制改革中电网企业面临的形势

摘要: 在对电力体制改革进行简要回顾基础上,分析了电网企业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构建“哑铃型”发展战略的新思路。得出初步结论:电网企业必须以建设牢固的电网网架和技术支持能力为硬件,提高电网安全运行与可靠供电能力;以构建电力营销新体系为软件提高市场竞争与优质服务能力,这是“哑铃”的两端。以注重形成优秀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理念,构造独特、有效的价值链,建立有效的企业资源整合这三个层面为基础,构建“哑铃”的中间支律。其关健是形成电网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塑造电网企业新形象,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电力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关健词: 战略;思考;核心竞争力

1电力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从1985年鼓励集资办电,实行多种电价起,电力体制改革就已经开始。1996年4月1日《电力法》正式颁布实施,同年12月国务院决定组建了国家电力公司,并继续保留电力工业部。1998年国家决定撤销电力工业部,将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移效给国家经贸委,开始实现中央层面的政企分开。

1999年开始在上海、浙江、山东和辽宁、吉林、黑龙江六省(市)进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试点工作,在农村进行“两改一同价”。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下发〔2002〕5号文《国务院地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制定的具体方案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资产按照发电、电网(包括输电网和配电网)和设计施工三类业务划分,重组为十一家公司。2002年12月29日十一家公司成立,同时成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按照国家授权履行电力监管职责。

改革中的电力工业大的格局已经形成。运作一年来,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尤其是美加大停电后,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目前电力体制改革的结果是我们期望的吗?与国内铁路、民航和电信相比我们应吸取些什么?与国外电力体制改革相比我们应该吸取些什么?是否一定按照已经设计的方案操作?对于这些问题,原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电力专家李鹏同志2003年9月17日在国家电网公司座谈会上指出:“电力管理体制要改革,基本思路应该是„厂网适当分开,有条件时竟价上网”。“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而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电力体制改革实施已有一段时间,应通过这次„美加大停电‟,来审视一下原改革方案是否合适。正确的要坚持,不完善的要调整,不切合实际、超前的要取消。”这些见解非正确,体现了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2电网企业面临形势分析

尽管电力体制改革尚未完成,下一步如何改革还未定论,各方面的思考和讨论也很多,但电力企业特别是电网企业的业务内容、服务对象和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电网企业的服务对象由原来的“用户”扩大为传统的“用户”加上发电企业;电力市场由原来的营销市场,扩展为发电市场与营销市场并存,今后这两个市场将形成统一的电力市场;由于电网的规模经济效应,电网企业仍然是垄断经营,但由于垄断经营存在一些弊端,所以必然要受到政府的价格管制和市场监管。电力体制改革所形成的这种局面昨所带来的问题是必须要面对的。电网企业应该正视现实,正确分析改革现实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清主次矛盾,重新定位,才能在电力体制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土。

2.1问题与风险

电价改革开始运作后,诸多方面的利益矛盾十分突出,给电网企业带来诸多问题与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力市场运行规则与监管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之间如何运作问题矛盾很大;严重的缺电局面下,发电企业不愿意超发来缓解缺电矛盾情况非常普遍,而政府与社会却把缺电问题习惯性地归于电网企业;相关法律法规问题很多,老的法律法规没有废止但却已经不适用,新的法律当规尚未完全建立,导致社会与电力企业之间的矛盾无法通过原有的法律法规来调整;电价改革滞后导致的大的发电公司“跑马圈地”,地方一些企业的自备电厂和热电厂泛滥问题日趋严峻;来自社会对电力体制改革的期望压力几乎全部加在电网企业身上。

电网企业存在六种主要风险:电力市场运作与监管机制尚未健全,使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协调困难,统一调度难于实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风险突出;主辅分开和主多分开模式未定,干部职工队伍稳定风险增加;近年来农城网改造大量投人需要由电网企业独立担负,企业经营风险很大;由于厂网分开后的电网企业资产质量不高使财务与信用风险上升;发电企业分离后,电网企业中的辅业与多经企业资产重组矛盾聚积,资产重组风险不容忽视;由于电价改革滞后加之近期难以缓解的严重缺电形势,卖方市场已经形成,电网企业承担着极大的电价风险。

2.2挑战与机遇

电力体制改革给电网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主要挑战是:企业应变能力的挑战;电网安全的挑战;应对电力市场的挑战;内部机制的挑战;法律政策环境的挑战;社会期待降低电价与要求电网企业提高服务质量的挑战;其他能源替代竞争的挑战。

主要机遇是:电网大发展的机遇;调整发展战略的机遇;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转换的机遇;构建电力市场开拓扩大营销市场的机遇;完善优质服务树立电网企业崭新形象的机遇。

2.3优势与劣势

电网企业竞争优势是:多年来形成的电网安全管理优势;员工队伍知识技术素质高所具有的人力资源优势;电力市场营销与优质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的优势;政府监管下电网垄断经营所形成的市场竞争优势。

竞争劣势是:多年垂直一体化经营所形成的员工保守观念劣势;内部机制难于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实际的劣势;多年“重发轻供不管用”造成的电网网架薄弱与技术装备落后的劣势;核心竞争能力不突出的劣势。

总之,电网企业是问题与风险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电力体制改革后的电网企业如何重新定位?要确定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如何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研究的新课题。

3电网企业的战略思考

所谓战略管理,从广义讲是指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从狭义讲是指对企业的战略制定、实施和控制进行管理。电网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指导性,现实性,竞争性,创新性,相对稳定性,与企业管理模式的适应性,与战术、策略、方法和手段的适应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要求电网经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具有战略意识,超前意识,长远意识,全愕意识,权变意识,创新意识和人本意识。

经过分析研究,笔者认为,电网企业必须抓住电力体制改革还来的机遇,迎接挑战,构建以“核心竞争能力”为主的“哑铃型”战略管理体系。所谓核心竞争能力是指企业在那些关系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上所独有的、比竞争对手更强的、持久的某种优势、能力或体系。就电网企业说来,就是要在电力体制改革条件下形成独有竞争能力。

所谓“哑铃型”战略管理,就是以构建核心竞争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战略管理体系的形象描述。“哑铃”的一头是坚强的电网主网架与广阔覆盖的输配网、安全稳定的运行与可靠优质的电力供应及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能力;另一头是发电市场竞争、销售侧市场

竞争能力与电网优质服务能力;紧紧支撑的中间是内部应变能力,主要是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追求卓越的企业经营理念,独特有效的价值链,企业竞争力要素与资源的有效整合。

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意识到了发展战略的重要性。2003年初就确立了自己的战略定位:“国家电网公司是关系国发经济命脉、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在国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电力行业中落实国家能源政策、联系发电企业和用户、发挥桥梁作用的电网经营企业;是建设和运营国家电力市场、实现全国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骨干企业。同时,还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普遍服务的公用性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在政府的行政管理和规范下,依法接受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监管。”

国家电网公司对制定电网企业发展战略和构建核心竞争能力等有关问题也已经有了深刻认识。在合肥召开的国家电网公司2003年市场营销会上,对于电网经营企业如何重新定位,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构建核心竟争能力问题,电网经营企业如何为社会为电力市场成员提供优质服务,重塑新形象问题,都有所涉及。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赵希正在书面讲话指出,电网企业“必须紧紧抓住优质服务这条主线不放松,把优质服务作为提高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要抓管理,强服务,求质量、促效益,以市场为导向,使电网生产经营活动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求。”“将满足社会的用电需求作为电网企业的第一要务。”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陆启洲在总结讲话时提出:“电力营销与服务工作转变观念是前提,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忠实履行宗旨是根本,强化监督管理是保证。”有的观点认为,这是“对现行粗放的营销管理模式进行扁平化管理的改革思路”。笔者认为,这些观点和要求已经大致上勾勒出了电网企业“哑铃型”发展战略的基本轮廓。对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就应该是本文提出的“哑铃型”战略管理。

要建立电网企业新的“哑铃型”战略管理体系,必须一手抓住电网与安全的一头,一手抓住市场与优质服务另一头,中间还必须紧紧抓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理念,独特有效的价值链和企业竞争力要素与资源的整合这个核心竞争能力的支撑环节。重点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加强电网规划、建设是形成竟争力的墓础工作

一个安全可靠运转灵活的电网是电网企业的根本,是电力市场的载体,是优质服务的物质条件。因此,它也是电风企业必须时时刻刻加强的重要核心竞争力。规划和建设好电网是最基础性工作。

3.2市场营销与优质服务是电网企业的根本宗旨

厂网分开后,电网企业的主营业务是以电网为基础,为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提供服务。在输配分开之前,市场营销也是电网企业的主要业务。因此,为企业,为社会,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既是社会的普遍要求,也是电网企业的根本宗旨。

3.3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形成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一个不能安全稳定运行的电网是无法进行正常电力市场运营的。大电网事故是国民经济的灾难,社会的灾难。电网必须安全稳定运行,这是电力生产特点所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因此,无论如何改革,市场机制如何建立,其前提条件必须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电网企业必须把保证电网安全作为第一要务。

3.4转变旧观念是形成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长期以来电力工业垂直一体化管理模式使员工队伍形成了观念定式。电力体制改革后,由于电力生产链条的分开,整个生产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要求电力企业特别是电网企业员工必须转变观念,主动研究和不断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

3.5调整和改善企业内部结构是形成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原来的电力公司内部机构是按照垂直一体化管理模式设置的,厂网分开后,电网公司内部结构必须按照新的业务变化进行调整和根据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改善。重点要强化电力市场营销与优质服务业务,强化电网规草建设与安全管理,强化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和企业资源的整合,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3.6构造企业文化,建立新的经营理念是形成竞争力的核心支撑

企业理念是个复合概念,它是由一组各具特点但又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概念组成。企业理念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经营理念、企业哲学、企业目标等等。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员工一致的价值取向。企业的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取向,并为员工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企业坐标观给员工以神圣感与使命感,鼓舞着员工为实现崇高的信念、宏伟的目标而奋斗。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理念的核心内容,企业理念的其他内容都以它为基础展开。企业理念从企业文化角度讲,属于企业文化最核心部分,是最能体现企业的个性、促使并保持企业正常运作及长远发展而构建的反映整个企业明确的经营意识的价值观体系。它具有感染力、凝聚力、影响力,对企业的行动、企业的活动、企业的形象传达具有一种统摄作用。没有理念的企业只会是一盘散沙,没有理念的企业形象CIS系统不能称其为体系,如果是也只能是有严重缺陷的体系。电网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更要把企业理念建设放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首位。

3.7创造与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形成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电力体制改革后的电网企业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电力体制改革的大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等。这些外部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网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与发挥。所以,电网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外部环境战略,形成有效策略,争取和改善外部条件。

3.8员工对发展战略的理解与实践是形成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发展战略成功的关键要素有五个:一是始终如一的顾客取向,二是企业理念和价值,三是员工的整体素质,四是执行战略与策略的坚决性,五是管理机制持续的改善。必须使电网企业员工对发展战略和关键要素有深刻理解和实践,这是电网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4寻求政府与社会的支持

当前,众多矛盾复杂难解,诸多风险困扰着电网企业。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中的电网企业要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就必须争取政府与社会的支持。主要要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4.1争取建立良好的法律政策与社会环境

多数国外电力体制改革都是立法先行,我们以行政方式将国家电力公司划分重组为十一家公司,但配套的法律、政策尚未全面建立健全,电力市场机制尚处初始阶段,因此,《电力法》和《电力市场规则与监管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法》、《反窃电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必须抓紧建立与修订完善。

为保证电力市场机制形成与运作过程中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必须明确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应职责,同时修订安全管理法规与标准,建立安全责任考核与落实机制,建立相应的安全与经济协调机制,强化统一调度。还要落实电力规划的安全责任。

4.2形成电网企业良好的发展空间

发电企业分离后,留下的辅业与电网主业分开问题非常难于处理,这涉及到资产重组、人员身份转换、社会接纳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必须争

取各方面的支持。同时,了国家政策、电网企业(资金、资产和市场支持方面)和发电企业(股权、资产和市场支持方面)要对辅业单位给予支持。

电力体制改革前由发电与电网共同负担的农村电网改造,现在完全由电网企业承担困难非常大。要争取国家的还本付息电价到位,加大资本金比例(特别是西部落后地区)。做好电网电源规划,形成全国电网。要明确规划管理与实施的部门并建立规划责任追究制度,保证电网规划与电源规划的科学合理。变项目审批制为投资者经济责任自负(项目核准只针对是否符合规划、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建立电力市场长期预替机制,防止电力建设的大起大落。

对于建立全国统一电网问题要有正确认识,正如李鹏同志在考察三峡工程时所说:“因为美加大停电、英国大停电,最近又发生意大利大停电,因此有人认为电网越大危险越大。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待,还要不要建大电网?我认为在中国是需要建大电网的。”要形成“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大格局。

4.3解决好各方面的利益冲突

不适应市场规则的电价形成机制早就应该改革,但电价改革滞后引发的利益冲突必须协调好。由于现行电价体制导致了“圈地”,特别是自备电厂和热电厂的遍地开花,同时现行电价体制也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导致电力市场无法启动,造成各方面利益冲突。因此,必须推进电价改革的进行,同时还要建立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电力客户的安全与经济协调机制,解决好各方面的利益矛盾。

5结束语

综上分析,电网企业必须正视现实,克服困难,兼顾长远,抓住机遇,抓紧构建“哑铃型”发展战略体系。一方面抓住建立现代化大电网,强化电网规划、建设与安全稳定运行这个基础,强化“哑铃”一端的“硬件”,另一方面还要大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电网服务能力,强化“哑铃”另一端的“软件”。更要注重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理念,构造独特有效的价值链,形成有效的企业资源整合这三个层面的中间支撑。塑造电网企业新形象,并以崭新的电网形象为社会提供电力产品和优势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鹏.在国家电网公司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考察三峡工程时的讲话).[2]赵希正.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开创公司系统营销工作新局面(国家电网公司2003年市场营销会上的书面讲话).[3]陆启洲.适应改革形势,强化营销管理,全面提高公司系统营销工作管理水平(国家电网公司2003年市场营销会上的讲话).[4]赵春明编著.企业战略管理一理论与实践.[5]倪义芳,吴晓波.论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6](美)Richard.Lynch.公司战略.[7](美)米歇尔.R.贝叶(Michael.R.Baye)著.管理经济学与商务战略.[8]〔美〕加里.哈默(Cary.Hanmel).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哈佛商业评论》1990).[9]〔美〕特劳特(J.Trout).新定位.[10]〔英〕J.G.纳理斯D.帕克(J.Dnellis D.Parker)著.经营经济学精要.

第五篇:当前煤炭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应对研究

2014年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调研报告)

当前煤炭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应对研究

蔡 伟

2014年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调研报告)

内 容 提 要

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增长放缓,煤炭产能、产量过剩,煤炭价格回落,煤炭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不少煤炭企业经营陷入困难,已经开始亏损。面对经历了“黄金十年”的中国煤炭,现已处于了“高不成,低不就”尴尬局面。虽然早在2010年12月,国家就在山西省确立了“资源型经济综合改革实验区”,促使煤炭产业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产业水平、集中度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但是截止2014年下旬,煤炭市场丝毫没有回暖的迹象,寒意更甚、困难仍在加剧。多地政府再出减免税费、促进煤炭销售等政策驰援,甚至要求电企只采购本地煤。可是在我们看来,救市措施治标不治本,全国煤炭市场过剩的局面难以根本改变,从中长期来看,还应依据政策导向继续走科学产业化整合道路,既要增强雄厚的竞争力,又要真正做到煤炭经济市场化,着力于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2014年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调研报告)

2013年,煤炭市场的“黄金十年”彻底宣告终结,煤炭价格一路回落,煤炭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很多企业出现了亏损的现象。进入2014年,煤炭市场依旧丝毫没有回暖的迹象,寒意更甚、困难加剧。各大煤企纷纷降价来抢夺市场,港口库存急剧攀升,煤炭净进口大幅增长,煤炭销售步履维艰,市场竞争愈加残酷。

春节前后,原本应该处于传统旺季的煤炭市场竟再次遭遇“寒流”,国内各大煤企纷纷下调部分煤种价格。然而,煤价的下调却没有降低一再攀升的煤炭库存。进入2月,我国最大输煤港口秦皇岛港煤炭库存量突破800万吨的警戒线。秦皇岛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天津港北方四港的煤炭总库存量几度逼近2200万吨。而且,电厂存煤也在不断飙涨。与此同时,全国铁路货运价格全面上调,货物平均运价水平每吨公里提高1.5分,提价幅度约10%,无形中提高了煤炭售价、增加了购煤企业成本,致使原本供大于求的市场更是雪上加霜。我们不禁要问,作为占我国国民经济一次能源消费近70%的煤炭到底怎么了!

一、煤炭行业发展持续下滑主要原因的分析

(一)煤炭产能过剩的制约。在经历了“黄金十年”的鼎盛发展期后,煤炭行业内外投资规模、扩张发展势头不断加快,特别是山西、内蒙等主要产煤省区,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由此形成了一大批大中型煤

2014年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调研报告)

矿。随着诸多新建矿井的陆续投产,煤炭产能得到集中释放,导致当前煤炭市场出现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供大于求已成为当前煤炭销售不畅、煤价严重下滑的主要制约因素。2013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约37亿吨,产能达43亿吨,产能利用率将下降到88%。2014年煤炭供应能力将达到40亿吨,前期形成的煤炭产能释放对市场压力依然较大。

(二)进口煤大量涌入的挤压。全球煤炭市场供应过剩的状况有增无减,进口煤与国内煤的价差很大,外加汇率变化作用,受印尼、澳大利亚等煤炭出口国货币持续贬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进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2013年全国煤炭进口3.3亿吨,同比上涨13.4%。今年1月份,我国进口煤3590.9万吨,同比增加17.5%,创下单月进口煤数量新高,进口煤大幅增加进一步压制着国内煤炭的价格。

(三)国家能源结构政策调整的影响。目前,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正在加快,随着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力度加大,节能减排政策愈来愈进入了科学稳步的市场发展导向中,煤炭市场的下游例如钢铁、建材、水泥、化肥等都成为严格控制产能的高耗能行业。到2014年,煤炭消费的比重将由70%降至65%以下。此外,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高耗能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得到控制,致使煤炭消耗增速放缓。当前,就煤炭需

2014年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调研报告)

求的大户来讲,只有火力发电厂是煤炭需求增长的主要客户源,但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水电、风电、太阳能、核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的发展都排在火电之前,而依靠燃煤发电的火电企业不在优先发展之列,这也自然而然造成当前煤炭滞销、价格走低、煤企效益下滑的又一重要原因。特别是未来几年,国家将严格控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煤电项目,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厂,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2014年,京津冀鲁将实施联防联控机制,削减原煤消费1700万吨。全国将关停小火电机组200万千瓦。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以大气污染防治为契机,加快淘汰能源行业落后产能,着力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比重”这一内容带来的影响是长远的,特别是11月初,在北京举办的举世瞩目的APEC会议期间,周边环境协同治理和保护,会后相关措施的延生,都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几年环保将会一直抑制煤炭行业的发展。受到环保节能压力加大、清洁能源冲击等因素影响,在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减少煤炭消费情况下,煤炭消费需求量有可能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二、煤炭行业现阶段应对措施利与弊的分析

(一)产业整合的利与弊

1、改善矿产资源生产,增强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整合

2014年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调研报告)

重组之后,国有企业的数量在减少,但是资产、工业增加值等各个方面都是迅速增加的。煤炭行业在面临外资入侵时,无力招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矿业的整合度不足。目前美国前4家煤炭企业市场占有度为47%;澳大利亚前5家煤炭企业占有度为72%。而我国神华、大同、山西焦煤、兖矿、中煤能源、淮南、平顶山和开滦等8家特大型、大型煤炭企业,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只有20%左右。整合度低令我国在原材料的采购以至制成品的价格都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话语权。这亦是我国为何要加快整合矿业的一个重大原因。中国近年已经踏进了整合的道路,我们来看看整合后实时看到的好处

2、降低市场所带来的风险,发展所需的资金、原材料等更容易取得。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全球不同的企业也受到牵连。很多企业也进行了减产、停产,甚至走上关闭的命运。但是,例如2008年5月被我们阳煤集团收购后的丰喜,大股东已经变更为地方国有企业的丰喜,所有“天塌下来也先有高个子顶着”,压力自然小了许多;再例如运城的关铝集团,在资源性产品在国内外集中度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关铝股份深感“势单力薄、寸步难行”。他们在2005年打算上一个20万吨氧化铝项目,但是贷不到款,最后只能找到中国铝业来合资,因为中铝是央企。结果当中5亿~6亿元的利润也因为合资的关系不得不被人家白白拿走。从那个

2014年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调研报告)

时候起,关铝集团就打算找一个可以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好人家了。结果,2006年关铝开始与五矿集团接触,到2008年终于将关铝股份29.9%国有股无偿变更至五矿集团名下,五矿集团由此成为关铝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关铝股份高层就说,五矿集团是世界500强,我们的原材料供应、产品的销路、资金的供应等都有了保障。

3、行政挤压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发展不遵循市场规律。矿业的整合,有两个情况:一是完全市场化的结果,双方都自愿,对各自发展真正有好处;二是利用行政办法挤压民营企业生存空间,进行垄断。我们愿意看到的是前者,但目前的情况刚好相反。国企利用行政力强行整合民企,然后央企再运用行政力强行整合地方国企。以神华的收购为例,令民营矿主感到难以接受的,除了神华报出的价格,还有收购方式——神华已经不和这些煤矿主谈了,他们转向了当地政府部门,如果用在当地的投资作为筹码,政府会不会在行政许可上把这些煤矿给卡死?一旦年检不能通过,这些煤矿只能被动转让,因此地方企业不得不就范。这种行政性垄断,对整个行业发展都不利。我们期待的整合,是要基于市场行为,使管理优良的企业自然收购管理不善的公司,而非把管理优良的公司逼入死胡同,然后强行把一大批良莠不齐的企业并入央企。这种粗劣的手段,只会把优良的企业以至整个行业给

2014年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调研报告)

扼杀了。我国《反垄断法》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规定行政性行为的垄断。

4、整合过于依赖政府,“收而不管”的整合并购现象严重。煤矿的整合过于依赖政府的隐性财政和高压政策的支持,而非靠管理和运营上的实力取得控制权。过度扩张,再加上管理不完善,使整合后的国有企业面临价格下跌的巨大风险。危机一旦来领,大批兼并公司将被迫减产甚至停产,工人的工资被拖欠,使整合的原意和目的名存实亡,这样的事例从去年开始便比比皆是。

(二)、地方救市措施指标不治本

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证监会行业类中28家煤炭上市公司有一半的公司负债率在50%以上。山西五大煤炭集团平均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75%以上,资金链岌岌可危。这一切也给山西、内蒙等产煤大省的经济造成较大的下滑压力,GDP增速远不及预期目标。

面对严峻形势,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在4月中旬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包括加大涉煤收费的清理力度、启动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加快铁路运输市场化改革。紧接着,山西省省长李小鹏在4月22日主持召开省政府会议,要求落实在2013年7月出台的《进一步促进全省煤炭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增长措施的通知》,同时又出台了17条相关措施,将原本于去年年底到期的

2014年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调研报告)

暂停提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减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务费政策继续延续,并暂停协议方式配臵煤炭资源,暂停审批露天煤矿。同时,还表示将加快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到从价计征改革。

而黑龙江省政府去年7月份通过失业保险金封闭缴存使用、“三供一业”(供水、供暖、供燃气、物业)移交地方、项目支持等多个举措帮助龙煤集团等重点煤炭企业减负转型,在今年3月底又召开专题会议驰援。

此外,内蒙古、贵州、陕西等地去年以来的取消部分收费、鼓励煤电一体化等扶持政策也在延续

不过这些救市措施并未减少市场人士的担忧。市场多家分析师认为,5月是传统的雨季,水力发电的增多将影响火力出力。目前国内沿海运费处于低位,说明下游需求未见明显回升;而且现在矿区煤企库存非常高,各大运煤主线检修之后,北方港口的煤炭库存将回升,国内动力煤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上半年煤炭需求增速已经大踏步的回落,全国煤炭市场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三、煤炭行业未来经济发展的些许想法和建议

先从政策导向来确定未来煤炭行业应该往什么方向努力。那就是最近很流行的“克强经济学”。怎么理解呢?用一个最简单

2014年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调研报告)的术语“滞涨”,这个“滞涨”我觉得可以用动漫来表示:一个人在沙漠里面口渴,快渴死了,所以他必须行动,有两个选择:1.拉动经济成长,就是马上跑步前进,去找水,很可能没找到水就渴死了;2.先控制通货膨胀,就是干脆找个树荫下面待着,先别跑休息一下,等到太阳下山了,天气不热了,然后再出去慢悠悠地找水,当然也是有风险的,说不定太阳还没下山,他就渴死了。所以不管怎么讲,你跑步前进也好,稍事休息也好,你都是有风险的,问题是你要选择什么。按照李克强总理的经济精髓来看,他选择第二种方式。

中国经济起码未来10年都是要以这种形式来发展,那么煤炭行业应对未来的方式也必然在这些政策导向下发展。

(一)高效科学的进行产业链整合。

政策上,中国需要真正的产业链整合,而非价格整合。比如说煤电目前只靠价格调控,只会弄得两败俱伤。真正整合产业,才是解决煤电互相竞争的长远策略。要真正懂得整合产业链才能不断强大。

高效整合矿业的路长远来看是有利的,只要加大监察各地区政府有效执行各政策细节,以防止类似“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被误作“政府主导,强行运作”等的手段误差的出现。

(二)加强与用户的战略合作,建立并完善煤炭物流配送的

2014年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调研报告)

客户网络。

现代市场“谁主宰了物流配送,谁就有了定价权”。物流的核心是供应链管理,煤炭物流供应链,始端是煤矿,用煤企业只有与煤矿、用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才能保证供应链的有效衔接。煤炭企业要充分利用资本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推进产销联合、储运结合、路矿结合、煤电联营、煤、焦、钢、电、材相互参股,形成经济共同体。统盘考核铁路运力、公路集运、合理调配运力资源,增强在煤炭物流上的合力,提高市场占有率,不能只讲贡献、不求回报,市场竞争不同情弱者,只有强大才是生存之道。

(三)走平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消化过剩产能与库存、环境制约增强、发展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关键时期,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任务艰巨。对煤炭行业脱困的关键是要推动煤炭价格向价值理性回归。“降价不能启动市场”已被市场实践证实,煤炭企业要摒弃“以量保价、让价不让市场”的惯性思维,力争把煤炭市场动力煤价格回升到合理范围。在积极寻求国家政策扶持的同时,煤炭企业要加强自律,严格控制产量无序增长;强化现金流管理,推动市场交易体系建设;强化战略引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4年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调研报告)

参 考 文 献

[1] 郎咸平.产业链阴谋Ⅰ、Ⅱ、Ⅲ[J].[2] 卢岩.经济参考报[N] 经济评论.2014.5.[3] 李堂军,庞莹,史贺男.论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途径与对策.经济问题探索, 2006,(11).[4] 徐悉.中商情报网[N] 经济评论.2013.1.[5] 王小菊.中国电力新闻网[EB] 工作指导通知.2014.1.[6] 皮蕾.万赟.王坤.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思考[DB].中南政法,2005.6.[7] 潘伟尔.论国际煤炭贸易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应对措施.2005:11.9-12 [8] 李堂军,庞莹,史贺男.论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途径与对策.经济问题探索, 2006,(11).[9] 蔚振廷.大力发展煤炭物流产业 促进山西经济腾飞.中国煤炭, 2011,(7).二零一四年十月

下载电力需求2013年稳中微升形势研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力需求2013年稳中微升形势研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控制柜行业自动化技术发展形势研究分析(大全)

    江都区恒发机电设备厂 控制柜行业自动化技术发展形势研究分析 目前我国控制柜行业受研发技术等制约,然而要使国内控制柜企业在控制柜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却并不容易。控制柜发展......

    电力营销中优质服务的提升研究

    摘要:电力营销是电力行业运营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打造服务品牌、拓宽消费市场、保持生命力的根本途径。本文主要围绕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现状展开研......

    基于电力体制改革形势的电网企业战略运营体系创新研究

    基于电力体制改革形势的电网企业战略运营体系创新研究 摘要:“十三五”是电力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改革任务的深入推进,以及全球能源互......

    关于2013年化工外贸形势的研究分析报告

    淮安市唯圣工贸2013年化工外贸形势2013年,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将面临外部需求持续下降以及贸易伙伴相关政策不断收紧的双重挑战。同时,公众的非理性环境维齤权使得国内化工发展......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既能够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又能够促进社会和谐......

    我国电力市场现状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

    我国电力市场现状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我国电力(电力论文)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化正在深入开展,电力市场营销是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市......

    电力系统故障数据分析平台的研究[推荐阅读]

    电力系统故障数据分析平台的研究 黄细勇 佛山三水供电局 摘要:分析电力系统中故障数据分析系统的功能、现状和特点,提出故障数据分析平台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研究。介绍平台的主......

    2018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样例5]

    2018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 一、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状况 (一)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电力消费呈现新亮点 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2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增速同比......